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8: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音樂專業結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或許讓人好奇的是,這位女孩兒為何如此“恐懼”高考,法國的高考又是如何進行的?
法國的會考制度等同于中國的高考制度,早在拿破侖統治時期就已經創立,設考五種學科,并將通過的考生稱為 “業士”。直到現在,這個“老舊”的制度還有200年前的影子,當時擅長哲學和思辨的傳統依然得以保留,所有考生都必須參加哲學考試,所獲學位也稱為“哲學業士”。
不過,與二百年前只要進行口試相比,現在的會考制度更加專業化,而且考試過程也漫長而艱難。會考在某種程度上就像大學的預科考試,與今后的入學、就業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會考提供了三種不同的分類,由考生本人根據興趣進行選擇。想進入綜合類大學和精英高等學府的學生,必須參加“綜合類會考”,這又細分為經濟與社會、文科、理科三類;第二類會考更加注重實踐能力,稱作“技術性會考”,分為8個門類,從衛生社工到可持續發展、實驗室化驗、企業管理、酒店服務、農學生物、舞蹈音樂和藝術設計;至于第三類會考,目的是讓學生拿到文憑后就能直接就業。
關鍵詞:合唱指揮;應用性人才;教學方向
中圖分類號:G65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3)09-0161-02
合唱是群體藝術中最容易被接受及實現的藝術形式,與樂隊、舞蹈、獨唱、樂器演奏等藝術形式被各種條件所制約、而不能讓大眾參與的藝術形式相對比,合唱這種藝術形式的包容性更強。因此,近年來合唱這種藝術表演形式越來越受到集體活動的青睞,無論是事業單位、企業單位還是學校,在音樂類人才引進時,都越來越重視合唱指揮能力的掌握,這是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人們的藝術鑒賞以及參與能力的提高所出現的必然趨勢。提高學生合唱指揮方向的專業技能、高校音樂類專業勢在必行。
一、合唱指揮的重要性及其應具備的素養
合唱指揮是合唱的組織者、指導者,也是合唱音樂藝術當中不可或缺的。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時,還要加強對學生們合唱指揮的技能培養,以達到學生們可以獨立進行合唱作品的組織、編排、創新、實踐以及對合唱藝術進一步的探索的能力。
高校音樂專業必須培養、提高學生們對音樂理論基礎的重視,以提升其對音樂理論基礎掌握的扎實度。這樣才可以從合唱作品的譜面上真正地理解創作者的創作思想,并對其曲式結構、調式調性以及和聲織體等音樂本體素材進行全面分析與把握,并完成創作者的表現意圖。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們對合唱作品創作者的創作風格、創作思想以及文化、歷史背景等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以提高學生們對合唱作品的綜合認知與理解。通過以上對合唱作品理論基礎的分析、理解之后,在指揮的過程中,才能更加有效地結合自身,對合唱作品的二度創作、創新更加準確、合理。同時,當學生們掌握了扎實的音樂理論基礎之后,才會對不同的合唱作品以及其他的音樂作品具有一種更加全面、準確、深入的認知與理解,也會在指揮實踐中將自己對作品深刻的理解與把握通過指揮語言傳遞給全體演唱者,不但可以使演唱者將音樂作品的表現意圖更好地表現出來,也為自己在未來的合唱指揮中的進一步創新、探索、再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并達至更高的境界。
二、合唱指揮應用性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
合唱指揮技巧的提高需要多門音樂專業課的鋪墊,具體有視唱練耳、作曲、和聲、曲式、音樂史、音樂欣賞、音樂美學、鋼琴、聲樂等等。因此合理設定培養方案是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需要重視的。根據筆者對多所師范類高校的培養方案的了解,合唱指揮課程大多排在三年級,其原因就是需要學生具備比較全面的音樂素養。大多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的畢業生理論方面較強,但實踐能力非常欠缺,這是由各種客觀因素造成的,如合唱隊的建設不足、表演舞臺匱缺等,照成的情況。因此合唱指揮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一)合唱指揮課程設置
目前高校合唱指揮課程大多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將合唱和指揮分開,分別開設合唱課和指揮課。第二類是因為各種因素將合唱指揮開設為一門課程,合唱與指揮,此類課程培養方案多在西南地區開設。兩類課程設置方案各有利弊,因此在此基礎上做出以下建議:
(1)在合唱指揮課時比例分配、教學內容側重點中側重指揮方面的教學,并增添中小學音樂新課標合唱作品的內容。
(2)在二年級增設藝術實踐課程,有條件的可以和當地的中小學校結合,舉辦合唱節,使學生了解合唱指揮學習的重要性。
(3)三年級的結業考核以舞臺實踐的形式來進行。
(二)合唱指揮與教學實習的聯系
任何一門技巧課程,實踐都是極其重要的。將所學技巧真正應用起來是需要時間來進行磨合的。但現在社會的就業壓力,使畢業生沒有機會在工作中進行磨合,因此這項工作就只能在教學實習中去解決,這就迫使培養方案要做出相應的變化。
(1)與教學實習相結合。實現在實習過程中,應用合唱指揮技能技巧,為更快適應社會環境做出良好的基礎。
(2)制定具體服務范圍,提高合唱與指揮專業課程的指向性。
(3)建設與地方事業單位、企業單位的實踐平臺。加強學生在合唱指揮技能技巧方面的應用能力。
(4)以論文或畢業設計的形式,更深刻地理解合唱指揮的意義。
三、結語
近年來我國的合唱藝術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開辦了各種合唱指揮培訓班,舉辦了“合唱指揮講座”、“合唱藝術系列講座”。此外,每逢合唱大賽時,馬革順、嚴良堃等老指揮家、教授作“合唱指揮排練示范講座”,邊帶團邊排邊講,使中國年輕一代的指揮們受益匪淺,另外在作品創作上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但以中國15億人口的基數來說,這樣的成果還遠遠不夠。中小學的音樂教學是下一代音樂發展的重要平臺,但就目前來說,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合唱指揮能力令人堪憂,高校培養應用性人才迫在眉睫。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發展的腳步加快和物質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合唱又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幾乎一年一個面貌。在合唱舞臺越來越肥沃的今天,有效提高合唱指揮的音樂素養、培養更專業的合唱指揮是高校音樂專業必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要為培養更多合唱指揮應用性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合唱指揮人才培養渠道的思考[J].濟南:中國成人教育,2007(11).
[2]中國合唱協會.神話中國[N].中國合唱協會報道.
[3]陳家海.現階段高師合唱指揮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C].北京:中國音樂教育,2009(06).
