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9: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美教育差異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文化差異,中美,日常生活,策略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對文化(culture)的定義是“customs,arts, social institutions, etc of a particular group or people”,即“文化是某群體或民族的風俗、人文現象、社會慣例等”。中美文化對比一直是跨文化交際研究的重要方面,而在各種文化差異中,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有著特殊的地位。隨著通訊和傳媒的迅速發展,人們能夠越來越多地看到異國的生活方式。然而面對中美日常生活中的差異,人們往往會感到迷惑甚至會對對方做出錯誤的、不科學的評價,最終導致跨文化沖突乃至產生民族偏見。
一、中美之間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異現象
1.禁忌
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文化背景,禁忌也有很大差異。中國人見面聊天時喜歡詢問對方的年齡、收入、婚姻狀況及子女情況。而美國人卻認為這些方面屬于個人隱私,尤其詢問婦女的年齡會被認為是缺乏教養的不禮貌行為。由于諧音的緣故策略,中國人普遍喜歡數字6、8、9,而討厭數字4。而美國人認為13是不吉利數字,電影院的座位沒有13排,也沒有13號。了解了這一文化背景,我們就會明白顯而易見的18層高樓怎么會有人住在19層呢?為什么明明13樓卻只見12+?中國人卻不這樣認為,如鼎盛時期的姚明在休斯頓火箭隊效力時即身披13號球衣。
2.紅色
在顏色方面,中華民族有崇尚紅色的心理。在漢文化中,紅色象征吉祥如意、喜慶歡樂免費論文。逢年過節,紅燈高掛,家家要貼紅對聯婚嫁迎娶,披紅戴花,夫妻雙雙人洞房。“紅雙喜”、“紅喜事”寓意于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中國女孩也喜歡以“紅”取名。紅色還有濃郁的政治色彩,象征著革命和興旺。紅色還可以用來表達情感,喻指“惱怒、生氣、害羞、嫉妒”,如“面紅耳赤”、“臉紅脖子粗”等。但紅色在西方人眼里,卻為不祥之兆。在英語中就有“戰爭、流血、恐怖、憤怒、困境、放蕩”等多種含義。所以美國人用赤字表示虧損,紅色警報還可以表示極端危急的狀況。
3.手勢
手勢在各國有不同的表達意義,不同的文化背景賦予了手勢不同的交際功能。中國人豎起拇指表示“好”策略,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壞”,這反映了一種“尊卑有等”、“長幼有序”的文化心態;美國人將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車,將拇指朝下則表示“壞”;在美國,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個圈,其余三個指頭分開向上伸直,則表示“OK”一詞;用手指在太陽穴旁邊轉圈,中國人表示動腦筋,美國人和巴西人則表示發瘋。美國人用手指著太陽穴表示手槍自殺,反映的是美國私人擁有槍支不足為奇的社會文化背景。吃東西時,美國人認為抿著嘴盡量不發聲才算得體,而中國人卻不太介意吃飯時是否發出聲音或交談。
4.平等
《獨立宣言》稱:“人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很多情況下人們都相信這一點。美國人更注重個人權益,追求人人平等,沒有輩份間過多的禮節。子女對父母、學生對教師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與父母爭論問題,或提出自己個性主張。在教室里,你也能看到平等。在教授眼里,所有的學生都一樣,很多教授和教職工的官員策略,視學生(尤其是研究生)與其平等。教授們還可能叫學生直呼其名。在平常的實踐中,比如“排隊”,你就能看到平等:先到先招待(First come, first served)。
5.身體接觸
在美國,諸如撫摸這樣的身體接觸常常叫人感到不自在。一個男人被另一個男人觸碰尤其會感到緊張。相互成了密友的女性可能手挽手地走路,但也只是偶爾為之。人們希望他人與自己至少有一臂之距免費論文。如果你越過這個限度,人家就會后退。這不是說人家不喜歡你,而是你“進入了人家的范圍”。中國人喜愛一個小孩時,會親切地撫摸他/她的頭部或摟摟抱抱,而對美國的孩子這樣做就會引起孩子媽媽的反感,盡管她們知道這種動作并無惡意,但在其文化中,這樣做被人認為是無禮的表現。
二、應對中美日常生活中文化差異之策
中美之間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異給兩國人們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帶來了障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國之間的互惠互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達到雙贏的目的,我們應當做到:
1.加強學習和教育,增進文化交流
隨著國際間文化交流的不斷擴大,人類各種文化差距的逐漸縮小,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也受到同樣的影響策略,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不僅能將新鮮元素注人本國文化之中,也能促進本國文化對外的傳播,實現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加速“文化全球化”的進程。除了學習語言基本能力外,還要學習雙方的文化,因為詞語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語境中才富有意義。
2.開展國際間交流,促進相互了解
中美兩國應該開展各種形式的國際間交流活動。有條件的部門,可以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中國政府應該鼓勵中美兩國政府之間舉辦各種形式的民間藝術交流、企業洽談和博覽會等。中國政府在美國舉辦的“中國年”讓美國人了解中國的文化和習俗。姚明在“NBA”的出色表現讓美國人驚嘆不已,他成了中國人、中國體育乃至中國宣傳自己的含金量十足的名片!在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等大都會,中國的春節、中秋節的傳統的節日與文化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的目光和參與度。所有這些都彰顯了加強交流的益處。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面面觀[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夏玲英.淺探中美文化差異[J].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5.
