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0: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發展心理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發展心理學 課程改革 研究能力
《發展心理學》課程研究個體從受精卵開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發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這門課程是心理學二級學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方向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也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或從事其他專業學習的基礎,如教育心理學、心理咨詢等?!栋l展心理學》課程體系的改革,有助于培養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高素質的研究性人才,有利于該學科方向的發展。
《發展心理學》在心理學中是一門具有較長歷史的分支,科學兒童心理學(早期發展心理學的主要內容)誕生于19世紀后葉,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形成了眾多理論與研究成果。隨著描述性研究成果的越來越豐富,目前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對重要的心理發展過程、發展原因及內在機制的考察。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不斷地改進,研究手段也日益多樣化,例如,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有機結合,跨學科多層面研究與跨文化研究的廣泛開展,縱向追蹤研究的不斷深入等等,不斷地豐富與加深我們對個體心理發展的認識??傊?,發展心理學這門分支學科發展到今天,已經有眾多的理論以及極為豐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如何選擇《發展心理學》課程的主題,如何把理論與豐富的研究成果進行整合,如何把經典的發展心理學實驗研究與現代的研究熱點結合起來,如何通過實踐讓學生加深對發展心理學研究方法的認識并提高相關的研究能力等問題將是《發展心理學》課程改革要考慮的主要方面。
我們期望通過《發展心理學》課程改革,學生不僅能夠獲得與個體發展相關的知識,特別是最近發展趨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應用,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研究能力的提高?;谝陨夏繕耍覀儗Πl展心理學課程進行了四個方面的改革。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促進學生提升研究能力
我們選取了有效的課程體系,增加了文獻閱讀,加強了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結合,從而訓練學生的基礎研究能力。
首先,我們進行了課程體系的評估與改革,《發展心理學》課程體系目前主要有兩種:一是按年齡階段描述各年齡階段個體各種心理活動的發展變化;二是按心理活動的發展(如感知覺、記憶、思維的發展變化等)以主題形式展開。兩種課程體系方式各有利弊,我們對此各進行了兩年的授課嘗試,即前兩年進行以心理活動發展主題為體系的授課方式,后兩年采用以年齡發展為體系的方式開展課程,每一年授課結束后,請教師和學生評價這類課程體系對于掌握該課程的內容及研究能力提升是否有幫助,最后,我們發現,以年齡發展體系按照課程的進度開展,在每個年齡段的心理發展內容按照相同的方式展開,并且每講到下一個年齡段的心理發展,會總結前面年齡段該內容的發展特點,這樣的授課方式對于學生掌握該課程更有效。
其次,加強了發展心理學的文獻閱讀,將最新的發展心理學進展的內容加入教學拓展中。教師在每章授課開始之前,布置該章需要中英文文獻閱讀的主題,請學生在該章結束之前完成1~2篇文獻提要,這一訓練幫助學生提早開始進行文獻閱讀訓練,這是研究能力的基礎。
第三,教學中加強了發展心理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結合。林崇德(2009)提出中國的發展心理學必須面向中國的社會現實需求,面向各種實際問題的解決,加強應用研究和研究成果的應用。我們從兩個角度在這方面進行了改革嘗試,一方面,是理論知識與自身實踐應用結合,如在講授發展心理學理論這章時,要求學生選取童年印象深刻故事通過精神分析理論進行自我剖析,或者選取一首最喜歡的歌曲,用社會文化歷史的角度去分析自我成長;在講授幼兒期心理發展時,要求學生回憶童年曾經經歷過的游戲,反思這些游戲給個人帶來影響,等等;另一方面,是運用所學知識對熱點話題進行分析,如嬰兒顏色知覺發展的敏感期會影響其發生對眼和斜眼等不良視力現象的發生,如何根據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消除幼兒園教師的虐童對幼兒心理發展產生的影響,等等;這一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方式,一方面提升了課程的有趣性,另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對發展心理學知識的掌握。
二、基于研究實踐的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完善
發展心理學實驗是心理學學科基礎實踐課程之一。借鑒桑標(2011)對心理系本科生研究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成果,通過改革實踐教學,給予學生進行研究實踐的機會,通過展示或激勵,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我們期望通過實驗操作,讓學生有重復經典研究,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獨立完成一項研究的機會,通過答辯或優先開始進行畢業設計等方式激勵學生投入實驗的熱情。
我們開設的實驗內容以年齡為主線,兼顧研究方法多樣化訓練,分為四個必做的實驗主題:
(一)觀察技能訓練,主要以幼兒同伴沖突的真實研究錄像為實驗材料,訓練學生掌握觀察法這一基本的發展實驗方法,要求學生實踐觀察編碼,觀察記錄和對觀察數據的分析,并完成研究報告;此外,由于觀察設備的電子化,而市場上缺乏簡易方便的適合兒童觀察記錄設備,因此,我們對學生進行了觀察儀器安裝操作技能訓練,學生能夠快速簡單的安裝兒童觀察記錄設備。
(二)幼兒對因果關系和可逆關系推理的發展,以驗證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為基礎,通過對兒童進行的守恒實驗,了解兒童是否真正掌握了守恒,以及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皮亞杰的理論,鍛煉學生的幼兒實驗技能,掌握訪談數據處理和分析的技能。
(三)小學生同伴關系特點的發展,以小學生為實驗對象,通過群體問卷的方式,調查三到五年級小學生的同伴關系發展特點,幫助學生理解小學生階段的社會化發展,以及鍛煉學生對小學生的實驗技能,掌握調查法,以及問卷處理和分析的方法,同時學生須針對所得調查結果中不良同伴地位兒童的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干預方案。
(四)大學生心理特點的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生自選與大學生心理發展有關的自己感興趣的主題,自行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匯報研究結果,這訓練了學生獨立完成一項研究的能力。
所有的發展心理學實驗均要求學生最后提供一份APA格式的研究報告,最后一次獨立研究,要求學生進行論文答辯,得到優秀的同學可以以此作為畢業設計題目,優先進行畢業設計,或者教師幫助學生一起。
三、考試內容和方式改革以及試題庫的建設
考試內容與方式的改革主要體現在:(1)考試內容不僅包含一些重要的理論知識,更多的將側重于這些理論知識的運用上,以盡量避免學生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模式;(2)試卷的題型將多樣化,涉及填空、選擇、簡單問題解決以及對理論或研究問題的論述等方面;(3)除了試卷形式的考試外,實驗報告與研究綜述、課堂討論與結果呈現等將成為考試內容的組成部分。
通過多年的逐漸積累,我們已經形成電子化《發展心理學》試題庫,其題型將涉及填空、選擇、簡單問題解決以及理論或研究問題的論述四個方面,該題庫將在項目完成后的幾年逐漸完善,最后形成可以隨機產生的試題庫。
四、教學手段的改進
教學手段的改革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90后的學生喜歡直觀的視頻資料,我們通過剪輯或拍攝的方法,制作了一些心理發展的影像資料;優化了教學課件的呈現方式,使學生更有利于系統的邏輯的簡縮式的構建知識框架;建立了與學生交流的網絡平臺,通過QQ群和論壇的方式,與學生進行課程的相關溝通和互動,促進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林崇德,辛自強.發展心理學的現實轉向[J].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0,(01):1-8.
