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0: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培智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相關熱搜:特殊教育制度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教學
經過十幾年發展的移動學習,已經成為國內外教育技術領域的核心研究課題。移動學習成為主流必將在各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成為主流的必然性原因;其次闡述了國內外移動學習研究現狀,一方面論證廣泛應用,另一方面通過論文解析出近年的移動學習研究熱點;最后分析制約特殊教育領域移動學習發展的因素。以期給研究人員在特殊教育領域進行移動學習研究、實踐提供思路。
一、引言
以計算機技術作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改變教育技術:第一階段的電化教育;第二階段是與網絡技術結合而形成的網絡教育,網絡教育屬于第三代的遠程教育,并發展為E-learning(數字學習),E-learning迅速改變遠程教育的學習方式;第三段階段是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而形成的移動學習。[1]移動學習(M-learning)是移動通信技術與移動計算技術在教育中應用而產生的,是網絡教育的延伸,屬于E-learning的新階段。應該說移動學習是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后,E-learning的必然選擇。
美國新媒體聯盟指出移動應用程序和平板電腦在教育中的應用將成為主流。移動學習(M-Learning)正成為一個多學科參與、多領域交叉、多主題綜合的研究區域,也逐漸成為國內外教育技術領域的核心研究課題。[2]移動學習在很多領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實踐應用,但是特殊教育領域的移動學習研究卻鮮有成果,有必要通過文獻比較分析,探索國內移動學習研究現狀,描繪特殊教育領域的移動學習研究軌跡,篩選研究主題。
二、移動學習成為主流的必然性
1.學習方式轉變的必然性
隨著移動通信網絡速度不斷提高,采用智能手機作為學習平臺的移動學習自然而然產生,移動學習是E-learning的發展。移動學習是指利用無線移動通信網絡技術以及無線移動通信設備獲取教育信息、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的一種新型學習形式。[3]它打破了時空障礙,構建了靈活、開放的學習環境,滿足碎片式學習的巨大需求,開展“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的學習。[4]移動學習是數字學習的特殊形式,也就是說M-learning是E-learning的子集,其核心特征是4A(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方式)。通過實施移動學習進行的教育稱為移動教育。所以,E-learning必然發展為M-learning。
2.高速通信網絡發展的必然產物
2014年1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達到6.18億,其中手機網民達到5億,繼續保持穩定增長。[5]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發放了4G牌照,標志著我國進入了4G時代。[6]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第一大終端,加上網絡環境的改善和上網成本的降低使得用戶走向高流量應用。例如視頻、語音等在應用越來越廣泛。4G相對于3G來說,將更快,更便宜。4G環境下的基于視頻等應用程序將更大發展,這些都將給教育教學帶來巨大變化。
4G讓移動學習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熱點。其實,在2G或者3G時代已經出現基于云端和客戶端的移動學習產品,但是因為帶寬、穩定性和費用,影響用戶使用。4G網絡將促使移動教育爆發式增長。[7]
3.移動學習的特征分析
移動學習是E-learning的子集,也擁有E-learning的共有特征:多媒體性、交互性、以學習者為中心。[8]
移動學特征是4A,所以其獨有特征如表1所示。
移動學習的獨特優勢相對于傳統的E-learning,滿足隨時隨地的學習需求,這奠定了它在未來學習中重要地位,再加上技術的成熟,使其必然成為主流學習方式。
