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2: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監測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加強環境檢測的法律法規建設
通過環境檢測所提供的數據資料,是對現階段某一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缺乏基礎數據,環境保護工作開展起來步步維艱。例如,針對某一化工廠的污水是否存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論斷,不能僅憑主觀判斷和表面觀察去確定,而是需要對水體中各種有害物質進行檢測分析,是否符合國家污水排放標準。環境檢測目前被廣泛的用于企業環評、污染事件調查等工作,但從依法管理的角度上來說,環境檢測行為還缺乏依法行政的資質。例如,在工作過程中要實現檢測依法開展、數據合法有效,在內部的管理制度上還缺乏完善。在相當一部分工作中,環境監測淪為例行公事和被迫調查,部門工作缺乏主動性,對社會環境保護的反應靈敏度不足;因此,加強環境監測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是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存在問題的手段。
2提高環境檢測基礎設施投入
環境監測需要大量的詳細數據,尤其是針對一些檢測要求嚴格的區域內,即要求數據的豐富性,有要求數據的準確性。因此,需要裝備大量高精端檢測儀器,提高整個基礎隊伍的戰斗力,將現在的環境檢測方式從“粗放型”向“精準型”轉變。目前我國在市級以下的環境檢測站中,只有常規的水樣檢測和空氣質量檢測等手段,顯得十分落后;而日益進步的現代工業排棄物種所含有的有害成分,并不能實現完全檢測,或者檢測的更加充分,尤其是一些復雜的成分,需要更為高科技的儀器和方法。因此,各地各部門的環境檢測機構,要做好儀器設備的選擇,以及科學的裝備運用計劃。
3加快環境檢測網絡聯動建設
環境保護工作不是一城一地的區域保護,自然生態具有連續性、關聯性,環境污染的影響隨著自然因素的蔓延會逐漸擴大。因此,針對于環境監測工作不能局限于某一地的區域性行政功能,而應該通過全國范圍內的自然生態體系來加以確定。通過互聯網技術,建立起環境檢測網絡,而環境監測機構可以看作是不同區域的節點,所得到的數據通過一定方式的分析整合,即可獲得完整的環境檢測網絡,這對環境保護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近年來我國針對長江、淮河等大型流域建立起來的專門性檢測網絡,用來監督河流的水質情況。參考這一模式,可以將更多的數據放在一個網絡之中,基于不同的環境保護目的,設置出判斷參數閥值,當某一區域發生環境污染事件,可以立即通過特定的算法給出蔓延的速度,以及受到影響的區域。
4加強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
環境保護需要專業的人才參與,而檢測人員是最為基礎的構成著。由于環境監測工作是一種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不可能通過簡單的培訓上崗,因此需要大力吸收高學歷人才,實行持證上崗的制度,推行環境檢測人才隊伍的專業化。最關鍵的一點,需要加大人才隊伍的建設投入,與其他職業相比,環境檢測工作缺乏吸引力,同時需要的專業性、綜合性也更多。
二結語
1.1生態環境監測的整體概念
作為與環境保護相融合的生態系統模式,主要就是突出在環境保護中,對各個影響因素進行相應的代表值的測定,通過現代化技術的融入,在整個監測中采用計算機信息軟件等功能,更好地為環境質量的好壞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控制。在監測的過程中,通過采用現場督察、資料的收集以及監測設計計劃、布點設計、樣品監測等方式,形成對數據分析處理、綜合指標的評定等綜合運用,結合在生態環境監測主管單位的整體監管中,形成自然因素、人為因素的環境保護模式,形成科學有效的監管辦法。
1.2整體功能的發揮
在生態環境監測系統中,主要是通過技術運用的手段,圍繞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個要素,在污染要素、生態環境破壞等方面形成技術性的控制,這樣可以更加突出在整個監測中的技術模塊,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其中,通過對空氣質量、廢水排量等有效的數據控制,能為環保監察的執法提供科學的依據,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整體運用。
2生態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
2.1業務水平不強
在環境檢監測的處理過程中,由于專業隊伍人才的缺乏,不能全面適應整個監測的需求,有的監測機構即使配備了相關的人員,但是在專業技能上還是不能與整個監測技術相吻合,對于監測中空氣質量、地下水以及廢水等指標的測量,不能形成整體的管理水平,因此不能適應整個監測業務的整體功能。
2.2過分強調經濟效益
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在生態環境的監測中,由于空氣質量的下降、水污染的嚴重加劇,空氣質量的全面降低,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全面強調對整個經濟的發展步伐,在電子產品、化工藥物、能源開發等過程中,采用的是粗放式的開采模式,因此,沒有技術開發的模式,也不能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大的生態問題,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整體運行態勢。
