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7: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技術創新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知識產權是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的制度保障
加強技術創新,有利于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盡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體系,擺脫對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依賴,發展民族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企業持續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也在于通過獲得技術優勢或用技術優勢換取成本優勢,進而獲得市場優勢。但這些優勢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是否享有對技術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因為在市場經濟中,高新技術商品(產品或服務)的交易主要是知識產權的交易,而知識產權的交易歸根結底體現為經濟利益的交換與分配,離開了利益關系,就無所謂知識產權關系。知識產權制度的設立,是通過授予知識產權主體一定范圍的私權,允許其以書面形式向社會公眾充分公開其技術或其他形態的知識為代價,換取國家法律保護下一定期限的龍斷權。知識產權是科技進步的產物,與技術創新、高新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從西方發達國家創建知識產權制度的歷史來看,知識產權的發展表現為“社會生產科技化、科技成果商品化、知識商品產權化和權利制度體系化”這一歷史特征。知識產權是在法律上對技術創新成果的確認,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財產,在高新技術企業資產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運用知識產權法律機制促進高新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已被世界各國所認同,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意識到用知識產權促進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1)知識產權對技術創新方向的引導作用。技術創新具有不確定性,而高新技術表現的“高”、“新”特點,使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強,進而導致企業對創新產品和技術路線選擇上的盲目性。而知識產權由于是以公開技術內容為代價的私權,會使企業及時獲知自己從事的相關技術領域的技術狀態和技術的法律保護狀態。知識產權制度所保護的技術創新成果必須具有新穎性,由此在企業對比分析以后,便可以已公開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擇產品開發方向,確定技術開發路線,既可避免重復研究,又可保證技術創新難題在可能的技術領域和可行的商業領域中解決。
(2)知識產權對技術創新成果的傳播作用。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在知識產權制度的保障下,一方面可獲得高收益,另一方面引導其它企業對這種高收益的追求進而進行技術模仿,在模仿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形成持續創新。對國家而言,其重要意義之一在于通過持續創新,技術得到傳播、擴散,形成新的產業群。授予主體以知識產權是將專有權和促進技術信息公開統一起來,其公開的技術內容為傳播提供了前提,為知識的傳播、技術的轉移提供了極大便利,促進企業生產要素根據市場原則合理流動。
(3)知識產權對技術創新主體的利益保障作用。知識產權對高新技術企業利益的保障作用還體現在:如果企業的知識產權被侵害,就會產生基于這種對知識產權支配權而形成的一系列的請求權和抗辯權,以保障企業利益的最終實現。如果對技術創新成果沒有給予法律上的保障,技術創新的成果就會白白地“流失”,高新技術企業每年總銷售額的5%的研發投入就會付之東流,30%的科技人員的技術創新勞動成了徒勞。
(4)知識產權對技術創新活動的規范作用。在技術創新活動中,競爭的存在使得不正當競爭成為可能,因為侵權仿冒的成本要比企業進行“高投入”的研發成本低得多,“尋租”行為成為可能。由技術創新形成的高新技術,因其易流動和無形性,使得技術秘密被侵權經常發生而認定侵權十分困難,知識產權制度追求權利人的技術壟斷與公眾利益的平衡,這種立法的“二元”價值目標決定了知識產權主體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時又要遵守公平競爭原則。其次,知識產權所具有的專有性,使其存在著被濫用的可能,由此在知識產權制度中確立的合理使用、在先使用、法定許可、強制許可就是對權利主體壟斷權的限制。再次,知識產權制度確立了發明人、專利權人和單位對技術創新收益的分配機制。
2知識產權在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中遠未發揮其應有的制度保障作用
發達國家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制定了名目繁多、卓有成效的商標戰略、專利戰略等知識產權戰略,大大地促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如美國最早將保護發明人的專利制度作為市場競爭的武器。日本在日美專利戰中受到挫折后,以美國為師,加強了知識產權戰略的研究和實施。為了更好地占領加入WTO后的中國市場,各國跨國公司把對華知識產權活動的重點放在了高新技術領域。截至1999年12月31日,在我國專利申請中,國外知名的石化跨國公司申請的專利數就占到本領域的80%。在核技術、醫藥化學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90%以上是外國企業;在航天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國外比國內高出30倍,相比之下,知識產權在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中遠未發揮其應有的制度保障作用,表現為:
(1)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意識缺乏。具體為:①我國相當一部分高新技術企業習慣于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科技成果管理模式,往往憑著經驗或傳統觀念進行市場經營,缺乏專利意識和品牌意識,或對品牌的保護和防范意識,沒有意識到知識產權是一種極具價值的無形財產,沒有利用知識產權制度保護技術創新的成果,在競爭中往往處于被動局面,市場份額越來越小,甚至被別人擠掉。②相當部分企業不是重復研究與開發,就是沒有對技術創新的成果及時申請知識產權保護,反被他人以侵權為由告上法庭;有的則干脆仿冒別人的技術創新成果,嚴重影響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在國際上的形象和信譽,更重要的是長期的仿冒行為會使企業無法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技術創新隊伍,永遠無法擺脫對別人的技術依賴。
(2)技術創新中尚未確定明確而穩定的知識產權戰略。首先,研發項目的選擇上缺少知識產權戰略謀劃。在企業的研究開發目標決策階段,雖然有像海爾等極少數企業開始主動利用專利文獻來為決策服務,絕大多數高新技術企業在開發立項上都有一定的盲目性,或只根據市場的短期需求確定開發目標,沒有想到或不會利用專利等知識產權文獻來全面分析技術、市場和競爭對手的情況,不善于運用知識產權制度進行技術和市場優勢的儲備;其次,在新產品的研究開發階段,我國的絕大多數高新技術企業不善于利用專利等知識產權文獻來提高研究開發工作的起點和效率。往往是在專利文獻上已經公開的技術內容,本來可以用來直接參考或不必再去開發的內容,有的企業卻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自己從頭做起,重復開發,做無用功。最后,研究成果的專利申請階段,在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中也是一個薄弱環節。一些企業研制出新產品、新工藝后,由于沒有申請專利,被別人仿制失去了市場,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更有甚者,被外國企業拿走或廉價買去,申請了外國專利,使該技術的出口反而受到限制。
(3)技術創新文化中缺少知識產權的價值內核。對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價值內核進行考察時,我們不得不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所處的傳統文化環境進行分析。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受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形成人治主義傳統、德治主義傳統、泛刑主義傳統和無訟訴主義傳統等傳統法律文化。這些傳統法律文化缺少知識產權制度和技術創新所要求的價值內核,從總體上講對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的發展都具有消極影響。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需要倡導追求產權的價值觀和鼓勵競爭的價值觀,而儒家的“中庸之道”則與上述價值觀格格不入,由此企業總是不能夠主動、積極地利用知識產權制度保護技術創新成果,而是依賴于“家長”,即行政部門的指揮棒,以行政手段推進企業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3構建知識產權戰略是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的戰略保障
所謂高新技術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可以理解為:高新技術企業長遠的發展和全局的利益角度出發,為了搶占或維持技術創新的制高點,運用知識產權法律機制,在技術競爭和市場競爭中謀求最佳經濟效益,并能保持自己技術優勢的謀略,確立構建知識產權戰略是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的戰略保障,這是因為:①現代企業制度必然要求企業重視知識產權這一無形財產權的作用?,F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產權明晰,知識產權作為無形財產是企業“法人財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新技術企業的資產總值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②知識產權戰略有利于充分保護知識產權,防止和控制企業的無形資產流失。由于高新技術企業在樹立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意識、營造知識產權文化氛圍和保護創新成果的經驗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知識產權大量流失。知識產權戰略的確立,有利于企業對技術創新成果進行全面地、長期地和及時有效地保護。③企業產權戰略有利于企業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確保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內、國際競爭中的有利地位。④知識產權戰略有利于企業制造國際名牌,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
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應當從認清知識產權本質和研究知識產權戰略入手,及時制定和實施自己的知識產權戰略。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一般可分為專利戰略、商標戰略和商業秘密戰略等。從對知識產權的運作角度又可分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戰略、企業知識產權利用戰略、企業知識產權價值戰略、企業知識產權投資戰略、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戰略等。
4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法律保障
首先要完善和制定法律法規,特別是知識產權法律,以保證高新技術企業既定的知識產權戰略按照預期目標推進。知識產權戰略是依托于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法律以其國家權威性、強制性和一定時期內的穩定性,保證了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法律依據和強有力的實施保障。良好的知識產權法律環境是知識產權戰略目標實現的前提和保障。由于對知識產權的利用、管理、保護都受到法律的規范,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每一步都必須以法律規范為行為規則;法律規范特別是知識產權法律規范,對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目標又具有可靠保障作用。可以說,企業知識產權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優化配置,是有效的知識產權法律和知識產權戰略性運用的共同結果。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必須遵循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發展趨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原則。
關鍵詞:QC小組;班組建設;基礎
QC小組活動作為班組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有效形式,其活動深入持久健康地開展,已經成為推動企業班組建設的巨大動力。筆者結合供電企業推進QC小組活動和班組建設工作實際,試就班組建設及QC小組活動的概念、QC小組活動對班組建設的促進作用,以及QC小組活動與班組建設結合的重要途徑三個方面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正確把握班組建設、QC小組活動的內涵與關系
班組建設工作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事關企業長遠發展的重大任務和強根固本的基礎工程。自1986年工業企業整頓后,國家經濟委員會要求圍繞企業升級使班組逐步由“單純生產型”轉變為“生產、管理結合型”;1991年,能源部、水利電力工會全國委員會又聯合下發《電力企業班組建設規定》,明確采取定級晉升的模式來加強對班組的管理及其組織領導體制;2009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國家電網公司進一步加大了班組建設工作力度,下達了一系列加強班組建設的指示和文件,國家電網公司更明確提出了“班組建設三十條重點要求”,要求從基礎建設、安全建設、技能建設、創新建設、民主建設、思想建設、文化建設、班組長隊伍建設八個方面加強班組建設。
二、QC小組活動對班組建設的促進作用
