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0: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技創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Z高校是我國著名的一所以理工類學科為主的高等院校。Z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也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許可證貿易,一種是創立衍生企業。許可證貿易包括了Z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部門將學校產出的科技成果通過許可和出售兩種模式推向市場。創立衍生企業是Z高校的科技成果由內部人員通過創立企業的形式進行轉化,主要包括了教師創業和研究生創業兩種類型。在對Z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進行分析總結后,發現研究生創業的模式在實踐中取得的效果較好。Z高校進行科技成果轉化中主要采用許可證貿易的途徑,而其中采用最多的是許可模式。由于國有資產管理方面的規定、科技成果價值評估難以量化、專利權權屬存在波動性等因素的影響,Z高校在進行許可證貿易時,更傾向于進行成果權的授權許可方式。這種模式通過將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許可給企業實現成果轉化,學??梢员S兴袡?,同時交易流程較為簡化,交易風險較小。但無論是出售還是許可,Z高校的許可證貿易在實踐中卻存在一些問題,實際效果不好。分析發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校的科技成果源于高校教師或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有些屬于實驗室技術,真正實現商業化,還需要進一步進行中試等試驗研究,有些成果雖然離市場很近,但關鍵參數或技術訣竅還掌握在教師或課題組手上。在實踐中,由于高校教師與企業經營者、教師與高??萍嫁D化部門之間因為理念、利益等方面的分歧,高校對被許可技術的后續支持上存在問題較多。Z高校對于創立衍生企業的熱情不高。但在實踐中,依然存在內部人員創立衍生企業的現象。這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創業,一種是研究生創業。進行科技創業的教師主要是科技成果的發明人。雖然Z高校所在的地區,當地政府出臺了允許高校教師停薪留職,要求高校設立創業崗等方式鼓勵高校教師脫產,帶著自己的發明成果進行創業,但學校層面持不積極態度。對這些Z高校教師創辦的企業從規模和發展情況分析,這種成果發明人創立衍生企業實際效果不好,大部分維持在中小規模。而研究生創立衍生企業在Z高校的實踐中數量很少,但是成功率很高。Z高校中采用這種模式創立的衍生企業,已有兩家上市公司,其他幾家的規模和效益的發展情況呈現出上升趨勢。
2Z高校衍生企業—XF公司案例分析
在對Z高校這些研究生創辦的衍生企業進行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企業有一定的共性。首先創業類型是科技型創業。這一點是因為這些公司是按照Z高??萍汲晒D化為標準進行統計的。事實上Z高校的學生創業中,選擇較多的是低成本的服務行業和培訓行業。但本文關注的是學生的科技創業,因此其他類型創業不在本研究范圍。第二,創業的研究生得到了學校、導師和實驗室的支持,尤其是技術成果的支持。第三,這類研究生創業者的出現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第四,這類研究生創業者普遍參加了挑戰杯的創業計劃比賽。這些衍生企業可以歸納為以研究生為主導、以導師和實驗室(課題組)為后盾的科技創業模式。在這些企業中,本文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XF公司進行深入的案例分析。通過對XF公司創業模式中的微觀因素分析,比較該模式相較于Z高校其他模式的優勢。XF公司是我國語音產業中重要的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占有國內市場份額的70%以上,其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XF公司的創立由Z高校的一群研究生發起創立,其主要發起人是Z高校語音實驗室的一名博士研究生LIU。XF公司初創期,其核心技術來自于Z高校語音實驗室的發明成果,主要成果發明人是LIU的導師。LIU在學習期間,參與很多成果的研發,對實驗室取得的發明成果十分了解。同時在實驗室學習期間,LIU還在Z高校語音實驗室與國內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中,了解了國內外語音技術的發展。LIU通過取得學校的授權,同時整合了國內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奠定了XF公司在國內語音產業的領先地位。XF公司的成功,雖然很大部分歸功于創業團隊,尤其是創始人LIU的創業素質,同時這種模式的成功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1創業者特質
研究生敢于創業者,一定具有冒險精神和強烈的成就動機等創業者特質。這種特質在XF公司的創始人和創業團隊身上表現得十分明顯。相對于教師創業者來說,這種特質并不是說在教師創業者中不存在。而是在研究生依托導師和課題組的技術成果進行創業的模式,決定了研究生創業者相對于教師創業者,創業者特質更能夠被準確地發現。因為研究生如果要應用實驗室成果進行創業,不僅在自我認知上,認為自己能夠創業成功,同時導師或課題組愿意把科技成果許可和授權給研究生創業,至少在實驗室內部對研究生的創業素質是持肯定態度的。自我認知加上與其關系密切者的外部判斷的疊加,才可能促使研究生進行科技創業。而教師創業往往都是基于自我認知,缺少了外部較為權威的評價反饋。
2.2創業者的機會識別
研究生創業者由于其在學習期間接觸并參與到專業領域的研究中,熟悉和了解專業領域的發展狀況,同時在導師和實驗室其他人員的幫助下,能夠識別和把握科技創業中的機會。由于研究生的存量較少,創業立足于增量的發展,所以對新事物的接受度相較于教師要高。教師創業者一般是成果的發明人,往往是某一領域的專家,原有的財富、聲望、地位和學術的積累有可能對創業過程產生一定的阻滯作用。
2.3創業者的技術支持
從表面上看,研究生創業者相較于教師創業者,在技術領域具有一定的劣勢。但仔細觀察后續的創業過程,發現研究生創業者獲得的技術支持往往更持久。教師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為了實現創業的目的,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企業運營和管理上,大大削弱了在學術上的繼續精進。Z高校的實踐證明,很多教師創業者最后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創業效果,同時,高校也失去了一個優秀的科研人才。而研究生創業者所依靠的技術來自于導師和實驗室,研究生創業并沒有改變原有技術創新團隊的主要構成。在研究生創業過程中,原有技術創新團隊依然能夠源源不斷地提供技術支持。研究生進行科技創業得到了導師和實驗室的認可,并給予技術方面的支持,同時研究生作為團隊的內部人,在技術交流、文化認同等方面和技術許可方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比起將科技成果許可給外部人,一些關鍵參數和技術訣竅,導師及其團隊更容易提供給自己認可的研究生。
2.4創業者的社會網絡
研究生創業者的社會網絡很大程度是來自于校園的人際關系。在對Z高校研究生科技創業者團隊分析發現,團隊普遍是參加挑戰杯等創業大賽過程中組建的。XF公司的初創團隊還有一部分來自于校園BBS的招募。創業大賽、學校的創業者協會、BBS創業論壇等途徑為研究生創業者建立多學科、多專業的團隊奠定了基礎。目前學術界開展的創業研究沒有形成公認的創業模式。本研究依據的也只是Z高校的具體實踐,樣本量較少。雖然很難運用歸納法得出研究生創業成功模式的充要條件,但是通過對XF公司創業者以上分析總結出的四個方面因素,還是能夠獲得對研究生創業教育有所啟示的結論。
3研究生創業素質教育的內容
3.1創業特質教育
創業特質包括了有利于創業的個性特征、創業意識和價值觀。在對個性特質研究上,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認為個人特質受到了先天基因和后天環境的影響,有研究表明先天基因占主導地位。后天環境因素是否能夠改變個體的個性特質還沒有得到足夠數量的研究結論支持。創業意識和價值觀是社會因素的產物,主要依靠個體后天的習得。Z高校進行學生創業教育的創業課程主要分布在兩個領域,一個面向本科生的通識教育,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思維為主要教學目標,另一個是面向管理類學科,主要針對MBA學生,呈現出一定的體系化。在通識教育上,Z高校創業課程同樣存在著學者總結的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紙上談兵較多,課程不成體系,課程質量不高等。在對Z高校研究生創業者的訪談中,研究對象并沒有提到這些創業課程對他們從事創業產生了影響和幫助。原因可能是這些訪談者并沒有選修過這些課程或者是這些課程的針對性不夠,課程質量不高。
3.2創業能力教育
對個體能力的研究表明,構成個體能力的維度很多,學術界也沒有形成公認的能力模型。本文中所討論的創業能力,因為除去了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所以定義為創業者所具備的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技能。這種創業技能是個體在生理和心理因素基礎上通過學習和訓練不斷獲得和提升的。在對Z高校研究生創業者的訪談中,研究對象普遍提到Z高校的創業實踐活動對他們選擇創業和創業成功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幫助。Z高校的創業實踐活動主要由學校各級團組織負責開展的“挑戰杯”等創業計劃競賽和社團組織如創業協會開展的各類活動。創業計劃競賽尤其是“挑戰杯”的比賽在Z高校的創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Z高校在組織參加“挑戰杯”比賽中,對被遴選出參加省級和全國比賽的團隊都要進行創業知識的輔導。輔導課程邀請了工商管理、公司法務、企業實務等方面的教授和實務界專家進行授課。Z高校的研究生創業者認為參加創業大賽的經歷和學校組織的輔導課程對于創業幫助很大。同時Z高校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對于研究生創業團隊的建立,研究生創業者社會網絡的建立具有積極的意義。
