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8: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木建筑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校企產學研 建筑工程專業 認識實習 生產實習 畢業實習 畢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057-02
近幾年,建筑業從業人員接近0.6億,盡管我國建筑行業形勢良好,但是我國高校尤其一般本科院校尤其職業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實習問題存在很多困難[1]。一般院校土木建筑工程專業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三個部分,其中認識實習主要是使學生增加專業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專業課學習奠定基礎[1];生產實習原則是要求跟班勞動,熟悉并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畢業實習是為畢業設計收集相關資料,并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實戰演習。由于學校擴招學生多,實習時間局限性(按學校統一安排),且實習經費十分有限,統一組織十分困難,再加上安全問題,很難找到理想的實習單位和實習項目,項目部多處于安全考慮一般不接待大批學生實習,存在建筑工地多與學生實習難得嚴重問題。
校企產學研合作是教育部為了加強高等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精神:一方面,不僅是為進一步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更好的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培養功能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強高校與企業的結合,利用市場需求與科技應用導向,促進企業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高校的科研功能和社會服務功能,促進高??萍紕撔潞涂萍汲晒霓D化。同時,也有利于企業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教學實驗研究設備、科技創新成果等一切資源,進一步推動其自身的建設、發展和創新[2]。
本文基于高校土木建筑工程專業實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高校如何發揮作為產學研基地施工企業一方的優勢,有利于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開發性高級專門人才,對提高我國土木建筑工程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且促進經濟建設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深化校企產學研合作模式,健全配套的校企合作制度
校企產學研聯合培養需要采用“學習+實踐+學習”的培養模式,增加學生尤其土木建筑工程這類工程類學生的實習時間,進一步提升學生畢業設計的水平,真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但是,目前高校科研評價體系及專職管理崗位缺編等從產學研管理體制方面導致產學研的合作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高校科研評價體系注重重大項目、高檔次論文、各種科技獎勵及發明專利等,科研激勵措施很少涉及到校企產學研相關成果轉化、產業化等。這些評價體系引起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教師喪失興趣,直接導致高層次科研人員如教授及博士對于投身產學研積極性不利。而高校管理能力滯后也或多或少制約高校產學研合
作的推進。高校經常收到大量名目繁多的產學研合作推廣會和各類產學研合作信息,信息量過大帶來的就是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機制,對于與自身學科相關信息的篩選和利用也不夠充分。有限的產學研管理人員面對這種海量信息往往力不從心。企業往往重視高校在某個領域內的高水平人才,但是高水平人才往往有著大量教書育人的工作和科研工作任務,缺少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顧及產學研合作的工作[3]。
我校湖南省高?!巴聊竟こ淌┕ぜ夹g創新”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對于這方面做的比較成功,以校企產學研示范基地為平臺,實行校企“兩個培養主體、兩個階段”和“雙導師”制。校企合作基地需要建立一個穩定的權威性組織機構管理系統,建立專門的領導機構。該組織管理機構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建立合作示范基地的工作領導委員會,由學校副校長以上的領導和企業負責人以上的人員共同兼職擔任,以便充分消除各種障礙和壁壘,保證合作示范基地在利用雙方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科技資源上暢通無阻,實現對合作示范基地的宏觀指導。工作領導委員會下設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工作班子,由業務精、作風好、工作踏實的校企有關中層干部擔任,具體實施合作的有關事宜,確保合作之途始終暢通。在基地的研發隊伍和管理團隊中,管理負責每年年初由主任和副主任召集并共同主持示范基地工作計劃與協調會,省建三公司(企業方)提出科研需求與任務,人員培訓計劃,湖南科技大學提出科研方案,學生實習計劃,經雙方協商制定基地工作計劃并落實到省建三公司各二級單位。通過以上措施,每年針對建筑工程專業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畢業實習雙方安排5個指導老師,每組分別分批指導5個學生,落實指導內容與任務,作為年度產學研考核的主要目標。
2 改革學生實習時間,促進校企雙方通過實習環節互利雙贏
2.1 生產實習
建議安排大學第5學期末,時間:3個月,從6月底到9月底,包括暑假時間,可到學院簽訂長期戰略性合作協議建筑企業的具體項目部,和技術負責人或項目經理跟班實習,要求學生吃住在工地項目部,提供不少于1個月的施工日記和1個以上合理化建議論證書、制作多媒體匯報材料,要求技術負責人或項目經理對實習學生做出具體鑒定,并蓋項目部章;為減輕項目部對學生安全壓力,學院可為實習學生購置20~50萬意外安全保險,并告知家長,要求簽訂共同協管責任書(電子掃描件);要求學院實習老師巡查(原則要求每個學生到巡查到,也代表學院慰問實習學生和感謝項目部)、調研,并提交調研報告;十一放假后,實習學生要求全部回校,專業系部按班級組織生產實習專題匯報會,專業教師對學生生產實習匯報進行點評,結合學生施工日記、合理化建議論證書,項目部鑒定書,最終確定學生生產實習成績。從6月底到9月底正是建筑企業施工黃金時段,需要大量的人員,土木工程大學生(三年級末專業基礎課和主要專業課已完成)大有用武之地;長達3個月時間,有利于學生對專業課的理解與實踐,同時加深對行業和實習單位的了解,為畢業找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有利于單位對實習學生的考察,選擇合適的苗子及時簽訂引進協議(即畢業協議書),避免招聘會上臨時的決策。
2.2 畢業實習
建議安排在大學第7期末,時間:3個月,從12月底到第二年3月底,包括整個寒假時間,可到設計單位或學院簽訂長期戰略性合作協議建筑企業設計部門收集畢業設計資料,確定畢業設計題目;也可到學院簽訂長期戰略性合作協議建筑企業大型項目部(要求是混凝土結構或鋼結構的,建筑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進行單位見習,并就項目具體問題,進行專項施工組織設計,報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審查,可作為畢業論文(按學校要求不少于2.5萬字,雷同率少于20%;要有創新點或新技術或新工藝應用等),在指導教師同意的基礎上,實習時間可延長1個月。
