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0: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防震減災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年來,我省防震減災工作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得到了各級人大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得到廣大民眾的高度關注。2011年3月,省委書記、省長趙克志對我省防震減災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對我省防震減災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我省防震減災工作的發展方向。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華祥、袁周就加快我省防震減災工作進行了調研并做了重要指示。副省長孫國強多次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我省防震減災工作。經過各方努力,我省防震減災事業取得了巨大進步。
防震減災轉入法制化。汶川地震以來,貴州切實推進防震減災法制建設,制定了《貴州省防震減災條例》,分解了防震減災法定職能,各地防震減災工作機構逐步建立,依法開展防震減災工作的局面初步形成。2008年,省政府批準成立了地震專家機構--貴州省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2009年,省政府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并建立了防震減災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各級政府相繼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機構和聯席會議。2010年,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省政府了省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
地震監測實現數字化。通過“國家數字地震網絡項目工程”的實施,全省以貴陽國家基準地震臺為中心,3個國家級地震監測臺為骨干,13個省級地震監測臺為補充的數字化地震監測框架網絡初步形成,地震監測能力由原來的最低只能監測到3.5級以上地震提高到西部地區最低能監測到1.5級以上地震,東部地區最低能監測到2.0級以上地震。地震時間、地點、震級和震源深度要素的分析抱出由以前60分鐘以上跨入智能化,實現地震后能10分鐘內準確速報。省地震局通過崗位大練兵,地震速報能力迅速提高,在首屆全國地震速報競賽中獲成都賽區第一名。
應急救援實現跨省作戰。2009年修訂了《貴州省地震應急預案》和《貴州省地震局地震應急預案》,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相繼了地震應急預案,“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初步建成。按照這些地震應急預案,初步建成了貴州省地震應急決策系統。我省已經成立了近200人的省級地震緊急救援隊,由省地震局、消防總隊、武警總隊和衛生廳抽調骨干組成。這支隊伍能夠承擔省內外破壞性地震的應急救援任務。2010年,省地震局地震應急救援隊赴玉樹地震災區開展應急救援,得到了現場抗震救災指揮部專家和青海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一致好評,鍛煉了我省地震應急救援跨省作戰的實戰能力。
地震科普宣傳制度化。2009年,我省了《貴州省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方案》,將防震減災知識納入全省中小學教學和考核內容,定期開展學生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并將防震減災知識納入省委黨校領導干部主體班培訓計劃。省地震局編寫出版了《防震避震知識》科普讀物,編輯印刷了《防震避震常識》畫冊,編輯制作了《防震減災基礎知識》影視光碟。近年來,地震系統舉辦各類培訓班和科普專題講座122次,籌劃舉辦宣傳教育活動1239次,制作宣傳展板7340多塊,懸掛宣傳標語7400多條,制作、編印和發放宣傳資料127萬多份,贈送地震科普光碟75837碟,1200余所中小學60余萬師生參加了地震應急疏散演練,近2000萬群眾直接參加了各種宣傳互動活動,公眾防震減災意識和地震應急避險能力日漸提高。
服務民生步入常態化。近年來,省地震局轉變防震減災工作思路,堅持地震科技為經濟建設服務宗旨。省地震局制定了支持“工業強省”戰略政策措施,規范了行政審批程序,縮短行政審批時限50%。省地震局提出,地震科技要服務民生。近幾年來,實施了首批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快速高效處理了多起“不明震動”事件,對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省地震局還編輯出版了中英文的《貴州省地震震中分布圖》,對貴州歷史地震和地震地質背景展開了研究,發表了十幾篇研究成果論文,為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等提供了基礎的資料。
確立目標、強化措施,謀求防震減災工作再上新水平
“十一五”以來,我省防震減災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由于受觀念等的影響,我省地震憂患意識較低,防震減災管理體制機制尚不完善,防震減災工作機構、人員、經費保障不足,地震監測能力仍然較低,地震前兆監測基本上沒有開展,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有效監督不夠等等,防震減災事業發展依然任重到遠。
