時間:2023-03-22 17:38: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會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最早主張“開民智”的是梁啟超、嚴復等維新人士,他們認為中國社會的自強應該是“風氣同時并開,民智同時并起”[2]。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維新人士設報館、建學堂、組織學會、著書、翻譯,一場轟轟烈烈的“開啟民智”活動蓬勃開展,這是中國近代思想史和教育史上的一場重要的思想啟蒙運動,自此以后國人認識教育的視角開始發生轉變,“開民智”、“做新民”的思想成了各個時期各種人士發展社會教育的共同聲音?!爸腥A民國”建立后,確立了社會教育的行政地位。大學開展社會教育成了這個時期各個大學的一項重要教育實踐活動,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和北京師范大學平民教育社,他們都是利用學校的人力物力來從事和學校教育計劃無關的社會教育實踐活動,尤其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成立的宗旨就是“以增進平民智識,喚起平民之自覺心”[3]。通過“以學就人之教育”,采用露天講演等方式,實施對社會各種人群的教育。他們利用田間地頭,利用街頭巷尾,或在露天廣場或在報告廳進行演講,以實現文化知識的普及。在這以后,大學開展社會教育就成為以后大學開展社會教育的一項重要教育事業。后來教育部相繼頒布了學校開展社會教育的法令,使大學開展社會教育的做法得以規范和推廣,這對于開啟“民智”,掃除文盲、普及知識,提高國民素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大學開展社會教育的根本動因
大學社會教育職能的演變不是自發的,而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近年來高等教育的急速擴展,大學不斷地接受社會的各種要求。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大學必然通過改變其社會職能予以適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學社會教育職能的演變是與社會發展變化總的趨勢是一致的。其社會教育職能的確立也是大學逐步開放,走向社會,實現其社會化的過程。隨著現代生產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家政府一定程度的干預,大學在專業人才培養上才越來越面向社會的實際需要。如今,在高等教育向大眾化或普及化的發展過程中,在入學方面的差別依舊存在,但大學的校門日益向全體社會成員開放。從大學的科研職能來看,起初大學的研究還是封閉在“象牙塔”里的純學術研究,后來逐漸轉為各種應用性研究。國家的參與,特別是企業和私人或團體的資助使研究直接指向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跋笱浪北粍訐u了,在科學和技術加速發展的情況下,大學在社會中承擔更大的責任,與廣泛的社會發生相互作用的傳統障礙“象牙塔”被移開了[4]。隨著社會服務職能的不斷擴展,大學與社會的聯系日益密切。大學發展社會教育也是產業結構調整和人們就業需要的必然要求。從經濟上看,新科技革命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引進社會產業結構的變化,從目前世界各國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來看,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將成為社會的主導型產業。這種產業結構的變化的直接后果就是社會人才結構的變化。現在大學培養人才的目標逐漸向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傾斜。同時,產業結構的變化還帶來了職業流動性的增加,未來社會,每個人都不會終生只從事某一類單一的職業,而會處于職業的不斷變動之中,這就要求未來的社會成員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應具備終身學習和獲得新的職業技能的能力,因此,需要大學發展社會教育為人類的職業流動提供保障和支撐。所以,社會的發展是大學的社會教育職能確立的根本動因,社會現實依據是大學發展社會教育的決定性因素。
三、自身尋求變革是大學發展社會教育的基礎
1.1圖書館是收藏、推廣和傳承經典名著的重要場所
經典是人類思想對話和心靈溝通的橋梁。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證明,經典對于人一生文化啟蒙作用非同尋常,因而重視經典閱讀,從經典這一源泉中汲取力量不僅有助于人一生美德和智慧的培育,更有助于民族傳統文化的進一步傳承和發揚光大。如鑿壁借光、為中華之崛起等小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發奮圖強。圖書館也應發揮其基本的社會教育和提升信息素養的功能,在推廣經典閱讀方面做出應有貢獻。從圖書館的使命看,圖書館應該具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傳遞科技信息、進行社會教育等社會職能,當然也是經典、古典文化傳承的機構,圖書館服務核心也必然應該與文化、信息和教育息息相關,這些就決定了圖書館以其專業權威和豐富的資源可以成為廣大讀者經典閱讀活動的最主要的陣地,成為倡導全民閱讀、終身閱讀基本理念,構建學習化社會的中堅力量。圖書館的藏書豐富,分類詳細,經典突出,比如中圖分類法中的人物傳記包含中外名人,如坡傳、林肯傳、丘吉爾傳、華盛頓傳等,國學則包含在綜合分類中。這些為讀者的選擇提供了便捷,再加上工作人員的咨詢服務,為讀者推薦經典,讓讀者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這些豐富的經典作品。
1.2提供閱讀經典服務是圖書館的重要社會責任
圖書館的根本任務是:為了滿足作為圖書館價值主體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的閱讀需要,而不論這種閱讀需求是社會自發、自覺的,還是在國家、外力的推動下所開展的,不論其程度如何,圖書館也一直貫徹促進這種閱讀的使命。引導人們閱讀經典是圖書館的責任之一,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和服務方式方面的特色,承擔這方面的社會責任。
2圖書館開展經典閱讀服務的實踐