論文關鍵詞:初中美術課程;學生本體化教學;素質教育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高速度的知識信息和圖片傳速使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每天面對許多紛繁復雜的考驗,這希望我們的教育,特別是藝術教育要培養學生不斷學習接受新的知識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進行學生本體化教學,不僅應該“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那么在這一輪美術課程改革己成為目前美術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初中美術學習教學的現狀
目前美術學科的教與學的方式主要特征為被動接受,具體表現在:美術課堂教學的時候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很少有主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很少有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自己的主見的機會;而教師的教學大多以傳授知識為主,很少關注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情感、態度和學習技能等發展;最后美術的教學評價以學習的結果為主,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這種接受和被動式的教學嚴重阻礙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發展。當看到新的課程改革理念對新學習方式的重視之時,我們來重點看一下美術教育學習狀況,在之前的美術課程中注重學生接受式的學習方法,并且還存在著單純重視美術技能傳授的現象,很少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接受,你這樣講授美術知識,學生能接受嗎?其實初中美術教育不僅僅是教育學生學習畫畫,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能力,當然還有生動的表現力,讓學生覺得上美術課,是一種興趣而不是一種負擔。如果教師一味地傳授知識,忽視美術文化,不重視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感覺,其實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美術教育注重發展學生主體地位、創造能力,并增進情感發展、審美發展的本質,助長了學生學習美術的依賴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挫傷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
二、初中美術課程進行學生本體化教學意義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我們應該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影響素質教育推進的一個障礙,通過拓展教學方式,充分激活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學習。這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尊重學生的學習獨立性和自主性,更加關注個體差異,并且滿足各種學生的美術學習需要,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美術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美術知識的態度和繪畫能力,促進學生在其引導下主動地學習。
1.生活教育理論。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他認為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理念,而在于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從而使他們得到有用的知識。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為生活而教育”。他認為生活就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育教學不能脫離生活。
2.建構主義理論。皮亞杰的知識建構理論指出,學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構建自己的知識。也就是說,學生其實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而是在以前的生活、學習和交往中,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看法和理解,而且,他們具有利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推論的智力潛能;相應地,學習不單純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生活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相信,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本人嘗試著對初中美術課程學生本體化教學進行了一些探討,以期為初中美術教學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三、教學策略
1.站在學生本位進行教學,體驗成功喜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認知結構的建構者。學習發生的最佳情境應該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所以,美術教師可根據美術學科內容的安排和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特點,站在學生本位進行教學,采用綜合直觀、實物演示、游戲、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手段,以更便捷的方式溝通書本知識與生活現象,充分調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以激勵思維,主動求知,獲得技能;在以往生活經驗與體驗的感悟、領悟過程中,獲得美術知識內涵、人文內涵的頓悟。例如,在教學《綠洲》時,綠洲這一節是一堂設計課程,運用超現實主義的手法來制作海報,我用那些現實生活中比較普遍的環境問題進行導入,設計環境保護一個大場景,通過環保讓學生來認識公益性海報,挑選那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來表示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出示圖片的時候,讓學生尋找這些環保海報的特點。 轉貼于 直接發問:“這兩張海報有什么共同點呢?”教室里頓時一片討論熱潮。這時我不失時機地隨意地問了一句:“你們在這里面看到了什么?”于是有些學生大喊牙刷,又些同學大喊不只是牙刷,還有城市,又有另外的同學說城市牙刷。于是通過學生們的思考,他們很快發現這兩張海報的共同特點。這兩張海報的共同點是由兩種不同的圖形進行重新組合后形成新的圖形并賦予它新的意義,這樣的教學設計,充分調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大大地引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以前我也上過相關內容的課,不過是純理論性的從頭講到尾,枯燥、乏味、吃力,而且效率不高。兩者比較,我們不難看出其中的緣由:傳統的課堂教學情境過于強調了授課的功能,忽視了學生本位的思考,而走進學生的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的課堂教學情境,解放了學生的思想,讓學生能夠很好地表達感情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2.激發學生美術學習動機。動機是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活動的主要驅動力,激發學習動機應該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所以教師必須走進學生的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實踐證明,學生學習興趣愈濃,審美教育的效果愈好。在不到二年的新課程教學嘗試中,我發現要使他們對你的課有興趣就應該走進他們的世界;要了解他們的需要,就應該把自我的角色進行有機的轉化,試著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思維模式去看待學生。例如我在上湘教版七年級上冊《你、我、他》這個關于人頭像繪畫的時候,我就從這些“90后”學生最感興趣的超女李宇春和籃球運動明星姚明入手,讓他們先觀察并分析這些人物的頭部特征,這樣的新嘗試可以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走進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愛好和需求并將這些有機融合到課堂教學中,才能讓他們對美術課充滿興趣。
關鍵詞:建造工程;工程管理;專業設置;教學體系;人才培養;中美對比
