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0: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地理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環境教育因素,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選擇好教學與環境教育的最佳結合點,不失時機地開展環境教育。例如講“工農業的區位選擇”時,可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充分討論影響區位選擇的各種因素,以及可能造成污染轉嫁問題,懂得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人地關系思想。另外,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分析我國當前大氣環境、水環境、海洋環境以及城市環境問題的發展趨勢,關心我國氣候變化、水質污染、大氣污染以及土地資源利用狀況和自然災害的增減程度,關注我國政府對應的各種環保措施及取得的成果,了解我國目前的環保工作重點。
二、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優化環境教育
1、運用對比分析促進環境教育
在地理教學中,通過閱讀材料、地理圖表進行對比分析,可有效促進學生發現環境問題,受到環境教育。如在教學“地球上的水”這一內容時,單從地球上水的覆蓋面積、儲量、水循環方面來看,可以說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當我們把地球上的各種水體按所占的比例用統計圖表進行比較分析,就很清楚地發現其實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非常少,加上人類的污染、浪費,可再生的水資源最終也會變成不可再生資源,從而導致地球水資源枯竭。地球上的水除了儲量有限外,在地球上的分布也是極不平衡的,通過對各地人均占有的水資源進行對比分析,就可以發現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十分有限,華北地區缺水相當嚴重,從而引導大家討論缺水的原因,探討解決的方法,呼吁大家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運用對比分析,學生對地理現象的認識更為深刻,環保意識和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得到進一步加強。
2、開展交流討論培養環保意識
世界上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許多事物的存在既對人類的發展有益,也可能存在潛在的危害。環境問題同樣受多種因素制約,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人們對同一環境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設計有爭議性的問題,組織學生從不同角度交流討論,讓他們深入理解環境問題,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如在教學高中《地理》“新能源”一節時,可結合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因地震引發的核泄漏事故,提出“要不要發展核電”這一爭議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組織討論。核電站是全世界公眾關注的環境問題焦點之一,有些學生認為核能是一種清潔、廉價、能量密集、具有巨大發展前景的新能源,應積極發展核電站;另外一些學生則認為應以前蘇聯切爾諾貝利災難性的核事故、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引以為戒,不能忽視突發自然災害對核電站的威脅和來自具有很高放射性的核廢料的威脅,應削減或停止核電發展計劃。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就會產生對核電不同的看法,通過爭論,能有效加深學生對核能利用問題的認識。
3、運用多媒體激發環保熱情
在課堂教學中,對一些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只運用講述或學生討論達不到形象、直觀的效果,很難引起學生的關注。我們可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電視、幻燈、投影、多媒體課件等形式,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講解自然災害時,可播放洪澇災害、沙塵暴、霧霾等一些形象直觀的視頻資料和新聞報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深刻地體會到了人類破壞環境所導致的惡果,然后組織學生參與討論,分析形成災害的根本原因,引發學生思考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辦法進行防范和治理。多媒體能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增強學生對抽象地理知識的理解,從而將課堂引入全新的境界,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討論、探究解決環境問題、保護環境的方法。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我們就可以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感性認識有機的結合起來,達到增強學生環境意識、激發環保熱情的教學效果。
三、拓寬學生知識面豐富環保教育內容
環境是人類共同生活的空間,也是人自身發展的條件,但是,環境問題卻是我們當今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其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現實的威脅。霧霾、飲水安全、食品安全等問題逐一浮出水面,影響著每一個社會成員生存。這些問題的出現,正是由于一些企業、個人缺乏社會道德意識造成的。通過環境教育可以讓學生明白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明白人的活動對自然以及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長遠影響和后果,進而認識到改變這種現狀是他們的歷史使命,是他們對國家、民族未來命運的一份擔當。這份擔當會使他們愿意將所學的環境保護知識內化為自己的信念并外化為具體的實踐行動,為環境的改善作出自己的貢獻,從而大大增強學生的環保動力。這份擔當,會使他們在處理人與環境、社會、他人的關系時,學會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在人與人、社會、環境的交往中規范自己的言行,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和秩序,學會如何處理個人與環境、個人與他人的關系。這份擔當會使他們在處理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時,認識到只有維護整體利益,才能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進而在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自覺地使個人利益服從環境利益、社會利益,“產生自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后代人利益為準則的行為意識”,這種意識就是社會責任意識。