山西省圖書館在開展經典閱讀活動中,具有新思路、新理念、新舉措,通過開設“經典閱讀區”、舉辦經典閱讀宣傳推廣活動、舉辦針對兒童的經典閱讀活動、強化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導航和共享功能等方式,取得了可觀的社會效益,為公共圖書館開展經典閱讀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和啟示。
2.1開設“經典閱讀區”
公共圖書館具有讀者群體性強,文獻需求集中,讀者借閱書籍的時間長等特點,針對這種情況,山西省圖書館在原有的豐富館藏資源基礎上,將一部分中外經典書籍專門提取出來,開設了“經典閱讀專架”,同時對照經典書目我們及時進行了館藏資源的補充,以充分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既節約了時間,也方便了管理。同時,為了給讀者提供一個舒適、典雅、寧靜、寬松的環境,閱覽室工作人員放置了各種花卉、盆景等,讓讀者在時光之流里體驗到經典閱讀的魅力,除此之外,還專門配備了工作人員進行輔導,解答讀者咨詢。特別是在中學生寒暑假期間,工作人員在導讀的過程中極積向學生們推薦經典,引導學生不斷修正閱讀方向,激發他們閱讀經典的興趣,同時對導讀效果進行不斷評估。
2.2舉辦經典閱讀宣傳推廣活動
為了吸引讀者了解經典、閱讀經典圖書,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的資源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每年在“世界讀書日”和“讀書月”期間,我館都開展一些活動并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2013年的4月23日,我館舉辦了“牽手殘疾人,走進圖書館”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新聞媒體、殘疾人讀者代表、省城高校的大學生及志愿者等參加了活動。同時,自2000年成功創辦“文源講壇”以來,借助這個平臺我館不間斷地邀請知名學者向讀者講授經典,并通過與讀者的互動來激發讀者的經典閱讀興趣。如:在2012年11月25日,“文源講壇”邀請山西文學院專業作家張石山擔任主講,開展了一場以《質疑對論語的百年誤讀》為主題的講座,使讀者再讀《論語》,重新認識《論語》,解開對《論語》的百年誤讀,講座期間,張石山還通過運用各種故事,使講座富有可聽性,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
2.3舉辦針對兒童的經典閱讀活動
舉辦兒童學習經典興趣班??梢岳弥行W生假期的空余時間,以興趣班或講座的方式,讓孩子集中時間閱讀和交流經典學習的經驗。圖書館可以聘請中小學優秀語文老師或專家學者為經典閱讀興趣教師或聘請大學生志愿者有效指導小讀者閱讀,并為他(她)們答疑解惑。在教學內容選擇上,要按學齡段確定不同的學習內容;針對不同學生制定相應的方案,教學中要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對一些經典的優秀篇章力求背誦,同時學習傳統的禮儀、文化,對優秀學生要給予鼓勵和贊賞。在此基礎上,需要注意孩子們成長各個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和社區聯手開展多種形式的經典品讀活動,通過應用一些經典故事設置懸念,激發少兒閱讀經典的濃厚興趣??梢栽谏鐓^搭建平臺,定期舉辦閱讀、朗誦、吟唱、演講等比賽活動;開展一些家長參與的富有創意及互動性的經典親子閱讀分享活動,如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兒童短劇表演秀、家庭唐詩誦讀擂臺賽、傳統經典讀書沙龍等。對于一些對經典感興趣,卻又不知如何對孩子具體實施教育的父母,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公共平臺的強大優勢,聘請國學專家和閱讀專家進行專門的輔導講座,對家長進行經典閱讀指導方法的培訓。
2.4加強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導航和共享功能
電子網絡環境下,閱讀方式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同樣經典閱讀的宣傳也不能脫離網絡,完全靠傳統手段進行是不現實的。圖書館必須緊跟時代,采用先進信息技術手段,有效利用自身資源,如圖書館通過電子演示屏、數字讀報機、介紹圖書館的館藏資源、經典特色、經典書目、最新讀者推薦書目等,讓讀者在了解圖書館的同時,了解一些經典特色,從而擴大網絡經典閱讀的宣傳力度。同時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放映經典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如圖書館常年利用節假日,在“影視經典展播廳”為讀者、特別是一些青少年讀者放映一些優秀經典影視作品,使讀者從感性上加強對經典作品的了解,體會作品傳達出的強大藝術感染力,加深對經典作品的解讀和欣賞,從而充分發揮經典作品的普適性和教育意義。
3圖書館推廣經典閱讀活動的啟示
3.1注重傳統經典閱讀與現代數字閱讀的完美結合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高科技的發展,數字閱讀已隨時隨地可以實現,但我們也應看到數字閱讀呈現出的碎片化、無明確指向性以及數字閱讀者所掌握知識程度的局限性等“淺閱讀”的特質。應通過完整的作品細讀、優秀的作品精讀,發揮傳統的經典閱讀在陶冶思想和審美情操的作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傳統閱讀與數字閱讀的完美融合,在享受高科技給經典閱讀帶來便利成果的同時,也能體驗到經典閱讀帶來的精神享受。
3.2注重與家庭、學校、社區的合作,形成開展經典閱讀的立體效應
在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僅僅依靠圖書館自身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要在全社會形成合力。通過開展經典各類閱讀活動,不斷加強館際合作、圖書館與學校的密切合作、圖書館與社會各界的廣泛合作,形成精誠合作,互惠有效的多贏模式,構成在全社會推廣經典閱讀的立體格局,產生共振效應,從而使圖書館的社會效益得到最大的發揮,為社會創造最多的精神財富。
3.3注重形成圖書館推廣閱讀經典的長效機制
經典閱讀可以讓青少年一代因閱讀而成長、因經典而成才,讓成年人在閱讀中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歷史的厚重。建立這一活動的長效機制是政府和全社會的歷史使命,是需要多個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和長期努力作為支撐的。我國應學習借鑒港臺以及國外的先進經驗,將經典閱讀推廣納入國家圖書館的戰略發展規劃和國家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中,在各級政府、各種機構的大力支持下,協調一致共同制定系列方案,形成全民閱讀經典的長效機制,把經典閱讀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4結束語
