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9: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學研究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建筑史論研究中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應用
建筑學是一門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學科,其中的建筑史論研究也是一個需要多學科交叉研究的專業,是從建筑的角度研究人類社會,服務于人類與社會的發展。在人文社會建設過程中,建筑史論研究更應以人文關懷為前提,結合地理、環境、生態、哲學、藝術、民俗、歷史、土木、心理、社會、經濟與交通等多學科知識與研究方法,形成一個開放的研究系統。其中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在建筑史論研究中不可或缺。
1.1建筑史論研究生涉及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是兩個大的、相互獨立的學科群。在建筑史論研究中,人文科學研究方法主要來自于人類學研究,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主要來自于社會學研究,因為這兩門學科與建筑學研究最為緊密。如前文所述,人類學與社會學在西方社會中分屬人文與社會兩個學科類型,但在我國,二者關系緊密,研究對象、研究內容與研究方式互有借鑒。一般來說,人類學以定性研究為主,社會學以定量研究為主。在建筑史論研究中,主要應用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也分為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兩類。在建筑史論研究中應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為調查問卷,研究過程包括問卷設計、方法與數據統計等。問卷調查首先要做問卷設計,針對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對問卷的內容、用詞做合理的布置,并進行信度與效度的考證。散發問卷可以是隨機抽樣,也可以做全樣本的調查,可根據研究條件做具體調整?;厥諉柧砗髮柧磉M行統計,剔除不可信的問卷結果,最后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總結研究結論。建筑史論研究中的定性研究包括參與觀察、深度訪談與田野筆記等,這是進行田野調查工作的一般程序。這一研究工作開始于“進入田野”,它不只是指進入所要研究的場地之中,而且需要與當地社區建立起良好的社會關系,從而進行進一步的考察。參與觀察強調與當地社區處于相同的情境下,參與到他們的活動當中,在活動之中觀察建筑與人的關系,多用于對建筑文化的研究。深度訪談是對參與觀察的補充與深化,對個別的、重要的社區人物進行訪談,挖掘研究對象(一般為歷史建筑或建筑遺產)的歷史及其與當地社區的聯系,多用于建筑遺產保護研究之中。田野筆記分為速記、日記、日志和筆記四種類型,建筑史論研究中的建筑速寫、草圖也是筆記重要的組成部分。
1.2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在建筑史論研究中的應用
建筑史論研究中時常需要應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如對特定建筑歷史、聚落建成史、建筑文化與建筑遺產保護的研究等。總結如下:建筑與城市的歷史發展研究。對相關社區人群的走訪,更廣泛地掌握歷史信息,尤其在缺乏文獻資料的地區,如少數民族地區。這種研究方式在民居研究中應用最多,通過居民訪談了解民居的發展歷程、各部分功能用途,推測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建筑與城市的文化表達研究。通過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理解文化內部人群對建筑、城市空間的理解,對他們的文化闡釋進行二次闡釋。也可應用定量研究方法,對當地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對居民行為與觀念有一個定量的數據統計,支撐研究論證。建筑與城市遺產價值闡釋與保護對策研究。在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通過田野考察與問卷調查,更廣泛地理解不同遺產社區對遺產價值的理解,分析遺產發展趨勢與保護策略。通過廣泛接觸,了解居民對于遺產發展的需求,制定適當的遺產保護、管理與遺產地發展策略。
2建筑史論教學中講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是建筑史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在建筑史論教學中,尤其是研究生課程的教學之中,講授這些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
2.1多學科綜合研究的要求
