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消費觀調查論文
時間:2023-03-21 17:08: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消費觀調查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實踐時間:20___年___月___日
填表日期:20___年___月___日
結題題目
姓名
小風
電話
123
郵箱
123@qq.com
學號
321456
身份證號碼
12345
指導老師
老師姓名
結題報告方式
畢業論文
專業班級
報告主要內容:
對問卷調查反映出的數據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結合自身觀念以及第三方觀點做出中肯的評論。對當代大學生的經濟觀念以及消費理念做出了較為合理的剖析。
論文創新之處:
特地調查了當代大學生對于理財這一概念的理解與看法,更有預見性地調查了大學生的經濟觀念。
結題報告的獲得:
對于大學生的經濟理念與消費觀念做了一個比較全面、合理的分析,使得對未來5年內國家青年一代的經濟消費行為有一定的預見性,對于未來的社會市場、經濟市場也有一定的預測根據。同時反映出了部分存在的較為嚴重的問題,可以為糾正提供基礎依據。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引導
中圖分類號:C91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0)12-0088-01
一、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及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來源
經調查發現當今大學生的消費來源呈多樣化趨勢,但仍以家庭為主,統計顯示選擇家庭為主要消費來源的學生占70%。統計同時也顯示大學生的自主獨立性越來越強,調查中20%的大學生通過勤工助學或兼職來獲取生活費。
(二)大學生主要消費結構
1、基礎消費
主要包括:(1)生活消費,這種消費在大學生所有消費中占的比例最高。調查中大學生月伙食費支出占月總消費支出近50%,月購買衣物費用支出占近10%。(2)學習消費,主要包括學雜費、打印復印等費用。
2、人際交往和休閑娛樂消費
主要包括:(1)交際消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訊手段的便捷,大學生的社交活動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調查中月交際費50-100元占23%,100-200元占27%,200元以上占11%。(2)網絡消費。在信息化時代,隨著電腦的普及,網絡消費成為大學生消費的重要內容。因校園網資費較低,本科生和研究生上網的費用不是很高,月上網費用30元以下占62%,30元以上占28%。(3)通訊消費。隨著手機的普及,智能手機上網功能的出現,大學生的通訊消費水平越來越高。月消費30元以下占6%,30元-50元占55%,50元-100元占32%,100元以上占7%。(4)休閑娛樂消費。其中KTV是大學生最熱衷的休閑娛樂活動,月花費在30元左右的占65%。
3、發展消費
(1)考證消費。隨著就業競爭形勢日趨激烈,各種考試證書成為找工作的“敲門磚”。調查顯示大學生平均每學期考證的費用在50-200元的高達48%的比例。(2)發論文消費。這是發展消費中興起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調查的200名學生中,有29%的本科生和90%的研究生。在這90%研究生中,每學期費用800-1000元占32%;1000-1500元占6%;1500元以上占15%。(3)找工作消費。大學生為了找工作參加各地大型招聘會和各種考試所花費的報名費、交通住宿費等占據了大學生消費中很大的比例。
(三)大學生消費水平分析
大學生消費水平總體適中、合理,以中低消費為主。調查中42%的同學的消費方式是“能省則省”,40%的同學是“事先做好消費計劃再花錢”。500元以下占24%, 500-800 元占47%。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生大部分消費是現實、合理的?!熬驼w情況而言,你是如何看待周邊同學當前的消費狀況的?”,調查顯示:沒有人認為過高,20%的同學認為比較高,74%的同學認為比較符合實際,5%的同學認為比較節儉。
二、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及引導
(一) 大學生消費特點
(1) 大學生在消費商品時,吸引他們消費的主要因素是價格和質量(即性價比)。調查顯示購買商品時首要考慮因素是價格、質量的同學占83%,注重外形美觀的占12%,注重品牌的僅占5%。這是因為上文提到的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家庭,即使是20%的通過勤工儉學或者兼職獲取生活來源的同學,他們每月可以支配的錢是有限和固定的。時尚(即外形美觀)在我們的調查中,只是位于為大學生消費的第二因素,這說明大學生消費還是理性的,盲目的追求時尚并沒有成為大學生的普遍行為。
(2)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消費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高職院校的學生中,他們用在購買學習資料上花費的比例和用在上網的花費上的比例嚴重失衡。
(3)沒有合理的理財觀念,儲蓄意識淡薄。調查中18%的同學的消費方式是“毫不在乎,想花就花”。在“當你拿到一個時期的生活費時,你基本會有怎樣的安排”的問題上,選擇“沒什么安排,想到用什么就用什么”占40%;5%的同學選擇“馬上去買或馬上想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在“你所熱衷的方面,你會不會控制不住自己而大肆花錢”,36%的同學選擇“會”。在“你認為自己的理財能力如何”,14%大學生認為較差,無計劃;78%的大學生認為很一般;僅有8%的同學認為自己有較強的理財能力。
(二) 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引導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問題;對策;新疆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3-0289-02
