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8: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性研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游戲研發;應用與實踐
一、關于小學德育教育的學習內容分析闡述
隨著二十世紀數字教育的不斷發展,學校之間的德育教育可以實現共享發展。我國小學德育教育的要求從教學目標來講,要求學生通過系統地學習德育理論知識能夠獲得良好的道德情操與價值觀。從教學方法上來講,通過在教育活動中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和模式,進一步提升小學生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能力。從教學過程來講,要求進一步與實際相結合,激發小學生德育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教學工具上來講,教學信息資源的共享極大地方便了小學生利用課堂內外資源進行學習,進一步增強了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科學化和信息化。
二、關于小學德育教育游戲的研發與應用闡述
(一)關于小學德育教育游戲的設計原則分析
小學德育教育將游戲與教學內容合二為一,將游戲的教育性與娛樂性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在小學德育教育游戲的設計中應該遵從以下原則:首先,要有明確的操作。在德育游戲設計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明白游戲人物,熟悉操作流程。其次,整個德育游戲的設計要有合理的故事情節。游戲故事情節作為游戲任務的重要背景,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合理的故事情節有利于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的游戲氛圍。最后,在整個游戲的設計過程中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特別是對于小學生在德育游戲的設計中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在每次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學習內容,提升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關于小學德育教學游戲的功能以及類型分析
關于小學德育教學游戲的設置在功能上應該具體劃分設置。通過設定角色和角色玩家以及相應職業設定,讓學生自由選擇。通過玩家與玩家、玩家與非玩家之間的對話,實現學生能夠通過獨立自主完成閱讀信息的任務。在相應的游戲設置中,應該制定具體的獎懲機制。通過判定學生的游戲人物完成情況,獎勵或者扣除相應金幣或者經驗值等等。在游戲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相應的任務設置,通過讓學生自行查找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盡可能符合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辨認方向的應變能力。最后,在整個游戲設置過程中,通過設置一定的游戲道具幫助學生進行游戲的完成,增強學生在德育游戲中的現實體驗感。
(三)關于小學德育教育游戲的學習模式的構建
小學德育教育游戲的學習模式構建主要通過相關的知識、技能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在游戲的設計過程中,學生在情景問題中,通過任務的學習,進一步獲得知識技能的理解。具體的學習步驟可以分為情境導入、確定任務、探索學習、實現任務以及結果評價等進行。首先,通過情境導入,為學生在游戲中呈現游戲情境,營造游戲氛圍。通過相關的情境導入后,將問題情境中的游戲任務進一步呈現,充分明確任務目標的相關認知。通過在游戲中進行角色扮演探索的方式完成游戲任務。通過在實現任務過程中難度的組建加深,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通過結果評價的方式對于學習者在任務完成后進行相關的獎勵或者積分評價,將各個環節的表現通過結果評價反映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將評價情況再反饋給教師,針對相應的問題進行解決,達到育人的目的。
(四)關于小學德育教育游戲的教學內容闡述
在小學德育教育游戲的教學內容設計中應該充分結合教材,將個人、家庭、社會等內容融入實際的游戲中,充分體現教學內容。將課本中涉及的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財產、尊老愛幼等內容融入實際的教學中。在游戲場景中通過設置,讓學生完成消費任務等等,理解理性消費等等內容。通過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經驗的積累進一步融入到游戲的開發與設計中,設置垃圾分類,學生進行垃圾分類投入相應的垃圾箱的任務,進一步將生活經驗內化到游戲中。也可以通過考察不同年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根據課本內容設置針對不同年級的小學生適用的道德教育游戲,進一步增強德育游戲的教學效果。充分在游戲中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將合適的教材內容轉化為游戲教學內容,體現具體的游戲目標。
三、探析小學德育教育游戲的研發與應用的現實意義
總而言之,小學德育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國家以及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小學品德教育,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行為管理。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素質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化升級,進一步創新德育教學方法稱為促進德育教學的突破口。通過倡導“寓教于樂”以及“從做中學和從學中做”的學習方式,將學習內容進一步科學化整合。通過德育教育游戲的研發以及應用將游戲的教育性以及娛樂性進一步結合,大大提升了小學德育教學成果。同時,進一步將小學德育教育游戲進一步推廣應用發展,有利于將教學資源的教育性與娛樂性結合,豐富德育游戲的教學內容,為小學德育教育游戲的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
參考文獻:
[1]謝浩泉.小學德育教育游戲的研發與應用[J].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4年05月01日版.
[2]朱艷敏.基于平板電腦的小學德育游戲的設計與開發———以《陽光社區》為例[J].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3年05月01日版.
[3]張璐.電子教育游戲在銀川市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寧夏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4年05月01日版.
[4]趙成麗.小學德育課程中PRG教育游戲的設計與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4年05月01日版.