中圖分類號:G40-05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0-0067-03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下,各國高校對工程類本科生教育各具特色。筆者前往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Texas Tech University)訪學一年,有機會能夠近距離觀察美國公立大學本科生教育。德克薩斯理工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研究型公立大學,該大學最好的學科是工程、數學、化學、商科和大眾傳播。學校建有龍卷風研究基地、農田實驗場、太陽能利用研究中心、自然科學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德州理工大學被歸類為R1研究型大學“最高度的研究活動”及Tier One研究型大學。本文主要就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的工程管理本科專業的辦學情況,特別是工程管理專業的情況與國內大學的一些對應情況相比較,重點關注學校在該學科的教學管理、專業設置、教學計劃、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差異。
一、專業設置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的工程學院全稱是愛德華工程學院(Edward E.Whitacre Jr.College of Engineering),是一個國際知名的具有國際實驗的研究性學院組織。愛德華工程學院包括電氣學院、化學學院、土木學院、機械學院和計算機學院。本科生拿到學位的時間是2―4年,學生拿到學士學位的成績是3.0GPA,同時要完成50課時的工程實踐。在整個本科生教育階段,課堂教學融合了數學、科學、工程設計、社會學、藝術等多門學科,并鼓勵學生進行專業輔修。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愛德華工程學院在5個方面對畢業生進行了考核,包括:能否熟練地應用數學和工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懂得工程問題對社會及經濟的影響;能否熟練地分析和處理數據,設計有效的工程過程;能否應用已有的新技術、新方法和現代工具解決現實的工程問題;是否具有得體的表達和溝通交流能力;是否有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這5個方面的考核標準不僅包含了傳統的數學和科學基礎素養,而且更加強調工程實踐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職業道德及社會責任等。這對我們國內的工科教育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的工程學院下設有7個系,其中一個就是土木環境與建造系(Department of Civil,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該系設置了三類本科專業: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和建造工程。這與我國在專業設置上有很大不同,在我國土木類高校,建造工程是屬于土木工程的,但是在美國是分開的。通過訪談該系的系主任得知,他們認為土木工程強調“工程設計”,而建造工程專業更強調“工程實現”。
二、人才培養模式
德州理工大學的本科學習原則均為4學年制,但同美國其他大學一樣,采用學分制管理,對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進程和進度沒有特別規定,具體學習年限依照學生個人的學習情況而定,可以2―6年內完成學業。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的本科生拿到學士學位必須符合的要求包括核心課程要求(Core Curriculum Requirement)、多元文化要求(Multicultural Requirement)、科學實驗要求(Science Laboratory Requirement)、寫作強化要求(Writing Intensive Requirement)。其中科學實驗這一項,學生必須完成的科學實驗室課程2學期的學分;通常這將通過采取兩個4學分科學課程或講座和實驗的組合來完成。寫作強化課程更是強調學生的綜合素質,每個學位課程將包括至少6個小時的課程,被指定榍炕寫作。一個寫作強化課程的基本目標是讓學生做課程報告,并接受課程導師嚴格的審查。教師利用寫作強化訓練學生制定思路,提出問題,集成和綜合、溝通,并表達深思熟慮的意見。
與此同時,德州理工大學的本科生在讀期間,有專門的學術顧問為他們提供學業進展和畢業指導。擔任學術顧問的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獲得了獎學金兼教學助理的研究生。學術咨詢是一種主動的過程,學生們以保持他們的學業進步為最終責任,學術顧問扮演著引導者、促進者、導師的角色。
在對優秀本科生的獎勵上,每年GPA達到4.0且沒有任何課程掛科的學生可以直接得到校長榮譽獎學金,GPA超過3.5且積極參加社會團體活動的學生可以獲得校長榮譽獎學金的提名,榮譽獎學金可以累積,獲得校長榮譽獎學金的前50名學生以及GPA成績前10%的學生,可以作為優等生獲得更高一級部門的獎勵。優等生在美國是一個古老的榮譽,在美國高等教育協會具有各種獎學金優惠政策。此外,本科生在每一學年刪除必修課或者重修課程都將面臨延長畢業的風險,對于愛德華工程學院而言,一學期GPA低于2.0將直接延長至5年。
三、教學計劃的比較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建造工程”(Construction Engineering)專業的定位與國內高?!肮こ坦芾怼睂I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將此計劃與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的工程管理專業相比較可以發現,兩者有較大差距。這些差距也反映了中美兩國在工科教育教學計劃上的特點和差異。表1是德州理工大學建造工程專業本科教學計劃列表。
與此同時,德州理工大學的課程設置更加注重實踐環節,表2是該校學生成績評定的占比例表。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中美在本科教學上的不同之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美國的本科教育在人文社會學科上占有比較多的課程,比如經濟、社會、倫理、哲學等課程的開設,在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本科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出來的工科學生具有較好的人文情懷,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工程素養。在中國大部分土木工程專業中很少開設社會科學,中國高校在思想政治類專業學習上略有涉及,在社會科學的學習上十分淺顯,有一些選修課有涉及,但是選課學生不多,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工程師社會責任和經營管理能力的培養。
2.美高校的建造工程的專業基礎課很廣泛,包括了物理學、化學、力學、多門微積分及統計學等知識,在基礎課上的學分比例是最大的,且全部都是必修課程;而中國的專業課必修科目的分值更大,在必修和選修的設置上還需改進。
3.美國大學在建造工程的教學計劃結構上更多地強調科技基礎和應用能力,學生的最終成績并不由最后的期末考試一錘定音,而是從課堂提問或測試、課下家庭作業、實驗課程、多次測試成績及期末研究報告多個方面進行加權綜合得到,這樣可以從更寬的范圍保證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4.美國的本科生教育十分強調對語言的應用,包括專業語法的學習、修辭學的學習、口語的交流、寫作的強化等。中國學生在利用漢語寫好專業報告這一方面存在問題,一方面是學生沒有系統的培訓,另一方面是沒有更多的師資在專業論文的寫作上給予指導,這直接會影響研究生階段學生論文寫作的質量,這一點在中國的教育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5.美國大學工科教學的企業實踐內容豐富。相對而言,中國高校培養建造類人才與企業脫節較多,許多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環節(如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四、結語
中美兩國在工程類本科生教育方面都具有較大的差距,在建造工程的本科生培養中有所體現,這是由國情、高校管理體制以及社會就業環境等方面決定的。對于中國而言,需要進一步積極進行有益的實習教學改革探索:健全課程體系結構,合理安排課程模塊;增加工程項目設計,施工性試驗內容;建設工程環境,培養工程意識;校企互惠合作,建立穩固實習基地;增設創新實習學分,進行考核后計入學分,且可免修其他課程;在實習操作過程中,應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力求實習的實效性,使得學生具有更強的國際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Undergraduate Catalog of TTU (2015-2016).Texas Tech University,2015.
[2]丁曉華,王宇星,陳向東.中美工科高校學術水平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93-98.
[3]王海平,董偉,王杰.協同創新視角下中美研究型大學遠緣跨學科學術合作狀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49-54.
[4]龔放,呂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學習參與差異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9):90-100.
