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7: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理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在分析社會需求的基礎上,定位市場,探討了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設置、實踐能力訓練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等一系列問題,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為目的,以增強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生存與發展能力。
學科專業建設是大學發展的永恒主題,要想建設成為高水平的大學,高水平的專業建設是基礎。按照教育生態學的觀點,人才質量是專業發展的核心,滿足社會需求是專業發展的目標,社會適應性是專業發展的基礎,戰略規劃是專業發展的基石。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是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重點建設專業,目前已進人規劃、建設階段。筆者在分析社會需求的基礎上,探討了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設置、實踐能力訓練、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一系列問題。
1社會對GIS從業人員的需求
1)GIS專業程序員或系統員大致有4方面的要求:①編程語言要求。比如要求熟練掌握cc+十語言,更高要求是精通C#,C十+Java,JSP,中的某種語言,熟悉VC++,JBuilder等編程環境,熟悉某種建模工具構建系統模型;②GIS平臺要求。如要求熟練掌握某種主流GIS平臺及二次開發技術,更高要求的是對WebGIS、三維GIS的開發有一定了解;③數據庫技術要求。熟悉某種數據庫,更高要求是能基于Oracle等大型數據庫進行開發;④要求有一定的項目經驗。
2)GIS市場梢售或管理人員這部分人員不開發系統,做市場或管理,要求有行業知識與背景,更重要的熟悉市場,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識,專業知識要求不高,只要熟悉相關GIS軟件就足夠了。
3)相關行業的應用或分析人員由于80%的信息都和空間位置有關,GIS作為一種應用工具能服務于眾多行業,而且GIS也只有在應用中才能體現其生命力,特別是行業的GIS深度應用。其要求就是除了有GIS專業知識外,需要有應用領域的專業知識。
4)與GIS相關的數據人員空間數據是GIS的核心,對一個GIS項目來說,相當大一部分資金用于數據的采集、生產與維護,這個方向對GIS人員需求量較大,要求是能熟練使用相關GIS軟件,比如利用GIS軟件進行矢量化,利用軟件對遙感和航測數據進行處理等。
5)GIS教育或研究人員越來越多畢業生加入了考研大軍,部分學生畢業后仍然從事前面所述的工作,也有部分學生畢業后進人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從事GIS教育與研究。GIS教育與研究大致可分為GIS基礎理論研究、GIS實現技術研究、GIS應用及其探索。相應的,在數學基礎、計算機技術以及應用行業背景知識上會有更高的要求。
根據上面的社會需求分析,長江大學GIS本科畢業生的市場定位主要分為3類:GIS研發、GIS市場與管理、GIS應用。不同的市場定位對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對于GIS研發人員來說,計算機技術是最重要的,對于GIS市場與管理人員來說,需要有一定的市場分析能力或管理知識,而對相關行業的GIS應用或分析人員來說,需要有應用領域的專業知識。
2基于市場定位,設置靈活的課程體系
為了讓學生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必須基于市場定位來調整培養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具體思路可以概括為以下3點:①厚基礎、寬口徑、突出特色;②在課程設置上突出不同的市場定位,學生選修時加強擇業引導;③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按照這個思路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其中學科知識模塊的構建與課程體系的設計是人才培養方案中重要的方面,應適應多樣化人才培養規格的需要,使培養的人才不僅能適應企業對技術和經濟的需要,熟練地解決本專業的技術問題,同時還要依據市場的變化和需要,較快地適應不同技術領域之間的轉換。
在課程體系設置中,按照厚基礎、寬口徑的要求,加強計算機、英語等能力的培養,保證其課程和應用的不斷線;專業課程以大專業為基礎設置,同時體現不同市場定位的需要,設置模塊化的專業方向,根據市場需求情況,進行動態實施,具體措施如下:
1)計算機技術是GIS專業的基礎,特別是對于開發人員來說,計算機技術要求更高。因此,在課程設置中強調“三個一”(一個GIS平臺、一個數據庫平臺、一門編程語言),要求每個學生能夠精通一門編程語言,熟悉一個數據庫平臺,能基于一個GIS平臺進行操作和二次開發。
2)設置模塊化的專業方向,體現不同就業方向的需要。如設置一些高級計算機技術課程模塊,如計算機圖形學、網絡編程、數字圖像處理等課程,這主要是針對部分學生將來可能從事軟件開發的需要而設置的;設置一些管理類課程,這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既懂地理信息數據處理又懂管理,將來成為GIS市場銷售或管理人員而設置的;設置一些應用專業模塊,如數學地質、沉積巖石學等課程,將我校的一些優勢學科核心課程開設為GIS專業的應用專業選修課,注重整合資源、交叉融合,充分發揮優勢學科的輻射作用,引導部分同學選修,將GIS作為工具,以后從事這個領域的行業分析與應用工作。
3)對學生進行擇業、課程選擇引導。學時是有限的,學生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學生的興趣各異,在課程設置中將需要的、可能需要的分開,能夠讓學生有所為有所不為,分階段量力而行。為了減少學生選課、就業的盲目性,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協商,讓學生能夠利用寒暑假時間到企業參觀、實習,了解企業,明確自己的職業傾向,有利于課程選擇。另一方面學校積極鼓勵學生到與本校建立友好關系的其他高校學習或實習,以便畢業后能在更大范圍內尋找工作。超級秘書網
3將專業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一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好后,培養方案的具體實施具有一個較長的周期,而現代社會的發展在急劇加速,新的科學技術層出不窮。往往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即畢業的學生踏上社會時會沮喪的發現,在學校所學的一些技術已趨于過時,要勝任現在的工作必須重新學習新的技術。這個矛盾永遠存在。要解決這個矛盾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人手:
關鍵詞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課程體系 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04
Inspiration of British College Geography Planning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s
WANG Qiaozhi, CHEN Yong, MIAO Zuohua,
ZENG Xiangyang, LIU Yanzhong, LI Jun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1)
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module,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in 2012, there is still a ne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selected top-ranking British universities providing the related undergraduate module, analyzed their arrangement of module courses, and discussed their features including providing extensive human geography knowledge and training students' research idea and skills. Suggestions to modu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therefore provided through drawing upon British experiences.
