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9: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愛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思想政治表現
該同志熱愛教育事業、愛崗敬業、熱愛學生、責任心強,且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在從事教學工作的這十幾年來,她埋頭苦干、銳意進??;有務實創新的精神,能潛心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努力提高教學技能,并與同志們團結協作,盡心竭力地搞好教學工作。 推薦閱讀:2009年個人工作總結
二、專業理論和業務能力
XX同志是數學專業畢業生,具有系統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過硬的教學技能。該同志一直在一線從事中學數學教學工作,并處在超負荷工作狀態中。她自1997年擔任中教一級專業職務以來,教過五屆初中畢業班,,并一直擔任數學備課組長的工作。該同志還積極參加學校數學題庫的籌建工作,組織老師集體備課、講課、聽課和觀摩多媒體教學等活動。在教學方法上,該同志勇于實踐、大膽創新,努力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并把研究性學系引入課堂,所帶班級在畢業評價中均超額完成了上級領導部門下達的指標,并得到了學校領導及社會的好評。
三、專業成果、業績 (2)該同志在加強自身理論修養的同時還力爭在實踐中加以利用,所撰寫的論文《“XX”的解題方法》獲XX教育學會頒發的一等獎;《XXX》獲XX省數學會第三屆中學數學??;《在XXX》獲XX基礎教育論文優秀獎;《XX》獲XX數學學法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獎,《XX》獲XX教科所頒發的優秀獎;與他人合著的《XX》獲XX教育論文三等獎,
(3)該同志堅持教育科研活動,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創新學習的組合者、參與者2004年,與他人合作的《XX》在XX市教科所,被確定為市級重點課題,經課題組成員的實踐探索研究,2005年該課題獲XX教科所頒發的階段成果將;2005年底,課題獲XX市教育局頒發的成果二等獎;8月,又獲XX省教育廳頒發的“2006年XX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該同志團結,在她的指導下,
四、工作業績
該同志在搞好業務的同時,還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早到晚走,經常與同學溝通,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向,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并經常與家長聯系,隨時解決學生在思想、學習和行為上的障礙,使學生能用心學習,增強學習意識,在擔任畢業班班主任期間,能及時做好畢業生思想工作,樹立正確的畢業意識,鼓勵他們認真學習,所帶班學生全部順利畢業,成績名列前茅。
該同志的工作成績也得到了上級主管的充分肯定:
02年被評為XX基礎教育優秀教師;03~04學年被評為XX公司先進教育工作者;04年中心中學“先進教育工作者”,同年被評為XX優秀教師;05年被評為XX優秀班主任;06年被XX文體局評為優秀班主任,這些榮譽來之不易,既是對該同志的鼓勵,由是對以前工作的肯定。
一、立足高起點,力爭教學質量優質化
1.專家助教。我園組建了由省內外專家、幼兒園名優教師組成的家長學校講師團,還聘請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李洪曾教授作為我園家長學校教師的專家顧問。幼兒園每學期面向家長開展2—3次集中教學,新生家長3—4次,講課的內容豐富多彩,如原家庭教育雜志社副社長來祥康教授的《和孩子一起定界限》、主編方竹玲老師的《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市婦保院副院長的《幼兒幾種常見疾病的預防》、市教體局安監科科長的《安全教育從家庭開始》、紹興市家長學校講師團成員的《幼小銜接講座》等。
2.自主學習。為保證教學效果,我園還經常利用家長會等各種機會向家長發放家教方面的學習資料,要求家訂家長學校的教材《家庭教育》,新生家長做到人手一冊。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宣傳窗、各班的“家長園地”欄等,還專門開辟了家教專欄,并在幼兒園網站專門為家長們提供了“家園互動”欄、幼兒園親子QQ群、幼兒園家長委員會QQ群、班級家長QQ群等,使家長們有了家教經驗自主學習、交流的平臺。
二、凸顯親子情,力爭常規工作創新化
幾年來,我們家長學校常規性的活動平均每月一次以上,活動力求創新化,凸顯親子情。
1.自主式的家長會。家長會采取自主辨析式的參與模式。如:在家長會上,班主任通過在家長中問卷調查確定幾個討論主題,然后請家長自由分組討論,討論后每組派一代表闡述自己組的討論結果,最后班主任總結提升。大班的老師會邀請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經驗的家長來介紹經驗;小班的老師會通過視頻的形式讓家長觀看孩子在園的生活片段,然后組織家長對幼兒園、班級工作進行提問,了解自己關心的話題等等。我園各班家長會家長座位的形式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圓桌會議,有的是小組會議,并為家長提供水果、茶水等。
2.體驗式的家長開放日。幼兒園每學期都要推出“家長開放日”活動,活動除了教師上課這一固定的內容外,我們都會安排不同形式的其他版塊內容。
一是家長助教,如請小學教師家長為班級的家長介紹幼小銜接方面的知識、為孩子上一些小學低段的課等;二是孝心活動,如組織大班孩子為家長洗腳,中班孩子喂家長吃湯圓,小班孩子給家長捶背、喂桔子等;三是記錄反饋,請家長記錄自己孩子在課堂中的表現,如回答問題的次數、注意力集中情況等?;顒雍笳埣议L把自己參加本次家長開放日的體會、感觸或建議寫在反饋表上。
3.趣味式的親子活動。為增進家園間的交流,每學期幼兒園都會安排多方法、多形式、多互動的親子活動,如家園同樂親子匯演、廣場書香校園風活動、愛心義賣活動等。每年六一前夕幼兒園會舉辦“爸爸媽媽廚藝秀暨美食節活動”,整個活動圍繞“展示、評獎、品嘗”三個環節展開,讓孩子在與父母一起選菜、買菜、做菜的過程中體驗生活,而且讓孩子們感受到與同伴自由結伴、共同享受大餐的快樂。 轉貼于
三、追求新發展,力爭亮點工作特色化
1.爸爸俱樂部打響父職教育。為了緩解家庭教育中“父愛教育”普遍缺失的局面,讓更多的陽剛之氣融入到幼兒教育中,我園于2007年發起倡議并成立了“爸爸俱樂部”。俱樂部成立5年多來,各類活動搞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爸爸們在俱樂部里演繹著各種各樣的角色。如:(1)爸爸教師。每學年,成員爸爸都要不定期地為幼兒園提供助教活動,如果自己沒有特長,則邀請自己的同事、朋友來園助教。如:交警隊的爸爸來園組織孩子們學習小交警;醫生爸爸為孩子們介紹身體的結構、一些護理知識等。(2)爸爸“天使”。爸爸俱樂部每年都要組織部里的成員開展獻愛心活動,帶領孩子一起播撒愛的種子。爸爸們組織孩子走進貧困山區看望大山里的孩子,走進敬老院去看望老人,為老人們表演節目,和他們一起做游戲……爸爸們的愛心行動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孩子們。
在1997年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以來,我遵紀守法,熱愛黨堅持擁護黨的方針政策,擁護四項基本原則。我十分熱愛教師這一職業,為了教好每一位學生,無愧于“教師”這一偉大的稱號,勤勤懇懇,努力工作,力爭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擔任多年班主任她,以學生為本,敬業修德,無私奉獻,不僅受到家長和學生的衷心愛戴,更受到領導,同事的一致好評。
關愛每一位學生。我是敢于挑重任而對學生極付出關愛的人。這幾年都從初二接任班主任,而且這些班都是吵出名的班級,其他老師沒誰愿或敢去做該班的班主任,我二話不說,就擔起了這些班的班主任。在05年秋學期,04-2學生比較吵,前面連換了兩個班主任,我接任04-2班的班主任后,立即投入了對學生的觀察和關心中,該班有一個叫xx的學生,常在班里課堂上吵鬧,我常親自與耐心交談并到他家進行多次家訪,陳杰最終被我成功轉化,我以自己的愛轉化了許多2班像陳杰那樣的搗蛋學生,使2班班風急劇扭轉。班級量化在05年到07年的四個學期中,該班量化衛生評比總獲年級第一,期考中該班各科成績也總獲年級同類班級第一。2007年秋學期,我擔任無人敢06-2班的班主任,該班學生不但吵鬧,而且多女生是單親子女,家庭比較困難,如韋美就無錢做生活費,我親自掏出幾百塊錢讓其繼續堅持上學讀書,為太平中學的保學控輟作出了很多的貢獻。2009年秋學期接任全校最吵鬧的班級08-5班,經過逐一對該班學生進行談心教導,使該班紀律明顯改善,逐漸使之轉化成為年級中風貌良好的班級,這是全校師生公認的事實。