The Research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Teaching Mode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YANG Lin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Wuhan,Hubei 430072,China)
關鍵詞:會計教學;中美對比;會計專業人才培養
在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會計作為一種商業語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會計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性、關鍵性作用將更加突出。如何培養出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會計人才成為當前中國會計教育的一大課題。本文通過比較分析中美本科會計教學,不僅有助于我們了解美國的會計培養機制,擴展國際視野,而且有利于借鑒美國會計教育的優點,提高我國的會計教育水平。
一、中美高校會計教學的差異
中美高校的人才培養和教育模式存在顯著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這種差異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上也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一門專業學科的綱領,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均圍繞培養目標展開,由特定的社會領域、社會層次的需求和受教育對象所處的學校類型、級別這兩大方面決定。
以在我國會計教學較領先的幾所大學為例。中央財經大學將培養目標設定為培養具有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適應國家機關、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實務工作,以及學??蒲袉挝坏慕虒W、科研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外向型的高級會計人才。廈門大學會計學會計本科的培養目標為以培養會計通用人才為目標,培養能在金融證券業、政府管理部門、公司和企業從事會計、財務分析工作,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專門機構人才。根據進一步調查和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中國大學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出高素質的會計人才。
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而在1990年發表的《會計教育的目標》中指出:會計教學的目的在培養學生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而不在訓練學生畢業時已成為一個專業人員。因此美國大學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中突出了學生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包括能夠自主學習不斷更新著的會計理論和實務知識,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能夠與人溝通和社交的技能以及具有寬廣的視野、豐富的科學人文知識。在這些能力的支撐下,會計從業人員可以在工作中不斷適應社會的需要,提高自身水平從而成為專業人員。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大學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學生在大學期間掌握大量作為專業人員應有的知識,而美國大學則強調成為會計專業人員所具備的能力的培養。
(二)課程設置
中美大學對公共基礎課的重視程度不同。美國的大學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學生涉獵人文、科學、藝術方面的知識,在入學前兩年進行基礎課的學習,到第三年才開始專業課的學習。公共基礎課的比例達到50%左右。中國大學則較重視專業課的學習,學生在大一就開始專業課和學科基礎課的學習,公共基礎性課程所占的比重較小,在30%左右。
美國大學將會計專業課分為一般會計教育課程和專門會計教育課程。一般會計課程較基礎,學生在本科階段學習。專門會計教育課程較精和專,學生在研究生階段學習。而中國的大學通常將兩者都放在本科階段進行教學。
美國大學會計專業的課程中有許多分析性的課程如財務經濟分析、管理與組織分析等。通過這些課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
美國大學課程中選修課所占比例很大,甚至必修課都有很大的選擇余地,有利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以激發學習興趣。中國大學的課程則以必修課為主,供學生選擇的余地很小。
(三)教學方法
美國大學在教學上倡導“學生為主,老師為輔”,教學方式靈活多樣。老師常采用小組討論、案例分析、模擬操作、社會實踐等方式授課。以小組討論為例,老師會對學生進行分組,課前老師都會告訴學生下節課要上的內容要求學生自主預習并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幾個問題。學生需課后認真研習課本,翻閱大量相關資料并在組員之間討論交流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課堂上老師則充當了引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發言,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要求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一般不評論對錯,但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邏輯。
相比之下中國大學中會計教學的方法比較單一死板。一般來說老師對照課本講解一下概念等知識點,學生上課過程中記一下筆記,課后則對抽象的理論一知半解,只能對照課本和筆記死記硬背。
(四)與實踐結合的緊密程度
美國大學強調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影響力較大的會計職業團體(如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師事務所還有公司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定期發表會計理論與實務方面的研究報告,提出新形勢下對會計的新要求,各大學根據要求調整教學內容以適應實踐的需要。大學和實務界逐漸形成了一個互幫互助的關系,實務界幫助大學的教學緊扣實踐,大學又為實務界提供理論支撐并輸送實務界所需的人才。
中國大學會計教學比較重視理論知識,強調完整的理論知識結構和框架,忽視實務操作和技能的培養。企業多數不愿意招聘剛畢業的大學生,認為他們會計實務能力低下。相比于剛畢業的高學歷碩士生博士生,他們更愿意招聘學歷較低但會計實務經驗豐富的本科生甚至是技校生。
(五)教師
教師在會計教學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對會計教學質量的影響很大。中美大學會計專業教師的差異也是比較明顯的。中國大學會計專業教師普遍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但實踐水平遠遠低于美國大學的老師。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1)師資培養的思路不同。在中國大學會計專業的教師大多是直接從高校畢業的碩士生、博士生,他們往往一畢業就從事會計學科的研究和教學,接觸會計實務的機會很少。而在美國大學普遍硬性要求教師有一定的實務經驗。美國高等院校聯盟規定:80%以上的大學教師必須具有最近取得的相關會計實務工作經驗。(2)兼職方面存在差異。在中國雖然學校允許教師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可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外出兼職但外出兼職的教師很少。主要是因為政策的限制和心理因素影響,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做出規定兼職者不能作為注冊會計師從事審計業務,這將導致教師在工作中受到阻礙。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會計在企業中的地位不高,大學中的會計老師到企業中做普通的會計工作難免會有大材小用和屈尊之感。而美國的大學則大力鼓勵教師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外出兼職,甚至一些大學對教師每年的兼職時間有硬性要求,為的就是避免教師的教學脫離實踐太遠。(3)教師對會計研究的側重點不同。目前中國大學的會計教師側重于理論的研究,撰寫的論文也大多是純理性的內容與實踐有一定的脫節。
美國師資隊伍的建設也比較先進,具有一整套完善的教師競爭和激勵機制,并且重視對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在這種制度下有利于保證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六)考評方式
中國和美國大學的對學生考評方式有相似之處。學生的成績均由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組成,平時成績結合了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但成績組成比重存在差異。中國大學普遍突出了期末考試,期末考試的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重達到了70%左右,學生成績基本上由這么一次考試決定。美國的大學認為考試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學生可能會因為身體原因等影響考試的發揮而且僅憑一次考試很難全面地考察學生的真實水平,則更強調平時成績。