4啟示與不足
本科期間,趙云龍于2011、2012連續兩年參加“挑戰杯”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2011年,其學術科技作品《鉬酸錳/鉬酸鈷分級異質結構納米線設計構筑與超級電容器性能研究》獲得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和湖北省第八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2012年,以他為隊長并圍繞其科研成果組建的“幀科創業團隊”獲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銅獎和湖北省第七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由于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孜孜追求和取得的突出成績,趙云龍于2012年4月榮膺“2011湖北大學生年度人物”稱號,同時獲年度績優人物大獎,并先后獲得校青年五四獎章、理工青年十大風云學子、校創新創業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最終以年級第一的綜合成績保送本校2012級研究生,并獲得直博生的資格。
趙云龍自2008年入校以來,刻苦學習,勤奮努力,成績優異。大學四年,堅持參與科技創新,他主持的“鉬氧化物復雜結構納米材料器件組裝與光電應用”項目獲得2009年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資助,并于2011年結題考核為優秀。趙云龍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武漢理工大學首篇Nature子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3.2)等國際重要刊物上發表SCI論文1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2012年,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關于鋰空氣電池方面的研究論文,受到了包括《中國日報》、《光明日報》、美國“Research News on General Science”等大量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與贊揚,為鋰空氣電池領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基于2009年的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趙云龍進行了長期的科學探索實驗,發表了一系列論文,經過?!皠撔卤贝髮W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第八屆“挑戰杯”湖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多次的模擬答辯以及大量的材料準備,他站在了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答辯的現場。在最重要的專家封閉考察階段,趙云龍從容地應答評委們一遍又一遍地提問與評審,當看到“武漢理工大學”頒獎典禮的舞臺屏幕上出現時,他的眼淚禁不住地流出來了,內心那份喜悅難以言說。為了將自己的科技成果進一步投入應用,趙云龍牽頭組建了“幀科創業團隊”,參加了2012年湖北省第七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最終獲得湖北省金獎,同時他還作為主答辯手參與公開答辯環節并獲得“最佳團隊獎”。通過模擬創業,趙云龍期待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夠真正與社會發展進步相結合。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文獻計量學;評價體系
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了“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會上首次提出“事業心和開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后被譯為“創業教育”。1995年,該組織在《關于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全面闡述了完整的創業教育概念,即創業教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求職和創造新崗位。1998年又進一步指出了“高等教育應主要關心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畢業生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在我國,提出創業教育的理念開始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其中提到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同年,由團中央牽頭組織了首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2002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9所高校開展了創業教育試點工作。經過短短幾年時間,關于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筆者基于清華同方全文數據庫檢索系統,對關于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進展與趨勢進行了描述與分析,從中發現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擬據此提出推進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的對策。
論文統計分析
發文的數量分布2006年12月5日,利用清華同方“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以“大學生”和“創業教育”為檢索詞進行篇名路徑檢索,從得到的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出,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在2001~2006年期間,收錄了有關“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論文共計144篇(剔除一稿多投、文摘,由于系統的時效性,2006年的論文統計可能不夠全面),論文數量的年代分布呈現出遞增趨勢和階段特征:(1)2001年為研究的初始階段,國內對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初露端倪,發文僅3篇,占2.08%,說明雖然國內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早在上世紀末就已經開始,但對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2)2000~2003年為快速增長階段,此階段研究論文以年均7.5篇的速度增長,說明國內開始重視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3)激增階段(2004~2006年),相關研究論文數量激增,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12篇,2005和2006年分別比2003年增加了18篇、28篇。三年的論文數量占總發文數的77.77%,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分析,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開始逐漸向高層次發展。
發文的主要內容分布以篇名為路徑檢索到的144篇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論文中,有42篇是研究大學生創業教育內容的,占總數的29.17%;有24篇是探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途徑、模式的,占總數的16.67%;有24篇是研究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占總數的16.67%;另有18篇是研究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就業的關系的,17篇是研究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的,分別占總數的12.50%、11.81%。其他研究涉及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影響因素、內涵、評價體系等內容。
發文的期刊種類與期刊分布以篇名途徑檢索到的144篇有關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論文,主要發表在7類期刊上,其中64篇發表于大學學報,占44.44%,位列第一;38篇發表于教育學期刊,占26.39%,位列第二;16篇發表于科技類期刊,占11.11%,位列第三。關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文期刊分布較分散,其中發文最多的期刊為《科技創業月刊》,共發文8篇;《中國高教研究》和《中國大學生就業》各發表6篇,并列第二;《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江蘇高教》、《當代教育論壇》各發文3篇,名列第三;發文2篇及其以上的期刊共18種,具體見下表。
發文作者機構分布通過對144篇論文作者機構類型的統計分析,發現論文作者大部分集中在高校,其中在高校教學部門的作者共97位,占全部作者的67.36%,位列第一;在高校管理部門的作者共39位,占全部作者的27.08%,位列第二;其他作者共5位,占全部作者的3.47%,位列第三。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的概況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
