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9: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子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培養計劃修訂要遵循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要求,堅持全員性與社會性、科學性與規范性、基礎性與實踐性、個性化與自主性、特色化與國際化五大原則,建立一個符合電子信息類專業特點的“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及學科平臺課程體系。
1.1課程內容
在知識結構方面,要求學生有良好的思想素養與專業知識。專業知識主要有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高校學生電子設計能力培養的探討樓然苗(浙江海洋學院,浙江舟山316022)專業方向課、專業選修課。課程設置一定要有針對性,象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單片機技術、EDA技術、電路原理圖與PCB設計、電子綜合設計等課程一定要重點把握。一些針對性不強的課程如計算機輔助設計、集成電路設計可作為輔修或選修課程。
1.2課程學時
以“精簡教學內容、壓縮課堂教學學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性”為原則,合理分配課堂學時與實驗學時的比例,對于與學生電子設計能力關系密切的課程需適當增加一些學時。如電子信息類專業方向課中的電子設計自動化、電子綜合設計輔導等課程可適當提高實驗學時數;專業核心課中的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可按2:1.5設定理論學時與實驗學時比(32學時+24學時)。
1.3集中實踐教學環節
去消一些效果不好、由學生自主聯系、分散實習的課程或減少學分,減少一些效果不好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學時或改為完成設計作品學分制。為了讓學生擁有對一個電子產品從設計、開發到成品的全過程能力,除一般的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外,可重點開設電路圖與PCB制作、C語言編程、單片機設計、電子設計等綜合技能訓練項目。
1.4形成系統教學
將大學生學科競賽的培訓與輔導教學內容納入課程學分系統中,形成系統的教學計劃,為提高學生電子設計創新能力及參加全國全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奠定基礎。
1.5學分的替代制度
建立學分免修、替代制度,將學生專利、學術論文、競賽獲獎等納入學分免修、替代等制度中,促進學生參與創新研究的積極性。
2.教材改革與建設
要鼓勵教師選用國內外優秀教材,鼓勵教師編寫有校本專業特色的教材,體現專業特色、行業特色和學校特色。對電子信息類專業來說,出版編寫一些實用性強、有工程項目應用實例的實踐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如電子綜合設計實例與輔導、電路原理圖與PCB設計實例、單片機設計實例輔導等等。
3.課堂與實驗教學改革
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推動課程教學范式的根本性轉變,在基礎課程中可探索包班制、分級制、分層制、掛牌上課等基礎課程綜合改革,逐步實行教考分離。在學科基礎課、專業課中實施任務驅動、基于問題、合作學習、案例教學等研究性教學方法,積極探索各種理論與實踐互動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對一些與電子設計能力培養關系密切的課程的課堂與實驗教學可作以下一些償試。
3.1將與計算機操作關系密切的如“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路原理圖與PCB設計”等理論課放在電子交互教室(機房)上課,在教學中將理論教學與上機實訓內容交替進行,強化教學效果。
3.2探索慕課等網絡助學平臺教學方式。分清教師講與學生學的內容,在網上可布置課外學生個人學習內容、探究式學習內容、拓展性學習內容,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一些選修課、方向課可借助網絡課堂等形式開設。
3.3實驗項目盡量與實際電子設計工程項目結合起來,真題真做,促進“教、學、做”相結合的“理論實際一體化”教學模式。
3.4實施教考分離,以機考替代紙質考試,或實施以設計作品為主的課程成績評分制度,促進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
4.實踐環節的改革
