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7: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碩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軟件工程是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工程實踐性非常強,相關理論與技術也發展非???為適應社會要求,培養高素質的軟件工程技術人員,文章提供了在課程教學方面所作的積極的教學方法改革。從教學準備階段、教學過程和教學考核三個重要階段,分別闡述了“案例”;教學法的實踐過程,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一次探索。 關鍵詞:案例教學;實踐教學;軟件工程 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是高等學校計算機教學計劃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研究軟件開發與軟件管理的綜合性工程學科,工程實踐性非常強,要求學生不僅具有良好的程序開發能力,而且要具備軟件項目的整體管理概念,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滿足該課程的需求。另一方面,與該課程相關的理論與技術的發展速度也非常迅速。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新的理念、新的開發工具層出不窮,這給課程體系結構的建立、教學資料的選擇和積累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為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專門成立了軟件工程課程組。針對該課程的特性,多次召開教學研討會,交流教學體會和有關教學資料,不斷總結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在吸取國外同類課程Software En- gineering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將軟件工程專業素質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完善的教學規范。總結起來,可以從教學準備階段、教學過程和教學考核等三個方面來看。
一、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教學準備教學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首先,根據教學大綱,在深入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列出該課程的知識結構體系,以及與相關課程的聯系,從而確定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可以包括以下3方面: (1)知識目標:了解“軟件工程”;這門學科的形成和發展;掌握與大型軟件系統相關的規劃、分析、設計、實現、測試與維護等概念、原理、方法、工具與過程;掌握“軟件工程”;的基本管理方法。 (2)能力目標:體驗軟件工程各階段的主要工作,特別注意吸取教訓;訓練實際軟件工程動手的能力,培養綜合應用能力;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并學會與他人交流。(3)情感目標:通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其次,軟件工程碩士論文課程組成員充分交流教學體會和相關教學資料,參考了大量國內外先進的軟件工程理論和應用實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和刪改,增加了軟件工程學科發展動向的介紹,加強了包括項目管理、版本控制、建模工具和調試工具在內的各種現代軟件工程開發工具的使用介紹,編制了內容豐富、聯系實際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一方面,為訓練學生對現代先進軟件工程技術及其前沿理論發展的敏銳性、提高學生雙語學習的能力,收集準備了大量原版技術文檔;另一方面,為了培養學生自覺應用軟件工程碩士論文的理論分析問題、解 28決問題和使用工具軟件的專業能力,配合理論教學, 設計了完整的、具有實際工程意義的綜合型軟件項目實驗,并為此建立了案例庫,為每一個案例提供詳細的分析參考說明。
二、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教學過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重點采用理論與實踐密切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項目開發實踐中自覺應用軟件工程理論。首先,讓學生了解整個課程的結構與重點,以及該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在深入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列出該學科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體系,以及各單元或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后再按單元或章節分別列出知識能力結構體系。按照教科書的章、節(課)的順序,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列出各知識點的內容,并標出各知識點的學習目標層次,同時注明哪些知識點屬于教學中的重點或難點。其次,在課堂講授中,采用多媒體方式,提高講授信息的先進性和現實性。同時開展指導性自學, 提倡和鼓勵學生閱讀英文原版教材及其參考書。通過一系列討論會,訓練學生對大量新信息的接收消化能力。在軟件工程碩士論文實踐過程中,通過案例研究,把綜合型開發實驗劃分成若干練習單元,進行舉一反三;然后,學生按教師組要求組成4~6人的項目小組,扮演項目開發過程中的不同角色,進行分工協作,模擬練習,參與項目管理和開發,從不同角度全面把握和體會整個軟件工程項目開發和管理的基本思想,共同完成實驗項目。教師加強在實驗過程中的指導作用,要求各項目小組分階段提交討論記錄和項目工程要求的里程碑成果。具體實施過程: (1)選題分組在開始理論教學之前,通過案例研究,向學生提供典型的軟件案例,可來自案例庫。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軟件工程碩士論文題目,組成項目組,并選取項目負責小組長。每小組人數最多不超過6人,各個小組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分工、控制進度等,對小組成員的最終實驗成績有5分浮動調整權;引起過半數組員不滿意,改選組長;組長帶領全組順利完成任務, 總評可以加5分。主要要求是讓學生體驗軟件工程各階段的主要工作,特別注意吸取教訓;并且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單干戶將得不到成績。 (2)階段驗收根據理論教學的進度,各個項目開發小組將提供軟件工程碩士論文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大致將提交如下幾個成果:可行性分析報告;需求規格說明書;項目計劃書;總體設計報告;詳細設計說明書;軟件測試報告;各課題組進行合并,現場驗收軟件期末最終版;項目開發總結報告;用戶使用手冊等。每個階段都將嚴格按照軟件工程碩士論文的管理方法進行評審活動,并提供給大家一個互相交流的機會。首先,每個項目組都將匯報、展示自己的成果。主講老師和其他同學組成評審委員會,對每個項目組的匯報情況、里程碑成果、文檔質量進行評審、打分,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每組演講結束后, 分組討論,按階段評分標準給出除自己組外的幾個組的分數,并寫出評語。教學實踐以課題小組為單位完成綜合實驗項目,教師本著訓練同學交流能力的目標,制定一些分組標準。下圖就是需求分析軟件工程碩士論文階段的一個評分標準示例: 最后,主講老師要進行總結點評,既總結課程的主要內容和相關知識點,又點評學生的表現,幫助學生整理學習內容,鼓勵積極性。 (3)成績評定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理論教學,還包括案例分析、討論,結果展示匯報等,教師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根據各個項目小組的整體完成情況和各個成員在其中的表現綜合評定每個學生的成績。每個學生的成績既包含項目小組負責人打分,又包含教師的評分,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項目的主動性,以 29防止部分小組成員不參與項目完成而又蒙混過關的現象。下面將具體描述本課程的考核辦法。