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能力培養、課程體系、教學方式等方面,具體包括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基本內容、創業能力、創業意識、利用時機能力、課程體系、教學方式與心理素質的培養等方面。
參考文獻[1]分析了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具體思路與現實意義,提出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創業意識、創業心理素質、專業職業能力、經營能力、綜合能力、創業知識結構五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參考文獻[2]認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系統的時機能力的培養,提出時機能力培養是關鍵,并概括出大學生創業教育利用時機能力培養的主要內容,即時機意識、認識時機能力、抓住時機能力與尋找制造時機能力四個組成要素,并進一步提出培養學生利用時機的能力應該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強化時機意識;二是認識時機意識,具體包括認識時機的本質、激發學生成功欲、把握時代特點能力等三方面;三是抓住時機能力;四是尋找與制造時機能力的培養,主要應培養大學生主動開放的心態、冒險與進取的精神。
參考文獻[3]研究了國內外創業教育的研究現狀與進展情況,剖析了當前經濟全球化和知識資本化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教育面臨的嚴峻形勢,指出大學生創業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一是教育思想改革,應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培養作為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標;二是教育內容與課程體系設置改革,應設置理想理念教育、勞動教育、挫折教育等課程;三是教學過程、環節、方式、組織、手段的改革。在教學過程與環節上,應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動手,既有模擬也有實戰;在方式上,應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參考文獻[4]剖析了心理素質教育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重要性,指出心理素質是影響大學生創業的主觀因素,也是制約大學生創業成敗的關鍵因素。提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應從心理健康教育與培養心理調適能力兩方面著手,具體地說: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認知能力、愉悅樂觀的情緒和情感、堅定頑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以及果斷、勇敢、敏捷的行動等幾個方面;二是心理調適能力培養,包括多種能力、敏捷的氣質、樂觀的性格的培養、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崇高的理想、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強烈的成就動機與高雅的興趣愛好培養等方面,最后還指出了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教育的具體途徑。
參考文獻[5]概括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涵,并借鑒國外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設置體系的經驗,提出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應開設專門的學科課程,如“創造學”、“科技發明學”等課程,應編寫涵蓋創業風險、創業心理、創業技巧、創業能力、創業理論、創業指導、創業法制常識等不同內容的教材,并應以創業需要為切入點,結合創業教育介紹一些相關且必須掌握的市場經營與生產管理方面的知識、政策與法律法規。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途徑與模式
對大學生創業教育途徑與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體系構建、實現途徑、教育模式等幾個方面。
參考文獻[6]闡述了創業教育的內涵與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并分析了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從提出到實踐是一個不斷探索、逐漸完善的過程。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要樹立科學的創業教育理念,還要營造積極的氛圍,建立適應當代大學的培養管理機制,全方位、多角度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具體內容包括:(1)轉變與時代要求不適應的、不適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傳統觀念,樹立科學的創業教育理念;(2)打造具有濃厚的創新意識,適于開展創業教育的校園環境;(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變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4)創新有利于大學生自身潛能挖掘的大學生管理體制;(5)創造創業實踐的有效環境,給大學生提供創新實踐的機會。
參考文獻[7]分析了知識經濟背景下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對促進就業的重要性,通過探析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歷程,總結出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三種主要模式:一是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的“以學生整體能力、素質提高為重點的創業教育”,其特點是將創業教育融入素質教育之中,強調創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構建創業所需知識結構,完善學生綜合素質”,將課內教學與模擬實踐相結合開展創業教育;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代表的“以提高學生的創業知識、創業技能為側重點的創業教育”,其特點是商業化運作,設置專門機構,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建立大學生創業園,教給學生如何創業,并為學生創業提供資金資助與咨詢服務;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代表的“綜合式創業教育”,其特點是將創新教育作為創業教育的基礎,在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注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為學生提供創業(創辦公司)所需資金和必要的技術咨詢服務。
參考文獻[8]分析了大學生創業教育在我國高校的發展歷程與現狀,總結出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創業教育的認識不到位、定位局限于創業實務層面、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乏明確的教育目標與學科內容、實施規程不完善、師資隊伍不健全,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最后根據系統論的觀點提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現途徑:一要樹立全面的創業教育觀念,將創業教育納入到整體育人體系中;二要改革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構建合理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三要推進教育方式與方法的創新,將創業精神融入到學生的人格中去;四要加強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演習場所;五要建立科學的創業教育認證制度,完善學生自主創業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六要定期舉辦創業計劃與設計大賽,積極營造創業教育的良好氛圍。
(三)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學生本身對創業的認識、高校的認識、師資缺乏、課程設置體系、支持系統等幾個方面。
參考文獻[9]通過對比中美兩國的創業教育與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得出我國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活動尚處在較低水平和初級階段,總結了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問題的主要方面:(1)認識方面的問題,高校師生存在認識不統一、不到位的現象;(2)師資方面的問題,具備一定理論知識、具有一定創業實踐經驗的師資缺乏;(3)課程方面的問題,目前尚無統一、科學的創業教育教材,尚無明確的教育目的和教學內容,創業教育課程同其他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創業教育課程內部的邏輯關系問題都有待進一步完善;(4)教育模式方面的問題,創業教育模式封閉,內容陳舊,方法、途徑單一,缺乏創業思維與創新精神的教育。
