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2: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養生保健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文獻標題:基于CNKI的中醫養生保健文獻計量學分析
參考文獻:
[1]劉敏.北京市公務員和科技人員亞健康及生活狀況調查[D].北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
[2]于琦,李敬華,高宏杰,等.中醫養生數據庫建設[J].中國數字醫學,2015,10(8):73-75.
[3]薄智云.亟須系統構建“治未病”學科[N].中國中醫藥報,2015-05-29(3).
[4]司富春,宋雪杰,高燕.我國養生保健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策略研究[J].中醫研究,2014,27(9):4-7.
[5]朱吉,賈楊,陸超娣,等.上海市長寧區醫療機構與社會養生保健機構聯動下的“區域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平臺”建設[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5,22(5):13-15.
[6]袁尚華.中醫健康體檢在“治未病”中的作用[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5,22(1):8-10.
(收稿日期:2015-11-10)
(修回日期:2015-12-10;編輯:向宇雁)
附1: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貿易市場準入法律問題研究
參考文獻:
[1]喻文迪.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探析.世界中醫藥.2009(2).
[2]黃建銀.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戰略選擇的探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醫藥國際服務需求曲線模型.中醫藥管理雜志.2007,15(12).
[3]司富春、宋雪杰、高燕.我國中醫養生保健發展的現狀及思考.中醫研究.2013,26(7).
[4]劉薇.WTO對法律服務貿易的規制及中國應對.中國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10.
[5]木泉.中國國際旅游服務貿易法律問題研究.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6]石靜霞.WTO服務貿易法專論(第1版).法律出版社.2006.
[7]吳益民主編.國際服務貿易法學(第1版).上海交通出版社.2013.
附2:芍藥谷景區發展中醫養生旅游產業市場分析
參考文獻
[1]苑慶磊.中國芍藥花文化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1.
[2]宋煥芝,于曉南.中西方芍藥花語及其景觀應用_宋煥芝[C]//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1002-1003.
附3:中醫養生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方法研究
參考文獻
[1]邸朝華.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方法[J].教育科技資訊,2010,(23):210.
[2]伍婷.簡論文化中的情緒養生[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2,(01):5255.
附4:中醫養生儒家思想探討
參考文獻:
[1]毛淳.論儒家思想對中醫養生學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6,(03).
[2]徐正德.中醫養生理論與實踐[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0.
[3]彭昊.與道家思想[D].湖南大學,2010.
[4]張時.中醫個體化運動養生體系的構建[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1.
[5]魏勝敏.中國傳統導引養生術的方法論特征及其當代價值[D].福建師范大學,2012.
中新網陜西銅川7月14日電(賀向前)地處陜西省中部的銅川市首次面向全球華人征求藥王孫思邈中醫藥研究論文,征集到的獲獎論文將在該市10月舉辦的國內首屆“中國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中的中醫藥文化高層論壇進行交流。
陜西是中醫藥的發祥地之一,境內中草藥資源豐富,達3600多種。從遠古的岐伯、神農嘗百草,至享有“藥王”美譽的唐朝醫學家孫思邈,歷代名醫輩出。
銅川位于陜西省中部,歷史上屬京畿重鎮,文物遺存眾多。唐代偉大的醫藥學家、養生學家孫思邈出生于銅川市西南部的耀州區,撰《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被稱為“藥王”。相傳銅川藥王山是孫思邈隱居行醫之地。銅川市決定打響“藥王”品牌,把藥王養生休閑旅游產業作為加快轉型,提速發展的戰略支柱產業。為此,該市將從今年起,打造中醫藥產業集群,使銅川成為西部中藥材信息服務、集散中心,力爭把銅川打造成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據悉,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的、銅川市人民政府承辦的首屆“中國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將于10月中旬在孫思邈的故鄉——陜西銅川舉行,活動期間,該市將舉行盛大的開幕式及文藝演出、公祭藥王孫思邈儀式、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授牌儀式、中國(銅川)國際保健養生產品博覽會以及藥王孫思邈中醫藥文化高層論壇。