2.3 畢業設計內容根據畢業實習情況
3月底完成確定畢業設計題目或畢業論文題目,5月中旬完成初稿,交指導教師審閱,5月底交評閱老師審閱,6月初提交答辯。建議每個專業舉行畢業設計公開答辯,每個指導教師選派1~2名學生參加,邀請和學院簽訂長期戰略性合作協議建筑企業老總或技術總工來校參加,為了促進畢業設計與企業界、實際工程的聯系,強化學生的實踐與應用能力,學校土木建筑專業應該加強與企業合作,安排一些學生在企業進行“完成即用”的畢業設計,由企業技術人員和教師聯合指導。學生在企業實習,了解實際工程運作的全過程,設計成果的應用以及企業給予一定的津貼增添了學生的成就感。同時,在畢業設計過程中企業與學生相互考察對方,為企業招聘人才、 學生尋找就業單位提供了平臺,系企合作取得了雙贏的效果。“是驢是馬,拿出來溜溜”,這樣對學生、指導教師都有一定壓力,但對整體提高學生素質,對下屆學生的鞭策,和學校的宣傳都有積極作用。對于學校實踐環境培養質量而言,這樣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或論文,才真正與實踐相結合,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演習。
3 結論
土木工程(公共與民用)建設是到為關系國民經濟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產學研作為一種教育模式,能把理論學習和生產實踐有機地統一起來。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充分利用了學校與企業單位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的優勢,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能力為主的真實工作環境有機結合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它突破了在校內進行的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既培養學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又對學生進行實際訓練,是學校和社會共同培養人才的一種創新模式。
實踐證明,校企產學研合作推進土木建筑工程專業的實習環節質量是高校提高培養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質量的一條有效途徑,通過我校湖南省高?!巴聊竟こ淌┕ぜ夹g創新”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的實踐,產學研合作教育在培養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方面的優勢無可置疑,同時,這是一種集學習―實踐―開發相聯系、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將大大有利于培養土木建筑工程方向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開發性高級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 鄒玉.地方院校校企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探索與研究[J].理工高教教育,2010,29(3):75-78.
關鍵詞: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課程體系;復合型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1-0061-05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2009年教育部調整研究生教育結構,將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納入研究生培養的主渠道,大力培養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1]。土木建筑行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更新與發展,其科學性、實踐性、復雜性、綜合性、創新性等特征日益凸顯,對土木建筑行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培養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必須克服傳統學術型碩士培養模式理論性強而實踐不足的現狀,并充分體現專業學位教育的特點,而課程體系的改革是其核心內容。
一、課程體系改革需要適應的目標
(一)培養通專結合的復合型人才
在科學技術的橫向綜合性和縱向分化性發展趨勢背景下,土木工程學科一方面表現在建筑、公路、橋梁、水利等學科專業分工明顯,要求土木工程教育更加專業化;另一方面各學科相互交叉和滲透,對土木工程教育提出要向綜合化方向發展的要求。因此,掌握較為寬厚的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工程領域的專業知識,是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國內5所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學術型和專業型碩士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進行分析,并側重比較二者在基礎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的學分設置(圖1),其目的在于確定通專結合的復合型課程體系改革思路。
培養方案中參與統計的基礎理論課主要是數學類等自然科學類課程,不包括人文社科類課程。專業基礎課指結構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土木工程材料等課程,專業方向課包含隧道工程、結構可靠度和高等土力學等課程。從圖1可以看出,盡管各校課程總學分有所不同,但專業型碩士的課程設置與學術型碩士相比,表現出較為明顯的趨同化特征。此外,課程安排也顯示,專業型碩士的課程安排與學術型基本相似,未體現出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培養特色之間的差異。因此,專業碩士的課程設置應更注重內容的寬廣性、應用性和實踐性,達到夯實基礎和加強專業實踐能力的目標,鍛煉面向實踐問題的工程研究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與能力
知識的傳授是提升能力和提高綜合素養的必要條件。就應用型人才培養而言,目前土木工程專業學術型碩士課程體系存在4個方面的主要問題:(1)理論課程遠多于實踐課程,學生在研究生階段依然疲于上課和應付考試,缺乏實踐能力,創新意識薄弱;(2)課程覆蓋面窄,專業課程往往不能反映土木工程學科的前沿動態,知識體系陳舊;(3)未能將課程學習與畢業論文(設計)有機結合;(4)缺乏人文教育,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對面向工程應用型的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課程體系應由片面和靜止的狀態轉化為全面和動態的過程,科學有效地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和素養。
(三)科學系統的思維
現代土木工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土木工程的功能化、城市建設立體化、交通運輸高速化、建筑材料輕質高強化、施工過程工業化和裝配化、內部各專業間滲透化、土木工程人文化和環境化是未來土木工程發展的必然趨勢[2]?,F代土木工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應具有科學系統的思維,樹立交叉學科視野,鍛煉知識與技術的整合和重塑能力,對工程遇到各種新問題、新情況做出判斷和決策。因此,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還應加強交叉類課程的學習,通過系統思維解決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的專業問題。