參考文獻[10]通過對高校大學生創業的“熱”與“冷”(火爆的創業報告與冷清的創業教學,熱鬧的創業競賽與尷尬的創業實踐)兩個方面的對比,指出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起步晚、缺乏利益、教師沒有動力、缺乏資金支持與實踐場地等問題。
參考文獻[11]從高校教育主體分析了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1)高等教育中創業教育的學科基礎薄弱,高校缺乏創業教育的系列課程;(2)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認識不夠,創業教育意識淡??;(3)缺乏創業思維與創新精神的教育。
參考文獻[12]通過對零陵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歷程、現狀、取得的成果進行介紹分析,指出零陵學院開展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創業教育意識淡薄、創業教育的方法與途徑單一、創業實踐活動與學生的要求相差較遠、措施不配套、發展不平衡、特色不突出、教育模式改革滯后等方面的問題,并提出了對零陵學院深入開展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的建議。
(四)大學生創業與就業的關系
參考文獻[13]分析了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壓力和困難,闡述了創業教育的內涵及對大學生就業的導向作用:一是有利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通過創業教育可使大學生轉變“就業靠國家、靠父母、靠關系”的舊觀念,樹立就業靠自己、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自主創業、為社會多做貢獻的創業觀念;二是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三是有利于拓寬大學生的就業途徑。
參考文獻[14]分析了當前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高校、學生自身方面的因素,指出大學生創業教育是培養創新型大學生人才、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途徑。
(五)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涵
參考文獻[15]分析了創業教育的歷史背景,主要從創業人才培養方面界定創業教育的內涵,指出“創業教育”是一個統稱,涉及多種課程,可以界定為:進行從事事業、企業、商業等規劃活動過程的教育;進行事業心、進取心、探險精神、冒險精神等精神與心理素質的教育。在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就是以開發與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培養大學生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與心理素質。
(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16]認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這一目標的實現應通過構建完整的評價體系加以檢驗,應主要從評價方式的選擇、評價標準的制定、評價操作系統的設計等幾個方面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評價評估體系。
參考文獻[17]提出了基于模糊綜合評判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評價方法,設計了質量控制系統結構,主要由模糊多級綜合評判方法、評價指標體系與質量控制系統組成。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的特點
集中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發文作者機構分布的集中,94.44%的作者來自高校的教學與管理部門;二是發文期刊類別的集中,97.22%的文章發表在大學學報、教育與科技類期刊上;三是發文的年代集中,77.77%的文章發表于2004~2006年;四是發文的內容集中,75.01%的論文內容集中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容、實現途徑、模式與存在的問題等四個方面。
廣泛性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的內容分布不僅包括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基本內容、實現途徑、教育模式、影響因素、存在的主要問題、評價體系,而且還涉及政府、高校、大學生自身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作用、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就業的促進作用等方面的內容。
專業性主要體現在各類學者研究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角度與側重點不完全相同,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的論文作者注重從創業教育對就業的促進作用研究創業教育,并探析了創業教育的內容、方式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高校教學部門的論文作者注重從創業教育內容、課程設置體系等角度著手研究;統計學領域的論文作者則主要通過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評價體系研究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質量評價。雖然各類學者的研究各有側重點,但也存在交叉,體現出各自的部門職責與專業特色。
多樣性主要體現在論文作者們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采用了多種方法,主要有系統分析、綜合、比較、推理、調查實證分析、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方法。
發展性主要體現在論文作者們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緊貼時代,目前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已經不局限于一般的理論探討與定性分析,而是更注重采用實證與定量的分析方法,結合當前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當前的時代背景等具體情況進行研究。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內容較窄目前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更多地側重于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容、課程設置、實現途徑等方面的研究,而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影響因素、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服務系統、支持系統、政策、成本收益等問題則很少有人研究。
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過于籠統目前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體教育模式的構建上,而對運行機制、實現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較少。
大學生創業教育成本收益的研究很少目前還很少有人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成本投入與預期收益問題進行研究。
(二)推進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的對策
針對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的深入。
一是必須拓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領域。應對社會上關于創業研究的最新成果加以借鑒,重點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心理素質、投資收益、資金獲取、服務系統以及對就業的促進等方面的研究。
二是必須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實現途徑的研究。尤其要對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具體方式與保障機制予以關注,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具體方式與保障機制是培養創新創業型大學生的關鍵。
三是必須重視對大學生創業的資金籌集方式、融資渠道的研究。應積極探討國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資金籌集模式,并結合我國的現實狀況,探索適合我國大學生創業的資金籌集方式、融資渠道,探索為我國大學生創業提供有效資金保障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高慶.大學生創業教育初探[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4,(2).
[2]于源溟,明輝.試論創業教育中大學生利用時機能力的培養[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2).
[3]黃摯雄,羅安,楊勇.大學生創新與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3,(1).
[4]陳燦軍.略論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心理索質教育[J].求索,2004,(1).
