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9: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習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小論文撰寫曾是高考的一個重要題型。隨著文科綜合考試的推廣,歷史小論文撰寫也淡出了中學老師的視線。本人認為在強調教育創新的今天,適當地讓學生撰寫歷史小論文是一個有效的方法。通過歷史小論文教學,既鞏固了學生的基礎知識,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善學樂學。下面就談一談歷史小論文教學的意義和要注意的問題,以供各位同仁斧正。
一、學生撰寫歷史小論文的意義 (一)撰寫歷史小論文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多采用死記硬背來學習歷史知識,結果是“背完就忘,考完就扔。用這種方法學習歷史,消磨了學生的興趣,限制了思維的發展。這與時代的要求、素質教育的目標也是背道而馳的。撰寫小論文是研究性的學習方式:第一,它是主動學習的方式,論題的挑戰性激發了學生不斷地探索研究的欲望,促使學生自覺地安排學習活動。第二,它是體驗的方式,撰寫小論文也是體驗歷史的過程,在體驗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能取得更多的收獲。第三,它是綜合學習的方式,小論文的撰寫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各學科知識,而不局限于歷史學科,這也體現了知識的聯系性和綜合性。第四,它是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切磋,論爭答辯,有助于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和團隊精神??梢哉f,撰寫小論文是研究式學習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它的優勢在于讓學生主動接受學習,在滿足好奇心的探究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記憶知識、提高認識和鍛煉能力?,F代中學生理應掌握這種學習方式。 (二)撰寫小論文有利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和培養綜合能力。當學習者對某個歷史概念或歷史事件不甚了解時,他會主動去查閱有關資料,那些他感興趣的、經分析而理解的內容記憶相對要牢固。在體驗歷史的過程中,學習者不斷地進行情感意志的體驗,并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情感認識水平。學習者在實踐中發現和探究問題,體驗知識發現的過程,有助于綜合認識能力的提高與思想方法的形成。撰寫歷史小論文還有利于提高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學生搞好學習的必要因素?!薄皩W生一旦具備了自學能力,就增強了學習的獨立性,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獨立地獲取新知識,擴大和加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廣度和深度,并為探索新知識創造了條件?!?(三)小論文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學風?!皻v史課的靈魂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定歷史意識和歷史觀?!睔v史論文必須以史實為基礎,脫離史實泛泛而談肯定行不通。對文章所使用的論據,必然要經過一番深入地分析加工,才能提取有效信息為己所用。這些活動是一種科學研究的行為,要求研究者必須實事求是。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切實感受到“史由證來”和“論從史出”。這些對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學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 小論文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小論文的寫作既要求學生應用綜合知識,又要求運用自己的綜合能力。在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閱讀能力、判斷分析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都會得到充分地訓練。長期以往,學生的自學能力與應用知識的能力就會得到明顯的提高。學習知識的根本目的在于應用,這種強調知識應用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歷史小論文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點問題 1、要注意歷史小論文與專業論文的區別,不能把歷史小論文等同于歷史專業論文。歷史專業論文的撰寫者主要是歷史研究者、史學專家、大學生等,他們具備廣泛的知識儲備,深厚的基本功底,對論文的專業性要求很強。而歷史小論文所面對的是中學生,他們知識面狹窄,對歷史材料和論題的分析解決能力較差,所以我們不能用專業論文的標準來要求中學生。“只要能以歷史事實為依托,言之成理,持之有據,論述清楚即可”,我們不必求全責備,要求過高過嚴反而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空間。 2、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撰寫小論文的過程就是學生搜集、整理與表達歷史資料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應該在撰寫小論文的各個階段,放手讓學生自主設計相關活動,不能過分約束他們的行動。給予一定的指導。對于歷史小論文這種形式,中學生開始難于把握,所以給予一定的指導非常有必要。一要指導閱讀,教會學生如何查閱資料;二要指導分析討論,教會學生提取有效的歷史信息;三要指導撰寫小論文,教會學生如何做到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嚴密。