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1: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藝術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有人說“建筑是一個民族文化和生活的集中體現”,建筑的變化恰如其分的畢業論文反映了人們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的改變。當人們從機器工業的狂熱中逐漸冷靜下來的時候,個性、風格、特色、工藝、內涵等等又成為了人們的喜愛。人們意識到了民族建筑、民族環境、民族文化的保留與延續的重要性。
1中國傳統民族環境藝術
中國有著5000年古老的文明,民族眾多,不論是建筑環境、服裝飾品、生活用具,還是語
言、文字都非常豐富而富有特色。可以說中國是一朝天子、一朝文化、一朝建筑、一朝服飾、一朝的審美標準。中國傳統民族環境藝術具有獨特的裝飾風格與裝飾圖案與形式,這是與當時或當地的審美標準相適應的,在中國的老銀裝飾中也運用了同樣的審美語言。
2怎樣把中國傳統民族元素——老銀裝飾運用到環境藝術設計中去
2.1不能簡單的把中國傳統民族元素套用到現代建筑上
在實際設計案例中,個別現代設計的民族建筑的室內外設計常常是從顏色和圖案上繁復堆砌民族元素進行裝飾,不但沒有塑造出應有的民族氛圍和歷史文化的祭奠,而且顯得廉價、粗糙、雜亂而沒有韻味。
2,2中國傳統環境藝術的裝飾靈魂和裝飾點在哪里
要進行民族環境藝術設計就要了解所設計的建筑或園林等的民族特性和特點,以體現出民族環境藝術的靈魂。這是由這個民族的生活風俗、歷史、文化等融合而成的,體現在建筑和園林,以及室內外裝飾上的風格與氛圍。要了解設計民族元素的裝飾點在哪里,只有這樣才能在設計中候找到適合的切入口。
我國傳統的建筑藝術裝飾點常常為:正門兩旁的鎮宅獸、門上的匾額、門的包角、門的拉手、門框、窗框、窗棱、護欄的兩端和支柱、屋檐、屋椽、橫梁、立柱的底端和頂端、院墻上的窗(窗本身也是一種裝飾)、室內的屏風掛軸、床架兩旁的掛件等等。
中國的傳統園林設計講究“移步換景”,而傳統繪畫中講究“虛實結合”(講究對比),因此在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也應盡量避免過多過滿而無任何變化的堆砌,而應從一些合適的裝飾點切入。在大面積墻壁上(尤其是很近距離正對大堂門口)畫滿瑣碎繁復又顏色艷麗的圖案很多時候反而使人看不清圖案的內容,倒不如在墻角、墻圍的局部地區進行裝飾的效果精致。
3在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老銀裝飾的可行性分析
3.1在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老銀裝飾是否司行?
我國發現和使用白銀已有4000多年歷史,銀器初見于戰國,發展于兩漢,唐朝達到鼎盛,以銀飾裝扮自己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少數民族地區,人們往往認為,銀飾有避邪惡、驅鬼魅.保佑平安的神奇功效,是吉祥與光明的象征,又是富貴的標志。先民把保佑平安、
興旺發達、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等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各種銀器上,通過藝術的形式進行宣揚和流露,形成了中國民間銀器文化,可以說是民風、民俗的具體體現。因此,在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老銀裝飾是可行的
3.2老銀裝飾應如何應用
該怎樣把其應用到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呢?
