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0: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基礎信息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電子技術基礎課作為理工院校電類專業中最重要的課程,其由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組合形成。對后面課程的學習必須將這門課學好。相比于傳統的的院校學科,這門課相關的技術發展的非常快,這使得教師需要擁有豐富的相關知識,從而將學生的數字視野拓展開來,在教學中網絡則可以在這方面起到很大的幫助,畢竟在信息量方面,網絡有著無可比例的優勢。很強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可以說是電子技術基礎課的優勢所在,這幾年高校的擴張使得學校的實驗設施方面無法得到滿足,這可以通過課后對實驗進行分組進行與在課堂中運用計算機仿真進行講課進行改善。而且高校改革壓縮了教學的時間,這使得學校必須將課堂效率進行提升,而多媒體課件在這方面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在信息技術的素養方面,對于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生一般都擁有很強的信息接收以及適應能力,因為計算機與網絡技術是基于電子技術進行開展的。所以,相比于其他的學科,信息技術與電子技術基礎課的結合更加的容易。
2.整合現代信息技術與電子技術基礎課的原則
豐富多彩是整合課程最突出的優點,因而在整合的過程中需要對心理學、教育學以及教育技術學等相關的理論進行借鑒,通過聯系二者的結合點,用系統的手段將教學系統中的學生、老師、教學內容等各方面的因素進行整合,做到協調的一致性,從而將各種因素的優勢發揮出來。課程整合的成功在于量變到質變的改變教堂教學與管理、教師備課、師生關系等等方面,通過自身的優勢與對成功經驗的借鑒,整合二者的原則需要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遵守:第一,對電子技術基礎課中信息技術的作用做到正確的認識,在整合二者的過程中教學的主體依舊是課程本身,這是無可爭議的。在整合的過程中其個體自身的特點不能因信息技術的加入而被改變,必須對個體特征的繼承性進行強化。任務作為信息技術服務的對象,要以任務為主體,不能做到隨意的更改。教學目標與學科特點的特殊性使得天然聯系的二者的優勢被削弱。對電子技術基礎課來說,信息技術處于服務地位,傳統教學的優勢不可能因信息技術的加入導致改革教學模式而廢掉。對多媒體教學手段使用的標準就是服務教學,目標就是將教學目的達到,不可做到本末倒置。通過這幾年的實踐可以發現教學要從實際出發,對傳統的教學優勢要進行保持,這是對信息技術與電子技術基礎課進行整合所需要遵守的。第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的作用做到正確的認識。在整合過程中對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做到肯定,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優化教學過程。老師的作用不可能由多媒體技術來代替,而且在整合過程中對老師的要求反而更高,老師不僅要在授課能力方面過硬,還有對現代信息技術有著深入的了解,二者還要有效地結合起來。當然,在對教師的主導地位進行強調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學習的主人,其主體意識必須明確,同時要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等做到充分的發揮。在整合過程中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與環境進行適應的時候老師要起到幫助的作用。不能讓學生對信息技術有抵觸情緒,要讓他們認識到信息技術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尋找知識,對問題進行解決。在整個課程整合過程中,學生作為參與者,在知識的構建過程中,學生應該主動去完成學習的任務與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資料的獲取可以通過網絡信息資源尋求幫助。就像老師在電子技術基礎課中僅僅出題目,余下的是學生所要完成的,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進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幫助的作用。通過對課程的整合,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而且他們的信息素養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地培養。
關鍵詞:信息化;指標體系;評價
黨的十將信息化納入“新四化”的范疇,信息化是其中的核心,是聯結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紐帶,在新四化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信息化水平是新四化建設的重要指標,本文建立信息化水平評價的指標體系,并對我國信息化水平進行評價,進而給出促進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政策建議。
一、信息化概述
信息化最早由日本學者提出并由學者翻譯后傳播到西方,是伴隨著信息產業、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信息化指的是社會或企業層面運用信息技術等手段實施管理的過程,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對企業生產運營的各個環境進行整合和優化,并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有效的參考。
