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9: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合作金融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97東亞金融危機的打擊使東亞各國清醒的認識到,為抵御金融風險不能僅僅寄希望于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必須在區域內部加強合作,共同合作防范金融風險;
1997年開始于泰國的金融危機最終波及到整個東亞地區,給東亞各國的貨幣金融和經濟發展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由于東亞國家經濟體制、產業結構的相似性,貨幣危機的“傳染效應”非常明顯,在東亞各國貨幣遭遇沖擊,出現短期國際性支付危機的時候,本可以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緊急資金援助,但實際上,IMF對危機國提出了一系列緊縮貨幣和財政政策的苛刻要求,客觀上增加了談判難度,延誤了解救時機,最終加劇了危機。由于東亞地區缺乏相應的應對機制,難以應付危機的“傳染效應”,又無法求助于外部力量,各國緊緊依靠自身的力量對抗國際游資短期性沖擊,最終導致各國經濟遭遇衰退。
2、全球貨幣體系的變遷,20世紀80年代后貨幣集團化成為一股潮流并被實踐證明是成功的,美元區的建立和歐元區的成功經驗使人們對東亞貨幣金融合作充滿了信心;
在經濟、金融一體化背景下,世界上出現了一股貨幣集團化的潮流,產生了不少區域性貨幣組織,如西非貨幣聯盟、中非貨幣聯盟和阿拉伯貨幣基金組織等。2002年3月1日歐元作為唯一的法定貨幣開始在歐元區12國流通,拉美地區一些國家美元化等現象的出現,反映出貨幣聯盟理論在實踐上的應用是成功的,貨幣金融合作有利于成員國的經濟發展。
3、區域性金融危機頻繁發生,國際投機資本規模巨大,東亞國家認識到僅憑一國的力量都不可能單獨對抗巨大的游資沖擊;1992年英鎊危機,1994年墨西哥、阿根廷金融危機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相繼發生,使東亞各國認識到面對巨大的國際投機資本,如果不加強合作、共同抵御危機,勢必難以防范和化解危機,進而影響到本國經濟的穩定和長遠發展。
二、基礎:
(一)理論基礎
貨幣金融合作是以最優貨幣區理論作為理論基礎的,從蒙代爾(1961)提出最優貨幣區(OCA)理論開始,OCA理論由最初的單一分析方法到加入OCA成本、收益綜合分析,再到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OCA一般均衡模型與OCA指數的建立,以及關于OCA內生性和政治因素的分析等,逐步將各種復雜的標準系統化,并納入統一的研究框架,為貨幣金融合作的開展提供了較完備的理論基礎。
(二)經濟基礎
1、東亞區域內貿易自由化進程加快,成員國之間宏觀經濟依賴性加強,客觀上需要實現區域內匯率穩定,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開展貨幣合作。東亞區域內貿易額在80年代后半期顯著上升,而區域內貿易量越大,開展貨幣合作給成員國帶來的利益就會交易成本的降低而越大,所以各國普遍也有深化貨幣合作的愿望。
2、東亞各成員國擁有豐富的外匯儲備,區域內部直接投資的趨勢不斷提高,資本流動方面顯示了比較高的合作性。在此基礎上開展金融合作無疑有利于防范金融危機或進行時候救援。
3、亞洲金融危機使東亞各國認識到區域內各國加強匯率機制的協調,開展貨幣合作有助于防范貨幣沖擊,緩解金融危機。東亞各國在危機中的慘痛教訓使其認識到僅憑本國的力量無法對抗巨大的國際游資沖擊,更無法有效的遏制危機擴散,合作成為各方的共識。
4、歐洲貨幣聯盟的成功經驗證明貨幣金融合作是可行且有效的,東亞地區關于加強貨幣合作的呼聲受歐元成功啟動的影響再度高漲,為貨幣合作提供了輿論準備。目前,東亞各國在開展貨幣合作方面已經進行了一些實質性的工作:1999年11月,東盟10+3峰會在馬尼拉通過了《東亞合作的共同聲明》,同意加強金融、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對話、協調和合作;2000年5月東盟10+3財政部長在泰國清邁達成了《清邁協議》(ChiangMaiInitiative),使東亞貨幣金融合作從構想變成為現實。2000年8月東盟10+3的中央銀行又將多邊貨幣互換計劃的規模由2億美元擴展到10億美元。2000年11月互換協議擴展到所有東盟成員,總額達到10億美元,擴展了東盟互換協議(ASA)與雙邊互換網絡和回購協議(BSA)。2005年5月27日中、日、韓三國央行行長在漢城簽署了新的掉期協議,韓國央行與中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達成協議擴大換匯數額分別達40億美元和30億美元,該協議成為“清邁協議”的延續。清邁構想的實現及其拓展顯示了東亞各國開展貨幣金融合作的信心,為進一步開展深層次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二)政治基礎
1、隨著歐元區和美元區的建立,國際貨幣體系正在經歷改革,東亞各國政府、商界、學術界對于貨幣金融合作的熱情高漲,這無疑為合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輿論準備。
2、日本長期以來實行依附美國的政策,但為實現其在亞洲地區的支配地位,迫于東亞其他國家的壓力,也需要聯合區域內其他國家對抗來自區域外的競爭壓力;另外,日本長期以來受經濟衰退困擾,為重振國內經濟,日本也積極開展對內金融改革和對外金融合作,以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作為東亞經濟龍頭的日本積極開展貨幣金融合作既有力的推進了合作進程,又給區內各國做出了示范效應。
三、障礙
1、東亞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相差懸殊,經濟一體化程度不高,各經濟體的經濟周期、面臨的內、外部沖擊作用的方向、影響因素各不相同,這些差異性為實現區域貨幣金融合作增大了難度,東亞國家之間的歷史、文化、經濟、風俗有較大差別,經濟一體化程度較低,由此導致各國在政策協調、產業整合等方面出現了較多沖突。在東亞貨幣金融合作的成員中,既有經濟發達的日本,又有經濟落后的越南、柬埔寨等國家,經濟發展模式多元化,經濟政策缺乏有效協調,各國參差不齊的經濟發展水平無疑增大了區域貨幣合作的難度。
2、東亞地區尚不存在一個具有足夠輻射能力的“軸心國”,缺乏能為整個地區決定貨幣政策并協調區內各國政策的領導國家。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作為亞洲經濟實力最雄厚國家的日本,不斷提高在國際貿易和金融活動中的地位,日元也實現了國際化。但是除政治因素影響外,日本仍面臨國內市場狹小、經濟疲軟、國內金融市場限制過多、日元國際化的程度過低等諸多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困難,所以并不具備擔當貨幣合作“軸心國”的能力。中國是東亞經濟增長的重要穩定力量,在東亞地區“市場提供者”的地位日益增強,對外開放度不斷提高,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也有一定范圍的使用。但是,中國由于國內金融領域問題重重,金融改革尚未全面推廣,其經濟實力和對東亞國家的影響力還遠達不到擔當“軸心國”的要求。
