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9: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資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文獻資源支撐著校園文化的開展
高校的歷史傳統、管理人才、校園環境、師資隊伍及師德、師風、設施都是校園文化的體現。其中,圖書館的文獻資源與高校校園文化天然的有著密切的聯系。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有力地支撐著校園文化的開展。事實上,一個沒有充足的文獻資源的高校圖書館,不可能使本校的校園文化有效展開。高校圖書館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機構,是文化信息最集中的地方,同時也是高校文化的物質象征。高校圖書館文化同時也是校園文化中的一部分,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1.2文獻資源可以激發升格高校校園文化的活力
圖書館是高校收藏各類文獻資源的主體,豐富的文獻資源及二次開發,不僅影響著高校教學、科研水平,而且直接關系校園文化的開展。因此才會有圖書館、教學、科研并稱為高校的三大支柱的說法。一所高校圖書館藏書的多少及質量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學校的教學、科研狀況,反映著高校積淀傳承下來的文化成果。而這種長期積累沉淀的文明,自然地匯聚成特色的校園文化。因此,高校升本后,不能簡單地按其他本科院校的圖書館建設方案一簇而就,需要通過文獻資源的傳承和積累,激發本校有特色的校園文化,讓這種校園文化能繼續傳承和發揚。
2文獻資源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迫切要求
學校從專科升格為本科,決對不是簡單的錄取分數線提高了,也不是從三年制變成四年制的變化。隨著我校升本成功,在學生的培養目標上,從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中、高級應用型人才轉變成培養掌握本學科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科學研究能力的高級人才。在學校職能上從以教學為主,轉變成以教學科研并舉。學校培養目標,職能的轉變,反饋給圖書館,最重要的就是文獻資源結構的轉變。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要適應升本后學校教學、科研的要求。
2.1文獻資源可以激發校園文化認知性
高等學校是人類知識傳承的重要場所。隨著學校升級為本科,僅靠課堂所學而掌握某一方面、某一專業的知識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本科人才的需要。本科學生應是跨專業、跨學科、跨門類的具有“通才”素養的“知識全面的人”。本科院校的學生,除了課堂上學習的專業知識外,更多要靠圖書館提供盡可能全面的文獻資源。因此,升本學校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上除了要保持以前專科階段藏書的專業性外,還要保證文獻資源的學科建設和學術性,以此支持教學、科研和學生學習的全面需要,推進和強化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識度。
2.2文獻資源可以強化學生人生觀教育
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目的、意義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影響的主要是人們的精神意念或意志行動。高校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圖書館文獻資源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大的潛移默化作用。在一個有若良好的學風和優越的學習環境的高校里,圖書館對求知欲旺盛的學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升本后的高校圖書館在圖書采購中不僅要根據本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方案去組織,還必須考慮本科學生在人格培養方面的需要,精選那些事跡感人、思想高尚、文筆高雅、有正確價值觀、充滿正能量的人生價值文化用書,精選那些不同時期代表人類文化前進方向的優秀作品,從而在潛移默化和實踐活動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2.3文獻資源可以提高校園審美文化
升本高校學生不僅僅滿足專業學習,也有更多時間追求高雅藝術。高校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包含著藝術性、創造性、娛樂性,是真善美娛樂活動,一般情況而言,本科學校圖書館不僅收藏著專業圖書,也收藏著各種類型的藝術欣賞圖書,包括美的藝術、實用藝術或民俗藝術等書籍。同時,作為理工科學校,升本后圖書館也需要增加歷史文化、文學藝術、名著、名畫、名曲、名片等經典作品,這些歷史美學方面的文獻資源,是學生陶情冶性的精神食糧。學生對美的追求,是不會區別專業的。圖書館的審美文化資源對于枯燥的理工生活、對學生全面的發展、對高校校園文化的開展都是重要的精神食糧。
2.4文獻資源可以促進校園文化創新
升本高校從專業教育轉向學科教育,從技能培訓轉入理論培養。但是創新是學科、產業進步的基本。作為高校學生,他們常常有最新的思想觀念,敢于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性變革。作為人類知識寶庫的圖書館,它是高校開展校園文化創新活動不可缺少的系統。升本高校圖書館需要迅速的轉變服務方式,應用現代化技術,提供全方位的社會新信息,通過專業性、學科性、前沿性的二次文獻的加工和整理將分散在不同載體、不同文種中的同一內容或同一主題的知識和信息,加以發揚、集中和整理,編輯成二次文獻,可引導學生及時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對校園文化的創新活動尤其具有重要意義。
3結語