“十二五”時期的主要目標是建立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和地震監測系統,加強建筑抗震設防和地震基礎研究。建立完善防震減災管理體系。初步建立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和地震應急指揮協調機制,建立完善防震減災地方配套法規、規章和制度,建立完善執法監督隊伍。初步建成覆蓋全省的地震監測系統,貴陽市和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地震最低監測精度達到1.0級。地震發生后10分鐘內完成地震三要素(時間、地點、震級)速報。力爭使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農村抗震民居比例逐步增加。將建筑抗震設防要求納入基本管理程序,初步建立建筑抗震設防的日常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地震科學技術基礎研究,為防震減災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資料。
英文名稱: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主管單位:河北省地震局
主辦單位:河北省地震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3-1375
國內刊號:13-1102/P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3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2004年,大地震引發的印尼海嘯奪去十幾個國家至少22萬人的生命。就在人們對那場災難還心有余悸的時候,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了歷史上規模罕見的地震和海嘯,隨后引發的核電站事故使日本面臨空前的災難。就目前而言,科學上對于地震與海嘯發生的關系仍有許多未知數,海嘯預警依然面臨極大挑戰。什么樣的地震才會引發海嘯?海嘯到底能不能預測?遇到地震和海嘯我們應該如何避險?本刊搜集和推薦了一些與地震、海嘯有關的網絡資源,希望能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加了解它們。
太平洋海嘯博物館
太平洋海嘯博物館網站專門面向中小學生開設專區,解答學生提出的一些常見問題。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網站了解海嘯發生的原理和預警系統的工作方式,學習有關的詞匯,閱讀論文,查詢權威數據,進行在線測試等。此外網站還介紹了博物館開展的有關項目,海嘯的歷史事件、人物故事、圖片、視頻等。
語言:英語
適用年級:小學至高中
適用人群:教師、學生及公眾
資源使用:在線使用或付費下載
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
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的地震災害在線學習部分針對教師和學生的需求提供有關的課程、數據、圖片、視頻等資源。網站根據不同受眾的需求設計了不同的教育資源。為兒童提供地震的歷史知識、基本科學原理、在線游戲、動畫演示、圖片資料、避險方法和在線提問等內容。為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的學生和教師提供各種與地震有關的新聞資料、教學計劃、圖片、影片、動畫等內容。網站的每個教育資源均標注了所屬類型和適用人群等信息,非常方便使用。
語言:英語
適用年級:幼兒園至高中
適用人群:教師、學生及公眾
資源使用:在線使用或免費下載
中國數字科技館
這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共同建設的基于互聯網傳播的公益性科普服務平臺。致力于匯集掛圖、圖書、論文各類科普資源素材,為社會各界進行科普創作提供幫助和服務。其中包含有關地震與海嘯的內容,如地震與海嘯發生的科學原理、圖示解析、動畫演示等,以及有關的歷史資料。此外,網站還設計了小游戲,通過互動性的體驗讓參與者了解自救與互救的知識。教師也可以使用網站內容豐富課堂教學。
語言:中文
試用年級:小學至高中
適用人群:教師、學生及公眾
資源使用:在線使用或免費注冊后下載
中國科普博覽地震虛擬展館
中國科普博覽網站以中國科學院科學數據庫為基本信息資源,內容包括天、地、生、數、理、化等各個學科。地震虛擬展館的資料主要來自于中國物理學會科普委員會、中國地震局宣傳中心和北京市地震局。網站包括顫動的大地、探索地震的奧妙、地震來了怎么辦、唐山地震自救二十例、地震歷史文物、現代地震研究等6個主要板塊,除了介紹地震的基本原理、主要現象、自救方式等常規科普信息之外,還將最新的地震研究成果編輯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圖片和動畫,使之成為青少年課外學習的好去處,也同時為成年人繼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語言:中文
試用年級:小學至高中
適用人群:教師、學生及公眾
資源使用:在線使用
中國地震科普網
該網站由中國地震局主辦、中國地震防御中心承辦,以“探索地震科學奧秘,學習防震減災知識”為宗旨。主頁設有“防震知識”、“影像中心”、“地震事業”、“科普文苑”、“減災縱談”、“地震百科”、“疑難解答”、“在線幫助”、“信息動態”、“最新震情”等10大板塊。除了基本的地震知識和震情播報之外,還通過圖片、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進行地震科普,教師和學生可以在“影像中心”瀏覽科教片、資料片等,也可以在“疑難問答”板塊進行提問并且留下郵箱收取答復。