班主任工作極為負責且工作有成效。本人工作能力強,所教班級的語文科目期考總分名列年級前茅,2007年其所教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柳州高中。其班主任工作極為負責更為出色。我所任的班級在我的任期內,無學生曠課違紀現象。這跟我工作負責有極大關系,早晚跟班督促學生,校園里總看到我忙碌的身影。由于我的努力和獨特的班主任工作藝術,換取了豐厚的回報,2005年秋學期至2007年春學期我的2班量化全年第一、期考成績各科年級同類班級第一;2007年秋學期至2009年春學期他的06-2班不但班風年級最好而且量化衛生評比也列年級第一,各科期考成績連續三個學期在同類班級名列第一,在2009年中考中他所帶的06-2班36人中有31人考取了柳城縣公費高中,超額完成了學校下達給2班的指標,這也是當年全校唯一完成的班主任。在我尚未接任08-5班之前,該班除了吵鬧之外,各科(除了語文第三)成績都年級倒數第一,我接任該班班主任后,除了紀律好轉之外,該班各科成績都有了顯著提高,09年秋學期,除了英語倒數第一之外,各科成績都名列年級第三(我教的語文科年級第一,是年級唯一超過縣平均分的班級)。2010年春學期期考,該班更有大的躍進,各科都名列年級第三以上,原來樣樣倒數第一的班級,跳躍為年級前列的班級,這不能不說敢教青天換新顏的班主任成績。
本人自學能力強,能自覺進行繼續教育,對于教學及班主任理論豐富,常指導其他老師進行教學教育,效果明顯;對于學校的工作較為積極、能任勞任怨,為人對榮譽較為低調,但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注意總結經驗,撰寫論文,學以致用,09年秋學期撰寫讀書心得體會教育論文獲柳城縣五寫評比二等獎,參加廣西讀書年“書香飄柳城”征文比賽獲二等獎。
由于這些年努力工作,我班主任工作成績突出,2008年被評為柳州市“優秀春蕾園丁”,2008年度被太平中學評為優秀教師,2009年春學期我被“柳城縣優秀教師”,2009年秋學期被評為“太平中學優秀班主任”,2010年帶領學生助人為樂,學習樹新風,被柳州市評為“柳州市先進教師”,“柳城縣學雷鋒先進個人”。2010年班主任教室布置建設評比獲一等獎。
關鍵詞 陶行知 生活教育 創造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1)08-0001-02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概述
(一)生活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認為,生活教育是“為生活而教育”“為生活的提高、進步而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國民”;是對學生進行“心、腦、手并用”“學政治、學經濟、學文化相結合”的“全面教育”。因此,它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會的、民族的、整體的,為民族、為大眾求解放、謀幸福,培養“生活力”的教育;其次是指向社會個體的,即培養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質的教育。
(二)生活教育三大原理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本體論。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也就是說,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就是教育。
2.“社會即學?!?/p>
“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理論的第二基本原理。陶行知認為:“整個社會活動,就是我們教育的范圍”“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說‘社會即學?!?。當大眾沒有被解放之前,社會是大眾唯一的學校。
3.“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方法論,也是陶行知最早提出的生活教育中的基本原理,還是他所辦學校一直遵循的校訓。陶行知認為:“‘教學做合一’有兩種涵義: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說明”。“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p>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現代創造教育的啟示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的創造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主要凝集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目標上?!罢嫒恕奔炔皇恰叭松先恕钡膭兿髡撸膊皇恰叭讼氯恕钡呐`,而是人中人,是在受教育后都能“做工、求知、管政治”,做國家的主人。為了培養人中人,首先就要從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入手。陶行知在《創造宣言》中提出“創造的兒童教育”和“解放兒童的創造力”,深刻地闡述了創新對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提出對兒童要實行六大解放:解放兒童的大腦,使他能想;解放兒童的雙眼,使他能看;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能講;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能接觸大自然和社會;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他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學習。
可以看出,陶先生是非常重視創造教育的,他認為要培養人中人,要培養創新人才,首先要從兒童開始。對兒童的六大解放,其實已經涵蓋了培養兒童創造能力所需的一切條件。解放兒童的大腦是六大解放之首,因為能想象才可能有創造,想象是創造力的源泉。其他五個解放都是大腦解放的必要補充,有了想法,兒童才能在充裕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中,用他的雙眼、雙手和嘴巴付諸實踐,去檢驗,去論證。這樣才可能培養出創造性思維,產生出創造性成果。
(二)借鑒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今天,創新已經成為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成為社會前進的動力。1999年教育部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強調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他關于解放兒童創造力的思想為我們進行創新教育提供了寶貴經驗。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時,我們應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內容要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F今的教科書大多是以文字為中心的“識字書”“論文書”,是“死的書籍”而不是“活的書籍”,是“吃的書”“讀的書”而不是“用的書”“生活的書”。因此,教材要改革,要多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反映當前生活和生產現狀,還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力求既貼近生活實際又緊跟時代步伐,兼具理論性與實用性,不致使學生學到的只是一些空疏無用的知識。這樣才能給創造教育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2.教學要提倡“教學做合一”,與時俱進。教學首先要確立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向重“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的意識。陶行知先生在《教學合一》一文中提出三項主張:“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生學的法子;三、先生需一面教一面學?!币虼耍覀兗纫岢珟熒虒W相長,又要重視自主學習,要教會學生自己學,主動地“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并敦促學生在生活中去做,去實踐,理論聯系實際,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教學做中學會創造。
