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8: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外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998年,美國消防協會在眾多專業技術組織和各領域權威專家的幫助和支持下,推出“關注危險”安全教育課程?!瓣P注危險”安全教育課程是第一個專門為課堂授課設計的綜合性防災課程,以教育學、哲學、心理學、醫學、地理學等學科為基礎,課程的內容、實施手段和方式等都經過專家的認定,更具科學性。而且,這套課程按照同一個模式和程序來實施,非常有利于推廣。更為重要的是,課程得到了美國啟蒙計劃(美國啟蒙計劃:美國最大的聯邦幼兒教育計劃,是齊森總統對抗貧窮計劃的一部分,已有2000萬個孩子完成了計劃啟蒙課程)的資助,從2000年開始在全美縱向推廣。并成立了“關注危險優勝者管理團隊”,以支持課程在各地市的實踐,短短十年時間已經取得巨大的成效。
“關注危險”課程簡介
由美國家庭安全委員會(HSC)提供資金支持,美國消防協會(NFPA)開發研制的“關注危險”課程(RiskWatch)是專為中小學生設計的綜合性傷害預防課程,該課程的最大特點是將傷害預防知識和技能融入到中小學的課程之中,并提供完整的課程指導資料,使課程容易實施且便于推廣?!瓣P注危險”課程將學校、社區、家長和安全專家聯系起來組成技術同盟,教會青少年分析各種突況、權衡行為后果,學習怎樣做出安全的決定和判斷環境,增加安全知識和提高安全技能,并不斷向青少年灌輸自尊自愛和正面價值觀。目前已在美國50個州和加拿大部分地方推廣該課程,是影響力最大的安全教育課程之一,得到了學校、青少年、家長的廣泛認可。
據美國消防協會的報告,威脅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和安全的意外事故主要有:交通意外、溺水、火災、燙傷、中毒、高處跌落等,所以“關注危險”課程主要圍繞這些意外傷害進行,其課程內容具體分為類:交通工具安全、遠離火災和燙傷、窒息防范、中毒防范、高處跌落防范、武器傷害防范、自行車和行走安全、溺水防范。美國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比較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地震、洪水、颶風、龍卷風、森林大火、暴風雪等),所以,“關注危險”課程也將自然災害傷害防治納入到安全綜合課程中。教師要將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傳授給學生,并且要教會學生對環境做出快速而準確的安全評估和安全抉擇,減少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關注危險”課程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將安全教育課程分為5個教學單元[3]:幼兒園、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七八年級。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程快樂而有趣,“關注危險”課程為每一年齡階段學生都設定了一個角色形象供他們去扮演和體驗。每個教學階段的教學內容都包括以上八類潛在危險,但是不同階段側重點和教學方式有所不同,詳見表1。
“關注危險”豐富的“課程資源包”對課程的推廣起了極大的作用,課程資源包提供了教師教學所學的一切資料,如包含課堂教學背景資料的課堂卡片,在每張卡片背后都有詳細的課程計劃、行動目標;為增強課堂活力,還有詳細的步驟,比如撰寫日志,在學習過程中向家人、社區成員提供咨詢建議等。
(1)課堂卡片。為了使“關注危險”課程更具推廣性和操作性,每一堂課在設計時都制作了“課堂卡片”,“課堂卡片”會告訴教師為什么這個教學內容如此重要和怎樣開展這堂課,每個卡片都包含了課堂教學目標、可整合的課程、教學所需材料、具體的教學步驟這四個方面的內容[4]。
(2)課程資料共享平臺。資源的免費共享是“關注危險”課程的另一特點,美國消防協會主辦的網站www.riskwatch.org提供了大量的資源來幫助“關注危險”課程在學校順利實施。教師、家長、社區工作人員、學生在這個平臺上可以下載和共享課程計劃、各種課程游戲、技術信息、不同的課程標準等,使用者還可以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傳到網站上與其他人分享經驗。免費、快捷的互聯網使得“關注危險”的實施和推廣更為容易和高效。除了這些可以免費獲取的資源外,美國防火協會還聯合來自消防部門、醫療機構等其他專業組織聯合開發了一系列的補充資源,如網絡游戲、CD、歌曲、書本等,通過實體書店和網絡書店方便購得,且價格低廉。
(3)課程評估手冊。評估“關注危險”課程到底有沒有作用,有多大作用,需要使用一套評估手冊。課程設計者為教師準備了整套的評估工具,包括課程開始前和課程實施后對學生的測評等,通過安全知識考試來檢驗學生安全知識的技能的掌握、安全意識的培養等。“關注危險優勝者管理團隊”非常重視搜集安全教育實施的實例,鼓勵教師搜集學生在經過課程學習和培訓后,在經歷危險情境中是怎樣應用安全知識和技能使得自己和他人免于意外事故傷害的事例。如一個小男孩在學習過家庭逃跑計劃后成功地在一次火災中逃生,教師可以將這些成功的案例編輯成新聞報道發給國家消防協會。協會將給這個案例的主人公頒發獎章以表彰他的勇敢和智慧,這些都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此外,課程資源包里還包括“關注危險———給監護人的信”[5],向家長描述安全課程、提醒家長實施家庭演習等;為了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課程開發小組還設計了精美的學生手冊發放給學生和家長使用,共有幼兒園、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七八年級五套學生手冊,指導學生和家長更好地掌握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
安全教育無處不在,其本身就和多種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能正視這些關系并開發出其間的著力點,不僅能增強學生的主干課程知識的學習,還使課程知識有了實用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關注危險”課程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玩游戲、看錄像、學唱歌、繪畫、開辦安全集市、創辦報紙、表演小喜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傳授安全知識和提高安全技能。教師和學生都非常喜歡這個教學方式,寓教于樂,教學過程輕松,同時還有良好的教學效果。5.師資培訓教師是“關注危險”課程團隊里最重要的成員之一,課程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關注危險”課程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對參與教師、學校管理者、社區工作人員等的培訓,擁有一個完善的培訓計劃。在培訓開始之前,組織者提前同部分教師和校長會面,進行培訓需求分析,了解他們的需要和期望,為課程的實施提供支持和幫助,并依此設計培訓計劃。培訓的目的是向教師和管理者展示“關注危險”課程在對青少年進行安全教育時的優越性和教會教師使用這套課程,所以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向教師展示安全教育課程的一些成功案例、課程目標、教師在課程中應扮演的角色和完成的任務、教師在培訓中會得到的支持和幫助、怎樣使用“關注危險”課程的官方網站等。
“關注危險”課程成功的因素
“關注危險”課程目前在美國大部分地區的學校推廣,讓無數的中小學生和家長受益,成為影響力最大的安全教育課程之一。究其成功原因,技術同盟的成立、來自社會各界的擁護者、完善的課程計劃和課程設計、具有說服力的事實根據、權威專家的支持、團結合作、堅持不懈的努力、具有創造性的課程推廣計劃、所有參與者的友善和奉獻,缺一不可,這些努力使得“關注危險”課程得以順利實施。
“關注危險”課程在開發之初就集合了學校、警察局、消防局、衛生系統等部門頂級專家的參與,其設計的課程一方面有專業科學的知識理論基調,另一方面充分考慮了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使得課程本身妙趣橫生,深得青少年學生的喜愛;其次,“關注危險”安全教育課程將安全知識和安全實踐演練巧妙地融合到學校的其他課程中,在數學、美術、音樂、語言等課程中開展安全教育,將安全教育的“根”植入學科課程中;第三,課程資料的獲得便捷性促進安全教育實施,每堂課、每個知識點、每個教學活動游戲,甚至于每個教學活動用具都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免費下載,或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并有專門的網站供教師學習、交流和共享;第四,“關注危險”課程以標準化的模式進行實施和推廣,使得課程實施有參照標準,更簡便易行。
很多課程失敗的原因就在于忽視對課程的執行者———教師的培訓,所以“關注危險”課程實施的開篇就是對參與教師、校長的培訓。對在課程實施中校長、教師的責任、義務做了明確規定,并指導教師怎么開展安全教育,怎樣獲得和使用課程資料,怎么進行課程評價和分享課程經驗等,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見的困難都羅列出來并提供解決方法。使得教師能輕松掌握課程的教學方法,并樂于接受這些新的知識。而且,這種培訓是系統持續的,為安全教育課程的順利進行解決了后顧之憂。
安全教育事關青少年的生命、成長和社會的穩定,所以怎樣開展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應當包括哪些內容,采用什么手段進行,需要哪些部門的配合等都需要經過科學嚴謹的論證。所以“關注危險”課程得到了來自美國兒科學會、美國中毒控制中心協會、美國汽車協會、美國紅十字會、兒童疾病預防服務中心、家庭安全委員會、國家傷害防治和控制中心、美國國家防火協會、美國全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美國國家兒童安全運動協會、美國消費品安全協會、美國消防管理局、威斯康星大學等機構的支持。來自這些組織的頂級專家組成了技術同盟,對課程的開發和設計做出了重大貢獻,保證了課程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關注危險”安全教育的啟示
安全事故是14歲以下兒童的第一死因,所以加強對少年兒童的安全教育,降低各類傷亡事故的發生率,保護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刻不容緩。我國自1996年始,規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為全國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日,每年定一個主題開展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防災、減災的知識和技能。[6]但是安全教育在施行過程中卻面臨種種問題,盡管也在不斷地調整和改進,可是還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引介美國先進的安全教育模式,在安全教育的理念上會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
“關注危險”安全教育課程是由美國家庭安全委員會提供資金支持,國家防火協會組織開發設計的,充足的資金支持是課程開發、實施和推廣的后盾。我國的安全教育已經實施多年,但很多地方的安全教育有始無終,無論是教材、師資還是教學效果都差強人意,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缺少有力的財政支持,所以尋找充足而穩定的資金來源是保障安全教育的首要條件。
盡管安全教育在我國不是新生事物,但是從課程內容、課程形式等方面看,還處于混亂的狀態。出版社的安全教育書籍大多是應景之作,國家教育部門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特別是關于安全教育課程的設計和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依照美國“關注危險”安全教育課程的成功經驗,在重新規劃安全課程時,應注意:(1)對課程內容的確定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威脅我國青少年兒童的傷亡事故防范為主要內容,比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教育內容還應體現地方特色,比如城市和農村的教育重點就應有所區別。(2)安全教育課程應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階段來設計,寓教于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如幼兒園的安全教育應以游戲、參觀為主,高年級課程應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以討論和參與為主,尊重受教育者的心理發展特點,對癥下藥。(3)將安全教育課程融入到其他學科中,探索安全教育的多種途徑。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本身蘊含在諸如體育、音樂、科學等學科知識體系中,所以在其他課程中穿插安全教育是切實可行的做法。最后,重視安全教育的連續性和持久性。安全教育不是一堂課、一次游戲、一次參觀和一次演練,而是一項貫穿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長久事業,需要學校管理者、教師、家長和其他社會成員在課程開發設計、協作等方面做長期的努力。
