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0: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木工程創新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工程創新人才;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2-0028-04
區域是指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間系統,包括一定地域內資源、環境與人口特征的社會結構[1]。地方高校肩負著為區域經濟發展輸送人才的重任。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社會對工程創新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當前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層次、學科專業設置以及課程與教學等方面尚不能完全滿足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如何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導向培養創新人才,是時代的要求,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的新機遇和挑戰。確定什么樣的人才培養目標、辦學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區域經濟發展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
(一)創新人才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
人是生產力最重要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人才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和決定性作用。在區域經濟建設中,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經濟建設發展水平歸根結底取決于勞動者素質和創新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創新人才是人才資源中的精華,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力量[2]。工程創新人才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生產的關鍵要素,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和動力源泉。
(二)創新人才培養是區域競爭的必然選擇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科技日新月異,以經濟為基礎、科技為先導的競爭更為激烈,而這種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培養創新人才不僅是高校發展的需要,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競爭呼喚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一個地區的發展和建設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其中創新人才已成為競爭的焦點,誰擁有創新人才,誰就擁有競爭力和主動權。事實證明,創新人才已構成區域競爭優勢的核心要素。
(三)區域經濟發展帶動地方高校的發展
如圖1所示,地方高等教育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綜上所述,區域的經濟發展需要教育保駕護航;反過來,地方高校教育發展需要區域經濟實力的支撐,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兩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促進。
二、區域經濟視角下的地方高校人才培養
(一)廣東經濟區域劃分
廣東省土地面積17.79萬平方公里,行政區域劃分為21個地級市,2011年底常住人口數為10 430萬人,國內生產總值(GDP)53 000億元,土地面積、人口數量、GDP分別占全國的1.8%、6.4% 和12.5%。廣東省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政策扶持,成為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2007年首次超越“亞洲四小龍”中的臺灣,成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截至2008 年末,廣東省生產總值達到35 69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占5.4%,第二產業占50.3%,第三產業占44.3%)。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深圳、珠海等一系列珠三角沿海城市逐步對外開放,這些地區的經濟在有利政策引導以及先天地理優勢下得到迅猛發展。但是由于省內區域自然條件基礎、政策和社會經濟、產業結構、人口素質、基礎設施等要素存在差異,使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快于省內其他地區。國家統計部門把廣東省21個地級市分劃為珠江三角洲九市、東翼、西翼和山區五市。珠江三角洲九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肇慶;東翼指汕頭、汕尾、潮州、揭陽;西翼指湛江、茂名、陽江;山區五市指韶關、河源、梅州、清遠、云浮。區域經濟發展也存在著明顯的不平衡性[2-3],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分布不同,對人才的要求不同,因此,高校應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來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
(二)廣東工業大學人才培養概況
廣東工業大學是具有50多年歷史的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結合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長期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服務的辦學宗旨,堅守“與廣東崛起共成長,為廣東發展作貢獻”的辦學特色,緊跟廣東經濟社會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是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教學研究型大學[4]。從1958年到2008年,已培養了本、??飘厴I生共87 969人,其中本科生68 010人,??粕?9 959人。目前擁有68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47 000余人,本科生42 000余人,研究生4 750余人。長期以來,為廣東區域經濟發展培養了大量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畢業生中87.64%在廣東省工作,其中74.51%在珠江三角洲九市工作。近年來,學校畢業生在廣東珠三角、東西兩翼和山區四大區域的分布比重分別約為88%、4%、3%、4%,與廣東省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分布比重近似。
(三)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導向,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指出了廣東的區域協調發展道路,將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優化珠江三角洲地區空間布局,以廣州、深圳為中心,以珠江口東岸、西岸為重點,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帶動環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快發展,形成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地區優勢充分發揮的協調發展新格局,因此,廣東工業大學在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上緊緊圍繞廣東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劃進行部署。堅持“以優勢學科為依托,結合學校現有專業,內涵發展與外延拓展相結合”的原則,改造現有專業,有預見地規劃、設置及申報新專業(近三年,新增了物聯網工程、安全工程、商務英語、景觀建筑設計、通信工程、會展經濟與管理、投資學、公共事業管理、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等10余個專業),把握廣東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區域的發展機遇,培養適應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工程創新人才。
大力培養適應廣東中心城市發展需要的工程創新人才是廣東工業大學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 [3-4]。廣州市將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優勢,提升“廣州佛山”同城效應,增強科技創新、文化引領和綜合服務功能,發展高端服務業,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率先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建成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國際大都市。深圳市作為經濟特區,增強科技研發、高端服務功能,強化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地位。以深圳為核心,以東莞、惠州市為節點的珠江口東岸地區,將大力推進國際化進程,加快發展電子信息高端產品制造業,打造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大力發展金融、商務會展、物流、科技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深圳將建設通訊設備、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東莞將加快加工制造業轉型升級。經濟、管理、外語、信息、光電子、自動化、機電、材料與能源、生物、化工、藝術設計等專業,根據各區域產業功能規劃及其布局變化,加強人才的適應性培養,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優勢。