3.要創造民主和諧的環境。這是學生創造力發揮的一個重要條件。陶行知認為,“大量開發人之創造力,只有民主才能辦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這樣的大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能使師生親密合作,能激起學生進行創造性勞動的巨大熱情。因此,教師要學會理解和寬容,因為理解和寬容不僅是一種教育策略,更是教師的一種基本品質。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才能得以實現。
4.要因材施教,教學做合一。這是培養學生創造力最基本的方法。“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然后施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苯虒W做合一就是教會學生做,學生創造力最終要凝聚在做的結果上。所以,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經常進行創造性實踐活動,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5.要實現“六大解放”。其中,爭取時間的解放是“六大解放”的重中之重。“一般學校把兒童全部時間占據,使兒童失去了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的創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揮他的創造力了”。只有實現這“六大解放”,我們才能對兒童的創造力予以適當的培養,給他們充分的身心營養,建設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更要輔之于教師的因材施教,使兒童的“精神意志能力,漸漸地發育成長”,使他們的創造力得到解放和發展。
6.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是指思維活動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表現為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后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卓別林為此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和拉提琴或彈鋼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練習的。”因此,培養創造性思維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加強學習的獨立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保持應有的好奇心,這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主要環節;二是要注重思維的發散和聚合以及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培養,這是培養創造性思維不可缺少的環節;三是要增強問題意識,在課堂聽講和讀書學習中,注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三、結語
總之,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并已發展到嚴重傷害學生身心健康、損害民族素質的情況下,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對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造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深人學習并借鑒其思想,使我們的教育改革少走彎路,使改革更加徹底;還應學習他熱愛祖國和人民,熱愛教育事業,“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力爭做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論文選輯[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聯合發行所,1949.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
自古以來,“健康第一”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健全的身體是一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要強身必先注意幼年的兒童”。 健康既是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結果,也是幼兒身心充分發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兒的幸福之源,離開健康,幼兒就不可能近盡情游戲,也不能專心學習,甚至無法正常生活;幼兒時代的健康不僅能夠提供幼兒期的生命質量,而且為一生的健康贏得了時間。
一、創造一個能激發積極社會情感的充滿愛心和關切的環境
教師的愛心應當是理智的愛,能理解、接納第個幼兒的特點,在一個班上,由于先天素質和家庭環境的具體差異,每個幼兒都有著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有的熱情大方,善于言辭,有的孤僻沉默,整天不語,有的活潑敏捷,喜歡歌舞,教師應了解其產生的根源,一視同仁地對他們親切、關懷,并提出嚴格的要求。例如,要從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兒傳遞愛的信息,要給安全感受到威脅的幼兒以特殊的關懷,要以冷靜、寬容的態度對待幼兒的挑釁和不服從行為等等。實踐證明,在師生之間,只有建立了和諧、親切、友好尊重、充滿社會情感的關系,才能使幼兒樂意接受教師的要求和指導,敞開心扉地自然表達心理動態和全部智能,并且擴展為良好的同伴關系。
二、創造一個能調動和發揮幼兒潛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環境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育的第一條件就是要尊重主體,認識主體、熱愛主體。要在不背離點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兒的自由和個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說教師的言語和舉動要能恰當地顧及行為的環境條件和社會后果,教師的所有目的,不是簡單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們學會自我控制,明確自身的責任,愉快的給自已發出命令,自覺地給自己提出要求。能激發幼兒潛能的環境,一般具有這樣一些特點:1、教師經常使用協商、啟發、建議的口吻說話,教師的語言、表情、姿態、動作無不包含著尊重和信任的信息。2、教師能為每一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活動能力的機會和條件。3、尊重每一個幼兒的認知優勢和創造力。4、能注意發揮期望效應的積極功能。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就是相信每個幼兒都有發展潛能,能根據各人的興趣、愛好和長處,從原有的起點出發,鼓勵啟發幼兒,就越能得到最優化的發展結果。
三、創造一個能發展幼兒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納的環境
自尊感是自我評價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體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情感和決心。由于幼兒身心發展存在著很大差異,所以對幼兒的評價應在遵守《綱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向比較。如果成人經常公開議論孩子是笨蛋、小傻瓜、多動癥、沒出息,是“一分鐘也不能安靜”、“什么也學不會”的人,孩子就會失去自尊和自信,就會惶惑,不聽話和自暴自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1、多適用積極的評價,這是發展自尊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做好家長工作,爭取家長配合,改善幼兒處境。3、支持幼兒。
四、創造一個能引起幼兒自由操作探索的觀察和有趣的環境
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指出,人的行為常常由三種內驅力引起動機:一是好奇的內驅力――求知欲望;二是好勝的內驅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內驅力――交往欲望。教師在準備日常生活的物質環境時,要按照教育目的為幼兒提供有新穎性、啟發性和引導性的設備、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調整環境時,也要經常豐富,補充和更替交換設備、材料、玩具、物品以激發幼兒求知好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滿足幼兒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進幼兒與物質環境之間有益的相應作用,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材料靈活地運用。