一、課題的提出
緊張、繁忙、競爭的氣氛也同樣籠罩中小學校園。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師不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片面追求分數;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臉上寫滿稚氣和青春的孩子們,背負著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該悠閑的雙休日,奔波于各種為他們特設的學習場所。經過了一天的學校生活,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們都在悠閑自在地欣賞電視節目,而小小的孩子還要伏案對付那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習題,電視中精彩的節目對他們來說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們的負擔實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開始厭學,有些孩子因為不堪忍受而逃學拒學,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煩惱。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起跑線上的教師,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急需解決,我們肩負的任務重如泰山。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對學生中出現的厭學情緒要及時的分析與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源,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一片蔚藍的天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厭學是目前中小學生諸多學習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導致輟學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導和控制,就會發展為厭學癥?;加袇拰W癥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厭學癥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各種渠道對小學生厭學現象進行分析與研究,探尋其厭學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決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希望通過實踐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學習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細致、合理、有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更多的溝通,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3、家長的教育方法更得當,與子女之間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意義: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盡快從厭學情緒中掙脫出來。
三、研究內容
本課題以研究本校厭學學生為主,以研究家長的教育方式、教師的教學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為輔,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學生的厭學原因,尋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幫助厭學學生更好地學習,健康全面地發展。
四、研究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分析與研究中樹立系統觀、整體現,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分析,包括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以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因素,透過各種錯綜復雜的現象從中找出主導性的因素與線索,從而作出更有效的決策。
2、教育性原則
教育性原則要求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始終要注重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動態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小學生,力求通過動態考查把握學生出現厭學情況的來龍去脈和問題癥結,不能靜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現象或行為表現,應由果溯因,以動態的視野尋求其心理機制的運行和外部影響的發展脈絡,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綜合性原則
綜合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分析與研究中,既要重視心理學方法和技術的使用,又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方法和技術,以利于發現厭學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導性原則
教師在找到學生厭學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確的判斷之后,要組織力量(或家長或老師或其他重要人物)對研究的對象進行必要的指導與教育,以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解決問題,走出困境,更好地促進他們發展。
6、異同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對象的一般心理特點和行為發展規律,又要充分考慮年齡差異、性別差異、知識水平差異,理解接受能力差異、家庭環境差異等影響,努力做到共性、個性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7、保密性原則
在研究過程中,教師有責任對學生的談話內容結果予以保密,強調對研究對象的人格與利益的關系,學生的名譽和隱私權應受到道義上的維護和法律上的保證。
8、主體性原則
在研究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承認和尊重學生激發和調動學生的自覺和積極性。
五、研究方法
1、調查法(談話與問卷)
通過談話與問卷了解各班級中有哪些學生有厭學現象及厭學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學生更客觀地了解自己,讓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制訂具體的教育目標和方法。
2、觀察法
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語、表情、動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學習、勞動、游戲中的活動表現,了解存在的問題,在掌握比較詳實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分析與研究。
3、個案法
