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1: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算機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計算科學計算工具圖靈模型量子計算
1計算的本質
抽象地說,所謂計算,就是從一個符號串f變換成另一個符號串g。比如說,從符號串12+3變換成15就是一個加法計算。如果符號串f是x2,而符號串g是2x,從f到g的計算就是微分。定理證明也是如此,令f表示一組公理和推導規則,令g是一個定理,那么從f到g的一系列變換就是定理g的證明。從這個角度看,文字翻譯也是計算,如f代表一個英文句子,而g為含意相同的中文句子,那么從f到g就是把英文翻譯成中文。這些變換間有什么共同點?為什么把它們都叫做計算?因為它們都是從己知符號(串)開始,一步一步地改變符號(串),經過有限步驟,最后得到一個滿足預先規定的符號(串)的變換過程。
從類型上講,計算主要有兩大類:數值計算和符號推導。數值計算包括實數和函數的加減乘除、冪運算、開方運算、方程的求解等。符號推導包括代數與各種函數的恒等式、不等式的證明,幾何命題的證明等。但無論是數值計算還是符號推導,它們在本質上是等價的、一致的,即二者是密切關聯的,可以相互轉化,具有共同的計算本質。隨著數學的不斷發展,還可能出現新的計算類型。
2遠古的計算工具
人們從開始產生計算之日,便不斷尋求能方便進行和加速計算的工具。因此,計算和計算工具是息息相關的。
早在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已開始用算籌作為計算工具,并在公元前3世紀得到普遍的采用,一直沿用了二千年。后來,人們發明了算盤,并在15世紀得到普遍采用,取代了算籌。它是在算籌基礎上發明的,比算籌更加方便實用,同時還把算法口訣化,從而加快了計算速度。
3近代計算系統
近代的科學發展促進了計算工具的發展:在1614年,對數被發明以后,乘除運算可以化為加減運算,對數計算尺便是依據這一特點來設計。1620年,岡特最先利用對數計算尺來計算乘除。1850年,曼南在計算尺上裝上光標,因此而受到當時科學工作者,特別是工程技術人員廣泛采用。機械式計算器是與計算尺同時出現的,是計算工具上的一大發明。帕斯卡于1642年發明了帕斯卡加法器。在1671年,萊布尼茨發明了一種能作四則運算的手搖計算器,是長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后,經過人們在這方面多年的研究,特別是經過托馬斯、奧德內爾等人的改良后,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手搖計算器,并風行全世界。
4電動計算機
英國的巴貝奇于1834年,設計了一部完全程序控制的分析機,可惜礙于當時的機械技術限制而沒有制成,但已包含了現代計算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的組成部分了。此后,由于電力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電動式計算器便慢慢取代以人工為動力的計算器。1941年,德國的楚澤采用了繼電器,制成了第一部過程控制計算器,實現了100多年前巴貝奇的理想。
5電子計算機
20世紀初,電子管的出現,使計算器的改革有了新的發展,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有關單位在1946年制成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和發展,使人類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它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當之無愧地被認為是迄今為止由科學和技術所創造的最具影響力的現代工具。
在電子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過程中,因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donMoore)對電子計算機產業所依賴的半導體技術的發展作出預言:半導體芯片的集成度將每兩年翻一番。事實證明,自20世紀60年代以后的數十年內,芯片的集成度和電子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實際是每十八個月就翻一番,而價格卻隨之降低一倍。這種奇跡般的發展速度被公認為“摩爾定律”。
6“摩爾定律”與“計算的極限”
人類是否可以將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永無止境地提升?傳統計算機計算能力的提高有沒有極限?對此問題,學者們在進行嚴密論證后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如果電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無限提高,最終地球上所有的能量將轉換為計算的結果——造成熵的降低,這種向低熵方向無限發展的運動被哲學界認為是禁止的,因此,傳統電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必有上限。
而以IBM研究中心朗道(R.Landauer)為代表的理論科學家認為到21世紀30年代,芯片內導線的寬度將窄到納米尺度(1納米=10-9米),此時,導線內運動的電子將不再遵循經典物理規律——牛頓力學沿導線運行,而是按照量子力學的規律表現出奇特的“電子亂竄”的現象,從而導致芯片無法正常工作;同樣,芯片中晶體管的體積小到一定臨界尺寸(約5納米)后,晶體管也將受到量子效應干擾而呈現出奇特的反常效應。
哲學家和科學家對此問題的看法十分一致:摩爾定律不久將不再適用。也就是說,電子計算機計算能力飛速發展的可喜景象很可能在21世紀前30年內終止。著名科學家,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威爾遜(EdwardO.Wilson)指出:“科學代表著一個時代最為大膽的猜想(形而上學)。它純粹是人為的。但我們相信,通過追尋“夢想—發現—解釋—夢想”的不斷循環,我們可以開拓一個個新領域,世界最終會變得越來越清晰,我們最終會了解宇宙的奧妙。所有的美妙都是彼此聯系和有意義的?!?/p>
7量子計算系統
量子計算最初思想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P.Feynman曾試圖用傳統的電子計算機模擬量子力學對象的行為。他遇到一個問題:量子力學系統的行為通常是難以理解同時也是難以求解的。以光的干涉現象為例,在干涉過程中,相互作用的光子每增加一個,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會多出一倍,也就是問題的規模呈指數級增加。模擬這樣的實驗所需的計算量實在太大了,不過,在費曼眼里,這卻恰恰提供一個契機。因為另一方面,量子力學系統的行為也具有良好的可預測性:在干涉實驗中,只要給定初始條件,就可以推測出屏幕上影子的形狀。費曼推斷認為如果算出干涉實驗中發生的現象需要大量的計算,那么搭建這樣一個實驗,測量其結果,就恰好相當于完成了一個復雜的計算。因此,只要在計算機運行的過程中,允許它在真實的量子力學對象上完成實驗,并把實驗結果整合到計算中去,就可以獲得遠遠超出傳統計算機的運算速度。
在費曼設想的啟發下,1985年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多伊奇DavidDeutsch提出是否可以用物理學定律推導出一種超越傳統的計算概念的方法即推導出更強的丘奇——圖靈論題。費曼指出使用量子計算機時,不需要考慮計算是如何實現的,即把計算看作由“神諭”來實現的:這類計算在量子計算中被稱為“神諭”(Oracle)。種種跡象表明:量子計算在一些特定的計算領域內確實比傳統計算更強,例如,現代信息安全技術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把一個大整數(如1024位的十進制數)分解為兩個質數的乘積的難度。這個問題是一個典型的“困難問題”,困難的原因是目前在傳統電子計算機上還沒有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將這種計算快速地進行。目前,就是將全世界的所有大大小小的電子計算機全部利用起來來計算上面的這個1024位整數的質因子分解問題,大約需要28萬年,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人類所能夠等待的時間。而且,分解的難度隨著整數位數的增多指數級增大,也就是說如果要分解2046位的整數,所需要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宇宙現有的年齡。而利用一臺量子計算機,我們只需要大約4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分解1024位的整數了。