語言:中文
試用年級:幼兒園至高中
在曾經被大地震襲擊的汶川、北川等地,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剛過,許多人的手機響起,短信告知:雅安蘆山正發生有感地震,請做好避險準備。甚至還說明地震橫波多少秒后就將抵達。
不到一分鐘,震動果然到來。
在北川中學等校舍,地震預警信息接收服務器自動觸發廣播系統電源,警報隨即響起。
現在廣為人知的是,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這家私營機構推動的“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系統”,為雅安主城區搶出5秒預警時間,向成都主城區提前28秒預警。“雅安全市還沒有安裝預警系統,如果有,應該能減少傷亡。”王暾有點遺憾地對《望東方周刊》說。
這位中國科學院和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的雙料博士,自2008年以來一直致力于在中國大量部署預警監測儀,利用無線電波和地震波之間的速度差,在地震波到達之前向公眾發出警告。
今天的風光背后,是這家民間機構5年間的艱難前進。
開始的很多年里,“大部分人分不清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011年,王暾曾對本刊記者說,3年間,他大概解釋了幾千次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的區別- - -前者是指在地震已發生、搶在嚴重災害尚未形成前發出警告并采取措施;后者是對尚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事件事先通告。
從2008年開始,在中國西南、西北地區接連發生的嚴重地震災害,不僅大大推動了中國的地震科學研究,同時也開啟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并涉及法制建設、技術規范、宣傳科普等諸多方面。
作為地震減災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我國地震預警研究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地震部門的官方路線,另一條是以王暾為代表的民間路線。經歷多次地震的實踐檢驗后,“民間路線”正得到業內人士和越來越多地方政府部門的認可。
建設中國地震預警系統的過程中,如何吸納民間成果,正成為一個受關注的問題。
一旦發生誤報,損失誰負責
時間回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遠在奧地利攻讀博士后的四川人王暾,看著電視里家鄉的慘烈景象,淚流不止?!盀榇蠹医鉀Q實際問題比發表幾篇學術論文更重要?!毖芯砍湓雍土孔有畔⒌乃?,決定回國研究地震預警技術。彼時,地震預警在國內仍是空白。
王暾向海外多名華裔教授籌集到數百萬元啟動資金,在成都高新區的支持下,成立了民間研究所- -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幾個月后,他們研發出地震預警系統。按照國際經驗,這樣的系統研發出來后要進行多次試行才能使用,如日本在2003年就建設了地震預警系統,到2007年才正式運行。
王暾曾以為地震預警只是一項科學攻關項目,當預警系統試運行時,他不再這么想。
第一次尋找試點單位,王暾就吃了閉門羹?!拔覀冋伊艘粋€山區小學,校長連連擺手:報警器響了,萬一學生跳樓怎么辦?”
在電視上看到四川地震災區的一些學校重視防災演練的報道,王暾帶著預警設備來到災區,準備贈送給一所中學。
校長說:“教育局沒有讓我們裝,你還是跟我們上級部門說說看吧?!?/p>
王暾拿起電話,心懷忐忑地撥了過去,對方果斷地說:“這會干擾教學秩序,萬一出了問題誰負責!”
王暾深受打擊。不過他也打聽到,很多災區學校經常進行應急演練,“可能因為我們是民辦研究所,無法取得對方信任”。
其實,不僅是屬于民間研究所的成都高新減災所在試驗方面遭遇難題,政府系統的科研機構亦是如此。
“十一五”期間,中國地震局曾計劃實施一項名為“國家地震社會服務工程”的地震預警示范項目,邀請一些機構參加地震預警演練。
然而,大部分受邀單位都拒絕參與:一旦發生誤報,導致火車站關閉,火車飛機停用,損失誰負責?
在中國的法律體系中,還沒有關于地震預警的免責內容,難以依法解決相關責任和法律糾紛,更不要說參與“試驗”了。
最終,通過綿竹市防震減災局協調,王暾獲得了實踐機會。
震前的漢旺中學,災后由一位名叫加園的浙商投資4200萬元異地重建為漢旺加園中學。校方聽完地震報警器的介紹后,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不擔心學生跳樓,平時演練得多了?!睍r任校長的劉學毅告訴《望東方周刊》,“當天我們體驗了一次,警報器發出‘地震來了,地震來了’的警報聲,老師迅速站到樓道口疏散學生,防止踩踏事故。”
大地震的痛苦經歷,是漢旺加園中學接受這套系統的主要原因。劉學毅說:“大地震的瞬間我們歷歷在目,別小看這提前十幾秒的預警,設備安上后踏實多了。”
2011年底以來,王暾在“5?12”地震余震輻射的川、甘、陜區域,聯系了數所學校同時試驗,獲取了不少一線數據和經驗。
不過,那時王暾曾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說:“不是所有學校都能通過防震減災局協調,還得請示教育局。很多人并不了解地震預警。最大的困難在于,公眾對地震預警的認知,遠遠落后于技術的成熟程度?!?/p>
雅安正準備安裝預警終端
龔宇,四川省地震局應急處副處長,在接受《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行業內對于預警系統仍存在疑問。
誤報、漏報如何解決?這是大家最關注的。日本地震預警系統自2007年建成至今,正確率約30%,有時較高震級被預警為較低震級,其他干擾也會對預警系統產生影響。
如何消除預警盲區?這是另一技術難題。距離震中越遠,無線電與橫波傳播時“搶”出的時間越多;距離近則沒有預警時間。這種“預警盲區”一般是以震中為中心、半徑幾十公里內的圓形區域。