[3]桑標,周永迪,吳慶麟.心理學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新舉措——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踐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2):52-56.
[4]施德洪.談網絡交流平臺建設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07):176-177.
三年的函授學習和社會實踐是我不斷的挑戰自我、充實自己的一個過程,本人在思想認識、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F總結如下:
一、思想認識方面:本人在函授期間,能認真學習學院開設的《人格心理學》、《教育社會學》、《咨詢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等課程,對各種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有了較系統的了解和把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對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的學習,本人了解到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尊重、關愛全體學生;通過對人格心理學理論和咨詢心理學理論的學習,本人明白了只懂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不是合格的教師。合格的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更關注學生的心理。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養樂觀上進的心態是他們共同的目標。
二、業務知識方面:三年的函授學習,實質上面授只有三個月左右。時間雖短,但本人覺得受益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學習了《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學》和《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之后,本人覺得自己的理論水平提升了許多。平時,本人會不由自主地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和教育實踐中,效果都是相當不錯的。工作之余,本人還會積極地撰寫教學論文和教育案例,制作個人智客,并有多篇論文和案例獲得了縣級一、二、三等獎,個人智客在蒼南縣首屆教師智客、博克大賽中獲得二等獎。
三、專業技能:本人是一名班主任。班主任的職責是管理好班級,為全體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怎么樣的班級才算是一個好的班集體呢?函授學習之后,我明白了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的標志是:①班集體有了一個較穩定的、團結的領導核心,班干部能獨立開展各項工作;②班級目標已成為學生個體的奮斗目標;③學生是非觀念強,有正確的集體輿論和班風。這樣的班集體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班主任血汗和智慧的結晶。三年的函授,我還學到了班級組建技能、心理輔導技能、處理突發事件技能等,它們給予我無窮的智慧,讓我的學生越來越信賴我。
四、存在的問題:三年的函授,實質上面授只有三個月左右。雖然授課教師備課授課認真負責,但因為時間段,教學走過場,考試也走過場,學員真正學到的東西很少。大部分只能靠學員本人在教學實踐中領悟、提升。另外一些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如現代教學媒體的知識應用,語文教學課件的制作和應用,新 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學策略的變化,師生間的交流溝通,小組合作探究的規范操作等無法得到學習和進修,這可能是現代高等教育與初等教育相脫鉤的弊端。這是廣大教師繼續學習最盼望得到解決的,但總也得不到解決。也許這只是我的一個夢想。也是本人存在的問題。
通過江南網大的本科函授學習,本人在思想認識、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F概括如下:
(一)思想方面:本人在函授期間,能認真學習學院開設的《現代教育原理》、《兒童心理學》、《哲學》、《教育心理學》等課程,對各種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有了較系統的了解和把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對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的學習,本人更深地了解到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尊重、關愛全體學生;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理論的學習,本人明白了只懂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不是合格的教師。合格的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更關注學生的心理。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養樂觀上進的心態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二)業務知識:江大的遠程教育本科函授,主要采用網絡培訓。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我們在繼續教育方面的時間、經濟等方面的損耗,讓我們有效地利用現代科技資源,方便快捷高速有效地進行學習。在函授學習中,本人覺得受益很大。特別是學習了《現代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學》和《小學德育原理與方法》之后,本人覺得自己的理論水平提升了許多。平時,本人會不由自主地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和教育實踐中,效果都相當不錯。工作之余,本人還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和教育案例,制作個人博客,并有多篇論文和案例獲得了省市級一、二、三等獎。
(三)專業技能:本人是一名音樂教師,又是學校管理層中的一員,分管學校德育工作。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真正讓每一位學生享受音樂、享受學習;如何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一直是我所探索所追求的。函授學習之后,我理論聯系實際,在師生中開展了一系列寓教與樂的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函授中,我還學到了班級組建技能、心理輔導技能、處理突發事件技能等,它們給予我無窮的智慧,讓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愈發得心應手。
