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9: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業設計研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視覺設計誘導創意靈感捕捉廣度與深度側向與逆向思維
工業設計是由科學與美學、技術與藝術相互交叉、滲透、結合形成的,以機械化方式生產的工業產品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工業設計活動是對人為事物的認識、再創造過程,它基于對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人為行為和階段成果的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尋找工作的切入點,將創造性與簡潔、清晰、有序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結合起來,這就形成了視覺設計的目的、內容、方法及本質。
視覺設計的發展離不開這個科學迅速發展的社會,不管理念是模糊的,或是較為清楚的,都必須接受的事實是理性因素越來越多地滲透并深入到視覺設計之中,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設計語言的那種邏輯、抽象、科學的敘述風格。設計者自己從作品內容、符號、表現、技巧處理等方面給我們解釋了視覺設計對其浸的程度。在我們這個時代,設計者不再是世外桃源客,而是推動科學化、商品化、全球化發展的一支力量。因而,社會也賦予了從事于藝術設計行業的藝術家們一種社會責任感,那么視覺設計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誘導創意
由于藝術創作中有許多具體的形象或形式存在,在視覺藝術思維訓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這些特點進行帶有誘導性的提示。如視覺藝術思維能否對藝術用材的選擇進行有目標的誘導,對形象的構成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重新處理,形成新的藝術形象;對相同或相近的對象(同類成異類)用類比的方法加以誘導,使我們的藝術創作在進行過程中受到較多較好的提示,從而增強視覺藝術思維的效果。
從形態處理方面進行誘導組合主要有:漸變、添加、簡化、打散重排、顛倒;從各種因素的類比方面進行誘導:綜合類比、直接類比、擬人類比、象征類比。根據這些有意識的提示以及具體的思維途徑,我們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對此加以分析、探討,不要忽略任何一個小小的細節和相關的因素,從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選擇那些具有挑戰性的、最賦美感的思路進行進一步的創作。視覺藝術思維的訓練更要從培養思維的創造能力和發展智力的角度著眼。
二、靈感捕捉
靈感思維是視覺藝術思維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思維形式。在創作活動中,人們潛藏于心靈深處的想法經過反復思考而突然閃現出來,或因某種偶然因素激發突然有所領悟,達到認識上的飛躍,各種新概念、新形象、新思路、新發現突然而至,猶如進人“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這就是靈感。
辛勤的勞動、艱苦的探索,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是靈感發生的先決條件。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及時準確地捕捉住轉瞬即逝的靈感火花,不放棄任何有用的、可取的閃光點。靈感出現的機遇對每個人是公平存在的,靈感就在每一個人的身邊,盡管它有時是稍縱即逝,甚至令人百思不解,難以捕捉。那些努力追求、刻意進取、隨時留意并敏銳地感覺、捕捉到靈感的人是成功的典范。
三、廣度與深度
思維的廣度是指要善于全面地看問題。假設將問題置于一個立體空間之內,我們可以圍繞問題多角度、多途徑、多層次、跨學科地進行全方位研究,因此有人稱之為“立體思維”。
從廣闊的宏觀世界到神秘的微觀世界,從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流,從傳統理念與現代意識的融合,都是我們進行視覺藝術創作所要涉及的內容。在現代視覺藝術設計中,思維的廣度似乎更加重要,有時設計一件藝術作品,不僅僅要依靠藝術方面的知識來指導,還要得到其他學科諸多方面的支持。
思維的深度是指我們考慮問題時,要深人到客觀事物的內部,抓住問題的關鍵、核心,即事物的本質部分來進行由遠到近、由表及里、層層遞進、步步深人的思考。在視覺藝術思維過程中,思維的深度直接關系到藝術創作的成敗。我們在進行藝術創作時,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客觀、辯證地看問題,不要為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視覺藝術是以塑造形象達到審美愉悅為主要目的的,在形象的塑造過程中,不要只羅列現實中的一些表面現象,而要注重形象的精神面貌、意境表現。四、側向與逆向思維
在日常生活中常見人們在思考問題時“左思右想”,說話時“旁敲側擊”,這就是側向思維的形式之一。在視覺藝術思維中,如果只是順著某一思路思考,往往找不到最佳的感覺而始終不能進人最好的創作狀態,這時可以讓思維向左右發散,或作逆向推理,有時能得到意外的收獲,從而促成視覺藝術思維的完善和創作的成功。
逆向思維是超越常規的思維方式之一。按照常規的創作思路,有時我們的作品會缺乏創造性,或是跟在別人的后面亦步亦趨。當你陷入思維的死角不能自拔時,不妨嘗試一下逆向思維法,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反其道而行之,開辟新的藝術境界。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運用逆向思維方法,在人們的正常創意范疇之外反其道而行之,有時能夠起到出奇制勝的獨特藝術效果。
綜上所述,視覺設計促成原來相互嚴格分離的不同部分和區域之間相互有機聯系,使設計者終于能夠超越自己過去被嚴格限定的領域,到這個新的領域去表現自己。
參考文獻:
[1]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何潔:平面廣告設計[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
工業設計論文參考文獻:
[1]汪美葵.后亞運時代的廣州文化產業[J].文化月刊:下旬刊.2012(08):38-39.