據王暾介紹,日本的預警盲區半徑30公里,他們已縮減到20公里。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研發的地震預警技術系統,已經得到了國家科技部、中國地震局、四川省科技廳等部門的支持,是四川省科技廳主抓的“一號工程”的項目之一。
2013年3月,四川省科技廳廳長彭宇行在新聞會上表示,這項地震預警技術的多項核心技術世界領先。
比如,預警時間平均為7. 0秒,超過日本的9. 0秒。已建成的地震預警臺網,從2011年6月正式運行以來,實現了2. 7級以上地震無漏報、無明顯誤報等。
龔宇的手機上也裝有系統終端。這次蘆山地震,他接到的信息顯示是6. 4級。“已經算得上很精確了,我覺得這是目前最好的方式。在大地震面前,可以犧牲些精度,與災難搶奪時間?!?/p>
兩個月前,這項技術曾成功預警云南巧家4. 9級地震。這是我國自主地震預警技術首次通過了破壞性地震檢驗。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實踐成果,贏得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認可,也敲開了市場大門。除了成都市地震局,安徽滁州也用這套系統打造了全國首個地市級的地震預警系統。
談起蘆山地震,王暾說:“雅安地震局對我們的預警系統十分支持,幫助我們建設了境內的預警監測臺。他們正準備向市政府打報告,請求協調廣電、財政、教育等部門,在學校、商場、小區安裝預警終端。沒想到,這場地震來得這么快?!?/p>
建立地震預警制度是首要前提
2008年后,中國地震局也啟動了官方的地震預警系統研究,由福建省地震局承擔。
據福建省地震局提供給本刊的資料顯示:“福建局的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系統2012年9月開始在福建地震臺網在線試運行。試運行期間,系統平穩、可靠,已成功地對包括福建長樂海域3. 3級、福建仙游2. 5級、臺灣高雄4. 4級、臺灣花蓮海域4. 8級等一系列地震預警。 經3到4年的試運行,系統能正式投入運行,并對外地震預警信息。”
福建省地震局科技處處長黃宏生說:“我們的地震預警軟件系統今年2月20日通過了中國地震局組織的測試?!?/p>
官方地震預警體系被外界認為“有些遲緩”。中國地震預報領域的元老、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紹燮曾對《望東方周刊》表示:“成都高新減災所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已經走在了國家科研機構的前面?!?/p>
此次蘆山地震,盡管王暾的系統成功了預警,但實際收到預警的主要是手機終端用戶,以及有電視臺合作的汶川等地區。
“這個系統還沒進入應用階段,雅安有一些監測點,布置得比較稀疏,成都在一些學校有試點?!饼徲钫f。這意味著預警系統尚未被用戶廣泛使用。
“地震預警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包含地震預警監測、預警信息產生、預警信息、預警信息接收。缺少任一環節,都不能稱為地震預警系統?!蓖蹶照f。
他說:“我們已有成熟的地震預警和信息技術,需要在國家的支持下,盡快建立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技術系統,建立廣泛有效的信息渠道,使廣大民眾能夠提前獲取預警信息。學校、醫院、住宅區、寫字樓、工廠等等,都有必要?!?/p>
彭宇行曾公開表示,四川省科技廳支持成都高新減災所的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帶動地震預警產業發展,已取得顯著成效。
經歷蘆山地震的檢驗,龔宇評價:“主震時效果很好,但級數誤差有點大,如果能把地震中出現的問題很好地解決,可以推廣使用?!?/p>
而王暾認為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地震會破壞地面通信網絡,“我們沒錢搞衛星通信,只能等將來有條件再說?!?/p>
王暾不否認這方面“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由于目前并不盈利,銀行無法給他的團隊提供貸款。他們主要依靠科技部和四川省政府的“創新基金”和“百人計劃”人才基金,及成都市高新區的研究經費。
而就全國范圍估算,2009年中國地震局曾啟動“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系統的研究與示范應用”項目,計劃投入20億元,用5年時間建設覆蓋全國的由5000多個臺站組成的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
而王暾認為,按成都地震減災研究所的建設經驗,以5000多個臺站建設國家地震預警系統遠遠不夠,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這一系統,需要70億至100億元。
“我們用3000萬元做了這么多事,全國或重點省份使用我們的系統,可為建設我國預警系統節省幾十億元,并提前4年建設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系統?!彼f。
建立地震預警系統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龔宇說:“突發性事件防范預防技術,在社會上的應用都需要法律保障,目前在這個領域政府購買服務比較少。”
學?,F有高、初中合計60個班級,在校生3500人;教職員工270多人,其中中、高級教師177人,省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2人,市級骨干教師40人、學科帶頭人5人,研究生幾人,師資團隊年富力強。