3、由于歷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異和分歧,而且各國在區域合作中仍固守所謂的“亞洲傳統”,缺乏政治上的合作與相互信任,各成員國意識妨礙政策協調。東亞國家和地區在歷史上存在機緣,文化傳統、又有較大差異和分歧,政治上相互視為對手,缺乏信任;另外開展貨幣合作就意味著各成員國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放棄部分經濟政策自自,而現階段東亞各國很明顯不會放棄獨立制定本國經濟金融政策的權利,這必然會妨礙合作中的政策協調。目前,東亞地區也沒有類似歐盟貨幣委員會那樣的超越國家權利的機構,以及對違反合作協議的成員國進行強制懲罰的機制,這無疑增大了區域貨幣金融合作的難度。
4、東亞各國除中國和日本外,產品大多集中在電子電器、石油、紡織品等少數品種,而且區域內多數國家仍依賴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結構的相似性導致其在國際市場存在激烈的競爭,從而影響區域合作。相對于歐盟和北美兩大自由貿易區,東亞各國經濟結構雷同程度太高,競爭的激烈導致貿易爭端時常發生。
5、東亞各國與美國在經濟、政治領域存在著很強的聯系,各成員在貿易結算、進出口等多方面都依賴于美國,美國為維持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必要時可能干預東亞貨幣合作。美國是東亞各國的主要出口市場,東亞各國同美國的貿易比重占絕對優勢,國際進出口貿易大多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區內成員的外匯儲備美元資產由占絕對比例,這些都增強了美國對東亞貨幣金融合作的影響力。為維持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核心地位,美國可能會對東亞貨幣金融合作的進程實施干預。如1997年提出的“亞洲貨幣基金(AMF)”就是因遭美國政府反對而擱淺。如何正確處理美國與東亞各國的關系是東亞貨幣金融合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四、政策建議
1、東亞地區貨幣金融合作的開展首先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其地位類似于歐洲貨幣聯盟中的德國。貨幣合作成員國中可能有些會因為政府信譽不佳導致經濟政策存在“公信度”問題,這是就需要區域內某一核心國家(該國擁有一個極具紀律性和“公信度”的中央銀行)為其它與其組成貨幣聯盟的國家提供“信用”擔保。在東亞地區,如前所述,無論日本還是中國目前尚不具備擔當此責任的能力,所以東亞合作的成功首先需要區域內的經濟大國增強自身實力,加強國內經濟金融體制改革,實現并深化本幣國家化,完善金融監控措施,加強經濟金融立法,提高本國經濟政策“公信度”,形成合作的領導核心。
2、東亞各經濟體之間應加強信息交流和政策協調,強化政府之間的信任和支持,擴大金融立法、監管方面的合作。Tetsuji(2002)指出“共同監測和政策協調是區域金融合作獲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東亞地區在1997年11月建立“馬尼拉框架”集團;1998年10月確立東盟監督進程,其后擴展為東盟10+3監督進程;2000年4月ADB與ASEAN共同成立“私人資本流動監控”工作組;2001年5月檀香山東盟10+3財長會議提出建立東盟10+3早期預警系統。以上這些活動都是各國信息交流和政策協調的表現。但是,由于政策協調由于需要各國部分讓渡政策自,因此難度較大。東亞各國應明確合作意向,強化政府間的信任和支持,擴大金融監管當局的合作,建立健全金融監管體系,真正為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3、建立區域性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機的機制,建立區域融資便利機制。東亞各國擁有雄厚的資金和外匯儲備,若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就可以很好的抵御外部金融沖擊;另一方面,東亞各國單靠一國自身的力量無法抵御大規模的資金流入、流出沖擊,更難以限制危機的擴散,所以為避免類似于亞洲金融危機的事件再次發生,建立區域性防范和化解危機的機制,建立區域融資便利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在建立東亞各國多邊貨幣互換體系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充當區域性最后貸款人,管理危機救援行動的機構,協調各國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監督和約束各國經濟動向,可以提高危機防范和化解的效率,推進東亞區域內的政策協調。
4、積極協調東亞各國匯率政策,改革目前的匯率制度安排,建立區域貨幣體系。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東亞各國普遍采取的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因為東亞各經濟體與美國經濟周期的不同步等其他原因而暴露出明顯的錯弱型,這又加劇了東亞各國宏觀經濟形勢的不穩定。保持匯率穩定對于東亞各國未來的發展而言,尤為重要。為實現東亞貨幣金融合作,東亞各經濟體首先應在現有匯率住下加強政策協調,維持區域內雙邊匯率的相對穩定,積極嘗試可行的匯率制度安排。在條件成熟之后,考慮采用單一貨幣,成立統一的貨幣監管機構,在東亞區域內實施統一的貨幣政策。
5、根據最優貨幣區理論衡量,東亞地區在很多方面仍達不到OCA標準要求,在要素流動性、經濟開放度、產品多樣化程度、金融一體化程度、通貨膨脹相似性、政策一體化程度等各個方面需要進行全面的完善,東亞各經濟體應本著的原則,部分讓渡國內經濟金融政策自,切實開展合作。
展望東亞貨幣金融合作的前景,雖然目前開展的合作的領域較窄,合作水平尚處于初級階段,在政治、經濟各方面仍存在諸多障礙和困難;但由于合作具備了一定的政治、經濟基礎,東亞各國在合作領域又存在共識,如果東亞各國能相互信任,以長遠目光積極開展深層次合作,東亞區域貨幣金融合作仍有巨大的空間和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李曉、丁一兵:《論東亞貨幣合作的具體措施》,《世界經濟》,2002年第11期
2、王雪磊:《論東亞匯率制度協調》,《國際金融研究》,2003年第12期
3、戴金平、萬志宏:《APEC的貨幣金融合作:經濟基礎與構想》,《世界經濟》,2005年第5期
畢業論文答辯稿一:
尊敬的各位教授,早上好!