通過對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就業崗位能力要求的調研,合理制定學生的專業技能標準,明確職業技能考證要求,優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學分,從基本素質、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綜合訓練四個步驟及素質拓展、基礎技能、專業技能、專業綜合能力、綜合實習和創新實踐六個模塊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對一些效果不好的課程設計報告、畢業設計論文學分評定制,可改成以課程設計實物作品、畢業設計實物作品、發表的科技論文、獲得的知識產權(專利)證書、學科競賽獲獎證書等為主的成果學分評定制;一些分散的學生自主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可改為教師帶隊制的集中實習;有條件的高校可建設校內電子焊接加工生產線,使之成為具備電子路線設計、加工、生產、測試全過程功能的電子設備校內生產實習基地。
5.課外學科競賽教學
大學生學科競賽是促進提高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要建立一套與教學培養計劃相輔助的學科競賽教學體系,適當開設一些電子設計類知識的公選課、必修課,成立學生電子設計興趣小組(社團),提供開放的活動場地,在教師指導下開展日常的電子設計活動,鼓勵并輔導學生進行科技、知識產權申請等學術研究活動,活躍校園學術研究氣氛,也為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打下基礎。
6.職業證書考證教學
職業技能證書是為了適應用人單位工作的客觀需求。在教學上一定要強化與職業考證相關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可將職業技能考證培訓內容整合到相關教學課程及實驗內容中,減少課外考證輔導的教學學時。建立校內電子工程師考證、電工考證、電子CAD考證點并設立網上輔導平臺,開放考證訓練的實訓場地,提高電子工程師、板級工程師、電工等考證學生的持證率。
7.小結
(一)暑期賽前培訓階段經過中期培訓以后,按照比賽要求讓學生自愿組隊。在隊內,隊員按負責單片機和EDA程序設計、硬件設計和報告撰寫進行分工。指導教師根據我校在競賽中擅長儀器儀表和通信兩個方向,對學生進行系統電路設計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檢索資料的能力、系統設計能力、分析排除故障能力、設計報告撰寫能力等。賽前培訓每個題目一般安排8天左右時間,分資料查找、方案認證、單元電路設計、系統電路調試和測試這幾個階段。為了讓學生適應比賽現場氛圍,賽前半月進行模擬比賽演練,嚴格按照比賽時間和規則要求學生完成規定的任務。在競賽組委會下達了競賽所需儀器設備和器件后,準備好相關的儀器和器件,并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
(二)賽后工作在學生完成參賽作品測試后,召集指導老師和參賽學生召開專門會議,對本屆比賽的作賽后總結,總結本次比賽題目涉及的知識點,完成項目時的不足之處,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并把所有訓練時和競賽的技術資料歸檔保存,傳承給下一屆的學生作為參考。
二、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促進了我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
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發現我校電子信息類學生存在理論基礎較好而動手能力較差、參與意識較強而工程素養不足等現象。這說明現有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急需改革,如:在平時實驗課中,驗證性實驗多而自主設計的實驗少,單科性實驗多而綜合性實驗少,采用傳統的方法多而應用最新的技術少。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對現有的電子信息類課程體系進行了一些調整和改革。
(一)理論和實踐并重,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內容,我們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調整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第一,理順各門課之間的銜接關系,做到教學內容知識寬但不重復。些外,為了讓學生了解電子信息領域的新知識和新技術,我們在選修課中開設了《前沿技術講座》課程,分別講述各自研究方向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應用。第二,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強了實踐教學。除了增加了實驗學時和綜合實驗課程外,還在選修課中增加了《電子線路設計制作》、《電子系統綜合設計》等兩門綜合設計性選修課,在實習環節增加了《綜合設計》實踐環節,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實踐,提高了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第三,由于可編程器件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對電子信息類的程序設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程體系中,我們增加《數據結構》等程序設計類課程,以加強對學生程序設計能力的培養。