(一)QC小組活動提高班組現代科學管理水平。QC小組活動過程需要充分運用質量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嚴格遵循PDCA循環理論,運用排列圖、因果圖、調查表等統計分析工具,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相應改進對策;對于經過實施證明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需要小組成員運用標準化管理知識,對其以標準或制度的形式予以固化,將其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小組活動結束后,小組還須按照要求整理出成果報告和準備成果的PPT材料,這還需小組成員掌握一定的信息化知識和具備一定的文字總結能力。通過QC小組整體活動流程的開展,不但運用到了5S現場管理、PDCA全面質量管理、精益化管理、目標管理、標準化管理等先進管理方法和手段,而且進一步完善和加強了班組信息記錄、標準規范、專業技術培訓以及促動小組員工掌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技巧等職業行為養成等基礎工作,進一步推動班組由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由單純的生產封閉型向面向用戶的開放型轉變,不斷地提高班組的現代科學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班組建設水平。
(二)QC小組活動有效激發班組自主創新能力。通過開展QC小組活動,引導班組員工以現場工作存在的難點、問題為課題進行研究,尤其對于涉及新產品、新工藝、新領域的課題,通過組織技術攻關型或創新型QC小組,遵循PDCA循環原理,首先從當前工作迫切需要出發,提出方向性的技術攻關或創新型課題,運用新的思維方式,創新方法,提出不同解決方案,逐一進行實驗,從中選擇最優方案,據此制定對策及實施,及時做好技術創新成果的鞏固,對其予以制度化、標準化加以固化和提高,并推廣到生產中加以應用。通過QC小組活動的開展,促動小組成員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運用,并對現有技術不斷進行探索、改進和更新,不斷地探索新的領域,使小組成員的技術水平得到持續提高,并有效增強小組成員的創新意識和節能減排意識,提高班組的自主創新能力,使班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持續進步,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QC小組活動進一步增強班組凝聚力。QC小組活動是一項班組全體成員為了共同解決班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開展的團隊活動。QC小組成員在工作中甚至利用業余時間,自發組織、潛心鉆研,為了解決問題而各抒已見、努力攻關、解決難題。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小組全體成員在思想上、行動上都是一致的,為了共同的目標,打破崗位界限,既有明確分工又相互配合,充分發揮了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專長。這種團結的氣氛和合作的精神,給員工極大歸屬感,同時也拉近了成員間的距離,構建了和睦的人際關系,進一步增強了班組團隊意識,有效激活班組成員積極性、創造性。
(四)QC小組活動打造高績效班組。解決工作現場存在的問題,不斷進行質量的改進是QC小組活動的基本特征,QC小組活動的目標主要圍繞提高工作(產品)質量(效率)、降低消耗、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等方面,而這些也正是班組建設的重要課題。通過開展QC小組活動,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對策和實施,不斷地提高生產、服務效率,節約物資的消耗,提高物資資源的利用率,不僅帶來直接降低消耗的效果,提高了經濟效益,而且進一步增強了小組成員的效率意識與節約意識,強化了小組成員愛惜資源、節約資源消耗的自覺性。
由此得到結論,班組是企業的細胞,企業的發展戰略、管理思想、管理目標最終要落實到班組。QC小組活動是圍繞企業的經營戰略、方針目標和現場存在的問題,以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質和經濟效益為目的而開展,通過活動的開展,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進一步夯實管理基礎,這與班組建設以至企業發展的目標是根本一致的。QC小組活動是班組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有效形式,將QC小組與班組建設有機結合推進,有利于提高班組管理績效水平,有效激活班組積極性、創造性和凝聚力,將進一步推動企業班組建設的良性健康向上發展,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秀敏. 加強企業班組建設與管理的思考[A]. 第四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 2016 .
[2] 葉文. 廣西電力線路器材廠“五星”班組建設的實踐與思考[A]. 電力行業優秀管理論文集――2014年度全國電力企業優秀管理論文大賽獲獎論文(《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 2014.
[3] 顏景魯,劉金標. 如何夯實班組標準化建設工作[A]. 電力行業優秀管理論文集――2014年度全國電力企業優秀管理論文大賽獲獎論文(《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 2014.
[4] 顧捷. 以守規文化提升班組建設水平[A]. 電力行業優秀管理論文集――2014年度全國電力企業優秀管理論文大賽獲獎論文(《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 2014.
[5] 宋士鋒,趙樹生. 減輕負擔 強化管理 進一步提升班組建設水平[A]. 電力行業優秀管理論文集――2014年度全國電力企業優秀管理論文大賽獲獎論文(《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 2014.
論文關鍵詞: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
知識產權,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自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企業逐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知識產權的保護顯得更加重要。[1]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入世這些年來我國因知識產權保護而出現的各類問題層出不窮,致使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吃了不少的虧。
中小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中相對活躍的部分,只有不斷地研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依靠知識產權的獨占性占領市場,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站穩腳跟,并謀求更大的發展cssci期刊目錄。因此,在市場經濟洪流的沖擊下知識產權保護已刻不容緩,中小企業中加強知識產權更應該成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重點。
一、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現狀
1.研發數量少
許多中小企業不愿花費較大的資金來培育和發展具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因此不得不付出高額的專利使用費,并在市場競爭中喪失先機。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較少擁有自己的專利產品和技術。統計顯示,建國以來我國生產的西藥有3 000多種,而其中99%是仿制;農藥146個品種,仿制率達95%;精細化工3500個品種,仿制或低檔產品占97%。[2]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現代企業管理論文,截止2007年11月,在中國境內申請的發明專利中,專利申請地址來自于日本的有204723條,美國為136875條,而地址為中國的發明專利僅有17466條,根據權威部門估計,每年“中國制造”為專利技術支付的費用大約占出廠價的25%——30%。[3]可見,我國中小企業的專利技術研發數量太少,而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其競爭也越顯慘烈,很多中小企業,特別是缺乏專利產品和技術的企業,更是在經濟競爭中難以立足。
2.研發質量低
中小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除了需要加強知識產權的研發意識之外,還需要側重核心知識產權技術的研發,即注重知識產權的質量。根據200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我國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現代企業管理論文,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2004年,我國的專利技術申請為13萬件,有一半來自跨國公司。從專利的構成看,中國申請的100件專利中,只有18件是發明專利;而國外企業申請的100件專利中,有86件是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cssci期刊目錄。[3]從這一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中小企業不僅在專利技術發明的數量上較少,而且質量較低,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地位。
二、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1. 內在因素
目前,許多的中小企業雖然研發了新的產品和技術,但是不能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有些中小企業自身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沒有及時創立自己的品牌和產品,而讓他人搶先申請了專利和注冊商標,從而喪失了專有使用權。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業雖然對于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較強,但是缺乏專業的人才、知識產權保護專業機制也不健全。以美國的337調查為例現代企業管理論文,2002年——2006年,在涉及我國出口產品的46起337調查中,有14件案件我國企業未應訴,未應訴案件約占全部案件的1/3。一些337調查案的原告方利用我國企業付不起訴訟費和搭便車的心理,刻意選擇那些可能不愿應訴的小企業作為列名被告,以侵犯其核心知識產權為由,向ITC尋求普遍排除令的保護,從而直接打擊我國整個行業的利益,甚至不得不退出美國市場。[4]可見,中小企業不做好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的防護工作,不未雨綢繆,必然會在遇到實際問題中吃虧。
2.外在因素
第一,政策法律、法規不完善
由于知識產權屬于法定的權利,它不僅表現為權利內容法定,而且還表現為獲取和行使權利的方式法定,因此,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工作也必須具有相應的規范性。但是現代企業管理論文,目前我國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政策法規還并不完善,沒有詳盡的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專利申請審查制度、職務發明創造申報與審查制度、科技成果登記制度、知識產權投資管理制度、商業秘密保護制度、研究開發項目登記與定期審查制度等。[5]這就使得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難以規范,使得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陷入混亂cssci期刊目錄。
第二,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尚不完善
由于知識產權申請、評估、確認等工作較為復雜,對于一般的中小企業人員而言,由于信息不足,往往需要專業的服務機構進行輔導處理。但是,目前高質量、體系完善的專業服務機構較少。而高質量的服務機構收費較高,也超過了一般中小企業的承受能力,因此許多中小企業不得不選擇資質較差、收費較低的中介服務機構,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的實力差距,不利于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
第三,內部控制不足、實施效率較低
目前一些中小企業也關注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并設立的專門的人員和機構處理相關事務,而國家對于高新技術的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的開發和保護給予了較多的優惠,也頒布了一些相應的優惠政策。但是因為缺乏較好的內部控制管理,雖然目標在制定之初是有利于知識產權保護的現代企業管理論文,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發生了偏離,從而導致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陷入僵局。
三、加強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措施
1.提高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中小企業要明確知識產權在其自身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樹立知識產權開發和保護意識。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知識產權研發、申請和保護專門機構,并培訓專業的人才從事知識產權相關工作。建立一套與政府、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相協調,成熟有效的糾紛風險評估和處理機制,從而確保中小企業在面臨知識產權糾紛中能夠從容面對。
2.不斷完善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制度
政府部門應該意識到中小企業在國家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要從戰略上對中小企業進行重視,要給予那些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小企業的技術中心提供資金、人才、信息和研究項目等更多的支持,扶持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心,使其在知識產權的爭奪戰中獲取有利的優勢。并不斷總結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經驗,參照國外發達國家較成熟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結合國情,制定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cssci期刊目錄。鼓勵中小企業進行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并進行相應合理的政策扶持。
3.完善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
鼓勵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建立,完善知識產權服務的規章流程,強化中介服務機構的信息服務意識,并進行合理的人員配置。政府機構也應規范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的收費標準,對于需要知識產權服務的中小企業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可以給予適當的補貼,以鼓勵中小企業可以接受高質量的知識產權服務,確保申請了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都能夠得到有效保護。
