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9: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大畜牧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畢業論文
論文<作業>題目**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調查
姓名××*
專業農村行政管理
入學時間二00四年秋季
教學點**電大
指導教師××*
二00六年六月十日
前言
大力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證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其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原創:傳統農業和農產品面臨嚴峻市場沖擊,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和總結農業產業結構的規律牲,堅持和遵循科學嚴謹的態度,系統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的科學、合理優化,從根本上解決好“三農”問題。**鄉地處**縣中北部,屬淺山丘陵區,十年九旱,水資源匱乏,長年以來,農業一直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紅薯、黃豆、高粱等為主,農民收入沒有保障,難以提高。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政策機遇,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一些特色產業正在逐漸形成、壯大。該調查對**鄉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行了深入分析,對**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教訓、經驗進行了總結,并對**鄉今后的調整提出了建議,對其它地區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內容摘要
一、**鄉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
**鄉地處**縣中北部,屬淺山丘陵區,是典型的“望天收”的山崗地,農業自然條件惡劣,農民收入難以提高,如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成為困擾**鄉農業發展的一個難題。
二、**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近年來,**鄉緊抓機遇,結合本地實際,明確指導思想,確定工作目標,突出工作重點,抓住了鄉域特色,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些特色產業逐漸形成、壯大。
一是建成立體種養園區;
二是建成食用菌基地;
三是建成紅薯生產加工基地;
四是建成養殖小區;
五是建成大棗基地。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后,農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經濟效益明顯,同時也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考
(一)以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緩慢的原因
一是擔心賠本吃虧,不敢調整;
二是不知道如何調整;
三是安于現狀,不愿意調整。
(二)本次調整成功經驗
一是緊抓機遇,在大政策環境中求發展;
二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經濟;
三是多策并舉,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四是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協會,優化發展環境,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五是注重典型示范,發揮農業生產致富典型的輻射作用,激發生產全力。
(三)今后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是必須解放思想;
二是必須樹立經營和風險意識;
三是要從簡單生產和出賣資源向深加工方向發展;
四是要變農業產業化靠政府推動為主向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帶動為主發展。
正文
一、**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
**鄉地處**縣中北部,轄17個行政村,人口15500多人,屬淺山丘陵區,多數地區為片麻巖結構,地下水資源匱乏,是典型的“望天收”的山崗地。多年來,**鄉農業一直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紅薯、黃豆、高粱等為主。風調雨順的年頭,農民還多少有個收成,遇上水災、旱災、風災等自然災害,收成便會大打折扣,農民收入沒有保障,難以提高。以前,**鄉農民和政府也曾試圖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但往往是“販羊豬俏,販豬羊俏”,效果不很理想。如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成了困擾**鄉農業發展的一個難題。
二、**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2001年縣委***書記到**鄉蹲點調研,縣委縣政府及時抓住國家實施退耕還林的難得機遇,配合石家莊市建設中國藥都的決策,決定在**、**兩鄉建萬市生態種養區,山崗坡地上栽種果樹,樹下種植藥材和苜蓿,林間養雞養牛羊,形成“林果、藥材、畜禽賣錢--樹葉、苜蓿喂牛羊--柴雞啄食害蟲--畜禽肥田”的生態鏈種養模式。**鄉黨委、政府緊緊把握市動向,結合本地實際,明確指導思想,確定工作目標,突出工作重點,抓住了鄉域特色,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日報》、《**日報》、《農民日報》和《人民日報》都曾就**鄉農業結構調整情況做過正面報導。
現在**鄉的農業產業結構較前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前的“老六樣”農作物多已退居二線,一些特色產業正在逐漸形成、壯大。