Key words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course system; research methods
0 引言
2012年,教育部第四次修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地理學本科專業,在原來的資源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基礎上分化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主要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備城鄉規劃及其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城市建設管理機構、城鄉規劃設計單位、房地產開發企業等從事資源調查、評價、規劃設計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作為一個新分化出的專業,課程設置的模式尚在探索之中。針對此現狀,有必要借鑒國外相關專業培養模式的經驗。
英國高校地理學及相關專業的教育久負盛名,具有國際領先水平。英國地理規劃專業屬于地理系與規劃系聯合培養的專業,開設的學校較少。據統計,英國排名前30的高校中有四所高校開設地理規劃專業,包括紐卡斯爾大學、卡迪夫大學、謝菲爾德大學、伯明翰大學,其中前三所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較為一致,主要是為城市建設、規劃、自然資源管理等行業輸送人才,與我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較為相近。伯明翰大學對規劃要求較低,課程設置更多偏重自然地理、環境科學的方向,規劃類課程較少,類似于我國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的培養方向,對我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借鑒意義有限。本文著重分析前三所高校地理規劃本科課程的基本框架與特點,為我國相關專業的發展提出建議。
1 英國地理規劃本科課程體系
表1匯總了紐卡斯爾大學、卡迪夫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地理規劃專業的本科課程體系。三年制的課程體系主要涵蓋研究方法類、地理類、城市規劃類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總體來看,這幾所高校第一學年的課程均為必修類型,主要為概論性質的課程,幫助學生建立地理的思維、認識城市的形成過程與結構、了解規劃的基本思想與過程、思考規劃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同時培養學生對研究方法的重視;第二學年的課程種類更加豐富、讓學生有機會深入了解地理思維的歷史、地理的經濟文化分支、影響規劃的政策因素、及針對環境問題的規劃,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按照學校的要求選擇地理及規劃課程并開展一定的地理研究,了解研究的技術方法,為第三年的畢業論文打基礎;第三學年里,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綜合學習地理規劃課程并完成畢業論文。這種課程設置模式注重了規劃的思維與技能的培養,契合我國相關專業培養的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英國高校地理規劃專業的課程體系對學生的人文地理知識與研究技能培養非常關注,而這正是我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課程設置所忽略的地方。
2 英國高校地理規劃專業課程體系特點深入分析
2.1 重視拓展學生的人文地理知識面
英國這幾所高校的規劃與地理本科教育理念強調了地理知識對于規劃者的重要性。比如,謝菲爾德大學認為,一個規劃者不應只停留在辦公與會議事務中,應該深入社區、詢問、交流、理解、去感受地方文化;卡迪夫大學認為規劃者首先應該弄清不同區域層面變化的過程,理解主要的環境、社會、文化、政治、經濟趨勢,在此基礎上再去探索規劃所起的作用;紐卡斯爾大學也強調規劃者首先應學習社會驅動力是怎樣影響我們所處的社會、空間、了解城市的空間結構,再去了解規劃設計的實踐并探索政治、社會因素對規劃的影響。課程設置方面,這幾所高校不僅給低年級學生開設概論性質的人文地理課程,還陸續開設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等人文地理分支課程。高年級的地理類課程則更加豐富,以圍繞人文地理某一領域研究而命名,例如紐卡斯爾大學的“氣候變化的爭議:科學、政治及公共觀點”、“加勒比的社會:發展、呼聲及日常生活”、卡迪夫大學的“城市與社會的公正”、“人口與健康”、謝菲爾德大學的“消費地理”、“選舉地理學”。高年級的開設地理類選修課程注重結合授課教師的研究方向,幫助學生了解不同領域的人文地理研究是如何開展的。
2.2 重視科研思維與技能的培養
英國這幾所高校開設的研究技術方法課程,不僅包括了國內相關專業通常開設的數據分析技術課程,如地理信息系統,還包含了研究技能培養課程,如“地理分析”、“研究方法概論”。以紐卡斯爾大學為例,給大一學生開設的“地理分析”課程主要講授地理研究中涉及的方法與哲學觀,并開展分組項目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地理數據的本質,了解定量及定性數據的區別,進行地理數據制圖,理解統計學在地理研究中的作用,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分析空間數據,并對地理數據進行詮釋。大二開設的“研究方法概論”課程介紹定量、定性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主要過程,例如制定研究的目標、提出研究問題、縷清研究的背景、開展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并要求學生根據掌握的知識完成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針對大三學生開設“學位論文”既是一門課程,又是要求學生提交的學習成果。這門課上,學生需根據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在老師的指導下擴充文獻閱讀的綜述部分,進一步完善研究問題、目標章節,并陳述研究中的道德注意事項,完成數據的收集分析并完成最終的畢業論文。由此可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方法類課程不僅讓學生了解做科研,尤其是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還能指導、監督學生有效地規劃,完成畢業論文。
3 對我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啟示
3.1 注重發揮人文地理教育在專業培養中的價值
人文地理關注人類活動在空間分布上的區別與聯系、尤其關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形成過程和在不同地域的表現。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而人地協調的思想已經被現代地理學普遍接受,這與規劃設計中倡導的“可持續發展”思想異曲同工。規劃設計的結果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但地理學強調區域性、綜合性,為理解規劃設計對象的形態、空間、功能等的差異性提供重要線索,并且,地理學知識能為城市規劃中物質實體空間、社會虛體空間的理解提供更宏觀的視野。但是,人文地理知識覆蓋面非常廣,在城鄉規劃高等教育中應普及哪些具體的地理知識尚存爭議。
我們認為,人文地理的課程設置應因校制宜,在開設地理通識、概論性質課程的基礎上,根據規劃專業的特色設置相關的地理必修課程,比如,以旅游規劃為主的院系可以開設文化地理、歷史地理等課程。另外,可以參考英國高校的做法,鼓勵人文地理方向的教師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開設特定主題的選修課程。
3.2 注重探索本科生研究技能培養的途徑
在規劃中融入研究方法和技術可以提高規劃方案制定、評價的科學性,進一步完善規劃方案。然而,我國城鄉規劃本科層次的教育主要以職業訓練為主、研究技能的教育非常有限。我國高等院校城市規劃指導委員會每年舉辦城市規劃作業競賽,其中就含有“社會調查報告”競賽。該競賽的導向強調規劃專業研究思維、技能的培養,參賽學生需要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來分析和解決城市問題、完成調研報告。但是,培養本科生的研究思維、技能還需要針對性的課程來支撐,在地理、規劃知識的課程講授中,不僅要講解“是什么”,還應啟發學生探索現有知識理論的來源。
*陳勇為本文通訊作者
課題項目:武漢科技大學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4Z010、YJG201432),主持人:陳勇
參考文獻
[1] 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University League Table 2015,” 2015. [Online]. Available: .
