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2: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投資決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由于任何事物的發展和演進,都是按自身的客觀規律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技術資本的發展規律亦是如此,致使對技術資本的投資決策也尚未形成統一的模式,技術資本價值計量投資決策成為一個難題。而目前會計學中對技術資產的計量仍照搬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規則,忽略了技術資產自身所蘊涵的市場風險和技術風險,導致無形資產規則難以反映技術資產的真實價值,以至于出現決策失誤和責任信托的混亂。而在財務學中,通常把資本作為研究起點和對象,資本轉化為生產力問題成為研究的核心。在工業經濟時代,財務學的戰略性資本是財務資本,主要解決財務資本的合理籌集與配置。隨著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的過渡,傳統的以財務資本為核心的財務學已不能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它忽略了技術和知識等新興資本在實現財務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企業經營優勢、促進企業高效率經營發揮的重要作用,技術資本所有者等其他相關利益主體也理應受到關注。
二、技術資本與企業的合約性質
蘭玉杰(2004)曾指出現有的企業合約理論強調企業的合約性、合約的不完備性以及所有權的重要性,考察企業的合約性質必須研究不同類型企業參與者之間的互動關系,而這種互動關系將內生出企業的所有權結構。然而,由于傳統經濟環境和體制的滯后性,已有的企業理論對企業的考察主要考慮的是土地、勞動、資本等有形資本(李海艦、原磊,2005),而并未考慮技術、知識、信息等無形資本及其所有權安排。事實上,技術、知識、信息等無形資本的所有權制度安排可以通過行為規范的建立、權力的界定和激勵約束機制的構建,對企業產生更為直接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以技術資本所有權制度安排為例,技術入股作為企業技術資本培植的重要途徑之一,企業技術資本的形成,同時也就意味著技術資本產權的明確建立;而技術資本的產權特征,使直接利用這些要素資源時無法采用事前全部厘清的合約模式??梢园哑髽I解釋為由傳統的物質設備資本、人力資本、財務貨幣資本,以及新興的技術資本、知識資本和信息資本及其參與者之間組成的不完備合約。在締結合約的過程中,各要素資本所有者應遵循地位平等和行為自愿的原則,努力實現企業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的對稱統一安排。企業合約性質的最大變化源于技術、知識、信息等無形資本成為企業重要的價值創造源泉,尤其是技術資本在企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企業技術資本的長期積累和其他要素資本長期進行協同合作專用性投資的結果。企業各所有者的合約交易主要是通過市場來完成,而不同類型所有者的合約交易主要是通過企業內部交易機制完成。由于技術資本的性質和特征,其交易后必然產生剩余。
企業的生產和交易活動需要技術資本,技術資本的產權特征只有在企業合約中才能得到體現。由于技術資本所有者的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的約束,企業的這種合約關系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并通過技術資本協同整合來形成。在企業中,技術資本的難以被模仿性、價值優越性、自學習性等本質屬性,決定了技術資本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形成產品市場的競爭優勢。技術資本最主要的來源是隱藏在企業個體成員內部的默會知識,創造出某種特定的競爭優勢。個體所掌握的專有技術尚未對外公開時,本身就較難被外人獲取,因而也難以被模仿;而不同的企業,難以創造完全相同的核心競爭優勢,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所擁有的技術資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我預警、更新、鞏固和提高的機制和機能。