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2: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著作權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創作。創作是指直接產生文學、藝術或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一般情況下,自然人可以利用自己的智力、資金和勞動創造出文學、藝術或科學作品,從而成為著作權的原始主體;或法人及其他組織組織自然人代表自己的意志創造作品并承擔全部的責任,從而被視為作者成為著作權人。(2)法律規定。如我國《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边@一規定使法人或其他組織成為除署名權之外的著作權原始主體。(3)合同約定。主要體現在受委托創造的作品中。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受委托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于受托人?!贝藯l款規定了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間可以依意思自治約定著作權的歸屬。在此我們需注意,該約定并非是著作權轉讓的方式,而是取得原始主體資格的一種方式。
(二)如何認定原始主體
認定著作權原始主體的標準有兩個:一是實質標準,二是形式標準。實質標準是指取得原始主體身份的法律依據或合同依據;形式標準是指有關創作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上是否有關于自己作者身份的署名。若著作權原始主體的主張者能夠同時證明自己權利來源的法律或合同依據及該作品原件或復印件上有其署名,同時,該創作作品不為特殊職務作品,也沒有在委托創作合同中約定著作權不屬于自己的,才可能成為原始著作權主體。[2]確定著作權的形式標準主要體現在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四款的規定上:“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痹摋l規定即明確了確定著作權的形式標準:作者須在作品的原件或復印件上署名。而且,該條條款為形式要件的推定條款。事實中,在作品原件或復印件上署名的并非就一定是作品的作者,但法官可以依據該條款初步認定該署名是真實的,從而推斷該署名者享有對該作品的著作權。當然,對此有異議者可以進行舉證來證明自己的主張,若異議者的主張成立,法院在撤銷原署名者的作者身份的同時,也應承認后來確定的作者的身份。動畫造型的著作權確定也應依照上述的基本原則進行,他可以是該角色造型的最初創作者,也可以是除他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可以是合意約定的委托人,在實際的法律判斷中,情況可能紛繁復雜,我們要堅持知識產權法的要旨,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利益及社會公眾利益進一步作出判斷。而認定動畫造型著作權原始主體的實體標準相較之下更為復雜,主要從以下幾種情形進行討論:
1.該造型的創作者即為作者的情形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的一般規定,著作權歸作者,創作作品的公民為作者。但是第十一條第二款有特別規定,著作權在特定情形之下也可能依約定或者法定而歸屬于作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例如,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在此,我們要明確的問題是,該自然人的行為是否為“創作”。著作權法所稱的創作是指直接產生文學、藝術或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自然人的活動應同時滿足以下四個要素才能稱其行為為“創作”。(1)作者所進行的活動是智力活動,且為不可替代的智力活動;(2)作者的智力活動是對作品構成要素的選擇活動。盡管各種作品的構成都是顏色、形狀、符號、數字等這些要素,但構成要素的選擇卻會因作者的喜好、思維、目的等而有所差異;(3)在選擇了要素之后作者須按一定的規律、規則將其進行排列。即使兩人所選定的要素相同,但其所運用的規則順序不同,結果可能會大相徑庭。(4)創作之所以稱之為智力活動就是因為它是能夠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立場、理念的活動,思想是創作的靈魂。這四個要素是并列關系,缺一不可。在確定動畫造型的著作權原始主體的問題上,其創作者可能會成為法律意義上的作者。這一認定源于動畫造型相對于動畫片的相對獨立性,由于動畫片和動畫片中的形象造型的創作過程是可分離的,且角色形象的美術創作過程一般都是早于或者與動畫片的創作過程同期進行,因此角色形象完成的時間,成為認定某個角色形象權利歸屬的重要事實。當一自然人創作完成了某動畫造型的美術作品,并能夠提交該造型的原始底稿、貯存介質或公開發表的出版物等有效證據,且上述創作完成或發表時間在動畫片完成之前,則該角色形象的權利人可認定為上述形象美術作品的創作人。此外,部分動畫片在作品署名時標明了動畫角色的美術設計人等創作人員,而且該作品并非法人作品或特殊職務作品,若為委托創作,該創作人也沒有將其權利進行約定,那么該自然人即為該動畫造型的著作權人,享有完整的著作權。
2.法人或其他組織被視為該造型作者的情形
根據《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三款及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我們可知,著作權的主體資格不限于自然人創作者,還有可能是法人或其他組織,這種情形主要出現在法人作品和特殊職務作品中。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需要同時滿足三個要件(1)該創作活動是由法人或其他組織進行組織的;(2)創作者所創作的作品代表的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意志;(3)該作品所產生的法律責任完全法人或其他機構承擔。此三條件為并列關系,必須同時具備。法人作品中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享有完整的著作權。與法人作品中作者所享有的完整著作權不同,特殊職務作品中的法人或其他組織所享有的著作權是不完整的。在此,我們要先明確職務作品的概念。職務作品,是指公民為完成法人或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時所創作的作品,分為普通職務作品和特殊職務作品。普通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歸創作者完整地享有;而特殊職務作品中的創作者只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歸法人或其他組織。這兩者的認定主要依據《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的規定,除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兩種情形,其余皆為普通職務作品。