[4] Sheffield Uni, “BA (Honours) Geography and Planning - Course structure,” 2014. [Online]. Available: http://shef.ac.uk/trp/undergraduates/courses/bagp/structure.
[5] Birmingham Uni, “Geography and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BSc (Hons),” 2014.[Online]. Available: http://birmingham.ac.uk/undergraduate/courses/gees/geography-urban-joint.aspx#CourseDetailsTab.
1、我縣共11所鄉鎮中心初級中學,5所1般初中。接受問卷教師來自鎮中心初級中學占75%,來自1般初中的占25%。問卷表明,地理教師中,男教師較多,占了67%;年齡30--40歲的較多,占75%,而40-50歲的僅占16%,50歲以上占8%;專職教師占67%;少數民族教師占83%。
2、隨著教育行為不斷規范,以及地理被納入高考,較910年代前期,地理教師的配備狀況有了較大改觀。問卷表明,我縣專職地理教師占67%;42%的為本科學歷,58%的為專科學歷。獲得學歷的途徑比較復雜:從全日制學校畢業的占8%,函授占67%,自考、電大、網絡學校各占8%。地理教師多專業不對口,83%的為師范類非地理專業,師范類地理專業、非師范類非地理專業各為8%。地理教師中,從學校非地理學科崗位改行的占67%,教育系統內調整的占25%,非師范院校畢業分配的占8%。擔任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的各占25%,75%的沒有擔任職務。75%的有中學1級教師職務,中學2級的則為25%。
3、地理教師平均教齡19、8年,任地理教師人均6、5年,黨員占16%,身體健康的占67%,差的占8%;情緒狀況好的和1般的分別占67%、33%;經濟狀況,年收入在0、5--1萬元的占33%,1--1、5萬元的占67%。
2、教師工作狀況
4、75%的地理教師認為學校地理課程開設規范正常,25%的認為基本正常,沒有課時不足和被挪作他用等現象。
5、專任教師任教地理的班級數為5--7班,每班每周上課2節(符合國家課程計劃規定。)83%的學校還為地理安排了每周1節晚自習供學生預習或復習。地理教師中80%的沒有任班主任。
6、在日常教學工作中,25%的開展了講授知識的占83%,開展了研究性學習的占8%,開展了實驗探究的占58%,開展了課外活動的占58%。在日常教學中,教學各環節完整、規范的為100%。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反應較活躍的占83%,1般的占17% 。學校的地理教研活動開展情況,教研氣氛濃,成效顯著的占50%,教研活動單1,成效1般的占42%,沒有集體教研活動的占8%。
7、對當前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認為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手段難以適應的占16%;認為教材太難,教學要求太高,不切實際的各占25%;認為學校、教師、學生都不重視,教學活動難以開展的占25%;認為學校地理教學設備差,教具、掛圖、多媒體課件缺乏的占75%。
3、教師專業發展情況
8、在地理教師中,有成為縣(區)骨干教師追求的占58%,有16%的教師追求市(州)或省骨干教師,也25%的教師覺得1般就行。8%的教師目前正在攻讀本科,沒有參加學歷培訓的占92%。已經參加的學歷培訓中,地理專業的占25%。
9、在2001-2006年期間接受過新課程培訓的占83%;接受過現代教育技術占25%;接受過地理教材教法培訓占58%。
10、對于目前教師新課程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認為培訓活動較少的50%;認為培訓與工作矛盾較大,走不開的占33%;認為培訓內容與教學實際脫節的占16%;認為學科不受重視,限制外出培訓的占8%;
認為教師個人負擔費用較高的占 42%;認為培訓機構水平不高,培訓效果不顯著的占8%。
11、25%的地理教師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過地理教研論文;在省級發表、交流的地理教研論文的占8%;在市級發表、交流的地理教研論文的占16%;在縣校級發表、交流的地理教研論文的占42%;8%的地理教師沒有發表交流過論文。
12、8%的地理教師參加省級課題研究,8%的地理教師參加市級課題研究,83%的地理教師參加縣校級課題研究。
13、8%的教師主講過市優質課,92%的教師主講過縣校級優質課、公開課、展示課。
14、16%的地理教師為國家級地理學會會員,84%的沒有加入任何學會。
4、教師生活狀況
15、對目前生活環境滿意的占8%;比較滿意的占67%;不滿意的占25%。
16、目前生活中的主要困難是:存在1定程度的職業焦慮,有1定的心理負擔的占58%;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難的占67%;沒有住房或住房緊張的占25%;本人身體或家庭成員身體不好的占42%。
17、業余時間里,地理教師看書、進修提高的占83%;做家務的58%;上網的67%;文體活動67%。
5、其他
33%的地理教師填寫了此欄。綜合起來,反映了以下1些意見和建議。
1、多開展地理學科類活動。地理教師少,在1所學校,專職地理教師1般12個,20%的學校沒有專職。研究氛圍不濃。希望縣、鄉(鎮)多關心地理教學,多關心地理教師,多組織相應活動,為地理教師提供研究交流平臺。希望組織包括教學競賽、教學研討以及動手類的手抄報、自制教具、學具等競技性活動。
2、多給地理教師提供培訓機會。地理教師科班出身的少,半路“出家”的多(科班出身的基本被高中拔走了),學習的任務特別大,加之1個地理教師1般要任6----7班的教學(有的還兼有其它學科教學),教學的任務也很重,特別希望能有學習機會。
一,思想政治
作為一名黨員,時刻認識到不斷加強政治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結合本職工作,認真學習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在實踐中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嚴于律己,廉潔奉公,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繳納特殊黨費,為災區來的學生排憂解難.