思南因為瀕臨貴州高原的母親河———烏江,自古便是黔、川、湘、鄂物資交流與文化的通道,她所擁有的文化,便成了一種具有突出特質的地域文化。由于區位與地理狀況的緣故,思南的地域文化呈現出一種貴州省境內其他地區沒有的獨特性。一是處于烏江中游要沖的思南,在古代陸路交通尚不發達的狀態下,早已成為貴州高原通往川、鄂、湘等地的要沖。南來北往、西進東出的物資大半需要透過水路運輸與交流。清道光年間,境內商業已經十分興旺,縣城內的大小商號已達數十家。多以食鹽、棉布、百貨、煙酒為主。其中的唐橋鎮其時已享有“小南京”之稱。由于思南地理區位瀕臨烏江,建制在貴州境內又較早,因而,歷史文化的積淀相對較其他縣區深厚。一部描述思南文化的著作,曾經將思南稱為“花燈之鄉”。[2]其實,花燈只是思南文化外在表現形式之一。思南文化內涵的主體并不著落在花燈上。作為黔東南地區土家族的重要聚居區,思南雖未列入自治縣,其土家文化的厚重卻非常具有典型性。對于思南來說,不僅有“黔東首郡”“、烏江明珠”的美譽,更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與古樸淳厚的土家民族風情。思南歷史文化是一種集貴州多民族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文化,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堪稱貴州歷史文化的縮影。在思南,人們不僅可以找到貴州文化神奇峻美的自然風光,找到貴州母親河烏江的神韻;發現有如貴州高原在封建中央王朝時期獨特的軍事戰略地位;領略到土司文化對貴州社會進程的影響;還可以感受到一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與對革命事業的追求。促進文化的大繁榮與大發展是時代提出的要求,在實施思南縣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過程中,重新對思南的歷史文化進行梳理,深化對其內涵的認識,以此為基礎做出相應的價值評估,是一項重要的前期工作。
如果對思南文化的結構進行解析,那么,思南文化的結構應該包括烏江文化、黔東地域歷史文化、土家族民族文化三個板塊。其中烏江文化與土家族民族文化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地域歷史文化方面,由于縣境地處古代巴蜀、楚湘與貴州高原的結合部,開發相對較早,經歷長期的歷史沉積,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故也不可忽視。作為貴州高原第一大河的烏江,北源六沖河出赫章縣北,南源三岔河出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東,兩源匯合后流到息烽縣烏江渡,抵達思南縣,再經沿河縣出省境,至重慶市酉陽折向東北,于涪陵匯入長江,全長1018千米。歷史顯示,世界上的古代文明大都源于江河中下游地區,哺育貴州高原各族人民的烏江文化,同樣集中體現在她的中游重鎮思南。
1990年在思南縣建立烏江博物館并非偶然之舉。它是貴州省文化部門,對烏江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后做出的決定,亦是對思南在烏江流域范圍內最具文化代表性的認同。目前,烏江博物館仍然屬于我國境內唯一以江河命名的博物館。這至少說明如下兩個事實:一是,思南縣境內的文化集中了烏江文化的精粹;二是對迄今為止,沉浸在現代化與工業增長中的人類對江河文化認識的不到位。就這一點而言,至少對當今的社會是一種啟示:總有那么一天,當人類意識到未來社會不能過度依賴于科技與工業,必須更多地考慮我們這個資源有限星球如何可持續發展的時候,烏江博物館的設立,會帶給后人更多的思索?,F有的烏江博物館設于思南縣文廟大成殿內,以圖片和實物等形式濃縮千里烏江的自然人文風貌。圖片以空間為序,從貴州威寧石缸洞的烏江源頭到重慶涪陵匯流長江處的江尾,不僅涵蓋了烏江自上而下的自然風光與資源,還包括烏江新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等歷史文化,沿江的古渡、古纖道、古今碼頭、各大灘險、摩崖石刻等文物名勝盡收其中。該博物館還忠實記錄了村寨城鎮與各個民族的生存變遷,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神秘而美麗的烏江。博物館建立以來,參觀者已達13萬余人。[3]烏江博物館所展示的無疑是烏江文化的精華。但什么是烏江文化,迄今我們尚未看到關于它的學術界定。幾乎所有涉及烏江文化的文章所陳列的都是一些烏江流域范圍內的文化表象。然而,這是遠遠不夠的。
對于烏江文化,立足于貴州文化資源的視角,不僅需要從歷史演進的角度去觀察,更應從它在山地高原這一特殊地形地貌條件下,在貴州一體多元民族社會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上去加以符合實際的評價。貴州是一個通道文化特征尤為顯著的省區,是祖國大西南的交通樞紐,其區位上的重要性,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大西南片區的政局穩定與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在元明以前省際驛道未曾開通的歷史時期,民間小道與水路是地區交往的主要通道。我們只要由此出發去思考問題,那么烏江文化的文化內涵與價值,無疑尚有許多值得認真研究與探討的內容,作為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可展現出更廣闊的前景。民族文化是思南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文化結構的主體之一。土家族是我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一些學者在論述土家族文化時認為:土家族傳統文化不僅種類繁多,內容豐富,而且形式多樣,風格獨特。它不僅在單純的文化藝術領域表現出豐富多彩的巨大成就,還在政治、軍事、教育、生產技術、醫藥衛生、哲學思想、古代法律、歷史典籍、古代建筑、書畫雕塑、名勝古跡和出土文物等多種領域,也呈現出豐厚的文化現象。這些文化現象有深富的文化內涵,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土家族的歷史發展進程。[4]
