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1: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資本運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跨國公司內部貿易是指一家跨國公司內部的產品、原材料、技術與服務在同一產品生產、銷售等過程有關的每一個國家里組織專業化生產,而又通過內部交易把這些生產活動聯系起來。這種交易雖然導致商品跨越國界的運動,但是交易行為主體實際上是同一個所有者,它既具有國際貿易的特征,又具有公司內部商品調撥的特征,因此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國際貿易。
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獲利動機并不一定是以一次易為基礎,而往往以綜合交易為基礎,服從于公司整體利潤最大化和資本增值的目的;其交易價格不是由國際市場供需關系決定的,而是由公司內部自定的;其交易動機主要是實現企業內部的經營與管理,使經營過程中各構成要素實現正常的運動。
一、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理論基礎
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理論基礎是內部化理論。內部化理論認為,現代企業經營的范圍不僅包括生產,還包括銷售、研究與開發以及職工的培訓等。這些活動是相互聯系的,由中間產品,其中主要是技術、專利和管理技能等知識產品的活動聯系起來。但中間產品的市場不完全,使得企業利用市場交易的成本很高,因而導致企業創造出內部市場,將原先由市場連接和組織的各項活動置于統一的所有權控制之下,當市場內部化超越國界時,跨國化經營的舞臺就形成了。該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外部市場不完全是內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企業外部市場失效促使內部市場的建立。存在于企業之外,受價值規律和供求關系支配的外部市場往往是不完全的,存在種種不確定的因素,交易成本大。某些中間產品,特別是知識產品的市場尤不完善,使得企業無法充分利用外部市場有效地協調其經營活動。通過內部貿易,以公司內部市場取代外部市場,以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目標和謀求最大限度利潤為目的,使資源和產品在公司內部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利用。
第二,知識產品的特性促使內部市場形成。知識產品包括知識、信息、技術、專利、專有技術、管理技能及商業信譽等。知識產品要實現其專有權的價值,會因市場不完全而遇到困難。一方面,知識、技術和技能的研究與開發耗費的時間長,投資的費用大,一旦開發出來在一定時間內具有某種“自然壟斷”的性質,其價值的實現要靠歧視性定價或差別性定價;另一方面,外部市場難以對知識產品準確定價,且外部交易極易使知識產品泄露出去而失去原有的價值。若將這一交易置于同一所有權之下,便可消除這種不確定性,借助內部市場的定價機制充分實現知識產品的價值,并可充分發揮企業的壟斷優勢,形成內部化優勢。
第三,尋求交易成本最小化是內部貿易的形成動機。由于外部市場存在很多交易障礙,如信息不對稱問題、關稅壁壘、談判成本等,通過外部市場所進行的交易會導致附加成本的增加,而企業內部資源的轉移可使交易成本最小化,由此形成了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一般來說,外部交易成本越大,內部化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圖示如下:
附圖
二、內部貿易在跨國公司資本運營中的作用
第一,在結構調整方面,內部貿易促進了國際分工和技術進步??鐕緝炔抠Q易的發展開辟了全球范圍內一體化生產的可能性,促進和健全了公司內部網絡的形成,即把生產加工的不同階段分設在不同國家,或者由各子公司專門生產整個生產線的某種特定部件,提高了公司的生產效率,并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同時,內部技術貿易還促進了跨國公司根據不同東道國在人才、科技實力以及科研基礎設施上的比較優勢,在全球范圍內有組織地安排科研機構,推動技術創新,保持跨國公司的競爭力。據估計,目前跨國公司壟斷了世界上70%的技術轉讓和80%的新技術工藝。
第二,在要素配制方面,內部貿易可以充分利用轉移定價攫取高額利潤和規避風險。內部貿易的產品和服務的定價根據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目標由公司上層人士制定的,通過轉移高價和轉移低價使整個公司的經營活動在全球戰略目標指導下實現內部交換,在協調的基礎上使各自的利益得到滿足,并可減輕稅負,實現內部資金配置,逃避東道國的價格控制,避免外匯匯率風險和東道國的外匯管制。例如,當跨國公司子公司所在國的外匯管制和利潤匯出限制嚴、營業利潤抽稅高時,母公司就抬高供應給子公司的機器設備、原材料和勞務價格,使子公司生產成本增加,盈利減少,從而少納稅;當子公司產品面臨當地產品競爭時,母公司可以大幅度降低轉移價格,從而降低子公司產品的生產成本,加強其競爭能力,以掠奪性價格打垮競爭對手,操縱和壟斷當地市場,然后再提高價格;當所在國貨幣將要貶值時,母公司就可以利用轉移價格將子公司的利潤和現金盡快匯出去;當子公司所在國貨幣堅挺時,母公司就利用轉移價格使子公司擴資,從匯率中牟利。由此可見,轉移價格已成為跨公司彌補外部市場結構性和交易性缺陷的重要措施,它既是跨國公司建立內部市場的重要手段,又成為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強大支撐點,為其最終獲取高額利潤起了重大作用。
第三,在無形資本運作方面,內部貿易可保持公司的技術優勢。對技術的壟斷是跨國公司的特有優勢,也是其存在和發展的關鍵。如果公司的技術產品在公司外部交易的話,有可能被競爭對手摹仿而受損失。內部貿易就可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有助于公司增強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和競爭能力,實現全球利益的最大化。實踐證明,實行內部貿易與公司擁有的技術水平有關,其技術水平越高,內部貿易的比重就越大。據鄧寧教授研究,母公司內部出口貿易在總出口中的比重,計算機工業為91.3%,石油工業為51%,汽車工業為62.4%,電子工業為36.5%,紡織業為12.8%,食品業為9.8%。
第四,在人力資本管理方面,內部貿易解決跨國公司內部相對利益中心之間交換的矛盾,有利于公司高層人才的穩定??鐕镜母鱾€子公司雖然隸屬于同一母公司,但各子公司又是獨立的利益主體,即使是從母公司的全球戰略的大局出發也應考慮到各個主體的利益要求,以保證工作人員的穩定,維持整個公司的凝聚力。因此,在跨國公司的內部交換過程中就不能以利益的完全一致性為基礎進行無償調撥,而必須采取貿易形式,通過內部市場機制滿足各方的經濟利益,以解決內部經濟利益的矛盾。