二,工作情況
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不斷開拓進取,使我系的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一),理清思路,明確工作重點.
根據學校的有關要求,密切結合我系實際,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明確了我系的工作計劃.計劃重點突出,圍繞教學條件的改善,重點搞好五項建設,即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室與實習基地建設;圍繞迎評工作,重點抓好五方面工作,即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論文,考試工作,教風學風工作.
(二),真抓實干,具體落實
1,師資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引進計劃,引進博士1名,碩士1名.在職教師中,有1名同志碩士研究生畢業學成歸來,有5名同志獲得高校教師碩士學位;有1名同志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有1名同志轉為碩博連讀.
2,專業建設.在堅持穩定發展現有專業基礎上,成立了新上專業調研小組,特別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土地管理與房地產開發)專業進行了調研,為新上專業打下了良好基礎.按照學校部署,作為我校特色專業的旅游管理專業積極申報了省級特色專業.
3,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旅游管理優勢學科三年建設期滿,順利通過學校評估驗收.組織老師們積極參與上級( )科研項目的申報,共申報國家社科,省軟科學,省教育廳,泰安市科技局,泰安市社科等項目12項,有2項獲得立項.有3項科研成果獲__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組織了地理學一級學科及旅游管理學科碩士點的申報材料.組織旅游管理團隊申報了泰安市委組織部立項的優秀科技創新團隊.
4,課程建設.省級精品課程《中國地理》,通過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申報了國家級精品課;有3門課程申報校級精品課,其中1門榜上有名.
5,實驗室與實習基地建設.加強了地理科學教育實習基地和旅游管理賓館實習基地建設,3個教育實習基地在新泰相繼掛牌,江蘇一家五星級酒店成為我系新的實習基地,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開辟了野外實習基地.實驗室建設上,旅游管理實驗室及天象館等獲準立項.
6,課堂教學.配合學校中青年教學競賽,積極組織教師加強訓練,參與競賽,我系取得了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的較好成績.
7,實踐教學.地理專業完成教育實習與野外實習.旅游專業學生于7月,擬于1月奔赴東莞和杭州,常熟等地進行賓館實習.該專業學生的野外實習得到了切實落實,組織了省內外兩條線路的野外實習.
8,畢業論文.按照教務處的總體要求,對于屆畢業生論文工作的各個環節嚴把質量關,學生畢業論文整體質量比往年明顯提高.屆畢業生論文工作也已進行了具體部署.
9,考試工作.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我??荚嚬ぷ饔嘘P規定,從考試動員到監考,從命題到閱卷各個環節規范程序,切實增強廣大教職員工的責任心,落 實責任追究制.在學校組織的試卷檢查中取得了較好成績.
10,教風學風建設.鼓勵支持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增強責任心,愛崗敬業.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加強學生考勤,強化班主任職能,加強考風考紀,表彰考研同學等措施,進一步加強了學風建設.
(三)周密安排,精心組織,成功舉行了建系20周年的慶典工作
[關鍵詞] 約束;激勵;課堂教學;課外閱讀;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3)04-0096-03
當人類進入到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知識的途徑增多,人們獲取信息的種類、范圍亦迅速增多,這帶來一個后果,即人們更加偏愛生動有趣的碎片化信息。有調查顯示,大學生的閱讀存在著極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1];而且課外閱讀時間偏少,閱讀結構不合理[2]。同時,大學本科教材體系日益完善,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多便利;一般來說,學生只要基本了解教材的內容,就可以通過該門課程考試。總之,在很多課程的學習中,很多學生只閱讀了課本(包括部分課程的學習指導書、習題集);這與本科學生的培養目標存在明顯差距。應當在充分運用教材的同時,提出明確的課外閱讀要求,這是增加和提高學生對于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和擴展課堂內容、增加學生獲取系統信息的有效手段。
1 基于課程教學的課外閱讀指導的基本思路
整個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內容包括:一是根據課程特點,確定科學合理的閱讀范圍(包括學術著作、一般專業書籍、學術論文等)或者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提出相關課題,讓學生圍繞課題展開閱讀和研究。二是明確課堂內容與課外閱讀的關系,以課堂講授為基礎,以課外閱讀來增強教學效果,開闊學生的視野。三是對于教學方式進行必要調整,即將單純的課堂講授改為“課堂講授+課外閱讀指導(答疑、討論)”。四是對于學生課程學習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即將原來的閉(開)卷考試改為“期末閉(開)卷考試+課外閱讀內容和效果考核”。
通過上述改革,以期實現如下目標:其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其二,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不再限于課本,將教學內容延伸至相關專業著作、論文和相關資料,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其三,通過指導學生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傾向,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其四,使學生的學習由單純的課堂的被動學習,變為自主性、研究性、討論式的主動學習。
2 學生閱讀情況及其分析
2011~2012學年度,筆者在進行《旅游經濟學》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提出每人閱讀5篇學術論文(或1本專業著作)的要求,并于學期末逐一進行了考核。從總體情況來看,學生平均閱讀7.08篇(以閱讀1本著作折合10篇論文計),總體完成任務要求的141.6%,完成閱讀任務最好的班級完成任務的185.2%,完成任務最差的班級完成任務的111.8%;263名學生中,僅有2人未能完成閱讀任務(占學生的0.76%)。具體閱讀情況如表1所示。
從學生閱讀的范圍來看,涉及到了旅游經濟學、旅游管理學、旅游地理學、旅游社會學、旅游人類學等旅游研究的絕大多數領域,41%的學生成系列地閱讀了諸如旅游景區規劃、旅游電子商務、酒店管理、會展經濟發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等自己感興趣的論文。但對于旅游統計學以及旅游研究中涉及數量研究的論文較少涉獵。
從學生閱讀的文獻來看,學生閱讀了包括《旅游學刊》、《城市規劃研究》、《旅游科學》、《人文地理》、《經濟地理》、《地域研究與開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旅游論壇》、《旅游研究》和《旅游管理》(復印報刊資料)等主要旅游類研究期刊,還閱讀了包括《浙江大學學報》、《南京大學學報》、《武漢大學學報》、《南開學報》、《蘭州大學學報》、《金融研究》、《經濟評論》、《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東南大學學報》、《西南大學學報》等大量的知名學術期刊;部分學生閱讀了諸如《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亞當斯密)、《經濟學原理》(阿爾弗雷德馬歇爾)、《選擇與成本》(布坎南)等經濟學著作和《旅游管理》(尼爾利珀)、《生態旅游》(Weaver)、《中國旅游研究》(戴斌)、《旅游策劃創意攻略》(呂志鏞)、《旅游研究與旅游發展》(吳必虎)、《旅游項目策劃》(楊振之)等旅游研究類著作;甚至還有2名同學閱讀了北京聯合大學石美玉教授的博士論文。
從學生的閱讀效果來看,全部學生都按照要求作了讀書筆記,從筆記及學生回答相關問題情況來看,總體優良率為65.78%,合格率為99.24%。第二學期期末,筆者對學生閱讀意愿和感受進行了調查。發出問卷205份,收回204份,有效問卷203份。統計結果如圖1。
