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2: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鄉統籌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路橋自1994年底撤鎮建區九年來,憑著市場先發、體制靈活、民營經濟發達等優勢,社會經濟和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輪發展中,路橋面臨著種種問題,特別是城市空間發展無序、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居民點分布散亂等問題尤為突出,這是長期以來缺乏包括農村在內整個區域的長遠和切實可行的規劃,造成路橋區缺乏空間整合的結果。隨著農村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空間成為工業化進程的制約日益顯現,這表明路橋區迫切需要加強規劃研究,推進城鄉一體化,使資源配置更趨優化,空間更趨合理,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本文通過對路橋城市發展現狀的分析,提出要強化規劃研究,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以提升路橋城市發展的檔次和水平。一、路橋城市建設的現狀
1994年11月路橋建區后,根據自身工業化和私營經濟發達、民間資金充足的起步條件,按照“大投入、大配套、大建設”的工作方針,積極推進城市建設進程。在總體布局上,堅持城鄉協調發展,整體推進,突出發展城區,積極培育次中心金清鎮;在建設目標上,注重城市形象,強化內涵,形成特色,提升品位,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在工作重點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推進人口和產業向城市集聚;在特色建設上,弘揚路橋優勢,創辦大市場,促進大商貿,發展大工業,促進區域經濟合理調整;在建設途徑上,樹立整體經營城市的理念,深化改革,敢于創新,走城市建設市場化和管理法制化、規范化道路。建區九年來,共投入城市建設資金100多億元,建成區面積從建區初期的3.5平方公里擴大到目前的16余平方公里。共投入16余億元,修建路橋大道、南官大道、騰達路、銀座街等30多條街道和交通道路,新增三級以上公路69.6公里,公路密度從建區前的0.27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0.646公里/平方公里。投資近10萬元,新改建市場25個,相繼建成富仕廣場、中國建筑裝飾城、臺州電子電器市場、浙江方林汽車城等一批較高檔次的市場。通過整合,建成全國鄉鎮企業(臺州)高科技園區、路橋節日燈加工園區、新橋模塑工業園區等6個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1207.67公頃,總投資達82.1億元。建成鑫都國際大酒店、金佩大酒店等10多幢15層以上的高樓大廈;建成嘉綠苑、方林苑等一批中高檔居住區。建成黃椒溫路橋段引水工程、五鎮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達6萬噸;建成投資1.5億元的污水處理廠,日污水處理能力達4萬噸;建成110KV變電所4座,35KV變電所2座,主變容量達31.9萬KVA。建成永安廣場,黃石、碩雨、避風塘等公園,共綠化城區面積166.27萬平方米,城區綠地總面積達280.4萬平方米。通過九年建設,路橋遠東商貿廣場開發建設已具一定規模,舊城保護改造已全面啟動,城市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城市品位明顯提高,城市競爭力逐步提升,一個中等城市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路橋城區從一個集鎮變成中等城市的格局,應該說建設成就巨大。當我們在感嘆路橋九年大變樣之余,用更高的眼光去審視,用更冷靜的頭腦去思考路橋的城市形象和品位時,我們會深深感到,由于路橋脫胎于建制鎮,城市建設底子薄,城建人才缺乏,對民間資金依賴性強,且追求高速度等原因,致使路橋城市建設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和遺憾。主要表現在:
(一)中心區不突出,功能區塊不明顯。由于路橋是“無街不市、無戶不商”的市場大區,各骨干市場零散在城區的各個片區,市場和街道都聚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到處顯現著商業氛圍,各區塊功能布局相差不大,而在夜晚卻到處人影稀疏、街落冷清,這在主觀上給人以中心城區難找的感覺。同時,路橋“跨越式”的城市增長模式,導致老城和新區并存,老街和新道相接,城市中心區建筑密度不高,市政公共基礎設施不多,功能區塊銜接不強,且在沿街、沿路建有較多低檔次的村民安置房,在客觀上造成路橋城市中心區總體建筑形態檔次不高,地標性建筑不突出,導致了中心區形象難突出。
(二)商業街(區)建設檔次不高。路橋目前已形成以生活消費品市場群和生產資料市場群為特色的兩大專業市場群體,專業街區和超市、連鎖專賣等各種現代商貿業態并存的商業格局。目前,路橋市場林立,到處可見充滿生機活力的市場,但卻缺少一條檔次高、能充分展示現代繁華氣息的商業街。銀座街、富仕路、賣芝橋路是目前路橋繁華和最具活力的商業街,但它只能是普通的商業街,卻難以承擔起展示一個區域高檔次、高品位、良好形象的使命。且不說銀座街南段和賣芝橋路是原老鎮的建筑布局,即使新建的銀座街中段和北段以及富仕路,其整體街區的規劃設計和建筑形態總體檔次不高。特別是富仕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商業街的功能形態,但其整幢單間立地式的建筑結構,即使通過立面改造,也難以體現現代高檔商業街的氣息。而開發建設中的遠東新區,其一大功能定位為商業中心,目前只有一條貫穿城區東西作為交通要道的路橋大道,以及幾條南北走向較短的支干道,也難以承擔起作為展示路橋良好形象、高檔次、高品位的現代商業街(區)的重任。
(三)交通規劃和建設滯后。路橋目前給人的感覺是路橋“路難行、橋難走、車難停”。路橋的路方向性差,連貫性不強,初來路橋的人很難弄清方向,搞清方位。路橋的路小,三車道少、雙車道多、單車道更多,一些道路經常會造成堵車。當然這具有客觀性,路橋城區由于河道縱橫,老國道走向彎曲等原因,造就了路橋主骨干街道路網方向性差;由于舊城新區并存,城區發展速度快等原因,造成街道路網連貫性不強。同時,由于人流雜、車流多、交通管理滯后造成嚴重的堵車現象。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交通規劃的滯后。在交通道路規劃建設時,沒有充分估計到路橋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一些主干道路等級不高、寬度不夠,許多道路沒有設計非機動車道,功能不全。如泰隆街、騰達路、石浜山洞等,都成了交通的“瓶頸”。104國道復線、路院路高速公路連接線、濱海大道等主骨干道路建設滯后了好幾年。同時,一些公共設施在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停車位,導致城區停車位嚴重不足。
(四)城市公共設施薄弱、布局差。由于路橋是從一個鎮升格為一個縣級區,基礎設施相對比較薄弱,特別是公園、廣場等公共活動場所、休閑 場所明顯不足,如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館、文化宮等公共基礎設施都還未開建,致使群眾在雙休日、在晚上無處可去,這也是造成路橋街落冷清的一大原因。同時,由于地下排污、通信等管網規劃設施滯后,造成目前街道經常“開膛剖肚”,給行人帶來極大的不便。而已建成的一些公共設施,也由于布局、規劃、檔次等原因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功能。如影劇院本來是一個文化宣傳和集聚人氣的場所,但由于形象不鮮明、缺少停車場以及規模少、檔次低等原因,成為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而投資多、規模大、環境美的永安廣場,由于建在交通要道邊,離居民小區遠,致使功能發揮十分有限。又如客運中心由于設計規模少、發展空間不足,帶動周邊要素發展十分有限,又面臨著被置換的命運。