關于法人作品與特殊職務作品的區分,實際判斷上存在很大的困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比較從而進行判斷。(1)創作人與法人的隸屬關系:特殊職務作品法人與創作人一般具有隸屬關系;而法人作品中的創作人與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可能不具有隸屬關系;(2)作品主觀意志的體現:特殊職務作品體現的是創作人的主觀意志;法人作品體現的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意志,只是借由自然人的創作活動表現出來;(3)作品的種類:特殊職務作品的類型只能是著作權法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和計算機軟件等;而法人作品的種類卻可以不加限制;(4)發起組織:特殊職務作品可以是由法人或其他組織發起并主持,也可以由創作者發起;法人作品一般是由法人或其他組織發起并主持。
3.由改編獲得的著作權情形
動畫造型作為一種特殊的美術作品,在其后續期間很有可能有其他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它進行改編,從而使該造型獲得新的生命力,如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對黑貓警長造型的改編,還有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造型改編,都在原有的傳統印象上給角色增添了新的時代感,賦予了造型不同的理念。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二條的規定,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即改編該造型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應提前獲得原造型著作權人的修改授權。
4.該造型著作權由合同約定
一研究生學位論文著作權歸屬問題的現狀
目前國內沒有直接論述學位論文著作權歸屬的相關法律規定。經過檢索,僅在《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定》第13條中對學位論文著作權歸屬問題進行了界定:“在高等學校學習、進修或者開展合作項目研究的學生、研究人員,在校期間參與導師承擔的本校研究課題或者承擔學校安排的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及其他技術成果,除另有協議外,應當歸高等學校享有或持有”。而對于不同培養和創作模式下產生的研究生學位論文著作權的歸屬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我國關于學位論文著作權歸屬相關規定的不明確性以及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復雜性,使得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著作權歸屬難以理清。
二對研究生學位論文著作權歸屬問題的分析
由于研究生學位論文創作模式的復雜性,筆者認為應該針對學位論文不同的創作情況來具體地分析其著作權的歸屬問題,研究生學位論文著作權的歸屬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研究生獨立擁有著作權
如果該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的定題、撰寫過程中得到了導師的指導和相關專家、教授的參考性建議,但是這些建議和指導并沒有參與實質性的創作,學位論文在完成的整個研究過程中,作者都是親力親為,有用的數據、大量的實驗都是作者經過獨立的計算和實踐得出的。所以,該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著作權應該屬于研究生獨立所有,學生只需要在文章中對導師表示感謝即可。
2學校擁有著作權
某些研究生以參加導師的科研項目或者是學校下達的科研任務為論文的選題,在這種情況下,學位論文往往是課題研究的一部分。學生根據此類課題或者任務完成的課題所創作的學位論文的著作權應當由學校擁有。
3學位教育研究生所撰寫學位論文的著作權歸屬
(1)研究生承擔了所在單位的課題而形成的學位論文。某些學位教育研究生結合本職工作,選題直接來自于自己工作單位的課題而完成的學位論文,根據X《著作權法》第16條規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對于已經存在著作權歸屬約定的課題,學位論文作為課題成果的一部分,其著作權屬于協議約定方。而對于沒有對著作權歸屬約定的課題所形成的學位論文,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
(2)研究生以工作實踐為基礎,通過自我總結、研究而形成的學位論文。有的學位教育研究生的選題往往直接來源于自己的工作實踐或者具有明確的工作背景和應用價值,但是沒有承擔學?;騿挝坏难芯空n題,而是通過自我總結、研究而形成學位論文。本人認為這類學位論文的著作權應該屬于研究生所有。
綜上所述,學位論文的著作權主體應該根據不同的創作情況和創作時依靠的物質條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需要對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界定。
三開發利用研究生學位論文需解決其著作權的歸屬問題
電子版學位論文的傳播方式和版權控制的復雜性極大地限制了它的利用范圍,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以解決著作權歸屬帶來的問題。
1用法律明確規定學位論文著作權歸屬問題。我國的《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定》雖然有規定,但是依然不明確,建議在《著作權法》中增加關于學位論文歸屬問題。
論文摘要:數字圖書館在建設中遇到諸多著作權法上的問題,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制度在數字條件下遇到了困境,使得數字圖書館對作品的合理使用受到了束縛,這對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的使用制度來完善數字圖書館建設。
在信息網絡條件下,數字圖書館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手段必然成為圖書館發展的趨勢,其為公眾獲取信息資源帶來極大的便利,并對國家在未來的文化競爭中有重要意義。本文提出的對數字圖書館使用制度的完善過程中,應當在堅持平衡各方利益原則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現實需要來制定寬嚴得當的數字圖書館合理使用制度,以利于我國數字圖書館的健康發展。
一,使用制度完善所要遵守的指導思想
1,合理使用制度應當堅持利益平衡的原則