感謝遠程教育,感謝江南大學,給予我機會,給予我知識。我將借你的慧眼,開拓我更美麗的教育生涯。
在現今新的醫學模式下,針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應履行的醫師職責,“醫學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都值得我們去探析。醫學院校培養的學生是未來醫學事業的繼承者與開拓者,其社會角色是救死扶傷的白衣戰士,面對的是患病的群體。身為醫者是要治‘‘患病的人”還是去治“人患的病”?醫學模式的轉變、預防疾病戰略的轉變、臨床醫療工作的需要、改善醫患關系的需要等因素決定了醫學心理學已經成為當代醫學科學的三大理論支柱之一。這樣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對象的教學模式就面臨著與心理學理論相矛盾的巨大挑戰“醫學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成為醫學院校課程建設的重要環節。
1.重新修訂教學大綱
通觀全國醫學院校,目前醫學心理學教材仍沿用傳統結構模式,即:以基礎心理學為主干,結合了變態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護理心理學等心理學分支學科理論,其中基礎部分占總學時的1/4,使得與醫學生密切相關的臨床心理學、醫患關系、心理干預等因為課時太緊只能草草帶過。內蒙古醫科大學所有專業學生使用的《醫學心理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第二版)分12個章節,要求在24個學時之內講完,內容涉及面很廣,給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掌握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由于大多數醫學生畢業后不可能進入精神科或從事心理工作,這樣的課程安排使未來的臨床醫生既不重視課堂學習,又不能在實踐中加以應用,失去了學校課程設置的意義。
醫學心理學具有自然學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雙重屬性具有實驗科學和理論科學的雙重屬性同時也具有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的雙重屬性。這種雙重性給該課程的教學提出了雙重的要求。醫學心理學研宄的范圍主要是與醫學領域有關的心理學課題,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及社會心理學不包括在內,但是作為一門課程它必須考慮到授課對象的知識結構和一門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銜接關系。醫學心理學的臨近學科有臨床心理學、行為醫學、變態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和護理心理學等,這幾個學科的研究對象和側重點是不同的。醫學心理學側重研究心理因素在軀體障礙中的作用與機制臨床心理學的研究重點是心理測驗和心理治療行為醫學主要采用行為主義的研究方法研究健康和疾病的問題變態心理學側重于探討各種精神障礙的心理原因和機制健康心理學側重于研究各種維持和提高心理健康的措施而護理心理學側重研究各種心理護理的原理與方法??梢钥闯鲠t學心理學與這些臨近學科既是相互包容又是相互獨立的,因為它們都有各自的研究對象和側重點。拓展醫學心理學學科外延,建立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體系是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臨床醫學等專業開設的醫學心理學課程仍是將諸多醫學心理學分支學科內容合并為一??梢愿鶕W校具體情況選擇開設合適的選修課如心理學概論、心理測量學、神經心理學、心理診斷學、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咨詢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康復心理學、異常心理學等。作為教學這些知識對醫學生都是必修的但又不可能給醫學生開設6門心理學課程,隨著教學改革,醫學院校逐漸開設了臨床心理學、醫患溝通等選修課,給醫學心理學的授課帶來挑戰,現實的做法就是在醫學心理學的講授中兼容并蓄,同時講授其他幾個學科的內容但又要同時兼顧已選修過這幾門課程的學生。
在開設課程時間安排上目前部分醫學院校將醫學心理學課程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學年,但此時才學習醫學心理學概論、心理學基礎知識部分,顯得太遲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與教學要求形成脫節現象,如果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學年課程中有關醫學心理學的內容如心身疾病、心理咨詢與治療、病人心理、異常心理等與醫學專業課程緊密相關而本階段學生內外婦兒、診斷學等課程尚未開設學生常常感到難以理解掌握。因此,需要根據心理學的知識從基礎到分支學科從理論到臨床實踐合理安排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安排在第一學年,醫學心理學課程安排在第三學年,臨床心理學課程安排在第四學年。
英國心理學家J.韋曼博士曾把醫學心理學研究的具體領域歸納為5個方面:(1)伴隨著老齡化、精神性疾病及神經學損害等因素的行為改變;(2)心理因素在醫學問題發生中的作用;(3)醫生-病人關系(4)病人對疾患和治療的反應;(5)治療的心理學方法。根據韋曼博士的歸類,我們認為醫學心理學的主要內容應分為:基礎心理學理論、異常心理、心身疾病、醫患關系、心理干預和心理健康6個方面。醫學心理學的教學時數會隨著各校的重視、師資力量的充實而有所增加,就目前的學時而言必須進行教學大綱修改重新分配教學內容,逐步縮小目前的基礎部分的知識而逐步擴大臨床部分的知識內容學時才比較適宜。就我們學校而言現在醫學心理學為限選課,24學時,在不增加學生負擔基礎上,結合目前一年級有心理健康教育課,二年級有社會心理學,四年級有臨床心理學、醫患溝通選修課,重新制定醫學心理學教學大綱,使之與前后知識呼應,又體現醫學心理學的特點,我們認為理論授課分18個學時進行,另外6個學時用于觀看影片、討論、辯論和考試等需要。學時上重新安排如下:講授醫學心理知識在開始先簡單回顧心理學的基礎知識,用2學時時間,異常心理、心身疾病、心理干預各占4學時,而醫患關系、心理健康2個內容各占2學時。這樣醫學心理學的課程圍繞一條主線展開,學生學習有章可循,教師授課主次分明。
2.改進授課方式、手段