三、教學考核本課程既有理論教學又有實踐環節。每個學生的軟件工程碩士論文課程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實踐成績占30%,期末筆試占60%,平時考勤占10%。其中,理論部分的考核以筆試為主。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與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實踐成績的評定包括小組成績和個人成績兩大部分,各占50%。小組成績由各個小組階段成績的平均值與系統最終驗收的情況(包括系統是否達到需求規格說明中的功能性、非功能性要求,文檔是否全面、合理、規范,源程序編寫是否規范、可維護性好等方面)組成;個人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成績主要由小組長根據個人在組內的表現和工作給出,約占50%,另外50%的個人成績由最終答辯時主講老師根據答辯成績來評定。小組長的個人成績由老師根據其組織項目組完成軟件開發的具體情況和其管理質量(如分工是否合理、進度安排是否合適、軟件質量如何等)來綜合評定。教學實踐過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管理,分工協作,既鍛煉了學生參與項目管理的能力,又訓練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教師掌握各小組成員的實際完成情況,強化學生各種現代軟件工程開發工具的應用能力,要求學生按規定提交討論記錄和項目工程要求的各種文檔。軟件工程碩士論文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科學的綜合成績評定方法。該考核辦法較為科學、公正、合理,學生普遍能夠接受,并且極大地推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反映良好。
一、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現狀
從現有文獻調研來看,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對于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關注不夠,涉及該方面的文獻非常有限,大慶石油學院[6]對地質類跨專業研究生、浙江財經學院[7]對管理類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進行了一些探索。大慶石油學院在分析地質類跨專業生源的研究生對碩士點建設利弊的基礎上,對跨專業地質類研究生的培養進行了探索與實踐,認為跨專業研究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需要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設計和實施,即從招生、入學前、授課階段、開題報告前及進入論文寫作階段等各個環節結合導師、授課教師及管理人員給予共同的特別關注,協同指導,才能在較短時間內克服跨專業研究生的不足,適應地質類研究生教學與培養方式,并發揚其跨專業的知識結構特色,成為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真正成為合格的地質類碩士畢業生。[6]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對于跨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機制、模式及策略等問題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并進行深入研究,對于跨學科、跨專業報考研究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成長、成才還缺乏有益的指導。
二、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碩士點的方向之一,歷來就業前景較好、研究經費充裕、科研條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專業、跨方向報考的。以2009、2010級研究生為例,其本科專業有應用化學、機械設計及自動化、生物醫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金屬材料工程、飛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鍛壓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鑄造方向)等。
1.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研究生的優勢
跨專業考生與本專業考生相比,有一些特點和優勢[6]: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考慮問題的角度和思路頗有特色,對于圈內傳統觀點和學說敢于質疑,另辟蹊徑。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焊接學科研究生,本科所學專業為材料類專業的,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微觀組織結構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學專業為機械類專業的,在焊接設備、工裝夾具的設計方面和本專業學生相比有優勢,這些對本專業生源的研究生構成了激勵和促進。
2.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研究生培養中的問題
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的研究生雖然有利于選拔更多的具有寬廣基礎知識的優秀生源入學,從源頭上為培養復合型、具有創新能力的焊接技術人才奠定了基礎,但也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和矛盾:
(1)在焊接學科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存在較大的困難。由于現有研究生的培養計劃是針對本科為焊接專業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現在面對的對象有一半左右是對焊接專業一無所知的跨專業研究生,因為統一授課對象的基礎不一樣,如果授課內容和難度以跨專業研究生為基礎來安排,那么本專業研究生會“吃不飽”,如果以本專業研究生為基礎來安排,跨專業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與本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相差太遠(不同的跨專業生源的基礎也還有明顯的差別),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的研究生對于焊接專業的一些基礎理論問題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續的課題研究中無法進行深入研究,碩士論文的質量也不高,在規定的時間內難以完成課題的開題報告,進而影響到整個培養環節的進行。另一方面,部分跨專業學生比較勤奮、努力,雖然能夠完成碩士論文、順利畢業,但碩士論文的撰寫中經常會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詞語,反映出其專業基礎不扎實,在畢業后的工作中也會出現對焊接專業的很多基本知識掌握程度不夠、內行人說外行話的情況。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自認為:雖然讀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與焊接相關的課題,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畢業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策略
針對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跨專業報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養對象的基礎相差越來越大這一現狀,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跨專業報考的研究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在跨專業報考研究生的培養中引入了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認證的新模式。
“國際焊接工程師”是ISO1473l標準中所規定的最高層次的焊接技術人員和質量監督人員,是與焊接相關企業獲得國際產品質量認證的要素之一,獲得者可從事產品的結構設計、生產制造、質量保證、研究和開發等各個領域的焊接技術和相應的管理工作,在企業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培訓內容包括與焊接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既有材料、機械、力學、電子電工等焊接專業基礎知識,也有“焊接工藝及設備”、“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為”、“焊接結構與設計”、“焊接生產及應用”四門主干課程,還有國際(ISO)、歐洲(EN)、美國(ASME)、德國(DIN)標準與規程和國際先進的焊接技術、國內著名專家的科研與生產實踐經驗。