利益平衡是實現著作權法目的的基本要求。每一次傳播技術的進步都會迎來相應法律上的調整,并在每一次調整中都在一定時間內打破著作權法中的利益平衡,這需要合理使用制度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充當著作權法中各方利益的平衡器。著作權制度核心是保護創作者的著作權,同時也保護與著作權有關的傳播者利益,因此須找到一個平衡點,實現既能保護著作權又能使作品為公眾充分利用的平衡。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給原有合理使用制度造成了巨大影響,打破了著作權人和公眾利益之間的利益平衡,但不管技術如何進步,合理使用制度的發展必須堅持利益平衡的原則,才能實現合理使用的“合理性”,平衡各方利益。
2,完善合理使用制度應側重保護作品使用人的利益
完善合理使用制度應堅持利益平衡的原則,但就我國目前的具體情況而言,完善合理使用制度應當使其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適當擴張合理使用的范圍,側重保護作品使用人的利益。首先,數字網絡環境下,當前的著作權法立法已經表現出了更多保護著作權人的傾向,使得著作權人權利的擴張,也相對縮減了合理使用的空間,影響了著作權使用人的合理使用。其次,雖然信息網絡技術高速發展,公眾對信息資源的獲取極為便利,但在全球范圍內我國當前仍是版權消費國,我國的版權產業較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應當以我國作為著作權使用人的角度,在側重保護作品使用人利益的立場上對我國著作權法中合理使用制度進行完善,制定相關的規則。
二,我國數字圖館使用制度的完善措施
1,應調整現行的立法模式
首先,合理使用制度是對著作權的一種限制,雖然在世界范圍內不少國家有
圖書館法,但其中并沒有關于圖書館合理使用制度之規定,而有關合理使用制度
是規定在著作權法中的,如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均是如此。我國的《信息網絡
傳播權保護條例》中有關于數字圖書館對數字作品傳播的合理使用問題的規定,
但這僅為整個合理使用制度的一個方面,而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權法中的重要組
成部分,故將數字圖書館合理使用制度規定在著作權法中是合適的。
其次,我國關于圖書館合理使用的規定體現在《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在
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
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八)
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
本館收藏的作品;……”。該條以法律條文中某項的形式對圖書館的合理使用作出規定,未能充分考慮到圖書館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對此,本文主張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制度也應采用單條文或數個條文的形式對圖書館合理使用進行專門的規定。另外,根據數字圖書館自身的特點對其單列一些特殊條款,以解決數字圖書館合理使用的問題。
再次,我國著作權法以一個條文規定合理使用制度,采用列舉式的立法模式,其彈性小、適用性差,在司法實踐中難以滿足現實的需要。因此,建議我國著作
權法在用列舉方式的同時借鑒美國著作權法的四條標準對合理使用進行一個概括的規定,以增強其適用性和靈活性。
2,應調整現有的立法內容
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數字圖書館成為了一種趨勢,其在現在及將來
的社會中之作用必將與日俱增。對廣大公眾來說,數字圖書館是一個高效便捷的
查詢和獲取信息的極佳途徑;對國家而言,數字圖書館對于未來在文化領域中的
競爭至關重要且經濟意義重大,然而數字圖書館的發展中遇到了著作權法上的障
礙。為使我國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得到應有的保障,建議對我國著作權法關于圖書
館合理使用制度做如下調整:
第一,在著作權法中對數字圖書館的性質進行明確定義,給予數字圖書館應
有的法律地位。由于數字書館對傳統圖書館有功能上的繼承性,公益性的數字圖
書館也應和傳統圖書館一樣享有對作品的合理使用待遇。而對于商業性質的數字
圖書館,其以營利為目的進行運營,本身就失去了對作品合理使用的“正當性”,
其使用作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同意,否則即構成侵權。
第二,對著作權法中關于復制權的定義和范圍進行調整,將對作品的數字化納入復制權的概念中,并對臨時復制作明確的規定,規定短暫、過渡性、技術性而不具有經濟價值的對作品的臨時復制屬于合理使用。
第三,明確數字圖書館可以對作品進行數字化的范圍。應當規定為了替換已損壞的圖書、保存版本,或館藏丟失作品,數字圖書館可以對本館收藏的或其他公益性的圖書館、檔案館、展覽館、美術館等收藏的作品進行數字化;同時允許數字圖書館對原始形式已經過時或者已無法在商業市場上以合理的價格獲得的作品進行數字化,制作該作品的新形式復制品。
第四,就數字圖書館向公眾提供作品的范圍作出規定,以館域內和館域外作為劃分用戶權限的基本標準,在館域內可以向公眾用戶提供受版權保護的作品全文的瀏覽,僅允許一定數量的用戶同時對同一作品進行全文瀏覽;而對于館域外的用戶則僅提供作品的名稱、作者、目錄、來源等信息。
第五,規定數字圖書館亦可就館際互借使用合理使用,但應當嚴格限制在一定使用范圍中,即為個人學習或研究的目的之用。用戶請求數字圖書館實施館際互借,應當對作品的使用進行聲明不作個人學習和研究之外的用途,受申請館可以提供附有版權聲明的數字化復制件,且傳遞完成后即應銷毀復制件,數字圖書館不得為館藏之目的進行保存。
參考文獻:
【1】吳漢東著:《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
【2】阮延生:“版權保護與數字圖書館的合理使用”載《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
>> 云計算、圖書館和著作權 論數字圖書館基于合理使用的著作權管理 共享理念下圖書館的著作權合理使用 “圖書館”與著作權 我國圖書館法規條款內容所涉著作權問題研究 圖書館標志著作權的管理和利用 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視角下著作權立法的多元價值取向的辯證分析 數字圖書館著作權問題研究 數字圖書館與著作權探討 數字圖書館著作權保護探究 數字圖書館著作權糾紛實質探究 著作權法視角下的圖書館電子圖書服務 云計算環境下的圖書館與著作權保護 數字圖書館視角的著作權授權模式整合研究 圖書館在著作權效益機制中的職責審視 圖書館開發利用隨書光盤資源中的著作權問題 論圖書館館藏中的著作權保護 數字圖書館中的著作權評估模型探討 圖書館著作權作品獲取權的限制與保障 關于數字圖書館的著作權問題探討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6]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英國著作權法與圖書館相關部分介紹(第1版)[EB/OL].[2010-08-08].http://.