關鍵詞:新教育理念課程改革實踐
前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許多中小學校將美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大力加強了音樂教育在內的藝術課程的教學;普通高校紛紛開設以審美為核心內容的音樂藝術課程;音樂教育專業招生規模迅速擴大,教學質量同時在不斷提高,尤其是國家重新制訂和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學校藝術類課程標準……,這些都充分地說明了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為培養我國音樂教育事業所需師資的工作母機—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在為國家音樂教育事業作出很大貢獻的同時,現行的音樂教育理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估體系等各個方面顯然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這種狀況已嚴重影響高師音樂專業教學質量及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提高,制約著我國學校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因而,高師音樂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不僅勢在必行,更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地深化。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近年來,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服務于基礎教育,堅持應對社會需求,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中如何突出師范性,適應社會需求的培養目標,拓寬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口徑,如何改革音樂教育專業招生考試內容及方法,進而探索形成有別于傳統音樂學院式的音樂教育專業教學體系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課題,并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明確教學改革的方向
為了更新教育觀念,探索教學改革的方向與路子,我院兩次舉行
“音樂教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討論會”,分學科、分教研室就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專業課程體系的整合、如何突出專業特點、拓寬專業課程的口徑、如何提高師資隊伍素質與水平等問題進行大討論,針對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目標和任務,并根據新的形勢要求,確定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路:
1、提出樹立培養“社會人”的全新的人才培養觀,破除以往我們的高等音樂教育專業局限于培養“單位人”——學校對學生“三包”:包教、包管、包分配,結果助長了學生的惰性、依賴思想,造成學生競爭性弱、能力不強的做法;
2、加強教育思想的創新,破除一些陳舊教育教學的觀念、制度、做法,總結辦學經驗,開拓辦學思路,大膽創新實踐;
3、不斷提出新的科學的合理的目標,在辦學規模、學科結構、人才培養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機制上實現新的突破;
4、在繼承和發揚原有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探索新的辦學途徑、辦學手段,在穩步推進本科教育的同時,適度發展研究生教育,并以發展網絡遠程教育、繼續教育、研究生教育、復合型的音樂教育為突破,努力培養更多更好的符合社會需要的音樂教育優秀人才;
5、在強調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突出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6、發揮優勢和特點,加大對外交流合作,培養和造就既能吸收改造各國優秀文化成果,又能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新型人才。
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專業,其前身為藝術師范系的音樂師范專業,32年來為國家培養了數千名音樂師范人才,取得很大的成績。面對國內外音樂教育的新形勢,經過社會調查和到兄弟院??疾鞂W習,我們對培養目標重新進行科學的定位:即能上好講臺、多能一專、先博而后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校音樂師資、社會教育機構師資以及為音樂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層次培養后備人才。我們不僅應當要求他們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的教育觀念,正確認識和把握學校音樂課程的性質、價值和培養目標,能深入地理解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而且還應當要求他們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審美能力、教育實踐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等全面的素質。
培養目標緊扣“以人為本”的宗旨,教育教學是為了學生的一切學習,為了一切學生(面向全體)的學習,突出“人本主義”。
三、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結構改革的思路——重新整合為與培養目標和規格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培養目標的定位決定了學科課程設置及課程結構的思路??佳辛藝鴥韧飧邘熞艚痰淖钚聞討B,結合我院教學實際,我們提出了一個"深大高新寬全大課堂"的理念:
“深”——深厚的基礎;
“大”——大量的信息;
“高”——較高的實踐能力訓練;
“新”——新的藝術視野;
“寬”——拓寬的專業口徑;
“全”——全方位的知識、全面素質的培養。
(一)探索有別于傳統音樂學校的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
客觀來說,過去一個時期,由于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不夠明確,至使我們的專業課程教學出現過一些失誤。我們發現,在教學上承襲和借鑒的基本上是普通音樂學院式音樂表演專業的一整套教學思想、內容、方法、質量觀及評估機制,音樂技術課則長期沿襲傳統“一對一”個別技能訓練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雖對音樂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音樂教育專業與音樂表演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招生入學選才的取向也不一致,沿用這一模式,就容易將音樂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變成了低水平地重復傳統音樂學院專業培養模式了,這十分不可取。眾所周知,音樂學院培養的主要是上好舞臺的音樂表演人才和音樂創作人才,而音教專業則是培養上好講臺的音樂師資,目標不一致,教育教學就必須突出各自的特點,因此音樂教育專業只能是吸取傳統音樂學院教學模式中有利于發展音樂教育專業的東西,而不能全盤照搬。
(二)整合與培養目標、規格和教育教學規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我們認為,一名合格的高師音樂本科畢業生,從專業學習的角度來看,除必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外,必須大大加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動口、動手、動體的能力。因此根據國家教委《關于改革與發展藝術師范教育的若干意見》及《關于下發高等師范??贫曛?三年制)音樂(美術)專業學科課程方案(試行)的通知》精神,參照文化部印發的《全國高等藝術院校本科專業教學方案》,尤其是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基礎教育音樂的《音樂課程標準》之后,對應新的標準提出的教育教學新的理念、新課程的目標、新的教材、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評估要求,并結合我院實際情況,重新整合課程體系,設置了兩大類課程:
第一大類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公共文化課;
第二大類是專業課程,并將專業課程的結構分為四大板塊:
1、音樂基礎理論及音樂創作、鑒賞知識板塊: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基礎和聲、歌曲作法、曲式與作品分析、配器常識(含小樂隊編配)、中外音樂史、音樂名著欣賞、民族民間音樂概論、電腦音樂制作等。
2、聲樂演唱知識與技能板塊:聲樂(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相結合)、合唱與指揮等。
3、鍵盤演奏知識與技能板塊:鋼琴、手風琴、電子琴演奏、鋼琴伴奏編配(含即興伴奏)。
4、音樂教育理論與藝術實踐板塊:教育學、心理學、中學音樂教育法、舞蹈、美術常識、藝術實踐、教育實習、畢業論文寫作等。
此外,為使學生的專長得到進一步發揮,知識面得到拓寬,還將選修課程逐步擴大到100余門,開設了作曲、音樂史論、音樂教育理論、音樂文學、各種器樂演奏、美術常識等選修課和有關講座。
四、突出師范性——多能一專、全面發展。
我們認為突出師范性,首先必須要大力夯實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四大基礎:
1、公共文化課的基礎;
2、專業理論課的基礎;
3、專業技能課的基礎;
4、音樂教育理論課的基礎。