學校重視教師專業成長。開展新老教師“傳、幫、帶”活動,舉行“青年教師技能大賽”等助力青年教師迅速成長。鼓勵青年教師參加省市區學科競賽,每年均有教師獲得市級一等獎以上榮譽。每年均邀請省市專家學者進校舉行各類教育教學講座,提升教師的理論研究水平。創辦《九中教育》???,鼓勵教師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定期舉辦區級以上對外教學公開周活動,邀請市區教育同仁參與聽課教研,交流對話相互補益。廣泛開展與同城的大專院校合作活動,組織小記者團、攝影社等學生社團與高校開展共建活動。
學校以“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為辦學理念,以“做精初中、做強高中”為辦學策略,以體育特色教學為突破點,狠抓辦學質量。近年來突飛猛進的辦學成績在泉州地區形成獨特的“九中現象”――即中等水平的學生經歷三年的培育后,能夠在中高考時取得本科上線的好成績。高考特長生教育碩果累累:體育、美術、書法、音樂、南音、主持人、影視表演、服裝模特表演專業本科上線率高達90%以上,更有多名同學取得當年福建省高考本科專業考試第一名,如2010屆王悅恒獲得書法類第一名;2011屆張琦獲得模特表演第一名。初中教育同樣凱歌頻唱:學校年年均獲泉州市中考賢鑾獎,如2010屆泉州市市區13所公辦中學20個乙等賢鑾獎名額,泉州九中就占了9個,周楚堯同學榮獲當年市公辦中學原始分和投檔分第一名。
在九中每一位學生都可以獲得特長和個性發展,獲得信心的培養。學校開設了繪畫、書法、音樂、舞蹈、棋類、科技發明還有各種體育項目等選修課程。學校依托學生社團組織,積極提供給學生施展才華的平臺。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已發展了十多個學生社團,如創新機器人工作室、“自在”文學社、廣播站、小記者團、青年志愿者協會、心萌社、攝影協會、籃球社、排球協會、足球協會、學生藝術團等。學生社團工作的扎實開展獲得較大的社會反響,如創新機器人工作室榮獲福建省機器人競賽獲高中組足球項目三等獎,初中組足球項目二等獎,初、高中組FLL項目三等獎等;“自在”文學社被評為“全國百佳校園文學社團”;青年志愿者協會開展的活動,多次被《海峽都市報》、泉州電視臺等媒體報道。
從“低進高出”的高考“九中現象”,到點面整體豐收的中考成績,再到社團繁榮的素質教育,泉州九中的師生們,正一步步地開創了泉州教育的“神話”。這些出色的成績得到了社會大眾的認可,旅居新加坡愛國華僑柳文拐老先生慷慨樂捐,成立“泉州九中柳文拐獎學獎教基金會”。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項目;核心就業力;提升;正面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0
基金項目:防災科技學院教研教改項目(2013B27);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311775023)
引言
就業力(employability)這一概念大約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又稱做可雇傭能力[1,2]。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定義,就業力是個體獲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進步以及應對工作生活中出現變化的能力[3]。但是,不同發展時期,就業力的內涵和研究視角各異。從時間上劃分,大致有以下幾個階段[1]: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業力主要關注下層民眾的就業態度與形象,并有政府干預,以實現充分就業目標;到70年代,致力于政策層面的宏觀研究;80年代,轉移到公司或者組織層面,研究員工管理組織的彈性以及人力資源的最優化使用;90年代直至現在,就業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個人層面,如何提升個人的就業競爭力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主要對象。
防災科技學院是以防震減災為特色的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我院于2008年開始設立大學生創新項目以來,批準立項148項,目前已有63項通過驗收,累計培養大學生達到500余人。為了研究和總結大學生創新項目對提升大學生就業力的影響,對我院參加大學生創新項目并且已經畢業的學生進行了側重于就業和考研情況的問卷調查。大學生的核心就業力主要由四項能力構成:基本工作能力、持續學習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尋找職業能力[4]。調查圍繞對這四項能力的影響,進而分析對提升大學生就業力的作用。
1.對基本工作能力的培養
高等教育大眾化使大量畢業生被“拋上社會”,雖然我國近幾年總的就業崗位數量呈不斷增加的趨勢,但是,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越來越不樂觀。麥可思《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本科畢業生還是高職高專畢業生,畢業時對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崗位要求的水平[5]。這說明基本工作能力較低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和任職發展的主要原因。防災科技學院作為新建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培養大學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有多種途徑,其中實踐、實習活動尤為重要。大學生創新項目就是很好的實踐活動。通過參加這項活動,尤其對那些克服各種困難,成功完成預期目標的學生來說,許多基本工作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為參加創新項目后,一些基本工作能力是否有提高的調查結果。