我國首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中給出信息化的定義:“信息化是指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國家信息化就是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國家現代化進程?!币虼耍瑢嵤┬畔⒒ㄍ晟?個方面的信息化體系,包括:信息資源的開發與應用、信息網絡的構建、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產業的發展、信息化人才的培育、信息化政策的完善。
在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有了新的概念,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涌現,企業運營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特征逐漸明顯,使得企業的制造向著智能制造方向發展。
二、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信息化的評價主要是涉及六個方面,即:信息資源、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與產業,信息網絡設備、信息人才、信息政策和標準。對于江西省的信息化水平評價來說,需要根據江西省的省情,在基本的六要素前提下建立信息化評價指標。
信息資源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按不同的分類標準有不一樣的說法??梢园凑招畔①Y源的來源來分,內容來分,存在形式來分等等。本文為了數據方便的處理,選擇了按照存在形式劃分依據,把信息資源用專利授權量和人均報刊發行量來表示。
信息技術應用涉及的也很廣泛,根據湖北省的省情等各方面因素考量,在對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測度上,我在國家信息化指標NIQ模型指標對信息技術應用做了稍微的改變。我把信息資源用三大類來體現,也就是:固定電話普及率、移動電話普及率,互聯網用戶數。本來每百戶計算機數是應該考慮進去的,因為這項的數據收集對我來說比較困難,因此被本論文忽略過去了,也是本論文的不足一點。
信息網絡主要是包括信息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網絡應用系統。為了直觀地對信息網絡發展水平測評,本文主要是根據各種信息傳播設備來衡量的,主要分為局用交換機總容量、廣播人口覆蓋率和電視人口覆蓋率。
信息產業范圍也是很廣泛,本文主要是從經濟角度上考慮,為了更好更方便的收集數據。本論文主要從郵電業務總量和信息產業工業總產值兩方面來衡量信息產業的發展狀況。
信息化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本論文衡量信息化人才發展情況主要是選取高校大學生數和R&D人數。
在中國一個行業能不能蒸蒸日上,很大程度上要靠國家政策上的支持,畢竟我們的國情不一樣。本論文對信息政策發展水平只用了一個指標來衡量,也就是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
本論文根據前人的研究和國家信息化指標NIQ模型對權重做了稍微的改變,下面的表格內容是本論文研究的湖北省信息化評價指標設計,見表1。
三、湖北省信息化評價
根據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本論文通過查找中國統計年鑒,得到下面表2所示數據。
以上的數據,大多數都是直接就能在中國統計年鑒中找出來,而有的是需要簡單的計算得出來,例如人均報刊發行量就是用當年的報刊發行總量除以當年的總人數,最后一項的科研經費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也是當年投入的科研經費除以當年的國民經濟總值。從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的指標數據幾乎都是隨著年份增長也在正增長,但是有兩項指標固定電話用戶和局用交換機的總容量是負增長,2010年至2011年局用交換機的總容量變換特別大,從1208.5萬門直接下降到567萬門。這兩項指標的負增長其實也代表了社會在進步,傳統的信息技術,傳統的通訊已經在被新的通訊手段代替。
為了得到我國信息化水平得分,將表2所示數據進行預處理,取每一行中最大值為基數,每一行的數據是由這行的每列的數除以這個基數得到的,除了局用交換機總容量是相反的處理方法。結果見表3所示。
四、小結
通過分析發現,湖北省信息化建設水平逐年增長,勢頭良好,但不能忽視以下幾點:
1.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不能忽略農村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現如今的文盲都不是傳統上的定義,認為不識字就是文盲,九年義務教育幾乎掃清了傳統意義上的文盲,但是新時代的文盲是對計算機不會簡單使用,新時代的文盲大多數存在中國的農村。為了提高本省的信息化水平,就需要重視農村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在政策資金上支持一些比較貧窮的鄉村學校和鄉政府單位。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信息化發展的物質基礎,就好比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做好飯必須有米。
2.加大信息化資源開發的程度和提高信息化增值能力。不要讓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滯后成為制約信息產業市場可持續發展。為了加強對信息化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視,積極宣傳號召大家多去相關信息網站了解開發信息。
3.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政府應在政策上對信息服務業給予傾斜,創建良好的信息市場,加大投資力度。
4.大力培養信息人才,吸引信息人才。要吸引人才,需要建立有效的吸引人才的制度環境,提供各種優惠政策。
參考文獻:
[1]姚偉,張榕榕,劉麗敏.現代信息服務業的創新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17):47-55.