一、會議主題
繼續教育與終身學習體系(學習型社會)的構建
繼續教育與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二、會議時間
2005年8月中、下旬。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三、會議地點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
四、會議組織機構
1、主辦單位
中國科協繼續教育中心
中國人民總裝備部繼續教育中心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繼續工程教育中國教席
2、承辦單位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內蒙古呼倫貝爾學院
聯系人:吳志勇 電話:010-62796381
五、參加人員
全國各級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科技進修院校主管教育培訓工作的負責人;各高等院校繼續教育學院、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部隊及軍隊院校主管繼續教育工作的負責人;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有關負責人;政府機關教育培訓機構有關負責人。
六、會議形式
將根據會代表構成況,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和有關政府主管部門的領導作主題報告,介紹國內外繼續教育發展理念、形勢、政策和趨勢;交瀕口討論政府、高校、企業開展繼續教育工作的經驗和熱點問題;并請部分優秀論文作者在大會上宣讀論文。會后組織部分代表考察俄羅斯遠東地區高校的繼續教育,并洽談有關合作事宜。
七、征文要求
(一)征文截止時間為2005年7月1日,請將應征稿件書面文稿及電子文檔郵發至《繼續教育》編輯部。聯系人:張彥慶、王,聯系電話:(010)66366874(地),(0201)366874(軍);通信地址:北京市6304信箱《繼續教育》編輯部;郵政編碼:102206; E-mail:jjZhx_bjb@sina.com。
(二)應征稿件處理方式:《繼續教育》雜志將設“21世紀繼續教育論壇”專欄擇優發表部分應征文章,同時,對其他優秀應征文章將出版《21世紀繼續教育論壇論文集》。
(三)年會征文題目(參考)
1、繼續教育與學習型組織建設(學習型城市、企業、社區、軍營、農村等),2、繼續教育與建設小康社會:3、繼續教育與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4、繼續教育管理運行機制創新5、教育培訓項目研發與市場推廣(理念與案例),6、繼續教育在國家終身學習體系構建中的地位與作用;7、現代教育技術對繼續教育發展的觀念、體制、內容和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的沖擊牙嘭響;8、繼續教育與社區教育的關系及學習化社區建設;9、國外繼續教育資源的本土化研究;10、中外繼續教育及繼續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11、市場經濟環境中繼續教育課程的開發、推廣與品牌戰略的實施;12、市場經濟環境中繼續教育項目管理與運作過程中的資源整合,13、繼續教育產業化方略探討,14、繼續教育成功案例剖;15、行業學會等科技社團開展繼續教育的理論與實踐;16、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業繼續教育的理論與實踐;17.高等學校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繼續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18、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繼續教育理論與實踐;19、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繼續教育創新機制研究;20、繼續教育與職業競爭力的提升及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建立;21、產業結構調整及職業變化趨勢與繼續教育;22、軍事任職教育與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23、軍校與部隊如何實現優勢互補,建立良性互動的繼續教育資源共享和管理運行機制;24、繼續教育質量評估管理體系的構建,25、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管理隊伍、師資隊伍、教材等)建設方略。
中國科協繼續教育中心
中國人民總裝備部繼續教育中心
論文摘要:目前,在高師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把音樂的術科與音樂的理論學科課程設置得比較科學、合理。然而,大部分學生忽視一方面,而片面強調另一方面的現象非常嚴重,作為聲樂專業的學生應明白音樂理論課與專業技能訓練之間是相輔相成,相會依托的關系。教師更應清楚高師聲樂教學的方向是為基礎教育服務的,不能只注重培養學生的演唱技巧能力,忽視學生的普通文化課、專業基礎課以及聲樂理論水平、教學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因此,為了適應未來中學實際教學工作的需要,體現高師聲樂教學的師范性特點,我們應該平衡在專業學習過程中術科理論的學習與技能的訓練。
長期以來沿用著專業音樂學院的聲樂教學模式,注重聲樂演唱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其他理論科目的重視。然而,在高師聲樂教學大綱中對教學目的和任務這樣規定“要求學生掌握聲樂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能分析一般聲樂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勝任中等學校音樂課的唱歌教學和課外聲樂活動輔導工作”??梢娕囵B高師學生的目標是培養中學教師和社會教育機構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以提高國民音樂素質,進行音樂文化的普及教育。因此,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具備高素質、高水準的演唱技能,還必須有扎實的音樂文化基礎知識,聲樂的藝術表現是依靠豐厚的理論知識與聲樂基礎技巧的結合。