醫學心理學中的許多概念都十分抽象,例如:情緒、思維、意志、認知、人格、特質、自我、智力、潛意識、心理應激……。所以,傳統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在教學中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課程內容和形式,聯系臨床實踐。醫學心理學的課本不只是教師的“教材”,也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學本”。包括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如材料閱讀、討論、練習、實驗、案例分析等。而且在各章之前提供內容提要、學習目標、案例問題。從臨床實際中編撰醫學心理學課中的一些思考問題和案例。
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可以采用電影、動畫、討論、辯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突破邏輯思維的框架。
借助于計算機技術生成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使單純用文字描述的心理測驗、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心理學基本知識、技能能以準確、清晰、直觀、形象地場景再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使得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2。問題討論法實施的關鍵在于選材和問題的設定以及課堂氣氛的營造和控制,時間的安排和掌握也很重要。
角色模擬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設定情景分派角色組織開展教學模擬活動。其優點是現場感應性強容易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熱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
例如在講“心理應激”這一章時可以將“應激的心理反應”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緒反應”與“心理防御機制”結合起來用事件的形式加以講述。可以告訴學生在每個個體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煩惱與困惑”也許還會遇到不同形式的“心理應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在一個較大的負性生活事件中如大學生“失戀”“親人遭受意外”等假若“我”就是事件中的人物作為個體的“我”該如何面對?積極應對消極等待還是回避或逃避?請學生按照心理活動的規律分析這幾種解決方法的優劣。在教師引導和幫助下最后得出結論:當一個人面對應激時,如同身上背負著許多東西,單腿立地。這時會對自己說我實在堅持不住了,怎么辦呢/方法很簡單,把腿放下來就行了。
角色模擬法從現實出發,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點去解決每個個體都會或多或少面臨的難題(“應激源”),幫助學生體驗實情,找出癥結,研究問題,尋求對策,并在課后讓學生以論文的形式寫出來。這樣做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專業能力的培養。
在實例教學中運用靈活機制培養學生創新素質,醫學心理學課教師除在教學中應用心理學實驗儀器以及各種心理測試的模具和量表為學生開設示教實驗,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事一些實驗和臨床研宄醫學心理學教學中加強實際案例教學的探索3,如發展心理學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積極性,使之在努力學習心理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針對現實社會的大中專學生存在心理因素問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情況調查,并在教師指導下開設、組織心理咨詢講座以幫助他們解除心理障礙。
授課時既要通過簡單的課堂實驗和實驗室實驗這些實證的方法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及心理-生理的關系與機制,還要善于用描述的方法、思辯的方法從整體上講清人的心理結構、人格結構、醫患關系及心理的病理機制等;既要通過理論講授使之確定心身統一觀,從心身兩個方面認識人、觀察人、培養其人文精神,還要通過課堂練習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心理課評定方法、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基本方法。
此外,更新課程內容、豐富課程資源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重要的一環。在課程中吸納醫學心理學最新的研究進展,在現有教材資源基礎上提供多種學習資源,如教材配套光盤、基本練習、實踐活動、參考文獻、推薦閱讀、相關網站等,根據學校實際狀況加強醫學心理學實驗室建設,建立網絡學習環境,供師生交流、合作、查閱信息等。建立醫學心理學課程網絡教學系統提供教學資源、相關鏈接、論壇、留言板、試題庫、郵件列表等欄目促進師生、學生之間進行網上交流、合作、討論、答疑以及傳送作業等。
3.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
教學評價作為檢驗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應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充分體現靈活性與全面性等特點,調動學生積極性,真實反映學生能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有效地考察教師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教學評價可兼顧課堂表現、結業考試、論文撰寫等形式。課堂表現包括學生出勤情況、參與課堂討論、提出創造性見解的情況,結業考試主要采取筆試不僅考查知識面也注重考查對基本概念、理論的理解和掌握,課程論文包括小組合作學習主題報告、自主閱讀的文獻筆記以及案例分析等內容。
考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荚嚥粌H要考核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核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目前學生考試內容死記硬背的多,發揮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的少,學生為了獲得好的學習成績,就必須背講義,教條地套教師的標準答案。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采用一些靈活的方式補充考試的不足。平時課堂要求學生以理解為主,多提問或讓學生提出問題由全班進行討論;對于大家普遍感興趣的問題,可以組織集體辯論,把辯論內容整理成文,酌情給學生加分,作為平時成績。此外,可以布置一些可供發揮思維的作業題。如:學習了人格一章后,要求學生通過簡單的人格(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測驗,了解自己的人格特點,根據自己的成長過程,分析影響自己人格形成的因素和機制,并制定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案。考試可以放一些經典影片和心理學錄像,讓學生針對其中的人物或情節給出心理分析,說明這些人物存在什么樣的心理問題,或采用了什么樣的心理防御機制,并且可以結合自身經歷談談體會。通過多種考核形式的進行,把單純考察學生死記硬背知識的水平,轉向側重考察學生的分析問題、理解問題、鑒別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方面來,真正發揮出考試的驗收作用,達到考試應有的督促、提高、檢查、評價的目的。
