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2: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職語文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語文活動課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以及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中職語文教師應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把課內和課外語文學習結合起來,把語文學習貫穿在學生的生活實踐中,深化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去年,筆者有幸傾聽了廣州市電子信息學校梁麗敏老師《琢磨“活化石”》教學設計的講解分析,真是收益匪淺。梁老師教學策略的運用,突破了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首先,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前搜集相關信息,并以多樣的表現形式整合在課件里,在上課時呈現出來。其次,選擇汽車電子實驗室作為授課場所,幫助學生在濃郁的專業氛圍中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梁老師教學策略的運用給中職語文教學提供了一面鏡子,作為中職語文教師必需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理念,深入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專業因子,使語文教學與專業學習有機結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把課內和課外語文學習結合起來,把語文學習貫穿在學生的生活實踐中,以語文活動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中職語文活動的特點
1.中職語文活動具有自主、開放性的特點
活動課的出現,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以及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它主要以學生自主參與活動為特征,結合專業學習特色和有關職業的實際需要出發,選取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資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總結評價等步驟,圍繞活動主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有效地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技能,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中職語文活動具有專業、實用性的特點
當前,普遍認為“實用性、職業性和生活性應當成為普通文化課程內容改革的基本理念”。語文活動訓練應著眼于學生聽、說、讀、寫以及提取信息能力的提高,語文活動的設計應著眼于學生的學以致用,訓練的材料應盡可能來自日常生活或挖掘其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便于學生理解接受。設計語文活動可以與專業實訓緊密結合在一起,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二、以語文活動為突破口,促進中職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提高
中職教師根據各專業學生的特點設計真正從學生個體出發的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的語文課堂教學,以豐富的語文活動為突破口,深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口語交際訓練常規化,提高聽說能力的策略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職學生應掌握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實際教學中,要從社會實際需要出發,善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學說,并逐步成為一種習慣。例如,可安排課前“3分鐘演講”活動,充分利用早讀、晚修及語文課這幾個時間,輪流讓學生到講臺演講一分鐘。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自信心自然大增,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教師還應考慮結合學生各專業特點,想方設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地安排自我介紹、即席發言、模擬應聘、推銷等綜合方式進行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達到能夠根據學習、生活和職業工作的目的和情景進行恰當地表達和交流,提高聽說能力,以適應社會交際的需要。
2.提交個性化作業,培養學生搜集、篩選和提取有用信息能力的策略
根據中職學生的專業學習特點,教師可開展“網絡寫作”、qq日志寫作比賽等活動,使學生既能上機練習電子郵件的使用,又方便學生進行修改,提高作業的效率和質量。在開展各種活動時,要求學生通過在網絡上搜集資料,根據不同主題篩選整理與綜合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制作成ppt文檔或word文檔,利用網絡資源上傳,或在活動成果展示時呈現,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體現了語文課程教學為專業課程服務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整理能力,提高了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結合中職學校的專業特點,靈活應對學生的語文作業。教師設計一些如“奇妙的語言——廣告”“手抄報比賽”“商品推銷大比拼”等專題的作業,要求學生分組合作、搜集資料、共同探究、展示成果,既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在現代生活中應用的情況,加強了中職學生實際應用語文的能力訓練,培養學生搜集整合提取信息的能力。
3.重視指導興趣小組活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必須加快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重視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擴寬學生的閱讀面。教師應引導學生除閱讀教材外,還應閱讀各種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豐富的內涵,加深和拓寬中職學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和認識,因此,教師應重視利用課外閱讀資源,組織學生成立“閱讀興趣”小組,定期交流閱讀體會,指導學生開展“好書推介”“最令我心動的一本書”等專題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分組合作,搜集整合資料制作課件,利用多種感官效果把閱讀成果向師生展示,幫助學生養成愛讀書、會讀書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化素養。
4.突出實用寫作訓練,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
語文教學要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理念,因此,中職學生寫作訓練項目的設立必需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社會的需要為準則,結合專業特點設計訓練,把與學生專業密切相關的和在學生以后工作中使用較廣泛的應用文和說明文作為訓練的重點,指導學生練習寫作通知、求職信、應聘信、產品說明書、合同、總結等應用文,可以引導學生在產品制作、維修項目、實訓項目等方面寫作說明文。為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教師可組織學生成立“文學社”,聯合校園廣播站,開通校園廣播“美文獻給你”活動,每周準時把社員撰寫的稿件向全校廣播。不但訓練了各專業學生的寫作能力,也為校園文化建設添上了精彩的一筆。還可創建文學社博客主頁、建立qq群及投稿郵箱,鼓勵學生加入社團,通過多種途徑投稿,并定期出版期刊。期刊的編輯、審稿由師生共同完成,而文字的錄入、校對、排版、封面設計等則由學生全權負責,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發揮各專業學生的特長,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活動中逐步提高。
實踐證明,語文實踐活動是中職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有效途徑,是有效教學的一種展現形式。以語文活動為突破口,深化改革語文課堂教學,不但注重培養學生語文應用的能力,體現語文教學為專業課程服務的教學理念,更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勇于創新的精神,使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有利于拓寬中職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全面提高中職業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金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集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關鍵詞】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隨著我國中職語文教育改革的深入,怎樣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再次成為中職語文教育工作者探索的焦點。教學實效性的評價標準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即看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學習,取得了怎樣的進步和發展,是否引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愿望。
一、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語文是學生學習各項專業技能的基礎課程。學好語文,不僅能夠提高語文的應用能力,還能為專業課學習奠定基礎,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適應工作崗位起到積極作用。然而中職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加之教師忽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使得本來重專業技能、輕文化基礎的中職生對語文學習更加提不起興趣,語文知識結構零亂、能力水平偏低。課堂上,學生經常出現睡覺、開小差等現象,課堂實效可想而知。
二、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問題
中職生的語文基礎普遍薄弱。而且中職生普遍自卑感強,自信心不足,學習習慣差,活潑沖動、自制能力不強。大部分學生是出于無奈才選擇了到中職學校學習,且進入中職學習后對語文又有了不科學的認識。大多數中職生認為專業學習才是最主要的,其他基礎科目可以忽略不學。他們來職校的目的只是沖著某個專業,想學一點專業知識,然后找一份工作,這是他們的普遍愿望,也是家長的期望。
(二)教師教學問題
維系課堂實效性的源泉是什么?