我叫xx,論文題目是《我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法律問題研究》,今天很榮幸能向在座的各位教授學習,也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關注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課題。
下面我將從選題、內容、觀點、意義等幾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我的論文。
第一點,我想先說說為什么要選這一課題。大家都知道,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熱,二是新。熱就是熱點,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出現短短兩年時間,就引起金融界、法律界、房地產界、政界、理論界等領域的極大關注,成為熱點中的熱點。新就是新穎,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是近兩年來剛出現的新事物,老百姓對其了解不深,學者研究不多,操作者也在摸索中,政府管理處于真空階段,立法更是空白,所以對各行業、各領域來說個人集資合作建房都是全新的事物。這一個既熱又新的課題引起我個人的好奇和興趣,同時在沈教授大力支持和鼓勵下,我也大膽地決定以此為題,了解和研究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并作一些膚淺的探討,也希望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第二點,想說說論文的結構、主要觀點和大概內容。為了把個人集資合作建房這個題目研究清楚,我的論文采用了由淺入深、從面到點的結構方式。全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概述。首先介紹了我國目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在各個城市采用不同模式的實施情況,包括北京的與開發商合作、重慶的委托代建、深圳的盤活爛尾樓等模式,然后從紛繁多樣的現象中總結出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概念,最后進一步通過評析目前存在的多種觀點,表明本文傾向于將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法律性質定性為個人合作行為。第二部分是對我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產生原因及存在必要性分析。本部分首先從思想根源和現實根源兩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產生原因,然后再從社會意義、政治意義和法律意義三方面全面論述了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存在必要性,表明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出現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第三部分是對國際住宅合作社經驗的分析與借鑒。本部分通過介紹國際住宅合作社的發展歷史以及各國發展住宅合作社的成功經驗,表明雖然我國暫時未有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相關規定和制度,但是可以借他山之石,借鑒外國的相關做法。第四部分是對我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法律模式選擇分析,本部分首先闡明了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立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然后提出了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立法原則的兩個設想,接著通過介紹現行法律法規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可行性規定,提出了制定《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條例》的立法模式設想,最后針對該條例的具體立法內容,運用比較分析、提出建議的方式,詳細論述建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制度所需要的法律基本內容構造,包括管理組織模式、土地使用權取得模式、融資、資金監管及建設工程監管模式、房屋分配模式、物業管理及維修資金模式共五個方面的內容。
第三點,想說說研究這一課題的價值意義。意義有兩個,一是實踐意義。自2003年首次出現的時候,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就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和認同,并迅速在全國范圍內蔓延開來,許多人將之看作為現今房地產市場高房價的一種對抗,希望能藉此實現自己的購房夢想,而且非常期待能夠住進自己建造、自己管理的理想家園。因此,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是房地產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上的正常產物,研究該課題具有實踐意義。二是理論意義。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在我國尚屬新生事物,既無成功先例,也無明確而完善的法律指引,因此無論對于政府主管部門而言,還是對于合作建房者們來說,都仍處于摸索階段。因此,研究該課題還具有理論意義。希望能藉此拋磚引玉,讓更多的專家學者關注和研究個人集資合作建房。
最后一點,想說說論文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方面,由于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本身是新生事物,各界對其認識不深也不全面,人類認識事物都有一個過程,從感性到理性,從淺到深的,這是人類的一條規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是個新事物,同樣要經歷這一過程。另一方面,由于本人時間、能力有限,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理解難免存在偏頗與不足。由于上面這兩方面原因,論文可能存在研究不深,探討不全面等諸多方面的不足,與老師期望達到的水平仍有較大的差距,在論文打印方面也存在一些錯別字。因此,懇請各位老師予以見諒并提出寶貴意見。我會繼續關注、學習、研究這一課題。
謝謝大家!