關鍵詞:技校 英語課堂 教學
一、技校學生現狀分析
1.我國技校生情況
目前,國家提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然而技工學校學生的學習情況卻不容樂觀,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差、底子薄、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學情緒嚴重等現象,雖然多年學習英語,但是聽、說能力仍僅限于入門水平。
2.海南省技校生情況
2009年開始,海南省的中等職業學校就逐步減免了學費,大部分生源主要來自農村上不起高中,或者是城市中考分數較低的學生。海南省技工類學校學生個體知識水平差距大,素質參差不齊,70%英語底子薄,有些學生還有自卑心理,總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與上高中的學生存在很大的距離。技工類學校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無論學校還是學生都認為技校英語課可有可無,只要把專業學好了英語學不學都不重要,導致教師授課難,學生學起來也難。部分學生還深受非主流文化的影響,崇尚潮流,哈日哈韓,缺乏毅力和責任感,自覺得社會地位低,自暴自棄,價值觀模糊,人生目標不明確。其實,崇尚非主流就是他們不自信,故意偽裝成自己很強大的一個側面。
二、中外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對比
1.中外課堂教學模式對比
美國的布盧姆掌握學習教學模式要求,在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的思想指導下,以集體教學為基礎,輔之以經常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提供個別化的幫助以及額外的學習時間,使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要求。英國的弗雷爾教學法提出,教師把課堂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按自己的需要、可能、意愿和興趣,去安排自己的學習。國外教師授課很多時候會采取分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討論,教師加以指點,從而得出課堂結論,相對比較自由、開放。
然而,傳統的中國式授課模式很多是以課堂和教材為中心,基本上都是教師一言堂、滿堂灌,不注重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面對平淡、呆板的課堂,教師們往往是應付式地上課:有的教師習慣于“講”,不注重或不善于組織學生“練”。有的教師認為,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怕學生聽不懂、不受學生歡迎,不如用漢語方便省事,這樣的英語課就基本變成了漢語課。同時,教師授課常常會處于兩難的境地:讓學生在課堂上運用課文句型做大量的練習,由于詞匯量不夠他們常常會覺得力不從心;如果遷就學生,教師一個人就在那里唱獨角戲,課堂沉悶,學生昏昏欲睡,對所學內容難以產生興趣,教學成效較低。
2.中外學生的學習方式對比
國外的學生不死啃書,課內他們認真聽課,多與同學溝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學習心得;課后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勞逸結合,或者半工半讀,自立自強。不難發現,外國學生學習外語進步很快,幾個月的時間就基本能與人對話。而在中國,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在學習過程中畏難情緒很重。學生們在開口講英語時,無論是句子表達還是單詞選擇,都存在一定的障礙,久而久之就逐漸對英語學習喪失了信心。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傳統的英語課堂模式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國外教師的授課模式新穎,形式多樣,深受學生喜歡,國外學生的學習方法靈活值得我們借鑒。
三、優化技工學校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
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傳授知識,而且能夠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英語的能力。經過多次與同行探討、課后反思、學生反饋、發放調查問卷以及深入調查研究等方式,筆者總結出了一些優化技工學校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
1.教材的征訂與校本教材的研發
(1)征訂教材。好的教材就像航標。根據技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教材應降低理論難度,加強能力培養深度。征訂的英語教材應貼近學生專業、貼切生活,盡量簡單易懂,最好是有譯文,讓學生能夠自習。
(2)研發校本教材。研發校本教材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也是形成技工學校品牌特色的重要措施。技校學生的知識層次不一致,征訂的教材很難適合全部學生,因此,需要有經驗的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一套適合本校學生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研發,有助于教師授課,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校本教材的研發不僅可以提高教師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和提高教師的課程意識,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校本教材的開發要突出和體現學校特色。不同學校在發展過程中,文化氛圍、學科教育都各有其特點,比如,筆者現在所任教的海南省技師學院(海南省高級技工學校)英語組的老師們就根據旅游部學生的專業特點和水平,編寫了一本《實用海南旅游英語》校本教材。該教材簡單、易懂、實用,學生好學,教師好教,備受歡迎。另外,英語組教師在編寫該教材的過程中,認真總結,深刻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優劣得失,最后大家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2.突破傳統,創建新型課堂
(1)何謂新型課堂。課堂是一種師生情感交流,教學行為互動的場所。新型課堂是突破傳統課堂教學,采用創新的形式和方法,進行新穎的課堂組織。
(2)創辦新型課堂。只有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提高他們掌握與使用英語的能力。新型課堂應該是教師擺脫滿堂灌的傳統授課模式,把“一言堂”變成“群言堂”;把學生從不會說、不敢說變成大膽說、主動說??梢圆扇》纸M學習方式,學生之間互助共同探索;也可以嘗試在教室外面或到學校的實訓車間上課,所見所聞,親身感受比老師在課堂上教的單詞、句子印象會深刻得多;還可邀請已經畢業的學生回來給學弟、學妹們講一講英語的重要性,哪些句子在工作中的使用頻率比較高等。生活化的教學,讓英語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實踐能力。
3.創新教學方法,手段多樣
教師在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較多地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發散學生思維,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先生曾經說過:“我們教書,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樣,注滿了就算完事,最主要是引起學生讀書的興趣……”如何將呆板的英語課上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并訓練其掌握技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創新教學方法。
(1)培養學生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
①用英語組織教學。用英語組織教學,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長期在這樣的語境中學生的語感自然會增強。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使用英語來完成一系列的課堂活動,包括問候、課堂指令、講解等等,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②營造英語氛圍。課前的氛圍創造很重要,對語言學習者來說,良好的語言環境就像是催化劑,可以事半功倍。開始上課時,師生可以用英語作一些自由對話,像打招呼、問候、談論天氣、討論班級或學校組織的活動,在某個值日生做完Duty Report之后教師可以提一些概括性的問題或提示報告的重點,讓其他沒聽明白的學生也有所了解。每日的話題可由教師來定,可以采用對話或討論的方式來進行。
(2)備好一堂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要備教材內容,教師拿到教材后應該先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其次備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及學習能力,把教學重點放在大多數學生身上。再次備教學過程,從學生實際出發,適當增減教學內容,設計靈活適用奏效的優良教學。最后備板書,板書是課文內容精華的體現。板書應力求簡潔凝練、言簡意賅、一目了然。
(3)巧設導入。導入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對整堂課的影響不容小視。課堂導入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教學主題的重要環節,成功的課堂導入能夠從一開始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設計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結合其英語水平,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導入環節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3~5分鐘,力求簡約而不簡單。如果時間過長,內容復雜,一是不能保證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二是容易引起學生厭煩的情趣。以下是筆者在課堂導入環節進行的一些嘗試。
①質疑設懸導入法。在教Clothing這一課時,筆者一進教室就跟學生說“I am going to a birthday party tonight,but I don’t know what to wear.Who can tell me?”。這時學生們就爭先恐后地回答:“dress,Qipao,skirt,blouse,jeans”等等。這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生說的單詞列到黑板上,為接下來的新課學習生詞所用。
②簡筆畫導入法。簡筆畫具有直觀、方便、節省時間、幽默等特點,寥寥數筆便能勾畫出形形的人物、動物、花草樹木等形象,創設了情景,表達豐富的信息。如在教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新模式英語Ⅰ》第一課Housing時,教師先在黑板上先畫一個正方形,邊畫邊問:“What’s this?”學生會回答:“It’s a square.”然后再在正方形上面加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小煙囪,形成一個房子時再問:“What is it?Is it a square now?”學生們就會回答:“It is a house.”教師便可說:“Yes,it is a house.I live in a house. Where do you live?”由此引出新課。
③實物導入法。實物展示能給學生形象、直觀的感覺,能讓學生最快進入感知世界,感知實物的存在。通過實物,能夠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記住所學單詞。比如,在上《計算機專業英語》Recognizing Computers這篇課文時,筆者選擇在計算機機房上課,進入新課學習時便指著鼠標問,“What’s this in English?”學生們都搖著頭說,“Sorry,I don’t know.”接下來教師就讓學生們詢問身邊的伙伴,學生們紛紛指著鍵盤、顯示器、主機等討論用英語怎么說,在這種熱烈、輕松的環境中,老師就可以順勢導入今天課題的內容:“Well,it’s a mouse.Today we’ll going to learn parts of a computer.”