4.建立內部控制工作
對于中小企業本身,政府從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部門,以及知識產權保護中介服務機構都應該建立適當的內部控制機制。根據各主體的復雜程度建立相應的完整的內部控制機制,通過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過程控制和相互牽制作用,防止個別人員出現操作風險,保證知識產權保護目標實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此外各部門之間、人員之間應相互配合,各崗位和環節都應協調同步,各項業務程序和辦理手續需要緊密銜接,從而避免扯皮和脫節現象,減少矛盾和內耗,以保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高效性和連續性。
參考文獻:
[1]蘇元機.論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及保護意識的增強[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1):44.
[2]朱婀丹.我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模式選擇[J].陜西科技,
2006(2):24-25.
論文關鍵詞:國有企業,管理,創新
一.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國有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主導性作用,作為國有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水平都有了質的飛躍,充分發揮了國有企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另一方面來看,我國國有企業整體市場競爭力不足、效益不高,國有企業改革目標的實現還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究其原因,除了歷史因素外,不難看出當前我國很大一部分國有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管理不適應癥”的問題。具體來講,如國有企業在長期運作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企業管理方式難以得到轉變,未能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生產經營和管理,管理粗放化,管理水平低下,效益流失嚴重,無法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國有企業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大大阻礙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推進及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1]。因此,通過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工作的推進及深入改善國有企業管理不佳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隨著民營企業、三資企業等的迅速發展及壯大,新形勢下的市場經濟格局和環境使得國有企業所面臨的生存和發展環境的巨大變化。從需求方面來看,為實現國有企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提高自身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加大管理創新力度。本質上來講企業管理創新是指對企業管理的理念、方法、模式等進行根本性的、深層次的改變與改善,是培育和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動力之源和有效途徑。同時通過管理的創新活動,自覺除去各種阻礙企業發展的消極因素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帶動和實現企業的體制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等,以最大化地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整合,有助于國有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從供給方面來看,促進國有企業發展相關政策和精神的出臺,加上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及科學信息技術的進步等在為國有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帶來壓力的同時,也為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開展提供了動力支持、物質基礎和管理方法理念上的支持等。
二.推進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對策建議
不難看出,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管理創新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制約了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工作的有序開展。如受傳統計劃經濟的慣性思維和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仍有很大一部分國有企業缺乏創新意識,對于創新的認識只簡單地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著認識誤區,將管理創新工作看作是可有無,忽視管理創新[2];管理技術和方法落后,如決策時主要是依靠個人經驗及主觀判斷,管理機制不健全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國有企業管理創新整體不平衡;缺乏鼓勵和支持創新的有效機制;缺乏高素質的國際化經營管理人才等等,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有企業創新的不足。在深刻認識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管理及管理創新中存在不足的基礎上,加大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推進我國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工作的開展。
(一)管理理念的創新
長期以來,鑒于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國家給予國有企業諸多的優惠政策和發展優先權等,這些措施大大促進了國有企業的發展,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國有企業具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和官僚思想,效益觀念差,對于主動進行管理創新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缺乏足夠的認識。觀念是行動的先導,管理創新首先需在理念上進行創新,管理理念的創新是推進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前提。具體來講,管理理念的創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論是何種類型的企業,只有創造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國有企業要重塑和增強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理念,積極主動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為國有企業的管理創新提供觀念上的支持。通過管理理念的改變和創新,攪動國有企業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的企業氛圍,給國有企業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加速國有企業的新陳代謝,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時刻把握時展趨勢積極,樹立起參與國際化大市場競爭的理念,同時立足于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開闊國有企業管理者的視野和思路。
二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人力資源是推進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和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中最為關鍵的因素。為進一步發揮人力資源在國有企業管理創新中的積極作用,需改革傳統的人事檔案管理制度,重視和加大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投入,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長遠戰略規劃。尊重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利用科學方法深入了解和把握員工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立起高效科學的激勵機制,徹底改變平均主義負面思想的影響,調動員工的積極性[3]。另外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的管理理念等核心期刊目錄。
(二)管理創新應立足實際
企業管理創新并沒有統一的模式,但從本質上來講管理有其內存的邏輯和規律,管理自身最本質最基本的因素直接影響到整個管理過程。因此在充分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要根據不斷變化的形勢進行調整,通過持久、系統的管理創新活動提高國有企業的管理水平。二是,推進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過程中要積極融入我國優秀的傳統思想和理念,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模式。第三,國有企業管理創新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發展需求,以及市場要求等,選擇適合企業文化特性的管理方式,以形成個性鮮明的管理模式,堅決杜絕單純模仿某一種管理模式情況的出現。要認真分析企業當前的發展狀況及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尤其大部分國有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都有待提高,管理創新工作的推進要緊密結合企業管理的改革工作,統籌規劃,循序漸進,才能真正以管理的創新帶動企業管理水平提高。另外,要制定和明確切實可行的管理創新整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以有效指導管理創新工作的開展。
(三)多管其下營造有利管理創新的良好氛圍
創新主體創新能力的發揮離不開一個鼓勵和支持創新的企業氛圍的支持。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創新主體,包括企業家、管理者及企業員工等才可能做到思想活躍,積極主動地將創新的思想和理念貫穿于工作的任何環節中。一是國有企業管理領導層要重視和鼓勵管理的創新工作,以身作則,寓管理創新理念于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二是,加大培訓力度,培育員工追求優秀的價值觀和使其具備良好的心智模式,包括健全的心理、優秀的品質及較高的文化素質及合理的能力結構等,激發創新意識理念和創新能力的發揮。三是,實現管理的民主化,培養和形成企業員工的主人翁意識,自覺將個人的成長發展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提高責任感及對于企業的忠誠度,認識到管理創新對于實現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積極主動配合和推進管理創新工作的開展和參與企業的管理[4]。另外,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時所產生的思想碰撞是產生新思想、新觀念及新方法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改變森嚴的等級制度以建立起寬松方便的溝通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意識??傊?,在企業的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漸形成全體員工所認同和認可的企業創新文化和鼓勵支持創新的良好企業氛圍是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工作有序開展的根本保障。
(四)夯實國有企業內部基礎管理
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開展不是毫無基礎的虛無創新,管理創新工作的有效開展除了理念和企業良好氛圍的支持,往往需要基于基礎管理較好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產生。換句話來講,如果企業缺乏良好的管理基礎,那么企業管理創新工作也難以有效開展。因此針對國有企業當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滯后,需進一步強化企業內部基礎管理,為向更高水平的管理層次邁進和為管理技術、方法創新等提供保障。一是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國有企業的現代法人治理結構,落實股東大會制度,理順企業內部管理關系。二是現代企業管理論文,以信息化發展為基礎,通過流程再造工作,優化和完善組織結構,逐步實現企業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及網絡化,改變管理機構臃腫、管理人員過多的狀況,提高企業管理效益及對外界的快速反應能力[5]。三是,完善企業各項管理制度,做好關于基本流程、崗位職責、信息收集等的規定,實現企業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尤其是崗位責任制度,形成權、責、利相結合的管理格局。
(五)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管理技術的創新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國有企業在管理技術方面也有了質的突破。管理創新是一項與時俱進的工作,要充分利用現代管理技術手段,不斷地改進國有企業的管理方式[6]。一是,管理的信息化,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將電子計算機廣泛應用于企業管理過程中,通過各種數學模型、計算機程序及數據庫等。二是要不斷地總結現有的經驗和教育,在歸納總結中不斷升化企業的管理水平;對于國內外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要給予積極借鑒和吸收。三是建立健全企業信息系統,實現信息收集、處理的自動化及高效化,及時全面地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豐富有價值的信息和數據支持。四是,選擇合適的信息化管理軟件,并不斷地優化其管理功能,促進企業管理的集約化精細化及信息的共享。
參考文獻:
1.李昶.國有企業管理創新芻議[J].經營管理者,2010,15,12-13.
