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3-03-21 17:11: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了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情況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基本情況,筆者選取衡陽師范學院、湖南工學院和南華大學等學校的大學生為被試,發放問卷650份,收回問卷617份,回收率94.92%,有效問卷563分,有效率86.61%。
1.問卷調查內容:
(1)大學生自主學習情況。調查顯示,86.4%的學生坦言除上課和日常生活時間外,自己每天的時間全部用于學習;14%的學生除上課時間外每天給自己安排學習的時間不多于1小時。
(2)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興趣情況。被調查的學生0.5%的沒有興趣;4.0%的學生有一點興趣;50.2%的學生有較大的興趣;45.3%的學生有很大的興趣。
(3)學生認為網絡信息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的情況。76.0%的學生認為網絡信息對自己的學習有比較大的幫助;18.7%的學生認為網絡信息對自己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3.6%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還有1.8%的學生認為有反作用。
(4)大學生最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課程資源情況。選名師講座的學生占33.1%;選名師課程視頻的學生占20.0%;選案例分析的學生占20.1%;選電子文檔與音屏文檔的占14.0%;選交流群的學生占12.8%。
2.問卷調查分析:
(1)模型基本分析。從表1中,模型擬合信息,包括僅截距項的情況和最終的模型情況,其中P值為0.006,所以模型比較顯著,整體性較好。表2中反映了三個偽回歸系數的值,這些值較為一般。但是引入自變量后,似然比檢驗結果顯示變量具有較好的顯著性水平,查找教學資源的途徑在5%的水平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顯著影響。其他如年級、性別以及網絡對學習的幫助效應也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顯著性影響。
(2)模型參數分析。因此,對于一個認為網絡學習對自己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并且查找教學資源的主要用途是供自學學習使用的大學一年級的女生而言,大都會選擇聽音樂、看電影、旅游、睡覺等方式來解決心理問題;利用網絡方式解決的概率僅為7%,反映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課程建設的必要性;而傳統的排解心理困擾的方法,如求助同學、老師、父母、朋友等的使用概率也不高,僅為31%;但要引起注意的是,仍然有1%的概率會放棄。因此,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利用網絡解決心理問題的效果日趨顯著。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課程建設對策
1.建立師生網絡互動平臺,促進心理健康教育交往。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時代的發展,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教育理念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心理健康課程必須借助網絡平臺,實現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必須利用網絡,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課網絡教學互動。部分高校在此方面已經做了積極的探索。如:打開廣西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的主頁(http://mcxsy.gxu.edu/cn)后,可以看到里面設置了課程特色、課程建設、教學錄像、網絡課堂、心理咨詢、學術交流等一系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學習資源的內容。廣西大學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精品課程網絡建設,實現網上教學互動,有效拓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網絡教育工作的新途徑。
第二,通過網絡QQ、微信、微博的即時聊天和E-mail(電子信箱)發送電子郵件,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師生互動。這樣,學生心理問題和所需知識通過網絡可以非常及時、便捷地得到解決。
2.把握學生需求,增強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根據大學生最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課程資源調查的數據,我們需要建立的網絡學習資源主要有如下幾種:
(1)建電子文檔,以網絡文字、符號和圖像為主的HTML形式的學習資源。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特點來看,有關定義、概念,心理測驗量表等輔導型的學習資源和有關課外心理健康知識等資料型的學習資源都可以使用Web形式來編寫。
(2)建立名師課程視頻、音頻教學資源??稍谫Y源庫中加入大量的名師網絡直播課堂、名師講座網絡視頻、音頻點播等內容。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獲取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資源和信息。
(3)建立案例庫,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瀏覽和閱讀,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進行學習,通過對相關案例的學習,從而調解和化解自己的心理問題。這在時空上滿足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需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建立交流群,以QQ、微信、微博、線上老師咨詢和BBS論壇方式為平臺的信息交流資源。對不同專業、不同愛好的學生還可以在線答疑和課程指導性的信息,對全體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控制,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5)建立電子圖書、心理電影沙龍、動漫、心理游戲等各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文化精品,并且力所能及地創作、推廣符合各個年級、各個專業特點、服務各年級、各專業學生群體的需求,在大學生文化產品供應中發揮積極作用。
3.發揮校園網絡文化優勢,為學生網絡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產生積極影響。探索和用好校園網絡載體,是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舉措。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具體內容包括:根據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站上建立BBS信息、利用E-mail交流信息、整合信息;創辦電子刊物,傳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疏導技巧,例如我院創辦的《心露》(電子刊)心理雜志和舉行各種網絡文化知識競賽活動,將圖文聲并茂、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形式深得學生的喜歡。校園網絡文化以達到明辨是非、提高覺悟、陶冶情操、構筑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為目的,要注重把藝術、時尚、情感元素與正確、健康、積極向上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吸引和引導大學生的注意力。
4.精心建設網站,開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天地。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網絡資源庫是一個動態的工程,必須要做到:
第一,要精心制作網站。制作網站包含很多的內容,整體內容的把握、具體頁面的設計與制作、圖片的篩選、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動畫以及視頻錄像的創建等等。但要堅持進入該網站操作量較少、方便、快捷的原則,要使新的教學課件、新的電子書籍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資源一點就可以查到。
第二,要及時更新學習資源。對于不適合再使用的資源要及時刪除與更新,以便提高網站的使用效率。
第三,服務器要定期備份,做好數據庫的日常維護和完善工作。網絡技術有更新快、時效性強的特點,整個數據庫的維護也需要大量的投入,不僅僅是財務方面,還有人員的配備和數據庫的持續穩定與更新,做好這些相關工作,訪問者才可以實時迅速地獲得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不僅具有相近的年齡,而且有著相似的學習、生活環境、生活經歷,所以大學生心理有共同的發展變化規律和一般的心理特點。同時,他們又有著極大的差異,比如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往成長經歷的不同,生活習慣的差別,地區間的差異等等,因此,大學生的心理發展也就存在著多樣性與復雜性。
(一)大學生的挫折心理
挫折的產生,往往是人的動機行為受到干擾和障礙,使個體無法達到目標而感到沮喪和失意;自我期望值過高,導致期望值的絕對化、過分化、無限夸大后果,從而拉大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進而產生嚴重的挫折感。有的學生對自己要求過高,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同時認為大學生活應當是完美而理想的,因而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當挫折來臨之時,束手無策,痛苦不堪。有的學生一旦遇到小失敗、小挫折,就把后果想得非常糟糕。這種夸大后果的結果是使人愈加消沉,情緒也愈加惡劣,心結難開,難以自拔。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麥獨孤(McDougallW.)于20世紀初提出,個體受挫折而產生的種種行為,均起源于本能。他在《社會心理學引論》一書中給出本能下的定義為:本能是一種遺傳的或先天的心理傾向,決定那些有此傾向者感知和注意某一種類的客觀,在感知時體驗著某種特殊情緒的激動,以及對它做出某種特殊樣式的動作或至少體驗著這種動作的沖動。他還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都是有目的性的,只是目的性的高低不同。一切行為都是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而策動和維持這些行為的動力是本能。在麥獨孤看來,人在活動中遭受挫折而產生的情緒以及由此而引發的各種挫折行為反應都是本能沖動的結果。
(二)大學生的學習心理
毫無疑問,大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如何順利地完成學業?如何學業有成?如何成為社會有用之才?這些都是每一個大學生從踏入大學校門那一刻起必須面臨的問題。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那么心理學又是如何對學習進行描述的呢?心理學家對此有不同的見解。行為主義學派桑代克認為:學習即試誤、知識、技能的學習,是一個通過嘗試-錯誤-再嘗試的反復的過程。建構主義學派皮亞杰認為:學習史一種能動的建構過程。學習的結果,不只是知道對某種特定刺激做出某種特定反應,更是頭腦中認知圖式的重建,并且這種新的圖式是創造性的,它在性質上也不同于原來的圖式。
目前,有部分學生在學習上存在最為嚴重的就是學習動力缺乏的心理,這種情況長此以往將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喪失學習的能力,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常見的以下幾種情況可能造成這一現象的發生: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大一新生與過去的教育形成鮮明的對比,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新知識,這種困惑會對將來的學習帶來影響,由此而產生抵觸情緒;對學習內容感到厭煩、乏味,經常上課心不在焉;學習目的性不明確,熱衷于網絡游戲;由于屢次考試受挫,學習的積極性已基本磨滅,再加上沒有更好地自我調解能力,造成破罐子破摔;不求上進,虛度光陰,為混文憑草草了事等等。
(三)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障礙心理
大學生渴望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擁有自己的人際關系網,這不僅是一種求得他人認可的心理需求,而且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其做事的成與敗,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p>
常見的交往障礙心理有以下幾類:自我為中心型,這類學生處事常以自己的目的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興趣和想法,還固執己見,惟我獨尊,盲目地堅持自己的意見;多疑型,與人交往時有所懷疑和顧慮是正常之舉,但是,防備心過重,懷疑一切,這就是多疑了,多疑不但不能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且還會挫傷別人的感情;自卑型,一個人一旦產生自卑心理以后,不僅會嚴重阻礙其交往活動,使人性格孤僻,而且還會抑制人的自信心發展,抑制人的能力的發揮和潛能的挖掘。那么,學會自我反省與自我調節,將會對解除交往心理障礙起到較好的作用。
二、“心靈俱樂部”成立的重要意義
“心靈俱樂部”的成立是以“責任、奉獻、專業、有效”為宗旨,結合學生實際,使“心靈俱樂部”更好的扎根于學生當中,并且服務于學生,在班級配備2-3名心理委員成立的一個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社團組織,以有效地解決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為目的,狠抓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營造關心關愛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的有效途徑。
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我們將以“心靈俱樂部”這個平臺,開展多場心理咨詢活動,為同學們排憂解難,緩解同學們的心理壓力;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引起大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大學生解決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促進身心全面發展。宣傳和普及生涯規劃的知識和理念,用心理學專業知識引導學生進行人生規劃,回歸理想主義教育,大力促進大學生擇業就業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
三、積極發揮“心靈俱樂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載體作用,并探索其有效途徑
(一)普及心理知識,講求廣泛性
“心靈俱樂部”以“普及心理知識,講求廣泛性”為理念,以“關注心理健康,放飛綠色心情”為主題,舉辦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講座、“心靈交流”——心理沙龍、“心心相映”——談影像中的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知識競賽、“傳遞心靈火炬”為奧運加油活動、“構筑團隊信任,共建和諧校園”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和諧校園,陽光心靈”心理健康教育最優班級體評比活動等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通過校園廣播、學院刊物、宣傳櫥窗等宣傳媒介,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解決傳統受教育和咨詢對象的戒備心理。