圖1表明,學生閱讀意愿明顯增強,明確表示“不會”的學生由69.96%下降到7.39%。雖然明確表示“會”的學生比例也由30.04%下降到25.61%,但67%的學生表示“可能會”在無明確要求的情況下閱讀學術論文。實際結果肯定是,67%表示“可能會”的學生分化為“會”、“不會”,即便只有其中50%選擇“會”,那么,實際選擇閱讀論文的學生比例超過50%。有1.48%認為閱讀論文收獲“大”、4.93%認為閱讀論文收獲“比較大”的學生,選擇了今后在無明確要求的情況下“不會”閱讀論文,其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因為缺乏閱讀相關論文應有的知識(特別是數學知識)而“讀不懂”,產生了對于學術論文的畏懼情緒;二是因為對于理論問題沒有興趣。
學生通過閱讀學術論文,感到收獲“大”的占59.61%、感到收獲“比較大”的占38.92%、感到收獲“不大”的占0.98%、感到收獲“無”的占0.49%;前兩項合計為98.53%,后兩項合計為1.47%。統計結果表明,學生絕大多數感到課外閱讀具有較大的收獲;少量的學生感到收獲“不大”或者沒有收獲,其實與其自身的學習興趣不大、習慣不好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3 學生的主要收獲和閱讀存在的主要困難
3.1 學生閱讀學術論文的主要收獲
1)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第一,使學生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僅僅學習課本的不足;第二,使學生了解了書本以外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對于專業學習的認識,增強了對于專業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愛好讀書、“愛上圖書館”,進行自主學習;第三,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消除學術論文的神秘感,讓學生意識到依靠自己能夠讀懂學術論文;第四,進一步明確了學習目的,認為“應該不斷加強自己的旅游知識,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基礎”;第五,提高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水平,認識到“對一件事情、一個問題要全面觀察、仔細分析,辯證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第六,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到了科學的嚴謹和學習科學所需要的態度。
2)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第一,擴展了課程學習的內容,“了解了不同學者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和解決方法”;第二,使學生對于許多特定問題(諸如鄉村旅游、生態旅游、海洋旅游、會展經濟、國際旅游島建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并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看法;并且,學生通過個性化閱讀[3]獲得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有利于自身獨特知識結構的形成;第三,幫助學生了解了學術論文的結構、數據收集方式、處理方法和寫作方法,為今后撰寫畢業論文以及學術論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3)鍛煉了學生的能力。第一,增強了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查閱資料的能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最多的問題是不少專業術語不懂,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解決了大部分問題。部分學生學會了通過網絡信息識別文獻,如有同學通過中國知網()發現石美玉教授論文下載量很大,而引發興趣,閱讀了石美玉教授多篇論文;第二,幫助學生鍛煉閱讀能力、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皩W會對專業性問題從多方面論證的思考方法”,“學會多角度看待問題”,找到了理性認識旅游經濟發展的途徑,“在科學方法、在數據、在事實的幫助下揭示問題的實質所在”。
4)增強了教學、教育效果。通過閱讀,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認識得到了提高,學習興趣得到了增強,課程學習的內容得到了深化和擴展,且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進一步地,學生對于事物的認識水平得到了提高。應該說,學生通過閱讀得到了一個較為全面的提升,與不對學生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相比,教學、教育效果要好很多。即便那些自此以后幾乎不再自覺閱讀學術論文(著作)的學生,其記憶也是深刻的,筆者對于畢業生的回訪中顯示了這一點;而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結合課程學習進行學術論文(著作)的閱讀是一個較高水平學習的開始,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學會自主學習的有效機會,為他們的進一步學習提供了一個好的起點和基礎,特別是當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意識到“書到用時方恨少”時,對此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也有學生因此開始大量閱讀學術期刊(著作)而十分注重自身理論水平的提高。
3.2 學生閱讀學術論文存在的主要困難
1)學生查閱資料中,存在資料不足的問題。第一,盡管圖書館已經擁有一定量的旅游期刊,但復本不足,當較大量的學生需要閱讀時,數量不夠。部分學生不得不選擇較為一般的期刊、甚至個別學生選擇非學術期刊進行閱讀。第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學術術語不理解,圖書館擁有的相關工具書的品種和數量均不能滿足需要。
2)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一個經常性的困難是經常遇到各種經濟、管理模型不理解,其原因在于學生高等數學知識不夠。
3)學生遇到學習困難,缺乏及時的指導。由于未能建立學生閱讀過程的指導、溝通渠道和機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指導。
4 學生閱讀指導的改進
4.1 學生閱讀資料不足問題
可以通過指導學生使用中國知網、維普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等來得到很好地解決。目前,從中國知網來看,主要的旅游類期刊基本能夠在出版后一個月內上網,學生可以閱讀到最新的研究論文;同時,通過中國知網,學生可以十分便捷地查到特定期刊、特定主題的論文,極大地方便學生的閱讀。
4.2 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指導問題
對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應當及時加以解答或及時與學生進行探討,需要通過建立一個有效的機制解決,如有條件時建立助教制度。另外,組織課外閱讀興趣小組,定期舉行答疑和讀書心得交流會或者學術研討會。通過這些方式,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及時、有效溝通、討論,解決大部分學生閱讀中的疑難。
4.3 學生閱讀過程的控制(激勵)問題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最難的是堅持,必須進行有效的控制(激勵),才能使大部分同學進行有效的閱讀和研究。應當對于閱讀過程進行必要的檢查,鼓勵先進、督促后進。
5 結論
前述結果及耿春紅等、張海燕等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急切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和約束[4,5]。以課程學習為主導,運用課堂教學的約束力,以課堂教學內容的加深和擴展為直接目標,明確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進行必要的指導、檢查與考核,建立起一個學生課外閱讀的約束―溝通―激勵機制,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時間、改善學生的閱讀結構,能夠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主性、針對性、系統性、豐富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業文獻閱讀能力并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擴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從而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更好地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捷.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重慶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01,(1):55-57.