音樂理論與專業技能訓練是相輔相成的,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工作者,在掌握高超專業技能的同時還需具備良好藝術修養。但是,很長時間以來在我們的高師音樂教育中似乎形成這樣的現象,對音樂理論感興趣的同學認為,只需要把理論知識學好就可以了,根本就不懂得演唱技巧方面的內容,甚至瞧不起從事聲樂技巧研究方面的人;對聲樂技巧感興趣的同學認為只要會唱,能炫耀的聲樂的技巧有多高深,一味地勤學苦練技巧,忽視了理論研究在術科學習中的重要性。因而,應注意課程結構上的綜合性和均衡性,合理安排必修課與選修課,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理論水平。
一、注重學生理論方面的學習
優美的旋律,美妙的聲音是通過嫻熟的歌唱技巧來獲得的,然而要想營造一個較高的藝術境界,則需要其他音樂理論知識來潤色。在進行聲音技術訓練中,對其他音樂理論學科的學習與聲樂技巧的掌握是相互依托的,精湛技巧的掌握需要理論的支持,理論的領會也需要技巧去充實與體會。對主修聲樂的同學來說,我們必須對與聲樂技巧有關的理論知識作充分的了解和學習,如基本樂理、和聲、作品分析和中外音樂史等方面的知識,如果缺乏了對音樂的基本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我們只能做一個單純的聲音的模仿者。我們只有通過對音樂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我們才能提高對音樂欣賞和理解的能力,提高專業綜合水平,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聲音藝術上的加工與創新,以適應聲樂教學、創作、表演鑒賞的需要。同時還有必要對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作研究,掌握其與技術的關系,以提高自身的修養,努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注重學生綜合技能方面的訓練
聲音技巧的掌握是歌唱的根本問題,是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之一。一首優秀的聲樂作品,如果能夠通過聲音把鮮明的音樂形象讓聽眾產生共鳴,對于歌唱者來說,就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修養了。如果沒有掌握良好的歌唱技巧,完美的音樂形象就無法表現出來,就無法表現舒展的、緊張的、高亢的、低沉的音樂情緒,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情緒需要用不同的技巧來表達。只有這樣,學生要真正掌握歌唱的技術要求和音樂的表現力,做到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不斷提高分析和處理作品的能力。
高師聲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綜合型的音樂教學人才,學生除了具有演唱方面的能力,還應具備其他能力方面的訓練,如:教學能力、分析、理解、處理作品的能力、藝術實踐的能力等等。我們在進行聲音訓練時,我們必須認真分析作品并對其進行正確的藝術處理,首先我們了解作品的背景、風格、創作意圖、演唱情緒等,還要對作品的曲式結構、節奏特點、調式調性,以及其歌詞韻律、作品、聲音色彩都有必要解讀。“聲音作為一種物理現象具有音高、音長、音強、音色等要素,音樂的創造者把這些要素納入一定的體系中(如調式、調性、節拍)使之系統而有序,并在文化的發展中不斷完善與豐富,從而成就無數動人心弦的樂曲,是音樂藝術在人類的生活中產生無法取代的作用”。
三、加強舞臺表演的實踐
為符合高師聲樂教學的目的,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具有師范性,因此,在對高師聲樂專業的學生教學過程中,聲樂課堂的教學不僅僅是規范聲音技術問題,而是必須重視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表演演唱水平。舞臺表演的好壞直接反映學生綜合專業的學習情況和演唱技巧掌握運用能力,這也在于對學生演唱技巧的實際應用。聲樂學習是一門集藝術性、技術性、知識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學科,學生不但要會唱、會教還有要會演,即加強學生的聲樂表演技能的教學能力和音樂活動的組織能力。學生要不斷地參加藝術實踐,在藝術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鍛煉他們的心理素質。學生在舞臺上的一招一式,與他們平時的學習積累及生活中的真實情感體驗分不開,精彩完美的舞臺表演是聲樂課堂上理論與技巧的的體現。
在聲樂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應把理論學習與技能應用有機的結合起來,既要掌握在實踐過程中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又要在實踐中聯系理論,要學生知道怎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音樂理論與聲樂技能之間相互依托、支撐,只有真正了解了與技術有關的理論,掌握與技術的關系,才能更好的懂得藝術的奧秘。同學們只有具備全面、扎實的知識以及能靈活地運用所掌握的知識的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市場的需要,也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參考文獻:
[1]郭聲健.音樂教育論[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12.
[2]石惟正.聲樂教學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7.
一、提高認識,增強辦學自覺性