通過對近幾年跨專業、跨方向報考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的研究生的本科專業、知識結構進行調研,與國際授權的機械工業哈爾濱焊接技術培訓中心進行研討,確定焊接學科研究生參加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的入學條件和資格,結合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的入學要求,對焊接學科研究生培養的現有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和改革,將部分焊接本科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如“焊接理論基礎”、“弧焊電源”、“焊接結構”、“材料焊接性”等設置成研究生培養計 劃的選修課程,供跨專業、跨方向學生選修,使其具備一定的焊接基礎理論,以滿足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的入學資格審查。通過中期考試后,對這些學生進行國際焊接工程師的培訓,并按照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體系的要求,將部分培訓內容和現有課程有機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按照“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體系,對參與培養的研究生進行40學時的焊接技能實訓,包括焊條電弧焊、氣焊、氣割、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和氬弧焊操作,提升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對焊接的感性認識。
四、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新模式的實施效果
3年來,共有23名跨專業報告的研究生參與了該培養模式的試點,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吳某,本科所學專業為電子科學與技術,與焊接專業相差甚遠,通過該模式的培養順利畢業并拿到國際焊接工程師證書,畢業后成為某學校焊接專業的教師,能夠勝任焊接專業課程的教學;2012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龔某,本科所學專業為化學工程,通過該模式的培養順利畢業并拿到國際焊接工程師證書,畢業后成為某公司焊接責任工程師,碩士論文被推薦為省級優秀碩士論文;2013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學專業為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通過該模式的培養順利畢業并拿到國際焊接工程師證書,并簽約某高鐵車廂生產企業。
五、結論
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的專業基礎和本專業研究生不同,且各個個體之間的差別也較大,導致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在課程教學、課題研究和碩士論文的撰寫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通過改革現有培養模式,在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體系中引入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課程,夯實了跨專業研究生的焊接專業基礎知識,提高其焊接專業的技能,培養了焊接學科研究生的國際視野和工程實踐能力,增強了研究生的就業優勢。
參考文獻:
[1]楊春艷,王晨.21世紀以來歐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趨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國際化培養:高質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舉措[J].中國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趙偉.基于大工程觀的工程研究生培養目標及相關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楊華.基于工科特點的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J].河南教育,2010,(12):3-4.
[5]李秀兵,姚秀穎,何振雄,等.我國高等工程人才培養的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4):64-71.
關鍵詞:Blended learning;E-Learning;高職院校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10-2317-02
Abstract: Today,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level, E - Learning has been already deep into the areas such as education teaching and enterprise training, Blended learning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bout 10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have been developed many tim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teaching.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E-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teaching
Blended learning――混合學習,并不是一個新名詞,這一理念最早是由何克抗教授引進國內,他于2004分兩期在《中國電化教育》對其進行詳細的闡述,并在2005綜合這兩篇論文,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上發表題為“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的論文,何教授的這三篇論文為國內研究者打開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在對國內混合學習的理論研究上起到關鍵性作用。
自20世紀九十年代起,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Internet的興起,西方國家的企業管理者和教育者們最先開始反思傳統的培訓方式和教學方式的弊端,并希望引進Internet技術和平臺進行企業培訓和學校教學,于是E-Learning――在線學習應運而生。E-Learning的出現,給企業培訓和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隨著它的不斷應用,新的問題也隨之產生:人們發現雖然E-Learning有自己的優勢,但是仍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C-Learning。于是,研究者們開始考慮集合C-Learning和E-Learning的優勢,使兩者相輔相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教學方式――混合學習。
1 混合學習理論的概念
2003年9月,在香港舉行的計算機教育應用國際會議上何克抗教授首次將Blended learning這一概念帶到國內。隨后國內的專家學者們也紛紛的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有李克東、黃榮懷、黎加厚、鄒景平等。
其中,何克抗教授認為混合學習是:“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 E- Learning (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 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 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目前國際教育技術界的共識是,只有將這二者結合起來,使二者優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1]
李克東教授認為:“混合學習可以看作面對面的課堂學習(Face-to-Face)和在線學習(Online Learning,或e-Learning)兩種方式的有機整合?;旌蠈W習的核心思想是根據不同問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教學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體與信息傳遞方式進行學習,而且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價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盵2]
從中我們可以得出:混合學習實際上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強調把傳統的課堂教學(C-Learning)這種面對面(Face-to-Face)的教學方式和在線(Online)的網絡化學習(E-Learning)有機的整合在一起,針對不同的學習者采用不同混合方式,從而使學習更容易、更便利,實現最好的學習效果。
2 混合學習的研究及應用現狀
筆者在中國知網上以“混合學習”為關鍵詞,搜索2004年~2013年期間的期刊資料和博碩士論文,共搜索到期刊314篇、博碩士論文112篇,其年度分布情況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