(四)構建復合課程目標體系
依據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課程體系需要適應的目標,構建以基礎理論與知識、專業素養與能力和科學系統的思維為三大平臺的復合課程目標體系,見圖2所示。三大目標的實現自下而上,同時相互配合,發揮整體作用。
第一平臺為基礎理論與知識,是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所要掌握的基礎理論。其中數理類知識包括數值計算、應用數理統計、結構動力學、有限元分析等課程,學會應用數學模型和物理方法進行理論計算和試驗分析;計算機類課程包括數據庫設計與實現,通過程序設計幫助實現系統模擬仿真等;專業基礎課程包括高等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層結構結構分析與概念設計、工程結構減振與控制理論等,學會房屋建筑工程結構設計、控制與優化原理與方法;專業課包括現代工程施工組織、高層結構工程施工技術等課程,掌握專業前沿知識;交叉類課程包括建設系統工程、工程經濟學原理與應用、現代管理原理與方法,培養學生交叉學科視野和系統思維方式;實踐課包括實驗、設計、模擬、校內外實習等,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人文課包括英語、哲學及德育等課程,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第二平臺為職業素養與能力的提升,它建立在基礎理論與知識的平臺上。職業素養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具有信息獲取、知識更新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要求具有綜合應用建筑與土木工程理論、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設計能力要求學生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和進行建筑產品開發設計的能力,以及建筑工程項目集成的基本能力;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具有由跟隨創新、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組成的技術創新能力;管理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交流溝通、環境適應和團隊合作能力[3]。
第三平臺為科學系統的思維,是在基礎理論與知識的學習和專業素養與能力的培養中逐步形成的。系統性思維要求學生從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具有統籌與預見能力。
二、復合型課程的支撐體系
為了順利實現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構建自內向外的復合型課程支撐體系,內部為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外部為導師隊伍建設和產學研結合,如圖3所示。
(一)課程設置
一要加強實踐課程,包括實驗、設計、模擬、實習等,處理好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關系,提高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二要加強交叉課程建設,合理調整技術、管理、經濟、法規課程的比例,使工程碩士研究生立足于“大土木”工程背景之下,概覽建筑與土木工程各學科相互間交叉、滲透和融合的特征,拓展專業并形成較高的視野;三要加強人文課程,通過專題課或者學術講座的形式,豐富研究生的人文科學素養。
(二)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首先要更加重視其寬廣性、應用性和實踐性,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4];其次要反映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最前沿的知識,使研究生熟悉研究方向的新動向,增強科研興趣;同時要做到與后續課程和論文研究的有效銜接,減少研究生課程學習的盲目性。教學形式要以研究型形式為主,如討論式教學、參與導師課題等,實現研究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鉆研的有效轉變,教師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教學方法還要靈活多樣,如模擬軟件、實地調研等,優化教學過程并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首先要改變本科階段一貫的終結性考核制度,將課程互動評價、階段成果和終結性考試三部分作為每門課程的成績。在論文或設計研究階段,要加強論文開題、階段報告、中期報告和論文答辯的過程考查,提高專業學位的授予水平,改變目前中國“嚴進寬出”培養模式的不利局面;其次,要將理論課程與實踐活動結合,評價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和與之對應的實驗或實踐活動完成情況,形成多元化綜合評價體系,促進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四)導師隊伍建設
導師是研究生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導師的責任感、知識結構和學術水平是保證研究生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要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對導師嚴格遴選,從源頭上提高導師隊伍水平;要鼓勵導師定期深入企業了解生產實際需要,與企業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這樣一方面促進導師知識結構的不斷更新和學術水平的持續提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導師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有針對性的指導能力。
(五)產學研結合
學校一方面吸納社會上具有一定學術造詣的同行專家加入導師隊伍,不僅滿足工程碩士研究生規模擴大的需求,而且將行業課題帶進學校;另一方面通過加強與建設領域內的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工程咨詢等單位的聯系,使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達到其課程學習內容適應企業和社會需求,論文或設計選題來源于工程實踐的目的。
三、課程改革的評價體系
根據復合型課程的目標體系和支撐體系的內容,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結合層次分析法對評價系統進行分析,計算各指標權重,進行方案層的優先排序。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筆者設計調查問卷,由國內相關高校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的專家對各指標權重評判,結果如表2所示。
表2數據顯示,建筑與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課程評價體系的一級指標中,相對重要程度依次為:課程設置、導師隊伍建設、產學研結合、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二級指標中,課堂授課、實驗、設計和實踐課程的合理安排、學生參與行業單位的項目實踐和導師的學術水平是最重要的三項內容,也是建筑與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的首要任務。