畢業論文答辯稿二:
各位老師,你們好!
我叫xxx,來自xx級財務管理x班,我的論文題目是《談企業的成本控制》,論文是在x老師的指點下完成的,在這里我向肖老師表示深深的謝意,向參加我的論文答辯各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對我四年來的各位授課老師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將本論文設計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作一匯報,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個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及意義。
從會計公式:收入–成本=利潤可以看出,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利潤的高低。通過成本控制主體在一定職權范圍內,把對成本控制產生影響的因素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業通過運用現代本管理理論,引進科學的成本控制方法,明確成本責任制度,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尋求更多更好的降低成本的途徑,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成本控制目標和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順利實現。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文運用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采用歸納和演繹相結合,規范與具體案例相結合,本設計共分六章。
第一章導論,闡明了成本控制的目的和意義,并說明了論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成本控制概述,對成本控制的含義、內容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第三章當前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分析,從企業的體制、價值鏈和管理方面入手。第四章企業成本控制的創新思路,引入現代的成本控制方法第五章具體案例分析,重點剖析海爾集團的成本控制方法。第六章結束語,是整個設計的總結,說明了企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和系統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人思維邏輯性不夠嚴謹以及個人知識能力水平有限,使論文在內容嚴密上和結構的完整上有待提高。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批評指正,讓我在今后的學習中學到更多。
謝謝!
畢業論文答辯稿三: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我是工商管理學院20xx級財務管理本科4班的XX,我的論文題目是《金融衍生產品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這篇論文是指我的指導老師XXX教授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本文在創作過程中無論是思路的形成還是文章整體框架的搭建均得益于XXX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他還對本論文具體章節的推敲和語言的組織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與我許多寶貴的意見與建議。在此,我想對他表示最真摯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將就這篇論文的主要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采取的對策等方面向各位老師做出簡要的陳述,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這篇論文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引言,主要闡述了本文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第二部分是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分國外研究動態和國內研究動態兩個方面簡單介紹了金融衍生產品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從而準確定位金融衍生產品應用的現狀。
第三部分為金融衍生產品相關理論概述,介紹了金融衍生產品的定義和分類。金融衍生產品分為金融遠期、金融期權、金融期貨、金融互換和信用衍生品。
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部分,詳細論述了金融衍生產品在企業風險管理、籌資、投資、公司治理及合理避稅中的應用。
第五部分承接第三部分,就金融衍生產品在企業財務管理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論述,主要分為(1)充分認識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性(2)充分了解相關信息(3)堅持風險控制為目的(4)建立健全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四個方面。
第六部分為結論,主要對文章進行歸納和總結,同時也指出了本論文研究的不足。
然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研究方法和手段。科學的研究方法是我們進行理論研究的指導思想,而恰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徑則可以保證我們少走彎路,提高研究效率。在本課題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的研究方法有:
1.文獻查閱法。在理論方面,通過各種途徑,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理論研究法,理論研究法是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參考了大量專業文獻及我國相關法律制度,進行了充分的理論研究,并給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
3.歸納分析法,鑒于現實世界的復雜性使得經驗證據往往不足,歸納分析就顯得尤為關鍵,本文在研究金融衍生產品在財務管理中應注意的事項中運用了這種分析方法。
第三,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采取的對策
1、論文寫作前期面臨思路不清,對論文題目解讀不夠明確等問題。本人及時與指導老師進行聯系,虛心聽取XXX老師的意見,對論文從宏觀上有了一個大體的認識,然后在寫作中不斷完善。
2.論文相關資料的收集比較困難。本人在圖書館查閱大量相關書籍同時通過互聯網等途徑收集到了大量研究所需的資料。
本篇論文已經完成,總的來說,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也積累了不少經驗,更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在論文中一些內容表述、論證上存在著不足之處,一些問題還有待進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辯機會,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指出我的錯誤和不足之處,我會虛心接受,從而進一步深入學習,使論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我的答辯自述完畢,感謝各位老師!
畢業論文答辯稿四:
各位老師早上好!