從上圖展示的統計結果上看,國內研究者對混合學習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兩點特點:其一,無論是期刊論文還是博碩士論文的數量在2011年之前基本上是處于上升趨勢的,而從2012開始下降的比較明顯;其二,在這10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只有426篇,這說明,參與研究混合學習理論的人員是比較少的,筆者認為有必要加強對混合學習理論的研究。
筆者通過抽樣調查還發現,國內對Blended Learning的研究,從初期的探索性研究逐步發展到概念、內涵等的研究,再到近年的具體到某課程或某領域的實際應用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成熟的混合學習模式。
混合學習應用主要集中在兩點:企業培訓和學校課程學習,該文只探討混合學習理論在教學領域的應用。
3 混合學習理論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模式探討
混合式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模式,但要把這種學習理論應用到高職院校的教學中來,還要制定切合實際的應用模式――如果混合的方法過于簡單,就可能變成“混亂”,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果混合的方法過于復雜,在實際的教學中又很難實現,兩者均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3.1 C-Learning和E-Learning相集合的模式
Online與Offline的混合,即“E(E-Learning)+C(C-Learning)”的混合模式?;旌鲜綄W習概念的提出最早就是指Online和Face-to-Face的混合,當傳統的課堂教學不能滿足實際教學的需求,并且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應運而生,開始考慮E-Learning與傳統教室學習的結合,通過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這種混合只是一種初級的混合,很難做到E-Learning和C-Learning有機的統一,不能很好的摒棄二者的缺點,也不能很好的發揮兩者的優勢。學生到底該在課堂上和網絡分別學習什么、學習多少?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體現?如何提高學生網絡學習的自覺性和驗證網絡學習的效果?如何讓網絡學習變得更直觀生動、提供更多的網絡資源?……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混合學習理論的應用。
3.2 任務驅動式混合學習模式
任務驅動式混合學習模式是基于學習目標的混合式學習,是對C-Learning和E-Learning相集合的模式的一種改進。這種模式在混合策略的設計上采用任務驅動,以完成項目任務、達成學習目標為最終目的。
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主導地位,采用Face-to-Face方式傳授學生基本的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提供給學生足夠的適合的網絡學習資源,告知學生最終的技能目標和檢驗考核方式,同時也能根據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明確自己的主體地位,在具備基本的能力素養后,通過網絡自覺學習需要掌握的新知識新技能,并且可以參照檢驗考核方法,不斷完善項目任務,從而最終完成符合自己的學習目標。這種學習模式可以很好的發揮課堂教學和網絡學習的優勢并彌補彼此的不足,使得教與學都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結束語
混合學習是在網絡高速發展的21世紀,由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有機的集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網絡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旌蠈W習模式,能夠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的便捷性、豐富性、廉價性等特點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一定程度上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連城; 魯土司 ;祖源;
【中圖分類號】 TU-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3)11-237-3
永登位于東經103.2°,北緯36.7°,在甘肅省蘭州市西北,后魏廢縣,建永登亭,《水經注》載:“潤水南經永登亭西是也”。元置莊浪縣,明改莊浪衛,清改平番縣。1927年改為永登縣。而連城則隸屬于永登縣管轄,距縣城65公里, 連城地貌特點為東西兩山高聳相峙,南北呈一狹長谷地,清澈鏡明的大通河如一條哈達穿鎮而過。雖處西北,但當地林木蔥蘢,景色宜人,歷來有塞上“小江南”之譽,而魯土司便居于連城鎮。
魯土司始祖于明初歸附,封為土司,世襲相傳,以“土皇帝”居于西北,世忠于朝廷,守土保家,經歷十九世,二十二人,歷經561年(公元1370年――民國21年)。在這漫長得五百多年里,其家族的發展至衰亡足以列入歷史發展過程中研究。明王朝于公元1368年建立至1644年滿人入關而滅亡,期間時長為275年;清王朝于公元1644年入關至末代皇帝1912年退位,其時長為267年,明、清兩個朝代總的年限為542年。幾乎歷經明清兩王朝始終的魯土司足以把握中央政府的邊疆治理、民族政策、乃至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考證等各個方面。但是,或是由于史料缺乏、或是由于研究者關注不夠,關于魯土司的研究為數不多。鑒于此,文章將魯土司的研究成果分類加以詳細闡述。
一、魯土司家族的祖源探討
李良品的《中國土司研究百年學術史回顧》(《貴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4期)中將土司研究分為啟蒙期(1908年到1949年),低迷期(1950年到1979年),快速發展期(1980年到1998年),鼎盛期(1999年到2010年)四個階段,其中在快速發展階段提到這一時期土司研究注重于土司制度的產生源頭和發展過程的探討,而就在這一時期關于魯土司的研究則聚焦于它的祖源探討。馬明達、王繼光的《箋注》(《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4期)中從《魯氏家譜》卷三《始祖傳》及《魯氏世譜》得出明初率部落歸附者乃脫歡,而非阿失都或鞏卜失加。魯鑒始祖脫歡,據《家譜》、《世譜》云為元安定王。而這篇文章得出魯土司始祖脫歡非元宗室系成吉思汗四子闊列堅的支裔安定王脫歡,而是順帝至正元年任過平章政事的有名脫歡者,得出魯氏家族并非元宗室,只為蒙古族后裔。郭永利在《甘肅永登魯土司家族的始祖及其家族的辯正》(《絲綢之路》2003年第1期)中從魯光祖的《魯氏家譜》及魯《魯氏家譜》的一份敕諭的年代得出魯氏家族率眾歸附者是鞏布失杰,并非始祖脫歡,指出攀附始祖脫歡具有有意附會之辭,而在否定了始祖脫歡之后,有以土達一詞說明魯氏家族的祖屬為蒙古族。而郭永利在《甘肅永登連城魯土司家族的聯姻及其家族問題》(《青海民族研究》第14卷第2期)中在聯姻問題中指出十五世土司在清代與阿拉善蒙古親王之間的聯姻, 近親結婚的結果使魯氏的子孫有的早夭,有的成為癡呆人,既在前文中指出魯土司家族非元宗室,又何來與蒙古親王的近親結婚,這兩篇文章在小論點似乎有出入。王繼光《安木多藏區土司家族譜探研―一以《李氏宗譜》、《魯氏世譜》、《祁氏家譜》為中心》(《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中在對甘青土司家譜的遺存做了說明后對魯氏家族的祖源提出質疑,以始祖脫歡為元宗室且武功卓著,卻不見于史,進而提出質疑,認為魯氏家族始祖脫歡僅為蒙古族后裔,非元宗室。易雪梅的《魯土司家譜考》(《檔案 (史料研究)》2002年4期)中也認為魯土司家族為蒙古族后裔。南德慶的《永登連城魯土司始祖考證》(《青海師專學報(社會科學)》1997年第3期)中從檢索出元史名脫歡的五人,在《魯氏家譜》與《明史》做出斷定:脫歡非為每土司始祖;在《明史?魯檻傳》與《魯氏家譜》的史料得出阿失都鞏卜失伽為土司始祖證據不足;并據妙因寺寺內存有一匾《救賜大通寺記》,推定魯賢為魯土司始祖,并據《明史魯檻傳》“魯檻,魯賢之子”,肯定魯賢確有其人,也是魯氏土司家族史有記載的最早的祖先。
二、魯土司家族的
魯土司的的屬寺為研究其的切入點,有紅城鎮的感恩寺、永登縣的海德寺、連城鎮的妙音寺及寺、顯教寺、雷壇、東大寺、西大寺,研究者也多以此為切入點。
趙朋柱的《魯上司信奉的宗教》(《蘭州學刊》1988年第4期)中簡單指出魯土司系蒙古人出身,信奉喇嘛教。羅文華、文明的《甘肅永登連城魯土司屬寺考察報告》(《故宮博物館院刊》2010年第1期)中對妙音寺、顯教寺、雷壇三寺內做詳細說明,對妙音寺的8座大殿內的塑像、壁畫做考察,顯教寺的碑亭及四殿塑像碑刻詳細說明,雷壇的泥塑、壁畫做一詳細報告,指出此次考察對宗教研究的重要性。夏春峰的《甘肅連城妙因寺及其相關寺院探研》(《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中對妙音寺的壁畫內容作了詳細的說明,得出當時魯土司信仰錯綜復雜,佛、道并存的信仰,體現家族對宗教的依賴性以及地方文化的包容性。魏文的碩士論文《甘肅紅城感恩寺及其壁畫研究》對魯土司的家族信仰以藏傳佛教為基礎,尤其對感恩斯內的藏文碑記作了釋讀,以感恩寺淵源以及感恩寺記事做了大量的史料概括,以歷史與藝術的雙重視野得出魯土司的藏傳佛教的豐富內容魯土司家族的信仰以藏傳佛教為主,輔以道教,雜糅藏傳佛教的各派中的薩迦、格魯。米德《蒙古族魯土司屬寺東大寺《西游記》壁畫內容與粉本考辨》(《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4期)文中以東大寺的壁畫的具體內容《西游記》作一具體的研究認為魯土司家族信仰藏傳佛教寺院。楊鴻蛟《由蘭州永登縣博物館藏明清唐卡看15――17世紀河湟地區藏傳佛教的信仰變遷》 (《中國藏學》2010年第1期(總第89期))文中對99副唐卡以及壁畫推測,魯土司家族最初信奉薩迦派,并據妙音寺的多杰羌殿得出魯土司家族對噶舉派的推崇及重視,推測魯土司家族改宗格魯派始于17世紀。張寶璽《永登海德寺和紅城感恩寺調查研究》 (《敦煌學輯刊》2006年第l期)成為甘、青、內蒙一帶頗負盛名的藏傳佛教寺院,其境內尚有多處藏傳佛教寺院。趙秀文的碩士論文《永登連城魯土司歷史文化資源及其旅游開發》中對魯土司家族的信仰分為道教、藏傳佛教并對其信仰的原因作一簡單的介紹。