據介紹,這次征文主要面向海內外醫藥衛生界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與臨床工作者。征文內容主要有:孫思邈學術思想研究、孫思邈醫德醫風研究、孫思邈養生保健方法與長壽研究、《千金方》中方劑的臨床應用和科學研究等10個方面的內容。(完)
我國的傳統養生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中醫學經典著作《皇帝內經》中就明確地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為我國傳統預防醫學和養生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饵S帝內經?素問》中有一段記述,皇帝向岐伯請教人體衰老的原因,岐伯提出了傳統養生方法的總原則,即“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所謂“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就是用正確的方法養生保健,如心理平衡、生活規律、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戒酒,不過度勞累等。并提出具體的養生方法――“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有度”,我們稱之為“三有”養生理論。
數千年前老祖宗提出的這些養生保健原則于方法,講起來通俗易懂,做起來簡單易行,但要真正堅持下來卻并非易事。人們由于無知,由于偏見,往往失去健康時才懂得健康的重要,失去生命時才發現生命的可貴。近年來,老年疾病年輕化,中青年猝死人數增加,社會精英分子英年早逝。最新的一項統計表明,在我國總體人群中,健康意識較強的人只占17%;70%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真正健康的人不到10%。
如何走出亞健康,如何遠離疾病,保有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我們的老祖宗的“養生治未病”,預防為先,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三有”養生理論,做自己的健康管家吧。
飲食有節
飲食有節,就是要根據人體消化系統的功能和生物規律,適度地調節飲食,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則對健康長壽有益。相反,不良的飲食習慣也可成為致病因素,如《養親奉老書》就曾指出:“若生冷無節,饑飽失宜,調停無度,動成疾患?!币馑际钦f,如果飲食不注意節制生冷食物,或過饑過飽,或五味調和無度,便會引發疾病。
飲食有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定時定量:是指飲食時間和數量要有規律,要做到基本均衡。
飲食定時,是指每日的進餐時間要基本固定,按時進餐。
傳統飲食養生學提倡每日的三餐時間為:早餐6~7時,午餐12時左右,晚餐18~19時進餐。按時進餐不但可以保證人體營養物質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消化系統的消化和吸收,對健康有益。現在有許多年青人不重視早餐,甚至不吃早餐是錯誤的。
飲食定量,是指每日的進食量要基本固定,饑飽適宜,避免過饑過飽,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
每日三餐中,以早餐最為重要,午餐次之,晚餐則要適當少吃一些,俗話說的“早飯吃好,午飯吃飽,晚飯吃少”是有道理的。三餐的比例應該按照:早餐,占全日總熱量的30%~35%;中餐,占全日總熱量的40%左右;晚餐,占全日總熱量的25%~30%來分配,這種進食量的分配比較適合生理活動和學習工作的需要。
早晨的食欲較差,但為了生理功能和學習工作的需必須攝入足夠的熱量,要選用體積小而營養豐富的食物。午餐前后都是學習或工作的時間,既要補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又要為下午準備能量,所以應選擇熱量高而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晚餐的食物應選擇熱量較低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2,寒熱適宜: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指食品的溫度要寒熱適宜,二是指食物的性質要寒熱適宜。食品溫度的寒熱適宜,是指不宜時食溫度過冷或過熱的食品。食物性質的寒熱適宜,是指要根據自己的機體情況適當地選擇不同性質的食物。
3,合理搭配:是指要根據個人的營養需求和生理特點科學合理地進行飲食搭配,避免偏食偏嗜。為保證人體能夠獲得充足的營養成分,飲食要多樣化,不可偏食偏嗜。
4,清淡為主: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以清淡飲食為主。
所謂飲食清淡,是指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和低刺激等“五低”飲食而言。低鹽,是指日常飲食不可過咸,食鹽的日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低脂,是指日常的飲食中油脂要少,油脂類的日攝入總量不要超過25克;低糖,是指日常飲食不可進食過多的甜食:低膽固醇,是指少食用含膽固醇高的食物;低刺激,是指少食用辛辣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
起居有常
傳統養生學認為“精、氣、神”為人生之三寶,神為生命的主宰,能夠反映人體的臟腑功能和體現生命的活力,故有“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之說。人們起居有常,作息合理,主要作用就是能夠保養人的精神,使人精力充沛,面色紅潤,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所以清代名醫張隱庵稱:“起居有常,養其神也”。長期的起居無常,作息失度,會使人精神萎靡,面色萎黃,目光呆滯無神。