8量子計算中的神諭
人類的計算工具,從木棍、石頭到算盤,經過電子管計算機,晶體管計算機,到現在的電子計算機,再到量子計算。筆者發現這其中的過程讓人思考:首先是人們發現用石頭或者棍棒可以幫助人們進行計算,隨后,人們發明了算盤,來幫助人們進行計算。當人們發現不僅人手可以搬動“算珠”,機器也可以用來搬動“算珠”,而且效率更高,速度更快。隨后,人們用繼電器替代了純機械,最后人們用電子代替了繼電器。就在人們改進計算工具的同時,數學家們開始對計算的本質展開了研究,圖靈機模型告訴了人們答案。
量子計算的出現,則徹底打破了這種認識與創新規律。它建立在對量子力學實驗的在現實世界的不可計算性。試圖利用一個實驗來代替一系列復雜的大量運算??梢哉f。這是一種革命性的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式。
因為在此之前,所有計算均是模擬一個快速的“算盤”,即使是最先進的電子計算機的CPU內部,64位的寄存器(register),也是等價于一個有著64根軸的二進制算盤。量子計算則完全不同,對于量子計算的核心部件,類似于古代希臘中的“神諭”,沒有人弄清楚神諭內部的機理,卻對“神諭”內部產生的結果深信不疑。人們可以把它當作一個黑盒子,人們通過輸入,可以得到輸出,但是對于黑盒子內部發生了什么和為什么這樣發生確并不知道。
9“神諭”的挑戰與人類自身的回應人類的思考能力,隨著計算工具的不斷進化而不斷加強。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出現,大大加強了人類整體的科研能力,那么,量子計算系統的產生,會給人類整體帶來更加強大的科研能力和思考能力,并最終解決困擾當今時代的量子“神諭”。不僅如此,量子計算系統會更加深刻的揭示計算的本質,把人類對計算本質的認識從牛頓世界中擴充到量子世界中。
如果觀察歷史,會發現人類文明不斷增多的“發現”已經構成了我們理解世界的“公理”,人們的公理系統在不斷的增大,隨著該系統的不斷增大,人們認清并解決了許多問題。人類的認識模式似乎符合下面的規律:
“計算工具不斷發展—整體思維能力的不斷增強—公理系統的不斷擴大—舊的神諭被解決—新的神諭不斷產生”不斷循環。
無論量子計算的本質是否被發現,也不會妨礙量子計算時代的到來。量子計算是計算科學本身的一次新的革命,也許許多困擾人類的問題,將會隨著量子計算機工具的發展而得到解決,它將“計算科學”從牛頓時代引向量子時代,并會給人類文明帶來更加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M.A.NielsenandI.L.Chuang,QuantumComputationandQuantumInformation[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計算機審計發展思路
一、計算機審計是會計電算化的產物
深化改革是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立現代企業會計制度的必由之路。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會計電算化得到了普遍應用。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對審計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表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是對審計線索的影響尤其突出。實施了會計電算化,審計線索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傳統的審計線索在電算化系統中中斷甚至消失。其次是對審計內容的影響。系統的處理是否合法合規,是否安全可靠,都與計算機系統的處理和控制功能有關。因此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人員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來了解和審查計算機系統的功能,以證實其處理的合法性、正確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再次是對審計技術手段和方法的影響。實現會計電算化以后,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與傳統手工會計系統相比,在許多方面發生了變化,必須采用新的審計技術方法才能適應這種變化。最后是對審計人員的影響。計算機要求審計人員除了要具有豐富的財務會計、審計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熟悉有關的政策、法令依據外,還應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應用技術。
由此可見,會計電算化的應用必然影響審計工作。會計電算化給審計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和新要求,傳統的審計已不能適應電算化的發展需要,開展計算機審計勢在必行。
二、制約計算機審計發展的主要問題
會計電算化對傳統的會計理論和實務產生了重大影響,必然對傳統的審計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必須制定與新情況相適應的計算機審計準則,以利于開展計算機審計工作。與此同時,計算機審計準則的制定和計算機審計的開展將會對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開展計算機審計工作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正制約著計算機審計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概括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缺乏統一的計算機審計準則和標準,開展計算機審計存在較大風險。一是對計算機知識缺乏足夠的了解,包括被審計單位的計算機系統程序缺乏了解,以及數據采集可能帶來的機密泄露;二是使用技術不成熟的審計軟件。有的審計軟件沒有經過科學的測試,可能本身就存在設計缺陷;三是審計證據的可靠性。由于有的被審計單位計算機運行處在缺乏控制的狀態,審計人員就不能過分依靠,否則難以保證審計證據的可靠;四是過分對計算機技術的依賴。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過分依賴計算機技術可能會導致檢查效率低下,取證范圍狹窄,審計證據不充分。
2.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審計方法,阻礙了計算機審計的快速推進。首先,存在著用傳統思維方式看待審計信息化,缺乏推進計算機審計的信心和遠見。在計算機審計遇到困難時,不是從主觀上找原因,而是簡單地否定計算機審計的應用價值。其次,對計算機審計持觀望和等待的態度。有的人認為計算機審計沒什么大的用場,還不如手工審計快,不愿把時間浪費在掌握計算機技術上,無暇顧及計算機這一技術問題,自我隔離在信息化之外。其三,存在著技術困難和理念困惑,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審計信息化必將帶來人們思維方式、審計技術方法和作業流程的變革。
3.審計人員的素質與信息化發展水平不匹配,影響了計算機審計的整體推進。目前,有些審計機關面臨的一個較大的問題是審計業務水平與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一方面,由于審計人員隊伍的老齡化,部分審計人員雖然有豐富的財會、審計知識和經驗,但由于歷史、客觀的原因使他們沒有機會接觸計算機,造成一些知識結構上的欠缺,他們還很難提出符合信息化規律的審計需求,將傳統的審計技術方法轉換為計算機可以操作的語言還需要有個磨合的過程。另一方面,年輕的審計人員雖然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但由于非計算機專業畢業,僅掌握淺層次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運用技能,缺乏深層次的計算機系統設計、程序編譯檢測技能,還不能有效分析系統結構。因此要真正運用計算機軟件,完成難度較大的實質性審計程序尚有難度,需依賴專業的計算機技術人員協助,造成審計人員獨立性減弱。此外,由于培訓時間短,技術掌握不熟練,在審計過程中,還沒有將計算機審計真正應用起來。實際運用與軟件設計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4.對計算機審計軟件開發和運用緩慢。目前由于電信、金融等機構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從而審計軟件也開發利用較多,但其他領域較少,而通用的審計軟件就更少了。迫切需要盡快開發實用審計軟件,以提高計算機審計水平。