二、發揮環境育人功能,實現大學生道德內化和知行統一
道德內化(MoralInternalization)是指道德社會化的主體———人經過一定方式的社會學習,接受社會的道德教化,將社會道德標準、價值觀、道德規范和行為方式等轉化為其自身穩定的道德人格特質和道德行為反應模式的過程。同時,道德內化又是道德知識逐步轉化為個人內心的道德信念的過程。長期以來,無論在德育教育方面還是在環境教育方面,我們一直存在著“知易行難”、知行不統一的問題。比如,通過這些年的宣傳和教育,雖然在學生的環保理念、意識和行動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發展,但不環保的行為如長流水、長明燈、白色污染、破壞校園的綠化、隨手丟棄廢電池等現象,在大學校園中屢見不鮮。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發揮德育中環境育人的功能,強化道德內化。環境育人是指通過有目的地利用環境和有計劃地建設環境及開發環境育人功能并駕馭環境育人的活動。它是一種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它通過良好的外界環境,給人產生一種自我約束力,激勵學生去欣賞環境、愛護環境、感知環境,從而給他們帶來身心愉悅。它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環境意識和環境審美感,進而認同、珍惜和熱愛環境,有道德、有紀律的素質要求就在這種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升華,自覺不自覺地在思想感情和行動上實現道德內化,從而培養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高雅品位的生活格調,激發他們保護環境的行動力。如果再加以必要的管理手段和約束機制,磨煉他們的道德意志,提高他們的道德素養,就會形成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幫助他們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將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由外律要求逐步轉化為內律素質,形成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質,達到自覺保護環境、知行統一的德育目的。
三、開展環境教育,是全面提升大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
大學生素質教育涉及到許多方面,進入21世紀,許多國家將環境意識“列為21世紀人類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甚至將國家公民環境意識的好壞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環境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實質是幫助學生樹立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理念,教育學生正確處理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叭耸黔h境的主體,人的素質決定環境的走向和質量,要想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最根本的途徑就在于作好人的教育。因為教育的本質是人類自身的再生產和再創造,其功能就在于不斷更新人的觀念、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類社會健康持續發展?!备咝W鳛榄h境教育的主要載體,承擔著為國家培養和造就具有高度環保意識的未來國家建設的決策者、參與者和實踐者的重任,它培養的人才的素質高低,決定著國家未來事業的成敗。高校通過環境教育,教會他們正確認識人與環境的關系,培養學生全面的素質,對推動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中國夢,有著非凡的意義。所以說開展環境教育是提升大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五、環境教育豐富了德育教育手段,提升了德育效果傳統的德育教育在教育手段上大多采取課堂教育,將德育作為一個專門的知識體系加以研究,主要的教育方法是靠書本灌輸,輔之以一些德育實踐活動,如志愿者活動、重大事件的紀念活動、知識競賽等。這樣的教育由于缺乏豐富的手段,使受教育者產生抵觸而厭學;由于德育目標定位過于片面,使得學生被動地接受德育的教化,忽視了學生主體的內在需求,因而在實踐中被證明是效果有限,造成了德育的空洞化。加上“高校德育‘兩課’教法脫離實際,德育內容匱乏滯后,教師職業水準下降,使得德育實效整體低下”。
實踐表明,要想使德育有成效,就要使德育滿足不同層次受教育對象的學習要求,形成不同程度的道德觀,通過有效的教育實踐活動,最終實現各自道德水準的提高或轉變。環境教育正是通過其活動的豐富性、多樣性以及環境教育的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等特點,滿足了不同年齡、愛好、個性等受教育者的要求,實現了教育的目的,達到了滿意的效果。我們可以從德、智、體、美、勞等傳統德育的內容上,看出環境教育的特點。第一,環境教育擴大了德育范圍,把德育擴展至觀照人與環境的關系方面,把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作為教育的重點,使受教育者感同身受,改變了德育高高在上的觀念,使得德育終于“接地氣”了,這樣就豐富了德育的內容,改變了德育教育脫離實際的情況。第二,環境教育是一個綜合教育,傳授的是綜合知識,體現了多學科融合的特點,改變了德育作為思想教育單一課程的現狀,使得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學習到本學科以外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信息量。改變了德育內容匱乏滯后的現狀。第三,大學生社團組織的戶外環保體驗活動、植樹活動、探尋母親河等活動,不僅豐富了環境教育的手段,更是滿足了不同年齡、愛好、個性等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要求,體現了趣味性、實踐性的特點。在實踐之余學生也得到了鍛煉身體、磨煉意志的機會,同時在活動中學生也學會了關愛,達到了德育的目的。第四,環境育人和環保社會實踐活動,潛移默化地教育著學生,陶冶著學生的情操,影響著學生的審美情趣,改變著學生的生活習慣,約束著學生的行為,提高著學生的道德素養,實現著德育的目標,提升著德育的效果。第五,必要的勞動體驗可以使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加強,可以改變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薄弱的局面,提升學生的行動力,使德育生活從枯燥變得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提升德育效果的目的。