2.朱新杰.開拓國有企業管理創新新局面[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22-34.
3.孫麗華,張野.談談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途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4,16-17.
4.趙玉蓮,李立宏.淺談國有企業管理創新途徑[J].商場現代化,2009,4,32.
5.李文國.對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途徑探討[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3,19-20.
6.張國柱.對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思考[J].商業文化(學術版),2009,9,9-11.
第一節 論文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論文研究方法 1
第三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2
第二章 技術創新與出口競爭力指標說明 4
第一節 變量選擇說明 4
第二節 變量說明 4
一、R&D投入 4
二、專利授權量 4
第三節 因變量選擇說明 5
第四節 總結 5
第三章 技術創新與出口競爭力數據分析 6
一、R&D投入分析 6
二、專利相關數據分析 6
三、高科技產品進出口額分析 7
第四章 技術創新對高新技術產業影響的實證分析 9
第一節 模型設立 9
第二節 技術創新與出口競爭力的相關性分析 10
第三節 回歸性分析 10
一、技術創新對浙江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回歸分析 10
二、R&D投入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回歸分析 11
三、專利授于量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回歸分析 11
第四節 結論分析 12
第五章 提高出口競爭力的相關政策 13
參考文獻 15
致 謝 16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論文研究背景
進入.21世紀以來,以信息技術、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為主要標志的知識經濟革命正席卷全球,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支柱產業。我國計劃從.2005年到2020年力爭使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年均增長13%以上,到2020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達到4500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5%左右。這充分表明,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已成為拉動我國外貿出口增長的主導力量。
制約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因素有許多,如實際有效匯率、出口退稅、技術創新以及外商直接投資等。分析之對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影響程度,對于明確經濟調控目標、科學制定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發展戰略、改善我國國際貿易條件、增加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近年來,浙江省牢固樹立并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技術創新放在先導地位,積極實施科技強省戰略,大力推進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為推動浙江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07年,全社會科技投入達到500億元,比2006年增長22.6%,其中全社會R&D經費投入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創歷史新高,達到1.52%。發明專利申請量9532件、授權量2213件,分別比2006年增長14.39%和55.41%,位居全國第2位。這些表明浙江省不僅是民營經濟大省同時也是科技大省、創新大省。本文以浙江為例,著重分析技術創新對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影響,并提出了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發展和提升競爭力的建議。
第二節 論文研究方法
一、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本文對于技術創新和出口競爭力相關概念的闡釋,以及對國內外技術創新與出口競爭力的分析的是研究中定性分析的部分。而技術創新指標體系與出口競爭力指標體系的建立以及對兩者關系進行的實證檢驗則是通過定量分析來完成的。論證過程中,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緊密的結合起來,使兩者優勢互補,體現本研究的可操作性和科學性。
二、圖表分析與回歸分析法相結合
本文對技術創新指標體系與高新技術競爭力指標進行了回歸分析并且在實證分析的過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圖表對數據進行描述分析。
三、文獻研究與實地資料收集相結合
文獻研究是本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正是建立在對文獻的閱讀和論證的基礎上,才可以提出相關觀點。與此同時,就一些相關的年鑒及統計資料進行收集,重視數據對本論文觀點的支持。
第三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近年來技術創新與出口競爭力的研究呈現多元化趨勢,國外對技術創新和出口競爭力的研究主要如下:
Rasiah(2003)通過對2001年馬來西亞和泰國71個企業電子產品出口數據的分析,發現單從技術創新對出口的影響看,企業R&D投入強度和工藝創新對兩個國家電子產品的出口起促進作用。Loannidis and Chreyer(1997)以出口份額和相對出口價格比作為衡量出口競爭力的變量,以相對R&D存量投入作為衡量技術創新的變量,分析了1977-1990年10個OECD國家22個制造行業的技術創新對其出口競爭力的影響,結果顯示技術創新對制造業的出口競爭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不同的行業存在差異。Stemand Masku(1981)以R&D經費投入強度、科學家與工程師比重作為衡量技術創新的變量,運用美國制造業數據,分析了1960-1970年技術創新對美國制造業凈出口的影響,得出技術創新對美國制造業的凈出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當然也有不同得結論。Narufaand Wakelin(1998)以相對人均出口份額作為出口競爭力指標,采用人均專利授權量、相對人均FDI,相對人力資本等變量,分析了41個發展中國家和工業化國家技術創新對其出口競爭力的影響。結果顯示,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相對人均專利授予量對其出口競爭力影響為負。同樣Uchklaand Cook(2005)文中也得出,對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東亞國家來說,顯示性技術優勢指數對比較優勢指數的影響不顯著而且系數基本為負。
從國外關于技術創新對發展中國家出口關系的研究中可以發現,對于這個問題,對發展中國家的研究往往得出兩種不同的結論,這其中雖然有樣本選取,國家選取和指標選取等方面的問題,但從中還是可以看出,技術創新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影響帶有不確定性,而且關系偏弱。
國內相關的研究起步較晚,相關的文獻也比較少。通過查找和閱讀國內權威和核心期刊上相關的文章,歸納了幾篇具有代表意義的觀點。
1999年賴明勇、王建華等人就技術創新對我國工業制成品國際競爭力的作用進行了實證研究,證明技術創新對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競爭力的影響作用不顯著,而長期內對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出口競爭力影響顯著,尤其是對化學工業、電子及通訊制造業的影響顯著。2000年孫文建和黃渝祥提出技術創新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他們認為技術創新是推動產業結構高度化的主要動力;是啟動市場需求,使經濟走出低谷的重要力量;是提高我國國有企業競爭力的唯一出路;是擴大我國對外貿易,增加外部需求的重要途徑。姚利民、方妙杰(2007)以R&D經費投入強度和每億元總產值擁有的專利數作為衡量技術創新的寫作碩士論文指標,以出口依存度和單位勞動出口作為衡量出口貿易的指標,考察2004年技術創新對中國31個地區的出口貿易的影響。結果顯示,技術創新對出口貿易有著顯著的正的效應,技術創新己經成為中國出口優勢的一種重要源泉。
也有不同的結論。魏龍、李麗娟(2005)以R&D經費投入強度,科技活動內部支出強度,科技活動人員 比重和從業人員人均擁有專利申請數量作為衡量技術創新的指標,以高技術產品出口占工業制成品比重作為衡量出口競爭力的指標,運用計量方法,分析了1995-2002年技術創新對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影響。分析結果顯示,總體而言,技術創新對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有一定影響,但不是很顯著,技術創新還沒有在促進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沈亞軍、王寧(2006)通過采用R&D強度、專利申請數和R&D人員比重這些代表技術創新的變量對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影響進行分析,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跟國外研究發展中國家的情況相似,對中國來說,技術創新對出口的影響也帶有不確定性,不同方法、不同對象、不同指標也會得出不同得結論。
第二章 技術創新與出口競爭力指標說明
第一節 變量選擇說明
高新技術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產品的競爭力。與傳統產業比較而言,高新技術產業的高成長、高滲透、高效益、高智力、高競爭、高風險等特征決定了其特有的發展規律:從技術到產品的周期短,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以人才、技術為本,以創新性、獨占性取勝等。高新技術產品的技術特征也就是它的優勢所在,這種競爭優勢來源于技術創新。
在對技術創新能力進行實證研究時,首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衡量技術創新能力,通常從投入和產出兩個角度分別選取指標。目前,投入角度廣泛采用的是有關R&D的指標,而產出角度廣泛采用的是專利授權量和創新項目數等。這些指標各自都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專利授權量有時并不能反映出技術創新的真實情況,可能出現企業為避免對手使用專利申請的披露信息而選擇不申請等情況,導致官方統計有出入。但在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情況下,選用這些指標仍然不失為一個次優選擇。
因此,在考察技術創新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影響時,本文選取浙江省研發經費投入R&D作為投入變量,專利授權量作為產出變量,代表技術創新能力,來考察技術創新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影響。
第二節 變量說明
一、R&D投入
R&D 即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究與試驗發展 ,指在科學技術領域,為增加知識總量,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去創造新的應用進行的系統的創造性的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三類活動。國際上通常采用R&D活動的規模和強度指標反映一國的科技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根據OECD界定的范圍,只有 R&D投入強度明顯高于其他產業的那些產業才是高技術產業。
二、專利授權量
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新穎性,是指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并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
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第三節 因變量選擇說明
進出口數據為基礎來分析評價國際競爭力的方法很多,如國際市場占有率、凈出口、貿易競爭力指數、產業內貿易指數、顯性比較優勢、相對國際競爭力指數、出口產品質量升級指數、出口商品結構轉換率、競爭優勢變差指數等。下面主要介紹下貿易競爭力指數:
貿易競爭力指數是指(TCI指數-Trade Competition Index)是衡量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它是指一個國家某類產品的貿易差額與該國該類產
品的貿易總額之比。計算公式為:
TCI=(Ei-Ii)/(Ei+Ii)
其中Ei表示i產品的出口額,Ii表示i產品的進口額。競爭力系數是衡量一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指標:一般認為,競爭力系數在1~0.5表示競爭力強,0.5~0之間表示競爭力較強,-0.5~0之間表示競爭力很弱
第四節 總結
本文以貿易競爭力指數TCI為因變量,選取浙江省研發經費投入R&D作為投入變量,專利授權量作為產出變量,代表創新能力,分別記為RD和PA。分析技術創新對浙江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競爭力的影響程度。在對浙江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競爭力進行描述性統計的基礎上,進行相關及回歸分析。為了保證變量的平穩性,本文將變量分別進行對數處理,取對數后的變量對原方程的解釋程度不會產生影響。
第三章 技術創新與出口競爭力數據分析
一、R&D投入分析
樣本數據采用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的2003-2008年R&D的投入數據及其占GDP比重的數據,并從浙江省科技統計網上獲得2002年的相關數據數據。具體見表3-1.