5.審計信息資源關聯差,存在浪費。許多審計信息資料與數據儲存在每一臺電腦之中,審計信息資料不能有效地與局域網絡進行鏈接,審計信息與數據不能互通,資源與信息沒有實現共享。局域網內的審計數據庫開發和建設不夠完善,還沒有為開展計算機審計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和環境。
三、計算機審計的發展思路
針對計算機審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動計算機審計工作的發展。
1.制定統一的計算機審計準則、規范和標準,有效規避計算機審計風險。要盡快制定計算機審計標準和準則,對計算機系統內部控制的評價、對審計人員應具備的資格、計算機審計過程和相關的審計技術以及證據收集等方面做出規范。保證計算機審計質量。
2.進一步提高認識,普及計算機審計知識,形成有利審計信息化實施的好環境。每一位審計人員都要提高對開展計算機審計工作的認識。要使審計人員不僅要了解計算機知識和原理;而且還要增強開展計算機審計的意識,并掌握計算機審計操作方法,逐步能根據審計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問題及時編寫出各種測試、審查程序的模塊。為此要大力強化審計干部開展計算機審計的緊迫性的認識,通過學習培訓提高對計算機及網絡知識的認識。
3.引入市場機制,盡快開發出更多的計算機審計應用軟件。從開展計算機審計的實踐來看,應當主要開發以下計算機應用審計軟件:一是能幫助數據下載,提供不同被審計單位的計算機系統接口的軟件;二是能對各管理系統進行測試軟件。按特定標準生成用于測試系統的數據,使用測試數據檢驗程序進程,檢測被審計單位執行的功能;三是能進行數據測試的審計軟件。按審計的要求抽取數據后執行審計功能;四是建立規范的綜合性審計數據庫,包括滿足制定審計計劃需要的數據庫,積累審計工作經驗的數據庫和為編寫審計報告提供參考的數據庫等。
4.各級審計機關要結合實際,開發適應基層審計工作的小軟件。各級審計機關在引進和運用上級審計機關推廣的通用審計軟件的同時,更要注重結合各地的審計實踐,開發出具有行業特點和地方特色的小軟件。以通用性和適用性為原則,由最初的利用通用審計軟件進行簡單的查詢和統計分析,向建立具體業務審計模型方向發展,形成較為固定的計算機審計模型,注意滿足不同審計對象的相同審計項目的需要,方便不同類型數據的采集、轉換與分析,避免資源浪費。
5.加強培訓,建設一支適應時代需要的審計隊伍。對審計人員素質的提高,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分層進行。要經過培訓使一線審計人員計算機審計能夠分析建模,制訂方案,建立審計模型;能夠采集數據,下載數據,整理數據;轉換數據和分析數據;最后要形成審計結果。
6.科學規劃,循序漸進。要按照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要求,加強網絡硬件的配置。本著“先易后難,先急后緩”的原則。在軟件的開發與應用上,要圍繞審計項目的實際需要,積極探索適用對路的小軟件,逐步建立功能配套、數據完備、操作簡便的計算機審計系統。工作中要克服各自為政的狀況,積極推行市場化運作模式,避免重復浪費。為此,審計機關的主要領導要經常研究計算機審計方面的問題,加大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強目標考核,將計算機審計的推廣與應用作為一項硬指標落實到每個審計干部身上,引入獎懲激勵機制,形成計算機審計良性發展的態勢。
參考文獻:
[1]孫偉峰: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特點及其對審計的影響[J];會計之友;2004年04期;70--71
[2]嚴永斌:我國計算機審計現狀及建議[J];會計之友;2006年03期;59--61
[3]張文婧:改進審計業務管理的思考[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7年03期;41--43
關鍵詞:圖形學;發展;應用
一、計算機圖形學的發展
計算機圖形學是利用計算機研究圖形的表示、生成、處理,顯示的科學。經過30多年的發展,計算機圖形學已成為計算機科學中最為活躍的分支之一,并得到廣泛的應用。1950年,第一臺圖形顯示器作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旋風一號——(Whirlwind)計算機的附件誕生.該顯示器用一個類似示波器的陰極射線管(CRT)來顯示一些簡單的圖形。在整個50年代,只有電子管計算機,用機器語言編程,主要應用于科學計算,為這些計算機配置的圖形設備僅具有輸出功能。計算機圖形學處于準備和醞釀時期,并稱之為:“被動式”圖形學。
二、計算機圖形學在曲面造型技術中的應用
曲面造型技術是計算機圖形學和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研究在計算機圖象系統的環境下對曲面的表示、設計、顯示和分析。它肇源機、船舶的外形放樣工藝,經三十多年發展,現在它已經形成了以Bezier和B樣條方法為代表的參數化特征設計和隱式代數曲面表示這兩類方法為主體,以插值(Intmpolation)、擬合(Fitting)、逼近(Ap-proximation)這三種手段為骨架的幾何理論體系。隨著計算機圖形顯示對于真實性、實時性和交互性要求的日益增強,隨著幾何設計對象向著多樣性、特殊性和拓撲結構復雜性靠攏的趨勢的日益明顯,隨著圖形工業和制造工業邁向一體化、集成化和網絡化步伐的日益加快,隨著激光測距掃描等三維數據采樣技術和硬件設備的日益完善,曲面造型在近幾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2.1從研究領域來看,曲面造型技術已從傳統的研究曲面表示、曲面求交和曲面拼接,擴充到曲面變形、曲面重建、曲面簡化、曲面轉換和曲面位差。
曲面變形(DeformationorShapeBlending):傳統的非均勻有理B樣條(NURBS)曲面模型,僅允許調整控制頂點或權因子來局部改變曲面形狀,至多利用層次細化模型在曲面特定點進行直接操作;一些簡單的基于參數曲線的曲面設計方法,如掃掠法(Sweeping),蒙皮法(skinning),旋轉法和拉伸法,也僅允許調整生成曲線來改變曲面形狀。計算機動畫業和實體造型業迫切需要發展與曲面表示方式無關的變形方法或形狀調配方法,于是產生了自由變形(fFD)法,基于彈性變形或熱彈性力學等物理模型(原理)的變形法,基于求解約束的變形法,基于幾何約束的變形法等曲面變形技術和基于多面體對應關系或基于圖象形態學中Minkowski和操作的曲面形狀調配技術。
2.2從表示方法來看,以網格細分(Sub-division)為特征的離散造型與傳統的連續造型相比,大有后來居上的創新之勢。而且,這種曲面造型方法在生動逼真的特征動畫和雕塑曲面的設計加工中如魚得水,得到了高度的運用。
三、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CAD/CAM)的應用
這是一個最廣泛,最活躍的應用領域。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Design,CAD)是利用計算機強有力的計算功能和高效率的圖形處理能力,輔助知識勞動者進行工程和產品的設計與分析,以達到理想的目的或取得創新成果的一種技術。它是綜合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設計方法的最新發展而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發展是與計算機軟件、硬件技術的發展和完善,與工程設計方法的革新緊密相關的。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已是現代工程設計的迫切需要。CAD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其主要的應用領域有以下幾個方面。