第五,在追求風險最小化方面,內部貿易降低了外部市場造成的經營不確定風險,有利于跨國公司實行計劃管理。完全受市場自發力量支配的企業經營活動面臨諸多風險,如投入供應數量、質量、價格等不確定,以及不同生產工序和零部件由獨立企業承擔帶來的協調問題等。公司內部貿易可以大大降低上述的各種經營不確定性,使公司的商品數量、商品結構以及地理流向都服從于公司長遠發展戰略計劃、生產投資計劃、市場營銷計劃和利潤分配計劃,優化公司內部的資源配置,使之不斷適應公司發展戰略的外部環境的要求,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內部貿易的負面效應
從前面的分析可知,內部貿易在跨國公司資本運營中的作用功不可沒,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其中包括:
第一,轉移價格的定價機制改變了價格作為市場信號的貿易秩序。在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轉移產品、服務、資金時,人為地調高或調低價格與收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場自由競爭賴以存在的供求調節價格的價格機制,破壞了國際市場價格與供求關系之間的聯系。因此,內部貿易減弱了價格作為市場信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原本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的貿易秩序。
第二,轉移價格往往損害了東道國的利益。由于內部貿易采用轉移價格手段,達到跨國公司的特定目標,如將資金調出東道國,規避東道國的稅收,繞過東道國的關稅壁壘等。據有關部門的數字表明,我國境內的外資企業虧損高達40%以上,有些地區甚至達到75%,因此許多合資、合作企業的中方無利可分,甚至連年虧損。令人深思的是這些企業的外方卻不斷增資,合理的解釋只可能是這些企業的外方通過“高進低出”的轉移價格侵吞了中方的收益,實現了“虛虧實盈”、“中虧外盈”??梢?,跨國公司通過轉移價格侵吞了東道國合資方的利潤,減少了東道國的稅收收入。
第三,內部貿易降低了東道國引進外資的關聯效應。很多東道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大力引進外資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過跨國公司的投資帶動上游產業或下游產業的發展。然而跨國公司從全球戰略出發,有時寧可高價進口國外關聯公司的原材料、半成品,因而降低了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直接投資的關聯效應。例如,某合資企業生產用的主要原材料阿苯達唑,國內許多廠家均能生產,而且產品質量很好,但該企業的合資外方卻拒絕使用高質價廉的國產原料,而高價從其他國家的子公司進口。
第四,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使國際關系復雜化。一方面,跨國公司通過內部貿易侵占了東道國的利益,破壞了東道國的投資聲譽,而且使東道國在制定外經貿政策時左右為難;另一方面,內部貿易中的返銷假活動使得進出口國地位改變,改變了雙方的貿易差額。不利于東道國的國際收支改善。這些矛盾顯然會造成國際經貿關系復雜化。例如,美國以巨額貿易逆差為由向其貿易伙伴施加壓力,如要求日本開放市嘗匯率升值;要求中國開放市場等。
由此可見,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是國際貿易發展的一把“雙刃劍”。如何運用好這把“雙刃劍”已引起了世界各國普遍關注。例如美國、法國、日本等擁有大量對外直接投資的發達國家都已制定出專門法規,限制跨國公司轉移價格的作用。發展中國家與跨國公司打交道的時間短,缺乏經驗,要管制轉移價格就比較困難。目前發展中國家應該從完善法令、法規入手,加強對外資企業財務報表的審核,并及時了解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動情況及有關國家的稅率差別,了解國際市場同行業利率水平,及時發現問題,以對跨國公司轉移價格進行限制,揚長避短,為我所用。
關鍵詞:人力資本運營;企業績效;人力資本
一、企業人力資本運營的內涵
人力資本理論自20世紀中葉創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演變和傳播,現在已成為“經濟學中經驗應用最多的理論之一”,被推廣應用于各個應用學科和研究領域?,F代企業的契約理論證明,企業實質上是一種由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組成的“不完全和約”,人力資本產權在企業所有權安排中具有一種特殊決定性的地位和作用,非人力資本產權權能和權益必須通過人力資本的直接參與和使用而間接發揮作用和實現(周其仁,1996)。所謂“人力資本運營”,就是指的這樣一種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即首先通過戰略性投資形成特定技術結構和人力資本存量,進而對這些不同形態和專業化功能的人力資本按照組織目標及要求加以激勵使用、整合配置和協調控制,從而達到人力資本保值增殖的、實現團隊產出和組織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一般認為企業人力資本的運營需要經過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將社會性資源轉變為企業性資源的階段。人力資源在未進入企業之前屬于一種社會性資源,企業作為用人單位,只有通過選拔、聘用等程序與人力資源主體簽訂勞動合同之后,才能在一定時段內擁有對人力資源的勞動使用權,社會性資源才能轉變為企業性資源。第二個階段是將企業性資源轉變為企業性資本的階段。盡管我們不否認在進入企業之前,人力資源自身已經擁有了或多或少的人力資本存量,但是這種資本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企業的需要還是一個未知數。而且在知識與技術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人力資本的貶值與折舊也在加速,因此有必要通過對人力資源的不斷開發使其成為符合企業需要的人力資本,或由低增值性的人力資本轉變為高增值性的人力資本。第三個階段是將企業的人力資本存量變現為現實生產力的階段。
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的本質性差別在于它具有能動性,其效能的發揮不僅取決于外部的環境條件,更取決于人力資本載體本身——人對于外部環境條件的反應。人力資本存量高的人不一定是勞動生產率高的人,許多企業中存在的“出工不出力”的低效率勞動現象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通過合理的配置,激勵機制的設計,使企業人力資本充分發揮效能,是人力資本運營的關鍵。第四個階段是人力資本的維護與擴張階段。由于年齡、生理、心理等自身因素和退休制度、離職現象的客觀存在,人力資本也存在著損耗?;謴秃脱a充的問題,企業只有不斷地對人力資本進行維護和擴張,才有可能始終保持人力資本優勢。