教師通過詳盡搜集厭學學生的有關資料,系統整理,綜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與合理性。
4、資料文獻法
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加強理論探討,為實踐指明方向。
5、經驗總結法
總結研究中的有效經驗,提煉概括,撰寫論文。
六、課題研究的難點
受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拼命灌輸,課外則布置大量的作業,通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地應付考試;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過大,教育不得法。一些教師已經意識到應當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但家長不同意。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許多家長在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后,還要布置額外的作業讓孩子做。
七、預期的目標和結果以及創新之處
1、加強家校聯系
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做到聯手共管,使學生有個引導和支持。同時端正家長對子女讀書的看法,使其與校方達成共識。家長要根據孩子成長的規律,根據孩子學習情況、思維特點、興趣特長等,把握其“最近發展區”,在此基礎上,選擇符合孩子實際的階段性期望目標,為孩子規定的目標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圍之內,使孩子能夠并樂于努力去達到目標。另外,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般要多表揚,少批評。還有,家長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簡單、粗暴,動輒棍棒相加,要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溝通,了解其思想動態,給予及時的關心、指導。
2、加強師生聯系
有人說“教師是學生在學校里的家長”??梢娊處煂W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教師應該走近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內心世界,并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他們以信心與關愛,讓他們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能夠與學生交朋友的教師是出色的教師。教師絕對不能歧視學生,而應該正確引導學生。
3、上好學習心理課
厭學學生大多沒有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缺乏內在動力,學習上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上好學習心理課,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指導課余生活
教師應幫助學生正確合理地選擇自己的課余生活,禁止學生上網吧、游戲室等娛樂場所??梢哉匍_“我的課余生活”、“做文明的網絡使者”等主題隊會,使學生受到啟迪和教育。
八、課題研究任務分工
九、研究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研究論證階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1、確立研究方案;
2、開題論證;
3、進行學生學習能力分項調查(問卷法、談話法)。
階段成果:調查報告、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
1、進行實驗,個案研究;
2、適時反饋,調整研究策略;
3、課題研究小組進行論證,并設計有效的評價手段和方法。
階段成果:創造性學習個案及教學實踐階段經驗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整理相關資料??偨Y得失,繼續深入研究。
2、收集小課題研究成果,撰寫實驗論文及研究報告。
3、展示課題成果。論文、案例、隨筆等。
4、整理分析研究結果,結題論證。
第四階段:反思提高
最終成果形式:實驗報告、經驗論文和有一定推廣價值的開放性學習案例。
十、參考文獻
1、楊心德:《學生的自我有效感與學習動機》,《教育研究》
關鍵詞 Android 教育游戲 讓蛋糕飛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3G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在我國已日漸成熟并逐漸成為眾廠商關注的焦點。毫無疑問,智能手機在我們未來的生活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重要,而在智能手機豐富的用戶軟件平臺上,手機游戲、流媒體、手機動漫等仍將是推動無線增值業務高增長的主要業務,其中手機游戲業務,一直是移動互聯網發展最重要的一個淘金點,相比于PC游戲的開發復雜度高、周期長、成本高和不易維護等特征,移動手機游戲更趨向于簡單化、周期短、成本低、易維護等特點。
近期年來,游戲產業作為一種新生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潤,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現實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以及爭論和置疑。部分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沉溺于游戲、不可自拔,荒廢學業,影響其身心健康。越來越多的政府相關部門和行業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盡可能減弱游戲的負面影響,并向全社會呼吁健康綠色的游戲。在這樣的一個游戲產業背景下,人們提出了將數字化游戲引入教育,即將游戲與教育教學結合起來,設計開發出教師、家長放心、學生喜歡的教育游戲軟件。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實現千百年前已經提出的“寓教于樂”的教育思想,讓學生的學習變成快樂、自愿的事情。
1 目前手機教育游戲研究現狀
隨著手機游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消遣娛樂形式,加上青少年對于手機游戲的熱衷促使一些教育學者和游戲設計者試圖把游戲的效應轉化為具有教育效果的游戲和學習,從外在特性來看,教育和游戲是兩個相互沖突的領域。因此,如何能夠在智能手機平臺上設計出一款既有很強的可玩性又有很好的教育性的游戲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難題。