我們認為,是教師的業務素養,是教師把握教材、處理教材的備課基本功。如果忽視、放松,或者脫離這一重要環節,課堂的實效性這棵生命之樹就會萎縮
1.中職語文教師對備課缺乏熱情
我們針對教師的備課態度和教師對教材的研讀程度作了問卷調查。我們看到教師備課的態度不是積極的。表示自己無論多忙,備課都非常認真只占十分之一。承認自己由于工作太忙太累,備課經常馬馬虎虎的教師占十分之九。
2.中職教師對教材研讀不夠
表示自己認真研讀教材,根據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反復思考,有了自己對教材的初步打算后再看教參和其它資料的只占十分之一。
三、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的途徑
(一)突出語文的職業化,堅持實用原則
中職學生對基礎文化課的學習熱情不高,對專業課程卻比較重視,我們應該從學生注重“實用”這一特點出發,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啟發學生從語文學習中去發現語文與職業工作之間的關系。在語文應用性、工具性特點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教育,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探索熱情。
1.注重語言表達教學,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中職生畢業后將直接融入社會,其口頭表達能力是左右學生就業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種程度上,說比寫更重要、更難,語言表達的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將口頭表達課演變為“演講與口才”課進行教學,著重強化演講思路、演講語言、演講藝術、演講氣質及演講效果的學習和訓練,讓原本枯燥的語文課成為一股活水。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就應當有意識地灌輸口頭表達技能的訓練。比如,可以在課堂上采取“課前一講”、模擬面試、口頭作文等口語訓練;在課外拓展中,舉辦演講比賽和辯論賽,加強口語教學的比重。
2.注重應用文教學,加強與職業有關的應用文寫作教學
應用文是處理事務、溝通關系、聯系工作、商洽業務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寫應用文是中職生必備的素質。加強應用文教學,是滿足學生實際應用需要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應進行各類應用文的教學,訓練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目前,中職作文教學照搬普高模式的現象尤其突出,基本還是沿襲記敘文、議論文的寫作訓練套路。加之寫作教學目標不明確,往往簡單地用“題材不限”、“內容不限”來體現所謂的作文改革和創新,從而使作文訓練流于形式,不能學以致用。對于本來寫作基礎就差,對作文課存在嚴重畏難情緒的中職學生來說,進一步造成了其對寫作訓練的困惑和厭倦。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加大作文課中的應用文寫作比重。在寫的方面,打破記敘文、議論文等文學文體寫作訓練為主的模式,把應用文寫作訓練放在首要位置。應用文寫作訓練既要體現專業要求,如項目計劃書、需求報告等的寫作,更要注意訓練學生掌握當代社會常見的應用文體的寫作,如:個人履歷、求職書、書信、合同、計劃總結等。
(二)教學方法上靈活運用多種方法
1.廣泛運用網絡和多媒體手段
伴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廣泛的應用于教學實踐。網絡手段的掌握,使學生可以和教師一樣占有大量的知識和信息,教師就不能只作為一個知識的載體立于課堂,從而促使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習的引導者轉型。學生也就不再滿足于作一個簡單的知識輸入者,而是渴望提高語文素養和語言能力,從而主動地去發展和培養自己的綜合職業能力。另外,多媒體技術也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方向,帶來了新嘗試、新思維、新氣象。順應現代科技的發展,讓多媒體手段服務于教學已經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流。任何對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的說“不”思維,都是不合時代要求,至少是不了解職業學校學情的一廂情愿。如:學習《我的空中樓閣》一文,由于學生學生閱歷少,對山中風景知之甚少,無法理解作者筆下空中樓閣的的造型特征,無法領略空中樓閣的美妙。于是利用CAI課件,將眉黛似的遠山,蒼翠欲滴的山林,虛無縹緲的小屋形象地向學生展示出來,給學生以直觀的美感。學生興趣盎然的邊聽著教師講解,邊欣賞空中樓閣的美景,在愉悅的氛圍中輕松的完成了教學任務。由于多媒體技術的合理運用,無疑節省了大量的教學時間,自然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加強合作研討
課堂提問質量直接影響著課堂效率。拙劣的提問會使語文課堂教學出現尷尬,甚至陷入“絕望的死水”的困境中,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或無效;而優質的提問能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學生封存的記憶,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放飛學生囚禁的情愫,打破學生腦海中的固有思維。因此,為了打造有效、高效的語文課堂,為師者要把“問什么、為何問、怎樣問”作為一門藝術去不斷鉆研,使問題成為學生主動參與,把傳統教學中的回答問題改為研討問題,這是實現語文課研討性學習的關鍵因素?;卮饐栴}是簡單的、直白的一問一答,書中或有現成答案,或無須動腦思考。而研討問題則是復雜和深層次的,透過文字的表象,挖掘課文內容的內在聯系。研討問題的關鍵是教師要設計出具有思考性和可研討性的問題,或是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課文進行點評。研討問題能培養學生認真讀書,深入思考,完整地表達,是一種潛能性的培養。
(三)強化教師的“學生意識”,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確立學生意識更要充分認識學生的特點。學生與學生是不一樣的,有的差別很大,千人一面的教學就必然舉步維艱、裹足不前。要確立學生意識,必須充分認識學生的特點。如前所述,中職生錄取批次上先天性地決定了素質上的不足,但他們中不乏優秀分子和活躍分子,他們的情商上不亞于高中生,優點同樣存在于他們身上。有人說過,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確立學生意識就是要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教育對象是什么樣的材,才能決定用什么樣的辦法教。所以,教師要讀懂學生,讀懂他的情感,他的渴望,他的迷茫和需求,才能走進他的心靈,教到他的心上。這就是牢固樹立學生意識的結果,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有實效,有意義。
我們相信,如果我們每個從事中職教育事業的人都牢固樹立學生意識,全力營造育人氛圍,把語文教育內容體現到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社團活動、學生管理、服務和其他科目的教學中去,和其他教師一道擔負起學生職業素質和道德意識培養的重擔,我們的中職語文教育一定會走出迷霧,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必將是美麗的晨光。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職語文 改革 探索和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120-01
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是伴隨新課改進行的又一場革命,新的教學理念與新教學任務為中職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語文教學中也初見成效。
1 中職語文教學的特性
中職語文教學的特性主要包括:基礎性、服務性以及輔,正式因為它的這些特性,才在中職教學中占據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在中等職業教學中,語文教學屬于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在學習中其不僅能夠直接為學生提供所學的專業技能,而且能夠間接的為學生提供基礎性的知識與能力。然而當前的中職語文教學并沒有受到基礎性的重視,其在教學中只屬于臨時性的一門課程。在中職教學中,語文老師也往往被安排去任教其他學科。在中職生的心里,中職語文也有些多余,在學習中缺乏熱情與興趣,因而這些都導致了中職語文教學質量難以提升。
除了學生本身對語文學科的不重視、缺少興趣的原因外,教學管理部門在教學中也長習慣的將專業課與基礎課分隔開進行,特別體現在對課時的安排,教學活動的分配、教學設備的配置,在這些方面都不能夠合理的進行分配,本末倒置是極易出現的現象。
