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2: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心律失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劉桂珍[2]報道用麝香保心丸耳穴敷貼治療室性早搏100例,并與王不留行子組進行比較。方法:取耳穴。主穴:心、神門,配穴:交感、內分泌、皮質下。取麝香保心丸一貼,剪1cm×1cm醫用膠布,貼于心、神門穴,先取左耳,敷之3d換右耳,這樣左右輪換貼耳穴,20次為1個療程,即2次/周,以藥丸溶化效果更好。王不留行子組(對照組)40例選穴相同。結果:治療組顯效32例,有效58例,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顯效2例,有效33例,總有效率為82.5%。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1),表明麝香保心丸組優于王不留行子組,臨床上有顯著意義。本治療方法簡單、安全,病人樂意接受,不僅發揮了經絡穴位的作用,而且發揮了麝香保心丸的藥效,兩效齊并效果更佳。
焦瑛等[3]報道用平顫膏穴位敷貼治療房顫432例。病人隨機分為平顫膏治療組和異搏定對照組。治療組主要藥物組成有元胡、生山楂、黃連、茵陳,該藥經現代科學工藝提純后再加入適量氮酮滲透劑制成浸膏,裝入7.5cm×2cm大的滲透膜中貼于心俞(雙)、內關(雙)、膻中。貼前先用75%的酒精清潔局部皮膚,再用手指在穴位上摩擦10min左右,以皮膚紅熱為度,將膜面對準穴位適當用力加壓30s即可,每24h更換1次。療程中除個別針對病因用其它藥外,禁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藥輔助治療。對照組用異搏定80mg研末裝膠囊,3次/d口服。治療組顯效率25.38%,有效率59.47%,無效率15.15%,總有效率84.85%;對照組顯效率23.21%,有效率52.98%,無效率23.81%,總有效率76.19%。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心律失常最為突出的優點是方便,痛苦小,病人樂于接受。
2穴位注射
2.1室性心律失常周慶偉等[4]
報道用當歸液穴位注射治療過早搏動41例收效較佳,方法如下:穴位常規消毒,選用5ml注射器和6號針頭,針尖垂直刺入內關(雙)、神門(雙)穴,上下提插2~3次,有酸脹感后每穴注入6%當歸注射液0.5ml,1次/d,10次為1個療程,總有效率87.8%。
張馨蘭等[5]報道用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療室性期前收縮30例,取穴為內關、神門,穴位注射藥劑為1%利多卡因4ml,30例病人中顯效17例,有效1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0%。
楊吉第[6]報道以內關穴槲寄生針穴位注射治療頑固性室性早搏15例,方法:病人取仰臥位,醫者以一次性空針抽取槲寄生注射液1.5ml(2g/ml),取內關穴,常規消毒,直刺1寸,經施術直至“得氣”為標準,抽動針栓見無回血,緩緩推注,注完留針1min,隔日1次,5次為1個療程,所有患者穴位注射前均記錄心電圖,停治后再復查1次,結果15例中治愈8例占53.3%,顯效6例占40%,有效1例占6%,總有效率100%。
劉三太等[7]穴位注射治療室性心律失常30例,治療組取心俞、內關穴,病人坐位略前伏,穴位常規消毒,用6號針頭抽取2%利多卡因4ml(80mg),燈盞花注射液4ml向下直刺略捻轉,待局部得氣后回抽無回血時將藥緩慢注入,每穴2m,出針后用干棉球按壓片刻,1次/d,5次為1個療程,對照組采用口服抗心律失常和擴管西藥治療,結果治療組30例經1~2個療程治療,顯效18例占60.00%,有效10例占33.30%,無效2例占6.60%,總有效率為93.40%;對照組30例顯效12例占40%,有效8例占26.7%,無效10例占33.3%,總有效率70%,治療組在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方面均大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χ2=4.0,P<0.05)。
劉斌[8]報道在內關穴注射苯腎上腺素、維生素B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40例,有效率為82.5%。
曹奕[9]報道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60例患者,隨機分為穴位注射組和針刺組進行對照觀察,兩組均選內關穴,治療組以5ml消毒注射器抽取新福林10mg,取雙側內關穴,常規消毒后刺入,提插得氣,抽無回血后緩慢推藥,每穴5mg。出針時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避免出血;對照組取雙側內關穴,常規消毒穴位皮膚,用28號2寸毫針刺入,大刺激量提插捻轉,平補平瀉,得氣后留針20~40min,其間行針3次,結果:治療組有效率90.0%,對照組有效率53.3%,顯示兩組療效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穴位注射組療效優于對照組,療程結束后3個月,兩組有效率比較,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為穴位注射組的遠期療效優于針刺組。
2.2心動過緩李淑萍等[10]
報道穴位注射治療心動過緩50例,取心俞穴,患者取伏臥位,穴位常規消毒,根據患者胖瘦酌情進針深度,藥物為復方丹參注射液2ml,進針后稍加提插待有針感回抽無血后緩慢注入,1次/d,每次取一側穴,10次為1個療程。首次取左側心俞穴注射效果較好,以癥狀消失、心率恢復為每分鐘62~70次左右、1個月后隨訪未見復發為治愈;50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療最少3次,最多10次,采用本法治療心動過緩產生奇效。
2.3各種心律失常王菊光等[11]
報道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78例效果滿意,方法:取患兒內關穴,局部消毒,用5號半注射針頭,進針約0.5cm左右,回抽無血后注射25%硫酸鎂0.2ml,雙側穴位注射,7d為1個療程,可連用兩個療程,結果:穴位注射7d后,急性患兒心電圖約90.1%恢復正?;蚝棉D;慢性患兒約54%恢復正?;蚝棉D、且療程短;中毒組硫酸鎂穴位注射治療(不停用洋地黃)3d后,心電圖洋地黃中毒表現消失。
韓勇等[12]用中藥穴位注射治療心律失常47例,取穴1組:心平(經驗穴,在手少陰經上,腕橫紋上3~5寸壓痛點);2組:厥陰俞、內關、心俞;氣血虛的加足三里、陰虛火旺加太溪、痰火型加豐隆、瘀血加血海,用一次性10ml注射器抽取生脈注射液4ml及復方丹參注射液4ml,1ml/穴,2d1次,兩組穴位交替使用,10次為1個療程,結果治愈5例,好轉33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80.9%。
石雪梅[13]報道穴位注射治療心律失常28例。選穴:主穴心俞、內關、心俞周圍敏感區,失眠加神門、前額頭痛加印堂、前側頭痛加太陽、后側頭痛加風池、頭頂痛加百會,藥物組成:①安定注射液2mg,5%葡萄糖4ml;②0.1%利多卡因5ml,維生素B110mg;③5%葡萄糖4ml,丹參注射液2ml,注射方法:以上穴位常規消毒,每穴注入藥物0.5ml,1次/d,5次為1個療程,用以上方法治療不同年齡組的病人28例,痊愈20例,好轉6例,無效1例,有效率96%。