二、企業人力資本運營的管理環節
企業=非人力資本+人力資本(周其仁1996)。企業人力資本增值在企業內部體現為企業創新能力增強,在企業外部體現為公眾(或投資商)對企業的未來認同感增強。人力資本的所有者是企業員工。企業通過人力資本運營,可以有效增強對技術的開發、創新能力,提高管理和生產經營能力,以搶占市場競爭的制高點。如果企業內部缺乏一系列互補的技能和知識的結合,則在為顧客提供價值過程中,喪失長期領先于其他競爭對手的能力,即核心競爭力,企業將不可持續發展。
1.人力資本投資。人力資本投資是一個多維度、多層面的整體系統,投資主體(政府、企業和個人)通過正規教育、在職培訓、醫療保障、職業流動與“干中學”等途徑使先天的勞動力轉為人力資本的過程就是人力資本投資。貝克爾也認為,人力資本對人力的投資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勞動力流動的支出或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等。人力資本和非人力資本的區別主要在于:(1)人力資本具有強烈的流動性,而非人力資本流動性較差;(2)人力資本具有與其載體的不可分離性,而非人力資本是可分離的;(3)人力資本是一種人性化資本,其價值波動較大,而非人力資本是一種物化資本,其價值比較客觀。因此,企業人力資本運用能否“以人為本”,有效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主體能動性和創造性,就成為決定企業生產經營績效優劣的關鍵因素和企業人力資本運營管理成功與否的核心問題。
2.人力資本管理。人力資本管理包括人力資源供需分析、人力資源總體規劃、人力資源的招聘、培訓、職業計劃、績效考評、薪酬管理、激勵、發展及創造良好的企業文化等。人力資本管理是人力資本的再生產過程,其目的在于實現人力資本的價值增值,使企業擁有能長期保持高值的人力資本和能長期保持高績效水平的員工。在企業人力資本運營的戰略層面上和操作實務中,制度激勵與管理激勵必須統一納入人力資本激勵使用這個本體系統,有機結合起來,并整合為完整的企業人力資本激勵體系和運作機制。管理激勵措施和實施必須建立在制度激勵的民主基石之上,制度激勵必須為管理激勵的有效實現提供制度前提、組織保障和人文環境。
3.人力資本整合。所謂“整合”(integration),是指基于放大組織的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結構功能及效應,而對組織內部各種因素和力量進行重組、調整及磨合的戰略管理過程。企業人力資本整合,就是通過協同調控組織成員的目標動機和行為傾向,使他們自覺地把自己的人力資本潛能調動起來,并最大限度地凝聚和轉化為企業的整體競爭優勢,實現人力資本系統1+1>2的整體功能的過程。由于人力資本是依附于組織成員的個人行為而發揮作用的,組織成員的個人行為傾向性對其人力資本效用的發揮具有決定性影響,所以企業人力資本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是組織行為的整合,是組織成員在互動中調試自己行為以適應組織目標的過程。人力資本整合實質上是為了提高人力資本存量的利用效率,使人力資本存量最大化地轉化成人力資本價值,以取得人力資本的協同效應。在企業重組和整合過程中,面臨著兩種不同的技術傳統、管理傳統、文化傳統的沖突,從而面臨著技術整合、管理整合與文化整合的任務。一般認為,企業重組和整合將產生兩個方面的規模效益:一是人力資本整合后物質資源集約化運營的優勢;二是人力資本整合后人員集約使用的優勢。因此,企業重組和整合既是物力資本重組更是人力資本整合,既是物力資本整合更是人力資本的整合。經過整合的人力資本激勵體系和運作機制,基本框架和內容包括以上人力資本管理的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薪酬制度體系的設置運作;二是績效考核評估制度體系的設計操作。
4.人力資本擴張。人力資本擴張是通過人力資本運作,實現人力資本的內涵和處延的擴大,在使企業得到更好發展的同時,促使人力資本的增值,實現人力資本投資者收益最大化的目的。人力資本擴張是人力資本張力的外在表現。人力資本張力即資本自我增值、自我擴張的能力,它體現了人力資本存量轉化為人力資本價值的能量,反映了資本要求不斷增值的本質屬性。人力資本存量與人力資本價值是兩個不等的量,人力資本存量是凝聚在人身上的人力資本的結晶,它可以用積累人力資本過程中所花費的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之和來表示;人力資本價值是人力資本存量在最理想運營情況下所能產生的最大收益的現值。人力資本價值和人力資本存量的差值愈大,人力資本擴張的潛力愈大。因此,靜態地看,人力資本擴張是在指人力資本存量一定的情況下,最大化人力資本價值;動態地看,人力資本擴張過程是指不斷放松約束條件即人力資本存量不斷增大的情況下,人力資本價值最大化的過程。我國企業人力資本存量雖然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因人力資本貶值和人才創新能力不足,人力資本價值沒有得到充分實現。
三、企業人力資本的運營策略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企業并購浪潮風起云涌,其結果使具有不同意識形態、民族文化背景和價值觀走到一起,并成為同一個社會經濟組織的成員,同一家公司的員工,因此,公司人力資本人文性質的多元化、多樣化將是大勢所趨。我國加入WTO后,外國跨國公司大量涌入國內市場,在開放統一的市場環境中各類企業員工來源和構成將不可避免地走向多樣化和多元化,如何將這些具有不同人文性質的人力資本有機整合起來,對于企業組織運作和總體績效具有直接影響。在這樣的社會和市場環境中,企業人力資本競爭將日趨激烈,企業如果沒有有效地凝聚人心,保持和整合人力資本的政策策略和技術措施,就很有可能陷于被動挨打的局面和四面楚歌的境地。因此,搞好企業的人力資本運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人力資本的選拔。選拔的核心是使被選拔人員能真實地顯露自己的個性、素質、潛能和工作能力,使企業能較為全面地了解被選拔人員的水平和比較準確地預測在未來的表現。由于選拔屬于事前評估和選擇,因此,需要建立科學的選拔機制。
2.人力資本的開發。企業人力資本開發的內容主要應包括企業文化教育、潛能開發、職業培訓等方面。對于基礎性的潛能開發,企業應持積極鼓勵的態度,可提供部分資助并在時間安排上予以照顧,但員工個人應對其負主要責任,承擔全部或絕大部分開發成本;對于企業文化教育和職業培訓,由于開發的目的是形成為企業所用的專用性人力資本,企業應負主要責任,在內容、時間、資金、師資和廠所等方面應統籌規劃,合理安排。
論文摘要: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也正面臨這前所未有的考驗,許多的廣播電視同行們都在積極的探索。