然而,眾多的論著并沒有將土家族文化空間是一種什么文化這個問題說清楚,學者們述及的土家族文化,與其他少數民族文化的內涵與特征,除了表現形式外大都類同,這顯然不利于對土家族文化研究的深入。筆者認為,由于土家族在民族分布上相對集中,地理上與漢民族居住區較其他民族接近,彼此間的文化滲透較多,固有的民族文化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吸納了較多的漢文化的因子。因而,古今土家族民族文化的變遷程度較大??側丝?8萬,地處武陵山腹地、烏江流域的中心地帶的思南縣,雖然未列入土家族自治縣,但土家族文化的這一特征,表現得甚為顯著。從整體上考察,思南土家族文化集中表現在三個層面上。一是以思南花燈為代表的土家族藝術文化;二是以儺堂戲為代表的土家族宗教文化;三是以生活習俗為代表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既往的研究者對上述幾方面雖曾刊發過不少相關文章,卻未從土家民族文化的分類上進行深入探討,以至思南土家民族文化的研究長期未能形成系統。花燈是我國民間歷史上源遠流長的一種歌舞形式,注入戲曲情節以后發展為以花燈為表現形式的戲種。貴州是花燈流行最盛的省區之一,除省境東南較少見外,黔南、黔北、黔中、黔東北都較普遍。尤其黔東北思南、印江兩縣的花燈特色獨具,有“高臺戲”、“花燈戲”之稱。#p#分頁標題#e#
在思南,全縣近六百個村(居)委會及較大的自然村都有花燈隊。足見這一民族藝術形式在當地扎根之深。思南花燈早在宋元之際即已廣泛存在于民間,較之其他地區清末民初才流行開來要早六百余年。從思南花豐富的內容,優美的曲調、活躍詼諧的風格等方面,不難發現這種藝術表演形式與土家族民族性格之間的內在文化聯系。正由于此,思南才能夠在全省范圍內贏得“花燈之鄉”的美譽。儺堂戲是思南土家族宗教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有關部門開展的“六山六水”民族調查,思南儺堂戲的情況得到了科學的展示與評估。調查報告認為:“在思南地區,巴蜀文化與荊楚文化相互融匯,開成了以‘信巫鬼,重祀’為特色的地域文化環境與氛圍。[5]儺壇活動的保留及生存,一方面緣于封建統治階級對少數民族的歧視與迫害,廣大群眾無法生存,被迫逃往深山密林,聚族而居,長期與世隔絕使許多原始宗教文化得以延續;另一方面,在以家庭為單元的小農經濟社會背景下,人們的心理十分脆弱,災害瘟疫、疾病死亡處于無力把控與預測狀態,也是儺堂戲能夠長期傳承下來的一個重要因素。就銅仁市轄區而言,思南儺堂戲歷史最悠久,屬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遺產,享有“戲劇活化石”之美譽。儺堂戲一般結合儺儀,在農歷的冬臘月或正月里舉行,其中的《甘生趕考》、《秦童買豬》、《媳婦告公公》等戲目,由于風格幽默,具有濃烈的鄉土氣息,深受思南群眾喜愛,亦受到學術界人士高度關注。
思南是一個由漢、土家、苗、仡佬、蒙古等18個民族聚居的縣區,民風民俗異彩紛呈,但最引人注目的民族民俗仍是土家族習俗。其中除土家族的年俗、婚俗、生育習俗外,奇特的土家族節日習俗,尤其表現出諸多獨特性。以盛行于板橋鄉的“甩神節”為例,在有著千余年歷史的古鎮上,不僅分布著四寺八廟12組古建筑,當地每年農歷正月十四的“甩神節”,更是熱鬧非凡。內容與舉辦形式均令人十分神往。自古以來,菩薩一直是民眾心中的神靈,神圣不可褻瀆,“唯有板橋民間,偏要在每年正月十四這天將菩薩抬來甩著玩。[6]據傳這一民族節日的產生,與當地長期流傳的“神樹”故事有關,而且,節日由當地四大廟會輪流出資舉辦,節日期間四鄉轟動,氣氛熱烈,歡歌笑語響徹全鎮。由于思南濱臨烏江,建置較早,漢末為永寧縣治,魏晉時為萬寧縣治,隋唐為涪川縣治,因而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宋以后雖為土官統治,其后屬思州土司管轄,但這不僅沒有削弱當地文化的內涵,反而為思南文化增添了土司文化異彩。因而,地域歷史文化同樣是思南歷史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屬于思南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現階段我國的影視產業正處在蓬勃發展的上升期,文化產業的價值也在不斷增值。我國的影視產業在多年經驗的累積以及技術的引進學習基礎上,目前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產業發展模式。技術革新的同時,內容制作的主體,導演、演員、攝影、制片、技術等都具有穩定的基礎,人才的儲備與培養也較為充足。我國形成了以張藝謀、姜文、馮小剛等為代表且具有穩定票房號召力的導演,這些導演和他們的創作行為在我國的影視產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近年來,隨著趙薇拍攝了《致青春》,國內涌現出了一批新秀導演,這在為我國影視產業發展儲備人才的同時,更增加和豐富了內容產品。但是影視產業的發展還有待拓展與完善,尤其是與好萊塢等成熟的影視產業模式相比較,途徑相對來說較為狹窄,向度較為單一,產業鏈不完整,影視產業的全方位價值還沒有很好地開發與拓展。例如,衍生品類型與價值較為有限,影視產業相關價值的衍生以及發展的途徑都處在嘗試、拓展的階段,模式不斷革新。與影片相關的互推游戲產品、主題公園等不斷涌現。并且,當下越來越多的流行電影作品開始意識到制片制景過程對旅游資源開發的價值。不論主題公園還是旅游項目,影視產業自身的成熟與發展都可以對旅游資源、旅游文化產品產生強有力的推進作用。《泰囧》帶動泰國深度游,《玉觀音》也曾引起觀眾對云南的旅行興趣,但是有意識有計劃有規模地對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將旅游資源納入影視產業的作品生產環節的意識還不強,不系統。熱映影片的火爆可以帶動相關的旅游線路,旅游行業開發電影線路,觀影者依據電影情節到相關景點參觀與尋找電影情節中的信息可以成為新的旅游資源。同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擴寬了影視產業的外延,使產業鏈布局更完整,帶動消費,拉動經濟發展。因此,影視產業中的相關旅游資源應有效地有規模有計劃地不斷挖掘與開發,豐富旅游資源,也滿足人們的文化精神追求。
二、影視產業發展對旅游資源開發的作用
(一)影視產業發展帶動旅游業的開發
影視產品受眾廣泛,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場景與事物很容易引起觀眾的注意,旅游資源的開發要很好地應用影視產業的這一個明顯優勢。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以影視產業作為很好的切入點,建設相關的主題公園、開發旅游項目、在影視場景的取景處開發相關的影視情節方面的旅游活動。馮小剛拍攝的《非誠勿擾》票房好,口碑強,人們對于電影中很多漂亮的場景都非常關注與向往,因此相關的旅游部門以及商家也迎合大眾的需求,在海南、浙江濕地公園等地開發了相關的旅游項目,進一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影視產業也可以開發生產與影視作品相關的衍生品,與旅游業合作來提高衍生品的價值。影視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或者合作,可以更好地促進我國旅游業以及影視產業的雙向發展,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及國家經濟的發展。例如,電影《海角七號》的上映以及大陸與臺灣在旅游上的合作并將相關政策放寬后,寶島臺灣的旅游資源也獲得進一步的開發與應用。另外《長江七號》電影中的七仔也獲得很多觀眾的喜愛,對于電影中衍生品的開發也獲得進一步發展,商家制造生產七仔的各種紀念品以及玩偶形象在相關旅游景點熱賣。
