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0: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際經濟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計量經濟學論文2400字(一):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與金融理論及實踐的結合論文
摘要:目前,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教育水平的發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金融大數據爆炸性發展要求金融學專業學生具備一定的金融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計量經濟學作為培養學生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的核心課程,新的歷史時期應當承擔起培養學生金融大數據視野的責任。
關鍵詞: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金融理論;實踐結合
引言
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非常強調應用性的學科,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門重要的課程,是應用型本科學生知識能力結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近年來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注重實踐環境的強化,人們已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學核心課程之一,在當前教育新常態下,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因此應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計量經濟學也應該被重新賦予新的屬性。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問題
(1)傳統計量經濟學教學強調回歸分析背后模型的假設及相關內容,但現代經驗研究強調因果關系。因此,當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分強調對隨機擾動項分布、異方差及自相關的長篇討論,顯得不合時宜,而對國內外廣泛流行的新穎工具較少提及,其結果是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應用仍是一知半解。(2)由于現有課時安排等原因,教師教學過程中著重講授計量經濟學原理和方法,而輕視實際應用和數據處理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學中主要講授參數估計和各種檢驗的理論和方法,對如何從經濟問題出發建立模型,如何應用模型分析實際的經濟問題討論得較少。(3)由于課堂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不能分配更多的實驗課時,導致學生難以真正理解和運用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特別難以將理論知識靈活應用于金融數據建模與處理。(4)現有的計量經濟學課程缺乏將計量經濟學方法與金融數據相融合的缺陷。在課堂教學內容安排中,著重講述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沒有將計量方法與金融大數據的獲取與加工處理結合起來進行講解。導致多數學生具備一定的計量經濟學基礎,但面對查找和處理金融數據時卻束手無策。(5)已有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安排上,一般將經典的計量經濟學和現代時間序列方法安排在一個學期內完成。由于教學內容過多而教學課時有限,其結果是導致無法詳細講解金融時間序列部分,金融學專業學生對金融大數據處理及建模能力不強。
二、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與金融理論及實踐的結合的優化措施
(一)突出案例教學
豐富多彩又符合專業特色的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教學一方面能夠使理論知識更加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案例教學重視師生互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課程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計量經濟學教學案例的選取一定要突出目的性、代表性和趣味性等特點,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的差異,多搜集一些與該專業密切相關的經濟熱點問題和前沿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與金融理論及實踐的結合
就金融數學專業學生而言,在為這些學生開展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時,需要注重將金融理論和具體的金融實踐知識緊密結合起來,以此來引導他們正確使用計量經濟模型方法來研究金融相關實踐問題。金融市場相關實踐知識更傾向于股票投資和資金資本等的利用,不能僅僅依靠消費-收入這一知識以偏概全,這就要求計量經濟學老師在為金融數學專業學生開展課程教學時,需要拓展到相關金融領域,通過講解相關金融理論和具體的市場實踐數據來開展課程教學。
(三)“案例+微課”的教學模式改革
為了提高金融專業本科生金融大數據處理能力,改善教學效果,擬重點對《計量經濟學(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為了改變以課堂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方法“重在教,逼學生學”的缺陷,我們將使用“案例+微課”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是計量經濟學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教學模式(楊汭華,2005;黃佐钘,2008;張玲,2014)。與傳統的案例教學不同:(1)項目強調針對金融大數據開發相關案例,并以“微課”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鞍咐?微課”的教學模式的好處在于能激發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理論學習的興趣,更加生動和直觀地將金融大數據處理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此外,“案例+微課”模式能對課堂教學形成有效補充,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學生可以在課外通過“案例+微課”進一步鞏固與提高課堂知識。(2)傳統計量經濟學經驗案例強調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應用,重點介紹數學與統計技術,而忽視其內在的經濟問題與變量間的內生關系。項目強調以真實的金融大數據為載體,在案例分析中,更加注重因果關系的討論,從而案例分析更加接近現實。因此,相比于傳統的案例分析,項目經驗分析更接近現代研究范式,故而具有更好的實用價值。
(四)完善考核體系
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學科,考核方式也應該多樣化??梢試L試采用課程論文的考核方式,課程論文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另一方面也能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課程論文可以與學生的畢業設計結合,突出學生所在學科屬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不能將試卷考核的方式拋棄,例如可以將紙質試卷改為上機考試,增加操作題的比重。完善的考核方式會提高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重視程度,強化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效果。