④音樂導入法。音樂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優美的旋律、明快的節奏、動聽的歌聲極易使學生產生愉快的心情,激發起學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通過這種方式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比如,在教Holiday時,筆者先教學生唱Jingle Bell 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營造的歡快氣氛,再加以傳授圣誕節的相關知識,這樣比單純的授課效果好很多。
(4)加強訓練,擴大詞匯量。要想操縱一門語言一定要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在英語學習中,大部分學生都反映最大的困難就是記不住單詞。認知英語單詞的過程是:記憶—遺忘—再記憶—再遺忘—再記憶。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如下訓練:
①詞類歸納法。在教單詞時,可以引出相關的單詞,一方面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另一方面幫助梳理舊知識。比如:
商店類:books store, food store, shoes store, clothing store
餐具類:knife,fork,plate,chopsticks
茶水類:coffee,tea,milk,water
水果類:coconut,pineapple,litchi,mango
牛排類:T-bone steak,sirloin steak,filet steak,club steak
②詞類對比法。英語中有許多詞形、詞義相近的單詞,教學過程中對詞形相近的詞進行對比對學生正確使用單詞很有好處。如form,from;advice, advise;hard, hardly;invent,invite;decide,divide;choose, choice 等許多單詞常被學生混淆,及時加以對比就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知道它們之間的差別,避免用錯、寫錯單詞。對常用的同義詞或詞組,如divide,separate;tell,say,speak,tell,talk;join,take part in;run out,run out of 等應該及時幫助學生弄清楚它們之間的異同點,以便學生在實際運用中能正確使用。
詞類拓展教學,使學生不但掌握了教材內容,還擴大了詞匯量。
(5)注重實踐,多提供口語鍛煉機會。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控制語速,必要時可利用手勢、表情、動作及板書等來幫助學生領會,不能滿堂灌,要讓學生在教師講授之后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實踐。
①交際性操練。提出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問題,將學生置于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之中,如:Suppose that you are a newcomer,you have to introduce yourself to the class.How will you express yourself?
②句型操練。利用教材中常用句型要求學生對某些句子做口頭轉換,學生在掌握課文中句子的同時,也學會多種表達方式,如:Can I help you? 還可以說成May I help you?或 What can I do for you?
③看圖說話。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或課文內容向學生提供一些故事性較強的圖畫,要求學生圍繞圖中大意展開話題,各抒己見用英語說出自己的見識。由于學生的認識水平、表達能力、看問題的角度、理解程度不盡相同,所以表達結果會異彩紛呈,但值得相互借鑒。這一層討論是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真正做到用自己的語言交流思想,達到口頭運用語言的目的。
④情景模擬。情景模擬,雖然不是真的場景,但是也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筆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次上公開課,主題是:《飯店英語》Are you ready to order now?筆者選擇在學校的餐廳實訓室里上課,讓學生穿著他們的工作服,試著用英語給“客人們”模擬點餐服務,實戰演練,備受學生們歡迎,效果也是非同凡響。
⑤話題討論。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人生經驗,制定恰當的討論話題,才能使所有學生都敢于發言、樂于發言,提高討論活動的參與面。比如:What will you do to relax yourself?學生們會對于這個討論話題充分思考和發揮, 以后也會記憶猶新。話題討論不僅加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而且能讓學生面對寫作文不再犯難。經常討論話題, 他們會很輕松地洋洋灑灑地完成作文部分。
(6)趣味教學調節氣氛。用游戲競賽的形式來組織教學,課堂氣氛會比較活躍,是學生喜歡的一種教學手段。有時候在上課過程中,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專注力不夠集中時,就會采取游戲競賽的方式來調節課堂氣氛,比如字母接龍游戲:以分組比賽的方法來進行,讓每組學生分別說一個以L開頭的單詞,且不允許重復。最后看哪組學生說得最多最快,贏的組員們會受到獎勵。學生們會認真思考,積極參加,教室里頓時活躍了起來。通過比賽,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而且還能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是一個單詞重復記憶的方法。通過競賽,真正體現了在學習中應用,在應用中學習。
(7)適當傳授文化背景知識。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熟悉有關文化知識有助于語言學習。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了解國外的人文知識和社會風俗習慣,這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學好英語,擴大視野,還有助于理解其民族文化?!币虼?,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介紹文化背景知識,如: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神話故事、名人與歷史、時事要聞等等。例如,在講授《飯店服務英語》Taking Order這篇課文的時候,筆者給學生們介紹了國外的飲食禁忌:當給客人點餐時,如果客人問“What do you recommend?”我們就要注意對方的宗教,如果是穆斯林,就不能給客人推薦有豬肉的菜;如果是基督教徒,就不能介紹帶有動物血的菜。這樣做的目的是提供一些課本教學所需的背景知識,服務于課本教學,增加學生對西方國家的了解,開闊視野,把英語學習變得趣味化、實用化。
(8)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等其他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現在,靠粉筆和黑板,講臺和教室上課是我們的老傳統。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體。由于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并茂等特點,其信息量大、容量性大,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教學效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情感升華對課堂小結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美國的威廉斯創造性教學模式(知情互動教學模式)指出教育不僅要側重認知能力的培養,還要兼顧情意的發展。教育者基本都認為缺乏感情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學習,情感升華會使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完My Family這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們分角色表演,以教室為舞臺,讓同學盡情發揮,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員,展示自己的才能。在總結時,教師問學生知不知道family還有什么其他含義?他們紛紛搖頭。然后筆者將family這個單詞拆分成一句話: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反應快的學生就會說:“oh,句子里每個單詞的首字母合起來就是family這個單詞?!惫P者就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然后叫學生們要經常和父母說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通過家庭關系教育學生愛自己小家的同時升華成要熱愛我們的國家,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最后,請全班學生一起大聲讀幾遍: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直到下課鈴響。本節課的作業:要求學生今天內給父母寫一封信,并打電話跟他們講: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筆者認為這種情感的共鳴會久久留在學生的心里。
(10)自由對話(Free Talk)。課文小結后如果有時間就做個Free Talk,可以談家庭或故鄉,唱英文歌,朗誦詩歌,講故事,談談周末的打算或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等等。要完成好這些任務,學生們會主動去閱讀課外讀物。這種活動能緩解學生上課的疲勞,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連貫地表達思想,還能在讓學生相互溝通的同時,增長見識。
四、課后反思
1.改革傳統考試方法
傳統的英語考試一直是以筆試為主,這也是造成很多中國學生學成“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的元兇。筆者經過多年的觀察實踐發現:筆試和口試各占50%的方式更受學生們歡迎。一方面,筆試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口語測試則重在考查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技能;另一方面,這也便于教師考察學生們的整體學習習得和應用能力。
2.充分利用第二課堂
囿于課內所學知識,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園社團、英語角等活動,鼓勵學生多聽廣播、看電影、英文雜志、原著讀物、報紙刊物,擴大知識量,這些也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延伸。
3.教師自我提升
活到老,學到老。教師應該加強自身學習,多探討優秀教學方法,才能自如地應對課堂,才能對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
4.灌注愛的教育
愛的河流是雙向流動的,注入愛的教育可以使師生思想交流,協調師生關系,它還具有其他作用,即可以產生“教師期待效果”。學生一旦感受到教師的愛,就會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教師應該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喜歡每一位學生,同時也盡量讓每一個學生喜歡你,這樣他們的上課關注力才會更加集中。人們常把師愛比作春風、雨露、陽光,這些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師愛的巨大潛在力。另外,教師得體大方的教態、和藹的表情、和善的目光以及如和煦的春風般的話語會令“親其師”的效果倍增。
總之,我們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Student-centered class)”這一理念,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年齡等特點,用他們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的模式進行教學。老師要對課堂內容、課件、板書和作業布置做精心設計,抓住重點難點,深入淺出。采用啟發式教學,注意師生互動,調動課堂氣氛,切忌在一堂課內做過多的分析講解,而忽略多給學生提供操練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加以鼓勵,并指明進一步的努力方向,讓學生經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突破傳統,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有效地開發新型課堂。改進方法,優化質量,才能使海南技校英語課堂擺脫尷尬的現狀,才能更好地為國際旅游島輸送優質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鴻.情感與教書育人[M].??冢耗虾3霭婀?,1999.