相較于傳統的在線學習,移動學習由于具有碎片化、便捷性等特點,4G網絡又促使移動學習向互動化和移動化、游戲化和社區化及大數據的應用三種趨勢發展,那么移動學習軟件會越來越多,用戶越來越多,所以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會促使移動學習越來越普及。[9]
三、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對移動學習研究項目取得很多成果,如黃榮懷教授的“普適學習資源服務體系及關鍵技術研究”(2007年);華東師范大學的“終身學習視野下的微型移動學習資源建設研究”(2008年),此處不一一列舉。[10]
在中國期刊網上進行文獻檢索:篇名包含“移動學習”或者“移動教育”;期刊為國內教育技術學方面權威期刊(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中國遠程教育+開放教育研究)。如圖1所示,四本期刊上刊發的移動學習論文呈現增長趨勢,尤其是2010年以后。
2010年~2013年,在上述期刊有關移動學習論文共計67篇。下面對這67篇論文的主題進行梳理分析,總結出近四年移動學習的研究熱點,以期給研究人員參考。
黃榮懷教授將移動學習的研究方向劃分為理論、支撐技術、應用模式、設計方法和開發技術五個方面,本文進行細化,分解為若干個子項,如表2所示。[11]
為了提高分析結果可靠性、客觀性,采用兩名研究人員獨立對論文分類。67篇論文兩人相同分類的論文是59篇。我們進行信度分析。[12]
相互同意度K為:K=2×M/(N1+N2)=2×59/(67+67)=0.88;
分類信度R為:R = n×K/[1+(n-1)×K]=2×0.88/[1+(2-1)×0.88]=0.94。
其中n為研究人員數,N1和N2分別為分析論文數,M為兩人分類論文相同數。
信度為0.94,可以認為論文分類是可靠的,下表為N1分類。
從表2可以看出,近年移動學習研究的熱點是資源開發,系統開發和應用模式。
(1)理論研究方面:側重移動學習的理論基礎和學習策略研究;綜述類論文比重最大,說明移動學習的關注高,但缺乏一定的創新;也提出一些新的移動學習模型,如高宏卿等人提出的基于云計算平臺Hadoop的移動學習模型;[13]楊文陽等人依據終身學習理念設計了一個支持移動學習的框架;[14]王夢如等人提出移動學習系統設計的結構概覽功能圖和以OSI為隱喻的移動學習系統設計框架。[15]
(2)課程開發研究:側重移動學習的設計、課程資源建設和移動學習環境創設。顧小清等人探討微型移動學習資源設計及實現;移動學習資源建設時有引入主題圖(劉俊等,2012),有引入概念圖理論(李浩君等,2013),還有認知負荷理論(司國東等,2013);移動學習的情境創設有采用MANET(鄭云翔,2010),有采用接合自然增強現實(李婷,2011)還有基于知識可視化(李亞男,2013)。
(3)應用模式研究:側重移動學習在教育中應用模式的實踐研究。應用到英語的移動學習,甘文凝等人采用播客技術,曹超等人采用Podcasting技術,劉永權等人采用FRAME模型;有將高等教育的移動學習應用模式,并研究移動學習的成效;有關注遠程教育的移動學習應用及分析(鄭煒,2010,王曉晨,2013)還有研究人員開始關注農村的移動學習和農民工的移動學習和超常兒童教育。[16]-[18]
(4)系統平臺開發:側重教育不同理論或者理念開發出不同的系統或者應用程序。設計移動學習平臺有基于專家系統(傅鋼善,2010);有基于GSMModem(黨小超,2010);基于位置服務理念(王萍,2011);有基于RFID(張豪鋒,2012);有基于聯通理論(宓小土,2013);有基于強化理論(王嘉琦,2013)。當然,在這些理論基礎上,開發智能手機APP程序,研究人員開始關注3G和4G網絡的程序設計。
四、特殊教育領域的移動學習啟示
1.移動學習研究存在問題
(1)偏重理論研究。
目前這方面研究主要在移動教育可行性、資源開發、短信息服務、WAP站點建設等四個方面,其中對具體的基層、基礎教育關注極少(2013年的“基于云課堂的中學生移動學習實踐研究”開始關注中學的移動學習),對移動學習學科學習效果提高的相關研究尤其缺乏。
(2)缺乏對特殊教育領域的關注。
以“移動學習”(或“移動教育”)+“移動教育”(或“盲”、“聾”、“培智”)作為條件檢索,在上述四個期刊中為0篇,僅僅在《中國教育信息化》有《移動學習—未來聾生學習的新視窗》和《聾教育環境下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探究》,為移動學習應用于殘障人士提供了個案。2012年12月南京聾人學校經配備了基于無線網絡移動教學終端等教學設施,僅僅是下意識地將其作為先進的教學設備引進,尚未對移動學習理論、應用模式展開研究。可以發現,研究者對該領域以及該群體的關注是微乎其微,而國外早就關注這個群體(歐盟的E-learning項目)。
(3)片面追求技術,實證性案例不足。