同時,通過企業技術資本的價值增值規律獲得合約收益遞增的效應。企業可以看作是要素資本的有機組合和各要素資本所有者簽訂的一組要素使用權交易合約的履行過程。從企業現實實踐看,所有權的合約安排實質是由人力資本、財務資本、物質資本、技術資本、知識資本和信息資本等要素資本及其所有者之間長期互動、合作、博弈的結果。這種互動合作博弈關系將內生出企業的所有權安排,要求企業各所有者之間以最小化的成本達到最大程度的激勵相容,這在實踐上主要通過構建企業治理結構來解決。換言之,企業合約不僅僅是企業的所有權歸屬,還包括企業所有權如何行使,其核心是企業的控制權和剩余分享權在所有者之間的分配,而企業控制權和剩余分享權在所有者之間如何分配實質上是對公司治理結構的設計。
三、技術資本擁有企業所有權的特征性事實:技術入股
(一)技術資本的理論分析
企業從市場上購買必需的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傳統的物力、財力、人力、以及新興的技術、知識和信息等。首先,登記賬目以表明擁有其使用權、收益權和轉讓權,然后,以對應的資本形式在企業中存在,轉變為企業的要素資本是其在價值上的體現。顯然,資本的產生起因于新興產業生產和新生活方式的出現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形成于市場交易過程和再生產過程(羅福凱、永勝,2012),如圖1所示??梢哉f,資本是企業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企業的要素資本都各有自己的產權特征。周其仁教授曾概括出人力資本的產權特征:(1)人力資本天然歸屬個人;(2)人力資本的產權權利一旦受損,其資產可以立刻貶值或蕩然無存;(3)人力資本總是自發地尋求實現自我的市場。而馬克思認為,資本(傳統意義上的財務貨幣)具有墊支性、增值性、周轉性等特征。從資本產生過程看,增值性、產權特性可能是資本的一般特征。下文將以技術入股為例,側重探討技術資本的產權形成,目的是為我國企業缺少自主技術產權問題提供啟示性建議。
(二)技術資本的產權形成———以技術入股為例
從技術交易市場獲取技術資產成為企業技術資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徑之一,與此對應,技術入股成為企業技術資本培植的最重要渠道之一。企業技術資本形成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技術資本產權的明確建立。技術入股是購入技術資本的特殊培育形式。技術持有人或技術出資人首先將技術成果投資到目標公司,以股份證明取得股東地位,之后將相應的技術成果財產權轉為公司所有,公司將該技術成果確認為無形資產,以協議價格計入公司資產(陳剛,2011)。技術成果入股時,技術成果的所有權轉移有不同的形式:(1)使用權轉移,所有權不轉移,即合伙人分別以財務資本和技術成果出資;(2)僅轉移部分所有權,由于技術成果的各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一般在投資協議形成時予以約定;(3)完全轉移所有權,即技術持有人將技術成果完全出售給企業。技術成果入股時,無論采取哪種形式,都需要考慮技術資產的高風險特性。一般來說,技術資產的所有權歸企業直接所有,其風險也應由企業直接承擔,剩余控制權應該將合同中未能詳盡規定的經營活動的最終決策權賦予風險承擔者,這并未改變企業的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之間的分配關系。對于未能完全轉移技術資產所有權的企業組織,由于與資產相關的風險未同時轉移至企業,所以技術資產由其原所有者分享部分所有權做法是有效的,因為這樣可以發揮技術資本產權的激勵效應,對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和技術資產的有效利用也有重大的意義。
四、嵌入技術資本的公司治理和投資模式與整合機制
依公司治理的視角來看,股東是傳統意義上的企業“所有者”,擁有天然的權力直接參與或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等權力機構行使經營權,經理人是其聘用的擁有經營權的人。股東分享到的凈收益是在公司對經理人和其他雇員、供應商和債權人支付后的剩余部分,與此相對應,股東對企業的索取權應是一種剩余索取權。由于股東對企業索取權的“剩余”屬性,使得當公司的經營收益不足以支付債務資本所有者、供應商以及雇員勞動所得時,股東將得不到任何剩余,當然,如果公司盈利,相對應的剩余收益也會增多。按照現代企業理論,剩余控制權是剩余索取權的對稱物,也就是說,享有剩余索取權的股東同時享有對企業的剩余控制權,監督公司的經營運行狀況,以期獲得盡可能多的凈剩余。