我國高等教育日益走向普及化,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與專業研究并重。建筑史論研究作為人居環境科學的組成部分,更需要具備多科學的知識背景與研究方法,向綜合研究的方向發展,滿足我國目前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要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在建筑史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學環節中需要加強對這些研究方法的傳達。
2.2建筑史論研究生的學科背景
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生大多具備建筑學本科的學歷與知識體系,具備基本的建筑設計、建筑表現與建筑技術等建筑學基本能力,研究生階段主要著重培養他們在獨立研究方面的能力,研究方法是教學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均以綜合性大學為主,但不少建筑院校仍以工學學科為主,在人文、社會、藝術、歷史等學科建設方面有所欠缺,相應的,建筑學本科畢業生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很難滿足研究生階段綜合研究的需要。因此在研究生基礎教學環節中,講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對培養他們的研究能力十分必要。
2.3綜合性大學建設的需求
建筑學本身即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歷史、藝術、社會、技術等不同的學科專業,將建筑院校建設為綜合性大學也是順應學科發展與滿足社會需求的途徑。尤其在以理工科為主的高等院校中,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師資力量、課程設置在現階段難以滿足建筑學,尤其是建筑史論研究的培養需要。那么在沒有相應的人文、社會院系的條件下,在建筑學學科內部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成為彌補這一缺憾的手段。在建筑史論課程中講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也是在現有教學條件下的現實需求。
3建筑史論教學中講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從現實條件來看,在建筑史論教學環節中講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具備基本的教學基礎,同時研究選題多樣、學生實踐便利,因此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3.1滿足基本教學條件
建筑史論研究工作多涉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相關教師具備應用這些研究手段的能力,能夠很好地在教學中傳授這些研究方法,指導學生從事相關研究。同時,人文、社會科學在國內外發展較為成熟,已有很多基礎的教學參考書目與教材,能夠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與一些涉及新技術的教學內容相比,對基礎研究方法的講授不涉及教學設備問題,現有教學條件能夠滿足講授、學習需求。
3.2研究選題多樣
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是綜合性研究,涉及內容廣泛,與人文、社會科學聯系密切。因此在課程選題與研究生論文選題中,或多或少均會涉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內容,應用這些研究方法。在課程教學環節中學習到的研究方法能夠迅速、及時而有效地應用于科學研究與專業實踐之中,具有教研聯系密切、理論結合實際的特征。
3.3學生實踐便利
任何建筑必然存在與特定的時代與社會環境之中,因此任何建筑實踐必然與社會人文環境發生關系。學生在教學環節中習得的研究方法能夠很好地應用于專業實踐中,如城市社會調查、建筑遺產考察、建筑修復設計、舊城區改造等,有很多便利的實踐方式。
4結語
關鍵詞 鄉土景觀 景觀設計 場所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鄉土”是一個很尋常的主題,但學界對其正式的研究卻只有幾十年的歷史。西方國家有關鄉土景觀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40一50年代,它是建筑學和考古學攜手并進發展的產物。很多研究都隸屬于文化景觀的范疇。我國學者對鄉土景觀的關注是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的,到90年代研究隊伍逐漸壯大。研究更傾向于對我國傳統聚落,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地理學、建筑學、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和考古學等四個學科。西方鄉土景觀研究發展到今天,在內容上已經達到相當的廣度和深度,方法上也百花齊放、異彩紛呈,事實上,鄉土景觀的研究在西方已經形成一個獨立的學術領域,北京大學景觀規劃設計中心從1997年開始了鄉土景觀的研究,當時集中在云南和等地,王志芳,孫鵬等多篇研究生論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形成的。
1對鄉土景觀的認識