我國現在的情況是做了很多系統、平臺或者資源的設計研究,但是普遍缺乏對同一個問題深入研究,這就導致研究深度不夠。研究人員力圖將各類高新技術引入,但是匱乏該類技術在移動學習本身應用中關鍵問題的突破。造成系統數量多,卻鮮有如PCS簡單又賣座的精品系統。即理論研究所占比例較大,但是鮮有深入創新研究,片面追求技術,缺乏針對性實證研究。
2.特殊教育領域移動學習研究滯后的成因分析
從嬰幼兒教育,到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職業教育,再到成人教育等都有廣泛應用,還有研究人員開始關注農村的移動學習和農民工的移動學習和超常兒童教育,而特殊教育領域移動學習卻悄無聲息。[19][20]
制約特殊教育領域移動學習發展的因素:
(1)作為移動學習平臺的移動設備(智能手機)本身存在不足。
智能手機有限的存儲容量很難滿足自主學習過程中對視頻音頻的存儲,特殊教育領域的用戶對視頻音頻需求相對于普通人更大,比如盲用學習系統肯定采用更多音頻。
智能手機的待機時間短,特殊教育領域采用更多的視音頻,手機處理時大量數據,更耗電,所有特殊教育人群在移動學習時間更短,否則會出現手機沒電的問題。
數據處理能力不夠強,應用程序使用過多,會造成處理速度下降而死機,對于特殊教育領域的人群也是障礙。
特殊教育領域能夠獲得學習資源較少,缺少資料,缺少互動和交流,使得移動學習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2)用戶群小,資源少,難以產生客觀經濟效益。這是最重要因素。拋開各種理論基礎,特殊教育移動學習系統單從研發的投入要遠超其他領域的。從嬰幼兒教育到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職業教育等各個領域的移動學習系統不勝枚舉。如英語單詞學習的移動學習系統,除了滬江詞典、金山詞霸等老牌應用外,還有百詞斬、拓詞、完美背單詞等。移動學習系統獲得盈利最主要是擁有龐大用戶量,而特殊教育移動學習系統不太可能擁有龐大用戶量。造成了缺少移動學習系統和學習資料,特殊教育人群更不愿采用移動學習,形成惡性循環。
(3)3G網絡難以滿足特殊教育的人群移動學習。
目前3G網絡的速度雖然能夠基本滿足移動學習系統的數據需求,但是網絡的穩定性對特殊教育的人群移動學習有較大影響。比如視障人群在使用移動學習系統,肯定下載大量音視頻數據、上載音頻數據,對網絡速度、穩定性都有較高要求。移動學習系統的互動環節,視障人群一般采用音頻作答,輸入法也較多采用語音識別輸入法,如訊飛語點輸入法,字庫是在云端,輸入文字時需要上3G網才能輸入。在這樣的大數據環節下,每月200M左右的數據流量也很難滿足特殊教育人群的移動學習需求。
五、4G網絡環境下的特殊教育領域移動學習新機遇
其他領域移動學習的火熱,由于硬件設備和網絡等因素造成其在特殊教育領域遇冷。4G網絡或許給特殊教育領域移動學習新機遇,4G網絡高速度更利于音視頻的傳輸。因此,4G網絡環境下,特殊教育領域移動學習研究新的機遇。
(1)參考移動學習的研究熱點,將其引入特殊教育,將并探索出適合于我國特殊教育教學規律和發展要求的移動學習應用模式與策略;構建某學科的移動學習內容與資源的設計、分析框架,提出移動學習環境與資源設計的原則和資源共建共享的規范。
(2)將移動學習引入特殊教育,并進行應用實證。例如各學科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的資源建設、基于手機的康復(尤其是語言)訓練系統、基于手機的認知評估系統,基于機器學習的移動學習系統等,國內尚屬于空白。
(3)將移動云引入到移動學習。移動云是云計算的擴展,即移動終端(如智能手機等)通過3G、WiFi、4G等無線上網的方式使用云計算的服務模式。采用移動云后,大量的數據存儲、處理和分析交由云端服務器處理,減少了移動設備工作量,這樣就降低了對移動設備性能的依賴性,在獲得良好的可靠性的同時也延長了終端電池的使用時間。這樣,就能夠較好彌補移動學習中的移動設備的缺陷,也就有利于將移動學習應用到特殊教育。根據移動學習需求和移動云計算特點,移動云計算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有三種模式:移動學習,即服務模式(mLaaS)、移動終端增效模式、微云模式。國外這方面剛剛起步,國內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
六、總結
移動學習屬于教育技術學科研究熱點。筆者們首先分析移動學習將成為主流的必然性,通過分析國內外典型項目,詳細總結了國內近年在權威期刊發表的有關“移動學習”的論文,梳理出近年移動學習的研究熱點,同時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特殊教育領域的移動學習研究滯后,分析了其滯后的因素,在4G網絡環境下,通過移動云計算技術或許能夠給特殊教育領域的移動學習研究帶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