消費不僅僅意味著花錢,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消費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群體正處于社會化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健康的消費觀影響和制約著其對社會的認知程度和行為方式。如何引導現代大學生合理消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以新疆高校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特征作為研究對象,對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醫科大學四所高校的大學生展開調研活動,通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總結出新疆高校學生在消費觀念、行為方面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性的對策建議。
一、新疆高校學生消費行為的總體特征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對象的每月生活費在300元~500元的比例占到64.2%,部分貧困學生每月生活費甚至在300元以下,占到7.5%,這兩部分學生占到總體的近72%。其中生活費主要用于伙食費,200元~300元的占到總數的59%,200元以下的占到15.4%。每月購買衣物的花費在100元以下的占到62.7%。上網費50元以下的占到80.6%,電話費50元以下的占到60.7%。有63%的同學認為在購物時要兼顧“實惠與高標”。 在調查中,63%的同學認為“對于大學生而言,正確的消費觀念是合理消費”;58.3%的同學認為合理的消費方式是“事先做好消費計劃再花錢”;雖然多數的同學生活費來源主要來自家庭,但是有很多同學已經有了經濟獨立的意識,19.4%的同學生活費主要通過做家教和兼職工作來獲得,21.9%的同學生活費主要通過獎學金獲得。65.5%的同學贊成“勤儉節約完全是一種美德,永遠都不會過時”。
上述數據表明,雖然新疆自解放以來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處于西北邊陲地區,地理位置偏遠,交通落后以及很多歷史遺留問題,致使新疆的人均收入與家庭收入水平在全國仍處于相對落后水平,因而由經濟收入水平所決定的消費水平相對也較低,表現在大學生群體中,消費總體上也是“適度消費”。
雖然調查結果顯示在總體上新疆高校學生的總體消費是合理的,趨勢是正常的。但是同時也反映了在實際消費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影響了其正確的消費觀的形成。
二、新疆高校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
1.攀比消費嚴重。在調查中84.6%的同學在大學期間有一至二部手機,甚至有三至四部手機,手機的功能,外形都是市場上比較流行的,價格相對比較昂貴。94%的同學擁有手機,72.5%的同學擁有mp3、mp4,10.5%的同學有臺式電腦,16%的同學有筆記本電腦。手機、mp3、電腦成為大學生群體必備的三大件。很多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的同學看到宿舍同學、班級同學都有三大件,自己就會千方百計地向家里人要錢,或省吃儉用擠出伙食費來購買其中的一樣、兩樣或全部。由于虛榮心的作祟,吃飯講排場,穿衣講品牌,過生日可以一擲千金,為了所謂的戀愛中的浪漫,可以變賣全部家當,甚至舉債度日。在調查中,有27%的同學每月生活費在500元~1 000元,1%的同學甚至超過了1 000元。由于同學之間的盲目攀比,同學們對自己的期望月消費值非常的高,竟然有同學會不切實際的填寫10 000元。如果這種態勢得不到有效地遏制,只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2.理財意識差。在問及“你對你的消費支出有沒有記賬的習慣” 時,29%的同學回答“我很少有記賬的習慣”,24.5%的同學回答“我向來沒有記賬的習慣”;24.1%的同學在拿到一個月的生活費時“沒什么安排,想用什么就買什么”。調查結果顯示,新疆高校部分大學生理財意識較差,在自己所熱衷的方面,有34.3%的同學會控制不住而大肆揮霍。在大學校園里,“月光族”、“負翁”等這類的人群屢見不鮮。往往是“月初還錢,月末借錢”,拆東墻補西墻。對于很大一部分學生而言,財商幾乎等于零。往往是學期開學初時手頭最寬裕,因為剛從家里回來,小有積蓄,花錢沒有節制,也沒有記賬的習慣,可還不到月中,看到癟癟的錢包,不知道自己的錢花到哪些地方去了。也不敢和家里人說,后面的日子只有借錢度日。等家里再寄來錢,再把這個洞堵上,學期末的時候又是最窮的時候,節衣縮食,終于盼到了回家的那一天。一學期一學期的周而復始。
3.娛樂與人情消費攀升。近幾年,大學生的人情消費占所有消費的比重不斷上升,消費主體增大,消費對象增多,消費范圍擴大,消費金額增加,這已成為大學生消費中引人注目的現象,人情消費占整個消費支出的 38.6 %,甚至高于用于學習上的費用。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和人們需求的日益旺盛,越來越多的學生認識到,建立自己的社交網,金錢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另外社會上關系網意識也時時侵襲著當代大學生,不少人認為只有在消費上做到大方才可以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在大學校園里最流行的人情消費是“請客吃飯”,從過生日、慶佳節到入黨、選班委、評三好、發論文、獲獎學金等等合理的、不合理的都成為吃飯的理由。不量力而行的人情消費使學生產生沉重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
三、新疆高校不合理消費的原因分析
1.社會因素的影響。新疆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穩定,經濟穩步增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人民先富裕起來,由于經濟寬裕了,因而就影響了人們的消費觀。在生意場上,要充排場,要懂人情世故,在其他的行業也是如此,因而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思想侵蝕了部分人群,也使大學生群體受到了侵蝕。當今的大學生生活在開放的校園里,他們可以多渠道的全方位接觸社會,使他們的消費觀出現了偏差。