在我國人們對移動教育游戲的認識還比較模糊,雖對其恐懼、排斥心理有所緩減,但誤解還存在。移動教育游戲的應用比較少,已有的應用也僅僅局限于小學階段的某些科目上,在中學、大學教育中幾乎見不到,在這塊領域的開發者也寥寥無幾?,F在進行教育游戲研發的單位中公司企業居多,商業性比較強。而且游戲結果單一,說教內容過強,一旦游戲者熟悉了游戲之后,游戲就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另外,在游戲與教育知識點結合方面,當前的教育游戲軟件仍存在一些不足,游戲與知識內容完全分離,知識內容大多以題目的形式出現,例如當需要攻擊怪物或前進時,首先必須回答問題,知識內容沒有真正的融入游戲中??梢哉f國內教育游戲軟件如同一塊待開墾的荒地,適合與教學實際的教育游戲軟件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教育游戲軟件的設計、開發、評價與應用還有待探索。隨著近年來,我國的很多學者和教育專家在教育游戲的領域的不斷探索和嘗試,教育游戲開始逐步的進入大眾的生活,越來越多的教育部門和家長已經開始嘗試接受這種新型的數字化游戲學習,而且最近從各大網絡公司開始涉足教育游戲領域的行情來看,說明社會對教育游戲的關注程度也正在逐漸增加,此外國家對于教育游戲的發展在宏觀上持認同和支持的態度也對教育游戲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國外尤以西方在游戲進入教育的路上已經走得比較遠,這與他們對游戲本身的研究起步較早是分不開的。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就已經有了關于電視教育游戲的研究。隨著最近計算機應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教育游戲的研究和開發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已經從最初的電視教育游戲經歷發展到了電子教育游戲、計算機教育游戲和現在的移動教育游戲,教育游戲的類型也在逐漸增多,并且有了廣泛應用。國外關于游戲教育性的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游戲教育性的理論研究和游戲教育性的實踐研究。
理論研究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即網絡游戲的教育價值,教育游戲設計開發理論以及教育游戲的評價研究。
目前實踐研究比較火暴,主要集中于學校與企業相互合作,設計制作并應用各種教育游戲。
2 Android平臺介紹
Android系統最初是為Andy Rubin開發的用在手機上的系統,于2005年8月被Google收購。2007年11月,Google與很多家硬件制造商、軟件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成立開放手持設備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致力于改良,推動Android的發展,隨后,Google將Android的源代碼開放。Android平臺的系統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開放性
Android平臺最大的優勢是其開發性,相較于IOS,Win Phone,Android平臺允許任何移動終端廠商加入到Android聯盟中來。顯著的開放性可以使其擁有更多的開發者,隨著用戶和應用的日益豐富,一個嶄新的平臺也將很快走向成熟。
2.2 掙脫運營商的束縛
由于網絡的普及和發展,設備接入網絡的方式已經多種多樣,而作為移動設備的Android也更容易使用戶接入到網絡中去。相對于過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特別是在歐美地區,手機應用往往受到運營商制約,使用什么功能接入什么網絡,幾乎都受到運營商的控制。
2.3 豐富的硬件選擇
由于Android的開放性,眾多的廠商會推出千奇百怪,功能特色各具的多種產品。功能上的差異和特色,卻不會影響到數據同步、甚至軟件的兼容。廠商可以根據用戶生產出在價格上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2.4 無縫結合的Google應用
Google從做搜索引擎開始到現在的各種產品服務,如地圖、郵件、搜索等已經成為連接用戶和互聯網的重要紐帶,而Android平臺手機將無縫結合這些優秀的Google服務。
3 教育游戲“讓蛋糕飛”的設計
手機游戲要體現出教育性,就要讓玩家在玩的過程中可以獲取知識或技能。因此,作為一款寓教于樂的教育型游戲,它就要具備兩個基本的要素:“玩”與“教”。如果從玩家的角度出發,考慮到游戲是玩家自主的行為,確切地說,就是“玩”與“學”。對于“玩”,游戲應該具備一定的可玩性,游戲中有某種要素可以吸引玩家去玩,玩家可以在玩中獲得樂趣;而對于“學”,游戲的構思應該能夠讓玩家在玩的過程中,獲取某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玩家所獲取的知識應該可以輔助玩家在游戲中表現得更好,使玩家在游戲中得到更多的滿足,這便是“玩”與“學”的結合,即“玩”與“學”的相互促進?!白尩案怙w”這款游戲即在這樣的整體定位下對游戲進行了如下具體的設計,整體的策劃設計思路如下:首先基于移動設備的教育性游戲有三個要素:移動、教學和游戲。游戲是其本質,移動和教學分別構成修飾游戲的定語。所以進一步地,此類游戲可以分為兩個概念的交叉:移動游戲和教育游戲。移動游戲和非移動游戲的本質差別在于游戲的設備和終端的不同,從而影響到游戲的內容差異、交互方式差異、游戲類型差異等;而教學與非教學游戲的本質差別在于游戲的目的不同(一般游戲為了休閑放松、挑戰競技等,而教學性游戲是通過一般游戲所能達到的效果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從而影響到上述差異。顯然,后者是功能上的差異,對本游戲的設計起到決定性作用。
游戲性:本游戲的開發是受中國移動委托,為一系列教育游戲開發續作。從大致需求來看,本游戲將是一款輔助單詞記憶的游戲,同時在畫面風格、游戲操作和玩法、收費方式等方面都將沿襲這一系列中別的游戲。之前的一系列游戲在畫面風格上,主要以卡通為主,給以用戶輕松愉快地整體視覺感覺。而之前游戲的玩法主要是通過對一些熱門游戲和游戲原型的模仿和修改來設計的。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能夠給與玩家一種熟悉感,尊重玩家在同類游戲中的習慣,同時讓他們有較好的情感、操作方式的遷移;另一方面是,模擬一些成熟的游戲模型,能夠有效地節約開發成本,降低風險。
教育性:本游戲的受眾是使用《上海版牛津小學英語教材》系列教材的學生或具備相同或更高水平學生。從年齡角度分析,這一類學生一般在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年齡在9~13歲之間,并且以10-12歲學生為主。這個年齡段的人在獨立能力和自主性上比更年幼的兒童有很大提升,但是他們的心智成熟度仍然較低,對不良信息的辨別和抵制能力較弱。因此,游戲內容設置除了具備單詞背誦的基本內容外,只適合做適當的劇情和藝術修飾,并且一般以卡通(例如有吸引力的蛋糕)風格為主,并設以簡單易懂的情節,不適宜過多引入過于完整的世界觀,或者過于血腥、暴力的風格。
移動性:從消費能力和使用手機的習慣看,受眾可以很明顯地分為兩類。一類是手機和移動設備掌握在家長手中(比如父母的手機),使用時需要經過家長同意,并且時常在家長陪同下進行使用;另一類是手機和移動設備雖然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自己有手機),但是使用付費內容、購買等需要一定消費能力的行為需要經過父母的同意,而一旦購買后,使用的過程較為自由,不受監控。本游戲由于將來會進入移動教育游戲大廳,因此對于下載和購買等過程不會受到家長過多的質疑和阻止。因此在游戲內容和畫面上,需要符合教育游戲大廳的一些基本審核,并且游戲的情節等要能夠得到家長的認可。比如泡泡堂等休閑游戲內容一般能夠被家長所理解,而魔獸世界等大型角色扮演游戲的故事性太強,難以被家長理解。另外,對于多點觸控的使用方式,受眾能夠快速學習和掌握智能手機的一些交互方式,并且能夠有效利用這些方式促進學習。為此,設計上需要盡量使交互方式和Android源生系統的方式保持一致。
“讓蛋糕飛”游戲類似于“水果忍者”。游戲時,屏幕上方會出現一個有字母空缺的單詞,并有三塊蛋糕飛入屏幕,每一塊蛋糕代表一個字母。玩家需要在飛入屏幕的三塊蛋糕中選擇選擇切開一塊蛋糕,使得這塊蛋糕所代表的字母填入空缺單詞后,能形成正確完整的單詞。游戲需要對詞庫進行預處理,需要對詞庫中的每個單詞隨機刪去一個(一些)字母,然后編寫兩個額外的干擾項即可。
4 結論
本文分析了手機教育游戲在國內外的研究和發展現狀,并介紹了手機教育游戲的開發主流平臺android。在此基礎上著重闡述了手機游戲“讓蛋糕飛”的設計思路,并以此為原型對手機游戲中的教育性進行了深層次的開發與探索,為將來的手機教育游戲開發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靳巖,姚尚朗.Google Android開發入門與實戰[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7:1-340.
