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8: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跨文化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俄語教學 交際用語 文化差異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語言是隨著民族的發展而發展的,是社會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會風俗又都在該民族的語言中表現出來。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俄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育。
文化的概念非常廣泛,它可以是指一個國家和民族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總和。由于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不同學科對它的概念和范疇的研究常帶有明顯的傾向性和側重性。就俄語教學而言,它涉及到俄國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等,每個方面都有十分豐富的內容?,F代外語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俄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境,特別是交際語言的文化差異,忽略了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交際文化是指兩個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進行交際時,那些影響信息準確傳達 (即引起偏誤或誤解)的語言和非語言因素。它包括問候、致謝、稱呼等習語和委婉語、禁忌語等。隨著各國交流的廣泛深入,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跨文化交際成為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交際用語文化教育成為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俄語教學中應貫穿交際文化教育??偠灾?,語言中時時處處滲透著文化的痕跡,在語言教學中加入文化導入和文化講解,有助于語言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實現跨文化溝通與交流。
一、俄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現代化的進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質產品的流通,將各個民族納入到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際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一個企業若想讓自己的產品暢銷國際市場,不僅需要高超的經濟和技術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對象國的文化,使該產品在包裝設計和實用性方面符合對象國民眾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國,“龍(dragon)”是我們的精神圖騰,常象征皇權、神力與威嚴,由此,由這些詞構成了很多文化內涵豐富的詞匯,如“龍鳳呈祥”、“龍馬精神”、“龍騰虎躍”、“望子成龍”等等。而俄語文化中的дракон卻被認為是生有雙翅,張牙舞爪,兇殘肆虐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企業對此不了解,將印有"龍"圖案的產品推向俄羅斯市場,試想這種產品能否刺激俄羅斯人的購買欲?能否給企業創造高效益?
2.文化教育是實現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關鍵。發展交際能力是俄語教學的最終目的。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具備了交際能力。越來越多的人已達成共識,即交際能力應包括五個方面:四種技能(聽說讀寫)加上社會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合適交際的能力)。但俄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即培養學生造出合乎語法規則的句子,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境,特別是語言的文化差異,致使學生難以知道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因此,語言的文化差異在俄語教學中的作用作為一個重要問題被提了出來。
二、中俄交際用語文化差異
在俄語教學實踐中,交際用語文化差異對學生帶來的干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稱呼語。俄羅斯和中國受不同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稱呼上存在差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職銜稱呼。漢語中職銜稱呼被廣泛用于稱呼語,反映了等級、官本位思想;而俄羅斯人的價值觀念既不像中國人那樣過度謙讓,也不像西方人那樣崇尚個人主義,因此,俄語中的稱呼語體現了“平等”這一原則。俄羅斯人在與身份或地位較高的人交談時,也用官銜、職銜來稱呼,但前面通常要加上товарищ,既表現了對對方的尊重,也表現了自己與對方是平等的。
(2)職業稱呼。在中國,人們最普遍的一種稱呼方式是姓+職業,如:王老師、李醫生、劉律師等,漢語中職業稱呼的使用程度遠遠高于俄語。而俄語中常用職業稱呼不多,最常用的禮貌形式是товарищ+職業,如Товарищ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ь!Товарищ водитель!這是由于俄漢兩民族的姓名結構不同,風俗習慣不同而造成的差異。