一日的起居有常:是指人體應按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則而安排每天的作息時間。中醫認為,一日之內隨著晝夜晨昏陰陽消長的變化,人體的陰陽氣血也進行相應的調節而與之相適應。人體的陽氣在白天運行于外,推動著人體的臟腑組織器官進行各種機能活動,所以白天是學習或工作的最佳時機。夜晚人體的陽氣內斂而趨向于里,則有利于機體休息以便恢復精力。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人體內的生物鐘與自然界的晝夜規律相符,按照體內生物鐘的規律而作息,有利于機體的健康。
一年的起居有常:是指人體應按照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的規律對起居和日常生活進行適當地調整。一年四季具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特點,生物體也相應具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人體在四季氣候條件下生活,也應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而適當調節自己的起居規律?!饵S帝內經》稱“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意思是說,四季的作息時間應有所不同,“春夏養陽”宜晚睡早起,而“秋冬養陰”則應“早臥早起”或“早臥晚起”。每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對作息時間適當調整。
貼心提示:起居冷熱有講究
在每日起居養生中,還應注意要長期堅持“冷面、溫齒、熱足”的保健方法。
冷面 是指用冷水(水溫20℃左右)洗臉。在一般情況下從水龍頭流出來的自來水基本上就是20℃左右的冷水,可以直接用來洗臉。冷水洗面,可以提神醒腦,使人頭腦更清醒,特別是早晨用冷水洗臉對大腦有較強的興奮作用,可以迅速驅除倦意,振奮精神。冷水洗面,還可以促進面部的血液循環,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因為冷水的刺激可以使面部和鼻腔的血管收縮,冷水刺激后血管又反射性地進行擴張,一張一弛,既促進了面部的血液循環,改善了面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又增強了面部血管和皮膚的彈性,所以除能夠預防疾病外,還有一定的美容作用。
溫齒 是指用溫水(水溫35℃左右)刷牙和漱口。我們知道人體的口腔內的溫度是恒定的,牙齒和牙齦在35℃左右溫度下,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如果刷牙或漱口時不注意水溫,經常給牙齒和牙齦以驟冷驟熱的刺激,則可能導致牙齒和牙齦出現各種疾病,使牙齒壽命縮短。特別是在冬季氣候寒冷的時候,刷牙漱口時更要注意用溫水。有研究資
料表明,用溫水刷牙有利于牙齒的健康,反之,長期用涼水刷牙,就會出現牙齦萎縮,牙齒松動脫落的現象。
熱足 是指每晚在臨睡前用熱水(水溫在45~50℃)洗泡腳和洗腳。從傳統醫學上講,雙足是人體陽經和陰經的交接地點,有渚多穴位,對全身的氣血運行起重要作用。從現代醫學講,足部為肢體的末端,又處于人體的最低位置,離心臟最遠,血液循環較差。應用熱水泡腳洗腳,從中醫講可以促進人體的氣血運行,并有舒筋活絡,頤養五臟六腑的作用:從西醫講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從而達到增強機體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和恢復疲勞的目的。
勞逸有度
傳統養生學認為,在日常生活中適度地勞動和休息都是必需的,安排合理不但有利于人體氣血的運行,還有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作用而有益于健康。
“過勞”,是指人體由于過度地勞累(透支體力)而有損身體健康而言;“過逸”,是指完全不參加或很少參加勞動或體育鍛煉而言。
中醫所講的“過勞”有“勞神過度”、“勞力過度”及“房勞過度”之分。
1,勞神過度:是指過度的腦力勞動和過重的精神壓力。
中醫理論認為,勞神過度則會耗傷心血,損傷脾氣,輕則出現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及納差,腹脹,便溏等癥狀,重則引發多種疾病甚至危害生命。所以,適當地減輕和正確地宣泄心理上的壓力,并應用傳統的精神養生方法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精神養生方法,像古代圣賢常把修身養性作為人生第一要務,如古人稱修身養性以靜坐為第一,觀書為第二,看山水花木為第三,與良朋講論為第四,教子弟為第五;并認為人生的十大樂事為談義理字,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畫意弈棋。古人怡養心神的養生之道迄今仍值得我們借鑒。當然,在當今的現時生活中,人們的工作或學習都是緊張而忙碌的,很難有古人那種閑情逸致去游覽名山大川,也很少有那種臨淵觀魚,披林聽鳥的機會。但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精神養生的方法,努力做到鬧中取靜,忙里偷閑,淡泊名利,擺脫世俗的煩惱,清心寡欲對健康長壽是十分有利的。
2,勞力過度:是指過度的體力勞動,即較長時間從事超過個人機體能力所負擔的勞動或活動。
勞力過度則耗傷元氣,使得臟腑之氣虧虛,而出現少氣無力,四肢困倦,氣短懶言,精神疲倦,形體消瘦等癥狀。勞力過度,主要是耗傷人體的元氣,使所有的臟腑功能受損,正氣虧虛,抗病能力下降等。近年來,由于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勞力過度的情況逐年減少故本文不贅述。
3,房勞過度(即過度):是指過于頻繁的性生活。