表3-1 2002-2008年浙江省科技活動經費投入及其占GDP的比重
名稱 單位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R&D投入 億元 57.65 77.76 115.55 163.29 224.03 286.32 345.76
占GDP比重 % 0.74 0.83 0.99 1.22 1.42 1.52 1.61
資料來源: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和浙江省科技統計網
從表中我們可以發現,從2002年開始浙江省R&D經費投入增加迅速, 2008年的R&D經費支出是2002年的近6倍,R&D投入是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的財力保證。R&D經費總量的擴大,表明浙江省各創新主體執行R&D的能力在提高,反映了浙江省創新能力水平的提高。2008年,浙江省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為1.61%,比2002年提高0.87個百分點,比重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和GDP是目前國際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動規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區域的經濟增長潛力和科學發展的能力。
雖然浙江省的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一直呈上升態勢,但總體來看,仍然偏低。2008年,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345.76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例為1.61%,僅高于全國1.54%的平均水平0.07個百分點,不僅與發達國家(一般占GDP的3%)比差距很大,而且與上海(2.59%)、陜西(2.09%)、江蘇(1.92%)等省市相比也存在較大距離,在長三角中是最低的。從此,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我們的創新投入在大幅度增加但任然不夠。
二、專利相關數據分析
與其他產業相比,高技術產業是真正建立在知識產權基礎上的新產業。沒有知識產權就沒有高技術產業。要提高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就 必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技術上有獨創性的高科技產品。近年來,浙江高技術產業的專利申請呈不斷增加的趨勢。截止2004年底止,我省累計申請專利137876件,授予專利權85770件,分別位居全國第三位和第二位。2004年專利申請量達25294件,授權量15249件,分別比2003年增長17.9%和5.9%,其中申請發明專利3581件、實用新型專利8980件、外觀設計專利12733件,分別占申請總量的14.2%、35.5%和50.3%。由此我們可以發現,自有專利主要以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為主,兩者所占比例達85.8%而發明專利僅占比例僅為14.2%,相比之下,國外申請以發明專利為主,其所占比例達到了86.9%。這一狀況反映了我國科技發展所面臨的缺乏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高技術產業中自主開發的技術和產品較少,而且所從事的貿易形式多是來料加工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具體數據見表3-2
表3-2 2003-2008年浙江省相關專利情況
名稱 單位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專利申請量合計 件 21463 25294 43221 52980 68933 89965
發明申請量 件 2751 3581 6776 8333 9532 12063
實用新型申請量 件 7750 8980 12723 15940 19270 25168
外觀設計申請量 件 10962 12733 23722 28707 40131 52734
專利授權量合計 件 14402 15249 19056 30968 42069 52955
發明授權量 件 429 785 1110 1424 2213 3269
實用新型授權量 件 4947 5492 6778 10503 16108 20002
外觀設計授權量 件 9026 8972 11168 19041 23748 29684
資料來源: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三、高科技產品進出口額分析
通過數據查找,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額如下表3-3.
表3-3 浙江省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額
(單位:億美元)
年份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Ei 高新技術產品進口Ii Ei-Ii Ei+Ii TCI
2002 80.89
2003 121.10
2004 38.71 46.09 -7.32 84.8 -0.086
2005 60.20 46.08 14.12 106.28 0.133
2006 101.70 67.44 34.26 169.14 0.203
2007 101.77 50.26 51.51 152.03 0.339
2008 106.47 56.20 50.27 162.67 0.309
資料來源:浙江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
從表3-3可以得知,2002年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僅為80.89億美元,到2008年,浙江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已達106.47億美元,6年間浙江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年增長率高達31.62%,并且浙江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外貿出口額的比重不斷上升,這都體現出了浙江高新技術產品對外貿出口的貢獻率和拉動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最近幾年浙江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低于6年來來的平均增長率。
貿易競爭力系數是衡量產業國際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指標。從表中可知,我省的國際競爭力是逐年提高。從2005年開始扭轉了長期在高新技術產品貿易中的逆差局面,首次實現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順差,其金額為14.12億美元,從此我省 的高新技術產品貿易踏上貿易順差的道路。
第四章 技術創新對高新技術產業影響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模型設立
設立技術創新與高技術產業的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Y=t+Ax1+bx2+c
其中Y代表TCI,X1代表LN(RD),X2代表LN(PA)
在此模型中,因變量Y表示浙江省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即TCI;X1表示LN(RD),即R&D的投入量取對數后的值,用來描述R&D的投入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影響;X2代表LN(PA),即專利授予量取對數后的值,是用來描述專利授予量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影響。對變量進行對數處理是為了避免異方差的影響。
根據浙江省科學技術廳和浙江省科技統計網,獲得了變量數據。具體見表4-1。
表4-1 2002-2008年浙江省研發經費投入(RD)與專利授權量(PA)
年份 R&D支出(億元) 專利授權量(件) LN(RD) LN(PA)
2002 57.65 10479 4.05439 9.25713
2003 77.76 14402 4.35363 9.57512
2004 115.55 15249 4.74970 9.63227
2005 163.29 19056 5.09553 9.85514
2006 224.03 30968 5.41178 10.34071
2007 286.32 42069 5.65711 10.64707
2008 345.76 52955 5.84574 10.87720
資料來源:浙江省科學技術廳,浙江省統計局
根據對外貿易合作廳,獲得應變量數據。見表4-2
表4-2 浙江省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
(單位:億美元)
年份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Ei 高新技術產品進口Ii TCI
2002 80.89
2003 121.10
2004 38.71 46.09 -0.086
2005 60.20 46.08 0.133
2006 101.70 67.44 0.203
2007 101.77 50.26 0.339
2008 106.47 56.20 0.309
資料來源:浙江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
由于一些條件限制找不到2002,2003年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口額的數據,所以相關分析主要針對2004-2008年。
第二節 技術創新與出口競爭力的相關性分析
我們對出口競爭力與R&D的投入及專利授權量進行相關系數分析,結果見下表4-1:
表4-1 技術創新與高新技術出口競爭力相關系數關系
Y X1 X2
Y 1 0.959490 0.925720
X1 0.959490 1 0.991372
X2 0.925720 0.991372 1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出口競爭力與R&D的投入及專利授權量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59490和0.925720.相關系數均較大,尤其是R&D的投入,相關性更加突出。
第三節 回歸性分析
一、技術創新對浙江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回歸分析
根據設定的線性回歸計量模型,利用EVIEWS軟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計(OLS),得出R&D投入與專利授權量對浙江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的回歸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4-2 R&D投入與專利授權量對浙江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影響回歸分析結果
變量 回歸系數 標準差 T統計值 Prob.