2.學校因素的影響。對“課堂上,老師對你們是否進行過理財教育”的這一問題的回答上,有56.8%的同學表示偶爾接受過這樣的教育,然而也有32.6%的同學是沒有接受過這樣的教育。學校對于學生的相關教育方面仍存在缺失,很多的學校并沒有將培養學生的“財商”的內容合理的揉入到課程當中去。忽視了各個學科的內在聯系性。不管是必修課程還是選修課程中都缺乏相關的教育內容。致使很多的大學缺乏合理的指導,很多同學不知道如何去理財。
3.家庭因素的影響。通過調查反映,58%的家長都不會限制子女的消費;44%的家長則要依據所購買的物品來看,如果不是太奢侈,都會滿足子女的需求;27%的家長從不會對子女的消費行為進行指導和教育;68%的家長也是偶爾教育一下??梢姼改傅姆趴v、溺愛也是造成大學生不良消費行為的重要原因。“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影響深遠。由于每個月的生活費很充足,又缺乏父母的監管力度,因而就會造成大學生的不合理消費。
4.自身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不合理消費問題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首先大學生雖然在年齡上已經成人,但是在心理上仍然很不成熟,好奇心、好勝心都很強。在心理層面有很強的攀比意識、從眾意識;其次大學生社會經驗淺,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再加上獨立自主性差,都是在花父母的錢,不知道賺錢的辛苦。所以在消費方面很容易出現不合理消費。
四、解決新疆高校大學生不良消費的對策
1.社會應營造良好的消費氛圍。首先通過優化大學生消費的社會環境,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提倡節約風尚,培養全社會合理的消費觀。其次,政府應采取經濟或行政手段,凈化社會風氣,制止不良消費風氣,加強高校周圍環境的治理,取締那些純贏利性的、低品位的文化娛樂場所。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絡等各種媒體要多做正面宣傳和引導,避免過度的宣傳高消費對大學生形成誤導,為大學生進行文明、適度消費營造良好氛圍。
2.發揮高校在消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高校應加強理論層面的教育。倡導合理、適度的消費,反對過度消費,幫助大學生在生活中逐漸成熟發展。高校還要始終進行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和革命傳統的教育??梢蚤_設“科學理財”的選修課,或者把“財商教育”納入“兩課”教學內容。有助于他們改正錯誤的消費方式,對他們將來的個人創業及發展都是有幫助的。其次,高校要為學生多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通過各種勤工助學活動體驗到自己勞動所得的來之不易,有助于大學生對自己不良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的深刻反省,從而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最后,高校要充分發揮輔導員與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及時對大學生全體的消費行為進行引導,對學生消費心理進行及時反饋。
3.家庭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首先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做出良好的榜樣。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為孩子做出吃苦耐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和不超前消費的良好榜樣,從小就培養他們良好的消費習慣。另外,對于孩子的生活費提供要適度,不能夠過分溺愛,對于孩子的所有要求全部滿足,加強對于他們消費的監督力度。
4.大學生應加強自身教育。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有著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但是作為祖國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一定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不能在吃、穿、用等表層上你攀我比,而是要在學習、工作、交際等方面比。當前社會需要有知識,有能力全面的人才,所以必須樹立良好的學習意識,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為自己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無論家庭條件如何,大學生都應從思想上擯棄依賴性,多參加社會實踐,逐步學會自力更生,要用自己的雙手為自己謀取幸福,在校園里就開始磨礪自己的意志。
參考文獻:
[1] 徐萍.消費心理學教程[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2] 盧嘉瑞,呂志敏,等.消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 彭華民.消費社會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6.
[4] 王寧.消費社會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5] 陳勇,黃嬙.消費活動倫理意蘊探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6] 劉金平,王金娥.消費心理學[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
[7] 張迪.當代大學生消費現象透視及消費心理研究[J].信陽農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7,(1).