[2]鄧靖.美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及其啟示[J].創新.2012(03):68-70.
[3]王曉紅.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及思路[J].中國經貿導刊.2012(09):26-29.
[4]杭間.中國工藝美學思想史.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94年12月.
[5]葛俊杰.文化創意產業格局下的工業設計發展對策研究[J].商業時代,2011,24:119-120.
工業設計論文參考文獻:
[1]李敏,方忠民,程友斌.基于市場需求的高職工科類工業設計人才培養———以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2(11):47-48.
[2]駱沙鳴.創辦設計專業大學,助推我國工業轉型[J].教育與職業,2011(19):6-7.
[3]倪江忠,王力夫.高職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體系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7(6):49-50.
[4]王鳳基.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本建設的任務[J].職業技術教育,2008(2):58-59.
[5]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工業設計論文參考文獻:
[1]周維宏,宋金文等編.日本社會解讀[M].時事出版社,2002
[2]李亮之編著.世界工業設計史潮[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3]李彬彬編著.設計心理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4](美)WM.E.舒德爾,(美)J.丹尼爾·舍曼編著,繹明宇等譯.新技術開發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0
[5]馬國馨著.日本建筑論稿[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6]袁宏偉,谷淑娟編著.專利權保護案例分析[M].山西經濟出版社,1999
[7]席酉民主編.經濟管理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論文關鍵詞:工業設計 知識結構 市場經濟
目前,要使工業設計教育的知識結構適應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必須對學生就業后的工作性質進行分析、研究,從而調整教學方式,充實相關內容。首先本專業培養的工業設計師既不是單純的藝術家,也不是單純的工程師,工業設計師是融現代科學技術與藝術為一體,為人類創造新的、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環境。因此他既要研究人的行為、人的需求,人與物之間的關系又要掌握現代科技,還要了解產品的生產工序,探討市場的發展前景,再者工業設計的最終效果是以產品的形式展現給人們的,它必然要經過市場的檢驗,得到市場的認可,才具有生命力。在教學中除了常規的知識體系還應該加強學生的市場價值觀念,是當前調整工業設計學科知識結構的關鍵。
l學科要素
工業設計的產品以機械化、大批量的形式出現,但又必須體現出產品所具有的物質和文化的雙重性質,達到適用、美觀、經濟的三大要素。因此要求教學中知識結構也必須是雙重的、多元的。
1.1適用性是第一要素
設計首先是滿足人對物質的需求,它是第一性的。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物質需求基礎上的更上一個層次的需求,也就是感官的需求,它是第二性的。但隨著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迅猛提高,人們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其注意力向形式感方面傾斜。人們習慣以自己的行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需求去衡量一件設計作品的優劣,從而加重了藝術設計的含量。因此客觀上要求工業設計師具有良好文化素養、學科常識和豐富的生活體驗,并能把握一定的民族特點、經濟、地域文化和社會意識,去更好的統一使用功能與審美功能,從中獲取創作靈感。
基礎學科的系統教育,可使學生掌握解決設計適用性的基本方法,基礎學科有以下幾個方面,制圖學,掌握設計施工語言,材料學,掌握材料的性能、加工形式與方法,設計力學,熟悉力的作用和傳遞,加工工藝學,各種機械的使用方法、加工工藝的程序和特點,人機工程學,研究人的生理特征,諸如人體尺度、動作分析、視聽覺分析等,計算機輔助設計,幫助分析、研究設計。除了要熟知上述的知識外,還需具備一定的數學、物理、化學基礎。
1.2文化性是第二要素