教育孩子深有學問,是一門藝術。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面對任性、依賴性強、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常常不知所措、力不從心,而單靠幼兒園的教育是難以完全勝任的。因此,辦好家長學校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幫助家長真正了解孩子生理、心理及學習發展變化規律,從而提高家長實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改變長期以來幼兒園與家庭各自為戰,甚至是幼兒園孤軍奮戰的狀況,使幼兒園、家庭優勢互補,使幼兒園教育在園外得到有效的延續和發展,以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二、明確家長責任,做好子女的榜樣
“子不教、父之過”。父母既負有對子女的撫養責任,又負有對子女教育的責任,教育孩子既是家庭責任,又是社會責任。幼兒期是人一生中與家長關系最親密、家長影響最大的時期,我們針對孩子是從模仿中學習、成長的年齡特點,幫助家長端正思想觀念,做好自我,用自己的正確言行,給子女做有效示范,并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熏陶子女的心靈,將孩子培養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有用之才。
三、加強學校管理,規范辦學行為
(1)領導重視,機構健全,職責明確。大、中、小班根據各自的不同特點,分別制訂家校工作的具體工作計劃,做到有條不紊。家長學校工作納入幼兒園的各項計劃和管理體系,使之成為幼兒園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
(2)健全和完善家長學校的管理制度,如:家長學校制度、交流考察制度、評優激勵制度、考核結業制度等,各項制度貼在墻上,落實到行動上。
(3)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委員會議,反饋家長建議,商討家長工作,并把此項工作納入議事日程。
(4)完善表彰獎勵機制。家長學校備課、講課、教師出勤情況、家長參加活動情況,我們都將其納入班主任考核之中。對認真參加家長學校學習、學以致用、教子有方的好家長,每學期進行表彰獎勵。
四、形式多樣,家長積極參加
1)根據孩子不同年齡特征,以及孩子普遍性問題,每期舉辦四五場育兒知識講座,如:《怎樣幫助新入園孩子渡過心理焦慮期》《大班孩子入小學前的準備》《孩子良好品德習慣培養》等。
2)通過各種渠道,想方設法,加強與家長聯系,實現家園雙向溝通,實現同步教育。
(1)通過加強與家長個別、及時交流、每期召開一兩次家長座談會、建立班級QQ群、博客、每期發放一次家長問卷調查表和每周發放幼兒家園聯系手冊等方式,了解家長的想法,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2)通過每月創辦一期“家園聯系園地”,每期召開兩三次家長座談會,每期舉辦兩三次家長開放日等方式,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學習、生活情況和幼兒的教育方法、理念。
(3)通過舉辦親子運動會、世界環境保護日“變廢為寶”手工作品展、圣誕化妝舞會等親子活動,讓家長和教師一道開展幼兒教育活動。
(4)通過組織學習《幼兒家長必讀》考試、《家庭教育》征文競賽和育兒知識搶答賽、教育問題辯論賽,讓家長積極學習、鞏固、探討幼兒教育知識。
(5)開展“爸爸媽媽做老師”活動。家長中有消防員、軍人、醫生、導游,也有來園參加“防拐騙”安全教育實驗活動的“陌生人”、清潔員,等等。家長的參與,增強了家長的主人翁意識,體會了幼兒教師的辛苦,活躍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氣氛,孩子們感覺特別親切,更為家園共育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橋梁。
五、成效顯著,家長、孩子、教師共同進步
通過家長學校學習,以前不太理解、支持幼兒園工作的家長,現在能主動配合幼兒園開展各項工作,如:在教學中,積極為幼兒準備學具,為教師指導幼兒制作玩教具提供材料;在慶“六一”文藝活動準備中,主動與教師一起制作演出道具、設計演出服裝;在外出郊游中,主動設計郊游路線、安排車輛和聯系“圖書館”等參觀場地;在QQ群中,主動將自己看到的育兒好文章傳到群共享中,在園內經費緊缺的情況下,家長們自愿捐款、捐樹、捐花以美化幼兒園等。從前幼兒教育知識欠缺的家長,不但育兒水平提高了,而且自身素質也在提高,做到了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在家庭教育中能身體力行,嚴于律己,一言一行都做幼兒的表率和榜樣。如:中班王壯壯小朋友的爸爸,以前出口便是粗鄙話,通過參加家長、孩子共評“文明禮貌小明星”的活動,他和孩子都在進步,都在爭當“文明禮貌明星”。大班李悅小朋友的奶奶,以前經常問老師“今天教了什么字,算了什么數”,將知識學習當成了幼兒教育的全部,孩子因學習壓力大而產生了厭學情緒。通過學習培訓,奶奶了解了幼兒的年齡特征,更注重悅悅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悅悅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大班張維新小朋友的媽媽,從前沒事就打麻將,通過參加爭創“學習型家庭”活動,現在她重拾書本,又有了學習的目標,也為維維買了很多好書,每天都有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和習慣,她家被評為“學習型家庭”,她的“安全教育”征文和“我家小寶貝”征文均獲獎勵,在家長教育經驗交流會上,她還介紹了許多讓家長和老師學習的好方法。
教師通過家長學校教學,教學相長,2011年底教師撰寫的六篇關于家長學校的教育論文,如:《辦好家長學校之初探》《家園共育快樂互動》《“家”“園”聯系平臺——博客建設的實踐和思考》等在湘潭市競賽中分獲一、二等獎,教師的專業水平在大幅提高。
一、做一個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師
一年來參加了兩個學習培訓班,特別是“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培訓及考察,讓我開闊了視野,提升了境界。12月19日在天津召開的全國基礎教育“未來教育家論壇”以“遵循和敬畏教育規律”為主題,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頒布的《全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反復強調要尊重和遵循教育規律??偫碓谌虝系闹匾v話特別強調:“教育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要尊重、敬畏教育的規律和價值”。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對幼兒造成拔苗助長的嚴重后果;基礎教育的長期應試化,重分數、輕育人,凡此種種,都是不按教育規律辦教育的表現。教育越來越指向升學、文憑、就業、致富、成名成家等。教育背負這么多跟教育無關的內容,而離“人”則越來越遠。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環境的一個普遍心態就是,迷信教育的目標是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可以實現的,結果導致中國的家長太累,教師太累,孩子也太累,而教育生產力卻很低下。