在考試的具體方面也有較大差異。中國考試的內容以考察書本的理論性的知識為主。老師會在考試前為學生劃出重點,學生在考前突擊復習記憶重點往往也能很輕松的通過考試。而在美國考試的內容很廣,考查課本上原原本本的概念等的內容很少,往往是課本知識的拓展,考試的內容也緊跟時事和實踐,這就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學習態度,在平時對課本內容有深入的理解并且在課外學習過大量的相關知識,學生僅靠突擊很難取得好的成績。在考試形式方面,中國考試的形式以客觀題為主,且主觀題答題較死板,標準答案將學生框定地很緊,限制了學生個性地培養。美國大學考試以主觀題,相比于答案的正確或錯誤更注重學生答案的邏輯性和得出結論的過程,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并且美國的大學還以答辯作為考試的一種方式,而中國這種做法很少。
二、對我國會計教學的啟示
中美兩國的會計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是由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歷史文化、會計準則等因素決定的。2006年新會計準則的出臺標志著我國會計進入國際化階段,提出了會計教育國際化的要求。在會計人才培養和教學中可以吸收借鑒美國大學會計教學的一些做法,促進中國大學會計教學水平的提高。從前面的比較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一)筆者認為中國大學會計教學的培養目標設定的不太符合實際。會計理論學習和會計實務操作往往有很大的不同,會計的理論學習很難完全滿足會計實務中問題的解決。大學期間學生對會計實務接觸的較少,實踐經驗較匱乏,要求學生在大學畢業時就成為會計專業人才就顯得不太切合實際。而且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實踐的不斷發展,會計知識更新很快,大學期間傳授的會計知識在學生畢業時往往已經過時或將要過時,這時終身學習的觀念和較強的學習能力就顯得越發重要。我國大學應借鑒美國大學,在培養目標中加入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幫助學生形成終生學習的觀念和良好的自學能力。
(二)適當提高公共基礎課比重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課程中增加一些分析性的課程,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轉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上課方式,逐漸形成“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來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四)會計師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重視實踐在教學中的作用,加強與實務界的聯系。定期了解實務界對人才的要求。邀請具有豐富實務經驗的人士來學校講課。在教學內容中增加更多與實踐有關的內容,增加案例教學的比重,使學生在案例中深入理解會計知識,了解會計知識的運用。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教師競爭和激勵機制。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鼓勵教師外出兼職,為教師創造更多接觸會計實務的機會,使他們積累實踐經驗以便更好地在理論教學中融入實踐知識。
(六)可以加強與國際上會計教學先進大學合作,開設中外合作項目,引進國外教材,引進國外專家指導教學,開設雙語教學課程。
參考文獻:
[1]張曉亮.英美高校本科會計教育對我國會計教育的啟示.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1
[2]張曉萍.美國會計教育模式對我國會計教育的啟示.科協論壇,2011.2
[3]龔銀燕.中美會計專業培養體系比較與借鑒.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2.5
摘要:隨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以及人類社會已經開始認識到教育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世界各國開始了對教育的加大投資。而學生相對步入社會的人員具有一定的差異,想要在校園中給學生以更好地教育,將個人成長所需要的大量知識成幼地教授給每個學生,校方就需要更加良好的管理,對學生的行為進行一定的約束和指導,在教授基本知識的同時也幫助學生養成紀律性、自主性等社會生活必須的素質。因此學工管理相對于學?;窘逃哂型瑯拥闹匾匚?,是學校教育的輔助和規范,也是同位于學校教育的另一個層面的教育。
關鍵詞:教育管理學工管理
學工管理是管理學的一個分支,它是更具實際性意義的科學管理,從我國古代教育開始就一直貫穿于整個社會教育的全部過程中,并扮演著不可小時的角色。但是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理念、科技等多個方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在學工管理中產生了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一味的使用老式的管理辦法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獲得生活技能,同時也會造成校方的管理壓力增加,甚至對學生的發展形成阻礙作用,令學生產生抵制心理,影響教育的發展。
一、學生特點分析
當代學生與以往具有較大的差異,在80后一代基本結束學生生涯,90后一代開始整體性步入校園的時代,我們需要根據社會的發展調整學工管理,那么首先就要了解當代學生(即使90后學生)的主要特征,對癥下藥,方能保證學工管理順利的進行。
首先,從生活形態上講,以“火星文”與非主流為主的90后新時代學生,與網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手機、電腦等高科技產品幫助他們更好的與周圍世界溝通的同時,也造成了其與周圍世界的隔斷。這一代人的生活節奏相對較快,但是具有更強的散漫性。因此,90后學生對新鮮事物有更好的接受能力,卻過激地出現了一味追求外在事物與奢侈產品的現象。
其次,從精神思想上講,90后一代相對80后以及幾乎已經占據整個教育管理界的70后具有更強的獨立要求,他們追求時尚的東西,對張揚自我個性具有更高的要求,而對整齊劃一的規定和制度具有極強的抵觸心理。又加之社會對其形成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偏見和誤解,更是造成這這一代人尋求理解同時保持神秘的雙重思想,他們渴望對父輩及同輩吶喊,渴望得到跟多的社會認可。
最后,從生理發育來看,由于食品和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網絡的快速,無選擇性傳播和教育理念的變更,這一代人相對更為早熟,生理期相對有提前現象,青春萌動程度更大、時間更長、更早。但是,由于在這一代中,多為獨生子女,而家庭條件相對以往更加優越,所以生理上的發展并不能與責任感和社會認知能力相協調,由此形成了一定的失衡。
二、思想教育在學工管理中的重要性
管理是以幫助學生成長發展為目的的,一味的講求剛性管理不但不能對管理形成輔助效果,還會扼殺學生靈性和創造力,同時也會萌生巨大的反抗心理,加大管理難度,造成管理失敗。因此,從學生思想層面入手的思想教育是學工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環節。它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以及學生間的互動管理,減少校方的管理壓力,也增強學生間的感情和學生個人的責任感與自我約束能力。
三、思想教育在學工管理中的新定義
新時代的思想教育主要在三個方面有著不同于往日的定義和模式。
第一、思想教育應具有時代性。對于一些高校來講學工管理中思想教育無外乎是早年的一些英雄人物或者文學巨擘,當然也包含近年來的一些標榜任務,如感動中國人物等。但是,90后學生對其并沒有強烈的興趣,他們的關注點在于更具時代性任務,這可以是一些鮮活的80、90,傳奇的成功人士,例如80后作家韓寒、京城四少、世界冠軍劉翔、斯諾克冠軍丁俊暉、歌手陳楚生、演藝明星韓庚、籃球明星姚明等。將這些學生感興趣的人物作為思想教育的標榜和地基,從這些人身上挖掘有利于學工管理和學生成長發展的方方面面,才是學生們更容易,也更樂意接受的思想教育,他們會從興趣中找到正面標桿、從好奇中找到學習方向和動力。不能拘泥于形式上的標志性人物,對娛樂界、體育界都要有所涉及,當然也要適當的加入一些經典人物作為思想教育的奠基。
第二、 學工管理中的思想教育應該注重互動性,不能一味的進行灌輸性的思想教育,而是應該形成以學生本身為教育對象,同時也是教育者思想教育模式,增強管理中的互動性。如放手讓學生進行各種思想教育,在一些思想教育的課程中加入學生授課的模式(可采用有償聘請的方式,邀請一些影響力較大或者較為成功的學生)。
第三、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對一些影響不大的管理工作和教育環節應當給與學生一定的空間,令學生自己主動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在實際行為上形成一種抽象化思想教育,這是建立在學生一定的自我認知基礎上的,也就是要學生主動發現、主動接受思想教育。在這其中可以采取危機教育的方式,也就是以一些影響不大的事物造成的惡果對學成形成現實性的教育,可以令個人親身體會的缺少思想教育的危害性而激發其對思想教育的重視。但是該種方法需要很好的控制力度,不可造成過大的危害性而釀成不可挽回的錯誤。
總體來講,要維持好學工管理的良好運行,就要重視其中的思想教育環節,而保證思想教育能夠被很好的接受、形成較好的教育效果,我們就需要改革思想教育的模式,根據學生的特點創造出新型的思想教育體系,大膽創新,不墨守陳規,如此才能在新一代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培養出更有活力、更有紀律性、更有能力、更加優秀的新一代學生。
參考文獻:
[1]付瑞霞.我國普通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反思與重構[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 文數據庫(碩士),2007,5
[2]呂兵.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8,(04).