四、課程改革的建議
(一)優化課程設置
優化課程設置是基礎,關鍵要合理安排課堂授課、實驗、設計和實踐課程比例,形成以實驗、設計和實踐課程為主,理論授課為輔的課程結構。通過適當減少人文課程學分和課時數、增加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的實驗和設計環節,以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將實驗和設計為課程主線,增加實踐課程的時間安排等優化課程設置。這樣的課程結構更有利于工程碩士研究生主動吸收知識和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是關鍵,側重提高導師的學術水平。針對面向實踐的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要改變以往以論文、論著和科研成果的數量作為衡量導師學術水平的單一指標的不利局面,將導師帶領學生參與企業實踐和社會課題也納入導師學術水平評價體系。學校應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導師加強工程實踐訓練,同時吸收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實踐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擔任兼職導師,承擔部分教學指導工作?!半p導師制”培養學生,形成優勢互補,從而改變導師過于理論化的學術現狀,引導導師重視工程實踐,全面提高導師的學術素養。
(三)產學研結合
產學研結合是重點,要積極帶動學生參與行業單位的項目實踐;爭取行業和企業支持,建立穩定的專業實踐基地,構建一個校企長期全面合作的優質教學科研平臺;同時簽訂校企合作培養協議,將工程碩士培養和解決企業工程技術問題結合,發揮工程碩士教育教學和科研的雙重優勢,使研究生在校期間能在企業中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與素養,也為企業的發展和創新做出成績,將產學研結合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黃寶印.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時代[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0 (10): 1-7.
[2] 金長宏,李啟明.現代科學技術革命與土木工程[J].建筑經濟,2008(6):30-32.
[3] 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4] 張東海,陳曦.研究型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狀況調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6):83-90.
Reform and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CHEN Wei, ZHANG Ji-ru, WAN J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P. R. China)
關鍵詞: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教學能力;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3-0146-02
智能建筑于上世紀90年代在我國興起,被稱為發展極快的新興產業,智能建筑發展速度之快導致高質量專業技術人才的匱乏,教育部于2005年批準設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隨著行業發展的迅猛,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發展也很快,但由于專業創辦歷史不長,有此專業的高校也不是很多,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還需要深入探索[1]。
1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特點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是在智能建筑快速發展與社會需求急速上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專業以土木建筑為背景,以建筑物為載體,研究建筑物內電能的傳輸、分配、轉換、控制、利用,以及建筑物內信息的接收、傳輸、處理、利用,是涉及多個學科的專業。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涉及的專業知識較多。本專業使智能化融入到建筑當中,使節能融入到建筑環境當中,既涉及強電又涉及弱電,既涉及軟件又涉及硬件。因此,涉及專業知識既包括建筑領域的建筑、結構、水、暖、電、管理等,也包括信息控制領域。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畢業的學生從事建筑電氣及其智能化相關領域的工程設計、安裝施工、運行管理、產品開發、調試等,應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應用能力。因此,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教師應具有較廣泛的知識體系和與時俱進的工程實踐經歷。
2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教師現狀
2.1對口專業教師來源少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是年輕的專業,沒有本專業的碩士博士畢業生,高校引入教師的一項強制要求便是碩士以上學歷,所以引入青年教師大多學習的是控制專業或者電氣工程等相關的專業,沒有土木建筑專業背景,新進教師需要較大力度熟悉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但大多數博士碩士引進之后,抱著原有專業不放,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的建設當中,造成教師專業偏離現象。
2.2為評職將方向無關聯的教學科研一起抓,精力有限,不利于教學進步
目前大多數院校評職考核標準都是科研量化,教研量化,主要看的數量和質量,參加項目的難度級別等,大多數教師對建筑電氣智能化這個專業處于熟悉階段,所以很難在此專業發表出有見地的高水平論文,但評職心切,急于求成,往往還是在熟識的研究領域發論文,搞科研。以追求快速的論文、項目產出率,很難靜下心來專注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不利于專業的發展,使院校的專業發展速度滯后于社會專業的發展速度,
2.3實踐能力不強
當前,大多數高校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的專業教師都是從各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承擔教學任務,毫無工程實踐經驗。近些年高校專業教師的引進首要看重的是學歷學位,若是本科生、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剛開始的幾年,也是了解專業最具激情的幾年,除了滿足教學工作量,最重要的任務便是繼續深造,取得更高的學歷學位,而且繼續深造的專業一定不是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往往都是相關專業,一邊教學一邊學習,專業教師根本無暇顧及實踐環節。即使博士生引進,也是直接進入教學,沒有本專業的實踐經驗。而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本身就是應用型的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踐環節極為重要。
3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措施