關鍵詞: 經絡催眠術 本土心理治療技術 發展
經絡催眠術是由蘇州大學馬維祥主任醫師在50年的臨床實踐基礎上結合中醫經絡穴位和催眠技術而形成的真正本土化的心理治療技術。經絡催眠術是中醫藏象、五行、經絡學說與催眠術的創新性的結合。經絡催眠治療,是應用經絡與氣及暗示相結合的綜合性催眠誘導技術導入催眠狀態,施以藏象、五行和經絡辨證論治的暗示治療方[1],心理學家王效道老先生評價馬維祥老師首創本土心理治療技術——經絡催眠術和首創“成長扭曲癥”概念[2]。
當前,由于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各種矛盾凸顯,人們的心理問題高發、頻發。為順應形勢的需要,國內心理治療界大量直接引進應用西方治療方法,這些在西方文化歷史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心理治療方法可信度和可行性都有一定的地域限制[3],不能直接套用在中國人身上。正如加德納·墨菲和約瑟夫·柯瓦奇在《近代心理學導刊》一書中所指:西方心理學的大多數問題只有在西方的歷史、西方的地理的、經濟的、軍事的和科學的背景的范圍內才是有意義的問題。[4]但是,心理行為問題是在一定文化土壤上形成的,心理與行為深受文化的影響,社會文化影響來訪者或病人的精神病理的臨床表現、求救行為、治療方式等[5][6]。離開了其產生、存在的文化土壤再好的方法都不會產生較好的治療效果,甚至水土不服,事倍功半。
馬維祥教授將中醫經絡學說與催眠術相結合形成的經絡催眠術是在中國文化基礎上結合國人特定的心理行為特征形成的理論與技術,具有本土性和強大生命力。回顧過去幾十年的發展,經絡催眠術獲得了廣泛的贊譽,為中國的心理衛生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展望未來,我們認為應從教育培訓、科學研究、臨床實踐、認證制度和組織宣傳等方面廣泛、深入展開,與時俱進,推動經絡催眠術發展。
1.教育培訓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許慎,說文解字)。教育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動。[7]經絡催眠術作為中國本土的科學的心理治療技術,應通過教育,讓更多的心理學同仁分享其魅力,運用其幫助國人提高心理素質,解決心理問題。經絡催眠術作為“心理治療的一朵奇葩”(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鄭日昌語)[1,緒言],我們應該大力推廣,其最佳途徑就是通過教育培訓,讓更多同仁掌握。
1.1教學內容
目前,經絡催眠師培訓主要由馬維祥教授和胡寶偉主任親自教授。內容較全面,難易適中,緊扣臨床應用,但是,隨著培訓師資的多學科化和學員的多樣化復雜化,作者認為培訓內容應更加要求嚴謹、規范,學時隨之延長,夯實學員基礎,讓學員真正理解掌握并且在將來的臨床工作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地運用。
通過多年的學習和臨床實踐我總結出心理治療師或咨詢師的知識結構應包含兩個層次:核心層知識(必須具有),如心理衛生及心理治療技術;次層次知識(應該具有),如人格心理、發展心理、教育學等和知識(最好具有),如相關人文社科知識。相應地,經絡催眠師培訓內容應包括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兩大部分,基礎知識包括:中醫基礎理論、經絡腧穴學、中醫診斷學(當然,這三門學科可以結合重點作為一門課程來教學)、心理學基礎知識(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精神病學(變態心理學);專業技能包括:心理治療與咨詢學、西方催眠術、經絡催眠術、中國文化、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作為補充知識。
學員如果沒有基礎知識和基礎專業知識,擁有再好的治療技術可能也無法很好應用。我們具有了形神(心身)一體觀、辨證觀,經絡循行路線及所屬絡臟腑,疾病在經絡上的表現,經絡循行上的穴位,穴位的治療作用等中醫基礎知識,為臨床應用做好鋪墊。要了解人的心理行為,我們應該學習心理學基礎知識,如正常人的心理發展,各發展階段的特點,正常發展受阻會產生什么后續影響,等等,人格心理學對于我們理解正常人的心理與行為、人格特征和發展是必需的知識。社會心理學主要是中國古代人的心理特征和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心理變化,而不是作為學院派教學的死板無生氣的社會心理學教材,這對于了解人們的心理與社會變化的相互影響,了解當下人們心理狀況是必需的知識。精神病學知識或變態心理學知識是心理治療師一定要掌握的基礎專業知識,在臨床中我們才能較準確篩選出自己的工作對象和理解來訪者甚至病人的心理行為問題之所在。心理治療與咨詢學知識是任何從事心理咨詢或治療行業的人員必須掌握的專業知識,在經絡催眠治療及其他任何形式任何流派的治療方法中都要用到心理治療與咨詢中的一些基本技術方法。這些基本技術與方法是把基礎知識與專門治療技術方法應用在臨床中的基礎與橋梁。西方催眠技術作為學習經絡催眠術的過渡和比較,畢竟經絡催眠術有很多地方與西方催眠術相同,如催眠的本質、治療過程等。經絡催眠術是在前述的各種基礎知識和基礎專業知識基礎上形成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心理治療技術,通過前面的知識鋪墊后理論依據充分,臨床實踐效果明顯。
當然,由于目前經絡催眠術還處在半官方半民間狀態,沒有作為獨立的一門學科發展,更不是在學院里作為專業課程開設,而是作為獨特的一種心理治療技術來推廣。所以,如果在相關心理專業學生中推廣或在心理學院校傳播就容易得多了;如果作為非醫學、非心理學專業人員來學習,我們適當增加教學內容和延長教學時間,學員們在課外多努力也完全能夠彌補先天不足,同樣可以掌握好這門對國人量體裁衣而創造的技術。
1.2教學時間
經絡催眠術教學課時設計:中醫基礎理論、經絡腧穴學、中醫診斷學,小計16課時;心理學基礎知識(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小計24學時,精神病學(變態心理學)小計8學時;心理治療與咨詢學小計10學時,西方催眠術小計8學時,經絡催眠術40學時;中國文化、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自學。
1.3教學方法
圖為參與經絡催眠術學習的學員大多數是成年人,學習自覺性較強,目的明確,但是時間緊,所以可以靈活安排。對于基礎知識主要以課堂老師講授為主,學員課后自學為輔,以PBL教學法,小組討論等為方法,以多媒體教學為手段,在短時間內教授大量知識。對于專業技能部分以老師講授為主要形式,學員課堂模擬練習為重要途徑,課后嚴格要求操練為補充。