任何設計在滿足了物質功能基礎上,還必須滿足人們的審美情趣才具有生命力。單純追求物質功能的產品,只能是工作原理的物化而談不上美,在市場經濟的變革中是沒有競爭力的,因而在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正確掌握和靈活運用藝術造型法則。另一方面,由于工業設計受到當地文化和環境的制約,所服務的對象不同,各民族各地區的宗教文化信仰不同,還需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了解各民族的傳統和人文常識,從中找出其結合點,才能設計出符合特定環境要求的優秀作品。因此教學中相關的美學知識體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相關學科有以下幾個方面,繪畫造型基礎、素描、速寫、默寫能力,色彩的設計、色彩的構成和色彩的運用能力,藝術設計基礎、形態設計、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的能力等。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審美心理能力也在不斷的變化提高。必須培養學生主動把握時代的脈搏,提高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緊跟時展的步伐,接受新生事物,站在時展的前沿。
1.3經濟性是第三要素
工業設計最終以工業產品的形式出現,它的價值通過市場和經濟規律來反映。因而要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設計前期針對社會需求、產品現狀、風格特點、材質工藝等方面進行的市場調研,并利用價值工程學知識和科學管理的方法以及工藝流程的基本常識,來研究產品價值和成本的關系,選擇最合適的材料、結構和施工形式等是十分關鍵和必要的。因此教學中還必須讓學生具備市場營銷學、價值工程學和包裝、廣告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另外,我國逐漸走入法制的軌道,依法制定合同、依法設計、依法銷售等是保障社會經濟利益的關鍵,因而要求學生必須懂一些合同法、銷售法以及知識產權等相關法律知識。
2發展方向
高等學校面臨新的形勢,要承擔起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歷史使命,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因而工業設計教學知識結構體系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它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組成。
2.1表達能力的培養
設計表達能力,構思草圖、色彩效果圖、模型等,它們都是表達設計構思的工具和手段。設計者掌握的表達技巧越多、技術越精,就越能展示自己的設計思想。另外條理清晰的文字和邏輯性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十分重要,它可以詳細地、全面地、深入地說明和表達設計構思,以及具體的細節部分,促進設計構思成為現實。
2.2創新能力的培養
設計是一種創造行為,創造性是設計的生命。設計師的創造性是建立在扎實的系統理論和廣泛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之上。也可以說創造力是一種超凡的理解力、洞察力和想象力,它是人類先天所賦予,通過后天的培養而發展的。因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工業設計教學知識結構體系的發展重點。
2.3綜合能力的培養
工業設計在中國發展已有40余載,每年關于工業設計的科研論文、教改論文數不勝數,大家都在潛心研究工業設計教學的發展與改革,可是效果并不明顯。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從事本專業工作的鳳毛麟角,多數不是去了廣告公司,就是去了裝飾公司。究其原因,是學校的培養方案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還是學生本身就不喜歡工業設計這個專業呢?也許兩者均有。更重要的是,大家對于工業設計的本質不甚了解。
(一)思考“為什么”的設計
工業設計教學不能只是“培訓中心”,它必須圍繞產品創新的目的和內容來進行,而不是僅僅塑造形式。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同樣也應該重視引導學生理解思考工業設計“為什么”的設計。產品不是畫出來的,而是制造出來的,教師應更多考慮的是“為什么”設計的問題,而不是“怎么樣”設計的問題。①比如,“我們為什么要設計冰箱”這個問題的提出,它的重要性就遠遠高出于“我們怎么樣來設計冰箱”。前者問題的重點在于創造新的生活方式,而后者則是有了這樣的生活方式之后才可能明確地知道如何去設計冰箱。為什么要設計冰箱,因為人們要儲藏食物,延長食物的新鮮度,最好還要節省能源,明確了人們對冰箱的需求點之后,我們才能設計出更好地為人服務同時又節能的冰箱。“怎么樣”僅僅是圍繞“物”該怎么設計的問題,而忽略了人的生活。
(二)抵制“技術崇拜”