公司治理是一種組織間協調機制,可以視為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的有機整合,基本目的是形成一種制衡機制,該機制試圖通過一系列治理機制設計和治理制度安排,用以監督激勵經理人的經營行為,在一定限度內保證經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過程中不實施機會主義行為,在保障個體利益的同時,實現企業的整體利益;使得企業高效協作、有序競爭,從而減少成本、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機會,維持組織的穩定存在。現代公司治理遵循相關者利益最大化和共同治理的邏輯,企業所有者不僅包括傳統的財務資本和實物資本所有者、人力資本范疇,還包括技術資本、知識資本和信息資本的所有者,共同形成要素的有機組合,以提供要素資本并要求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和所有權分享。因此,在理性“經濟人”約束與激勵相容條件下,要體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目標,有效的公司治理必須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制度安排。
這樣,由報酬遞增驅動的技術資本與制度安排的共同演化過程形成了“技術—制度綜合體”(Unruh,2000)。在技術競爭初期,報酬遞增會使某種技術獲得初始競爭優勢(如較低的生產成本),從而吸引較多的使用者;而獲得更多應用的技術會得到更大的改進,進而鼓勵更多人采用該技術。最終,獲得報酬遞增的技術進一步占領市場后,一系列與之關聯和互補的技術和基礎設施就會逐漸建立起來,形成技術資本系統,這將進一步強化技術競爭,因為技術資本系統的形成和完善會提高技術資本的轉換成本,而轉換成本的提高又會進一步阻礙技術資本系統轉變和新興技術的使用。嵌入技術資本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人力資本所有者憑借人力資本及其所有者的不可分屬性擁有企業所有權;技術資本所有者則因提供給企業技術而分享與其所持股份對應的企業所有權。仍以技術入股為例,如果技術資本所有者可以長期穩定地提供技術或技能服務于企業,則可以擁有一定的股權;其他資本提供者依照提供資本的份額分別享有對應的企業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這樣就形成了各要素資本提供者共同分享企業所有權的治理結構。在這種公司治理結構下,依據各自在企業要素資本結構中的份額形成所有權的分配,制衡企業各要素資本提供者參與公司治理的愿望和治理所得利益,在二者相互博弈中發揮著特殊的平衡作用。同樣,各要素資本對企業價值增值的貢獻成為企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和實施的基本依據。在企業內部,公司董事會針對市場競爭和對企業現有要素資本情況的了解,代表各利益相關者和要素資本所有者對公司的長期發展提出合理建議,或者批準公司經營者提出的長期規劃。由于技術資本的價值創造屬性使其成為企業價值變動的根本性因素,價值導向技術資本管理可以深層挖掘技術資本的價值創造潛力、價值提取能力、價值增值的實現能力,為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優勢,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技術資本日益受到經營者和所有者的重視,在企業長期發展規劃中也會突出其獨特地位,采納技術資本提供者或技術專家在對技術資產的投資控制和產品規劃設計等方面的建議,如此對技術資本的控制也形成了主動調整要素資本結構的動力。但從根本上講,要素資本結構調整的動力仍然來自于外部市場競爭。因此,在技術的使用過程中,通過技術的快速復制實現其“邊際收益遞增”的價值增值規律,獲得合約收益遞增的效應,使技術資本在要素資本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實現價值連續增長,呈現報酬遞增規律,顯現出非線性倍數效應,最終才能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增強,突出技術資本的地位。當然,根據企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對要素資本結構的調整并非沒有限度。