結語
總之,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是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縮影,只有明確清晰教學定位,有效提升高等教育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重點解決好高校人才培養能力、支撐引領國家創新發展能力的問題,才能提供更多有選擇的本科教育,建成更有競爭力的本科教育,開創更有特色的本科教育,發展更加公平的本科教育。
計量經濟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基于計量經濟學的電力企業經濟效益與管理決策實證研究論文
摘要:在我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電力建設在不斷的完善,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電力的發展,同時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將推動電力工業的進步。處于新時代的電力企業需要具備超前的思維與意識,在外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備清晰的預判,在內要做好企業內部的管理建設,針對未來長遠發展制定科學的規劃。要做好這幾點,就離不開對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經營管理的分析以及數學建模工具的運用。本文選取2001-2017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社會用電量數據以及典型電力企業華電國際年度報告數據,分析了華電國際的經濟效益與外部經濟環境以及企業經營管理之間的關系。首先從時間序列非平穩角度出發,利用協整理論并通過單位根檢驗以及協整關系檢驗對華電國際的經濟效益建立了長期均衡模型。再對模型進行短期誤差修正,在證明了模型有效性的基礎上,利用所建模型對提升華電國際的經濟效益進行實證分析預測。最后對以華電國際為代表的中國電力企業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結果表明,對華電國際而言其供電成本、管理與財務及人力資源成本的完善對其經濟效益的影響將是一個長期過程,而其短期內經濟效益主要受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以及全社會用電量需求的影響。該模型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可以為其他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與預測,對企業未來的管理決策規劃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管理決策
經濟研究的方法在于總結典型的經驗特征與收集數據,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的經濟理論或經濟模型。經濟研究的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理論或經濟模型的可驗證性,即能否通過數據實證檢驗相關的經濟理論與經濟模型來解釋事實,并預測未來的經濟變動趨勢以及提供科學的政策建議。計量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則猶如硬幣的雙面,從不同的角度為經濟學的實證分析提供重要的方法論基礎。計量經濟學以實際經濟數據的建模與分析為主要研究對象。當實際數據不可得,或實際數據過于復雜而導致因果關系不易梳理時,實驗經濟學則有可能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通過可控的實驗數據代替實際數據,成為實證經濟分析的又一個有力工具。
一、協整理論概述
協整的概念是由恩格爾一格蘭杰(Engle-Granger)在1987年“協整與誤差修正,描述、估計與檢驗”中正式提出的,協整的基本思想認為,盡管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中的每一個都是非平穩的,但他們的線性組合可能會相互抵消趨勢項的影響,使該組合是平穩的。這一理論的提出為經濟時間序列分析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之所以協整理論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是與一協整理論所具有的深厚的經濟學背景密不可分的。
二、基于計量經濟學的電力企業經濟效益與管理決策實證
(一)非均衡博弈論框架的建立和實驗驗證
策略性思考是博弈理論及其應用的基礎。納什均衡以及相關均衡的概念過去一直是描述策略性思考的核心內容,其定義為每個博弈參與者的策略都是在給定其他方策略下的最優反應。顯然這種均衡的定義內在要求每個博弈參與者在決策信念上達到均衡,即每個參與者對其他方的策略持有正確的信念。在過去的研究中,經濟學者通常假定均衡框架存在從而做出對參與者行為的預測。盡管在一些博弈場景下,基于均衡概念的行為預測是準確的,但在多數情況下實驗經濟學研究結果表明博弈參與者的行為會系統性地偏離基于均衡概念的行為預測。由于來自實驗經濟學數據對原有理論框架的挑戰,經濟學研究人員逐漸提出了基于非均衡概念的策略性思考理論框架并且運用實驗經濟學的方法收集數據來檢驗這些新理論。這些基于非均衡概念的策略性思考理論框架的核心在于繼續假定博弈參與者在決策時仍然有策略性思考的因素在里面,但放棄了均衡的概念以及嵌入在均衡概念里面的很強的理性假設。
(二)ECM誤差修正
通過Granger定理易知,具有協整關系的一系列變量會對應一個包含誤差修正的表達形式。可以進一步通過誤差修正來研究華電國際經濟效益的短期行為。具體而言可根據由Hendry提出的一般到特殊的建模理論,逐步剔除從三階滯后變量及誤差修正項開始的不顯著量,從而得到最終的誤差修正模型:(見下面公式)式中:ECMt-1代表協整回歸厚的一階滯后誤差,括號內的數字代表不拒絕相應零假設的概率。從該方程式以及統計結果的數據可以發現,文中所進行的統計檢驗在置信水平上表現顯著。這一結果也證明了文中構建的誤差修正的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圖中給出了LY的實際數據與擬合結果以及殘差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協整以及誤差修正之后的模型具有較為理想的結果。
(三)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中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在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常用的回歸分析中,當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時,常會對模型估計的準確性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在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建模的過程中,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以及消除多重共線性問題是很重要的環節。部分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中存在對多重共線性問題處理不恰當的現象。某篇研究股權激勵對盈余管理影響的文章,以計量方法中的回歸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作者在研究中單純依靠方差膨脹因子VIl的臨界值,來判斷出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便直接將模型中的其中一個變量刪掉。模型中是否應該包含某個解釋變量,應該以實際經濟理論分析為基礎,不能單純以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來判斷。