(五)建筑形態檔次不高。城區各建筑單體總體檔次不高,除了10多幢高樓以外,基本上以5—6層的單間立地排式結構建設,高度不高,體量不大。特別是建區初期的村民安置房,還超脫不了農村建筑“大寨式”連排單間的影子,建筑形態單一,材質較差,色彩零亂,立面難看,和現代城區的形象極不相稱。同時,由于民間資金豐厚,居民普遍較富,對單間街面房的需求強烈,而政府過多強調利用民間資金推進城市建設,致使長期以來城區宗地出讓較少,城區缺乏功能配套設施完善、檔次較高的居住小區的開發,導致人居環境相對較差,也導致街面房基本以單間立地形式建設,缺少那種高聳、豪華且層次感強的現代建筑,嚴重影響了現代商貿城的亮麗城市形象。
二、路橋城市發展的框架和藍圖
浙江省城市化發展布局總的構想是把整個城鎮體系分為五級,杭州、寧波、溫州為一級主區,臺州和金華是兩個一級亞區。根據最新的《臺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稿件),臺州的城市性質定位為浙江中部區域中心城市,制造業、商貿發達的現代化港口城市;城市主要職能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現代化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浙江中部沿海港口城市、重要的旅游集散地,臺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發展總體目標是經過20年的努力,經濟社會與城市的主要發展指標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成為浙江省一類城市,長江三角洲經濟區二類城市;充分發揮對市域的輻射帶動作用;擁有完善的公共設施、基礎設施與高效的交通系統,具備良好的人居環境與優美的城市景觀;經濟繁榮,社會文明,適于生活居住、適于創業發展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近期(20__-20__)發展主要目標是集中力量,完善鐵路、港口、高等級公路等對外交通系統,加快環境、供水、供電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使臺州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達到沿海地區先進水平,進一步推動市區建設,啟動各類工業園區開發,引導產業集聚。基本改善城市形象,美化城市景觀。中期(20__—20__)發展主要目標是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與公共設施,市區功能日臻完善,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設施的建設達到浙江省先進水平。同時,黃巖、路橋等城區的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完成主要工業園區的開發,工業園區產值占工業總產值得60以上。城區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綠心生態環境得到良好維護和保護性開發,各項指標基本達到現代化標準。遠期(20__—2020)發展主要目標是進一步推動產業與人口的集聚,同時工業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和治理,城市生態環境根本改善。產業結構持續調整,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第三產業比重超過52,區域中心城市的作用不斷強化,發展為浙江省一類城市。
路橋城市發展的目標定位是建設區域性的現代商貿中心。根據路橋區現狀發展特點及未來發展趨勢,其空間結構將形成一軸兩片多組團的格局。一軸:指貫穿路橋區東西兩翼的空間發展主軸,該軸線以濱海大道和104國道等重要東西向主干道為載體。兩片:分別指主城區和濱海工業區。多組團:根據總規修編主城區一片可分為三個組團,分別為中心組團、桐嶼商貿組團和中部發展組團。濱海工業新城可分為產業發展組團、居住服務組團。組團與組團之間通過以天然水系或山體為核心景觀的生態基質進行隔離。這四個組團的功能結構如下:
(一)中心組團。該組團即路橋主體城區,范圍包括路橋、路南、路北三個街道的大部分用地。組團著重改善城市環境、提高文化品位,體現水鄉特色,突出現代化城市氣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以培育中心城區的聚集功能、創新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務功能為趨勢,大力發展金融、信息、商貿、文化、旅游等高服務產業。同時,重點發展都市型工業,對不適宜中心城區發展的工業企業逐步遷至濱海工業新城,以優化城市環境、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空間。并實行舊城改造策略,采取保護與改造并舉的方針,對文物古跡加以妥善的保護和恢復,著重挖掘其旅游價值。用地以商業、文化居住為主要內容,重點整理老城路網系統。
(二)桐嶼商貿組團。該組團由桐嶼街道及螺洋街道用地組成。面積約16.8平方公里。組團的發展方向為以區域性批發市場建設為重點的現代商貿區,強調人居環境的生態居住區。該組團毗領中心城區,由于臺州市火車站線的選址一直懸而未定,其用地故得以控制并保留至今。這為中心城區的空間整合和功能置換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隨著臺州市鐵路線選址方案的逐步明朗化。該組團的發展優勢將更加突現,是未來五年內路橋區重點發展的區域。如果客運站及貨運站落戶于該組團,可結合路橋中心城區專業批發市場面臨整合的趨勢,在組團中心區位結合客運站的設置,高標準建設功能更新、環境更好,以生活消費品為主的現代化市場群,大力發展現代商貿區。由于火車客運站前空間也是展示臺州城市新形象的重要門戶,因此,該區域的城市建設必須重點考慮城市景觀環境的設計及城市交通的組織。適量開發若干具有一定規模和高水平建設的現代生態居住區。
(三)中部組團。該組團以迎賓大道、機新路及南山東麓為組團邊緣。面積約19.6平方公里,包括峰江、路南街道及新橋鎮用地。其中大部分用地已規劃為過渡型的中部工業區用地。路橋中部工業園區的規劃目標為:建設路橋近期先進特色產業制造基地和大型生產資料市場園區,并為遠期城市功能結構調整建立基本構架。近期發展現代制造業和生產資料市場及以花木基地為主導的現代生態農業,遠期重點發展現代商貿業及居住功能。選擇峰江駐地作為組團的服務核心,以組團規模為單位,高標準配置各項公共設施及相關市政配套設施。新橋鎮應弱化其行政功通能,逐步發展以組團內的現代居住 社區。
(四)濱海工業城。濱海工業新城的建設為路橋的城市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提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是路橋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由于機場的限制,工業呈一定的跨越式發展格局。當工業區人口集聚到一定的規模,則須在濱海沿線發展以居住和公共服務為主的新組團,最終實現從工業新城到濱海新城的跨越。因此,濱海工業城的定位不僅僅是大規模的工業區,而是未來臺州市的新城區,其開發建設必須樹立高標準的規劃原則和建設原則,為未來城市發展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間。