第一,可以將民間收來的老銀飾品直接裝飾到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去。例如,將老銀的門扣等應用到相應位置,這種方法尤其可以提升公共環境或商業空問的氛圍和檔次(見圖1)。
第二,可以將民間收來的老銀飾品裝飾作為單純的裝飾品運用到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去,作為鑲嵌或掛飾。
第三,將老銀加以改裝,再運用到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去。例如,將老銀扣經過穿接成珠鏈(見圖2貴州少數民族銀扣)。
3.3老銀中的民族圖案與形式的運用
除了直接或改裝老銀外,吸取老銀中的民族圖案與形式也是進行民族環境藝術設計的裝飾方法,因為老銀以它獨特的形式記錄了民族的歷史、文化與風俗(見圖3)。
老銀圖案中常見的有福壽雙全、福在眼前、福從天降、福祿壽喜、雙喜I臨門、喜得貴子、喜上眉梢、麒麟送子、和合二仙、青梅竹馬、龍鳳呈祥、八仙過海、歲寒三友、四位君子等。這些世代相傳的民問吉祥紋是千百年來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種精神文化寄托,至今仍經久不息。銀飾中的人物形象以神話和佛像題材為主,也有以現實生活人物為題材?;ú菁y也是銀飾中十分常見的題材。以牡丹花為領銜的各種花草有幾十種之多,表現形式有折枝花、蓮枝花、團花、碎花、十字花、卷草花,以及大量變體形花草。民問銀飾豐富的紋飾題材,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占人的歡娛情趣和文化生活習俗,把這些圖紋融合起來,猶如一幅民間民俗畫卷,給世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因此,在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可以從老銀中吸取了解民俗和傳統裝飾紋樣中的吉祥觀念進行運用。
4結束語
老銀飾品不但承載了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還能體現出民族環境藝術設計的獨特性,適當的點綴和應用老銀飾及其圖案或形式,能夠提升建筑的人文氣息,塑造氛圍。在民族公共環境和民族商業環境中運用也能夠提升檔次和格調。
參考文獻
[1]覃剛.花籃瑤姑娘銀飾[J].中華手工,2005,2.
[2]劉天勇,曾憲陽.黔東南苗族銀飾藝術——古老而純樸的手工技藝及其審美價值[J].中華手工,2004,(2).
生態理念注重的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能夠在傳統的設計基礎上采用各種保護自然環境的措施,在構建具有藝術創新性的空間的同時,降低對環境的污染,保證物質資源的循環利用,從生態保護和空間設計的整體上實現景觀服務于環境。
1.環境藝術設計注重生態理念的指導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理念之一。環境藝術的生態設計就是在設計過程中注重采用生態理念作為指導,促進生態環境的平衡,保護自然物種,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隨著人們保護環境意識的不斷增強,生態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注重從手法上進行摸索,以便能夠達到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促進生態系統的保護和循環發展。從各個地方的建筑設計或景區環境設計都可以看出生態理念已深入人心,如生態旅游村、原生態森林公園越來越多,循環利用水資源越來越得到認可并付諸實施。
2.環境藝術設計注重生態環境的恢復和發展自然環境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恢復、凈化功能,但是在長期超負荷的污染物的侵蝕下,自然環境的凈化速度遠遠趕不上人們的破壞速度。在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的自然環境面前,環境藝術設計師面臨著極大的挑戰,他們更多的設計任務變成了垃圾場的設計、污水處理廠的設計等,本著生態理念思想對生態環境進行改造已成為環境藝術設計師的一項重要任務。環境藝術設計師在注重恢復環境的同時,還需要注重促進生態環境的有序發展,促進生態系統的不斷完善。其實,環境藝術設計師早在20世紀中后期就已經開始采用既保留又利用的手段進行環境藝術設計,這種設計手法主要是在保存原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再利用,強調的是再合理利用,達到因地制宜、循環利用的目的,既保護了資源,又滿足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生態系統。