(二)影視產業增強旅游項目中的趣味體驗
關鍵詞:地域文化;藝術資源;包裝設計;課程教學
為了促進我國包裝設計行業的發展,我國需要注重包裝設計的教育質量。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現代化環境中,應建立創新理念,在課程教學中積極引入地域文化藝術資源,不僅能使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地域文化,而且使我國在包裝藝術設計上更具多元性。
一、包裝設計課程中融入地方文化藝術資源的意義
在我國當前的包裝市場上,就設計層面而言,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包括:圖文色彩過于簡單、相似設計較多、設計呈模式化形態等。對于包裝設計師而言,主要工作為增強包裝的美觀度,其綜合素養與包裝設計質量密切聯系。為了提升設計師水平,我國應從教育抓起??v觀我國高校現狀,在包裝設計課程中,教學模式缺乏多元化,很多教師的講授模式為:理論知識+對應的設計優秀作品,隨后要求學生完成與本課題有關的作業,學生需要按照作業主題,制定市場調查報告,同時整理分析調查結果,最后再提交作業。教師會根據學生的作業進行點評,保證學生能不斷進步。該教學模式雖然能提高學生的設計水平,但是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性,常常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而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今很多高校在藝術設計專業上調整了辦學模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譬如課程設置較為相似,缺乏創新性;人才培養方案上較為單一等,不利于學生今后在就業崗位上具備競爭優勢,這也是我國當前設計行業缺乏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創新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國際文化理念滲透于我國,導致民族文化的發展面臨危機。設計專業應注重引入當地民族地域文化知識,不僅能增強特色性,而且有助于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很多高校設計專業之所以沒有特色,主要原因為:大量模仿西方文化,并未吸收當地的文化元素,當教育模式也被一味地抄襲運用時,會導致高校藝術設計教學質量越來越差。因此高校應建立創新理念,注重引入當地的文化資源。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數據信息的傳輸更方便,人們的觀念也從原來的求同轉為如今的求異。我國某些學校藝術專業在教學期間,注重引入地域文化資源,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將地域文化特色資源引入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屬于現階段創新各地教學模式的有效嘗試。不僅能開發對我國地域文化資源,而且能為設計專業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對當地特色經濟的發展盡一份力。就包裝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點而言,高校應加大改進創新力度,將當地文化特色資源引入課程設計中,從而提升設計課程質量。通過加強設計課程的教學力度,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學生對地域文化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對我國地域文化的認同感。近年來,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越來越密切,我國很多展覽館中呈現了西方優秀的作品。一方面有助于我國學生學習西方優秀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另一方面出現了崇洋的態勢,某些學生十分熱愛西方藝術作品,但是對我國傳統文化持摒棄態度。同時在一味地借鑒西方設計作品時,還會缺乏創新意識。因此通過收集地域文化藝術資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一般情況下,地域文化藝術資源的收集方式較多,包括問題探索、元素對比、收集整理等,當學生了解了地域文化藝術資源后,可以對其進行合理運用,不斷提升設計質量。該過程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對地域文化元素的認知,而且能使學生意識到弘揚我國地域文化的重要性;教師運用上述教學方法,有助于為班級營造更民主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學習包裝設計的積極性,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包裝設計理論知識,而且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由于包裝設計實踐活動涉及較多環節,包括:提出問題、收集整理地域元素、策劃設計活動等內容,能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能為當地的文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學生在學習地域文化元素期間,能發現地域文化的魅力,提高對我國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同時對地域文化知識的了解更多,在后期活動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其今后的就業具備指導意義,從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二、地域文化藝術資源融入包裝設計課程的實踐