[2]楊冬梅.關于大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分析與對策[J].教育探索,2006,(3):93-94.
[3]丁源溟,周慶元.課外閱讀指導的反思與前瞻[J].中國教育學刊,2003,(6):38-41.
關鍵詞: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實踐能力;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6-0186-03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 Rural Planning 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Yin Yanqiong et al.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 675000,China)
Abstract:Practical cours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in pre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They are the link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c.They are also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Firstl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Then,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for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i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dea and practice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i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to construct theirs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Practical ability;Curriculum system
1 引言
前,向應用技術類型轉型發展是地方本科院??朔c化解發展中的問題,繼續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選擇[1]。地方本科院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而科學合理的實踐課程體系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保障。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是一個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必須以適應專業所面向的行業(職業)崗位要求為導向,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注重基礎理論知識學習與積累,強化綜合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培養,建立基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踐課程體系,才能培養出具備扎實基知識,具有較強綜合實踐能力,能在與專業相關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文以楚雄師范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例,基于目前實踐課程體系現狀,闡述實踐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路及具體做法,以期能為我國地方本科院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提供參考。
2 實踐課程體系構建的重要性
首先,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課程體系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就業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畢業學生主要在城鄉建設局、城鄉規劃設計院所、國土部門、房地產公司等從事城鄉規劃、區域規劃、土地規劃、測繪、房地產評估、房地產經紀等工作,這些工作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而系統的實踐課程既能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又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接觸實際工作崗位,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和自身的素養,為畢業后能更快更好的適應社會適和參與職場競爭做充分的準備。
其次,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課程體系是業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作為一個全新專業,雖然能夠延續地理科學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社會認同和口碑,但始終還是一個新專業,目前還沒有畢業生,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辦學尚處于探索狀態[2]。因此,必須加快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課程體系,努力提高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水平,不斷提升學生實踐的能力和人才培養的質量,才能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服務城鄉規劃行業的發展,實現專業的轉型和持續發展。
3 實踐課程體系現狀
3.1 專業發展現狀 國家教育部在2012年頒布的新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將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拆分為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2個專業[3-4]。楚雄師范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原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本科專業于2013年9月正式招生。自2013年招生以來,該專業招生形勢良好,生源穩定,2013―2016年該專業共招生7個班、337人。
3.2 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楚雄師范學院2006年在地理學背景下開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雖然已經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但目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3.2.1 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沿用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在楚雄師范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2013級、2014級使用的是2011版的人才培養方案,在這一版的人才培養方案中,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課程的設置基本與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相同。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2個不同的專業,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面向的行業不同,相應的課程設置也應當有所不同。
3.2.2 實踐教學環節學時相對較少,針對性不強 2012年教育部等部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要求理工農醫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學分(學時)不少于總學分(學時)25%[5]。在楚雄師范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2013級、2014級使用的2011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學分為36學分,占總學分158的比例僅為22.78%,明顯低于教育部的標準。除此之外,在楚雄師范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2013級、2014級使用的2011版人才培養方案中,還存在著所設置的實踐課程針對性不強、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問題。如在專業綜合實踐技能訓練課程組中設置的學術與科技競賽活動課程,該課程學分為2學分,只要學生聽8次學術講座并撰寫聽后感或者參加4次校級及校級以上的學術與科技競賽并獲得證書就可以獲得學分。通過這幾年的實踐發現,學生聽學術講座大多流于形式、只為交差了事,所聽的學術講座和專業聯系不緊密,而且聽后感還有剽竊、抄襲的現象。學生所參加的學術與科技競賽和專業、今后職業發展關聯度不大,而且級別不高。
3.2.3 實踐師資缺乏,學生實踐能力不強 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就必須配備足夠的實踐師資。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是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因此要求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而現目前楚雄師范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師資力量薄弱,尤其實踐師資非常緊缺。目前的情況是學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專任教師數量偏少、年齡偏輕、職稱偏低,真正城市規劃專業出身的教師不足3人,專業教師年齡均在在35歲以下,職稱均在副教授以下,這些教大部分碩士研究生畢業以后就直接進入學校工作,均存在城鄉規劃從業經驗不足的問題。目前學校每年招收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學生相比省內外重點院校學生,普遍存在基礎相對差、實踐能力不強的問題。
4 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
基于現狀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楚雄師范學院在2015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重新審視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按照“強調基礎,突出實踐技能培養、面向行業(職業)”的思路,構建了以實驗課程、素質拓展、實習課程、綜合實踐、實訓課程等五大模塊組成的實踐課程體系(見表1)。實踐課程學分合計為74學分,占總學分172的比例為43%,符合教育部的規定。
4.1 實驗課程 實驗課程主要是基礎課、專業必修課開展的實驗、實踐環節(見表2),主要是鞏固、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訓練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提升學生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能力。
4.2 素質拓展 素質拓展主要包括軍訓與國防教育、三生教育、就業與創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見表3),開設這些課程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覺悟與職業道德,擁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形成健全的人格。
4.3 實習課程 實習課程包括專業見習、專業調查、專業實習(見表4),通過專業見習、專業調查、專業實習,使學生深入到與本專業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對與本專業相關行業的發展概況、管理、運行、工作標準、職業能力要求等有較實際、深刻的認識;鞏固專業理論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初步培養學生從業的職業意識和實際工作能力,為將來更好的就業、從業做好準備。
4.4 綜合實踐 綜合實踐包括專業區域綜合實習、專業野外綜合實習、畢業論文(設計)(見表5)。通過專業區域綜合實習、專業野外綜合實習,使學生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掌握野外調研的方法和技術路線,能敏銳發現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并能用所學專業知識展開深入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或解解方案,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畢業論文,讓學生經歷選題、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撰寫論文、論文答辯等各個環節,讓學生綜合運用4年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方法對某一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
4.5 實訓課程 實訓課程包括計算機制圖技能訓練與拓展、規劃專業技能訓練與拓展(見表6),通過計算機制圖技能訓練與拓展,使學生能熟練運用AutoCAD、Photoshop、Sketchup等繪圖軟件繪制規劃圖,能運用熟練GIS進行空間分析。通過規劃專業技能訓練與拓展,使學生獲得城鄉規劃專業方面的職業技能和能力。
5 結語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是一個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構建該專業科學合理并切實可行的實踐課程體系是一項綜合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在面臨轉型發展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該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一定要具有足夠的前瞻性,要根據社會人才需求,不斷調整、充實、完善,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趙荷花.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5(7):22-25.