論文摘要:大學生社會化是大學生在社會角色的期待下,通過學習感知社會文化,接受教化,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獨立成熟、自食其力的社會人。大學生社會化是學生成長發展的必然需要,大學生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則是大學生社會化狀況最直接的體現。校園不良消費透視出大學生過度社會化傾向,折射出高校對大學生社會化教育的缺失,導致學生社會化行為的過度或偏離。因此,高校要構建有利于大學生社會化的課程體系,同時大力開展人生觀、消費觀和戀愛觀教育,引導和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健康發展。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不良消費;社會化教育;消費教育
大學生社會化是指大學生群體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認識和掌握社會事物,學習和內化社會規范,獲得社會生活基本技能,從一個自然人轉化為一個能夠適應社會、參與社會生活、履行一定社會角色的社會人的過程。大學生社會化過程是十分復雜而全面的,其中大學生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是大學生社會化狀況最直接的體現。隨著90后新生代逐漸成為大學生的主體,大學生校園的消費行為呈現多元化、多極化和鮮明的時代特征。作為社會特殊消費群體的大學生,其自身幾乎沒有直接的經濟來源,所以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特別受到社會、家長、學校的高度關注。學生的消費行為反映出社會經濟文化的演進和社會消費導向對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影響,揭示著當今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特點,也折射出大學生社會化傾向和大學生社會化教育的狀況。
一、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物質文化產品的充裕,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的消費需求,作為純消費群體的大學生,其消費需求也日趨旺盛。如今的新生代大學生,不再像過去的大學生只滿足于生活學習必需的生存消費,除生活、學習消費外,交際消費、手機電話消費、網絡消費、健身消費、旅游消費、美容化妝消費等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重要內容,反映出如今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的變化和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學生社會化的狀況。
二、不良消費折射大學生過度社會化
大學生社會化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是大學生個體由幼稚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從被動走向主動,并獲得一定的社會角色、承擔一定的社會義務的關鍵所在。從大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超出了正常的消費范圍,出現高消費、盲從消費、畸形消費等不良消費問題。出現這些不良消費的原因主要在于社會消費傾向的某些誤導和學校、家庭對學生消費教育的缺失,對學生消費社會化過程缺少有效的引導和監管。許多大學生一進入大學,就急切地跳出中學階段升學壓力形成的封閉狀態,急于釋放各種抑制和束縛,把抑制的消費欲望迅速地放大,盲從地投身于社會消費的時尚和潮流中,使得大學生消費社會化的過程呈現出“快速轉變”的特點,一些大學生在社會消費主義思想影響下,為了打破經濟拮據的無奈和窘境,逐步形成了“借貸”、“信用”、“透支”等“負翁”消費意識。這種消費社會化速度和程度明顯高于同類人群,脫離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人消費承受能力的消費,是大學生過度社會化的集中表現。
大學生的種種不良消費是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的非理性行為,是大學生為片面追求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而導致的行為偏差。從大學生不良消費透視大學生過度社會化傾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個人物質生活過度社會化。一些大學生追求時尚、追求品牌,推崇世俗化物質享受,互相攀比,把高消費的“瀟灑”表現得淋漓盡致,吸煙、酗酒等一些與大學生身份及消費能力不相符的行為在校園里蔓延。二是感情生活過度社會化。大學校園戀愛被視為一項不談婚姻的愛情,是一項明知沒有結果的愛情。一部分大學生游離于學校生活之外,在校外過早地開始營造自己的家庭生活,不僅在飯店、茶室、肯德基出雙入對,還雙雙出入超市、商場和菜場,提前體驗了婚姻生活的酸甜苦辣,既增加了生活支出,又嚴重影響學習,影響身心發展。三是處世態度過度社會化。一些學生的消費支出中,請客、送禮占了相當的比例,有些學生過分熱衷“感情投資”,搞交際、拉關系,圓滑世故,有些學生為了入黨、評優、“提干”,搞串聯、拉選票,甚至通過各種渠道,打通關系走后門,他們以這種方式顯示自己懂得人情世故,拉近與社會的距離,向社會證明自己的成熟。
因此,大學生的不良消費,不只是簡單的消費行為,它反映了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不成熟,缺乏對社會的深刻認識和自我辨別能力,在心理上表現為異常“成熟”,在行為上盲目從眾,超越了大學生甚至普通社會成員的行為標準和承受程度,這種過度社會化現象,容易使其人格受到擠壓而導致人格缺陷,甚至會導致部分學生滑向歧途,對學生自身和社會都會帶來不良影響。 "
三、正確引導大學生社會化的對策
大學生社會化的實質是大學生在社會角色的期待下,通過學習感知社會文化,接受教化,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獨立成熟、自食其力的社會人。大學階段學生必須完成這樣一種質的轉變,然而過度、過快的轉變,也不利于學生社會角色形成和演變。校園不良消費反映出一部分學生社會角色的過度過快轉變,不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高校要采取切實有效的對策,引導和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健康發展。
1.構建有利于大學生社會化的課程體系
學校教育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社會角色轉變的成功與否。當代大學生更加關注如何與社會相適應,如何更主動地參與社會生活,他們迫切希望按照社會的要求從各方面來塑造自己,在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發展自己。由于學校在學生社會化方面的教育缺失,使學生在社會角色轉變過程中,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導致學生社會化行為的過度或偏離。因此,高校在開展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同時,還必須把社會化的課程納入課程體系中,如可以開設“家庭與婚姻”、“公民道德”、“消費常識”、“職業生涯規劃”、“商品知識”、“體育文化”、“心理學”、“醫學衛生常識”等社會化課程,為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能力、增強生活技能提供有效的知識基礎、理論指導和行為導向。