在廣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通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潛能的開發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實踐,鼓舞他們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不斷完善自我。提高心理品質,優化人格素養,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解決成長中的各種困惑及問題,增強心理保健意識,增強其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開發人體心理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
(二)貼近思想實際,講求針對性
“心靈俱樂部”以“貼近思想實際,講求針對性”為理念,邀請了西南交通大學大學生心理研究與咨詢中心老師對輔導員、俱樂部骨干、心理健康委員進行不定期培訓,有針對性地科學分析四個年級學生表現出的不同心理氣質,使受訓學員準確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方法,正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工作以及各項活動。此外,組織受訓學員認真學習西南交通大學《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實施辦法》,積極預防學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傷害事故。
確立一套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并用此診斷大學生出現的相應心理問題,是探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發展心理學指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認知能力正常;意志健全;情緒健康;人格完整;社會適應良好;人際關系良好;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以這一標準作為參照,可以將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突出表現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人際關系緊張,缺乏人際交往技巧和對他人的信任;神經衰弱焦慮,其中學習焦慮和就業焦慮表現得尤為突出;情緒困擾,消極情緒體驗過多,自我調節情緒能力較弱;迷茫與困惑。在大學階段一些學生會有困惑叢生、無所適從的心理狀態。這些心理問題在社會轉型期有加劇的趨勢,依靠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是不能夠完全予以解決的,這就要求我們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個體咨詢方法介入就是其中之一。
二、個體咨詢介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運用個體咨詢介入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幫助大學生解決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其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促使個體咨詢的介入。大學生離開家庭開始學校生活,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長久以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總是以教育者為中心,僅僅采取灌輸的方式,督促大學生無條件地服從。例如僅僅講授教育知識,很少與學生的具體生活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手段相對落后,教育者單純地講解,大學生單純地聽受等等。這些不足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個體咨詢介入法則強調社會工作者與工作對象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這些對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有重要啟示,可以積極借鑒。其二,大學生不斷產生新的心理健康問題,使得個體咨詢介入成為必須。有的教育模式在解決心理問題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運用個體咨詢有助于克服這種局限性,更好地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運用個體咨詢個別化的原則和溝通會談的技巧,能更好地幫助大學生解決學習問題、情緒和行為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等。具體到個體咨詢的治療模式包括:一是工作者運用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有關理論和技術,把使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心理和社會因素結合起來。二是運用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有關理論和技術,使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認知誤區,使大學生自己幫助自己宣泄情緒。三是運用行為修正模式的有關理論和技術,利用放松療法、系統脫敏等幫助大學生改正不良行為。
三、個體咨詢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運用的可行性分析
個體咨詢介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擁有很好的推廣運用前景。首先,“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個體咨詢以學生為主體提供了基礎。以人為本就是在工作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節,提高自己的能力。大學生心理問題僅僅依靠工作者很難得到全面的解決,這就需要大學生自己學會調節的能力,發揮自己的能動性,開發自己的潛能。大學生在解決自己問題的同時使個人價值得到了體現,從而促進了大學生更好的發展。其次,個體咨詢的目標和功能為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提供了基本前提。個體咨詢的目標是幫助人們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協調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環境的關系,其基本功能是預防心理疾病、恢復心理健康、穩定和發展心理功能。在當前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不僅要滿足其精神世界發展的需要,還要促進其全面的發展。再次,個體咨詢的實踐過程為全面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提供了指導。個體咨詢致力于工作對象做出改變的過程,需要遵循一套工作程序??茖W的工作程序有助于提高工作的實際效果。大學生心理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其解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個體咨詢從預估到最后的評價,其程序是非常完備的,遵循這一過程可以深入地挖掘到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從而尋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結語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咨詢;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51-0038-02