X1 0.941532 0.426039 2.209964 0.1577
X2 -0.481740 0.357080 -1.349110 0.3097
c 0.088249 1.438468 0.061349 0.9567
R的平方為0.958442 調整后的R的平方0.916884
F統計值 23.06269 Prob(F)為0.041558
Durbin-Watson 統計量 2.535955
由表可以得出的回歸方程如下:
Y=0.941532X1-0.481740X2+0.088249
從表中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其決定系數為0.958442,R的平方越接近1,說明其擬和優度越好。F檢驗結果為0.041558,說明在5%的水平下,X1和X2聯合起來對Y是顯著的。但X1得T檢驗結果和X2的T檢驗結果都說明X1,X2對Y不顯著。兩者之間存在矛盾。再加上X2的回歸系數是負數,通過上面的了解我們可知其與現實不符,說明其存在多重共線性。我們可以通過從每個變量對Y的影響進行分析。
二、R&D投入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回歸分析
我們先建立X1與Y的一元線性模型如下:
Y=dX1+f
利用EVIEWS軟件,對其進行回歸分析的結果如下表 :
表4-3 R&D投入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影響的回歸分析結果
變量 回歸系數 標準差 T統計值 Prob.
X1 0.371717 0.063018 5.898630 0.0097
C -1.809820 0.338172 -5.351768 0.0128
R的平方為0.920622 調整后的R的平方0.894163
F統計值 34.79384 Prob(F)為0.009728
Durbin-Watson 統計量 2.453068
由表可以得出的回歸方程如下:
Y=0.371717X1-1.809820
通過回歸分析我們發現R的平方為0.920622,說明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變化的92.06%,都可以由R&D投入來解釋,越接近1,說明其擬合優度越好。T檢驗結果為0.0097<0.05,說明R&D投入對出口競爭力的影響是顯著的。我們還可以從x1的回歸系數發現R&D投入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存在正影響,并且R&D投入每增加一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提高0.371717個百分點。
三、專利授于量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回歸分析
如4.22我們建立X2與Y的一元線性模型如下:
Y=gX1+h
利用EVIEWS軟件,對兩者進行回歸分析的結果如下表:
表4-4 專利授予量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影響的回歸分析結果
變量 回歸系數 標準差 T統計值 Prob.
X2 0.300585 0.070902 4.239444 0.0240
C -2.907554 0.728953 -3.988670 0.0282
R的平方為0.856958 調整后的R的平方0.809278
F統計值 17.97288 Prob(F)為0.024029
Durbin-Watson 統計量 2.461629
得出的回歸方程如下:
Y=0.300585X2-2.907554
通過上表我們可知R的平方為0.856958,說明在不考率因素的前提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變化的85.70%,都可以由專利授予量來解釋,越接近1,說明其擬合優度越好。T檢驗結果為0.0240<0.05,說明在5%的顯著水平下,專利授予量對出口競爭力的影響是顯著的。我們還可以從x2的回歸系數發現專利授予量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存在正影響,即專利授予量每增加一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提高0.300585個百分點。
第四節 結論分析
通過上文的回歸分析我們可以發現R&D投入,專利授權量與我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之間存在高度的相關性。并且兩者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都有促進作用。以下用理論分析方法對技術創新能提高我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原因做出了分析。
一般決定一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與貿易伙伴國間的相對價格;二是產品自身的優勢。相對價格優勢是因一國出口產品價格低于其貿易伙伴國產品的價格所形成的競爭優勢,主要由一國的資源稟賦以及其使用效率決定。產品自身優勢是因一國出口產品由于其自身特征而比競爭對手的相關產品能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所形成的競爭優勢。
然而決定一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國際競爭力的相對價格和產品優勢與技術創新緊密相關,也就是說技術創新能夠影響到產品及其相對價格。雖然制約產品價格的因素很多,但產品的生產成本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約因素。一般來說,產品的生產成本決定著產品的定價,所以企業的生產成本越低,產品價格就會相對別的相關產品價格越低,從而在產品出口中才能擁有價格競爭上的優勢。而技術創新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產品規模生產,降低產品生產成本。發達國家出口的資源消耗低、技術附加值高科技產品在其整個出口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從總體上來說存在著生產成本方面的比較優勢。而產品優勢則主要表現在產品的質量、功能差異性與品牌上,眾所周知,產品質量與技術創新密不可分,產品質量的高低與技術含量成正相關關系。另外,國際貿易中的高新技術產品的新穎性、獨特性、高性能性、高技術含量性等等,與不斷增加研發投入,不斷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來實現技術創新緊密相關。
綜上所述,技術創新是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日益顯著的今天,國際市場上的科技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國只有依靠技術創新,研究和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才能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價格和非價格競爭力優勢,才能在國際市場中立于之地,才能獲得更大的利潤和市場份額。
第五章 提高出口競爭力的相關政策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知道技術創新對出口競爭力有促進作用,要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我們要從技術創新角度出發。以下是針對技術創新提出的幾點擴大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技術引進中的二次創新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長期以來,高新技術是靠從發達國家的引進。但是我國技術引進的有效利用并不是很好,其主要表現在高新技術引進后的消化、吸收和改造不足,從而導致了較高的引進成本,不利于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提升。于是我國應在技術引進后模仿、吸收和消化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引進技術的二次創新,這樣既能提高我國的生產技術,增強我國的生產能力,又能更有效地實現技術引進的價值,減少重復引進現象,降低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生產的成本,有利于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的形成。
二、大力發展自主創新
我國應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的自主創新,因為沒有自主創新,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就擺脫不了對發達國家技術的依賴,也趕超不了技術經濟強大的發達國家,我國更加成不了國際上的貿易強國;沒有技術創新,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就不能夠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就缺乏品牌競爭力,從而只能在出口貿易中獲取微薄的加工利潤。所以,我國在引進、模仿、消化、吸收改進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的同時,應積極發展技術自主創新,開展自主創新研究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高新技術的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克服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技術競爭劣勢。
三、明確出口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
我國的自主創新和研發,主要集中在高校和國立科研機構,企業的技術創新地位不是很明確。但是我國高校長期以來只是起到一個知識傳播者的作用,與實際運用知識的企業聯系較少。而我國的國立科研機構雖然在技術與知識創新方面具有相當強的實力,但是在研發時缺乏市場導向性,從而使得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率不高。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基本單位,它最貼近市場,也最了解市場的需求,只有提高了我國出口企業的自主創新與研發能力,才能不斷增強我國的整體技術創新能力。所以明確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迫在眉睫,只有把產學研結合起來 ,出口企業才能更有效地配置高新技術資源,把研究開發中取得的技術成果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進而轉化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競爭優勢,促使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
四、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
人力資本作為科技發展的基礎,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人力資本水平的提高,不僅可以使經貿發展中既有的資本存量發揮更大的作用,還可以使技術模仿能力和二次創新能力增強。所以我國應大力發展人力資本,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同時,應重點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建立研究生、博士生導師約束機制。
五、加強國家的政策支持力度
我國應繼續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優化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結構,提高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國際競爭力的同時,還應不斷的提供必要的財政金融支持,加大研究與開發經費的投入,建立完善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商會機制,進一步簡化出國人員審批手續,加強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保障制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健全促進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等,進一步增強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擴大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
【參考文獻】
[1] 余道先,劉海云. 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對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基于專利授權量的實證[J]. 國際貿易問題, 2008,(03) .
[2] 林琳. 技術創新、貿易競爭優勢與出口績效的實證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 國際貿易問題, 2008,(11) .
[3] 高書麗,阮鈴雯. 技術創新對我國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研究[J]. 經濟前沿, 2009,(05) .
[4] 高書麗,阮鈴雯. 技術創新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J]. 商場現代化, 2009,(05).
[5] 姚利民,方妙杰. 技術創新促進中國出口貿易的實證研究[J]. 國際商務研究, 2007,(03)
[6] 魏龍,李麗娟. 技術創新對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J]. 國際貿易問題, 2005,(12) .
[7] 朱海燕.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 現代企業, 2008,(12)
[8] 張明喜.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R&D投入的貢獻研究——基于Panel Data的經驗分析[J]. 研究與發展管理, 2010,(01)
[9] 趙峰. 企業高新技術創新項目R&D績效評價研究[J]. 中國科技論壇, 2009,(02).
[10] 張濟建, 李香春. R&D投入對高新技術企業業績的影響[J].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2)
[11] 李冬琴. 浙江R&D投入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J]. 企業經濟, 2009,(03)
[12]傅家驥.技術創新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17一20
[13]王瑞旺,徐至展.高技術與高技術產業[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3l一49.