2.3生態破壞的嚴重性較大
在環境破壞中,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尤其是在整個經濟大背景下,環境污染的形成不是一時的,主要的過程是經歷日積月累的。生活環境中各種空氣要素遭到破壞,不能形成一種健康的生態方式。在環境監測的系統模式中,也不能進行全方位的優化,從而不利于環保部門對于環境的整體控制,在技術上不能全面創新,這些都不利于環境生態監測技術的整體升級和在具體運用中的作用發揮。
3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運用方式
3.1遙感與GIS一體化集成技術
遙感圖像類似于柵格數據。在GIS,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數據級輕松實現一體化。GIS軟件在圖像處理方面比較弱,而遙感軟件在數據管理及空間分析方面非常欠缺。遙感圖像分析功能可以被用來作為一個核心組件和GIS的集成,我們必須首先解決數據在兩個平臺之間的互操作性問題。遙感影像獲取成本相對較高,且需要占用較大的存儲空間,如果為每一用戶都單獨配備相應的影像將需要花費較大的代價。而遙感影像的使用特點是多個用戶經常在同一幅影像上進行相應操作,也就是以共享方式使用影像。因此基于WebServices的共享方式能集中利用服務器的軟、硬件資源,方便終端用戶的使用。其次是平臺一體化。如果在菜單中的遙感圖像處理的結果可以被直接發送到GIS軟件,沒有中間的保存、打開,類似于GIS的分析軟件,該軟件直接進入遠程同步顯示或另一個軟件集成軟件的常用功能,雖然在兩個不同的軟件平臺下工作,但效果類似。
3.2數據庫內容和組織
數據層由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兩部分組成。其中,空間數據庫包括評價區域基礎地理數據和遙感數據;屬性數據庫包括國家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相關術語的解釋,土地利用分類系統地類代碼、含義以及一二級地類匹配關系,各個評價指標權重及計算方法,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和環境質量數據等。同時,將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通過統一的ID關聯。關系模型實際上是一種簡單的二維表格,適用于具有簡單屬性(屬性不可分),且屬性個數固定的對象,但不能直接表示屬性個數不定的空間數據,如一條線上具有不同的空間點。
3.3突出環境保護監測網絡化建設
對于生態環境監測的每一個科學指標,尤其是在監測網絡系統的構建中,最主要的是實現整個系統管理的規范化,在嚴謹的設計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形成技術融合模式,才能更好地實現網絡化建設的優越性。在科學優化的基礎上建立并完善全國環境監測網、生態環境監測網,根據分級管理原則和環境管理的需要,建立并完善國家、省、市級環境監測網絡管理及運行機制,制定章程和規范,統一協調,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監測站承擔大量基礎性、常規性的環境質量、污染源監測工作,監測總站和省站不承擔或很少承擔具體監測任務,重在監測科研,進行監測技術路線、監測標準規范體系、分析方法體系、環境質量綜合分析評價技術體系、質量控制技術體系的深入研究。
4結語
經濟建設飛速的發展,新污染源類別層出不窮,監測技術更新不斷加快,迫切需要加強監測能力的建設。對于處置突發事件須有應急預案。通過演練提高應急人員對應急監測與處置的實踐能力和應變能力,為快速、有序、高效應對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積累實踐經驗。對涉及危險企業,應建立危險源專項檔案,從危險源儲存、運輸、使用全過程進行監督管理,避免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2環境管理的規范化監管
2.1環境監測管理體系的健全環境監測管理應以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文件形式,管理各技術崗位人員專業化素質及實驗室條件。對崗位職責和行為進行規范化管理,監測管理須進行相應的監督機制和考核機制,特別是監測人員持證上崗考核制度。監測管理部門應利用充分的有利條件,聯絡兩地區監測人員進行技術交流,相互學習互搓技術,以整體提高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選拔專業對口的人員融入到監測隊伍中,提高整體監測管理的水平,完善環境監測管理的規范化和體系化。環境監測管理從搜集資料、現場勘察、制定監測方案、樣品采集、運輸條件、保存方法、實驗室分析、數據處理、報告編制和結果報出等環節需制定完善的質量管理措施,對各方面進行嚴格的審核,提高環境監測管理水平,為環境管理部門提供第一手數據信息。
2.2做好環保宣傳和監管工作為進一步強化輿論監督、社會監督、公眾監督,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嚴厲打擊違法排污企業,促進企業遵守環保法律法規,對違法企業設立曝光臺,需要引導公眾關注環保,鼓勵公眾參與環保行動,設立環保監督員,這是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重要舉措之一。拓寬執法范圍,創新執法手段,提高執法效率和監管水平,設立環境遠程視頻監視系統、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12369”自動投訴系統及地理信息系統化,對于環境信息網絡功能需要不斷升級,以形成支撐環保管理的信息網絡平臺。