工業設計歸根結底是通過創造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工業設計教學也應該是一種創造觀念、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造型技法的訓練。它不是單純的技術崇拜,這些都容易使學生步入一個誤區,這是因為技術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著我們的設計品質。無論多么卓越的想法,如果沒有與之適應的技術將其表現出來,就只能是空談。技術只是實現想法的一種手段,我們學習手繪、計算機軟件都是為了在適當的時候表達我們的設計想法和設計思路的,無論手繪多么灑脫,計算機圖紙繪制得多么逼真,沒有好的創意和想法是無濟于事的。這就像是朋友之間表達情感,不管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或寫信,或口頭表達,只要情意能表達清楚就可以了。有的學生每天沉迷于各種計算機軟件的研究,恨不得所有與專業相關的軟件都很精通。這種執著堅持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贊賞的,但遺憾的是,這樣的學生把自己定位在一個較低的層面,即繪圖員。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把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傳達出來,將設計概念轉化為現實產品。何況計算機軟件的發展日新月異,日后必定會有更簡捷、高效的軟件出現將其替代,因此不必將時間過多地耗費在對各種軟件功能的探索上。我們應該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學習更多的設計思維,儲備更多的設計想法。所以,我們要避免對技術的盲目崇拜,做好學習計劃,有選擇性地汲取相關知識,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三)鼓勵“眼高手低”
在教學中有教師這樣總結:“學習設計,尤其是學習工業設計要避免‘眼高手低’?!边@是很多務實的教師,特別是強調實用的教師經常說的一句話。但是避免“眼高手低”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這是我們學習設計初期階段的一種狀態,并且這種“眼高手低”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鼓勵的,因為“眼高”說明學生對于設計的認識有了一定的基礎,也已經具備了區分設計優劣的鑒賞能力;而“手低”說明學生目前掌握的技術不能達到自己所認識的水平的設計。如果“眼高”的認識水平都沒有的話,就沒有機會“手低”,也就是說,如果認識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的話,是不可能做出出色的設計的。因此,“眼高手低”是學習設計的初級階段的一種正常現象,只要這種“眼高”不是盲目的,在經過思維與技術的磨練后,就有可能有收獲。
(四)倡導“以史為鑒”
另外,“以史為鑒”也是學習設計、提高認識的重要手段。但是,史論類的課程也是目前高校學生厭倦的一類課程,常感覺枯燥無味。但是我們還是要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史論類的課程,尤其是國內外各個歷史階段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它們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意識、人們的審美追求、消費觀念等社會現象。我們學習工業設計,不論什么時候都要以歷史的眼光和邏輯來看待這些產品?!白x史使人明智”,這是1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的名言。歷史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迷惑,也能提供給我們一條清晰明朗的產品設計發展路線,使我們能夠從宏觀上去認識設計,把握設計。我們不是孤立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設計先驅取得的成就已經給予了我們一個很高的起點,我們沒有理由舍棄這種捷徑。以歷史觀的觀念重新解讀那些已經過歷史檢驗的設計成果,是一個設計師取得突破的前提??梢?,“以史為鑒”在任何時代都不為過。②
二、工業設計教育的出路
當今的設計科學,從根本的意義上說,是要重思和重構新的設計智慧。設計的主體是人,設計的最終價值尺度也是人,是人類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的、持續的發展,新的設計必須回歸人的全部現實生活,回歸人。我們給學生布置題目的時候就可以以“慢”為主題來進行產品設計,因為現在社會都是快餐、快節奏,讓人“慢”下來是一種全新的、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是一種積極的奮斗,是對人生高度的自信。這樣的題目很開放,可以給學生無限的創造空間,同時慢設計(SLOW Design)涉及的是“為什么”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頭腦風暴來激發學生的設計靈感,增強團隊合作意識,相信這樣的設計題目比某種家具設計、電器設計更有意義。設計實際地面向人的全部生活,從根本意義上說,就是面向人類真正的需要和價值的回歸。我們應該給學生灌輸這一點,讓他們在最初近乎于“白紙”的頭腦里形成真正的設計智慧,從而對我們國家的制造產業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注釋:
①朱媛.回歸設計的起點——工業設計概念與意義研究[D].浙江大學,2007.