房勞過度則耗傷腎精,而出現腰膝酸軟,眩暈耳鳴,精神萎靡,減退(男子遺精、、陽痿:女子性冷漠,不育)等癥狀。房勞過度,主要是損傷腎精,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陰腎陽是調節全身陰陽的根本,在人體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中醫理論認為,損傷腎精不但會影響健康,還會影響壽命。因有關房勞方面的研究較少,本文也不贅述。
4,過逸:會使機體的氣血運行不暢,筋骨柔脆,脾胃呆滯。
近年來,一些白領階層一方面是勞心過度,另一方面勞力過逸,也就是說體力勞動嚴重不足,機體的運動功能得不到應有的鍛煉。過逸,會導致脾胃的消化功能減弱,使之氣血生成不足,正氣下降,抗病能力降低。可表現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發胖臃腫,動則心悸氣短汗出,并易于感染疾病。
專家介紹:
張國璽教授,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并擔任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基礎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保健國際研究院中華醫學保健專業委員會委員及《中國中西結合》、《中華老年醫學雜志》編委等多項學術職務。
童心 一為純潔無邪:因為無邪則心田寬暢開朗而沒有煩惱。無邪之心,更沒有損人、欺人、捉弄人、打擊人的邪念。“敬人者人恒敬之”,身邊有這么多的溫暖感情,心情也更加舒暢、輕松而愉快。二為簡單:不會窮思瞎想而絞盡腦汁,使腦子好好休息而可用在事業上。善于助人,其樂無窮;算計他人則自尋煩惱。三為樂觀:兒童都是無憂無慮的旁觀者,少為七情所傷,長期在“泰上忘情”的境界中,則真是“形全精復,與天為一”而長生了。
蟻食 一為不挑食:像螞蟻一樣什么都能吃,只要無害身心的食物,不需要過分求冷、熱、精、細、美味。衛生當然要講,但也不必苛求。二為吃得少:像螞蟻一樣吃得少。因狼吞虎咽恣食飽餐而患病的,不勝枚舉。梁章鉅《退庵隨筆?攝生》的“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是食多與食少的利與弊的最好總結。
龜欲 龜被視為長壽的象征,更具“與世無爭”“一無奢望”的習性。一者,不意氣用事,遇事以退為務,以柔克剛??鬃訌娬{“戒之在斗”,是有深遠意義的。但另一方面必須指出,我們的“龜縮”,是針對名、利、富、貴而言。凡涉及大是大非,則應挺身而出,否則這樣的養生是“茍活”!二者,龜無欲望,一貫不爭不鬧。大至獅虎、小至蟻螻都有角斗,而自古以來也沒有見到烏龜打架。儒家的“知足常樂”“不如意事常八九,能得成全無二三”。索性像龜一樣“寡欲”,則心境舒暢怡然。
猴行 猴子反應敏捷,活潑輕快,是終日無片刻之息的具有朝氣與活力的動物。要做到這一點,一言以蔽之,曰“勤勞不懶”。猴子的長處有兩點:
其一,多動。多動不一定就指跑步、打拳。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少用車子、電梯,以自己行走為主,從而達到鍛煉的目的。另一層意思是多動腦筋,尤其是在自己的事業上多動腦,而不是動歪腦筋。腦子多動,腦細胞更發達。
其二,戒惰。多動與戒惰好像是一回事,但多動是偏重于機體(身),而戒惰是偏重于思想(心)。干祖望的戒惰,是平常少坐多立,樂于坐硬板凳,正襟危坐,可保持英姿煥發、精神飽滿。
小鏈接
養生保健之大敵
(一)煙:它的害處大有罄竹難書之多,早已眾所周知,不再細述。
一、**中醫藥進社區基本情況介紹
我區成立于**年3月,地處深圳經濟特區東部,下設沙頭角、海山、**、梅沙4個街道辦事處、17個社區居委會,轄區面積72.63平方公里,城區面積12.54平方公里,人口為16.28萬,其中戶籍人口3.02萬,暫住人口13.26萬。全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42個。其中有社區醫院3家,社康中心16家,社會醫療機構10家(其中個體診所8家,門診部2家),企、事業單位內部醫療機構12個?,F有醫療急救網點3個,居民撥通急救電話后,救護車可在2分鐘內出車,轄區居民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得到醫療救護服務。**年末,全區共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710人,病床350張。**年全區衛生事業總投入6822萬元,業務收入7850萬元。
(一)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依托三家社區醫院,即區人民醫院(二級甲等醫院)、鹽港醫院(一級甲等醫院)、婦幼保健院,按照“院辦院管”的思路,截至**年3月底,我區17個社區居委會均建立了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每個社康中心都與醫療保險支付系統聯網,率先在全市實現了社康網點和醫保網點兩個100%覆蓋率。在4個街道各建立了一個殘疾人康復站,將社康中心納入為低保人員提供醫療救助的定點機構。為13.2萬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檔案、個人健康檔案,實現了居民足不出社區,就可享受到便捷、優質、廉價的醫療保健服務。
(二)較豐富的中醫中藥衛生資源。鹽港醫院一直按照中醫特色建設醫院。區人民醫院設有中醫科、中醫康復科、中醫制劑室。全區有四所放心中藥房。另外,我區設有2家中西醫綜合門診部,2家中醫診所和1家中西醫聯合診所。轄區內中醫專業技術人員45人,其中,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12人,醫師(士)24人。在社區衛生服務醫務人員中,中醫類別的專業技術人員有23名,占社區醫務人員的28.4%。近年來,我區加強了中醫重點??平ㄔO,開展了創建區級醫院示范中醫科活動。**年,區人民醫院引進了1名全國重點培養的名中醫,該院脾胃病??啤⒛I臟病專科和肝病??圃谌芯哂辛艘欢ǖ陌l展優勢。鹽港醫院不僅注重中醫藥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效果,而且突出中醫藥治療疑難雜病的療效優勢,對風濕病癥、痛風、軟組織損傷、肩頸腰腿痛、面神經麻痹、骨質疏松癥等病的治療,采取中藥內服外用、針灸推拿等綜合治療,顯示出中醫藥獨特的療效優勢。此外,我區重視中醫藥研究工作。**年,全區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發表中醫論文7篇,區級科研立項1項。