緊張、繁忙、競爭的氣氛也同樣籠罩中小學校園。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師不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片面追求分數;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臉上寫滿稚氣和青春的孩子們,背負著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該悠閑的雙休日,奔波于各種為他們特設的學習場所。經過了一天的學校生活,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們都在悠閑自在地欣賞電視節目,而小小的孩子還要伏案對付那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習題,電視中精彩的節目對他們來說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們的負擔實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開始厭學,有些孩子因為不堪忍受而逃學拒學,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煩惱。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起跑線上的教師,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急需解決,我們肩負的任務重如泰山。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對學生中出現的厭學情緒要及時的分析與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源,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一片蔚藍的天空。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厭學是目前中小學生諸多學習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導致輟學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導和控制,就會發展為厭學癥?;加袇拰W癥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厭學癥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本課題研究的目的通過各種渠道對小學生厭學現象進行分析與研究,探尋其厭學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決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希望通過實踐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學習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細致、合理、有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更多的溝通,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3、家長的教育方法更得當,與子女之間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意義: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盡快從厭學情緒中掙脫出來。
四、研究內容
本課題以研究本校厭學學生為主,以研究家長的教育方式、教師的教學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為輔,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學生的厭學原因,尋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幫助厭學學生更好地學習,健康全面地發展。
五、研究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分析與研究中樹立系統觀、整體現,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分析,包括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以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因素,透過各種錯綜復雜的現象從中找出主導性的因素與線索,從而作出更有效的決策。
2、教育性原則
教育性原則要求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始終要注重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動態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小學生,力求通過動態考查把握學生出現厭學情況的來龍去脈和問題癥結,不能靜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現象或行為表現,應由果溯因,以動態的視野尋求其心理機制的運行和外部影響的發展脈絡,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綜合性原則
綜合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分析與研究中,既要重視心理學方法和技術的使用,又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方法和技術,以利于發現厭學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導性原則
教師在找到學生厭學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確的判斷之后,要組織力量(或家長或老師或其他重要人物)對研究的對象進行必要的指導與教育,以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解決問題,走出困境,更好地促進他們發展。
6、異同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對象的一般心理特點和行為發展規律,又要充分考慮年齡差異、性別差異、知識水平差異,理解接受能力差異、家庭環境差異等影響,努力做到共性、個性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7、保密性原則
在研究過程中,教師有責任對學生的談話內容結果予以保密,強調對研究對象的人格與利益的關系,學生的名譽和隱私權應受到道義上的維護和法律上的保證。
8、主體性原則
在研究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承認和尊重學生激發和調動學生的自覺和積極性。
9、寓教于樂原則
要求教師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和形式,以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學生懷著快樂——興趣的情緒學習。
六、研究方法
1、調查法(談話與問卷)
通過談話與問卷了解各班級中有哪些學生有厭學現象及厭學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學生更客觀地了解自己,讓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制訂具體的教育目標和方法。
2、觀察法
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語、表情、動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學習、勞動、游戲中的活動表現,了解存在的問題,在掌握比較詳實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分析與研究。
3、個案法
教師通過詳盡搜集厭學學生的有關資料,系統整理,綜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與合理性。
4、資料文獻法
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加強理論探討,為實踐指明方向。
5、經驗總結法
總結研究中的有效經驗,提煉概括,撰寫論文。
七、課題研究的難點
受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拼命灌輸,課外則布置大量的作業,通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地應付考試;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過大,教育不得法。一些教師已經意識到應當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但家長不同意。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許多家長在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后,還要布置額外的作業讓孩子做。
八、預期的目標和結果以及創新之處
1、加強家校聯系
