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0: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情景模擬教學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研究對象
我院2010級本科護理專業學生115人。
1.2設計實訓過程
根據教材內容及臨床真實工作過程設計訓練內容及流程。實訓學時8學時。
1.2.1訓練內容
工作準備(更換洗手衣、戴口罩和帽子)手術人員無菌準備(外科洗手、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無菌器械臺的準備、手術的擺放、無菌器械臺的管理及術中配合、協助手術人員消毒鋪巾、手術后的整理等。
1.2.2操作流程
①器械護士實訓項目:器械包、布類包的準備自身準備(手臂消毒,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無菌器械臺的管理協助消毒鋪巾術中配合與術中的無菌原則手術物品的清點(開腹前、關腹前、術后)術后器械的整理。②巡回護士實訓項目:接手術病人,建立靜脈通道(口述)配合麻醉(口述)安置手術手術物品的清點(開腹前、關腹前、術后)協助消毒鋪巾術中觀察,送手術病人回病房(口述)術后整理。
1.3實訓方法
1.3.1準備階段
①角色扮演分組:學生自愿結合,每組4人,分別扮演巡回護士、器械護士、手術者、手術第一助手。②場景準備:模擬手術室———包括更衣間、器械敷料間、無菌洗手間、手術間。手術間含手術床、無影燈、輸液架、麻醉機、器械臺、各種器械包等真實手術用品,按手術室要求合理擺放。
1.3.2實施階段
①教師角色扮演示教:按臨床真實手術室工作流程進行演示。②學生小組合作性練習:學生按角色扮演小組參考教師的示范分別扮演巡回護士、器械護士、手術者、手術第一助手進行演練,一個流程結束后交換角色練習。由于所需時間較長,課后開放實訓室讓學生反復演練。
1.4評價方法
1.4.1組內成員及組間互評
以小組為單位,在每次情景訓練結束后,組員之間進行評價,相互找出存在問題,小組間相互找出優點與不足,以免重復發生。
1.4.2教師點評和小結
各組學生表演完畢,在組間互評后,教師當場點評學生的表演內容和表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
1.4.3技能操作考核
技能考核參考教師自定的評分標準進行現場考試??己税床僮髁鞒踢M行打分,要求動作規范,符合無菌操作原則,全體學生均由同一組教師嚴格按統一標準進行評分。
1.5教學效果評價
實訓結束后發放自制調查問卷,發放問卷115份,收回有效問卷115份,有效回收率100%。
2討論
2.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實訓教學質量良好的學習
環境和學習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學習成功的外部條件[4]。采用綜合情景模擬教學法,實驗教學設備及物品真實,與臨床一致,將學生置身于手術場景之中,體驗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價值,增強了做好一名手術室護士的責任心和自信心,因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5]。通過角色扮演,活躍了課堂氣氛,把模擬手術室變成學生的舞臺,學生作為表演者,按照真實的手術室護理流程進行工作,并進行不同的角色轉換,充分展現自我,有了“質”的飛躍,提高了實訓教學質量。
2.2提高了學生手術室護理的綜合能力,強化了無菌觀念
情景模擬教學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6]。多年來在手術室護理實訓教學中采取的傳統片段教學方式,使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很難短時間適應手術室護理工作,動手能力差。而綜合情景模擬教學法完全模擬臨床真實手術室工作流程,使學生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分工與配合、不同崗位的工作流程有了整體把握,較系統地掌握了手術室護理操作技能,增強了自信心,縮短了與臨床護理實踐的距離,為順利進入臨床手術室的實習奠定了基礎[5]。同時,綜合情景模擬訓練提供了一個與臨床手術室相同的工作環境,使學生必須按照臨床手術室的護理流程進行工作,時刻提醒自己處于臨床工作狀態,自覺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強化無菌觀念[2]。
2.3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鍛煉了溝通交流能力綜合
關鍵詞:情景模擬教學法 IT項目管理課程 本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031-02
IT項目管理課程是項目管理在IT領域的應用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該課程主要結合IT特點講授項目管理的技術、理論和方法。一般本科專業課程IT項目管理的教學除了講授IT項目管理的基礎知識外,還需要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IT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應從“滿堂灌”向“體驗式”轉變,情景模擬教學法則為實現這一轉變提供了有效途徑。
1 IT項目管理課程情景模擬教學的特點
情景模擬教學起源于情景認知理論,即人的學習活動內在地、固有地依存于情景之中[1]。情景模擬教學法是在課堂上創設真實或仿真的環境模擬實際活動發展的過程,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親身體驗其中的要領,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
目前IT項目管理課程較為常用的教學方法,有立足于教材講授書本上知識的講授法和通過案例分析獲取知識的案例教學法。這些教學方法均“以教師為中心”,在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實際需求方面明顯不足。在IT項目管理課程中引入情景模擬教學法有助于擺脫“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1.1 情景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實際管理技能和綜合能力
IT項目管理現有的授課模式主要采用理論講授和案例教學,總體而言偏向理論知識的講解。案例教學模式時,學生對案例的理解也僅是停留在紙面上,認識不夠深刻。IT項目管理也采用實驗教學模式,實驗教學常常只是通過模擬系統進行技能訓練,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流程模擬機械式,缺乏對項目管理具體運作思考的缺陷[2]。這導致學生普遍存在綜合管理能力較弱的問題,并與社會對IT項目管理的復合型和戰略型人才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杜威“做中學”理論強調在活動中獲得知識[3],IT項目管理教學中的情景模擬秉承了這一思想。IT項目管理是從項目獲取到項目完成,通過項目策劃和項目控制,使項目能夠按照預期的費用、進度和質量得以完成[4]。IT項目管理某些環節和內容的教學可以由教師創設各種情景,讓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下,根據老師的指導和安排,分別扮演不同的參與方角色來實施項目管理的某些活動。參與項目管理的角色主要有業主方、服務中介方、咨詢顧問方、供應方等。學生按照既定的流程關系參與到項目的實施當中,增強了現場體驗感,提高了管理技能。通過角色參與和情景演練,還培養了學生表達、溝通和談判能力,最后以規范的書面總結的形式報告學習成果,又培養了規范的報告寫作能力,這樣就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各項綜合能力。