二、中醫藥進社區的主要做法
我區戶籍居民以客家人居多,他們對傳統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易于接受,中醫藥簡、便、廉的治療方法,符合老年病、慢性病人的需求,深受社區居民歡迎。
(一)政府高度重視中醫中藥服務?!笆濉逼陂g,**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全面貫徹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充分挖掘傳統醫學的特色和優勢,把優先大力發展具有中醫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作為構建新型城鎮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性工程,作為全民安康工程的首要任務列入十五期間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并相應制訂了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和中醫藥發展規劃。在社康中心工作領導小組的帶領下,衛生、計劃、財政、人事、民政、計生、社保、街道辦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相關配套政策,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支持的良好發展局面。**~**年,市、區兩級財政共投入社區衛生服務經費1943萬元;每年中醫事業經費占衛生事業費比例達到7.8%,社區健康服務經費占16.5%;區社保管理部門將中醫藥服務項目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區規劃部門將社康中心的選址在法定圖則和詳細藍圖規劃層面具體落實,區建設部門在辦理報建手續和工程驗收時予以把關;在區機構編制部門、區人事局的大力支持下,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編制、中醫藥人才培訓等問題也逐步得到了解決,并為中醫人才的引進開通了“綠色通道”;各街道辦事處積極協助社康中心解決用房問題、協助入戶調查和開展家庭訪視等工作;穩健的人、財、物投入機制,保障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了**區中醫藥進社區工作的開展。
(二)全面配套發展中醫藥技術的資源。為了保障中醫藥技術在社區得以持續發展。我區要求社康中心在設置業務用房時,在符合《**社區健康服務基本標準》的基礎上適當增加40~60平方米的業務用房。在設備上,為各社康中心配置了推拿床、針灸針、針灸治療儀、拔火罐等簡廉實用的中醫設備。為使社區社康中心更好開展中醫藥工作,我區除在社康中心充實中醫藥人員外,還定期安排中醫專家坐診,鼓勵退休老中醫專家定期到社區工作等。為了提高社區中醫隊伍的素質,我區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的培訓方式,對非中醫藥、中西醫結合人員進行醫學繼續教育,并把中醫藥知識與技能納入了全科醫生培訓內容。
(三)建設中醫藥適宜技術示范點。為了滿足本地居民多樣化的醫療保健需求,**年,我區對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運行情況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橋東、中英街、小梅沙、海濤、**等以中醫特色為主的社康中心收入中,藥費只占總收入的32.3%(全區平均水平42.7%)。在調研的基礎上,我區提出了“中醫進社區”的總體思路,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建設的通知》,把中英街社康中心和新建的橋東、海濤等社康中心作為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示范點。
目前,橋東社康中心為近萬名居民提供健康服務,配備多名中醫主治醫師負責全科診療工作,設立獨立的中藥房,開展了中成藥、針灸、推拿、火罐、敷貼、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9種中醫、針灸特色服務,配備374種中成藥品種。為了滿足居民的需求,該社康中心添置了煎藥機,方便了居民煎服中藥。中英街社康中心運用中醫藥進行系統醫療,護理照顧,為老年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社會環境,**省城市初保評審團認為這是“小規范,大方向”。該中心于**年被**省評為社區衛生服務示范點。
(四)全面普及社區中醫藥適宜技術。**年,我區印發了《關于印發進一步做好社區健康服務中心中醫工作的通知》,把“中醫進社區”納入政府工作,形成了推動“中醫進社區”工作的合力。目前,各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都配備了1~2名中醫主治醫師,64.5%以上的全科醫師接受過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認可的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所有中醫執業醫師接受過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認可的全科醫師崗位培訓或規范化培訓。開設中醫診室,配備開展中醫藥服務所需的基本設施和體現中醫特色的診療設備等。走上了中西醫結合的發展道路。全區有13家社康中心開展了中醫藥服務項目,占社康中心的81.25%;**年全區中醫診療人次為12.56萬,占全區診療人次的22.4%。