環境教育按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可分為普通環境教育和專業環境教育兩類。普通的環境教育課程是小學到高中的環境教育課程以及大學非環境專業的課程,這主要是培養大眾對環境的整體認識和初步了解,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以及環境破壞的后果。面對嚴峻的環境問題,普通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內容等方面都做了嚴謹詳細地研究。國家很重視普通的環境教育,因為它的受眾比較廣泛,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環境,可以培養更多的人的環境意識,這對保護環境是相當重要的一點。國家教委于1992年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該計劃對義務教育階段的環境教育作出了具體規定,即“要使學生懂得有關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基本國策。(楊帆,1998)
小學環境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認識環境、熱愛環境、自覺地保護環境的意識,獲得一些淺顯的環境知識和環保技能,初步樹立科學的環境觀,增強環境意識,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等。中學環境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理解環境的復雜結構、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環境價值觀、使學生參與解決環境問題等。(轉自:楊龍海,2001)我國中小學的環境教育正在步入正軌,在努力加強環境意識的培養和環境知識的普及。環境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我國目前的中小學環境教育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有些學校一改環境教育滲透在其他學科的做法,環境教育單獨設課,這足以體現環境教育在中小學已經占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例如小學的《環境與衛生》,初中的《環境保護常識》等,高中的《環境保護》、《STS課程》、《環境調查》、《環境科學實驗手冊》大學的環境通識教育是培養在校大學生的環境素養,不管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活動上都較中小學的環境教育高了一個層次。大學生是即將走向社會的特殊群體,是未來的管理者、經營者和實施者,對大學生進行環境通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普通環境教育是鑒于全民的環境素質整體不高而實施的,是在社會上普及環境知識,傳播環境理念,從而提高全民的環境素養,減少環境問題的發生,而不是發生了再去治理。對人類環境素養的培養,環境教育是最好的方式,比政府部門和環境機構的效果都要好。環境教育就是針對環境問題而發展起來的,環境教育的實施也要找準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對癥下藥。目前環境問題的產生人為因素占了很大比重,這就需要對人的意識進行優化,培養人類的環境意識。有人說,環境的污染首先是人類意識的污染。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意識在解決環境問題中的重要作用,環境教育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培養人類保護環境的意識,正確認識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從理論上來講,也就是從理想角度出發,環境教育能優化人類的環境思想,讓人類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危害,從而更好的保護環境,甚至杜絕環境問題的發生。但是現實社會中人類出于不同的動機和目的無休止的破壞環境,使得環境問題急劇的擴大化,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環境教育的干預。環境教育試圖尋找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宗旨,這是任何一個集團或組織都無法超越的利益,成為全人類改變現實環境問題的有力也是有效的工具。
專業的環境教育受眾人群數量比較少,但是都是環境專業人員,它對環境問題的響應也是至關重要的。對環境法問題的解決,兩個方面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是對人類環境素養的培養,另一個就是培養人類治理環境問題的能力。而培養人類治理環境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就需要專業環境教育的開展,這兩個方面是相互補充、相互支持的。國家環保總局宣教司指出專業教育的主要對象是環保專業的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學生。主要任務是有計劃地培養環??萍己凸芾砣瞬?。我國的環境教育已有20多年的歷史,專業設置和結構體系都趨勢于合理,基本上滿足了國家經濟建設對環保人才的需求。
一、結合演示實驗,滲透環保知識教育
化學演示實驗教學中,在突出相關知識教學的同時,應著重引導學生分析教材演示實驗造成的化學污染及危害,詳細羅列出教材各章節可進行環境教育的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對口實驗所涉及的環保基礎教育。讓學生能自覺地融入其中,樹立“我為環境、環境為我”的大環境觀。以“污水、廢水”為例,在分析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應明確給學生指出: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我國434個城市中缺水城市達188個,每年影響工業產值200多億元。我國不僅水資源不足,而且工業三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嚴重污染。這些嚴峻的事實,反向證明若不強化環境教育,中國將面臨沙漠化的絕境。
在分組實驗教學中,充分運用化學基礎知識,讓學生親身感受化學分組實驗產生的“三廢”,使學生在學習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領會環保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化學實驗中產生有毒氣體的實驗,完全可以采取封閉體系進行,對實驗后留的有毒氣體進行適當處理,消除危害,更能達到學習化學知識時全方位滲透環境教育即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進實驗,節約藥品。減少廢物對環境的污染,使學生自覺融入環保之列