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做到聯手共管,使學生有個引導和支持。同時端正家長對子女讀書的看法,使其與校方達成共識。家長要根據孩子成長的規律,根據孩子學習情況、思維特點、興趣特長等,把握其“最近發展區”,在此基礎上,選擇符合孩子實際的階段性期望目標,為孩子規定的目標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圍之內,使孩子能夠并樂于努力去達到目標。另外,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般要多表揚,少批評。還有,家長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簡單、粗暴,動輒棍棒相加,要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溝通,了解其思想動態,給予及時的
關心、指導。
2、加強師生聯系
有人說“教師是學生在學校里的家長”??梢娊處煂W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教師應該走近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內心世界,并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他們以信心與關愛,讓他們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能夠與學生交朋友的教師是出色的教師。教師絕對不能歧視學生,而應該正確引導學生。
3、上好學習心理課
厭學學生大多沒有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缺乏內在動力,學習上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上好學習心理課,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指導課余生活
教師應幫助學生正確合理地選擇自己的課余生活,禁止學生上網吧、游戲室等娛樂場所??梢哉匍_“我的課余生活”、“做文明的網絡使者”等主題隊會,使學生受到啟迪和教育。
九、課題研究任務分工
十、研究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研究論證階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1、確立研究方案;
2、開題論證;
3、進行學生學習能力分項調查(問卷法、談話法)。
階段成果:調查報告、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
1、進行實驗,個案研究;
2、適時反饋,調整研究策略;
3、課題研究小組進行論證,并設計有效的評價手段和方法。
階段成果:創造性學習個案及教學實踐階段經驗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整理相關資料??偨Y得失,繼續深入研究。
2、收集小課題研究成果,撰寫實驗論文及研究報告。
3、展示課題成果。論文、案例、隨筆等。
4、整理分析研究結果,結題論證。
第四階段:反思提高
最終成果形式:實驗報告、經驗論文和有一定推廣價值的開放性學習案例。
十一、參考文獻
1、楊心德:《學生的自我有效感與學習動機》,《教育研究》
【論文摘要】:玩具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工具,是傳遞給兒童社會文化、科學技術、藝術、教育等信息的工具,帶有藝術特色的玩具可以提高兒童智力和兒童的協調能力,文章從藝術玩具的選擇與藝術玩具教育功能做出了分析。
玩具能激發兒童游戲的動機,幼教先輩陳鶴琴曾經指出:"小孩子玩,很少是空著手玩的,必須有許多的東西來幫助,才能玩起來,才能滿足玩的欲望。"兒童在缺乏玩具的情景下,很難將已有的經驗調動出來,因為兒童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的行為往往受當前事物的影響。通過多種玩具性與游戲性的體驗活動,可以使孩子樂觀開朗。具有藝術性的玩具可以使兒童活潑向上的情緒情感得到了發展,并使兒童終身受益。
玩具以其獨特的形、色、音、光、電、質地等刺激兒童的各種感官,這種玩具給兒童帶來意想不到的新奇效果,他不僅讓兒童享受到無窮的快樂,同時在反復的操作中促進了兒童的感知覺的發展。玩具可以幫助孩子了解周圍的事與物并提高他們集中注意的能力,玩具可以發展兒童天然的好奇心,鍛煉兒童遇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兒童自主學習的精神。
玩具是要有藝術性的,它既要符合藝術的要求,還要符合兒童的欣賞水平和年齡特點。這就要求玩具色彩鮮明,形象性,裝飾美觀,富有趣味性。玩具也應有民族風格,要吸取民間藝術的優點。兒童的記憶力比較好,具有民族風格特色的玩具可以加強兒童對各民族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可以了解不同國家。
一、什么樣的藝術玩具符合教育要求
1. 有教育性的玩具,要有利于激起兒童身體和大腦的積極活動。大腦的發展是與身體的活動。要使孩子學習得多,了解的多,玩具就必須具有教育性,有了教育性的玩具就能促進兒童游戲性,讓兒童在游戲中感知 、觀察、思考、實驗、創造……。這就要求玩具是多變的的特點,或是能讓孩子自己 去發現、實驗、創造的"工具"性玩具,比如積木、膠粒、幾何圖形拼板、七巧板、安裝玩具等。又如磁鐵、 天平、音叉、放大鏡等,有利于孩子手、腦并用,促進智力發展。玩沙、玩水、玩泥能促進 孩子手、腦的積極活動。孩子對玩這些東西有著無窮的樂趣,他們可從中獲得大量的知識,并鍛煉才能。
2. 玩具與年齡的相適應,玩具符合不同時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才能促 進身心的健康發展。1-2歲:兒童選擇的玩具:有利于促進孩子語言、認知和動作的發展,辨別物體的顏色、形狀、空間對比等。3-4歲:兒童選擇的玩具:顏色鮮艷、造型優美、形象生動有趣,促進孩子的感知感覺,培養孩子自由運用雙手、雙腳,鍛煉其開、合、套、穿、拆、裝、拼、敲打等能力。從而使孩子視覺、聽覺、動作、思維的協調更趨成熟。4-6歲:兒童選擇的玩具:4歲以后是孩子接受各種事物的最佳年齡,記憶力、抽象思維、邏輯能力開始發展,好奇心、求知欲增強,肌肉的靈活性及與眼、耳的協調性增強。玩玩具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計劃性、執著性。
3. 玩具的美觀與衛生。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可愛的玩具能對孩子進行美感教育,也只有這樣的玩具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和興趣,吸引孩子玩得更好。在注意玩具美觀的同時,必須注意玩具的衛生。玩具要經得起洗、曬、消毒。有些玩具雖然美觀,但不能洗、曬和消毒,是不符合衛生要求的。它只能做教具或觀賞。
4. 要經濟、輕便、結實、耐用,玩具在兒童手中主要是操作使用,不是觀賞,而且在兒童玩具使用率、砸的次數是很高的;因此,給予兒童的玩具必須是結實耐用的,易損壞的玩具會給兒童帶來失望和不快,而且破損的玩具會給兒童帶來傷害,甚至還會給兒童帶來不必要的緊張,進而降低游戲的娛樂性,因為兒童在使用玩具時,為了不損壞玩具,兒童玩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的;再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容易損壞也不利于培養兒童愛惜玩具的品質。玩具輕便、易于操作,便能充分滿足兒童使用玩具做游戲的愿望。玩具的價格與其功能的大小應基本相符,不要買過于昂貴、華麗奢華的玩具,這種玩具沒有多大教育作用或者根本無教育作用的。
二、兒童玩具的藝術教育功能
1. 可以調動兒童的積極性。兒童的身心發展離不開活動,玩具可以任意為兒童擺弄,操作和運用,既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又符合他們的能力水平,可以滿足兒童活動的需要,激起他們活動的積極性。
2. 促進兒童的感官的發展。玩具具有直觀形象性,兒童可以看、聽、模、吹、拿玩具,這對兒童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功能的健康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3. 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玩具的直觀形象性和仿造生活的真實性,可以不斷激發兒童的聯想活動,從而活躍他們的思維,發展他們的創造力,鍛煉他們的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最終促進他們智力的發展。
4. 有助于培養兒童的良好品德。兒童在運用玩具進行活動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才能順利的活動。有的玩具則需要小伙伴的共同使用,比如電話玩具,兒童必須和同伴合作才能進行。玩具有利于培養兒童的集體觀念和合作精神及不畏困難、勇于克服困難的良好品質。
5. 有助于兒童動作協調能力的培養和身體健康。有些玩具需要手和腳的共同協調來完成,也就有效的提高兒童的腦、手、腳的相互協助的能力。家長在買玩具時,一定要看清商標和產品所含的物質及產品的包裝是否帶有對兒童生長不利的物質。要保障兒童的身體健康。
結束語
選擇玩具,要有利于啟發和鼓勵孩子的主動性、創造性,引導孩子在游戲中動腦筋,同時還要培養幼兒愛護玩具,學會整理玩具等良好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玩具的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 匿名. 《具對兒童的作用》, 618教育網, 2006.5.
[2] 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5-10-10.
[3] 殷紅博.《關鍵期與潛能開發系列叢書》, 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5-12.