關鍵還是因為教育這在教學中對中職語文的定位并準確,從而造成很多老師在教學中習慣性的抱著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這主要表現在教學中,首先,老師在授課時單純的重視教材的基礎性,不能夠將教材內容與專業課程很好的銜接。在中職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多為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詩歌、小說以及劇本等內容,與普通的教材并沒有什么區別,不能對職業教育的特色進行很好的詮釋。其次,中職語文老師在授課時,沿用的多為以往傳統普教的教學方式,從閱讀理解、課文賞析、詞語辨識到運用等,并沒有進行創新,同時授課也以課堂講授為重點,根本沒有與學生的專業技能聯系在一起。
總而言之,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是不能夠將知識資源有效的利用,特別是語文知識,其的價值在專業技能中根本無法體現出來。由此也理所當然的不被老師和學生們重視。
但在中職教學的發展中,語文課需要與專業課緊密配合,有效的為專業技能服務。這也正是中職語文教學與普通高中語文教學的最大區別。
2 中職語文教學與專業課之間的錯差
在中職學校教學中,專業學科的學習是最為重要的,因而學生學習專業課時是積極主動的,但是因為他們基礎差,社會經驗少,因而在專業科學系中遇到一些問題。這也正是語文學科與專業課之間的存在的錯差。
其別突出的表現在專業詞匯中形成的障礙。學生看不懂專業課本,理解不透課本中的知識點,這些困擾正是學生掌握薄弱的基礎知識造成的,語文基礎差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專業術語和專業性詞匯。
3 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探索
3.1 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結合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中職語文教學從目標到定位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種新背景條件下,對中職語文老師的要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于是,教學理念、教學模式都被打破,隨之建立的是新的教學理念和新教學模式。
中職語文老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等,適時的調整語文教學的目標、模式、方法,以適應中職生的需要,而不再是讓學生來適應教學。
一般而言,中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目標指的就是為社會培養各種初中級的人才,保證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順利的踏入社會參加工作。正如此,學生的操作能力及動手能力,這些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就業情況。因此,中職語文教學中,要更重視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特別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能力等,這些都需要老師重視起來,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并引導他們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努力積累經驗獲取知識。
在新課改中對中職語文教學的性質明確指出,要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別指出了在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方面,語文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夠保障和實現的全面發展和進步。由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探索工作中,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稱為一種必然。
3.2 中職語文教學中,要不斷整合教材
在中等職業學校中,往往存在著學生積極性不高,為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教學方法不斷個性,保證中職語文教學區的實際效果,需要語文老師要敢于面對當前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問題。
因此,結合中職生的特殊情況,學校在教學中要實現語文課與專業課的結合,將專業課教材與語文教材整合在一起,為以后學生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更多的知識,在新舊知識的結合中,無形中也提高并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3.3 對中職語文教學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在中等職業學校中,在對學生評價時應該采取具激勵性的評價方式。通過這種有效的、鼓勵性與欣賞性結合的評價方式,大大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他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對學生的肯定中,通過一點一滴的學習與進步,在無形之中就使得學生學習充滿了自信,最終也才能獲得成功。當前,中職語文教學中將傳統的單一的評價方式改變,除了以試卷方式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價外,還增加了口語和書寫能力的評價,評價方式傾向于多元化的形式。
4 結論
本文通過對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探索和思考得出,中職語文教學正處于起步階段,更多的內容與知識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和發現。其對于傳統教學方式的改革,也必然成為一個長久而艱巨的任務。然我們只有在不斷的總結思考中,才能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也不斷的完善中職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余文森.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觀念[J].教育研究,2002,23(4):58-61.
[2] 教育部師范司編.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反思;樂學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中職語文教學大綱規定: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要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學文化素養,以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指導學生學習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和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
中職學生語文學習存在哪些問題呢?一、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對學習缺乏興趣;二、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學習障礙,學習能力不足;三、沒有嚴峻的高考壓力,學習動力不足;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缺乏主動性。中職畢業生語文學習現狀:基礎知識薄弱,字詞積累少,語法修辭知識掌握不牢;閱讀能力差,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口語表達能力差,詞匯缺乏,情景意識不強;寫作能力差、錯字病句多,寫作思路混亂。
中職語文教學現狀:一、學校和學生都不重視語文學習,教師教學熱情不高;二、沒有升學要求,教學目標不明確;三、教學方法死板單一,不能調動學生學次積極性;四、教學缺乏系統性和藝術性,教學效果不佳。
由于中職語文教學難以滿足大綱的要求,教師的教學急需從各方面加以改進,筆者對中職語文教學有如下幾點反思。
一、轉變教學理念,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為己任。中職語文教學雖然沒有升學壓力,但同樣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能力和素養。沒有考試的嚴格要求,教師恰好可以放開手腳大膽革新,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關注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的提升,為學生就業和生活做出相應準備。只有足夠重視才能不斷創新教學模式。