[7]官鳳婷.英國圖書館法發展歷程與現狀[J].圖書館學研究,2009,(2):93-98.
[8]李國新.日本圖書館法律體系研究(第1版)[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248.
[9]吳漢東.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9.
[10]喬生.信息網絡傳播權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83.
[11]鄭金帆.英國公共借閱權制度評價[J].圖書館論壇,2008,(1):50-52.
[12]秦珂.數字圖書館版權保護導論[J].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188.
[13]陳傳夫,吳鋼,唐瓊.歐美高校學位論文開發利用版權政策及啟示[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12):63-68.
[14]張健蘭.英國圖書館的電子期刊:從選擇到存?。跩].圖書館建設,2003,(5):118-120.
[論文關鍵詞]發行權 一次用盡原則 網絡 著作權法
大多數國家的著作權法都賦予了著作權人一項財產權,即作品的發行權。各國著作權法規定發行權的意義在于著作權人有權決定是否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以保護著作權人的權利。因此,如果未經著作權人同意,而又不符合合理使用條件時,他人實施“發行”行為即侵害了著作權人的權利。那么,通過網絡傳播作品的行為是否是《著作權法》規定的“發行”行為呢?為此,筆者將從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入手,探究網絡環境下的發行權問題。
一、我國《著作權法》關于發行權的規定
我國《著作權法》第十條規定: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發行權是著作財產權中的一項權利,相對于表演、展覽等直接傳播作品的方式而言,發行是一種間接傳播作品的方式。一般說來,發行這種方式主要適用于文字作品、美術作品、攝影作品、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以及計算機軟件等。
從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可以看出,“發行”行為并不是針對作品本身,而是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這里所說的“原件”是指第一次將作品固定下來的物質性載體,而“復制件”則是指除原件以外固定作品的物質性載體。因此,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著作權法》中的“發行”行為僅僅針對的是作品的物質性載體。在美國《版權法》中,copies和phono-
records( 指錄音的copies)均被定義為“物質載體”(material objects)。所以,如果只是向公眾提供作品本身,而不是作品的物質載體,這樣的行為并不構成我國法律規定的“發行”。只有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等物質性載體的行為才構成“發行”行為。也就是說,如果公眾想長期,反復欣賞、閱讀作者的作品,必須先得到作品的復制件或者是原件。因此,著作權人可以通過行使“發行權”,許可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復制件的方式獲得經濟回報。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社會公眾只能通過出售、出租等方式獲得作品的原件或者是復制件。因此,最典型的“發行”行為就是通過出售的方式,從而轉移作品的原件或者是復制件的所有權或者是占有權。
二、網絡環境下發行權的特殊性
在我們的日常口語中,“發行”行為往往是指第一次印刷和銷售作品或者其他商品的行為,即我們所說的“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冬F代漢語詞典》將“發行”解釋為“發出新印刷的貨幣、債券或新出版的書刊、新制作的電影等”。這也是一般公眾的理解。但是,“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在網絡環境下是否也適用呢?
(一) “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的內涵
“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又稱“首次銷售原則”,它是一條限制權利人權利的重要原則。它的基本內涵是:版權人雖然享有“發行權”,但合法制作的作品原件或者復制件經版權人許可首次向公眾銷售或以其他方式轉移所有權后,版權人就無權控制該特定原件或復制件的再次流轉了。因此,合法獲得該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所有權的人有權不經版權人同意而將其轉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進行處分。
正是由于法律規定了“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所以公眾可以去圖書館等借閱圖書,也可以將自己不用的書籍等出售。但是,由于互聯網的出現,使公眾除了可以從書店等購買圖書外,還可以通過下載的方式獲得作品的復制件。那么,如果下載者通過合法下載而獲得作品的復制件,其是否也可以不經版權人同意而以網絡傳輸的方式將復制件轉讓呢?