[3]趙志梅.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0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4號《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2006
關鍵詞:中美征婚廣告 文化價值觀 差異
1、引言
征婚廣告是征婚者通過報紙、雜志等傳媒個人信息、尋求伴侶的一種廣告形式。征婚廣告的目的是吸引閱讀人群對征婚者的興趣并給予回應,以此征婚者尋找到異。
征婚廣告能夠折射出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價值觀是指“一系列用于做出選擇和解決問題沖突的準則”(Rokeach, 1973:161)。雖然每個人都持有自己的價值觀,但有些價值觀是滲透于整個民族文化中的,這些價值觀被稱為文化價值觀。了解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其他國家人們的行為舉止,更有效地進行跨文化交流。中國和美國重洋相隔,中美兩國人都有自己的文化模式和文化價值觀。因此,中美兩國人的擇偶標準也會有很大差異。
2、中美征婚廣告舉例及分析
(1) 英俊瀟灑,富有青春活力的江蘇男兒,24歲,1.70米,未婚,初中文化,貌端體鍵,成熟穩重。鋼筋工,月薪千元,新建四底三層小洋樓一幢,存款豐,獨子,家境優??释?3歲左右善良重情未婚姑娘為侶。盼信照寄。 (《婚姻與家庭》2002年第5期)
(2) 女,1972年生,1.72米,短婚未育,賢淑穩重,有深房,覓1.72米以上,40―50歲在深工作,有深房,有一定經濟基礎,隨和善良男士為夫。有意者撥13530168119。來信請寄:深圳市龍崗區龍城中路100號陽光廣場B1棟212室 郭麗 郵編: 518172 (本人真誠征婚,不誠者勿擾) (《深圳青年》2009―3)
(3) SF, 50, 5’1”, likes going the movies, beaches, hiking, hanging out with friends, seeking willing bulb planter, marshmallow roaster, biker, hiker, comedian, 45-65, friendship first. Tel: 751014
(4) SWM, 32, 6’2”, enjoys good conversations, humor, music, concerts, the outdoors, movies, dancing, cooking, family, friends. Seeking SW/HF, 24-36, similar interests, more. Tel: 491814
(5) Fun-loving GAM, 37, seeks friendship with a man who loves amusement parks, music, travel and dining. Tel: 748363(men seeking men)
[Palo Alto Weekly (weekend edition). January 2, 2004. Page 36]
以上是中美征婚廣告的幾個典型例子,但是僅從這幾個例子中并不能全面總結出中美征婚廣告分別所具備的特點?,F今也有相當一部分研究者運用語料分析的形式研究這一現象。吉林大學的史瑩在其碩士畢業論文中曾對具有代表性的50篇中國征婚廣告和50篇美國征婚廣告進行了數據分析,下表是她對中美征婚廣告中提到的內容所進行的百分比統計:
中美征婚廣告中所涉及各項的百分比
從以上數據和例子中,可以總結出中美兩國的征婚廣告分別所具有的特點。首先,中美兩國的征婚廣告具有一些共同點。中美廣告中都含有征婚者的自我介紹和他們對對方的要求,主要涉及外貌特征、年齡、身高、婚姻狀況、性格、教育背景、興趣和職業等。但若從具體細節來看,中美征婚廣告存在的差異要多于相似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關于婚姻狀況,盡管大多數中美征婚者都會提到自己的婚姻狀況,但美國征婚者傾向于用“單身”這個模糊詞來描述其婚姻史,而中國征婚者會清楚地表明自己的婚姻史。中國征婚者對對方的婚史更加敏感介意。
(2)關于年齡和身高,大多數中國征婚者都還持有傳統觀念,強調男性要比女性高,并且在征婚廣告中對對方的年齡和身高范圍都有明確要求;而美國征婚者對這兩方面的要求并沒有那么苛刻。
(3)中美征婚者在征婚廣告中都涉及到了性格這一方面,但是側重點卻不同。美國征婚者強調的是幽默感、熱情、浪漫、活潑、外向等個人性格因素,而中國征婚者更注重道德方面,如善良、溫和、大度、重情愛家、成熟穩重、孝順、勤勞、能持家等。
(4)美國征婚者非常強調興趣這一方面,在征婚廣告中詳述自我愛好;而中國征婚者很少涉及這一方面。
(5)中國征婚者比美國征婚者更注重受教育程度。同時,中國征婚者對對方職業也很重視,尤其是女性征婚者對對方的要求。這一方面經常與對對方的收入和個人財產的要求有關。而在美國征婚廣告中很少能看到這樣的描述。
(6)美國的征婚廣告中還專門為同性戀者設有專欄;而在中國這種現象是不可思議的。
3、中美征婚廣告中所體現出的文化價值觀差異
由上一部分對中美征婚廣告進行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中美兩國人對擇偶標準的側重點有很大不同,而從深一層意義來看,可以發現中美兩國文化價值觀的差異。
3.1 美國的個人主義vs.中國的家庭集體主義
美國是個人主義的代表,個人主義的核心內容是個人是獨一無二并獨立于其他個體之外的。美國人強調“自我”意識,如個人主動性和個人成就,個人因素,自我決策,個人利益大于集體利益。而中國正是集體主義的代表,集體主義的核心內容是組織內部團結和個人義務。受傳統的農業經濟、儒家思想和數千年家庭結構的影響,中國的集體主義以家庭為基本單位。在中國文化中,家庭和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當中國人面對有關教育、工作和婚姻的抉擇時,他們會聽取家人的意見,和家人一起決策,甚至有時聽從家人的決定。
美國人在家庭生活中依然強調個人主義,而中國人則注重家庭團結和家族利益。這種差異也反映在中美兩國人對婚姻和選擇伴侶的態度上。美國人認為婚姻完全是兩個人的事情,只要兩個人相愛,就可以結婚。在美國征婚廣告中,征婚者更注重對興趣的描述,因為他們要找的是能夠尊重并分享自己樂趣的人。美國人更注重個人隱私,征婚者也不愿過多談論自己的婚史,收入和資產等私人情況。另外,同性戀征婚廣告在美國也十分常見。這些都是美國個人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然而在中國,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更是兩個家庭和家族的事情。在中國征婚廣告中,征婚者非常重視家庭觀念,比較欣賞可靠、有責任心的男性和善良、溫柔、勤儉持家的女性。
3.2 美國的“未來”價值趨向vs.中國的“過去”價值趨向
“未來”價值趨向把著眼點放在未來,認為未來會比現在好;而美國是該價值觀的典型代表?!斑^去”價值趨向則認為歷史十分重要,過去的經歷對現在和將來做決策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中國傳統歷史悠久,且傳統文化仍在發揮重大影響,所以中國成為該價值觀的典型代表。這種時間價值觀差異在中美征婚廣告中也有體現。美國征婚者對對方的婚史持有包容態度,在征婚廣告中鮮少提到對對方婚史的要求;他們想要尋找的是能夠在將來與他們共建幸福生活的伴侶。由于美國人對歷史與過去并不那么重視,這也影響到了美國人對老年人的態度;他們并不提倡尊老讓老。因此,在征婚廣告中,美國人很少要求對方“孝順”“尊敬老人”。對比中國,征婚者不僅會談及自己的婚史,也會提及對對方婚史的要求,尤其是男性征婚者對女性的要求。另外,由于中國尊老敬老的傳統,中國征婚者多數會要求對方“賢惠”“孝順”“忠孝”等。
3.3 美國的男女平等vs.中國的男性主導趨向