3.1制造業中的應用。CAD技術已在制造業中廣泛應用,其中以機床、汽車、飛機、船舶、航天器等制造業應用最為廣泛、深入。眾所周知,一個產品的設計過程要經過概念設計、詳細設計、結構分析和優化、仿真模擬等幾個主要階段。同時,現代設計技術將并行工程的概念引入到整個設計過程中,在設計階段就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進行綜合考慮。當前先進的CAD應用系統已經將設計、繪圖、分析、仿真、加工等一系列功能集成于一個系統內。現在較常用的軟件有UGII、I-DEAS、CATIA、PRO/E、Euclid等CAD應用系統,這些系統主要運行在圖形工作站平臺上。在PC平臺上運行的CAD應用軟件主要有Cimatron、Solidwork、MDT、SolidEdge等。由于各種因素,目前在二維CAD系統中Autodesk公司的AutoCAD占據了相當的市場。
3.2工程設計中的應用。CAD技術在工程領域巾的應用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建筑設計,包括方案設計、三維造型、建筑渲染圖設計等。②結構設計,包括有限元分析、結構平面設計、框/排架結構計算和分析等。③設備設計,包括水、電、暖各種設備及管道設計。④城市規劃、城市交通設計,如城市道路、高架、輕軌等。⑤市政管線設計,如自來水、污水排放、煤氣等。⑥交通工程設計,如公路、橋梁、鐵路等。⑦水利工程設計,如大壩、水渠等。⑧其他工程設計和管理,如房地產開發及物業管理、工程概預算等。
3.3電氣和電子電路方面的應用。CAD技術最早曾用于電路原理圖和布線圖的設計工作。目前,CAD技術已擴展到印刷電路板的設計(布線及元器件布局),并在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中大顯身手,并由此大大推動了微電子技術和計算及技術的發展。
3.4仿真模擬和動畫制作。應用CAD技術可以真實地模擬機械零件的加工處理過程、飛機起降、船舶進出港口、物體受力破壞分析、飛行訓練環境、作戰方針系統、事故現場重現等現象。在文化娛樂界已大量利用計算機造型仿真出逼真的現實世界中沒有的原始動物、外星人以及各種場景等,并將動畫和實際背景以及演員的表演天衣無縫地合在一起,在電影制作技術上大放異彩,拍制出一個個激動人心的巨片。:
3.5其他應用。CAD技術除了在上述領域中的應用外,在輕工、紡織、家電、服裝、制鞋、醫療和醫藥乃至體育方面都會用到CAD技術。CAD標準化體系進一步完善;系統智能化成為又一個技術熱點;集成化成為CAD技術發展的一大趨勢;科學計算可視化、虛擬設計、虛擬制造技術是CAD技術發展的新趨向。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通信網絡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電信業務正在逐漸從傳統的以電話業務為主的窄帶業務向集語音、高速數據和圖像為一體的多媒體寬帶業務發展。多媒體通信已成為建立公用寬帶網的主要動力。傳統電話網將不可避免要過渡到以數據業務、特別是IP業務為中心的下一代電信網,這些都對電信網的寬帶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寬帶網絡就是依靠寬帶技術為基礎構建的網絡體系。眾所周知,多媒體信息的數據含量遠遠超過以前以單一形式傳輸信息的數據量,在傳輸速率不能降低并且同時信息容量增大的情況下,電信網絡必須努力提高傳輸通道的容量和速度,否則必然不能保障信息及時、準確、完整地傳遞。因此,要實現社會信息的多媒體化,必須依靠寬帶技術。
寬帶網絡按其技術結構來說可以分為寬帶傳輸網、寬帶交換網和寬帶接入網三個部分。傳輸網是所有信息元素傳輸的基礎通道,信息單元和數據就是通過傳輸網絡實現從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轉移。寬帶交換網絡通過對信息的接收、分揀和轉發的過程,實現了信息的相互交換過程;接入網是整個寬帶網絡中與用戶相連的最后一段,用戶通過接入網連接到寬帶網上。
寬帶接入網
接入網的建設占全網投資的比例較大,是技術最復雜、實施最困難、影響面最廣的一部分。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盡量合理地發展接入網。先進的光纖接入網發展既要考慮光纖接入網與原電纜接入網拓撲結構的兼容性,又要明確接入網的全光纖化方向;既要節省投資成本,又要堅持高起點、分期實施的原則。因此在接入網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應該循序漸進,從低速業務開始,逐漸向高速業務發展。當前常用的窄帶接入技術有頻帶Modem技術,V.90標準的Modem下行速率是56kbps;窄帶ISDN接入技術能在一對普通的電話線上,通過基本速率(2B+D,144kbps)接口,為用戶提供端到端的全數字連接的多種電信業務。目前,寬帶接入技術主要有下列幾種:
(一)基于電信網用戶線的數字用戶線(DSL)接入技術
DSL技術是一系列基于雙絞銅線的用戶線高速傳輸技術,包括HDSL、SDSL、ADSL、RADSL及IDSL等,統稱為xDSL。
ADSL
ADSL(非對稱數字用戶線)技術,其下行速率達8Mbps,上行速率達640kbps,能傳輸3~5km的距離。ADSL所支持的主要業務是因特網和電話,該技術接入速度可滿足寬帶因特網接入和部分寬帶應用(如會議電視、視頻點播等)。更重要的是結合ATM等寬帶干線網絡技術,可以支持廣播級的視頻分發和VoD。
利用ADSL技術開展寬帶接入業務的優勢非常明顯,首先可以充分利用電信網現有的銅纜資源,保護這一巨大投資,并充分發揮銅線的潛力。其次,用戶隨時可以上網,無需每次重新建立連接,而且不會影響電話的使用,每個用戶都可以獨享高速通道,沒有阻塞問題。其主要缺點是對線對的要求苛刻,目前只有大約30%的線對可以開通ADSL業務。
目前一種簡化型的、無分路器的ADSL標準已經問世,稱為G.Lite。其基本特點有兩點:第一是速率降低到1.5Mbps左右,第二是在用戶端不用電話分路器,價格可以下降,安裝更為方便。它具有自適應速率適配能力,抗射頻干擾的能力比ADSL強,主要業務為因特網接入、Web瀏覽、IP電話、遠程教育、在家工作、可視電話和電話等。
VDSL系統
有關ADSL系統發展的第二個趨勢是進一步提高系統的下行帶寬,即演變成甚高速數字用戶線(VDSL)系統。這種技術在雙絞線上下行傳輸速率可以擴展至25Mbps~52Mbps,同時允許
1.5Mbps的上行速率,其傳輸距離則分別縮短至1000m或300m左右。很適合光纖到小區(FTTC)的接入方式。由于它能提供高速接入帶寬,且能滿足高清晰度電視和視頻點播的要求,所以是一種比較現實的、理想的寬帶混合接入方案。
(二)基于CATV網HFC傳輸設施的電纜調制解調器(CableModem)接入技術
有線電視網是用來傳輸模擬電視信號的地面網絡,所有用戶共享下行帶寬,是真正的寬帶網絡。HFC(HybridFiberCoaxial,光纜同軸混合)技術推動了CATV網絡的發展,HFC網不僅可以提供原有的有線電視業務,而且可以提供話音、數據以及其他交互型業務。CableModem方案是以HFC為基礎的高速接入技術,CableModem用戶共享下行數據帶寬,而每一個子信道下行通道的數據吞吐量都可以達到25Mbps~40Mbps。
傳統的有線網只能傳輸單向業務,必須升級為雙向的HFC網絡才能實現雙向寬帶傳輸數字化多媒體信息,可開通VoD、遠程教學、遠程醫療、因特網高速接入及語音電話等多種新的增值業務。CableModem的開通率高,不存在ADSL因線纜質量和串擾引起的開通率低的問題,只會因為共享用戶數的增多而降低每個用戶的可用數據帶寬。
(三)基于光纜的寬帶光纖接入技術
寬帶有源光接入
在各種寬帶光纖接入網技術中,采用了SDH技術的接入網系統是應用最普遍的。這種系統可稱之為有源光接入,主要是為了與基于無源光網絡(PON)的接入系統相對比。SDH技術是一種成熟、標準的技術,在骨干網中被廣泛采用。在接入網中應用SDH技術,可以將SDH技術在核心網中的巨大帶寬優勢和技術優勢帶入接入網領域,充分利用SDH同步復用、標準化的光接口、強大的網管能力、靈活網絡拓撲能力和高可靠性帶來的好處,在接入網的建設發展中長期受益。
SDH技術在接入網中的應用雖然已經很普遍,但仍只是FTTC(光纖到路邊)、FTTB(光纖到樓)的程度,光纖的巨大帶寬仍然沒有到戶。因此,要真正向用戶提供寬帶業務能力,單單采用SDH技術解決饋線、配線段的寬帶化是不夠的,在引入線部分可分別采用FTTB/C+xDSL、FTTB/C+CableModem、FTTB/C+局域網接入等方式提供業務。