當今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價值觀重構的時期,價值觀點日趨多元化,社會信息瞬間萬變。獨自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時,自幼受到過度保護、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的大學生難免會受到極大的心理沖擊。不僅如此,學習、生活、交友、就業等方面的挫折也會對其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問題。2011年教育部的一份報告指出:針對全國12.6萬大學生的抽樣調查顯示,大學生因心理壓力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的比例高達20.23%,全國大學生因心理精神疾病退學比例占總退學比例的54%。由此可見,如何幫助大學生走出心理壓力的困境,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不可否認,隨著大學生心理問題導致的極端事件不斷發生,各高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從師資配置等多方面進行了努力,但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所以依然存在不少不足之處。本論文將考察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分析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其不足,并探討其改革措施。
一、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
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已經有30年的歷史。縱觀這30年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霸诙潭痰?0年里(指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筆者注),從無到有,從冷到熱,從少到多,從無序到規劃,從自發到自覺,從社團行為到政府行為,從介紹引進到深入研究,大致經歷了起步階段、探索階段和發展階段三個時期?!盵1]
具體而言,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學者主要介紹國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我國部分高校開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從20世紀90年代初直今,無論政府還是高校都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從人、財、物等方面進行了投入。更重要的是,黨的十報告專門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寫入十報告,凸顯了我國政府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
二、當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處
如前所述,經過政府和民間的不懈努力,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因為其起步較晚,所以依然存在諸多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視程度不足。根據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基本要求》(下稱《基本要求》),包括情緒管理、性心理和戀愛心理、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等心理健康課成為大學生的必修內容。根據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的教學計劃,整個大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占2個學分,而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則占8個學分。由此可見,我國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2.心理健康課程自身的不足。關于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要求》規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既有心理知識的傳授、心理活動的體驗,還有心理調適技能的訓練等,是集知識、體驗和訓練為一體的綜合課程。課程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2]。不僅如此,心理健康課程本身的特殊性也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痘疽蟆芬幎ā罢n程要采用理論與體驗教學相結合、講授與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心理測試、團體訓練、情境表演、角色扮演、體驗活動等?!盵3]盡管如此,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教師講解、理論灌輸為主,缺乏師生互動、實踐體驗環節,從而使該課程呈現出形式化、簡單化、德育化的傾向,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心理健康教育主體的局限性。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包括專職德育教師(即心理健康課程任課教師)、其他德育工作者(如輔導員)和心理咨詢師。如前所述,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課程中存在的諸多不足極大地限制了專職德育教師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盡管目前高校普遍設有心理咨詢師,但是當前高校心理咨詢師的工作不僅包括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同時還承擔教學與科研任務。這些咨詢師在理論的系統性和深度方面均存在不足。此外不同地區、不同高校在心理咨詢師的配置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有些高校心理咨詢師嚴重匱乏。由此可見,心理咨詢師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承擔的職責也急需加強。
三、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為深入了解當前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壓力的真實狀態,探討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筆者曾對本校某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共20道題,由受調查者對自身心理壓力的認知、心理壓力的來源以及排解心理壓力的途徑三大模塊組成。調查對象包括一年級學生26名、二年級學生29名、三年級學生37名、四年級學生39名。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31份,回收有效問卷12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6.9%。在此結合本次問卷調查的結果探討如何加強和促進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1.優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筆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對于“您認為學校應該為大學生開設心理輔導方面的課程嗎?”這一問題,一至四年級中選擇“應該。很有必要?!钡膶W生比率分別為48%、63%、72%和55%。由此可見,盡管目前我國心理健康課程存在諸多不足,但是大部分學生依然對此寄予了期待和希望。因此高校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力量等方面對該課程進行全方位的優化,以期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2.建設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從事心理教育的師資人員緊缺、專業性不強的現狀,建設一支具有較強的專業素質和責任心的師資隊伍迫在眉睫。“按照《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各高校應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加強對專、兼、聘職教師的長短期培訓,以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服務意識和接受掌握新觀念、新方法與技巧的自覺性,提高他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盵6]