尹克春等[14]用當歸注射液治療快速心律失常50例并與30例常規西藥及30例常規針刺治療作對照研究,方法如下:治療組用3ml注射器抽取當歸注射液2ml分別刺入雙側內關、神門穴,有針感后回抽無血將藥物注入,西醫對照組則按常規治療,針灸對照組毫針針刺雙側內關、神門穴,留針20min,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8.00%,西醫對照組為86.67%,針灸對照組為70.00%,治療組與西醫對照組比較無顯著統計意義(P﹥0.05),治療組與針灸對照組比較有顯著統計意義(P﹤0.05),中醫證候療效統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8.00%,優于西醫對照組的70.00%和針灸對照組的73.33%(p﹤0.05)。綜合以上研究報道顯示,穴位注射治療心律失常具有很好的療效,而副作用明顯小于西藥等治療方法。
3穴位埋線
馬逸等[15]報道穴位埋線治療心律失常30例,應用1號醫用羊腸線,剪成5~6cm長,在局麻下把羊腸線埋入穴位,基本穴為內關(雙)、足三里(雙),結合辨證心脾兩虛加脾俞、心俞或神門;心氣陰兩虛加三陰交或厥陰俞;心肺氣虛加肺俞、列缺;氣虛血疲加關元,埋線時一定要得氣,有針感發脹或麻時才能進行,每隔15~20d埋線1次,3次為1個療程,結果顯效18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
葉珩[16]報道耳頭體穴聯合埋線治療心律失常150例,隨機分A、B、C、D、E組各30例,A耳穴埋線,B頭針治療帶埋線,C體穴埋線,D耳、頭、體穴聯合埋線,E耳、頭、體穴聯合針刺。耳穴主穴為心、皮質下,配穴:快速型心律失常(指室率>100次/min以上)選擇降率點、神門、耳中,緩慢型心律失常(指室率<60次/min以下)選腎上腺、交感、緣中、興奮點;頭針治療帶:主帶為額旁I帶、額中帶透額頂帶前1/3,配帶:快型選左額旁II帶,慢型選額頂帶后1/3;體穴主穴為內關、郄門、太淵、厥陰俞透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配穴:快型選神門透靈道、心平透少海、太沖、太溪、三陰交,慢型選神藏、胸1-7夾脊、關元透氣海、脾俞、腎俞、后溪。結果:有效率A組80%,B組70%,C組76.7%,D組93.3%,E組90%,提示:耳、頭、體穴聯合埋線組優于其他組,療效高、省時間。穴位埋線治療心律失常的優點是作用時間長,具有長期療效。
4實驗研究
倪氏[17]等以正常家兔及病理模型家兔作為研究對象,從肌肉、靜脈或心包經“內關”穴注射相同劑量的利多卡因,比較3種途徑給藥所產生的藥效差別,結果顯示藥物穴位注射在正常家兔和病理模型家兔機體上所產生的作用與其它給藥途徑頗為不同,正常機體的經絡穴位組織能減弱藥物的毒性作用,但機體處于病態情況時,經脈穴位組織又能增強糾正心律失常作用藥物的效應。
徐桂芬等[18]報道穴位注射生脈注射液對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心電圖時相性及心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響,方法:20只家兔隨機分為模型組、穴位注射干預1組、穴位注射干預2組、生脈注射液對照組,15s內耳緣注射腎上腺素(75μg/kg)復制家兔快速心律失常模型,另取健康家兔5只作為正常組,同步記錄儀同步記錄體表心電圖(ECG)并觀察時相性變化,檢測心肌Ca2+Mg2+ATP酶活性,其結果穴位注射干預2組、生脈注射液對照組與模型組比較,快速性心律失常出現時間延遲(P<0.05);穴位注射干預1組、穴位注射干預2組與模型組比較,快速性心律失常持續時間縮短(P<0.05);模型組與正常組比較,Ca2+Mg2+ATP酶活性降低(P<0.05),結論是穴位注射生脈注射液延遲快速心律失常出現時間、縮短其持續時間、抑制心肌Ca2+Mg2+ATP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其防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機制之一。
何英[19]報道觀察穴位注射參附注射液對緩慢性心律失常的動物模型心肌組織Na+K+ATP酶活性以及心電圖時相性變化的影響,方法:將20只家兔隨機分成4組,每組5只,分別為空白組、模型組、預防組和治療組,除空白組外的其它各組通過耳緣靜脈注射鹽酸維拉帕米的方法,復制家兔緩慢性心律失常的動物模型,利用分光光度法及監測心電圖的方法觀察穴位注射參附注射液對心肌組織Na+K+ATP酶活性的影響和心電圖時相性變化的影響,結論為以耳緣靜脈注射鹽酸維拉帕米的方法復制的家兔實驗性緩慢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心電圖改變基本與人類緩慢性心律失常的心電圖改變相似;穴位注射參附注射液可明顯延緩家兔實驗性緩慢性心律失常模型二度房室傳導阻滯出現的時間,縮短其恢復時間;穴位注射參附注射液具有提高緩慢性心律失常家兔心肌組織Na+K+ATP酶活性的作用,這可能是其預防和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機制之一。實驗研究表明用穴位給藥法治療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
5前瞻性研究展望
目前穴位給藥法治療心律失常的研究中均提示該種方法療效顯著且副作用小,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敷貼給藥的給藥量?。谎ㄎ蛔⑸鋵ρㄎ蛔饔脮r間短、治療繁瑣;而穴位埋線又僅局限于羊腸線的單一刺激、缺少藥物作用,心律失常用藥的基本要求是盡快產生有效且能被很好耐受的藥物濃度,并根據治療需要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這一濃度而不引起副作用[20]。因此把藥物作用與長時間對穴位的刺激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臨床上用穴位給藥法治療其它疾病中有采用穴位埋入用中藥液浸泡后羊腸線的,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慢性胃炎、糖尿病等均有報道,但尚無采用此方法治療心律失常的報道,因此篩選出治療心律失常的有效方劑制成上述或者類似的制劑形式應用于臨床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高建青,梁文權.抗心律失常藥新的給藥途徑[J].ForeignMedicalSciencesSectiononPharmacy1996,23(4):228.
[2]劉桂珍.麝香保心丸耳穴敷貼治療室性早搏100例[J].上海醫藥,1996,18(8):8.
[3]焦瑛.平顫膏穴位敷貼治療房顫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1997,4(1):246.
[4]周慶偉.當歸液穴位注射治療過早搏動41例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1990,9:420.
[5]張馨蘭.穴位注射治療室性心律失常30例[J].中國針灸,1996,16(6):12.
[6]楊吉第.內關穴槲寄生針穴位注射治療頑固性室性早搏15例[J].中國社區醫師,1998,15(3):35.
[7]劉三太.穴位注射治療室性心律失常30例[J].天津中醫學院學報,1996,4:30.
[8]劉斌.內關穴注射苯腎上腺素、維生素B,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實用臨床急救,1997,4(7):332.
[9]曹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60例治療觀察[J].中國針灸,2002,22(4):231.
[10]李淑萍.穴位注射治療心動過緩50例[J].中國針灸,1999,19(6):342.
[11]王菊光,李巖.穴位注射硫酸鎂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18例[J].針灸臨床雜志,1997,13(2):37.
[12]韓勇.中藥穴位注射治療心律失常47例[J].陜西中醫,2002,22,(8):736.
[13]石雪梅.穴位注射治療心律失常28例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05,21(8):44.
