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7: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音樂畢業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音樂本科生;畢業論文;策略
畢業論文是高等院校畢業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學術價值的文章。撰寫畢業論文,既可以檢驗學生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也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基本技能的訓練。本文擬從分析音樂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出發,探討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應對的策略,以提高音樂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
一、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主要存在的原因有專業特殊性,其次是現在的學生寫作能力薄弱。音樂專業屬于藝術學科的一個分支。在考入高校時,文化課的錄取分數線較低。而入校后,學生通常只注重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訓練,在對《藝術概論》《中西方音樂史》《音樂教學法》《民族民間音樂概論》等這樣的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學生普遍學習熱情不高。這樣的學習態度導致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普遍理論功底不夠深厚和扎實,同時又缺乏文字功力的訓練,因而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上常常難以駕馭?,F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導致學生平時練筆的時間少,而教師灌輸為主要教學方式,必然導致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欠缺。
二、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策略
1.加強學生對論文寫作的重要性的認識
“畢業論文(設計)應該是實現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檢驗學生是否具備較強的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盵1]對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專業課的特殊性,學生普遍出現重視技能技巧的訓練而輕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一個只會演奏、演唱而不會表達文字的人,不能算合格的音樂教師或音樂科研工作者。畢業論文的撰寫不單單是一次簡單的寫作過程,重要的是通過撰寫論文,可以使學生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資料,如何利用圖書館檢索文獻資料,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全過程,是一次系統的實踐機會。通過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加深和鞏固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并使他們把專業知識運用于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實際合理選題
正確而又合適的選題是決定文章內容和價值的一個關鍵性環節,往往直接決定論文的成敗。畢業論文的選題首先要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能夠檢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畢業論文的選題要把握“適中”的原則。本科生在校期間掌握的多是基礎知識,知識面和掌握的深度都有一定的局限,選擇的題目一般來說,宜小不宜大,宜窄不易寬,應盡量結合本專業的相關知識和實踐,并能體現教學與科研的統一。另外,學生要充分考慮并確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興趣濃厚,研究的欲望就強烈,寫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3.夯實專業基礎,提高寫作能力
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除了專業技能的學習以外,還要積累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人文素養知識。作為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啟發學生對音樂學的學習興趣和探知熱情,有意識地加強科研方面知識的講授。在有些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例如音樂史課、教法課、欣賞課等等,可以采用寫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訓練學生提煉論題、組織材料、運用論據、論證問題、闡述觀點等的論文寫作能力。另外,在一些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上,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學生留一些具有延伸性的,能融合相關課程的思考題,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培養學生科研實踐能力。
4.開設“音樂論文寫作基礎課程”
針對畢業生在論文寫作的相關知識和技巧訓練方面缺乏應有的實踐經驗,應開設音樂論文寫作基礎課程,系統地向學生講述音樂論文從選題、資料收集和整理、撰寫論文提綱、撰寫初稿及論文修改到文論答辯的全過程,幫助學生全面地掌握撰寫畢業論文的技能和方法,以解決畢業論文的寫作和答辯中所遭遇的諸多問題。
5.積極發揮教師指導作用
指導老師的專業水平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保障。首先要建立一支年齡、學歷、職稱、師生比結構均較為合理的教師隊伍,做到有足夠的指導教師以及指導教師有足夠的精力指導畢業論文。其次,指導教師在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從審定論文題目,指導學生搜集和閱讀有關參考資料,確定題目,擬定提綱,一直到初稿至終稿的寫作,都應發揮監督指導、啟發促進的作用。通過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實踐過程,讓學生學會基本的科研方法與思路,提高學生應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撰寫畢業論文既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理解水平和運用能力的檢驗,也是大學生開始從事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實踐的初步嘗試。要提高音樂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首先應對學生進行重視畢業論文寫作的教育;其次,要夯實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人文素養知識的根基,在平時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寫作和科研能力,對進一步提高音樂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俊輝.高校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多層次灰色評價方法研究[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8,03期(15).
[2]傅利民.音樂論文寫作基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袁培. 常思則善――由畢業論文寫作談及“音樂學文論寫作課程”的開設意義[J].黑龍江史志,2010,(7).
1現行高師音樂教育存在的幾個問題
1.1錄取制度存在的缺陷
音樂招生由文化課與專業課兩部分組成,結合第一志愿所報學校,再以文化課總分排序,錄取招生計劃名額.過去不僅數學不計入總分,而且其他文化課的分數要比一般文科的錄取分數低幾十分,這種方式只注重專業能力,忽視了綜合素質.其次高校不斷擴招,擴大招生是社會的需求,也是高師音樂教育發展的必然,但同時,擴招也給高師生源上帶來負面影響,考生質量整體滑坡.作為音樂教育發展的長遠規劃,選擇什么樣的生源作為培養對象,是重要的基礎環節,決定著音樂教育隊伍的建設和發展,隨著畢業生在應聘市場中的激烈競爭,對生源的基本起點和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簡單的以技藝特長或聲音天分來審視選拔音樂人才實在不夠全面.學生的音樂素質,體現在各個方面,除了與一般青少年基本相同的文化素質,還必須采取某種方式對其綜合能力和藝術修養給予必要補充.每年所面對的各種考生,除了在基礎文化知識上做出大體一致的要求外,對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考察常常只根據考生所報類別有針對性考察,這種考察不可能非常準確.從招生情況看,大部分被錄取的學生知識面窄,音樂素質較差,很多考生為了考入學校,盲目隨一些老師“突擊學習”專業技能,這種急功近利的“突擊學習”往往只限于幾首考試曲目.音樂人才的選拔,采用測試考生一項主要特長為主考項目的方式一直沿用.音樂作為教化人的手段,要求教育者首先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質,然后才是經過音樂學習的音樂人,其人才選拔要從全面素質出發,而不是單項技藝.