對于企業自主創新形成的技術資源,要求其必須與企業其他要素形態相結合,使企業整體資源的價值也呈現“邊際收益遞增”的特征和規律;對于外購引進的技術資源,企業更需要提高自學習能力,利用“干中學”、“用中學”等自學習效應,最大限度地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并力爭有所創新。企業是一種資源和能力的集合,企業的各類資源以及由此形成的特殊能力體現了企業之間的異質性(Prahalad和Hamel,1990)。企業的人力資本和技術資本最易成為核心競爭優勢的承擔者。在共同治理邏輯下,技術資本與其他要素資本形態的結合對企業價值創造的“邊際收益遞增”作用,對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實現以及企業所有者分享所有權的實現過程意義重大??傊?,作為潛在的、無形的、動態的能夠帶來價值增值的新要素形態,企業的技術資本決定了企業當前市場前景的評判和配置資源的能力,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也是企業價值變動的根本性因素。嵌入技術資本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企業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實現是理所應當的價值回報。
五、技術資本投資戰略的治理趨勢
技術資本的價值體現在作為資本進行投資的前景,因此確認技術資本的價值是一個分階段的投資決策過程。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中關于階段技術性質的描述,伴隨競爭的日益激烈,成本差異對生產的影響日益重要,也正是這個原因,對于具備外來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能力的企業,資源配置的重點應投向外來技術引進和吸收等方面,特別是那些成熟的技術方法。從技術趕超的角度來看,較好地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合理引進技術方法也有助于縮短企業趕超時間。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技術資本投資并不是交易成本的主要來源,反而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因為專業化和異質性投資是有價值的、稀有的、很難被競爭者模仿的。技術資本投資模式,應充分考慮技術資本產權所具有的價值,詳細區分技術資本產權與人力資本產權,而并非是將經人力資本提供后所帶來的經濟價值一并計算在內。由于技術企業中權益合資的期權價值以及未來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是非常高的,技術資本投資大部分的風險都處于資金供給方,因此投資可行與否大致上都決定于資金供給者必須在既定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才愿意接受以技術資本產權為介質的投資模式。當不確定性得以解決,技術證明是有價值的,企業會通過獲取這一合資聯盟而執行期權。在當今信息技術時代,擁有核心技術、核心產品才能真正獲得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在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通信、計算機、新材料等技術密集型行業,重大技術資本投資的成功與否將從根本上決定企業的成功與否。
對于技術資本投資,一方面,技術資本投資本身的成功與否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市場需求的千變萬化,技術資本產權的市場價值也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而且對此的投資不是可逆的,因此應該采用較靈活的治理方式,如市場外購等。此外,對于掌握行業通用技術的專家,由于行業技術不確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技術專家人力資本的外部不確定性,因此應該通過市場方式來交易;而對于需要研發本企業專有技術的專家,由于專有技術所具有的內部不確定性需要內部學習才能予以掌握,所以應通過更好的實現內部學習的一體化方式,即在企業內部培養。行業技術專家作為技術資本所有者的不確定性屬于外部不確定性,應該以構建靈活性期權的機理去治理。企業核心技術專家既受到本企業技術不確定性的影響,也受到行業技術發展的影響,所以其內外部不確定性都很高,一般應在內部培養的同時,與聯盟企業合作研發,共同培養。比如合資企業建立之初往往是為了利用對方的技術優勢,但當這一技術為企業核心技術時,聯盟企業并不會真正將核心技術傳授于對方,合作的最終結果并不會達到預期的目的,往往以合資的解體而告終。從技術要素和要素關系的角度看,一方面,技術資本投資模式主要通過引進與現有企業基礎相匹配的先進技術來改進要素投入結構,并要求財務資金、人力、物質等資本與之匹配;另一方面,企業有充分的技術吸收消化能力,并且資源配置策略的重點在于提升技術的企業轉化能力。