三、魯土司家族婚姻
郭永利在《甘肅永登連城魯土司家族的聯姻及其漢化問題》(《青海民族研究》第14卷第2期)中認為魯土司家族與青海李、祁土司兩大土司聯姻,以借助彼此的力量來擴大穩固地方的小統治,揭示了政治與婚姻的聯系。趙秀文的碩士論文《永登連城魯土司歷史文化資源及其旅游開發》對祁土司、李土司的聯姻也作了簡單的介紹,并且對喪葬及生活習俗作了簡單論述,源于旅游的緣故,文中論述過于簡略,論點簡單。陳亮《淺析明代甘青李魯土司家族的發展與歷史作用》(《雞西大學學報》第11卷第10期)中對李魯土司的發展及家族聯姻有以簡述,對李魯土司的發展及盛衰的原因及歷史作用作一簡要的介紹,旨在肯定土司家族在維持西北邊疆的穩定,為中國的統一、安定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四、其他相關研究
(一)西北土司發展與滅亡:王繼光的《試論甘青土司的形成及其歷史背景》對甘青一帶存在土司但并不納入史料提出,明政府并不承認是土司區,其原因就在于這種土流參設制度與土司制下的行政建置不同,并且提出這種西北土司特點與這些地區的歷史變遷、民族分布和地理形勢密切相關。李世宇《從土司地區的經濟結構看土司制度的建立》(《貴州大學學報》1985年第01期)以貴州地區的土司來研究提出封建領主制經濟為基礎的經濟制度,陳嘉宗《從土司后裔賣地看土司制度的衰亡》(《廣西地方志》2001年第3期)文章對沂州地區的土司的土地情況做了詳細的介紹,從霸地到賣地契,揭示土司家族的衰亡,魯土司也經歷了同樣在衰落時期賣地契、田地的以維持家業。林偉科《簡析明代西北土司的特點》(《黑龍江史志.史志鑒研究》2010年第15期)客籍多、根基淺,土流參治、土制于流,忠于朝廷、服從征調,軍功起家、承襲武職等西北土司的基本特點,李清凌《元明清時期甘青地區的土司制》(《云南社會科學》2003年 第5 期)首先指出西北地區亦存在土司制,中央政府對甘青土司在制度上存在一些土流參治,土控于流、守土與護家休戚相關、多封眾建,各族頭人機會均等的制度創新。賈霄鋒的碩士論文《元明清時期西北與西南土司制度比較研究》對西北與西南土司的差別以及原因作了研究、分析與歸納。高士 榮《明代西北推行土司制度原因芻議》(《西北史地》1996年第3期)對西北推行土司制的原因分五個原因加以說明。李向德《連城魯土司述略》(《青海民族研究(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中簡單介紹了魯土司家族,對魯土司作為封建統治的一部分,它存在亦有它的殘酷性作一簡要說明。近兩年博碩論文亦有涉及到魯土司的發展,青海師范大學黨晶碩士論文《明代莊浪衛與魯氏家族》文章以四章對莊浪衛的經濟文化作了詳細闡述,同時對莊浪衛下轄的魯土司作了以軍功為主的的論述,肯定魯土司以軍功起家,并以軍功得到中央王朝的賞識并加以壯大。蘭州大學賈霄鋒博士畢業論文《藏區土司制度研究》更是對甘青地區的土司制度作了全面詳細的論述,以政治、制度兩大篇以八章的篇幅詳細闡明了土司的繼承制度、發展及滅亡原因,對研究魯土司的發展宏觀的啟發與指導,郭勝利、王希隆《西北土司流變考》(《新疆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對西北土司的發展及變化,張生寅的碩士論文《國家與社會關系視野下的明清河涅土司》文中對河湟土司分三個部分作了簡要介紹河湟土司的興起、發展、衰落并對國家對其管理做一梳理,以國家與社會互動背景下土司勢力由盛而衰發展過程,認為河湟地區土司一直以來是強國家弱社會的特點。
(二) 旅游興起與開發: 隨著旅游的發展有關魯土司旅游的文章也出現少,趙秀文的碩士論文《永登連城魯土司歷史文化資源及其旅游開發》與趙秀文、金鋒《永登連城魯土司文化旅游開發的戰略構想》(《生態經濟》2009年第02期)中對魯土司的旅游開發作了簡單的說明,葉明暉、孟祥武《永登魯土司衙門建筑形制述略》(《華中建筑》2009年第08期)中對魯土司衙門的建筑作了簡要的介紹。
(三)出版書籍:永登地方黨史辦出版《古鎮連城》和楊培鑫《連城勝跡》(甘肅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以簡單通俗的語言作了對魯土司全面的介紹,趙朋翥《連城魯土司》(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書中對魯土司家族的十九世土司,二十二人作了詳細的簡要的生平介紹,并且對魯土司屬寺也作了相關的介紹,算是一本總論性的簡要介紹的書籍。王繼光《安多藏區土司家譜輯錄研究》(《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文中對《魯氏家譜》敕諭以及序言有關族譜作一詳細的歸納,并對遺誤不清之處進行了考證辨析,對研究魯氏家族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五、其他
2008年8月22日至24日,首都師范大學佛教美術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導師謝繼勝為代表的團隊對永登縣境內的佛教寺院進行了二十多天的深入考察,以妙音寺為重點考察對象,甘肅省蘭州市文物局與永登縣政府聯合主辦、首都師范大學、故宮博物院和甘肅省永登魯土司衙門協辦的甘肅永登魯土司屬漢藏佛教藝術研討會召開,提出魯土司衙門大量的壁畫遺存及碑刻等大大等大大拓展了藏傳佛教的研究領域。會后有賈維維、孫琳提交《甘肅永登魯土司屬寺藏傳佛教藝術考察及學術報告會議綜述》(《中國藏學》2009年第1期),對考察作了詳細的介紹。左五元《專家研討魯土司漢藏佛教藝術》(《中國文物報》2008年002版)對魯土司考察報告也作了報道。邵其珍的《考察隊發現并確認大量曼荼羅壇城和國內罕見的佛教壁畫》(《蘭州日報》2008年第001版)指出此次考察發現的曼荼羅、佛教壁畫、唐卡圖案、金銅佛像、佛經等大量的資料。蘭州日報推出《永登發現大量國內珍貴文物》(《永登發現大量國內珍貴文物》,《蘭州日報》2008年第001版)對考察報告作一簡單介紹。
六、后記
魯土司研究近幾年以來隨著以首都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謝繼勝的調查一步一步的深入,特別是壁畫的研究對藝術以及宗教的研究一步一步的深入,但同時在許多方面研究不深。在祖源祖屬的研究現在已經得出結論,魯土司家族為蒙古族的后裔,在婚姻研究方面,寥寥無幾,研究以李土司、祁土司的聯姻為主談及政治聯姻的主導作用,在經濟制度方面研究也大多只能以西北土司來以大見小,魯土司家族以軍功受到中央王朝的重視,世代駐守邊疆,盡忠職守,作為邊疆一域的“土皇帝”來割據一域,作為一個內部獨立的集團,在經濟、文化上應該有其獨特的文化經濟圈,但由于史料的缺乏,或研究不深,或未涉及,隨著史料的整理,魯土司的研究領域空間很大。
中外合作辦學以其能夠培養國際化高端人才的優勢,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這樣的國際大形勢下,我們加強與國外高校的交流合作,不但有利于我國培養出極具國際視野的高水平人才,同時對增強中國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有所助益[1]。本文采用文獻法和調查研究法,對京津冀地區高校外語專業的設置情況和中外合作辦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力圖弄清京津冀地區高校外語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現狀,并對未來的發展提出建議。
一、京津冀地區高校外語專業所采用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
據筆者電話訪談調查,目前京津冀地區高校外語專業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有以下幾種。
1.“2+1+1”模式。本科生大一大二時在國內大學修滿所在學校規定的學分,大三時到與本校有合作關系的國外高校學習該校課程,并獲得規定的學分,大四時回到國內高校修滿剩余學分,完成畢業論文后將獲得國內高校學士學位的單文憑。
2.“2+2”模式。本科生大一大二時在國內大學修滿所在學校規定的學分,大三大四時到與本校有合作關系的國外高校學習語言或其他專業,獲得規定的學分后,根據具體的合作情況,一部分學生在畢業后取得中方高校的學士學位,即單文憑模式;一部分學生畢業后取得兩校分別授予的學士學位,即雙文憑模式。該雙文憑模式中又分為跨學科雙文憑和本專業雙文憑。
3.“3+1”模式。本科生大一到大三在國內大學學習,并修滿學校規定的學分,大四時到與本校有合作關系的國外高校學習取得規定學分,完成畢業論文答辯,畢業后可取得國內高校學士學位的單文憑。
4.“1+2+1”模式。本科生大一時在國內高校學習,打好語言基礎后于大二到與本校有合作關系的國外高校學習,獲得規定的學分后,大四再回到國內高校修滿所有學分,完成畢業論文答辯之后,根據合作具體協定,取得中方單文憑或中外雙方高校學士學位雙文憑。
5.“1+3”模式。本科生大一時在國內大學修滿所在學校規定的學分,大二開始到與本校有合作關系的國外高校學習,獲得規定的學分后,根據在國外期間所學專業的不同,可分為本專業雙文憑和跨學科雙文憑兩種模式。
6.“3+1+1”的本科雙文憑、碩士外方單文憑合作辦學模式。本科生從大一到大三在國內大學修滿所在學校規定的學分,大四時到與本校有合作關系的國外高校學習兩年之后,可取得中方和外方大學的雙學士學位。