1.2授課方式缺乏創新
高師音樂教育缺乏師范性,忽視對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合格的師資意味著能上講臺、能做示范、能搞活動,培養的師資能講授科學的理論知識;掌握好的教學方法;科學示范;能自彈自唱;能組織輔導音樂節目等等.而實際教學中卻存在很多問題,如在教學內容方面:常常只是學生演唱﹙奏﹚作品,老師提出意見調整,不利于培養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與演奏個性;學習曲目量少面窄,往往只學幾首考試曲目,沒有大量瀏覽與精加工的結合;缺少伴奏、重奏、指揮訓練,不利于全面發展;缺少基本教學法的知識與實踐.教學形式方面:缺乏藝術實踐,除考試外觀摩演出較少,許多曲目因沒有上臺機會或只有一次考試機會,使水平發揮不出來,對曲目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聲樂教學中不能樹立正確的歌唱意識,沒有一個對正確聲音敏感的耳朵談何聲樂教學?鋼琴教學中盲目地過分強調基本功和技巧,精煉幾首作品的方式不適宜師范生,照譜死彈,學習范圍狹窄,無法適應日后教學和工作需要.理論知識相對孤立零散,課程設置各門類間缺少聯系與交叉,缺乏必要的整合,不能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發揮更好的作用.
1.3畢業門檻過于寬松
影響和體現教學質量的因素,除了生源質量、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外,還有畢業生質量.由于崇尚并且大力培養尖端型人才而不注意培養普及型人才,一方面,很多畢業生不愿意而且很可能并不具備相應的能力從事基層性工作.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科研機構容量有限,人滿為患,而大量基層崗位無人問津,影響音樂畢業生出路及音樂事業發展.畢業生好比是學校生產的“產品”,“產品”質量是學校辦學質量的體現,是對學校的一種檢驗.我國各高等藝術學院在教學體制上恰恰采取的是“寬出”方針.總是事先定出招生總數,由此確定錄取的控制數,在此基礎上預測畢業的就業人數,是按計劃辦事.其實任何招生考試實際上只是一個學生是否有某方面培養前途進行一下預測而已,至于學生將來能否成才,要在學生入學后的學習過程中了解,以及學業結束時的全面考核來判知.音樂教育應更新觀念、開闊視野,通過大學四年的綜合熏陶,使他們不僅有相應的音樂理論水平和實際教學能力,而且具備普及和發展中國音樂文化的基本責任.
2解決上述問題的對策建議
2.1改革現行加試錄取辦法
我認為高師音樂教育招生的基本理念應是:在測試內容上注重文化和音樂及全方位綜合素質的測試,力求杜絕人情因素,主項與素質相加.主項測試重點考察什么?我認為非專業藝術院校不應該注重聲音條件,方法技術等,更應該注重對歌曲韻味風格的理解表達,不能把技術當音樂,只有有了音樂感覺才能發展技術.著眼點是音樂天賦、可塑性、音樂悟性等,不能為表層技術程度、難度所遮蓋.建立曲庫,作為考生考試范圍,增加可比性.為了公正客觀和簡化考試過程,考生錄制好演唱(奏)磁帶,報名上交統一編號,由評委聽帶打分,減少人情因素,同時為避免磁帶作假,復試時對照磁帶復核的同時,全程錄像,留下考試軌跡.一旦有假立即取消考試資格且一年內不準報考,音樂筆試統一測試,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閱卷,包括練耳、樂理、音樂知識,題型多樣化,但技術和難度上不大,聽力記譜反映考生音樂素質,線譜應適當加分.磁帶打分成績+筆試成績=專業基礎成績,此為初試.復試注重其音樂素質和可塑性,曲庫指定曲目和自選曲目相結合,視唱測評放在此輪(可增加模唱內容),進一步審視考生音樂素質,此輪為避免不正之風,也要相應制定評分細則和標準.專業、文化雙向考慮,增設綜合素質考核卷,注重文化課分數,提高文化課錄取分數線,忽略微差的專業分數.專業分數上的微差不能反映學生專業實力差距,文化分數差距大,卻反映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可塑性差距.同時,兩項成績劃檔加分,增設綜合素質考核卷,其包含面很廣,人文、地理、政史、邏輯思維、反應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等,為日后從師打下伏筆,雖然涉獵面廣,卻非?;A簡單化,均是點到為止,但幾乎面面俱到,所以要獲得高分也不容易,由此提高生源全面素質,使他們負載起時代的使命,這樣沙里淘金層層篩選出來的好苗子,對音樂教育發展將受益無窮.
2.2創新課程授課方式
堅持師范教育理念,堅持師范教育培養目標,針對基礎音樂教育的師資需要,由專業藝術院校中追求“高精尖”的做法轉為培養“站穩講臺、兼顧舞臺、面向社會、多能一專”的人才.以院系、年級、班級為單位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演唱(奏)會、音樂欣賞會、歌手賽等,使人人有登臺機會,相互學習,在演出準備過程中,讓學生擔任化妝、服裝、燈光、音響等工作,教師指導其實踐和熟練舞臺演出的具體環節.學生成績注重平時,淡化期末.平時成績包含演唱,問題解答、創作、論文寫作等,期末考試分筆試和口試,口試采用當場抽條當場講解的方式.大一、大二側重相關知識講解、解答;大三重論文寫作,督促其思考,大四重實踐,實習講課式.對專業老師實行師生雙向選擇,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允許學生廣泛聽課,尋找適合自己的老師,同時為避免學生道聽途說盲目選擇,老師也通過考試發現適合自己教法的學生,并將這種方式公開化、制度化.根據高師聲樂教學目標,注意對學生師范性和多項技能的培養,不必刻意追求學生的演唱功底,培養“站講臺”不是“上舞臺”的人才,所以可以取消“一對一”的小課教學,或變“一對一”為“一對多”方式.這一對多也有雙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一師對多生”,一來可以節約師資,二來使學生觀摩老師上課,經常得到見習,提高對正確聲樂和方法的鑒別能力.第二層含義是“一生對多師”,這是指充分給予學生自主權,學生在廣泛聽課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擇師,集眾師之精華講授于一身,全方位提高自己.理論課中教師是教學目標的“提供者”和學生表達的“組織者”,不僅讓學生掌握音樂理論,而且掌握科學的教法,充分利用教學軟件,開設特定教室長期播放音樂類節目或音樂課件,開拓視野,鼓勵支持自創課件.開設諸如《中國文化史》、《音樂美學》等大課或講座,深化學生人文素質,把學生的思維視角引向藝術的其它種類,擴大學生認知領域.此外,流行音樂也不應被排除在音樂院校的關注外.開辟各種門類的選修課,并施行跨學科聽講,使學生增加音樂與其它門類的橫向聯系,拓寬知識面.