五、創造一個能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環境
1.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游戲活動中
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揮發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成、獨立性的培養的極好手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自我意識的良好發展、合群情感的發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展,無疑是有意義的。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我們歸納為三個原則:游戲的功能性原則;兒童需要原則;針對性原則。我們依據三大原則靈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角色游戲、體育游戲等。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
2.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學活動中
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論事,“陽春面澆頭”外在式的;也不是對原有材料中內含的心理因素視而不見,不考慮兒童的心理反應,一味地灌輸滲透或是把各類教學活動互相割裂開來。我們在活動組織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實現“跑班制”,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伙伴交往發展到混齡伙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
3.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養。我們利用幼兒研的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設立生活角,開展編織、繡花、擦皮鞋等活動,使兒童在共同合作中鍛煉能力,感受一種群體感。
總之,幼兒園的環境是為幼兒園的全面發展服務的,應該使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每個幼兒感到安全,感到歡樂,感到被尊重,感到為集體所接納,感到自尊、自信,感到獲得成功,這就是幼兒所需要的心理環境也是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心理環境的目標。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2】
幼兒教育作為對幼兒進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結合保育和教育的雙重特點,將幼兒教育融入到實際生活之中,通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幼兒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今的幼兒教育里已經比較常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存在無疑有它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幼兒心理教育是幼兒園規范幼兒的相關行為、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時也是幼兒園培養兒童規則、制度觀念的萌芽方式。與此同時,幼兒心理教育也存在忽視幼兒心理健康引導、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過于程式化,忽視結合實際生活情境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幼兒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態度生硬、缺乏耐心可能導致幼兒產生新的心理問題。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兒心理教育,達到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從小培養幼兒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
1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 忽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教育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科學完善的教學制度。然而由于在實際幼兒教育中,多數幼兒園重視對幼兒知識、認知的教育,而忽視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許多幼兒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們認為學生出現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較內向,行為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疏導。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被認知,心理健康不僅適用于中小學生、成人,同樣對于幼兒適用。幼兒由于個體差異,其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盡相同。因此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僅僅應當對心理健康存在問題、行為存在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應當對所有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須,只有通過合理引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才能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發展。通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開發幼兒的潛力、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才能從根本上預防幼兒出現心理問題或行為問題[1]。
1.2 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與生活實際不符
許多幼兒園開設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沒有真正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與實際生活脫鉤,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學效果不佳。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上,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較單一,大多數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課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則往往被忽略。
1.3 忽視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學
游戲活動是幼兒們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則常常被幼兒教師認為與游戲活動不搭邊,因此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兒教育需要引導,需要循序漸進,以游戲活動為主的趣味性教學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提高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這種好的教學方式往往難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現,是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之一。