(五)中醫藥技術服務融入六大功能。社區衛生服務是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六大功能為一體的社區醫療保健機構。為了加強內涵建設,適應群眾需求,在加強社康中心的內涵建設時,我區充分把中醫藥適宜技術融入六大功能中。一是將中醫工作融入健康教育工作中。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貼近生活,百姓易于接受,中醫在社區衛生服務的健康教育中,逐漸顯示出自身優勢。各社康中心運用中醫理論與技術,參與健康指導和行為干預。我局出臺了《健康教育宣講實施方案》、《關于規范我區醫療衛生單位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組建了“健康教育宣講團”,在街道辦事處、社區工作站、學校和企業的協助下,每周深入居民區、工廠、學校開展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講座,提高了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目前,全區共制定了中醫健康教育處方11種。此外,區廣播電視臺,每天準時播出中醫健康保健養生知識講座。二是運用中醫積極參與轄區內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年抗擊非典型肺炎期間,鹽港醫院每天向該片區的大企業贈送煎服中藥,起到了良好的預防作用。三是將中醫工作融入保健和康復工作中。各社康中心制定和實施有中醫藥內容的適合社區老年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以及亞健康人群的保健方案,開展具有中藥特色的養生保健工作。為了加強對老年人和慢病病人的管理,改變居民的不良生活習慣,中英街社康中心在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功能中,指導社區老年人開展太極拳、太極劍等健身活動,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防治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腫瘤等老年病和慢性病。在疾病診治、康復上,該中心積極采用中醫、中藥、推拿、針灸、藥浴等中醫藥知識與技術綜合手段,提高療效。四是將中醫藥技術融入社區醫療服務中。我區外來勞務工占全區人口的80%,為了解決他們就醫難的問題,**年,我區組建了“健康大篷車”,以中醫藥適宜技術為主,每周到各個社區、工人生活區輪流開展基本疾病診療活動,免診金,常規檢查收半費,送去治療常見疾病的“一元藥”,讓外來勞務工和居民享受到了便捷的中醫藥服務。五是運用中醫藥知識開展優生優育、生殖保健和孕產婦保健的咨詢及指導。
三、中醫藥進社區的主要成效
中醫進社區在**的實踐證明,發揮傳統醫學特色和優勢,能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的可持續發展,讓每個家庭、每個居民都能享受到物美價廉的醫療保健服務,既符合民情、又順應民意,為政府分憂,為社會減負,為百姓解愁,把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國策落到了實處。
(一)緩解了群眾醫療費用上漲過快趨勢。近年來,我區各醫院不斷更新觀念,拓展中醫藥參與社區衛生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逐步辦出了中醫特色,使社康中心更好地完成社區衛生服務的六大任務,成為社康中心中醫藥工作的示范。中醫的廉價服務,減輕群眾醫療費用負擔,深受居民的歡迎。據**衛生局公布的**年全市居民醫療費用情況統計表明,我區社區醫院每診療人次費用、每出院者費用、每床日費用、單病種費用及藥品費用遠遠低于全市其他同類醫療機構水平。
(二)滿足了群眾多樣化的醫療需求。近年來,各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從滿足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多樣化的角度,走中西醫結合的發展道路,主動運用中醫理論與技術,為社區居民提供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中醫藥防治一體化的服務,參與健康指導和行為干預,制定和實施有中醫藥內容的適合社區老年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以及亞健康人群的保健方案,開展具有中藥特色的養生保健工作,迎合了居民的服務需求,提高了居民滿意度。
(三)推進弱勢群體就醫難問題的解決。為解決弱勢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年我區提出了的“病者有其醫”計劃。區民政部門利用社康中心提供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廉價優勢,將社康中心納入為低保人員提供醫療救助的定點機構。低保人員在社區醫院和社康中心就診,免收掛號費,藥品費和材料費8.5折優惠,其它醫療費用按7折優惠。同時,低保人員可憑社康中心開具的醫療收費票據,按規定向區民政局申請醫療費用補助。通過推出“一元藥”,開通“健康大篷車”,依托社康中心開展勞務工合作醫療,讓未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居民和外來勞務工的醫療保健得到了保障。
(四)促進了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的提高。中醫藥進社區,在滿足了群眾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需求,對推動全科醫生與居民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形成了穩定的病源,促進社康中心建設走向良性循環的軌道,提高了社康中心的利用率和服務質量。市衛生局**年組織的全市社康中心年度考核評估中,**區有7家單位參加考核評估,成績均在900分以上,其中鵬灣和中英街社康中心在全市269個被檢查單位中脫穎而出,名列第一名、第四名;大梅沙、小梅沙社康中心也排在25名內。**年,全市參評社康中心275個,**區7個社康中心中有5個在900分以上。
四、中醫藥進社區的展望