我國的廣播電視行業作為黨和政府的宣傳工具,起到“喉舌”作用,因此它屬于事業單位。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廣播電視廣告收入的增加,廣播電視事業經費,由原來國家全額撥款逐漸改為差額撥款,直至自收自支,而且還要向國家納稅和向有關部門上繳利潤,因此廣播電視行業的產業性質也越來越明顯。我認為要使廣電產業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健康發展,不斷壯大,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過廣電產業的資本運作。
1廣播電視行業資本運營的概念
所謂廣播電視行業資本運營,就是將廣播電視行業所擁有的可經營性資產,包括和廣電業有關的廣告、傳輸網絡、信息、視音頻制作、廣播電視報等產業,也包括廣電集團所經營的其他產業部分,視為可經營的價值資本,通過價值資本的流動、兼并、重組、參股、控股、交易、轉讓、租賃等途徑進行運作,優化資源配置,擴展資本規模,進行有效經營,以實現最大限度增值目標的一種經營管理方式。隨著我國文化事業體制改革的深入,在穩步將廣播電視業推向市場,科學規劃和配置廣播電視資源的大趨勢下,廣播電視行業在產業化的道路上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同時,我們也充分意識到廣播電視業要想完成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在資本運營這一長足的發展空間里大展拳腳,盡管這種管理意識和經營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困難重重。
2廣播電視行業資本運營的制約因素
在現行廣播電視管理體制下,從總體上說,我國廣電產業存在著產權結構不清晰、受行政干預多、經營范圍小、浪費大、產品質量低、在生產經營和人事管理方面存在腐敗現象等弊端,其影響概括地說就是:制約了廣電產業的發展,造成資源浪費和國有資產流失。因此廣播電視行業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本運營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在我看來廣播電視業資本運營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制約因素:
2.1廣播電視行業的社會屬性,致使其產業性質得不到重視。
首先我國廣播電視作為宣傳部門,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擔負著正確輿論導向的引導功效,有其特殊的政治(社會)屬性。也正因為如此,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廣播電視部門。為了保證正確的輿論導向,明確了黨管干部,黨管媒體的原則,提出了政府必須掌握干部的任免權、企業的控股權、節目的終審權的要求。其次廣播電視媒介所擁有的巨大的和潛在的可經營性資產。如視音頻產品的生產設施、視音頻節目的播出權、用以廣告的節目時間段、傳輸信號的有線和無線網絡等等,都是廣電媒介的資產。它有自己的價值,有作為價值轉化形成的價格,其產品具有商品的性質,因此廣電媒介又具備了產業性質。就決定了它要通過資本運作以追求更高的利潤為目的,講求經濟效益的特性。然而廣播電視行業的社會屬性的要求的確對媒體的發展和正常成長產生著積極的作用。但卻與市場化經營產生了差距。具體到工作實際中諸如:①哪些資源能夠拿出來跟資本進行合作以及如何合作等沒有明確的界定,在實踐中就難免形成困惑。②有些弘揚主旋律的作品,按照上級要求投入人力、物力,還有大量資金來制作。但往往因為這是宣傳任務,不能帶廣告及其他營利色彩,所以在資本方面基本是沒有回報的。那這項活動只有投入根本談不上經濟上所謂的產出。同時,廣播電視行業作為國家事業單位,實行的是多頭管理、行業所屬、部門所有、條塊分割的四級辦報臺體制,這種體制使廣播電視業始終處于嚴格行政管理之下,資本結構隨之形成了投資主體單一、籌融資結構單一、資本主體單一的局面,幾乎完全無法按照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經營的規范準則開展活動。因此也就喪失了經營自和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應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性。
2.2廣播電視業在資本運營中的主導地位,制約其資本運營的發展。
根據目前的政策規定,行業外資本投資傳媒只能獲得一定期限的經營權與收益權,不能獲得相應的實際控制權和國家認可的傳媒產權,不能擁有傳媒的品牌。諸如此類的政策性法規確立了廣播電視行業在資本運營中不可撼動的主導地位,所以資本運營主體地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投資的力度。并且可能會出現一旦雙方合作出現問題,投資方就很可能最終一無所獲的結果。這也就是許多關注廣電行業的社會資本投資商駐足觀望的主要原因。由于政策的限制導致目前,廣電行業苦于資金缺乏急需資本投入來加快發展,而大量的業外資本雖然看好廣播電視這個利潤豐厚的行業,,卻不敢輕易投入。
2.3廣播電視行業自身的制約因素。
2.3.1管理權與經營權不明晰。我國目前大部分廣播電視行業都沒有將管理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致使廣播電視長期以來一直以新聞宣傳單位定位,著重強調其政治屬性和宣傳職能,普遍存在著“重社會效益、輕經濟效益,重導向、輕經營,重喉舌功能、輕產業功能”的現象,但是我們要意識到:廣播電視的社會屬性與經濟屬性是獨立但又相互依托的。只有創作出質量上乘,受眾喜好的廣播電視節目,才能帶動廣播電視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厚重的經濟積累,也可以更好的為廣播電視事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2.3.2經營模式單一,資金來源有限。由于政策局限、觀念束縛以及現行體制等多層面原因,絕大多數廣播電視媒體沒有切實的嘗試產業資本經營,資金來源主要還是依靠財政撥款以及廣告收入。但今天的廣播電視業已發展成為人才密集、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型的產業。不是有限的廣告收入就可以支撐和維持這個龐大產業的,媒體產業要做強做大,參與國際競爭,多渠道開拓資金來源成為必然。
論文關鍵詞:轉型 跨越 煤炭企業 資本做活
一、資本做活是大同煤礦集團公司轉型跨越、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