(二)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根據大學生電子競賽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要求。通過研究與探索,我們優化了實踐教學體系,按照學生認識———訓練———創新能力形成規律,整合實踐教學內容,構建由專業認知、專業技能訓練、課程實驗、開放式實驗、課程設計、電子系統綜合設計、中期實驗、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科技競賽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的比例占總學時的27%左右。實踐教學體系整合課程實驗內容,按照基本實驗、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四個層次設計實驗內容。在實驗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對于基礎性和設計性實驗,我們規定了必做內容和選做內容;對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我規定了系統設計的基本要求和擴展要求。這樣,對學生即達到某一實驗目的的共性訓練,又實現了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
(三)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除了采用傳統的板書和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之外,我們盡可能將各種EDA仿真軟件應用到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中。讓學生很直觀地認識到各種理論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及應用效果。在實驗教學中,對于安裝電路和焊接電路等一些技能性工作,我們要求學生在課外學時完成。采用這些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而且節約實驗成本和實驗室的有效利用率。
三、電子設計競賽促進了創新實驗室的建設
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對實驗儀器的功能、性能、類型及實驗室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來實驗室常規實驗教學儀器和管理模式不能滿足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工程應用型人才以及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為了給學生創新型的實驗項目和教師的科研創造一個良好的平臺,我們建成了電子創新實驗室。實驗室建設以建設先進、實用、開放的現代化實驗室為目標,建成了7個實驗平臺:高頻電路實驗平臺、EDA實驗平臺、單片機實驗平臺、電子測量、綜合電路實驗平臺、DSP實驗平臺和通信工程實驗平臺。電子創新實驗室能滿足綜合課程設計、學生畢業設計、電子設計競賽、教師科研和創新實踐活動的需要。電子創新實驗室以開放性建設模式為基礎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開放制度,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室的效能,除實驗教學所安排的時間段外,其他時間段面向所有學生開放,這種管理方式,保障了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正常運行。
四、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促進師資隊伍的建設
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題目有類型較多,涉及的知識幾乎涵蓋到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的所有知識。在指導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過程中,教師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技術,在指導競賽過程中,教師和教師、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會更加拓寬教師的學術和專業視野,每一屆比賽結束之后留下的技術資料更是教師最寶貴的資料。經過歷屆指導,教師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吸收前沿知識和技術。這不僅對他們提高教學水平有很大幫助,而且也會慢慢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充分運用以往的研究經驗,形成清晰的學術觀念,逐漸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因此,競賽的指導過程也是中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和增強科研能力的過程。