1.2 參與互動性,有助于培養團隊精神和集體意識
IT項目管理情景模擬教學的另一特點是增加社會互動,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教學中教師安排學生承擔不同的參與方角色,學生組成小組和團隊,以團隊為單位討論具體的實施方案、進行課后演練和課堂現場表演。各個環節中團隊成員不僅需要通過不斷地討論和交流形成自己的觀點,還需要學會尊重和分享小組成員的不同觀點和意見。另外,在IT項目管理活動中將會涉及各種不同的參與方,各方具有不同的利益和要求,必然產生矛盾。各方團隊都將面臨進行相互磋商,解決不同利益沖突的事件,這要求團隊內部成員的高度配合和協調一致。所以通過情景參與,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意識。
1.3 主動性,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和激發主動思維
情景模擬的教學模式,有別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理論講授和案例教學法,它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需求、興趣和學習傾向,強調學生學習活動的自主性,教師只是在學習活動中起設計者和推動者的作用。教師需要根據IT項目招投標、項目啟動、項目執行和控制等教學內容,設計符合要求的情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運用所學的知識主動地處理各種不同情景中發生的事件,從中領會和掌握處理人和事的思路和方法。IT項目管理適合采用情景教學法,這種寓教于樂的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于思考和解決現實可能遇到的問題,真正做到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
2 IT項目管理課程情景模擬教學的實施
江蘇大學管理學院IT項目管理課程,師生積極探索,運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實現了教學目標,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情景模擬教學法應用的基本前提是教學內容的可情景化程度高。IT項目啟動階段的招投標活動的教學內容適宜采用情景模擬,現以IT項目招投標活動情景為例,闡述情景模擬教學法應用的實施過程。
2.1 模擬教學準備
為保證情景模擬的順利進行和良好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向學生講解IT項目招投標的相關知識,例如招投標程序、IT需求說明、評標和投標方案制作等方面的專門知識,還要讓學生明確情景模擬的目的和意義。其次,根據IT項目管理教學的內容和特點,教師選擇適合采用情景模擬教學的內容環節,合理創設情景。情景設計就是對情景模擬教學的每一個步驟都做出詳細的計劃安排,為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提供一份盡可能詳細的路線指導和操作指南[1]。比如以IT項目招投標活動情景模擬為例,教師需要制定實施路線圖和角色分工,并向學生做出解釋和說明。教師設定的角色有六種,它們是導演組、招標方、A和B兩個競爭的投標方、專家組以及招標中介公司,學生群體規模標準為50人,根據角色分工分為6組,每組設組長1名。
2.2 學生課后演練和合作研討
課堂現場模擬招標會之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后演練和模擬準備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學生根據教師的實施路線圖和角色分工,自主地進行具體的分組安排,分為6組,每組負責扮演一種角色。各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任務,并進行分析討論。如導演組對IT招投標活動的各個環節、具體步驟進行統籌安排,并負責協調其它各個小組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督促和指導其它各個小組的工作。這個小組的成員實施任務時需要在爭論和沖突中抓住主要矛盾,協調各種關系,拓寬思路,排除困難,找到推動整個活動進行的解決辦法。招標方學生負責提出信息系統需求,進行內部討論和提煉,最后提交招標文書給招標中介公司。招標方學生和招標中介公司學生需要碰頭討論,就信息系統需求和評標標準進行溝通。兩個投標方學生組不僅需要分別決定是否應標,組織本組成員討論和上網搜集信息策劃投標方案,制作投標文件,還需要與專家組學生進行討論,預測下一環節現場招標會上專家組和招標方可能的提問并商議問題的回答。參與投標的學生需要把課堂講授中學到的方法和知識落實到招標書的制作中,充分發揮群體智慧,根據招標方的需求恰當地展示自身的優勢。專家組成員需要了解項目需求、費用控制和技術方案等方面的知識,準備與評標相關的專業技術問題,預備在招標會上向投標組發問。在這個環節中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必要時教師就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
2.3 課堂展現
課后演練和模擬準備兩周后,進行課堂現場模擬招標會,這是IT項目招投標活動的核心環節。導演組準備教學場所、背景和道具,各組成員認真扮演各自擔當的角色,力求模擬的真實性。由招標中介公司布置會場,安排燈光、座位和多媒體投影儀,頒布招標會程序,并主持招標會議;導演組負責整個過程的錄像和拍照;兩個投標組根據各自準備的投標方案進行講標和競標,充分展示自身的實力;招標組和專家組進行評標,即根據事先議定的標準對兩個投標公司及方案進行評定和考核,最終確定哪一組在競標中勝出。教師要求招標組和專家組根據IT項目需求圍繞投標方案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而讓投標組解答,招標組就某些細節內容進行解釋和說明,以增強情景模擬的現場感和難度。在現場展示中,教師仍然只是起組織和引導作用,學生是課堂情景模擬的主體。整個表演過程中,教師暫不發表評論,主要職責是維護課堂秩序,當學生所扮演的角色偏離現實太遠、模擬表演出現中斷時,要及時進行干預,調整課堂秩序。
這個階段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是現場評議,即對各個小組的現場表演效果進行現場評價打分。評議委員會可以由系、教研室領導、其他教師和學生代表組成。評委會人員要對IT項目招投標活動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流程有足夠的了解,保證評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4 情景模擬活動的總結
現場模擬表演結束后,學生和教師都要對整個情景模擬活動進行總結。學生的分析總結包括各個扮演小組制作PPT進行總結匯報和撰寫活動述評報告。各個小組活動述評報告的內容應包括在情境模擬活動中所做的主要工作簡述,對表演效果的自我評價,以及在模擬準備和表演中的感受和體會。導演組還要負責招投標過程中形成的文檔資料的整理,如招標公告、招投標會議議程、評標標準、評標表、投標方的標書等。