我來自**學院**班,我叫**,我的論文題目是******,本篇論文是在***教授的指導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謝她長期以來對我的精心指導和大力幫助,同時也感謝各位評審老師從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事一同參與對我這篇論文的審閱并出席本次答辯,以下是本篇論文的選題緣由、目的,資料收集準備工作以及文章結構。
一、選題緣由、目的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的加速發展,技術性貿易壁壘正逐步取代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成為新的貿易障礙,而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將對我國的出口貿易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近年來,各種形式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出臺,導致我國出口競爭力受到極大影響。農業是海南省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今年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意見中,六大戰略定位之一就是要把海南建成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這更加顯現了加快海南農產品出口的重要性。造成海南農產品出口不暢的原因很多,而進口國設置越來越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海南省農產品出口的最主要障礙。所以本文根據海南省農產品出口遭受技術貿易壁壘影響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如何應對和跨越技術貿易壁壘,并提出可供借鑒的措施和路徑。
二、資料收集準備工作
自****年**月上旬選定題目后,為了完成論文,本人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有來自網上的論文期刊,圖書館的書目,最主要是來自于海南的新聞網站。在****老師的指導下,經過閱讀資料,擬定提綱,調研,寫開題報告初稿、定稿,畢業論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年*月正式定稿。
三、論文的結構
全文總共分為五個部分,約一萬五千多字:
第一部分是引言,該部分主要介紹了課題的研究背景和意義,還有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狀況。
第二部分重點介紹了海南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研究狀況。其中包括海南出口的特色農產品及特點,農產品出口的市場結構特征和海南農產品的競爭優勢。
第三部分介紹了海南農產品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狀況。分析了其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總體狀況和海南主要出口農產品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狀況。
第四部分,主要介紹了海南農產品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包括國際方面的因素和海南農產品自身存在的問題。
第五部分也就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紹了海南農產品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建議。包括針對農產品進口國采取的措施和針對海南農產品自身存在問題采取的措施。
[摘要]奧運經濟必須與金融發展相互依托,奧運金融應正確選擇支持奧運經濟的切入點,以奧運會金融服務和金融環境的建設為重點,加強金融創新,確保奧運經濟效應的整體實現。
[關鍵詞]奧運經濟奧運金融金融服務
目前,奧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一種獨特的現象,人們從聚合效應、裂變效應、輻射效應等方面表述了奧運經濟的積極作用,但毫無疑問的是,奧運經濟必須與金融發展相互依托。如果沒有相應的金融支持,奧運經濟效應則難以充分發揮。其實,從2001年7月北京取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的那一天起,中國的金融業就已經開始積極參與奧運,并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那么,奧運經濟與奧運金融有著怎樣的聯系?金融業又應如何選擇支持奧運經濟的切入點?為此,本文特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一、奧運經濟給奧運金融發展提供了機遇
在奧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金融業憑借自身業務屬性的優勢,率先搭上了奧運經濟的快車。眾所周知,舉辦一屆奧運會是要大動土木的,除了奧運賽事所需的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外,還包括奧運村、媒體村、會議中心,以及殘奧會場館的的建設等等。如此龐大的工程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強力支持,還需要一條暢通無阻的資金鏈條作為保證其順利實施的基礎條件。但是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僅靠政府支持是遠遠不夠的。這就為金融機構提供了一個分享奧運盛宴的機會。2003年4月,中行與北京市政府簽署了《金融合作協議》,根據《金融合作協議》,中行承諾在2008年之前,將提供1000億元人民幣用于北京市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所需的融資服務??梢哉f,北京奧運會給中國金融業帶來巨大的商機。
二、奧運金融發展的突破口
1.金融支付產業
如果將門票刷卡比作奧運催生的偌大金融支付市場的入口,那么與其相比與奧運相關的旅游、餐飲、酒店、消費等領域才是銀行卡刷卡消費的重頭戲。特別是在中國,刷卡消費所占比例還遠遠沒達到預期水平,無論是簽約商戶數量、POS受理環境還是刷卡消費習慣都還未達標。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奧運倒計時的鐘聲將對金融支付產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金融支付將進入井噴式發展階段。
2.銀行管理業務
我國銀行業能否為參與奧運盛事的各界來賓提供全方位、立體化、高質量和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直接與網絡、技術、資金和人員保障能力有關。當然信息技術是金融服務系統的基本支撐。中國銀行正發揮奧運會合作伙伴的優勢,在奧運村等奧運區域內設立營業網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完善奧運場館周邊網點布局,與VISA國際組織共同合作,在奧運現場安裝ATM和POS機,攜手拓展奧運會相關城市商戶受理網絡。從目前已經開展的奧運相關市場開發和運營看,中行總的回報和收益比較理想。從直接收益看,圍繞北京奧運會籌備開展的各種資金管理業務,代售北京奧運會門票、代銷奧運特許商品和開設非居民臨時法人賬戶等業務.已成為中行業務收入新增長點。從間接收益看,北京奧運會在提高中行金融服務水平、提升產品創新能力、拓展客戶關系,以及建立品牌差異化優勢等方面作用日益凸現。
3.自助服務市場
在銀行的運營、管理和服務全面國際化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務將不斷前移,企業也會更加關注自動化和渠道集成。奧運金融自助服務工程無疑會促進金融行業與產業鏈各方的聯合,全面推進金融業技術的應用.將使我國金融行業系統進入一個全新時代。
全球領先的金融自助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NCR公司宣布,快捷、便利安全的金融自助服務將成為中國成功承辦重大賽事和國際活動的必備條件,而日益頻繁的大型活動也將為金融自助服務市場營造無限的拓展空間和難得的發展機遇。目前單一的存取款功能的ATM機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服務需求,通過一流的技術和軟件實現集存取款、購票、充值、交費等全新功能的ATM將成為市場新寵,在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協助銀行獲取更多利潤。