(一)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在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期間,高??梢圆捎孟铝蟹椒ㄊ沟赜蛭幕厣萌谌胗谡n程體系中: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優化課程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比賽活動。我國都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其中,地域文化具有獨一無二的特點,并且有涵蓋很多當地元素,對于藝術設計專業而言,是一項珍貴的資源,能促進地方高校設計專業教育的發展。在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期間,高??梢詫iT派教師到當地考察文化,吸收借鑒精良的文化,并且將其運用到課程設置中,也有助于學生了解當地地方風俗。一般情況下,地域文化資源包括:服飾品、風俗等。高校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尋找當地文化資源,將其運用于設計題材中,使設計作品不僅具備創新性,而且具備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從而使當地文化資源與課程內容良好協調。(二)優化課程教學方法。在課堂理論教學設計上,高校應注重增強教學方法的多元化,使教學模式中涵蓋理論傳授、實踐教學兩個模塊,使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改為更開放的教學模式,從而使課程設計體系得以創新。教師應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點更好地運用于實踐活動中,同時開放的學習環境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大綱中明確提出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教師應增強人文關懷,與學生共同探索地域文化資源,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不能一味地教授給學生方法論,避免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在設計主題上,教師應注重計劃性、意識性,能基于地域背景開展教育活動。當課程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布置地域文化收集作業,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當地的地域文化進行深入調查,并且在班上與同學們共同分享。在調研期間,學生應提前設置好探索問題,使調研活動更具高效性,當調研任務完成后,教師應對學生的調研內容進行逐一點評。在點評期間,教師應多表揚學生,使學生的勞動成果被尊重肯定,這能從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今后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并且增進師生之間的距離,使雙方的關系更加融洽。因此,優化課程教學方法能使學生更具創新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設計大賽活動。近年來,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次數越來越多,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設計比賽中,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日常學習期間,教師也可以布置相關的設計社會實踐作業,使學生參與到設計實踐活動中,該教學模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當包裝設計作品中含有地方特色元素后,能增加獲獎機率,而且有利于弘揚當地優秀的傳統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比賽中,教師應幫學生分析設計主題,保障后期的設計思路、設計內容符合比賽規則,使學生在設計作品中更好地將地域元素運用到設計作品里。科學的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作品的設計質量,不僅含有當地濃厚的地方特色,而且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更多的學生認同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當設計作品獲獎不僅給高校帶來榮譽,而且有助于宣傳地域文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地域文化具備獨一無二的特征。高校在藝術教育期間應注重引入優秀的地域文化資源,使這些元素能在包裝設計中發揮優勢,使學生在設計中更具創新性與民族性,從而促進我國地方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
作者:左文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信息管理“是組織有意識的戰略,它保證能夠在最需要的時間將最需要的知識傳送給最需要的人。這樣可以幫助人們共享信息,并進而將其通過不同的方式付諸實踐,最終達到提高組織業績的目的?!倍髽I文化是一個企業所共同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信念和行為方式,一般來說,企業文化可分為四個層次:理念、制度、行為與物質。
企業文化與信息管理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如人性、知識、創新等。信息管理與企業文化不可分割,信息管理是企業文化的時代坐標和準則,信息管理建設還要文化的支撐,也正是為了高效益地進行信息管理。
一、企業信息和企業文化同屬于企業的軟資源
企業的資源可以分為硬資源和軟資源。企業信息和企業文化都屬于企業的軟資源。企業信息和企業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一)可再生性