寬帶無源光接入網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和影響著我們社會的各個方面。因此,處身于信息時代中的考古工作者所面臨和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在考古學的未來發展中,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究竟會帶來怎樣的推動和變化?考古學的學科目標是通過對古代歷史信息的辨識、認知和分析、整合來復原古代社會??脊艑W科的這一特性和需求,也正是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所具有的優勢之一,因此我們相信,網絡技術與考古學的緊密結合,將會對考古信息的認知和進一步的分析、整合提供強有力的工具,也勢必將會對考古學的研究方法、手段產生意義深遠的影響。本文就計算機網絡技術在考古學中的應用進行初步的討論,并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與考古學的未來發展作出前景展望。
一、計算機網絡技術在考古學中的應用
由于種種客觀條件的制約,考古界目前對計算機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在考古領域最廣泛的應用仍停留于對考古發掘資料的計算機輸入和數據庫管理等方面。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考古資料信息的數據庫管理技術已經在考古文博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應用,而計算機網絡技術因其自身也是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因此,在考古工作中還有待引入和普遍應用。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最大優勢就在于能夠將眾多原本分散、孤立的計算機和其他相關的外部設備通過網絡互聯,從而以最小的成本付出,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優勢,達到人們對溝通信息、共享資源的目標要求。網絡技術在考古工作領域的引入,其優勢之一就在于能夠將較昂貴的各類外部設備,如高精度掃描儀、磁帶備份機、彩色打印機、光盤刻錄機等通過網絡進行共享,以充分拓展外部設備的應用范圍。近年來,隨著各類計算機外部設備的發展,原本較昂貴的硬件設施在性能大幅提高的情況下,其價格卻在不斷下降,一些原本無條件普遍使用的設備也正在逐步普及,利用網絡實現硬件資源共享的這一基本目的隨之也就不再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因此,計算機網絡技術在考古工作中的應用,其最主要的意義是在于借助于網絡架構模式,實現考古信息的網絡化管理、共享、傳播以及信息的檢索和交流。
1.考古信息的網絡化管理
考古信息的有序、科學管理是考古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和后期研究的實際需求。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對全國文博單位計算機應用狀況的調查中,有半數以上的文博單位希望能夠將計算機應用于田野工作、資料檢索與處理系統及藏品管理系統等方面,由此可見,國內文博界已普遍認識到了傳統信息管理模式的種種弊端,并迫切地需要一套現代化、高效率的信息管理模式[1]。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數據庫和多媒體技術的日趨成熟,考古部門已能夠研制開發出符合考古工作需要的專業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在計算機技術支撐下的新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統,可以針對自身的學科特點和工作需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多媒體技術、可視化技術和數據庫技術,將考古信息以圖、文、聲、像等多種形式,按考古遺址、地層、單位等分門別類進行輸入和歸檔、管理,并可按照研究者的不同要求快速、準確地對資料進行檢索、查詢、統計和研究。因而,考古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研制,在國內考古界已成為計算機應用的主要領域之一。
然而,隨著計算機數據庫信息管理技術在考古工作中應用的不斷深入,普通的計算機數據庫管理技術的缺陷和不足也日益凸顯。最明顯的不足是,目前應用于考古工作中的數據庫管理軟件,其操作方式還大多停留于單機工作狀態,這種方式已不能充分滿足考古發掘信息的科學有效管理和共享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古信息在后期分析、歸納和整合等應用方面的效率。這一問題目前已被考古工作者認識到,并著手進行了構架于網絡平臺管理系統的開發[2]。
通常來說,一個考古部門的田野考古工作不可能長期固定于某一特定區域,因此,普通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就無法及時地補充和更新考古發掘的最新信息,即使在具有便攜式計算機等條件下,不具備網絡化信息管理系統支持,也只能夠做一些必要的基本資料錄入,而考古信息的最終歸檔工作,則只能待一個區域的考古發掘工作告一階段后,再進行后期的補充輸入。這種情況無疑造成了考古資料信息歸檔工作的滯后和資料輸入工作的重復。網絡技術在考古信息管理中的應用,可以充分發揮出信息資源共享的優勢,使考古信息通過網絡實現實時的遠程輸入、檢索、歸檔和管理。借助構建于網絡技術平臺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統,考古工作者通過對網絡服務器中專業數據庫的遠程訪問,可以實現對考古信息的網絡輸入、檢索和管理,并及時追加和補充考古發掘的最新信息。這種方式不僅有助于提高信息的輸入和檢索效率,考古工作者還可結合數據庫中同類遺跡、遺物的資料比照,對考古發掘工作中的各類考古遺跡作出對比分析,有助于進一步提高田野考古發掘研究工作的主動性。
為了保證發掘資料檢索、使用的有序和安全,可以根據使用者的不同,在網絡管理系統中設置不同的使用權限。如考古機構中的領隊人員等,可以通過網絡對已歸檔的各個發掘區域的考古信息進行實時地全面檢索和查詢,并就已歸檔的資料加入批注,以有效地實施對田野發掘工作的全面指導;發掘人員根據其不同的工作區域,擁有在特定模塊進行檢索、輸入的權限,以便將最新的發掘資料進行遠程追加輸入。這種方式,在保證已歸檔考古信息安全性的同時,提高了考古信息管理的同步、更新效率。
2.考古信息的網絡化共享
網絡技術應用于考古工作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考古信息的網絡化共享。考古信息的網絡化共享,首先是在網絡管理系統平臺支持下的考古信息共享。構建于網絡平臺之中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統,不僅為遠程輸入和管理考古信息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遠程共享考古信息提供了可能。以規范化為基礎構建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統,其基本信息是可以實現相互溝通的。假設在全國考古機構的信息化工作步入一定的階段后,各級相關的考古機構都擁有了既相對獨立又可相互溝通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統,那么借助于網絡技術平臺,就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考古信息的網絡化共享。這種工作方式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相關考古機構的上級主管部門可以借助這一考古信息網絡管理平臺對考古發掘與研究現狀實現有效的實時監督和指導,最大限度地減少因信息滯后所帶來的種種弊端;另一方面,考古工作者也可借助這一網絡平臺及時地了解和掌握已公布的考古發掘和研究信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考古信息的交流。當然,由于考古發掘工作的自身特點和考古信息的相關要求,這一層次的考古信息網絡化共享應當嚴格限制于考古專業人員,并且要遵循考古信息的相關規章制度,以保證考古信息的安全和有序。