(二)在網絡環境下,“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是否適用
傳統的“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只是針對發行權而言的,但是由于互聯網的出現,使這一原則是否可以在網絡環境下適用不同國家也產生了不同的觀點。
1.美國
美國國內對于“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是否可以在網絡環境下適用也有不同的意見。美國1995年白皮書認為:即使傳輸者后來從計算機中刪除了被傳輸的作品復制件,導致在傳輸者和接受者之間只存在一份作品的復制件,傳輸者也不能援引“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要求免責,因為將作品通過網絡傳輸給他人不僅構成“發行”行為,還構成“復制”行為,而“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只是針對發行權而言的。因此,如果未經同意而將作品通過網絡傳輸的,不侵犯著作權人的發行權,但是卻侵犯了著作權人的復制權。[5]對于上述觀點,美國圖書館集團卻持相反的意見。他們認為:不應對“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簡單地進行形式主義的解釋,而是主張只要在將作品通過網絡傳輸給他人后刪掉了原件,“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就可以適用,并認為“消費者處分作品的傳統權利不能被剝奪”。
2.我國和歐盟
歐盟與美國1995年白皮書的觀點基本一致,也認為發行權不能在網絡環境下適用。因此,歐盟認為“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僅僅適用于發行權,而不能在網絡環境下適用。我國《著作權法》單獨規定了信息網絡傳播權,以此來調整通過網絡傳播作品的行為。因此,在我國,“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也不能在網絡環境下適用。
法律規定“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的目的是防止他人未經版權人同意而將作品的原件或者是復制件投放市場的行為,以此來保護版權人獲得經濟利益的權利,對于通過合法途徑獲得的作品的復制件再處分的行為,“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并不干涉。在網絡環境下,作品在傳輸的過程中并不涉及作品的物質載體,也就不符合發行權的構成條件。
三、我國對于網絡環境下發行權問題的司法實踐
由于互聯網的發展,大眾通過網絡傳輸作品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但這種行為是不是符合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發行”行為的構成要件,以及在司法實踐中怎樣處理這種行為,已經成為我國司法實踐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發行權在網絡環境下并不能適用
從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法律規定的“發行”行為是特定的?!鞍l行”是指將作品的物質載體即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轉移給社會公眾的行為。但是,現在由于互聯網的出現,通過網絡傳輸作品成為公眾獲得作品的新途徑。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通過網絡傳輸作品的行為并不涉及作品的物質載體的轉移。因此,這種行為并不符合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發行”行為的構成要件。
雖然我國《著作權法》并沒有直接規定“發行”行為必須以轉移作品的物質載體的所有權為構成要件,但我們從《著作權法》第十條第六款對發行權的定義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可以得出這個觀點。且在各國著作權法的規定中,“發行”行為的構成都應符合兩個要件:一是向公眾提供的必須是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二是轉移的必須是作品的物質載體的所有權。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物質載體所有權的轉移是構成“發行”行為的必要條件。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發行權并不能在網絡環境下適用。在司法實踐中,對于通過網絡傳輸作品的行為需要尋找其他的途徑予以解決。
(二)我國司法實踐對于通過網絡傳輸作品的做法
因為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發行權”并不能在網絡環境下適用,所以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法院一致認為通過網絡傳輸作品的行為并不是我國法律意義上的“發行”行為。
2000年,世紀互聯公司在未經王蒙等作家許可的情況下,在其網站上傳播其作品,所以,王蒙等六位作家將世紀互聯公司告上法庭。一審法院認為,我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五項所明確列舉的作品使用方式中,“并沒有窮盡使用作品的其他方式存在的可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作品載體的出現,作品的使用范圍得到了擴張。因此,應當認定作品在國際互聯網上傳播是使用作品的一種方式”。如果法院認為世紀互聯公司的行為是傳統意義上的“發行”行為的話,則該案完全可以認定為侵權案件。但是,法院在審理的時候認為,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發行”行為是以轉移作品的物質載體的所有權為條件,因此,法院判決原告敗訴。
論文摘要:運用著作權法和物權法有關理論知識,對體育教案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認為,體育教案屬于著作權法所保護的職務作品,具有著作權,應當適用著作權法進行保護,并提出對體育教案著作權進行保護的建議。
一、問題的提出
著作權是知識產權中的一種權利。目前,教育界知識產權意識不強,未進行有效保護,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比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識產權法律救濟。2002年重慶市語文教師高麗婭與自己所從教的小學之間的教案糾紛是我國首例教案著作權糾紛。原告訴稱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銷毀或賣給廢品站。原告認為,教案是個人智力和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學校檢查之后應該退還原告,被告的上述行為侵犯了教師的合法權益,根據《民法通則》、《教師法》、《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訴請法院判令被告返還44本教案,并賠償損失8800元以及承擔相應的訴訟費用。此案的審理可謂一波三折,最后原告變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權為訴訟理由才使本案最終審結并獲勝。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屬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職務作品?教案本所有權與教案著作權之問的關系?等等。體育教案屬于教案中的一種,同樣屬于著作權客體。筆者企圖通過本文來喚起教育行政管理機部門、學校領導、體育教師的知識產權意識,切實保護體育教師的智力成果,激發體育教師的創新精神,進行創造性工作,以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二、體育教案的含義