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既要適時組織學生的搜集、分析討論、寫作等學習活動,又要以參與者引導者的身份參加活動,不斷鼓勵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 3、對小論文的評價,教師不必面面俱到,應以肯定為主,及時鼓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愉悅。不管采取什么評價方式,都應有助于學生實現更高學習層次的目標,激發學習熱情,實現學習效果的增值。 4、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在總結的過程中,要肯定表揚立意新穎的小論文;指出并質疑觀點論據分析有誤的文章,也可以再放給學生討論辨析這些問題;對于觀點出現對立的情況,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辯論,以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和開放。如分析指導時,教師不能完全替代學生的活動,更不能嫌麻煩減少學生的活動,否則就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撰寫歷史小論文在于激發、鼓勵學生,支持學生養成獨立觀察、判斷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尤其有助于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觀念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漢林 例談中學歷史教學設計(J)
我在指導學生寫探究性論文時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初三學生學習時間緊,任務重,探究論文布置下去,很少有愿意寫的,理由無非是:1.作業多,沒時間寫;2.論文不知道怎么寫;3.不想寫,缺乏寫的熱情和動力。所以充分調動學生寫論文的熱情非常重要。教師要做好動員工作,引導學生珍惜探究機會,提升自己探究能力。我讓學生結合各自的特長,自愿組合,組成探究小組開展活動。學生有了交流的伙伴,分工搜集準備資料,便有了探究的信心和興趣。通過小組合作可使學生之間相互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要及時結合學生的活動過程及研究結果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發揮特長,施展才能,形成創新、進取的氛圍。
小論文《電池浸出液對魚的影響》就是其中一個學習小組完成的,他們小組幾個人首先討論研究的課題,然后分工準備:廢舊電池、麥穗魚、工具錘、標簽紙、燒杯等,利用中午和課間,制定計劃并進行實驗。砸開電池,配置好電池浸出液,記錄數據、拍照片、獲得結論、反思交流。在這次探究活動中同學們表現出的興奮和成就感,大大超出我們的意料。這篇論文在評選中獲得了青島市二等獎。
二、引導學生分別從不同方面尋找題材
選擇課題是寫好論文的關鍵。探究性學習成果的主題、內容必須與化學新課標、新教材的內容和要求相符,可以在課堂教學內容基礎上創新、拓展,但不能完全脫離。在選題時指導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1.題目的角度要小
角度小,就具有較好的指向性,文章的思路隨之明朗,容易寫得集中、緊湊。題目過寬,往往由于我們投入研究的精力少,專業知識不深,而難以駕馭。
2.要注意研究的可行性
包括知識方面、手頭資料、實驗條件、周圍環境,不可貪大求深,應該量力而行。
3.選題要新穎
選題新鮮,才有閱讀價值。所選課題最好是他人未曾研究或研究過但未解決或完全解決,要注意“文貴創新”。若沒有獨特的見解,沒有新的發現,即使表達再好,論證再有力,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另外我們指導學生選擇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題材,所以要放手讓學生自己選題,這樣才能選出學生感興趣的、能獨立完成的好題材。
如我指導學生寫的《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探究》,就是課本實驗的創新改進。他在課堂實驗中細心觀察,通過親自操作,發現化學實驗中的不足。在用鹽酸和大理石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為了保證在密閉系統中進行,我們采用氣球(反應前氣球內盛石灰石)收集氣體,實驗一開始產生的氣體較少,發現反應前后質量守恒,但是過一會隨著氣球脹大,突然發現總質量減輕了,氣球鼓的越大,減輕的質量就越大,得不出質量守恒定律的結論。尋找原因,原來是氣球受到的浮力在作怪。經過多次實驗,進行創新改進,效果理想。完成的探究小論文在評選中獲得青島市一等獎。
三、指導學生寫化學探究小論文的技巧
研究性小論文的寫作一般可以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寫作方法。而化學探究小論文又有其自身特點: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實驗方案設計是實驗探究的重要環節。因此我指導學生按照這樣的基本環節來解決問題: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并進行試驗、獲得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
小論文《電池浸出液對魚的影響》第一次交上來時,開始很簡單的兩句話引入探究問題,接下來是:實驗準備、實驗設計、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并進行了總結。我看后,指導他們按照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來修改和完善小論文。經過規范指導后,他們做了如下修改:
【前言】通過查資料,利用資料和數據說明廢舊電池亂扔導致的危害;【提出問題】電池浸出液對魚有影響嗎?【猜想與假設】電池浸出液對魚有影響;【設計實驗】準備材料:500ml燒杯5個,三節廢舊南孚電池,清水,20條大小形狀相同麥穗魚,工具錘,標簽紙;討論設計出實驗步驟;進行【實驗驗證】;記錄數據并分析【獲得結論】;結論與預料的結果不太一樣,提出質疑,反思實驗是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了,導致實驗出現了誤差,于是重新設計實驗,做了第二次實驗;對實驗進行了【反思與評價】并增加了防止廢電池污染環境的建議。修改后,探究的每個環節用標點符號【……】進行修飾,既美觀又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改后的論文顯得比較規范了。