實現考古信息網絡化共享的另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借助于專業化的考古學信息網站的考古信息來實現的。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目前在互聯網上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考古學專業信息網站,這些專業網站在一定程度上為考古工作提供了獲取和共享考古信息的一個窗口。例如說,中國文物信息網()是《中國文物報》主辦的網站,它借助于網絡將最新的考古動態和信息進行,考古工作者只須登錄該網站就可及時了解到這些信息。此外,一些專業網站還將已發表的考古專題研究資料輸入數據庫并聯入網絡,為學者開展相關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可貴的資料信息。
3.考古信息的網絡化傳播和
借助于網絡而實現的考古信息的傳播與,其優勢首先在于其“無時差”性。通過網絡平臺,最新的考古信息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實現在網絡上的和傳播;其次,考古信息的網絡化傳播與,除了在初始的制作過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費用外,后期幾乎不需再有什么費用的投入,與傳統的傳播方式相比較,顯然是具有“低成本”的優勢,這一特性也就為考古信息的網絡傳播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第三,就是考古信息的“可及性”。借助于網絡所實現的考古信息的傳播與,為研究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只要是有條件接觸網絡的地方,就可以及時地通過網絡了解和掌握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的最新信息。這一優勢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研究過程中資料收集工作的困難局面;第四,就是由于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考古信息的網絡化傳播和具有“信息的多樣性和交互性”這一顯著的特點。傳統方式的考古信息的傳播和,囿于傳播載體的局限,往往只能以文字、圖像或者繪圖等幾種方式來傳達考古信息,而信息技術所具備的優勢,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類別,比如說在線視頻信息等,而且還可以提供諸如三維虛擬遺址地層圖、虛擬現實等交互式的信息傳播方式,為研究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資料。如上所述,考古信息的網絡化傳播與,由于其所具有的這些顯著的特點和優勢,使考古信息的網絡化傳播和具有著傳統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優點。
考古信息網絡化傳播和的形式,目前主要有考古專業網站的信息,專業電子期刊的信息以及專業網上論壇等多種方式。借助于考古專業網站所實現的考古信息,可為研究者提供豐富和詳實的專業信息;專業電子期刊,也是及時傳播考古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專業電子期刊,是在傳統意義上的專業學術期刊基礎上,借助于網絡實現的一種形式,它具有著較好的時效性和信息類別的靈活性,是對傳統印刷型期刊功能的拓展,其主要類別可分為在線WEB閱讀和郵件訂閱發送以及電子文檔下載等多種方式。電子期刊與傳統紙媒體雜志相比,具有許多新的特點和優勢,從出版速度上看,即使出版速度最快的傳統雜志也無法與網絡電子刊物的即時性相比。據統計,世界各地見于著錄的重要考古學期刊有950多種,出版者包括學術出版社、大學出版社、科研機構或學術團體以及獨立的出版者等幾個類別,其中20%擁有自己的網站[3]。這些電子專業期刊的出現,為考古信息的傳播和提供了重要的途徑??脊判畔⒕W絡的第三種形式,就是專業網上論壇,這主要包括以公告板(BBS)等形式的田野考古動態、學術會議、熱點學術問題的討論等內容,這種方式因主要為研究者自發性地活動,是上面所述兩種主要類別的補充。
4.考古信息的網絡檢索和實時交流
借助于網絡技術所實現的考古專業信息的檢索,是對傳統信息檢索手段的全面革新。考古信息的網絡檢索,徹底地擺脫了時空的限制,使專業信息的檢索工作易如反掌。而且,隨著網絡考古專業信息的日益豐富,相信未來的信息檢索工作將會主要依賴于網絡技術進行。
專業考古信息的網絡檢索主要是指考古及其相關信息網絡數據庫檢索[4]。正如上文所談到,如果未來的考古信息處理系統能夠通過網絡實現互聯的話,借助于這樣一個龐大的考古專業信息的網絡檢索數據庫進行考古專業信息的檢索,將會為考古學的未來發展提供現代化的信息工具。目前從技術層面而言,實現這一目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要建立這樣一個全國性質的龐大的考古專業信息網絡數據庫,最主要的難度在于要建立一整套規范、科學、統一、安全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統,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使用。此外,目前在網絡中還存在著不可計數的專題性考古信息網絡數據庫,這些提供網絡檢索的專題性質的考古數據庫,為我們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研究工具。
除了本學科信息的網絡檢索工作外,借助于網絡平臺,我們還可以實現對相關自然科學信息的網絡檢索。比如說,借助于網絡平臺,我們可以對考古發掘工地的GIS地理信息和早期航片進行檢索,對于我們制訂田野考古工作的實施計劃有著一定的幫助。
此外,各種數字化的考古資料層出不窮,如《史記》、《漢書》等古代文獻已經出現了電子版本,一些專業網站提供了在線式的文獻檢索服務,為查詢、檢索古籍提供了高效地現代化手段。我們還可以通過考古機構的專業網站及時地獲取國內外相關考古信息。
目前而言,大部分網絡用戶使用的接入方式還是撥號上網,這種方式由于速率較低,在未來將會逐步為ADSL、光纖接入等寬帶網絡接入方式所取代。在現有接入方式的限制下,考古信息的實時交流還僅限于諸如網絡虛擬論壇,網絡實時文字信息交流等簡單的方式,而需要更大帶寬支持的視頻實時交流等方式在現有的條件下還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隨著寬帶網絡的日益普及,通過視頻播放、網絡虛擬論壇等方式實現的考古信息的網絡實時交流,可以預見將會是未來考古網絡化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計算機網絡技術與考古學未來發展的前景展望
考古學的學科目的,歸根到底是通過對古代遺跡、遺物的發掘,來獲取各類蘊含的歷史信息,以最終復原古代社會,探究古代社會發展規律。從這個意義上說,考古學的學科目的也可視作是對古代歷史信息的辨識、認知,并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整合來復原古代社會??脊艑W科的這一特性和需求,也正是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所具有的優勢之一。網絡技術與考古學的緊密結合,將會為考古信息的認知和進一步的整合、分析提供強有力的工具,帶給考古學以新的研究方法、手段,也將會對考古學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超級秘書網
計算機網絡技術于考古學中的應用,從表層來說,是為考古學增添了一對信息時代飛翔的翅膀;而從深層次來說,將會對信息時代考古工作的結構重組起到有力地推動和促進。正如上文所述,計算機網絡技術之應用于考古工作,不僅有助于我們進行考古信息的網絡化管理、共享,而且還為考古信息的傳播、以及網絡檢索和實時的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這些不同層次的應用,都將會對考古學的未來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而在未來的發展中,最為令人振奮的當為構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統一規范的國家考古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以及它所帶來的考古工作模式的重組和進一步完善。