[2]曾琴.加強實踐,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海南省中等職業與成人教育論文集,1999.
[3]吳萍.英語教學中的啟發式教學.海南省中等職業與成人教育論文集,1999.
[4]張艷芳.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的重要性[OL].華南師范大學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網,2012.
[5]明輝.直觀導入法在中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論壇,2010(6).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課題,已通過***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立項(立項編號是*****)。經領導批準,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作如下匯報: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目前,由于過分追求升學率,造成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學生通過加班加點,大量的機械練習、背誦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識,至于知識是如何產生的,怎么運用,都不得而知。“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后全忘記”是這種現象的描述。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相脫離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學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學生及家長在思想上都不夠重視,教學受到了一定影響。如何提高生物教學水平,是生物教師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生活化教學也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課本知識與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聯系起來,變枯燥為生動。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思維方式,釋放創新潛能。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拓寬了課堂的空間規模、教材的知識廣度,讓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力圖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題就是針對當前的教育形勢提出來的。研究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我們認為該研究課題是體現社會需求的、符合教學規律的,也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課題,它的研究必將使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益??梢哉f,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實驗的理論基礎與依據
(一)建構主義理論
該理論對發展和完善我國的課程和教學理論、指導和促進我國的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靈魂就是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指出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復制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生活化教學研究,就是將這一先進的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
(二)國外教育理論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有些兒童在小學里是優秀生,而到了中年級卻變成了學習差的學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學生不會運用概括性的知識去認識周圍現實,而學生之所以不會運用,又是因為他們的概括性的概念、結論和判斷不是通過研究事實和現象的途徑形成的,而是死記硬背得來的。”知識的形成要從現實生活中來,學生才能在現實生活中靈活地運用。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于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
(三)國內教育理論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新課程提倡“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由此可見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這些理論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應追求的目標。“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正是想探討這個問題并付諸于實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學會運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謂生物生活化教學,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生物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中獲得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必要的社會生活技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同類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對于學校的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歷史,上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提倡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紛紛進行教育改革。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認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學不能脫離生活。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導每一個學生都公平地享受為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教育要培養能適應社會生活的人,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一方面拓寬課堂的空間規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識廣度。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以此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本課題研究的側重點與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們研究的是如何讓生物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特別是同體育教學之間密切的滲透,有其推廣價值。
六、研究目標與內容
(一)目標
1.探索生物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學生認識生活、適應生活、欣賞生活、享受生活和創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內容
1.教學目標要體現生活化
目標是行動的向導,教師要真正落實“生活化”的理念,首先應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從一維轉向多維,即從傳統的過于偏重認知目標,向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目標轉變。
2.教學內容要體現生活化
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調查、實驗、探究等方式實現學生的自主建構,使他們學會從生活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將生活與知識融會貫通,在實踐探索中體會成功的樂趣。
在生物教學中,教科書應是“活的、真的、動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靜的、讀的”.因此,教材不過是為學生提供一種“案例”,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獲得“案例”本身,而應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價值的東西。據此,教學內容不應該拘泥于教材,教學內容要體現生活化。
3.教學方式要體現生活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主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即由傳統的師生授受向對話教學、體驗教學和探究教學轉變。
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不再是認識與被認識、灌輸與被灌輸的關系,而是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多向交流的關系。
七、研究對象與范圍
臨沂冊山中學七年級和八年級全體在校生
八、課題研究的思路與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獻資料法為主,學習有關文獻,搜集資料;
具體實施階段:以行動研究法為主,根據學生實際確定實驗班級將收集整理的成功經驗分別進行實驗,探索最佳途徑;輔以個案研究法,選取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個案研究。
成果總結階段:以實驗觀察分析法,案例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廣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各項資料進行歸納整理。
九、課題研究的措施和步驟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課堂上讓學生說起來
(1)“課前5分鐘隨談”指在每次課前由老師指定一個學生利用三到五分鐘時間,在一種輕松、民主的氛圍中,通過即興演講的形式向全班同學講述與生物相關的生活小常識、趣聞、名人軼事、科學前沿等,既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演講后師生互動式的評論可以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僅僅是在課堂上聽還不夠,還要求每一個學生將所講的內容摘抄或剪貼到生物記事本上,供全班同學翻閱瀏覽。如果堅持下來,學生知道有關生物的知識會越來越多,會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也會激發學生對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課堂“說”.新授課時,讓學生說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知識和生物學信息;探究課時,讓學生領悟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性。學會正確的表達個人與小組的探究原理、思維方法、操作過程、實驗現象、探究結論及存在的問題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關注。在交流過程中,還養成了傾聽他人意見的良好習慣。(3)小結課時,放手讓學生運用各種形式總結單元的知識、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臺,讓他們展示出來。
2、在課余時間
(1)營造校園濃郁的生命科學氛圍
教師在課堂上要使用生動、鮮活的例子、多種教學方式,同時還要利用教室的黑板報、著名的生物學家肖像及名言、學校的學科專欄、學科專題報告、學科競賽、學習經驗交流等形式;營造學習生物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學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生命科學意識。
(2)把課堂從教室轉移到校園
可以從校園里的各種花草樹木入手,讓學生辨別植物的種類,結合季節更迭,注意培養學生采集標本并進行制作的技能。同時,利用家養動物和常見的動物進行種類的識別。結合生物實物、掛圖、模型等較直觀地提供生物學的知識,把學生帶到一個視覺清楚的世界里。還可以進行課外生物興趣小組活動,結合課本的知識,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設計,并進行科學實驗。
(3)充分利用當地資源。
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對身邊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污染原因及狀況調查,對綠色工廠的參觀訪問,讓學生提出環保設想和對策;通過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環境宣傳、環保知識講座等活動,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加深理解和認識,讓他們成為環境保護資源的有力宣傳者和執行者;生物教學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多選擇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生物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交給學生一些扦插、壓條、嫁接的常識,并在課外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開展實踐活動。
為了學生更好的學習和適應社會,因此要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和提高自身的各種能力,包括觀察、實驗、調查、發現搜集、選擇信息、分析歸納、設計和調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斷積累經驗,挖掘發展潛能,增強創新和應變能力,利用周末開展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課業負擔。