(3)禮俗性親屬稱呼。中國人十分強調人與人之間感情的融洽、和諧,因而往往把家庭本位向外推延,擴大到家以外的社會關系中去,于是漢文化中出現了親屬語的泛化現象。人們為了表示禮貌和親切,常常用親屬稱謂來稱呼沒有親屬關系的對方。俄語中類似的用法也有,但遠不如漢語廣泛,且多用于農村居民之間。比如,一個年輕人稱呼一位陌生的年長的俄羅斯老人為дедушка,一定會讓俄羅斯人感到奇怪。因為這位年輕人使用禮俗性親屬稱呼來稱呼上年紀的俄羅斯人,很符合中國的稱呼文化,并包含尊敬之意,但俄語中卻不這樣用,特別是對一個陌生人。
2. 稱贊用語。由于不同文化因素的影響,在如何對待別人稱贊方面,俄羅斯人和中國人具有不同的心態及不同的稱贊語應答模式。本文對俄漢語中稱贊語的運用加以分析,探討俄語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順利、自如地達到用稱贊語進行交際的目的。
(1)相似表達的語用差別。由于俄羅斯和中國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差別,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不盡相同,表達也不一致。中國人的語言較含蓄委婉,而俄羅斯人的表達則較熱情直率。在使用稱贊語時可考慮俄語特點及其習慣用語,及時、準確、恰當地表達出對對方的善意和友誼,以增進雙方的交流。
(2)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導致不同的稱贊語。在俄羅斯文化中、收入、年齡、容貌和外表的改變等是需要避諱的話題,如對此類話題進行稱贊會使談話陷入尷尬境地,影響雙方的進一步交流。比如,經常當眾夸獎自己的孩子、丈夫或妻子,而中國人通常不會這樣做。在中國文化中,“胖”與“?!钡母拍罱洺2⒋?,人們常用“發福”這個詞語來恭維對方長胖,而發胖常被俄羅斯人看成是體質下降的一種跡象。
(3)稱贊語應答模式。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強調人際關系的和諧,所以,在遇到別人的稱贊時,中國人往往表現出謙虛的心態,幾乎每個人都會極力否認別人的贊揚。例如,甲:你的字寫得真好。乙:不行,不行,哪里比得上你。
3.隱私。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婚姻、收入表示對別人的關心,而俄羅斯人對此比較反感,認為這些都涉及隱私。如這樣的對話:“Сколько вам лет ,Анна?”“Это секретарь.”為什么Анна不肯說出自己的年齡呢?因為俄語國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對方眼中顯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駐,對自己實際年齡秘而不宣,婦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國人表示關心的“你去哪兒?”(Куда ты идёшь?)和“你在干什么?”(Что ты делаешь?)在俄語中就成為刺探別人隱私的審問和監視別人的話語而不受歡迎。
4.寒喧用語。中國人日常打招呼習慣于問:“你吃飯了嗎?”,如果你跟俄羅斯人這樣說,他們認為你是想請他們吃飯。俄羅斯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以及興趣愛好為話題。
5.道歉用語。(1)親密度影響道歉用語。中國人對陌生人比較會使用單一的道歉策略;對親密的人則會使用非正式甚至隨便的道歉策語;對朋友,則偏向使用正式而多種策略混合的道歉方式。相比較而言,俄羅斯人對朋友道歉沒有那么客氣,對親密的人又沒有那么隨便。(2)自我意識的不同造成道歉語不同。中國人的自我傾向于集體自我,而俄羅斯人的自我則傾向于個體的自我。集體的自我強調團結、和諧,而個體的自我重視獨立、競爭。中國人直接道歉是為了雙方,尤其是對方的面子,而俄羅斯人道歉更多是為了維護個人或自己的臉面。此外,集體主義取向的中國人不像俄羅斯人那樣對個人的區域、時間與其他隱私特別重視,例如,俄羅斯人在打噴嚏之后都會說一句“請原諒(Извините.)”,而中國人卻從不介意,也不會因此而向誰道歉。
三、如何進行交際用語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中。
1.實踐法。加強中俄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中俄文化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心 、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覺地滲透到俄語教學中。交際文化的傳授應該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教師主要向學生講述俄漢常用語在語言形式和風俗禮儀方面的差異。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改編對話進行表演,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和文化,同時注意其中有意義的文化細節,提高對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識。
2.圖片展示法。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可以收集一些俄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俄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俄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像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俄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
3.對比法。教學中通過對比兩種文化的差異來導入文化。如對比俄羅斯人和中國人對恭維和謙虛的不同反應,對比兩個民族對家族關系稱謂的區別;送禮、宴請、招待的方法和方式。讓學生既了解了俄羅斯人的風俗習慣,又知道了本民族的習俗
總之,在俄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教師在搞好語言基礎教學的同時,應滲透交際語言文化教育,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及語言文化意識,并最終通過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的俄語語言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汪成慧:《俄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