體育教案(也稱體育課時計劃)是體育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條件等實際情況設計出的教學基本結構和過程的書面表達形式。教案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體育教師所具有的體育課程教學理念,體現了體育教師對學習領域的有關學習水平目標及其內容標準的認識和理解,凝聚著體育教師對學習對象、教學條件、組織形式和方法等鉆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教師的教學風格。體育教案包括紙質教案或電子版教案、多媒體課件等形式。體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課時安排、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板書設計、場地利用、教學組織、教學進程、運動負荷、課的密度、學習評價、體育繪圖、錄音資料、錄像資料、攝影資料、學習資源、參考書目、體育作業等具體內容。
三、體育教案的著作權與教案本的所有權
1.體育教案具有著作權
著作權(也稱版權)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權人對文學、藝術、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著作權所保護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內容,而是表達該思想內容的具體形式,或者說,著作權是通過保護作品的表達形式來達到保護作品思想內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權伴隨著作品的創作完成而自動產生,無須履行任何注冊登記手續。
(1)體育教案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
著作權法對作品的規定。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沒有對體育教案是否屬于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做出明文規定,但是,通過對相關法律的解讀,可以判斷體育教案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文字作品”。
《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第三條第一款規定:“文學和藝術作品一詞包括文學、科學和藝術領域內的一切成果,不論其表現形式或方式如何,諸如書籍、小冊子和其他文學作品;講課、演講、講道和其他同類性質作品;戲劇或音樂戲劇作品;舞蹈藝術作品和啞劇;配詞或未配詞的樂曲;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表現的作品;圖畫、油畫、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畫作品;攝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影的方法表現的作品;實用藝術作品;與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學有關的插圖、地圖、設計圖、草圖和立體品。”《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三條: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四)美術、攝影作品;(五)電影、電視、錄像作品;(六)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七)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八)計算機軟件;(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一章“一般規定”中第二條: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
依據以上法律條文,體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圖形、圖畫、影像資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復制、保存、出版。因此,體育教案無疑屬于著作權法所說的作品范疇。同時,體育教案不屬于著作權客體的排除領域?!吨鳈喾ā返?條第1款規定:“依法禁止}u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著作權法》第5條規定了不適用著作權法的作品范圍,包括3類:(1)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2)時事新聞。(3)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顯然,體育教案不在著作權客體的排除領域之內,可以適用著作權法進行保護。
體育教案是一個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個部分如體育繪圖、攝影資料、板書設計等可分別作為一個獨立的作品來看待,都有著作權。體育教案的任何組成要素如圖形、文字、照片、錄音、動畫、錄像等都是作品,對其利用都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否則就會造成著作權糾紛。
體育教案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判斷體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體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獨創性,其次要看體育教案內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進行保存、復制。
第一、體育教案具有獨創性。獨創性是指由作者獨立構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內容或者表現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襲、剽竊、篡改他人的作品。
目前許多國家對于私人之間的通信、日記、律師的辯護詞、法官的判決詞等進行保護,其立法著眼于作品是否具有獨創性,而不強調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和科學性。在我國的著作權實務中,將節目預告表、火車時刻表等列入著作權保護范圍,也不是保護預告表、時刻表的內容,而在于這些作品的獨創性編排形式。體育教師教案是體育教師對所教授的動作要領理解與表達,對教學時間、課的密度、運動負荷等合理的安排,是體育教師個性化的智力勞動成果,具有獨創性。