2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2.1 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健康教育不應僅僅對心理健康存在問題、行為存在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應當對所有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須,只有通過合理引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才能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發展。在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單純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能滿足幼兒心理健康發育的需要,而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長效和高效的教學模式。通過創造故事情景可以激發心理健康發展。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表演游戲,創造故事情景,使幼兒進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學生可以通過情境再現和故事表演,深刻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內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兒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2]。例如在教學《小馬過河》的故事使,引導幼兒扮演小馬、松鼠、螞蟻等,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導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更培養了幼兒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過趣味性教學推進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的思維方式和與成人不同,因此不應當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而應當用兒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設計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戲活動是幼兒們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將心理健康教學融入到游戲中,幼兒不僅能夠在游戲中獲得歡樂,也能夠在游戲中獲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謂一舉兩得。通過游戲活動提升兒童心理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在游戲策劃時注重游戲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設計游戲時必須考慮到孩子們的興趣所在,只有孩子們對游戲活動有足夠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活動。其次,在游戲活動中融入語言教學應當將游戲內容與孩子們的世界緊密聯系起來。例如在進行《四個好朋友》的故事教學時,讓幼兒分別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雞、小黃狗、小花貓分別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禮貌用語,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確則游戲出局,余下的繼續游戲。小朋友們在游戲中進行禮貌用語交流,不僅具有趣味性而且現實教育意義較強。通過游戲與故事的有機結合,不僅借鑒了游戲的趣味性,還通過故事對語言的鍛煉,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和語言交流、溝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進了幼兒之間的溝通教育,對一些思想比較自閉的幼兒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3 結語
總之,要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幼兒心理素質、塑造良好的幼兒品格,除應當在幼兒日常教育中觀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趣味性教學推進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外,還必須加強幼兒教師的自身教學水平,用耐心和關心去影響孩子,通過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引導幼兒。其次應當關注幼兒的負面情緒反應,發現幼兒的不良情緒及時疏導。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
幼兒健康教育是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兒的健康知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待個人健康和公共衛生的態度,培養幼兒的各種有益于個人和社會的健康行為與習慣。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承擔著啟蒙教育的重任,雖然已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但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師還是一個薄弱環節,因此,必須加強學習。在理論上要系統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點、原則、途徑和方法等,把握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提高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增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覺性,從而提高所需知識和能力,要翻閱大量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料,使得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規范化、科學化。
2、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學實際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是雖然一個新課題,但這種現象卻由來已久,只是以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已。隨著社會的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的高度發達,帶動了整個社會的不斷進步。但同時,很多不良現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面而來,在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做出反應時,它的負面影響已讓我們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們敲響了警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刻不容緩!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聯系起來,與自身的保教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探索、研究。如:語言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表述能力,讓幼兒能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表達、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合群性;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將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來。