3.環境藝術設計注重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環境藝術設計的較高境界是既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又充分發揮資源的利用效率,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注重資源的開發,也保證資源的循環利用。在設計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正確處理廢棄物,因為只有保證資源的開發與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才能讓生態系統實現平衡。許多現代化的設施充分展示了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如,當前最典型的壓膜木質材料,在充分利用木屑的同時保證了對木質材料的需求,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原材料設計各種新穎的作品。另外,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尊重自然資源的發展,通過可持續的方法進行環境藝術設計,也是環境藝術設計中注重生態理念指導的重要表現。
二、結語
(一)高職環藝專業學生培養存在的問題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培養目標是“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適應市場、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需要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高職教育的特色是辦學方式靈活,課程設置和社會、市場需求對接。然而,從我們對浙江省6所開設環藝專業的高職院校調查來看,情況不容樂觀。2012年,為了解社會對高職環藝專業學生的需求及評價情況,我們分別在杭州、寧波、湖州選擇了有代表性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共8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選擇的是近3年6所高職院校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畢業生,其中男性占77.5%,女性占22.5%。從社會對環藝專業畢業的人才結構情況來看,需要技術性人才的數量最大,占63.8%;其次是業務型人才,占25.6%;再次是管理型人才,占9.5%,其他的占2.1%。在調查中反映出的最突出問題是:雖然社會對高職環藝專業畢業生需求量較大,但由于培養方向、總體素質等問題,短期內畢業生整體素質與社會需求不匹配。在關于對學校開設課程與社會需求的問題調查中,有46.5%的受調查者認為現有高職環藝專業開設的課程與社會需求不太符合;有20.2%的學生認為不符合;15.6%的學生認為符合;17.7%的畢業生認為一般。在對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進行調查時,有46.2%的畢業生提出要注重教學內容知識結構上的總體交叉和整合,有必要在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中拓展專業基礎知識。有53.8%的受調查者提出:課程設置要與時俱進,結合社會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并在專業知識教育中增強實踐技能培養方面的內容。調查發現,目前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由于高職設立環藝專業的時間不長,其課程基本上都是以本科院校的課程設置為藍本,教學內容、計劃缺乏社會需要的時代性和針對性,不符合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其次,由于對“環藝專業”學生的定位和理解不同,各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差異較大,造成環藝專業與室內設計專業沒有區別、缺乏特色。再次,課程設置上沒有突出職業教育特點,造成專業理論知識沒有本科院校學生扎實,動手能力、實踐技能又不比本科生強,畢業生在社會上沒有競爭力。
(二)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現狀
教育部[2000]2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通知中規定,高等職業院校學制三年,課內總學時一般以1600-1800學時為宜。三年制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不低于教學活動總學時的40%”。目前浙江省調查的6所高職院校總學時都在2500左右。與教育部的要求基本一致。課程設置分必修課、選修課兩大類。其中必修課2350學時左右,選修課150學時左右,選修課比例明顯偏低,影響學生培養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必修課又分為四大模塊,其中公共課模塊550學時左右,開設政治思想、英語、體育、國防教育、計算機基礎、就業指導等課程。專業基礎課模塊350學時左右,開設素描與色彩、設計構成、設計速寫、設計制圖、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課程。專業課程模塊約350學時,開設快圖設計、材料與構造、住宅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電腦效果圖、景觀設計等課程。專業實踐課模塊1000學時,包括專業認知、戶外寫生、專業實踐、畢業設計答辯、頂崗實習等。高職環藝專業培養的是服務于環境藝術設計第一線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環藝設計包含了藝術與技術,科學與社會人文等多方面、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內容。社會上對環藝專業畢業生的知識、技術、技能和素質有較全面的要求。所以“環境藝術專業學生的培養必須提倡厚基礎、寬口徑、專業化的模式”。據此,可以看出,目前浙江省高職環藝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是有較大差距的。主要表現在公共基礎課、選修課模塊的設置口徑不夠寬;專業基礎課模塊沒有體現基礎厚的培養目標。同時專業課模塊的專業化教育也有待調整,特別是專業實踐課的課時安排必須加強。