化學實驗總是伴隨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生成,這些產物中許多是有毒有害物質,散發到空氣中、水中都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在不影響實驗結果、觀察效果的前提下改進實驗儀器裝置或變化實驗的形式,從而盡量減少實驗有害產物對環境的污染,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更能使學生樹立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如在濃硝酸與銅的反應中,利用注射器代替試管進行試驗,取一支10毫升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針筒內裝入0.05克銅屑,推上活塞并吸人0.1毫升的濃硝酸,觀察現象,等反應完畢后將注射器中液體小心排入廢液瓶中,無色氣體針筒內再吸入空氣,可見到無色氣體變成紅棕色。改進后的裝置是封閉體系,效果明顯,藥品用量比改進前少得多,同時還能防止有毒氣體二氧化氮泄漏而污染空氣。在實驗過程中,必須要求學生規范操作,盡量用小試管作實驗,不浪費,多余的藥品妥善回收。在安裝制備氣體和實驗裝置時,盡量使其嚴密,并在通風口下操作,如果需氣量小,可改用大試管制備氣體。教育學生,每人若多用一點藥,就會造成極大的浪費和污染。這樣做不但可以節約藥品,減少環境污染,還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良好途徑。
此外,充分利用計算機進行化學模擬實驗教學,制作多媒體課件。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獲得有關實驗的感性認識,達到演示實驗的效果;另一方面可減少藥品的使用,減少有毒物質的產生以及環境的污染。
三、讓教學實驗融入社會,使學生的個體行為去催生社會群體: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實驗教學不應僅局限于課堂、實驗室,學生在了解實驗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應開放課堂,讓教學實驗融入社會,只有全民行動,環境教育才能真正付諸行動。例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空氣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嚴重污染,這些酸性污染物與雨滴形成酸雨,對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引起肺水腫,尤其是重金屬和一些致癌物質的污染,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因此,學校實驗室設有專門的回收流程,把實驗廢棄物送到專門的地方處理。也是最基本的社會責任;環保部門也可以委托化工部門定期收集廢棄物;某些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毒物質可用化學方法進行妥善處理,例如,萃取后的苯和實驗中殘余的一氧化碳可以燃燒;溴苯可以堿解??傊钥茖W的態度,對學生進行愛護環境的科學教育,而不要把學科學的手段,變成污染環境的行為。
四、結合本地實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展環境保護的研究性課題研究
論文摘要:在高度緊張的現代社會中,學生自殺等無視生命、虐待生命的現象有所增多,教育學生體悟生命、珍視生命日漸重要。在香港和臺灣生命教育影響下,內地20世紀末對生命教育內涵、價值取向、理論基礎、自身理論建設開展了深入研究,并在全國中小學掀起了生命教育熱潮。認真總結與反思內地生命教育研究與實踐成果,對于促進我國今后生命教育研究與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中國當前正在工業化途中,如何避免西方國家因工業化帶來對人精神生命的壓抑,成為當前學術研究中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生命”為研究視角的探索,在世紀之交不斷涌現,逐漸促成了生命教育的興起。
一、生命教育起因與內在意蘊
在應試教育日甚一日的今天,教育的真義被遮蔽了,教育成為“訓練”的代名詞,成為塑造單向度人的工藝流程。由于學校生命教育的缺失,針對生命非連續性事件對學生生命的傷害,不僅要全力阻止其極端行為,挽救其生命,還要通過生命教育在更高層次上拯救其心靈,啟蒙生命價值。針對青少年健康發展及生命價值受到嚴重的威脅與挑戰,臺灣、香港及內地開始將生命教育納入教育體系中,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自下而上進行生命教育的推動工作?!吧逃币辉~在內地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主要是將環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看作一種生命教育,尚未對生命教育本身展開研究。90年代末期,生命教育才引起內地學者注意。
生命教育是一種通過增加與生命相關的教育內容,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創造生命價值,以促進學生生命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20世紀90年代末,黃克劍先生從哲學和實踐向度建構了“生命化教育”理論。從哲學向度看,生命化教育意味著訓育學生創獲“幸?!钡哪芰?以及培養學生提升道德心性所必需的自律意識。從實踐向度看,生命化教育意味著“遵從自然的教育”和“個性化的教育”。生命教育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中,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生命意識熏陶、生存能力培養和生命價值升華,最終使其生命價值充分展現的活動。生命教育的內涵主要是教人認識生命、保護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價值的活動。
二、生命教育理論溯源與體系建構
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哲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和生命倫理學。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孫效智在其《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中指出,生命教育應包含生死、宗教以及倫理教育等部分,倫理學理所當然應是其基礎。因為“哲學是提高生命境界的一種生存方式”,為此有研究者探討了生命教育的哲學基礎,包括物質生命和精神生命。在我國生命教育思想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鬃哟_立的儒家思想核心范疇的“仁”,就含有生命教育思想的意蘊;孟子承襲孔子思想,提出“仁者愛人”。中國哲學的生命意識是一種反思自我生存方式、價值和意義的生命意識,是融感性、理性為一體的意識,是合萬物生命于一體的意識。
近年來, 國內學者從教育學、心理學、生物學、環境倫理學、社會學等不同角度,對生命教育的產生、內涵、目標、內容、方法與實施途徑等,進行了深刻而廣泛的探討,初步形成了生命教育的理論體系。有研究者從生命教育理念切入,建立了比較系統的生命教育理論。第一部分主要從中西方哲學角度對人的生命、生命的本義、生命的特性、生命意義以及生命的終點——死亡分別予以解讀,為生命與教育之深層關系的論述確立了理論依據。第二部分主要從個體生命與教育互相關涉角度,來探討生命教育存在的合理性。第三部分在前面論述的基礎上,就生命教育的理念予以建構。第四部分,強調追尋生命自由是生命教育的永恒追求。在此理念指導下,通過對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的審視和反思,指出了當代教育之所以異化學生生命,在于其價值取向的偏差。而要把當代教育由異化學生生命轉化為培育、完善、涵養和潤澤學生生命,就必須在教育價值取向上來一個根本轉變。