2.3環境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經濟建設快速發展,但環保設施建設基礎卻相對薄弱,跟不上環保發展的需要。監測人員嚴重不足,成為監測事業發展的瓶頸。工作經費缺口較大,制約環境監測正常工作開展。工資待遇差別明顯,影響了監測隊伍的穩定性。人員素質不高,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監測業務拓展的需要[3]。
3環境監測和環境管理的幾點建議
1)引進高素質人才,提高專業技術能力。拓寬進人渠道,解決人員嚴重不足的問題。環境監測人員是環境管理的關鍵,培養一批高素質環境監測技術人才和環境管理人才,是環保部門的首要責任。由于科學技術和監測方法、標準化的發展變化,很多新知識、新技能需要重新學習,需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對監測人員進行培訓。環境監測管理尤其需要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專業性強的復合型人才。但如果人員配備不合理,監測效率和監測水平則難以保障。
2)加強現場環境監測全過程管理。影響現場監測工作的因素很多。采樣容器的選擇、采樣點位布設、采樣過程是否按照規范執行、樣品運輸條件及樣品保存方法,會嚴重影響數據的準確性。需要對現場監測過程進行質量控制,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不斷完善和提高現場的監督監管,最大限度減少現場監測對分析數據的準確度。
3)添置先進儀器和技術創新,提高監測能力。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計劃地配置先進的精密儀器,快速準確的分析方法和測試技術,可以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了實驗室分析的準確度和時效性,有利于新項目的開展和科技研發工作。不斷的技術創新、提高監測人員整體素質、增加監測項目、定期進行人員培訓、合理分配技術結構也是增強監測技術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
4)開展減排監測考核,推動監測整體工作。對于環境監督考核,國務院曾明確要建設科學、完善和統一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體系,加強減排體系建設的考核辦法,嚴格審查監測數據、監測質量及自動監控和實驗室監測能力,確保監測結果準確性和權威性,提高環境監測水平,促進環境監測事業的發展[4]。環境監測工作質量直接影響環境管理的質量,乃至影響環保決策的正確與否。
5)建立標準化的監測隊伍,形成網絡化體系。建立標準化的監測能力,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在環境監測全過程保證監測數據和信息具有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數據信息為管理決策提供有效、科學和準確的依據。在監測技術考核過程中,形成網絡化管理,自動化采集樣品,數據處理、統計分析、傳輸建檔、監測技術的互聯網化,使環境管理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建立一整套環境監測的標準化程序,實施、驗收及考核為一體的法規和技術長效監督機制,技術能力與管理水平的提升,可提高環境監測和管理的綜合能力。
6)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建立監測預警體系。應急措施管理是環境監測工作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5]。制定《處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是適應新時期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的需要。加快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掌握環境監測能力和規范化的監督體制,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形成社會監督與監管的統一。應急和專項環境監測儀器的配置,環境監測標準化機構設置、監測經費、監測用房、儀器配置和技術人員的合理配置,對人、財、物的合理利用,是監測能力建設的有力保障,使環境監測得以科學有序的發展。
4結語
1.1質量監督員的職責和任職條件
實驗室的質量監督活動是由質量監督員來實施完成的。質量監督人員的職責是對檢測的現場和操作過程、某些重點環節和步驟、重要的檢測任務以及新上崗及轉崗人員進行重點監督,當發現檢測工作出現偏離,可能影響檢測數據和結果時,質量監督員應中止正在進行的檢測工作。只有熟悉檢測目的、方法和程序,并能對結果進行正確評價的在職人員才能擔任環境監測實驗室的質量監督員。
1.2質量監督員的權利
質量監督員由實驗室最高管理者以正式文件的形式進行任命,應賦予其足夠的監督權利:在監督過程中發現問題時當場予以制止和糾正,責令被監督人員改正;發現有問題的報告可以扣發;若出現不符合工作,對采取的糾正、糾正措施或結果不滿意時,及時與相關人員溝通,提出整改建議等;還應保證監督員有直接與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乃至最高管理者進行溝通的渠道。