二、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現狀的改革
高職環藝專業學生在校時間只有3年,由于受目前國家高考體制制約,高職環藝專業所招的學生基本上有以下兩個類型:第一類是以前學過美術,有一定美術基礎,但在文史或數理方面基礎較差;第二類是文化素質還可以,但原來沒有學習過繪畫技能,美術基礎欠缺。因此,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完成高職環藝專業學生教育培養目標,必須對課程設置進行改革。
(一)創新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基本原則
1.預見性原則
這是面向21世紀,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職環藝專業人才的前提,也是高職環藝專業發展的基本動力,只有對社會、市場需求進行認真研究,準確預測,課程設置才能有的放矢。
2.適應性原則
環藝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交叉學科,它所涉及的學科范圍廣、內容多。而高職學生在校時間短、實踐任務重,總學時不可能增加太多,因此必須對教學內容和實踐項目進行符合社會和專業需求的取舍。力求避免教學資源的損失和浪費,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使教學工作在有限的課時內收到最合理、最經濟、最有效的教學成果,達成培養目標。
3.特色性原則
要緊緊圍繞環藝專業培養目標,辦出高職環藝專業特色,即要突出高素質、應用型,這是由高職的培養目標、生源和社會需求所決定的。在改革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時必須牢牢掌握這一原則。
4.創新性原則
創新是設計的靈魂,環藝專業集藝術與工藝于一體,創新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樹立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為主的課程設置理念。
(二)改革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路
高職環藝專業的課程設置要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緊緊圍繞“厚基礎、寬口徑、專業化、應用型、高素質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強調基礎知識扎實,專業面寬泛,改變目前圍繞室內設計為中心構建課程體系的思路。
1.必修課的公共課模塊
總學時按原課程設置550學時基本不變,在原有的8門課基礎上增加“當代中國經濟與政治”“大學語文”和“文獻檢索”三門課程。同時調整各課程的學分數和課時數。“思想和中國特色理論”由60學時調整為36學時;“高職英語”由180學時調整為144學時;“就業指導”由40學時調整為18學時,以體現高職教育寬口徑、厚基礎的教育目標,改變浙江省高職環藝專業公共基礎課程設置口徑不夠寬的缺點。
2.專業基礎課模塊
適當增加課時數,專業基礎課由原來360學時增加到414學時。專業基礎課在保持原有的五門課基礎上增加:“藝術概論”“設計史”“建筑概論”三門課程。同時調整各門課程的課時數與學分,素描與色彩由120學時調整為108學時,學分也由8學分調為6學分。構成、計算機輔助設計、設計與速寫三門課程由60學時調整為54學時,學分由4學分調整為3學分。
3.專業課的設置總課時基本不變,較大幅度調整課程設置
保持原設置的6門課程外,增加“設計程序”“景觀設計”兩門課程,同時大幅度調整教學內容,對現有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和創新。積極吸納近幾年專業領域內的新知識、新技術。力求體現環藝專業研究最新成果,體現高職環藝專業學生高素質的要求。
4.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課的學習效果
積極引入項目教學法等先進的實踐課教學手段,選擇企業實踐設計的典型案例作為教學載體引導專業實踐課教學,提高學生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學習效果。
5.選修課的設置總課時基本不變,大幅度增加選修課的課程設置門數
由原來的9門增加至15門,增幅達60%,以增加學生選課的余地和興趣。同時,提高選修課的學分數量,以提高學生對選修課的重視程度。并以學科發展與社會需求為導向,積極開設符合高職環藝專業發展需要的特色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使學生就業競爭力提高。
三、結語
1.比例和尺度