7.“3+1+1”的本碩單文憑合作辦學模式。本科生大一到大三在國內大學修滿所在學校規定的學分,大四時到與本校有合作關系的國外高校學習兩年之后,可獲得中方高校的學士學位。學生在其本科畢業之后繼續在國外院校修習一年碩士課程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將獲得國外院校的碩士學位。
8.“4+1”模式。本科生在其本科學習期間均在國內高校學習,畢業后取得國內高校學士學位。本科結束后到和本校有合作關系的國外大學就讀一年研究生課程,獲得國外高校的碩士學位。即本科畢業獲得國內高校單文憑,研究生畢業則獲得國外高校單文憑。
9.“4+2”模式。本科生入學后的4年本科在國內大學學習,取得中方高校的學士學位后,到和本校有合作關系的國外大學修習兩年研究生課程后,將獲得國外高校的碩士學位。
10.“1+1”模式。研究生的第一年學習是在國內完成,研二時到與本校有合作關系的國外大學學習,完成碩士論文答辯后,獲得中方院校碩士文憑的單文憑。
11.“1+1+1”碩士單文憑模式。研究生的第一年學習是在國內完成,研二時到與本校有合作關系的國外大學學習,研三繼續在國內學習,完成碩士論文答辯,最后將獲得中方院校的碩士文憑。
12.“1+1+1”雙碩士文憑模式。研究生的第一年是在國內完成學習,研二時到與本校有合作關系的國外大學學習,研三繼續在國內學習,修完中外兩校所規定的學分之后,完成碩士論文答辯,最后將獲得中方和外方院校的雙碩士文憑。
13.短期赴國外合作大學強化語言學習的非學歷性質的合作模式。即本科生或碩士、博士生到國外合作大學進行一年以下的專業強化學習,或通過雙方互派留學生的形式到國外進行短期學習的非學歷性質的合作模式。
二、京津冀地區高校外語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調查
(一)北京高校外語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調查
北京高校共計101所,而設有各外語專業的高校共有49所,具體開設外語專業的語種設置情況如表1所示。
(二)天津高校外語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調查
隸屬天津的高校目前共有34所,在這之中設有各類外語專業的高校一共有22所,其具體開設情況和中外合作辦學情況見表2。
(三)河北省高校外語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調查
隸屬河北省的高校目前共有36所,獨立學院17所,在這之中設有各類外語專業的高校一共有44所,其具體開設情況和中外合作辦學情況見表3。
三、京津冀地區高校外語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分析
通過對京津冀地區高校外語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調查與分析,我們也發現了目前京津冀地區高校外語專業在中外合作辦學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尚需改進。
(一)提高高學歷合作辦學比例,使各地區獲得均衡發展
對于外語專業的研究生而言,熟練運用一門外語已不是最高要求了,他們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外語科研能力。通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區高校外語專業碩士點的中外合作辦學比例偏低,大部分院校都仍然單純采用國內傳統的辦學模式,而傳統模式沒有辦法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浸入式的學習環境,不能使學生完全融入到外語對象國的文化環境中去,對研究生來說,想要深入研究學習某門外語和外語對象國的文化等就更加困難了[2]。另外,如上述表1、2、3所示,北京地區61%的高校外語專業本科和51%的碩士點采用了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天津地區56%的高校外語專業本科和67%的碩士點采用了中外合作辦學模式,而河北省高校外語專業僅有18%的本科和11%的碩士點采用了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梢?,在京津冀發展圈中,河北省高校外語專業采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培養外語人才的比例明顯低于京津兩地。在經濟全球化和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外語專業學生希望通過各種途徑開闊視野,增強自己的綜合競爭力,而留學也是很多外語專業學生非常向往的。但是河北省高校外語專業采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的卻少之又少,這會影響到河北省高校外語專業的國際化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還會影響到河北省高校的招生競爭力以及學生的綜合實力等,造成京津冀高校發展的不均衡。因此,各高校要以國際化視野來規劃外語專業的改革發展目標,努力開展與國外優質高校的合作與交流,不僅為本科生,也要為碩士生創造各種出國留學的機會,為社會培養更多與國際接軌、擁有扎實知識及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外語實用型人才和科研教育型人才,推動京津冀地區的均衡發展。
(二)加強與國外高校合作交流,強化京津冀地區高校外語專業各學歷層次的合作辦學模式
【摘要】 白芷為我國常用大宗藥材之一。該文綜述了白芷的綜合開發利用現狀,包括其止痛、治療鼻炎、咽炎、白癜風、銀屑病、燒傷等藥用價值和美白、祛斑、減肥的美容美體功能;白芷可作調味品、香料,可在藥膳中運用;另外,概述了白芷在除蟲殺菌、農畜業中和其他領域的使用情況,并分析了白芷綜合開發利用的前景,為白芷綜合開發與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白芷 綜合利用 開發前景
白芷為傘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 et Hook. f. 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為40 種大宗常用中藥材品種之一,具有祛風散寒、燥濕排膿、止痛等功效[1]。臨床上尤以止痛、通竅見長。據統計, 《中國藥典》Ⅰ部2005年版、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一冊至第二十冊、1995~2005年的文獻資料以及部分新藥中含白芷中成藥的劑型和白芷入藥方式共收載有423個。白芷除供藥用外,在食品、保健品、香料、護膚美容、日用化工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四川是白芷的道地藥材主產區,其產量占全國傳統商品白芷的70%左右,商品量大、質優,除銷國內市場外,還出口銷往日本、東南亞及歐美等地。白芷作為藥品、食品、中藥香料、香精及除臭劑的開發應用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本文根據有關研究文獻對白芷的綜合開發利用作一綜述,為合理開發利用白芷這一植物資源提供參考。
1 白芷的綜合開發利用現狀
1.1 中藥白芷(含白芷的藥物)的臨床藥用
1.1.1 止痛 白芷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醫家在止痛中使用白芷的頻率極高。九味羌活湯、柴葛解肌湯等名方中的白芷所發揮的效用之一就是止頭痛?,F有的制劑如源于古方的都梁丸(由白芷、川芎配伍而成)廣泛應用于風寒頭痛、鼻淵頭痛、偏頭痛、神經性頭痛、肋間神經痛等,為臨床上常用的鎮痛藥[2]。白芷與馬錢子等制成的筋骨活絡丸是治療風濕痛、關節炎的中國專利產品[3]。
1.1.2 治療鼻炎 白芷有化濕通鼻竅之功效?!侗静菥V目》記載其可治鼻淵、鼻衄。其常與蒼耳子、辛夷等藥同用治療鼻炎。如加味蒼耳子散 (蒼耳子、白芷、辛夷、薄荷等)具有疏風散寒、行氣活血、通鼻竅的功效,臨床上用于治療變應性鼻炎[4]。有報道取白芷、薄荷、蒼耳子等藥熏蒸,以鼻吸收熱蒸氣可治療慢性鼻竇炎[5]。2005版《中國藥典》收載含白芷治療鼻炎的成方制劑有通竅鼻炎片、鼻炎片、鼻淵舒口服液、鼻竇炎口服液、千柏鼻炎片等。
1.1.3 治療咽炎 白芷對慢性咽炎也有治療效果,有人曾試驗在夏日三伏天用白芷、細辛、白芥子、桂枝研細末貼敷背部某些穴位用以治療老慢支、肺氣腫,獲得了滿意的療效。
1.1.4 治療白癜風、銀屑病 應用光敏性中藥治療銀屑病和白癜風是現今研究的一個熱點。經研究,白芷中含有的光敏性活性物質主要為線性香豆素類化合物,如香柑內酯、花椒毒素、異歐前胡素等。臨床上以口服白芷制劑加黑光照射治療銀屑病,治愈近半數,總有效率大于90%[6];而白芷加長波紫外線照射和白芷制劑加黑光照射治療銀屑病的療效已為臨床所肯定。動物實驗表明,白芷搽劑具有一定的促進機體表皮黑色細胞生成的作用,有治療白癜風的應用價值[7]?,F已生產的治療白癜風的藥品如復方白芷酊,具有活血化淤,增加光敏的作用。
1.1.5 治療燒傷 白芷糊外用軟膏對燒傷、燙傷的患者使用效果很好[8];白芷燒傷酊適用于燒燙傷的早期治療,可作為野外緊急搶救和家庭常備用藥[9]。復方白芷油紗布用于燒、燙傷換藥、外傷后創面換藥、手術后換藥的效果明顯[10]。
1.1.6 治療灰指甲 現有企業開發出由白鮮皮、白芷等13味中藥萃取制成的柒日康甲貼,其可用于治療灰指甲、多種手足甲癬。
1.1.7 其它治療 取白芷等藥配伍,水煎熏洗可治療痔瘡[5];《中國藥典》2005 版收載的由白芷、蒼術等配伍,開發出的藿香正氣口服液、藿香正氣水和藿香正氣膠囊用于夏天暑濕、胃腸型感冒等,療效顯著;楊安、蘇名武等人(2004碩士論文)研究治療濕疹的一種新藥防茄軟膏中,白芷為君藥之一;本草記載白芷有解蛇毒的作用;另外白芷還可治療潰瘍病、結腸炎、膿皰瘡、帶狀皰疹、腋臭等。