原教育部副部長柳斌在論壇開幕式講話中說,遵循教育規律,尊重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反對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綜觀當今教育現狀,分數承載了太多的期望;學習承受了太重的壓力;童年背負了沉重的包袱。在不少地方,學習活動常常遠離了學習者的現實生活;整齊劃一的學習任務,偏離了學習者的興趣、愛好、自主性以及承受能力的差異;學習活動的要求常常違背學習者身心發展的規律。他的人才觀是:“人才人才,有人方有才,無人即無才。人是本源,才是枝葉。所以若重才,先重人;若要才,先育人。從人才成長規律看,是先成人,后成才;人有志,才學長;人無志,難扶幫。從德才關系看,是人有德,才為用;人無德,才為禍;人品尚,才利民;人品劣,才害民?!?/p>
探討遵循和敬畏教育規律這一具有根本性和時代性的問題,倡導回到教育的本質,讓孩子成為教育的主體,把家長和教師都解放出來,這種對教育本質的追問,使我有仰望星空的感覺,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教育理想的追求和實踐,需要腳踏實地的行動、積累和耐心。讀書與寫作、實踐與反思使自己受益匪淺。堅定教師信念、學會教育智慧、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形成教育思想、過有價值的“教育人生”。思考幸福教育的學校文化建設,開始了《幸福教育論》等理論書籍的學習,思考、實踐著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注重不斷增強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激發自己的教師使命感和奮發進取的精神,發揮引領帶動作用。讀了與幸福有關的書,如《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陶繼新教育演講錄》等十幾本書,將好書借給有些老師,將所獲得的幸福感受與大家分享,在期末推薦給大家,每人一本發給大家。肖川教授說,教師寫作有7大好處。撰寫博客“為學生減負的嘗試”、“我的教育理想”、“教師,你會教育自家孩子嗎”等30多篇教育隨筆。
二、立足本崗,服務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研究并制定了學校文化建設實施方案,開展了學校教師幸福感的問卷調查,并撰寫了《教師的幸福感調查報告》,根據調查結果反映的教師的幸福感狀況一般,在生活狀況、職業認同、專業素養、工作壓力、學校評價、學校環境、制度管理、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了關注教師的生活狀況、收入待遇;提升對教師職業的再認識等提高教師幸福感的對策及建議。
完成了市、區教育學會“十一五”課題結題工作。并著手準備“十二五”課題的申報工作,已初步確定了4個課題組,希望各學科組積極申報校本小課題。
完成了第四周期校級“學科帶頭人”培養人和第一屆“校級名師”2010年度考核工作。2011年是第四周期的最后一年,將要對校級“學科帶頭人”培養人進行評選。
加強四十五中《教科研簡報》的出刊次數。將“有效教學的理念,有效教學的策略”、“如何確定教科研課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導讀等,在《教科研簡報》上進行理論培訓。
聽課與有效教學研究相結合。堅持干部深入課堂聽推門課制度,有目的的聽了一些教學成績突出的老師的課,我向他們學到了很多,并及時與老師們分享我的聽課體會。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學,而不僅是教師的教,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聽了10節四十五中青年教師“創優杯”評比課,其中優秀課也是充分體現注重學生學的環節。
有計劃的與部分中青年教師開展了談話、談心活動,交流讀書、寫作體會,有效教學策略與方法,好課的標準,教學反思與教師成長的途徑。
開展學案導學的評選工作,促進教學方法的轉變。學案的編寫與有效教學的研究,目的一是形成45中的校本教學資源,通過2~3年的使用、修改、完善,形成系列裝訂成冊,學生在課上用,將筆記、例題、練習整合在一起,邊學邊做。二是學案更好的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精講,避免滿堂灌。三是避免教師的重復性勞動,也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學案的研究是寧鴻濤基金會重點資助的科研項目,希望全體教師都參加,成果以學科組、備課組為單位,學科組長、備課組長負責,編寫出高質量、適合45中學生的校本教學案。
認真上好每節課,課前認真備課,課后認真批改、耐心輔導。能夠把握有效的時間,協調好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時間。
立足崗位,敬業奉獻,作為特級教師,除了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還主動帶領青年教師共同進步,毫不保留的將課題研究的經驗、成果與大家共享。
高考前夕,參加特級教師高考義務咨詢活動。為“265工程農村骨干教師培養工程”做《實驗探究課例分析》的講座。為“265工程農村骨干教師培養工程”課題立項做評審工作。參加全國基礎教育“未來教育家論壇”做題為《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的發言。參加市教委“牽手老五縣”對口幫扶武清縣陳咀鎮初級中學活動。落實河東區特級教師工作計劃,對口指導98中化學學科教研活動,為盤山道中學中青年教師舉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講座。
三、成果與反思
撰寫的論文《幸福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發表在《天津教育》雜志2010年第10期。
調查報告《新加坡的德育和群育》刊登在2010年11月10日《天津教育報》上。
《中學教育科研的現狀與對策》的在《河西教育》雜志2010年第1期,并獲區教育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三等獎。