比例是建筑物整體與局部或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系,在空間中體現為長、寬、高之間的比值。建筑環境形式的比例是一種重要的審美要素。根據審美經驗,建筑物環境的形式比例存在相同比值關系的時候,整體感覺更和諧,更具有美感。尺度是指建筑環境給人感覺上的大小印象。尺度與建筑物的真實尺寸大小有一定的比例關系,但尺度與比例并不完全相同,審美原則的尺度是一種基于建筑物環境大小而產生的感覺。西方建筑環境設計特別推崇比例和尺度的美,著名建筑學家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特別強調比例的美學觀。文化建筑設計中比例和尺寸往往密切相關,在進行環境設計的時候,應當反復推敲比例和尺度的大小,選擇最佳值和最合適的搭配,提升文化建筑的美感。
2.均衡與主從
均衡是指在設計的空間中,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平衡關系。在自然界中,相對靜止的物體能產生視覺上的平衡感,在文化建筑的環境設計中,這種平衡感符合安全的原則,也能達到整體的審美要求。主從與均衡看似相同,其實存在很大區別。主從體現的是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區別,即各組成要素在整體中所處的地位與所占的比重對整體效果的影響。主從設計可以有效避免設計作品松散和單調的現象。建筑設計中,主從和均衡往往也是相互聯系的,過于注重均衡則無主從,過于主從則失去均衡。在進行設計的時候,要全面考慮均衡和主從產生的審美效果,從平面與立面、外部環境與內部空間、從局部到整體等各方面處理好主從與均衡關系,力求取得完整統一的效果。
3.反復與韻律
反復是指以相近或者相同的構成單元按固定的規律出現。反復的設計效果體現為組成要素有節奏和秩序出現的美,一目了然,易于辨認。韻律是指形式要素引起視覺和心理上的律動效果,例如光線、色彩、材質、造型等合乎某種規律時給人的節奏感。反復和韻律并不相同,反復一般是某一要素簡單重復出現,而韻律具有極強的連續性和條理性,但是二者都是最基本的構圖原理,也是中國古典藝術中流行的構圖方式。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合理采用反復和韻律的構圖方法,注重簡單重復和韻律變化,能使文化建筑設計作品產生生動、活躍、協調、富有節奏的美感。
4.漸變與對比
漸變是指利用類似要素的微差關系進行連續排列而取得統一的形式。漸變設計往往用于對比懸殊較大的要素之間的過渡轉化。漸變設計的關鍵在于基本比率的選擇,一般選用等差或等比數列作為漸變比例。漸變的效果一般體現為優美的節奏感、強烈的韻律感和柔和、含蓄的視覺感。例如公園長廊設計往往采用規律變化的廊柱來獲得的漸變效果。對比是指各形式要素之間的差異性。對比設計容易刺激人的感官,同時產生興奮的審美效果。文化建筑設計中常采用此法使造型生動而富有活力。對比的形式主要是“量”方面的對比和“質”方面的對比。對比和漸變往往是成對出現的,漸變就是對了消除對比,而對比又體現了漸變的兩個極端。在環境設計中,正確運用對比和漸變,能產生生動活躍而又不失柔和的審美效果。
二、結束語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快速表現藝術語言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計算機繪制環境藝術設計效果圖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機效果圖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日益提高,計算機逐步代替了設計中繪圖的一部分工作。將設計師從繁雜而重復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為環境藝術設計表達開辟了一個新天地。可以說,計算機效果圖已經取代了過去手繪效果圖的傳統地位。但是,過分夸大計算機繪制效果圖的功能亦使事物走向另一個極端。由于計算機繪圖在設計及設計教育領域的普及和推廣,設計草圖相對遭到冷落甚至忽視。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徒手快速表現能力普遍下降;導致方案設計水平的下降。從環境藝術設計師長遠的發展來看,掌握環境藝術設計快速表現在當今環境藝術設計研究與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環境藝術設計快速表現的意義及作用
1.設計師的藝術語言
環境藝術設計師的設計構思不是純藝術的幻想,而是虛擬滿足人類功能及審美要求的理想空間。這就需要把設計構思先加以形象化,這種把想象轉化為現實的過程,就是運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殊藝術語言,把虛擬形象表現在圖紙上的過程。所以,設計師必須具備良好的造型能力和一定的立體空間想象力,只有具備扎實的造型能力,才能在快速表現中得心應手,才會充分地表現空間的透視、形、色、質感,引起人們是視覺上的共鳴。設計師面對抽象的概念和構想時,必須經過提純具體的過程,也就是化抽象概念為具象的形體,才能把腦中所構思的形象、色彩、質感和感覺化為具有真實感的空間。
2.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溝通工具
在環境藝術設計師思考的領域里,部分采用的是集體思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互相啟發,互相提出合理性建議,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不同于傳統的建筑裝修設計和制作同出一人之手?,F代環境藝術設計和施工經常是一種群體性的工作。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師在構想空間之前,就必須和甲方、工程技術人員等進行實際交流和探討。無論是獨立的設計,還是推銷你的設計,面對客戶推銷設計創意時,必須互相提出建議,把客戶的建議記錄下來或以圖形表示出來??焖俚拿枥L技巧便會成為非常重要的手段。這一系列的說明和表現工作構成了設計快速表現的基本。