[5]楊愛杰.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現途徑探討[J].科技創業,2006,(1).
[6]劉彩生,李國峰.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探析[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
[7]戴育濱,張光輝,張日新.淺論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創業教育[J].科技創業,2006,(6).
[8]羅美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6,(2).
[9]王賢國.淺析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問題[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4).
[10]袁先海.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透視[J].大眾科技,2005,(10).
[11]陳麗影.大學生創業教育探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3).
[12]古月明.零陵學院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零陵學院學報,2003,(5).
[13]施菊華.大學生創業教育引導就業教育的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05,(7月上).
[14]袁美學.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業教育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途徑[J].商場現代化,2005,(9月下).
[15]韓力爭.試論大學生創業教育[J].南京經濟學院學報,2003,(3).
關鍵詞:互聯網+;實踐教學體系;創新型人才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把握機遇、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主動適應和引領積極發展新常態,實現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培養適應“互聯網+”新業態發展的跨界融合型創新人才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點。實踐教學作為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構建科學、完善、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實踐教學體系至關重要。
一、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思想
我校在不斷的教學改革探索中,將實踐教育理念融入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思想,總結自身專業特點與教學實踐經驗,構建了兼顧基礎實踐教學和專業技能訓練、突出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培養、“分層次、多模塊”相互銜接的實踐教學體系。
“分層次”是指實踐教學活動劃分為三個遞進層次,即面向低年級學生開展專業研究認知實習、面向中年級學生開展包括專業課程實驗在內的專業綜合實習,和面向中、高年級學生開展適量科學研究、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獨立專業實踐活動?!岸嗄K”是指將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劃分為實驗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科學研究和課外實踐活動四個平行模塊。
在不同層次實踐教學活動層次及實踐教學模塊中,對于學有余力且表現優異的學生,可以打破原有實踐教學層次通過參與到高級別的實踐活動,或重點加強特定實踐教學模塊的學習和研究,通過這種方式將專業教學、科技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融為一體,實現了將課內、課外科技實踐的無縫鏈接及校內、校外時空資源的覆蓋,使學生得到專業教育、科學研究與創新能力的初步訓練。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我校通過以下四步逐漸建立、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第一,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逐漸完善實踐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在最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進一步加強了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重要環節,擴大實踐教學的學分比例。并相繼出臺了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本科實踐教學經費分配辦法、本科教學實習工作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保障實踐教學的有序開展,切實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第二,修訂實驗教學大綱,提高教學實驗室開放程度。為了促進學生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時,要求所有專業實驗課程都要開出綜合性、設計性或研究性實驗,較好地滿足了全校學生自主實驗、科技創新、畢業設計以及各種科技競賽等需求。基礎化學、基礎物理等實驗室(中心)及各院(系)的專業實驗室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面向全校學生開放,承擔本科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本科生畢業論文實驗項目,各重點實驗室老師還須承擔和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
第三,強化教學實習與社會實踐。各院(系)每項教學實習均有實綱,且有較固定的實習時間和相對穩定的單位、地點或地區,并對實習的各環節都有具體的要求與規定,各類實習均專門安排時間進行。同時,支持教師積極編寫實習指導書,出版實習教材,不斷提高實習教學質量。各院(系)還可以根據學科特點設計不同的實踐教學環節,突出特色,形成了形式靈活、風格各異的實習與社會實踐特色。
第四,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充實實踐教學體系內涵。作為實踐教學體系的補充,學校通過組織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大學生學科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內社團活動、校外社會實踐等豐富多采的實踐活動,進一步擴充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具有較高素質、創新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學校通過實施本科生學科競賽“推動計劃”、出臺相應獎勵辦法等方式推動各項實踐活動的開展和實施。
第五,加大實踐教學改革力度,切實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在加強綜合性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加強綜合性實驗教學平臺建設,保障和支持國家級和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工作;加強綜合性實習基地建設,為進一步探索實習共享的實習教學模式提供實證研究的平臺;加強綜合性學科競賽和創新項目支持機制建設,加大統籌管理和建設力度。
三、結束語
通過構建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在規章制度、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管理等方面多重保障下,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建立適應“互聯網+”新業態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挑戰杯 創新教育 大學生
一、引言