五、結語
我校引進慧魚創意組合模型10套,每套模型中包括9個組合包。機器人電子設計認識實習分班級開展,4個學生為一個實習小組。整個實習過程分為五個階段進行:項目資料收集階段、基本知識準備階段、操作練習階段、項目產品裝配、編程、調試階段、項目驗收階段。
1.1收集項目資料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給出若干項目題目,例如,移動機器人、叉車機器人、顏色識別機器人、抓取機械手、軌跡搜尋機器人等。并由學生自由分組,根據個人興趣和能力進行項目選擇。選定題目后,每組成員根據所選項目的任務要求,開始分頭執行各自的任務。包括搜集所用數據資料,閱讀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要讓學生了解哪些是相關的信息,如項目產品的實際應用背景、工作過程、注意事項等。指導學生整理和儲存信息。
1.2準備基本知識教師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方法對慧魚創意組合模型進行講解。結合慧魚創意組合模型及實習任務要求,通過課件介紹和上機演示對慧魚組合模型、裝配方法等、ROBOTX控制器的使用、ROBOPRO軟件編程等內容進行講解。ROBOPRO軟件編程采用圖形化的語言,通過接口板與PC機相連,大一學生能夠很快掌握和上手。同時它的直觀性也容易調動學生學習和創新的積極性。
1.3操作練習教師以一個典型模型為例,根據不同的功能要求,進行師范編程,實現提出的功能。學生分組操作,教師提出不同的功能要求,并進行現場指導。
1.4項目產品裝配、編程、調試學生根據所選項目領取所需的實驗器材,包括慧魚創意組合模型包、慧魚專用電源、慧魚接口板等。根據項目任務要求,分析項目工作原理和步驟等。以叉車機器人為例,其工作步驟如下。(1)叉車從軌道端點A出發,此時叉車前叉升高(由限位開關控制其最高位置)。(2)按壓起動按鈕,叉車開始沿環形軌道運行。(3)在叉車運行過程中,根據軌跡傳感器的檢測信息實時調整叉車的運行方向(通過調整左右兩側車輪的運行速度實現運行方向的調整)。(4)叉車運行到軌道端點B后,叉車停止運行,并降低前叉(由限位開關控制其最低位置),然后向前運行到工件位置,前叉升高,叉起工件,掉頭沿原路返回。(5)叉車運行到端點A后,放下前叉,將工件放置在指定位置(端點A處),后退一定距離,升起前叉,然后掉頭,恢復到出發狀態。至此叉車的一次工件搬運工作結束。小組成員理解了項目任務后,進行組內協商分工,開始模型裝配、編程、調試等實際操作,這是項目完成的關鍵步驟。在進行模型裝配之前,讓學生認真閱讀慧魚公司提供的資料,從而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之后,根據生產實踐和生活經驗進入動手創意階段,大膽設想,進行設計組合和裝配,構件項目中的結構模型,并搭接電路、氣路連接線。然后根據項目工作原理和步驟進行圖形化編程(如圖2所示)。[4]在初步完成了軟件編程后,先檢查程序有無編寫規范上的錯誤,通過仿真功能可以進一步檢查錯誤。初步檢查之后,將接口板連接到電腦,進行硬件測試,即可在線調試。如果調試程序無誤,并且確保接口板與電腦的端口連接正確,即進行程序下載。下載完成系統將給予提示,此時即可斷開電腦與接口板之間的連線,在下載模式下運行慧魚模型。裝配、調試完成的幾個項目產品模型如圖3所示,包括叉車機器人、抓取機械手等。這些產品模型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知識創造了條件。從而減少學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難,助其形成明確的概念,發展其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1.5項目驗收最后進行實習項目驗收答辯,檢驗實習成效。各小組在完成實習項目后,要寫出實習報告,詳細敘述實習項目的設計思路與實現方法、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項目小組的體會。并進行現場答辯:陳述制作過程、展示產品運行過程、解釋關鍵工作原理和采用的方法、回答教師的提問。
2結束語
(1)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參差不齊,而電子設計所用的集成芯片種類型號繁多,學生必須學會自己查閱資料,尤其要會查閱英文資料。
(2)學生雖有一定的動手能力,但容易僅憑經驗拿到元器件直接在電路板上進行焊接,往往導致功能測試時糾錯困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生利用計算機仿真軟件進行硬件原理圖的設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3)學生制作出的電子作品外觀布局多樣,如何將設計好的電路進行科學PCB制板能力制板,才能方便焊接,且減少相互干擾,是設計最終成功的關鍵。
(4)學生在焊接技術不夠嫻熟,使得電子作品調試不能完全達到要求,焊接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電子產品或制作的質量。為了取得好的賽績,必須著力培養學生電子設計制作的綜合能力,即查閱資料、硬件原理圖的設計、電路板的布線與制作、焊接功能測試能力。其中硬件原理圖的設計能力的培養是教學中的突出難點。