2.3嚴把“出口”,確保人才質量
(一)一流中央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中央高校屬于國務院部門直屬高等學校,簡稱“中央部屬高校”,是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其直屬機構在全國范圍內直屬管理一批高等院校①。我國中央部屬高校共117所,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共36所,B類3所,包含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共33所。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要求學生們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出問題并制作出擁有設計感和美學形象的理想模型和解決方案,最后提交論文論述。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形象聯想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相互結合,自然科學理論和人文關懷情感相互交融,由此可見,藝術類專業是一種既富有美學性、實踐性,又擁有科學性的綜合性學科。因此,在一流中央高校中,幾乎都設立了藝術類專業。一流中央高校的教學模式從傳統的以總結理論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創新性和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角度的新穎性、創造性、理論水平和現實意義、綜合知識與技能的運用、寫作水平、學術水平和格式的規范化都會有較高的要求。例如,江南大學作為江蘇省教育部直屬的一流中央高校,對各類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評分標準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評分標準中,指導教師評分占30%,評閱教師評分占20%,答辯評分占50%,畢業論文(設計)總評分折算成五級計分的方法見表1。
(二)地方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地方高校是指隸屬于各個省份、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普通高等學校,這些高校大部分都是由地方財政或地方行政部門提供資金支持,在我國共有2500多所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②。地方高校相較于一流中央高校的實力沒有那么強勁,學科特色相對較弱,但是省級政府為了使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來推動地方發展的軟實力,極力支持高校教育。因此,在上海、江蘇、廣東等高等資源集中的省市,涌現出了一批可以與一流中央高校想媲美的高水平大學,例如,蘇州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和上海大學等。這類高校的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評分基本都采用統一的“334”標準,成績采用的也是五級計分方式。相較于一流中央高校,地方高校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的藝術性、創造性、合理性、表現手段的完整性、規范性和制作效果的要求相對減弱③。藝術類的畢業設計(論文)涉及到美學上的藝術性評判,因此,個人的主觀性在其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從指導教師的角度來看,學生能否熟練地綜合運用到所學的藝術理論和專業技術知識,對所研究的問題能否提出較為深刻的分析和獨特的觀點,是指導教師評判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能力的主要條件。其次是設計(論文)方案設計的可行性和科學素養。從評閱教師的角度看,學生將藝術理論和設計實踐結合,在通過模型或圖紙等表達理念的時候,邏輯性和理論性要明確。其次是考慮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創新性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答辯小組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回答要具有現實的藝術理論根據,思路清晰,論點明確。
(三)貧困偏遠地區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貧困偏遠地區的高校藝術類專業并非高校的主力專業,在帶動地區的教育水平和經濟能力方面并不能起到領頭作用,因此非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并不會投入過多的經濟支持或教育資源在此方面。例如,廣西大學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成績的判定以指導教師為主,占據45%,評閱人和答辯成績分別占20%和25%,剩下的10%為格式的判定。在此情況下,指導教師的評價具有很大影響。再如,較偏遠的內蒙古大學,在藝術類畢業設計(論文)評分標準中,主要側重于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學術水平和使用價值,再次是格式,學生的答辯成績即為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相對來說,這種畢業設計評價體系和評分標準并不完善和詳細,在答辯過程中去考察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完成度、質量、以及撰寫的水平和規范程度等,顯得較為急促。
(四)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民辦高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工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蚱渌逃龣C構④。然而,民辦高校因為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在藝術類專業中更是明顯,因此民辦高校的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理論基礎薄弱,且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都不是很強。同時,由于民辦高校的教學能力有限、投入資源過少、管理人員稀缺等原因,因此在學生的課程設置中,還是多以教授理論的傳統授課方式為主,實踐訓練不足,使得學生比較難以兼顧到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這一方面。在這種背景下,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標準可以說是四種高校類型中最低的一個了。在字數要求上,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論文不得少于2500字,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充足,有實用性和創新型,整體語言流暢?;旧现灰獫M足以上的要求,便可以通過畢業答辯。
二、藝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述評