撰寫學校特色文化形成與發展研究的文章,并在天津北辰普育學?!皩W校文化建設實施方案交流會”上,作《幸福教育,成就師生幸福人生》的大會發言。
2010年獲得“河東區十一五期間,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稱號。四十五中獲得2010年“河東區第二屆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關鍵詞:高職;教育;解決;原則問題
從高職教育已經走過的歷程看,已經取得相當的成績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學結合探索。在這個改革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也很正常。對于有些問題由于影響深遠,且具有方向性的導向作用,亟需要解決,否則高職教育的工學結合可能會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深入“靈魂”。筆者認為有關部門和人員需要認真考慮以下幾個問題,且落實到實處,高職教育才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一、必須把握工學結合的具體方向、目標與大目標的關系
首先要明確高職教育的基本方向――工學結合。這是大目標,要想實現大目標,需要通過具體的小目標來完成,這是問題的關鍵――怎么真正、具體、有效做到?共識觀點認為學生畢業后,能“立即勝任”具體工作。筆者認為對于高職學生這要求有點過高。相對于工科專業而言,會計工作的普適性相當高,對會計都難以做到的,許多普適性較差的工科、理科專業就更難以做到。理由一,環境和身份的轉換,不同企業的工作環境、辦公流程都存在明顯差異,一段時間的適應是必須的,適應期長短因人而異。理由二,具體會計工作的崗位有差異,大企業的會計崗位細分更明顯,可能只有出納崗位無明顯區別;理由三,企業的性質、業務多少和類型、會計科目設置、賬務處理程序都有自身特殊性,在三年(實際只有兩年半)時間內,要讓高職學生全面掌握不同行業的業務、同一行業的全部業務處理是不切合實際的。業務的全面處理,估計對很多985院校的畢業生都難以做到,這一點可以從每年的CPA的會計和會計證書的通過率求證。理由四,過去一個學徒要出徒,需要一個專職師傅3~5年的培養,現在幾個月能完成?理由五,會計準則、制度,稅法規定處于經常性的變化中,有可能剛畢業,法規又變了,原來學校學的可能是錯的,這一點,應該沒有異議。
基于上述理由,高職的會計教學具體目的、方向:1. 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業務內容。對 “基本”的理解可能有差異,但還是有共識,筆者認為“基本”為:購、銷、核算三種。購和銷不用解釋,核算包括各種數據計算,如工資、存貨成本、折舊計提、經營成果計算和納稅計算等。計算貫穿各個環節,這是不分行業、規模的絕大多數企業面臨的共性業務。2. 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實務操作。這個“基本”內涵應該無異議:包括開立新賬、憑證填制、憑證裝訂、賬簿登記、報表編制、稅務處理。
在掌握基本的業務技能后,才能與工作“對接”,如果一味追求業務的全面、對所有企業的適用,可能會適得其反――事倍功半。只有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實質”后,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得心應手的處理在校未學、現實中新出現、制度新變化等新業務。
二、具備正確清晰的人才培養理念
在明確方向和目標之后,如何實現這個方向和目標?必須要有一個正確清晰的教育理念。理念分兩個層次:一是學校的辦學理念,筆者這里專指學校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哪一個級別、層次的人才?技工、技師、技術人員(高級、中級、初級)。這是很多學校、老師總要自我貼金――高級人才。這時候“選擇性失憶”忘記了工學結合的實質是看學生的就業率。還不如放下身段明確目標――能干實際工作的技術人才。二是教學理念。指的是如何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要求學院的二級教學管理一定要重實質輕形式,從實際教學效果看所作所為,是否真正符合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這一終極目標。簡單的由閉卷改開卷、考核改答辯、請企業人員上課等,這些形式是否需要一刀切?是否有效果?效果是否與成本匹配?需要深刻的反思和驗證,不能為形式所迷惑,成為形式的奴隸,“圍繞效果看方法”這才是正確的教育理念。
三、認清教學對象、找準教學方法,探索教與學的矛盾解決之道
高職教育是和大學擴招同步,數量的擴張帶來的質量下降,是有目共睹的事實。高考200分左右進高職已經是現實問題了,這是大學進入平民化階段的必然結果?,F在大學生的素質下降,是一個“揣著明白裝糊涂”的問題。一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讓老師們羞于啟齒討論學生素質。不論出于何種目的,僅憑太極端這句話就是不可取的。但是出于“鼓勵”老師探索教育方法的角度,還是正確的。人類的智商、體力、技能歷來都是金字塔狀,最優秀的總是塔尖部分,而平庸的總是多數。大學的錄取比例由5%左右擴大到50%左右,部分地區遠遠高于50%,這一數據變化深刻的提醒高職教育,必須面對教學對象素質的現實情況。對象變了,沿用舊的教學方法注定不會成功。
六部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討論和運用,是一段時間高職教育熱點??隙ǖ氖菦]有一種教學方法,可以全面適用。首先不同課程有各自特點,特別是文科和工科的差異較大,不可能都用一種方法。其次同一門課程,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方法,效果更好。那種“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不可取的,所以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索不同課程、不同教學內容的具體方法,是高職教學方法探索的方向。
目前的兩種人才培養模式較為成功,一是訂單培養,二是前店(廠)后校或前校后廠,筆者更偏重后一種。訂單培養取得了企業、學校、學生三方的暫時滿意,企業直接解決暫時的用人需要,且自身培養成本降低,企業滿意;學校招來的學生有工作,提高了就業率指標,學校滿意;學生找到了工作,不用為工作操心奔波,學生及家長滿意。但長遠看是一種短視行為。隨著市場的競爭加劇,技術的日新月異,一個企業能否長期存在是一個問題,如果企業倒閉,訂單培養出來的學生還能找到與原來企業一樣的崗位?