三、生命教育價值訴求與實現路徑
綜合現有論述表明,生命教育試圖融合教育價值與人的價值,試圖育的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以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質量為宗旨,追求生命的全面、自由和終身發展為旨歸。有研究者闡釋了生命教育的五種取向:即身心健康、生死、倫理、宗教和社會取向。生命教育應是真正人道的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對學生的生命質量負責,要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首先是珍惜生命;然后是尋求生存的意義;最后教人超越自我、超越功利和世俗, 達到與自身、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和諧的境界。有研究者認為,形成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是其核心價值追求。因為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是生命教育確立自身發展目標的根本依據和巨大動力;也是生命教育超越功利、走向完美追求的基礎;更是其長遠規劃自身發展的指導思想。
生命教育的目標及其實現路徑。生命教育目標是“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盎A層面是教人珍愛生命,學會保護生命,更高的層次則在于教人體悟人生的意義,追求人生的理想”。在具體實現途徑上,多數研究者認為:通過設計、實施生命教育的課程,以生命教育課為主體,在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一方面,學校要開設有關生命教育的課程,派工作責任心強、能勝任生命教育的教師任教。另一方面,學??梢越Y合德育工作、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以及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生命教育。在總結前一階段生命教育實踐基礎上,有研究者對生命教育實踐進行了系統探索。認為基礎教育過程應是人之生命的心路歷程;基礎教育的課程應有助于人的生命的整體發展;道德教育應有助于人的生命的超越與提升。該研究者從三方面對生命教育實踐展開論述:一是滋潤生命的課堂教學;二是關照生命的課程實踐;三是涵養生命的道德教育。
四、生命教育研究得失評析
這一時期的研究,描述了當前教育忽視生命的現實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開展了系列實踐研究,收到了一定成效,促使生命教育在中小學迅速開展。在此基礎上,涌現出了一批比較系統的生命教育理論研究成果,為指導生命教育的大面積推進奠定了基礎??傮w看呈現以下特點:其一,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關于生命教育的定義仍在爭鳴中。其二,針砭應試教育弊端深刻,但解決問題的策略多停留在生命教育的推演水平,缺乏具體措施。其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脫節,這從出版的幾本生命教育專著中可以證實?!渡逃摗窂慕庾x生命入手,分析了當前學校教育中生命異化的表現,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讀》分析了生命教育提出原因、價值追求和未來走向;《生命的暢想——生命教育視閾拓展》拓展了生命教育的研究視閾。相對來說《生命的律動:生命教育實踐探索》與實踐聯系比較緊密。但是,它仍是從理想的角度對生命教育的課堂、課程和道德教育做的探討,而對于學校如何實踐這些構想,沒有進行深入研究。
追究生命教育研究中問題的成因,主要是缺乏“具體人”和“學校情景”的研究意識。只是停留在作為與動物相區別的人“類”生命意義的研究上,形成的只能是抽象的生命教育概念。對于以班級師生集體形式存在,真正對學生產生核心影響的生命群體缺乏關照;對處于班集體中的個體生命教育與孤立個體的生命教育缺乏區別,從而忽視了生命教育中作為班級群體的人與個體精神生命的有機結合。這就沒法給中小學教師提供在復雜教學環境中,靈活實施生命教育的理論指導。今后,生命教育研究重心必須從抽象“人”轉向學校境遇中的“具體人”。因為只有從學校特定境遇中,研究師生的具體精神生命,所得出的結論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生命教育實踐。
參考文獻:
[1]婁進舉,宋序紅[j].當代教育科學,2007,(13)49-50.
[2]張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4)1-162.
[3]潘鳳亮.“生命教育”先要“關懷”權利[j].人民教育,2004,(21)10.
[4]馮建軍.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 [j].思想理論教育,2006,(21)25-29.
[5]劉鐵芳.教育哲學作為一種探詢生命尊嚴的努力[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3)5-6.
[6]南志濤.生命教育的哲學基礎[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7,(4)26-27.
[7]郭成等.生命教育的理論淵源與發展進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3)109-122.
關鍵詞:生命教育;理論;研究
中國當前正在工業化途中,如何避免西方國家因工業化帶來對人精神生命的壓抑,成為當前學術研究中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生命”為研究視角的探索,在世紀之交不斷涌現,逐漸促成了生命教育的興起。
一、生命教育起因與內在意蘊
在應試教育日甚一日的今天,教育的真義被遮蔽了,教育成為“訓練”的代名詞,成為塑造單向度人的工藝流程。由于學校生命教育的缺失,針對生命非連續性事件對學生生命的傷害,不僅要全力阻止其極端行為,挽救其生命,還要通過生命教育在更高層次上拯救其心靈,啟蒙生命價值。針對青少年健康發展及生命價值受到嚴重的威脅與挑戰,臺灣、香港及內地開始將生命教育納入教育體系中,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自下而上進行生命教育的推動工作?!吧逃币辉~在內地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主要是將環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看作一種生命教育,尚未對生命教育本身展開研究。90年代末期,生命教育才引起內地學者注意。
生命教育是一種通過增加與生命相關的教育內容,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創造生命價值,以促進學生生命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20世紀90年代末,黃克劍先生從哲學和實踐向度建構了“生命化教育”理論。從哲學向度看,生命化教育意味著訓育學生創獲“幸?!钡哪芰?以及培養學生提升道德心性所必需的自律意識。從實踐向度看,生命化教育意味著“遵從自然的教育”和“個性化的教育”。生命教育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中,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生命意識熏陶、生存能力培養和生命價值升華,最終使其生命價值充分展現的活動。生命教育的內涵主要是教人認識生命、保護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價值的活動。