一、立足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唐得圓老師擔任學校三至六年級所有班級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每周有十三個課時的教學任務。雖然教學任務繁重,但她一直堅持著“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這一理念,立足課堂,問課堂要效率,認真從事著教學工作。在課堂上,她堅持貫徹“輕負高質”的教學思路;在課堂外,她鼓勵、引導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重要手段。她的教育理念是:“要讓學生學好信息技術,更要讓學生用好信息技術?!?/p>
信息技術是一門非常重視學生實際操作的學科,經常有各級各類的學生作品比賽,學生能否在競賽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和他們的基礎是否扎實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她在平時教學中每一課都不放松,堅持抓學生的基本功。然而,光有扎實的基本功還是遠遠不夠的,她主動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充分利用早晨、午間休息和下午放學后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培養了一批有特長的競賽學生。近年來在她與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分別在**區科技節和**市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她還獲得**市小學生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優秀指導獎”。
二、以研促教,增強科研能力
唐老師除了兢兢業業做好教學工作以外還堅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專業業務水平;堅持“以研促教”的理念,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思想指導她的教學工作,積極開展教育科學研究。
由她撰寫論文、案例,制作的課件多次在省、市、區獲獎。論文《生活即教育“玩”亦即教育》獲**省陶行知研究會“生活教育”論文二等獎;《小學信息技術(logo程序設計)輔導初探》獲**市教育學會中小學信息技術年會論文一等獎,**省中小學信息技術論文評比一等獎;《合作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獲**區第22屆中、小、幼學科教學專題研究論文三等獎。案例《將信息技術融入其它學科、融入生活》獲**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案例評比一等獎,**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案例評比三等獎。課件《圖形拼組》獲**區第十一屆教師自制多媒體教學軟件評比獲二等獎;《我是什么》獲**區第十二屆教師自制多媒體教學軟件評比獲三等獎。由她負責的課題《基于小學生信息素養發展的logo語言教學模式的研究》成為**區的立項課題。
三、服務為本,做好網管工作
作為學校唯一的信息技術老師,網管的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唐老師的肩上。網管工作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強,唐老師從一個毫無經驗的大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奮成長為學校不可或缺的網管,其中付出了無數的汗水,放棄了無數的休息時間。從制作網線到網絡布局、從網站的建設到防火墻的設置,她都虛心好學,親歷親為。
學校的學生機房已經使用了足足七年時間了,但她仍然還在使用;在節省了學校經費的同時,卻大大增加了她維護的時間。機房里所有的計算機都已經更換過電池,電腦出現小故障她也盡量自己解決,遇到難以解決的硬件損壞問題才請專業的維修單位維修。
關鍵詞: 信息技術 高等財經專業 實踐教學 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是我國于2007年1月25日正式啟動“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六大建設內容之一。我國教育部啟動的“2003―2007教育振興計劃”,旨在通過教育信息化與精品課程建設以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在當今的信息時代,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思考如何將信息及信息技術融入于實踐教學中,以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富于自主學習、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適應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本文擬就信息技術環境下高等財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進行探討。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實踐教學體系的內涵
一般認為,實踐教學就是教師鼓勵和組織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借助于一定的技術手段驗證理論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并在驗證理論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理論,從而使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得到提高的教學環節。實踐教學活動,按功能的不同分為實訓實踐教學、實驗型實踐教學、實習型實踐教學與畢業論文(設計),按內容綜合程度及層次遞進性差異,分為基礎性實踐教學、專業性實踐教學、綜合性實踐教學;按實踐主體的不同,分為個體式實踐教學和團隊式實踐教學;按空間范圍的不同,分為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1]
由此,我認為信息技術環境下高等院校的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該是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的實踐教學系統進行有效整合后所形成的系統的、立體化的新體系,包括基礎性實踐、專業性實踐、綜合性實踐三個層次,以及這三個層次下的課堂實驗、模擬實驗(實訓)、開放實驗、校外實驗四個環節,即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課堂專題討論、課堂案例教學、利用網絡教學支持平臺的課程實驗及專業綜合模擬實驗、利用數字圖書館、教學資源管理平臺、校園網、因特網(Internet)的開放實驗教學環節,以及利用因特網、教學資源管理平臺的校外實地實習、科研、畢業論文等環節。該實踐教學體系將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作用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從而徹底改革傳統的實踐教學結構,達到培養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才的目的。