二、Proteus硬件仿真技術改革電子設計大賽教學內容
電子設計大賽采取理論教學與制作訓練結合的集訓思路對學生進行指導。理論部分進行模塊化分解包括:基本元件;傳感器;集成芯片部分。教師按此分類進行模塊化理論教學,學生通過模塊來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形成個體獨特的知識體系。制作訓練部分包括:電子儀器和Proteus仿真軟件的使用;常用的基本單元模塊的設計和制作;綜合電子制作訓練。理論教學和制作訓練在時間安排上遵循交替進行原則,并增加了Proteus硬件仿真技術的應用。Proteus是英國Lab-centerelectronics公司于1989年開發的一款電路仿真軟件,擁有豐富的元器件、各種虛擬儀器、圖形化的分析功能,現已在全球50多個國家得到應用,廣泛應用于高校的大學生或研究生電子學教學與實驗以及公司實際電路設計與生產。Proteus主要由兩部分組成:ISIS原理圖設計仿真系統;ARES印制電路板設計系統。硬件原理圖的設計能力是困擾學生的突出難題,也是保障電子設計制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因此,在電子設計大賽中將主要應用Proteus軟件的ISIS原理圖設計仿真系統輔助教學。Proteus軟件硬件原理圖設計及仿真的具體步驟為:新建設計文件并設置圖紙參數和相關信息;放置元器件;對原理圖進行布線;利用ISIS提供的電氣規則檢查命令檢查原理圖,調整原理圖布局;電路運行調試。
三、Proteus硬件仿真技術在電子設計大賽中的教學實施
Proteus硬件仿真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貫穿應用于電子設計大賽的理論教學和制作訓練教學全過程。
1.Proteus硬件仿真技術在理論教學中應用Proteus軟件提供了很多種類的虛擬仿真工具,包括探針、虛擬儀器、信號發生器、仿真圖表等。Proteus軟件的虛擬仿真模式包括交互式動態仿真和基于圖表的靜態仿真。采用虛擬演示實驗的方法,將Proteus仿真技術引入電子設計大賽理論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電路的仿真情況,形象地講解電路理論及原理,使學生清晰觀察到電路運行的現象、信號波形以及各種參數曲線,從感性上加深對電路原理與性能的理解,直觀地掌握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效果與效率。以非門電路組成非對稱型振蕩電路為例,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電容器的充放電。當輸入電壓達到非門的閥值電壓Vth時,非門的輸出狀態發生變化。因此,電路輸出地脈沖波形參數直接取決于電路中阻容元件的數值。通過Proteus軟件的交互式動態仿真方式,采用虛擬示波器輸出電路中的四處節點波形,從波形結果發現:非對稱型多諧振蕩器的輸出波形是不對稱的,輸出脈沖寬度tw1=RC,tw2=1.2RC,T=2.2RC。通過調節R和C值,可改變輸出信號的振蕩頻率,改變C實現輸出頻率的粗調,改變R實現輸出頻率的細調。
2.Proteus硬件仿真技術在制作訓練中應用
制作訓練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制作訓練初期主要是電子儀器和Proteus軟件的使用;從制作訓練中期開始,需針對常用的基本單元模塊進行設計與制作;制作訓練后期,以往屆賽題和模擬賽題為訓練內容進行綜合電子制作。通過分析往屆賽題發現,計數顯示電路的設計訓練是賽前培訓的重點之一?,F以一款數字顯示倒計時定時基本單元電路的設計為例,該電路適用于各種需要定時的場合,如電話定時、路燈定時、某一種狀態或過程控制定時等。按照Proteus硬件原理圖設計步驟,電路主要由計數脈沖產生電路、減法計數與數字顯示電路組成。其中計數脈沖產生電路可以由NE555芯片按照多諧振蕩電路進行接線,也可以由簡單的門電路產生,還可以由運放電路產生,此處簡要地用矩形波信號源表示計數脈沖輸入信號。減法計數與數字顯示電路主要由可預置4位二進制可逆計數器U1(74HC193)、U2(譯碼/驅動CD4511)、U3共陰極七段數碼管組成。R2與C1組成預置數電路,在通電瞬間對U1(74HC193)進行預置數9。之后,U1的4腳每接收到一個負脈沖,U1計數一次并減一,數碼顯示由9變成8,當定時時間一到,顯示器顯示0,并且U1的13腳TCD輸出一負脈沖,由該信號驅動各種執行元件,如晶體管、晶閘管、繼電器、光耦合器等。本電路作為一款通用基本電路,只需稍作改動就可實現多種功能,例如需要進行兩位數顯示,只需改用兩片74HC193分別對個位和十位進行計數,再用兩片CD4511驅動兩位數字顯示即可;如果需要實現倒計時定時報警功能,只需利用U1(74HC193)的13腳TCD作為觸發信號連接驅動蜂鳴器的執行電路即可。采用Proteus硬件仿真技術,在原理圖設計階段就可以進行評估,驗證所設計的電路是否達到要求的技術指標,還可以通過改變元器件參數使整個電路的性能最優化,大大節省了設計時間與經費,提高了設計效果和質量。
四、Proteus硬件仿真技術在電子設計大賽中實施的效果評價
1.Proteus為電子設計大賽提供了多媒體教學平臺
Proteus軟件為理論教學提供了先進的實驗、演示和電路分析。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教室中深入淺出地分析各種電路的特性,講解各種參數改變對電路的影響,幫助學生突破抽象的難點知識的理解,形成扎實系統的知識體系。