目前,路橋各組團建設的規劃已基本明確,未來發展的藍圖已基本繪就,其中部分已開始了實施?,F階段,路橋遠東新區、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中心工業區、中部工業區、濱海工業新城以及綠心規劃區、靈山居住區、南山生態觀光園區等幾個更為具體的子組團,已基本完成了規劃設計,許多工程已開始實施。遠東新區在現有4.32平方公里的基礎上,通過新行政中心、臺州醫學城、博物館等項目建設,北擴西延,形成占地10平方公里,以新行政中心、商貿、會展、居住、科教文衛設施為主體的新核心區。規劃面積2.28平方公里的路橋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分為重點保護區、風貌協調區、建設控制地帶和文物保護單位及保護點四個部分,以十里長街為主體,以商貿活動為特色,通過嚴格、細致的保護與合理的開發,展現路橋濃厚的宗教文化特色和傳統民居建筑群體景觀,使“十里長街”成為設施先進、環境優美,具有濃厚歷史傳統、地方特色以及商業活動的特色街區。目前一期保護改造古街輪廓初現。中心工業園區將以火車場站、吉利汽車城、物流園區、工業、商貿業建設為重點,打造路橋未來現代商貿區。中部工業區以工業、商業街區和生產資料市場群為主,將城區向南延伸,形成未來的中部組團。綠心旅游休閑度假區將按照市里的綠心開發總體規劃,引進中國民營經濟論壇、高爾夫球場等項目,建設成為集旅游、休閑、健身、集會、度假為一體的高檔次度假區。靈山生態居住區將通過建設沿山一帶的高檔住宅區,帶動整個山體的旅游休閑開發。南山生態旅游觀光區通過南山植物園二期、石濱和南山游步道、花卉苗木園區等項目建設,建成以生態農業、花卉苗木、植物林帶、山體觀光、沿山居住為主體的高檔旅游區。通過這幾個子組團的建設,擴大路橋建成區面積,提升城市空間,初步形成“古今商城,生態都市”的新框架。
三、城市新區開發建設的幾點思考
經過前一輪的城市建設,我們在取得巨大建設成就的同時,也看到了存在的許多不足。當前,我區下一輪的城市建設藍圖已基本繪就,進入打造“都市路橋”,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關健時期。因此,我們在新區開發中,要認真總結上一輪我區城市建設的經驗教訓,借鑒各地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全面推進城市建設進程,全力打造“都市路橋”。為此,在新區開發建設中,應重點把握好以下幾方面。
(一)在發展戰略上,要實施大集中小分散的城鎮空間發展模式。路橋作為一個以市場為主導、制造業為帶動,自下而上發展起來的城區,既面臨以工業擴張為主的城市快速非理性擴張的壓力,也面臨著城市化水平低、區域發展不平衡發展的現實問題。我區現在的城鄉空間發展是一種基于鄉村工業化發展模式上的自下而上的無組織的分散發展模式,造成城鄉空間無序分散的形態,土地資源粗放利用。在我區社會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為路橋區提供一個合理的空間構架和現實的發展空間。我區城市建設發展到目前的狀態,進一步的分散發展危害巨大,集中發展建設是路橋區城鎮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路橋城市建設在空間上應強調集中,以突出緊湊的空間形象。在城市以外的地域,根據現狀和未來發展,適當小分散的控制建設發展。要打破村、鎮(街道)兩級行政界限的限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建設空間聚集效益和規模效益,對城市空間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我區只有實施大集中小分散的發展戰略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分散發展的低水平狀態,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達到高水平的城市發展階段。同時,根據我區現狀的發展條件和未來的發展需求,我們可以判斷,路橋城區還處在內聚式與外溢式相結合的發展過程,城市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往西和往東。向北受行政邊界的制約,基本上沒有發展空間。西側距離城區中心較近,有一定的建設用地,且用地條件優越,是城區發展優先考慮的方向。主城區往東由于受機場的限制,有一定的制約,但隨著濱海大道的修建及未來濱海工業城的發展,城市宏觀跨越已是必然的選擇。
(二)在規劃把關上,要重視規劃的超前性,確保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規劃是龍頭,有一個高起點的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規和實施藍圖,并保證嚴格實施,就能營造城市的品牌形象,創造富于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凝聚人氣和資本,提升城市品位和檔次。我區以前總體規劃意識不強,存在著“先繁榮、后市容;先流通、后交通;先污染、后治理”的現象,一切都被動應付。城市雖有規劃,但立意和起點不高,缺乏超前意識和大手筆,修訂得也不及時,城市功能不全,系統性和配套性差,特別是環境意識淡薄。有些規劃有了,水平也是可以的,但由于執行力度不夠,缺乏權威性和統一性,執法、監督隊伍素質低等原因,執行中往往走樣,結果最終還是不理想。應該說,城市規劃本身是難以調控城市規模的,也不可能為城市功能進行終生定位,但是規劃可以調控和影響城市未來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強化規劃意識,樹立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堅持適用、經濟、美觀相結合的原則,嚴格規劃控制,注重建筑、環境容量、配套設施、形體景觀等規劃元素的互相配比,不要顧此失彼。在不影響自然人文景觀和周圍建筑的采光通風的情況下,鼓勵建設高層建筑,全面實行立改套。適當降低建筑密度;根據所在區域的自然和人文情況,對人口密度、綠化率、空地率做出適當限制;注重對建筑的風格、色彩、輪廓空間組合等方面進行控制;重視中央商務區(CBD)的規劃建設,特別強調園林綠地、各類公共活動場所和各類停車場等三種具有靜態功能的公共場地建設,這對于提高城市品位,發展城市經濟和增進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意義非比尋常。
(三)在土地開發上,要實施城市土地的綜合開發模式。城市土地的綜合開發,也叫房地產綜合開發,包括土地開發、房屋開發和基礎設施開發三個部分。城市的發展應以房地產綜合開發為依托。在建區初期,路橋的城市建設是線條式發展,城市框架的拉大主要靠道路建設和群眾建房來實現。群眾建房多以5-6層的立地房為主,且房前屋后多亂搭建,這造成了城市景觀零亂、立面單一,功能不全,缺乏品位。同時,我區以前在城市土地出讓上走的是成熟一塊出讓一塊建設一塊的單項出讓的路子,這不僅降低了單位土地的收益而且導致城市建筑缺乏整體感和協調性。因此,我們在新區土地開發模式上,要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的要求,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配套、統一管理”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綜合開發建設。在具體開發內容上,要對規劃設計、征地拆遷、土地開發、組織施工、驗收交用,做到各個環節緊密銜接、互相配合和協調發展,以求縮短工期,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對工業、交通、住宅、科教文衛、商業服務、市政工程、園林綠化等所需用地,根據需要和可能,分輕重緩急,統籌安排,配套建設,分期交付使用。要通過對各項目的綜合平衡,最合理地安排交通、電力 、通訊、給排水、供氣、消防等諸種設施與主要用地功能之間的比例關系和開發秩序,避免各項開發投資因互相干擾而降低效益。在開發規模上,要做到合理適度。要研究開發強度,保證城市社會、經濟、環境三大效益均衡發展。通過綜合開發,合理安排互補功能用地的充足空間,實現規模經濟,提高土地的利用系數。