1.3質量監督員的數量
為了滿足監督工作的需要,實驗室質量監督人員的數量應保持恰當的比例(一般為員工數量的10%左右),質量監督員的設置應覆蓋本實驗室所有的專業、所有的領域。
2實驗室質量監督工作程序
2.1做好質量監督計劃
作為實驗室一種重要的質量管理手段,質量監督工作必須提前策劃,并形成計劃,然后依據計劃開展監督活動。一般建議歸口于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部門,負責實施監督工作,收集、匯總、分析監督結果并形成監督報告。
2.2確定質量監督對象
從ISO/IEC17025:200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技術導則》(HJ630-2011)相關條款可以看出,質量監督的對象是實驗室人員,包括檢測人員、合同制人員、關鍵支持人員、被投訴人員,尤其要注意針對新進人員、在培人員和轉崗人員的監督。
2.3選擇質量監督時機
準確把握好質量監督時機是實驗室做好監督工作的關鍵所在,一般在下列情況下,質量監督員應考慮及時介入開展監督工作:方法出現偏離時;開展首次分包時;新標準、新方法(包括標準變更后)開始實施時;檢測難度大的樣品、參數時;新設備或修復后的設備初期投入使用時;新項目開展檢測時;出現臨界值時;質量仲裁或鑒定時;發生顧客申訴或投訴時。
2.4明確質量監督方式和內容
實驗室質量監督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檢查被監督人員的原始記錄和結果報告,另一種是目擊現場過程,即由質量監督員在檢測工作現場看著被監督人員操作,相對而言,后一種方式更為重要。質量監督的內容主要有:人員持證資格及資格保持;作業指導書執行情況;檢驗規程或規范的符合性;設備操作情況;環境、設施的符合性;樣品標識情況;樣品制備及試劑和消耗性材料的配置情況;抽樣計劃及執行情況;原始記錄及數據的核查情況;數據處理及判定;不確定度評審情況;結果報告的出具情況等。
2.5做好質量監督記錄
和實驗室其它工作的要求一樣,質量監督也應做到當時予以記錄。質量監督記錄包括被監督人員、監督的內容或范圍、相應的依據、發現的問題、采取的措施以及結果評價等,其格式以固定表格與文字報告相結合的形式為宜,來源于本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必須是受控的。監督過程中也可以出具不符合項報告或預防改進措施報告。若需要采取糾正,必須要求被監督人員現場糾正,并對糾正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并做好記錄。若需要采取糾正措施,必須出具不符合項報告,相關責任部門督促被監督人員分析不符合原因,制訂糾正措施計劃,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完成后由質量監督員實施跟蹤驗證,對糾正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評價,若糾正措施得當,實施有效,則關閉不符合項,同時做好記錄;若糾正措施不當,實施無效,則相關部門需要重新分析不符合原因,再次采取糾正措施,直至關閉不符合項。
2.6形成質量監督報告
實驗室質量監督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⑴概述本年度監督工作實際完成的情況;⑵總結監督工作成效,如人員能力的提高,實驗室數據和結果質量的提高等;⑶總結質量監督發現的主要問題,采取的措施及整改的效果;⑷對下一年度質量監督工作提出建議,如人員培訓計劃的側重點、儀器設備期間核查的重點對象等。
3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3.1質量監督工作無計劃
質量監督計劃是實驗室年初需要制定的若干工作計劃的其中之一,目前部分環境監測實驗室往往忽視了質量監督計劃,監督工作有應付檢查之嫌疑,沒有落到實處,這種情況下,想要切實做好質量監督工作往往無從談起,必須認識到質量監督計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部門質量監督員應通過所積累的工作經驗來確定監督的頻次,明確監督對象,于每年年初做好質量監督工作計劃。
3.2質量監督工作的職能劃分、質量監督員的選擇不得當
有些環境監測實驗室但凡看到“質量”兩個字就認為該項工作應劃入質量負責人的職責范圍,事實上實驗室的質量監督針對的是人員的能力,監督的對象是檢測人員,應該屬于技術負責人的職責之一,因此質量監督工作在技術負責人領導下開展更為合理。一般來說應由資深的環境監測技術人員來擔任質量監督員,保證由高一層次的人員,至少是同一層次的人員來實施監督。部分實驗室監督員數量不夠,不能覆蓋所有技術領域,個別實驗室甚至任命了尚未轉正的實習生、部分行政或財務管理人員擔任質量監督員是非常不合適的,無法保證質量監督工作的有效實施。
3.3質量監督對象、監督時機概念模糊
實驗室質量監督是為了保證實驗室人員自始至終具備符合要求的能力,因此需要準確把握質量監督的時機,部分環境監測實驗室存在著監督工作概念不清、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建議每年年初根據監測工作要點,切實做好質量監督計劃。
3.4質量監督記錄、質量監督報告不規范
“所有工作應當時予以記錄”是《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對于記錄的基本要求,少數環境監測實驗室存在著事后補記或檢查前臨時突擊補記的現象,質量監督報告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建議各部門質量監督員應嚴格按照監督計劃開展監督工作,同時做好相關記錄。質量管理部門應及時收集、匯總、分析所有監督記錄,編制質量監督報告,作為實驗室管理評審的輸入和日常改進的重要手段。