[2]陳昆侖,李丹,王旭.學科調整背景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機遇與發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22-2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關鍵詞:會計專業碩士;區域經濟;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2-0102-03
黑龍江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自然資源豐富,石油、煤炭開采加工企業較多,同時,由于地理位置與俄羅斯接壤,對俄貿易在全省經濟中也占有相當份額,區域經濟的特點非常明顯,這些不同的行業對中高級會計人才的需求側重點也有顯著差異。因此,應針對黑龍江省地方經濟的這些特點,構建適合黑龍江省發展的會計專業碩士(MPAcc)培養模式。
一、黑龍江省專業型會計人才供需現狀分析
黑龍江省2012年財會類專業需求量處于第三位,僅少于營銷類和服務類。通過調查發現,雖然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導致就業困難,但會計類專業的就業形勢明顯好于其他專業,在招聘職位需求中,財會經濟類職位需求一直位列前茅。調查結果顯示,基層的會計崗位比較喜歡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大多數單位都有長期需求,并且用人單位的行業很廣泛。在會計人才供給方面,因近年來各大高校不斷擴大招生,且黑龍江省各大高?;旧隙荚O有會計專業,所以會計專業人才的孵化能力得到快速提升,這也就導致了會計專業人才供需條件發生快速轉變。但調查發現,中高級會計人才比較稀缺,供不應求,尤其是高級管理型會計人才十分稀少。目前,黑龍江省嚴重缺乏知識層次高、職業道德好、開拓意識強、具有戰略眼光、善于理財的高級會計管理人才,大多數單位的會計人員沒有進入管理決策層,不能在單位的經營管理中發揮應有的參謀作用。所以使許多企業在規?;?、集團化發展進程中陷入了高端會計人才匱乏的窘境。
二、黑龍江省高校會計專業碩士(MPAcc)的培養目標定位
全國會計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在《會計專業學位教育改革方案》中指出,全日制會計碩士(MPAcc)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是為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會計師事務所、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等輸送高水平、應用型業務骨干和中層管理后備人才。黑龍江省高校會計專業碩士培養目標的設定要考慮市場需求,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適合黑龍江省經濟的發展。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目標應是培養德、知、行、省的四合一人才,即將職業道德素質、專業知識、能力要求和自我省悟有機融合在一起的辯證統一體。首先,職業道德素質是培養目標的根基,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如果沒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那么業務再好,也不可能給企業、國家和社會帶來效益。其次,專業知識是MPAcc培養目標的基礎,它既包括了會計領域的相關理論,也包括了工商管理、應用經濟等各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再次,會計人員要具有可持續發展潛質的職業能力,其中包括戰略意識、創新意識、學習能力、應用能力等等。最后,自我省悟是必不可少的,在警醒與反省的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培養會計專業碩士(MPAcc)應順應時代需求,培養具有高素質、擁有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通曉市場經濟運作規律、掌握專業理論、精通業務、了解國際慣例的應用型、專業化高端會計人才[1]。
三、黑龍江省會計專業碩士(MPAcc)培養模式的構建
人才培養模式受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所制約,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更側重于培養會計應用型專業人才,應注重職業導向,注重培養解決會計及相關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應用型研究生更側重于獲取程序性、專業性的知識,偏重于“怎么做”。重點培養的是在會計和相關領域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術,以及合理解決會計與相關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用型研究生將來主要從事實務性工作,還要考核其是否具備會計專業的從業資格。因此,依據會計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確定了校企所聯合培養模式,突出應用型教育,同時與注冊會計師職業資格考試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課程體系的設計
根據全國MPAcc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參考性培養方案》和《關于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辦[2009]23號)文件精神,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的課程體系目前包括3個部分:核心課、方向課以及自選課,其中必修課程為核心課,方向課和自選課為選修課[2]。
全國MPAcc教育指導委員會規定核心課為學位必修課程。其中包括會計英語、社會思潮研究、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管理經濟學、高級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高級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高級審計理論與實務、高級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等課程,其教學內容應緊密聯系會計工作的實際,及時將新理論、新成果、新案例納入課程內容之中。為滿足會計碩士職業拓展和就業的需求,需設置方向課和自選課,課程的設置權歸屬于培養單位,也可以考慮將這兩類課程合并為一類課程,即按專業方向設置專業方向課[2]。
根據黑龍江省區域經濟特點,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完成學位必修課程之外,由于黑龍江省自然資源豐富,石油、煤炭開采加工企業較多,同時,地理位置與俄羅斯接壤,對俄貿易在全省經濟中也占有相當份額,所以在方向課和選修課中應還加入俄語、國際經濟、國際貿易、國際關系、煤炭企業會計、石油企業會計、ERP實施方法論專題、項目管理專題、管理溝通與時間管理專題、企業戰略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理論、內部控制理論與IT治理、AIS應用模塊1(FI財務會計)、AIS應用模塊2(CO管理會計)等課程。通過上述課程學習,可使會計碩士加深對企業實施ERP項目(會計模塊)業務的認知,熟悉省內各大開采加工企業的會計工作流程,從而具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
針對想要考取注冊會計師(CPA、ACCA)職業資格的同學,可以開設注冊會計師(CPA、ACCA)專業方向課程。主要課程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專題、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專題、財務舞弊與識別專題、會計準則與審計準則專題、IPO財務與審計專題、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注冊會計師應用文寫作、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IT審計、管理溝通、中國稅制與企業納稅籌劃等課程,通過對上述課程的學習,可使會計專業碩士加深對會計師事務所業務的認知,具備注冊會計師(CPA、ACCA)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
在培養學員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把德育融入到教學的每個環節,營造良好的學風和文化氛圍。培養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的學生。為全面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高等院校要避免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安排和鼓勵學員多參加各種學術報告,結合案例分析將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能力培養過程中。