高等師范教育的特點決定于其培養人才的職業定向性,其他教育教學的理念必須體現以人為本。作為教學單位,我們培養出可以迅速勝任教師職業的音樂師范生,既滿足了國家對教師的急需,也確立了自身在社會上的專業形象——師范性的形象。師范性應該是師范教育最具本質、最具特性的東西,它既遵循藝術師范教育學科的內在規律,又與師范的培養目標緊緊相扣,從學科建立到課程設置,從教育指導思想到教學管理,從授課方式到教學內容,從教學方法到教材使用、到實踐環節等,都應是全面的、系統的、科學的、有別于其他學科特點的教育體系,在每門課的施教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而教學法則是貫穿教與學的主線,明明白白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學什么、怎樣學、如何教”。一句話,高師音樂教育的一切應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并服務于基礎教育的素質教育,才是最大的師范性。因此高師音樂專業的教育體系必然只能是多能一專、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就此,全院領導、教師逐步達成了共識:明確培養目標,突出師范性。
五、拓寬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口徑
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求復合型人才。因為科學技術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每種社會職能也無不交叉涉及多種領域的業務,勢必要求人才的知識能力結構復合化。我們要求學生按前面培養目標努力做到“多能一專、先博而后深”。
所謂“多能”是在專業知識的范圍內,力求專業基礎理論和知識扎實、全面及求得知識能力結構的多樣化,以利于增強人才的靈活性、適應性;在“多能”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一個課程作為提高與發展的專長方向,以滿足音樂教學各種工作崗位的需要,也利于發揮人才自身的特長?!岸嗄芤粚!毙腿瞬艅t蘊集了無可估量的能量,將大大推進整個音教事業的發展。
我院在拓寬師范生業務口徑的途徑有,如:
1、增設電腦音樂基礎課程,講授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及課件制作知識等;
2、在音樂教育學課程增加國家音樂課程標準等最新內容的講授;
3、擴大選修課,除傳統選修課聲樂、鋼琴、電子琴、手風琴、民樂、作曲理論、舞蹈等課程以外,增設教師口語、播音與主持、音樂鑒賞等一百多門選修課程,大大地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實用性。版權所有
六、提高師資隊伍素質與水平是高師音樂教育課程改革重要條件
1、認真學習“新課標”,明確高師音樂教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師音樂教育的教學目標,就是為基礎音樂教育服務,即為基礎音樂教育培養合格的師資。《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標》)的出臺,給高師音樂教育的改革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作為基礎音樂教育師資的“搖籃”,其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敗,不僅直接影響到《課標》的實施,而且也關系到本身的生存和發展。然而,要使學生日后服務于基礎教育,教師就首先要立足為基礎教育服務,因此我們認為要求教師學習貫徹新課標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學習中,我們的老師充分認識到《課標》所闡述的十個新的基本理念,更是從“以人為本”的觀念出發,在不同的層面和側面上,均體現出鮮明的人文精神:
培養學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發展學生音樂興趣,終生享受音樂——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使每一個學生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從音樂中受益——面向全體學生;
讓每一個學生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注重個性發展;
增強學生表現音樂的自信心——重視音樂實踐;
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想象力——鼓勵音樂創造;
開闊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提倡學科綜合;
增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弘揚民族音樂;
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理解多元文化;
讓學生有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評價機制。
新課程給音樂教育最根本的變化將是學生音樂學習方式的變化,這一點,也正是音樂課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明確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強調學科的綜合性,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課程評價要發揮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21世紀是一個“知識化時代”和“學習化時代”,音樂教育工作者的重心,不再是教給學習者固定的知識,而是轉向塑造學習者新型的自由人格,音樂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感受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終生熱愛音樂,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學會如何生存。近十幾年來,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變化和發展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可喜局面,體現了21世紀音樂教育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版權所有
2、加強師資隊伍和學科人才建設也是我院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我們采取的辦法是:
(1)“走出去,請進來”,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學習借鑒兄弟院校先進教改經驗,改進我院教學管理。通過派員赴美、加、日、俄、越、泰等國和港澳臺地區訪問、交流和演出,邀請美國朱利亞音樂學院、伊斯曼音樂學院、波蘭音樂學院肖邦鋼琴學院等中外著名專家教授來院講學,以及舉辦“樂器演示會”等活動使師生們開拓了藝術視野,學到國內外許多新的音樂知識及新信息。
(2)注重業務學習和提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連年派出部分教師分赴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著名音樂院校進行學習、訪問、交流,或赴北京、上海的重點音樂院校學習進修。并且由院領導帶頭率全院共有20余位中青年教師參加“音樂學碩士研究生主要課程研修班”學習并已順利結業。此外,部分青年教師已考上碩士研究生,另有一批青年教師積極地就讀在職研究生,形成全院重新學習充電提高業務水平的良好風氣。
七、高師音樂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成果
我院經過幾年來教育教學的改革,并已初見成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強調音樂師范生應練好“音樂書法”——即樂譜書寫的基本功,并在新生的《樂理》課及畢業班的《配器常識》課上加以嚴格要求,同時充分發揮《配器常識》課綜合性、實用性、創造性較強的特點,使這門課成為提高學生的音樂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能解決實際應用的課程。
(二)
改革音樂學院式的視唱練耳教學探索有師范特色的視唱練耳教學路子。建立視唱分級教材及分級考試制度,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保證全體學生按教學大綱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讓部分學有余力以及有興趣繼續學習視唱的學生能向更高級別層次邁進;運用固定調唱名與首調唱名法并用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視唱的熟練程度和賀御能力得以提高,這些均大大提高了視唱練耳課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三)改革《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概論》三門史論課的授課方式,由原來的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改為教師課堂授課與指導學生自學并舉方式,教師隔周上課講授本課主要內容,并列出參考書目及布置課后作業、論文題,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學會更充分地利用圖書館、欣賞室等的各種信息、資料,大大提高了學生對這三門課的參與意識和自學能力。
(四)在鍵盤樂器的教學中,采取了小組課、集體課與個別課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改變了原來鋼琴、手風琴課單純“一對一”式的授課辦法。學生在集體課或小組課上,不但能互相觀摩學習,學到了演奏技巧,還學到了如何教學的方法。由于在集體課中運用了先進的數碼電鋼琴教學系統進行教學,其教學效果優于個別課的授課方式。鋼琴課還準備在2004新學年啟用分級教程教材。
(五)加大對音樂教學的投入,早在1991年建立了全國高校中最早的電鋼琴教學系統,后又相繼增建了電子琴教室、midi教室、教學錄音工作室等。
(六)應對基礎教育的需求,將電子琴課納入了必修課,還提出并推行“手風琴與電子琴同步教學”的課題,大膽進行相關教學實踐,使學生在這些健盤樂器的學習上融匯貫通,大大提升了教學質量,很受學生歡迎,他們這方面的能力受到用人單位歡迎和好評。