4.風險管理業務
籌辦奧運周期長、規模大、影響遠。最大限度地防范風險、減少損失確保安全,是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奧運會的重要基礎。作為保險合作伙伴,人保財險將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為北京奧組委、中國奧委會,以及中國體育代表團提供充足的保險保障服務與資金支持。在最近的幾十年里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受到各屆奧運會組織者的高度重視。這次人保財險加入北京奧運會合作伙伴行列為雙方的合作搭建了新的平臺。人保財險將通過贊助奧運.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加速企業的發展。
三、奧運金融發展規劃的制定
1.構建健全的現代金融體系
結合北京特色,為舉辦奧運提供全方位的資金支持與服務。第一,針對混業經營的趨勢,可考慮成立北京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公司是商業銀行、北京證券公司等地方性金融企業,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第二,加快開放實現金融機構的國際化。要有步驟地吸引具有先進管理經驗、運行機制的各類外資金融機構在北京開業或參股首都金融產業,提高服務奧運的能力;第三,構建完善發達的金融市場。要著力發展直接融資市場,推動奧運融資創新。
2.加強與改進金融監管,維護良好的金融秩序與環境
建立完備的金融監管體系,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風險。一是各分業監管機構繼續加強協調合作,建立金融企業的強制信息披露制度,將金融機構置于市場約束與社會各界的監督之下;二是應加強首都金融業的風險防范和控制系統,完善監管信息系統的建設,建立和完善早期的風險預警系統;三是要整頓首都金融秩序,打擊金融犯罪,提高首都金融業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邱曉德:奧運經濟與發展中國體育金融市場[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1:28~29
第一屆(2009)與第二屆(2010)金融風險與公司金融國際研討會得到了國家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中國交叉科學學會、大連銀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學術機構、院校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們的大力支持。2010年會議出版的《金融風險與公司金融管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已經被CPCI(原ISTP)檢索,同時被澳大利亞國立大學(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香港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東北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學術機構與院校圖書館收錄。兩屆會議的成功舉辦促進了金融風險與公司金融管理領域的研究思想融合,豐富了現代金融研究的視野,為各校金融財務專家的交流與深入探討提供了良好契機。
本次研討會由美國新澤西州大學Rutgers商學院著名的金融學專家吳仰儒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彭龍教授擔任組委會名譽主席,大連理工大學經濟學院李延喜教授擔任組委會主席。參會的嘉賓來自于金融風險與公司金融領域的專家和研究人員及相關領域,此外,參與國際會議的還有國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期貨機構、證券公司等)代表,知名企業的財務高管人員等。
在此,本屆研討會學術委員會、組委會所有成員與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誠摯地歡迎您屆時光臨。希望在您的支持與幫助下,通過本次會議提供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平臺,促進金融風險管理領域的研究,同時也為您的學術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本次會議將繼續出版《第三屆(2011)金融風險與公司金融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論文集將被CPCI(原ISTP)收錄。歡迎您就本次會議的議題積極投稿,與大家一起分享您的研究成果。
會議的具體情況及投稿要求,請登錄:
【重要期限】
即日起至2011年4月30日 論文投稿截止
2011年5月15日 論文錄用通知
2011年6月29日 會議報到
2011年6月30日-7月1日會議召開
【會務組聯系方式】
地址:中國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凌工路2號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郵編:116024
電話:+86-411-84706507,84706391,84707982 傳真:+86-411-84708342
雙語教學的起源以1965年加拿大圣•蘭伯特學校采用浸入式法語教學實驗為標志,中國等亞洲國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才逐步開展雙語教學的。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第一次提出了文科院校要從金融和法律等專業入手,先行開展雙語教學,要求三年內雙語教學開課比例要達到5%-10%,十年內則達到15%左右。在這種背景下,筆者所在的學校也借1999年開展國際合作辦學的契機,按照澳洲本科商學院的課程體系推出了大量雙語教學課程。2004年,國家教育部又頒布了《關于本科教育進一步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開展雙語教學的重要意義,強調了開展雙語教學不但是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的需要,更是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質量人才和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迫切需要。于是,筆者所在學校通過設立國際金融實驗班,首先對國際金融課程實行了雙語教學。
1、金融雙語教學的課程體系
關于金融雙語教學課程體系的設計,李稻葵指出,在技術性課程上用英文教學比中文教學容易;馬驍教授則提出,應選擇少量標準化課程進行雙語教學。筆者認為,在金融全球化的滾滾浪潮下,應該從標準化、微觀化和國際化兼顧的視角,參照發達國家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選擇一些前沿的金融學科納入金融雙語教學的課程體系,比如公司金融、理財規劃、投資學、國際金融管理,以及金融工程等新金融課程,作為開展金融雙語教學的突破口。
2、金融雙語教學與金融英語的內在關聯
金融雙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金融理論同運用英語等外語進行金融專業溝通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很多財經院校從大二開始,陸陸續續推出有關金融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大二學生的特點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學生都已經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也有一部分學生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的考試,但是,其英文水平存在兩個突出的缺陷———一是四六級考試對口語的交際運用沒有進行考核,所以,很多通過此考試的學生都存在著有“英文成績”,無“英文能力”的問題;二是四六級考試主要是對公共基礎英語的考核,因此,學生對金融專業英文術語的把握仍然存在著大量的空白。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推行金融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就有必要設立一門重要的前期準備課程———金融專業英語。金融專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對擬開設的金融雙語教學課程所涉獵的主要英文專業詞匯,以及主要的金融實務操作流程進行講解或描述,培養學生用英文對金融理論與實務進行思維與交流的綜合能力。金融英語教學是金融雙語教學發展的客觀需要,也反過來推動金融雙語教學的順暢運行。