關鍵詞:老年人吞咽誘發心律失常
1病例介紹
例1,男,65歲,干部,5個月來每當進食及飲水時感心悸。既往無吞咽困難及心臟病史。體格檢查:平靜時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部X線及食道鋇餐未見異常。動態心電圖檢查正是在進食時可見房性早搏、陣發性心房顫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臨床診斷:吞咽性陣發性心房顫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服用普魯苯辛15mg,3次/d,心得安20mg,3次/d及谷維素20mg,3次/d,服藥3天后癥狀消失。
例2,男,68歲,工人,平素體健,10天來吞咽硬性食物時出現心悸、偶伴頭暈眼前發黑,停止吞咽時發作亦隨之消失。體格檢查:胸部X線及食道鋇餐檢查均正常。纖維胃鏡檢查未見異常。心電圖檢查:進食面包時可見房性早搏、短陣房性心動過速;吞咽唾液及飲溫開水時心電圖正常。臨床診斷:吞咽性心律失常。服用普魯苯辛30mg,3次/d,谷維素20mg,3次/d,安定2.5mg,3次/d,1周后癥狀消失。
例3,男,69歲,干部,近5個月來自感吞咽碳酸飲料時出現發作性心悸、心慌、胸部不適。心電圖監測顯示為室上性心動過速,心室率為168次/min,給予緩慢靜脈推注心律平70mg后,轉為竇性心律?;颊咝呐K超聲、胸片、食道鋇餐未見異常。纖維胃鏡檢查未見異常。臨床診斷為吞咽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動過速。口服倍他樂克25mg,2次/d,避免飲用碳酸飲料,未復發。
例4,男,74歲,農民,近2個月來進餐時感覺陣發性心悸、心慌,每次持續數秒不等,至食道內無食物通過時即可停止,當再次吞咽時再發,無消化不良癥狀。動態心電圖監測顯示竇性心律,僅在吞咽時發生房性早搏、短陣房性心動過速、短暫心房撲動呈間歇性發作,停止吞咽運動后,可直接轉為竇性心律,或先轉為房顫,再轉為竇性心律。食道鋇餐時未見異常。纖維胃鏡檢查未見異常。臨床診斷:吞咽性心律失常。服用普羅帕酮150mg,3次/d,癥狀得以控制。
例5,女,62歲,教師,近5天來發現快速吞咽冷藏液體飲料時出現發作性心悸、胸悶。動態心電監測證實飲用大量冷藏飲料時立即出現頻發房性早搏、房性心動過速,持續2~3min后緩解,可直接轉為竇性心律,臨床診斷:吞咽性心律失常。向患者講述引起此現象的機制和注意事項,囑其避免冷飲。食道鋇餐時未見異常。纖維胃鏡檢查未見異常。目前未服用任何藥物,避免快速進食冷飲后無癥狀復發。
例6,女,66歲,工人,近3個月來感進餐時胸部不適、心悸、陣發性心慌,未介意,近1個月來癥狀明顯。心電圖示房性早搏、心肌缺血。動態心電圖顯示心肌缺血、頻發房性早搏,進餐時出現房性早搏、短陣房性心動過速、偶發性心房顫動。食道鋇餐時未見異常。纖維胃鏡檢查未見異常。臨床診斷:冠心病、吞咽性心律失常。服用倍他樂克25mg,2次/d,魯南欣康10mg,2次/d,1周癥狀消失。
2討論
2.1發病情況Meckenzie等于1906年首先報告1例嚴重心力衰竭患者吞咽時發生房室傳導阻滯。以后Tomcinson等陸續報道約18例。至今國內外文獻報告已超過100余例。一般認為此類心律失常以緩慢型(包括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心動過緩、竇房傳導阻滯及竇性靜止等)較為多見。近年來國內外文獻報告的病例中則以快速型心律失常為主,其中短陣房性心動過速為多見。簡治芳綜合國內外文獻所報告的此類心律失常30余例,以短陣房性心動過速最為多見,其余依次為房性早搏、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室性早搏與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有時兼有兩種類型或兩種類型以上心律失常。
本文報告6例均屬快速型心律失常,其中3例房性早搏、短陣房性心動過速、短暫心房撲動/陣發性心房顫動;3例房性早搏、短陣房性心動過速。吞咽誘發心房顫動系極為罕見,筆者見到3例,可能與檢測手段先進、無創、實時和人們對此癥的高度重視有關。
2.2病因本癥確切病因迄今未明。絕大多數病例無食管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本文報告6例體格檢查及食管鋇餐檢查均無陽性發現,與文獻報告一致。部分病例可發現食管有器質性疾患或功能性紊亂。呈緩慢型心律失常者,食管有解剖或功能異常的較多,如食管彌漫性痙攣或不協調蠕動、食管內憩室、狹窄及癌瘤等;而呈快速型心律失常者,則罕見有食管疾患。近年來文獻報道老年人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易引起臨床醫師高度重視。文獻報道中能查出器質性心臟病者為數不多,1984年李澤生等報告1例風心病,1985年簡治芳等報告1例隱性冠心病,另有文獻報告急性心肌梗死1例。本組有1例冠心病。鑒于已報告的病例絕大多數不伴有器質性心臟病,故吞咽時誘發心律失常亦非由器質型心臟病所引起。
2.3發病機理吞咽誘發心律失常的發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吞咽時誘發緩慢型心律失常的發病機理,多數學者認為與來自食管的刺激經迷走神經反射增強所致。食物通過該處興奮迷走神經反射性地抑制了竇房結的自律性及房室結傳導性而出現緩慢性心律失常。還有多數學者認為,吞咽食品時食管內溫度的迅速上升或下降,可直接誘發心房的自律性增高[2],同時,由于吞咽的基本神經中樞和心血管中樞均位于延髓,食物經過食管時引起食管局部(尤其是位于左心房水平的食管)的收縮和膨脹,刺激迷走神經,節后纖維末梢釋放乙酰膽堿與心臟M受體結合,加速心肌復極過程,縮短動作電位時程和不應期,心肌傳導速度減慢,可誘發心房異位起搏點的自律性增高,產生心動過速,直至食管內無相關刺激為止。有人做過一個試驗,即將氣囊放在患者食管下段,氣囊充氣后食管擴張,心律失常發生;如果氣囊擴張前應用足夠劑量的阿托品1.2mg靜注,便可防止食管擴張所產生的心律失常。至于食管無解剖及功能異常者,其吞咽時誘發心律失常的機理如何?Suarez等[3]報告他們采用食管氣囊充氣膨脹做激發實驗,發現食管內相當廣泛的部位均可引起心律失常,用機械方法刺激食管壁的任何部位亦出現相同現象。因此認為正常食管蠕動刺激使迷走神經反射增強可能是本病發病機理。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發病機理說法不一。Engle等認為是食管膨脹對鄰近的左心房機械性刺激所致。部分學者認為與交感神經興奮及其介質釋放增多有關,但是目前較多的報告提出這種反射仍然是通過迷走神經所引起。動物試驗表明迷走神經興奮時,由于心房肌的不應期縮短和復極的不一致性,可能激發房性異位活動。Suarez等認為心房肌不應期縮短與傳導延遲同時存在可導致心房內微型折返引起。
2.4臨床表現主要為吞咽食物數秒鐘后出現心悸,可伴有頭暈、乏力及視物不清,一般無暈厥,吞咽干硬食物時癥狀加重,多數病例吞咽動作停止時心律失常發作亦停止。按壓頸動脈竇及瓦氏動作既不能誘發快速型心律失常,亦不能對心動過速產生影響。臨床表現與心律失常類型密切相關。吞咽時呈緩慢型者多因心搏過緩或心室停搏致心排血量嚴重不足而發生暫時性腦缺血,輕者感眩暈或視力模糊,重者呈昏厥或昏迷。吞咽時呈快速型者則極少發生昏厥,均以心悸為主,有時伴輕度頭暈。
2.5預后預后較佳。文獻中僅1例伴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吞咽時反復發作阿-斯綜合征,2年后死亡。1988年汪衛平報告2例中有1例死亡,提示老年人不論有無器質性心臟病均不宜吞較硬的食物。本文報告6例經治療均痊愈。
2.6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緩慢型心律失常者應用抗膽堿能藥物可收到一定療效。部分患者療效不滿意且易出現對阿托品不能耐受的副作用。其他擬交感神經藥物如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及麻黃素等也可防止或減輕反射性心律失常,或當極度竇性心動過緩或/及傳導阻滯時,促使逸搏節律提早出現。部分患者因內科治療無效且癥狀嚴重者可行食管下段環行肌切除術和兩側迷走神經切斷術,已達到癥狀消失或部分緩解。
快速型心律失常者奎尼丁、心得安有效。其中奎尼丁可使90%病例癥狀緩解,心得安亦有一定療效,二者和用效果最佳。亦有用利血平治愈的報道[4]。對于洋地黃類強心藥物的應用意見不統一,有人認為應避免使用洋地黃,因可能促進反射的發生。但亦有用洋地黃、地高辛、西地蘭治療使癥狀緩解的報告。對于心律失常導致昏厥反復發作者,如內科治療無效,應考慮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1TomlinsonIW,FoxKM.Carcinomaoftheoesophaguswith“swallowsyncope”.BMJ,1975,2(2):315-316.