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實習匯報會,在會上進行全面總結,有針對性地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幫助使學生通過情景模擬教學實現知識和技能的提高。對于學生在模擬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態度應充分肯定,表揚那些思維靈活、富有創造性、表達溝通能力強、協調能力強和具有協作精神的學生;對于那些態度不端正的學生,應進行教育和引導,激發他們今后參與的積極性。此外,教師的總結還需要結合情景設計中的關鍵知識點,讓學生進行回顧,深入體會其運用,比如導演組的總體策劃和協調、招標方的IT需求說明和評標標準制定、招標中介公司現場招標會的組織以及投標組的標書方案和應標技巧等內容,以鞏固和內化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5 成績評定
課程考核成績由兩個部分組成,包括學生現場模擬效果評價,集中總結匯報和最終的書面總結報告評價。學生將總結報告修改完善,裝訂成冊,招投標過程中制作的各種文檔資料也應作為附件加入總結報告中。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小組的現場模擬效果和最終總結報告的質量綜合評定團隊的成績,每個小組組長根據小組成員承擔的工作任務量和參與積極性給出每個團隊成員的相對成績。最后結合二者給出每個成員的成績,以防止有的學生“搭便車”。
3 IT項目管理情景模擬教學法實施的關鍵問題
IT項目管理情景模擬教學法將現實場景帶進課堂,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能力訓練和培養,要求老師具有高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教學的成功實施需要注意以下關鍵問題。
3.1 情景設計應兼顧知識性和真實性
設計的情景要緊貼IT項目管理的工作實際,盡量使學生的演練比較真實,演練還要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復雜性。情景缺乏真實性和挑戰性難以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情景模擬教學也不是為了興趣和氣氛而情景,情景設計應符合教學目的,遵從教學大綱的要求[5]。情景模擬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深入理解理論知識,并主動思考、分析和處理實際工作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如果設計情景與教學目的相背離,單純為了情景模擬而創設情景,體現不了IT項目管理的實質和理論知識的運用,會使學生感覺“虛假”而無所適從。兼具知識性和真實性的情景設計才能激發創造性思維,發揮解決問題的潛能,取得良好知識內化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師在進行情景設計時內容上必須緊跟IT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和IT項目管理實踐出現的新問題。
3.2 學生在現場模擬表演前應充分準備,加強研討
現場模擬表演前應給學生足夠的準備時間和工作量。如果學生準備不夠充分,就不會理解所置情景,真正做到身臨其境,情景模擬教學最終流于形式。教師需密切關注學生們的準備過程,加強引導并認真指導,通過導演組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研討,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學生們在準備過程中,通過團隊協作,花費大約10天左右的時間圍繞IT項目招投標管理的主題進行深入學習和查閱分析有關資料,形成對IT項目特點和需求的初步認識,弄清招投標流程和技巧,完成招投標文檔初稿。之后,學生再與教師進行反復交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此外,導演組還會組織兩個投標組各自進行內部的試講標。在認真準備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主動工作,發揮聰明才智,更容易深入領會所學知識?,F場模擬表演前的準備和研討也鍛煉了學生們社會工作、協作、溝通、表達、寫作和策劃等各項能力。
3.3 教師在情景教學中應堅持引導作用
情景模擬教學雖然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對學生不是放任自由,必要時須加以引導和指導。在情景模擬之前,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熟悉背景資料,實施知識儲備。讓學生在模擬演練前知道本次模擬活動學什么,達到什么要求,哪些是應該重點掌握的內容以及應該掌握什么樣的理論知識。教師在情景模擬學生準備工作期間不僅要進行答疑解惑,還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思考的深度、模擬的難度、課件的美度和招投標管理的巧度方面下足功夫,這樣才能使模擬教學課程保持高的質量。在情景模擬之后的總結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啟發對某些問題的深入思考。
參考文獻
[1] 劉學明.情景模擬法在公共政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評論,2011(1):94-96
[2] 劉成.基于BIM的工程項目管理沙盤模擬實踐教學研究[J].實驗室探索與研究,2012,31(10):433-437
[3] 劉廣利,湯慧麗.杜威的“從做中學”教學理論及對我國基礎教育的啟示[J].繼續教育研究,2008(5):84-86
學歷教育中,寫作課屬于大學語文課程中的一部分,一般包括了寫作基礎理論、方法,以及公務文書寫作、新聞寫作、學術論文撰寫等內容。寫作課主要是使學員了解基本寫作知識,培養基本的文章寫作能力,學會常用文章種類的寫作方法,為日后工作需要打下初步的基礎。教員可以系統安排教學時間,從寫作基礎知識教學開始,教員教一個,學員學一個,穩扎穩打,邊講邊練,教員多采取知識灌輸的方法,力求把理論講透,把文種講全。在任職教育中,參加培訓人員已經有一定的寫作基礎和實踐經驗,不需要也不想泛泛進行寫作學習,他們希望教員能貼部隊實際,解決問題,使培訓有實實在在的效果。這時,可以摒棄傳統的以教員為主體的理論講授教學方式,讓學員成為課堂的主角,讓學員自己思考。一般的文種,可以通過范文閱讀,啟發學員根據自己平時寫作的實際,引導他們歸納寫作方法,總結寫作技巧,進行模擬寫作練習,檢驗學習效果。也可以讓學員當教員,自己上一課,鼓勵他們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亮出來,談談自己的寫作心得。通過讓學員自己講課,能促使其把平時模糊的思考上升至理性分析,總結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經驗,也能讓大家互相交流寫作經驗和工作體會,了解不同崗位的同類文書的寫法,豐富寫作經驗。
二、以辨促思,用比較式教學法啟發學員思考
學歷教育中,公文寫作課著重于寫作基礎知識與方法的學習訓練,教學內容安排比較繁雜。任職教育中,公文寫作課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員勝任崗位任職需要的寫作能力,教學要求相對提高,但教學時間卻相對有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結合實際,改變原有教學思路,優化教學內容,采取新的教學模式。在文體知識和應用寫作中,側重應用寫作;在應用寫作教學中,側重學員在工作崗位中最基礎最常見的幾類文種(如通知、請示、計劃、總結),使教學重點突出,有針對性,增強教學效果。講授時,也可以改變原有各文種“基礎知識———寫作方法———例文分析———作業練習”的授課模式,而是以專題辨析的形式來分類指導,以辨促思,讓學員自己聯系實際進行思考,使之準確把握相關公文的聯系與區別,掌握好文種的寫法。公文包含的文種很多,有些文種的意義和性質很相似,如計劃與總結、請示與報告、請示與函等。在文書寫作課教學中,可將類似的文種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辨其異同,研究、探討它們的寫作規律和方法,以便觸類旁通,從而達到深入認識的目的。如“請示”與“報告”的“八不同”、“請示”與“函”的“五不同”等。通過文種分類比較,引導學員自己思考辨析的方式對文種進行探討,有利于其正確地使用公文文種,把握知識的整體性與連貫性,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切實學會寫好公文。