二、金融英語傳統教學策略對金融雙語教學的制約因素
施良方(1996)認為,“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為達到課程目標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袁振國(1998)又進一步指出,“教學策略,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以后,根據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與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形成的具有效率意義的特定教學方案。”和學新(2000)則提出,“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筆者認為,所謂教學策略,是教師為實現某一教學目標,對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評價等三方面動因進行思維加工而形成的策略模式。教學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主要模式:一是產生式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自己從教學中建構具有個人特有風格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動處理教學信息的地位。二是替代式教學策略,這種教學策略在傳統教學中比較常用,它更多地傾向于指導學生學習,主要是教師替學生處理教學信息。三是獨立學習與小組學習策略,認為處于同一學年段的學生,可以開展合作學習、競爭學習和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則是合作學習一種基本形式。四是競爭與合作學習策略。金融英語教學策略包括實施教學過程中金融英語教學內容的選取與設計、教學模式的規劃與安排,以及教學效果的考核與評價。金融英語課程傳統教學策略普遍存在著教學內容龐雜無序、“翻譯式”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強烈抑制,以及教學效果評價的失準性。所以,即使學生最終的金融英語成績比較優秀,但在接下來金融雙語課程的學習中,卻明顯后勁不足,尤其是當金融雙語課程數目偏少時(比如:5門以下),這種以英文去理解、去思考、去交流金融專業的熟練度更是大打折扣,使得金融英語與金融雙語教學相輔相成、和諧共生的共同發展面臨著三個主要的矛盾。
1、金融英語教學內容的選取與金融雙語教學的需求脫節
首先,學科教材過于陳舊,近5年內幾乎沒有出版新的金融英語教材。金融英語教材的撰寫因其采用英文的緣故,所以要比其他金融專業課程教材的撰寫難度大;而且一些財經院校沒有設立或者廢除了金融英語課程,導致金融英語教材出版相對困難,撰寫的激勵受到抑制。其次,教學內容過于龐雜無序,同時也缺乏前沿理論與實踐的描述。有些院校只是隨意選取了若干篇金融方面的英文文章,作為金融英語的授課內容;同時,教材內容的選擇缺乏明顯的系統性,體現不出后續金融雙語教學的需求特征。
2、金融英語教學模式的規劃對金融雙語教學的滯后效應
一方面,在教學方法的設計方面,傳統金融英語教學表現出“翻譯式教學”的授課特征,學生完全沒有以英文交流金融專業知識的機會,這種“被動式”的教與學,使得學生在接下來金融雙語教學的接受方面存在著滯后的痼疾。另一方面,在教學手段的運用方面,傳統的金融英語教學主要以“多媒體”為教育媒介,由于缺乏綜合性的語音教室和實驗教室,使得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無法添加培訓學生聽力以及情景模擬等開放性和社會性的教學模塊,導致學生的金融英語綜合能力不能有效整合和提高,在后續的金融雙語教學中難以順暢交流。
3、金融英語教學效果的評價使金融雙語教學的前期評估失準
傳統教學效果評價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平時成績,基本以學生出勤和課堂小作業作為評定成績的兩大標準;二是期末成績。這種考核體系無法準確界定出學生在金融雙語教學前期課程把握方面的真實成績,因為平時成績的考核具有極大的主觀性和雷同性;而期末成績的評價只能說明學生在短期內通過復習取得的卷面成績,而無法真實表明學生的英文思維與運用能力,因而必然造成金融雙語教學的前期評估失準。
三、金融英語教學策略創新對金融雙語教學的推動作用
針對黨的“十八”大對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政策導向,為了促進金融雙語教學的深入發展,我們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對金融英語教學策略進行改革創新。
1、實現金融英語教學內容選擇的融合化
在課程教材選擇方面,為了配合學生畢業后在金融系統就業的需要,筆者選取了《現代金融實務———金融專業英語證書綜合考試教材》。該教材以香港銀行學會的培訓材料為基準,結合中國金融業的實際情況,比較全面地探討了中外金融實務的操作與理論。在課程體系設計方面,系統地包含了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等金融領域的理論和實踐,重點講述了中外中央銀行及其監管,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中間業務、銀行會計和國際業務,證券交易與監管,以及保險營銷與理賠等眾多的現代金融實務教學模塊。這種教學內容的選擇,創新地將中外金融實務、基礎理論與前言熱點、教學內容與就業需要有機融合在一起,使金融雙語教學的前期準備課程內容更加豐滿,而又不失重點和邏輯聯系。
2、推動金融英語教學模式設計的開放化
長久以來,教師在傳統教學中沒有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實現合作交往的機會,沒有將人際關系、合作與競爭作為推動學生學習、認知發展的重要動力。如果在教學中采取小組學習模式,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深入推動金融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就能推進教學模式的開放性、主動性與互動性。
(1)教學進度表設計結構重組
突破了以講授為主的教學進度安排,比如在72學時的課程規劃中,將講授課時縮短為62學時;另外的10學時則在教學模塊講授完成后,要求學生圍繞著這個模塊的重點或熱點問題進行學術研究并做英文展示。這種安排既豐富了教學模式,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推進了對財經高校金融專業學生的能力教育與創新培養。
(2)“引導式科研教學”
在金融不斷深化、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的全球化時代,金融實務的動態特征尤為明顯。為了幫助學生從課堂走向銀行、從書本上的基本原理拓展到更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滿足學生撰寫論文,以及大多數本科生畢業后繼續研究生學習的需要,可以采取“引導式科研教學”的教學改革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結合幾個教學模塊的教學內容,事先為學生選好科研命題;然后指導學生搜集并整理研究數據與資料;并建議數學好的同學通過創新運用或設計模型,對有關命題進行實證研究;最后鼓勵學生按照國際規范完成英文學術論文。
(3)“拓展式英文教學演講”
結合金融專業英語課程既需要培養學生將來從事現代金融實務的能力,又需要提高學生英文運用綜合能力的特點,可以推出“拓展式英文教學演講”的創新教學模式,以期學生將來可以在金融國際化浪潮中成為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在實施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過程中,筆者首先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并指派一名組織能力強的學生作為組長;然后將五個預先設計好的演講題目分配給五個小組,提前兩周提供給學生;接著指導他們撰寫論文并制作PPT———論文的各個部分分別由每一組的各個成員分擔,這樣可以保證每個同學都參與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過程中;最后,組織每個組用1—2課時的時間進行教學演講,由組長負責從開篇陳詞到結論的總篡演講,其余組員則分別承擔各個具體研究內容的英文演講,臺上與臺下同學可以互相提問。上述教學模式的創新,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提高了學生共同學習的興趣,推動了金融英語教學的開放性,培養了學生融入金融雙語教學的互動性和能動性。