2.Proteus為電子設計大賽提供了虛擬實訓平臺
Proteus軟件所提供的一系列元件庫,既能實現實驗箱固定模塊的驗證功能,還能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整個過程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突破了傳統實訓室的局限性,克服了學校經費不足和儀器設備不足對教學指導的困擾。
3.Proteus為電子設計大賽提供了創新平臺
Proteus軟件提供的硬件仿真功能,為電子設計大賽注入了活力,培養了學生科學的電子設計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針對實際問題進行電子設計制作的能力以及創新發揮的能力。
五、結語
1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從預備通知到正式比賽有一年時間的跨度,學生在此期間通過自命題或導師命題查閱文獻并收集資料,采用最新技術至最終完成設計。競賽中三名學生組成一隊。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命題分筆試和實踐環節命題兩部分。筆試采取統一命題,實踐環節學生自命題。學生的一些參賽作品命題具有獨特的創意,如清華大學的“可穿戴多媒體無線體域網”;北方工業大學的“基于NiosⅡ的商品防偽系統”;華南理工大學的“視覺跟蹤人機交互SOC設計”;臺灣亞東技術學院的“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復旦大學的“超聲血流分析平臺”;東南大學的“基于微電子神經橋的癱瘓病人肢體康復系統設計”等作品都具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作品“新型無創傷式顱內壓檢測系統”項目以其極高的商業應用前景,獲得了眾多企業的青睞。
2推動了教學工作的開展
十幾年來,許多高校在競賽的推動下開設了“電子設計自動化”課程。一些教師將電子設計自動化最新技術融入研究生教學。每年的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帶隊教師通過學生的設計作品了解到其他院校最新教學及科研現狀,通過互相交流,然后融入各自的教學中。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從第六屆開始作品設計題目采用自由命題方式,從而使高校學生的設計作品和畢業設計及研究生所從事的科研課題緊密結合。學生在有限的競賽時間內完成設計,可以說通過比賽進一步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二、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模式的探索
1與企業深層次的合作
中國研究生電子競賽從誕生之日起,就確立了“以企業為主要推動力“”的發展思路。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參與題目設計與評審,為優秀參賽者提供創業就業機會等。前期參與的企業有中國華大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Synopsys公司、Cadence公司、MenterGraphics公司、IEEE-SSCS北京分會、深港產學研基地、深圳市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亞科希資訊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ALTERA公司等。
2嚴格科學可行的競賽規則
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建立了一只由國內知名高校教授及研究所專家組成的組委會和命題委員會。委員會制定了嚴格科學可行的競賽規則。包括報名和資格確認、競賽程序、競賽要求、報獎比例和評獎比例、評審制度、公示以及相關的時間節點等內容。競賽程序包括競賽的類型、筆試、預賽和決賽答辯等;競賽要求包括報告的格式、主要內容、視頻制作的格式和密封方法等;評審制度包括論文評審的要求、復審、答辯評審、評分標準和計分規則等;公示包括公示日期、投訴和對投訴的應答等。
1.學校重視,為參賽創造良好條件
為了使競賽的各項工作高效率進行,我校在每次競賽前都成立領導小組。其職責是對競賽活動進行整體協調以及制定相關政策,組建教師指導組,選拔優秀參賽隊員,制定并實施競賽培訓計劃等。在組織競賽方面,從學校領導到各部門領導都十分重視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每次都會撥出??钣糜陔娮釉O計競賽,同時還制定了相應鼓勵政策,以調動師生的參與積極性。各職能部門都積極配合電子設計競賽工作,為學生提供一切可能的條件。
2.電子設計競賽促進實踐能力的培養