二、變教師教為學生學,讓學生動起來。職業學校的語文課堂往往教師教的索然無味,學生學得昏昏欲睡。學生課堂參與度低,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學生喜歡的活動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具體做法有:1、靈活多樣的口語訓練。課堂三分鐘演講;總結復述篇章內容;回答課堂提問;講故事、演講比賽等。2、變換形式的誦讀、朗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小組讀、個人讀等。3、鼓勵學生提問、答疑。學生自己能解決的教師只做點撥、補充。4、允許學生各抒己見暢談讀后感。或抓一點,或論全篇,或談內容,或析手法??傊?,學生通過互相學習能掌握的教師不多加講解,學生能看出問題來的集體討論解決,學生沒有想到的教師適當引導,一切以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和梯度為依據安排授課內容,改變教師在上夸夸其談,學生在下游離課堂的無效教學現狀。
三、探究評價辦法,引入競爭機制。建立合理的易操作的評分機制。學生自愿結合成若干組,推選組長。組長記錄組員在上課、作業、考試等各方面的表現,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參與課堂活動的加分;作業及時交,書寫工整的加分;考試有進步,成績優異者加分等。每月評出優秀小組、要優秀個人。建立學生喜歡的獎罰制度。
四、注重雙基訓練,加強檢查落實。語文知識多而雜要不斷積累鞏固。中職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教師要嚴格檢查,重要內容落實到筆記、作業上,及時查看,督促每一個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如每節課要檢查筆記。學生很多不愿記筆記、不會記筆記。教師明確筆記內容,給學生留出時間整理筆記,可當堂收交。
五、借助現代教學工具,吸引學生注意力。利用多媒體展現課本有關的影像資料、欣賞優美的詩文素材,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河北特級教師張孝純指出:“語文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發展,使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培養和訓練。”真正的語文教育應該通過大語文教學把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習課外知識,開闊眼界,提高能力,提升素養。教師可播放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影視資料,如小說的電影、電視劇作品。欣賞歌曲、品味歌詞。欣賞名家誦讀的美文詩歌。觀看勵志電影學寫讀后感。聽學生易接受的講座等。當然考慮到可是有限,教師需精選授課內容,以激發學生興趣,提升語文素養為原則,改變一講完課本為主的刻板思維。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
六、寫作訓練形式多樣化、生活化。學生大都不愿寫作文,特別是命題大作文。教師可變換形式,改為寫小作文,片段作文等,最好系統化。如可分記敘文、議論文、應用文三大類訓練。然后分若干小類。記敘文可分別訓練寫人、寫景、敘事等。寫人可單練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側面描寫、心理描寫等。寫景可鍛煉視角變換、顏色形狀描摹、聲音形態刻畫等。議論文可分別訓練觀點與事例一致片段、正反對比片段、假設論證片段等?!洞缶V》也明確指出職校學生要“學會寫作常用和與專業有關的應用文”。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 角色定位 配角 基礎性 服務性
語文課,從小學到中學,都是學科系列中的“老大”,可是到了中職學校,它卻一下子變成了“基礎”學科,有人戲稱為“墊腳料”,成了一個無足輕重甚至可有可無的“填空”式的角色,課時量也因此由中小學時的“最多”變成了“最少”,還有的干脆不排。對語文課在中職學校里的這種“失落”,連學生都覺得別扭、不習慣。然而,職業學校畢竟是以職業技能培養訓練為中心的,語文既然沒有自身的“專業”,不能給學生提供謀生的門道和飯碗,那么,被打入“偏房”也是在理和怨不得人的事兒。然而,事實上,對于中職生的畢業就業而言,語文知識絕不是個可有可無的事兒,有時候甚至比專業知識更重要。不僅理論上如此,許多畢業生的親身經歷和切身體會也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可以說,當前語文課在中職學校中的這種陪襯式或填補式的尷尬處境,一方面是人們對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認識不足或誤解導致的,另一方面也是語文課對自身的角色定位把握不準所造成的。因此,正確地認識語文能力在畢業生就業能力結構中的重要性,準確地把握住語文教學在中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并自覺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適時地進行調整,是當前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探索過程中必須認真面對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中職語文教學是基礎性的,又是服務性和輔的
語文在中職教學中屬基礎性學科,這一點沒有異議,因為它不能直接地向學生提供專業的技能,它只能間接性地提供基礎性知識和能力??涩F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連這“基礎性”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時常被視作“濫竽充數”,在課程表中隨意和臨時性地充當“填空”物,有空位就插上,沒空位就取消之;語文老師也因此時常被抽調改教其他課;而學生呢,也認為基礎課沒用,是多余的,因而也就缺乏學習的熱情,致使語文課堂教學效果難以提高。因而“語文課不好上”,也就成了中職學校里一個普遍存在且困惑已久的大難題。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筆者認為,癥結就在對“基礎性”這三個字的片面理解。一方面,進入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多為升高中無望者,他們的基礎知識本來就很薄弱,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另一方面,教學管理部門也往往習慣性地將專業課與基礎課分割開來,在課時安排、教學活動及教學設備配置等方面不能進行合理地兼顧,容易本末倒置。然而,除了這兩方面的因素外,筆者認為,更主要的還是教育者對語文課自身“基礎性”這個概念的理解及給自身的定位不準,以致站在中職的講壇上卻仍然習慣性地抱著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觀念,沿襲基礎教育階段的教法。表現在:一是教材的編寫只重“基礎性”,而缺乏與專業課相銜接的內容。當前中職學校所采用的語文教材在內容上除了插入了一些啟事、通知等幾篇常用應用文和說話訓練等一些七零八碎的小知識外,授課所選用的課文仍然還是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詩歌、小說和劇本,幾乎與普教的教材無異,體現不出職業教育的特色;二是授課及考核內容上也基本上沿襲普教的閱讀理解、課文賞析、詞語辨識與運用等,仍然是普教的模式;三是在授課方式方法上也同樣是以課堂講授為主,與專業技能訓練毫無關聯??傊新毜恼Z文課與專業課雖然同列在一張課程表中,但實際上從內容到形式,都是互不相干,各行各的道,并駕齊驅,互不相讓。這樣的結果必是雙方的知識資源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尤其從語文課角度來說,便是難以在專業技能的培養訓練中體現出自身的勞動價值,理所當然地就被擠出舞臺的中央而永遠處于邊緣的尷尬狀態了。
所以,說到底,這是一個準確定位的問題。如同打籃球,前鋒和后衛各有分工,才打得好,如果亂了套,就會白費勁。在職業教育中,各學科之間的關系也如同籃球場上的站位,其中,專業課當然是“中鋒”,是場上的中心,而基礎課好似“后衛”,它的職責主要是“配合”,是在后方為中鋒提供機會和掩護,而不需要搶先上去“拔頭籌”,那樣“越位”反而“費力不討好”。同樣的道理,在中職學校里,語文課的職責是除了向學生提供“基礎性”的知識外,還應積極主動地配合“中鋒”(專業課),為中鋒的上籃提供有效的協助和服務,這是職教語文課區別于普教語文課的地方,也是中職語文課的特點所在。
二、專業課所面臨的困惑及與語文課教學現狀的錯差
專業學科是中職學校中的主角,是培養和訓練學生成為專業技術人才的中堅骨干力量。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是主動、積極的,但由于他們的知識起點比較低,缺乏應有的社會經驗,因而,專業課在教學中也面臨著不少的困惑。
困惑一:專業詞匯形成障礙。
常聽到這樣的抱怨,認為現在的中職生很“怪異”,上課搖頭晃腦不聽課,課后也不愿復習,甚至連課本都不會愛惜,東甩西扔……。如果單從這些現象看來,確實如此。但如果你深入地與他們交心,待他們“實話實說”時,答案竟是如此之簡單――就是“看不懂”!