資本是現代企業正常運營發展的核心,只有合理利用融資平臺,不斷拓寬渠道,強化融資功能,實現資本運作手段靈活化,才能有利于我們的企業更好更快發展,加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資本做活,意味著企業要打破既有格局,走創新發展之路。單一的支柱產業,傳統的積累方式,發展資金的不足,曾令大同煤礦在市場經濟中屢經波折。放眼轉型跨越中的集團公司,煤、電兩大主業蓬勃發展;煤化工、煤機裝備、冶金等新興產業鏈相繼成型。隨著跨行業的橫向擴展、產業鏈的縱向延伸,集團公司不斷增長的發展項目對資金的剛性需求與本企融資能力相對不足的矛盾已浮上水面;集團要保證充足的資金來源,就必須走資本運營之路。利用資本市場、開展資本運營可以促進企業加快實現大公司大集團戰略,推動煤炭工業的市場化進程。同時,煤炭產業作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通過資本運營,優化資源配置,吸引社會資金投資,也是其加快發展、做強做大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我們雖然生產規模大、資產總量多,但是原有資產的盈利能力偏弱,僅靠企業自身積累難以快速、高效發展,不能及時滿足集團公司對巨量資金投入的需求。因此,以資本運營的形式優化資源的配置,利用市場平臺,以資源為基礎、以融資為手段發展實體經濟,提高核心競爭力,使企業資產實現最大限度的增值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大同煤礦集團公司走好資本做活的路子,可突破制約企業可持續發展融資能力不足的困局,是轉型跨越發展、做強做大的必然選擇。
二、大同煤礦集團公司資本做活的戰略思路
集團公司應該走出去,走向資本市場,活躍在資本市場,開放自己。從行業及自身特點來理性地選擇資本運作方式,以煤炭主業為基礎平臺,以既有的資源優勢為依托,以內部重組和外部并購、引進資金為手段,通過對現有產業的調整和新產業的擴張,實現多產業經營發展的格局,使同煤最終發展成為擁有不同領域核心競爭能力和資源優勢的大型國際性綜合企業。集團公司資本做活的首要任務,就是圍繞重建擴源戰略的實施,加快低成本融資步伐,重建擴源戰略推進到哪里,資本運營工作就跟進到哪里,保證重點項目資金到位,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保證存續企業的生存發展,保證集團公司管控能力,保證集團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從市場變化和自身發展需求出發,充分發揮“兩個公司、兩個市場”的優勢,即發揮上市公司、財務公司兩個融資平臺的優勢,發揮煤炭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優勢,加大資本運營力度,以資源引資金,以存量帶增量,以市場換投資,創新融資方式,降低融資成本,規避融資風險,以資本擴張強力推動資源擴張,為重點戰略項目建設提供充裕的資金支持。
三、大同煤礦集團公司資本做活的具體實施途徑
1.借助融資平臺,拓寬資金渠道。要借助集團公司、大同煤業融資平臺,通過發行非公開定向票據、信托計劃或中期票據,定向增發、配股、現金收購(出售資產)等股權融資方式。中期票據的發行效率、流動性和融資成本上相比股權融資更有優勢,也被認為更具市場化的產品。發行中期票據,發行機制靈活,通過單一發行計劃,多次發行期限可以不同的票據,這樣更能切合公司的融資需求。發行中期票據的審批期限較短,時間周期可控,易于成功。
2.成立財務公司,擴展金融功能。建立集團公司對內、對外“金融儲水池”,統一資金結算、統一資金運作、統一資金管理、統一風險控制,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3.實施資本戰略,實現多元融資。聘請國內外投融資專家和機構,借助于外腦,做好企業戰略、結構優化、財務管控,特別是收購、兼并、重組上市等工作;要集中研究母子公司的股權、市值、資產、投資、融資等問題,盤活存量資產,理順產權關系,加大融資力度。加速大型設備折舊,規范固定資產報廢流程,加快資金周轉。要不斷提升大集團資源資本化、資產證券化、產權多元化水平,使資源和資本成為助推發展的“雙動力”。
4.培育上市公司,廣開融資之道。抓緊培育新的上市公司;爭取1-2年內在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
5.其它融資途徑。在傳統融資模式的基礎上,要圍繞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探索開拓多種融資渠道,降低投融資風險,實現低成本“擴源”。
(1)金融租賃。金融租賃是集融資與融物、貿易與技術更新于一體,以租賃物件的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為特征的融資方式。對于煤炭、電力、化工、機械制造需要的大型設備,可委托金融租賃公司出資購得,以租賃的形式交付所需單位使用,邊生產邊還租金。這是下屬企業在資金緊張情況下,規模投資、擴大生產的有效途徑。
(2)通過國家“并購”政策,解決融資和減免稅。根據銀監會的規定,并購活動中企業的并購資金最多可向銀行貸款50%,貸款期限最長為5年。此項貸款可以用于集團公司資源整合收購煤礦和其他企業,應深入研究“并購貸款”操作程序,與相關商業銀行商討具體貸款辦法。2009年5月7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了《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對企業合乎規定的股權收購等行為將免稅。這對集團公司實施“重建擴源”戰略,收購相關煤炭資源企業十分有利。
(3)密切關注國家、省的相關扶持資金的使用。密切關注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基金、能源投資基金的募集、使用,力爭為我所用,積極多爭取已有的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
【關鍵詞】 投資控股;企業;管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過程當中,在多年的資金積累后中國經濟到了一個增長轉型、體制轉軌的關鍵時期,經濟的轉軌必定帶動體制和企業的轉軌,這就要求企業由傳統企業制度轉向現代企業制度?,F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來說是改造傳統企業制度,發展公司制度,其中就包括控股公司制度。控股公司制度主要是有限責任公司制度或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的一種組織制度形式,它的特點是一個公司持有另一個公司控制權的股份。
中國的投資控股企業主要在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國有控股,國有投資控股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這段特殊時期有著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也向世人證明投資控股這種公司制度是一種重要的公司制度。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不僅只存在個別行業,也不僅僅是國有控股,它應該在今后中國的經濟發展和轉型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投資控股企業在的概念界定