大學生創新教育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是整個大學創新體系乃至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是實現大學生創新教育的重要形式。應堅持“政府扶持、高校主導、教師輔導、學生參與、社會支持”的原則,加強高校創新教育投入力度。各高校以“挑戰杯”作為平臺,開展各類形式多樣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豐富校園生活的同時,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經過二十多年的成功發展運作,“挑戰杯”競賽水平不斷提高,影響也日益擴大。從第一屆只有31所高校參與到第十二屆覆蓋全國300多所高校,還包括港澳臺地區的高校?!疤魬鸨庇辛Φ赝苿恿烁咝4髮W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促進了科技后備人才的成長。以往研究往往基于學校本身或者“挑戰杯”競賽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趙春霞等(2008)依據河北科技學院近三屆“挑戰杯”獲獎數據和調查問卷的分析,提出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團隊精神,創新教學模式和學生參與科研模式,加強學生科研素質培養的層次性是提升高校學生科研素質的關鍵因素。單耀軍(2008)依據“挑戰杯”競賽,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分析構建大學生創新教育的措施和對策。宋之帥(2010)以合肥工業大學為例,分析“挑戰杯”競賽對改革教學模式、搭建教學平臺、加強隊伍建設、完善競賽體系、建立孵化基地、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的積極影響,提出適合當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
本文基于“挑戰杯”全國和陜西省大學生的獲獎情況,通過“挑戰杯”課外學術作品競賽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分類以及創業大賽的分析,特別是對人文社會科學在“挑戰杯”的發展情況進行研究,從而分析“挑戰杯”對創新教育的影響,并提出對策建議。
二、陜西省高校在“挑戰杯”獲獎情況
1.陜西省高校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獲獎分析
隨著“挑戰杯”的規模愈來愈大,參賽隊伍愈來愈多,陜西省各高校大學生也開始廣泛地參與到“挑戰杯”中來,陜西省高校參賽作品的數量在逐年的增多。
表1顯示,隨著陜西省各高校對“挑戰杯”重視程度的提高,獲獎的次數和比例不斷提高,西安外事學院等民辦高校也開始重視挑戰杯的比賽,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陜西省高校從最初的只重視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和科技發明制作,鮮有哲學社會科學類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獲獎。一方面由于最初參加“挑戰杯”的高校以理工科院校為主,理工科院校本身具有很強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另一方面由于初期參與和重視“挑戰杯”的高校較少,也就使得陜西省高校獲得“挑戰杯”獎項也較少。隨著“挑戰杯”逐步的深入開展,各高校逐步重視社會問題的研究,從整體來講,哲學社會科學類的獲獎次數和比例也在逐年攀升,獲獎的級別也有所提高。一方面,由于部分以文科為主的高校逐步開始參加“挑戰杯”的比賽,依托文科類院校的優勢學科,為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提供相應的研究報告和解決方法;另一方面,高校開始不斷重視理科學生的人文教育,通過“挑戰杯”使更多的理工科學生學會如何解決社會問題,這也為實現高校創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表1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陜西省分類獲獎情況
第七屆 第八屆 第九屆 第十屆 第十一屆 第十二屆 小計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特等獎 2 — — 1 1 — — 1 — — — — 5
一等獎 2 1 4 — 1 2 1 — 3 — 2 1 17
二等獎 10 1 15 3 12 3 4 2 7 5 11 5 78
三等獎 19 8 14 11 18 12 30 8 29 7 25 7 188
小計 33 10 33 15 32 17 35 11 39 12 38 13 288
合計 43 48 49 46 51 51 288
注:理科類包括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和科技發明制作;文科類包括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
2.陜西省高校在“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獲獎分析
“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開展時間比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晚十年左右,因此陜西省高校開展此項活動也相對較晚。第一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只設金獎和銀獎,不設銅獎,西安交通大學獲2枚銀獎,陜西師范大學獲1枚銀獎。之后的比賽中,陜西高校獲獎數量逐年增加。從全國大賽獲金銀銅獎的情況分析,陜西省高校獲獎比例較低,說明陜西省高校的創業計劃大賽的開展仍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從陜西省高校獲得金銀獎作品數目分析,陜西省高校獲獎作品的數目在逐漸的提高。這也說明陜西省高校也在逐步的重視創業計劃競賽。
表2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陜西省獲獎情況
第一屆 第二屆 第三屆 第四屆 第五屆 第六屆 第七屆
金 銀 金 銀 銅 金 銀 銅 金 銀 銅 金 銀 銅 金 銀 銅 金 銀 銅
小計 0 3 1 2 5 1 3 7 1 6 15 1 3 11 0 7 16 2 6 19
合計 3 8 11 22 15 23 27
注:第一屆賽事未設置銅獎。
3.陜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類作品在“挑戰杯”系列科技競賽中的演化分析
總體來說,人文社科類作品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方面陜西省特別是西安市匯聚了許多知名的院校,這就有利于各個院校的各類社會科學交流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陜西省部分院校社會科學師資力量和科研能力很強,從而帶動了陜西省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但是最近兩屆人文社科類作品的獲獎數目和所占比例都有所下降,一方面說明全國其他省份高校已經開始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陜西省對于人文社科學科重視力度不夠,導致獲獎數量下降。
表3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人文社科類作品陜西省獲獎情況分析
第七屆 第八屆 第九屆 第十屆 第十一屆 第十二屆
社科類 百分比(%) 社科類 百分比(%) 社科類 百分比(%) 社科類 百分比(%) 社科類 百分比(%) 社科類 百分比(%)
特等獎 — — 1 50.0 — — 1 100.0 — — — —
一等獎 1 33.3 — — 2 66.7 — — — 1 33.3
二等獎 1 9.1 3 16.7 3 20.0 2 33.3 5 41.7 5 31.3
三等獎 8 29.6 11 44.0 12 40.0 8 21.1 7 19.4 7 21.9
小計 10 23.3 15 31.3 17 34.7 11 23.9 12 23.5 13 25.5
注:百分比為人文社科類作品占作品總數的比例。
創業大賽是對大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能力的培養,是高校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良好途徑。從各屆的獲獎情況分析,陜西省獲獎數量在逐年增加,陜西省各高校重視“挑戰杯”創業大賽,使得大學生通過“挑戰杯”創業大賽來將自身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調查中也發現了,參與過創業計劃競賽的大學生,在今后的就業過程中,比其他人具有明顯的競爭力,也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4.“挑戰杯”競賽對高校大學生創新教育活動影響分析
隨著“挑戰杯”競賽的拓展與深化,“挑戰杯”競賽水平不斷提高,影響也日益擴大,有力地推動了高校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促進了科技后備人才的成長。因此,“挑戰杯”競賽不僅僅是一次大學生科技成果的大展示,更是造就優秀科技后備人才的良好土壤, 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