“數學作文”寫些什么呢?當然應與數學有關。在學數學時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疑問、有什么創新,可以在日記中記下來;在生活中看到的某些事物、現象,能聯想到學過的數學知識、方法,也可以在日記中記下來。除了寫日記,老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小課題讓學生寫寫小論文,比如:《怎樣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我家距學校有多遠》、《買哪種最劃算》等,讓學生運用討論、實驗、調查、計算等方法進行探索、研究,寫出小論文?!皵祵W作文”一般來說不能用課堂上的時間來寫,而要利用課外時間來完成。
在指導學生寫“數學作文”的實踐中,我發現寫“數學作文”有以下好處:
一、能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數學是對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的一種抽象,小學生的抽象思維發展畢竟有限,所以很多學生認為數學難學。其實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老師應盡可能引導學生把抽象的數學和豐富多彩的生活聯系起來,這樣一可以化抽象為形象,二可以避免學與用的脫節。讓學生寫“數學作文”能增強學生數學思考的意識,促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生活中的問題,用數學方法來分析生活問題、解釋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我有一個學生在日記中提到在商場買洗衣粉時看到有不同的牌子,同一個牌子又有幾種不同的包裝,價格都不相同,從而想:買哪一種最劃算?她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通過一番計算后作出決定,心里非常高興,因為學過的知識派上了用場,很有成就感。如果學生能堅持這樣記日記,經常去觀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不但能逐漸改變“數學既枯燥又難學”的看法,還能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實踐能力。
我經常讓學生寫小論文,有時讓學生自己找課題,有時提供一些課題讓學生自由選擇。在做課題的過程中,學生反復做實驗、做調查,反復與他人討論,實踐能力得到極好的鍛煉。比如寫《怎樣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我家距學校有多遠》、《請擰緊水龍頭》(以水龍頭漏水為起因談節水)這樣的論文,首先要做一些實驗,得出相關數據才能寫好。而要寫《買哪種最劃算》、《警惕白色污染》這類論文,則需要事先做一些調查,收集很多數據才能寫好。寫這些小論文的過程中,學生實際上也就是采用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學習。
三、是滲透德育的一個極好途徑。
寫《請擰緊水龍頭》、《警惕白色污染》這類小論文,學生通過實驗、調查、計算,得出了一些有說服力的數據,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要節約用水、保護環境。學生將這些數據、感受寫進小論文,公布出來,就起到了宣傳環保的作用。這些通過自身參與感受到的東西,對孩子們的教育功效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所無法比擬的。
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問題驅動法 思想政治 興趣 培養
對政治課興趣的不平衡性,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主要是政治課內容與教師的水平。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外興趣活動是在其課堂教學之外,根據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的、任務和教學內容,在政治教師的指導下對學生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教學活動的總稱。它強調發揮學生創新潛能的個性發展,捕捉促使學生智能走向成熟的生長點并加以引導,使其升華為一種有益于社會的行為模式,是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問題驅動法概述
1)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外活動通常以學生為主,由學生當“主角”,教師一般只是從旁指導。學生不僅是活動的參加者,而且是活動的組織者,這就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生動活潑、自己主動學習的環境和施展才能的廣闊天地。學生掌握了更多的學習和實踐的主動權,動手、動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成了認識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了獨立思考、鉆研和創造的精神。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體驗到智慧的力量和創造的快樂,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2)有利于全面實現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任務,達到知識、能力、覺悟的統一。第一,鞏固和深化課堂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課堂教學由于受時間、空間和教材內容的限制,有些問題無法具體化和深入化,只有通過課外活動來彌補和延伸。在課外活動中,學生將知識用于實踐,能更好地理解、鞏固和運用課堂知識。通過閱讀報刊和課外書籍,參加各種報告會、座談會。廣泛吸收新知識、新信息,擴大知識面,使課堂知識得到豐富和深化。特別是學生走出課堂,接觸社會,能大大開闊眼界,擴大知識視野,拓寬思維空間,有利于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第二,理論聯系實際,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課堂教學由于受時間、空間的嚴格限制,學生實踐的機會少,理論與實踐不易統一,而課外活動正好彌補課堂教學的這種不足。