[論文摘 要]當前,我國機械學科背景下的工業設計專業設置盲目跟風,存在機械類課程設置形同虛設、學生普遍缺乏應有的審美能力、未突出學科交叉優勢等問題。機械學科背景下的工業設計專業特色教育,應著重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讓學生切實掌握相關工程技術,結合機械學科特色來完善工業設計教育體系,使設計教育適應社會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
目前,我國已有美術院校、工科院校、綜合大學、農林院校、師范院校等400多所院校開設了工業設計專業,形成了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工業設計教育網絡。由于國家教育部把工業設計專業歸屬于機械學科,因此,培養機械學科背景下的應用型設計人才、強化學生在機械學科背景下的實踐能力、確立機械學科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的教育特色、凸顯機械學科的自身優勢及發展特點,是目前工業設計教育的根本任務。
機械學科是研究機械產品(或系統)的性能、設計與制造的理論和技術的科學。按照經歷階段的性質不同,機械科學可分成兩大分支學科:機械學和機械制造。機械學是對機械進行功能綜合并定量描述以及控制其性能的技術科學,它的主要任務是把各種知識、信息注入設計,將其加工成機械系統能夠接受的信息并輸入機械制造系統,以便生產出滿足使用要求并能被市場接受的產品。在這一點上,機械學與工業設計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滿足市場的批量化生產而進行產品設計。機械學包括機構學、機械振動學、機械結構強度學、摩擦學、設計理論與方法學、傳動機械學、微機械學和機器人機械學等。機械制造是將設計輸出的指令和信息輸入機械制造系統并加工出合乎設計要求的產品的過程。機械制造科學與技術是研究機械制造系統、機械制造過程和機械制造手段的科學與技術,它包括機械制造冷加工和機械制造熱加工兩個部分。機械學科的理論基礎與技術手段是工業設計專業的必備知識,為工業設計專業提供科學技術支撐。
但當前我國高校機械學科背景下工業設計的特色建設并不理想。如何依托機械學科的先進制造技術與設備條件及其較強的科學性和現實性來構筑工業設計特色教育平臺,是當前工業設計教育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我國機械學科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的發展現狀
1.工業設計專業設置盲目跟風
很多學校的工業設計專業設置于2000年前后。這一時期是工業設計專業的膨脹期,很多院校因有機械學科就盲目跟風,設置了工業設計這一專業,而不是出于國內工業發展的需求,專業設置缺乏必要的調研和論證,專業體系極不完善;與此同時,招生人數不斷增加,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師生比例嚴重失調,致使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學生專業素質不斷下滑。學生經“批量教育”后涌入市場,導致社會上此類人才表面上供大于求,畢業學生60%以上改行從事平面設計或室內設計,近30%的學生完全脫離本行。[1]
2.機械類課程設置形同虛設
機械學科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的培養方案大多安排有工程制造類課程,如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等,表面上強化了學生的設計與制造能力,但在師資配置、課程大綱制定、制造實踐能力培養等方面缺乏系統的思考,導致不同課程之間的關系成了一種機械性的相加,藝術仍是藝術,技術仍是技術,二者并未融合在一起,因而基于機械學科的工業設計專業特色并未真正形成。學生在實際設計中既不能很好地運用技術性課程的理論知識,也不能獨立地處理與設計相關的技術問題。
3.學生缺乏應有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與審美品位是工業設計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機械學科背景下的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其審美能力與審美品位較差,長于技術類課程的學習而對繪畫基礎、設計表現技法等課程缺乏熱情,惰于關注美、思考美。[2]很多學生做畢業設計時不懂得怎樣把作品的美感表現出來。
4.學科交叉優勢未能顯現
學科的發展有很強的交叉性,這種交叉性包括專業之間、院系之間、學校之間、地區之間的交叉,從而形成一定范圍內的資源共享和特色互補。工業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交叉學科,涵蓋美學、心理學、市場學、人機工程學、物理學、材料學與力學等學科范疇。當前,機械學科的背景特色還未鮮明地融合在工業設計的學科教學中,機械學科的技術優勢、技術條件、實驗條件沒有與工業設計專業的相關課程結合起來,學科與專業之間缺乏銜接平臺,無法構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很多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雖然設置在機械學院(系)下面,但機械學科與工業設計處于完全分離的狀態,口頭上說相互交叉,但并未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因此,要突出以機械學科為背景的工業設計專業特色,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設計教育方案。