2.加強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加速時期,多元文化和不同價值觀的激烈沖突,使得整個社會的價值、規范、準則處于調整和變動之中,大學生的人生經歷簡單,面對社會多樣化的復雜環境,不少大學生難以依據自己已有的認識經驗,合理而準確地選擇和認同某一社會價值觀念體系,從而深深地陷入無以參照、無以歸附的尷尬境地,甚至無所適從、迷失方向。從消費調查來看,一部分學生表現出明顯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的處世態度,反映出大學生社會化的價值偏離,對大學生成長成才造成嚴重障礙。因此,高校要堅定不移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加強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開展公民基本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角色期望,強化社會責任,善于處理人際關系,正確對待權力、地位、金錢,正確處理理想和現實的關系,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和抵御各種不良社會現象侵蝕的能力,順利實現從學生到社會勞動者的角色轉變。
3.加強大學生的消費觀教育,形成健康理性的消費行為
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是反映大學生社會化狀況的重要內容,大學生是一個基本沒有收入的群體,其消費狀況不應該超越社會人群的消費水平和范圍。在人們的傳統意識中,消費通常被認定為私人事務或行使個人權利、滿足個人需要、獲取個人消費利益的行為,所以,學校對學生的消費教育往往不夠重視,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消費意識,消費時往往比較沖動,缺少消費的理性和理財方面的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消費引導,開展消費教育,拓展他們的消費知識與消費技能,鼓勵他們更多關注自主成長和職業發展的需要,倡導發展型消費??梢越M織專門的培訓或消費知識講座,使他們學會選擇,學會理財。要充分發揮社團的作用,開展消費問題的討論、消費知識競賽或有獎問答、消費品鑒賞和鑒別、消費投訴等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常用消費品的選擇、評價、鑒賞、使用、維修與保護等,提高大學生對不科學消費的抵抗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消除消費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使其認識到超前消費對自己、家庭和社會的潛在危害,逐步克服不良消費習慣,養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學校各類傳播工具要進行直觀形象的消費宣傳,積極倡導正確的消費理念,增強消費道德,抵制不合理的消費行為,為大學生的理性消費營造良好的氛圍。
關鍵詞:大學生;文化消費;國內外;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9-0180-02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資料消費比重逐年增長,文化消費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它對于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學生活中的文化消費更是影響著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與成長成才。因此,大學生文化消費問題一直是社會、教育界關注的主要話題之一,相關研究不斷增多。
一、國內對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研究
在我國的理論界,一直沒有明確地出現“文化消費”一詞。直至1985年,上海學者程恩富在1994年出版了《文化消費學》一書,第一次較為明確地提出了“文化消費”術語。但之后很長時間內,文化消費一直未在學術界開辟出自己獨立的研究領域,而是往往被劃分如文化經濟學、文化市場學的范疇,被學者們作為經濟學、市場學的一部分來研究探析[1]。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能力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人民的消費水平逐漸向發展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轉變。其中文化消費的增加,日益受到學者的關注,學術界有關文化消費的研究成果不斷增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關大學生的文化消費的調查研究。許多專題論文、研究報告、專著等從不同的角度探析了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現狀、問題和對策等。
經過閱讀整理,可以發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大學生文化消費現狀有著同樣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文化消費比重不斷增加,內容不斷充實。吳松、沈紫金在《WTO與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一書中指出:“從大學生文化消費(學費除外)絕對數量來看,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基本談不上文化消費,90年代中期為每年400元左右,到2003年每月即為138.5元,并且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二是大學生文化消費受經濟能力限制,存在消費水平的不平衡狀況。在劉洋、劉天奇等學者的調查中發現在被調查者中,平均每月生活費用在200―300元的低消費人群,大約占被調查總數的8.5%;300―400元的同學占總數的5.7%;400―500元的占27.05%;500元以上的同學占60%。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的文化消費水平與月平均消費水平是成正比的[2]。三是大學生文化消費有“西方化”趨勢。在學者李曉娟等人的調查中發現:問卷調查學生“喜歡并經常看的電影、電視”,結果選擇歐美電影、電視的大學生占32.4%,選擇日、韓、新加坡的學生占26.4%,選擇港臺的學生占23.2%,而選擇國產的學生僅占18.5%。在對最喜歡的音樂的問題調查中,結果相似。這些數據生動地展示了學生的消費心理[3]。四是電子信息化發展迅速,網絡文化消費上升。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使大學生擁有個人電腦的比例持續增長,同時,大學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化設施,這些為大學生上網提供便利的條件。
但是,在我國國內對于大學生文化消費的學術研究中,我們認為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通過在中國知網上,以“大學生文化消費”為“篇名、關鍵詞、摘要”作為檢索條件,檢索到的相關文章僅120余篇,可見對于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理論研究不充分、不成熟。其次,經過閱讀相關的文獻、專著,可發現對于所存在問題的根源的探究往往浮于表面,結論相似,不夠深入、全面。最后,提出的策略和建議效果不顯著,針對性不強。因而,綜上所述,我國國內的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理論研究仍有待深入與完善。
二、國外對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研究