課外活動給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廣闊的天地。學生通過課外活動走出課堂,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社會實際中去,有更多的機會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在活動中,學生成了理論聯系實際的主體,他們自覺運用馬列主義的觀點、立場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尋求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在這一過程中提高了觀察問題、分析問 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從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二、問題驅動法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指導小論文活動
小論文活動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課外活動。它理論聯系實際,可以培養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理論與現實問題的能力。它是加強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觀察社會、進行社會調查的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小論文的特點
1)小論文的寫作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形式。小論文的完成往往是校內外多種形式“協同作戰”的結果,即綜合運用課堂教學、課外閱讀、社會調查等的結果。
2)小論文是高中生分析和認識社會問題的重要形式。高中生在接觸社會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實踐的、理論的和思想上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通過課堂教學得到了認識,有的則要通過學生運用課堂上學的理論去獨立地分析和認識,而小論文便是學生運用觀點和方法較系統地分析和認識社會實際問題的嘗試。
2.指導興趣小組的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課興趣小組是以興趣為紐帶,按自愿原則組織起來共同探討有關思想政治方面內容的學習小組,如哲學興趣小組、經濟學興趣小組、政治學興趣小組、法學興趣小組、國際知識興趣小組等等。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符合青少年的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思想政治課學習骨干。在課堂教學里。學生的天賦、愛好、特長和才能往往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在興趣小組活動中卻可以表現得很明顯,這就給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廣闊天地。
1)重視興趣的激發。興趣小組雖然是以興趣為紐帶組織起來的,但仍有一個鞏固和深化興趣的問題,仍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以為興趣小組反正是有興趣的同學組成的,可以不考慮趣味性,像對待成年人那樣去對待高中生,那么很可能原來有興趣的同學也會變成沒有興趣了。
2)要注意正面引導。高中生求知欲旺盛但政治上不成熟,當他們對思想政治問題有了濃厚的興趣后,往往不加選擇地閱讀大量西方的哲學、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書籍,卻又缺乏批判能力。所以教師在指導時,應讓學生多學一點的基本理論,增強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對于學生已知道的一些西方東西,要有意識地用觀點加以分析、辨別。
3)要注意因材施教
興趣小組成員與其他同學相比,一般基礎較好。因此,教師在安排講座、社會調查和小論文活動時。應相應提高要求,這對于他們的成長是有利的。教師應舍得花大力氣精心指導尖子和骨干,推動全班同學一起提高。不過,興趣小組的成員水平也不是劃一的,有的同學有濃厚的興趣,但基礎條件卻并不怎么好,教師更應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成長。總之,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刀切”。
三、結論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活動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這是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也是實現高中政治教育創新的一條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學思想政治; 教學改革; 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6-051-001
作為一名中學思想政治老師,必須深入理解、掌握新課程改革精神,注重研究課堂教學改革,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認真探索,現歸納總結如下幾點。