城鄉分割,制度銜接困難。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提升,以及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在現代社會城鄉之間、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之間的界限已經相當模糊,而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的二元化,明顯與現存的城鄉經濟發展現狀不符。這種醫療保障制度與社會發展現狀的不符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其中包括農民工異地醫療保險問題,城鄉醫療保險之間的轉化問題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阻礙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的水平提高,甚至已經開始展現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負面作用。
二、統籌我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對策建議
1.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完善保障立法
城鄉醫療保險制度作為一種社會利制度,其本身的發展需要政府強力機構的介入,以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形式,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活動提供資金支持。所以政府加大投入是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是必然要完善、提高的,具體而言國家應該加大資金的補助力度,補齊城鄉醫療保障的資金缺口,同時應該合理分配城鄉之間的補助資金分配,保證城鄉醫療保險的公平。同時在城鄉醫療保險制度完善以后,為了保障醫療保險制度的有效貫徹實行,應該完善相應的法律體系,為醫療保障制度建立法律保障和執行標準。
2.統一管理機構,提高經辦能力
在當前我國城鄉經濟融合性逐漸提高的實際情況下,鑒于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農合在籌資、補償、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方向的相似性,應該將兩家醫療服務管理機構合并,在其基礎上形成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統一管理體系。站在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整體角度,實現醫療保障的統一籌款、統一補償、統一醫療服務,管理機構的統一不僅能夠極大降低醫療保障的成本,而且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醫療保障機構的經辦能力,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保障服務。
3.實現城鄉銜接,設置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
關鍵詞:差異度;TOPSIS法;城鄉統籌;指標系統
統籌城鄉發展是推進城鄉一體化,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趨勢,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十六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議中提出統籌城鄉發展的思想以來,對于城鄉統籌的研究已經成為國內研究的一個熱點領域。大量專家學者在理論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研究,但是針對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城鄉之間差異度的研究還比較少見,并且在評價指標復權上要么采取主觀復權,要么采用AHP法,致使評價結果很容易受到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本文在指標體系的構建上充分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在評價方法上采用改進的TOPSIS法規避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希望能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城鄉差異度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必須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客觀真實地反映城鄉之間在城鄉經濟發展、城鄉居民、城鄉社會發展水平方面的差距,通過差距的計算以求真實、客觀、準確地反映城鄉發展中的差異性。
2、系統性原則。城鄉統籌發展中城鄉差異度指標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體現一定的層次性,各個指標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本指標體系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為總目標層,即城鄉發展差異度;第二層為子目標層,即城鄉經濟發展差異、城鄉社會發展差異、城鄉居民之間的差異;第三層是在第二層基礎上的進一步細化;第四層是具體指標層。(表1)
3、可操作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必須充分考慮相關資料數據的可獲得性及便捷程度,使所有數據具有方便可靠的數據來源,對于難以獲取的用相關的指標代替或者盡量舍棄。
(二)評價指標的量化方法。城鄉統籌發展城鄉差異度評價指標體系中具體指標層指標值的確定:首先計算城鄉之間相應指標的差異系數,然后轉化為具體指標層的相對應指標的指標數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Xi代表城鄉之間i指標的發展差異值,ai代表農村的i指標值,bi代表城市的i指標值,ai/bi(或者bi/ai)代表城鄉之間的差異系數,所以Xi值越大代表針對i指標的城鄉之間的差異越小,反之,則城鄉之間的差距越大。
二、TOPSIS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驟
(一)TOPSIS法的基本原理。TOPSIS法是一種距離綜合評價法,通過測度各指標評價值向量與評價的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的相對距離對評價對象進行評價排序。它的的優點在于利用標準化后的原始數據矩陣,找出評價對象的理想解和負理想解,并且測度與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的相對距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要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我們可以假定這個理想解,即以2020年城鄉統籌發展的目標作為理想解,通過測度各年份指標值與理想解的距離,從而確定與完全意義上的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距離。
(二)TOPSIS法的基本步驟。假設有N個評價對象,每個評價對象有P個評價指標,P個評價指標對應的權重向量W=(w1,w2,…,wp),Xij表示第i個評價對象的第j個評價指標值。
STEP1:列出對N個評價對象的P個指標的數據矩陣A:
STEP2:指標數據的規范化處理。本文涉及的指標都屬于效益化指標,即指標的數值越大,越靠近理想解,城鄉差異越小。對A矩陣中數據進行規范化:
三、改進的TOPSIS法在重慶市城鄉差異度評價中的應用