2.對持續學習能力的培養
上大學關鍵是要學會學習,即掌握一種自主學習、自我學習的能力。部分大學生學習能力不強,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學生在參加創新項目時遇到的許多問題,跟學習能力低有關。例如,確定研究題目后,不知如何開始,即不懂研究流程或不掌握研究方法。文獻搜索和閱讀能力、撰寫研究論文或研究報告的水平極低。造成以上現象跟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和培養模式有很大關系。我國高校傳統的教學方式只重視傳授書本知識,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引導。
創新項目實際是一個完整的研究過程,通過參加創新項目,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系統的訓練。參加創新項目的多為二、三年級的本科生,他們需要學習的課程很多,很多專業課程甚至公共課程正在開設或者還沒有開設,相關知識還沒有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體系,因此他們需要具有很強的獨立學習、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調查發現:97.1%的學生認為參加創新項目后掌握了更規范的研究方法;百分之百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文獻搜索和閱讀能力有提高;95.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論文寫作技巧和規范有提高。許多教師反映,指導參加過創新項目學生的畢業論文,明顯比指導其他學生容易且效果好。
3.對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包含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與創新技能。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突出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積極探索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途徑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年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競爭的不斷加劇,用人單位越來越認識到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學生對創新項目與就業、創業的關系調查情況。需要注意,我們調查的對象都已經畢業,并且都參加過創新項目,他們的認識與在校學生、與未參加創新項目學生的認識肯定有差異??梢钥闯?,參加過創新項目的學生普遍認為創新項目訓練和就業、創業的關系密切。
調查發現,參加創新項目最重要的影響是喚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國家、社會和學校都在提倡創新,大學生們雖然對這個詞語很熟悉,但對它的理解很不到位,有很多認識上的誤區。
4.尋找職業能力
可以通過多種能力的培養,來提高大學生的求職技能。我院參加大學生創新項目的學生,普遍認為與求職相關的技能,如溝通能力、社交能力、心理素質、社會適應能力、團隊意識等等,均得到提高。并且一部分學生調整擇業心態,改變了不合理的預期。14.3%的大學生認為參加創新項目后,自己的就業觀念有很大改變,40.0%學生的就業觀念有改變。一些學生還在參加完創新項目后,制定了清晰的、與自己能力、特長相匹配的職業生涯規劃。
5.結論
綜上,對參加創新項目的大學生來說,構成核心就業力的基本工作能力、持續學習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和尋找職業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說,大學生創新項目是一個培養優秀創新人才的良好機會。對很多本科生來說,他們缺的正是這種機會,這是讓他們主要靠自己的能力解決一個具體問題,或是探求某項發現或發明的機會。大學生把握好這個機會能夠最大程度地鍛煉自己,豐富和充實自己寶貴的四年求學時光,為自己成才贏得更多就業機會。當然,我院的大學生創新項目也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相信通過不斷完善項目運行管理機制,大學生創新項目在培養學生科研興趣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進而為大學生就業力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馮勇.國外大學生就業力提升研究及其啟示[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關鍵詞: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抗震設防標準;建筑結構設計;建筑工程造價
引言
我國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20世紀以來,我國因地震死亡人數近60萬,占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數的一半,世界上兩次死亡人數超過20萬的大地震均發生在我國,幾乎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歷史上均遭受過6級以上地震的襲擊[1]。隨著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為保障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對地震安全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國家強制性標準GB18306-2015《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即第五代地震區劃圖,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實施。