二、我國機械學科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的特色定位
學科必須依賴特色而發展,失去特色就會失去競爭力、失去存在的價值,有特色才能發展,工業設計教育也不例外。國外有很多具有行業特色的工業設計專業,如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的汽車設計,英國考文垂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交通工具設計、汽車設計等,都是特色鮮明的優勢專業,同時又是服務于地方經濟和全球經濟、擁有巨大市場需求的特色專業。在我國,真正有特色的工業設計教育較少見,應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加強機械學科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的特色定位。
1.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
“眼高手高”是設計教育培養的基本目標?!把鄹摺笔侵笇W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手高”是指對學生設計表達能力的培養。機械學科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技法和設計藝術素養可以歸為三類:一是“眼高手高”型,能欣賞能表現;二是“眼高手低”型,能欣賞但不能表現;三是“眼低手低”型,不能欣賞也不能表現,一般為初學者。要想提高學生的設計技法水平,就得設法先提高學生的“眼力”水平,使之懂得欣賞經典藝術品、經典設計作品,學會鑒別藝術作品。這就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美術展、設計展,多欣賞原作,指導學生進行設計藝術欣賞,培養學生形成高水準的審美觀念和審美品位,提高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感知和鑒別能力。
在設計審美品位的培養中,觀察是形象信息儲存的輸入口——對設計作品的形式認識需要觀察,形象記憶和形象思維也都以觀察為基礎。在擴大“閱讀”量時,對“閱讀”對象的選擇應考慮不同的形象、形式和內容,以引導學生從設計作品如何反映對象的手段方法去觀察分析、從作品如何反映生活真實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從作品中思維與認識的美學形態表現過程去觀察分析。
2.讓學生切實掌握相關工程技術
美國著名的工業設計大師雷蒙得羅維曾說:“當我能夠把美學的感覺與我的工程技術基礎結合起來的時候,一個不平凡的時刻必將到來?!惫I設計是科學技術與美學藝術相結合、相融合的專業,如何實現二者的深度融合一直都是設計教育的核心課題。機械學科背景下實現設計技術與設計藝術的融合,奠定機械學科背景的工業設計專業特色,要求學生在工程技術方面掌握制圖學,掌握設計施工語言的材料學,熟悉力的作用和傳遞的加工工藝學,熟悉人機工程學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設計師掌握的知識越多、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越強、設計方法越靈活,其創新能力就越強、成功率就越高。
3.結合機械學科特色,完善工業設計教育體系
機械學科背景下的工業設計學科應加強以工程技術為特色的工業設計教育。工程技術包括很多方面,如加工技術、制造技術、人機工程、材料力學等。優選其中的某些方向,并作為與工業設計學科相關的特色予以強化,可形成一種資源共享和特色互補的共生循環的教育模式。
機械學科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特色的建設,最關鍵的一環在于求變:辦學思路上求變,課程設置上求變,培養方式上求變,教學模式上求變。美國學者A.J.普洛斯曾說過:“設計教育的目的不是造就設計人員,而是解放他們?!边@給工業設計專業特色教育提供了有益啟示,也拓展了人們的設計思維。如湖南工業大學根據工業設計專業課程的特點和性質,將其劃分為4個課程群,即藝術基礎課程群、設計基礎課程群、機械工程技術課程群、專業設計課程群。理清各課程群的總體教學目標以及內部各課程的分工合作關系,把工業設計實踐能力培養與創新能力培養細化到各課程中,使之相互協調、相互彌補。各課程群按照能力培養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的階段性模式安排,更有利于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在培養模式上,強調以設計為中心,以一系列精心制作的設計專題為核心,有機地編排相應的支撐知識,使學生在這些專題學習過程中培養綜合設計創造能力,使幾大課程體系通過相關專題組合成有機的、相互聯系的整體。在教學模式上,引入“工作室”制,強化教師對學生素質的全方位培養,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深度和廣度。
三、結語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劉易斯在《21世紀教育》一文中說:“面向21世紀的教育戰略,不僅要求教育去適應未來,更強調創造未來?!睂W校生產的“產品”是學生,畢業生質量的好壞,直接體現著學校的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在我國,工業設計教育的規模越來越大,師生人數不斷增加,但數量的增加并不能說明工業設計教育實力的增強,還必須使畢業生與市場緊密結合,以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因此,應根據工業設計專業所具有的學科特色和優勢確定工業設計專業的特色發展方向,以保證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使設計教育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