[論文摘要]期權定價理論應用到實務投資領域之后,實物期權理論研究方興未艾,但尚未形成嚴密的理論體系。本文追溯了期權理論的演進,綜合了期權理論的核心思想和理論基礎,比較了實物期權分析與其他傳統工具。
一、實物期權的源起
實物期權的興起源于學術界和實務界對傳統投資評價的凈現值技術的置疑。傳統的凈現值法(NPV),尤其是將期望現金流按照風險調整折現率貼現的凈現值法(DCF)應用最為廣泛。邁爾斯(Myers,1977首先指出,當投資對象是高度不確定的項目時,傳統凈現值理論低估了實際投資。邁爾斯認為不確定下的組織資源投資可以運用金融期權的定價技術。組織資源投資雖然不存在正式的期權合約,但高度不確定下的實物資源投資仍然擁有類似金融期權的特性,這使得金融期權定價技術可能被應用到這個領域。
邁爾斯認為,企業而對不確定做出的初始資源投資不僅給企業直接帶來現金流,而且賦予企業對有價值的“增長機會”進一步投資的權利。因為初始投資帶來的增長機會是不確定的,傳統凈現值理論在計算投資價值時忽略了這部分價值。
不確定條件下的初始投資可以視同購買了一個看漲期權,期權擁有者因此擁有了等待未來增長機會的權利。這樣,企業可以在控制下界風險的前提下,利用不確定獲得上界收益。如果“增長機會”沒有出現,企業的下界風險僅為初始投資,這部分可以視為沉沒成本,可以視為期權的購買成本;如果“增長機會”來臨,企業進一步投資,新的投資可以視為期權的執行,期權的執行價格就是企業進一步投資的金額。
1、實物期權的基木思想
從直觀上看,一個不可逆的投資機會類似于金融看漲期權。一個典型的金融看漲期權賦予期權投資者在特定的時間期間,按照特定價格獲得一定數量金融資產的權利。從實物期權的視角審視某投資行為(假定該投資完全不可逆,項目價值來自于它產生的現金流的凈現值),根據投資目的的不同可能存在兩種理解:第一,該投資行為可以視為是期權的購買:如果該投資是通過支付沉沒成本獲得進一步購買具有波動價值資產的權利,我們可將該投資引起的沉沒成本視為期權費用。第一,該投資行為可以視為是期權的執行:如果該投資發生以前已經存在初始投資,投資者現在的投資可以視為是以預先設定的執行價格購買了一種價值波動的資產,這應該理角罕為期權的執行。
2、實物期權的應用邏輯
期權定價理論的重大理論突破在于應用了市場均衡的概念,從而避免考慮投資者風險偏好問題。期權定價模型從金融市場應用到公司決策時.需要考慮決策行為帶來的偏離。實物期權不應僅被當作是金融期權定價技術的“領域外延”(DomainExtension)。正確的做法是保留期權的基本思想和觀點,在公司決策領域進行“領域轉換(DomainTranslation)"。成功實現“領域轉換”,不僅需要理解最初領域中的理論假設和邏輯,還需要理解目標領域中的假設和邏輯,尋求彼此之間的一致性。
二、實物期權的基木特性
期權是一種衍生產品,其價值是以標的資產的價格為基礎。金融期權的標的資產是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貨幣等。實物期權的標的資產是各種實物資產,如土地、設備、石汕等。金融資產僅僅代表對實物資產的要求權.本書你身并不創造則富實物資產是創造則富的資產,不是完全可逆的,時間維度對實物資產影響重大。
1、實物投資的基木特征
(1)實物投資具有不可逆性
實物投資部分或者全部不可逆,也就是說投資的初始成本至少是部分沉沒的。實物投資具有不可逆性是因為:第一,資產具有專用性。資產專用性意味著資產需求方對于該項資產的評價具有史高的一致性,資產擁有者如果降低該項資產的評價,其他需求方可能同樣也降低了對該項資產的評價;第一,信息存在不對稱。買賣雙方會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檸檬問題”,使得轉售價格低于購買成本;第二,政府管制。政府管制可能會使投資者難以變現。(2)實物投資具有不確定性
決策根據掌握的信急可以分為確定性決策和不確定性決策。不確定性決策又可以分為“風險決策”和“純不確定決策”。確定性是指投資者明確知道未來收益的情形。風險決策是指投資者能夠估計和預測未來事件發生概率的狀態,進行最優選擇作出的決策?!凹儾淮_定決策”是指投資者在無法估計和預測未來事件發生概率時作出的決策實物投資常常需要在不確定的條件下作出決策。
(3)實物投資具有戰略靈活性