[14]傅家雷,雷家嘯.技術創新—中國企業發展之路「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1992:189一224
[15]刑以群,周建華.高技術企業經營管理論〔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25一33
[16]約瑟夫.熊彼特著,何畏等譯.經濟發展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17]王雨生.中國高技術產業化的出路廠[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3:12一26
[18]呂徽.高技術產業政策與實踐[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42一44
[19]胡志堅.國家創新系統理論分析與國際比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172一195.
[20] 李瑜. 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現狀及對策建議[D].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006 .
[21] 謝封光.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分析[D]. 同濟大學, 2006 .
[22] 徐佳澍. 技術創新與中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研究[D]. 沈陽工業大學, 2009 .
[23] 李慶華. 技術創新與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問題分析[D]. 吉林大學, 2009
[24] 王麗. 以技術創新推進北京高技術產業發展[D]. 首都師范大學, 2008 .
[25] 黃曉懿. 我國高技術產業R&D績效研究[D]. 四川農業大學, 2008.
[26]Lev,B.andSougiannis,T.The capitalization and value-relevance of R&D. 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 1996, :107-138 .
[27]Rothwell,R.Towards the fifth-generation innovation process.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1994, (11) :7-31 .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11) :184-203 .
[29]Jensen, R, and M Thursby.A strategy approach to the product life cycl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6, (21) :269-284 .
致 謝
四年的讀書生活在這個季節即將劃上一個句號,而于我的人生卻只是一個逗號,我將面對又一次征程的開始。四年的求學生涯在師長、親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卻也收獲滿囊,在論文即將付梓之際,敲下“致謝”兩個字,心中無限感慨。
感謝恩師李洪教授對我的嚴格要求和悉心指導,導師淵博的學識、非凡的氣質、敬業的工作作風、獨特的人格魅力,始終感染著我、激勵著我,這些都將成為寶貴的財富讓我享用終身。從論文題目的選定到論文寫作的指導,經由您悉心的點撥,再經思考后的領悟,常常讓我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謝我的爸爸媽媽,你們的鼓勵和支持,使我能安心完成學業而無后顧之憂,你們是我最堅強的后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養育之恩,無以回報,你們永遠健康快樂是我最大的心愿。
感謝我親愛的同學和室友,因為認識你們,讓我大學的生活更加美好。
感謝學校為我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讓我在寫論文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啟發。
大家都知道,企業是生產力要素的載體,尤其是國有企業與先進的生產力相聯系,擁有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和信息網絡,為國民經濟提供大部分的現代化裝備,它是科技進步的重要載體。因此,國有企業的管理如何,對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可是我們不能不看到我國現有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大約有90%是70年代和70年代以前興建起來的,50年代和50年代以前建成的企業也占一半以上。這些企業由于計劃管理體制延續了幾十年,傳統管理模式很難一下子解決。以來我國進行國企改革,但國企管理還沒能按市場經濟來組織生產、流通、交換、分配的各個環節,管理跟不上企業的社會化、市場化進程。據有關部門97年對我國2585家虧損企業的抽樣調查,由于管理落后造成的虧損達到2112家,占總數的87%,問題非常嚴重的。所以中央特別強調國有企業的管理要創新。
那么管理創新究竟涉及哪些范疇呢?根據目前國際企業管理新的趨勢和我國現代企業發展方向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理念的創新。首先,從追求政績的“烏紗帽”轉變為承擔盈虧責任的自我管理理念。因為未來的企業需要職業化的企業家,不是官員型的企業家,企業家的命運同企業的興衰成敗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其次,從單一生產意識轉為追求經濟效益的市場意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效益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來實現生產體系中的每一個環節,尤其是在開發環節中把市場需求的產業和產品作為企業開發和創新的主攻方向,否則企業的效益就無從談起。再次,從企業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發展到對社會發展、環境的責任和對用戶的責任的經營目標多元化理念的創新。從國際企業發展上看,經營目標多元化已成為趨勢。前不久,在美國國際性評選優秀企業時,采取九項指標,其中企業的創新能力、長期投資價值;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等指標在整個指標中占了相當份量,所以在經營目標上我們要進一步地拓寬思維,超前發展。最后,面對眾多的競爭對手,從你死我活的競爭理念向競爭與合作和統一的競爭理念的創新。其實,這是為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客觀要求。目前,國際上原來競爭對手的企業之間,紛紛掀起合作浪潮。例如:電子產品領域中美國的IBN與日本東芝的聯盟;汽車行業中美國的福特與日本豐田公司的聯盟;電器設備制造業中美國通用電器與歐洲西門子聯盟。當今世界出現的這種競爭與合作相統一的現象,不是個別企業的經營戰術,而是知識經濟時代要求企業所具有的競爭觀念創新的表現。我國近年來一個突出現象,是隨著買方市場的到來,企業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特別是以價格為主的競爭幾乎在所有市場上展開,這種局面很不利于我國企業的成長和創新,特別是不利于要迎接與來自世界跨國公司的競爭。所以建立多樣化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對于今天的國內企業是十分重要的。
二、決策管理的創新。決管管理是關系到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過去企業的決策管理是多靠經驗和主觀判斷,而現在是不同了。面對錯綜復雜,瞬息多變的環境,企業必須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系統,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因為信息是現代企業的神精系統,是企業科學決策和及時應變的依據。所以要建立靈活準確的信息系統是企業決策管理創新的主要內容。
三、戰略管理的創新。戰備管理從宏觀上講,正確的戰略使企業始終體現先進生產力發展的總趨勢,企業能夠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從微觀上來說正確戰略能夠準確地把握未來可能發展的產品及市場范圍,使企業贏得持續的競爭力。從戰略管理的創新角度上看,在經營領域中,過去我們企業戰略是只重視生產管理,而不重視開發和營銷管理。這種戰略,顯然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技術創新,產品開發是企業的靈魂,同時生產的產品只要賣出去,才是硬道理。所以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是在整個生產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因此,我們在經營戰略管理上要實現由過去偏重生產管理到重視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的轉變,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要從橄欖型向亞鈴型管理模式轉變。
四、組織結構的創新。精干高效的組織結構是貫徹實施經營戰略的組織保證。過去大型企業是攏大而多層次的管理組織結構,弊端很多。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和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首先,要剝離企業不應承擔的各種社會職能和政府職能,使企業輕裝上陣,其次,按照專業化社會協作的方向,分離服務部門等非生產主體,使企業精干起來,再次,強化生產過程前的市場研究,經營決策,技術開發和生產過程之后的產品銷售,用戶服務,廣告宣傳等經營職能,使企業組織結構具有高度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最后,隨著企業用業務流程的信息化,企業可以削減中間管理層次,便管理組織結構由原來的高聳型結構向扁平型結構再造,這樣使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五、人本管理的創新。過去,我們傳統企業管理,主要是以物為中心的管理,而現代企業要將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因為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最重要的資源,而知識的背后是人才,人才高于一切。所以做為企業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這是人本管理必須研究和創新的主要內容。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經濟領域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傳統商品經營中的市場競爭,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越來越劇烈。而中國加入WTO的腳步又日益臨近,更使得國內許多企業家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局勢,如何增強實力,把握機遇,迎接挑戰,"與狼共舞",這是擺在國內廣大企業家面前的重要課題。筆者根據多年在特區企業拚搏的經歷,結合學習國內外先進企業的成功經驗,提出了"企業教育化經營和員工學習化生存"的新理念,現從以下幾方面加以闡述。
一、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是現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唯一途徑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剛剛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各行各業的市場空白都
特別多,無論什么生意,誰先做誰就賺錢。加上政府部門適應市場經濟的管理手段和法律監督機制的滯后,許多人或借助于地方政府的行政保護、或善于鉆法律的空子"打球",創造了一個個一夜暴富的神話,獲取了在規范的市場經濟環境中需要較長時間的原始積累才可得到的"第一桶金",不少人很快成為名噪一時的風云人物。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市場經濟的發展進入了規范化管理階段,商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上國家宏觀調控能力的加強和相關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那種一夜暴富的神話是一去不復返了。尤其中國加入WTO已成定局,依據世貿組織的規則,各成員國必須規范政府的干預行為,實際上,也只有政府這只有形的手不再到處揮舞,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因此國內企業要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參與競爭,必須遵循國際規則,也就是說,不可能再享有政府的行政性保護了。同時,隨著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將來也沒多少法律空子可鉆,企業只有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挑戰,把握機遇,參與正常的市場競爭,并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二、建立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團隊是企業競爭的最大優勢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競爭的直接表現是質量之爭、價格之爭、服務之爭,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品牌之爭;而實質上支撐這些競爭的卻是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市場拓展手段和組織管理水平;而體現這些特征的最終載體是人,因此一切競爭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而人的競爭又體現在智力創新能力的競爭,因為只有不斷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和服務手段的創新,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企業在同行業中持久地處于技術進步領先、管理機制領先、市場營銷領先和服務水平領先,也才能具備價格優勢,才能提高產品知名度、美譽度,擴大市場占有率,最終實現較高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誠然,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唯有人才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其它一切物質資源如資金、設備、商品等,只有在人力資源開發的基礎上才會發生作用。發達國家許多成功的企業之所以高度重視人才、積極挖掘人才,道理也在于此。因而我們說,建立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團隊是企業競爭的最大優勢,誰擁有這樣的人才團隊,誰就具備了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和服務創新的優勢,誰就能夠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上遙遙領先,成為贏家,永立于不敗之地。
三、加強教育培訓是提高人才團隊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既然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優勢,那么創新能力從哪里來呢?靠教育培訓,這是提高人才團隊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為抓好教育培訓是提高員工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而員工的知識技能是激發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在產品科技含量高的行業企業,這一點體現的更為明顯。
有人說,企業通過挖掘優秀人才,同樣可以達到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從某種意義
上說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同樣離不開教育培訓,因為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不是靠引進一、兩個尖子人才就能解決問題的,尖子人才往往只具有某一方面的創新能力,或是技術人才、或是營銷高手,而這些人才如果不能適應環境、融入公司的企業文化,未必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曾經有某電腦軟件公司,通過人才獵頭高?挖"到一位頂尖水平的軟件開發工程師,老板開始敬之如神明,提供了優厚的條件。但此人與公司內各部門關系較差,工作中發生了許多矛盾,結果未滿三個月,該尖子人才就辭職走了。
企業創新能力體現在企業的各個方面,是一個綜合性概念,也只有綜合性的創新能力,才是真正的有競爭優勢的創新能力。尤其人才培養不只是重視知識技能方面,還要考慮品德、情感、志趣等精神層面的東西,考慮企業文化、考慮人才隊伍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這是只有企業綜合性的教育培訓才能做到的。誰在這方面把握得好、做得好,誰就能在競爭當中保持長久的整體創新優勢,最終在競爭中打敗對手,獲得勝利。
四、現代企業怎樣進行教育化經營
我們提出的"企業教育化經營"的理念,其實并不是新的發明創造,無論是國外成
功的知名企業,還是國內大大小小的各類企業,其領導者也都知道人才重要,明白抓好員工教育培訓工作的意義,大都建立有自己的培訓中心,甚至開辦了自己的管理學院。但問題在于,成功的企業在建立了完善的培訓體系后,能夠從上到下真正重視起來,并持之以恒落到實處,而我們國內有些企業特別是經營效益較差的國營企業,其教育培訓基本上流于形式,上課、考試等都不過是走個過場。今天,我們面臨的是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環境,再也不能繼續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了,我們必須下大力氣把此項工作抓到實處。那么,作為現代企業究竟該怎樣進行教育化經營呢?