構架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考古信息管理模式,為考古學基礎信息的整合和后期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將會對考古學的既有工作模式產生重要的影響。在不遠的將來,隨著條件的日漸成熟,將有可能構架出一個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運作平臺的、覆蓋全國范圍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統,這種管理系統相信不僅為考古工作的宏觀管理提供一個有效地管理方式,而且也為考古研究者后期資料的整合與研究提供一個利器。例如,借助于現代的計算機及網絡技術,我們不僅可以將考古發掘信息進行科學、規范地管理,而且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遠程的信息管理、共享和交流。相信隨著全國范圍內統一、規范的考古信息管理模式的構建完成,考古工作的每一個工作步驟,從初期踏勘、田野發掘到后期的資料整理都可以在此管理模式中進行運作,考古工作的網絡化宏觀管理將會得以實現。
當然,限于目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水平,本文只是對網絡技術應用于考古學所做的初步設想。我們相信,隨著未來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和在考古工作中應用的不斷深入,計算機網絡技術將會在考古工作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科威,于冰,童波.全國文博系統計算機應用狀況調查.東南文化,1991,(3、4):253.
[2]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資料的信息化處理與<田野考古2000>.考古,2000,(6):88~95.
(參考某一學校的要求)
論文書寫格式
論文全部要采用word 來書寫,文件名統一為“report95′ ′ .doc”,其中′ ′ 代表自己的學號。
學位論文一般應包括下述幾部分:
論文首頁格式:
其中學位論文題目用黑體二號字,其余用宋體四號字
論文題目應能概括整個論文最重要的內容,簡明、恰當,一般不超過25個字。
中文摘要及其關鍵詞(宋體5號字b5排版):
4 論文第二頁為500字左右的中文內容摘要,應說明本論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
學位論文摘要是學位論文的縮影,盡可能保留原論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論文的創造性成果和
新見解。論文摘要應盡量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少用公式字母,語言力求精煉、準確。
4 在本頁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關鍵詞3╠5個。
英文摘要及其關鍵詞(宋體5號字b5排版):
論文第三頁為英文摘要,內容與中文摘要和關鍵詞相同。
學校名稱:東北師范大學
院(系)名稱:計算機系
本科生學號:
學 位 論 文 題 目
學 科、專 業:計算機科學技術
本科生姓名: _____ _
指導教師姓名:_________
指導教師職稱:___________
東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系學位評定委員會
年 月
摘 要(粗宋體居中四號字)
(空一行)
摘要內容(宋體5號左對齊)
(空一行)
關鍵詞:詞1、詞2
目錄:
論文各章節的詳細目錄。格式如下:
計算機概論……… ………………………………..……1
1.1 計算機產生……..…………………………………………..1
1.2 計算機的發展……………………………………………..2
1.3 計算機中的進制 …………………………………………3
一 二進制表示法…………………………………………..….3
第二章 計算機文化基礎……………………………………….6
其中:“章”部分使用宋粗體四號字;“節”部分采用宋體5號字
引言(或序言)(宋體5號字b5排版):
內容為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該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
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等某方面的實用價值與理論意義。
正文是學位論文的主體:
4 要求采用宋體5號字b5排版。每頁36行,每行32個字。頁碼打印在頁面下方中間位置,
論文裝訂后尺寸為標準b5復印紙的尺寸。頁眉部分奇數頁使用“東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系
學士學位論文”,偶數頁使用論文題目的名稱。
4 論文中圖表、附注、參考文獻、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或
分章)編號。圖序及圖名置于圖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論文中的公式編號,
用括弧括起寫在右邊行末,其間不加虛線。
4 學位論文一律在左側裝訂,要求裝訂、剪切整齊,便于使用。
4 論文字數控制在1萬字至3萬字之間。
宋體3號字居中顯示
(空一行)
§1.1 宋體4號字居中顯示
(空一行)
粗宋體5號字左起
正文部分宋體5號字,語言要簡練,不能有錯字、別字。也不能有錯誤的觀點。
參考文獻:
按學位論文中所引用文獻的順序、列于文末。
[編號]、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外文可縮寫)、年份、卷號、期數、頁碼。
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份、版次、頁碼。
附錄:
中國期刊投稿熱線,歡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論文我們會在2個工作日之內給予辦理審稿,并通過電子信箱通知您具體的論文審稿及發表情況,來信咨詢者當天回信,敬請查收。本站提供專業的服務和論文寫作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快速發表。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語言課程的教學現狀, 提出了面向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語言課程新教學體系的構建設想, 分析了以加強語言課程實驗環節為特點的新教學體系實現的關鍵問題, 說明新教學體系建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并闡述了面向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語言教學探索新教學體系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非計算機專業 新教學體系 關鍵技術 探索
【本頁關鍵詞】省級國家級期刊快速發表 學術期刊論文投稿歡迎來稿
【正文】
1、前言隨著計算機應用領域的日益廣泛, 計算機應用能力已經是大學生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 計算機技術與各個專業的結合應用也越來越緊密, 因此目前普通高校幾乎所有非計算機專業都開設了相關的計算機語言課程。計算機語言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計算機程序設計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學生上機的實驗, 加強實驗教學環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上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由于普通高校更側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因此如何構建適合普通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的以加強實驗環節為特點的計算機語言課程的新教學體系, 使計算機語言基礎課程的教學更適合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習特點,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具備基本的程序設計能力, 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計算機技術與其專業技術相融合, 使普通高校的培養目標更適應于社會, 成為迫切解決的問題。