1.4臨床實習
學員通過學習掌握了經絡催眠術后,要在相關心理服務機構進行臨床實習,在臨床中運用、體會經絡催眠術的精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自己的治療技術,成長為合格優秀的心理治療師或咨詢師。
1.5臨床督導
督導是培訓心理治療師的一種重要形式,它貫穿于一個治療師的整個職業生涯。其主要的目的是教學生一些必要的知識與技能,以便學生盡可能好地完成治療工作[8]。目前,西方心理咨詢與治療中要求咨詢師或治療師不斷接受臨床督導,為了行業的規范和幫助低年資治療師的成長,我們也可以且應該效仿西方心理治療師培養模式,引進督導環節。
2.科學研究
任何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基礎研究,雖然經絡催眠術是一種本土的心理治療技術,但是其治療療效機制是什么,效果如何,是否有副作用,臨床應用中的禁忌問題是什么,與其他治療技術相比有什么特點等問題我們都可以也應該展開科學研究,以便更好地為國人服務,發展該技術。通過科研,寫出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論著與業內外人士交流探討。
2.1論文撰寫
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期刊媒體刊載經絡催眠論文,也許能夠說明我們還沒有這方面的學術研究,而任何學科、任何一種技術要發展,要獲得世人的知曉和認同都需要有事實根基。我們要鼓勵同仁做相關科學研究,并且在相關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讓經絡催眠術不僅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而且具有深厚學術思想基礎;不僅成為一種技術被廣泛應用,而且可以成為一門學科得到深入研究和發展。
2.2教材編寫
從1980年代以來,關于經絡催眠術的專著有馬維祥編寫由中國科普出版社于1989年5月出版發行的《催眠術》;2010年由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由馬維祥教授編寫的《中華經絡催眠術》及由卜文智和吉紅兩位老師編寫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心解催眠》(2011年)。在教材編寫內容與形式上可以創新發展,增加最近理論研究、實驗研究及臨床實踐新成果。關于教材的內容多樣化,如催眠師素質要求,督導要求,行業倫理規范,技術基本要求,等級達標要求,經絡催眠術歷史,等等。在形式上,可以文字與圖案相結合編寫教材,增加催眠操作圖片,便于讀者理解和操練,改變一味的文字描述形式,提高閱讀興趣。針對不同的讀者群體,我們可以編輯出版經絡催眠術科普書籍和專業書籍。在層次上,編寫入門書籍、高級經絡催眠師用書、經絡催眠師師資用書等。
2.3學術會議
迄今,中國大陸沒有一個催眠師組織,大家都是通過媒體吹捧自己,甚至有的人還詆毀他種技術方法。這種現象既阻礙行業正常健康發展,又損害自己人格。我們呼吁國內外的催眠同仁團結起來,攜手共進,為中國心理衛生事業獻計獻策共謀發展,促進人類心理健康事業的發展,為人類心理健康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2012年7月30至31日即將由經絡催眠師推廣中心攜手國內外同仁在太原市召開中國首屆催眠師大會。這是催眠界大事幸事,我們可以通過會議了解催眠當前在國內外的發展形勢,加強學術交流,相互切磋技藝,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發展。我們呼吁把召開國家級催眠會議制度化常態化,使催眠治療得到健康快速發展,減少業內誤解,達成共識,促進中國心理治療與咨詢行業的發展。
3.臨床實踐
心理治療在美國作為“醫學必需(治療必需)”,按照行為衛生服務機構(MBHOs)所說:“對于滿足個體的健康需要而言,心理治療是恰當且必需的,并與衛生服務的診斷和臨床標準相符合?!盵9]任何理論及學科如果不能服務社會和人民,遲早會遭到淘汰。經絡催眠術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手段,必須在臨床中得到驗證和發展。心理治療強調臨床療效,療效是生命。經絡催眠師應把理論應用于臨床,在臨床中驗證理論提升理論發展理論。
4.認證制度
催眠心理治療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證的心理咨詢師和衛生部負責的心理治療師技能考核中都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手段。催眠師在美國已經成為新職業[10],在中國大陸,經絡催眠師職業技能培訓認證是我國目前唯一獲得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可的合法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證書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等級,在高級基礎上可以申請經絡催眠師師資資格。
這些年來,我們嚴格遵照培訓時間,按照培訓后方能參加考試申請資格證書模式。經過中心培訓的學員都能在各自工作中得心應手地應用該技術。今后,我們要逐漸增加臨床操練時間,不同等級的催眠師要求臨床操作時長不同,嚴格把控申請高級催眠師的條件和資質,對于催眠師師資更是要嚴格把關,寧缺毋濫。經過經絡催眠師推廣中心多年不遺余力努力與上級管理部門溝通,加大宣傳和無私奉獻在全國各地培訓,經絡催眠術越來越得到社會認可,學員越來越多,社會經濟效率都比較明顯。我們更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成績,并且不斷發展壯大。經絡催眠師培訓認證項目于2007年8月23日正式啟動,先后培訓了大批心理教育醫療領域人才?,F在,學員遍布全國各地,為了行業規范和提高學員的水平,我們應設置催眠督導師,主要負責學員后續教育,為學員解疑釋惑,保障學員身心健康和業務素質的提高。
5.組織機構
任何學科要想獲得獨立都需要有自己的組織機構。我們期盼成立全國性的催眠師組織機構,如經絡催眠師協會,以便團結催眠界同仁,便利學術探討與交流,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持有經絡催眠師資格證書的同仁自然成為協會會員。協會負責起草行業發展規劃,制定行業倫理規范,對外學術交流,組織學術大會,直接負責與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的溝通及匯報工作,爭取國家對行業的政策資金技術等支持。協會先試創辦內部學術會刊(電子版和紙質版),然后正式創辦學術期刊,以便學術交流和傳播知識;協會創辦專門網站,便于及時行業信息和宣傳知識。設專門辦公機構,專人負責管理日常事務,負責網站維護和運營,負責協會會刊。
經絡催眠術經過馬維祥教授、宋大涵主任等高賢的努力與無私奉獻,現在已經成為國內很有影響的本土心理治療技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通過上述改進,一定能使經絡催眠術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馬維祥.中華經絡催眠術[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2010,48.