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依據區教育局頒布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方案》從我校教師隊伍素質現狀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出發。深化改革,優化組合,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致力于培養和構建一支“師德高尚、愛校敬業、真誠奉獻、嚴謹治學、業務精湛、教風優良、團結協作、廉潔從教”師資隊伍,為創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學校,實現辦學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
二、工作目標:
使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通過培訓力爭使我校教師具有以下素質: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使之具有綜合教育的能力和銳意創新的能力;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使之具有鮮明的教育、教學個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特色;進一步拓寬文化視野,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理論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為學科骨干,為教師的成長和成功鋪設方便之路。培訓以抓師德、抓教改、抓科研為主要途徑,樹立典型,引導中青年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高,同時逐步構建校本培訓模式,形成校本培訓體系,建立校本培訓機制,使校本培訓逐步科學化、規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點:
樹立師表形象。教育生活化”創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著重要的師德建設理論,1抓師德教育。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實踐師德理論的萬世師表”學校將組織教師學習學校將組織教師閱讀《教師的師德修養》陶行知生活教育叢書》陶行知論著百篇》等,使全體教師深刻了解“師愛”真諦和生活教育理論的精神實質。同時開展以“愛的奉獻”為主題的學術沙龍、征文撰寫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動來發揚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奉獻精神,來實踐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師德風范,自覺轉變教育觀念,不斷促進我校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師德修養的提高。
擇本校之能人,2內部挖潛。訓本校之教師。即充分發揮我校那些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的各級骨干教師的帶頭示范作用,通過講座和示范課向其他教師傳授課堂教學經驗、展示教學基本功與教學技能,促進全體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
眾人受益”式培訓。學校要求外出學習、考察培訓的骨干教師,3繼續進行“一人學習。必須寫出學習匯報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訓時間對全員教師進行培訓,傳達學習精神。培訓可采用作專題講座、經驗交流、講匯報課等多種形式,產生一人學習,多人受益的效應。
盡可能地邀請學科教研員、校外專家、學者來校開展專題講座,4做好“請進來”工作。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普遍出現的疑難和困惑。進行“臨床會診,現場診斷”找出問題及原因,制訂對策措施,幫助教師解答疑難。
青年教師匯報課--尋找教育的遺憾,5圍繞不同主題深入開展“同研一節課”活動。9月份。10月份骨干教師示范課--抓住教育的契機,11月份全員參與提高課--享受教育的幸福。著重進行案例研究,使教師從中獲得啟迪,開拓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方式。
通過案例交流、經驗交流、論文交流、教育教學日記交流等,6以學科為單位開展“交流日”活動。既注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概括、提升,總結經驗、探索規律,逐漸形成我校民主、開放、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格局。
如教學設計競賽、課堂教學大賽、優秀論文或優秀案例評比、課后反思交流、課件大賽等活動,7組織任課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業務技能大賽。著力打造名師,促進教研活動的開展和教師業務技能與水平的提高。
大力開展校本教研。除“同研一節課”之外,8立足年級組教研活動。各教研組在每周的教研活動中要圍繞課題,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結合課堂實踐,把實踐中的疑問、困惑進行歸納、篩選,確定一個討論專題,組織交流討論,使教師沿著計劃――行動――觀察――反思這一互聯互動的螺旋式的漸進過程,求得問題的解決。真正“開展自己的教學研究”解決自己的教學問題”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在對上述核心問題的求索過程中,江蘇省天一中學大力發展學生社團,初步形成了天一科學院、天一人文院、天一體育社團、天一藝術社團等四個版塊的社團體系。天一天文社作為學校社團建設與教育創新相結合的典型代表,率先提出了建設和發展學術性學生社團的概念,并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探索。
學術性學生社團區別于其他類別社團的顯著標志應該包括學習內容的學術性、學習情境的項目化、學習過程的探究性等方面。
(一)學習內容的學術性
學術性學生社團普遍都具備特定的學科背景,或是定位在某一學科的深入研究,或是著眼于跨學科的前沿探索。無論上述何種背景,都要求其組織的課程學習(理論學習、實踐探究、項目研究)具備較高的學術水準,比如國家課程中未曾涉及的,已涉及但未展開論證的,已論證但缺乏實踐活動指導的。
(二)學習情境的項目化
學術性學生社團建設的目標并不僅僅在于學術科目考試成績的提高,更在于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這要求社團建立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以項目(真實問題)為載體,將學習活動融入有意義的挑戰性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在自主收集和處理信息、積極探索和實踐活動、主動整合并建構知識、撰寫論文或設計模型的學習過程中得以培養和提升。
(三)學習過程的探究性
在時間與空間都相對有限的傳統課堂上,學生難以開展針對真實問題的實踐活動,只能就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等開展學習。學術性學生社團的建設,就是要利用社團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大的延展性,來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社會生產、生活的實際,在體驗中發現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從而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中學階段是學生個性與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學術性學生社團可以以“打好基礎”為定位,將夯實學生學科基礎、明晰學生學科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訓練學生創新思維、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建構學生創新人格作為主要的工作內容,為其日后成長為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一)學科基礎與學科興趣