陜西省各高校隨著“挑戰杯”競賽的拓展和深化,開始廣泛的參與到“挑戰杯”競賽中。特別是省內部分民辦院校也參與到“挑戰杯”競賽中,這說明高校已經廣泛開始重視“挑戰杯”競賽。各高校重視“挑戰杯”競賽,這就可以使它們以競賽為依托來完善創新教育,高校予以經費支持,建立高水平的指導老師團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挑戰杯”競賽實踐活動中,豐富了創新教育理論,從而最終有利于創新教育的發展。
哲學社會科學類作品在“挑戰杯”競賽的參賽比重和獲獎比重不斷提高。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改變了過去完全由理工科主導教育創新的局面,使得各高校更加全面地認識到教育創新不僅僅是自然科學的創新,更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共同發展的創新。
“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是最貼近于社會的競賽項目。大學生將新奇的想法以合理的方案形成創業計劃書。大學生將自身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實現大學生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校園和社會相結合。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創業大賽給大學生提供了平臺,使他們認識到創業也可以成為自身未來謀求發展的出路。對于創新教育而言,高校需要將學生切實關注的問題和教育教學相結合。
三、通過“挑戰杯”競賽推進高校創新教育的對策建議
1.政府是高校組織開展創新教育堅強的后盾
政府制定相應政策,正確引導,保障教育創新的順利開展。教育部門要建立資金支持機制,各個高校的教育創新活動提供專項資金的支持,特別是對于缺乏科研能力的高職院校和民辦院校要給予相應的照顧?!疤魬鸨备傎惡蛣摌I大賽是由政府組織的綜合性創新教育活動,教育部門也可以組織開展各類專業性科技創新活動,是科技創新活動更具有針對性,也是實現創新教育的重要形式??萍疾块T加強對于大學生創新活動的技術引導和支持,推動大學生的創新活動向社會化方向發展,并加強對學生創新成果的宣傳,實現大學生創新實踐的社會價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引導大學生依托創新活動實現就業,使大學生創新活動與未來職業發展方向相結合。
2.高校是推進教育創新的助推器
高校應積極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組織發動、正確引導、表彰獎勵力度,促進科技創新活動的廣泛開展。一要建立指導老師隊伍。要鼓勵有關專業教師開設專門課程,系統地對學生傳授有關發明創造的知識和方法,培養發明創造的技巧和能力。同時教師要在諸如確定選題、創新性、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關鍵環節進行指導。二要完善經費和設施保障機制,學校設立學生學術科技活動基金并盡可能爭取社會支持。學校對于參與社會科學類實踐教學的學生,要培養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能力。
3.大學生是實現創新教育的中堅力量
大學生是創新教育的主體,在教育創新過程中,大學生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創新意識的培養對自身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通過參加形式多樣的創新教育活動,如創業大賽,學術作品競賽,積極地參與到教育創新中。大學生要有意識地與指導老師溝通交流,通過老師的指導,使大學生系統地參與到創新教育活動,充分認識創新教育對自身的作用。培養大學生科技活動骨干力量,通過學生科技活動骨干力量,帶動廣大同學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4.社會是實現高校創新教育的重要補充
高校創新教育活動必須符合社會的需求,相反,社會作為高校創新教育的重要補充,要充分地認識到自身在高校創新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一是企業要積極參與到各類科技創新活動中,對科技創新活動的針對性和可行性進行指導和評價,使大學生和指導老師充分認識自身科技創新的社會價值。二是實現社會和高校創新教育對接,使大學生的創新成果實現其真正的社會價值,從而實現科研價值和社會經濟效益的結合。
“挑戰杯”競賽是實現大學生創新教育的有效途徑,大學生通過參與“挑戰杯”競賽真正地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政府相關部門要提供平臺,各高校要積極推進創新教育活動的廣泛開展,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創新教育中,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社會也需要提供相應的指導。“四位一體”,使創新教育成為全面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有效方式,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春霞,李艷坡,田輝.從“挑戰杯”透析普通高校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以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為例[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4):68-71
[2]單耀軍,張小升.論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的問題及對策——從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看高??萍紕撔陆逃男掳l展[J].教學研究,2008,31(2):140-143
[3]宋之帥,趙金華.探索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5):142-145
本文對材料類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出現的時間沖突、學生興趣不高、學術不端、過程難于管理、評價片面等問題進行深層次探討,提出延伸畢業論文時間、建立師生雙向擬題與選題機制、引入系統、創建網絡交流平臺、構建模糊綜合評價系統等措施,以期解決上述矛盾。這不僅能保障畢業論文順利開展,促進畢業論文質量提高,還可以完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畢業論文(設計)是普通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之一,《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04]14號文)》明確提出:“畢業設計(論文)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碑厴I論文(設計)對大學生將四年所學理論知識綜合運用于實際生產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嘗試從事科學研究,探索新知領域,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3]。它對大學生畢業后能否勝任工作崗位或者順利開展科學研究都有直接影響。一所高校本科教學整體水平如何,畢業論文質量也是一個關鍵評價因素[3]。
然而不能否認的是,近年來,我國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呈現出整體下滑趨勢,甚至出現了本科畢業論文的存廢之爭[4,5]。在這種形勢下,筆者對長沙理工大學材料類專業畢業論文(設計)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結合材料類專業的特點探索相應的對策與措施。
一、材料類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及考研與畢業論文(設計)存在沖突,影響了畢業論文的順利開展
進入大四第一學期,學生們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找工作或者復習考研上,這使得他們無暇顧及畢業論文(設計)的前期準備工作。進入最后一學期,未找到工作的學生繼續找工作,部分找到工作的學生被就業單位要求去實習,考研通過初試的學生要繼續準備復試,未通過初試的學生轉而把精力放到找工作上,這就導致就業及考研與畢業論文(設計)發生沖突,使得畢業論文的時間得不到充分保證[2-6]。
(二)畢業論文選題與學生就業、讀研方向脫鉤,學生興趣不高
材料類專業實踐性要求高,用人單位希望畢業生能盡快勝任擔負的工作。學生迫切希望畢業論文選題能與其將從事的工作相結合,以便能順利過渡到工作崗位。另外,考研的學生也希望自己的畢業論文選題能與其選擇的讀研方向相結合,為今后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但目前采用的選題方式都是單向方式,即由導師擬題,學生網上選題,學生在擬題上沒有參與權,這就使得畢業論文選題與學生就業、讀研方向脫鉤,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部分畢業論文存在誠信缺失,學術不端現象