二、生命教育理論溯源與體系建構
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哲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和生命倫理學。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孫效智在其《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中指出,生命教育應包含生死、宗教以及倫理教育等部分,倫理學理所當然應是其基礎。因為“哲學是提高生命境界的一種生存方式”,為此有研究者探討了生命教育的哲學基礎,包括物質生命和精神生命。在我國生命教育思想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鬃哟_立的儒家思想核心范疇的“仁”,就含有生命教育思想的意蘊;孟子承襲孔子思想,提出“仁者愛人”。中國哲學的生命意識是一種反思自我生存方式、價值和意義的生命意識,是融感性、理性為一體的意識,是合萬物生命于一體的意識。
近年來, 國內學者從教育學、心理學、生物學、環境倫理學、社會學等不同角度,對生命教育的產生、內涵、目標、內容、方法與實施途徑等,進行了深刻而廣泛的探討,初步形成了生命教育的理論體系。有研究者從生命教育理念切入,建立了比較系統的生命教育理論。第一部分主要從中西方哲學角度對人的生命、生命的本義、生命的特性、生命意義以及生命的終點――死亡分別予以解讀,為生命與教育之深層關系的論述確立了理論依據。第二部分主要從個體生命與教育互相關涉角度,來探討生命教育存在的合理性。第三部分在前面論述的基礎上,就生命教育的理念予以建構。第四部分,強調追尋生命自由是生命教育的永恒追求。在此理念指導下,通過對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的審視和反思,指出了當代教育之所以異化學生生命,在于其價值取向的偏差。而要把當代教育由異化學生生命轉化為培育、完善、涵養和潤澤學生生命,就必須在教育價值取向上來一個根本轉變。
三、生命教育價值訴求與實現路徑
綜合現有論述表明,生命教育試圖融合教育價值與人的價值,試圖育的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以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質量為宗旨,追求生命的全面、自由和終身發展為旨歸。有研究者闡釋了生命教育的五種取向:即身心健康、生死、倫理、宗教和社會取向。生命教育應是真正人道的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對學生的生命質量負責,要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首先是珍惜生命;然后是尋求生存的意義;最后教人超越自我、超越功利和世俗, 達到與自身、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和諧的境界。有研究者認為,形成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是其核心價值追求。因為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是生命教育確立自身發展目標的根本依據和巨大動力;也是生命教育超越功利、走向完美追求的基礎;更是其長遠規劃自身發展的指導思想。
生命教育的目標及其實現路徑。生命教育目標是“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盎A層面是教人珍愛生命,學會保護生命,更高的層次則在于教人體悟人生的意義,追求人生的理想”。在具體實現途徑上,多數研究者認為:通過設計、實施生命教育的課程,以生命教育課為主體,在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一方面,學校要開設有關生命教育的課程,派工作責任心強、能勝任生命教育的教師任教。另一方面,學??梢越Y合德育工作、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以及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生命教育。在總結前一階段生命教育實踐基礎上,有研究者對生命教育實踐進行了系統探索。認為基礎教育過程應是人之生命的心路歷程;基礎教育的課程應有助于人的生命的整體發展;道德教育應有助于人的生命的超越與提升。該研究者從三方面對生命教育實踐展開論述:一是滋潤生命的課堂教學;二是關照生命的課程實踐;三是涵養生命的道德教育。
四、生命教育研究得失評析
這一時期的研究,描述了當前教育忽視生命的現實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開展了系列實踐研究,收到了一定成效,促使生命教育在中小學迅速開展。在此基礎上,涌現出了一批比較系統的生命教育理論研究成果,為指導生命教育的大面積推進奠定了基礎??傮w看呈現以下特點:其一,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關于生命教育的定義仍在爭鳴中。其二,針砭應試教育弊端深刻,但解決問題的策略多停留在生命教育的推演水平,缺乏具體措施。其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脫節,這從出版的幾本生命教育專著中可以證實?!渡逃摗窂慕庾x生命入手,分析了當前學校教育中生命異化的表現,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讀》分析了生命教育提出原因、價值追求和未來走向;《生命的暢想――生命教育視閾拓展》拓展了生命教育的研究視閾。相對來說《生命的律動:生命教育實踐探索》與實踐聯系比較緊密。但是,它仍是從理想的角度對生命教育的課堂、課程和道德教育做的探討,而對于學校如何實踐這些構想,沒有進行深入研究。
追究生命教育研究中問題的成因,主要是缺乏“具體人”和“學校情景”的研究意識。只是停留在作為與動物相區別的人“類”生命意義的研究上,形成的只能是抽象的生命教育概念。對于以班級師生集體形式存在,真正對學生產生核心影響的生命群體缺乏關照;對處于班集體中的個體生命教育與孤立個體的生命教育缺乏區別,從而忽視了生命教育中作為班級群體的人與個體精神生命的有機結合。這就沒法給中小學教師提供在復雜教學環境中,靈活實施生命教育的理論指導。今后,生命教育研究重心必須從抽象“人”轉向學校境遇中的“具體人”。因為只有從學校特定境遇中,研究師生的具體精神生命,所得出的結論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生命教育實踐。
參考文獻:
[1]婁進舉,宋序紅[J].當代教育科學,2007,(13)49-50.
[2]張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4)1-162.
[3]潘鳳亮.“生命教育”先要“關懷”權利[J].人民教育,2004,(21)10.
[4]馮建軍.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 [J].思想理論教育,2006,(21)25-29.
[5]劉鐵芳.教育哲學作為一種探詢生命尊嚴的努力[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3)5-6.