西方關于消費的研究早在古典經濟學就開始并逐漸形成了眾多理論,如馬歇爾的需求理論、凡伯倫的消費理論等。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國外文化社會學研究興起,文藝消費的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文化消費的研究也隨后發展。在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國、荷蘭等國家相繼誕生了許多文化消費研究的著名學者,他們提出的理論,對文化消費進行了不同的解讀[4]。如,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在1947年提出了“文化工業”的概念,指出文化消費是一種社會控制的手段。他們認為文化消費是一個完全被動的消費過程,是資本主義通過事先決定文化消費的結果,再給予人們自由選擇文化消費內容的假象,來形成一種“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凡伯倫、齊美爾、布迪厄等學者則認為文化消費是一種標示社會區分的方式。他們認為文化消費一方面提供了生存所需,一方面是展示個人財力,界定和維系了社會關系。丹尼爾?米勒和安東尼歐?葛蘭西還提出了一種具有后現代主義的文化消費觀點:文化消費是一種創制文化的實踐。他們主張,人類的自我創造,以及文化的創制(文化作為一種人類實踐),并不限于生產的活動,同時也是文化消費的特性所在。比如,要認識我的自我,就必須透過我原先從自我外化出去的東西[4]。
關于大學生的文化消費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比利時消費組織信息和研究中心在2006年針對本國青年學生的文化消費狀況做的一個研究。研究指出,比利時青年學生在圖書、音樂、電影等傳統文化消費領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同時,電子信息音像制品及網絡的市場也不斷擴大。這些青年學生的文化消費受到家庭觀念及經濟條件的影響,但家長也受到青年學生的消費行為的反作用??梢哉f,青年學生的文化消費行為給比利時的文化市場繁榮、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同時,青年學生的文化消費行為也存有一些弊端,如消費對象的單一等[5]。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國外的文化消費研究雖然起步早、研究多,但是顯而易見的是西方經濟學關于消費的研究雖沒有將文化消費的內容明確排除在外,但是在實際的研究中卻往往將消費的表達縮小為物質消費。同時,國外理論界的研究即使是針對文化消費,但將大學生作為主體的文化消費研究卻是不足的。
三、大學生文化消費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哲學唯物主義觀認為:物質決定意識。而意識決定了行為,在各種行為背后,支配著人們的是他們的意識,或者說是思想觀念。同理,在人們的消費行為背后,是個人的思想意識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社會發展的同時,經濟、政治和文化的變化影響著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居民的消費結構和觀念變化巨大。大學生是消費群體中的特殊的一部分,他(她)們正處于吸收知識,接受教育,形成三觀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正處于成長期,接受能力強,卻在心理成熟度和理性判斷能力、自制能力相對較弱的階段。
而文化消費是大學生在高校生活中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文化消費的內容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順利成才。因此,研究大學生的文化消費現狀并找出問題,分析原因,及時提出對策,引導大學生的行為和思想發展,是培養健康的優秀的大學生人才的重要方面。同時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育人才,積蓄力量。
本文對大學生文化消費行為的調查研究是對大學生的一種教育研究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第一,在理論上。首先,研究“當代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這個主題,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使文化消費盡量對學生和社會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還可以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文化消費的目的和功能同樣是教育和提高人的素質,了解大學生文化消費的情況有利于開展正確的學生工作,利用文化消費中的積極內容,強化課堂教學內容,使正確的知識理論內化為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因而,大學生文化消費現狀的調查,為高校更好地進行教育,提高學生素質提供了良好的理論依據和建議。
基于大學生文化消費研究的成果,有利于高校更有針對性、科學性、實效性地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十的報告中指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其中,文化建設的生力軍就是大學生。大學生自身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的建設,同時大學生的文化消費往往會帶動社會文化產業的走向和發展。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研究可以及時反映當下的大學生的文化消費心理、思想觀念等,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具有針對性,從而加強針對現有問題提出的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第二,在實踐上。正確地引導大學生文化消費,首先有利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良好的文化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健康的知識和信息,抵制不良的文化內容,防止不良習慣的產生。也有利于大學生增強判斷力,在紛繁復雜的社會文化信息和產品中,選擇和接受良好的影響。同時,良好的文化消費觀念及健康的文化內容的影響有利于大學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人格完善。
加強大學生文化消費教育有利于社會思想道德建設,進而推進和諧社會的發展。消費關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建設,而文化消費不僅關乎物質,更影響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提升精神文化消費有利于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
四、總結
通過上文可見,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相關研究并不充分,本人認為關于此方面的研究還可以從大學生不同的性別、專業、年級、家庭經濟狀況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使研究的針對性更強,提出的建議更加符合大學生生理、心理特征,提高高校文化引導工作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趙閃.大學生文化消費調查分析――河南省新鄉市為例[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2,(19).
[2]劉洋,劉天奇,李晨曦,劉衡宇.當代大學生文化消費現狀及現存問題分析[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
[3]李曉娟,董婭.轉型時期青少年對西方文化制品品種的消費傾向調查[J].青年探索,2005,(4).