(一)美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國內美術類專業院校在藝術理論培訓和專業技術知識訓練上,都擁有一套相對完整且獨特的教育系統,美術類院校主要將專業分為設計類專業和藝術類專業。學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本專業的畢業創作(設計),并且結合自身畢業設計實踐來撰寫畢業論文,重點是強調出對本專業的畢業創作理性依據的表達,或對創作的創新性和原創性做出陳述分析。以中央美術學院為例,央美具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在傳播藝術審美和引領學術構建中處于重要的地位,追求的是學生自由意志的發揮和求索精神的培養,希望學生能夠多注重身邊的環境,加強自身的自覺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在畢業設計(論文)的創作上,篇幅的大小不做硬性規定,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展現出大學四年學習過程中對于藝術的認知和審美的理解。學生畢業設計(論文)開題階段,需要考慮選題的學術意義和社會價值性,以及選題研究完成后的可行性。創作的價值評判以對藝術傳統的繼承性和傳承性來作為一定的標準,在此基礎上,凸顯出學生專業上的特性以及專業深度。
(二)音樂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所謂音樂學位論文,與一般音樂學術論文的定義如出一轍,“是指針對音樂某一領域中的某些現象和問題進行系統考察、分析與研究后所撰寫的文章”⑤。在我國對于音樂類院校的畢業設計(論文)并沒有明確的文件規定,而且各個高校對于音樂類的論文寫作重視程度不同,部分院校雖然設立了“音樂論文寫作”課程,但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更多的是講解論文的寫作格式規范和文獻的查閱方法,這也使得音樂類院校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參差不齊。一般情況而言,畢業設計(論文)需要凸顯出創新型和原創性,對于已經被進行過細致研究的論題,一般不會有更新穎的闡述,相應的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分也不會很高。其次,學生的學術敏感度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也是重要的評判標準,很多學生的畢業選題大多是對某個研究點的粗淺認識,很少有能夠為學術發展提供借鑒成果。最后,畢業設計(論文)的邏輯論證和解釋說明相互參證的過程也是作為評判論文的參考標準。邏輯論證的過程如果只擁有理論而缺少富有層次的解釋,論文的整體結構就會出現空洞感。同樣的,只有簡單的解釋描述而沒有足夠的邏輯理論支撐,論文的文化內涵就顯得十分淺薄。只有將兩者兼容并蓄,貫穿于行文之中,才能使得畢業設計(論文)的論點清晰,邏輯嚴謹。
三、綜合性高校藝術類專業與藝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差異分析
(一)畢業設計(論文)內容要求的差異
綜合性大學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差異性較大,可以分為一流中央高校和普通高等學校來進行分析研究。一流中央高校在發展過程中,不僅保證本學校一流學科的獨特優勢,同時帶動學校院系共同進步發展。因此,藝術類專業在一流中央高校中同樣得到了重視,學院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在不斷學習藝術類學院教育系統的過程中,結合本校的優勢和特點,形成了完善的教育理論和課程設置。因此,學生受到的教育系統同藝術類院校的學生并無太大差別,在畢業設計(論文)的內容要求上,設計的規范性、設計的創造性、選題的范圍和畢業論文探討性深度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普通高等學校與藝術類院校的不同之處,首先在于教育偏重方向不同,綜合類大學的教育以理論研究和科學競賽為主,大多采用的理工類的設計管理模式。在畢業設計(論文)內容的要求上,藝術類專業院校根據不同的專業,要求學生通過創作實踐出一份具有體量感的作品,設計類要求多以解決現實性問題為主,包含人文關懷性;純藝類要求展現學生自身的藝術性和審美想法,以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要求設計實踐及創作實踐和畢業論文結合在一起,以畢業設計的作品入手,或深入解析創作實踐所涉及的專業知識,或分析問題現狀,論述創作作品所蘊含的深意和未來的可行性等。而綜合類大學的藝術專業的論文常常和創作實踐作品脫節,沒有起到創作和理論相互交映的作用。
(二)畢業設計(論文)展示方式的差異
首先,由于綜合性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學生的畢業設計受到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大多數的高校在進行學生畢業設計展覽時,都將展覽置于校園展館內,主要面向校內師生進行觀展,觀展人數和群體狹小。其次,學生在畢業季的作品對于學生的工作和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而校內布展限制了學生和社會資源的結合,使師生缺乏對行業內人才需求的有效認識。與綜合性高校不同的是,藝術類學院每年都會進行專業性的畢業設計展覽。例如,自2010年開始,九所重點美術學院便開始聯合舉辦“‘千里之行(全國版)’活動,敏感、真實地反映出當代背景下中國學院藝術的教學水平和成績;為我國美術教育研究提供了一個學院與學院之間,學院與社會藝術生態之間比照的平臺”⑥。迄今為止,“千里之行”已經舉辦了10屆,每一屆的學生都展示出了自己對于藝術的獨特想法,雖然無法同“大師”作品相比,但仍然具有自己的生長空間和藝術創作空間。
(三)畢業設計(論文)答辯方式的差異
綜合類高校因為專業的不同性,畢業設計(論文)的創作結果各有特點,但答辯形式基本上還是采用了傳統的管理模式,沒有按照不同專業的形式特點進行設計,產生了一刀切的現象。學生無法在答辯時完整地表達出自己對畢業設計的理解和看法,同老師的在思想和專業上的交流大大削弱。而藝術類院校每年都會舉辦畢業設計展,給予了學生充分的空間和平臺進行展示。針對不同的專業,設立不同的展廳,答辯小組可以現場觀摩學生作品,聽取學生對于作品的解讀。涉及到交互形式的畢業設計,教師也可以進行互動體驗,更好地了解學生創作的內容。整體的答辯過程以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為主,以學生對創作思路的分析,整體設計概念的闡述為輔,兩者緊密結合,互相映現,保障了在畢業設計和學生答辯評分的專業性和公平性。
(四)畢業設計(論文)培養目標的差異
綜合性高校藝術專業和藝術類院校在培養學生的目標上,有一定的相同之處,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藝術素養的提升、專業知識的靈活運用和藝術理念意識的培養,都是兩者進行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這也是學生在畢業之際所應該掌握的基本能力。然而,和綜合性高校不同的是,美院所擔負的傳道授業解惑之重任重在培養學生對于自身和周遭環境的感知認知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和實踐轉化能力。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各個學科領域的相互交錯,使得藝術領域也延展出了新興學科,對于傳統的延續和現代的發展的把握,使得藝術類院校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變化。在錯綜復雜的文化交織網中,導師要在教學中清晰地把握學生的發展方向,尊重學生在畢業設計中的思考和探索。
結論
綜上所述,國內高校受教育資源、地理位置、富裕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在藝術類專業上展現出來的教育成果也是良莠不齊,因而畢業設計(論文)的標準也會因此產生差距。另外,藝術類的學科不同,所針對的標準也不同,美術類要求有實踐成果和理論分析,并且二者相互交織,而音樂類由于學科的特殊性,成果展示形式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論。通過對綜合性高校藝術類專業與藝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內容要求、展示方式、答辯方式、培養目標的差異研究,針對藝術類教育的特點,綜合類高校應該開始思考如何根據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新型育人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田湘.合并,還是另謀出路?[J].新理財(政府理財),2014(06):66-67.