4結語
“節能減排”的概念出自我國“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節能減排的目標?!肮澞軠p排”不能只是空口號也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政府作為環境保護的主體不僅僅要制定節能減排的方針,更應是各項節能減排措施的制定者、實施者和監督者。環境監測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在現在社會,企業決策者總是以經濟利益最大化作為目標,很少能主動考慮環境問題。
2.環境監測在節能減排中發揮的時效作用
2.1我國環境監測系統的發展
現在我國從80年代就開始注意環境問題,我國環境監測的發展也已經有50多年歷史[3],因而建立的環境監測體系也較為成熟,但是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我國不僅僅在國家級層面上設立了環境監測總站,還設立了省、市、縣三級監測網站,從事環境監測業務的人員也不斷增加,而且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也不斷提高。除此之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環境監測的設備也越來越精良,也在逐步實現環境監測的智能化,同時也向著信息化的方向不斷邁進。除了“硬件”配備的不斷發展,我國環境監測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環境監測技術是指針對環境污染問題而設立的,融監測和預防于一體的技術。首先我國環境監測系統實現了對大氣、水、城市噪音等污染的全面監測,也成為我國污染物減排的三大支持體系之一,為我國減排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2.2我國環境監測系統發揮的作用
首先,我國環境監測系統能將收集到的信息及時上報,從而可以通過相關媒體使公眾及時了解我國目前污染物的排放情況。例如,當環境監測系統收集大氣中PM2.5的監測數據后,形成一定的報告,公眾在獲得了該報告后會針對目前的大氣狀況進行不同的生產、生活安排。其次,環境監測系統收集到的數據可以成為我國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的依據。我國環境法規的制定要根據具體的國情,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以求通過最小的公共成本取得最大的社會效益。此外環境監測也是我國環境法規的實施狀況的一種反饋,并能為相關職能部門提供執法依據。再者,環境監測行為有利于社會公眾的環保行為。尤其當監測數據曝光后,會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于普通民眾而言,可能反省自身行為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對于商品生產者或者決策者而言也可能做出一些環保反應,例如:在以后的生產經營決策中可能會考慮消費者環保意識、加大環保建設投資,抑或更注重樹立自身的環保形象,尤其是對于污染型企業可能產生更顯著的影響。從這個角度出發,環境監測能起到促使企業從污染型向環境友好型的轉變。[2]最后,環境監測有利于我國社會進步。良好的生存環境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環境監測可以幫助民眾及時發現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并對將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一定的預測,同時尋找解決環境問題的有效措施,以促進社會穩定有序的發展。
3.有效的環境監測措施探究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工作是我國實現節能減排的一項基本工作,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有力保障。為了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有效實施,本文在此對如何有效地實施環境監測進行了以下初步探究。
3.1完善環境監測法規,明確政府責任
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環境監測網絡,但是在環境法規方面,多是以監測對象為客體的,很少有針對監測主體自身的法規,要更好的實施環境監測工作,首先要完善相關法規,更要明確在環境監測過程中的政府責任。在環境監管過程中要嚴格、規范地執行《環境監測管理辦法》,以保障環境監測結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進而才能更好地發揮環境監測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除了立法的角度,政府更應該轉變環境監測理念,明確監測過程中的責任。而且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環境狀況,各環境監測站點的工作也應該有所偏重,各級政府各司其職,才能保證環境監測工作順利有效的進行。
3.2提高環境監測質量,完善監測體系