3.1從量化考核方面作出調整,加強教師專業意識
在職稱評聘上應根據教師從事專業的特點進行考核,不應該一概而論。從事像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這樣的應用型專業的教師,在考核時,可略放低科研門檻標準,提高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的考核,把教學工作量,教學效果,實踐經驗轉化為科研工作量,這樣專業教師更加注重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實踐能力的鍛煉,促進教學,促進專業發展。使專業教師踏踏實實、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的建設上來。
3.2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應用型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尤為重要,可派專業教師到施工單位、設計單位掛職鍛煉。學校應積極提供便利條件,如企業掛職期間無需完成教學工作量,期間從事的工作可折合成相應的教學工作量,確保教師完成教學工作指標,踏踏實實從事實踐工作,了解最新行業發展現狀,確保所授知識的實時性和實效性。
3.3從設計院、施工單位引入具有工程實踐背景的專兼職教師,帶動學校教師發展
在人才引進方面,對于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這樣的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不必過多強調學歷學位,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企業人員即使學歷偏低也可優先引入,可主要考察他們在實踐中的工程業績,考察他們的工程技術職稱。引入的工程技術人員沒有教學經驗,所以應該先對他們進行教師培訓,使其具備教師的素質,即可承擔實踐教學,也可承擔理論教學。
3.4增強校企合作
增強校企合作,既可在企業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有可請企業資深技術專家到高校講座。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發展迅猛,請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人員到院校講座,可使教師和學生了解行業現狀,了解行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使教學和科研具有實效性。在企業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是促進實踐教學的最有效辦法,也是高校實現產學研相結合的有效途徑,但是大多數企業單位不愿接收大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大學生沒有實踐經驗,進入企業首要培訓,投入很多資金和精力后學生可以獨立工作了,但是基本也就返校了,并不能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利益,所以大多企業是不愿意接收學生實習的。這就需要學校方面進行溝通,也需要政府針對學生到企業實習,給予企業響應的獎勵優惠政策,以促進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結合的順利展開。
4結論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作為一個應用型的發展極快的專業,需要專業教師既具有豐富的理論教學經驗,也應具有與時俱進的實踐教學經驗。教師的發展應提高自我發展意識,既應考慮理論知識的積累,又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何波,馮增喜,于軍琪.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建設與實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43-45.
關鍵詞:土木工程;土木建筑;建筑節能;建筑節能重要性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sign in the concrete practice has many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nd department only in the way of strengthening of building energ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promotion, and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 can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technology function and function to the best, promote our country's economic heal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importance in the discussion.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ivil building constructio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importance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近年來,能源問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已被列為人類面臨的四大生存問題之一。而在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建筑能耗在總能耗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約占25%~40%,建筑節能已經成為節能的重點。能源是現代經濟建設的基本物質基礎.然而現有主要能源的枯竭,卻是人類要面臨的問題。如何有效利用現有能源、節能降耗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兩大關鍵。
1、土木工程中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現狀
1.1 缺乏對建筑節能技術的全面認識
由于建筑節能技術在我國的起步較晚,開發商和住宅用戶缺乏對建筑節能技術的全面認識,認為推廣或應用節能技術會增加建設成本,因此缺乏建筑節能技術應用的積極性,而是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建筑設計的新奇性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中國土木建筑行業發展的實際。
1.2 應用范圍相對有限
我國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與推廣,開始有上世紀末,到目前為止只有十幾年的時間,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節能技術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應用范圍還是相當有限,主要是集中在外墻保溫材料、門窗和屋面等環節。
1.3 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是一項系統、復雜而又十分艱巨的任務,具體實踐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專業和部門之間的協調問題,需要有健全完善的管理體制作保障。從整體上看,我國的建筑節能設計存在管理體制上的不足,建筑節能的熱工計算通常是由暖通專業來完成的,但這很難保證每個設計環節都能滿足建筑節能設計的相關要求和標準。