電子設計競賽是對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一次綜合測試。它不同于學校傳統的課程考試,不是單憑一張考卷來評定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對參賽學生來說,他們是電子設計競賽最直接的考驗者,從對題目的分析到選題、方案設計、元器件的確定、設計裝配制作、調試、最后完成作品并寫出論文。這對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軟硬件綜合應用能力、論文書寫能力是一個很好的考驗。參加比賽的學生都有這樣的感慨,通過這樣的比賽,自己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原來書本上的知識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發現自己的知識還遠遠不夠,需要大面積的充電。
競賽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事先的設計方案并非是最優的,也并非完全正確,在實踐的檢驗中,大部分學生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器件的參數選擇不對、連錯一個管腳、一根導線走錯,都會影響整個電路。這就要求學生在競賽中必須有耐心,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對故障原因加以分析,找出故障點,有的學生方案設計不合理,要經過多次的改動,在反復的實踐中,他們取得了最后的成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通過競賽,每一位參賽隊員都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受益匪淺。
3.電子設計競賽培養學生市場及工程意識
3.1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
團隊精神對于企業而言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它決定了企業的前途,因此,企業在招人時也很注重人員的團隊意識。在電子設計競賽的培訓過程中,我們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在比賽中,三人一組,分工明確,一人負責硬件的搭建,一人負責軟件程序的編寫,一人負責整理和書寫設計報告,對全局要有所把握,三個人需要緊密團結、相互合作、齊心協力,這是最后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任何的不協調都將導致功敗垂成。
學校采取自愿搭配的原則。由于培訓學生來自不同專業,不同班級,每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學業特長、個性特征差別較大,不宜盲目地強行組合;而大學生往往具有獨立意識,所以采取讓他們自愿搭配,自由組合的辦法,并在培訓過程中注意觀察、適時調整,最終確定小組成員。
3.2借鑒公司項目開發的管理模式組織培訓,采用工程概念進行設計制作在學習了一定的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采用項目導向的培訓模式。這需要指導教師根據歷年電子設計競賽的出題類型,結合本學校的實際情況,為學生選擇合適的項目,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完成規定的任務。讓學生從分析題目,去圖書館、上網查找資料,確定幾套方案,到實踐解決問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引入模塊化的概念,硬件模塊化、軟件模塊化等,比如,電源模塊、單片機最小系統、顯示模塊、A/D、D/A模塊等等,事先都可以做好備用。在培訓過程中關注新器件的使用,申請一些樣片嘗試其使用情況。
4.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副作用”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極大地激發了參賽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論成績如何,參賽者都感觸頗多,收獲很大。學生普遍認為工程實踐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電子制作的興趣更濃,自愿從虛擬的網絡游戲中回到了實驗室,針對參賽的學生,實驗室是開放的,只要是沒課時間,學生們都愿意在實驗室里,從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尋求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我們在選拔參賽人員時也從原來的主要是大三的學生擴展到大一、大二優秀的學生也可參加比賽,或與大三的學生進行組合成隊,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為以后的比賽培養好的苗子。參加過競賽的同學在后續的課程中都表現出特有的專注和投入,也有了很多想法,開始認真思考今后的人生打算。這也正是競賽精神的延續與擴展,筆者覺得也是最有意義的一點。
電子設計競賽的參與有利于學生的就業,很多用人單位提出將參加過電子設計競賽作為選擇條件之一,對參加電子設計競賽并獲獎的學生優先錄用。我校參賽的學生目前在上海、廈門、深圳等地都有非常好的工作及豐厚的薪水,比有些本科學校的學生體現出更強的動手能力。
1.創新實踐教育必須把電子信息技術作為主導內容