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是全國名老中醫李濟仁給人的第一印象。他以“張一貼”的傳人享譽大江南北,并在中醫著教研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雖然李老已經78歲高齡,還患有“三高”癥,但他思維敏捷,步履輕盈。問其長壽秘訣,他自己揣摩總結了一套運動養生保健的方法,他操著一口吳儂軟語解釋其中奧妙,并給我們當場示范。
首推養心
五臟之中養心最為重要,養心主要做到養神。因心主神明,故平時遇事盡量保持心平氣和,不過喜也不過憂,與人交往不計較得失,該舍便舍,以保持心神的寧靜狀態。每天晚上臨睡前按摩手上的勞宮穴和腳上的涌泉穴,可起到心腎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在食物補養方面,常用西洋參泡水喝,常吃桂圓、蓮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氣養心陰。還要重視午休,因心活動最活躍的時候是在午時,而且這時也是陰陽相交合的時候,所以午休能保心氣。
注意調肝 肝主疏泄
養肝主要從情志、睡眠、飲食、勞作四個方面入手。養肝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保持情緒穩定,平時盡量做到心平氣和,如欣賞字畫、養花種草、四處旅游等,可以陶冶情操。人臥則血歸于肝,定時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又能養肝。還要做到飲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損傷肝氣。平常還應做到既不疲勞工作,也不疲勞運動,以防過度疲勞損肝。
重視養肺 肺主氣司呼吸
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事物,避免情緒因素而傷肺。晨起常做深呼吸,速度放慢,即一呼一吸盡量達到6秒鐘。這種方法可以養肺。還有一種閉氣法,經常采用閉氣法,有助于增強肺功能。即先閉氣,閉住以后停止,盡量停止到不能忍受的時候,再呼出來,如此反復18次。平時多吃有助于養肺的食物,如玉米、黃瓜、西紅柿、梨及豆制品等。
注重健脾
脾胃為氣血生化的來源,后天之本,健脾往往與養胃結合起來。在飲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飽,其次再做一些運動和按摩,以助“脾氣”活動,增強運化功能。如每天起床和睡前都各做36次摩腹功,即仰臥于床,以臍為中心,以順、逆時針方向用掌各按摩36下,再用手拍打和按摩臍上膻中穴、臍下丹田穴各100下。平時多吃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藥等。夏秋之際還應常吃香菜、海帶、冬瓜等養脾開胃之品,以顧護脾胃。
不忘補腎
腎藏精主納氣,主骨生髓為先天之本。經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關元穴,另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門穴、腰陽穴。因這幾個穴位有助于養腎。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以保腎。經常叩齒吞津,排小便時盡量前腳趾用力著地并咬住牙齒,以助保腎氣。
第一,養生治療中假中醫偽中醫頻發和真中醫失語的矛盾。當前社會上針對人們養生保健的需求,一些偽中醫、假中醫打著“中醫文化”的旗號到處行騙。他們或者隨意的曲解中醫經典,或者無限夸大部分食藥的療效,欺騙社會公眾,造成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如綠豆張悟本之流。而與此同時,“中醫領域專業人士、真正的權威大家們卻在關鍵時刻‘集體失語’,極少參與中醫文化的傳播推廣,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保?]當然這一狀況,隨著中醫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兩年有了明顯的好轉。第二,傳播策略的弱化與中醫文化重要性的矛盾。當前一方面非常強調中醫文化,但是另一方面則是在中醫文化的傳播上存在誤區,傳播策略弱化,日漸式微。中醫文化無論在傳播的策略、傳播的手段、傳播的機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缺少名人的廣告效應,傳播手段比較單一,傳播機制是單向的政府自上而下的機制,缺少中醫傳播的品牌意識等等。第三,重視中醫的言與行的矛盾。在相關政策上,國家雖然對中醫文化越來越重視,但在扶助力度、資金上仍然有限,這使得中醫文化在傳播一開始就信心不足,也得不到傳播媒介的足夠青睞。第四,中醫神秘化與大眾化的矛盾。中醫自身的話語體系比較特殊,加上宣傳的不足,造成大眾對于中醫文化包括中醫認同的矛盾。一些調查表明,很多老年人對于中醫非常相信,患病時愿意接受中醫治療。而一些年輕人則比較相信西醫。認為西醫顯效快,比較科學。對于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等話語體系,普遍認為比較神秘,缺少科學論證。第五,國外熱與國內冷的矛盾。中醫文化傳播在國際和國內也存在一種傾向,即一冷一熱的現象。國內信奉中醫的人群相對固定,而隨著海外中醫的傳播,其顯著的療效獲得越來越多的國家人民的喜愛。因此,上述矛盾的實質就是強調中醫文化的重要性和現實生活中的中醫文化傳播困境的矛盾。這些矛盾不解決,就會影響中醫藥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削弱中醫在社會公眾認同的合法性基礎。
2中醫文化傳播的困境原因分析