三、運用“案例”分析,用案例式教學法來提高學員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能充分發揮教學互動、教學相長的優點,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分析,能加深學員對公文寫作專業知識的掌握,以及對其他相關知識內容的融會貫通,并能增強他們嚴密的思維能力,形成嚴謹的寫作作風。通過“案例”分析,能讓學生明白直觀地了解公文質量的優劣,明確公文中有代表性的主要問題。對于重點文種和寫法復雜、學員寫作普遍感到有問題的文種,應該從部隊行文實踐中,選擇一些針對性強、有代表性、甚至可以是一些病文,讓大家根據自己的寫作經驗進行分析,然后通過課堂討論、集體會診的方式,糾正錯誤,總結出文種寫作的基本方法。公文是傳達貫徹上級領導機關方針、政策,行政法規和規章及指導工作、交流經驗的重要工具,所以在寫作公文時,要重點考慮應達到什么目的、解決什么事、需要基層做什么。通過具體例文分析,讓學員自己認識到少說空話、套話,要把公文寫短、寫精、寫實;同時還要注意公文的效用,應在實事求是上下工夫,做到實事詳寫、虛事略寫、新措施詳寫、舊方法略寫,特色要說足,一般的情況可一帶而過。在教學中可通過引入大量的“案例”,使書本中的寫作理論與工作實際生活密切結合起來,以增強學員對各種公文文體的感性認識,同時使學員對照自身在工作中的寫作實踐,啟發和幫助其更好地把握文種寫作中的關鍵,切實提高學員寫作能力。
四、設置情景模擬,用模擬式教學法指導具體實踐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須躬行”。所謂模擬教學法,是通過情景模擬,要求學員扮演指定行為角色,并對其行為表現進行評定和反饋的一種培訓方法,通過這種體驗某種行為的具體實踐,可以幫助發展和提高其寫作技能。在公文寫作教學中,我們通常進行的想定作業,其實就是一種簡單的情景模擬。在想定作業時,通常會設置一些盡量接近真實的條件,如某單位舉辦某活動,請學員以某干事身份下發一則通知。這其實就是最簡單的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在教學中若創設的教學情境科學、適度、恰當,能在課堂上激發學員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強學員學習的興趣,使學員沉浸在探索、思維和發現的境況中,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梢杂眠@種方式來挖掘學員的內在潛力,開發學員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養學員的創造意識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模擬式教學法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事先應充分準備,要有周密的計劃和部署。在公文寫作教學中,除了簡單的想定作業外,運用情景教學法,可以和參謀業務技能其他課程(如軍事地形學、參謀業務基礎)結合起來。如模擬一次演習,讓學員扮演戰時參謀角色,利用參謀作業系統,培養學員作戰要圖標繪、文書擬制等能力。
五、總結
關鍵詞:經濟法;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3-0046-02
應用型本科高校經管類專業以培養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管理人才為目標。懂經濟、會管理、識法律是對經管類大學生的基本要求。經濟法作為經管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其考核方式承擔著對教師授課水平與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功能,而傳統的考核方式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輕互動、重分數輕能力,存在著諸多弊端,亟待建立一種更為科學、合理、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式。
一、傳統經濟法考核評價方式存在的問題
(一)考核形式過于單一
傳統的經濟法教學以理論講授為主,考核方式僅采用閉卷筆試,形式過于單一。目前,一些高校在考試改革中探索了論文考核的形式。這種形式雖然可以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考核,但經管類學生法學理論基礎薄弱,撰寫專業法學論文難度較大。這種形式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抄襲,結果就是既未達到考核知識,又未達到考核能力的目標。
(二)重理論考試輕實踐操作
從學生的培養目標來看,經濟法的教學應注重應用能力和實務能力的培養。由于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往往采用合班上課的方式,人數眾多。理論考試由于不會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而在學生成績評定中占據絕對比例。相反,實踐操作考核或無或少,不會對學生成績起到決定性作用。
(三)重筆試輕口試
筆試對知識考核的覆蓋面廣,考核的信度和效度都較高,因此是傳統經濟法考核所慣常采用的方式。但筆試側重考查的是學生的背功,題目多是對于知識的再現。這種考核方式重知識考核輕能力考核,學生很難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谠嚥粌H可以有效防止考試作弊現象的發生,而且有利于鍛煉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重終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
長期以來,傳統考核只注重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教師為了考而教,學生為了考而學,導致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看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后全忘記”的局面。卷面成績忽略了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不能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調整,評價結果難免有失公正。在經濟法課程的考試改革中,可以嘗試加大形成性評價力度,建立一套動態、全面、客觀的評價體系,兼顧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評價與反饋的多重功能。
二、經濟法課程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的指標內容
(一)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可以分為診斷性評價(Diagnostic Assessment)、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和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Assessment)。其中,形成性評價是相對于傳統的終結性評價而言的,其概念最早由斯克里文提出,是指“通過診斷教育方案或計劃,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提供反饋信息,以提高實踐中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質量的評價”。我國對這一概念有所擴展,認為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1]。這種評價方式既是一種評價體系,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二)經濟法課程考核評價指標