1新版《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的意義
地震區劃圖是依據當地可能的地震危險程度對國土進行區域劃分,是一般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和編制社會經濟發展、國土利用規劃、防災減災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劃的依據[2]。新版地震區劃圖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公民在地震中的生命安全問題,將建筑物抗倒塌作為編圖的基本準則,為全面提高我國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能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科學依據,是政府部門依法履行公共安全和社會治理行政職能的重要支撐。相較于第四代地震區劃圖,新版地震區劃圖有三大變化:(1)設防區域全覆蓋;(2)明確了四級地震作用(常遇地震動、基本地震動、罕遇地震動和極罕遇地震動)及相應地震動參數的調整關系;(3)給出了除港澳臺地區以外的全國城鎮Ⅱ類場地的基本地震動參數。為實現防震減災2020年奮斗目標和全面防御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基礎,為從制度上改變我國部分地區不設防的現狀做好了技術儲備。
2陜西區域抗震設防標準變化
新版地震區劃圖規定的設防標準有所提高。根據第四代地震區劃圖標準,陜西省有104個縣(市、區)處于抗震設防烈度6度以上的區域,占全省國土面積的91.7%,其中7度及7度以上的高烈度區有58個縣(市、區),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2.3%,只有榆林榆陽區、橫山縣大部分區域和神木、佳縣、米脂、子洲、寶塔區、子長、安塞少部分區域處于6度以下,占國土面積的8.3%。2016年6月1日起實施的新版地震區劃圖,規定的我省的抗震設防標準總體有所提高,其中,地震烈度8度和7度以上的高烈度區,包括90個縣768個鄉鎮,涉及國土面積7.46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37.3%,區域人口2585.5萬人,占全省人口的68.2%,GDP達9065億元,占全省GDP的49.9%。6度區包括57個縣,652個鄉鎮街道,面積13.12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62.7%??傮w來看,陜西有以下三點主要變化:(1)取消了陜北地區1.71萬平方公里的不設防區域,涉及榆林榆陽區、橫山縣大部分區域和神木、佳縣、米脂、子洲、寶塔區、子長、安塞少部分區域,占國土面積的8.3%,這些區域均應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進行抗震設防。(2)全省7度區范圍有所擴大。咸陽(彬縣、長武)、延安(宜川、黃龍)、漢中(略陽)、榆林(定邊)、安康(寧陜、旬陽、白河)、商洛(丹鳳、商南)6市共13個縣區部分鄉鎮街道從6度(0.05g)提高到7度(0.10g)。(3)全省8度(0.20g)及以上地區范圍進一步擴大。在新版地震區劃圖中,全省抗震設防烈度8度的縣區由原來的14個增加到42個。所增加的縣區集中在關中地區,包括西安(長安、高陵、戶縣、藍田、周至)、咸陽(秦都、渭城、興平)、楊凌(楊陵區)、寶雞(渭濱、金臺、陳倉)3市共10個縣區的全部鄉鎮街道從7度提高到8度。咸陽(三原、涇陽、武功、禮泉、乾縣)、寶雞(鳳翔、岐山、扶風、眉縣、千陽、鳳縣)、渭南(合陽、富平、澄城、蒲城)、漢中(略陽)5市共18個縣區部分鄉鎮、街道從7度提高到8度。(其中乾縣部分鄉鎮街道由原7度0.10g提高到8度0.20g,其余均為原7度半地區)
3建筑工程設計影響分析
3.1對原抗震設防烈度小于6度地區的影響
榆林市榆陽區、橫山縣、靖邊縣均屬于抗震設防烈度小于6度[3],但在實際的工程設計中,這些地區雖然不進行抗震計算,但均按6度設防考慮其抗震構造措施。因此本次新修訂地震區劃圖后,對于原抗震設防烈度小于6度地區的工程設計,僅僅是在結構計算時要進行抗震計算,因此對于工程設計的影響相對較小。
3.2對原設防地區的影響
如前文所述,本次新版《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對于陜西大多數地區而言,抗震設防烈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F以長安區某建筑單體的結構設計為例進行說明。工程條件:建筑高度:28m;結構類型:框架結構;建筑用途:酒店;場地類別:Ⅱ類;抗震設防分類:丙類;結構安全等級:二級?!陡邔咏ㄖ炷两Y構技術規程》(JGJ-2010)6.2.2:“抗震設計時,一、二、三級框架結構的底層柱底截面的彎矩設計值,應分別采用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彎矩值與增大系數1.7、1.5、1.3的乘積?!钡鹊取I媳碇行屡f兩版規范對于工程設計的影響,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地震加速度增大,抗震設防烈度提高,導致結構計算結果的增大;二是設防烈度的提高,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表6.1.2,可能會使得建筑的抗震等級提高,由此相應的抗震措施也均有所提高。