(二)實踐教學環節設計
實踐教學培養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在實踐教學基地學習,可以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和提高能力水平。而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不應只是尋找一些實際的工作單位,從單位中找幾個導師,讓一批學生到那里實習,而應是會計專碩培養必不可少的環節和系統工程,培養單位和實習單位要高度重視,密切合作,周密規劃,并進行必要的投資。在選擇實習單位時,不僅要考察備選企業的經營規模、地理位置、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也要考察其高管人員的理論知識和科研潛力,以及對于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的熱心和重視程度。被選中的實習單位,要有單獨的管理機構和領導班子,負責組織和管理實踐導師和實習學生。然而只讓學生實習是不夠的,要在培養過程中分層次教育,建立學校與企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即所謂的校、企、所聯合培養,即學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把學生需求調研放在第一位,學校領導、就業指導處和各專業教師有針對性地調研企業的用人需求,根據崗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要求,為學生的培養制訂計劃。另外,以校、企、所聯合培養為導向的專業課程設置、學用一致的教學內容、產教相輔的實習體制,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高水平技能[3]。這樣,在以學校為主、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為輔共同培養的模式下,學生所觸發的創新靈感,更可能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
黑龍江省有龍煤集團、大慶石油公司、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等典型企業。這些優秀的企業、會計師事務所不僅為會計專業碩士學員提供非常好的實習基地,更為建立校、企、所聯合培養模式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學員可通過實地考察、現場調研和交流、實際操作等培訓方式,在企業中進行培訓和實習,使會計專業碩士的教學課程內容更加豐富,不僅增強了課程的前瞻性、科學性、操作性、應用性、針對性,滿足了會計專業碩士教育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點,同時也能讓學員真正投入到黑龍江省的建設之中。
(三)教學內容的實施與保障
1.實行“雙導師”制
優秀的導師是高質量會計碩士教育的前提,會計碩士培養目標得以實現,課程體系的順利實施都離不開建設專職導師與兼職導師相結合的師資隊伍。
現階段會計碩士課程主要由高校教師承擔,偏重于理論研究但缺乏相關會計實踐經驗的高校教師,在從事理論課程教學的同時,也應主動到會計實驗室等地間接實習,在實習過程中積累經驗,提高會計實際工作能力。還應充分借鑒國外會計碩士教育的成功經驗,吸納一些具有經驗的、資深的注冊會計師、管理會計師、財務分析師、投資咨詢顧問、企業咨詢顧問擔任校外導師,既可以讓校外導師到高校為學生講授有關實務課程,也可讓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由校外導師實施現場教學或進行相關指導。
2.嘗試會計專業碩士國際化教育
由于黑龍江省地理位置與俄羅斯接壤,對俄貿易在全省經濟中占有相當份額,所以要加快會計專業國際化教育的步伐。會計專業碩士培養的國際化教育,立足點是人才本地化,切入點為知識結構國際化。一方面,標準要和國際接軌,教學的過程要有計劃、有步驟,培養學生具有全球化視野和國際交流能力;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在一些方面廣泛地開展合作交流。要與國際先進的財經教育接軌,在省內培養適應國際市場需要的通曉會計基本理論、精通會計業務、了解世界主要會計模式異同、熟悉國際會計準則與慣例、懂計算機和外語、具有較廣泛的商業知識的國際化會計人才。
(四)人才評價標準與考核方法
為進一步完善課程考核方法和機制,針對會計碩士培養的特殊要求,如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除了可以采用閉卷方式考核學生外,還可讓學生撰寫評價方面的研究性小論文或文獻綜述;對專題講座可安排撰寫學習心得或調查分析報告;對于實驗課程則可安排撰寫實驗分析報告;對于應用性較強的實務課程,可結合案例教學撰寫案例分析報告。通過上述方式培養其學術寫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
會計碩士分析和解決會計應用性難題能力、收集和處理學術資料能力、語言表達與邏輯思維能力的綜合體現是學位論文。為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全國MPAcc教育指導委員會在《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參考性培養方案》和《關于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辦[2009]23號文件)中對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寫作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要突出專業性、學以致用[3]。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學位論文應具有創新和實用價值”。
論文答辯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最后關口。答辯委員會必須嚴把學位論文的質量關。委員會組成人員里,必須有1名或以上外聘專家。答辯過程中,會計專業研究生要闡述清楚本課題的創新之處,答辯委員會要就答辯者研究成果的可行性、是否有利于產學研相結合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提問并展開學術辯論。答辯后,研究生還要進一步分析和思考答辯老師提出的意見,對論文寫作的經驗教訓加以總結,清楚知道通過這次論文的寫作自己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在科研能力上有哪些提高,同時精心修改學位論文,以便在會計學術服務于實踐過程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結束語
會計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是個復雜又系統的過程,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MPAcc教育模式,疏通供求雙方的聯系渠道,改革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根據黑龍江省區域經濟的特點,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導師配置等方面對現行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育體系和機制進行創新,從而推動黑龍江省校MPAcc會計教育的發展,進而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曹昱.構建適應濱海新區發展的會計專業碩士(MPAcc)培養模式[J].勞動保障世界,2010,(11).
[2] 劉永澤,趙和喜.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PAcc)培養模式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2,(2).
[3] 高明.會計專業碩士應用能力培養創新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
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Master training model in the univers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gional demand
TAN Xu-hong,LI Xin
(Management college,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Harbin 15002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