二、創新思路,確立信息技術環境下符合實踐教學規律的教學理念
構建并優化實踐教學體系,首先必須不斷創新實踐教學理念,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加深對實踐教學規律的理解和把握,擺正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位置,推進教學改革的深度,實現實踐教學整體優化的目標。
1.轉變教育觀念,確立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實踐教學理念。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和高校教學改革的實施,教師的教學方式已逐漸由傳統的“口授、板書、演示”為特征的傳遞授受方式轉向以“啟發、誘導、點撥”為特征的啟迪誘導方式,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的主宰,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應轉變教育觀念,以現代建構主義教育思想為指導,成為支持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自主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2.改變教學方式,確立“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理念。
網絡中有豐富的資源,網絡有很強的交互性,便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所以,隨著網絡的普及,在建構主義的支持下,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積極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并激發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實現“主導―主體相結合”。只有確立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理念,才不會將實踐教學演變成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剝奪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機會,而是會努力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3.確立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發展的理念。
作為大學教育的一部分,實踐教學的社會意義不容忽視。在人才培養中,理論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能力,并把知識內化為素質,外顯為能力;實踐教學的目的則是讓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增長見識,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提升素質,逐步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和能力。通過實踐教學,學生能加深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鞏固和固化理論教學的內容。
三、銳意改革,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高等財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高校財經類專業均有自身的實踐能力要求,為保證其教學質量,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時,應遵循符合實踐教學規律的先進性教學理念,充分了解高?,F有的信息技術環境,將信息技術有效地運用到每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構建擁有不同層次,各層次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完整的、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
我構建的高校財經類專業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實踐教學體系,由三個層次、四個環節構成,即基礎性實踐、專業性實踐、綜合性實踐層次逐次遞進,將所有的實踐內容歸并到課堂實踐教學、課內專業模擬實驗(實訓)、課外開放實驗、校外實踐實習四個實踐教學環節中,每一個環節都有相應的信息技術與之相匹配。該系統如圖1所示。
1.基礎實踐層次
基礎性實踐包括軍訓、勞動技能訓練、計算機、外語應用技能,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程中的實驗,該層次實踐主要通過課堂實驗環節實現。主要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多媒體教室對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程中的理論及方法通過觀看視頻、課件講授,進行專題討論、案例分析教學或驗證性實驗演示,以強化單一課程理論知識、方法的應用,為高層次實踐奠定基礎。
2.專業實踐層次
包括單項性實驗、課程實訓、綜合性實驗、課程論文等,通過課內專業模擬實驗(實訓)教學環節實現。主要借助多媒體助學系統及校園網等信息技術,在多媒體機房,組織學生進行專業的專題單項性實驗、綜合性及設計性實驗。這是建立在課堂案例實踐教學基礎之上的技能訓練,它強調課程的綜合性。
3.綜合實踐層次
包括社會調研、三下鄉活動、課外認證與競賽、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簡稱“SRP”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素質拓展、校外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該層次實踐通過開放實驗和校外實踐實習兩個環節實現,實踐環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就業及升碩做準備。
基礎實踐層次是實踐教學體系中的最低層次,隨著學生掌握的知識體系的逐步完整,實踐教學體系也隨之逐步提升到專業實踐層次和綜合實踐層次,學生可以將在綜合實踐層次中開放實驗環節的課題,進一步提升研究的深度,帶到校外實踐實習環節去解決,形成畢業論文或更高層次的科研成果。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將實踐教學基地獲取的素材經過加工、提煉,形成教學案例,再反饋到模擬實驗和課堂實驗教學中,形成一個良性的實踐教學循環系統。
參考文獻:
[1]張寶義,李斌,吳瑾瑾.財經類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于實施[J],中國大學教學,2010,(9):75-77.