(七)將原有的鋼琴、和聲、鋼琴伴奏編配幾門課三門課程串起來成為一個大的課程組合,將這些課程的教師組成課題組,根據這幾門課的最終要求來設計教學指導思想、教學計劃、教學方式:鋼琴(演奏、歌曲伴奏及一些簡單規范的鍵盤和聲彈奏訓練相結合)——和聲(和聲知識與規律、習題、作品應用的分析與鍵盤和聲彈奏訓練相結合)——鋼琴伴奏編配(加強鋼琴伴奏織體音型的移調訓練、伴奏編寫、即興伴奏配彈等)。加強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
(八)及時將《電腦音樂基礎》作為必修課。我們充分認識到,在21世紀,主導知識經濟的必將是以計算機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計算機是打開21世紀大門的金鑰匙”這一理念已成為人們的共識。計算機作為最基礎、最前沿、發展最快的學科和專業,是當今迅猛發展的信息科技中的核心,它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電腦音樂制作技術是打開新世紀音樂殿堂大門的金鑰匙”的理念同樣地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音樂人士所接受,應對基礎教育的要求,順應這一發展趨勢,學習計算機,學習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就成了高等音樂教育教學的需要和必然。早在2000年,我院便為全體學生開設了《電腦音樂基礎》的課程,使廣大學生能盡快地結合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來進行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的學習。進而學習和掌握音樂教學課件的制作、開發和應用,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許多學生在畢業實習就制作和應用音樂課件進行教學,受到學生及用人單位歡迎和好評。
(九)聲樂課改變以往套用音樂學院聲樂專業一對一個別課的授課方法,進行了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相結合的辦法的嘗試。努力將教學法貫穿于整個課程當中。
(十)舞蹈課得到了重視與加強;增加了課時;設立了側重舞蹈的選修;教學內容中還增加了校園小歌舞編排等方面的實用技能學習。
(十一)2001年開始至今,在《音樂教育學》的課堂上組織全院學生學習貫徹國家音樂課程標準,了解最新的音樂教育理念、了解新課程音樂標準的音樂鑒賞與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個領域的教學方法,并從新的角度認識音樂教育的功能、目標,音樂教學原則、音樂課程理論、音樂教學藝術、音樂教學(含教育實習)指導策略、現代音樂教學技術、音樂教師的知識結構與培養措施、音樂教育研究、國外著名音樂教育體系運用等。使全院學生注重國家新音樂課程標準頒發后新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方法的創新。密切聯系了我國和我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最新教改實際,并實踐于教育實習中,有助于培養音樂師范生成為新型的合格音樂教師。
(十二)大力加強藝術實踐,將藝術實踐作為一門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中,并進行考核和量化評分。藝術實踐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1、下鄉采風及創作實踐。廣西地處少數民族地區,每年3月,是少數民族民俗藝術活動較多的時期,我院堅持安排二年級學生下鄉采風,同時就地搞當地學校藝術教育狀況調查活動,對學生進行直觀的民族音樂藝術教育,讓他們了解基礎教育實際情況,大大增強他們學習民族文化藝術的興趣和堅定他們從事音樂教育專業的決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時激發了他們運用所學知識結合采風的感受,創作了許多音樂作品,有的獲全國音樂比賽獲獎,有的在全國音樂刊物發表,更多的是自己的匯報音樂會上演,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創作實踐,學生們反映了這些活動是“終生難忘、終生受益”
2、組織文藝活動及登臺演出實踐。如每年舉辦的音樂教育專業技能五項全能(即演唱、演奏、舞蹈、講演、板書)大賽、校園文化藝術節、“藝苑杯”聲樂大賽、詩歌朗誦、大學生口才及講演比賽等;還有每學年的教學匯報音樂會、作品音樂會和音樂舞蹈晚會等。讓學生有許多機會來展現他們的藝術才華。
3、積極組織我系學生參與社會的藝術實踐活動,為學生畢業后能更快地適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我院學生節目曾獲教育部舉辦的大學生藝術節二等獎、三等獎多項,學生合唱團多次獲全廣西合唱比賽特等獎,并榮獲廣西區教育廳頒發“廣西大學生愛樂合唱團”稱號
(十三)多元的音樂教育實習方式。我院從以下三方面來進行探索與改革:
1、定點實習。加強音樂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已建一批實習基地學校:如有柳州三中、廣西壯文學校、邕寧高中、邕寧職業高中、南寧第一職業高中、南寧地區第一師范學校等。
2、學生分散實習,教師帶頭指導實習。采用了讓學生回原生源地實習的辦法。接納我院實習生的各級學校已達200余所,使實習生有更多機會在教學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課外活動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鍛煉與提高。同時為畢業生進行畢業“雙向選擇”提前作了準備,增強了我院與社會各界溝通聯系的機會,使畢業生就業途徑更多,渠道更通暢,擴大了學院在社會的影響,生源得到擴大。
3、抓好實習準備工作。為使實習生能在畢業學年分散到全區各地實習,獨立地進行實習工作,我們抓好了教育見習環節。帶領學生到學院所在地——南寧市有關學校聽課、評課、參加課外音樂活動的輔導。并在教育實習前一學期,根據音樂教育內容(樂理、聲樂、欣賞等)逐項進行試教、試講,以取得教學的體驗,學會分析教材、備課、上課、評課、總結等環節。為他們進行下學期的教育實習打下基礎。我院教師還承擔省級教育教學科研課題——《音樂師范生教育實際指導策略》,獲得的成果很好地直接指導了學生的教育實習工作。
(十四)緊抓畢業論文寫作環節。蔡世賢院長、陳玉丹教授一起經過兩年多時間開設系列的講座和積累,完成了近七萬字的《音樂教育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指導》的書稿,并積累了較為豐富的題庫,以指導學生通過論文寫作,提高音樂師范生的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調研的能力、查閱報刊、文獻資料的能力和充分利用全方位的資訊的能力。
(十五)2002—2003年,本著適應社會發展、社會需求、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原則,對我院課程銜接進行了較大的改變,使之更合理更有利于學科知識與能力教學的銜接。
1、舞蹈普修課調至一、二年級上課,舞蹈條件及基礎較好的學生三、四年級可以繼續選修舞蹈課,這樣,使學生有了更充分的時間學習舞蹈基本技能,同時有機會將學習的內容融會貫通,應用到實踐中。
2、《鋼琴伴奏編配》課安排在本科第三學年,??圃诘诙W年開設,比原來提早了一年開設,保證了學生鋼琴學習的延續性和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
3、《教師口語》課由原來在第三學年開調在了第一學年上,以保證我們廣西少數民族部分學生克服語音不準的問題。
4、將原在最后學期安排的大部分課程分布到前面其他幾個學期進行,一改畢業班最后一個學期安排的課程內容較多的情況,讓學生能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教學實習、畢業論文的撰寫或找工作,做好準備迎接社會的挑選。
(十六)為了應對社會對人才需求方向的變化,拓寬辦學思路。增加了音樂學(音樂教育)新的專業方向:電腦音樂制作專業方向、舞蹈教育專業方向。
(十七)《視唱練耳》、《樂理》、《曲式分析》、《和聲》、《中國音樂史》、《音樂教育理論》等課程,將最適應教學需要的教材應用到教學當中。
(十八)改革招生考試。招生確保規模擴大和生源質量兩方面的需要。1996年始,我院積極承辦廣西高校藝術類專業統考工作,改過去各院校分散招生為全區(省)性的統考,貫徹執行寬口徑、重基礎、重素質的選拔性考試,考試的內容、形式和評分辦法、評分標準都有統一的要求和規定,使考試走向標準化、規模化、科學化。統考成績在區(省)屬院校同類專業中通用,改變了一校一考,報多校必多考的狀況,有利于考生公平競爭;有利于學校公正選拔,有利于合理利用生源,提高音樂專業新生的整體質量,并有利于減輕考生的負擔,深受學生及家長歡迎,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堅持了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服務于基礎教育,堅持了應對社會需求,堅持了多能一專、先博后深、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堅持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了突出師范性,堅持學習借鑒傳統音樂學院式的音樂教育體系而有所突破創新……。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路子是正確的,成績是可喜的。然而,時代在不斷前進。應該看到,雖然在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培養21世紀高素質人才新的偉大工程等方面,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同樣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前者也向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師音樂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不僅勢在必行,更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地深化,不斷探索并形成有中國特色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等音樂教育專業教學體系。
我以為,改革和與時俱進地發展,是我們高等音樂教育專業永恒的課題。有志者共同努力吧!