形成性考核指標體系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考察和評價,并將其結果作為評定學生課程學業成績的科學理論體系[2]。經濟法課程考核指標體系包括理論與實踐兩大類指標,每一大類下又有若干項具體指標。各項相加總成績為100分,將每位同學的各項考核評分進行累加,即得出該同學本學期終結性考核成績。
1.理論考核指標。理論學習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學習態度方面(30分)包括出勤、課堂筆記、按時完成作業等;學習能力方面(20分)包括識記能力(課堂提問)、研究及分析能力(學期論文)等。
2.實踐考核指標。實踐操作的評價指標包括:分析能力(案例分析);交流能力(討論或辯論);思辨能力(論文答辯);問題解決能力(模擬情境);組織能力(模擬法庭)。以上各項分值計10分,滿分為50分。
(三)考核的基本形式及考核內容
與上述評價指標相對應,考核內容也可分為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兩部分。其中,理論考核與傳統考核方式無異,本文著重論述實踐考核的形式。
1.案例分析考核。由任課教師選取典型案例分配給學生,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組分配一個案例。案例的選擇根據專業的不同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每組同學在課前對分配的案例收集資料并進行討論分析。教師于每次上課前安排一組同學將其案例分析過程和結果與全班同學分享,并接受同學的詢問。時間不可過長,以5―7分鐘為宜。分析后教師要有點評,并根據該組同學的表現評定分數。
2.小組辯論(討論)會。由任課教師選取經濟法領域中有爭議的熱點問題,安排學生進行課堂辯論。學生在課前必須收集相應的資料,作充分的準備,通過小組內的討論,形成一致的意見,再與其他觀點不同的小組進行辯論。每場辯論(討論)由兩組同學完成,教師根據每位同學的表現評定分數并點評。時間以10分鐘左右為宜。
3.論文答辯。經濟法課程主要分為六部分,即總論、市場主體法、市場行為法、市場規制法、宏觀調控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教師每講完一部分,選取該部分的一個前沿問題作為論題,安排全班1/6的學生以此論題撰寫論文。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論文內容提出1―2個問題,由學生進行答辯,并根據每位同學的表現評定分數并點評。每位同學以2分鐘為宜。
4.情景模擬。經濟法課程的某些章節可以嘗試進行模擬教學,由教師設計特定的場景、事件,讓學生進入相關的角色,以經濟法律規定為參照系,進行演練。例如,在給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講《公司法》這一章時,可組織學生模擬組建公司。每組每位同學都有具體分工,包括公司住所的確定、驗資、擬定公司章程、辦理營業執照、召開股東會、董事會等[3]。任課教師以流程是否合法,法律文書撰寫正確與否,有無團隊精神為標準評定分數并點評。每學期可組織情景模擬三次左右,每次以不超過1學時為宜。
5.模擬法庭。在講授“經濟仲裁與訴訟”一章時,適宜采取模擬法庭教學法。運用此法時,由于學時的限制,不能過于注重案件的實體審理,而是側重于使學生熟悉法庭審判流程。建議將前述每組同學負責的案例作為模擬法庭開庭的案例,這樣可以使實體與程序兼顧。每學期安排模擬法庭若干場,每場庭審安排10人參加,時間以不超過25分鐘為宜。任課教師根據庭審程序是否正確,準備是否充分為標準評定分數并點評。
三、本評價體系的實施條件
(一)人數不宜過多
經管類專業經濟法授課的最大困難在于上課人數過多,各校往往采取合班上課的方式,人數在100至120人左右。本評價體系的實施要求人數以80至90人為宜,并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學習小組,每組6至7人左右。
(二)各專業教學內容的適當選擇
經濟法課程涵蓋了所有與市場經濟運行及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法律知識,涉及多個部門法。本評價體系的實施,要求實踐教學部分占總學時的1/3左右,這就需要壓縮理論教學時間。教師在講授時不可面面俱到,而應該根據學生專業有所側重。
(三)以多種教學法的使用為前提
本評價體系是為配合多種實踐教學方法的運用而制訂。因此,必須以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模擬法庭教學法在課堂上的運用為前提。
(四)學生的全面參與
本評價體系在設計上即兼顧了理論與實踐,同時對于經濟法課程中所涉及的各章節均有考核,覆蓋面較廣。因此,在實施時要求每位同學必須參與上述所涉各項,不能漏項。唯有如此,才能達到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的目的。
(五)學時保障
同是經管類專業,在經濟法的課時安排上各學校差異較大:有的學校為68學時,有的學校為34學時,甚至還有同一學校不同專業學時不同的情況。由于本評價體系對實踐教學學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安排在50學時以下很難滿足教學要求,應以51至60學時為宜。
(六)教師的綜合素質保障
在有限的學時內兼顧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這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單純具備法學專業知識的教師已經不能適應高校經管類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經濟法教師應具備與所教學生共同的專業背景。比如,國際貿易專業的經濟法教師應熟悉國際經濟法、金融法等;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應熟悉旅游法規等。這樣在對學生進行情景考核與案例分析考核時,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4]。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衡量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得當,不在于傳輸給了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培養了學生多少能力,考核方式是否合理,不在于教師是否機械地“給分”,而在于能否促進學生提高學習能力以及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形成性考核方式可以隨時考核,隨時評價,隨時改進。同時,將學生的各項考核結果累加作為終結性考核成績,可以防止“一考定成敗”的片面性,最終實現取消形式化的經濟法課程期末考試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頻,彭六生,郭瑤.高職教育模擬法庭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初探[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版,2010,(5).