問題的根結――高職教育是授之“魚”還是授之“漁”的問題,其實質是教懂還是教會。懂了是知道怎么回事,能處理同樣的問題;會是掌握其實質,能處理相同或類似的問題,即觸類旁通。而對“基本技能的實質”把控,是老師值得深入研究,傳授給學生技能的“核心”所在。
對于會計教學重點搞好會計基礎的入門教育,靈活掌握會計核算原理,對會計的宏觀結構有一個清晰的全貌,如同在“山頂看風景”――景點位置、路線一目了然,其他課程就是具體的“觀景行程”。其次要分析會計與稅法的差異,理解兩者之間是不同角度“看風景”。一個對會計結構沒有全貌的人是學不好會計的,即使努力也會事倍功半。
四、分清學校、企業、社會、家庭的責任和義務
現代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契約社會,必須責、權、利明確。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學生的成才,完全歸功于學校的教育,是學校的自我表揚;完全歸功于學生的自身努力,也言過其實。事物的變化取決于內因和外因,缺一不可,這是最簡單的唯物辯證法。同是清華畢業生,不是人人都成功了。退學的比爾蓋茨和喬布斯、沒有上過大學的李嘉誠、丁俊暉也是成功的。一個學校培養出部分優秀人才、一個父母培養出一個出息孩子,是學校、父母、社會、學生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资ト说茏尤?,賢人也才72。筆者認為一個人的成功,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學生自身――先天的智商和情商。其次是家庭教育,再次才是學校教育,最后是社會教育,這些都屬于后天因素。這三種教育效果互相影響,因人而異,某一種教育都可能對某個人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如:李嘉誠的成功應該歸功于自身和社會,丁俊暉應該歸功于自身、家庭、社會(教練);又如手機游戲學校不教,多數學生都會玩,這是學生自學、社會教育的共同作用。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無能為力,擔心孩子過早進入社會,只求有一個學上,約束孩子一段時間,無形中把家庭教育責任轉嫁到學校,把不合格的“原材料”輸送到學校。對于教育,社會有很高的期望值,無形中給學校、老師以巨大壓力,而忽視了教育作為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配合共同完成。
現在把對工作的適應、實習全部由學校完成,即把企業應該承擔的責任轉嫁到學校,縮短教學時間,這是不可取的。五天工作制已經縮短了學時,高職教學時間實際不到兩年半,半年時間用在頂崗實習和找工作上??傉n時在縮減,講明白又要多花時間,而課程最基本的內容需要完成,這樣的結果是基本理論和技能沒學好就工作了,相當于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材料”,生產過程沒完成,產出“不合格產品”,還必須要 “銷售”進入企業,自然不能適應工作,而賬又算在學校、老師頭上。為了適應現實的學生情況,絕大多數的學校已經降低課程難度(會計證書考試難度可以看出),以求能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論,同時減少理論課時增加實訓課時,適應企業需求。這樣“工序未完工”的產品,質量如何保證?
五、切合實際的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的發展取決于教師隊伍是關鍵,現在有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首席教師、免檢教師等一系列稱謂。但是評選出的“頭銜”對教育起什么實質作用?個人認為只是某些“頭銜”僅為榮譽而已。筆者認為高職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重點應該放在――名副其實的雙師、切實能干的骨干教師和真才實學的專業帶頭人上面。
首當其沖的是雙師素質培養。這種培養不是朝夕可以完成,也不應該是學校自封。首先必須界定雙師含義。是講師(教師)、工程師(技師)、會計師、經濟師、造價師?現在的師很多,大師很少。筆者認為所謂雙師應該是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和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工人師傅。學校把教學經驗定位成講師這個沒有異議,而實際工作經驗定位成工程師、會計師、經濟師等證書評價,有點變味。雙師必須要求教師有一定工作經驗,就必須到企業相關工作崗位進行相當時間的鍛煉,才能積累出一定的經驗,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雙師,而不是有了某證書就可以認定的。對于會計老師到事務所兼職、到企業做兼職會計是可行的選擇。其次經驗需要時間積累,不是去了一兩次事務所、到企業做一兩個月賬就能完成的。再次對于不同課程的教師雙師認定要區別對待,把思想品德、英語等基礎課認定雙師的“玩笑”不能開。最后對于一些工科教師僅憑企業開出的一紙證明(去過企業時間)就認定雙師的“水分”也應該擠出。
骨干教師來源于中小學教育,學校骨干教師的認定須有一個公認的標準。骨干教師要根據“骨和干”來認定,而不應摻雜人為因素。所謂骨者,是一個專業的脊梁,能講授本專業的多門課程,在出現老師短缺時,能隨時頂上去,承擔多門課程教學。所謂干者,是實實在在地干實事――講授課程,不是投機取巧,承擔少量的教學任務。離開這兩者都不能稱其為骨干。骨干教師最主要的核心是能承擔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而不是僅憑能上好一兩門課程的效果來認定。特別是會計專業,會計老師不懂稅法,不能回答學生的稅法問題,同樣審計課老師不能回答會計課程問題,這樣的骨干教師有些滑稽。骨干教師的認定應該是根據實際業績來認定,用量化的指標而不是靠“關系”的認定。
對于專業帶頭人是對一個教師的學術水平的認可,而不應該是一種榮譽?;旧细鲗W校各自為政,自己出臺自己的認定標準,最后認定的專業帶頭人,這一學術稱謂變成榮譽“光環”,喪失應有的激勵作用。一個專業帶頭人起碼應該是本校該專業學術上的“頭雁”,在學術上應該有所建樹,可以量化的指標首先是科研水平,如:課題研究、論文數量和質量;其次教材編寫的數量和種類;再次是能教授、且教授過該專業的專業課程數量(門數和課時);最后還要滿足高職的教育的特殊性,有一定的企業實踐經驗。這些指標都是可以實實在在的量化,不應該把社會上的某些領導,既是高學歷、又是高科研產出、還是多種機構的理事,而從來沒有干過實事、浪得虛名的不正之風帶進學校,污染學校這片神圣的殿堂。
六、總結
筆者認為高職和本科教育應該有實質區別,一個重實踐、重應用,一個偏理論研究。高職教育只有牢牢抓住工學結合這條主線進行改革,這種改革必須重實質、看效果,而不是改形式做樣子,才不會誤入歧途。在改革中學校需要有一個清晰正確的理念、思路,同時需要國家、社會、企業、家庭的合作參與,學校的單打獨斗是難以成功的。另外社會風氣的凈化、家庭的教育的跟進也是必不可少的,那種認為一學萬能,一學永逸的觀念必須拋棄。只有各方都盡到自己的應盡職責,高職教育才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參考文獻:
[1]袁中文.高職教育改革十年思考――以會計類專業為例[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3(04).
[2]袁中文.高職會計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商業會計,2008(23).
[3]莊西真.關于培養中、高職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3(01).
[4]郭勁丹.“雙師型”人才建設: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關鍵因素[J].當代教育論壇,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