3.設計快速表現的優勢
表現圖具有高度的說明性。設計表現是設計行業的重要技能,其設計表現力的優劣直接影響設計的深度和廣度,設計作品的表達是否合理、準確。計算機制圖技術的發展為設計表現提供了不少捷徑。正是這種便利麻痹了許多年輕的設計師,依賴計算機而喪失了最基本的手繪能力。這對整個設計行業的發展不利。從世界范圍看,設計大師的設計思想大多是通過手繪的方式表達出來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快速表現是十分有效的推動設計思維不斷深化的途徑。而計算機在此階段是被動的。因此,加強手繪能力的培養,甚至強調在環境藝術設計學習初期應盡量避免使用計算機表現是具有長遠發展觀的體現。同時,作為一門藝術,手繪的表現圖因表現者的藝術情趣、審美取向的不同而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藝術感染力。并能在設計實踐中快速修改方案及在設計探討時快速表現設計思維。這是用計算機繪制的效果圖無法比擬的。
二、環境藝術設計快速表現的練習方法
1.造型能力的訓練
造型能力是一切藝術表現的基礎,要提高設計快速表現能力就必須提高造型能力;而造型能力的提高可通過大量的速寫來達到。一開始可進行速寫寫生訓練,把現實里的對象提純表現;重點是掌握用線條來塑造形體的技能。在這個訓練過程中還可以臨摹一些優秀的設計作品,速度可以放慢點,以達到造型準確為目的。完成這一階段的訓練之后可以在臨摹一些的實景圖片,這個階段的訓練不僅能訓練造型能力,還可以接觸到新潮的設計理念。
2.表現技法形式感的訓練
設計表現圖在作為一種表達設計意念的手段之外,還有其自身的藝術性,所以就決定了它本身對形式感的追求。在作品的形式表現方式方面應該根據設計師的藝術個性、審美情趣來選擇表現形式。所以一張優秀的設計表現圖就是一副優秀的繪畫作品。其所擁有的藝術特性可以和純繪畫媲美。在設計快速表現的訓練中,應自覺地提高設計者本身的審美情趣,以達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個性表達,追求獨特的形式感。環境藝術設計快速表現的主要方式有:線條、素描表現、彩色鉛筆表現、馬克筆表現、水彩表現、綜合技法表現等等。往往一幅設計表現作品并非用單一的表現技法進行創作;而是使用兩種以上的表現方式來表現不同的空間構件。以達到質感表現的真實性。在訓練中注重畫面的形式美感處理,畫面的用色、布局、整體氛圍;注重產品的美感形式,線條的曲直,線與線、面與面的交接、轉折關系,產品整體氛圍的營造等。在訓練的臨摹階段應該有意識的選擇一些形式感好,美感強,有設計意味的作品來練習,用審美的眼光來分析這些好的設計是如何通過點、線、面,形、色、質來表達的。例如對形式美感的把握應用均衡、對稱、對比、協調、呼應、漸變、韻律、節奏等的處理方法;將產品分成幾個視圖來平面化,在平面化的視圖上運用形式美原則來處理造型,在此基礎上再分析產品的空間關系,處理好構成產品的各元素空間構成是否協調具有美感。更重要的是要去感受,效果圖的訓練應該提高我們對美的敏銳的感覺能力,作業練習時自己的作品會不會令自己感動是不應該忽視的,只有感動了自己才可能去感動別人,才能達到傳情達意的目的。臨摹只是學習的過程,但并不能成為目的,更多的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常見事物去感受美,發現美,捕捉美再運用到具體的訓練中,這才是新鮮的、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才能真正啟發我們的設計原創力。:
3.創意靈感的捕捉及表現
這是對設計快速表現練習者的更高要求;也是一個必要的過程。作為一種表現手段,其最終的任務是表達設計意念。但往往這種表現手段又會對設計意念進行一定的修正。因為在腦海中形成的效果直觀地表現出來時可能會不太理想,可以在設計快速表現(草圖)階段進行必要的修正,所以說設計快速表現的過程并不是一個單純的表現過程,還是一個設計過程。而且所有初步設計的構思并不是完全合理的,是要在快速表現中不斷修改完善的,設計快速表現是捕捉創意靈感最直觀的一種手段。再訓練時隨手涂畫的方案經過一番合理性的修改,可能就成為一件優秀的設計作品。往往一件世界著名的設計作品就是在草圖中完成的。
參考文獻:
[1]吳衛.鋼筆建筑室內環境技法與表現[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運用傳統文化中的圖形概念,以全新的視覺感受向人們展示傳統圖形的深刻內涵,使環境藝術設計更具文化神韻。以傳統圖形為載體,綜合考慮環境特點與人們的審美需求,借助圖形的不同組合排列與色彩的變換,實現環境藝術設計服務于人的初衷,給人們在帶來視覺享受的同時,使得人們獲取愉悅、舒適的生活空間。比如上海經貿大廈的設計者在興建此建筑時,充分考慮到中國人的情感需求,受到西安大雁塔的建筑啟發,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成功典型案例。
(二)以隱喻的方式實現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
環境藝術設計多采用隱喻的方式來表達情感意境,這與傳統文化的情感表達方式不謀而合。具體來說,無論是外景還是室內設計,均可以通過文化圖案的陳列或者自然器物的擺放傳遞文化情感。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這一方式得到更加廣泛的運用,環境藝術設計承載了多種傳統文化元素。