[2]葛梅.如何建立職業教育課程形成性考核的指標體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9).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勞動關系;運用;評價
《勞動關系》是為適應中國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研究勞動關系基本理論、勞動關系主體、勞動關系運行以及勞動關系矛盾的處理等內容,是一門涉及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多學科的綜合叉學科,應用性是其主要特點。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能有效凸顯其應用性特點,而多元化教學方法是培養勞動關系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筆者以內蒙古財經大學《勞動關系》課程的教學實踐為例,探討多元化教學法在《勞動關系》課程中的應用。
一、多元化教學法簡介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學方法選用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優劣。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說:“現代課堂教學的鮮明特色乃是教學方法的豐富多彩,乃是有意識地選擇某一課題的主要教學方法,所選的教學方法要能很好地解決教學和教育中的任務”。多元化教學法是對單一的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法的改革,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僅是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多元化教學就是在滿足社會需求的要求下,根據學生特點和課程特點,多個教學主體參與、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多種教學資源在多種教學環境下進行課堂教學的綜合方法。
課堂教學作為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核心手段,直接影響到高等教學質量和大學生能力。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把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列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因此,多元化教學法的應用,是我國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的要求,同時也是我國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多元化教學法在《勞動關系》課程中的應用
多元化教學客觀上要求教師對知識融會貫通,掌握較多教學技巧。這就需要教師在課上、課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了突出人才培養的“應用性”目標,主講教師有必要根據課程特點和課時安排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新編排。以程延園主編的《勞動關系》(2011年版)教材為例,將《勞動關系》課程主要內容劃分為“理論”和“實務”兩部分,課時各占一半。其中,理論部分主要包括勞動關系導論、勞動關系理論、勞動關系制度和勞動關系主體等內容。在理論部分著重以課堂講授的方法讓學生系統地掌握當前市場經濟國家勞動關系的基本制度和一般規律。實務部分主要包括勞動法、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勞動爭議處理等內容。在《勞動關系》教學設計中,關于勞動法、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等內容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與學生共同掌握。為激發學生對案例的學習與研討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每個知識點來設計案例,案例盡可能挑選能反映我國現實問題的、最前沿的、最具代表性的真實素材。例如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同工同酬問題、女性權益保障問題、加班費問題、工會職責問題等。在案例分析過程中要注意以學生為主導,教師起引導和指導作用。在班容量允許的情況下,把學生分成3—5個小組,對案例結論持不同意見的,可以相互辯論。老師再對學生的討論發言及案例分析結果做出點評和總結。情景模擬主要用于勞動爭議處理和三方協商機制等內容的教學中。比如:模擬因勞動合同履行而發生了糾紛,可以讓學生充當當事人、調解員、仲裁員、法官等角色,充分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培養他們判斷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對學生的考試方式也不再以死記硬背為主。
三、教學效果評價
在《勞動關系》課程中引入了多元化教學方法后,為了考察它的教學效果,進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評教活動。學生評教主要是針對內蒙古財經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4屆共168位授課學生進行了學生教學效果評價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5.6%的學生認為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88%的學生贊成這種教學方法,認為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而且與傳統方法相比,這種方法講授后所學到的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比較深刻。通過多年的從教實踐,筆者認為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最明顯的優勢是激發了所有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幾乎存在10%~15%的學生上課不聽講。但這種方法行之有效的前提是學生課前自學相關知識,對于沒有養成自學習慣的學生而言,這種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不明顯。
四、多元化教學法在實踐運用中的限制因素
多元化教學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但是目前在我國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在應用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實踐中存在許多限制性因素。
(一) 政策導向
目前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政策導向使得大部分教學一線的老師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中。比如內蒙古財經大學對專業教師發論文有獎勵政策,根據論文所刊登期刊的級別不同,每篇論文的獎金在2000元~8000元,主持課題有科研經費。在高校教師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評審條件中,也把科研放在了頭等位置,而對教學的要求僅僅是完成工作量而已。
(二)教學行為惰性
多元化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作為教師,多元化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與教學技巧,不僅要熟悉本專業的理論知識、而且要了解其實踐運用。但在現實中,有相當數量的教師教學內容陳舊、對本專業最新研究成果缺乏了解,對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更是知之甚少。而學生都是“應試教育”的產品,早已習慣了“滿堂灌”的被動教學方法,而多元化教學要求學生有積極主動的學習行為和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而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面臨學生諸如“不愿自學”、“懶于思考”等惰性表現。這種教學中存在的惰性嚴重影響了多元化教學的開展。
(三)學校的硬性規定
學校的硬性規定使得多元化考核學生的方式較難實施。傳統教學認為只有通過正式的期中期末考試,才是考核學生學習成績的最好方式,而且試卷題型必須按照學校統一的模板要求,比如必須包括選擇題、判斷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計算題、案例分析題等,每種題型的分值不能超出一定的比例,出題教師還得付標準答案。這種統一硬性呆板的要求,對于以專題調查、專題分析等這類開放型發散式、無標準答案的考核方式無法進行,這無疑阻礙了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
(四)課時的限制
在課堂中進行案例討論、情景模擬等教學活動,無疑會占用較多的時間。在課時一定的條件下,會給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實施帶來一定的困難。例如,內蒙古財經大學《勞動關系學》目前是34課時,在有限的課時約束條件下,對于案例談論和情景模擬只能有選擇地進行。
五、總結
多元化教學法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是我國當前教學方法改革的倡導方向。多元化教學法的應用不該是教師個人的行為,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部和人社部應改革目前高校專業教師職稱評審條件,地方教育部門和高校應該出臺鼓勵政策,學校教務處改變傳統的硬性要求,為多元化教學提供寬松的條件,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巧,學生加快適應多元化教學方法。只有多元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才有更廣闊的空間,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才能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王曦等.大學多元化教學方法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1(4)