3.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不同年級的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有所不同。對于“您覺得您的心理壓力來源于哪方面?(多選題)”這道題,一年級至三年級中分別有84%、62%、83%的學生選擇了學習,占據第一位。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盡管學習因素退居第二位,但仍然占據了41%。由此可見,在整個大學期間學習壓力一直是學生壓力的重要來源之一,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對學生學業方面的指導,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壓力。
其次,針對同一問題,一年級至三年級的學生中分別有36%、41%、59%的學生選擇了“就業”,占據第二位。而升至四年級后“就業”則成為學生壓力的最大來源,所占比例為72%。由此可見,在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一大社會問題的當今,就業已經與學業并列成為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最大來源。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在新生入學之際便對其進行有關人生規劃、擇業就業的指導,此后隨著年級上升逐步跟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確定恰當的職業發展目標,以便其在畢業后順利步入職業生涯。
4.加強生命教育。在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中,針對“您如何看待近年來大學生因壓力而自殺事件?”這一問題,選擇“理解,有過類似想法”的學生比率分別是:一年級0%、二年級3%、三年級8.1%、四年級8.3%。由此可見,隨著年級的上升,學生所面臨的壓力越大越大,個別同學甚至出現厭世的悲觀想法。這一結果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即在整個高等教育過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松懈,尤其應該加強生命教育,引導學生更加樂觀、積極地面對各種問題和壓力?!吧逃褪菐椭鷮W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從知情意方面培養學生真善美的完滿人格,提高學生對生命及生命價值的認識,使其在社會中創造生命的價值?!盵7]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應通過各種途徑和渠道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從而珍惜生命,關愛自己。
四、結語
本論文考察了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從心理健康課程設置、心理健康教育主體等視角分析其不足之處,并從心理健康課程建設、人員配置等方面探討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無需贅言,大學生不僅承載了各自家庭和親人的囑托,更肩負著整個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遠,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亦成為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
參考文獻:
[1]仰瀅.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年回顧與展望[J]中國高教研究,2008,(7).
[2]教思政廳《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11]5號[Z].
[3]教思政廳《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11]5號[Z].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2006]第24號[Z].
[5]馬建青.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與結合[D].浙江大學,2006.
全體性特點?,F如今,我國部分大學生面臨著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問題,這些問題會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從高校的角度而言,緩解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舒緩大學生的消極情緒,改善大學生的困惑心理,是當前最值得關注的問題?,F代傳媒所具有的特點從根本上帶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傳媒的發展帶來網絡媒介的不斷產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能產生全體性的特點。因此,高校心理健康要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并對其進行針對性分析與研究。自主性特點?,F代傳媒時代,教育者與接受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其中,媒介產品的推出,傳媒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教育者與接受者之間的距離,比如,人們利用微博、微信、網絡視頻,可以縮短心靈的距離,使人與人之間產生平等的關系。因此,高校教師在教學中擔當指引、參謀的主要角色,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與此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出大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能夠自覺、自愿地促進自我心理健康發展。一名高校心理學教育工作者,要重視現代傳媒所帶來的巨大作用,將其與教育進行全面結合,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自主性進行充分調動。社會性特點。利用網絡、計算機能夠使社會信息傳播呈現出無障礙的特點,在大力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能夠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伴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從大學生的角度而言,要將自身需求與社會變化進行結合,在改變自身的同時,也能夠適應社會的變化。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依靠傳媒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增強大學生的心理體驗,使大學生的心理不斷成熟,心理應付能力不斷提高,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機遇
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機制得到完善?,F如今,多元化的信息資源雖然給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各種信息更新速度比較快,信息傳輸更加便捷,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更新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各種媒介產品的出現,像微博、QQ、微信等通訊功能的實現,能夠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梢愿淖儌鹘y教育模式,積極利用傳媒產品,加強傳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使傳媒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精神指支柱。另外,在傳媒信息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認知得到提高,心理得到放松,體會到傳媒所帶來的平等與尊重,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自主性。現代傳媒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平臺。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咨詢工作可以在網絡中進行,網絡傳媒中開設的心理交流空間、心理咨詢室等,打破了傳統心理教育所面臨的局限性,將咨詢的覆蓋率擴大。