新的體育教學改革更加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促使體育教師進行體育教學的創新,體育教師由傳統的“由傳統的‘經驗辛苦型’向‘研究創新型’轉變”?!澳昴曛貜团f教案”、“陳陳相襲老一套”的做法已經沒有出路了,體育教案的編寫必須兼顧諸多要素:教學對象——學生在性別、體育基礎、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課程標準》實施后,國家不再制訂、編寫統一的教學大綱、教材,教師不可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必須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選擇、取舍、比較、綜合;教學空間和形式開放,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各地地理境氣候的不同、教學器材設施條件的不足等客觀現實需要體育教師開動腦筋,因地制宜等利用好體育教學資源;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之下,許多體育項目需要經過改造后才能進入課堂,成為學生的體育鍛煉項目;等等。這些因素決定了體育教師必須進行創造性地工作,教案設計要切合實際,實事求是。體育教案很個性化,它凝結著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的教學經驗和對某些問題的獨特見解,優秀教案不僅具有獨創性,而且可能具有很高的創造性??傊?,體育教案是體育教師獨創性的無形智力成果。
第二、體育教案可以以有形形式復制。教案分紙質教案和電子版教案。體育教案以文字、圖形、圖畫、照片、錄音、錄像等形式存在,具有知識產權的容易被復制的特點,可以以抄寫、印刷、拓印、復印、錄音、錄像、翻拍、翻錄等形式進行復制、保存、出版。電子版教案的復制甚至無需成本,只需在電腦上點擊“復制”和“粘貼”按鈕就完成復制。非法復制的成本及其低廉,但給體育教案的著作權人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
因此,體育教案可以成為著作權法所說的作品,體育教師對其教案擁有著作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隨便復制和出版,體育教師有權維護自己教案的版權。教育出版機構出版的體育教師教案書籍和名師教案不可以隨便盜版復制。
(2)體育教案是職務作品
體育教案雖然可以成為作品,但是該作品的著作權屬于誰,學校與教師之間有不同的認識。筆者認為,教案著作權的歸屬取決于該作品的性質。
首先,教案不屬于法人作品,法人對其法人作品享有除作品署名權以外的全部的著作權。教案是教師為課堂教學所撰寫的一種作品,是教師思想的結晶和人格的體現,它不是在學校的主持下完成的,其教案撰寫的好壞一般也不是由學校來承擔責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構成要件,教案不屬于法人作品。
其次,教案應屬于職務作品。我國《著作權法》第16條規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蔽覈吨鳈喾▽嵤l例》第11條第1款規定:“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一款關于職務作品的規定中的‘工作任務’,是指公民在該法人或者該組織應當履行的職責?!苯處熥珜懡贪甘瞧浔韭毠ぷ髦?,所以教案是職務作品。但是按照我國《著作權法》第16條的規定,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歸屬分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由合同約定作品的著作權歸屬。但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中尚沒有明確規定教案的著作權歸屬。一般情況下,學校和教師之間對教案的著作權歸屬也沒有合同約定。
第二種情況: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件等職務作品,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權外,著作權的其他權利歸法人所有。法律之所以將上述作品的著作權歸法人所有,按照當時的立法意圖,主要是因為上述條件下產生的上述作品不適宜由公民個人享有著作權,例如,工程設計包括建筑、橋梁、道路、水庫等,由具體設計人享有著作權顯然是不合適;產品設計圖為工業用途,同時受到工業產權法,如專利法、技術秘密法等的規范,由設計人享有著作權也是不合適的。地圖是國家正式出版物,與一般圖書不同,個人也不能享有著作權;企業投資生產的計算機軟件也不能由個人擁有著作權。教案顯然不能歸人上述作品。
第三種情況:其余情況下的職務作品的著作權都歸個人所有。由于教案不能歸人本文上述的兩種情況,那么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教案的著作權只能歸教師本人所有。
綜上所述,在學校和教師對教案的著作權歸屬沒有約定的情況下,教案的著作權應歸撰寫該教案的教師所有。但是,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16條的規定,學校依然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該教案,比如說學校將其教師撰寫的優秀教案作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師作為教學的參考,就不能認為是侵犯了教師的著作權。同時,在教案完成兩年內,未經學校同意,教師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其學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教案。
2.體育教師享有教案本所有權
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排除他人,獨占其所有物,并依自己之意愿通過占用、使用、收益及處分等方式利用其所有物,以實現其作為物之所有人之應享利益的權利。空白教案本是一種物品,具有使用價值,其使用價值通過教師撰寫教案而不斷被消耗,結果產生了一個新的物品——體育教案本,教師成為新物的所有人。一節課要寫一份教案,教師憑借教案進行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后,這份教案的使命就完成。隨著教學任務的完成(通常為一學期或一學年結束),教案本由學校所有的物品就變成了教師所有的物品,其所有權發生了轉移,由學?!肮小弊兂山處煛八接小?。此時,教案本的使用價值主要是其所承載的無形智力成果——教案,而由原空白教案經使用轉移過來的使用價值顯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計。從法理上講,只有將教案本的所有權和教案的著作權相結合由教師享有,才能使教師切實享有著作權。在執行教學任務期間,教師作為教案的著作權人,享有除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以外的完全著作權,學校作為單位只享有有限的管理權和優先使用權,不享有所有權。學校對教案的一定期限的掌握和控制,是非所有人的占有行為,不能改變教師對教案的所有權。教學任務完成后(體育教案完成兩年后),教師則享有完全的著作權。
另根據《民法通則》第117條第2款的規定“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由于教案是一種無形財產,所以在其受到他人的侵害時,作為教案的著作權人,教師有權依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提起財產侵權之訴,可以主張包括請求返還原物、請求恢復原狀、賠償損失在內的民事救濟。
學校在一定期限內可以行使管理的職責,對教案進行檢查監督、質量評價、評優評先、優秀教案展示,但不能隨意更改、隱匿、毀滅、出賣體育教案。當體育教師教學任務完成后,其職務任務就結束了,教案本也變成了教師的所有物。此時,學校對體育教案的利用要堅持平等原則、意思自治原則、等價有償原則等民法基本原則。
四、體育教案著作權保護的建議
今后在著作權法修改時,要明確毀失著作權的(唯一)物質載體同樣構成侵犯著作權,而在訴訟程序法當中則明確證明著作權物質載體非唯一性的舉證責任由被訴的侵權人承擔。
體育教師因教學或科研需要引用他人教案時要注明出處。使用他人體育教案要征求其許可使用,出版物中引用體育教案要取得許可使用權并支付一定數額的稿酬。