2GreenpsonAJ,VolosinKT.Swallowing-inducedartrailtachy-cardia:Electrophysiologicandpharmacologicobservations.PACA,1988,11(6):1566-1570.
【關鍵詞】 室性早搏;心悸;中醫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7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720-02
室性早搏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多因勞累、過量煙酒、以及心肌缺血、慢性心衰等而誘發。治療上西醫主要應用抗心律失常的藥物。但這些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往往還具有致心律失常、頭暈、惡心等副作用,且臨床療效的個體耐受性差異較大。中醫藥治療室早,從整體出發,辨證論治,且其相對安全,毒副作用少,往往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自2011年5月――2012年12月運用自擬室早湯治療室性早搏32例,取得了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為我院住院患者,選擇2011年5月――2012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4例室性早搏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2例。其中治療組年齡46歲-79歲,平均63.4歲;對照組32例,52歲-85歲,平均64.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心功能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所選病例治療前1周內均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1.2 治療及觀察方法 觀察組對于頻發多源室早的一般選用胺碘酮200mg日3次口服,1周后改為200mg日一次口服;頻發室早給予倍他樂克25mg日2次口服或慢心律150mg,日3次常規口服;無效時改用胺碘酮150mg首次靜推,然后給予5%GS250ml胺碘酮300mg維持靜點。
治療組在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基礎上加用自擬室早湯治療。室早湯藥物組成:黃芪20g,紅參15g,苦參20g,甘松15g,麥冬15g,炙甘草10g,生地15g,五味子l0g,炒酸棗仁20g,丹參15g,三七15g。每日1劑,分2次煎服。并對因治療原發病,有心功能不全者聯用糾正心衰藥物。2周為1個療程,均連續用藥1-2個療程。
1.3 診斷標準 參照《內科學》[1]第七版制定的有關室性早搏的診斷標準。
1.4 觀察指標 用藥前后、用藥期間和隨訪時均詳細記錄患者自覺癥狀、心律、血壓、心電圖或動態心電圖,于服藥后第1,3,5天及每周的周一復查心電圖1次,并詳細記錄不良反應等情況。
2 治療結果
2.1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用藥后早搏消失;有效:用藥后早搏較原來減少50%以上;無效:用藥后早搏無改善。
2.2 結果 治療組顯效18例,有效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7%。用藥后心悸、胸悶等癥狀明顯好轉,其中有11例伴心功能不全,在應用室早湯的基礎上辨證加減,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對照組顯效14例,有效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4.3%。結果表明,增加室早湯治療更具有療效,見表1。
2.3 藥物的不良反應 在應用室早湯的過程中和停藥后均無任何不良反應。
3 討 論
室性早搏是由心臟異位節律點提前激動而發生的心律失常,可見于無器質性心臟病的人或者心肌缺血、慢性心衰等患者。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應用西藥治療室早的優點在于專一性強、見效快、使用方便。但其副作用大,療效欠穩定,一旦停藥往往容易早搏復發。而且大多數抗心律失常西藥均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這就限制了西藥的應用。室早隸屬祖國醫學的“心悸”或“怔仲”范疇,主要表現為自覺心中悸動、惕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早在《內經》就有對此癥狀的描述,如《素問?平人氣象論》曰“左乳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鹅`樞?本神》曰“心怵惕”。其致病因素較多,最常見的病因是氣滯血痰、心陽不足及氣血虧虛等??偟闹委熢瓌t是審因辨證,采用活血化瘀、溫陽益氣、補養氣血、養心安神等方法[2]。臨床上較常用的中藥方劑有炙甘草湯、歸脾湯、生脈湯等。我們運用自擬室早湯治療室早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不僅心悸、胸悶等癥狀明顯緩解,而且對并發嚴重心衰亦有較佳的療效。現代藥理表明,方中苦參、甘松[3]均有顯著抗心律失常作用,炙甘草、麥冬等均有治療室性早搏的作用,黃芪、紅參不僅可抗心律失常,還具有營養心肌、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功能等功效,丹參、三七可寬胸理氣、活血化瘀,生地黃、五味子、酸棗仁等則有滋陰養血、鎮靜安神定悸等功效。臨床上配合辨證施治,相得益彰。中醫藥治療室性早搏的臨床療效充分顯示了其整體治療的優勢,不但能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發生,而且可減少抗心律失常西藥的用量,降低毒副作用,維持更長的療效,真正做到了“標本兼治”,為治療室性早搏提供了另一種方法。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西醫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關鍵詞:冠心病,介入治療,護理體會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是指因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機能障礙和器質性病變,故又稱為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介入治療已成為冠心病治療的有效方法和血液循環重建的重要手段。PCI創傷小、痛苦小、術后恢復快,易被病人接受,由于冠心病高齡病人居多,具有發病快,病情重,常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及危險因素等特征。本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成功完成了56例冠心病介入治療,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共56例,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7.5歲,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不穩定型心絞痛26例,所有患者均有較典型的胸痛癥狀,心電圖改變,有或無心肌酶改變,均有15年以上的吸煙史,所有手術均獲成功,患者未出現臨床并發癥。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術前必須完善相關檢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狀況。對其他器質性疾病的患者應該提醒醫生行相關處理論文格式范文,以及考慮術前的特殊準備,完善術前藥物準備。術前訪視患者,認真聽取患者提出的問題和疑慮,了解其心理感受,巡回護士應根據其不同心理情況,有的放矢的實施心理護理,以穩定患者的情緒,使其以最佳的心態接受手術[2]。對于急診患者,應反應迅速,備除顫儀、臨時起搏器、氣管插管用物,確保各種搶救儀器隨時處于備用狀態,及時、正確使用。 2.2 術中護理 2.2.1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突然發病,且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室對于患者而言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加重患者對手術的恐懼,預后的猜測等心理,會對手術造成一定的影響,護理人員應在術前做好如心理護理,在手術過程中更應關愛患者,聆聽其主訴,告訴患者自己將會陪伴其完成整個手術過程,可采用交流、撫摸等關愛方式,讓患者消除陌生感,以便取得手術預期效果。 2.2.2 術中配合 護士必須熟悉手術操作程序,備齊手術需要的物品、器械、默契配合醫生手術,密切觀察患者心電波變化,及時發現心律失常并處理。特別是開通血管時,警惕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發生,一旦發生灌注心律失常,立即配合醫師進行搶救。 2.3 術后護理 2.3.1 病情觀察 術后患者入住監護室,并進行心電監護,護士應該注意心電示波上心率、心律變化。