第一,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學習,盡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教育的重點在課堂,課堂教學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課堂教學改革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能力,提高效益,讓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知識。在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中,課堂教學改革應該說是比較重要,還有最重要的改革就是老師的思想觀念問題,也就是說老師的觀念必須更新。過去的傳統教學的思想觀念,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必須配合老師,老師說什么學生做什么,而學生則是被動的地位,學生只是充當配角。學生對老師教學行為是否認同,對老師教學內容是否感興趣,對教學內容是否贊同,這些問題學生是無法提出要求的,也就是說學生只有積極地配合,努力地做好老師所說的、布置的學習任務。課堂教學看上去很“熱鬧”、很“成功”,事實上,教學效果并不成功,存在著許多問題,極其影響學生的學習。過去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忽視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不利于學生的個體發展和個性張揚,制約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更好的展示。所以說,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第一步是要對老師進行培訓,讓老師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老師不能只重視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而忽視對學生覺悟、行為、思想的培養,不能只是習慣純理論傳授而忽視對學生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不能只是習慣知識本身而忽視對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方法和過程的培養,應該轉變教育觀念,實現以老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轉變,真正確定以“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思想,對每一位學生負責任,尊重每一位學生,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為學生的一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老師應該認真研究課堂教學,重視“學”、“教”方式的轉變。過去的書本知識教學多數是一種論證式的教學,老師把書本中的內容教給學生,然后再去教導學生去如何應用,如何論證。這種教學過程中,老師始終在誘導學生的思維往自己的思路上靠,往書本上的結論靠,學生的思維始終受到一種無形的限制。這不能夠適應素質教育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也不能夠培養出國家棟梁之材。老師必須轉變過去傳統的“學”和“教”的方式。老師應該通過比較好的途徑,來教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說出質疑,教導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以及經驗,認真探討與判斷,再進行細致分析、綜合,最終自己得出或者認同書本中的觀點,只有學生自己去研究了,去分析了,才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得出更加好的結果。這種學和教的過程,對老師來說,是用教科書教,老師關心的不再是知識本身。對學生來說,是知識獲取與能力培養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
第三,老師要切實關注學生,重視問題意識的培養。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笨鬃右舱J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奔訌娕囵B學生的問題意識,更加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從以往的教學來看,思想政治課堂大多數是“滿堂灌”、“一言堂”,主要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老師講的內容要占到半節課,學生反而問的問題很少,有的學生一點問題都沒有,這就導致了思想政治課難學難教的問題。要認真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大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老師要認真學習課程改革內容,采取多種扎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努力增強教學過程中的價值性和趣味性、生動性,更好地促使學生發現和思考,告訴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老師要改革考試評價方式。在政治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創新能力培養上,應該改革考核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唯有這樣,就能夠更好地激勵學生進行學習、探索、創新,使學生盡快學到知識。我在多年教學過程中,把學生政治成績的評價分為創新能力測試和考試水平測試兩大部分。前面包括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情況,包括社會調查和研究性學習、回答問題的次數、小論文、演講等等,大概是30%,后面以期末、期中的筆試為主,大概是70%。這樣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基本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改變了過去傳統的中學政治課評價方式,學生信心十足,情緒高漲,學習氛圍濃厚,課堂教學效果明顯,學生學習成績也在一天天進步。
【關鍵詞】 高中歷史 開放性習題
近幾年來,高考歷史試題已基本摒棄了過去“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命題原則,而是參照“雙綱”(教學大綱和考綱),又不拘泥于“雙綱”,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這表明高考在命題指導思想上已逐漸從傳統的“以知識立意”轉變為“以能力立意”。題型做了較大的變動,尤其在問答題上設計開放性試題,其特征是結論和觀點沒有定論,無論如何解答,結論和觀點都不違背歷史真實性與規律性。評卷標準也對標準答案作了較大的松動,只要言之有理,有理有據,就可以得高分,得滿分。目的旨在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獨特見解,引導學生走向培養能力,進行創造性學習和思維。開放型習題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設計開放型問答題