注:1、參考書目:
①《國家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
②《面向21世紀教育目標研討會報告》潘懋元著。
③《在高師音樂教育中突出師范性,探索新的面向21世紀的教學體系》
蔡世賢吳遠雄合著
論文摘 要:和聲學這門學科的發展已經歷了300年,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聲是多聲部音樂寫作的基礎,也是高等院校音樂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本文就當前普通高校和聲課程教學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教學內容的整體安排以及課程結構設置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自從拉莫于1722年完成他的第一部理論著作《還原到其自然原則的和聲學》至今,和聲學這門學科經歷了300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聲學是研究多聲部音樂寫作技巧與創作原則的作曲技術理論課程,是高校音樂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同時也是必修課程之一。
長期以來,普通高校音樂專業和聲學課程教學一直沿用音樂學院的模式,以四部和聲寫作訓練為主要內容。誠然,這樣非常細致、系統的訓練,對于作曲與指揮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對于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就不相適應了。
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和聲課一般開設一年。此外,學生入學時的基礎也不盡相同,有的學生甚至連基本樂理掌握得都不夠扎實。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的和聲教學如果還走以“四部和聲寫作為主線”的道路,勢必會使學生在學習和聲的過程中感到吃力,并且會覺得和聲課枯燥無味,從而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由于對和聲學掌握得不夠扎實,自然會對后續課程如鋼琴即興伴奏、曲式與作品分析、復調、配器等的學習產生影響,乃至對其專業的發展、今后的就業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在學習和聲學這一課程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小心翼翼地避免“平行五、八度”、“反向五、八度”等不良聲部進行。這樣,本應該充滿絢麗音響色彩的和聲課就成為了只有理論沒有實踐的、枯燥的“數學課”。學生越學越沒有興趣也就可想而知了,更別說去感受和聲的美感了。真正能夠學得好、用得上的人更是寥寥。
而且,由于課程開設的時間一般很短,學生所學的內容勢必會大大縮減。學生剛剛學完前面的自然音體系部分,后面很多重要的內容還沒有接觸,或者對其只是有粗淺的了解就已結業,從而對和聲了解得不夠全面,形成一知半解的局面。由此,在對某些作品進行和聲分析時,就會有很多解釋不了的和聲現象,其實踐能力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如此,一個緊迫的問題就顯現出來。即在新形勢下,和聲課程教學在內容的安排以及教學結構的設置等方面就急需改革,以使之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以往的教學內容是進行到一級關系調轉調,后面的內容只涉及一部分,這樣就會影響學生知識的全面性;可是如果照顧到了知識的全面性,由于時間關系就勢必會形成囫圇吞棗、淺嘗輒止、掌握得不扎實的情況。那么,怎樣才能解決好這個問題呢?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下面的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成效:
一、教學內容總體安排
總體上說,就是有些重要章節的內容重點講解,有些章節則可以合并到一起講解,而有些章節的內容了解即可,可作為自學內容或略講。
1.自然音體系部分以合唱織體的四部和聲寫作為主,和聲分析為輔
自然音體系部分是基礎,需要掌握得非常扎實。因為變化音體系中的內容都與自然音體系部分的內容緊密相關,如果前面基礎部分掌握得不夠扎實,就會影響到后面的深入學習;而如果前面的基礎掌握得非常扎實,那么在學習后面與之有關的內容時,就會形成“遷移”效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加入鋼琴伴奏編配與合唱編寫的內容,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解決學而不會用的問題。
2.變化音體系部分以和聲分析為主,寫作次之
在基礎和聲當中,所有的基本和弦連接方法都已經學習過。所以,由于時間的關系,有了前面扎實的基礎,后面變化音體系部分中寫作的內容就可以適當減少,留下更多的時間來分析完整的名家名作。通過分析優秀作品,學生從世界藝術寶庫中充分汲取營養,把一些優秀的和聲語匯、和聲手法變成自己的藝術財富,并增強學生對和聲藝術的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課程結構設置
課程結構的設置分為四部和聲寫作、為歌曲旋律編配鋼琴伴奏、為單聲部的歌曲旋律編配合唱及和聲分析四個教學模塊。
1.四部和聲寫作
四部和聲寫作訓練是和聲學習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不是全部內容。此項訓練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和聲寫作總的原則及和弦連接的基礎方法。進行該項訓練可以根據教學的進度,將寫作的內容適當簡化。如在為旋律配寫四部和聲時,在給出高音部旋律的同時給出低音聲部或和聲功能,抑或給出關鍵部位的和聲功能等等。這樣,降低了四部和聲寫作難度的同時,在和聲寫作訓練的初期,還可以起到引導學生進行規范化寫作的作用。
2.為歌曲旋律編配鋼琴伴奏
在實際工作中,為歌曲旋律編配及彈奏鋼琴伴奏是一項很實用的技能。
此項訓練主要是要求學生在掌握和弦的基本連接方法的基礎上,熟悉各種和聲語匯及音響,熟練掌握幾種常見的鋼琴伴奏音型,熟悉為歌曲編配鋼琴伴奏的基本方法。具體的訓練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每次作業布置一定量的鍵盤和聲練習,主要是和弦連接,內容要遵循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
(2)將和弦連接用特定的伴奏音型彈奏。
(3)為歌曲旋律編配鋼琴伴奏。也要遵循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
這一教學模塊在訓練學生為歌曲旋律編配鋼琴伴奏的同時,還注重其為同一旋律選配多種和聲方案的能力。有的和聲學專著將這一訓練叫做“和聲的變奏性寫作”。經過這樣的練習能夠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和聲的音響上。在應用和聲時,能夠真正從音響需要出發,這對于拓展學生的和聲思維大有裨益。
3.為單聲部的歌曲旋律編配二、三、四聲部的合唱
每學完一部分內容,在進行和聲的四部寫作訓練的同時,進行為單聲部歌曲編配合唱的練習。通過這一練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一邊學習理論一邊進行實踐,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解決“只有理論沒有實踐”、“沒有興趣”等問題。在歌曲的選擇方面應注重實用性,即盡量選擇中小學音樂課本中的歌曲作為課堂實例、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的內容。以便使學生盡早熟悉中小學的課本,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4.和聲分析
和聲的規則來源于實際的音樂作品,反過來又影響著音樂作品的創作。因此學習和聲就有必要對前人所創作的優秀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在對前人音樂作品的分析當中理解和聲的真諦,學習和聲運用的經驗和技巧。
“和聲分析是指對一首完整音樂作品結合音樂內容、旋律音調、曲式結構、織體寫法等諸方面對和聲(包括和聲風格、和聲序進、和弦運用、調性布局、和聲的陳述發展手法等)所進行的一種全面的綜合分析?!蓖ㄟ^和聲分析使學生從感性和理性兩個方面去體驗和理解和聲在音樂作品中的藝術價值,使其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音樂作品,由此提高學習者對多聲音樂的審美能力和自身的藝術修養。