一是建成立體種養園區。全鄉以北竹為重點,輻射**、**、***、**四個村,借縣委*書記蹲點調研的大好機遇,抓住基地設施建設,園區內水電路基礎設施初步完善,激發農戶大搞立體種養,集中連片打造立體種養園區。現已完成中藥材種植5960畝,品種多達10余個,以遠志、板蘭根、丹參、柴胡、桔梗、黃芩為主導產品。柴雞園區養殖達到15多萬只,并輻射全鄉規模和散養總量達到近30萬只,涉及農戶1000多戶,靠立體種養,戶均增收350元以上。
二是建成食用菌基地。在縣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爭取周轉棚資金,與恒信公司聯營,建成了**鄉食用菌基礎,以**、***、***為重點,輻射全鄉15個村,建成溫室大棚230多個,總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涉及農戶近230多家,食用菌品種以雞腿菇、杏孢菇為主,間有少量平菇。每個標準棚每年可獲利8000元至10000元,食用菌市場廣闊,綠色無公害效益可觀,農民積極性高漲。
三是建成紅薯生產加工基地。**鄉紅薯生產量和品質在全縣聞名,在省會也頗具市場活力,常年播種在6000畝左右,總產量達300萬斤,**的紅薯粉條和紅薯淀粉市場供不應求。鄉政府引導組織在北部8個村大力發展紅薯種植和加工。紅薯粉條加工作坊達到近百家,年可加工紅薯350噸,粉條16萬公斤,紅薯已成為全鄉農民增收的又一亮點。
四是建成養殖小區。**鄉有著傳統的養豬基礎,**豬市在元氏、**兩縣頗有名氣,帶動了**鄉養殖業的發展,利用縣扶貧辦優種周轉豬,建成了***、**、**、**、**6個規模養殖小區,并輻射帶動了全鄉養豬業快速發展,全鄉50頭以上養豬大戶236家,全鄉年豬存欄超過5萬頭,人均2.6頭,**鄉的養豬業已成為一大產業。
五是建成大棗基地。**鄉原有棗園近8000畝,近年來退耕還林11000多畝,以行樂崗為中心,輻射11周圍11個村,近2萬畝棗園已初具規模。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后,農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經濟效益明顯,同時也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象我們這樣十年九旱、嚴重缺水的縣,發展節水農業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小麥正常年份需要澆3-4水,用水量大,從節約和保護水資源方面來看,其投入驚人;而許多藥材如遠志等適宜于崗坡次地,播種后只需澆一次水;苜蓿草適宜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需要一定的水,但其用水量遠遠低于小麥,**崗過去十里旱崗現在變成萬頃綠田,生態效益非常明顯。二是種藥材大都省時、省力,能夠騰出大批勞動力外出務工,為農民非農化,勞動力民地轉移創造了有利條件。如**村是個只有450人的小村,近年來,藥材種植發展到上千畝,占全部農田的70%以上,成了聞名遠近的“藥材專業村”。目前全村有4個果樹嫁接隊50余人常年在山東、北京、山西、河南等地務工,每人平均收入在千元左右。更重要的是農民通過調整農業結構,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增長了膽識。同時,**村的做法還在當地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推動了**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三、**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考
**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經過一番陣痛之后,終于迎來了黎明的曙光,其間有受挫的教訓,也有成功的經驗,當然也存在著不足。
(一)以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緩慢的原因
一是擔心賠本吃虧,不敢調整。改革開放以后,**鄉大部農民僅僅是解決了吃飯問題,停留在“吃飯種田,種田吃飯”的低層次水平,在沒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況下,農民不肯去冒險,認為種“老六樣”“老兩茬”保險,寧可虧本掙吃喝。還有的農民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抱有太高的期望值,急于求成,認為農業產業結構一調就靈,一調就富,結果一遇挫折就灰心喪氣。同時,一部分鄉鎮干部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認識不足,措施不力,怕擔風險,怕負責任,一定程度上也減緩了調整進程。
二是不知道如何調整。農民綜合素質明顯偏低。首先是農民整體性文化素質偏低。市場競爭越激烈,現代農業的科技依賴性就越強,沒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其對市場變化規律的把握,對能夠帶來高效益的新技術的掌握,適銷對路產品的科學營銷就不會達到理想境界,也就難以承擔起農業產業結構的重任。其次是部分農民市場決策水平不高。部分農民在農業生產中“跟著感覺走”,靠經驗經營,看大眾行事,結果常常使農產品品種種植單一、質量不高,上市集中。再次是部分農民產業結構調整意識滯后,常常在根本沒有把握市場總體運行態勢與規律的情況下,盲目發展農產品,結果是產品越多價格越低,農產品的總體規模效益呈現遞減狀態。一些鄉鎮干部缺乏市場觀念和經濟知識,到底如何調整,心里沒底,辦法不多,甚至有些干部錯誤的認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農民自己的事,調整的積極性不高。
三是安于現狀,不愿意調整。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一些農民有承窮受窮的思想,缺乏敢闖先、敢冒險的勁頭,還有一些農民種慣了“老六樣”“老兩茬”,不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擔心調來調云沒有成效。也有一些鄉鎮干部鑒于以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出現的“賣難”現象,求穩怕亂,寧可讓農民在收入上受些損失,也不愿因調整惹出麻煩,致使一個個機遇擦肩而過。
(二)本次調整成功的經驗
一是緊抓機遇,在大政策環境中求發展。本次調整,**鄉抓住了縣委***書記蹲點調研的機會,抓住了國家實施退耕還林的機會,抓住了***市建設中國藥都的決策機會,積極落實縣委縣政府建萬畝生態種養區的決策,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傾斜,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幫助,所以效果突出。