(三)以形神并舉的方式實現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
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需要以現代的視角對傳統文化進行再解讀,使傳統文化富有現代的氣息和生機,在融合的過程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與環境藝術設計的意境升華。以蘇州博物館的設計為例,其中既包含了傳統文化元素,又包含了現代感十足的中國特有山水結構和審美價值取向,形成錯落有致的別樣風景,成為形神兼具的別樣風格環境藝術設計典范。
(四)以充分應用自然實物的方式實現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
人們長時間處于高純度的單一顏色中很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所以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要充分應用自然界中豐富的色彩和實物,把握好色彩的搭配與自然實物的有機結合,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給人以自然、清新之感,使人們在獲得視覺美感的同時,身心得到放松。正所謂,自然的才是最愜意和真實的。例如,自然界中的樹木即使再筆直也多少會有彎曲的地方,這些彎曲之處不但不是樹木所存在的缺陷,相反,更能使樹木的自然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五)以嵌入式的方式實現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
通過學習中國古代建筑的風格與特點可以發現,中國古代大部分房屋建筑的屋檐結構均采用流線型設計,利用流線線條這一具有親和力的方式給人以自然、舒適的感覺,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另外,檐柱末端的上翹設計展示出建筑的完整性與平衡性,這種嵌入式的環境設計模式將自然元素與建筑完美結合,設計的巧妙之處可見一斑。所以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發展過程中,也可以效仿這一成功經驗,以嵌入式的方式實現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
(六)結語
計算機的發展及應用,使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計算機輔助設計源于計算機圖形技術的產生,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研究構想發端于1950年,但使用計算機繪圖的最早記錄是在196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伊凡·蘇澤蘭在美國計算機聯合會會議上發表了名為《畫板》的博士論文,從而開始了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發展歷程。他從1950年開始著手開發通過圖形技術來處理人與電腦交互對話的操作系統。1963年,這套以電腦主機、顯示屏、光電筆和鍵盤為工具的圖形畫線系統得到實現。這套圖形畫線系統開發和引進了許多計算機繪圖的基本思想和技術,使用戶可以運用電腦畫出直線、復雜曲線以及簡單的標準部件。
最初CAD被解釋為“計算機輔助繪圖”,由于當時計算機在設計上的作用是替代傳統手工繪圖的一種新工具,但隨著后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CAD的含義也在不斷變化擴展,隨著20世紀70年代像素的產生、80年代三維曲面造型系統的開發等,使電腦繪圖從只能用“線”這一基本繪制元素發展到可以用點、面、體進行繪制計算機圖形,從而使CAD的含義也發展成現在人們比較熟知的計算機輔助設計這個概念了。1970年的威尼斯雙年展首次接納了計算機繪畫作品,這也標志著新的視覺藝術形式的誕生得到了社會的承認。
我國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與國外計算機輔助設計發展的軌跡相似,國內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研究與應用基本上是從各高等院校發展起來的。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迅速發展以及計算機的進一步普及,在環境藝術設計和創作領域,計算機技術應用的價值,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
二、我國計算機輔助環境藝術設計的現狀
計算機作為信息時代重要的技術工具,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得到普遍應用。在20世紀90年代前,國內對環境藝術設計效果的表現是使用手工繪制的方法,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開始在我國建筑業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在建筑設計表現領域以不可逆轉的潮流迅速發展。尤其是到了20世紀末,計算機輔助設計逐漸成為建筑效果表現的主流。起初,設計師主要運用AutoCAD軟件進行施工圖的繪制,在方案階段還以手繪為主。但隨著相關專業軟硬件的更新和進步,它自身的強大優勢得以顯示,同時對傳統手繪表現產生了越來越大的沖擊。