1.2 中藥白芷在美容美體上的應用 白芷自古即是醫家喜用的美容藥,而且是歷代中醫美容中應用最多的一味藥[11]?!独坠谥扑幮越狻分杏涊d白芷的功能有潤膚除皺、悅澤容顏、去斑白面、長發潔發、烏須黑發、除臭香身、白牙香口[12]?!渡褶r本草經》中謂白芷“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無論是《千金面脂方》,或是《玉容散》,均把白芷作為制作面脂的主藥,可以美白,又可美體[13]。白芷水煎劑在一定程度上對體外多種致病菌抑制作用,并可以改善微循環,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從而延緩皮膚衰老。內服并外用桃花白芷酒能去臉部黧黑斑,治療面色晦暗、黑斑或產后面暗等[14]。浙江省嘉興市婦幼保健院研制的由白芷等中藥配方的痤瘡合劑經實驗證明治療痤瘡的效果較好[15]。將白芷、牛奶、蜂蜜攪拌均勻,做成白芷牛奶面膜,不但具有抗菌、促進血液循環,防御紫外線產生的病變的作用,還可使臉色紅潤并改善黑頭粉刺,且有很好的凈白效果。還有報道將白芷粉加綠豆粉沖服,減肥效果較好,有美體的作用。
1.3 白芷作香料、調味品與在藥膳中的應用白芷含揮發油成分,香氣濃郁,可用作香料、工業原料、提取芳香油、調味品等。白芷作為一種常用香料常與砂仁、豆蔻等芳香藥物在食品加工業中廣泛使用。如四川四大腌菜之一的川冬菜在制作中所用的香料就包括白芷;現已開發成產品的著名調味品“十三香”,原為一個古方,由13味中藥組成,其中即包括了白芷。白芷在中藥藥膳中也是經常應用的材料,很多膳食調料廠都大量引進白芷?!睹廊菟幧攀萆矸?00種》中的皮膚增白藥膳中就有白芷燉白鴿、白芷燉銀耳、冰糖白芷燉燕窩等。川芎白芷魚頭湯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之功,適用于外感風寒,頭痛、風溫痹病等病癥,是春季老年人進補的一種好食物[16]。綠茶白芷湯具有解表祛風、消炎止痛的作用,對治療感冒、牙痛等均有效果。
1.4 白芷在殺蟲、抗菌消毒上的應用我國民間有在端午節用白芷等煙熏以辟邪氣的習俗。也有地方在香包中放入白芷、檀香等香料,掛在胸前,有祛風、治感冒之效。經近代實驗證明,白芷煙熏能殺滅白喉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病菌,具有較強的消毒作用。 李翔國、全柄武(2006碩士論文)對長白山有毒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中表明白芷石油醚提取物具有較廣譜的抑菌活性;黃霞、譚紅等(2003碩士論文)在對牙齦卟啉單胞菌的體外抗菌實驗中白芷醇提物等藥對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的生長表現明顯的抑制作用。第二軍醫大學研制的潔膚康護膚液(為白芷、當歸、紫草等的水煎液配以芳香油而成)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較強殺滅作用[3]。韓建華等(2002碩士論文)將白芷等用于對5種植物病原菌菌絲的抑制作用實驗。結果表明白芷(提取物)對至少一種病原菌菌絲生長和至少對一種病原菌的孢子萌發有80%以上的抑制作用。
另外,白芷還有殺蟲的作用。劉海峰等人(2005碩士論文)對長白山有毒植物提取物殺蟲活性篩選及應用的研究實驗結果表明白芷氯仿提取物有殺蟲活性作用;王威等人(2006碩士論文)對興安白芷等殺蟲植物進行試驗,興安白芷粗提物毒性低,且對多種林木害蟲作用效果較好,藥效發揮穩定;王威、張國財等對林木病原物抑菌作用實驗結果亦表明,興安白芷粗提物為林木病原物抑制率較高的植物粗提物之一。
1.5 白芷在農畜用品上的應用白芷秸稈營養豐富,且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利用這種廢棄物作原料來栽培平菇,既可變廢為寶,又可豐富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增加藥農經濟收入?,F已有將白芷秸稈用于種植平菇的報道[17]。由于白芷有散結消腫、排膿止痛的功效,人們用附子白芷散治療家畜瘡癀癥[18]。
1.6 白芷在其它產品上的應用用糯米粉、合成食用膠、白芷、冰片、食用色素和食用香精加工而成的糯米粉保健牙簽對牙齦出血、牙痛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療保健作用?,F有一種白芷藥物紙手帕,在手紙帕生產過程中添加了白芷藥物,可抑制細菌、螨蟲的滋生,使用方便、潔凈、衛生,對使用者無毒副作用。河北正定浴液廠將白芷、白術、等中藥以不同溶媒提取制成外用保健涂液;現在市場上還有由白芷、薄荷油等制成的止痛保健皂等[3]。胡國金等[19]人將白芷提取液添加到培養基中制成白芷改良羅氏培養基,用于培養結核桿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 白芷的綜合開發利用展望
2.1 白芷藥用產品開發 白芷除在藥用處方調配中大量使用外,還是參桂再造丸、上清丸、牛黃上清丸等中成藥的主要原料。除了具有鎮痛、抗炎、解熱等作用外,現在還報道白芷具有增強免疫、抗腫瘤、促進毛發生長等作用,在這些方面可以進行深入研究,開發出新的產品。從目前白芷的開發現狀來看,我國對白芷的使用形式多為飲片,加工方式較為原始,主要在中醫處方中應用。以白芷為原材料開發的藥品雖多,但以復方為主,單味藥入藥的成藥很少,這是值得繼續研究的。另外目前白芷提取物尚未市場化。白芷基本都是原生藥材銷往國內外,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小,很難產生品牌效應。在植物提取物行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利用白芷的區域資源優勢,采用現代提取物制備技術,以《藥用植物及制劑外經貿綠色行業標準》為基礎,通過藥用植物提取物組合全新的中藥復方藥物,在國內外市場上打造、培育出白芷提取物品牌,有利于提高中藥生產和經營的規范化和集約化水平,推動中藥產業科技水平的升級,提高中藥產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2.2 白芷在美容行業產品開發 白芷在美容領域中的使用率雖然較高,但多是采用水煎或打粉的形式,是較低層次的使用,開發出來的美容產品并不多。由于白芷能減少黑色素的形成,又可以潤澤肌膚,同時還有消毒的作用等,現在已有不少國家開始重視白芷在美容產品中的應用。因此,充分利用白芷為我國傳統中藥和發揮白芷主產區的優勢,將中醫藥理論結合現代技術與人們需求,對白芷的美容成分進行研究,提取白芷的有效美容成分,開發針對美白、祛斑、潔牙、烏須等方面的功能性化妝品或護膚品是我們綜合開發白芷產品的一個重要方向。
2.3 白芷地上部分開發利用 除對白芷根的使用外,《本草經集注》中記載白芷葉亦可藥用?!侗静菥V目》記載白芷葉:“浴丹毒、癮疹風瘡?!爆F代臨床除應用白芷葉治療丹毒外,還用以治療蜂蟄等癥[20]。鐘世紅等[21]研究發現白芷的莖、葉均含有一定量的香豆素。亦有報道其莖、葉、種子均可制成香精[3]。我國每年的白芷用量極大,但主要應用其根部,大部分地上部分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進一步開展對白芷的地上部分化學、藥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是開發利用白芷資源的又一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地利用白芷植物資源,應該大力加強白芷產業化的研究。除結合現論與技術研制開發白芷新制劑、增加白芷在醫藥行業中的應用外,根據白芷的藥物性質將其運用于不同的領域,開發生產功能性化妝品、功能性保健食品、日用品等。白芷的地上部分資源極為豐富,如能得到有效利用,則可以變廢為寶,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Ⅰ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69.
[2] 韓 笑,王 莉,王海燕,等.都梁丸提取液對炎性疼痛動物模型鎮痛作用研究[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3,25(1):45.
[3] 王夢月,賈敏如,馬逾英,等.白芷開發現狀與前景[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2,9(8): 77.
[4] 魏 剛,劉進先,方春亮,等.GC-MS追蹤篩選加味蒼耳子散揮發油提取工藝[J].中成藥,2001,23(2):81.
[5] 許俊芳 .止痛美容話白芷[J]. 上海中醫藥報,2006,6:16.
[6] 徐 術,胡晉紅,全山叢.白芷的活性成分研究與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藥房,2005,16(6):467.
[7] 劉興莉,姚志道.白芷搽劑的制備[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4,27(3):295.
[8] 邢莉清,陳元成.白芷糊軟膏的制備與臨床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0,9(16):1574.
[9] 王文凱,袁宏偉.白芷燒傷酊的研制與應用[J].河南中醫,2000,20(5):61.
[10] 吳慧時,江小清.復方白芷油紗布制備與應用[J].黑龍江中醫藥,1998,6:53.
[11] 沈爾安.止痛靚膚,白芷堪夸[J].家庭中醫藥,2000,7(1):50.
[12] 蘇 鄭,壽麗菊,白延齡,等.白芷美容淺談[J].河南中醫藥學刊,1994,9(6):46.
[13] 辛存芳.美白仙子駐顏術[J].中國保健營養,2003,12:52.
[14] 金 華.三月桃花養顏佳品[J].花卉,2003,4:38.
[15] 董炳吉.痤瘡合劑的制備及鑒別實驗[J].中國藥師,2002,5(9):539.
[16] 徐人余.老人春季保健食魚湯[J].東方食療與保健,2005,4:65.
[17] 梁玉勇.白芷秸稈生料栽培平菇初探[J].食用菌,2005,27(5):21.
[18] 陳傳新.附子白芷散治療家畜瘡癀證[J].河北農業科技, 1987,3:31.
[19] 胡國金,何志剛,郝 才.結核桿菌快速培養法[J].陜西醫學雜志,1987,16(2):56.