我們可以把景觀定義為土地及L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地域綜合體。它是復雜的自然過程、人文過程和人類的價值觀在大地上的投影à。所謂鄉土景觀是指當地人為了生活而采取的對自然過程、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間及格局的適應方式,是此時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顯現。因此,鄉土景觀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鎮、聚落、民居、寺廟等在內的地域綜合體。這種鄉土景觀反映了人與自然、人與人及人與神之間的關系。鄉土景觀的這種理解包含幾個核心的關鍵詞:即,它是適應于當地自然和土地的,它是當地人的,它是為了生存和生活的,只者卻一不可。這可以從鄉土景觀的主體、客體及相互關系方面來理解:
2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景中人和景外人看待景觀是不一樣的,前者是景觀的表達,而后者是景觀的印象。景觀存在于人類的生活之中,是一種社會生活的空間,是人與環境的有機整體。主體—內在者和客體—鄉土景觀相互作用的過程,也就是鄉土景觀的形成過程,即內在者與周圍環境相互調和、相互適應的過程。任何文化景觀的形成過程都是人塑造了環境,環境又搜造了人的過程。塑造的過程當然是通過主體的行為進行的,意即人類通過自身的行為創造著環境,環境又反過來通過限制人們的行為影響著我們。行為是文化景觀形成過程的中介。鄉土景觀形成過程的主體的特殊性決定了作為中介的行為的特殊性:具有功用性。鄉土景觀的形成過程是使用過程和創造過程合二為一的。使用者和創造者的結合使得創造過程的目的變得更為直接明了,即滿足使用者的需要。這些使用者又是一些普通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基本的需求就是生產、生活。而生產、生活行為又是大眾居民最常見的使用行為,這種行為又在一定程度上對既定的景觀進行完善和修正,即使用行為也是一種創造行為??梢哉f鄉土景觀中的使用行為和創造行為都是有功用目的具有自發性。使用者和創造者的結合使景觀創造的行為隨時可以發生,不受其他因素的約束,只要正在進行行為的人愿意。另外,這種自發還能夠從一種個體行為變成一種集體無意識行為,并產生一種綜合結果。對于有的鄉土景觀來說,它看起來似乎是一種意識形態的結果,似乎是屬于自上而下發生的。但其本質卻是一種文化的積淀.本來出于使用的實際目的,在長期的發展以后成為一種文化行為,成為一種約束性的、似乎非功用性、非自發的行為。但其本質仍然是功用的,是集體無意識的體現??腕w:鄉土景觀根據上述對過程的分析,這里將鄉土景觀定義為:內在者出于生活的需要而自發創造形成的一種文化景觀,這種生活需要包括文化和精神的需要在內。因此,它不僅應該包括人、建筑、各種構筑物、器具等,還應包括形成這一切的自然背景。鄉土景觀是包含城鎮、聚落、民居、寺廟等在內的土地和土地上的物體構成的綜合體,是包括自然和歷史文化在內的整體系統。同時,由于創造者及其行為特征的獨特性,鄉土景觀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具有實際功用性。這是區別鄉土與非鄉土的關鍵所在,即是否具有與人們的生存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功能,這里主要指的是生活和生產方面的,也包括形成人們生活習慣的部分。具有多樣性。它是自發或半自發形成的,因而受所處地域和創造者的影響較大,可能會隨地域自然特點、創造者的民族、文化、性別的差異而發生很大的變化。具有文化意義。鄉土景觀是社會體驗和文化含義的重要載體。這種意義是內在者所賦予的,因而必須從內在者的角度去理解。人類是符號的動物,鄉土景觀則是一個符號傳播的媒體,是有含義的。它記載著一個地方的歷史,包括自然的和社會的歷史;講述著動人的故事,包括美麗的或是凄慘的故事;講述著土地的歸屬,也講述著人與土地,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八俏覀儾唤浺庵械淖詡?反映了我們的趣味,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渴望,甚至我們的恐懼?!?。。拉普卜特。等通過大量的研究和歸納將意義在二個層次上表達:“高層次”意義:是指有關宇宙論、文化圖式、世界觀、哲學體系和信仰等方面的。如“風水”所表達的有關中國人與環境關系的文化圖式?!爸袑哟巍币饬x:指有關表達身份、地位、財富、權利等,即指活動、行為和場面中潛在的而不是效用性的方面?!暗蛯哟巍币饬x:指日常的、效用性的意義,包括有意布置的場面和因之而生的社會情境,期望行為等;私密性、可近性;升堂人室等第;座位排列;行動和道路指向等等,這些能使使用者行為恰當,舉止適度,協同動作。
3結語
一種理想的景觀,無論是沒有設計師的、基于經驗的前科學設計,或是基于科學理論和方法的現代設計,最終都將走向天地、人、神的和砂。理解鄉土景觀如同掌握最現代的科學和技術一樣,都有助于景觀設計師的作品離理想景觀更近些。.
注釋
(1)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環境的意義—非語言表達方法.黃蘭谷等譯.北京:中國建筑,1992.
(2)俞孔堅.尋常景觀的詩意.中國園林,20o4(l2堯25~28;俞孔堅,李偉.續唱新丈化運動之歌:白話的城市與白話的景觀.建筑學報,20o4(8>5~8
(3)約翰·O·西蒙茲.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俞孔堅,王志芳,孫鶴譯.北京: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