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時機上具有一定靈活性,投資者擁有的靈活性越高,投資價值越大。投資者在項目運營期內可以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對項目作出調整,以提高項目價值。
2、實物期權的特性
實物期權相比金融期權史為復雜,具體總結如下:
(1)不存在公開交易的期權價格
金融期權存在對應的期權市場,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上以公平的市場價格自山買賣,投資者在期權到期前可以將金融期權出售給其他投資者。實物期權并不存在對應的積極交易的市場,企業并沒有以公平的價格從市場上“購買”實物期權,而是通過初始投資“創造”了實物期權,初始投資并不與實物期權的完全市場價值對應,沒有人在企業獲得實物期權時向其收取合理的市場價格。
(2)實物期權面臨多重的不確定性
史密斯和I諾(Smith&Nau,1995)將風險分為私人風險和市場風險。私人風險是企業獨特的風險,而市場風險則與經濟環境緊密相關。根據金融組合理論,所有私人風險(即非系統風險)可以通過合適的差異化來減輕,而市場風險(即系統風險)則需企業通過期權的復制組合來消除,這樣貼現率就是無風險利率。史密斯和諾(Smith&Nau,1995認為企業不能減輕私人風險,但可以對沖市場風險。
(3)標的資產的市場特性限制風險的完美對沖
史密斯合諾(Smith&Nau,1995)將標的資產市場分為二類:第一類是完全市場((CompleteMarkets,完全市場是每一種風險都可以通過可交易的證券完美對沖的市場;第一類是不完全市場(IncompleteMarkets),不完全市場是指不是市場上的所有風險都可以通過可交易的證券完美對沖的市場。不完全市場不存在唯一的期權定價,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定價范圍。第二類是半完全市場(PartiallyCompleteMarkets),半完全市場中的風險有兩類,私人風險和市場風險。效用函數理論適合解決私人風險,期權理論適合解決市場風險。金融期權的復制組合相對來說容易構造,而實物期權就困難許多。
(4)標的資產的當前價格很難確定
金融期權定價的一個核心假設是標的資產能夠在金融市場以公平的市場價格自由交易,而實物資產常不具備自山交易的特征。特里杰奧吉斯(Trigeogis,1996)希望能夠在市場上找到“類似證券”(TwinSecurity)來復制實物資產價值的變化。
實際上,要確認與實物資產完全相關的類似證券是困難的。復制實物資產主要有如下二種方式:一是自然資源的投資決策可以在公開交易的商品期貨市場上尋找。一是企業如果要評價內部某特定部門的價值,就要從市場上尋找一個獨立企業的可交易股票作為類似證券來反映該部門價值。二是如果實物資產對企業市場價值的影響非常大,企業可以選擇自己公司的股票作為類似證券。
(5)實物期權的成熟期并不固定
金融期權的執行時間一般通過合約詳細規定,而實物期權的執行期限事先可能并不知曉,期權的執行可能會受到其他期權是否執行的影響,還受到不確定狀況的影響。執行期限的不確定性是實物期權所不同于金融期權的。(6)波動率的度量需要近似
金融期權的標的資產收益的波動率可以通過觀察歷史數據計算得到。但是,實物資產投資難以獲得收益的歷史分布。實物期權的相關文獻中主要有二個方法獲得標的資產的波動率:近似資產的收益分布,蒙特卡羅模擬,以及解析式。如果可以找到合適的類似證券,類似證券的歷史收益分布可以近似的作為實物資產的波動率。
(7)期權執行價格并不固定
實物期權的執行價格需要考慮一系列成本與收益,常常會隨著時間的延續而變化。執行價格具有不確定性使得企業在執行實物期權時并不能確保獲得超額利潤。
(8)價值漏損的數量難以事先知曉
在實物期權的生命期內,標的資產價值的變化會很大程度影響項目價值。金融期權定價中,標的資產的紅利支付減少了看漲期權的價值,提高了看跌期權的價值。金融期權的紅利支付是事先知道的,可以直接在期權定價公式中調整。而實物期權“紅利支付”表現為現金的支付、租金的收入、保險費用以及版稅等多種形式,阿姆拉姆和庫拉蒂拉卡(Amram&Kulatilaka,1999)稱之為“價值漏損”(ValueLeakage)。實物期權“紅利支付”的數量和時間難以事先預知。
(9)實物期權并未給期權持有者執行期權的獨占權利
當投資者買入了金融期權,僅僅是此人可以在期權到期日以執行價格購買標的金融資產。但實物期權的持有者在執行期權時可能并不擁有購買標的實物資產的獨占權利。由于實物期權僅僅是被企業創造而來.并非從市場上購買得到.難以獲得排他性的產權保護,競爭者可能會先占的執行期權。
(10)實物期權之間常存在交互性