1、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從領導開始真正重視起來
人的行動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行動自然就會發生變化。作為現代企業,面對中國即將加入WTO的形勢,我們必須有十分清醒的認識到,?quot;與狼共舞",就必須具備既不會被"狼"吃掉,又有可能打敗"狼"的本領。抓好員工的綜合教育培訓,是提高人才團隊的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企業"與狼共舞"本領的重要途徑。從企業領導層開始,對此要真正重視起來,提高思想認識,徹底更新觀念,牢固樹立企業教育化經營的思想,扎扎實實做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切不可把它看成可有可無的小事,而是把教育培訓工作看成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
2、建立科學、規范、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
企業要建立科學、規范、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必須有一定的人的基礎和物質基礎為前提,這要從硬件、軟件兩方面入手來考慮。硬件方面,包括建立相應的教育培訓機構,配備必要的教學場地和儀器設備,如電腦、投影儀、音響器材等。軟件方面,一是配備一定的師資力量,二是添置必要的圖書資料,三是建立長設的信息收集處理部門,有專人負責。
有了一定的人和物質的基礎,還要結合企業經營現狀和未來發展的設想,針對本企業員工的特質,制定出較為詳細的教育培訓方案,逐步建立起富有自身企業特色的教育培訓體系。一般而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是提高員工思想素質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員工愛祖國愛企業的思想境界和正義感,追求事業成功的強烈的事業心和成就感,嚴格的組織紀律觀念和服從服務意識,對工作極端負責的態度、忠誠敬業和團隊合作的精神,以及健康的身心、積極的心態、遠大的抱負、開闊的胸懷、優秀的品格等。
二是關于員工文化素質方面的內容。在學歷教育的基礎上,增加員工社會知識,包括政治的、經濟的、科技的、哲學的、歷史的、地理的、宗教的、社會風俗的等多學科知識,開闊員工視野,提高員工融會貫通、知識創新的能力。
三是培養員工專業技能方面的內容。主要指員工所在崗位的職責要求、技術專業知識、相關的企業規章制度,以及企業文化方面的內容。所在崗位部門一般包括技術研發類、生產制造類、人力資源類、行政管理類、市場營銷類等。
四是培養員工社會交往能力的內容?,F代社會是一個講求合作的時代,必須培養員工的交往水平,主要包括日常的社交禮儀,待人接物的常識,口語表達和溝通能力等。
五是訓練員工綜合管理能力的內容。主要針對中層以上管理干部,重點培養其宏觀把握能力、戰略策劃能力、組織指揮能力,以及個人工作魄力和人格魅力,課程設計包括初級管理、中級管理和高級干部領導力訓練等。
3、把日常工作納入企業教育培訓的范疇。
企業教育化經營的理念,就是要求把企業一切日常工作都列為員工培訓的內容,組織會議就是在上課,落實工作完成任務就是實習;企業最高領導就是培訓機構的負責人,部門經理就是講師,有關的文件、職責、制度就是教材,員工擬定的報告就是作業。按這種思路開展工作,就可以隨時檢查問題,糾正錯誤,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完成結果的最佳水平。
4、把員工績效考核與教育培訓考核統一起來。
員工績效考核是企業實施人力資源管理十分重要的環節,其根本目的是檢驗員工工作的最終效果,評價其貢獻程度作為個人獲取報酬的主要依據。在教育化經營的企業中,則是把日常工作績效考核與教育培訓的考核統一起來,績效考核的結果就是教育培訓的結果,績效考核不合格則意味著培訓成績不合格。由于建立了規范的考評監督機制和嚴格的獎懲制度,考核結果對員工必將產生巨大的壓力,有了壓力就會產生拚搏的動力。
五、如何理解和推動"員工學習化生存"
我們提出"企業教育化經營"的理念,其目的是為了強化員工培訓,全面提升員工個人素質,其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在員工個人身上,所以在提出"企業教育化經營"的同時,又提出了"員工學習化生存"的理念,這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只是表述對象的主體不同罷了。那么,怎樣理解"員工學習化生存"概念和推動員工的積極參與呢?
1、闡明企業"公平、公正、公開"的人才政策
成功的企業往往有一個相似的特點,即內部人才機制的"三公"原則。所謂"三公",
就是"公平、公正、公開",在企業內部營造平等的用人環境,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價值評價體系,職務調整方面堅決做到任人唯賢,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這種"公平、公正、公開"的人才競爭機制,最容易激發員工的正義性和積極性,對于個人來講,能夠達到潛能激發最大化;而對于企業來講,由于產生了良性的循環,因而能夠實現綜合效果最大化。同時,建立了這樣的人才競爭機制,也就給員工指明了奮斗的方向。要想在企業出人頭地有成就感,最大限度地體現個人能量和價值,必須積極參與公平競爭,不要指望其它門路,如找人情關系、請客送禮等。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騮騮,你是千里馬就不用擔心沒有伯樂,是金子就一定會閃光的。
2、人才在競爭中獲勝的根本原因
成功的企業在提拔使用人才的過程中,會有嚴格的考核、選拔過程,依據的條件就
是你的思想素質、知識技能、實際操作等方面的能力等,不會過多地參雜其它非正常因素,如血源關系、個人情感、主觀好惡等,從而保證落實人才激勵機制的"三公"原則。在這種公平競爭的環境中,只有真正具備條件的人,才能夠戰勝對手,脫穎而出。換句話說,參與競爭的人才個人所具備的能量,是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的根本原因。
3、提高個人競爭優勢的根本途徑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已經來臨,知識的創新和淘汰速度非常之
快,一個人要想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成為人才競爭中的常勝將軍,就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吸收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東西,這是提高個人素質保持競爭優勢的根本途徑。正如彼得o圣吉博士在他的《第五項修練》中所說的,"任何一個企業、一個個人要想保持持久的優勢,唯一的辦法那就是具備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的更快的能力。"我們必須讓員工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從而形成員工自發學習的內在動力,牢固樹立個?quot;學習化生存"的意識,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
4、營造學習化生存環境,組建優秀的人才團隊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環境的變化對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方式必然會帶來
很大影響,古時候孟母三遷的故事,也是說明這個道理。所以,企業不僅要大力倡導"學習化生存"的理念,還要善于在內部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首先從領導做起,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把日常工作看成不斷學習的過程;其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