二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經濟。本次調整,**鄉首先跳出了以糧為主的單一圈子,著眼于大市場、大流通、大農業,不僅圍著市場轉,而且迎著市場干。其次立足市場資源優勢,堅持因地制宜,認清了自己身邊的土地、山場、氣候和人才、資金、環境的優劣,揚長避短,真正找到了本地與市場的結合點。再次把握好了本地經濟的特色,在支撐本鄉域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做文章,形成了區域特色經濟。如**村氣候、土壤、水分均十分適宜藥材生長,加之農民也有種植藥材傳統,本次調整過程中鄉黨委政府引導農民抓住退耕還林機會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藥材種植,很快西竹村由窮變富,成了遠近聞名的“藥材專業村”。
三是多策并舉,提高農民綜合素質。首先是搞好產前技術培訓,把科技知識普及到千家萬戶。每年利用科春農閑時節,以實施科教興農工程為主要內容,以鄉村家技術為主陣地,對鄉村干部和農民進行相關產業適用技術培訓中。其次是搞好產中技術指導與服務,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水平。根據各產業不同生產環節技術需要,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基地,進行巡回技術指導和服務。再次是政策引導推動農民自覺使用科學技術。采取優先扶持使用新技術經營新產業的農戶等措施,使農民嘗到甜頭,看到效益,從“政府要我調整”轉變為“我要調整”。
四是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協會,優化發展環境,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立體種養園區5個村,村村成立了中藥村協會。***、***和**三個村成立了食用菌協會。依靠畜牧**防疫技術分站,成立畜牧防疫滅病協會。11個棗園建設重點村,都成立了大棗協會分會。鄉政府在協調工商稅務,提供場地房舍占地,加強集貿市場管理整頓上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放綠燈,在全鄉上下形成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濃厚氛圍。
五是注重典型示范,發揮農業生產致富典型的輻射作用,激發生產全力。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鄉培養出了一批致富典型,如**村種養大戶***、***、***,***莊園大戶***等,他們的致富事跡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有力推動了**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三)今后發展的幾點建議
**鄉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雖然取得了較為突出成效,但是在深度、廣度和高度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要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推上一個更高的層次,個人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必須解放思想。要破除保守思想、小農意識。使干部群眾充分認識到不調整就沒有出路,實現基礎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調整是必由之路。同時,也要認識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是簡單的種什么,不種什么,種多少的問題,關鍵是要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形成后發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有規模才有市場,有規模才有效益。要按照區域化布局,規?;a,特色化經營的思路加快調整,努力形成特色優勢產業。
二是必須樹立兩種意識。首先要樹立經營意識,用工業化的思路來經營農業,牢固樹立“效益觀”。無論種地還是養殖,都要算經濟賬、效益賬,以謀取最大利潤作為調整的核心,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同時,要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和壯大能帶動產業發展和升級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實現加工增值。要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加強分級分類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其次要樹立風險意識。市場瞬息萬變,任何經營都有風險,調整農業結構也不例外。調整出效益,同樣也有市場風險,高風險中蘊含的是高額的回報,要敢于面對贏虧,努力規避風險。要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努力做到為“養”而種、為“加”而種、為“銷”而種。要探索采取農業結構調整參保和建立“風險聯營”機制的辦法,降低農民投資調整的風險,調動農民調整的積極性。
三是要從簡單生產和出賣資源向深加工方向發展。**鄉藥材種植已具規模,但沒有一家加工企業;紅薯加工沒有形成規模企業,更沒有形成系列產品和品牌優勢;全鄉已有2萬多平方米食用菌生產規模,原創:卻沒有一家深加工企業,單靠與外地聯合,出售原料產品;全鄉每年有5萬頭豬出欄,卻沒有一家肉豬屠宰加工企業等等,這些農副產品沒有產生附加值。鄉政府要著力引導經濟能人依靠本鄉產業優勢,大力發展與之相關的加工業,努力實現高附加值,最大限度地使產品增值,農民增收。
四是要變農業產業化靠政府推動為主向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帶動為主發展。市場經濟下的產業化,必須靠市場機制來推動。鄉村兩級要轉變職能,變管理為服務,培養農民合作組織,規范化運行,完善各類協會《章程》,引導合作組織與農民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關系,樹立有償服務觀念,樹立協會與農戶共同發展的理念。形成共存共榮,互利協作,不斷發展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日報》
《**日報》
《農民日報》
《人民日報》
《**縣國民經濟統計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