“看不懂”的當然不是全部,但也為數不少!如果換個角度來審視,這不僅不奇怪,反而是“理所當然”。試想,他們大多并非真正的初中畢業,而且完全是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生活,對外界一無所知,對所選學的專業也是從未接觸過,頭腦里完全是“一片空白”。而現行的專業課教材卻基本上一開篇就立即“進入角色”、“進入狀態”,張口閉口都是一套套的“行內話”。而學生卻尚未“入行”,能不懵么?最令學生望而卻步的是那些專業術語和專業性詞匯?,F不妨以電子專業的教材之一《電子電工技術基礎》為例,隨便翻開幾頁,就有如:熱效應、等效電阻、動勢、閉合回路、節點、壓降取正、繞行方向相同取正、表征、有效值、感應、勻速、提速、瞬時表達式、相位差、向量、標量、感性負載、視在功率、諧波分量、并聯諧振、阻抗、等幅震蕩、模擬集成、觸發、時序邏輯等專業術語,這可是一年級第一學期的教材呀!這對于一個剛從初中上來的新生而言,很難理解這么多的新詞匯。
那么,專業課的老師呢,他們也知道學生的難處,但也無能為力,因為他們主要側重于說明原理,而無暇顧及其他。再說,對于專業課老師而言,詞語解釋本非其份內事,亦非其所長,他們都認為這屬語文課的職責。
困惑二:專業知識的匱乏。
中職教育是就業教育,教材的內容都是未來學生就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其專業性是很強的。由于初中階段的知識層面與結構和中職的專業知識之間存在著一片較大的間隔空間,即從普及知識到專業知識的過渡空間。它猶如一條河溝,橫躺在專業課之前,如果跨不過去,聽課就會如同猜謎。以會計專業為例,通常所開設的專業課程有:基礎會計、統計學基礎、金融基礎、證基礎、國際貿易知識、財經法規、財務會計、稅收實務、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數據庫及應用、財經應用文等。這包含從生產、經營、管理到資本的構成、運轉、利潤以及工資的結算等等,這是一個多么龐雜的知識結構!這對一個專業知識基礎薄弱的中職生來說,豈不是茫然如墜入五里云海之中?文科尚且如此,而工科尤甚。因為工科類專業大多都是男生,文化基礎更糟糕,也難怪他們會將這些價格不菲的“天書”到處亂扔!據筆者調查,在汽車、模具、機電、電子、建筑等這些工科班中,在調查表上填“自習課中能獨立做到――a.能全部看懂教材;b.能看懂一部分;c.有個別地方能稍微理解;d.基本看不懂”這一欄時,第一項是空的,而最后一項上打鉤的竟有半數之多。若問其原因,則回答曰“太復雜”、“不夠通俗”!但我們不應因此而小看他們,同樣的一道工序,在實訓場上,他們卻是一點就通,操作起來熟練得很!
當然,專業教材的“通俗化”問題不在我們討論之列。那么,語文呢?學生們看不懂專業書,應該是和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直接相關!在這時候應該是語文課發揮出作用的時候。那么,現實的語文課能提供幫助嗎?很遺憾,答案還是令人失望的。
再來看看語文課所開設的內容。以第一冊為例,課文有《我的母親》、《好雪片片》、《賣白菜》、《我的空中樓閣》、《離太陽最近的樹像山那樣思考》、《窗前的樹》、《哦,香雪》、《項鏈》、《荷花淀》、《一碗清湯蕎麥面》、《讀書人是幸福人》、《拿來主義》、《咬文嚼字》、《不求甚解》、《在困境中更要發憤求進》、《致橡樹》、《我愿意是急流》、《情人節的玫瑰開在教室里》、《永遠的蝴蝶》、《雪山上的紅蓋頭等》、《中職語文》(倪文錦等編)。
從這些篇目中,我們能看到與專業知識及技能相關的一星半點的影子么?能看到一點兒中職學?!芭囵B實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嗎?這與普教的教學內容能有多大的差別呢?當學生們在專業教科書中遇到了語言上的障礙,當學生們從實訓課中帶著問題或懷著成功的喜悅回到課堂上時,語文課給學生認讀的詞語卻是一些與其本專業學習無關的文字,講的課文內容是一些欣賞自然風光的閑情逸致,這與他們的所需豈不是“牛頭不對馬嘴”嗎?能怪他們聽不進去么?如果將中職學科教學比喻為一個“大合唱”的話,那么語文課所唱的是否“入譜”、是否與主旋律同調呢?
或許有人會說,專業是專業,語文是語文,難道非要把語文課上成專業課不成?答曰:語文雖永遠代替不了專業課,但它也可以通過“助陣”、“敲邊鼓”, 在自己的陣地上發揮出特有的同樣重要的作用。
其實,在傳統中學教材中也不乏一些與生產應用相關的好課例,如《景泰藍的制作》一文,它把一個世人陌生而制作又極其復雜的工藝品的制作過程講得既通俗易懂又生動有趣,講得十分詳細,讓人讀起來就仿佛身臨現場觀看一般,能喚起人們躍躍欲試的沖動,讀后就對景泰藍的制作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認識和印象。由此可見,語文課也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特點和特有優勢(更生動有趣,更形象,更有感染力),在傳授專業知識和培養專業技能中發揮出與專業課一樣重要的作用。而現時的語文教材卻缺乏這類與專業對口的優秀課文,可見當前我們語文課的教學與中職學校培養人才的需要之間仍有不小的距離。
三、以共同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為中心,改革現行語文教學模式,大力強化語文課的“服務性”功能,突顯語文課在中職教育中的基礎性、配套性和實用性作用,提高中職語文的教育教學功效
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教材方面。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是車子行進的道路,有了教材,教學才有“路”可走。車子開得好不好,走得快不快,路是個決定性的因素。當前的語文“不好教”,主因在教材。由于在內容和編排形式上依然是普教的“老面孔”,缺乏職教自身的特色,與專業能力培養不能很好地吻合,在 “大合唱”中不入調,不合拍。因此,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必須從教材開始。
首先,內容上一定要主動配合并體現出專業技能培養和訓練的需要,盡可能的在語文教材中體現出專業學習所需要的知識和內容。目前中職學校所開設的專業大致可分為工業制造、農牧水產、財經貿易、外語翻譯、旅游酒店服務等幾大類數十種。由于專業學科內容覆蓋面廣,跨度大,因而教材也應據情況相應地進行分類,從各種讀物中選出像《景泰藍的制作》這樣的具有專業知識性內容且又富含有各專業所需的詞語、術語的文章或資料編入教材,讓學生在語文課中既能學到與本專業相關的知識內容,又能解決專業學習中所遇到的文字、語言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難題,認識到語文課同樣是專業學習中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成分。這樣,他們自然就會對之產生興趣。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這么一來,語文課與專業課在內容上豈不是重復了么?”