(二)本研究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2019年10月-2019年12月)為資料準備、理論學習和實驗設計階段
確定課題研究的方向、內容、對象,學習相關理論,討論課題實施計劃,完成課題實驗方案的總體設計及課題組各成員的具體分工,申報與立項。
2.第二階段(2019年1月-2019年12月)為課題研究和實踐探索階段主要任務是按課題方案,分步驟、分階段地進行實施,運用科學方法、手段進行實施研究,從而為課題研究獲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階段(2019年1月-2019年6月)為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全面整理研究資料,分析實驗資料,總結經驗與研究成果,全面匯編實驗資料,撰寫實驗報告。
十、課題成果形式:課件、論文、結題報告
十一、研究人員分工
柏玉娟:課題第一負責人,主持課題研究工作,制定課題研究方案,負責指導、調整、協調課題組成員的研究過程,案例收集、組織教學研討、階段總結會議召集,結題報告等。
組員:
******個案研究,撰寫相關論文
******資料搜集整理、過程記錄
******資料整理、數據分析
******資料整理、記錄
十二、課題經費預算
基本經費和課題運轉所需硬件投資共計:8000元
學習資料費用約計3000元;調查問卷印刷約計500元;電腦、簡單打印資料約計1000元;其他3500元。
參考文獻:
1杜威?!抖磐逃撝x》[M].杭州大學教育系,1977(8)。
2楊心岳。生活中的生物學[J].《生物學通報》,1999年第12期。3吳昊,張贛道。生活垃圾生物處理的研究與展望[J].《中國環保產業》,2019年第8期。
4徐麗,練成燕。淺談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清潔發展機制[J].《上海節能》,2019年第7期。
5李津軍。生物工程技術與我們的生活[J].《科技潮》,1999年第9期。
6吳遵民?!锻鈬逃撝x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9)。
7?!督逃撝x》[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8張詩華。加壓與常壓生物濾池處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對比[J].《中國給水排水》,2019年第15期。
關鍵詞:護理院校;自主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2)10-0050-02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高校在這一發展戰略中擔負著重要使命。目前國內外一些護理院校著手教育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想方設法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和穩定人才,讓護理人才的創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吉林醫藥學院護理院校從加強師資創新培養入手,深化創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式,提高護理院校的自主創新能力。
一、加強師資創新培養
(一)人才引進和教師研修
提高學歷層次,提升教研水平。近年來,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從人才引進為重點向現有人才培養和建設上過渡:多種形式選派教師進修學習,鼓勵支持高年資教師攻讀學位,有計劃地選送骨干教師去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深造。目前護理學院教師均為碩士以上學位,遴選3名教師赴英國、美國、韓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大學進修、學習;1名教授受“田家炳”教育基金資助于2010年作為國內高級訪問學者到香港理工大學學習交流;選派10名教師分批赴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瑪麗諾醫院進修學習;選派3名教師赴大連外國語學院、延邊大學進修學習;選派4名高職稱教師赴華東五市醫療機構參觀學習。通過選派教師進修學習,形成具有學科帶頭人、后備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學術梯隊,為學院自主創新能力的開發做好鋪墊。
(二)加強對外交流
近年來,先后與美國Bellarmine、Devenport、Baker大學、英國Edinburgh、Conventry大學開展學術交流,專聘8名美國知名學者、2名英國知名學者為客座教授,他們每年來吉林醫藥學院進行為期二周的學術講學,通過彼此交流,資源共享,互通有無,求得共同發展。護理學院有五年制的英語護理專業,根據專業特色,專聘專職外教。引進國外教材與設備,培養師資力量,力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護理專業教學團隊。
(三)鼓勵教師實踐
強調青年教師教學過關、中年教師側重科研能力培養、資深教師著重知識更新和掌握現代科學技術,開拓教師視野,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自主創新能力。借鑒國外經驗,要求不同層次的教師每年有臨床實踐經歷一月,指導學生臨床見習;研究生畢業的青年教師臨床進修一年后開始教學工作,達到教學和臨床緊密結合,真正實現護理教學從學校到臨床,再從臨床升華到學校質的飛躍,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為今后的科學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四)建立教師研究基金
學院每年從學科建設經費中撥出經費資助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為廣大青年教師主持和負責科研項目創造條件,通過參與科學研究,加強科研設計、組織、實施、整理、統計和論文的撰寫,以科研促進教學,帶動自身教學能力的全面提高。學院現完成34項省級教研項目、30項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1項、資助金額46萬元,發表8篇SCI文章。
二、創新教育理念
(一)改革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護理院校培育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關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變傳授知識為傳授學習方法,以開放的思維訓練學生運用科學研究方法去獲取和探索新知識,引導學生確立研究性學習的理念,積極開展研究性課外獨立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參加相關課題研究,指導學生以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搜索信息、獲取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研究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從而實現人才培養由繼承型向創新型的根本轉變[1]。
(二)優化課程設置
合理分配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教學時數,構建融會貫通的課程體系。強調實驗教學在本科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等方面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實驗教學的基本任務是發展學生智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探索求知。注重學科前沿,研究熱點,開拓思維,文理科相互滲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志愿選擇。護理學院已經開設醫學創造學、護理科研和醫學諾貝爾獎等選修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
(三)改革教學內容
以“急危重癥護理學”為例,編寫全新教材,宗旨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介紹學科的最新知識、熱點內容、創新方向,注重將“急危重癥護理學”課程內容與其他課程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關注本學科的最新進展,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和觀察能力。注重新知識、新方法技術鏈接,追蹤國際最前沿的醫學護理信息,讓學生學到的急救護理學內容始終是最前沿的急救護理知識與技能。
護理學院開發急危重癥護理學計算機輔助模擬教學系統,完善實踐教學,建立急危重癥護理學模擬實驗室。2010年學院研發的臨床護理虛擬訓練與評價系統,被評為吉林省教育技術成果二等獎,2011年開始將成果有效轉化,采用虛擬、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將虛擬醫院見習運用到實驗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的培訓,提升學生的創新理念、臨床評估能力和護理決策能力。
三、改革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多樣創新,自主創新的教學是確立“主人、主體、主角”人格本位的學生觀,在教學中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從而使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創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3]。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常常運用案例教學,教師和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評價、尋找對象,體驗和感悟案例情境, 學習、借鑒案例反映的策略, 吸收案例討論中有價值的思想、觀點、方法, 內化為自己所學知識, 增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
(一)情景模擬法
以問題為中心,模擬真實的場景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將教學內容放入能直觀感受的教學環境中。以“急危重癥護理學”為例,課前1周教師根據下次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大綱,精心設計2個綜合案例并分別提出5個相關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6人一組,共計兩組;每組學生根據案例,結合教材,上互聯網和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及參考書,通過閱讀和思考,發現新問題和解決問題;針對有些疑難問題求助教師指導;申請模擬情景道具;上課開始每組學生給予5分鐘時間,根據綜合案例進行群體配合模擬急救,學生分工配合實施“搶救”,通過角色扮演,學生根據模擬患者病情做出快速評估、決策并采取有效措施,最終給予評價;情景模擬結束后,其他學生會提出一些問題,授課小組成員給予回答,教師幫助完善答案,教師根據學生模擬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及搶救情況,引導啟發學生進行本次課內容的學習。此法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啟迪思維、發展想象、開發智力、提高學習興趣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激發“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體現個性思維的深刻性與創造性,強烈的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內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是學術創新的突破口。
愛因斯坦說:“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可能比得到解答更為重要?!盵5]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始于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即問題意識,這需要教師的培養和激發。教師多渠道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至進行新的發現。
牛頓說:“我不知道世人怎樣看我,但我自己以為我不過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時為發現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塊卵石或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666年夏末一個溫暖的傍晚,牛頓坐在一棵樹下,埋頭讀書,一只蘋果落下來打在牛頓的頭上,牛頓正苦苦思索著一個問題: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為什么這只打中他腦袋的蘋果會墜落到地上?正是從這一問題意識開始,受到啟發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這個理論與實踐非常有力地證明了一個簡單卻是十分重要的命題:一切創新都始于問題的發現,而發現問題又源于強烈的“問題意識”。所以,沒有“問題意識”,自主創新意識的培養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護理院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順應國家和民族的需要。護理院校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需要集體力量,認真總結過去的護理教育經驗,吸收先進的護理教育理念,與時俱進,深化護理教育改革,建立新型護理人才培養機制,真正把護理學生創新教育落到實處,為祖國護理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出富有創新精神的新型護理學人才。吉林醫藥學院護理學院采取如上舉措對解決我國護理院校人才培養方向、適應市場化需要、大學生就業問題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趙風.研究性教學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育論壇,2008,(9).
[2]白忠喜,胡卓君.基于資源整合共享的實驗室重構及其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8).
[3]顏紅金.醫學生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教學改革的探索[J].華夏醫學,2006,(10).