【關鍵詞】經濟學;研究對象;職業發展前景
【前言】隨著經濟建設的全面發展,要求完成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人才具備極強的綜合人文素養。經濟學是社會人文科學的重要學科,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化的新經濟時代無論在經濟建設方面、生產生活方面都將發揮極大的作用。若想在祖國的建設大業中貢獻力量,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必須對經濟學具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因此,筆者針對“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其職業發展前景”一題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經濟學概述
(一)經濟學概念
經濟學(economics)是社會人文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針對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人類為謀求進步所從事種種生產經營活動的特殊本質,以及經濟活動中與之相對應的生產關系和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做出的學術研究。經濟活動是人類改造自然使得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實踐,如:生產、交換、配置、消費等。經濟活動必須在一定的經濟規律和經濟關系中進行,經濟關系是指人們在長時間的經濟活動實踐中產生的交錯復雜的關系的總和,在各類經濟關系中最為重要的,發揮最大功能的是生產關系[1]。
(二)經濟學發展歷程
經濟學是與人類從事經濟活動相生相伴的一門科學。人類文明發展到奴隸社會階段,經濟活動開始產生,這一時期古希臘開始出現經濟學萌芽,以色諾芬、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為主要代表,針對經濟學開始進行系統分析,如色諾芬的《經濟論》、亞里士多德的商品交換理論、柏拉圖的社會分工理論等。伴隨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封建社會生產關系產生,這一時期經濟學出現了進一步的發展,主要針對農業生產進行經濟討論,政治經濟學理論成熟;歷史的車輪繼續前行,19世紀末期開始,資本主義經濟學開始發展,這一時期,經濟學更加注重對經濟現象的討論和分析,經濟學逐漸脫離政治成為獨立的知識理論體系,20世紀鐘聲敲響之際,經濟學完全取代了政治經濟學,成為了獨立學科。一路走來,經濟學可謂凝結了無數智慧和汗水,為人類文明的進步貢獻了杰出力量。
二、經濟學研究對象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廣泛、涉及領域多元化的學科,伴隨經濟學的發展,經濟學研究對象呈現動態趨勢,若想了解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必須以不同的角度分析,以下筆者針對經濟學產生根源和經濟學形式劃分兩個方面闡述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一)基于經濟學根源
經濟學是在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基礎上產生的一門科學,人類在從事任何經濟活動的實踐過程中必然應用相應的資源,經濟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是人的欲望卻是無限的,所以經濟資源的稀缺性和人類的欲望之間出現了矛盾,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指導,這種矛盾將是不可調和的。經濟學的產生可謂為上述矛盾開出一劑良方。針對經濟資源的稀缺性經濟學將生產可能性邊界、生產效率、生產成本和生產機會作為研究核心。同時,資源稀缺性為經濟學帶來了四大研究課題:第一,在經濟活動中需要生產什么、生產多少?第二,利用多少勞動力、多少成本、什么樣的技術進行生產?第三,生產出的產品將會去向何處?第四,在該項生產中將會產生什么樣的經濟價值?根據經濟學產生的根源,以上四大問題是其主要研究對象[2]。
(二)基于經濟學標準
經濟學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劃分為不用的部分,如:按照時間標準可以將經濟學劃分為古典經濟學和現代經濟學;按照應用的標準會出現政治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但是最為權威的劃分方式是按照經濟學的研究內容進行區分,按照這一標準經濟學可分為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和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兩部分。宏觀經濟學將國民經濟總體作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社會總體經濟問題以及經濟變量的總量是怎么決定與變動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在形式上可以總結為“觀林而不觀木”,即學科術語中的“bird's eye”。微觀經濟學是以單個經濟單位作為研究對象,是針對個體經濟單位行為及經濟變量的個量是怎么決定和變化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在形式上可以歸納為“觀木而不觀林”,即學科術語中的“worm's eye”[3]。
三、經濟學職業發展前景
伴隨社會的全面進步,經濟建設如火如荼的發展,經濟學已經成為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學科。因此,經濟學的職業發展前景廣闊。首先,研究經濟學能夠掌握金融相關知識,未來可以在具有商業性質的銀行系統進行發展,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亦可將職業生涯規劃方向著眼于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第二,經濟學研究國民經濟總體發展狀況,所以就業范疇可以拓展為各類具有經濟性質的行政單位,如財政、審計、海關等部門。第三,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研究經濟學之后可以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方面工作??偠灾?,伴隨人類文明的發展,經濟學在未來的職業發展前景相當可觀。
綜上所述,文章首先對經濟學的定義和發展歷程進行了闡述,然后針對論點系統分析了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最后根據全新的時代背景和經濟發展形勢,分析了經濟學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前景。希望通過本文的討論,能夠引發莘莘學子對經濟學的重視,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經濟學原理和知識,能夠應用經濟學理論解釋我們日常生活實踐中遇到的經濟問題,全面提高自身綜合人文素養,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
【經濟學碩士論文參考文獻】:
[1]邱海平,張宇,鄭吉偉,等.中國政治經濟學年度發展報告(2011年)[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2,12(01):3-65.
[2]周靖祥.改造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深度探析研究與評價之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03):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