隨著近十幾年來我國計算機輔助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計算機建筑效果表現的類型己經有了很細致的劃分,可以分為:計算機建筑效果圖、計算機建筑漫游動畫和計算機建筑效果虛擬現實。計算機建筑效果圖主要是通過3DSMAX,Lightscape,Photoshop等計算機軟件制作的靜態的效果圖。通過計算機三維軟件從平面、立面數據中得到透視圖,透視點位置及視點角度均可變換,然后再渲染出二維圖像,這種方式是目前社會上應用最廣泛的。計算機漫游動畫是利用3DSMAX軟件的三維動畫功能,在建筑物的室內或室外的設計階段就能以可視的、動態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建筑物所處的地理環境、建筑物外貌和各種附屬設施以及建筑物內部空間的效果,使人們能夠在未來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為建筑設計方案及裝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標、論證、評審的有力工具。
三、計算機輔助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趨勢
當前,隨著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應用,比如各種方案的匯報、投標以及招商廣告中隨處可見,從而出現了大量的繪圖軟件的教程以及在教學上更加重視計算機繪圖軟件的教學課程。人們更多的關注計算機技術,想方設法掌握各種繪圖軟件,在模型、材質、燈光以及各種渲染技法上花費大量的時間,而忽略了最終的效果圖的藝術性。計算機輔助設計是科學與藝術以及計算機與藝術設計相結合的邊緣學科。計算機輔助設計在視覺藝術創造規律、形式法則和審美方法與傳統的藝術設計是相同的。所謂視覺藝術,是通過人的視覺感受而將客觀內容納入主觀心靈并予以對象化呈現的藝術形態。一些美學研究者認為,從審美主體的角度來看,藝術離不開創造者和欣賞者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都要通過一定的感官和相應的感性物質媒介,前者創造出審美對象,后者達到審美愉悅。所以說,作為視覺藝術的計算機輔助設計作品既要真實的描繪場景,又要使欣賞者達到審美偷悅。不可否認,人們的欣賞水平在不斷提高,求新、求異的視覺口味也越來越高。這源于技術的發展、審美的進步,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對于社會和藝術創造產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在計算機輔助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初級階段,設計師的目標是使效果圖具有真實感,能夠模擬未來場景的真實效果,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目前的計算機建筑效果圖的風格單一,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不斷提高的視覺口味。計算機建筑效果圖既是表現的技術同時它又是視覺藝術。設計師創造出審美對象,筑物內部空間的效果,使人們能夠在未來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為建筑設計方案及裝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標、論證、評審的有力工具。使用的軟件有Creator系列三維建模工具及Vega場景管理軟件。計算機建筑效果虛擬現實技術強調的是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采用的是人與人之間自然的交互方式。它可以實現逼真的、純三維的場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完全由用戶自由控制在場景中漫游。作為建筑師可以從多個角度觀察建筑方案,所以說虛擬現實技術不僅可以使用于建筑表現,而且也是一種推敲方案的有利手段。VR技術在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將給環境藝術設計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設計師創造出審美對象,要使欣賞者達到審美愉悅而不是審美疲勞。為此,根據目前我國計算機輔助環境藝術的發展情況,未來計算機建筑效果圖應呈現藝術化、人情化和多樣化趨勢。
參考文獻:
[1]鄧慶堯.環境藝術設計[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
[2]張綺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室內設計的風格樣式與流派[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張綺受.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一環境藝術設計與理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李小藝.環境藝術設計的新視界閱.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李硯祖.環境藝術設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