這樣,將會給中小學教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3.心理健康教育與一日活動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動,應該融入幼兒一日活動之中:首先,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成、獨立性的培養的極好手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這對自我意識的良好發展、合群情感的發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展,無疑是有意義的。在實踐中,我們應該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這就要求我們要精心地選擇游戲,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同時,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機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能以幼兒為中心,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這就對我們廣大的幼兒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不僅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要加強對幼兒心理學的研究,在教學中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孩子的健康發展打好基礎。
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方法
1、情境教育。讓幼兒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做出有效的行為對策。這種方式能幫助幼兒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做出合乎社會規范的行為反應,提高幼兒判別是非的能力、經受挫折的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
2、家園同步教育。幼兒家庭與托幼機構密切配合,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實施同步的教育,但具體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兒園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是“分享與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過游戲進行,那么,在家里也應同時進行這一主題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與父母分享食物,與鄰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戲等。家園同步教育,往往比單方面實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通過給幼兒一個典型的形象,讓他們模仿,從無意到有意,從自發到自覺地去學習典型的行為,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與典型一致的行為習慣。幼兒多直觀思維,模仿力強,這種教育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4、行為練習。讓幼兒對已學習過的行為及技能進行反復的練習,加深幼兒對這些行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
5、講授教育。具體而形象地向幼兒講解有關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淺知識,提高幼兒對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認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心理健康的態度。但這樣做,要注意形式多樣、生動、內容貼切、適宜。
此外,嘗試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愛教育等均可有選擇性地加以采用。
三、構建幼兒心理健康保障系統
一、文獻來源
為了解我國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研究現狀,筆者對相關研究文獻作了較為系統的研讀分析。研讀資料主要來源是1999至2009年出版的藝術類書籍以及公開發表,被中國知網(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的文獻。檢索方法為:以“主題”為檢索項,以“高等師范美術教育”“高師美術教育”為檢索詞進行檢索,獲得1999至2009年相關的研究文獻105篇,經審閱、篩選發現,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相關研究文章為86篇。本研究將之全部作為取樣對象,分析維度主要是研究者的研究視角。
二、文獻綜述
(一)高等師范美術教育培養目標研究
趙詩鏡在《對高等師范美術專業的重新認識》一文中提出,師范院校的美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不是“赫赫有名”的美術家,也不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一般的美術工作者,而是培養熱愛教育事業、有高尚思想品德、并具有相當教學能力的美術教師。[1]趙青在《對高師美術教育培養目標定位的思考》中對高等師范美術教育培養目標進行了闡述,并給高等師范美術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2]高等師范美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在于為基礎教育培養合格的師資,更好地服務于基礎教育。這一點研究者存在共識,基本上沒有異議。2005年《中國美術教育》雜志刊登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指導方案,對高等師范院校美術教育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這樣規定的:“高等師范院校美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學校美術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備初步美術教學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礎教育美術教師和社會美術教育工作者?!辈浑y發現,伴隨著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與變革以及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求不斷提升。從過去美術教育工作者到今天的掌握學校美術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備初步美術教學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礎教育美術教師;從適應基礎教育到了解基礎教育再到引領基礎教育,這是對高等師范美術教育培養目標質的飛躍。
(二)高等師范美術教育課程結構研究
關于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的課程設置是研究者討論最多的一個話題,梳理眾多文獻主要從以下層面展開論述。
1.高等師范美術教育專業課程設置
吳世寧在《試論高校美術教育專業中的師范性特點》中指出,多年來高等師范美術教育體制基本上沿用了專業美術院校的教學模式。無論在課程設置還是在教學方法上,都偏重于對專業知識的傳授,過多強調專業技能。著名藝術教育家郭聲健在《藝術教育論》中指出:“藝術師范教育中的藝術專業課程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即像專業藝術院校那樣,在內容上偏專、偏精、偏深,而中小學藝術教育所需的東西卻因其簡單、基礎淺而往往被忽視。結果,學生畢業上講臺,對中小學藝術教育中那些最基本的內容反而并不是感覺輕車熟路、游刃有余。”[3]邱長沛在《關于高師美術教育問題的思考》中強調,高師美術教育專業應該貫徹一專多能的原則,一專多能是師范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作為中等學校美術教師的重要條件。并提出了專業設置的一些實質性的建議,如專業基礎課除素描、色彩外,應增設設計基礎,素描課除傳統素描外,應補充結構素描與意向素描,在工藝設計中開設電腦設計課等等。葛鴻志在文章《對當前師范美術教育的思考》中提出,在中外美術史和美術概論的基礎上,增加美術欣賞課的教學,重視對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的教學。另外,還應開設美學、美術評論及與現代美術教流相適應的電腦美術和電腦設計,根據未來基礎教學的特點,可以開設一些手工與美術相結合的課目,如泥塑、陶藝、紙工、金屬竹木工藝等課。張秀麗在《簡論中國高等師范美術教育》中提到,在我國高師美術專業課程特別注重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課程設計中約占總課程的2/3,并以各種傳統寫實性的繪畫為主,而忽視陶藝,染織、民間手工藝,版畫、工藝制作、現代設計、電腦美術等內容,嚴重脫離基礎教育的發展需要。尤其是三、四年級兩個學年的國畫、油畫等專業學習和畢業創作,成為最重要的學業評價標準,完全沿用了美術學院的課程模式而偏離了師范的辦學宗旨。[4]針對高等師范美術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問題,研究者主要針對高等師范美術教育仍然沿用專業美術院校的教學模式的問題展開論述,提出了許多專業課程改革的建議和意見。