2 土木工程中建筑節能重要性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過程中,由于人類過分追求發展的速度和發展所帶來的滿足而忽視或淡薄了其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致使在極大滿足自身物欲的同時,也給自身未來的發展埋下了諸多隱患,這些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暴露越來越明顯,直至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如溫室效應的出現、水污染等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問題都歸于人們對發展的片面理解,認為只要經濟發展了,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忍而解,忽視了環境保護。事實上,只有科學的發展才能不斷解決人類所面對的問題。我國建筑不但能耗偏高,而且其能源利用的效率很低,建筑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是我國的第一耗能大戶,建筑節能也就會成為全社會的節能工作之首。最近幾年,我國正處在建筑高速化發展階段,大舉促進建筑節能,也處在了一個關鍵的時機。由于我國幅原遼闊、氣候各異,不同類型的建筑節能僅僅依靠墻體保溫等的措施是無法解決的,這就有必要在建筑設計、建筑細布的構造處理、環境控制的設備和系統等各類技術的集成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建筑能耗不單影響了國家的能源供應、能源使用的效率并且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建筑節能與居住環境是互為關聯、互為影響的兩個問題。從土木工程建設的角度來看,建筑節能措施的應用是緩解能源緊缺矛盾、改善我國人們生活工作條件、減輕環境污染、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的一項措施。
3 土木工程中建筑節能措施
3、土木工程中加強建筑節能技術應用的有效措施
加強建筑節能技術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已經是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相關建筑人員首先應當加強對實施建筑節能技術的認識,樹立正確的節能意識,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技術標準和法規,采用有效的應用與推廣措施,加強對節能新技術的研究與創新。具體說來,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3.1 建立健全建筑節能技術管理體制
對建筑節能的監督和管理仍沒有擺脫執法不嚴、缺乏監管的狀況,扶持建筑技術創新、鼓勵開發資源節約型項目的傾斜政策尚未全面建立。建筑節能工作之所以進展緩慢,與法制體系的乏力和激勵政策的缺位不無關系。當前,非常必要抓緊研究和制定推進建筑節能的產業政策,強制性地執行現有的法規和節能標準,并期待政府加快相關標準規范的制定,逐步形成完善的法規標準體系,建立起強有力的約束機制。同時,要加快政策支持和技術服務體系的建設。
3.2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建筑節能技術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和推廣,最根本的就是為了降低資源的消耗量,改進建筑工程的功能和品質,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而有的人在對節能技術應用過程中,處于降低投入、控制預算等目的,沒有嚴格遵守相關建設標準和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公眾的節能意識必將進一步增強,節能技術的推廣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不能降低建筑物的綜合性能和舒適度,確保土木工程的整體建設質量和水平。
3.3 加強對專業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的教育與培訓
對建筑節能技術而言,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的缺乏是制約節能技術應用與推廣的關鍵因素,因此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專業知識的培訓,有助于增強節能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的節能意識、責任意識,增強企業員工對節能技術的全面認識,進而更好的促進我國建筑節能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3.4 加快建筑節能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最根本的還是要借助科學技術的進步,加強對節能技術的研究與創新,在滿足基本建設需求的基礎上,做到對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或常規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例如,對建筑材料的應用可以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增強其強度、保溫、隔熱、隔聲、防水等方面的性能,并減少污染性材料的使用,降低有害物質的排放數量。
結語:隨著氣候環境的變化和經濟的發展,人類面臨現有平均資源的不足和生活環境惡化的困局越來越明顯,現有資源量和需求資源量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此事實迫使各行業尋找一條節能和環保的出路以求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建筑業也不例外。目前,隨著時代的推進,能源問題愈來愈引起世界各國的特別關注,現已被列為人類生存所面臨的四大問題之一。而在全世界的能源消耗當中,不管是發達國家或者是發展中國家,建筑行業的能源消耗在總的能耗中所占比重是較大的,約占20%~40%。因此,建筑行業的節能成為全球節能的重點。
參考文獻:
[1]葉幫清;土木工程中建筑節能重要性探討;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年第6期;
[2]梁偉,王宗賢,顧琦.淺談土木工程損傷檢測技術[J].科技信息,2009,(06).
[3]華虹,陳孚江.國外建筑節能與節能技術新發展[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 .2006.
關鍵詞:民用建筑設計;工業建筑設計;傳統教學模式
《房屋建筑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在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工程、城鄉規劃等多個專業開設,涉及學生面廣量大,并且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建筑工程類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介紹了民用建筑設計原理,建筑設計的基本步驟,房屋建筑的構造原理與構造方法等基本知識。隨著我國建筑業的蓬勃發展,本課程對于所有與建筑工程相關的專業均是一門基礎課程。如何讓本課程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至關重要。
一、目前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該課程涵蓋了民用建筑設計和工業建筑設計兩大部分內容,涉及公共建筑設計、民用建筑設計、單層廠房設計、多層廠房設計,但教學計劃安排的課時量較少(64學時左右),對于廠房設計這部分內容只是一帶而過的講授,學生也是一知半解。
2.該課程的內容大多數為國家的規范、標準的解釋,內容枯燥無味,在課堂中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較困難。由于該課程是學生較早學習的專業課程,對大部分建筑、建筑構件等概念無具體的認識,再加上大部分上課都是課堂理論教學,學習效果甚微,存在黑板上蓋樓的現象。