法律畢業論文范文一:從美國法律教育看中國法律教育改革
一、美國法律教育的硬件優勢
(一)法律圖書館
法律圖書館的質量成為衡量一所大學法學院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為了保證法學院法律教育的素質水平,美國律師協會專門制定了《法學院認證標準》,對法學院的運作模式一一進行規定并明確標準,其中有一項就是關于對圖書館的認證評估標準。開辦法學院的必備條件,就是必須具有法律圖書館,并且是在法學院內建立的獨立于大學總圖書館之外的專業型圖書館,由此可見法學院圖書館在法律教育體系的地位和作用。當然,它也是維持美國法律職業人才高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體系。在美國,還設有“美國法律圖書館館員協會”,對美國各法律圖書館進行專業管理,明確各種標準、規格并定期進行評比、檢查和驗收。
(二)三大法律行業管理組織
為維護美國法律職業者道德和業務素質的最低標準,美國聯邦和各州政府對法學院的管理主要依托非官方的行業協會。其中,美國律師協會、美國法學院協會和美國法律圖書館館員協會是美國三大民間性行業管理組織,在美國的法律教育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美國律師協會下設有法律教育常務委員會,負責規定對法學院的各種硬件要求,并對辦法學院的開辦嚴格把關;美國法學院協會是美國法學教育規模和影響最大、歷史最為悠久的學術團體,全美200所法學院中,有176所為其團體會員,超過1萬余名法學教師是其個人會員,每年一度的法學院協會年會是全美最大的法學教育學術盛會。美國法律圖書館館員協會則負責對全國法律圖書館進行專業管理,規定各種專業標準并定期進行評比、驗收。
(三)數據庫
以數據庫在美國高校法學院的使用為例,體現了美國法學教育的“個性”。法律數據庫在我國為各高校提供服務是學校作為單獨個體,對應一個的IP地址,同時在線在使用數據庫的人數不能超過5人。而在美國高校,法律數據庫則是以一對一的服務模式展開,即只要是法學院學生,每人都有一個登陸ID,每個學生都可以憑借自己的學號和密碼登陸數據庫,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個性化設置。westlaw法律數據庫為美國各法學院提供的服務模式比較新穎,有針對普通學生用戶的主登陸通道,此外,根據使用人群的不同特點,又將主通道分為五類,法學院新生、轉校生、在讀生、教師、應屆畢業生。對于最后一類用戶,是westlaw專門為優秀畢業生和畢業后仍想充電的人而設的“綠色通道”。這類人離開學校后仍可繼續使用westlaw法律數據庫進行繼續教育,而后其研究成果往往又由出版商收錄到westlaw法律數據庫中。此外,引進的法律數據庫并非全部是專業數據庫,以便學生對各領域各學科全方位涉獵,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面。
二、美國法律教育的軟件優勢
(一)嚴格把關,價值觀引導
法律素質培養問題關乎國家法治發展,社會穩定,因此進入法學院所設定的門檻也相應較高。在招收法學院學生階段,美國高校就開始對未來的法律職業者進行嚴格把關,任何一名申請學生被錄取的基本前提就是必須有其他學科專業背景。因此,美國律師協會稱法學院為“律師職業的守門人”。此外,美國律師協會對作為一名合格律師應有的法律職業價值觀,對法學院學生做出了指導和建議,具體規定總結如下:⑴提高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⑵爭取雙方當事人利益最大化;⑶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⑷純潔律師隊伍,促進國家法律事業發展。這四點職業觀念精確、務實,目的統一于服務大眾和回饋社會。
(二)目標明確,人才儲備
美國的法學教育的突出特點,就是其培養目標的特殊性和同一性,即培養律師(美國的法官和檢察官一般是從律師中挑選,許多法學院的教師也同時是律師)。這種“小司法”的教育理念,符合美國法律職業教育特點,使培養目標更加具體化明確化,有利于進一步組織教學。這并不是說美國的法學院只負責職業教育,不搞學術研究,相反,法學院教授和學生的學術水平非常之高,從《哈佛法律評論》這樣的校刊在美國法律界的知名度就可以得到印證。美國法學院的學術研究不僅具有理論聯系實踐的特點,同時具有跨學科研究以及較高的學術品位。從生源方面講,法學院每年都能夠吸收大量各學科領域最優秀的本科畢業生;同時,一些已經取得其它專業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優秀人才也不斷被吸收到法學院中來。這不僅保證了法學院學生普遍的高智力水平,而且使他們具有從不同的視角進行法律學術研究及創新的可能。
法律畢業論文范文二:淺談電視節目模式著作權的法律保護
“模式”一詞是針對某一類問題而言的,它是指把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進行高度的歸納總結。模式也是事物的標準板式,這里的“事物”并不局限于圖案、圖像,也可以是抽象的關系,甚至是思維的方式。電視節目模式應當在“模式”一詞之基礎上加以理解。筆者認為應當將電視節目模式定義為: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系列資源有機結合而成的一整套節目之創意與構思的表達。首先,單一的元素是不能構成電視節目模式的;其次電視節目模式最終以表達的形式而完成,這與著作權法思想/表達二分法不相矛盾。
電視節目模式著作權法律保護的客體理論基礎
1著作權客體實質要件的重構
各國版權法對作品的實質性要件之規定基本有二:一是作品的獨創性,二是作品的可復制性?!蔼殑撔浴庇址Q“原創性”,其含義是指作品是作者獨立創作,而非抄襲、剽竊他人的,這一點已經得到了世界各國和相關國際組織的認同,然而對作品的創作高度之規定卻并不一致。法國將獨創性表述為“個性的烙印”;臺灣地區將獨創性界定為“非抄襲”;美國的版權法遵循以人為本的立法宗旨“,額頭流汗”原則①已經奉行了近百年,是作品獨創性判斷的試金石。作品的可復制性是指作品可以固定于某種有形載體之上。電視節目模式的獨創性是電視節目能否獲得著作權法律保護的爭論焦點之一。根據美國版權法歷史上的判例,其先后認定了編排、改編等行為均是具有獨創性的智力勞動。電視節目模式創作人員搜集資源、整合資源的過程,無疑凝結了獨立和辛勤的勞動,其產出成果———電視節目模式之獨創性應當殆無疑義。至于電視節目模式的可復制性,其無論是呈現在電視上、錄像帶上,亦或是磁碟、存儲卡上,都是有形的表達。
2著作權思想/表達二分法的反思
作品是版權保護的客體,所有的作品都是一定思想的表達,但并不是所有思想的表達都能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世界各國和相關國際條約對思想/表達二分法的闡述莫衷一是,但卻公認處于思想領域的物質是不能獲得版權法保護的。正如美國著名學者托馬斯所說的那樣“:思想如空氣一樣免費?!雹谝粋€好的創意往往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在創意產業化的今天,一味將構思、概念歸入“思想”的范疇恐怕不是一個適宜的選擇。③以著名的郭敬明《夢里花落知多少》侵犯《圈里圈外》著作權案為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作品的構思、情節、語言風格與人物關系不能作為作品的“表達”,但是被控侵權作品是否構成抄襲,應進行整體認定和綜合判斷。對于一些不是明顯相似或者來源于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如果分別獨立進行對比很難直接得出準確結論,但將這些情節和語句作為整體進行對比就會發現,具體情節和語句的相同或近似是整體抄襲的體現,具體情節和語句的抄襲可以相互之間得到印證。該案的判決提出,綜合的判斷標準日益成為主流趨勢?!八枷搿迸c“表達”之難以界定一直以來都是法律實務界的難點“,單純的將其符號化、公式化根本不能跟上社會實踐的發展腳步”。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