第一,思想上忽視和輕視。表現之一是很多人還是輕視甚至忽視中醫文化傳播的研究。一個有力的證明就是,筆者在中國期刊網上檢索,發現近十多年來關于篇名是“中醫文化傳播”的論文僅有8篇。與其他相關的研究選題相比較,顯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具有深入的研究空間。表現之二是當前社會公眾也存在理念的誤區。他們認為,“中醫只能調養一些慢性病,治病起效也緩慢,同時中醫更多的是應用在中老年疾病的治療和保健中,很多年輕人對中醫不了解,不熟悉,甚至帶有偏見。”[10]第二,傳播機制不健全。長期以來,在中醫文化的傳播機制上,是一種單向的政府主導下的傳播,缺少政府、高校、社會組織和公眾的雙向和多向互動;是一種自我封閉的機制,不是一種相對開放的機制。是一種平面的傳播機制,不是立體的全方位的傳播機制。第三,中醫的自身因素。表現之一是中醫系統的自我封閉,成為一種中醫院校內部或者中醫藥高校之間的自我娛樂。表現之二是中醫文化的話語體系原因,在大眾化理解層面存在一定的理解難點。例如中醫的理念和傳統的中國古代哲學思維、中藥的藥理藥性的辨析、養生的行為習慣,這些都是和現代人的思維和文化不完全適應,造成理解的困難。①表現之三是中醫文化中難以被人們理解的名詞術語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途徑使之符合現代的通俗語言體系,這是傳播學中編碼與解碼所遇到的困境。例如,中醫的經典著作大多是醫學古文,如《黃帝內經》、《傷寒論》等經典,無論是對中國大學生,還是外國的中醫愛好者,都存在閱讀和理解的障礙。第四,大眾的社會心理,比較急功近利,浮躁。對于疾病,往往看重的是治療時間快慢,服藥的方便,因此往往更加偏重西醫和西藥,忽視其副作用。中醫和中藥,因其制藥的相對復雜,煎服的方法相對多樣,對于今天快節奏生活的人們而言,往往選擇最簡潔最便攜的西醫西藥。第五,社會大環境的因素,社會整體浮躁和輕中醫重西醫的現狀。筆者概括為兩句話,“中醫很偉大,西醫很強大”。中醫文化傳播的困境除了中醫自身的因素外,外部大環境是一個重要外因。中醫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具有中國古人的智慧。但是面對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中醫西醫的競爭,就現狀而言是西醫占主導地位,中醫雖然偉大,但是還不強大。一個有力的證明就是全國的西醫院校和西醫醫院遠遠高于中醫院校和中醫醫院的數量。
3中醫文化傳播的創新對策
第一,中醫院校應該成為中醫文化傳播的主體。中醫院校作為培育中醫藥高等教育人才的基地,自身作為大學承擔著培養人才、服務社會和傳播文化的職能。中醫院校具有大量的專家、學者、教授。他們應該在政府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走出象牙塔,走向社會,面對大眾開展中醫文化的宣講和傳播。他們應該具有中醫文化傳播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擔負中醫文化傳播的歷史使命。面對當前社會上各種假中醫和偽中醫層出不窮,社會公眾也非常愿意傾聽來自權威的中醫院校學者的聲音,而不是集體失語。第二,構建政府主導下的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立體的中醫文化傳播機制。一是從中醫文化傳播的過程看。中醫文化傳播的主體應該是多元的,不僅僅是政府有關部門,而且包括中醫的專家學者、社會組織、醫院醫務人員等等。二是從傳播的媒介看,現代社會已經是信息時代,網絡時代。新媒體的運用已經越來越普遍。因此中醫文化傳播不能滿足于傳統的報紙、期刊、電視,還應該包括各種新媒體。例如微博、微信、互聯網的網站、論壇、QQ等等。三是努力構建全方位的傳播機制。如中醫文化傳播的雙向溝通機制,在傳播的主體和客體之間應該互相溝通。正面引導機制,對于中醫文化的積極影響和功能,需要大力宣傳。對于中醫名家的醫德和先進事跡需要宣傳和弘揚,傳遞正能量。及時反饋機制,對于中醫文化的傳播,公眾有什么意見和建議,需要相應的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及時反饋。評估機制,對于中醫文化傳播的成本和績效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估。四是樹立科學的傳播理念。應該從封閉到開放,從集體失語到發出自己聲音,從政府單一主體到政府主導下的高校、醫院、社會組織和廣大公眾參與。從醫院走向社會、走向大眾。從國內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只有樹立科學的傳播理念才能更好的傳播中醫文化。那種自我封閉、孤芳自賞的理念已經過時了。五是努力構建健康的傳播環境,建設有利于中醫文化傳播和發展的和諧社會環境。中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中國人如果自己都不信,不發揚,就會造成文化的歷史斷裂和虛無主義。六是在傳播的內容上需要創新,內容需要取舍。當前應該選擇當前大眾關注的熱點和興奮點。如中醫養生,中醫美容,中醫保健,中醫食療,中醫的關注群體不能僅僅是老年人,也應該包括年輕人。特別是公務員階層、以及公司企業的職業群體。他們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職業病,對于健康保健同樣具有知識的渴求,需要中醫文化的傳播和學習。七是建議成立專門的政府主導下的中醫文化傳播公司。當前文化的產業化已經成為文化發展的趨勢和潮流。目前我國尚無專業的中醫藥文化傳播公司,因而中醫文化缺乏專業的推廣機構,嚴重影響了人們對中醫文化的了解,也影響中醫在國際上的影響。應嘗試建立新的中醫藥文化傳播公司,努力打造品牌,必然會推動社會對中醫的認知和了解,推動包括養生在內的相關產業以及中醫藥的本身健康可持續發展。第三,中醫文化傳播需要大眾化與時代化。正如需要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一樣。中醫文化傳播也需要大眾化和時代化。如何將傳統中醫文化語言與思維用現代人容易聽懂、能夠掌握的方式來傳播,這不僅需要精深的中醫藥專業知識,同時也需要中醫文化工作者掌握現代傳播方式與技巧。例如,在文化傳播的方式上,應該嘗試多樣化的方式。包括中醫文化的專題講座、專家的義診、公益廣告、省市級別的電視電臺的現場咨詢,出版相關的書籍和錄像等等。比較好的方式如萬家燈火,市民大講堂,特別是借助于大型電視臺的節目等等。中醫文化的科學普及,除了科學性和知識性,更重要的就是怎樣把這些學術領域里專業、嚴謹的知識,以大眾化口語以及易學易懂的方式進行表述,便于大眾理解和掌握。可以通過舉例、病例研討、真人示范穴位、比喻等多種方式進行表達,達到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