3.由于土木CAD的快速發展,大部分學生認為手工設計、作圖已經過時,對平時的手工大作業敷衍了事,造成對基本設計原理和制圖標準掌握較差,看不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以至于越學越對本課程不感興趣。
4.教材中的作業、插圖較陳舊,無法跟實際工程相銜接。
二、解決方法
1.《房屋建筑學》課程是理論與實際結合緊密的課程,應用性較強。傳統教學模式主要強調課堂教學,配合掛圖、錄像,但受可實際參觀的建筑工地的限制、學生在課外教學中對實際工程掌握和處理能力,受到極大的制約。加強多媒體立體課程的建設,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將發生較大的變革,在教學中課堂理論教學與知識的擴充及實踐結合起來,利用多媒體課件密集的知識量,使理論與實踐做到有機的結合。同時多開展第二課堂,讓學生根據施工圖動手制作相關模型,提高學習興趣,比如制作樓梯間、基礎等模型。
2.《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僅以課堂教學內容為主的教授學生雖然易懂,但真正讓學生動手設計時,學生會出現無從動手的尷尬局面。而立體化多媒體課程在教學設計時,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自主學習、強調“協作學習”等。因此,這種教學設計強調學生課后以自主學習為主,對于像《房屋建筑學》這類課后需不斷自學的課程,多層次的知識信息的組合將使學生學習更加合理、學習效果得以大大提高。
3.利用信息時代的教育技術,可以使《房屋建筑學》課程建設充分利用和優化教育資源,在學科建設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建筑教育普及等方面實施教學改革,滿足教學內容更新經?;?、教學活動實施手段多樣化、學生學習合理化等新的教育教學標準。
4.在作大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允許學生用計算機繪制較簡單的圖,但數量不超過3張,其他作業還是采用手工作圖,其中有一張圖紙要上墨線。可以避免學生應付做作業。
5.在開學初安排8個學時的實地參觀學習,讓學生認識建筑,為理論知識學習打好基礎。
6.大力推廣使用國內優秀教材。以知識點為單元組織教學,不斷更新和深化教學內容,始終保持與國內外先進建筑技術水平的同步增長。
7.以網絡為基礎,課件上網,優秀作業展示,逐步實現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適應現代教學要求。
8.在授課過程中,國內建筑和國外建筑設計方法、風格同步講授,同時多講國內優秀建筑的設計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我國建筑業正面臨著新一輪革新,對土木建筑人才的需求不僅表現在量上,而且表現為質的提高和飛躍,因此,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是本課程教學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傅文慶.現場教學法在《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中的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08.31
[2]劉志麟,劉豐賢.淺談《房屋建筑學》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6.4
[3]崔千祥,趙武.房屋建筑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山東農業教育,2005.4
關鍵詞:旅館設計 浙江大學開題報告范文 杭州論文 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來源、目的意義(包括應用前景)、國內外現狀及水平
1) 課題的來源
根據指導老師布置的《浙江大學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此次畢業設計來源于工程實際: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館;地基面積80m×60m=4800m2。
2) 目的意義
目的:此次畢業設計資料來源于工程實際: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館,通過畢業設計全面掌握建筑結構設計、結構設計圖、建筑施工圖及施工圖概預算的原理,編制施工組織是設計和概預算;
意義:1、鞏固本人三年來在校期間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鞏固、深化、拓寬所學過的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知識,提高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獨立進行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鍛煉自己畫圖、識圖能力;
2、解決土木建筑工程設計中各方面問題所需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達到初步了解與掌握一個建筑方案設計和結構工程的實際工作內容和設計工作的方法與步驟;
3、充分理解和正確掌握多層房屋結構的受力特點和內力分析計算方法,熟悉建筑及結構設計方面相應的規范和規程,以及掌握方案設計和結構設計軟件中天正及cad的性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
4、通過畢業設計全面掌握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繪制建筑結構施工圖.全面掌握建筑中旅館設計的基本原理、功能組合,完成一棟建筑的結構設計,繪制建筑結構圖和建筑施工圖,并進行相應的機構布置.。
3)國內外現狀及水平
國內:基礎國內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樁基礎:人力消耗較大,比較落后;在機械挖孔方面技術比較先進,但是推廣面較窄;主體結構施工方面,大多是采用鋼筋砼,在幫扎施工上,手工施工較多;砼澆筑技術在國際上比較先進的,商品砼澆筑方便、簡潔;砌體結構施工與國際接軌,采用人工砌筑;但是在腳手架的安裝方面采用折疊式里腳手架,安全穩定,轉運靈活方便;防水工程普遍采用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柔性防水。
國外:德國建設礦井井筒采用7層防水工藝,即混凝土、砌塊、瀝青石渣、不銹鋼板、瀝青石渣、砌塊、混凝土。造價是中國自防水井筒工程4-5倍。瑞典、加拿大在滲水環境中錨噴,采用放水支護法,用鋼絲和橡膠制成半圓型膠管,用粘結劑粘在滲淋水處,51lunwen.com/tuijiankaiti/ 排至基礎面盲溝,在管外錨噴,把管埋在噴層之內,噴層是外混凝土內部流水的現狀。日本多采用改性水玻璃——水泥漿等,有計劃的設計壓力、輸漿量、封水效果等。俄羅斯采用粘土漿,無約束注漿法施工,即不設計壓力、輸入量,只是把設備安好,一直注,什么時候壓不進漿則停工,無帷幕防區,工期長,治水率低。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基本要求、研究方法或工程技術方案和準備采取的措施
主要內容:建筑方案設計、建筑技術設計、建筑結構設計、施工組織設計
基本要求:每人獨立完成畢業設計全部任務,要求每人完成一套建筑結構設計施工圖和相關的建筑說明及結構計算書,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嚴禁抄襲。
①建筑結構施工圖要求:圖幅采用2號圖紙,比例:1:100(節點詳圖,構件配筋圖除外)
②建筑結構施工圖表達方式:采用cad繪制,打印成圖.
③圖紙裝訂:按設計說明,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順序裝訂.
④設計資料裝訂:建筑設計說明,機構計算書,施工組織設計文件一并嚴格規范要求成冊.
⑤圖紙的內容標注必須規范符合制圖標準.