目前在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語言課程教學中普通存在教學內容與實際軟件應用開發脫節的問題, 因此面向非計算機專業探索計算機語言基礎課程新教學體系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2、教學現狀目前普通高校面向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計算機語言課程主要有C 語言、V isual Basic 語言、V isual FoxP ro 語言、HTML 語言、Java 語言等。在教學計劃中目前存在的很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由于教學內容與實際軟件應用開發思路的脫節, 語言課程的各個實驗教學內容離散而缺乏相關性, 實驗內容過于重視知識點的驗證, 而忽略各個實驗之間知識點的運用銜接, 學生面對難記的語法和復雜的算法常提出學習這些計算機語言有何用的困惑, 比如V isual FoxP ro 語言或V isualBasic 語言的教學, 如果能以開發一個完整的數據管理軟件為主線作為教學指導, 學生通過對這門課程掌握如何運用計算機語言作為開發工具實現實際需求軟件的開發, 從而了解軟件開發的完整思路及開發流程, 而且這種教學內容與方式更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是由于目前普通高校的師生比現狀, 在計算機語言課的實驗教學過程中, 往往一位教師需要指導六、七十位學生上機, 教師對學生實驗過程監控及實驗效果的了解缺少必要的手段, 盡管教師每次實驗課都預先安排了實驗內容, 但最后教師指導的經常是幾個愛提問的學生, 有些學生因為無法獨立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而失去學習興趣, 最后上交的上機作業常出現很多拷貝現象。教學中這種過程監控不夠的現狀影響了實驗教學環節的實驗效果, 影響了計算機語言課程的教學質量。三是非計算機專業語言課的考核方式仍處于側重卷面的語法考核而忽略編程綜合能力的測試, 因此開發出合理的語言課實驗考核系統, 體現淡化語法, 重視編程能力訓練的計算機語言課教學觀念。
3、新教學體系結構設想針對普通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語言課程目前存在的這三方面問題, 提出構建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語言課新教學體系結構的設想, 通過對教學體系的研究與探索, 探討高校面向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語言課程教學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監控手段、實驗效果評價體系和教學考核系統; 探索開發輔助學生進行實驗過程的實驗教學軟件及教師對學生實驗效果的分析系統的可行性; 構建較為完善的、適合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目標的新教學體系, 解決目前計算機語言課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環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新體系結構的探索對實現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由理論型向實際應用型的轉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4、新教學體系的關鍵問題針對目前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語言課程的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校面向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語言課程教學體系應包括: 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監控手段、實驗效果評價體系和教學考核系統等主要研究內容。4. 1 新教學體系結構圖構建較為完善的、適合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目標的實驗教學體系, 是保證計算機語言課程教學質量的前提。計算機語言課程新教學體系結構構想如圖1 所示。4. 2 新教學體系構建的關鍵問題及具體任務4. 2. 1 新教學體系的構建主要解決的問題(一) 理清理論教學主線、明確實驗內容針對這種多年來普遍存在于計算機語言課教學環節的老觀念提出改變的新思路: 即通過對計算機語言課程教學內容的分析、整合, 構建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和教學體系, 提出以實際需求為目的, 完整的項目軟件開發為教學主線,驗證型實驗為輔設計型實驗為主的實驗內容, 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實驗的積極性;(二) 強化實驗環節管理建設實驗教學網站, 開發與實驗教學內容同步的輔助學生進行實驗過程的實驗教學軟件, 實行網絡化管理, 給學生更大的實踐訓練自由度, 解決目前普通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語言教學師生比現狀下的學生實驗教學指導問題;(三) 合_______理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針對目前計算機語言課程中實驗教學過程缺乏對學生上機實驗效果及時、合理監控的教學狀況, 提出構建教學效果的課程考核系統和實驗效果分析系統, 統一規范計算機語言課程教學基本任務, 改變實驗教學中學生普遍拷貝作業、教師實驗教學較理論教學隨意性大、影響實驗環節發揮其在語言課程中有效作用的現狀, 提高非計算機專業語言課程教學的整體教學質量。4. 2. 2 新教學體系構建的具體任務(一) 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制定通過深入研究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 設計出以實際需求為目的, 完整的項目開發為主線, 驗證型實驗為輔, 設計型實驗為主的計算機語言實驗教學內容, 并編寫相應的實驗教學大綱及實驗教材。(二) 配合理論教學內容的實驗教學軟件開發使大部分學生能在實驗教學軟件的輔助下, 以團隊形式有效地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設計型實驗內容。(三) 實驗效果評價系統的構建由于計算機語言的多樣性, 正確及時地上傳實驗結果及反饋教師評價會存在一些困難, 選擇合適、快速的上傳方式及教師批閱評價方式也是新教學體系構建要研究的關鍵問題。(四) 課程教學考核系統設計面向非計算機專業的新教學體系下計算機語言課程教學考核系統應淡化語法, 而突出編程能力測試為考核重點。
5、結束語目前普通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語言課程現有的教學模式中, 把實驗教學看成課堂教學的輔助和補充。在重視素質教育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今天,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重要環節。教學實驗室是學生的自主學習環境,也是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環境。探索以加強實驗以環節為特點的適合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新教學體系, 對提高計算機語言課程教學質量, 使學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有很大的必要性。
【文章來源】/article/91/7906.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并帶雙刊號(CN,ISSN),保證讓您輕松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