環境監測體系是節能減排的主要支撐體系之一,是節能減排決策的重要信息源,只要保證環境監測有效性的前提下,才能確?;澞軠p排工作實施的科學性。要提高環境監測質量首先要加大對環境監測工作的投入,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要想實現更好的監測效果就需要引進先進的配套設施,所以資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在設施的引進上,除了要考慮引進大型的、自動化、智能化的裝備之外,還要考慮針對不同環境和不同污染問題的小型的、便攜式的配套設施,將生物、光電等高科技技術不斷的應用到其中,實現先進技術和先進設施的結合,從而實現對環境的全面監測。對于整個監測體系而言,環境監測網絡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三級監測網絡,但是近幾年環境污染事件依然頻頻被曝光,這同時也暴露了我國環境監測體系存在的漏洞。進一步完善我國環境監測體系首先要保證信息的實時性和準確性,進而要增加網絡監測站點的數量,做到對環境的無死角監測。除此之外還要對不同的環境污染類型設立相應的監測網絡,以及時應對各種環境污染事件。
3.3以人為本,提高技術人員專業素養
1農村環境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國現行的農村環境治理體系的發展遠遠滯后于農村現代化進程,因此,在農村環境問題的管理能力上表現出力量薄弱、實用性不強和缺少相應的政策等特點。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由于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資金的匱乏,導致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難以建立良性運營的市場機制。二是由于農村普遍沒有開展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一些污染事故也無人處理。農民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環境污染問題也無處咨詢。三是由于農村環境管理涉及到多個職能部門,因此在開展農村環境監測工作時,往往出現要么大家都去管,要么大家都不管的狀況,影響監測工作的開展。四是在農村環境監測工作中缺少統一的相關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對農村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農村環境監測力量薄弱雖然
目前政府機構中農村環境保護的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縣級環境監測站往往存在人員編制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等問題。我國的縣級環境監測站一般建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又有當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并不突出,因此,縣級環境監測站的人員編制一般核定在5~10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人員短缺問題日益凸顯。目前,縣級環境監測站技術拔尖人才極度匱乏,人才結構不合理,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低的狀況還會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存在,從而導致農村環境監測的整體水平難以提高,正常業務難以完成,新業務也難以開展。
3農村環境監測沒有形成常態化
目前,農村環境監測工作仍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監測指標模糊,檢測內容不明確,監測頻率不規律等,這些缺陷使得農村環境監測工作離常態化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在農村環境監測過程中,很多環境問題并沒有得到重視,監測工作常常被忽視。重點監測和常規監測相結合仍處于初級階段,主動監測和被動監測相結合相對較弱,農村環境監測處于不規范的狀態。如果沒有農民的監測訴求,或者項目建設沒有特殊的要求,監測部門一般不會實施主動監測,然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對環境監測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監測工作必須從被動轉向主動。
二完善農村環境監測的對策
1健全農村環境監測管理體系
目前很多地方農村的環境監管工作基本處于無人管理的真空狀況,因此,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農村的環境監管體系,努力形成“層級職責清晰、面上責任落實、運轉制度保障、防治公眾參與”的農村環境工作的新局面,使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完善農村環境監測的各項工作制度的建設,建立符合農村實際的環境監測標準和技術規定,創建農村環境質量監測的科學評價模式,保障農村環境監測的質量,促進農村環境監測水平的提高。
2加強環境監測人才隊伍建設