學術性學生社團高于國家課程標準的課程體系建設,將更深入、更寬廣、更前沿、更接地氣(緊密聯系社會生產生活)的學科知識帶到學生面前,為其學習新知、開展實踐、夯實學科基礎、提升學科素養創造了必要條件。
盡早發現和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與悟性,對于拔尖創新人才明確其未來發展的專業指向性領域至關重要。學術性學生社團激勵學生圍繞某一學科(或跨學科)進行更為深入的個性化學習,可以促進其志趣的聚焦和優勢潛能的開發,這將成為推動其在此特定領域發展的原動力。
(二)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
學術性學生社團基于項目的全新學習模式,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實踐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尋常事物中發現問題的能力。項目學習中階段性任務的設計,引導學生總結反思、步步推進,將極大地增強其解決問題、開展創造性工作的意愿和自信。
不僅如此,項目學習還給學生提供了擺脫原有思維定勢,靈活運用多種思維方式(如邏輯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直覺思維等)思考問題、修正假設、提出創新性解決方案的平臺。
(三)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
學生在社團項目學習活動中,涉及的是復雜結構的問題,需要聯系各種知識,并掌握大量圖示化的模式,才能靈活地對問題進行表征。這是一種高級知識和專家知識的學習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引導其將創新知識轉化為現實成果。
在社團項目學習過程中,學生既要完成好課堂學習,又要安排好社團研究活動;既要勇于追求實現創新目標,又要敢于修正和調整創新行為……這種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社團學習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與進取心,增強學生的忍耐力與抗挫性,鍛煉學生的學習力與創造力,提升學生的自控感與自律性,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健全人格。如上,學生的創新人格將得到健全與發展。
(一)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就學校教育創新的整體發展而言,文化建設是基礎性的,也是根本性的,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學校教育創新目標下,校園文化的教育性和創新性顯得尤為重要。
教育性:學術性學生社團的主體是一群志趣相投的學生,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平行學習和代際學習。社團成員既可以在平行學習中就共同開展的社團工作進行總結、反思與分享,從而促進全體社員學術素養的提高與學校學術氛圍的形成;也可以經由資深成員以“傳幫帶”的形式在知識、技能、思維方式與經驗經歷等方面獲得指導和引領,從而推動社團文化精髓與優良傳統的傳承,以及學校教育內涵的發展。
創新性:學術性學生社團重視學生學術素養的全面提升,它否定單一的終結性評價體系,而將學生成長的過程納入,突出形成性評價。它創設了寬松和開放的教育環境,舉辦了探究性和創新性的項目學習活動,建立了引領和鼓勵創新的評價體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崇尚科學、樂于創新的校園文化的創建。
(二)推進學校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創新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教育創新評價的主要依據,反映了學校教育創新目標的達成度。課程建設的豐富性、專業性、項目化和社會化是教育創新的重要方向。
豐富性:學術性學生社團校本課程不僅因社團的多樣化(如天文社、化學社)而豐富,更因其文化類課程、科普型課程、基礎型課程、研究型課程、大學先修課程的完整課程體系而呈現其自身的豐富性。多元化、可供選擇的學術性社團校本課程必將成為學校最具特色、最有吸引力、最能引導學生接觸前沿、深度的學科知識的課程類別。
專業性:以學術性學生社團創建為契機,學校應搭建相關項目學習的專業性平臺――社團工作室。經過社團基礎型課程的培訓,相當一部分社員已基本具備了自主開展項目研究的能力。社團工作室的師資和儀器配備將為學生提供進一步的指導和服務,從而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加深對該領域的研究,學會有效表達自己的學術見解,成功完成一份真正有學術價值的文獻。
項目化:項目學習作為一種基于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提倡“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學習模式。在此模式下,學生可以在復雜的真實情境中,鮮活、主動地參與信息的加工、知識的應用、意義的建構。基于項目學習開展學校課程建設,將在課程目標的制訂、課程系統的建設、課程策略的實施、課程績效的評價等方面事半功倍。
社會化:學術性學生社團有關“真實問題”的項目研究,使高中教育真正對校外社會資源產生了迫切需求。無論是有形的如社團工作室儀器建設、政府企業資金補助與贊助、校外課程實踐基地掛牌成立,還是無形的如高校和社會專家指導、專利技術轉讓或使用、課程資源開發等,普通高中都需要與相關單位建立聯系。這其中,高中、高校和高端企事業的對接尤為重要。
學術性學生社團建設,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學校教育的創新實踐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和新穎的視野,有力地推動了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發現和培養。江蘇省天一中學天文社在學術性學生社團建設方面已經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機制保障
學校通過社團管理機構的組建,在校級層面形成了領導決策、項目建設、校本教研、三高對接、投入保障等一系列運行機制。社團內部制訂的《章程》《學生活動條例》等規章制度,保證了社團各類學習活動的有序、高效開展,保證了對社員的評價及時、公正且具有發展性指向。
(二)組織建設
天文社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教師工作室和學生理事會,兩者分工協作的組織建設思路。教師工作室主要負責社團發展的整體設計與規劃,起到“方向引領”的作用,成功將社團從創社初期的科普型學生社團引導轉型為學術性學生社團。學生理事會既是社團工作的決策中樞,也是具體的執行部門,理事會成員帶領社員開展各層次、各類別校本課程的學習,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三)課程設計
天文社創造性地提出了學術性學生社團課程體系建設的層次:文化類、科普型、基礎型、研究型、大學先修課程;提出了天文社團課程體系建設的類型:加賀谷穰工作室(文化藝術、編輯出版類)、達蓋爾工作室(數理學術、觀測實踐類)、伽利略工作室(科普實驗、科技制作類)、斯科特工作室(創新項目研究)。得益于上述課程的開設,社團涌現出了夏爍嶼、黃啟凡等有能力逐鹿國際和亞太地區天文奧賽并奪牌的優秀學生,向國內外頂尖高校的天文、物理院系輸送了鄭凱文、錢曦等一批優秀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