近些年來,社會急功近利思想嚴重、誠信意識淡薄,大學生在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出現的學術不端現象也日趨嚴重,主要體現在剽竊抄襲,數據造假,寫作等方面。學術不端現象不僅有違學術精神,還敗壞學習學術風氣,同時扼殺了學術的公信力和創造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一種很大的傷害[6]。
(四)師生交流不暢,畢業論文過程難于管理
隨著近年來學校提出建設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專業教師自身的壓力不斷增大,不僅承擔繁重的課堂教學工作,還要開展課題研究,完成一定量的科研任務,而指導畢業生數量常在5~8人,一些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指導難免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形成以就業為導向的選題機制后,部分學生會去就業單位開展畢業論文工作,大部分時間在校外,這也造成師生交流不暢。
(五)畢業論文評價體系片面,客觀性不強
盡管筆者所在學校的畢業論文評定中存有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幾個等級,也有相應的評定細則,但存在指標體系不夠全面,重結果輕過程,操作性不強,在實際操作中容易被人扭曲,產生很多不合理的問題。如論文及格率過高,不及格者幾乎為零;評定老師自由裁量的彈性度太大,出現了許多人情分等。這都影響了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
二、提高材料類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對策
(一)延伸畢業論文時間,緩解畢業論文與擇業及考研在時間上的沖突
近年來,長沙理工大學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鼓勵本科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研究,開展了“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學生課外科技立項”、“創新創業大賽”等一系列科技創新活動,并制定了“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校企聯合培養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材料類專業可以以這些課題和科技活動為依托,將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與之相結合,讓學生在大二或者大三就進行與畢業論文相關的科學研究并完成一部分工作,從而解決大四因考研或擇業導致畢業論文安排時間不充裕的問題。
(二)建立“師生協商擬題”的畢業論文選題機制,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改革僅由導師擬題的單一選題機制,實行“師生協商擬題”機制并行。筆者所在材料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及讀研方向與專業方向基本一致,學生在擬題階段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者就業、讀研的需要與本方向的指導教師進行協商,擬出雙方都滿意的論文題目,再由教師編寫選題審批表提交學院,由學院組織的專家審定小組評審下達。這種方式,由于學生參與了擬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索熱情。
(三)引入論文重復率檢測系統,嚴格畢業論文質量出口管理
為加強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營造學術誠信氛圍,長沙理工大學自2013年起,對應屆全部本科畢業論文采用“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進行檢測,具體要求為:(1)理工科R(文字重復率)≤30%,文科R≤40%,通過檢測,是否修改由指導教師或學生自定。(2)理工科30%60%,文科R>70%,疑似有嚴重抄襲行為,學院確定三人專家組進行鑒定。如確認畢業設計(論文)不存在嚴重抄襲行為,按B類處理;如確認畢業設計(論文)存在嚴重抄襲行為,專家組寫出鑒定意見,學院簽署意見后,報校教務處備案,同時取消答辯資格,成績計“不及格”,學生需在一年內重修畢業設計(論文)。
(四)借助互聯網工具,建立畢業論文師生溝通平臺
以QQ群、微信群等為紐帶,以指導老師為單元,建立畢業論文師生溝通平臺,指導教師和學生不用面對面也能進行順暢交流。師生溝通平臺涉及信息、實驗數據上傳,進度匯報,疑難解答、資料共享、網上評閱、語音或視頻在線群組討論與交流等。指導教師可以基于群記錄對學生論文進度進行考核。
(五)建立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畢業論文模糊綜合評價系統
畢業論文的評價體系涉及選題質量、文獻查閱與綜合能力、論文工作狀況、基礎知識水平、知識運用能力、創新思維、論文寫作水平等一系列指標的考核。它實際上是一個全面而系統的考核體系,它的建立需要從系統工程的角度來進行。荊寧寧[7]、曹柬[8]提出的基于層次分析法(AHP法)的畢業論文模糊綜合評價系統,根據專業特點進行修正后可用于材料類本科畢業論文的評價。首先將畢業論文每個環節均納入評價,運用設計畢業論文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確定指標權重。再利用模糊數學方法將教師的定性評價(優秀,良好,中,合格)轉化為定量評價(百分制分數),最后運用模糊聚類分析法,按照學校規定的比例,對學生成績進行分等列出。這一方法評價系統、全面、合理、有效、公正、簡便。
三、結語
筆者在長沙理工大學開展教學改革課題研究和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項目(湘教通[2015]291號第150項)時發現,學生在開展畢業論文工作時,可以實實在在地從事科研活動,將四年所學理論知識綜合運用于實際生產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延伸畢業論文時間、建立師生雙向擬題與選題機制、引入系統、創建網絡交流平臺、構建模糊綜合評價系統,認真做好每一個環節的改革創新工作,對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論文關鍵詞:農民,創業,需要,服務
孫成棟
報載,最近江蘇鹽城市第6期農民創業“領頭雁”培訓班開班。300多名種養大戶將把在培訓班上學到的最新創業知識進行“蒲公英”式的傳播,引領更多的農民踏上創業路。目前,農民創業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知識儲備不足,針對這種情況,各級政府應在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等“硬件”幫扶的同時,把重點放在切實為農民提供
培訓、信息、技術指導等“軟服務”上,著力為農民創業鍛造得心應手的“金剛鉆”。
首先應該以“科技創業”為抓手,積極建立農村人才培訓體系,實施“人才致富”戰略,支持或幫助建立各種培訓機構,定期舉辦各類講座、培訓活動,增加農民關于現代高效農業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知識儲備,提高農民創業的知識水平。同時,要加強對農民進行電腦、網絡等現代信息知識的教育。各級政府的“對口部門”更要加大對農民創業進行“專業化”技術指導的力度,從指導的內容、形式、效果上更深層次地進行研究,確保提供“營養豐富,口感良好”的“科技套餐”,切實提高農民創業的成功率和“含金量”。在此基礎上,各級政府還應積極加強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力促信用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為農民創業拓寬融資渠道,創造“綠色信貸”環境。
科技就是生產力、創造力、競爭力,只有將“軟服務”做硬做優做實,扎實打好“科技創業”牌,農民創業才能真正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通聯:江蘇濱??h玉龍路1164濱海新聞中心孫成棟
郵編:224500電話:
身份證號:320015
讓農民給農民“傳經”
錢續坤
報載,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是個人口不足800的小村,但是這個村的村民能耐可不小,他們于1989年就發明了琴弦式冬暖蔬菜大棚生產技術,后又和中國農科院等17家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建立了固定聯系,共試驗成功70多項蔬菜生產實用技術,引進試種成功60多個國內外優良蔬菜品種。目前,該村有140多人常年在外傳授技術與指導生產,并有19人在外地被聘為科技副鄉(鎮)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