拔鞘管時應該注意防止迷走神經反射性引起心動過緩,拔鞘管前對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分散其注意力,避免因疼痛或緊張誘發嚴重心律失常。嚴密觀察患者有無胸痛,胸痛的部位、程度、性質及各項指標。術后常規吸氧,以確保血氧飽和度﹥0.92,有利于減輕心肌損傷[3]。備齊各種搶救藥品及器械,使其處于完好備用狀態。 2.3.2 抗凝劑應用護理 術后常規使用抗凝藥物,注意觀察有無藥物不良反應,有無出血傾向等,皮下注射海普寧后可適當延長局部壓迫止血時間,減輕皮下淤血,盡量減少并避免更多次靜脈注射論文格式范文,若發現并發癥先兆立即通知醫師并配合處理。 2.3.3 穿刺點及肢體護理 術后穿刺點用無菌紗布覆蓋,彈力繃帶加壓包扎。穿刺側髖關節需制動,伸直24h,鞘管拔出后加壓包扎6h,可給予遠端肢體活動和皮膚按擦,還可以指導患者做足踝關節的屈伸運動,可根據病情需要幫助患者適當更換,使其術側臥位,以防患者腰酸背痛,密切觀察術肢末梢血液循環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包括皮膚顏色、溫度、感覺運動情況及穿刺部位的出血情況。 2.3.4 飲食護理 術后給予患者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以促進傷口愈合,指導患者進食低鹽、低脂、少刺激、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避免加重心臟負擔而誘發心律失常的發生。3 小結
冠心病介入治療已成為冠心病治療的有效方法和血液循環重建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最大限度保護心臟功能[4],搶救瀕死心肌,從而達到改善患者預后的目的,在冠心病介入治療過程中進行心理干預和指導,加強患者病情觀察及監護,配以熟練的搶救措施,可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療的安全性及患者的生存率。
【參考文獻】1金海君,朱艷華,馬玉民,等.冠心病介入治療病人圍手術期并發癥分析及護理.護理學雜志,2004,19(7):25-26.2鄒靜荷,湯群英,黃景文.冠心病介入治療的護理.現代醫藥衛生,2007,23(7):1060-1061.3沈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缺氧性損傷及其吸氧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03,18(10):902-903.4陳韻岱,宋現濤,呂樹錚,等.12小時內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現狀分析.中國介入心臟病雜志,2005,13:5-8.
【關鍵詞】 心房顫動;診療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32
心房顫動在醫學上簡稱為心房顫動, 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 一般在成人中較為多見, 且伴隨著年齡的增加, 心房顫動的發生率會不斷升高[1]?,F本院依據心房顫動患者的實際病情程度以及臨床觀察觀察, 對其制定相對應的治療措施,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心房顫動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男38例, 女22例, 年齡38~79歲, 平均年齡(55.49±6.47)歲。臨床表現:所有患者中, 合并胸悶心悸患者34例, 合并有頭暈患者25例, 經心電圖檢測均被診斷為快心室率心房顫動。其中冠心病23例, 高血壓14例,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11例, 風濕性心瓣膜病7例,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性心臟病3例, 飲酒抽煙過度所致2例。臨床上根據發作時間將心房顫動分為陣發性、持續性以及永久性心房顫動, 其中屬于持續性心房顫動為32例, 永久性心房顫動為19例, 陣發性心房顫動為9例。
1. 2 治療方法 根據患者的心房顫動發作時間對患者進行分類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具體如下:①對于持續性心房顫動患者, 以恢復患者的竇性心律為主。對其進行抗心律失常治療, 給予患者抗心律失常藥物, 根據實際病情程度, 給予5例患者普羅帕酮治療, 給予27例患者胺碘酮治療;②對于永久性心房顫動患者, 以控制患者心室率為主。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 給予11例患者洋地黃加華法令治療, 給予8例患者恬爾心加華法令;③對于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 以病因治療為主。7例患者未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 此外由于2例患者因心房顫動發作較為頻繁以及不適癥狀較為嚴重, 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進行治療, 其中給予1例患者普羅帕酮治療, 另1例患者給予胺碘酮治療。
1. 3 評估指標 治療后, 觀察心房顫動患者是否恢復竇性心律。
2 結果
2. 1 持續性心房顫動患者的療效 32例患者均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后, 有26例患者恢復竇性心律, 復律成功率為81.25%;6例患者無法成功復律, 隨后給予控制心室率進行治療, 所有患者的心率均
2. 2 永久性心房顫動患者的療效 19例患者均給予控制心室率進行治療, 其中有16例患者的心率
2. 3 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療效 7例患者給予病因治療, 均全部復律成功, 有效率100.00%。另外2例患者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進行治療, 均復律成功。
3 討論
臨床上根據心房顫動患者的發作時間將心房顫動主要分為陣發性、持續性以及永久性心房顫動。其中患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 心房顫動的發病率較高, 臨床上以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患者最為多見, 其次是冠心病以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等。心房顫動極容易導致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發生障礙, 引發機體產生合并癥, 其中以心力衰竭和血栓較為多見,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因此對心房顫動患者必須實施及時、有效、正確以及規范的治療措施, 達到控制患者病情發展以及減少并發癥發生的效果[2]。
對于心房顫動的治療, 臨床上一直存在較多的爭議, 但隨著生物技術以及醫學的發展, 近年來, 治療方案在逐漸趨于統一。相關研究表明, 對于持續性心房顫動患者, 使用頻率控制治療心房顫動的效果并不差于使用節律控制治療心房顫動的效果。對于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 特別是不能承受心房顫動發作癥狀的患者, 在治療的過程中, 節律控制應作為首選治療方法[3]。對心房顫動患者實施治療應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并結合臨床觀察結果, 對其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案。從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 對于首發心房顫動或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 應以治療患者的原發病為主, 采取針對病因治療的方式;對于持續性心房顫動患者, 應以恢復患者的竇性心律為主, 采取抗心律失常的治療方式, 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進行治療, 若出現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 應立即考慮采取非藥物治療, 例如電復律、導管消融以及外科手術等方法。對于永久性心房顫動患者, 主要采取控制心室率的治療方法, 必要時可以結合抗凝治療, 預防血栓的形成以及降低腦卒中的發生率[4]。由以上結論可知, 治療心房顫動應從四點展開治療, 分別是恢復患者的竇性心律、控制患者的心室率、防止心房顫動的復發以及預防血栓的形成[5]。
綜上所述, 治療心房顫動應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程度以及臨床觀察結果, 再根據分析結果對患者實施相應的治療方法, 此次研究結果可觀, 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倩輝, 高麗君, 李樹仁, 等. 2010版歐洲心房顫動診療指南解讀.心血管病學進展, 2011, 32(5):630-632.