論文關鍵詞:社交網絡,移動學習,Moodle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1],2015年,在移動互聯網的推動以及手機應用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手機上網比例高于PC端。即時通信作為第一大上網應用,其用戶使用率繼續上升,微信,QQ等社交類網站的迅猛發展,預示著社會媒體(Social media)成為當今互聯網發展的熱點和趨勢,它正逐漸影響著網絡用戶的生活、學習和工作。
伴隨網絡的普及和發展,移動學習教學在世界各地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利用因特網進行教育與學習變得越來越普遍。國外的移動學習研究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的部分經濟發達國家,其研究時間較早,研究范圍及內容也比較廣泛深入,構建的移動學習平臺用戶定位十分明確,針對性較強。如Westmister大學的基于短消息的英語學習系統[2],哈佛大學的實時學習分析平臺[3],Blackboard Learn[4],StudyBlue[5]。我國內地移動學習研究起步較晚,但隨著近幾年研究的深入,以黃榮懷[6]、方海光為核心的北京師范大學研究團隊,從系統服務環境、系統支持環境、系統裝備環境三方面入手,并結合國內外移動學習與應用案例的研究,構建移動學習的系統環境路線圖,希望再次帶動移動學習研究的熱潮。其他學者則從技術批判、設備專屬性等方面進行了理論研究,并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同時也提升了國內理論研究的水平。雖然國內企業培訓也開始重視交互、協商等社會建構學習理念,但在實踐中并沒有發揮出諸如思維工具等移動學習的其他特性,仍以資源的堆砌與知識技能的掌握為主要形式和目標,移動學習的發展未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1 移動網絡時代學習的特征
1.1 社會化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基于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在他人的幫助下,通過社會性參與和互動完成的意義建構[7]。所有的認知、學習和行動都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心智的發展都是與他人的心智互動的結果,換言之,人的發展是個體與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8]。因此,重視交流、協作、共享和反思,強調知識的社會性建構,強調各種制品,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應用是構建有效學習環境的基礎,能夠推動學習者達到認知發展的新高度。
1.2 碎片化
隨著網絡信息的快速發展,網絡資源呈現碎片化、微型化趨勢,不再是完整的、線性的、固化的。我們開始進入“碎片化時代”[9]。學習者可充分利用靈活碎片的時間、便捷易用的智能終端、泛在學習網絡進行自主按需的無縫學習,然而,信息并不等同于知識。法赫和普魯莎卡[10]認為,從生成的角度分析,信息與知識有著本質的區別,遠程教育論文前者是獨立于個體由外部生成的,而后者是由個體主動建構的,具有自我生成性,因此不能簡單地采取同樣的方式去對待信息與知識學習,重復的信息捕獲、存儲、回復和傳遞無法作為基本的學習方式。喬納森等[11]認為,只有當學習者在真實、 有意義的問題驅動下對信息進行有目的的操作和重構時,信息才能真正為學習者所用,從而轉化為學習者的知識。因此,碎片化時代要求我們必須探索新的信息傳遞方式以實現知識的分享和學習[12],以更短小的內容、更單一的目標來傳遞知識。
2 基于社交網絡的移動Moodle平臺構建
移動Moodle平臺是Moodle在線學習的移動客戶端應用,通過該平臺,高校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開展移動學習,同時亦可作為常規學習的一種輔助手段。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進行雙向交流,引導學生合理運用碎片時間,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針對現有的移動互聯網使用狀況,彌補學習網站的不足,提出基于社交網絡的移動Moodle,用于移動學習,在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個人知識管理、教學反思、協作教研等方面有積極作用[13],為教育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平臺,為學生學習提供便利。
2.1 功能結構
本平臺采用Objective-C語言技術進行編碼實現,采用MySQL數據庫管理技術,建立用戶數據庫,可對用戶信息,用戶所上傳的文件等等進行有效的管理,以軟件APP的方式展現其功能,用戶可在下載軟件后進行訪問。系統前臺和后臺功能結構如下圖1、圖2所示:
平臺的前臺為用戶提供課程查看、課程查詢、用戶登錄、個人資料修改等服務,網站的前臺結構功能齊全、簡單明了,極其方便用戶使用網站的所有功能。后臺功能便是對前臺動作制造的信息進行記錄與梳理。整個軟件的后臺設計體現出軟件的簡單明了,主題清晰,操作簡易、實用。
2.2 系統界面
根據前臺結構設計圖,采用先進的移動應用開發技術,完成用戶界面的設計,主要界面如下圖3:
3 基于社交網絡的移動Moodle應用分析
社交網絡下的教育教學活動與傳統形式相比較存在很多優點,例如更加靈活便捷,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協作學習,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此外教師在社交網絡中還可以自由提問、表達,包括感情的抒發、思想的表達、教學的反思、經驗的交流、討論主題以及分享個人教學經驗等 [14]。
移動Moodle支持iOS系統的手機和平板電腦;實現瀏覽、評價、在線習題、答疑互動、內容管理、學習統計分析等功能;與Moodle云平臺web端數據完全同步;還擁有強大的站內用戶社交功能,支持語音、文本、視頻、圖片、位置信息發送;對有個性化需求的用戶,Moodle平臺還提供用戶個性化定制服務,可以將Moodle云平臺部署在用戶本地并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功能設計和開發。移動Moodle利用手持移動計算設備,在何時何地都能進行學習。與電子化學習和遠程教育相比,移動學習更側重于通過移動設備達到學習的目的,而該設備必須能夠有效地呈現學習內容,使學習者能夠在移動的環境中實現學習。
基于社交網絡的移動Moodle將兩者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學生在刷朋友圈、微博時,也可學習同學分享的課堂筆記。利用該平臺進行學習,可以更好地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激發對學習的興趣,更利于知識的掌握。
4 總結與展望
基于社交網絡的移動Moodle平臺為每個學習者提供了個人學習空間,學習者可以方便地對各種學習資源進行關聯、整合、管理與分享。近年來,教育研究的焦點逐漸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基于社交網絡的個性化學習資源聚合模式是“以學為中心”的學習系統研究的新發展。未來學習平臺設計將更加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個性化:學習平臺將更加支持學習的個性化,學習者可充分利用靈活碎片化的時間、泛在學習網絡進行自主按需學習。
2)移動性: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與發展為構建移動學習環境提供無限可能,例如,構建基于微博等社交網絡平臺的移動學習環境,學習者之間能更好的進行交流、協作、共享與反思。
3)社會性:學習平臺將致力于實現學習者之間的社會性參與和有益互動,并且集合各種興趣愛好以及習慣秉性相近的群體進行共同學習與分享。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6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5.
[2]胡競.移動學習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應用與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3(3):78-82.
關鍵詞:管理學原理;網絡教學平臺;多媒體教學
一、《管理學原理》課程現行教學模式分析
當前《管理學原理》課堂教學充滿了“灌輸”,教學過程就是講解過程,即在教學過程中,作為講解主體的教師將教材內容、自己的價值觀念以及從現實中獲取的經驗灌輸給耐心傾聽的客體――學生。于是,教學就變成了一種存儲行為,學生是保管員,教師是儲戶。教師不是去與學生交流,而是讓學生耐心地接受、記憶和重復材料,結果導致學生缺乏創造力和改革精神。具體來說,當前的《管理學原理》課堂教學主要體現出以下特點:
(一)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師生關系表現為二元對立
教師站在講臺上講授教學內容,學生則認真記筆記。這種站在講臺上的教師與洗耳恭聽的學生是二元對立的,沒有對話與交流。
(二)教學內容完全照搬教材,教材是“圣經”
目前高等學?!豆芾韺W原理》教材的編寫主要參照國外相關教材,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把教材當“圣經”,教學內容不能脫離它的原文原意。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經營國際化等外在環境和對管理內涵的認識的變化,管理過程除上述構成部分外,還應包括創新、激勵等管理行為。當前這種把教材當“圣經”式的《管理學原理》課堂教學既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也不利于教師教育個性的發揮。
(三)教學方法單一、以傳授為主
即使偶爾使用其他方法,也只是有其形而無其神。比如,當前教師在課堂上也經常使用討論法,但討論的主題和進程都是由教師控制的。又如,在各大高校中,《管理學原理》的教學方法大多采用案例教學法。相對傳統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管理素質,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非常適用的教學方法。但案例教學法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案例教學往往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方式進行,播放的課件往往使學生對案例的信息了解不充分。
為了解決上述在《管理學原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效實現管理類課程的教學目的,有必要做好或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課程內容與時代相結合
管理學理論的發展,應注重管理團隊素質與能力的研究,管理理論的方法論和分析工具在不斷更新,管理技術、方法、手段亦在不斷的創新,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現應包涵最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技術和管理理論。
2、加強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科研的結合
在教學上,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本領域的學術前沿與實踐前沿;在實習環節上,盡可能多安排時間并建立相應的實習基地;在課外,讓學生做一些面向實踐的大作業。若有條件,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來,培養其通過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手段的改進
現在,研究生全都采用多媒體、投影等手段,報告畢業論文。組織學生自行講解、互相討論、角色扮演、教學小結的“討論式教學法”,如講企業組織結構設計時,組織學生對“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的關系進行辯論,并由學生自己進行評講和小結,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多媒體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公眾交流平臺在《管理學原理》課程中的運用