在商業意義上,如果一個公司享有任命另一個公司多數董事會成員的權力而控制了其公司的董事會時,該公司就被認為是另一公司的控股公司,另一公司則被認為是該公司的子公司?!翱毓晒尽钡挠⑽脑氖恰癶olding company”或“proprietary”,如果一個公司擁有其它公司的股份,其持股的目的在于獲得控股權和進行投資,以及達到控制該企業經營管理目的的一種企業結合形態,這個公司就被稱作控股公司??毓晒静皇欠褐竷蓚€以上公司的一般持股狀態,而是特指某公司的持股量能實現對其它公司控制目的的格局。本文所指的投資控股公司,是指通過持有所投資的公司的股權,控制和影響所投資的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及運營決策,獲得股權經營活動收益的投資型控股公司。
二、投資控股企業的定位、特點
控股公司是其財產完全屬于或者相當部分屬于對全部財產具有控制支配力的公司。它同一般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公司相比,在股權結構、資產結構和經營業務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以少量的資本投資控制巨額的資產控股公司最本質的特征是以少量的資本投資控制巨額的資產,實現規模效益。
2.職能主要是資本營運多數控股公司自身并不從事具體的生產經營業務,控股公司既不制造產品,也不提供某一類服務,其職能是在股權運作和加強對子公司管理的基礎上,聚集資金,按企業發展戰略方向投資,進行資本運營。
3.股權集中程度較高。從股權結構上分析,企業在創始階段都是一個出資人持有全部股份,這些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由于種種原因,都開始或準備將部分股份上市,但主要股東仍持有大部分股份。即使是在大部分股份分散上市的情況下,主要股東仍然通過公司章程中的特殊條款和設立“黃金股”等方式,保持對控股公司一定的控制權。
4.風險相對獨立。控股公司下所有各個子公司、孫公司,都是獨立的法人實體,每一個法人實體都有其獨立的權利和義務,同其它公司互為獨立、互不相干??毓晒緦Ρ豢毓疽仓皇且酝顿Y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
5.平靜實現控股。一個控股公司試圖對其它公司實施控制,可在平靜而謹慎的狀態下,通過購進其它公司足夠比例的普通股份,既可以實現以較低的代價控制其它公司,不必經公司其它股東的同意。若發現控股并無益處,也可在平靜的狀態下賣掉所持有的其它公司的普通股份,結束控股關系。
三、投資控股企業的優勢
投資控股公司是一種高效的資本運營組織方式,投資控股公司設立的目的一般是為了控制子公司的股份,從事股權投資活動。它通過私募形式籌集資本,組成有限責任公司,再以其資本為保障通過各種渠道融資形成資產,把資金注入到各子公司當中,以持有它們的股份并獲得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權、經營決策權及人事任免權??毓晒景呀洜I資本和產業資本聯系在一起,大大增強了子公司的融資能力和資金實力。投資控股公司內部的資產以股權投資、貨幣資金、有價證券投資等純價值形態為存在形態,資產流動性強,不同投資之間基本無連帶關系,風險隔離性強。控股公司與子公司以股權為紐帶聯系起來,當某一個公司發生經營危機時,控股公司可以迅速出售其持有股份,回避風險,以保持其資產的安全、健康。
投資控股公司以投資和投資管理為主要功能,通過兼并、收購、重組等資本運營手段實現子公司的戰略性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與子公司的資產管理、實業經營相結合,共同促進集團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投資控股公司的經營目標在于通過資本運營,實現集團整體經濟效益最大化,實現資本的增值最大化,這個經營目標是通過其職能實現。
簡而言之,投資公司可以用少量自有資本控制支配大量社會資本,并且能夠充分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推動經濟發展,能夠通過產權經營促進企業集團化發展,能夠分散市場需求風險和經營風險,還可以最大化的集中力量促進了技術創新與應用。
四、投資控股企業的機遇和挑戰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特別是中國經濟經過多年積累需要在經濟增長和體制轉軌上努力的關鍵時期,發揮投資控股企業的積極作用是必然選擇,投資控股企業可以用少量自有資本控制支配大量社會資本并且能夠充分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推動經濟發展,分散市場需求風險和經營風險,促進了技術創新與應用。也應該看到投資控股企業都是集團化的大企業,企業在發展的同時就要練好內功,國家也要加強立法和監管,這些對我們的企業和國家來說都是挑戰,都有很多功課要做。
參考文獻
[1]張曉峰.國有投資控股公司組織結構涉及[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4
[2]陳秉正.公司整體化風險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1)
[3]芮明杰.國有控股公司運行與管理.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6)
[4]張冀湘,汪異明,王保喜.國有控股公司理論與實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1)
[5]張曉峰.國有投資控股公司組織結構涉及. [碩士學位論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4
[6]陳春艷.控股型集團公司“金字塔”風險新論.改革與戰略.2006(6)
1、馮廣超方飪純:《數字電視廣告》,2004年2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周鴻鐸:《傳媒產業資本運營》,2003年8月第一版,經濟管理出版社。
3、周鴻鐸:《傳媒產業經營實務》,2000年12月第一版,新華出版社。
4、周鴻鐸:《電視節目營銷策略》,2000年10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5、曾華國:《媒體的擴張》,2004年1月第一版,南方日報出版社。
6、米歇爾·森格特瑞:《大眾傳播研究:現代方法與應用》,2000年,華夏出版社。
7、陸地:《中國電視產業的危機與轉機》,2002年第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周鴻鐸胡傳林刑建毅著:《傳媒經濟》,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9、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營銷學導論》(俞利軍譯),1998年第一版,華夏出版社。
10、趙曙光禹建強張小爭:《中國著名媒體經典案例剖析》,2002年n月第一版,新華出版社。
11、楊步國張金海著《整合一報業集團化背景下的報業廣告經營》,2005年l月第一版,武漢大學出版社。
12、朱海松:《麥肯的方法》,2002年4月第一版,廣東經濟出版社。
13、黃升民等著:《數字電視產業經營與商業模式》,2002年第一版,中國物價出版社。