農村環境監測的有效開展,離不開環境監測技術人員的努力,因此,必須強化農村環境監測隊伍建設。一是適當增加人員編制??h級環境監測站應根據實際業務工作的需要,按照“因需設崗,按崗設編”的原則,確定合理的人才結構,滿足工作需求。二是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環境監測的人才培養機制。利用各種形式培養高素質的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可以請行業內的專家到現場指導和傳授經驗,對主要業務人員和技術骨干進行輪崗培訓,提高環境檢測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促進農村環境監測隊伍的可持續化發展。
3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監測工作
要對農村環境狀況全面了解和掌握,遵循優選點位、強調代表性和隨機布點、突出重點的原則。一是重點監測與常規監測相結合,對于關系到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要重點監測。二是主動監測與被動監測相結合,對于農民群眾強烈要求的問題,要主動監測,監測信息,確保環境問題得到有效監控。三是聯合監測與獨立監測相結合,應加大監測力度,拓寬監測層面,實現資源共享。四是職能部門監測與群眾監督相結合,職能部門應在農村環境監測中發揮核心作用,同時也需要農民群眾的密切配合,這是監測工作的理想狀態。
三結論
PCR技術是一種將特異性DN段在體外合成方法,也是聚合酶鏈式反應。通過PCR技術,環境中的有害生物,包括病毒,病原菌等都可以被監測到。過程主要包括分析與監測PCR擴增產物、PCR擴增靶序列、提取模板核酸等。不僅如此,環境中的特異性種群也都可以通過PCR進行監測,甚至基因表達都可以以之來測定。同時,PCR也可以用來對環境中基因工程菌株進行跟蹤監測。
2生物發光監測技術
大自然非常神奇,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而在其中有些昆蟲會發出亮光,比如螢火蟲。其實不止螢火蟲等昆蟲,包括真菌、細菌等在內的許多生物也都可以發出亮光。這些細菌天生對土壤中的重金屬敏感,會根據重金屬的多少而發出強弱程度不同的光。只需要通過判斷其放射熒光的強度便可以對其所處環境的污染程度完成監測。較之常規監測方法,生物發光監測技術具有監測方便、快速、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等特點。
3生物酶技術
3.1處理功效高
生物酶技術利用微生物和酶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其處理污染的效率,較之通常的化學和生物方法,生物酶技術可對有機物進行快速降解,速度得到極大提升,是傳統方法的百倍。將生物酶技術應用到污染物之后,可迅速祛除污染物的臭味,同時也能對水質進行凈化處理,甚而降低COD、BOD5、氨、氮等的含量。這也是有些洗衣粉品牌在廣告語中強調酶含量的原因所在。
3.2適應性更廣
生物酶技術通過微生物和酶的結合,大幅度增加了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使得微生物可以在多種生存條件下得以生存并逐漸適應多種溫度和pH值范圍。如此一來,微生物便可以在低氧環境中也能有效發揮作用。
3.3更有針對性
生物酶技術現在擁有多個研究配方,甚至多達四十多種。可在不同領域、不同用途和不同的污染環境中廣泛使用;即使碰上處理不了的,也可根據具體治理對象的具體情況,專門研發出針對性的、最具效力的配方。
3.4治理成本最低
生物酶技術產品投入資本小,但治理效果卻十分顯著。無需花高價購買地皮建廠,也不必購置大型儀器,在綜合治理成本上有著明顯優勢,非常值得采用。
3.5純綠色環保
當今環保意識已逐漸滲透到每個人們的心中,綠色產品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而生物酶技術產品由純天然菌種和酶復合后生成,在它的成分內既無轉基因,也不包含任何的化學物質,也自不會給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種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應用上非常值得大力推廣的環測方法。
4生物芯片技術
生物芯片技術起源于速測試試條發明后的次年,亦即1995年,通過這項技術,數以萬計的基因的表達情形都可以被自動且迅速地監測出來。依照固定于芯片上的探針種類的不同,生物芯片可分為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細胞芯片以及組織芯片等。近日,國外的一個資深生物學家通過不斷研究,發明了一種新的,獨特的,可提供更多基因信息的組織芯片和細胞芯片。較之基因芯片或蛋白芯片,組織芯片可提供的信息更為龐雜,對于環境監測而言更為有用。因此許多環境科學家逐漸意識到了生物芯片技術的強大,并將之引入到環境科學研究中來。在科學技術較為發達的西方國家,他們基因學研究的新趨向便是基于生物芯片技術的環境基因學。作為科學技術稍顯落后的我國,在生物芯片研究上成果并不那么突出。好在國家自然基金委與科技部都對這項新興技術予以大力支持,并將之列入了前沿課題項目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生物芯片技術也會取得非常成就。
5生物傳感器技術
電子科技技術研發的不斷深入、以及生物技術的研究的持續發力,使得生物傳感技術應運而生,并獲得人們的逐漸認可。它的特點在于高度集成化、微型化和自動化,能夠快而有效地幫助環境監測進行有害物質分析。不僅常被用于環境監測,在食品工業與生物醫藥領域也都應用廣泛。生物傳感器通常由轉換器和敏感材料(分子識別單元)倆個部分構成,其特點為:測定速度快、成本低、且操作簡便。相信在未來會被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中去,會大有所為。
6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