[2] 王炎, 汪道文.心房顫動的診療進展.臨床內科雜志, 2013, 30(1): 16-17.
[3] 關艷輝.老年人心房顫動特點及診療.中國醫藥指南, 2010, 8(10): 75-76.
[4] 李云峰.程偉教授治療心房顫動的潛藥特點.湖北中醫藥大學, 2011.
據記者了解,方丕華教授在心電學領域有著極為深厚的造詣,因此,本刊記者就該領域的諸多熱點話題,對他做了深入采訪。
為“提高”不舍晝夜
據記者了解,在這次最高規格的研討會上,大會特邀了方丕華、方全、郭繼鴻、黃從新、劉仁光、盧喜烈、馬長生、王方正、楊虎、楊鈞國、楊延宗、楊躍進、張海澄、張澍、周金臺等國內心血管領域的專家學者蒞會,就基礎心電圖、起搏心電圖、急重癥心電圖、無創心電學技術新進展、心臟性猝死、暈厥、心律失常相關進展和最新國際指南解讀等50余個專題,展開了全方位的探討和交流,并向與會代表講授各自在臨床實踐及學科研究方面的新成就和臨床診療方面的豐富經驗。
談及這次研討會召開的背景,方丕華教授回顧說:“實際上,自2006年開始,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與我們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就已成功舉辦了七屆‘全國心律失常與心電學新進展研討會’。歷屆研討會的成功召開,都讓廣大普通內科醫師、全科醫生、心內科醫師及心電圖工作者,逐步了解了心律失常與心電學的新進展,并通過參加這個研討會,提高了心律失常與心電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臨床診療水平;所以,過往的每一屆研討會,都獲得了來自全國的廣大學員和專家代表的普遍好評和高度贊賞……”
方丕華教授繼續說:“在上幾屆研討會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我們再次舉辦了2013年度國家繼續教育項目——第八屆‘全國心律失常與心電學新進展研討會’,并又一次迎來了全國各級臨床醫師和廣大的心電圖工作者踴躍參加?!?/p>
而作為本次研討會執行主席之一的方丕華教授,在繁忙的會務工作之余,不僅主持了多場專題學術研討,還做了多場專題學術報告。方丕華教授的辛勞與忙碌,我們從他的會議日程表上即可窺見一斑——
6月9日,方丕華教授在本次研討會分設的“心律失常進展”論壇上,不但主持了本論壇,還相繼做了《疑難心電圖薈萃與專家點評》《冷凍消融治療難治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應用》《心律失常最新研究進展》等的專題發言及學術報告;
同日,他主持了本次研討會分設的“基礎心電圖”論壇,并在該論壇上做了題為《心向量和心電圖產生原理》的專題學術報告;
同日,他在本次研討會同期舉行的“第二屆心電圖讀圖爭鋒賽”上出任主席,主持了“基礎心電圖”爭鋒大賽,并做現場點評發言。
6月10日,他繼續出任“第二屆心電圖讀圖爭鋒賽”主席,并主持“心電圖讀圖爭鋒大賽”,同時做了現場點評發言;
同日,他在本次研討會分設的“急重癥心律失常與心電圖”論壇上作題為《疑難心電圖薈萃與專家點評》專題報告。
6月11日,方丕華教授繼續主持本次研討會分設的“基礎心電圖”論壇,并在該論壇上做題為《寬QRS波群心動過速的鑒別診斷》的專題學術報告……
從上述有關方丕華教授的滿滿的會議日程中即可看出,在為期3天的研討會上,方丕華教授可以說是“不舍晝夜”,并傾其全部的激情和熱忱,在為大會的組織工作全身心地付出的同時,還以其多年豐厚的學術積淀為基礎,向與會代表傳授著他在臨床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寶貴經驗。
談及他如此不辭勞苦的原因和動機,方丕華教授感慨地說:“眾所周知,心電檢測對心律失常的臨床診治及其病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然而,在我國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861萬人員中,真正在一線從事心電圖的醫務工作者,只有將近10萬人;即使在這區區不足10萬的醫務人員中,真正精通心電監測的醫生所占在職醫生總數的比例也非常低;而另一方面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隨著現代診療技術日新月異的迅速發展,人們對日常應用最廣泛、最基本的心電圖技術的重視程度卻有所下降,這是導致精通心電圖的醫生占在職醫生總數的比例非常低的原因之一?!?/p>
談到這里,方丕華醫生話鋒一轉說:“從心電圖對臨床診療工作的重要性來說,心電圖工作者、全科醫生、內科醫生、醫學生,甚至心血管??漆t生,都需要學習和提高心電圖知識。因為心電圖對許多疾病都有輔助診斷的作用,特別是對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的診斷作用更大,多數情況下,是確診相關疾病的重要依據。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堅持舉辦‘全國心律失常與心電學新進展研討會’和‘心電圖讀圖爭鋒賽’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期待通過每一次的研討會和爭鋒大賽,能夠全面促進心電學領域的新概念、新技術、新進展和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和提高。這實際上就是我不遺余力地參與這類學術交流和研討活動的最重要的宗旨和動機……”
為“規范”鍥而不舍
采訪前記者還了解到,在前不久的2012年4月26日至29日,由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主辦的第七屆全國心電學與心律失常新進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方丕華教授仍出任大會執行主席。據記者了解,第七屆全國心電學與心律失常新進展研討會專家陣容同樣強大、研討內容同樣豐富,講者的結構和課題設置的亮點十分獨到和精彩。
談及那次學術盛會,方丕華教授回顧說,那次大會邀請了近百名國內活躍在心電學和心律失常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專題發言和研討。會議就“心電圖基礎與心律失?!薄ⅰ捌鸩碾妶D”、“心電圖學新技術”、“急重癥心律失常與心電圖”、“心電圖學與心律失常相關指南解讀 ”等方面,進行學術交流和經驗分享;內容涉及心電圖基礎知識、心律失常診斷基礎、起搏心電圖的閱讀和故障識別和處理、心源性猝死的診斷和預防、暈厥、遺傳性心律失常的診治、各種心律失常的導管消融、急性冠脈綜合征、肺栓塞等急重癥心電圖的診斷、心肺功能運動試驗等50余個專題,涵蓋心電學和心律失常領域的各個方面,全面展示了近年來心電學和心律失常領域的新概念、新技術、新進展和新成果。
方丕華教授繼續介紹說:“從剛剛我談到的會議內容設置情況可以看出,‘心電圖學與心律失常相關指南解讀’是那次會議的主要研討內容之一;同時,有關心電學和心律失常的國際指南的解讀內容,也在那次研討會上占了很大的比重,這是因為那些指南都是由國際上各種專業學會組織許多國際上著名的頂尖級專家,在總結了目前所有重要研究成果后提出的規范化文件,它們對指導基層臨床診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在那次會議上邀請專家結合我國國情,對那些重要的指南進行解讀,對認識、應用和推廣指南,使我國在這些醫學領域的發展水平與國際接軌,讓我國廣大患者接受符合國際指南的規范化診治方案,進而根據相關指南和專家共識,規范這一學術領域的各種‘亂象’,提高我國在相關領域的診療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采訪中,談到“規范”問題,方丕華教授特別強調了在房顫治療過程中必須規范化,無論是在抗凝治療和抗心律失常中藥物的使用,還是射頻消融的應用,都必須遵循指南的重要觀點。