的確有相似的地方,但絕不會雷同。因為兩者的出發點和角度有差別。專業課教材是系統而具體地逐個環節逐個步驟地教怎么“做”,而語文教材則側重于從詞匯理解、詞語應用、以及專業技術的產生、發展、作用和意義等方面,從更寬和更廣的角度來加深學生的“了解”而已;前者展示的是該技術的“零部件”及其拆卸、組合的方法,后者展示的是該技術的遠觀近景、整體構造的視覺美或色彩美;前者旨在于實際操作的把握,后者則旨在于提高詞語理解、增加專業詞匯、提高學生對專業技術的認知感悟和藝術審美能力。正如做菜,即使同一原料,烹制法不同,其味自然也大異。
“這樣的‘語文’還像語文么?”
這樣的語文當然不是傳統普教所用的“語文”,但這正是中職學校自己的語文教材。因為兩者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是差別很大的,這就決定了在教學內容上也必須有區別;職教的語文必須有職教的特色,有自己獨具的面孔,這才符合實際。“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身在職教的講壇上卻唱著普教的歌,那才是真“離譜”。英語不是有綜合和專業門類之別么?語文也同樣,應分為“基礎綜合語文”和“專業語文”。職業學校用的是后者,這才是順理成章的事兒。
“這樣的語文教材較之于普教的語文教材,會不會顯得很淺顯?”
肯定要比普教語文淺。普教的目的是高考,而中職的目的是實際應用,而且課時量也比普教少得多。正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有限的時間只能用在未來就業可能用到的知識上,雖然它沒有普教的教材那么高深,但卻更有用,更好學,這樣的教材才更符合中職教育的實際。
其次,中職語文教材應根據中職學校的專業類別,在內容的選取上相對應地進行對口的區分,以滿足各專業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實際需要。現行的語文教材由于內容上是統一、通用的,所以,在專業細分的情況下,就出現教材內容與學習需求不相吻合,對不上號的怪現象,只不過是“見多不怪”罷了,這就是學生不愿學的主要原因。即使教師用盡渾身解數,都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結果是既誤了學生,也累了老師。因此,以專業為區分,選編出與各專業內容相配套、相適應的課文內容,就更能夠讓學生對語文有親近感和認同感,才能激發出其學習的興趣。
作為教材,對選入的材料當然是要有嚴格的標準的,這就是:專業的內容+語文的知識。具體是:
(1)要有較豐富的專業知識或與之相關的內容。如科普知識、新聞通訊、學術報告、理論文章或著作(節選)等等,皆可入選。相對于專業教材,語文的內容應該更廣泛,涉及面更寬,包括專業的歷史、現狀及其與社會、市場、藝術的關聯等等。由于它較之于現行的教材內容上更豐富多彩,因而也將更具有趣味性和啟發性,更有想象的空間。
(2)要有實用而難易適度的語文知識價值。如:詞匯方面――應包括專業術語以及生產、加工、經營過程中常用或可能涉及的詞語、熟語、諺語、格言名句和時尚流行語等;句子理解方面――可選入一些較實用的語法、邏輯、修辭的知識以及專業書籍中較常見的長句和多重復句等;篇章結構方面――可選入一些篇幅短小、結構簡單、易于模仿的短文,便于學生用作學習的參考。
(3)要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可讀性。語文教材應該是生動活潑的,而不是機械單調、古板的,因此入選的材料必須具有生活的趣味性、歷史的滄桑感、自然的新鮮感和社會人生的厚重感,要能激發起讀者的心理、情感的神經,使之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體驗。
(二)課堂教學內容方面。語文課要自覺地明確自身的定位和職責,主動地配合好專業課的教學和實訓安排,并調整和合理安排教學及訓練的內容,做好“配角”的份內事。通常,在初始階段(第一學年),專業課內容主要是對專業理論學習和設備、工藝的初步接觸,這時學生面臨的困惑主要是對專業詞匯、術語方面的理解。因此,語文課就可以重點安排與詞匯、詞語、術語等相關的內容,逐步引導新生從初中教育轉到中職教育的軌道上來。從概念和詞匯開始,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專業的詞語、術語、行話,讓學生接觸,教學生理解。同時,針對新生對專業知識還不了解的情況,語文課還可以選用一些與專業相關的如專業史、專業的社會作用、專業的經濟、社會價值、工作原理……的材料來作為課文,使學生從側面、宏觀、發展或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其所選擇的專業,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和情感,引導學生走上專業的學習軌道,端正目的,樹立信心。在過渡階段(第二學年),學生對專業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已有所加深,且漸與機器接觸,開始進入動手操作訓練階段。這時,專業課內容也開始由表如里,從原先的設備構造、工作原理、零部件名稱轉而進入到加工工藝和技術的操作、運行過程的介紹說明。這時,學生所面臨的困惑來自于專業教材中的主與次、輕與重、面與點等篇章段落的邏輯聯系。這時,語文課應著重選擇一些結構比較簡單的文章,介紹其中的結構原理,引導學生去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其綱領,為他們更好地理解專業教材提供方法與途徑。同時,這時的專業實訓中還要求動手、動口,即講解說明,這也是很令專業課老師頭疼的地方。語文課應側重于指導并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包括普通話的發音、規范用語以及說話的思維、技巧訓練等;到了終結階段(第三學年),專業課內容開始轉到制圖、產品制作、加工、組合以及生產經營的管理、市場策略等。這時的中職生在本專業學習的陣地上已開始進入“主人”(即基本熟悉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初步掌握一般的生產加工的技能)的狀態,開始進入專業學習的自我塑造和發展時期了。這時他們需要的語文能力則包括社交語言、寫作能力以及經營的經驗及市場的了解等。語文課應該側重選入一些典型的生產加工、市場經營等成功創業的材料作為教學內容,以進一步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樹立走上社會、走上市場的信心。還應加強學生應用文體的寫作訓練,提高其寫作能力。根據中職學校對人才的培養規劃,集中力量強化學生的語文實用性知識和技能,提高中職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這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首先,須加大專業詞匯的學習,增大學生的專業詞匯量。如今,隨著分工的細化和新生事物的不斷涌現,新詞匯也必將日益增多。不解決詞匯的問題,將影響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及其今后的發展。只有提高了詞匯量,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說明能力。對此,語文課責無旁貸,這應是中職語文課的一項重要內容。
其次,須強化學生的口語訓練,提高其口頭表述能力。這是中職生十分實用和適用的一項能力,也是當前訓練過程中較為薄弱的一個環節。由于在基礎教育階段過分地側重于應試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基本上都被忽略了,致使中職生(尤其男生)習慣性地不愛發言、不善發言、不敢發言。這對他們未來的就業和發展是很不利的。從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學生的口語能力、社交能力與專業能力同等重要。而且,進行口語訓練的內容及方法方式又都可以靈活多樣,很適合作為中職語文課的教學、訓練內容,學生也樂于參與。所以,只要組織得好,效果是很明顯的。
再次,還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常用字書寫水平。當前的中職生還普遍存在著一些“低級”的問題――筆順不規范,錯別字多,許多常用字不會寫,字體書寫不美觀等等。而勞動單位卻對又是十分地看重書寫水平,那些書寫能力比較突出的畢業生走上就業崗位后普遍受到器重。所以,對中職生而言是十分實用且容易見效的。因此,語文課應當利用自身的機會和條件,強化這方面的培養訓練,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三)教學的方法方式方面。中職學校在教學的方法方式上應具有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語文課側重培養的語文能力主要是詞匯的掌握、說話能力和書寫能力等,從一些學校的試驗和探索情況來看,以下幾種方法還是頗有成效的。
(1)課前2分鐘講話。即每次在老師授課之前,安排兩名學生輪流講話,每人講兩分鐘。此法可以較有效地鍛煉和培養學生(尤其一年級新生)開口說話的膽量,活躍課堂的氣氛,營造出放松、歡快的課堂教學環境,頗受學生歡迎。
(2)小組討論、辯論、交流法。即以小組為單位,以實訓周中的做法、體會、意見或建議等為內容進行討論,然后每組選派代表在班上進行匯報交流。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能將書本上的詞匯用活了。因為在討論爭辯過程中會有意或無意地用到書本上的專業詞匯和術語,因而就能較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專業理論水平,從而也提高了語文應用能力。