除此之外,利用現代傳媒所開展的心理咨詢活動,不僅具有趣味性,并且能夠避免大學生害羞等心理情緒,使大學生在虛擬環境中敞開心扉,將內心的心理隱私與心理困惑與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輔導。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得到擴展。高校可以利用現代傳媒,采取多種方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詢,比如,可以利用學校公開的論壇、貼吧、博客等,也可以在各種聊天室開展心理咨詢活動。與此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者也可以利用媒體向大學生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比如向學生發放相關心理案例,建立學校心理咨詢網站,提高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認識,提高大學生的自我心理教育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發展與進步。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現代傳媒對大學生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1.多種價值觀念導致大學心理認知產生迷茫。
現代傳媒在可持續發展中延伸出了眾多媒介產品,由于傳媒在發展中缺乏安全性,信息數量逐漸增多,信息傳輸速度加快,部分大學生的心理認知與心理選擇變得迷茫,并且在諸多傳媒信息的推動下,大學生對信息的真假無法及時辨別,對事物的認識程度不夠,從而會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在心理認知上產生困惑與迷茫。
2.傳媒環境特點導致大學生心理出現偏頗。
現代傳媒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情況下,大學生可以淡化自己的身份,利用現代傳媒構建一個虛擬的社會空間。但是,這種虛擬性會導致大學心理防御能力降低,并使其缺乏監督,容易出現放任自我、追求過度的心理,導致大學生在媒體活動中失去行為操守。現代傳媒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3.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產生影響。
現代傳媒中,媒體的信息量比較大,信息比較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多元化影響,也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復雜性以及不確定性。這種發展現狀使心理教師無法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無法找出大學生的心理矛盾與心理問題,出現失望與失落情緒。
4.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適應現代傳媒。
現代傳媒具有及時、方便、快捷的影響。在其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變化比較復雜,心理發展規律不平衡,在心理發展的走向上會產生非常大的變化,而部分高校在心理教育中仍然采用傳統教育方式,不僅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模式,并且也會導致大學生心理矛盾難度加大,心理壓力難以釋放。
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建立專題心理健康網站。目前,媒體的發展對大學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高校應該建立專業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網站,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普及,并且利用私密聊天工具,比如微信、QQ等,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另外,高校也可以利用各種傳媒產品,為學生進行心理講座與心理宣傳。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媒體建設,進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化、媒體化。
1.增強大學生對現代傳媒的適應能力。
現代傳媒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因此,要加強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使大學生能夠對現代傳媒進行辨證認識,對媒體信息進行正確解讀,避免有害信息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危害。與此同時,還要給予大學生心理指導,讓大學生能夠對現代傳媒有所認識,在利用現代傳媒新穎性的同時,也要進行積極思考,避免出現抽象思維的鈍化,避免快餐文化對大學生心理教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2.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關鍵詞: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及做法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各種競爭壓力無處不在。在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的社會大背景下,高職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類特殊群體,他們除承受普通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壓力外,自卑心理、恐怖心理、抑郁心理則更為普遍存在,由此導致的心理事件也時有發生。除了開設心理學課程、設立心理咨詢室、開展校園活動外,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課的特有優勢,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為學生心理健康培育做出貢獻。課堂教學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結合實際從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內容的改革、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等多方面進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以實現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
一、語文課在心理健康培育中的作用
1、語文課是一門具有豐富情感性的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具有帶給人情感體驗與感染的獨特優勢?!罢Z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它既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表情達意的功能,又有著極強的思想性,應該讓學生在具有情感的語文課堂中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受到情感熏陶。語文教材中的絕大多數作品都是文質皆美的典范,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去影響學生,則對于學生自覺摒棄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漸形成積極的、健康的心理結構,是行之有效的。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審美陶冶功能,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等去感受作者這種對社會人生的“心理體驗”,指導學生欣賞作品,辨別真假、善惡、美丑,使學生的思想感情與作品充分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使之心靈得到凈化,達到性格塑造的目的。
2、語文課的教學過程帶有濃厚的情感性,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