在美國,平等是與個人主義緊密相連的一個價值觀。美國人認為人人生來平等,女性也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權利與機遇。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男性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女性依賴附屬于男性。盡管今年來,中國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女性的社會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影響,男性的主導地位依然是社會主流,郎才(財)女貌的觀點依然流行。這種文化價值觀差異在中美征婚廣告中也有所體現。在中國征婚廣告中,男性征婚者大多會提及自己的經濟狀況來吸引女性,常用詞語有“三室一廳”“有房有車”“月薪…”等。而女性征婚者會著重描寫自己的外貌條件來吸引男性,常用詞語有“靚麗脫俗”“清秀端莊”“楚楚動人”等;她們在征婚廣告中會提到對對方經濟狀況的要求。然而在美國征婚廣告中,受男女平等觀點的影響,女性征婚者不需強調其自身外貌以吸引男性,男性征婚者也不需強調自身經濟狀況來吸引女性。
4、結語
由于中美文化背景不同,中美征婚廣告分別呈現了不同的形式和特點,而正是這些差異映射出了中美兩國不同的文化價值觀。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受全球化的影響,中美兩國的一些文化價值觀差異正在融合消失?,F今,我們經常可以在中國報紙或雜志上讀到一些幽默有趣、風格仿似美國的征婚廣告。比如,電影《非誠勿擾》中男主角秦奮的那則幽默調侃的征婚廣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本文進行的對比分析并不是要強調中美兩國的文化價值觀差異,而是讓大家了解這些差異,以便進行更好的跨文化交流;同時,借以提高語言學習者的文化意識和敏感度。
參考文獻:
[1] Personal ads. (2004, January 2). Palo Alto Weekly (weekend edition), 36.
[2] Rokeach, Milton. 1973.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 Free Press.
[3] Hofstede, Greet. 1991.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New York: McGraw-Hill.
[4] Shi Ying. 200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values manifes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mate-selection advertisement. 46. Jilin University.
關鍵詞:比較法高中美術教學美術鑒賞
一、比較法概述
1.概念
比較法是根據某一標準,篩選有聯系的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實現事物的分類。這種方法是一種以直接感知為主的對照方法,可以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并從根本上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比較法是確定事物異同點和聯系的思維過程,任何事物都能在相互比較中凸顯差異性。借助對比法能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事物的異同。在美術鑒賞中應用比較法,教師可對不同藝術作品進行比較、分析、理解和評價,從而使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作品的內涵。
2.特征
(1)可比性基于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在比較對象的選擇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范圍,選擇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同時,要避免為了比較而比較。不同美術作品的可比性建立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基礎上,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務教學。(2)經驗性在高中美術鑒賞中,學生在生活經歷、理解程度和藝術修養方面均有差異,在比較中會重視自己的經驗。教師要注意引導,讓學生在對比分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應用科學的比較方法,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3)超越性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術作品的非孤立性決定了比較法的超越性。在比較中,作品體現出的內涵有可能超過鑒賞本身,也有可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對一切可比較的藝術現象或者藝術作品的比較,最終能達到鑒賞和理解的目的。
3.教學目標
高中美術鑒賞中應用比較法的教學目標在于:第一,使學生理解比較法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同時掌握比較法的具體操作方法;第二,教師要通過介紹、引導,使學生在與教師、其他學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掌握比較法的應用特征與效果;第三,以反思和總結的方式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在今后的實踐中自主拓展比較法的應用。
二、高中美術鑒賞中比較方法的應用意義
1.提高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主要表現在發現、欣賞與表達等方面。美術鑒賞課程可為學生提供視覺與感知層面的教育指導,使學生學會在海量的美術信息中篩選自己需要的素材。在高中美術鑒賞中,比較法是一種能夠幫助學生實現美術作品鑒賞的重要方法,應用比較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如,在素描基礎構圖講解中,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展現不同的構圖方式,并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從中選擇出最和諧的構圖模式。又如,在美術創作材料與技法的講解中,教師可通過對比不同的材料與技法所產生的視覺效果,讓學生綜合分析出一種最適合表現主題或內容的組合。
2.培養創造性思維
藝術欣賞具有創造性,美術鑒賞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受眾群體是廣大高中生,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初步形成對于事物的分析、判斷、想象和推理能力,但是并不完善。通過比較法,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更獨立地思考與發現,并將自主探究得出的結論應用于藝術性創造。比較法能增強學生對于作品風格的感知能力,使他們能更充分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將這種方法融入邏輯思維,不僅能幫助學生進行美術鑒賞,而且能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