(一)子系統差異度的計算。城鄉統籌發展的最理想的狀況不是消滅農村,而是實現城鄉一體化,本文以重慶市1999~2007年的數據資料為研究對象,以2020年城鄉發展需要達到的目標為理想目標值,即引入指標評價的最理想解Z+=(0.9,0.995,0.95,…,0.99)。應用TOPSIS分別求取城鄉經濟差異、居民差異、社會差異三個子系統的各年份差異度,(各子系統的指標權重見表1)。
轉貼于
Di+(經濟)=(0.681,0.691,0.699,
0.742,0.722,0.557,0.655,0.676,0.619)
Di+(社會)=(0.417,0.428,0.568,
0.531,0.483,0.489,0.574,0.633,0.673)
Di+(居民)=(0.768,0.782,0.789,
0.815,0.842,0.848,0.845,0.859,0.878)
(二)城鄉總體差異度計算。在城鄉經濟差異、居民差異、社會差異三個子系統的差異度基礎上,差異度的最理想解為:(0,0,0),應用TOPSIS法計算城鄉總體差異度:
Di+=(0.591,0.602,0.660,0.666,
0.600,0.648,0.663,0.698,0.705)
(三)數據結果分析
1、重慶城鄉總體差異度比較大,并且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在重慶市確立為城鄉改革試驗區之后,上升的趨勢明顯減緩,這與重慶市大城市帶動大農村的背景條件下進行改革是相吻合。在2004年差異度出現了一個低谷,主要原因是由圖1所示的經濟差異度和社會發展差異度的降低造成的。同時,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恩格爾系數以及收入差距的減小也驗證了這一點。(圖1)
2、重慶市城鄉居民的差異度總體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并且處于上升趨勢。重慶市城鎮居民尤其是主城區居民與農村居民在生活水平、貧富差距、人口素質等發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城鄉居民之間的綜合差異度會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進而促使城鄉綜合差異度處于較高水平。
3、重慶市城鄉經濟差異度處于較高水平,但是總體上處于下降趨勢。隨著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反哺農業,以及城鄉三次產業之間的合理轉化,這種較高的差距水平將會逐漸減小。
4、城鄉的社會發展水平在波動中上升,總體差異度仍然較高。雖然社會保障、養老、醫療等保險向農村發展,但是相對于城市的發展速度還是相當緩慢。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秦壽康.TOPSIS價值函數模型[J].系統工程學報,2003.
[2]張穎超,盧艷.基于改進的AHP—TOPSIS法的和諧社會綜合評價研究[J].商業現代化,2008.
[3]陳鴻彬.城鄉統籌發展定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7.
[4]李岳云,陳勇,孫林.城鄉統籌及其評價方法[J].農業技術經濟,2004.1.
[5]顧益康,許勇軍.城鄉一體化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2004.6.
[6]Hwang C L.Yoon K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1981.
[7]郭翔宇,顏華.城鄉統籌發展—理論、機制、對策[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8]楊建濤.河南省城鄉統籌發展測度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9]王麗娟.城鄉統籌發展的系統思考[D].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 基于城鄉統籌的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 統籌城鄉發展中農村土地產權變更的補償與交易機制 農村土地流轉與城鄉統籌發展 土地流轉合作社發展中農民利益保障問題的探討 城鎮化中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再思考 城鄉統籌發展下的農村土地 淺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農民利益的保護 關于城鄉統籌發展中土地流轉與糧食補貼發放的研究與思考 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權益保護的法律思考 農村土地流轉:問題與思考 論統籌城鄉發展中農村社區管理體制的創新 關于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思考 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調查和思考 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對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思考 淺談農村土地流轉的相關問題及思考 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中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法律思考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農民利益保護研究 統籌城鄉發展與創新農村土地制度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10]黨國英.股田制:不是農村方向[O/L].南方報業網.2007-07-27.
[11]史清華.農戶家庭農地流轉及形成根源 [J].農業經濟導刊2004(01)
[12]張丁.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影響因素分析 [J].中國農村經濟2007(02)
[13]張良悅.土地保障、勞動力轉移與土地的有效利用[R].第七屆中國青年經濟論壇論文2007.
[14]涂軍平、黃賢金.區域農地流轉與農產品商品化關系分析 [J].中國農村經濟2007,(2).
[15]彭美玉 葉子龍 王成璋.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中的權力依附論 [J].華東經濟管理2006(02)
[16]梅東海.社會轉型期的中國農民土地意識.中國農村觀察 [J].2007,(1).
[17]蔡銀鶯、王曉霞.居民參與農地保護的認知程度及支付意愿研究.中國農村觀察 [J].2007,(1).
[18]蔡P.農村發展與增加農民收入[M].北京:中國勞動保障出版社,2006.
[19]姚洋.土地、制度和農業發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0]托達羅.經濟發展與第三世界[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
[21]克勞斯,丹寧格.促進增長與緩減貧困的土地政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7.
[22]Wen,Guanzhong, 1995.The land Tenure System and its Saving and Ivestment Mechanism:The Case of modern china ,Asian Economic Journal 9(3 ),233-259.The Transaction of Land Secure Right ,Rural Labor Migration and Effective Use of Rural Land.