(3)手抄報競賽。即圍繞本專業內容,讓學生自己在報紙、刊物、互聯網或相關書籍上去搜集資料,將之整理后,抄寫到手抄報上,進行競賽評比。這種訓練方法旨在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跳出教材和校園的藩籬,把目光伸展到社會、市場上去,從中去發現知識的作用和價值,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探求熱情。
【關鍵詞】中職語文;與專業結合 ;實用性 ;學生主體
Analysis on the method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Liu Yu
【Abstract】Improving the language proficiency of students and of students ' cultural, political literacy, enhance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for teaching support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s, students can better engage in the important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work, for the country to foster a high quality workers.
【Key words】Vocational language;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Relevance;Student
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語文課,應該說在整個中職學校的學科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笨山陙?,中職語文教育形勢卻不容樂觀。一方面,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績較低,文化課基礎薄弱;另一方面,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對文化課熱情度不高,缺乏足夠的重視,沒有學習興趣,認為文化課可有可無、無足輕重。但從宏觀角度來看,語文課是其它學科的基礎,而且與普高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即將走入社會,更需要加強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水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教學目標準確定位,正視現狀,和專業結合。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根本屬性的核心內涵是職業學校的職業教育,而非基礎教育內涵。學生能力上的差異也決定了這一點:他們不可能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都深入兼顧,因此扎扎實實掌握職業技能是他們面向未來的合理選擇。這也是職校區別于普通高中而賴以生存的基礎。中職語文教學也應定位于此,語文作為其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應和專業相結合,和學生相結合,才能發揮其在職校的真正作用。和專業結合,教材先行。教材編排應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內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時代性、實用性、趣味性的統一。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考慮中職生就業、從業、創業的需要,以及認知特點和情感心理,實現課本學本化。讓課文內容和專業貼近,課文思想和專業互融,口語、寫作為就業鋪墊。
和學生結合,教法輔助。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正視現狀,承認學生的差異,揚長避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興趣,挖掘他們的潛能,發揮他們的長處。
二、教學內容與專業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突出實用性。
我們應把中職語文課程定位于一門為專業技術理論課服務的基礎課。有了為專業課服務的定位,中職語文教學就應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盡量與專業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對現行教材中某些名家雜文或議論文,由于學生遠離寫作的時代背景,其吸引力已大打折扣,在教學中不妨大膽地“忍痛割愛”。 中職學生畢業后就將進入就業崗位,競爭也就隨即而來。試想如果作為維修工人看不懂設備說明書,將如何“對癥下藥”?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與同事溝通,將如何發揮團隊協作的力量?如果求職者捧著字跡潦草、錯字連篇的自薦信,將如何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中職語文教學應重點培養學生兩種語文能力的提高:
1、把口語交際訓練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職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口語交際能力應該是必備的。但現實是中職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大多數來自農村,見識不廣,膽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職語文教學忽視了對這方面的能力訓練。口語訓練的第一步是要讓學生建立自信心,讓學生建立一種樂觀向上、主動好學、富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愛思考、不肯主動回答老師提問的現象。學生擁有了自信,課堂教學的路就暢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從朗讀入手,循序漸進,先讓學生開口講話,然后通過自我介紹、講故事、詩歌朗誦等活動讓學生正確流利地使用普通話,比較完整地講述和朗讀,做到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暢。再就是讓學生復述課文,在課堂上提問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準確。
2、要加強應用文的寫作訓練
在寫作上要遵循實用性原則,會寫常用的應用文是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所必需必備的基本技能。請假條、計劃、總結、合同、通知、啟事、廣告、自我介紹、求職信等這些常用的應用文能為中職生走向社會后,處理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直接服務。另外在教學中開展一些詩文朗誦、主題班會、演講會等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備了思考、交流、學習的能力,才能在復雜多變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教學方法應講練結合,以練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里。
在質疑中培養學生從線型思維、單向思維進入到立體思維和創造思維中。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進一步養成分析、判斷、推理、演繹的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從事某一職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當務之急是正確處理“導”與“學”的關系,切實抓好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是尊重職業教育規律的體現,也是我們對過去的語文教學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選擇。過去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獨角戲”,語文課甚至成了“滿堂灌”的代名詞,語文教學走進了“高消耗、重負擔、低質量”的死胡同。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應講練結合,以練為主。