2.課程結構中教育類科目所占比重
高師美術教育專業“教育類”課程的設置和所占整個課程的比例是廣大研究者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也是高師美術課程結構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較多文獻提及了關于這方面的改革建議。還有專門討論在高師美術教育專業中如何富有成效地開設教育理論、教育實踐,培養學生實際教學能力的文獻。張秀麗在《簡論中國高等師范美術教育》中指出,我國高師美術教育中教育課程僅占總課時7%左右,學生學習不到足夠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畢業以后很難當好教師。美國、日本的課程結構則大不相同,它包含了較大比例的教育理論課程和學科教學法課程,約占總課程的2/5左右。為此,在高師課程中必須增加教育類課程,在增加教育實習學時的同時,可將一次性的教育實習改為:“教育見習—了解教師”“教育實習—學做教師”“教育研習—做好教師”不同目標和內容的三個階段,以切實提高學生教學實踐能力。[4]楊鈞同樣在《新課改環境下高師美術改革對策》中指出,高師美術課程設置重專業輕教育是目前高師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十分普遍的問題。并用數據說明課程結構中教育類課程所占比例過低。在教育類課程設置上,研究者主要圍繞完善教育類課程,增加在整個課程結構中所占的比重,突出“師范”特色展開。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研究者很多都采用了中外比較研究的方法,學習國外的先進教學理念,提出了許多可行性的觀點。
3.課程與課程的交叉與融合
強調課程內容的綜合是世界課程改革帶有普遍性的趨勢,藝術領域的改革也積極關注和反映了這一趨勢。美術新課程改革反對科目本位主義,關注各課程知識的互相融合和滲透。徐建融在《美術教育展望》一書中指出:“不同學科間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紀教育、科學發展的主要趨勢,為了與之相適應,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也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藝術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保?]張志強在《新課改背景下高師美術教學中存在問題與發展策略探析》一文中指出,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專業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注重學科之間的融合和交叉,將美術素養和人文素養并重,增加人文課程在總課程中的比重,增設如宗教與藝術、文化人類學、文學、歷史、音樂、建筑、戲劇等選修課程。[6]楊鈞《新課改環境下高師美術改革對策》、劉劍麗《論高師美術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與發展要求》等都在這方面給予關注。關于強調課程建設綜合性,提倡學科綜合類的文章出現較少,提倡高等師范美術教育課程之間融合與滲透將成為研究者新的關注點。
(三)高等師范美術教育與基礎教育銜接研究
岳嶸琪、田衛戈在《建立適應新課程標準的高師美術教學體系》中指出,為適應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高師美術教育應大力進行改革,以素質教育為目標,從課程教學、課程設置、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7]趙勝利在《關于新課程背景下高師美術教育的思考》中指出,以培養中小學美術教師為根本任務的高師美術教育,面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挑戰,應該從教育觀念、教育教學方法以及招生體制等方面進行反思,不斷地完善和發展其辦學模式,從而能夠和美術基礎教育相適應。[8]眾多文獻在此方面給予了一定關注,并提出了改進建議??v觀高等師范美術教學實踐,對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不甚關注,教育教學中很少涉及美術新課改方面的內容,這就直接造成許多“未來的教師”不了解新課改的背景、性質、價值和目標,無法在理念、知識和能力上為將來實施新課程做好充分準備,造成培養的美育人才與基礎課程改革對新型師資的需求之間出現不和諧因素。
三、文獻研究分析
(一)研究成果重復現象嚴重,缺乏創新性和新穎性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更多的研究者認識到師資成為制約課程改革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因素,因此開始對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給予更多關注。筆者將近十年的有關文獻進行搜集發現,論文數目成直線上升趨勢,文獻數目急劇膨脹,時至今天仍是一個熱點話題。綜觀文獻,整體上都能看到高師美術教育存在不足及需要改進的部分,但有不少研究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上,缺乏將某一具體問題作為研究的焦點,進行層層深入的分析、論證。有些研究內容與已發表的文章內容重復,創新性和新穎性嚴重不足。
(二)研究多為定性研究,尚缺乏實證性的研究與分析
縱觀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的研究,研究的視野比較狹窄,往往局限于現狀的分析,且較少關注國外美術教師教育的情況。從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上看,大都以思辨性研究為主。由于研究數據不足,許多論文在論證過程中,以經驗和感覺作為論據,忽略了不同地區不同師范院校的具體境況,致使難以得出一些具有廣泛性的結論,不能令人信服。筆者認為,目前的高等師范美術教育如何很好地適應,乃至引領基礎教育改革,特別需要加強實證性的研究與分析,應多采用問卷、訪談等調查、實驗的科學方法進行定量研究。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科學;人文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3)02-0078-03
20世紀初,美國管理學家泰勒提倡的“科學管理”之風深刻影響到社會各個領域。“泰勒的組織和管理理論原本是為提高工業組織的理性和效率而創立的,結果卻同時成了整個20世紀管理實踐的基礎和框架”[1]。隨著講究效率、成本和收益的觀念逐步建立,高校中便積極倡導教育成本分析、開展教育標準化以及教育教學評估量化等工作。這雖然克服了管理的隨意性和模糊性,但也形成了集權化行政管理模式,造成了大學精神的衰弱和人文精神的缺乏,大學世俗化、功利化及同質化傾向嚴重,從而使我國高等教育陷入“科學管理”的困境,難以自拔。
哈佛大學心理專家梅奧提出了人群關系理論,認為人不再是“經濟人”,而是“情感人”。研究者關心的重點不再局限于工作場所的“硬性”物質環境,而是注重“軟性”心理環境,“文化”的意義已經凸顯?!皩W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的本質是一個人文過程,是以人(學生和教師)為中心的過程”[2]。這對我國高校管理有著重要的啟示:大學管理實現人文轉向是由教育的本質、大學的根本任務以及人的本質決定的。高校管理在經歷了經驗管理、科學管理之后,勢必進入到文化管理的新階段。
一、斗爭與博弈: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漲落”
科學主義認為:自然科學知識是最精確、最可靠的知識,是其他科學的典范;自然科學的方法是人類認識世界唯一正確和有效的方法,是一切認識方法的楷模;自然科學知識可以推廣至解決人類的一切問題。人文主義認為,意志、非理性的生命是世界的本原,以直覺、信仰作為認識世界的途徑,認為只有體驗到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反對理性和科學進步,主張抽象的個人價值、個人中心和個人地位等等。