方丕華教授特別指出:“大家都知道,房顫分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兩大類方式。在臨床上,藥物治療一般大家都比較熟悉。在2006年的ACC會議上推出了房顫的藥物治療指南,對房顫治療有詳細的規定,而且在中國房顫的治療結合中國的國情與國際接軌方面,中國的心內科醫生們做了很多工作,但介入治療就另當別論了。介入治療分為‘導管消融治療’和‘外科微創手術治療’兩大類。外科微創手術治療是在不開胸的情況下用微創的方法,經過胸壁小的切口進行微創治療,也是消融手術,只是經過胸腔的途徑,切一個小口進行治療。目前,我們阜外醫院和安貞醫院及一些具備技術力量的大醫院,都有相應的專家進行這方面的工作,但在基層醫院,就亟需在這方面進行普及、提高和規范了。這也是我們目前需要努力工作的原因之一……”
為“學術”上下求索
從方丕華教授的從業經歷中可以看出,他于1982年畢業于湖南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后一直從事內科醫療臨床工作。自1992年起,方丕華教授即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專攻心血管內科和臨床電生理,并先后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自1993年開始,方丕華教授先后對冷凝消融治療心肌梗死后頑固性室性心動過速和激光消融治療心律失常進行了深入研究,填補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空白。1998年10月至2001年9月的3年間,方丕華教授先后在意大利著名的Insubria大學和美國的Wake Forest 大學醫療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主攻心律失常的標測和介入治療。他在著名的意大利電生理學家Salerno教授和美國的Fitzgerald教授的指導下,對心電生理的各種標測技術Carto標測、非接觸標測和超聲標測技術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2001年年底學成回國后,專門從事心臟起搏和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療。此外,方丕華教授還在國內率先應用先進的CARTO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不適當竇性心動過速、反復單形性室速及房顫的射頻消融,在國內率先開展冷凍消融的基礎研究和冷凍導管消融室上速等,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從上述資料即可看出,方丕華教授在心律失常和心電學領域建樹頗豐。據記者了解,近些年來,方丕華教授尤其是在無創心電學方法對心臟性猝死進行危險性分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當記者問及他在該領域所取得的新進展以及對于心電監測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等方面都做了哪些探索時,方丕華教授首先介紹說:“猝死,是指各種原因引發的急性癥狀出現后1小時內的死亡。猝死占總死亡的15%至20%,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安全。在導致心臟性猝死的疾病中,冠心病占 80%;而心臟性猝死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心律失常,約占88%。其中室性心動過速占62%,尖端扭轉性室速占13%,特發性室顫占8%,緩慢性心律失常占17%。心臟性猝死發生后,通過心肺復蘇能夠救治患者的時間非常短暫,總共約10分鐘,每延誤1分鐘,搶救成功的希望就減少十分之一。目前,盡管學界在藥物治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公認救治心臟性猝死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植入心臟轉復除顫器……”
方丕華教授繼續說:“實際上,心臟性猝死在相關疾病如心梗后心功能減退患者中發生率較高,但是,心梗后心功能正?;蜉p度減退者的基數則相對較大,因而發生于這類人群的心臟性猝死的數量反而大于前者。這就導致一般的心電學檢測方法在預測心臟性猝死時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高。那么,如何從茫茫人海中找出具有潛在心臟性猝死危險的患者,并確定哪些患者需要積極的干預治療和需要植入心臟轉復除顫器呢?這是醫學研究者一直探討的問題。”
方丕華教授介紹說:“基于上述情況,近些年來,我們主要是聯合應用無創心電學技術如心室晚電位、心率變異性、竇性心律震蕩和T波電交替等觀察其對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的預測作用。經過大量研究我們發現:急性心肌梗死后1到4周內檢測到異常時域T波電交替的患者,發生心臟性猝死的風險較高,若結合其發生的頻率,可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預測能力。我們這些研究中的部分相關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了美國心電學雜志上?!?/p>
同時,方丕華教授長期從事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方面的研究,因此,在采訪中,他還談及了如何把握房顫射頻消融治療后服藥物及抗凝治療和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相關問題。
方丕華教授認為:“對于射頻消融后的抗凝治療,我們的原則跟國際指南是一致的,要求房顫射頻消融后無論有無房顫都應該抗凝至少兩個月;如果患者條件允許的話,就堅持服用三個月;如果患者條件不允許、或者比較差的情況下,就至少服兩個月;如果患者房顫發作了,就需要長期堅持服用。而對于射頻消融后的抗心律失常的治療,在手術過程中,如果發現患者的心房肺靜脈的觸發點非常明確,發現患者某個肺靜脈里面有早搏頻發的誘發房顫,可在我們消融過程中早搏消失了、房顫終止了,對于這類觸發機制比較明確的病人,我們消融以后抗凝的藥物還需要服用,但先不服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如果在手術過程中沒有發現明顯的觸發灶,就進行常規環肺靜脈隔離的手術,然后給病人常規服抗心律失常的藥物三個月?!?/p>
談到導管消融手術治療問題,方丕華教授介紹說:“我們阜外醫院從2000年前后就開始進行房顫的射頻消融,到現在為止已經做了數千例的手術了。而根據病人的房顫類型,射頻消融的效果也不一樣,現在效果最好的是陣發性房顫,成功率能達到90%左右。沒有明顯的器質性心臟病的陣發性房顫,我們主要是在carto的指導下進行環肺靜脈的隔離。這種方法對陣發性房顫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術后還是有復發的,有一部分患者需要做第二次手術,80%到90%的病人一次就做好了,很少部分病人需要做第二次手術?,F在做第二次手術的很多病人是早期時候的手術病人,那個時候房顫手術技術還不像現在這樣成熟,隔離的時候包括使用的功率、溫度都沒有現在控制的這樣好。當時很擔心出現并發癥,相對現在要謹慎、保守一些,但現在我們經過多年的探索,已經了解了它的安全性,這樣治療的一次成功率就大幅度提高了……”
方丕華教授還介紹說:“我在擔任檢測中心主任期間,還兼任著我院心律失常22B病房主任,主要從事心律失常疾病的診斷、治療和研究工作。我們科室技術力量雄厚,治療水平精湛,充分發揮了阜外醫院的技術特色及技術優勢,整個團隊貫徹‘以病人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以嚴謹負責的工作作風、熱情謙和的工作態度,形成了臨床綜合實力及科研水平都很高的團隊。目前,我們已開展最前沿的心律失常介入診療手術,包括導管射頻消融術、冷凍消融、心臟起搏器、三腔起搏器和埋藏式自動心臟復律除顫器植入術及感染起搏電極導管拔除術等。目前,我們以介入性心血管病治療為重點,使醫療、教學、科研各方面得以全面發展;承擔了北京市、國家、部委等多項研究項目,還承擔了全國進修醫師、碩士生及博士生的教學和培養工作……”