眾所周知,和聲學的學習過程則是本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是有一定順序的。而在音樂作品的創作當中和聲的應用則是“按需取材”,并沒有一定的順序。因此和聲分析材料的選擇就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和聲材料的識別階段。在這一階段可多選擇一些片段性的譜例作為分析的材料。二是學習的深入階段。此時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和聲知識,所掌握的和聲材料也已經達到一定的量,就可以增大對完整或相對完整譜例分析的比重,從而全面把握音樂作品的藝術特征。
以上是對和聲教學內容的整體安排以及課程結構設置方面的一點想法。還有待于與同行進一步商榷,也懇請專家批評斧正。以使之更加合理、完善,形成理論,指導我們的和聲教學,使之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桑桐著.和聲的理論與應用.上海音樂出版社,1982年1月第一版
[2]伊•斯波索賓、伊•杜伊波夫等合著.和聲學教程.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1月
[3]王安國著.多聲部音樂寫作.上海音樂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年9月
[4]于潤洋編.西方音樂史通.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年8月第二版
關鍵詞:地方高師 學前教育專業 可持續發展教育 課程 構建
一、構建地方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可持續發展教育課程的現實需要
1.基于遵義學前教育教師師資培養模式的比較分析。遵義已基本完成各級師范的整合,不再招收初中起點的學期教育專業的學生,只招收高中畢業起點的學生。但由于缺乏培養學前教師的培養經驗,沒有建立和形成具有學前教育專業特性的課程體系,仍然按照培養中學教師的模式來培養學前教師,出現了“中學教師化”的偏向。從中師和高師原有的課程體系來看,中師的課程體系重視幼兒教師的技能培養,課程設計的出發點是圍繞與幼兒教師專業相關的理論、原理、技術加以組織而展開的。中師課程體系的特點是藝術類課程、師范技能三年或五年不間斷,重視未來幼兒教師基本技能的訓練,但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薄弱,教育理論知識淺薄。高師課程體系的特點是文化素養的通識課比重大,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相對厚實,教育理論扎實。從對他們實習調查的信息來看,也體現出這種課程體系所形成的優勢和差異。中師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強、技能水平高,但在工作崗位上遇到突發事件不知所措,容易陷入就事論事,接納新事物、新理念的后發力不足。高師學生則具有良好的理論思維能力,善于接納新事物、新理念。課程的設置是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
2.基于幼兒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需要。幼兒可持續發展教育是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教育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那就是使全民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使今后的人才掌握科學技術知識和技能又具有宏觀的社會視野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能夠預測可能出現的新問題,積極地通過協作去解決問題――這是一種高度的生存智慧,是人類得以持續發展的必要素質,這種素質的培養必須從幼兒教育開始,因此必須擺正高師與幼兒園的關系,幼兒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需要是解決理論與實踐從何出發問題的關鍵。
二、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可持續教育課
程的構想
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應堅持師范性與學術性的統一。一方面,由于該專業工作對象的特殊性要求課程設置必須具備師范性;另一方面,隨著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不能再是一個教書匠,而是要成為一個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研究者,這就要求課程設置具有學術性。因此課程設置必須考慮三類課程,且三者比例達到基本均衡,不能人為偏重,基于此,課程設置應強調“四塊”:
1.理論模塊。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理論素養,使學生具備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理論基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觀。要充分考慮現行課程的實用價值,不合理、不實用的課程一定要刪減,為增設實用的課程創造條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2.基礎模塊。教育目標是培養學前教育專業所需要的通用職業素質和文化素質。這類課程在總課程中的比例應在30%,包括思想政治課、公共必修課(英語、普通話、寫作、體育、計算機等)、專業基礎課(藝體技能、教師教育類課程)。本模塊強調實踐與理論結合。公共必修結業后,學生可獲得英語、計算機、普通話以及舞蹈等級證書(由專門的機構測試后發放),專業基礎課中的藝體技能和教育教學技能考核合格后由學院頒發合格證,取得合格證的學生才能參加實習。
3.定向模塊。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專業上崗能力,達到畢業生零距離上崗的目標。這個部分應占40%的比重,包括學前教育專業必須的學前教育基礎理論、保教技能與教學法課,并結合實習使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生可以在畢業前申請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除幼兒教師資格證外,還可申請營養師證、心理咨詢師證等)此類證書由當地勞動局或教育局鑒定。其他方面的實踐能力由學院考核合格后頒發上崗技能合格證書。
初中畢業時,宋樹秀有緣在貴陽天主教堂跟一位外國傳教士學鋼琴,高中三年,有幸在學校的一架舊鋼琴上自學,能彈奏簡易的鋼琴曲及一些小奏鳴曲。中學時期, 她喜愛唱歌,在學外語的哥哥的影響下,能唱許多英文歌。1949年反饑餓運動時,學生們為教師開尊師音樂會,她在音樂會中表演獨唱節目。讀大學時,雖是貴大外文系的學生,鋼琴和唱歌仍然是她的愛好,從沒中斷過。1950年從外文系轉到師院藝術系,從此走上了專業的學習道路。在師院,她的主科是鋼琴,副科是聲樂和大提琴,并以優異的成績留校當了鋼琴助教。1954年通過高教部考試,進入四川音樂學院進修三年,主要課程有聲樂、鋼琴和馬列主義基礎,結業時獲全優成績,并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
在四川音樂學院進修期間,宋樹秀才真正系統的、扎實的、全面的學習了聲樂藝術。在恩師郎毓秀先生的教導下,她學到了不少的東西,無論是歌唱發聲技術還是歌唱藝術的全面修養都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在恩師那兒,她接觸了不少意、德、法的藝術歌曲和歌劇詠嘆調,使之對意大利、德語和法語的歌唱語音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此后數十年,她的教與學都是在不斷實踐與學習中得到提高的,她不僅依靠文獻資料和音像資料,更珍惜任何學習機會,埋頭鉆研,努力實踐,不問收獲,只重耕耘。幾十年的努力成就了她的事業天地,在近50年的音樂教育生涯中,宋樹秀除主教聲樂外,還擔任過鋼琴、英語、正音、意大利語語音及德語口音的教學,發表了《運用漢語語音規律解決吐字問題》、《論歌唱演員的基本功及全面藝術修養》等論文。編、撰、譯了《咬字正音》、《意大利語語音》、《德語語音》等教材和專著,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聲樂人才,1996年,應文化部聘請擔任全國聲樂專業比賽美聲組評委。人們通過宋樹秀的學生知道了貴州,了解了宋樹秀老師。1991年10月30日,國際研究生與獎學金學者協會、聲樂部主席、美國堪薩斯域密蘇里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理查德?c?克諾爾先生從遙遠的大洋彼岸給貴州省文化廳副廳長錢蔭愉先生寄來了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我很榮幸接收了一位來自中國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楊曉萍。曉萍是我工作以來的所有學生中擁有最好的基礎訓練的學生,她的老師宋樹秀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一個偉大的教師,她值得被看作是中國杰出的聲樂教授之一,你們幸運的有著這樣一位培養青年歌唱家的人才,保證了他們的成就……