綜觀科學主義產生、發展的歷史演進過程,科學的發展是在人文主義大旗高揚的情況下得到的發展,也就是說人文主義是科學主義之母。然而,由人文主義孕育而成的科學主義最終在慢慢吞噬著它的“母親”。尤其是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以排山倒海之勢迅猛影響著人類社會的一切領域,“科學至上”、“科學萬能”等“唯科學”觀點占據大部分人的頭腦,人文精神的淪落正變得越來越嚴重。生態失衡,貧富分化,人情冷漠,理想淡薄,精神空虛,幸福感缺失,科學的異化最終導致人類的異化。
其實孤立的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割裂了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互相補充和內在聯系,片面夸大其中一方的作用,而貶低另一方的價值,無疑都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負面的作用。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只有走向融合才是最好歸宿。沒有科學的人文是空洞的,沒有人文的科學是無向的??茖W精神是工具理性,人文精神是價值理性,二者同等重要。正是在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共生互補中,人類社會才一步一步地走向燦爛和輝煌。
二、對立與異化:中國高校學生管理的“科學”困境
與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兩大觀點相對應,產生了高校學生管理的兩種模式:科學主義傾向管理和人文主義傾向管理。
1.科學主義取向的高校學生管理困境
科學主義取向的管理在當前的高校學生管理中占據主導地位,它強調學生管理的統一性、制度性和規范性,認為只要嚴格執行一套管理方法和程序,就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強調管理者的權威,要求被管理者的服從和“聽話”,將管理當成終極目標;其教育評估效果單一,尤其是對德育的評估方法簡單,以考代評。這種管理模式雖然具有有章可循、集中統一的特點,可以避免工作的隨意性,但是也有著巨大的消極作用。它對學生管理過多、過細和過嚴,抑制了大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的發揮,嚴重束縛其主觀能動性,導致大學生變成沒有個性的“小羊羔”或強壓之下的叛逆。
2.中國特定組織文化的熏陶浸染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
我國高校形成科學主義取向的學生管理模式有著特定的歷史文化環境。在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背景中,高等教育一直受到來自政府過多的行政干預和控制,學校的機構設置、管理模式等與政府部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行政化嚴重,大學儼然是一個“小政府”。師生之間也是有著“尊卑長幼”之分的,學生管理更多依靠的是經驗和制度,老師威嚴有余,慈愛不足。這對于正當青年時期的大學生來講,會引發其強烈的逆反心理,這種管理日益暴露出諸多弊端。尤其在今天的信息時代,如果忽視對大學生心靈的啟發和教育,他們并不會感到幸福和快樂,反而會出現心靈的扭曲。
3.經濟管理理論的生搬硬套是其形成的另一原因
雖然學校管理和企業管理同屬“管理”這個大范疇,但二者不能等同。其區別具體表現在:企業生產的產品是物,而大學“生產”的“產品”是人;企業產品的質量可以量化,是顯性的,而大學“產品”的質量沒有統一量化標準,是隱性的;企業產品質量具有即時檢驗性,而大學“產品”質量具有延時性,有時要在學生離校之后多年才表現出來。另外,高校學生管理與企業管理還有著目的的不同:高校學生管理的目的不僅是要維護正常的秩序,更重要的是為教育服務,讓學生熱愛教育。高校學生管理具有雙重性,它既是一種管理活動,又是一種教育活動;教育是目的,管理是手段;教育為主,管理為輔。如果為了管理而管理,則失去了管理的真正意義,偏離了促進人的發展的根本目的??茖W主義的高校學生管理正是錯誤地處理了學生管理的管理性與教育性的關系,把學生管理絕對化,造成管理的異化。
三、提升與超越:高校學生管理的人文主義范式
黨的第十七屆六中全會正式提出“文化建設”的興國方略,要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而大學不但是傳播知識和真理的場所,而且具有引領社會文化方向的功能,培養的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棟梁。因此,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大學里進行文化管理,實現高校學生管理由科學主義的硬性管理向人文主義的柔性管理的轉變,對于中華民族文化興國戰略的實施、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和學生的成人成才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1.人文主義取向的高校學生管理特征
人文主義取向的高校學生管理是以大學生的和諧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尊重學生個性,理解學生需求,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它是在對科學取向的學生管理壓抑人性、阻礙學生發展的反思與批判中產生的,其基本特征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終極目標,以柔性管理為手段,以民主平等為形式。這種管理從其產生開始,就定位為“人文取向”,把大學生與物區別開來,與其他類型的人區別開來,把大學生和諧、充分和自由地發展作為終極目的。它提供給學生充分自由的空間,拋卻不必要的束縛和障礙,尊重學生主體性,拋棄強制的管理方式而更多地采取柔性管理方式,把大學生青春年少的強烈“逆反”減到最小,多給他們以傾聽、關懷、感化和引導,從而使學生管理不僅具有工具價值,又具有目的價值。師生關系不再是傳統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老師不再享有特權和至高無上的權威,不再“居高臨下”“盛氣凌人”,而是平等的、民主的亦師亦友的關系。管理也是一種特殊的教育,管理的目的是為了不管理,人文取向的高校學生管理更多體現在其教育傾向上。
2.建設組織文化是其必由之路
《易經》里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薄∵@是古人對“文化”一詞最古老最有深度的解釋。人類學家克里福特?爵茲認為,文化代表著一種“意義形式的歷史傳承”?! 敖M織文化”是由美國的管理學者鮑曼等研究提出的,他們認為日本經濟發展取得成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歸因其包括信念和價值在內的組織文化因素。“組織文化”即影響組織運作、發展的所有文化因素,它是包括信念、觀念、信仰、價值及禮儀的一個集合體。組織文化對企業績效有著關鍵的影響,企業可以通過管理自己的文化來贏得競爭的優勢。大學是傳播文化和創造文化的搖籃,同樣可以采用 “通過文化的高度認同使組織創造佳績”的管理模式。
大學文化管理實質就是“人化”管理,以大學生為出發點,以其全面、和諧發展為最終管理目標,通過建立共同的價值觀、行為準則和愿景,使主客體之間形成共識,產生強大的凝聚力、文化力。當大學生的日常行為與大學管理制度、大學文化三位一體之時,發揮管理作用的不再是外界的強制力,而是發自學生內心的文化感召力,從而充分發揮其自覺能動性。大學文化管理的關鍵是要使主客體雙方達成共識,這種共識建立于承認大學生多元化發展需求的基礎之上。
大學組織文化建設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建設大學精神。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的靈魂,決定大學的本質和個性,是一個大學與另一個大學相區別的根本標志。而目前大學精神呈現千校一面、世俗化、功利化和行政化的趨勢,大學師生的精神家園受到來自世俗的紛擾和侵蝕。大學生求真精神缺失、學術論文抄襲、社會實踐作秀及追弄新潮等現象嚴重。塑造強大的、有特色的大學精神是大學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學生管理“無為而治”的根本所在。只有在以大學精神為引領的優秀大學組織文化的感染中,大學管理才會變得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馮大鳴. 溝通與分享[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52.
[2]王大中. 關于在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若干問題[J]. 清華大 學教育研究,2000(1):8.
[3]薩頓. 科學史和新人文主義[M]. 陳恒六,譯.北京:華夏出版社, 198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