語文教材中的群體人物畫廊為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人生、體驗情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空間,也為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憑借物。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中鮮明、生動、準確、有力的語言和它們承載的內容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個廣闊而深邃的人類精神世界,讓學生有機會去認識善良、勇敢,熱愛自由,追求真理,追求正義,認識到生命的神圣、個體的尊嚴、自由的無價,為個性發展儲備下必要的精神資源。在閱讀中,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讓學生從文學作品中領略人文文化的博大精深,獲得崇高的思想教育和積極的人生教育,充分地感受人物堅毅的形象美、崇高的品行美和莊嚴的生命美,從而健全自己的人格,讓自己成為一個理想純潔、內心充實、精神豐富的人,形成了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
3、語文教學形式豐富,易于進行心理健康培育
在語文課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文章賞析、課文(詩歌)朗誦、小話劇、演講、辯論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親身體驗中,形成師生互動,既感染教育了自身,又使其他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從而達到滲透性心理培育目的,收到比枯燥說教更好的教育目標。
二、具體做法
1、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心理健康培育的滲透點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語文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與心理健康培育完美統一,有的放矢的地進行教學。例如在課文《父親》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教會學生以旁觀者角度客觀反映社會現實,展示親情這一美好情感的寫作技巧,也要通過作者為什么選取的父親形象均是農民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明白,即使身份卑微的父母,心中也有著最偉大的親情之愛,而子女給予父親的愛可以使像草芥一樣的父親象山般挺立,子女給予父親的傷害,可以使象山般堅強的父親轟然倒地。引導學生明白這一道理后,教師還應進一步發出這樣的問題“你傷害過你的父母嗎?你以后怎樣對待為你而辛苦工作的父母?”幫助學生樹立即使再卑微的父母也值得我們去熱愛的情感。
2、營造良好的語文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情景感染中潛移默化接受心理影響
語文教學過程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師生的智慧碰撞、情感交流、人格感染的過程。教師應注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教師在課堂中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熱愛、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善于傾聽不同的聲音,打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的共鳴,讓學生想說就說,敢于表達不同意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從高職學生的心理發展程度上看,他們在感知過程中,無意性和情緒性較為明顯,注意力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異刺激所吸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精心設置有意注意,可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如采用現代教學技術,化抽象為形象,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獲取知識,又在和諧美好的氛圍中接受健康心理引導。
3、在開展專題性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專題性語文活動,如“唐詩宋詞交流會”、“古今中外名家名作欣賞”、“主題演講會”、“辯論比賽”“話劇演出”等,具有開放性、愉悅性、自主性特征,是語文教學活動的延伸,也是進行心理健康培育的有效渠道。教師要以專題性語文教學活動為契機,精心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愛國熱情、血緣親情、師生友情,從而體會多彩人生,謀劃未來世界,激發對社會、人生、生命的思考。教師還可以語文活動中涉及的“合理化”“移情”“投射”“宣泄”“靜心”“升華”等語文概念與心理學相似概念巧妙滲透,從而提高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解決能力。
4、巧妙利用作文課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作文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生活原態。教師提倡作文從“真實”入手,表達真實的情感,展示真實的內心世界,讓生活成為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讓作文走向學生生活,走進學生心靈。展示他們生命的軌跡。讓學生們在寫文章的過程中進行思想的洗禮,放飛心靈的歌唱。在作文點評課上,作文不傳閱、點評詞不涉及學生姓名,在就作為本身進行技巧評點外,還對學生作文中抒發的情感進行肯定、表揚或引導,并且細心呵護學生作文的真情流露,交作文時,學生可以不署名,讓學生無負擔的寫出心里話,讓作文成為學生書法真情實感、暢談個性理想的家園,讓學生和作文一起成長。
5、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投資力度
我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周二下午為我院固定養成教育時間,集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心理等多方面教育。另外,我院還積極引進心理輔導方面的專業人才,并開設了心理健康輔導教研室。但心理健康教育并未普及。很少有學生主動走進心理輔導老師尋求幫助。故學校應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營造心理健康的良好校園氛圍,采取定期召開講座的方式進行宣傳,還可以為大家播放心理健康視頻。
6、開設心理健康課程
讓心理健康教育光明正大的走進大學課堂,讓學生系統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消除對心理健康的誤解,敢于正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敢于剖析自己的心理問題,學習如何構筑自己的心理防御機制。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成長,所以只有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進學生內心,才能內化為學生心理成長的雨露,成為學生自尊、自強、自愛的自我修為能力。
7、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根據對大一新生的心理調查問卷,對比較突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和輔導。對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要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學生的康復情況進行追蹤,直至學生建立了較好的心理防御機制,能進行自我內在問題的剖析和解決。
三、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 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努力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是語文教育的前提,幫助學生成人、教會學生做人是教育的任務。在新的語文教育理念下,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著力組織和激發學生進行研究討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