[2]楊艷.危機事件心理干預策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序言,8.
[3]李黎.試論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方法的本土化[J].紹興師專學報,1994:155.
[4]加德納·墨菲.近代心理學歷史引導[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19.
[5]曾文星.華人的心理與治療[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6-8.
[6]曾文星.文化與心理治療[M].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10-11.
[7]章榮慶,呂福松主編.教育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28.
[8]http://.cn
論文摘 要 本文整理參考了許多前人的研究資料及其成果,分析并總結了心理學自誕生到現在的演進趨勢,并通過這一演進趨勢,進一步探討了心理學及運動心理學的發展趨勢。
近20年來,與運動心理學相關的研究不斷涌現,本文將從心理學演進的角度來具體探討心理學及運動心理學的發展。
一、實證化傾向,并要加強基礎理論建設
毫無疑問,心理學將來的實證性研究會越來越深入,涉及范圍也會越來越廣。但是由于受到行為主義和認知學派的影響,現階段的心理學者們越來越重視實證性的研究工作,而忽視了理論的構建。行為主義和認知學派在研究方法和實證研究上極大的推動了心理學的發展,但是由于過于忽視理論的建設,致使心理學研究支離破碎,缺少了能夠代表該學派并具有影響力的理論。現在的心理學看似很繁榮,但是繁榮的背后卻是理論的匱乏。缺乏理論指導的實證研究只能是心理學支離破碎,給心理學未來的統一帶來更多的障礙。所以,將來心理學的研究要重視基礎理論的建設。
二、應用性傾向
應用與普及是心理學發展的生命力,心理學應面向社會生活,基礎研究的成果要應用到社會實踐領域中去,心理學在社會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才能夠有新的發展。隨著應用心理學規模越來越大,基礎心理學的規模卻開始萎縮。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心理學將來的發展在注重應用的同時,也不能輕視了基礎心理學的發展,只有兩者相輔相成,心理學才能健康快速的發展。運動心理學起步較晚,研究的領域還非常有限,所以將來拓展運動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并加強其應用的范圍,就顯得特別重要。
三、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傾向
一個學科的發展需要研究方法的多樣性,這樣才能保證本學科具有向前發展的動力。心理學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研究方法已經日趨成熟。要使心理學繼續發展,就要求在方法上有所創新,因為龐大的心理學體系需要有豐富的研究方法來支撐。但是,研究方法多樣化了,卻缺少統一的研究范式,就會使得研究方法雜亂無章,就會使心理學支離破碎。所以在發展研究方法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范式的統一?,F階段,大量的研究方法也已經涌入到了運動心理學領域,故運動心理學也存在這一問題,要使運動心理學快速發展,就需在統一研究范式的基礎上不斷豐富研究方法。
四、實用性傾向
隨著心理學的發展,其實用性越來越強,也正是由于其實用性,才使得心理學蓬勃發展?,F階段的人本主義越來越重視人際交往,力求通過協調人際交往來重建人際關系,并最終達到治療患者的目的。而精神分析也將讓患者最終康復作為其目標。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面臨越來越多的心理壓力和社會需求,迫切需要心理學的參與,迫切需要心理學的發展走向大眾化、平民化。將來心理學的發展應該更傾向于能夠解決人們現實中所遇到的問題。運動心理學要注重其實用性,一定要為運動員和教練員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將來的研究要更多的放在其實用性上,以顯示其價值。比如在賽前如何能夠降低運動員的焦慮狀態,怎樣保持其適當的動機,如何預防運動員產生心理疲勞,怎樣通過心理或者感知覺的訓練提高運動員的成績等等比較現實的問題。
五、整合的傾向
由于心理學各個學派理論既有其優點,當然也不乏其缺陷。不同的學派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吸收對方的優點,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為了統合心理學,斯塔茨認為現在我們必須做三項工作:第一,構建一個能使不同的方法論相關聯的理論框架,在各種不同的方法之間架起一座理論的橋梁,是不同的方法相互補充,相互聯系。第二,尋找一種能溝通不同的理論概念的綜合性理論。第三,建設一種能把不同的現象相互聯系的理論。心理學最終的統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統一的道路卻很漫長。所以,在現有的條件下,加強心理學應用性的研究,豐富和發展心理學,為心理學的最終統一打下必要的基礎。
六、本土多元化傾向
美國心理學產生于美國特殊的文化背景中,當這種心理學應用于美國社會時,它是有效的,但是應用到其他社會中,就會產生很多誤解。
體育運動是一種典型的社會行為,運動員的行為深受民族、文化、歷史和社會因素的制約。我國運動心理學研究中的多數方法是借鑒西方的,且多以量表和問卷調查為主。等級量表運用于飽受儒家中庸思想熏陶的中國運動人可能就會有失效度。判定一項研究的外在效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敏感性問題,中國人對外國線索頗為敏感,而我國運動心理學研究中運用的許多測試工具帶有明顯的異域文化色彩,在研究中很難做到概念等值和語言等值,因而運動員在遇到這些線索時就會改變自己的反應方式,使得許多研究結果難以推廣。這是我國運動心理學工作者進行本土化研究必須思考的問題。因此,廣泛開展本土化研究,對于進一步推動和拓展我國的運動心理學研究將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盡管進行本土化研究比較困難,暫時或近期也不一定會有什么較為滿意的結果,但要真正讓人們認識到運動心理學的實用價值,為世界運動心理學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本土化研究是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葉浩生.西方心理學研究新進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英國兒童奇幻小說在中國的研究現狀