案例教學雖然跟學生能達到一定的互動,但課堂時間有限,并不是所有同學都能表達他們的觀點,如何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互動交流是現階段研究的重點之一,而QQ群、BBS、博客等一些交流平臺正好彌補了這點。下面本文以博客為例,簡單談談博客在《管理學原理》中的運用。
博客具有公開性、互動性、公共性、即時性、私密性、個性化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發展到今天,博客已成為組織教學的一個重要輔助渠道。總結經驗和做法,在《管理學原理》教學中引入博客這個輔助工具,具有以下優勢:第一,有利于師生課外之間的交流;第二,作為一個開放式的平臺,博客給了眾多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第三,可以緩解教學資源的不足。案例介紹既不占用課堂時間,也給了學生課前討論的機會,大大提高了案例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在教學實踐中,要使博客真正發揮作用,必須把握以下幾點:第一,博客僅僅是一個輔助平臺,不能作為教學的重點;第二,博客是個開放的平臺,自由討論是它的最大特點,發言沒有對錯之分;第三,博客應該保持其先進性,其資料、熱點、評論等都應該是最最前沿的。
顯然,博客要真正發揮好作用,博客的質量是關鍵,因此博客的建設與維護尤顯重要,憑一人之力是做不到的,需要團隊的力量,需要師生的共同經營。這里,特別強調的是要發揮管理學教學團隊的作用,讓教學團隊的每一位老師都參與的教學博客的建設中去。盡管目前博客在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的應用中還停留在教學展示、作業收發、教學輔導、案例討論等初級階段,但它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是顯著的。我們期待博客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共享、協作學習的文化意義能夠對管理學原理的教育學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
(二)CAI系統在《管理學原理》中的運用
CAI系統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效果,《管理學原理》系統教學軟件就是CAI系統的其中之一。CAI系統在《管理學原理》課程中的優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可通過計算機向學生輸送聲、光、色、形等信息,使抽象的知識變成可視可感的形象,教學內容立即顯得簡明具體;第二,可以通過示例演示對管理學規律、原理加以驗證,以事實說話不僅加強了《管理學原理》科學的實證性,而且使教師講解更具說服力;第三,CAI實行人機對話,計算機向學生發出刺激信息,學生作出反饋響應,計算機及時進行判斷,并輸出強化信號,實行了教學信息的雙向交流;第四,CAI人機一對一的方式使個別化教學得以實現,充分考慮到各個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
雖然CAI的運用能夠提高教學效率,能夠高質量地完成教和學的任務,但是,它在任何時候都只是一種教學手段,任何技術都不能代替教育領域內人的活動。因此,在CAI的運用中,我們一方面要摒棄舊的思想、觀點,另一方面又要正確認識其作用,充分發揮其優勢,使其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CAI系統中存在著兩個角色,教師和學生,因此,CAI系統結構主要由教師端子系統和學生端子系統構成。這兩個系統的主要任務如圖1所示:
三、網絡教學平臺在《管理學原理》中的運用
網絡教學平臺即基于互聯網絡的教學支持平臺,通常由四個子系統組成:第一,網絡教學管理系統,主要實現教師管理,學生管理,課程管理,權限認證等教務管理功能;第二,網絡教學子系統,提供一系列的網絡教學支持工具,如多媒體授課、網上答疑、網上考試、網上作業、交流工具等等;第三,網絡課件開發工具,實施模板式課程開發,實現教學資源的管理和重用,簡化部署網絡課程的難度,降低開發網絡課程的技術要求;第四,教學資源管理:以學科為單位,集中管理各種形態的課程資源,包括媒體素材(文本、視頻、音頻、圖形、動畫等)、測驗試題、典型案例、優秀論文、文獻資料等。
可以說,網絡教學平臺極大地擴展了教師教學的空間,很好地滿足了除課堂教學之外的課外教學,即我們所說的遠程教學。遠程教學是應用現代通信技術,向那些在空間和地理上與教師相分離的眾多學習者進行的教學活動。隨著通信業的迅速發展,這種教學模式越來越活躍。遠程教學的特點及實現方式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比有如下特點:教師和學生不是面對面地進行教學,他們不在同一個地理位置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共享學校中的教師資源和知識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掌握學習進度。
遠程網絡教學體系建設一般包括三個子系統:
(一)網絡課件庫
網絡課件庫中的軟件,要求能夠自成體系,又能獨立使用。自成體系是指某試點學科中的網絡課件要涵蓋所有內容領域,不能有遺漏;所謂能夠獨立使用,是指網絡課件的設計,要以知識點為單位,對每一個知識點,要設計適合本教學單元需要的網絡課件,它可以獨立用于教學。
(二)網絡課程建設
網絡課程建設要基于遠程教學的特點,能提高學習者學習興趣與自覺性。網絡課程都必須滿足在互聯網上運行的基本條件,還應具備安全、穩定、可靠、下載快等特點。網絡課程應有完整的文字(電子稿)與制作腳本。對課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適當采用圖片、配音或動畫來強化學習效果。
(三)網絡教學支持平臺系統
遠程網絡教學支持平臺系統不僅是先進計算機科學和技術水平的體現,更重要的是要符合現代化教育的一般規律,使得遠程教學成為一個真正高效的現代化教育手段。所有教學及教學管理軟件應該是一個統一的教學/學習、課件開發(主要指內容整合)、網上輔導及討論、自我測驗(交互式)的系統平臺。在這樣一個平臺上要能夠運行多門課程,所有系統的設計要求簡單、靈活、使用方便?;窘虒W環境包括與網絡課程學習直接有關的異步或同步網絡授課、練習題在線練習或下載、答疑系統、課程學習討論系統和作業提交與教師管理系統等。
四、結論
《管理學原理》是工商管理類的專業基礎課,這門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管理思維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傳統授課方法以教師為中心,采取滿堂灌的方式,這對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管理學的方法原理是比較有效的,但對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管理學的原理和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在高校中多媒體教學在《管理學原理》課程上使用已經非常普遍,雖然網絡教學平臺現在還不夠普及,但基于互聯網的網絡教學平臺是當前各種教學模式的有利補充,并可能成為未來的主要教學方式。在計算機領域、通信領域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網絡遠程教學必將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深刻的影響。同時,對網絡教學及互聯網協同教學的研究,也將會給其他領域的互聯網應用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思路。
參考文獻:
1、陳超,顧南,譚濤.CAI在《管理學原理》教學中的運用[J].高等農業教育,2000(2).
2、陳俊林.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建構自主探究型教學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2(7).
3、郭建華等.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多媒體教學[J].科學教育論壇,2005(4).
4、架玉芹.網絡教育環境下教師的角色和作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4).
5、李捷.教育信息化與高校教育教學的跨越式發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1).
6、劉廣斌.管理類課程實踐教學方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1999(2).
7、劉琴,周柏林.在《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中引入“博客”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管理觀察,2009(5).
8、汪瑾.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探討[J].高教論壇,2005(1).
9、王華強,高映紅.新形勢下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高教論壇,2007(6).
10、吳浩.基于ASP的網絡教學平臺的研究開發[D].華東師范大學,2007.
現在談論教師教育的熱點是兩個問題:一是由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轉變,即逐步取消中等師范學校,小學教師由師范??茖W校培養;二是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即除了師范院校培養中學教師外,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也可以培養教師。對這兩種轉變,有人贊成,有人保留意見,雖說不上反對,但認為現在還不到時候。我想就這兩個問題發表點看法。
一、歷史的經驗
眾所周知,教育是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產生的,只要有人類的存在就有培養下一代活動的教育存在。但是培養教師的師范教育(現在大家愿意把它稱為教師教育,包括了職前培養和在職培訓,對此本文不作論述)則是近代以來的事。大家公認的第一批師范教育機構是法國拉薩爾(LaSalle)于1681年在蘭斯(Rheims)創辦的教師訓練機構,1695年德國法蘭克(A.H.Francke)于哈雷(Halle)創辦的教員養成所,以及德、奧各地出現的短期師資培訓機構。至今不過三百多年的歷史寫作論文。隨著普及義務教育的提出和發展,師范教育有了較大的發展。早期師范教育的特征是:一是水平較低,往往是初等教育畢業以后經過短期培訓就去擔任小學教師;二是專業性不強,由于教育學、心理學還不發達,因而教師缺乏專業性培養。
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隨著義務教育的延長,歐美一些國家的師范學校陸續升格為師范學院。20世紀50年代以后,許多發達國家的師范學院或并入綜合大學,或自身擴大為綜合大學。從此,師范教育由封閉型走向開放型。有的研究工作者把世界師范教育絕然分開為兩種類型,即封閉型和開放型,或者如英國詹姆斯·波特報告(JamesReport)中所稱的“定向型”和“非定向型”。其實教師這行業從來就不是封閉的。由于以往教師的專業性不強,幾乎任何高等學校的畢業生都可以當教師。所以重視教師工作的發達國家都設有教師資格證書制度,通過考試等方法來認定教師資格。即使如前蘇聯以定向型為主,有師范教育體系,但仍有15%左右的教師由綜合大學培養。尤其是高中階段的教師,大多數國家都是在綜合大學培養。例如法國,師范學院主要培養小學教師,中學教師資格主要由綜合大學畢業生通過教師會考而獲得。
由此可知,教師教育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是必然的趨勢。分析一下美國20世紀50年代末師范學院向綜合大學轉變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要求教師水平的提高,師范學院歷來學術水平較低,已經不適應培養高水平教師的需要;二是教師在數量上已經基本得到滿足,不需要設立專門的師范學院來培養;三是二次大戰以后大批復員軍人涌入高等學校,許多師范學院由此而擴大為州立大學。其實師范學院依然存在,不過是存在于綜合大學之中,有的稱為教育學院。西方綜合大學的教育學院或師范學院培養兩個層次的教師:一是本科生,培養小學、初中教師;二是接受其他學系的畢業生,經過一二年的教師教育專業訓練,培養為高中教師。