[2]陸瑩,樂曉丹.江蘇省地方高校教育經費投入結構對績效的影響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3,24(06):16-21.
[3]代福平.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教學的新定位[J].紡織教育,2011,26(02):123-125+134.
[4]吳慶.民辦高校藝術類大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0.
[5]王建朝.高等院校音樂本科畢業論文教學和寫作的問題透視與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17(12):24-28.
碩士畢業作品的要求就比較高了,實際上要求藝術家獨立完成一次和自己論文相呼應的個展。我的論文題目是“Live Machine”,翻譯過來就是“活機器”,論文通過對自己藝術體系的認識與研究,分析不同作品的創作與表達,探討了關于生命、自由、慣性、局限性、物質性、真實和虛擬、“鏡像”與“反射”、平等與尊嚴、自我、它者與環境的關系,主觀與客觀,等等一些列問題。它實際上是一次藝術家對自己和作品的認識、深化和發展。
展覽之前我自嘲說自己有輕度被迫害妄想癥,因為這個展覽不但是對我論文內容的闡釋延伸或再解構,它還映射了當時我對自我和生存環境的認識、焦慮、懷疑與期望。展期是2009年1月底,由于08年底09年初美國華爾街經濟危機迅速蔓延全球,這個本來有預言醒世成分的藝術展變成了寫實的應景。于是我把展覽的題目定為“ ITISHAPPENING(正在發生)”, ITISHAPPENING 指代一個相對的時間范圍內也包括漫長和“永恒”的東西在內。比如我用Photoshop制作了一個世界地圖的鏡像,然后將它變形處理,于是當時我所在的城市墨爾本就位于了這個正方形畫面的中心(自我中心注意),畫面上整個世界好像從紐約潑灑或者說被縮(吸入)了華街。
另一件作品是截取了老版windows系統電腦屏幕上的箭頭和沙漏的標志。熟悉98或2000版windows系統的人都知道當屏幕上同時出現這個符號時候往往是計算機在運算或死機的時候,但是如果我們不再次激發其它程序我們永遠不知道是哪一種情況或發生了什么,而在這種情況下激發新的程序經常會導致計算機超負荷死機,這種不可知和選擇的焦慮讓人不安。
展覽中每一件作品都大概占據一個人的空間大小位置,根據展覽建筑結構的特點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他們又彼此呼應地形成一件大的裝置,使觀者游走在作品之中或之間,成為其中一部分。觀者在不同位置上對不同作品進行的分組直接影響觀者對作品的解讀與認識。我想體現一種觀者、作品、作者之間的平等與尊重。開幕那天氣溫42度,還是來了幾百位觀眾,多數也是藝術家,幾個藝術家組合現場表演了即興創作的電子合成音樂,像個大party。展覽期間我有時候和工作人員一起守畫廊里,很多觀眾在僅僅幾百平米的畫廊里游走一兩個小時,然后又興致勃勃地與我分享感受,問各種各樣的問題,讓我覺得很過癮。
我論文里提到的一些作品在這次展覽中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新的詮釋或轉化,我幾乎不重復自己的創作,所以這個展覽更像是對我論文內容的補充和繼續。
學術規范、文章質量、學科建設與編輯評獎幾個問題是本屆會議討論的重點。
深秋的廈門11月8-10日,恰值慶祝廈大藝術學院成立二十五周年之際,全國第五屆音樂理論期刊研討會在此舉行。《音樂研究》《人民音樂》《中國音樂》《中央音樂學院學報》《音樂周報》等16家音樂刊物的編輯與領導匯聚一堂,面對現實、回顧以往,在總結近期辦刊經驗,指出存在問題的同時,圍繞學術規范、文章質量、學科建設與編輯評獎幾個問題展開討論,對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設想。
音樂期刊不必一統天下
學術文章的學術規范問題,是多年來期刊論文寫作與編輯工作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引文、注釋、關鍵詞、研究概述等具體問題,與會者各抒己見,《音樂研究》副主編陳荃有首先代讀了未能到會的《黃鐘》前主編蔡際洲的文章。蔡教授認為,青年作者論文寫作學術失范問題較為嚴重,有80%的研究文章前面不做論題研究概述,回避研究史實與前人研究成果;關鍵詞不準確,文章有結論,論證少過程,譜例無序號,語言表達不符合漢語習慣等等問題,需要進一步規范。
如何規范,以哪一種標準來統一期刊論文,引起了與會者熱烈討論。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副主編郭樹群提出注釋與參考文獻是否嚴格區分放置頁下和文后等更為具體的規范問題,南京藝術學院《音樂與表演》副主編馮效剛介紹了江蘇新聞出版局的相關規定,西安音樂學院學報副主編李寶杰認為,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規范標準,就音樂理論期刊的《中國音樂學》《人民音樂》和其他音樂學院學報學術文章,執行的標準都各有不同。多數與會者認為,為保證人文社科刊物各自的特色,不必像理工科刊物一樣一種標準統死。音樂期刊可以執行各自的標準,但自身對文章的要求必須統一。
《人民音樂》副主編金兆鈞認為,撇開音樂期刊的生存問題不談,期刊質量的下降與稿源與撰稿人隊伍變化有關。雖然近些年碩士、博士論文很多,但真正符合期刊質量的不多,許多文章大而空。比起八十年代的碩士畢業生寫作水平差了許多。《黃鐘》主編劉永平認為音樂理論期刊首先應該強調文章的學術質量。學報論文就是給專業人士看的,至于音樂表演與教育普及性文章,可以到音樂普及性報刊去發表。音樂編輯選擇稿件的學術眼光十分重要?!吨袊魳贰非爸骶幏媸a認為,對編輯不熟悉的稿件適當采用外審制,虛心學習老編輯的工作經驗,對提高期刊質量是非常有益的。