[2]丁芝華.影響教學改革的大學生惰性學習心理芻議[J].廣西教育,2009(9)
[3]楊建國.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對比分析[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1)
[關鍵詞]軟件工程;Seminar教學法;情景教學
一、引言
軟件工程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也是一門內容涉及面廣的綜合性課程,課程理論性強、內容抽象、晦澀難懂,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難以掌握。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軟件產品開發的理論、方法、過程、工具及一些實踐積累的原則、經驗等,不僅涉及計算機科學的相關知識,還融合數學、管理科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具有內容豐富、關系復雜、理論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1]傳統教學模式根據赫爾巴特的五段教學法,將教學過程劃分為五個環節:組織教學、復習提問、講授知識、鞏固知識、布置作業。如采用傳統講授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很難體會到軟件工程的工程化理念。同時,軟件開發過程中,在進度、質量和成本的制約下,軟件開發活動需要團隊協作完成。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讓學生體會到團隊溝通協調的重要性,難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本文將傳統教學方法與Seminar教學法相結合,根據軟件工程課程特點,提出了情景Seminar教學法,它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二、Seminar教學法
Seminar可譯作討論會、研討會,是在歐美大學課堂中流行的一種教學或學術交流方式。Seminar研討式教學方法起源于德國洪堡大學,其讓學生認領學習研討任務,課前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總結、提煉撰寫報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與教師共同就研究問題進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討論,從而加強對該問題的深入認識,提高學生深入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Seminar研討式教學的核心是充分挖掘課程參與者的學習探索潛能,最大限度地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認識互動,從而深化對某一主題的認識,實現學術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達到“學有所獲、教學相長,日學日進”的教育目的。[2]-[4]Seminar教學法倡導在生長中獲得個性品質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倡導在探究過程中理解知識和獲取經驗,以期獲得課程教學的真正價值。[5]
三、Seminar教學法在軟件工程教學中的應用
將軟件工程課程中的教學方法總體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傳統的教師講授部分,一是Seminar研討式教學。前者針對軟件工程課程的授課內容,包含軟件工程基礎知識、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和運維等理論知識。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聽課學習的方式,通過傳統教學模式將軟件工程的基本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Seminar研討式教學模式則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任務下發給學生們,讓學生自己選擇認領任務,課外通過上網、借閱查看各種任務相關閱讀文獻,探索問題解決方案,分析匯總形成課題報告,課堂上通過報告的講解,開展與教師、學生間的深入討論,從而內化傳統課堂的授課知識,使學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知識的內涵,學會知識的靈活運用。
(一)情景Seminar教學法
軟件工程課程中情景Seminar教學法的組織形式如圖1所示,根據課程需求將授課內容分為五個模塊(軟件工程基礎知識模塊、需求分析模塊、軟件概要設計模塊、軟件詳細設計模塊、編碼和測試模塊),每個模塊都由傳統授課方式+情景Seminar研討方式組成,其中傳統授課方式教授該模塊理論知識,知識主要是單向流動的,由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知識;情景Seminar研討方式實現知識的雙向流動,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是平等的研討地位,更能激發學生研討的熱情,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悟。情景Seminar研討方式包含三個環節:基于模塊理論知識以及本模塊需完成的階段報告進行分組研討,模塊報告負責人撰寫并講解報告,答辯評審報告。圖1中每個模塊都是獨立應用傳統教學法+情景Seminar教學法的個體,五個模塊之間同時又具有前后依賴,相互銜接的關系。
(二)軟件工程教學中情景Seminar教學法的應用
在課程的首次授課中,講授軟件工程課程的地位及意義,同時讓學生明確本課程將要采取的完整的授課形式:傳統講授形式+情景Seminar研討式。情景Seminar教學法在軟件工程教學中的實施步驟如下。
1.確定分組
根據軟件工程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將學生分組,每組學生由5人組成(1名組長,4名組員)。每組學生在軟件工程課程整個課程的學習中,可以從教師給出的課題庫中選取課題題目,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自定課題題目,由于每組課題要模擬軟件在生命周期中的各階段(省略編碼階段,測試階段只進行基于需求的測試),故課題可稱為模擬項目。
2.課題認領,任務分工
每組組內學生都有選擇課題的權利,最終的課題需通過組內學生商議、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共同確定課題題目。組長有協同分工、平衡組員工作的責任。課題經小組成員一致認領后,組長要將課題的子任務分配給組員。每個模擬項目有5個子任務,分別需撰寫項目策劃方案、需求分析報告、軟件概要設計報告、軟件詳細設計報告和軟件測試計劃。組長必須認領課題的項目策劃方案,剩余的四個報告可由組員根據自己的專長、興趣分別認領,報告的最終分配由組長協調完成。上交選定課題題目及各階段報告撰寫人名單,如無特殊情況,整個課程實施過程中,分配給各組員的任務不得改變。
3.穿插授課
雖然課程中采用兩種教學模式,但這兩種教學模式不是孤立進行的。根據軟件工程具體的課程標準和教學實施計劃,傳統講授形式和情景Seminar研討方式是結合進行的,是相互影響、互為依賴的關系。軟件工程知識按內容劃分成幾個模塊,每個模塊都以傳統講授形式和情景Seminar研討方式獨立進行。通過傳遞講授形式將理論知識系統的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下查閱資料,將知識逐漸內化吸收,通過課堂的情景Semi-nar研討方式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能更公平、輕松地溝通交流,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
4.小組研討
小組成員選擇課題題目時,需要組員共同討論、研究確定最終模擬項目的內容。并且,在組長的協調下,組員認領選定模擬項目下的任務報告。小組內每個組員的任務報告,都需要小組分工合作,查閱資料,研討、質疑、確定方案,這個過程鍛煉了學生協同合作的能力,在研討中主動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撰寫報告
組內成員根據自己認領的任務,經過組內研討確定最終方案,獨立撰寫個人的任務報告。這個過程鍛煉了學生閱讀文獻能力、文字組織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也為其以后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奠定了基礎。
6.走上講臺
為了增強學生表達能力,應該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大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方案設計,每個組的組員都有機會把自己負責的任務報告通過講授的形式,讓其他學生與教師對自己的報告有一定的了解。
7.答辯環節
答辯環節是評審報告的關鍵環節,學生登臺講解自己的報告時,其他組成員和教師為評審組成員,可針對學生的報告,提出自己的質疑,不合理、不正確、有歧義的地方都應該被指出。答辯環節不僅是對主講報告的學生表達能力的鍛煉,對報告內容的審查,更能激發其他組員學習的興趣,使其主動找出主講學生的報告中的問題,深入對問題的理解及相關知識的內化。
四、結束語
情景Seminar教學法是一種結合軟件工程課程特色的Seminar教學法,將Seminar教學法有效地融入軟件工程課程的不同模塊中,與傳統講授方式相結合,同時又不限于研討,增加了軟件工程的階段情景特色,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真正做到師生的互動交流,通過良好的雙向溝通以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孟繁鋒.結合模擬項目組的軟件工程教學[J].計算機教育,2014(22):54-56
[2]佟玉軍等.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1(33):49-54.