14、高振強:《全球著名媒體經典案例剖析》,2003年l月第一版,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5、鐘海帆:《走進美國廣電傳媒》,2003年4月第一版,南方日報出版社。
16、曹璐胡正榮等著:《衛星電視傳播》,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17、喻國明:《解析傳媒變局》,2002年9月第一版,南方出版社。
18、郭慶光:《傳播學教程》,1999年n月第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張海鷹騰謙著:《網絡傳播概論》,2001年5月第一版,復旦大學出版社。
20、周偉:《媒體前沿報告—一個行業的變革全景和未來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報出版社。
21、鄭保國:《論媒體經濟與傳媒集團化發展(論文集)》,2003年9月第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2、胡正榮主編:《中國傳播論壇2001一變動中的全球廣播電視》,2003年8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3、歐陽國忠著:《中國媒體大轉折》,2003年8月第一版,團結出版社。
一、上市公司財務戰略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財務戰略管理是上市公司為適應公司總體競爭戰略而籌集必要的資金,并在組織內有效地管理、運用這些資金的方略,是上市公司對財務活動的發展目標、方向和道路,寫作論文從總體上做出的一種客觀而科學地概括和描述。上市公司財務戰略要確定上市公司的規模和發展速度、確定公司資產結構、確定負債與權益資本構成。
(一)上市公司財務戰略管理存在的問題
1.籌資戰略決策不當首先表現在盲目擴大規模,負債比率過高。我國大部分企業的發展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思路。一般都是以同一筆資金,根據某種需要,輾轉注冊成數家公司,形成一個集團的構架。然后,集團為了做大,常常不計成本、不擇手段的進行融資,不顧風險盲目擴大規模。在開發市場的同時,利用這些公司的不實資產和業績,以抵押、擔保、甚至重復抵押、提供虛假資料等方式進行融資套現,維持公司的經營運作。而在如此循環往復的過程中,發生的融資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斷吞噬著上市公司的現金流量,使上市公司不得不以新的、更大的融資來維持還本付息和資金消耗。其次是籌資方式選擇欠佳。債務資金利息能使
資本利潤率變動幅度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幅度,即所謂的“財務杠桿效應”。財務杠桿效應既可以給企業帶來積極影響,也可以帶來負面影響。近年來由于金融市場蓬勃發展,籌集資金的渠道日益增加,使得許多上市公司更容易利用財務杠桿及靈活的財操作在短期內迅速擴充規模。然而這樣的運作方式相對隱藏了許多風險,過高的財務杠桿比率會影響到企業的財務安全。
2.投資行為不規范
上市公司投資行為不規范主要表現在:l)頻繁更改募資投向,投資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上市公司募集資金都有特定的、符合國家政策并在募集說明書中已經公示、經股東確認有投資前景
的項目。但是,不少上市公司并沒有履行募資承諾,不是將資金投放在募集說明書中注明的投資項目,而是頻繁更改募資投向。(2)多元化投資缺乏理性,盲目貪大求全:我國相當多上市公司往往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跨行業投資,盲目貪大求全。
(3)依賴外援融資投資,呈現過度投資行為:許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對經濟前景盲目樂觀,往往在缺乏系統、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從事一些自不量力的投資。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不顧自身承能力,片面、單一的依靠銀行融資,尤其以短期融作為資金來源進行項目投資。
(4)資本運營盲目跟隨潮流,缺乏應有的理性:“業務經營是企業經營的低級形態,資本運營是企業運營的高級形態”,我國許多上市公司在這種口號的鼓勵下,盲目的從事資本運營,結果走人投資誤區。
3.資本結構不合理
企業資本結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業績和長遠發展。從理論上講,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的上市公司在籌資戰略決策上必然以追求最佳資本結構為前提。然而,縱觀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結果并非如此。我國現階段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3)資本結構調整的彈性小:資本結構的調整彈性是指企業資本結構狀況對理財環境及財務目標變動的適應程度及相應調整的余地和幅度。資本結構彈性主要表現在適時調整資產負債結構、長期資金與短期資金比例的速度和數量。但在我國缺乏暢通的籌資渠道和多樣金融工具的情況下,加之公司理財人員自身的局限,致使大多數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調整的彈性很小。
4.資本收益分配政策不合理股利分配政策波動大,缺乏連續性。我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可以說是無章可循,有些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更是朝令夕改。(二)上市公司財務戰略管理問題的成因分析經過認真分析,筆者認為造成上述上市公司財務戰略管理問題出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盲目擴張的多元化戰略近幾年,我國有些上市公司采用多元化戰略以增強其經濟實力和經營規模。他們不斷大規?;I集資金,涉足眾多產業,但在現實中,不少上市公司卻吃了大規??缧袠I發展的苦頭。
2.投資缺乏有效管理導致我國上市公司行為失范的因素很多,一是有效的外部制約機制匾乏和投資者結構失衡為上市公司不規范投資行為提供了生長的土壤;二是股權結構不合理和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是產生上市公司不規范投資行為的基礎;董事會成員與大股東代表或高級管理人員同構化的治理機構,限制了其他股東對公司投資決策行為的監督。
3.資本市場發展不均衡和公司股東監督力度偏資本是企業融通資金的場所。資本市場發育的完善程度直接制約著企業籌資風險與資金成本的高低,影響著企業資本結構。從我國資本市場來說,論文寫作它的發展是被動的、滯后的,具有明顯的非市場化的特征。公司債券市場發展較股票市場相對緩慢,籌資方式單一制約了公司對資本結構的合理性調整。我國上市公司在上市以后的權益資本融資多數是通過送股、配股、暫不分配股利等形式進行的。目前由于我國各項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在資本市場尚不成熟條件下,市場和股東對人(公司董事會和經理)的監督效率較低。