關于防止抄襲的辦法,大家介紹了各自的經驗。金兆鈞談到《人民音樂》主要辦法是在網上就相關題目搜一搜。星海音樂學院學報副主編彭佳莉則介紹了將抄襲者、一稿多投、自我復制者列入編輯部“黑名單”的辦法,并希望各編輯部可以相互交換,共享資源,以便形成對學術違規者的共同制裁。
9日上午,音樂編輯新人培養與學科建設的討論會上,李寶杰首先發言,介紹西安音樂學院的音樂編輯專業研究生培養課程設置情況。提出編輯學專業不能設置在本科的道理,認為編輯專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必須有具體的學科訓練作為基礎。就像近年來許多大學取消法學、工商管理的本科教育一樣。音樂編輯必須首先要有音樂專業的本科訓練,就像美術編輯、文學編輯必須要有美術、文學的學科訓練一樣。否則,編輯缺乏對編輯內容的判斷與處理能力。
圍繞音樂編輯學的學科建設,與會者展開了熱烈討論。陳荃有介紹了一些綜合大學設置編輯學專業的情況,通常是設置在新聞傳播相關的系科里面。中國編輯學學會屬于一級學會,建立音樂編輯學科可隸屬音樂學也可掛靠編輯學。與會者提出成立音樂編輯學學會的建議?!段鞑恳魳肺幕分骶帍埦收J為,音樂編輯學作為一門學科,問題的考慮應該更為成熟,從學科的對象、理論、方法到學科的歷史都應該有所梳理,形成體系。
關鍵詞:應用型院校;音樂專業;培養模式;比較研究
2015年教育部、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我國高等教育‘重技重能’時代即將來臨”①。音樂學應用型本科教育是培養適應未來社會文化產業發展所需的專門型應用型人才,制定該專業的教學培養方案,既需要強調音樂學理論基礎,也必須培養其音樂實踐技能,形成理論-實踐結合的教學課程體系。倫敦城市大學是英國一所歷史悠久的高水平應用型公立高校,它始建于1894年,原名北安普頓學院,1966年改為正規大學,在該校逾百年的歷史里,始終在倫敦市中心為莘莘學子提供優質的高等教育。學校下設商科與行政管理、計算機與數學科學、藝術與社會學科、人文學科、社會學及傳媒通訊、旅游管理等學院,其中藝術與社會學科(SchoolofActandSocialSciences)開設了音樂本科專業。學校辦學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為導向,在培養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的同時,注重實踐,積極搭建創業平臺。倫敦城市大學與杰出的專業機構、商業界及工業界都建立了密切的聯系,該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也一直排在全英的前列。文章以云南昆明學院和英國倫敦城市大學(CityUniversityofLondon)為例,分別從培養模式、教學方案、專業方向與學制及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并提出了吸取英國應用型高校音樂專業的教育教學模式中優秀合理之處的建議。
一、兩校音樂專業的培養方向及專業、課程設置情況比較
昆明學院音樂專業在本科階段的專業設置上主要依托于音樂教育專業基礎,培養的方向傾向于專業音樂教師和文化企事業單位的相關管理工作,目前下設兩個培養方向,分別為音樂學、舞蹈學,音樂學以音樂教育為主,教學模塊設置分為通識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實踐實習模塊。學院設置了部分通用選修課程,但大部分教學模塊為必修課程。音樂專業學制為期四年,學生一共要修夠195個學分,且通過畢業展演評審以及畢業設計論文合格后才能授予學士學位。通識課程模塊主要包括政治、英語、計算機、以及體育、思想等公共課程。公共課程模塊會在第一、第二學年內完成,學生應修學分38.5個;音樂專業基礎課程模塊有視唱練耳、多聲部音樂分析、以及藝術概論、外國民族音樂等專業基礎課,一般貫穿在四年完成,部分課程第二至第三學年完成,該模塊學生應修學分為41個;專業課程模塊包括聲樂、舞蹈、鍵盤三個部分,一般貫穿在第一學年到第四學年的完成,此必修環節的學分為32個;集中實踐模塊主要包括畢業展演,畢業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等環節。其中,畢業展演安排在第四學年第一學期,畢業設計安排在第四學年第二學期,該模塊應修學分為37個。倫敦城市大學在專業設置上相對寬泛些,培養的方向有專業音樂演員、專業音樂教師、作曲家,音樂管理人才等,下設的培養方向,分別為音樂表演、音樂研究、音樂學、音樂管理、音樂編排等。音樂專業學制通常為三年,培養方案設置較為獨特,每一學年分為二個學期,每門課程的學分分數較大,會有15學分或30學分。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課程主要有藝術概論、音樂的構成、音樂鑒賞與評論等;第二學期設置有個人職業規劃、音樂專業課程、排演等。第一學年的學分至少要達到170個。第二學年第一學期的課程主要有音樂作品與分析、音樂表演等;第二學期學生可從專業拓展出的很多個小模塊中選出幾個模塊學習,包括發聲技巧、錄音技術、教育原理等,第二學年的學分至少要達到140個。第三學年為實習實踐學年,學生會被要求去企業或者周邊學校進行實習,實習為學生提供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的機會,增加工作經驗。實習的公司通常會向優秀學生提供贊助,以資助其完成學校剩余時間的學習。同時關于畢業評估的標準,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畢業論文或實踐項目。導師將根據教學模塊的區別,使用不同的評估方式。但都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參考文獻,并有獨立的主題和觀點以及邏輯性的思維。
二、專業培養方式比較