硬資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而企業信息和企業文化相對來講是無限的,是可再生的。知識、文化、思想、理念等,不是越用越少而是越用越多。在使用中會不斷得到增長。知識、技術、文化、理念等都是可以不斷創新、不斷發展、不斷增加的。信息資源是有壽命的,隨著時間的延長,信息的使用價值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消失。但是信息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目的又會具有不同的意義。從而顯示出新的使用價值。
(二)共享性
硬資源一般具有獨占性和排它性,是有明顯邊界的。但是企業信息和企業文化卻不同,具有共享性。知識、技術、文化、理念等都是可以進行學習和掌握的,是無邊界的,靠的是一種學習的能力,而能力又是軟資源,也是可以通過培養、訓練而造就的。企業信息也可以為多方所利用。
(三)邊際成本遞減,而邊際效益卻是遞增的
硬資源的邊際成本是遞增的。而企業信息和企業文化則不同,并不會隨著使用量的增加而使成本遞增,相反隨著使用者的增多、使用量的增加而使其成本遞減。知識、技術、文化等是越學越多的,積累得越多,再學習的成本就越低,掌握新技術、新知識就會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知識、技術、文化等是可以不斷得到提升,其邊際效益是遞增的。
(四)具有高附加值、強競爭力
以硬資源為主的產品,容易被學習和模仿,隨著產出的增加,賣得越多則利潤越低,形成“薄利多銷”。而信息產品卻不同,由于技術含量多、文化品味高、社會效應大,難以被學習和模仿,具有一定的壟斷性等。在企業服務與管理中,良好的企業文化體現在良好的營銷關系、市場效應中。
二、企業文化作用于企業的信息管理
(一)企業環境因素
企業環境是塑造企業文化最重要的因素,是企業生產經營所處的社會和業務環境,包括市場、政府、技術環境等的狀況。這些因素都是影響信息管理實施的直接原因。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喚出了知識經濟的出現,而世界范圍內對于知識經濟的不斷唱響促進了企業對于信息資源的高度整合和提煉,并達到充分共享,這實際上就是信息管理。轉貼于中國(二)價值觀念因素
價值觀在企業文化中處于核心地位,是企業文化能否對企業經營發揮正面作用的關鍵。企業的價值觀實際就是企業思想文化、意識形態體系中最核心的內容,也是企業的精神、信念、動力和追求。比如很多國內外企業都有著自我的核心價值觀,而且,這些價值觀都在引導著本企業的文化和發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實施信息管理的企業,堅持知識為核心的價值觀實際也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因為知識主要存在人的大腦中。這種跟傳統工業時代不同的價值觀會促使企業形成一種崇尚知識,尊重人才的企業文化氛圍。且把這種指導精神和具體的信息管理思想及方法轉化為企業的日常管理和員工行為,使員工在工作中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積極性并愿意為企業發展盡心盡力,最終從主觀上促進信息管理的順利實施。
(三)激勵文化因素
在信息管理中,知識型員工在重視物質激勵的同時更加注重聲譽等精神方面的東西。企業應針對這些新特點新需求,嘗試增加更具效力的新的激勵內容。
(四)企業文化網絡因素
文化網絡是指企業文化信息傳遞的主要渠道和路徑,是企業價值觀和英雄軼事的“載體”,是傳播企業文化的通道。企業管理者往往通過正式性和非正式性的文化網絡渠道,傳播有利于信息管理開展的相關信息,對企業的發展使命、戰略、價值觀、企業精神等文化進行宣傳和教育,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企業順利實施信息管理必須進行相應的企業文化創新
企業要順利實施信息管理,必須認真研究信息管理下企業文化的特點,通過不斷創新,積極構建促進信息管理的企業文化體系,最終促進企業經營的管理水平,提高企業創造價值能力。
(一)強調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以人為本”企業文化的重要特點是重視人的價值,正確認識員工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激發員工的整體意識,從根本上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知識型員工自我發揮、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只有在“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環境中才能獲得滿足。
(二)激勵創新的企業文化
鼓勵創新,支持變革,是促進信息管理的企業文化的鮮明特點,信息管理背景下企業除了通過創新活動把知識資源轉化為新產品、新工藝、新的組織管理當中去之外,還要設法將創新之成果迅速生產并推向市場,這就必須借由企業文化創新之協助,以促使企業內部達成求新求變的共識。企業在創新途中還會遇到種種挫折,要想做到百折不撓,必須建立鼓勵不斷學習與容忍失敗的企業文化。
(三)創建學習型的企業文化
企業必須提高獲取知識和有效應用知識的能力,而學習、研究與開發正是獲取這種能力的基本途徑。企業應為所有員工營造學習的環境,提供共同學習的機會,鼓勵員工善于學習,掌握最新知識,提升學習能力和執行能力,把學習貫穿整個職業生涯并有所創造。
(四)構建和諧與信任的共享型企業文化
1.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招聘人才的標準
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企業員工價值觀的建設,所以,企業在招聘新的員工時,其招聘人員不僅要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與工作技能,也要保證其思想理念與企業的價值觀相吻合,符合企業文化建設的要求。同時,企業人事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制定人員招聘計劃時,要以符合企業文化建設的價值觀做引導,選擇認同本企業文化的社會人才。另外,企業在對新進員工進行培訓時,也要在培訓課程中適當的融入企業發展的文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人才的流失,滿足企業發展的用人需求。
2.企業員工的培訓要與企業文化相結合