4.經營者失控
由于大多數上市公司是由國有股控股的,因持股人身份不同,同股往往不同權、不同利、不同價。持股成本最低的國有股以一股獨大的優勢,造成了公眾股東不能有效對經理層施加控制的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因此,企業的經營者會較多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決策,會傾向于制定和實施有利于自己的股利分配政策,而不會在乎二級市場的股價,甚至,損害企業利益,而不怕受到流通股股東的制裁。這是我國股市每況愈下、上市公司經營效益不斷下降的原因,即經營者失控。
二、上市公司財務戰略管理存在問題的優化對策分析
(一)制定合理的籌資決策籌資決策是否合理會對上市公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上市公司在制定籌資決策時應考慮籌資規模和籌資方式兩大因素:企業籌集資金需要付出成本,籌資過多可能造成資金閑置浪費、籌資成本增加,進而導致負債過重,償還困難,增大經營風險;籌資不足則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和企業的發展壯大。因此企業在籌資時,必須根據企業的資金需求、企業自身條件以及融資的難易程度和成本情況,分析風險,量力而行來確定合理的籌資規模。同時,企業籌資方式的不同,對提高企業競爭力有很大差別。如股票投資,通常初次發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不僅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資金融通,還會大大提高企業知名度和商譽,使企業競爭力獲得極大提高。
(二)規范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規范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已成為規范市場、推進市場發展的當務之急。
1.盡快實施國有股減持,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法律法規以約束和規范上市公司投資行為,促使上市公司“善待股東”,從而打造市場的投資者回報機制,使回報投資者成為上市公司的自覺行動。
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退市和破產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目前根本問題是轉變政府監管概念:首先政府的監管目標應從以保市場高價位、保公司高溢價發行為主,轉向以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利益和保護市場機制正常運作為主;其次,政府的監管內容應從政府直接對證券的投資價值進行把關為主,轉向把主要精力放在保證信息披露真實性和全面性為主;第三,政府的監管方式應從行政控制和審批為主,轉向更多地為市場正常運作創造條件,最大限度的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目前最重要的是健全上市公司的退市和破產制度,強化對上市公司行為的外部制約機制。
(三)優化資本結構一般而言,資本結構優化的標志是:功能強、周轉快、增值多、抗風險,我國上市公司只有按照資本結構優化的標志,對不合理的資本結構不斷進行優化,才能更好地進行資本運營,不斷提高公司價值。主要措施如下:
1.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提高上市公司債券融資比例我國企業債券發展落后的原因,首先是政府近年來,重視國債與股票的發行,忽視了企業債券的發行;其次是對企業債券實行額度控制,債券發行規模受到嚴格控制。債券市場的落后已影響到企業資本結構。在重新修訂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中,企業債券的發行由審批制改為核準制。國家發改委將不再對企業債發行擁有審批大權,核準后,只需在證監會備案。政府淡化了計劃規模管理,同時,在企業債券利率方面也給予較大的靈活性,使企業債券利率能夠盡快市場化。
2.建立完善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硬化財務約束在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于公司經營者的約束通過對出資者的財務約束及資本市場、經理市場、銀行機構等多種約束機制的共同作用來完成,我國現有治理結構下,公司內部責權利不明確、出資者財務約束軟化,經營者存在短期行為等都造成了上市公司結構的扭曲。所以應建立資本結構的優化機制,硬化公司預算約束,強化出資者對公司的監督,建立利潤分享計劃,使公司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促使經營者敢于有意識的負債投資。
(四)調整股權結構,規范股利分配的法律法規借鑒國外的股利分配政策,要解決我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方面人手:
1.盡早解決“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改善公司治理機制解決國有股“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可以通過讓售、回購、縮股和轉化優先股等形式對國有股進行“減肥”。只有如此,才能改善公司治理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不合理現象。同時,還應建立職業經理競爭制度作為輔助支持,即培養和造就一批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職業經理層,廢除職業經理行政任命制度,采用聘任制,引人競爭,形成市場化職業經理競爭機制,為股東選擇合適的人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2.以符合國際慣例的高度,規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法律法規目前首先是遏制不分配現象,對于那些有累計盈利而又不分配的公司,必須強制其披露不分配的具體理由,同時制定公司必須向股東支付現金股利的有關標準并加以實施,將配股資格以及配股比例與分配比例直接掛鉤,這樣既能促進企業盡可能利用好募股資金,提高分配意識,也使投資者的合理回報得到了保障;其次是適當降低股本擴張的最高比例,應明確規定上市公司送股的比例不得超過股票年度利潤增長率水平,如增長率為20%,則最高送股比率為ro送2。上限送股有利于保持公司每股收益的穩定增長,即使公司來年業績平平,也不至于使每股收益稀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