高中歷史問答題具有檢測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程度,考查學生多種認知能力,檢驗學生的情感品質,反映學生的創造思維等能力,因而在歷史習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也是歷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但長期以來,問答題題型多為平鋪敘述題和簡單說明題,例如“簡述秦始皇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所采取的措施及影響”,“為什么說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的一次革命”。答案一般都可在教材找到“現成品”,通過死記硬背把它解決。在我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也長時期采用這類題目。隨著教學改革的迅猛發展,自身學習的不斷深入,教學經驗日益積累,我的問題設計逐漸由封閉型走向開放型。
二、搜集歷史資料,撰寫歷史小論文
歷史小論文,集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于一體,也是高中歷史開放型習題的最好形式之一,它有如下步驟:
1、選題。歷史小論文選題廣,內容多。既可以由教師提供部分題目,也可以學生自己命題。⑴可以在學習基礎型課程中選題;⑵結合拓展型課題選題;⑶選用高中歷史研究性課題,等等。
2、搜集。選好題后應制定研究計劃,商討研究步驟,明確具體分工。然后選擇閱讀的有關書籍,作好必要的讀書筆記,對搜集的資料要加以整理分析。教師要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和思考,使學生對研究的課題具有一定的背景性知識,了解和把握課題所涉及的歷史事實,對課題進行深入研討,從而使搜集工作扎實有效,避免無功而返。
3、撰寫。指導學生先擬訂論文寫作提綱,確定論文寫作所涉及的范圍,然后由學生獨立完成小論文的寫作。一般來說,論文應包括課題的提出及其研究的目的意義,對課題的分析論證及得出的結論,并附有資料來源或參考書目。
歷史小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不要人云亦云;要有新穎,有創意。教師要對學生成果進行評定,或由全班學生集體評價,擇優進行交流,并集緝成冊。
三、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
涉及近現代史的研究性課題,可以通過社會調查、實地考察、參觀訪問等活動進行研究。在組織調查活動之前,教師和學生應當根據選定的研究性課題,擬訂調查的主題和目的,選擇調查的對象和范圍,確定調查方法和過程。通過實際調查,整理調查的材料和數據,對事實進行分析,作出結論形成調查報告。在調查活動中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維相互交融,各種能力得到提升,其思想教育的效果也遠比空洞的說教好得多。
四、歷史習題創新設計的作用
創新是一泓永不枯竭的源泉,歷史習題的創新設計,能賦予新世紀歷史教學新的生命力,它的作用主要體現以下方面:
1、主題性。開放型習題不是一種純粹完成任務式的行為,而是給學生主題意識的發揮提供自由廣闊的活動空間,任由他們學習鉆研、思考總結,有興趣地主動去完成。
2、研究性。無論是開放型問答題,還是小論文、調查報告,這些習題的研究多是圍繞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原因、特點、影響、評價等方面,單靠教科書和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研討和研究。
3、實踐性。開放型習題需要學生同搜索資料、調查訪問、參觀考察等活動結合起來,強調探求習題過程,它既豐富了歷史學習的內容,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4、現實性。習題的研究與現實社會問題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對于認識和理解當今社會是有益處的。歷史是以事實為依據的,歷史教學對學生進行“大膽設疑”、“小心求證”、“論從史出”的思維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唯物和科學精神。設計開放型習慣的目的即在于此。
關鍵詞:“環保教育”;探究性學習;方案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227-02
目前從小學到中學這一階段的教育中仍沒有環保教育這門課,在中等職業學校農學專業基礎課《植物生產與環境》教材中也只是提到了保護環境,對于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效果不理想。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我設計了這一專題的活動。
一、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生閱讀教材、查閱資料、調查統計,了解本校——民勤——甘肅——中國——世界的環保情況,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初步掌握一般調查方法,并學會小論文的寫作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閱讀教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查閱資料培養學生收集、分析、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通過調查統計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寫調查報告、小論文、環保標語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合作能力。
二、活動指導
1.講授3課時:小論文的寫作方法1課時,小報的構思1課時,調查報告的寫作、調查的注意事項等1課時。
2.提供查找資料的途徑。到環保部門了解我縣的環保情況,查閱地方志等文獻資料,網上搜集信息,還可參考有關的報紙、雜志、電視等。