【論文關鍵詞】民族地區;產業網絡化發展;城鄉統籌
城鄉協調發展是現階段我國關于城鄉關系的現實選擇和要求;統籌城鄉發展是過去城鄉一體化、城鄉協調發展等等觀點的一個延續和發展,是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手段和途徑,它強調應由政府來組織構建城鄉互動發展機制,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最終實現鄉村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徹底解決城鄉關系問題。因此,構建城鄉互動發展機制是政府統籌城鄉的核心內容。產業是城鄉發展的基礎,城鄉產業網絡化發展是建立區域產品鏈和產業鏈,促進城鄉互動發展的重要手段。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10年末總人口618540人,其中,農業人口占67.3%,少數民族人口占21.6%,在2011年第十一屆中國西部縣域經濟百強縣中排名第八,這里的城鄉融合度還很低,同時,具有民族地區共有的特點:漢族經濟的發達與少數民族經濟的極度落后并存,如何在整個民族地區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時統籌城鄉,讓廣大民族地區農民、特別是少數民族分享到區域經濟增長的成果,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論文以西昌市為例,探究民族地區產業網絡化發展的途徑,以促進民族地區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一、統籌城鄉視覺下城鄉產業網絡化發展的內涵
統籌城鄉視覺下產業網絡化發展,就是指各級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和產業發展規劃時,必須對農村和城市的產業結構統籌考慮,加強城鄉產業之間的聯系,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和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實現城鄉產業良性互動、相互融合、協調發展。通過產業網絡化發展,形成城鄉產業之間分工協作、協調發展的有序化系統,在非空間層面上形成有機的產業鏈,在空間層面上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產業密集區,從而有力促進城鄉互動發展,進而促進城鄉統籌。因此,統籌城鄉視覺下產業網絡化發展的關鍵在于培育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扶持一體化,需要強化三次產業的內在聯系、完善三次產業的空間布局,形成區域分工合理、特色優勢鮮明的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
二、民族地區產業網絡化發展的策略
(一)科學定位區域空間優勢產業,優化城鄉產業空間布局
在產業網絡化發展中,三次產業應合理地布局在小城鎮、鄉村、城市,城鄉之間應以產業為紐帶形成有機的聯系,各個產業在空間上的合理布局應為城鎮體系建設提業支撐,從而促使城鎮體系和產業布局的合理化,為實現城市和農村產業的良性互動發展創造充分條件。因此,必須自然條件、區域文化特色、產業發展現狀對區域空間進行合理的產業空間布局,即實行空間功能分區,這也是實現差別化、特色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如對西昌市域可以做如下劃分:①西昌城區及其鄰近區域。該區域包括西昌城區、西郊鄉、高枧鄉、小廟鄉,應進行現代服務業和居住為主的城市建設,重點發展旅游、休閑、商貿等服務業,建成現代商貿區,增強人口集聚能力;②經久工業園區和太和工業園區及其鄰近區域,具體包括:裕隆回族鄉、高草回族鄉、佑君鎮、中壩鄉、阿七鄉、黃聯關鎮、黃水鄉、洛古波鄉、西溪鄉、馬道鎮,該區域應依托經久工業園區和太和工業園區重點發展重工業并加快城鎮建設,放寬人口進入的限制,增強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③成涼工業園區及其鄰近區域。該區域應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重點發展對生態環境基本沒有影響的制造業、加工業,生態農業、旅游、休閑、商貿、服務等產業。具體包括:樟木菁鄉、瑯環鄉、月華鄉、禮州鎮、興勝鄉、小廟鄉、西鄉鄉、安寧鎮、四合鄉,該區域可以依托成涼工業園區發展對生態環境基本沒有影響的制造業、加工業等輕工業,發展蔬菜種植業、畜牧業、觀光農業、休閑業、物流業等,并加快城鎮建設,增強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④山區。該區域屬于彝族聚居區,自然條件較差,工業開發成本較高,因此,要限制工業開發,主要發展以畜牧業為主的生態農業、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業,同時注重保持生態環境質量,鼓勵交通自然條件非常惡劣不適宜居住的鄉的人口外遷。具體包括民勝鄉、響水鄉、開元鄉、磨盤鄉、蕎地鄉、銀廠鄉、白馬鄉、巴汝鄉、馬鞍山鄉、安哈鎮、大箐鄉;⑤邛海瀘山風景區。包括兩部分:一是大興鄉、川興鎮非臨海的區域,該區域主要依托邛海瀘山風景區發展旅游業、觀光農業和蔬菜種植業;二是邛海瀘山風景區、海南鄉、大興鄉、川興鎮臨海的區域,該區域應盡可能維持自然原生態,完全避免城鎮建設和工業開發,主要發展旅游業。
(二)完善產業園區建設
產業園區可以促使大量中小企業聚集在一起,圍繞大中型企業形成互相銜接的產業鏈條,產生規模效益和產業集聚效應等,是區域工業化的主要途徑。西昌市已建成了成涼工業園區、經久工業園區和太和工業園區,但是目前還應從以下兩方面進一步建設:
1.擴大園區規模及其產業輻射帶動能力。借鑒日本的工業園區實現城鄉產業互動、韓國的“農村工業園區計劃”和英國在遠離城市的地區建立“農村發展區”等經驗,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產業園區和工業集中發展區, 擴大園區規模及其產業輻射帶動能力,促進城鄉產業互動。
2.將有利于產業集群的發展做為工業園區招商引資的準入條件。以工業園區作為手段和中介目標,以產業的集群式發展作為最終方向,形成工業園區與產業集群的良性互動,是區域新型工業化的一條重要途徑。產業集群是一種立足當地資源優勢自發形成的聚集,而工業園區則是一種人為促成的集聚。如果考察一些發展得比較成功的工業園區,可以發現,園區內產業和企業呈集群發展狀態是他們的共同特點。工業園區對產業的集群發展可能產生的促進作用是,園內企業通過彼此之間的聯系或者與園外企業的聯系,如專業化分工合作,技術創新傳遞交流,以及對本地資源需求的增加,使園內企業形成集群并根植于本地,同時帶動園外企業以園區為中心形成外圍群落。因此,西昌市在工業園區的招商引資中要將有利于產業集群的發展做為準入條件,比如,經久工業園區和太和工業園區集中的企業應有利于形成礦業產業集群;成涼工業園區集中的企業應有利于形成綠色產業集群。
(三)整合城鄉產業,形成主導城鄉發展的共同板塊
目前,絕大多數民族地區的城鄉產業過度發散。整合城鄉產業的目的是催化本地優勢產業聚集效應,放大優勢產品的市場供應量,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對區域內城鄉已有的產業,按照優勢產業、支柱產業和一般產業進行分類,通過制定產業政策,引導本地區資源主要向優勢產業、支柱產業靠攏;二是從本地資源優勢出發,按照市場層次的發展變化和社會需要的要求,加快本地產業分化和重組,形成產業新優勢。
城鄉產業整合應該堅持四個原則:一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揚長避短;二是城鄉產業直接銜接,在區域內促進城鄉三次產業的相互協作,實現農業的優勢產品與城市、城鎮的加工業直接對接,城市和城鎮的教育、科技、信息等第三產業與農業第一和第二產業的對接;三是堅持可持續發展,城鄉產業整合的一般趨勢是,中心城市把制造業分散到周邊的城鎮,實現自身產業結構高度優化,即從物質生產中心轉向現代服務中心。在傳統產業梯度轉移的過程中,往往把污染型企業直接轉移到小城鎮。因此,民族地區城鄉產業整合一定要避免類似現象的發生,而嚴格按照合理的產業空間布局規劃進行產業轉移,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四是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發展“多鄉一品”,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板塊,為城市、城鎮的發展提供農產品消費和生產原材料支持。
(四)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推動農業企業化發展,實現民族地區農業產業鏈的網絡化