國內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說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在此后的30多年間,陸續有學者把研究視野投放在此,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從總體上來看,英國兒童奇幻小說的研究在中國的路途并不平坦,在其發展道路中,逐漸凸顯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起步晚,進程緩,理論研究少
較之于歐美,我國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說的研究起步較晚。在20世紀80年代,才有學者開始關注此方面的作品。然而,從80年代到90年代近20年間,我國在英國兒童奇幻小說方面的研究成果卻寥寥無幾。不過,這期間不得不提一位國內兒童文學領軍人物韋葦教授。1984年韋葦發表的文章:《支撐英國兒童文學黃金時代的一根柱石———卡洛爾和他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3],首次把研究視野投放在了作為英國兒童奇幻小說開端的作品中。然而,英國兒童奇幻小說真正凸顯其重要性的時期是21世紀。進入新世紀以來,不少學者逐漸把目光從轉移到兒童文學,作為兒童文學代表的英國奇幻小說也逐漸走入國內。根據知網數據顯示,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每一年都有幾十篇學術論文探討英國的兒童奇幻小說。特別是近一兩年,每年甚至有上百篇文章出現,從數量上大大豐富了我國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說的研究。雖然如此,但在理論方面的研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國目前在此方面的理論研究基本上以翻譯國外的理論著作為主。國內幾本重要理論譯著的出現,彌補了國內這方面的空白。舒偉教授等翻譯了美國布魯諾•貝特爾海姆的《永恒的魅力-童話世界與童心世界》,拉開了心理學視野下兒童奇幻小說研究的序幕。而新世紀王泉根教授與約翰•史蒂芬斯主編的《當代西方兒童文學新論譯叢》系列為國內的學者研究英國兒童奇幻小說提供了理論參考。例如,該譯叢介紹了國外如何把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用于分析愛麗絲的鏡子與彼得潘的永無島。國外理論譯著的引進大大提升了國內英國兒童奇幻小說的研究水準。然而,國內學者在理論吸收及獨創方面的成果還相對較少。
(二)研究對象過于集中,很多經典被忽視
縱觀國內相關研究,大多數研究成果都著眼于目前最為人熟知的幾部作品。根據知網數據顯示,目前關于《哈利波特》的學術研究論文有三百多篇,關于《愛麗絲夢游仙境》及其系列的學術論文有兩百多篇,關于《魔戒》的學術論文近百篇,關于《納尼亞傳奇》的學術論文也近百篇。雖然比起一些經典作品動輒上千的數量,這些數字還略微顯得稀少,然而相比于其他英國兒童奇幻小說,以上四部作品已經贏得不錯的關注度。通過知網搜索引擎可以看到,關于《彼得•潘》的學術論文不足50篇,《水孩子》的關注度不足10篇,而關于《北風的背后》的學術論文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目前仍是空白。以上數據表明,目前國內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說的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很多經典的作品并沒有進入到學者們的視野,國內對此的研究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三)研究角度比較單一,缺乏文本間的聯系對比
由于國內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說的研究歷史并不長,很多的研究成果都集中在某個具體的文本。從總體上而言,國內在此方面的研究有三個主要方向:對作品各版本的比較研究,對文本的母題及美學特征研究和對文本人物的精神分析。英國兒童奇幻小說進入國內,學者們首先關注到的是其中文譯本,因此不少的研究成果都集中于比較兩種語言版本的語言特色、翻譯過程中的文化差異及總結翻譯技巧等。例如:郭亞星通過分析《愛麗絲夢游仙境》譯本中對兒歌的翻譯,分析譯者如何使譯文達到與原文功能對等[4];常升等則從文本因素及超文本因素兩方面解釋了《哈利波特》在中國取得成功的原因[5]。這些譯本與原版的對比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凸顯了小說文本語言特色以及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并引導讀者更好地體會小說文本的魅力。除了譯本比較,學者們更為關注兒童奇幻小說的母題及其文本的審美特征。學界普遍認為,兒童奇幻小說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在于其母題的選擇性及符合讀者接受心理的美學特征。從吳莎莎對《指環王》中人與自然生態主題的分析[6],到鞠訓科對《哈利波特》兒童奇幻文學文本審美特點的挖掘[7]等,這些研究成果或從文本意象的象征性出發,或從奇幻意象的詩性特征出發,對作品進行比較細致的挖掘,加大了作品研究的深度。國內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說的研究還有一個主線,即從精神分析角度分析小說中人物的性格及個性。巧的是,國內的學者們不約而同地使用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理論和榮格的“集體潛意識原型”理論來研究小說中兒童人格的發展及集體潛意識。如申媛媛等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剖析哈利•波特內心黑暗的一面和所經歷的痛苦掙扎[8];孫靈俠用榮格的陰影原型理論來解讀哈利•波特成長的個體化過程[9];陶懇用集體潛意識原型理論來分析《魔戒》中人性的心理矛盾[10]。以上談論的是國內目前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說研究比較深刻的三個思路。當然,在這三個思路之外,還存在一些新的思路。一些學者嘗試著用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理論來闡述文本對于兒童的心理建構功能。如劉旭華(2007)引入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理論,從兒童認知心理研究《哈利波特》,總結其對于兒童心理教育的意義[11]。
國內研究的不足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