4建筑工程造價的影響分析
抗震設防標準決定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水平,并進而影響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損失大小,而抗震設防標準也直接影響著建筑物的初始造價。
4.1理論研究
在《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制定時,相關的單位就進行了關于最優抗震設防烈度的探討,在實施后,相關從事防災減災專業研究的人員依然對最優抗震設防烈度繼續進行研究和論證。高小旺等[4]對河南省洛陽市(6度設防)、鄭州市(7度設防)和新鄉市(8度設防)以及四川省成都市(7度設防)四百多棟建筑工程造價進行調查分析,其結果表明:對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建筑,7度較6度土建成本增加約3%;8度較7度土建成本增加約4.8%。李樹楨等[5]在1998年,就設防烈度與投資比發出咨詢函96份,收到43件,進行統計,其結果表明:對于鋼筋混凝土建筑,7度較6度土建成本增加約3.9%;8度較7度土建成本增加約3.8%。周雍年等[6]研究表明:“一般說來,按7、8、9度設防后,工程造價將分別增加3%~5%、7%~10%和15%~20%?!?/p>
4.2、市場調查
通過對國內一線地產公司的經濟技術控制指標的搜集,針對各基礎條件基本一致,僅抗震設防烈度情況下,不同的控制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其含鋼量及混凝土用量的增加值。分析恒大地產集團含鋼量控制指標在設防烈度不同的條件下的差值,大致可總結見表5:兩個地產公司,因其產品所在區域及定位有所不同,數值上略有差異,但經濟技術控制指標的總體變化規律,基本一致。小結:通過市場調研,分析經濟技術控制指標,設防烈度對建筑造價的影響大概是一致的:(1)建筑高度越高,受設防烈度變化的影響越大;(2)7度區與8度區的建造成本的差值較7度區與6度區的建造成本的差值要大。
4.3、工程實例的假定計算
建立設防烈度與工程造價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是非常困難的,結構的初始造價實際上是與具體的設計方案有直接關系的,給定同一設防烈度,可以設計出多個滿足要求的不同方案,因而其造價也不同[7]。并且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十分龐雜,不僅僅是建筑方案,還有結構形式、場地類別、地區的差異性、材料價格、人工價格等等。現以某實際工程為例,結合表3、表5,取平均值,進行假定計算。以收集到的西安地區部分工程實際造價結果為計算基礎:(1)建筑總高度為32米的會所,層高4.8米,建筑面積3301平米,?。涸O防烈度由6度提升至7度:含鋼量每平米增加3.5kg,混凝土每平米增加0.02m3;設防烈度由7度提升至8度:含鋼量每平米增加3.5kg,混凝土每平米增加0.04m3。經計算,結果如表6所示:(2)西安大興東路某住宅項目,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下2層,地上29層,總建筑面積23481m2,設防烈度由6度提升至7度:含鋼量每平米增加3.5kg,混凝土每平米增加0.02m3;設防烈度由7度提升至8度:含鋼量每平米增加5kg,混凝土每平米增加0.04m3。經計算,結果如表7所示:(3)渭南市某博物館項目,框架結構,結構高度14.5m,建筑面積:3420.2m2,設防烈度:8度。設防烈度由6度提升至7度:含鋼量每平米增加3.5kg,混凝土每平米增加0.02m3;設防烈度由7度提升至8度:含鋼量每平米增加5kg,混凝土每平米增加0.04m3。經計算,結果如表8所示:假定計算結果與前文所述論文研究成果基本一致,但考慮到所引用論文研究結果大多是基于原《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00年之后《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經過幾次修訂,相較舊版規范要求更加嚴格和細致,另外建材價格、人工成本、所參考地產集團對于經濟指標控制的嚴苛性以及本次所參考實際工程的特殊性(層高較高),因此實際的一般建設工程中因設防烈度的提高而導致土建成本的增加比例應該比表中數值更高一些。
5結語
(1)抗震設防烈度的提高,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增大,可能會導致建筑抗震等級的提高,會使得結構計算結果增大,并且相應的抗震措施也均有所提高;(2)建筑高度越高,受設防烈度變化的影響越大;(3)7度區與8度區的建造成本的差值較7度區與6度區的建造成本的差值要大;(4)設防烈度由6度提高至7度,土建成本增加比例約為3~4%,設防烈度由7度提高至8度,土建成本增加比例約為4%~5%。
參考文獻:
[1]GB18306-2001《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宣貫教材.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2]羅開海,劉培.新一代地震區劃圖調整統計及抗震規范局部修訂簡介[J].城市與減災.2016,5:43
[3]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高小旺,等.工程抗震設防標準若干問題的探討[J].土木工程學報.1997,12:52-59
[5]李樹楨,李冀龍.房屋建筑的震害矩陣計算與設防投資比確定[J].自然災害學報.1998,11:106-114
[6]周雍平,張曉志,謝禮立.工程抗震設防標準的效益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2,2: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