昆明學院音樂學院本科階段學習年限為4年,在學生培養方向上,昆明學院在轉型應用型高校后遵循“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原則。專業培養主要面向高校及中小學音樂教師、文化產業相關領域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復合型高素質音樂人才。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從事聲樂及舞蹈教學、企事業單位藝術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專業技能,充分滿足本地區精神文明建設對文化領域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學生在大一大二學習階段所學習的課程以通識課程為主,而后兩年是以專業主干課程為主。主干課程有聲樂、舞蹈、合唱與指揮、鍵盤、作品分析、藝術概論、樂理與視唱練耳、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外國民族音樂。倫敦城市大學的音樂本科專業積極培養學生的音樂理論基礎和音樂表演等實踐能力,以保障其畢業后能勝任在學校、劇團或企業單位的工作。該專業提供了專業發展方向的多樣性選擇,學生能夠探索更加廣闊的領域,并得以提高全面的實踐技能。學生在經歷三年的學習后,將能夠獲得與多個音樂相關的行業求職所需要的技能和經驗。第一學年的專業培養目標:開設與專業相關的基礎課,注重音樂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學術能力的培養,同時通過排演與實踐,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提高。倫敦城市大學分學期課程設置情況第二學年的專業培養目標:開設專業課程,課程逐漸趨向于“?!焙汀吧睢?,通過學習專業必修課與選修課,重點發展學生的專業能力。第三學年的專業培養目標:除了音樂表演是必修的模塊,學生將被監督完成論文、作曲、音樂表演任選至少一項的必修模塊,以及選修模塊中的課程。在第二學年到第三學年,學生們會參加為期數周的工作實習,增強工作體驗和現實經驗。學校與杰出的專業機構、BBC電視臺、歌劇院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學生將獲得更多實際經驗,也可申請去國外學習,探索全新的文化和藝術形式。整個本科學習中都貫穿了個人職業規劃課程,可見該校對學生就業與職業規劃的高度重視,通過規劃引導學生正確定位,以提高學生就業所需的競爭力和適應性,促進學生實現充分就業。
三、比較小結
英國高校音樂人才培養較我國要少一年,年限更短。然而,英國高校本科階段對音樂人才注重理論修養培養的同時更加注重實踐化操作技能的培養。當然,英國發達的商業藝術文化,也給了學生更多參與校外專業實踐的機會。從音樂人才就業的領域看,中英兩個國家差別不大,但學生所處的培養環境以及培養模式不同,對其綜合素質與能力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左右。
四、結論與建議
1、倫敦城市大學總體來說學制短,制度較靈活,課程比較偏重實際應用。也比較注重對學生音樂專業理論知識的教育,從第一學年開始就學習專業基礎課,學生專業學習起步早,所修學分也基本是本專業的主干課程;此外師生比例合理,能夠保證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充分溝通;音樂專業還有一些相近或相似的專業可供學生兼修,比如聲音與環境、音樂管理、錄音技術等,通過專業組合多元化,讓學生的專業能力橫向得以擴展,能力更為復合。建議我國高校根據專業領域特點進行課程設置,基礎公共課或者公共選修課,可以與專業課適度結合,根據專業特點進行課程設計,同時擴大專業組合,提供更寬的知識選擇面。2、昆明學院按照中國標準的四年制本科培養方案,其基礎課程科目設置較多,學分小且分散,課程設置模式與中國其它同類型院校較為類似。其公共課程分布在第一和第二學年,學生需要從第二學年開始學習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則要到第三學年才大量接觸。課程劃分過細和學分設置分散,并不利于學生對專業課程的理解和學習,建議適當壓縮公共課程學分,將部分課程集中進行教學,并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學分。3、英國大學的音樂等藝術類教育既注重學生理論修養的培養,也注重啟發式教學,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團隊協作精神,以及善于分析及實際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技能,為其參加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傮w來看,應用型高校的音樂專業畢業生應該要能滿足學校、企事業等用人單位的需求,既要懂理論、又要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或者表演能力。我國當前應用型高校音樂人才的實踐能力、實際操作技能還有些薄弱。學校應更多的培養學生實踐技能,與地方文化企事業單位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同時,高校可以提供培訓課程,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實踐,讓學生更好地明確實踐的目的性,并通過實踐來快速提高應用技能,與工作接軌。
[參考文獻]
[1]潘懋元.什么是應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
[2]陳小虎.“應用型本科教育”:內涵解析及其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江蘇高教,2008.