3.教師經常深入各班解決學生的疑問。不僅師生之間要多交流溝通,也要鼓勵同學之間相互討論,教師們要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活動,但不是一味地替學生們去做,可根據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的某些情況提供建議和指導;密切關注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感知、思維走向以及情感動態。
三、活動步驟
以小組為單位,2~5人一組,也可以個人的形式進行,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活動。為了張揚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全體參與,每人選2~3個課題來研究。具體步驟如下:
1.自主學習。為了獲得有關的環保知識,學生須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找課外資料,進行自學,從而懂得有關環保知識,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收集有關的信息,或查詢寫小論文的資料,學會設計、布局小報的版面。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可相互交流、討論、提供信息源。
2.調查研究。剛開始要求學生進行一些較簡單的調查活動,如調查教室內、宿舍內、盥洗間、食堂內、校園內環境的情況,并記錄數據,然后要求學生利用節假日調查自己所在鄉(街道)、整個縣城的環境情況,并記錄數據。
3.匯總整理。每個學生將調查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提出改進建議,并寫成調查報告或小論文,并設計環保標語,后在小組內討論、研究,力求達到小組內每個學生的調查報告真實、建議有價值,論文有理有據,標語有創意、新穎、易理解、易記憶、有創新。
4.討論交流。各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上臺朗讀調查報告、小論文,實物投影自己的小報等作品,并討論如何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做好環保?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小組長匯總環保建議,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評價。
5.寫倡議書。班長匯集各組環保建議,匯合成班級的環保共同目標,并向全校師生寫一份“揀起身邊的每一片垃圾”的倡議書,號召全校師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來共同愛惜我們生存的環境,愛護我們的校園,使校園的水更清、天更藍。
四、活動評價
活動評價是整個活動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重視評價考核這一環節,才能真正提高活動質量,提高學生的業務能力。為了做好評價活動,我認真寫好每個學生每個階段的指導方法、調查階段小結,認真安排并記錄好每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此次活動結束以后,有大部分學生感觸頗深:“這種開放式的學習很有新意,既能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和興趣選取自己喜歡的題材,又能鼓勵學生主動的積極的去找尋相關信息和資料,這樣學生們既獲得了知識,又增加了歷練,能深刻理解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保護環境的緊迫性,這是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與體驗?!?/p>
五、活動體會
1.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幫助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符合中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嘗試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喜歡嘗試、喜歡動手實踐是中學生的一大特點。探究性教學通過一些貼近生活的簡單易行的小實驗,讓學生親身實踐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更深刻地記憶,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采用分組討論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組織教學,符合中學生團體意識增強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喜歡在團體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是中學生的另一大心理特點。通過分組討論和全班交流,讓學生互相啟發、討論,密切配合,共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共同體會成功的樂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這樣的學習方式也為學生提供了寬松的學習環境,減輕了學生懼怕說錯的心理壓力,極大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情境問題的設置,抓住了學生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點,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中學生的另一個心理特點是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對周圍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非常強的探究欲望。探究式教學通過設置情景問題,在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可以補充很多的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