廣東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珠江三角洲將建立有關城市之間、部門之間、企業之間及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層次合作機制,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建筑、土木工程、交通運輸、物流、信息、計算機、應用數學、化工、法學、經濟、管理、外語等專業,面臨著良好的就業環境和機遇。
三、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若干有效措施
“創新”和“創新教育”無疑是當今高教改革最高的呼聲,但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系統應該如何設計,如何管理,如何使各要素有機配合、協調推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主要包括現代教育思想(創新觀念)、辦學定位和特色、質量保障體系和管理體制、校園文化和創新氛圍等幾個子系統(圖2)。
建筑業是國內的支柱產業,廣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辦學歷史悠久,已為社會輸送了10 000名土建人才。下面結合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探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措施。
(一)以現代教育理論和思想為指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以現代教育理論與思想為指導,強調“以生為本”“創新教育”,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按照“夯實基礎,拓寬口徑,注重素質,強化能力,突出特色”的思路,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如圖3所示,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秉承傳統、發揚優勢,立足學科前沿、依托辦學特色,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構建畢業生素質、知識和能力結構三位一體的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5-6]。
(二)優化課程體系,注重創新知識、理論、方法、技能的學習
優化課程體系,注重創新知識、理論、方法、技能的學習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之一。第一步是開設有關創新、創業理論與知識的新課程。創新知識、理論、方法和技能是進行創新活動的基礎,因此,課程設置必須作較大的調整,形成“通識+專業+創新”的課程體系。
(三)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創新能力、創新素質的培養
實踐證明,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方法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創新型人才。近年來,國內外推出了許多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創新素質培養與訓練的教學方法,如研究式教學法、探討式教學法、指導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網絡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等[7]。這些教學方法盡管各有特色,但都注重指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分析、探索、鉆研、質疑,創造性地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能啟迪智慧、開拓思維、引發想象、激發創新靈感與創造力。
(四)加強實踐教學,強化工程訓練,搭建實踐教學平臺
土木工程專業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并重的專業,必須加強實踐性教學。搭建了兩個實踐教學平臺,一是指以工程素質培養為主線的基礎課程體系平臺;二是指以學科交叉融合為依托的寬口徑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綜合訓練平臺。強調“兩個結合”:一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二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應用與科研結合”。建立了一批穩定的土木工程專業校內和校外實習基地。
(五)改革考核與評估標準
考核與評估,對人才培養與選拔具有較大的制約與影響。要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就必須進行考核與評估標準的改革與創新,無論是實驗、課程設計、項目設計、實習、作業、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的成績評定,還是期末考試的內容設定都要突出創新能力與創新素質的相關考核與檢測。
(六)搭建創新平臺,營造科研氛圍
通過創新實驗和科技競賽活動,開展創新教育,實現“理論是基礎,實踐是保障,創新是重點,競賽活動是載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開展具有土木工程專業特色和較高科技含量的校園科技實踐活動。學院定期主辦一年一度的競賽,“力學架構大賽”“環保建模設計制作”“工程測繪競賽”“創新實驗技能競賽”等成為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品牌項目。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測繪科技創新論文大賽、大學生科技制作“挑戰杯”競賽、力學架構、周培源力學競賽、全國大學生制圖與建模大賽,以及各類(國家級、省級和校級)大學生創新實驗,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各種科研與創新活動[8-9],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七)建設創新型師資隊伍
大學要靠大師來支撐,名校要靠名師去造就。高校要推行創新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就必須加強高素質創新型師資隊伍建設。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只有教師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強才能給學生很好的指導與培養。如果教師缺乏科研與創新能力,很難培養出科研、創新能力強的優秀學生。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分析了區域經濟發展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廣東區域
經濟劃分和發展特點。結合廣東工業大學人才培養定位和辦學特色,以及對廣東經濟建設發展的貢獻,分析了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導向的地方高校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了加強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策略和措施。因此,相關研究對目前高校推行的“質量工程”、專業建設和調整,以及地方院校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世豪,金丹華.區域經濟空間結構的內涵解析――以廣東省為例[J].學習與實踐,2007(7):22-27.
[2] 吳曉,覃永暉.論區域經濟發展與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關系[J].求索,2011(1):102-102.
[3] 徐向東,符志剛,劉瓊輝,等. 廣東區域經濟發展進程與廣東工業大學的人才培養[J].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4):6-10,24.
[4] 何秀成,駱潔嫦.關于廣東工業大學的定位與發展問題的若干思考[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4):6-11.
[5] 劉勇健,吳炎海,朱江,韋愛鳳.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13-17.
[6] 劉勇健,吳炎海,朱江,等.工程化背景下土木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2010(專刊):49-53.
[7] 傅學麗,劉建勇.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8):165-167.
[8] 劉建國,鄧新年.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探幽[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21-23.
[9] 徐志文,詹偉達,唐雁峰.工程創新實踐教學平臺與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問題探析[J].教育管理,2012 (3):39-41.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of local universities oriented toward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IU Yongjian, LI Lijuan, WU Yanhai, YANG Rui
(Faculty of Civil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P.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