[3]張金泰.英國高等教育歷史現狀.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關鍵詞:聲樂教育;教;寫;文化;師范
無論是高等院校還是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能力表現為課堂上的教授能力、課程教案編寫以及論文的撰寫能力,尤其是在中小學,學生的理解能力或多或少會比成人受到限制,更需要中小學老師能夠將自己的知識根據中小學課程標準使學生能夠輕松的接受,那就需要聲樂教育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教”“寫”能力的培養。
一、聲樂教育專業學生“教”“寫”能力的重要性
近年來,許多聲樂教育專業,過于追求聲樂技能的培養,借鑒聲樂表演的聲樂教學模式,忽視了師范類聲樂教學所特有的“師范性”特色,未加強學生對音樂課程講演的實際操縱能力的培養。在學生走向教師崗位后,常常因為理解力或者表達能力的限制不知所云,在解釋或者講解課程內容時不能一語道破,影響了教學進度和質量,從而不能更好的的擔當起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角色。也往往只重視學生聲樂技巧技能的訓練和歌唱能力的培養,而忽視聲樂教育專業學生應有的特色――師范性及多元化的特點,特別是“教”“寫”能力的不足方面,導致學生很難達到師范教育的教學目標,以至不能扮演好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角色。因此, 聲樂教育的責任重大。
二、聲樂教育專業學生“教”“寫”能力的薄弱的原因
長期以來,在師范類的聲樂教學中往往存在只重視學生技能技巧的訓練和歌唱能力的培養,常被稱之為“表演二系”,導致學生難以達到師范教育目標所規定的全面性的要求,這種能力的缺乏體現在聲樂教育學生“教”“寫”能力的不足方面。
1.“教”
“教”即聲樂教學能力。教學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是學生學習后的成果體現。而現有的學生往往只會唱不會教,不懂得教學方法更不會運用各種教學模式。主要原因為聲樂教學曲目缺乏積累、教學語言過于匱乏、理論知識掌握太少、教學手法較為單一等問題。往往造成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的教學中無從下手,“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現象,以及對于一些常見的聲樂演唱問題不能一語道破,更缺乏針對性的解決等問題。
2.“寫”
“寫”即教案的撰寫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音樂教育類學生寫作能力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畢業以后的科研、教研水平,更會影響到教學能力的提高,而這一點在音樂教育類學生的教學中并沒有受到足夠重視。
究其原因:首先,音樂類學生文化課要求不高,進校門檻較低;第二,教學中過于注重“技巧”而不偏重“理論”;第三,論文指導課程的設置問題,論文寫作只是放在了最后一學期完成,對于文化素養相對較差的聲樂學生來說,這只能導致論文完成質量差的結果;第四,參與教學研究活動能力較低,積極性也不高。
三、高師聲樂教育專業學生“教“”寫”能力培養的建議
如何提高聲樂教育專業學生能力的全面性,為中小學輸送優秀人才提供更好的資源,這是從事師范教育的領導及聲樂教師都必須引起重視并認真思考的問題。針對聲樂教育學生“教” “寫”能力不足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文化修養
文化是一切學習之本,聲樂亦固然如此。一首聲樂作品并不是簡單的曲與詞的表達,聲樂歌曲中歌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就需要學生有足夠的文化修養去理解他深層次的含義,或者需要學習者對歌曲的背景或相關歷史做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演繹作品。因此文化課程應視為與音樂專業課程同等重要的地位。
2.重視藝術實踐
聲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二度創作,最終要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以錄音或者演出的形式呈現出來,但是二度創作與平時積累離不開,也是實踐的積累過程。無論任何領域,都離不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聲樂教育應專業學生應特別注意的自己的參與過程,在過程中感受自己親身參與后獲得的音樂美感體驗、形成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因此在實踐中檢驗學習的成果不可或缺。
3.發揮聲樂技能課教學的靈活性
(1)注意發揮小組課的優勢
在小組課的教學中教師應摒棄一塊唱或逐個唱的老傳統,讓學生在互相討論、聆聽中學習,相互提意見,不但可以強大歌唱心理還可以通過對其他同學的優點及不足的了解、明確自己出現的同類問題和困惑,進而完善自己。
(2)個別課教學中應突出理解力
個別課應該因材施教、提高專業素質、突出藝術個性。注重解決學生歌唱生理、歌唱心理、歌唱協調性以及歌唱曲目處理手段等具體問題。從一首作品中盡可能的學到更多知識。
4.積極發揮聲樂教學法課的作用
聲樂教學法是聲樂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他的目的在于講解關于聲樂的一些理論知識,例如聲樂發聲的原理、發聲器官的構造、呼吸的支持等等專業知識。
(1)課程中應該注重講課內容的知識擴展
如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相關知識注重聲樂教學理論的深入講解,例如從“教”的角度考慮,讓學生了解聲樂教學的方法、手段、模式和目標等等,了解歌唱心理以及如何應對調整,從生理學的角度,可以加入相嗓音醫學的知識讓學生更可能多層次地考慮問題,逐步讓學生掌握每個階段的基本特點、常見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達到學有所悟,學有所獲,真正理解聲樂學習與教學的真諦。
(2)注重實踐課與理論課的有機結合
在以往的聲樂教學法課程中,理論課占的比例較大,而學生的教學實踐課較少,應將實踐內容穿插于教學內容的各個環節中,適時讓學生進行講解與鍛煉。在方式方法上,注意針對每位同學的上課情況利用同學之間提意見、討論、教師點評、作示范等方法,讓同學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與知識點。
(3)在聲樂教學法課中對學生寫作能力進行培養
針對培養學生寫教案與說課的能力,可以在課后布置針對性的任務,對每節課的設置安排以寫教案的形式完成,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或講解寫作技巧。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還能鍛煉獨立思考能力,也有助于思維邏輯能力的提高,能夠全方位地培養學生“教”與“寫”的能力。
5.增設相關課程
(1)設置交叉學科
高師聲樂學生應以培養知識型人才為目的,可以增設部分如聲樂與文學、聲樂與美學等具有交叉性選修課程來提高“教”與“寫”的能力,如聲樂與哲學等。
(2)增設論文指導課
藝術高校的論文指導課程一般開設在畢業前夕,僅僅是由主專業教師代替指導,而沒有專門的論文指導老師,可以設置專門針對音樂專業的論文寫作課,同時結合專業老師的指導,將會對學生寫作水平和畢業論文的寫作起到直接的引導作用。
聲樂教育教學改革已勢在必行,相信通過多方面的改革與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能培養出更為合格的畢業生,為中小學音樂教師隊伍輸送更為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立崗.聲樂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7.
[2]楊詠.高師音樂教育與聲樂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
中國音樂,2007,
[3]姚思源主編《中國當代學校音樂教育文獻》〔M〕上
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4][美]本耐特―雷默《21世紀音樂教育使命的擴展》,
全國第七屆音樂教育會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