[6]南志濤.生命教育的哲學基礎[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7,(4)26-27.
[7]郭成等.生命教育的理論淵源與發展進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3)109-122.
一、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提高德育工作質量。
1學校重視對教師的培訓,我們采用請領導專家做講座、請優秀班主任做經驗介紹、外出培訓等不同形式,不斷提高班主任的素質水平。本年度,我們利用教師每周四沙龍的學習時間,聘請了進修學校徐慧穎和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郭德鳳主任為教師進行《生態體驗式班會的培訓》和《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職業道德》,通過學習提高了教師的德育理論水平。要求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全校教師共撰寫98篇學習心得。張黎明和徐春麗兩位老師參加了全國傳美說課比賽雙雙獲得特等獎。
2、加強以班主任為主體的德育隊伍建設,組織班主任參加區進修組織的班主任培訓班,我校已有32名班主任參加培訓,學習有關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內容,通過學習,更新了教育理念。教師們共撰寫教育敘事125篇,教育論文70多篇,多篇發表在國家,省級報刊雜志上。
3、為了加強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我校組織教師觀看魏書生關于《如何做班主任》講座錄像,每位教師撰寫了觀后感102篇。開展班主任教師開展工作經驗交流會。通過交流,班主任把班組管理的經驗和一些成功的小方法通過實例講了出來。供大家學習和參考,通過交流取長補短,提高了班級管理水平。
通過培訓,提高了班主任老師的育人能力及管理水平。每位教師都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撰寫學習心得體會提高教師的德育理論水平。
二、加強學生常規教育,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1、愛國主義教育
(1)本學期繼續抓好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培養學生聽見國歌聲要駐足肅立,少先隊員敬隊禮,激發學生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意識。 開展“紅領巾,我為你自豪”活動,培養學生熱愛胸前的紅領巾,熱愛少先隊組織。如今學生紅領巾佩戴率達到92%
(2)開展好“祖國明天會更好”“中華魂”讀書活動,并根據學校有關要求,組織了征文比賽。學生通過讀書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愛國熱情。全校學生上交征文1846篇
2、安全教育
(1)通過校園電視臺,加強安全知識的宣講教育,讓學生掌握了安全自救的基本防護知識。學校一年來共制做10多個和教育短片對學生進行教育。
(2)繼續抓好學生校內、校外的安全工作,與全體班科任教師簽定有關責任書,規范制度,落實好各種措施。本學期此項工作運行良好,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
(3)各班繼續開展《安全是生命的保證》等形式多樣的主題德育實踐活動課。
(4)為提高師生避險抗災能力,學校每學期一次組織了安全疏散演習活動。通過演練,全校3000多名學生經過訓練能夠在3分多鐘全部出樓在操場上站好,廣大師生掌握了應急疏散、正確逃生的技能,強化了師生們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師生們的安全自救能力,從中積累了集體疏散、應急組織等實踐經驗。
3、 環保教育通過宣傳櫥窗、校園電視臺積極宣傳環保的重要意義,上好《環境教育》課。我們教育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通過開展活動,現在學生如果看到操場上有紙張,都能主動地跑過去拾起來,使校園變得更加整潔,干凈。
4、抓好養成教育。本年度,為突出我校的德育主題,我校繼續加強了學生常規養成教育,特別是文明禮貌教育,以新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花園好孩子歌》為內容,開展“星級班級評比”活動,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為主,花園好孩子示范崗為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學校繼續強化了“星級班集體”的創建評比活動,通過衛生、紀律、兩操、禮貌、好人好事及愛護公物等內容,每周公布各班得分情況,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也規范了學生的行為,為創建平安校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班級評比制度的建立,學生行為規范有了明顯的變化,出教室能夠有序的上下樓,站隊做到快、靜、齊。