[2]倪師軍,曹俊興等.基于三大平臺培養三種能力的本科實踐教學體系[J],中國大學教學,2008,(1):68-71.
[3]凡蘭興.關于改進高校統計課實踐教學的思考[J],統計教育,2008,(1):26-27.
[4]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意義[J],教育研究,2002,(4):39-43.
【關鍵詞】信息素養 培養策略 小學信息技術 優化 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社會各個領域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樣在教育中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也不斷凸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已經成為現代小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何優化信息技術課程,是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的重要問題。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為基礎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優化正是當前教學形式所需要的。
一、我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現狀
自2000年教育部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以來,信息技術課程就開始進入小學課堂。然而在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尚未解決。首先,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理解存在偏差。當前我國的信息技術教學中課程中培養的信息素養被主要理解為計算機與網絡的信息應用能力。同時,實際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也局限于計算機操作技術,教師對信息素養的認知也僅僅在計算機方面。其次,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傳統的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要求不相符,僅僅在演練與技術掌握方面的訓練無法培養學生的信息科學素養與能力,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而新型教學方法應用越來越廣泛,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誤區和困惑。大多數教師都對新型教學方法投入了很多關注,期刊論文的發表內容也很多。但教學性論文居多,側重于教學經驗總結與課例評析,深入到教學理念層面的較少,教學理論方向的發展明顯滯后。而教學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是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這一根本目標很多時候被局限于計算機操作技術的訓練。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與實踐,需要在理論層面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基于信息素養培養的課程優化設計
小學信息技術課培養目標的設定必須考慮小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小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和探索、創新精神,增強小學生的信息意識,激發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使之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初步具有傳輸、處理、應用信息的能力,為能應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優化需要應用系統方法,將培養信息素養與學習興趣作為目標,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支持,完成課程優化。
(一)基本理論與思想
優化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設計需要構建主義與人本主義的支持。構建主義的教學中心是學生,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與幫助支持者,通過對話、合作、情境等學習環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新精神。而新信息技術教學是構建主義所需環境的最好的場所。同時人本主義也是優化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設計必不可少的理論支持。人本主義教學理念強調了學生能力發展的個性化,要求學生發揮內在動力,在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中完成學習。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對象是小學生,根據心理與發育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環境創設,能夠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同時,完成學生信息環境下的倫理觀念、道德與意識的正確引導。
(二)設計教學目標
以信息素養的培養為基礎的教學設計,是從新課程標準出發的,避開了傳統教學目標中偏重知識傳統的誤區,確定信息技術教學的三維目標,分別是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態度與情感。通過多角度教學目標的設定,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的學生從被動的地位中解放出來,確定人性化的教學主體特點。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Photoshop的對象選擇教學的內容是讓學生掌握“多邊形套索工具”“復制/粘貼”“水平翻轉”“自由變換”等多種工具的使用。知識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各種工具的使用與意義,而能力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利用工具完成自己想要的構圖,具備美化圖像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選擇
教學方法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定,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在新課程標準的支持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不斷豐富,任務驅動法是最重要的新型教學方法之一。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是以構建主義為核心理論的,與探究教學模式的要求相類似,著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素養的培養與任務驅動法的核心任務相同,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法最為常用。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也不是簡單的實例演示與案例分析,需要根據教學目標與實際意義的契合程度進行篩選,還需要能夠滿足任務分割與配合的要求,同時還必須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在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過程中,需要深入分析,才能實現信息素養培育的目標。因此,在Photoshop的對象選擇教學中需要將主體教育作為基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應當選擇以目標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和討論交流法等激發學生能力發揮的教學方法為主。