不同區域應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目的,圍繞區域性支柱產業, 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組織+農戶”、“公司+合作組織+農戶”等多種靈活的產業化模式,逐步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的生產經營體系,實現區域農業產業鏈的網絡化。在這一過程中,西昌市政府應著重解決四個問題:
1.作好農業產業布局,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及特色產業。
2.大力扶植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這些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以特色農產品為原料、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輻射帶動能力強。龍頭企業的培育可以通過組建企業集團的方式進行。即政府制定政策引導一些優秀企業兼并重組本地的鄉鎮農產品加工企業組建企業集團,充分發揮優秀企業的帶頭作用,讓優秀企業為本地鄉鎮企業提供現代化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傳播現代工業的經營理念,幫助其提高檔次,擴大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從而成為帶動一方農民致富的龍頭企業。此外,通過組建企業集團,還可以使優秀企業與西昌市的龍頭企業之間形成比較緊密的網絡化聯系,建立一個促進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的機制,努力提高產業之間的關聯效應,充分發揮產業網絡化對城鄉經濟發展的基礎作用。
3.創新農村土地流轉制度,促進農村土地的規?;洜I??梢越梃b成都市的業主租賃模式、股份合作模式、村企合作模式、股份制合作摸式、“兩股一改”模式和集體建設用地整理模式等創新西昌市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
4.注重人才培養和開發,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智力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參與者是農民與農業企業,農民的農產品種植經營技能和農業企業的管理經營水平直接決定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效益。因此,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智力支持必須從農民和企業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強農村實用型人才培養,建設一支懂技術、懂管理的新型農民隊伍;另一方面,就農業企業而言,全面實施企業發展人才戰略,打破傳統人才流動機制。針對農業企業在人才引進和開發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在工資待遇、社會福利、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適當照顧和傾斜,為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增強農業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從而提升農業企業市場競爭力。
(五)建立城鄉產業網絡化發展的資金支持機制
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發展資金嚴重匱乏的問題,西昌市的農村缺乏發展資金顯得更為突出。為此,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借助西部大開發和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扶持政策,爭取國家的政策性投入;②增加西昌市財政用于支持農業產業化的資金投入;③充分發揮政府擔保公司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④用國有資金組建現代農業投資公司一類的機構,增加城鄉產業投資主體;⑤以政府信用為杠桿,引導基金、保險、信托等多種投資資金,吸收各種社會閑散資金,投向城鄉產業項目;⑥在農村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金融體系,建立和小額信貸互為補充、互相匹配、分工合理完整的農村金融體系,重點應加大對西昌市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力度,增強農村信用社服務農村的能力,引導農行、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國有銀行投資農村,制定優惠政策引導包括中外資的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落戶西昌,引導培育農村民間資金互助社。
論文摘要:城鄉規劃是一種空間戰略規劃,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綜合調控手段。城鄉規劃在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城鄉規劃需要堅持全面統籌發展的理念,從單純注重城市發展轉向更好地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區域的互促共進,從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轉向更好地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一、城鄉規劃與城鄉統籌發展的關系
《城鄉規劃法》中明確提出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的原則,將具有密切聯系的市、鎮、鄉和村莊納入統一的規劃,實施統一規劃前提下的管理,加強市、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地區延伸,保證一定空間距離范圍內的城市、鎮、鄉和村莊在資源調配、生活供應、設施共享等方面能夠實現相互依存、緊密聯系、避免各自為政、重復建設、資源浪費。
城鄉規劃需要堅持全面統籌發展的理念,從單純注重城市發展轉向更好地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區域的互促共進,從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轉向更好地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規劃編制要關注公共利益、長遠利益和社會公平,完善城鄉功能,營造良好人居環境,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二、完善城鄉規劃編制、管理體系
1、完善城鄉規劃編制體系,應堅持以城市規劃為重點,以市(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為依托,整合城市總體規劃、建制鎮總體規劃、村莊規劃、控制性規劃以及各種專項規劃,使規劃編制覆蓋到行政區域內的鄉(鎮)、村,構建科學、合理、合法的城鄉規劃體系,強化城鄉規劃對城鎮建設和發展的先導、統籌作用。
2、完善城鄉規劃管理體系,建立統一協調的規劃管理體系,按照“三規融合”的原則,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建立規劃的信息共享平臺,在此基礎上進行城鄉空間布局規劃,科學劃分不同的功能區。強化全局意識,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時序,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土地供應計劃,有序推進城市建設;健全制度措施,使各重點建設項目與城市、鎮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規劃相協調。
積極推行“陽光規劃”,完善城鄉規劃編制過程中的公眾參與機制,擴寬公眾咨詢途徑,依法保障城鄉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使城鄉規劃編制能夠更好地反映社會大眾訴求。
三、城鄉規劃引導城鄉統籌發展