了解美聲唱法的人都知道,美聲唱法的難度高于其它唱法。有著扎實外語功底、文學修養和藝術造詣的宋樹秀并不滿足于自己的個人感受,她深感作為一名聲樂教師身上的擔子有多重,既可以塑造完美的藝術珍品,也可以毀掉一塊潔白的玉石,在工作中,稍有不慎,一棵鮮嫩的幼芽就會被扼殺。在聲樂這門學科中,宋樹秀知道空談理論是行不通的。作為一名教師,凡與聲樂教學有關的學科,她都努力鉆研,一本本扎實的備課本和教案記錄著她的探索和奉獻。
1976年,宋樹秀以檢驗自己在教學上與國內先進地區的差距有多少為目的,把為女兒結婚籌集的費用作路費,帶著當時藝校畢業生夏珊到北京報考部隊歌舞團。途經上海,宋樹秀拜訪了上海歌劇團著名歌唱家施鴻鄂。當他聽完夏珊的演唱后,十分驚訝地說:這是山溝里飛出來的金鳳凰。并對宋樹秀說:你教的學生很不錯,照這個路子走下去,千萬別道聽途說,改東改西。要自信,堅定地走下去。這第一次的考驗,給了師生二人極大的鼓勵和信心。到了北京,在總政歌舞團與海政海舞團的應試中,反映很好。當夏珊在中國歌劇院應試唱完了《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時,考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這是對學生的肯定和宋老師教學實踐的認可,后來,夏珊順利地被海政文工團錄取。那年,宋樹秀49歲。
1984年,宋樹秀又與自已朝夕共處了六年的學生楊曉萍話別。此行,楊曉萍到上海報考上海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當兩校的錄取通知書都展現在她眼前時,宋樹秀高興得熱淚盈眶,多少年的心血在楊曉萍身上有了結果。聲樂基礎不錯的彝族學生楊曉萍有一段時間不愿學外語,宋樹秀并循循善誘對她說:學美聲唱法不學外語,就會缺少一只眼睛觀察和學習世界。于是,她每周加兩個晚上輔導楊曉萍學外語。同時在專業課上,對音樂知識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建立、發聲基礎訓練、樂曲的分句分段,節奏共鳴、外語演唱語感的培養,她都一字一句、一聲一調分別授課和示范。在深奧的浩如煙海的古典派、浪漫派和現代派的作品,她總是千方百計引導學生逐步接觸、熟悉。舒伯特的《水上吟》有三段德文歌詞,為了準確理解歌詞的單詞含義,她想方設法找英語資料,又翻譯成漢語,從中,又借助英語查德語單詞的動詞和邏輯重點,要求學生朗誦時接近語調、語感和邏輯重音,對歌詞本身深入理解,以便恰到好處地把握演唱風格。
楊曉萍成長路途上的每一個腳步都離不開宋老師的提攜,她也以自己的努力回報了她的老師。1989年,楊曉萍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1991年赴美密蘇理大學音樂學院留學深造、攻讀碩士,1992年獲德克薩斯的“瑪格麗特聲樂比賽”最美的聲音特別獎,1993年參加nats (芮茲) 比賽獲第一名。在美期間,在威爾弟歌劇《茶花女》等六部歌劇中飾演女主角,受到廣泛好評。1996年回國在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任教,每次回到貴陽,都還要到宋老師處學習。她說,在宋老師那里總有學不完的東西。殷文霞、王莉莉、張貴華、王松雪、成莉等都是宋樹秀的學生,和宋老師相處的日子里,總有許許多多讓她們難忘的成長故事。1985年,全國星海聶耳聲樂作品演唱比賽是一次由文化部、中國音協舉辦的全國性高水平的比賽,為了讓殷文霞、王莉莉賽出好成績,宋老師作了充分的準備,經過激烈的競爭,貴州隊的四名選手有兩女一男進入了復賽,殷文霞還獲得了銅牌,為我省爭得了美聲唱法專業比賽的第一次全國性獎項。當時任評委的杜矢甲和中央音樂學院的沈湘說:貴州兩個女生的演唱取得了爆炸性的勝利,此次比賽,邊遠貴州成績突出。 此后,殷文霞多次參加全國比賽獲獎,宋老師為她參賽精心輔導,鼓勵她取得優異成績為貴州爭取榮譽。王松雪、成莉連續兩屆參加全國青年電視歌手大賽日漸成熟,今年,貴州代表隊還進入團體總分第八名。在剛剛結束的全國西南片區和全國中等藝術教育委員會舉行的青年教師聲樂比賽中,學生成莉和趙青獲一等獎,譚松獲二等獎。如今,宋樹秀老師的學生柳洪林、周媛媛、孔文惠、夏珊都是中央藝術團體優秀藝術人才。我省大專青年教師和省市專業團體骨干張貴華、鄒光友、謝丹、劉玉、顏家佳、成莉、趙青、王莉莉、羅長平、王松雪、周蓉等仍然在宋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聲樂 。他們中間,有的已是國家一、二級演員,有的是副教授,但傾聽老師的指導和教誨,仍然是必需之課。身為貴大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的宋老師每天都為學生排滿了上課表,收這些學生,成了她一項長期的義務勞動。她只希望,學生們把學到的東西用到工作和藝術實踐中,為貴州的聲樂藝術發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宋老師對記者說:之所以有一個很好的工作氛圍,得益于丈夫龔克的理解和支持。龔克是我省著名小提琴藝術教育家,曾獲文化部全國少年兒童先進工作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這個溫暖的家里,走出了一雙優秀的兒女。兒子龔漢祥是中央音樂學院聘請的室內樂客座教授,1992年應邀出任愛樂樂團的室內弦樂團的首席兼指揮,現任比利時交響樂團副首席。女兒龔妮麗是貴州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系主任。一個藝術的家庭,使得他們的事業如添翼,前程似錦。
1986年,宋樹秀曾拿到中央音樂學院的一份聘書,為了貴州的聲樂藝術,她選擇留在貴州而且一干就是幾十年,如今,面對她的學生,宋樹秀無怨無悔,因為,她熱愛貴州,更愛她的學生。宋老師為中央音樂學院輸送了好幾個優秀學生,她們是楊曉萍、柳紅玲和周媛媛。她們分別在1984年、1993年和2001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三人在就讀的五年期間成績名列前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楊曉萍畢業后赴美留學,獲碩士學位,后回到中央音樂學院工作,現在是該校的青年骨干教師,她所教的學生周曉玲在今年的中國《金鐘獎》聲樂比賽中榮獲了美聲組金獎。柳紅玲現在是中央歌劇院的國家一級著名歌劇演員,她在歌劇舞臺上扮演了《藝術家生涯》、《鄉村騎士》、《圖蘭朵》和《蝴蝶夫人》中的女主角,成了當前中國歌劇界一顆耀眼的新星,多次在國際聲樂比賽中獲大獎。周媛媛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以優異成績獲得了高等藝術家A級文憑,在國外繼續深造多年后,現回國在中央民族大學任教??吹剿齻兘裉斓某砷L和成就,宋樹秀欣慰,她們是從貴州這個山窩里飛出去的金鳳凰,是貴州人的驕傲。此外,她的學生熊宴文于2008年也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就讀,這大概是她最后輸送給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了,宋樹秀希望她能像三位姐姐一樣,努力學習,爭取好成績。
除了為國家培養一流人才外, 宋樹秀更多的學生是在貴州服務,他們都為自己的家鄉做出了貢獻。如省歌舞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歌唱家殷文霞,1985年在全國第一屆星海、聶耳聲樂作品比賽中獲銅獎,在1996年電視大獎賽中獲美聲銀獎,1996年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專業聲樂大賽中獲美聲三等獎,1998年獲全國金龍杯專業聲樂大賽美聲銀獎。省歌舞團的國家一級演員王松雪,在2006年多彩貴州大賽中獲金黔獎,近年來代表我國頻頻出訪各國演出獲好評,為國爭光,成績卓著。貴陽市歌舞劇團的國家一級演員王莉莉,在1985年全國星海、聶耳聲樂作品比賽中獲特別獎,在貴陽市多次比賽中獲一等獎。國家一級演員周蓉多次在全國和省市比賽獲獎。還有聲樂教育界的如貴州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張貴華教授、副教授吳克蘭、成莉、趙青,及青年骨干教師青科、王珊等。貴州師范大學的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劉媛、副教授陳蘭,貴陽學院的副教授顏家佳、講師劉玉,貴州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麗亞,畢節學院的講師楊世敏,銅仁地區音協主席、銅仁學院副教授劉洪英等等,如今他們都在本職工作中努力奉獻。學生們不凡的成績,使宋樹秀感到非常的欣慰。