2、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歷史上,孔子倡導“仁”,孟子進而倡導“仁政”,強調“民貴君輕”;屈原堅持追求國家的興盛、人格的完美,“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應是每個人的終生追求。屈原的詞、杜甫的詩、關漢卿的雜劇等等,其中包含著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憂患意識。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多元并立、多樣共存,是萬事萬物的自然存在狀態,也是“和”的前提。在多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滋長的前提下,求得人類社會的協同發展和持續繁榮?!昂投煌保瑹o論是對處理人際關系或國際關系,還是對活躍思想、清明政治、繁榮學術,都具有無庸置疑的積極意義。大學語文教學在弘揚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即緣文釋道,因道釋文,可培養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樹立達觀、進取的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
論文百事通
3、重視學生語文作業的批改和評語的作用
教師每學期應適當多留一些語文作業與練習,并認真進行批改,寫上恰當的評語和鼓勵的話語,這也是人文精神與情懷在教學中的體現。它可以成為師生情感交流與互動的一個平臺,從而使學生喜歡做語文作業并對語文課產生深厚的興趣。
4、改革考試方法,使之更適合于高職辦學的特色
傳統考試的一個特點是多題型,如名詞解釋、填空、選擇、簡答、論述等,學生需要背很多內容,而聽說能力與實際寫作能力卻得不到突出鍛煉,所以我們取消了一些需學生死記硬背的題型,保留了選擇題、改錯題、寫作題(情景模擬),給出結合社會或校園實際生活的題干,培養學生實際寫作能力,并結合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通過以上做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充分重視起每學期的語文作業訓練,起到了高職教育所要求的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作用。
四、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探究
1、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職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認真思考并積極參與??梢圆捎米寣W生表演話劇的形式,如在講到老舍的《茶館》時,可把學生分為幾組,讓學生根據原著自編自導并扮演劇中的人物。表演結束之后,要求學生評論他們表演的好壞和對劇情以及課文的理解,既讓學生在創新中體味了獲取知識的快樂,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創新能力。
2、加強講練結合,培養學生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
應改變以往滿堂灌的講授方法,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在其中穿適當的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練習,做到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如,在講到《世說新語》(三則)中《雪夜訪戴》中的以行為傳精神的特點時,適時地加進讓學生試分析《雪夜訪戴》中充滿詩意境界的三幅畫面的相關的練習,在美的享受和愉悅中強化新知。再如在講到季羨林的《二月蘭》時,加進《二月蘭》中作者對親人的懷念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和人生意義這樣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動人心弦的美文,讓靈魂在真摯的感情海洋里暢游。教材中所選課文,流溢出的都是股股真情摯愛,帶給人的都是陣陣心靈的顫動,“推己及人”不僅是感情的擴展,更是道德的升華和人格的飛躍。如此無限延展,才真正體現出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盡量使學生對當堂的教學內容能夠掌握和吸收,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的目的。
3、注重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可與人文素質講座相結合,如安排宋詞系列講座或外國文學系列講座等。也可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如開展大學生辯論比賽、普通話語言基本功大賽、語文知識競賽等,筆者經常作為此類比賽的評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也可與學生社團活動結合起來,如組織學生參加文學社,創辦文學刊物等。還可與校園文學刊物合作,鼓勵學生開辦校報、開展大學生假期實踐活動等。這些社會實踐豐富了學生的閱歷,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調動了學生對文學的興趣,也真正實現了語文教學的目標。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健康成長與人文素質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只要我們每個高職院校的教師都能增強社會責任感與對學生的一份愛心,在教學中銳意改革,不斷地努力探索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并在語文教學中始終貫徹素質教育,就一定會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具有人文素質的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本人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每年為分配來的新教師進行上崗前的教育培訓,每學期為三年未達標的新教師作講座、上示范課,熱情指導他們開展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學工作。所指導的青年教師張建軍多年來先后被評為江陰市優秀班主任,*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0*年參加江陰市領導干部教學大比武,榮獲二等獎;指導的青年教師余勇也已成為教學骨干,并且在宣傳工作中成績顯著,撰寫文章多次發表在《江陰日報》《江陰教育信息網》上。
教育上,本人自*年8月擔任政教主任來,積極組織年級組長、班主任加強年級組、班集體建設,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狠抓學生的養成教育。堅持“熱情教育,積極引導,嚴格管理”三者并舉,學生行為規范低起點,嚴要求,勤檢查,切實做到管理時間無空隙,管理空間無空缺,管理環節無空檔,管理職責無空位,學校校風班風明顯好轉,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在本人積極組織下,學校有效開展了“感恩**”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和每年一屆的文化藝術節,積極邀請專家學者前來為學生或家長進行專題講座,計有:“知心姐姐”雜志社作了《關注孩子心靈健康》、*市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王翠華教授作了《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南京大學教育研究所徐新民教授作了《超級學習法講座》等主題講座。20*年,本人負責組織的第二屆中小學生健康教育知識競賽獲省教育廳“優秀組織獎”,03年度、*年度學校獲江陰市安全文明先進單位。20*年度,學校被評為“*市德育先進學校”,20*—20*年連續四年獲得“全國中小學讀寫大賽優秀組織獎”。精心組織每年一次的中小學生“金鑰匙”科技競賽,學生屢屢獲獎,為學校贏得較好榮譽。
在分管年級組管理中,本人充分依靠全體教師,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狠抓年級組建設,組內班風、學風積極規范、健康向上。近3年,有6個班級榮獲*市、江陰市優秀班集體榮譽稱號,2位教師被評為*市優秀班主任,1位教師獲江陰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組內被評為鎮以上先進教育工作者的教師占73.3%。所負責兩屆初三各四個班級,中考優秀率、平均分均超其他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