方
法: 1、采用磚混結構。
2、從設計的功能上根據現代旅館的設計要求,根據現代人的生活物質條件的提高,設計多種多樣住宿環境,以滿足不同人的住宿要求。
準備采取的措施:通過課題研究,收集必要的原始數據和勘測設計資料,綜合考慮總體規劃、基地環境、功能要求、建筑經濟以及建筑藝術等多方面的問題,進行設計并繪制成圖紙。
四、總的工作任務,進度安排以及預期結果
1)工作任務
獨立完成該旅館的建筑結構設計,為保證設計的準確性,方便與下步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檢查,并在每項進度安排中進行對該項的總體檢查,達到預期結果。
2)進度安排
2007年3月12日-2007年3月19日 完成開題報告,建筑方案設計
2007年3月20日--2007年4月4日 建筑技術設計
2007年4月5日--2007年5月5日
建筑結構設計
2007年5月6日--2007年5月22日 施工組織設計
2007年5月23日—2007年5月底 畢業設計資料整理歸檔,準備畢業答辯資料
3)預期結果
1)全面掌握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原理。
2)掌握普通旅館的結構設計與施工設計。
3)繪制施工平面圖。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正式啟動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工作,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開始成為高等教育重點思考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高等院校作為培養未來社會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應當結合自身辦學條件,突出專業辦學特色,積極開展創新教育,為社會輸送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專業特色人才,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創新能力和意識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力和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重大戰略任務和關鍵途徑。圍繞如何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突出專業辦學特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目前現狀分析
為了進一步提高高等學校的辦學質量,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創新型特色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并且為土木工程專業學科建設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高等院校應以“堅持科學發展,加強內涵建設”為辦學理念,進一步加大對土木工程專業的扶持力度,為本專業特色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平臺。目前,在國家、社會的大力支持下,土木工程專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該專業始終堅持面向基層,服務地方,培養具有引領意識,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技術人才的辦學思想,為地方的土木建筑行業輸送了一大批合格的工程技術人才,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均取得了長足進步。良好的專業建設基礎與豐富的社會資源為本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專業平臺。
三、人才培養的目標
依托土木工程專業及學科建設扎實的工作基礎,結合實際,充分發揮本專業在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等方面的綜合優勢,以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建設工作為契機,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的辦學理念,以課程建設與學生創新能力建設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積極探索產學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突出專業辦學特色,建立符合經濟、社會、科技發展要求和人才培養規律的高素質應用型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新體系。
四、人才培養的內容
1.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诟鞲叩仍盒M聊竟こ虒I現有的辦學基礎,充分利用本專業與地方相關企事業單位廣泛而深入的產學研合作基礎,緊密圍繞高等院校辦學層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結合地方土木建筑行業對土木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的特殊需求,優化土木工程專業本科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加強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構建校企產學合作教育平臺,突出專業辦學特色,積極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2.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圍繞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目標,改進和完善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充分利用學院各類教學資源,構建跨專業,跨學科的教學平臺,圍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以及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培養目標,探索構建“平臺+模塊”課程,專業與學科交叉課程以及創業創新課程三位一體的專業課程體系,突出專業辦學特色,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特色人才培養方案。
3.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創新實踐?;谝呀⒌娜瞬排囵B方案,以土木工程專業作為創新試驗對象,從人才培養計劃、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實踐教學改革等環節入手,構建特色人才培養體系,以本專業前提教學改革研究成果為基礎,進一步完成科研成果,“四進”課堂的課堂教學新模式,以產學研合作教育平臺為基礎,進一步強化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全面實現課題的研究目標。
五、人才培養的實施方案
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充分利用現有的良好機遇,進一步加強與地方建筑企事業單位間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探索校企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2.人才培養計劃修訂。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為指導,圍繞特色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專業理論基礎,拓寬專業知識面開設靈活多樣的專業與學科交叉課程模塊,以適應校企產學合作培養相關企業對人才知識結構的特殊要求。
3.大學生創新能力體系構建。通過提出大學生創新能力學分要求,推行和強化大學生創新項目和實驗性項目的研究,提倡學生參與教師縱橫向科研項目等第二課堂活動以及對優秀生、特長生實行導師制等。通過舉辦各種學術講座,大學生學術交流活動,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4.教師專業業務素養歷煉。通過鼓勵教師參與工程實踐和應用性科研課題研究,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通過組建學術團隊,幫助廣大教師盡快提高科研水平;有計劃選派專業教師到國內著名大學進修或訪學,打造一支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豐富教學工作經驗的高質量教學團隊。
5.課堂教學方法改革。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將科研成果引進課堂,編入教材,形成實驗項目和作為畢業設計(論文)題目,進一步完善科研成果四進課堂的教學新模式,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突出專業辦學特色。
六、結語
1.專業人才培養充分體現專業辦學的地方特色。緊密結合地方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特殊需求,構建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為適用地方經濟建設與城市發展變化需要,靈活設置專業方向和專業課程模塊,及時優化專業知識結構。
2.構建多層次,多種手段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通過設立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加強開放性實驗和鼓勵大學生參與教師縱橫向科研項目或者相關設計研究院的科研實踐,增加大學生課外創新學分要求以及對優秀生,特長生實行導師制等培養政策,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著力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與科研素養。
3.搭建校企合作教育平臺,促進基礎理論與工程實踐的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地方高校與本地區企事業單位聯系緊密的有利條件,通過建立校企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校企雙方的各種教學與實踐資源,培養適應相關企業特殊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實現校企互利的雙贏良好局面,構建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4.完善和推行“科研成果四進課堂”的專業教學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張智鈞.試析高等學校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2):139-141.
[2]顧祥林,林峰.中美英德加五國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比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