采訪快要結束時,方丕華教授感慨地說:“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體現在心律失常和心電學領域的特點就是,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因此,無論是我本人也好,還是我們的科室也好,在學術研究及學科建設方面,都必須緊跟時代潮流,上下求索,與時俱進,以期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在學科帶頭人的領導下,高水平科研平臺建立并穩步發展。2012年,隨著心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實驗室被評為廣東省“十二五”醫學重點實驗室,也是當年心血管領域唯一的重點實驗室,進一步促進了臨床醫學科研條件的建設和學科發展。通過制定實驗室建設方案,增強實驗室各項軟件和硬件設施,優化人力物力資源,建立了一個集開放、協作和競爭為一體的高水平科研平臺。
1.1構建臨床醫學科研平臺心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實驗室是廣東省“十二五”醫學重點實驗室,根據專業需要,以及未來發展,建立獨立實驗室。實驗室包括:細胞膜片鉗實驗室、細胞培養實驗室、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動物實驗室、倒置熒光相差顯微鏡實驗室、學術交流辦公室。各實驗室有機結合,強大實驗支持,加上良好的實驗環境和醫學科研條件,吸引了眾多院內外優秀科研工作者,推進了科研項目的開展和順利完成,促進了學科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有利于相關學科的建立和飛速發展。
1.2配置先進的實驗室儀器設備
目前,實驗室已經積累了總價值約2000萬元的先進儀器設備。包括:(1)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儀器:酶標儀、高效液相色譜儀、普通PCR儀、梯度PCR儀、熒光定量PCR儀、分光光度計、全自動凝膠成像系統、超聲細胞破碎儀、超凈工作臺、高速冷凍離心機;(2)細胞實驗儀器:細胞膜片鉗設備、細胞壓力加載系統、流式細胞儀、全自動磁珠分選儀、普通倒置顯微鏡、倒置熒光相差顯微鏡、生物安全柜、臺式離心機;(3)動物實驗儀器:離體心臟灌流裝置、多導電生理記錄儀、彩超相控陣探頭、冷光單孔手術燈、體視顯微鏡、血管壓力直徑測定儀等。儀器設備種類齊全,形成了系統的研究體系,更好的服務于科學研究。先進的科研儀器設備,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必要的科研設施,能夠基本滿足科研工作對于科研儀器設備的需求。同時,這些專業的實驗室配置有利于科研項目的申請和開展,促進了學科的建設和穩步發展。
1.3特色化實驗室管理和發展
作為心血管內科高水平科研平臺,心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實驗室的宗旨是服務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為更好的尊承其服務宗旨,實驗室建立了管理制度。對實驗室科研檔案管理、實驗技術積累、實驗室安全衛生保障、實驗室儀器設備維護、科研實驗收費等分別制定了詳細規章制度,制定課題組之間定期交流機制,為實驗室正常運作與穩步發展提供保障。同時,實驗室實行以課題組為單位的負責制度,各課題組負責人(或導師)對各自課題組的經費使用情況、科研進度和科研成果的可靠性負責。這種運作模式,在保證研究課題獨立性的前提下,有利于不同課題組之間、不同科室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學科發展。心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實驗室著重研究心血管疾病中的心律失常發病機制和影響,主要分為三個方向:心力衰竭與心律失常方向,心臟保護與心律失常方向和動脈粥樣硬化與心律失常方向。為了促進上述研究方向的發展,實驗室積極選派優秀人員出國留學深造。同時,邀請該領域與實驗室長期合作、有影響力的專家為課題組成員,為研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隨著實驗室臨床醫學科研條件的建設和各項科研項目的開展,實驗室已建立了心律失常在細胞、離體和在體水平的系列研究方法,綜合多道生理儀、膜片鉗等專業研究手段和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室已具備開展心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實驗的全部儀器設備和實驗方法。
2強化科研積累和人才培養
2.1科研業績沉淀,促進科學研究
在醫院重點學科發展經費的支持下,科室運用膜片鉗技術,建立了心臟離子通道實驗平臺;構建心律失常的整體動物模型;建立離子通道在動物整體模型上的整合;利用細胞壓力加載系統,在細胞水平上,研究心力衰竭離子通道的改變以及對心臟重構的影響。努力構建設備先進、種類齊全、操作規范、學術氛圍濃郁的優秀實驗室,為吸引優秀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努力使實驗室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心血管研究方面的高級人才培育基地。心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實驗室的建立,為學科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條件和濃郁的學術氛圍,為科研項目的申請和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人才培養是實驗室服務宗旨之一,2010—2012年,在實驗室建設與穩步發展階段,科室共招收了11名博士研究生和27名碩士研究生,已有27名順利完成科研工作并取得相應學位??剖夜采暾埐@得多項專利,發明專利有“便攜式心內除顫裝置”;實用新型專利包括電極導管、心臟起搏電極、數碼臨時心臟起搏器和下肢動脈造影標記尺?;A臨床科研取得長足進步:獲得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項廣州市科技名院名科特色項目,1項中山大學臨床醫學研究5010計劃項目。其中,省部級項目中包括多項衛生廳科研項目。獲批的項目中,既有心電生理方面,也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既有基礎研究,也有應用研究,學科影響力日益增強。
2.2依托平臺建設,促進科研與人才培養良性循環
人才是學科建設的根本,隨著平臺的建設人才輩出,科室獲得1項教育部霍英東基金會項目,1項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項目,3項“逸仙優秀醫學人才”計劃項目,2項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累計科研經費591.6萬元。科室每年獲批項目數、科研經費總額和SCI收錄論文篇數及影響因子均呈遞增趨勢
2.3促進學科發展,增強學科影響力
在學科帶頭人的領導下,自2008年以來,心血管內科每年舉辦逸仙心血管病論壇。每年來自國內外心血管病方面的專家和學者達到500多人,會議論壇內容包括心律失常與心力衰竭分論壇和冠心病與高血壓分論壇等。作為區域性的學術會議,意在立足廣東,輻射華南,加強與國內外交流,給省內外心血管醫生提供一個溝通、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近年來,隨著心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實驗室的成立以及學科影響力的日益增強,以心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實驗室為科研和學術交流平臺,學科的科研水平得到穩步提高。同時,學科建設得到長足穩定發展,參觀和交流的人員來自全國各地。2011年,科室榮獲廣東省臨床重點???。臨床醫學科研條件的建設對于提高科研水平、加強學科建設、加速人才培養、增強心血管內科的綜合實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