三、結束語
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與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能力,培養信息化設備背景下學生應當具備的價值取向、道德觀念與責任感。推進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國當前良好的教育形勢使我們完全有條件、有可能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努力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我們要有憂患意識,增強緊迫感,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把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迎接信息化對基礎教育提出的挑戰。
【參考文獻】
自2011年11月承擔該縣級課題以來,本課題組按照課題實施方案,我們做了大量的具體工作,開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動?,F將階段研究的情況報告如下:
1.積極做好課題準備工作
為了更好的開展研究活動,我們制定了課題研究計劃,并著手進行課題準備。事先我們召開了課題組主要成員會議,對各自的分工做了具體的布置,研討了課題實施方案。
2.扎實進行課題研究工作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重點加強了對以下內容的研究和探討:
七年級:(1)探索兩直線的位置關系。
(2)利用幾何畫板探究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知識及其應用。
(3)利用幾何畫板學習三角形有關概念,探究多邊形的內角和。
八年級:(1)利用幾何畫板的畫圖功能畫反比例函數的圖像。
(2)利用幾何畫板的動態功能探索反比例函數圖像的性質。
(3)利用幾何畫板學習三角形的重心。
(4)利用幾何畫板進行分式方程的應用-行程問題的教學。
九年級:(1)探索二次函數的性質。
1)畫二次函數y=ax2的圖像,通過系數a的變化總結二次函數圖像-拋物線開口大小的變化規律。
2) 利用幾何畫板的作圖功能及動態效果讓學生比較y=ax2與y=a(x- h)2及y=ax2與y=ax2+k的變化。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總結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平移規律。
3)探索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
(2)探究相似三角形和位似。
1)利用幾何畫板演示三角形中一條直線的平移的動態過程,歸納相似三角形的幾種基本圖形,進而總結相似三角形的推理方法。
2)利用幾何畫板研究幾何中的動點問題。
3)利用幾何畫板探索位似的性質。
3.取得的成績
通過一年來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們課題組成員積極進行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寫成論文。王時玲、和錫超、貫琦睜、潘洪慶的論文都在縣級論文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信息技術與數學課有機、有效整合在學生信息素養、自主學習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等諸能力的培養方面發揮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其直接作用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反思與不足
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正發生著深刻變革,向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的趨勢邁進。信息時代數學教學具有兩重性,兼具抽象的邏輯思維與實驗數學的屬性。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實驗數學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促進了數學形態向學生可接受的教育形態發展。
《初中數學教學策略》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應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我們參與新課程下信息技術有效促進數學教學的研究。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與老師的合作、探究和反思能力,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他們積極的思維。把信息技術從學習對象變為學習工具,不斷地進行反思,力求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科學性、有效性。
由于我們南橋鎮地處蘇魯交界處,外出打工的很普遍,留守兒童多,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自治能力較差,管理起來十分困難,工作難度增大。這是課題研究過程中存在的一大不利因素。
5.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打算
新教學策略強調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學。通過教學研究,整理新課程初中教材中所有與信息技術整合點,配置整合教學建議、課件和典型課例,寫教學體會和教學論文。
【論文摘要】在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思維和能力的創造性工具,如何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探索適合農村學生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是當前農村中學信息教學的主要解決的問題。
一、認識錯位,方向不明,難以突破應試教育的“怪圈”