企業進行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讓企業內部員工能夠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與道德標準。每個企業都會定期組織內部員工進行培訓,這也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企業組織員工培訓不僅是要增加員工的專業知識,提高其專業技能,這也是向企業員工傳達企業發展的價值觀的重要手段,讓企業所有員工都能從內心上認可企業發展文化,并以該文化來引導自身的工作行為,從而是員工自身的價值觀能夠與企業文化價值觀相吻合[2]。同時,企業應該將企業的價值觀融入到企業的各項活動之中,全面的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企業員工的工作行為,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和技能培訓機會。
3.將企業文化與員工績效考核相結合
企業人力資管理的目的是要最大化的發揮人的能力,企業的績效考核則能夠最大化的檢驗企業員工的工作業績,所以,應該將企業文化建設要求與企業員工的績效考核相結合。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發揮強大的凝聚作用,更容易使企業員工對企業理念產生認同感,從而積極主動的參加企業各類的經濟活動,進而優化企業組織結構,提升企業員工整體的職業素質和業績績效,有利于提高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3]。同時,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有效的改進企業績效考核的結構,調整企業內部員工的行為規范,構建完善的獎懲機制,創建一個和諧美好的工作氛圍。
二、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幫助
1.堅持“以人為本”的文化理念
無論是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還是企業的文化建設,都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重要理念,企業應該根據不同員工的學歷與知識掌握層次等方面的不斷提高,來逐漸的將這一理念落實到企業的各項實際管理之中,從而體現出企業對員工的尊重,進而全面的挖掘不同員工自身存在的潛力[4]。企業只有全面貫徹落實“人”的管理理念,“任人唯賢”的進行企業人才的選撥和運用,才能最大化的發揮員工的效用,優化企業結構,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更好的體現企業的文化理念。
2.重視培養企業管理層的管理理念
企業管理層管理能力的強弱對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要想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首先要幫助企業管理層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因此,企業管理層應該以自身的特點為基準,結合企業發展的價值觀,將自身的經營理念、工作和管理方式,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充分的展現出來。保證企業不僅能夠招來人才,也能夠留住人才,更能夠最大化的發揮人才的效用,從而建立起一套具有企業特色,符合企業發展要求的管理制度,保證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三、結論
【關鍵詞】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評估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逐漸從管理科學叢林中分化出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如何建設好企業文化在我國大部分企業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管理層對企業文化認識不夠清楚,使企業文化只停留在一些空架子上,僅作為一種向外界宣傳的包裝,沒有得到員工的理解和認同;即使有足夠的認識,但在建設上總是照搬照抄成功企業的方法與模式,缺乏創新;或者刻意創新,卻沒有與企業管理結合起來,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路。文章試圖說明怎樣有效地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塑造和傳播企業文化,真正把企業文化的建設落到實處,從而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與發展的,帶有本企業特征的經營哲學,以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為核心所生成的企業內部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和遵守的價值標準、行為準則、基本信念、風俗習慣和傳統以及與之相應的制度載體的總和。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員工們的共同信念與價值觀,企業文化主要是通過價值觀的塑造激發員工使其有共同的價值觀取向。
企業文化滲透于企業的一切活動之中。它是一種管理理念,即肯定人的主觀能動性,以文化引導作為手段,激發員工的自覺行為,從而達到管理的效果。
二、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管理密不可分
企業文化和人力資源管理二者有著內在的聯系,二者的聯接點是人——這個企業中最大的財富。企業文化是人的觀念層次上的一種群體價值觀,它滲透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方面,人力資源管理也反過來促進企業文化的生成、鞏固與發展,二者有著相互依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關系。