3.促進個性發展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目的并非是將每一名學生都培養成為藝術家,而在于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藝術創造能力以及美的修養。將比較法應用到高中美術鑒賞中,可增強課堂的敏銳性和靈活性,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美術藝術作品與社會、自然、生活之間的聯系,感受不同風格、材質、形式的獨特藝術性。如,在通過橫向比較方法對比、分析中國美術作品與西方世界美術作品時,學生能加深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理解,同時也能更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在開闊眼界的同時,表達自我意識,達到的目標。
三、高中美術鑒賞中比較法的應用方法
1.縱向對比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藝術家對于同一事物的理解會有所不同,因此,在創作過程中,會賦予其不同的含義。在高中美術鑒賞中應用比較法,學生可借助“時間”這一發展標志,運用縱向比較法比較不同時期的同一美術元素的表達方式。如,某地區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美術鑒賞的過程中,以鞋子為縱向比較的元素,將不同歷史時期畫家創作的各類與鞋子相關的藝術作品,以幻燈片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其中,有我國魏晉時期的絲織履、唐朝時期的錦緞鞋、宋朝高筒靴等。通過縱向對比的方式,學生從鞋子的顏色、繪畫技巧和畫面構造等方面闡述了不同時期鞋子的不同特征,了解了我國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掌握了不同時期鞋子的特征,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橫向對比
(1)不同地域的對比在鑒賞不同地域的美術作品時,教師要明確這種對比方式涉及的藝術作品范圍大、題材豐富且受眾廣泛。為了避免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性對美術作品鑒賞產生影響,在高中美術鑒賞中,教師可以選擇橫向比較法。通過對同一時期不同地域的美術作品鑒賞,學生可以看出我國傳統藝術作品創作中的“道”。道家思想與中國傳統繪畫有著不解之緣。我國傳統繪畫作品集中體現了“意在畫外”和“寓情于景”,水墨畫尤其展現出了追求獨立和精神理想抒發的強烈情感。與之相比,西方社會的繪畫藝術則更加理性,貼近實際生活。西方社會的繪畫作品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于“模仿”和“遵從”,歷史上許多繪畫藝術流派的誕生,都是基于真實、理性的審美心理。(2)不同流派的對比不同流派之間的對比分析也可以被歸類到橫向比較范疇之中。如,在“中國近代美術繪畫藝術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著重對比分析嶺南畫派與上海畫派兩個流派美術作品的特征。其一,嶺南畫派。嶺南畫派的名稱來源主要是因為其代表畫家如高劍文、陳樹人和高奇峰等人聚集于廣東地區,因而被稱為嶺南畫派。嶺南畫派藝術家在美術創作中,主要借鑒了西方社會西洋畫的繪畫技巧,十分擅長素描和寫生,并將吸收的外來繪畫藝術技法與本土繪畫模式相融合,最終形成了獨特的嶺南畫風。嶺南畫派是中國近代美術史上的代表流派,其改革了傳統國畫,吸收、借鑒了西方美術繪畫創作的技法。不僅如此,其在創作與發展中還積極傳播新思想,推廣美術教育,宣傳圖畫革命,強調了時代精神,擺脫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其二,上海畫派。上海畫派的代表人物有趙之謙、吳昌碩、任頤和虛谷等人,主要是由一群旅居上海一帶的江浙畫家組成。上海畫派畫家在創作中十分注重寫意和潑墨,并結合了篆刻和書法的技巧。他們擅長動物、人物、花卉、果蔬的寫生。上海畫派在創作中積極吸收了西方社會在美術創作中的積極因素,對我國的傳統藝術繪畫作品進行了創新。此外,上海畫派重點提出了將文人繪畫藝術作品與民間美術相結合,創作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3)不同題材的對比橫向比較法還可以被應用到對不同題材美術作品的對比之中。如,在繪畫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機會鑒賞雕塑、建筑和工藝美術等藝術形式。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藝術和實用藝術、大眾藝術和單獨領域的藝術、歷史遺存和現實資源等進行對比研究。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大美術”性質的美術課程所占比重較大,這要求教師和學生要重視不同種類美術作品的鑒賞教學,以此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體系。對比不同的美術題材,可突出不同美術種類、美術作品之間的聯系,同時能彰顯不同作品的特點。不同的美術表現形式對于同一事物的認知視角有所不同,對于事物的關注點也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在表達美的方面,卻有著十分密切的內在聯系。不同題材的表達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實際精神卻是一致的。
3.藝術與現實對比
現實生活是美術作品創作的源泉,藝術創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術作品可以被視為對現實生活的升華。以藝術、抽象、夸張等方式,將現實生活中的美表現出來,是藝術的創作方法。在學習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現實生活與藝術作品之間的聯系,使用觀察比較方法,感受其中的意境,同時欣賞生活中的美。如,某地區高中美術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水墨山水畫的相關內容時,將近代水墨畫領域的杰出畫家李可染先生的畫作《漓江勝景圖》作為美術鑒賞的范例。同時,教師還收集了一些漓江自然景象的文章、圖片與視頻影像資料。通過運用將美術作品與實際景觀相比較的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了現實生活中的美術知識,明白了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質內涵。之后,教師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美術創作經驗,試著將自己的感情注入畫作,分析畫家在創作這幅畫時的思想感情。借助比較法,學生明白了美術作品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差異和聯系,了解了畫家運用美術創作的方式,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結語
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內容逐漸豐富的情況下,應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發展策略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十分必要。比較法的合理應用能幫助教師和學生更清晰地分析美術作品,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不斷擴充自己的藝術知識儲備,提高藝術審美與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勃.比較法在普通高中美術鑒賞中的應用.甘肅教育,2019(11).
[2]王榮榮.巧用“比較法”,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果.內蒙古教育,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