理論上講高校的創新實踐教育內容應該涵蓋該校的所有學科,但必須以高新技術為主導,這一點是必然的,否則就談不上創新。而在高新科學技術中,電子信息學科則應是首當其沖的龍頭學科,這也是毋庸置疑的,我校在開展創新實踐教育中,無論是起步階段,還是現已成立“大學生創新院”全面展開的今天,電子信息技術一直是創新實踐教育的主導內容,以其為龍頭學科帶動其它相關學科,共同提高和發展。究其原因不外有兩點:
第一,電子信息技術在諸多高新技術中是發展最快、最具活力、而且對自然科學的其它領域、對人類社會的發展乃至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最大的學科。作為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們,無論是電類的,還是非電類的,也無論理科的還是工科的,都必須對電子信息技術(包括模擬技術及數字技術、電子視聽技術、電子測量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近代通信技術、計算機科學及應用技術、光電技術等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都必須掌握和具有一定的電子信息技術方面的應用能力。我們所說的創新能力,當然而且必須包括電子信息方面的應用能力。
第二,21世紀既是電子信息時代,同時也是自然科學各個領域(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相互融合的時代。這是當今科學技術發展最鮮明的特點之一。當前,電子信息學科已成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的焦點,幾乎找不到不采用電子信息技術為本學科服務的學科,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和規律。很多非電學科都在大量采用電子信息技術來提高本學科的自動化程度,以電測技術來提高本學科的測量速度、范圍和精度,從而促進本學科的發展。很多學科已把采不采用電子信息技術作為衡量其是否先進,是否接近現代化的尺度。因此,將其列為創新教育的主導內容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經驗證明,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主導內容的創新實踐教育對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那些學有余力的非電專業學生大都渴望獲取這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我校除各院系設有創新教育分中心外,還成立了面向全校的“大學生創新院”。在創新院下設的三個創新教育實踐班中,其中兩個屬于電子信息學科,即“機電實踐強化班”和“軟件實踐強化班”,而另一個“數模強化班”也以計算機為寫作工具。而參加這三個中心活動的學生中,非電專業學生占65%,可見這些非電專業學生對學習電子信息技術的渴望程度。這些學生通過在中心的活動,創新實踐能力顯著提高。我院在2003年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獲得E題全國一等獎的三個學生,其中兩個是校機械學院的學生。這些學生通過中心的培訓,使本專業與電子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從而顯著地提高了創新實踐能力。
2.全國電子設計競賽活動為高校的創新實踐教育活動提供了一個好平臺
近年來,全國各地舉辦了很多大型的科技競賽活動,如“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索尼杯全國電子設計大賽。我院的學生都積極參與了這些賽事。從效果看,確實起到了促進和深化創新教育實踐活動的作用。筆者作為多次競賽的指導教師,感受頗深。
(1)以競賽為契機開展創新實踐活動 自1994年始,全國電子設計競賽已成功舉辦6屆。從學生參賽就可看出電子設計大賽對創新實踐教育的影響力,各高校均把參賽作為創新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為參加競賽,我校組成了多個技術專題組,圍繞技術專題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學校主管部門則為這些活動提供各種條件,并舉辦校內的電子設計競賽,參賽師生都顯現出極大的熱情,從而推動了創新實踐教育活動。
(2)以競賽來檢驗創新實踐教育效果 開展創新實踐教育,根本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創新實踐意識并提高其創新實踐能力。創新實踐教育與學校傳統的課內教育不同,不能通過一張考卷來評定其教學效果。但各種科技大賽,則是對學員創新實踐能力的綜合考評尺度。比如電子設計競賽,從拿到考題后,選題、查閱資料、設計計算、備件、實際動手實施、調試、最后完成作品并寫出論文,這些都要在短短的幾天內完成,而且這期間可能還要不斷修改方案,反復調試。這是對參賽者綜合素質的全面檢驗和考核,是對學員的理論水平、理論聯系實踐能力、實際動手能力、軟硬件綜合應用能力、論文書寫能力及品質意志、團結協作精神等的大測驗。這些能力是實實在在的創新能力,來不得半點僥幸。這也是各高校為什么如此重視這個賽事的主要原因。
3.全國電子設計競賽有力地促進了高校的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