1、學生的手動起來。在課堂上,我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獲取知識,掌握學習方法,還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2、讓學生的口動起來。針對職專學生不愿主動發言的狀況,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在班內交流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并讓學生在每一次討論交流中得到鍛煉。誦讀也是語文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種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我們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站起來得到鍛煉。在教學中我采用自讀、提讀、齊讀、小組分工誦讀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的口動起來,這樣既營造了一種好的學習氛圍,又能讓每一個同學都有自我鍛煉的機會。根據語文教學和專業的需要,還可以在老師指導下,加強學生的朗讀、背誦、對話、表演等語言訓練,形成較強的口語能力。
3、學生的腦動起來。在語文課堂,必須首先讓學生成為自己抉擇的主人,鼓勵學生積極沉思、認真反思、大膽質疑,在質疑中引導學生從“知其然”進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質疑中啟發學生從“浮光掠影”的淺層理解進入到“靜影沉璧”的深層破
四、教學評價應淡化分數,強調形成職業綜合能力
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雖然有大綱中提出的內容和要求,卻沒有在實際教學中統一的評價方法?;蛟S對教師的教法有一定的考查,就是對參加高職考試的學生有統一的選拔考試,但對直接面臨就業的學生卻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不能從客觀上來判斷學生通過兩年的語文學習是否達到大綱規定的要求。加之目前各校對語文課時的安排各不相同,周課時數從2節到3節、4節、5節均有。考試難易度當然也不盡相同,你很難從成績表面判斷誰的語文水平高些,誰的語文基礎好些,誰的語文能力強些,當然更難判斷該學校的學生畢業時,語文知識掌握是否達到大綱規定的要求而能合格畢業。目前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水平可以說是良莠不齊,差距很大。
所以根據目前職校學生的特點,筆者認為我們應強化語文職業能力的應用,簡化知識理論的考查,強調形成職業綜合能力的評價,淡化分數的量化。筆者曾在所教班中嘗試過這樣的考查方法:把考查內容分為四塊:語文基礎知識測試、閱讀能力、口頭交際、專業有關文體寫作活動。并分階段進行考查,在學期中進行口頭交際的考查;在期中進行語文基礎知識、閱讀能力的測試;然后,期末進行一次和專業有關的文體寫作,一方面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也結合專業,考查學生語文方面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學生興趣;注意問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進入中職語文課堂的條件已經成熟,用信息化教育帶動教育現代化,實現中職學?;A教育跨越式發展,也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中職語文教學實效性,使信息技術課能夠與中職語文教學進行完美的整合,讓學生認識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語文能力以適應求職就業的要求,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激情,提升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有效地改善中職語文教學的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
一、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時期的中職學生有個共同特點就是語文基礎薄弱、學習目的不明、學習興趣不濃、學習能力不強。為此必須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和氛圍才有可能吸引住學生。傳統的中職語文教學,教師所能使用的備課資料及展現給學生的學習資料少之甚少,中職學生更不愿意接受灌輸式的教學,而現代信息技術給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備課資料:全新的教學理念、多元化的教學設計、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習題資料等等。這些由文本、動畫、視頻、音頻等構成的多媒體信息,經過教師的篩選與組合,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有機統一起來,制作成課件生動地再現于課堂。讓課堂變得生動形象、立體多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教學《科學是美麗的》這節課時,筆者借助多媒體優勢,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學生多角度多場景看到了宇宙黑洞,電子云,葉綠素,隨著畫面的出現,加上播音員的配文朗誦,學生的興致油然而生,學習效果大增。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蓖皇挛锿粏栴}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觀察分析,結果是不同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探究分析問題,對于社會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物,都持審視、懷疑的態度,對于學習中的問題敢于質疑問難,大膽假設猜想,樹立“懷疑―批判―修正―創新”的思維理念。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等手段創設情境。利用學生原有的認識水平與情感狀態同課文所提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間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學生產生疑惑,從而引起學生探究問題的動機和興趣。
二、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在課下之余,筆者把大量名人名言、優秀作文、精品笑話、生活小常識之類的內容上傳到博客或者全球空間上去,自己撰寫的一些教學論文、人生故事、散文隨筆等內容也作為日志出來,逐漸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我本人的內容后面寫留言、寫感受,學習上、生活中遇到什么問題也向本人提問,都一一作了回復。在QQ空間里,可以看到學生寫的日志,若有寫得好的,我便大加贊揚,征得他們同意后,打印出來拿到課堂上去交流;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而且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寓教于樂,同時又培養了他們的人文素養。
三、信息技術進入中職語文課堂要注意的問題
1、信息技術進入中職語文課堂要有“度”。目前現代信息技術進入中職語文教學的技術是成熟的,并且很多方面的優勢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但是這不等于說這種整合是完美無缺的,只能是輔助教學,輔助到位學生有興趣、有激情,語文教學就會有效果,否則過分運用就會突破度的界限,就會讓課堂教學失敗。所以說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既是教育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中職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鍵是要把信息技術當作學生獲取知識、摸索問題、協作討論、解決問題、增進師生情感交流的工具;其目標是革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只有明確這一點,才能避免產生“唯信息”的誤區,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2、語文教師不可“本末倒置”。信息技術進入語文教學課堂不但要求語文教師備知識、備學生,還得學習計算機操作知識、網絡管理知識、多媒體課件制作技巧等內容。這就使得許多老師花在電腦上的時間甚至比語文教材書本上的時間多得多,出現了主次顛倒的局面。
3、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得以弱化。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實行者,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要靠教師來設計、引導和造就,其主導地位是不能被代替的。而大量現代運用信息技術,使這種作用明顯被弱化了,教師成了計算機操作者,只是不斷點擊鼠標,讓學生如看電影般混過一堂課!大量的信息使學生思維處于疲憊狀態,教學方式成為一種新形式的“注入式教學”。這樣的整合,教師不僅沒有把課上好,就連基本的教學任務都很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