關鍵詞:專業碩士;崗位能力;培養模式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8)05-0137-03
面對專業學位教育的快速發展,如何更好地做好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保證和提高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是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開展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崗位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具有理論研究意義[1]。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模式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人才的素質及其在服務社會中的崗位定位[2],因此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應隨時代變化而發展,注重對專業碩士崗位能力的培養[3]。本文以江南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崗位能力培養實踐為例,深化驗證提升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崗位能力的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效果。
一、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調研
為了更好地做好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崗位能力培養工作,保證和提高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開展了歷時8個月,面向江南大學環境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崗位能力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效果的分析。本次參與調查學生總數110人,其中男生63人,女生47人,90%以上的學生在讀研之前并沒有工作經驗。
關于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狀況調研情況如下:關于培養方案中是否有較多實踐性質課程,76%的學生認為僅占總課程的30%。78%的學生沒有上過校外合作導師開設的課程。超過90%的學生認為現在所學的課程與實際工作需求存在脫節現象,并不能滿足以后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調查中學生認為學校自定專業碩士課程設置應該根據學生就業需求來設定,需要和學術型碩士有所區分。同時,關于專業碩士學習所用教材也應該內容新穎,反映最新發展狀況。
關于學校組織專業學位碩士進行實踐學習中,50%的學生認為學校應當自建穩定的實踐基地,30%的學生認為即使學校沒有穩定的實踐基地也應有義務負責聯系,認為自己聯系可以的只占到8%。關于在學校讀研期間實踐時間80%的學生認為應該超過半年以上,20%認為3個月的實踐時間就已經足夠。在調查學生中接近97%的學生并沒有參加過任何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關于專業研究生學制的觀點,65%的學生認為應該比學術研究生短。42%的學生認為在研究生階段具有專業實踐經歷是以后找工作比較有利的優勢。78%的人認為專業研究生就是應該為用人單位訂單式培養,畢業之后可以很好地參與到用人單位的各項事務中。
關于現階段對本校專業研究生教育基本狀況調查中,關于學生培養問題,40%以上群體對現階段研究生培養方案中強調技能化教育滿意度一般,30%的學生尚能滿意研究生培養方案中強調技能化教育較為符合發展趨勢。關于研究生在校期間經常有機會參與實習、調研的機會,75%的學生認為不具有這樣的機會。調查學生中87%的研究生表示非常愿意接受技能化教育。目前對于研究生培養情況45%的學生認為很好,40%的學生對目前教育培養狀況不是很滿意。80%的學生認為學校不是很注重技能化教育,需要對學生的技能化教育進一步加強。關于導師的水平調研中,90%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導師專業知識水平很高并且務實操作水平很高。調查學生中接近100%的導師具備國外教育背景或訪學背景,具備實踐經驗。60%的導師具備專業課程強系統性知識體系的整合能力。絕大多數導師會注重基礎理論學習。70%的學生認為通過相關課程學習,能夠較合理地梳理知識系統,課程設置與職業資格認證相銜接。
35%的學生認為引用全英文教材并且配合教材的輔助材料非常齊全。79%的學生認為現代化教學手段應該在教學中廣泛應用。80%的學生認為教材與學術型碩士教材沒有區別,缺少專門的定制部門。65%的學生認為教材能夠體現本學科最近的進展,主講教師上課內容和教材結合緊密。在學習過程中,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授課老師教學態度認真,教學內容安排合理。但關于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能力方面,80%的學生認為還有不足。90%的學生認為課堂上師生交流互動活躍。在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能把專業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調查學生中72%的學生通過學習使自身學習能力、方法與水平有明顯提高。90%的學生認為早日具備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提高就業能力。
二、新型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實踐
針對76%的學生認為實踐性質課程偏少,超過90%的學生認為現在所學的課程與實際工作需求存在脫節現象,并不能滿足以后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接近97%的學生并沒有參加過任何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以及87%的研究生表示非常愿意接受技能化教育的現實問題,對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提出改革實踐。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加快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模式快速轉型,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點(簡稱“學位點”)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積極推動和落實“雙導師制”。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打造了以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省333工程人才、省六大人才高峰、青藍工程人才為中堅力量的教學研究團隊,學術功底深厚、人員數量充足、年齡和職稱分布合理、綜合素質高的導師隊伍。70%的導師具有環境領域工程的設計、施工、調試、運行的經驗、經歷。學位點已有14位來自企業、監測站、設計院、研究院的并通過資格認定的校外導師。認定的校外導師都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且具有高級職稱。
同時,鼓勵在校教師進企業一線或境外研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促進教師系統地掌握專業技術流程、專業前沿知識、行業動態及崗位素質和技能要求,不斷提高教師生產實踐和創新教學的能力。要求專業教師每5年必須累計不少于1年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通過思想道德、學術水平、關心學生、學習與科研計劃的制定、論文指導過程等方面的調研數據可知,本碩士點的導師隊伍能夠認真負責地履行指導職責,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立德樹人,研究生對導師指導工作的滿意度高。
2.工程研究及崗位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在原有培養模式中工程研究及實踐教學平臺比較缺乏,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點建設致力于面向應用,為全國性和地方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技術支撐。針對太湖水體污染和生態惡化,開展了水體生態修復、水質安全評估和預警等研究,近年來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并與地方政府共建相關的研究平臺,為太湖污染治理做出了貢獻。
學位點研究、實踐資源充足,同時利用區域優勢,聯系污水處理廠、環保企業,建設了9個校外穩定實習基地,5個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為協作式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在其運行實踐中很好地解決了研究生崗位培養中實踐能力培養的核心問題,在產學研合作的重要平臺上促進了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實踐過程中注重培養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通過這些平臺建設,形成了教學與科研一體化的實踐平臺格局。
3.強化崗位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建設及專業實踐。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采用產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建立了培養單位和行業企業相結合的專業化教師團隊和聯合培養基地。在課程建設方面增加實踐性課程的比重,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現象,加強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案例庫建設,改革和優化教學內容,突出課程實用性和綜合性,增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立足環境工程學科特點和基本要求,結合國內外知名高校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手段,修訂完成既符合主流又具有特色的研究生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設置專業英語和學術報告等考核環節,要求學生對學科前沿進行了解并用英語撰寫綜述。積極聘請中短期外籍教師開展研究生合作課程,共同探討科學培養模式,并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并撰寫心得、提交學術報告,促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具有前沿化、系統化、國際化的特點。在選修課程方面,以拓展視野和促進交叉融合為目標,兼顧不同研究方向的學生的需求,提供豐富的選擇。
專業實踐是全日制碩士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崗位培養過程中重要的教學和科研訓練環節,充分的、高質量的崗位實踐是專業碩士學位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提升專業碩士崗位能力的重要舉措。專業實踐的組織工作應貫徹和體現“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和企業實踐”相結合、“專業實踐與論文工作”相結合的原則。專業實踐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靈活進行:
(1)由校內導師結合自身所承擔的工程類應用型課題,安排學生的專業實踐環節。
(2)充分發揮校外導師的指導作用,利用企業的資源,由校外導師負責安排相應的專業實踐環節。
(3)研究生結合本人的就業去向,自行聯系實踐單位。
專業實踐環節是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一個特色和重要環節,專業實踐活動結束后,研究生應撰寫不少于5000字的專業實踐報告,研究生不參加專業實踐或專業實踐考核未通過,不得申請畢業和學位論文答辯。研究生的論文要求側重職業性、應用性,強調鮮明的實踐性,同時,也需在技術研究上有所創新。強化學位論文應用導向,研究課題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可以提升研究生綜合運用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崗位問題的能力和水平[4]。
4.嚴格把控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全日制專業碩士的學位論文的要求是對于科研理論知識的掌握、應用及創新的結合,應能體現出學生對于工程領域知識的理論熟練掌握和運用以及在工程實踐與崗位實踐環節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的解決能力的考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可以在校內或相關企業完成,具體由導師和學生自主確定[5]。專業碩士的學位論文在每年學校評審的基礎上,還會在專業碩士論文中按一定比例抽取學位論文進行盲審。學位論文的盲審和評審著重審核學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審核其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方法和進展,審核其工藝、技術和設計的先進性和可行性,審核學位論文工作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專業碩士在答辯過程中,聘請本領域或相近領域的數名具有應用研究經驗的專家進行評閱。答辯委員會中應至少有一名來自企業或應用研究部門的同行專家,以保證專業碩士論文中占有確切的實踐成分。
三、培養模式實踐特色及優勢
1.依托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研究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平臺。依托江南大學發酵工程學科在國內外的優勢,形成了以環境生物技術,尤其是厭氧環境生物技術為優勢發展方向的鮮明特色,先后獲批了江蘇省生物質能與減碳技術工程實驗室、江蘇省厭氧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為培養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崗位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
2.面向應用,以解決全國和地方重大環境問題為己任。專業碩士學位點建設致力于面向應用,為全國性和地方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技術支撐。針對太湖水體污染和生態惡化,開展了藍藻爆發機理、水體生態修復、水質安全評估和預警等研究,近年來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并與地方政府共建相關的研究平臺,為太湖污染治理做出了貢獻。
3.產學結合、推進實踐教學。專業學位點研究、實踐資源充足,通過建成大量的工程研究與實踐平臺,促進產學研結合,形成了教學與科研一體化的學科平臺格局。
采用“產學研合作”、“專業實踐”相結合的崗位能力培養模式,經過兩年的建設和實踐,在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95%以上的畢業生在論文答辯之前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在后續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培養方案,進一步提高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崗位能力,為環保領域和地方政府培養更多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國慶,裴向軍.發揮地學優勢培養全日制專業碩士實踐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6,(03):47-48.
[2]黃銳.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014,(11):88-94.
[3]張勝,楊慧麗,許燕.全日制專業碩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02):277-278.
[4]張玉輝,鄭直.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提升職業能力培養模式初探[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6):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