各種實物期權在大多數情況下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這種相關性不僅表現在同一項目內部各子項目之間的前后相關,而日‘表現在多個投資項目之間的相關關聯。實物期權之間存在相互作用使得期權價值常不具備可加性。
三、實物期權分析與傳統工具的比較
實物期權分析有利于管理者在高度不確定下史睿智的作出投資決策。實物期權的框架允許管理者利用兩個方而優勢:首先,史大的波動性表現為史高的項目價值。其次,期權價值隨著決策時間跨度的延長而提高。
我們重點比較實物期權分析與現金流貼現技術:
盡管凈現值技術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實物期權分析(RealOptionAnalysis,ROA)并不是替代傳統技術的全新框架?,F金流貼現技術(DiscountedCashFlow,DCF)與實物期權分析(ROA)應視為具有互補性質的決策工具。DCF史適合分析確定決策環境中并不復雜的項目,其預測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史為可靠。ROA史適合分析不確定環境中的復雜項目.管理者可利用新信良.積極管理項目。
林特和彭寧斯(Lint&Pennings,2001)以ROA與DCF具有互補性為基礎,提出了四象限分析法。他們根據收益和風險的不同將項目分為四個象限,如圖1所示:
象限1:項目具有高期望收益與低波動率??墒褂肈CF分析,且項目應盡快進行。
象限2:項目具有低期望收益與低波動率。可運用DCF分析,且項目應盡快放棄。
象限3:項目具有高期望收益與高波動率。使用ROA量化風險,在新信息來臨時決策。
象限4:項目具有低期望收益和高波動率。使用ROA分析,在有利信急來臨時候實施項目。
特里杰奧吉斯(Trigeorgis,1993a)試圖結合NPV與ROA,提出擴展NPV的概念,指出項目價值不僅包含傳統靜態NPV,還包含實物期權的價值,擴展NPV的公式如下:擴展(戰略)NPV=期望現金流的靜態(消極)NPV+來自積極管理的期權價值
ROA與DCF不僅具有互補性,而且能夠帶來額外收益,實物期權的價值是通過決策者把握不確定帶來的投資機會實現的。
實物期權分析的優勢在于利用市場均衡指濘高度不確定競爭環境內的戰略決策,實物期權分析的發展方向是與其他決策方法整合在一起,共同探索不確定世界內的決策制定。
[參考文獻]
運用基建會計管理促進縣鄉公路建設研究分析
為了有計劃地進行基本建設,合理運用基本建設資金,提高基本建設的投資效益和基本建設的管理水平,加強經濟核算,要充分利用會計這個經濟管理的重要工具,對基本建設計劃的執行過程所體現的資金和資金運動進行科學的嚴格的核算和監督。在縣鄉公路建設過程中,由于路網資金集中、工程項目眾多的特點,更有必要發揮基建會計的作用,認真核算、嚴格監督,以利于提高各項工程資金的使用效益。
一、縣鄉公路建設中加強基建會計作用的意義
基建會計是應用于基本建設領域的一種專業會計,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財經制度為依據,運用專門的方法,對基本建設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的、完整的、系統的核算,提供全面的、真實的會計資料,并進行分析和監督,以便加強基本建設經濟管理,促進提高投資效益的一種管理活動。經濟規律要求國民經濟一切部門都必須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
在縣鄉公路建設領域必須運用基建會計來進行經濟核算,以便掌握財產、資金的占用和使用情況,了解各項費用開支情況,了解建筑成本和交付使用財產成本的升降情況,監督、合理、節約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財力,并考核其投資效果。因此,基建會計也是實行經濟核算、促進縣鄉公路建設單位提高投資經濟效益的重要經濟管理工作。
二、縣鄉公路建設會計實務中存在的問題
會計行為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既受廣泛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社會環境影響,也受管理機制的內部環境影響??h鄉公路建設會計實務中存在的問題有:
(1)基本建設投資和基建規模有效控制不力。由于基本建設單位對建設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就可能為爭投資、爭項目,搞計劃外項目,不恰當地擴大基建投資規模;實行不合理建筑市場競爭,建設成本核算不嚴密,開支標準不明確,投資包干責權利關系不清等。建設單位的這種自身利益追求,從根本上不利于國家宏觀基建規模的控制。