人是企業中的最重要的資源,對人的管理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進行的。企業文化是人力資源管理的軟件。企業文化所提供的企業價值道德標準、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不僅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運作中的精神與行為依據,同時又為企業培育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企業文化對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無形的,它將企業的觀念、價值、制度、以一種權威的形式潛移默化地輸入給每一個成員,讓他們遵從它,從而使企業獲得一種整體凝聚力。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就會成為約束員工行為的非正式控制規則,令員工放棄一些不適宜的行為習慣和利益取向,員工最終共享統一的價值觀、榮辱感和獻身精神,企業的人際關系將更加融洽,人與組織的互動關系將得到更好地處理,企業文化的凝聚、規范和激勵作用有了更加突出的體現。因此,通過或利用企業文化進行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發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也應是企業管理層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任務。
另一方面,被企業文化所滋潤、加強的人力資源管理反過來又會促進企業文化的營造。企業文化蘊含的道德規范和價值精神固然是在一種文化環境、氛圍中生成的,但最終必須內在化為職工的一種統一的精神力量才能實現。但這種內在化的過程是必須有一定外在形式作保障的,尤其是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初期。
總之,企業文化和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企業戰略的兩個方面統一在現代企業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上,畢竟一切企業行為都是通過人來實現的,但企業行為對人是有要求的,這些要求可以通過引進適合的員工和培育員工等途徑來實現,這一實現是一個內在的和外在的雙重化過程,而這正好是企業文化建設和人力資源管理這兩種企業行為的功能,二者的結合和相互促進必會造就符合企業要求的人去推動企業的發展。
三、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在人力資源管理的關鍵環節——選人、育人、用人中塑造與傳播企業文化,使員工了解、認同并遵循它,逐漸形成一種深入人心的企業文化;有了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在建設企業文化的同時最終也達到了人力資源管理的目的,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一)在企業價值觀的指導下選人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因此企業在選人時就要將企業的價值觀與用人標準聯系起來,選好企業所需的人才。企業要在企業價值觀的指導下制訂招聘要求,在招聘甄選過程中要選擇對本企業文化認同度較高的人員,對被聘者進行嚴格的培訓和企業文化的傳播,這樣選擇的人員既可以滿足企業的要求,又可以減少企業人才的流失,尤其可以防止那些經過企業培育并在生產中獲得較高技術的人員,最終因沒有認同企業而“跳槽”。
(二)結合企業文化進行育人
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是讓員工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真正的職業資格。加強培訓,不斷提高企業員工基本素質,是建設企業文化的基礎保證。
員工培訓是人力資源管理中重要的一環,是企業必不可少的育人環節。培訓不僅是包括使員工掌握基本的崗位、技術知識,更重要的是將企業的價值觀傳達給員工,也就是進行企業文化的培訓。這是塑造企業價值觀的關鍵步驟。培(下轉第42頁)(上接第22頁)訓是從思想上要用企業文化去整合和占領員工的思想,讓所有員工都必須認可企業的企業文化,并用這種企業文化在現實中指導自己的行為,使員工自覺地把個人目標納入到企業目標的軌道,激勵員工的責任感。
因此,企業應全方位的重視企業文化的教育工作,并投以一定的人力、經費,要盡最大努力,給員工提供良好的培訓和學習機會,讓他們真正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拓寬視野,不斷進步。
(三)企業文化與用人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用人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人的最大效能,績效評估可作為衡量用人結果的標準。企業文化對業績也有很大的貢獻。良好的企業文化具有使全體員工團結一致的凝聚作用,使員工產生“認同感”,積極參加企業的事務,為企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還可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優化企業結構,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從而提高企業業績。超級秘書網
績效評估的有效實施需要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因為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調整員工的行為準則、價值觀,使他們在特定條件下采取正確行動,促進組織績效的改進。設計績效估評方案時,以定義績效為基礎。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為定義績效確定了明確的方向;同時企業文化對績效反饋的方式、重視程度都有很大影響。因此在員工的評估體系內,將企業價值觀念的內容注入,營造一個坦誠和信任的企業文化氛圍,并建立健全獎勵制度,作到遵守企業文化的人受到獎勵,不遵守企業文化的人受到懲罰,通過獎懲的辦法,使企業文化根植于員工的頭腦之中。
我國企業文化建設與人力資源管理正處在探索階段,面對經濟全球化及加入WTO后我們面臨的嚴峻挑戰,只有結合我國國情,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用企業文化理論進行管理,同時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才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