5、本年度,舉行兩次生態體驗德育實踐活動課,參賽班級80余次,本次活動課形式多樣,有校園劇、小品、歌曲、詩朗頌、訪談、相聲、辯論會、論壇、談話、才藝表演、游戲等,班班都利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并附以相關聲象資料,直觀、形象、具體地展示了實踐課的活動內容,使學生在活動中、在娛樂中受到教育,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的。學生自己編劇、自己扮演角色,不僅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和體驗欲望,也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還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塑造了他們完善的人格,提升了道德素養。
通過開展德育實踐活動課競賽,使班主任老師從傳統式的班會向生態體驗式班會過度,真正加強我校的德育工作,充實德育內容,改進德育方法
三、“園”汁“園”味的少先隊活動,讓隊員快樂成長。
工作中落實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力求準確把握教育的脈絡,有效利用學校教育資源,以“校情”為基準點,以“生情”為切入點,以“體驗”為滲透點,開展“園”汁“園”味的具有花園特色的教育活動,讓花園的學生在活動中快樂成長。
1、搭建花園舞臺,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活動的“主角”。
學校教育通常有一個弊端就是在活動中不能讓每一個孩子們得到充分地展示,我們學校就立足從常規教育活動中,搭建學生舞臺讓每個人都成為“主角”,讓教育效果達到最大化。我們工作中強調三個變即:變常規升旗為平民化,變花園電視臺為常態化,變行為示范管理兒童化。
學校49個班級本年度有32個班級參與升旗,班級參與率達到65℅。學?;▓@電視臺節目由學生自己創作、演出,反映校園新風、校園新動向。本年度參與花園電視臺節目錄制演出的學生達到了全??側藬档?1℅。讓學生參與行為規范管理成立“花園好孩子示范崗”,培養“花園好孩子示范員”共計508人次,占全校人數的17℅。大隊、中隊干培訓、兒童公園鐵路員工培訓、花園小記者培訓使特色學生脫穎而出使32℅。在這些常規的教育活動中出現了主動修補國旗的“小旗手”,學生們找到了自我,成為小舞臺中的“主角”。
2、“花園好孩子”的特色養成教育,讓隊員在體驗中求進步。
學校少先隊習慣養成是最具特色的教育,“花園好孩子”是花園少先隊在新的理念下提出的,我們把小學生的養成教育編成了朗朗上口的《花園好孩子歌》,力求以歌為綱,以歌激情,以歌導行。特色好習慣活動,深化隊員習慣落實?!盎▓@好孩子,好習慣繪畫比賽”、“創編好習慣童謠比賽”、“尋找身邊的花園好孩子”、“好習慣短劇比賽” 等系列活動使隊員完成從體驗到感知再形成內化的一個過程,讓隊員們在體驗中求進步。
特色有效評價,為隊員行為內化提供動力.“花園好孩子光榮榜”、花園好孩子相冊都是隊員們的目標。精心設計的“花園好孩子成長卡”獎給有成長中有良好的習慣孩子。兌換活動,每月一次,共兌換2557張。在這一年中有85℅的學生成為“花園好孩子”,這一朵朵小花在花園的沃土中靜靜的開放在少先隊的教育中,出現了主動承認錯誤的小男孩、替別人道歉善良女孩、拾金不昧的“小雷鋒”劉佳燁。還出現了一個被我們稱為“木糖醇”的小隊員:一個周一的早上校長走進水房巡視,只見一個一、二年級模樣的小女孩背著書包走進水房。當她走近垃圾箱附近時,突然看見校長在里面,她有了一絲憂郁,轉身就走了。校長當時想,這個小女孩一定是想扔什么東西。憑著職業的敏感,校長想她一定是看見我不敢扔了。于是校長就趕緊和藹的說:“孩子你是不是想扔垃圾啊,沒關系你可以扔??!”這個孩子紅著臉說:“校長,我早上在家里吃了一粒木糖醇,上學的路上我沒有發現垃圾箱,我又沒有面巾紙所以我一直沒吐出來,我想到了學校吐在垃圾箱里?!闭f完她就更不好意思了。聽孩子這么一說,校長感動極了,這個看上去年級不大小女孩,有這樣的好習慣,多么令人欣慰。這不就是在學校教育中孩子逐步養成的好習慣么?于是,在學校的留言板上,少先隊大隊部表揚了這名小女生,從此學校就知道了這個“木糖醇”女孩,一直影響和教育的其他的學生。
3、鮮活的特色活動,讓花園少先隊成為最具章張力的課堂。
結合少先隊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針對全體少先隊員開展了“我愛紅領巾”系列活動——“少先隊知識學習”、“敬一個標準的隊禮”、“唱響嘹亮的隊歌”“紅領巾,我為你驕傲”等活動。通過開展活動隊員們知曉隊知識,了解隊史。就紅領巾的佩戴率為例,現在全校兩千多名少先隊員紅領巾每日的佩戴率達到了96℅。今年是建隊60周年,在10月13日建隊日。我們舉行了以“紅領巾,我為你驕傲”為主題隆重的入隊儀式。這活動中全校學生受到教育,二年五班學生代表新隊員講話,在上臺前我拉著他的手。他激動得和輔導員說:“老師你知道么,這是我一生的夢想!”。二年級的新隊員在入隊后上交了371份入隊之后的感受,表達出了隊員們激動的心情,并決心為紅領巾增添光彩。
抓住重大節日開展有意義的活動:“好孩子學雷鋒,紅領巾伙伴互助”主題活動、“給媽媽一份愛”教育活動、“好孩子學會勞動”、參加“歌唱祖國慶六一活動”、“廢紙再用,捐廢還綠”、主題教育活動?!秾W雷鋒伙伴互助,好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活動,我們組織全校學生學寫的雷鋒日記并收集整理。全校上交雷鋒日記共計 1071份?!拔业暮昧晳T”征文收到1377份。校合唱隊參加了哈爾濱市改革總結會、校舞蹈隊《猴戲》參加了南崗區藝術展演。學生在南崗區小主持人大賽、朗誦比賽、“讀國讀國學讀書匯報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孩子得到鍛煉,受到熏陶與教育。
本年度我校少先隊被評全國優秀大隊、哈爾濱市特色大隊,我們花園小學校被評為省級“48個好習慣示范學校”,黑龍江電視臺少兒頻道報道的我校特色少先隊的情況、《家庭教育報》、隊刊《小雪花》雜志對我校作了專題報道。大隊輔導員王巖代表哈爾濱市團市委參加了黑龍江省“48個好習慣”經驗交流會得到團省委領導的好評,花園小學的經驗在全省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