(2)領導意志作用:首長負責制的實施,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如領導意志代替規章制度,決策失誤、監督失控等。
(3)內部管理機制不嚴?在會計部門內部,會計規章制度不全、核算制度不嚴、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會對建設單位的基建投資完成帶來影響。
(4)會計人員個人素質和業務水平不高:會計人員未能突破傳統會計工作的局限性,不了解工程建設相關知識,比如工程造價管理、工程建設一系列的程序等。這樣就很難履行核算、監督的職責,對工程預、結算的審核,工程的材料用量及各種費用支出是否合理都無法判斷。對于加強投資利用、提高投資效益是不利的。
三、在縣鄉公路建設中充分發揮基建會計的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實現兩個根本性的轉變。其中一個轉變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即從過去的粗放型、靠投入的增長方式轉變到集約型、講效益的增長方式。可見投資效益越來越成為基本建設財會管理及至整個經濟工作的中心環節。
發揮基建會計的作用,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參與建設項目的論證。當好領導決策的參謀。建設項目投資決策階段,即對建設項目的各項有關技術、經濟效益、社會環境等指標進行決策論證,對項目建成投產后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進行科學的預測和評價,它是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重要階段。因此,要提高基本建設的投資效益,首先要把好決策、設計和計劃關。要保證決策的正確性,就要求會計人員能夠科學合理地預測、分析、調查,對項目的財務、經濟、社會效益進行計算、評價、分析、比較,利用自己掌握的比較齊全的各項基本建設指標數據的特點,加上必要的調查研究:對工程造價的成本進行事前分析,以確定建設規模和標準,幫助決策者從中選擇最佳建設方案。
(2)做好工程開工前、施工中的管理和監督。會計人員參與招、投標工作,就必須參加有關的各種會議,了解招、投標的全過程,了解施工隊伍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情況,了解工程的特點、工期、預算價格、承包方式對于結算辦法以及與財務有關的條款,可以從財會角度提出合理建議另外,會計人員還要積極參與簽訂各種經濟合同。因為各種經濟合同最終都要由會計人員執行。合同一經簽訂,會計人員就要據以付款及結算。為了審核合同在關于經濟方面的條款是否符合財務制度、財經紀律以及國家有關規定,審核其手續要完備,以避免經手人因不熟悉有關財務方面的規定,在結算方式等條款上出現漏洞,造成經濟損失在通過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及各種經濟合同后,工程項目進入施工實施階段。工程項目實施階段的投資強度遠高于其他階段,這樣就要求會計人員制定一個合理的資金使用計劃。既要保證工程建筑有足夠的資金,不致因資金供應不足或不及時而影響工程建設進度;又要盡可能不占用過多的資金,減少利息支出,減少資金籌措困難,這是基建會計在施工階段工程投資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會計人員在工程施工中應做到:建立和健全會計核算制度,做好算賬、記賬的日常核算工作,同時要將反映和監督結合起來。日常一切開支均以計劃和合同為依據,對確實需要而不違反財經紀律的超預算支出,一律補辦審批手續,對影響投資效益和違反制度的開支堅持嚴格把關。
(3)對工程竣工后的核算及配合審計部門對工程進行結算。每一個基建項目竣工后都必須要有決算,都要經過有關審計部門進行審核后,再通過會計人員結算。這就要求會計人員要積極配合審計監察部門,提供必要的財會數據。工程造價確定后,要對發生的各項費用和報表進行分析。通過對它的分析,可以總結經驗,找出問題,查明原因。為下年的工作和決策提供參考和建議。
基建會計還要配合審計人員在核算和編制竣工財務決算中強調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成本管理的準則和制度,嚴格執行財經法規,嚴格遵守職業規范和道德;正確劃分建設費用和其他費用的界限,保證交付使用資產建設成本的真實、完整和準確,從而降低建設項目成本,提高投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