城鄉規劃是一種空間戰略規劃,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綜合調控手段。城鄉規劃在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通過統籌城鄉規劃,實現區域產業和人口的合理集聚,增強城鎮的輻射作用,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實施好城鄉協調發展規劃,組織編制并落實城鄉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城鄉規劃、環境保護等規劃,是引導城市與鄉鎮之間實現一體化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城鄉統籌發展規劃,是通過城鄉規劃創造平等統一的新型城鄉關系,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營造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環境。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改善生態環境,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高農村活力和農民生活水平,拓展城鎮發展空間。達到城鄉之間取長補短、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階段。
四、城鄉統籌發展的規劃原則
1、以城帶鄉、以鄉保城
依靠工業化帶動城鎮化,減少農民數量,鼓勵農民進城和在城鎮從事二、三產業,通過城鎮的發展帶動農村的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集約調整城鎮產業建設用地,同時強化農村作為區域生態基礎的特征,保障城鎮地區的良好生態環境。
2、空間集聚、劃定城鄉
以“三集中”為基本形式,依據城、鎮、村三級居民點體系的規劃,鼓勵各城鎮和農村集聚發展、集約經營。通過劃定城鎮發展邊界,明確城鎮和農村的地域范圍,保持農村特色風貌。
3、設施先行、區域共享
城鄉統籌的首要任務之一是首先實現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和聯通,使城市基礎設施能夠服務于農村地區,通過在中心村市政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優先配置,引導農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4、錯位發展、尊重文化
引導城鎮與農村的差別化發展,二、三產業向城鎮集中,農村地區僅發展第一產業以及利用其農業、生態、文化資源發展的第三產業,突出農村的文化特色。
五、城鄉統籌發展目標
1、經濟目標:形成城鄉互補與城鎮產業化的富裕城鄉
城鄉統籌的經濟目標是形成一個優勢互補、合理分工、協調發展的產業布局體系。充分發揮鄉鎮企業和工業園區的優勢,實現城鄉之間的合作;又要以城市為依托、鄉村為基礎、集鎮為紐帶,形成既服務于城市,又提高了鄉村的自增力,使鄉村盡快地富裕起來,并形成城鄉結合、工農結合開放型的經濟實體。同時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聚是實現鄉鎮企業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關鍵。
2、社會目標:實現勞動力自由流動與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和諧城鄉
城鄉統籌建設需要解決勞動力轉移的關鍵問題,而吸納勞動力必須依托城鎮化進程,而由于空間發展機會的不均等性,因此要提高城鎮化的效率必須鼓勵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形成就業崗位與居住空間相適應的健康城鎮化進程。
公共服務設施均化等是城鄉統籌的另外一個目標。在制定城鎮化發展戰略以及新農村發展戰略時要對農村地區發展放到重點位置,城鄉統籌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村發展的重視。規劃的實施需要各級政府制定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并建立區域性的協調機制、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制度,從根本上改變各自為政的發展限制。另外引入市場化管理體制,城鄉統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多方籌集資金,可按照國家、集體、社會投入相結合的原則,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多層次、多渠道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把城鄉統籌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向社會。
(4)空間目標:構筑內部資源與外部機遇相匹配的集約城鄉
城鄉統籌建設規劃核心在于高效的對空間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實現經濟產出和整體利益的最大化。要鼓勵有條件地區率先發展,優先扶持那些具有戰略意義、交通便捷、水土等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讓具有全局性影響的產業項目率先上馬,充分發揮政府對市場的引導性作用,通過集中建設交通、市政等基礎性設施來引導產業發展,合理規劃布局城市和農村建設用地;城鄉統籌建設同時要兼顧現狀和長遠發展,要禁止或者限制不具備發展條件地區發展,促使國土開發空間的整體高效利用,促進土地集約利用;形成合理國土開發秩序,避免造成無序競爭和空間資源浪費。
(3)生態目標:建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綠色城鄉
城鄉統籌建設要將生態文明理念放在首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滿足自身需要而不損害自然環境。城鄉統籌建設要優先關注不可建設用地,優先劃定區域綠地、生態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禁止開發區域,控制戰略性、稀缺性資源,主動出擊應對快速城市化的無序蔓延,為城鄉可持續發展預留充足的生態空間;要優先劃定生態環境空間和布置生態環保設施,再合理布局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
同時要充分發揮鄉鎮的生態優勢就必須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農業上建立綠色農業生產體系,工業上實現循環生產、建立循環經濟體系,同時結合旅游資源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旅游等,建立鄉鎮的綠色產業體系。
參考文獻:
[1]羅承勇.影響城鄉統籌的制約因素和協調發展對策[M].決策導刊.2007.第10期
1.稿件須為署名作者獨立完成、未發表過的學術論文。
2.篇幅在3000字符以上。
3.具體格式要求,請參見《法語學習》稿件模版及要求。
4.論文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專項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5.本刊實行無紙化辦公,歡迎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進行投稿。
6.投稿時請登錄浙《西南金融》雜志社網站進入“西南金融”界面,通過網上投稿系統在線投稿。為了保證本編輯部能及時收到所投稿件,請將稿件另行發送到本刊電子信箱:
7.作者網上在線投稿成功后,請按照網站上的地址,及時將紙質稿件寄到編輯部。為便于稿件的及時受理,作者投稿時請一律寄編輯部收,不要寄給個人。請勿一稿多投,以免影響審稿和刊用。
8.作者投稿時應選擇稿件所投欄目。本刊2010年推出的欄目主要有:專稿、金融理論與政策、金融改革與創新、國際金融、金融監管、保險研究、金融與區域開發、金融與統籌城鄉、金融市場、銀行管理、金融與經濟、金融熱點等等。本刊尤其歡迎有關金融經濟熱點類的文章。
9.凡投稿3個月未收到編輯部刊用通知,作者可另行處理稿件。
10.本刊編輯出版執行國家有關編排規范標準,稿件形式上請遵循以下要求:
(1)來稿篇幅以5-8千字為宜,一般不要超過1萬字。若論文受到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支持,請注明基金名稱和項目編號,本刊將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
(2)來稿要附文章題目、作者單位、姓名、摘要(100-300字)、關鍵詞(3-8個);
(3)作者簡介的信息必須完整,格式為: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具體到省市縣),工作單位,職稱,最高學歷,研究方向,主要著述、通訊地址(郵編)、聯系電話和電子郵箱;
(4)文章格式務必以《西南金融》參考文獻及注釋規范為標準.
(5)作者應尊重知識產權,文責自負。
【西南金融投稿郵箱】.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