3、促進金融英語教學效果考核的全面化
據新華社電 全球著名金融信息提供商湯姆森-路透集團2日公布報告稱,中國科研人員目前每年發表的科研論文數量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這份名為《新科學地理———研究和合作在中國》的報告說,1998年,中國科研人員共發表了約2萬篇科研論文,到2008年,這一數字劇增至11.2萬篇;而同期美國科研人員的論文數量由26.5萬篇增至34萬篇。中國已將日本、英國、德國等國甩在身后。
這份報告的數據由湯姆森-路透集團根據全球1.05萬種科研期刊的數據匯總而成。報告分析說,中國科研人員的論文主要集中在材料科學、化學和物理學領域,中國對創新型材料的專注可能將產生深遠影響。
報告說,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原子能、空間科學、高能物理、生物學、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水平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另外,在農業科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以及遺傳學等領域,中國也在快速發展。
對于中國而言,人工智能的發展更是一個歷史性的戰略機遇,對于緩解未來人口老齡化壓力、應對可持續發展挑戰、以及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至關重要。
那么目前,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條件如何,中國距離成為真正的人工智能強國還有多遠?7月13日,《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在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
報 告中稱,目前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具備非常優越的條件,然而要成為真正的人工智能強國,中國還任重道遠。中國在論文總量和高被引論文數量上都排在世界第 一,但中國在人才總量,以及杰出人才占比偏低。在產業上,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排在全球第二,不過,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融資占到了全球的60%,成為全球最“吸金”的國家。
報 告指出,中國必須加強基礎研究,優化科研環境,培養和吸引頂尖的人才,在人工智能的新基礎領域實現突破,保證人工智能發展的根基穩固。同時,要大力鼓勵產 學研合作,讓企業成為人工智能創新的主導力量。積極參與到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機制的構建中,在人工智能未來的技術發展、風險防范、道理倫理規范制定等領域發 揮中國獨特的作用。
這份報告由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清華公共管理學院政府文獻中心、北京賽時科技有限公司、科睿唯安、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聯合。
論文總量世界第一,杰出人才占比偏低
報告中稱,在論文產出上,中國人工智能論文總量和高被引論文數量都是世界第一。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論文的全球占比從1997年4.26%增長至2017年的27.68%,遙遙領先其他國家。
高校是人工智能論文產出的絕對主力,在全球論文產出百強機構中,87家為高校。中國頂尖高校的人工智能論文產出在全球范圍內都表現十分出眾。
不僅如此,中國的高被引論文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并在2013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但在全球企業論文產出排行中,中國只有國家電網公司的排名進入全球20。
從學科分布看,計算機科學、工程和自動控制系統是人工智能論文分布最多的學科。國際合作對人工智能論文產出的影響十分明顯,高水平論文中國通過國際合作而發表的占比高達42.64%。
專利申請上中國專利數量略微領先美國和日本。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布局最多的國家,數量略微領先于美國和日本,三國占全球總體專利公開數量的74%。
全球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機器人、以及機器學習等細分方向。中國人工智能專利持有數量前30名的機構中,科研院所與大學和企業的表現相當,技術發明數量分別占比52%和48%。
企業中的主要專利權人表現差異巨大,但中國國家電網近五年的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發展迅速,在國內布局專利技術量遠高于其他專利權人,而且在全球企業排名中位列第四。
中國的專利技術領域集中在數據處理系統和數字信息傳輸等,其中圖像處理分析的相關專利占總發明件數的16%。電力工程也已成為中國人工智能專利布局的重要領域。
雖然在論文總量和高被引用論文數量上中國排名領先,但在人才投入上,中國表現并不突出。
根據該報告,截至2017年,中國的人工智能人才擁有量達到18232人,占世界總量8.9%,僅次于美國(13.9%)。高校和科研機構是人工智能人才的主要載體,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系統成為全球國際人工智能人才投入量最大的機構。
然而,按高H因子衡量的中國杰出人才只有977人,不及美國的五分之一,排名世界第六。企業人才投入量相對較少,高強度人才投入的企業集中在美國,中國僅有華為">華為一家企業進入全球前20。
中國人工智能人才集中在東部和中部,但個別西部城市如西安和成都也表現十分突出。國際人工智能人才集中在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模式識別等領域,而中國的人工智能人才研究領域比較分散。
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全球第二,但投融資規模最大
報告稱,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從2012年開始迅速增長,截至2018年6月,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達到1011家,位列世界第二,但與美國的差距還非常明顯(2028家)。
中國人工智能企業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在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最多的20個城市中,北京以395家企業位列第一,上海、深圳和杭州也名列其中。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應用技術分布主要集中在語音、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這三個技術,而基礎硬件的占比很小。
風險投資上,從2013到2018年第一季,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融資占到全球的60%,成為全球最“吸金”的國家。但從投融資筆數來看,美國仍是人工智能領域創投最為活躍的國家。
在國內,北京的融資金額和融資筆數都遙遙領先其他地區,上海和廣東的人工智能投資也很活躍。從2014年開始,國內人工智能投融資活動的早期投資的占比逐漸下降,投資活動日趨理性,但A輪融資還是占主導地位。
中 國人工智能市場增長迅速,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最大。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同比增長67%。計算機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的市 場規模分別占34.9%、24.8%、21%,而硬件和算法的市場規模合計不足20%。預計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增速將達到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