[3]陳榮群等.教育信息化環境下Seminar教學方法得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325):114-118.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項目教學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高級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是教育部規定的高職院校學生必修的課程,也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核心課程。它的目標是綜合運用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從當代大學生面臨和關心的實際問題出發,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教育,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學生樹立起高尚的理想情操,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具有健全的人格。因此,可以說“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育目標的實現是高職教育目標實現的基礎,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直接關系到教育目標的實現。
一、項目教學法的內涵
項目教學(Project-based Learning,PBL),也稱“基于項目活動的研究性學習”,是老師學生借助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绊椖拷虒W法”最早見于美國教育家凱茲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項目教學法》?!绊椖拷虒W法”的理論認為:知識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自主建構獲得:學習是信息與知識、技能與行為、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長進;教育是滿足長進需要的有意識、有系統、有組織的持續交流活動。
二、項目教學法的特色
1.以項目為中心
教學活動的展開是以學生完成自己選定的項目為形式的,這個項目是根據典型的工作任務設計出來的。教學內容打破了傳統的學科界限.以項目為核心,在實施、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與現實的問題情境發生交互作用,從而獲得實施項目的相關知識和經驗。
2.以學生為主體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教學活動主體發生了逆轉。由原來的以教師為主體轉化為以學生為主體。項目教學能夠真正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使其事事親力親為,獲得真實工作情境中的真實體驗,在“做”中積累各方面的經驗,鍛煉實踐能力,激發創新精神。
3.以合作為主要活動方式
教學項目主要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學生是項目實施的主人。通過與他人的合作,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共同探討,有利于調動每一個參與者的積極性、拓展創新思維、激發內在的潛能,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4.學習成果多樣化
項目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而職業能力主要通過職業實踐來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在項目教學中必須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職業情景,讓學生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確實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最終的學習成果不以單一的“對”或“錯”來進行評價,而是以“好”或者“更好”來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創新,倡導多樣化。
三、項目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的實施步驟
1.項目的選擇與確定
項目是項目教學的核心,項目的選擇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中,選擇的項目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難易要適度,要將科學性、趣味性融為一體。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協作精神。比如說我們講到誠信意識時,可以讓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大學生誠信狀況”進行調查并寫出小組調查總結報告。
2.成立項目小組
按照學生的綜合素質將班級分成4-6組,保證每一組的綜合實力相對均衡,每組選出負責人,負責人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發揮內部成員間的組織協調作用,老師在整個項目過程中發揮協調作用。
3.制定并完善項目實施方案
教師選定項目后,將初步的項目實施框架與學生共同交流探討,讓每個小組結合實際就具體的實施計劃發表看法,綜合學生的意見,制定并完善項目實施方案。項目實施方案要富有可行性。
4.實施項目計劃
項目實施方案確立后,各小組負責人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大家在分工的基礎上合作。然后各小組按照計劃付諸實踐。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成員間無法解決時,需要老師出面協調解決。
5.項目總結與評價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項目的評價上也應該堅持靈活多樣性的原則,最終的項目成果可以以不同的形式進行總結匯報,可以是文字總結報告,可以是PPT幻燈片。每個小組的負責人將小組的共同成果進行講解展示,學生和老師可以對成果進行提問,小組之間可以先互評,互相學習借鑒,最后教師點評,評選出最佳,以此激勵。
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項目化設計
1.課程整體設計
首先將教材知識進行整合,可以分成三大模塊:即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接下來結合學生實際,抓住學生興趣,精心設計項目內容。具體可以通過以下九個項目來實現對學生的三大模塊教育:(1)通過問卷調查——計算自己的大學學習成本。(2)共話“大學生生活規劃”。(3)參觀革命烈士陵園。(4)開展愛國紀念日的紀念活動。(5)評選“家鄉之最”。(6)開展“熱愛生活 珍愛生命”宣誓活動。(7)征集“和諧班集體”創建方案和主題詞。(8)辯論賽:在校大學生積累知識更重要VS塑造人格更重要。(9)開展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 2.課程單元設計
項目名稱:勞動合同法庭審模擬
參考學時:4學時
能力目標:(1)分析案情的能力,查閱、靈活運用法律條文的能力。(2)思辨能力。(3)協作能力。
知識目標:(1)民事訴訟程序的基礎知識。(3)勞動合同法的基礎知識。
能力訓練任務:(1)勞動合同法基本內容。(2)勞動爭議的證明責任分配。
課前——模擬前準備:(1)選舉:由班級自行選出審判長、原被告、證人等相關人員。(2)查閱資料扮演角色:教師與選舉出來的學生共同擬訂案情、擬制相關文件與資料、按要求演練劇本。
告知(教學內容、目的):通過講授、課件演示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相關內容理解本次庭審模擬。
引入(任務項目):通過講授、課件演示介紹案情,宣布法院開庭審理案件。
操練(掌握初步或基本能力):通過情景模擬使參與模擬學生進入角色。
模擬開始:通過情景模擬使庭審模擬開始,扮演者按擬制的過程扮演角色;旁聽者記錄,準備相關問題。
歸納與評價(知識和能力):(1)組織學生互相討論、個別發言、提問。(2)點評本次模擬;教師歸納、回答學生提問。
五、項目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應用的思考
1.教學項目的確定
項目教學法成功的關鍵是確定項目。項目應該緊密結合職業能力的需要來選擇。如果把教學項目的運用誤認為是以實踐性教學完全代替以知識傳授為主的理論性教學,這樣就難以發揮項目教學的積極效應,也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應用項目教學法之前必須先明確本門課程的培養目標和學生職業能力的需要,科學安排項目教學內容。
2.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在項目教學中充當策劃者、引導者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綜合的理論知識和開發項目的能力。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還要充分了解不同專業學生的發展方向及培養目標。教師要堅持“走出去”的原則,多走訪、多考察、多學習、多思考、多總結。
3.對學生的要求
學生是項目教學的主體,由原來的被動變成了主動,這就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項目教學的每個環節,即從資料的搜集、方案的制定、選擇、實施、成果的展示評價等,真正成為活動中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項目教學的作用,達到預期目標。
4.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