宋老師之所以有這么多優秀的學生,是因為她對學生傾注了足夠的用心和耐心。有許多學生是從較小的年齡開始學習聲樂的,如貴州省藝校的夏珊72年入學時才14歲半,78年入學的楊曉萍才15歲半,而殷文霞和周媛媛也都是年齡較小時入學的學生,作為啟蒙老師,她細心呵護,認真耕耘,有針對性的教學,她的教學有以下一些特點:首先,是注意保護學生的嗓音特色,建立良好的歌唱習慣,嚴格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教學,絕不利用她們自然或天然的嗓音條件“濫”唱超過她們負荷的大作品,耐心地訓練中聲區。教學的重點不是為了唱幾首“大歌”,而是細心地誘導她們打開咽腔、放下喉頭、塑造良好的聲音管道,建立發聲的良好狀態,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從音質上下功夫,追求美好的音質,誘導他們體會歌唱時呼吸支持的運動感覺,建立正確的彈性呼吸支持點。 其次,在初學階段,先使用ABT、Siber等簡短的聲樂練習曲,以學生把握較好的元音進行練習,逐漸的引進其他的元音或帶輔音的字作練習,也是循序漸進地發展嗓音,到二年級以后逐步加入其他如CONCONE op. 9等聲樂練習曲,提高學生的發聲演唱能力,同時適當的選用較簡易的樂曲,意大利歌曲或中國歌曲均可,配合訓練。第三,除了讓學生明白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和主題思想情緒外,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讀譜的習慣,對作曲家在譜面上的一切音樂術語,都要認真讀懂,對樂曲的結構、樂句的分句、氣口的安排,都要明確并做合理的安排,同時嚴格把握音準、節奏、語音的準確,不論是中文歌、意大利歌曲都一絲不茍,意在為今后的演唱建立良好的習慣和扎實的基礎。
她認為學生的啟蒙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必須為年輕的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使她們今后有廣闊的發展前程。打基礎應是我們基礎教學的重要目的,如果忽視這條原則,只顧當前的“輝煌”,即拔苗助長的假“輝煌”,必然會在學生的歌唱生涯里埋下禍根和“定時炸彈”,這種違反科學規律的做法是聲樂基礎教學的大忌。我們看見無數的聲樂人才,走到一定的時候,因為從前養成的某種不良習慣而無法前進,或因為忽視一些最基本的要求而形成發聲、呼吸、共鳴和語言的嚴重障礙致使無法繼續提高,痛苦地離開了歌唱事業,著實令人痛心,這種事例實在是不勝枚舉。
美聲教學中會涉及許多西方的著名作品,在美聲唱法的歌唱教學中,宋樹秀常常會使用古典意大利歌曲作為基礎教材,在聲樂訓練的進程中,還會使用更多的外國藝術歌曲和歌劇詠嘆調作為教材,它們包括意大利語、德語和法語等等語種。在貴州這個邊遠地區,不像我國的幾所著名音樂院校那樣,配備有外語歌唱語音的專門師資,為了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運用意、德、法語的語音進行學習,她通過自己的力量,完成這個任務,讓學生與全國乃至世界接軌。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成長
左權縣地處太行山中段,境內山大溝深,信息閉塞,交通不便,農村學校教師在教學觀念、方法、手段上都落后于城區教師,這一現狀已成為我縣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瓶頸。針對上述弊端,全縣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有效地促進了山區教師快速成長,實現城鄉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一、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山區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1.從基礎入手,提高山區教師信息技術基本技能
自2001年以來,全縣集中開展了全體教師參加的信息技術初級和高級培訓工作,先后組織培訓四十二期,培訓教師2014名,經考核全部合格,并取得了全市繼續教育信息技術初高級培訓合格證書。隨后組織開展了農村學校教師因特爾未來教育培訓工作, 56所農村中小學452名教師參加,全體學員通過考核,順利結業。通過三項培訓教師從最簡單的開機、關機學起,到打字、PPT制作、博客的建立等等,對信息技術已初步入門,已建有自己的文件夾,建有自己的Blog,會從網上搜集信息、學習。
2.“菜單式”培訓,實現山區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再提高
為了實現山區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再提高,電教館采取走下去,深入學校的“菜單式培訓”。“菜單式培訓”就是電教館根據本區域內的實際,依據每次培訓中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及學校提出的要求,制訂出可行性地信息技術培訓提綱,然后下發到各校,學校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性地點選其中的內容,告知電教館,電教館工作人員利用節假日深入學校對任課教師進行全員培訓。這種培訓方式一改過去由電教館安排培訓課程,教師被動學習的狀況,把參加培訓的自主選擇權交給了教師,培訓什么課程由教師自己做主,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真正做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培訓更具針對性、靈活性,從而做到讓教師不出校門就能接受培訓,力求起到為教師“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培訓什么”的作用。根據全縣教師實際要求,電教館科學設置培訓菜單,列出如U盤的使用、Office2003應用、壓縮軟件Winrar應用、下載軟件迅雷應用、電子郵件申請及使用等30項培訓菜單。
二、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山區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1.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山區學校音美師資
在農村很多所學校都沒有專業的音美教師,多是由別的學科的教師代課,嚴重地制約了音美教育的發展,為此,電教館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主動承擔起為農村中小學培養中小學音美教育師資的任務。電教館聘請進修校、左權中學、左權二中、示范小學10名音美教師,組成多媒體教學培訓團隊,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培訓音美教師。
(1)利用QQ群,實施遠程培訓
現在,全縣72名音美教師全部加入了左權縣音美教師QQ群。左權縣音美教師QQ群是電教館為培養中小學音美教育師資的任務于2008年11月份建立的。同時,還開通了飛信短信服務平臺,方便與音美教師之間的聯系。QQ群主要成員為培訓團隊教師和農村中小學音美教師。通過QQ群,為廣大音美教師提供培訓教師授課網絡視頻,上傳的課程有教法、公共理論課、樂理、舞蹈、素描、國畫、簡筆畫、手工等,已上傳視頻達146G之多。各位教師通過QQ群進行遠程學習相應的課程,他們還可通過QQ群向培訓教師提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培訓教師給予及時的解決。
(2)建立音美教師博客群,開展音美網絡教研
要想提高教學水平,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就要發揮集體的力量,建立音美教師博客群。音美教師可以將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和課件、學習資料等進行上傳;也可以下載其他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學習資料等教學資源。還能通過自己的博客寫教育教學隨筆、論文,以及教育教學中的困惑等。這樣教師可以互相找出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發揚優點,讓音美教研之路越走越寬,使音美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2.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山區班主任管理水平
(1)觀看光盤,學習優秀班主任管理經驗
農村各中小學校,組織教師集體觀看了魏書生等全國優秀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經驗總結光盤。學校要求班主任認真觀看并做詳細記錄。通過學習,班主任紛紛表示今后要把這些觀點和理念逐步運用于以后的班級管理中,使今后的班級管理工作更有效。
(2)網絡交流,學習城區班主任的先進管理方法
充分利用晉中教育網網絡教研平臺中集體備課項目中的網絡互動交流功能,由農村班主任發起交流活動,城區班主任申請加入,構建起交流平臺,網絡交流結對達200多。通過網絡交流,農村班主任從班主任專業素質、愛心奉獻、家長工作、班會設計、個別學生管理等方面,總結了不少經驗,為其今后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借鑒。
3.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農村包班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