[4]楊曉光.關于文化消費的理論探討[J].山東社會科學,2006,(3).
[5]丹.新疆高校大學生文化消費現狀及對策探析[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07.
[6]范周,齊驥,等.中國城市文化消費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論文摘要: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不僅消費能力逐步提高,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也呈現個性化、多元化和超前化的特點。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到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進而影響其一生的發展。因此研究大學生消費行為,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大學生成長和高校的德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0 前言
隨著社會發展,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行為愈加受到廣泛的關注。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消費行為極其多樣化;另一方面,尚未獲得經濟獨立,消費受到很大制約,這一矛盾時刻困擾著當代大學生。因此,深入研究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大學生健康成長意義重大。
1 大學生消費現狀和行為特征
在本項研究中,筆者對北京林業大學2008年在校本科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所用方法為隨機抽樣,樣本從大一到大四各年級分布比較均勻,男女比例適中。在調查中,將大學生消費分為食物消費,學習用品消費,手機話費消費,上網消費,服裝和化妝品消費,數碼產品消費,娛樂消費和其他消費類。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98份,問卷回收率達到98%,通過篩選剔除一些不合格問卷,最終得到有效問卷88份。在問卷調查的同時,與部分同學進行訪談,最合結合統計分析方法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因此,本項研究能較為真實地反映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及行為特征,對引導大學生正確消費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消費依附性很高。大學生自身缺乏穩定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母供給。在消費收入調查中,90.9%的大學生選擇父母供給,3.4%選擇獎學金,3.4%選擇勤工助學,另外2.3%的同學選擇了其他途徑。由此可見大學生消費的依附性很高,這種依附性一方面表現在消費水平會受家庭條件制約,另一方面表現為消費行為受家庭消費觀念的影響。
(2)趨同性與兩級分化并存。在月消費額調查中,54.5%的月消費額在500元-1000元,28.5%在300元-500元,12.5%在1000元以上,4人的月消費額在300元以下,占總人數的4.5%。因此大學生消費水平比較接近,83%的大學生月消費額都集中在300元-1000元的中間水平,具有很高的趨同性。但也存在兩級分化現象,一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月消費可達1000元以上,而家庭條件較差的甚至低于300元。這些差距主要體現在娛樂、數碼產品及服裝和化妝品的消費上。
(3)傳統消費逐漸減少,時尚消費成為潮流。隨著電腦、電子詞典和其他電子產品的普及,大學生在傳統學習用品上的消費逐漸減少。55%的大學生月消費在50元以下,32%在50元——100元,13%在100元——200元。同時與上世紀相比,食物已經不再是大學生消費的主體,消費金額也不大。調查發現,17%的月食物消費在150元以下,36%在150元——350元,28%在350元——550元,另外17人的月消費額在550元以上,占總人數的19%。然而服裝和化妝品消費卻在上升,41%的月消費額在100元以上。另外數碼產品和消費娛樂消費在大學生消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2 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分析
大學生有著廣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然而有些方面思想尚未成熟,消費過程中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
(1)消費無計劃。多數家長按月給孩子匯生活費,但很多大學生并不是按計劃消費,花錢時也不考慮生活費能不能堅持到月底。當問及理財狀況時超過60%的大學生表示不能合理地規劃每月消費,因此大學生中出現了很多“月光族”,一到月底生活費就沒了,有的甚至沒到月底就將生活費花光,只好向周圍同學借錢。另外,大學生儲蓄率很低,只有23.9%的同學會在每個月存點錢,大部分學生的儲蓄意識十分淡薄。
(2)從眾消費。從眾性是指大學生的自主意識不足、缺乏判斷力,容易“隨大流”,形成“班級效應”和“宿舍效應”。他們在形成自己的消費特點的同時,在某些方面也不同程度地與班級、宿舍大多數人保持一致。就拿我們宿舍來說,大家日常飲食和服裝就有著高度的相似性,當其中一個同學吃什么或穿什么時,其他同學也會相應的跟著去做。
(3)攀比和炫耀消費較為普遍。大學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十分重視自己的形象,在消費上也比較注意商品的樣式與檔次。5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月消費額應該在500元以上,16%則希望月消費額在1000元以上。多數大學生認為自己消費水平偏低,這主要是同學間相互攀比和炫耀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客觀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生活消費領域,就是對物質生活的高欲望。尤其是一些家庭條件好而學習成績不甚理想的學生更想以此來塑造自己的形象,通過物質上的優越來填補自己學習上的不足。
(4)超前消費日漸明顯。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敏銳地把握時尚潮流,希望用新異的形象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與激情。他們是新商品、新的消費方式的追求者、嘗試者和推廣者,他們喜歡擁有獨特風格的商品,引領著青年消費潮流。受社會風氣和環境的影響,一些大學生不惜代價,利用借記卡進行超前消費,這個月就把后幾個月的生活費花完了。然而超前消費與大學生自身條件是極不相符的,不僅會帶來過重的經濟負擔,也會形成精神壓力,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3 引導大學生正確消費的合理化建議
解決當代大學生消費過程中存在的攀比消費和無計劃消費等突出問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理性消費,不僅與大學生自身的認識和修養有關,與政府和社會的關注有關,更與家長和學校的教育引導密不可分。
(1)加強大學生理財教育。當代大學生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每月的消費金額逐漸增多。然而多數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很低,不知道怎樣合理地規劃自己每月的消費,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理財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學校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大學生的理財教育,開設專門課程如證券投資,財務管理等。一方面提倡大學生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節儉消費;另一方面向大學生傳播現代的消費理念,增強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凹议L是孩子最早的老師”,更要以身作則,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的教育引導,使大學生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樹立節約、合理的消費觀念,養成有計劃消費的良好習慣。
(2)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大學生受社會上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影響,消費上追求時髦和高檔次商品,過分的注重享受生活。一些商家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份額,請當紅的影視明星進行廣告宣傳,誘導大學生不理性消費。而且大學生往往得到不公平待遇,一些銷售商人為地提高商品價格或者以次充好,特別是價格相對昂貴的數碼產品,如果大學生對產品沒有足夠的了解,很容易受商家蒙騙。因此要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外部環境,商家和媒體要本著對大學生負責的態度,加強健康消費和合理消費宣傳,不能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而誤導大學生。