從教師教育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教師教育的水平是由低到高發展的,教師的專業性也是逐步提高的寫作畢業論文。與其他職業不同,不是一開始就是高水平的。但是進入20世紀后半葉以后,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教育學科和心理學科的發展,教師專業化程度在提高,教師教育的水平也在提高。
(2)教師教育由封閉型轉向開放型是歷史的必然,是教師教育專業化、教師教育水平提高的標志。
(3)高中階段的教師的培養始終是以開放型為主。即使設有專門師范學院的國家,也不是全部高中教師由師范學院培養。
(4)教師教育的轉型的實質不是培養形式的變化,而是水平的提高。
二、中國的國情
中國的師范教育產生得很晚,如果從盛宣懷于1897年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內設師范院算起,至今也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應該說,我國師范教育雖然起步晚,但起點并不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頒布壬寅學制中就有師范學堂和師范館;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已是1904年1月13日)頒布的癸卯學制則把師范學堂分為初級師范學堂和優級師范學堂。前者屬于中等師范學校,培養小學教師;后者屬于高等師范學校,培養中學教師。1902年又在京師大學堂內創立師范館,招收科舉時的舉人、貢生、廩生、監生和中學堂畢業生,修學3年,畢業后擇其優異者給予中小學堂教習文憑。以后至前,幾乎各省都辦起了師范學堂,有的辦了優級師范學堂,有的辦了兩級師范學堂。癸卯學制規定在初級師范學堂內可設簡易科,以解決當時初等小學堂教師的急需。至1949年,全國有獨立設置的高等師范院校12所,在校師范生1.2萬人;中等師范學校610所,在校師范生15.2萬人。全國院系調整以后,向蘇聯學習,師范教育實行三級制,即中等師范學校,招生初中畢業生,學制三年,培養小學教師;高等師范??茖W校,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二至三年,培養初中教師;高等師范學院和師范大學,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四年,培養高中教師。在職教師進修,小學教師有各縣設的教師進修學校,初中教師有各地區、市設的教育學院寫作教育論文,高中教師則有各省的教育學院。這個系統50年來培養了千百萬名教師,為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做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但是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個系統50年如一日,沒有多大變化,顯然已經落后于時代的要求。
首先,這個系統設定的培養教師的目標就是低水平的。特別是小學教師的資格設定在中等教育水平上,初中教師定位在??扑缴希谑澜绶秶鷥仁瞧偷?。特別是第二次大戰后,各國教師教育都逐步升格,小學教師一般都在專科以上水平,中學教師,包括初中教師都在大學本科以上水平。我國教師水準定位較低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我國基礎教育的人口基數大,要在短期內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教師的缺口太大,教師水準定位低一些容易達到合格的標準。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需要逐步調整,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有必要也有可能把教師的水準調高,由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過渡。
其次,師范教育的課程內容陳舊,培養模式落后。20世紀后50年是科學技術發展最快的50年。有的學者認為,人類知識總和的90%是在這50年內創造的。但是師范院校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50年幾乎沒有多少變化。對培養教師至關重要的教育科學、心理科學幾十年來也有很大的突破,但很少反映到師范院校的課程之中。
第三,師范教育在我國不能說不重視,歷次教育決定中都把教師隊伍的建設放在重要地位,教育部(國家教委)也召開過多次師范教育會議,但是對師范教育的認識卻有偏差。長期以來有一種觀點,認為師范教育是低水平的,只要能把中小學教科書中的內容教給學生就可以了。另一種觀點是教師沒有什么專業性,任何有知識的人都可以當教師。由于有這兩種觀點,長期以來對師范教育建設缺乏應有的重視,投入嚴重不足。
長期以來在師范院校中存在著師范性和學術性之爭就是對師范教育認識不同的反映。從1958年開始,北京師范大學就提出向綜合大學看齊的口號,引起了很大的爭論。對向綜合大學看齊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的人確想摘掉師范的帽子,把師大辦成綜合大學。但按我的理解,絕大多數師大的教師并不是不想培養教師,而是想培養高質量的教師。我國雖有培養教師的獨立師范教育系統,但歷來都不排除綜合大學的畢業生當教師?!啊币郧?,許多北大畢業生進入了中學教師隊伍中。于是社會上就有一種輿論,認為北大的畢業生有后勁,即是說,開始的時候師大的畢業生教得好,因為他們懂得教學方法,但幾年以后,北大的畢業生摸索到教學方法以后會教得更好,因為學科知識比師大畢業生學得多學得扎實。師大的老師就不服氣。有人就說,由于教師的社會地位低,優秀青年不愿報考師范,師大新生的錄取分數線比北大要低50到100分;同樣都是四年學制,但師大學生需學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過去叫教材教法),還要教育實習,當然學的學科知識就沒有北大的多。與此同時,師范院校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不高,科研、經費等都得不到領導部門的支持,師范大學的廣大教師有一種不服氣又自卑的心態。于是向綜合大學看齊得到許多教師的支持。為了在學科知識上比高低,教師教育的專業課程和訓練被壓縮到最低點,教育實習由“”前的12周壓縮到現在的6周。可以說,今天我國的師范教育,學術性、師范性都不高。讓這樣的師資水平在21世紀里來推進素質教育,不是緣木求魚又是什么?當然不排除廣大教師都在勤奮工作,為素質教育做貢獻,而且不少教師做出了成績。但從整個國家的教師隊伍的總體來講,不是說沒有問題的。
三、幾點建議
當前教師教育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表現在:
(1)在全國范圍內基本上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有了比較穩固的基礎教育基礎,同時也提出了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要求,迫切要求師資水平的提高。
(2)基礎教育的師資隊伍已經基本上得到滿足,已經有條件來調整教師教育的結構。
(3)我國經濟實力有了很大增長,人民生活進入了小康社會,已經有一定的經濟條件來提高師資隊伍的水準,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有這樣的迫切需要,也有這樣的可能。
(4)近年來高等教育的擴招也為教師教育的調整創造了條件。
因此,教師教育要抓住當前的機遇,解放思想,大膽改革。為此,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進一步提高對教師教育的認識。科教興國,教育為本;振興教育,教師為先。沒有一支合格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都是一句空話。教師是一行專業,不是有知識的人都能當好教師。不能用50年以前的眼光來看教師教育。由于50多年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的進步,教師的專業是知識增長得最快的專業之一。有了這種認識,才能真正把教師教育擺在應有地位。
第二,穩步地將三級師范轉變為二級師范。這種轉變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刀切,先在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有些地區,如北京、上海等現代化城市,可以一步到位,小學教師也由大學本科生擔任。但即使是這些城市,也不是所有教師都一步到位。有的同志主張保留中師的模式,不要取消中師,因為中師比較重視師范性,培養的師范生受小學的歡迎。這不是理由。小學教師由師專或師院來培養,不能改變它的性質,只是提高他的文化水平和專業水平。師專和師院要單獨設立小學教育專業,要充分考慮到小學教師的特點,吸收中師培養模式的優點,而不是用原來培養中學教師的專業和模式來培養小學教師。
第三,開放型的教師教育,有利于培養高質量的教師,有利于利用一切高等教育資源。事實上,綜合大學文理科的畢業生不可能全部去從事科研工作,長期以來都有一部分進入教師隊伍。但是過去沒有明確他們也有培養教師的任務,因而他們不重視教師的專業訓練。20世紀50年代綜合大學曾經設有教育學、心理學課程。不知是哪一年取消的。今后應該在綜合大學中恢復教育專業課程,才能有資格培養教師。
教師教育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許多師范學院的領導感到一種壓力或者困惑,不明確師范教育要向何處去。其實轉型的最本質的特征,不是培養機構的轉變或者培養模式的變化,而是質量的提高。這對師范院校是一種機遇,要抓住這個機遇,深入改革,努力提高培養質量。教師教育既要加強學術性,又要加強師范性。50年代后期北京師大和華東師大都實行過五年制,應該恢復。使學科專業學習能與綜合大學的水平拉齊,教育專業訓練能加強,特別要增加教育實習的時間,至少要有三個月的時間。延長學習年限,就有一個工資待遇問題,這可以隨著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而改善。
第四,要改革現有的專業設置和課程??梢栽O主修和輔修,鼓勵學生跨系科選修,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今天的教師既要在所教的學科上有深厚的基礎,又要了解更寬廣的知識領域。要改革和完善教育學科課程,設立多門選修課,把最新的教育理論介紹給學生。要讓學生早日接觸孩子,這對于培養他們的專業思想和實踐能力都有很大幫助。要改進教學方法,教師專業是一種應用專業,要多用案例教學來培養學生解決教育問題的實際能力。要用信息化來帶動教師教育的現代化。
第五,盡快實施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實行開放型的教師教育就要有資格證書保證。教師是一行專業,就不是任何專業的大學畢業生都能夠擔任,只有經過教育專業訓練,考檢合格者才能有教師資格。這也是確保教師崇高地位的保證。
第六,教師的職前培養和在職培訓結合起來?,F在職前培養是由師范院校擔任,在職培訓是由教育學院承擔。雖然師范院校大多設有成人高校,為在職教師提供進修機會,但都是學歷教育,在某種意義上講仍是職前培養,真正在職繼續教育卻很少。教育學院本來是提供在職教師繼續教育的,但也在辦學歷教育。完全把事情弄顛倒了。教師在職進修主要是在原有水平上提高,或者為了知識更新,或者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但是,從現有的人力物力條件來看,教育學院卻不如師范院校,因而大多數教育學院事實上承擔不了教師在職繼續教育的任務。應該把教育學院并入師范院校,實行職前和在職教育的統一。目前是管理體制阻礙著這種合并。
第七,重視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建設。199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14次會議通過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置,這是為中小學教師專門設立的研究生學位,對于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社會地位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招生4年來,專業逐年增加,現在已涵蓋中學所有學科,將來在適當時候還將開設小學教育專業、學前教育專業;招生人數逐年增加,2000年已錄取7478人,我們計劃在“十五”期間,授予學位能突破5萬名。這件工作需要得到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的支持。有些地方和學校支持不力,他們怕影響學校工作,不愿意送骨干教師出去學習,這是一種近視的看法,不利于教師隊伍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