目前,學校教育受應試教育的沖擊,部分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對推進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夠,農村教育基本上還徘徊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他們一貫把學生的考試成績、中高考的升學率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信息教學隨時受到其它主課程的沖擊,使該門課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認識錯位,工作重心偏移,無法專心鉆研本學科的教育教學,更不愿動腦筋、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鉆研,提高自己的專業、教學水平,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信息技術學科一般沒有評價機制,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許多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即教師示范、學生練習的形式,這就抑制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探索能力等。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才,考一個理想的大學,他們大多“重主輕副”,把不參加高考的科目都當作副科,信息技術雖會考但不是高考科目,被他們認為是副科,不支持甚至反對自己的子女花把時間花在這個學科上。有些學生經常陷入網吧游戲怪圈,影響學習,致使部分家長對信息學科產生誤解,達到“談網色變”的地步。wWw.lw881.com
二、設施落后,資源有限,讓教學陷入電腦癱瘓的“泥沼”
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它需要自身的軟硬件設施,而這些軟硬件設施的配置,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農村中學因資金問題,信息技術教育就陷入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泥沼;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由于生活條件的限制,學生自已擁有計算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而計算機又是信息技術教育的最基本的設施。沒有足夠的計算機,開展和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話。由此可見,資金的短缺,是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的最大制約因素。硬件設備匱乏: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校校通”工程發展形勢下,有的農村中學響應了國家教委號召配備了計算機,而大部分計算機是兼容機,有的機型非常落后,無法滿足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的需要;有的雖配備了配置比較高的計算機,但所配備的數量與班級的人數不相配。不能保證上課時人手一機,嚴重影響了課程開展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師資不足,目標不明,讓多彩的課堂失去了蓬勃的生機
信息技術教育的專職教師,大多數是自產自銷的,即使有部分信息技術教育專業畢業的人才,他們理論方面能力很強,但在理論與實際教學相結合方面還比較薄弱。由于他們認識的膚淺,而容易片面地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計算機課,有些教師甚至于把一堂信息技術教育課上成打字課;另一方面,信息技術教育不僅僅是專業教師的事,而應當是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并把信息技術同自己的本學科相結合,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但許多教師對信息技術教育中的基礎工具的操作應用知之甚少,甚至有的教師還對計算機有或多或少的排斥感、畏懼感。所以很多教師還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巴”的舊教學模式上。每一節課的教學教師講什么,怎么講,講多少,怎么練,練多少,完全由教師自主決定。教師教學內容自由,講課形式隨意是目前信息技術課堂的一大通病。這是農村信息技術教育不容忽視的嚴峻問題。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探討突破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瓶頸的有效對策;
(一)高揚課改精神,確定教學目標,推行素質教育
轉變教育觀念,領悟新課改精神,正確認識開設信息技術課的必要性,在實際教學中,不要只強調“計算機學科”教學,還要注重計算機技能的培養以及德育和情感教育,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指導和幫助,再由學生通過于周圍學習環境進行交互得到新知識,讓學生站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上。同時,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區別于計算機專業教育。計算機應用人才隊伍可分兩類,一類是專業出身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他們是計算機應用人才隊伍的骨干力量;另一類是各行各業中應用計算機的人員,他們是計算機應用人才隊伍中的基本力量。顯然作為中小學校計算機教育對象的學生,應當屬于后者,對他們計算機知識的教育與專業的計算機教育是有區別的。
(二)多渠道籌措經費,確保設備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
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國家應該加大農村中學專項經濟支持和政策傾斜力度,以便完善信息技術教育設施,力爭保證學生人手一機。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教師更要充分利用學校有限的教育資源發展信息技術教育,應當將我們有限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應用,盡可能將機房向學生和教師開放。這樣,他們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同時還以利用這一現代化的工具為自已的學習或工作服務。
(三)培訓專職教師,提高教師素質,保證教學所需
學校要對現代教育信息人員和骨干學科教師進行更高層次的培訓,使其成為維護和管理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開發信息教育資源、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科研的骨干隊伍,并通過他們的輻射作用帶動更多的學科教師關心新技術,學習新技術。作為教師必須提高專業技能、緊跟時展,要明確信息技術教育目標,深入領悟信息技術教育內涵。教師要利用自身優勢、資源,積極參與賽課、論文評比、各類制作比賽,保持足夠敏感。積極參加本地區教研活動,加強交流,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必須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有效利用已有資源。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特別強的學科,學生只有通過動手實踐,才能掌握信息技術,注重學生上機實踐的時間安排,為農村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解決了農村學生因對信息技術接觸過少而產生的神秘感和迫生感。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隨著政府對教育投資力度的大力提高,隨著各級領導對新理念的不斷深入領悟,我們會積極地去面對、探索和解決、商討出對策,相信農村中學的信息技術教育也必將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