(3)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繁榮發展,信用卡在大學生中已經比較普遍,一些商業銀行紛紛前往各大高校進行宣傳推廣,派發各種各樣的信用卡,然而信用卡的相關管理制度卻不夠完善。一些大學生為了滿足一時的消費需求,利用信用卡借錢進行超前消費,養成不好的消費習慣。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加強對商業銀行信用卡的監督管理。同時加強大學生信用卡管理,對大學生使用頻率和金額做出相應的規定,幫助大學生理性消費。
參考文獻
[1]馬永耀.淺談大學生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8,(3):138-139.
[2]余展洪.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消費[J].思想理論教育,2002,(11):42-45.
[論文摘要]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財商”,就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社會消費方式已經從原來單一的現金交易向現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樣化的交易方式轉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趨方便快捷。當代大學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著開放的思想意識,從不落后于時代的發展。那么在消費方式上是怎樣的狀況呢?在調查中發現,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網絡電子時代。許多大學生都有校園IC卡、交通IC卡、銀行取款卡、上網卡甚至運動健身卡等,“刷卡”時代使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瀟瀟灑灑,用某些同學的話來說,就是“卡一刷,錢就花”。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步入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們不再滿足于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盡管書籍仍是主要的消費對象,但已不是首選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費項目。通過對我校各個學院的抽樣調查發現存在以下現象:(一)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在消費結構中發展資料占的比重呈擴大趨勢。他們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學習條件,滿足對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據本次調查顯示被調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學中有1/2多數每學期在教育學習方面的投資在200元以內,而被調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學中則約有半數的同學在這方面的投資在400元以上。這說明剛入學的大一的學生已經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為自己設定目的和計劃的同時,投資比較謹慎;而大三的學生經過了兩年多的大學生活,多數為自己設計了確定的目標(考研、攻讀各種資格認證、英語過級考試等等),這些教育投資對他們就業及實現自我價值是必須的。(二)大學生也重視健康消費。調查的數據顯示35.5%的男同學在每月的消費上注重營養消費,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學校內設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學生歡迎,通過調查和訪談部分學生,30%的同學選擇定期的體育鍛煉,他們中有利用校內的體育資源的,也有參加校外休閑健身俱樂部的。大學生的健康消費也涵蓋了運動器械用品、衣物等內容。(三) 消費呈現多層次化。月消費達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學生月消費在350-500元之間,31.9%的學生月消費額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間??梢?,大學生的消費層次分化比較分明,中間層次的比重占絕對多數,既反映了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也說明了大學生的消費主體是趨向理性的。
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游、電腦、影音娛樂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調查中,當問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旅游”,其次是“買電腦”,反映出大學生具有想走出校園、融入社會與自然、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開銷的。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后于潮流,這是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有調查表明學生手機擁有率不低于4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他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等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占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痹谟懻摃?,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后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余的錢花完,只有極少數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在關于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15.2%的同學在200元以下“有點痛苦”的生活線上堅持學業;有28.3%的同學在250-350元之間“勉強過得去”,有23.7%的同學在350-450元之間“稍為有點爽”,有16.7%的同學在500元左右“可以瀟灑走一回”;有6.9%的同學在600元左右“比較自由”;有7.5%的同學月消費800元以上可以說是“跟著感覺走無憂無慮”??梢?,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比較分明,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8元左右用于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凈飲食費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凈選擇廉價的飯菜;問題是對健康飲食知識了解不夠。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愿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500元。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系。
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墻”的校園里,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倡導節約風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在思想理論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后我們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 轉貼于
(二)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引導他們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科學規劃安排,是個人消費標準與家情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這個角度看,需要鼓勵人們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的分析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