[參 考 文 獻]
論文摘要:指出了工業設計專業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特點,在人才培養上有別于其它單純的理工科和純藝術類專業,因此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分析了當前我國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優劣因素和形勢,綜合考慮學生自身因素、學校因素以及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探討了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設計人才思路。
1引言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工業設計以及設計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工業設計教育體系,但教育水平和人才質量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求。如何在大眾化教育的背景下培養出更多合格的工業設計人才,以及如何培養出社會急需的設計人才,成為當前工業設計教育急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谝陨蠁栴},對影響我國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多種因素進行系統分析,重點對當今大學生的自身現狀因素進行詳細剖析,以尋求人才培養的有效對策,建立更加長久的發展模式。
2高校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因素分析
2.1大學生自身因素
2.1.1浮躁的心態
在商品社會、市場經濟的今天,高科技和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當今的大學生普遍具有急功近利和浮躁模仿的心態。對于一名將來從事工業設計行業的大學生來說,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學習和專業的發展。過度的模仿與抄襲,圖省事,走捷徑,使工業設計的學生喪失了作為工業設計師所具備的重要能力——產品創新設計能力。所以浮躁的心態嚴重阻礙了設計師前進的腳步,沒有了個性的思想,將永遠不會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品牌和天地。
2.1.2缺乏憂患意識及信念
憂患意識是一種激勵人生奮斗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高校的工業設計學生所顯示出來的問題則是,面對學習任務時敷衍了事,馬馬乎乎,參與設計的耐心、責任心和使命感不強。很多工業設計的畢業生畢業后改行,面對中國落后的工業設計狀況,更多的相信國外的總是最好的,而不去考慮無論哪個國家的工業設計道路都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艱苦的奮斗和執著的信念中走向成功。因此,加強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理解世界和我國工業設計的發展之路,增強對專業發展的責任感和堅定的信念,從而克服浮躁的心理,扎實學習。
2.1.3缺少民族文化底蘊
由于大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民族文化,以及崇洋媚外的心理等原因,造成了對民族文化的缺失。對于工業設計的學生來說這種缺失是致命的,因為民族文化就是我們的根,只有立足于本國文化特色和審美特點,同時又放眼世界的需求,才能找到適合本國的獨特的設計之路。民族文化是沒有優劣高下之分的,都是世界文化的優秀組成部分,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對每一個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探索中國的工業設計發展方式時,民族文化知識盡量要寬,有意識地在生活、學習、工作當中涉獵更多更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文化意識的活知識,對本民族文化不斷挖掘和深化,并把這些知識組織到設計當中去,從而找到一個傳統文化與時代的碰觸點,進而形成獨特的設計風格。
2.1.4動手能力不足
大學生在校期間都熱衷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實驗教學所具有的屬性,正好契合了藝術教育創意思維與技藝表現的兩大特性,占據了藝術教育的重要地位。許多工業設計學生在實驗教學環節中沒有主動操作、親身體驗探索、加工、改造和創造等實踐活動的意識,表現的自我動手能力較差,思維僵化,沒有創新。
2.2院校的專業建設因素
2.2.1中國的基礎教育忽視藝術教育
中國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小學美術教育受到嚴重削弱,美術課幾乎成為擺設。因此工業設計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缺乏創新意識,源于中小學甚至幼兒園的教育。其實人人都具有創新的潛能,創新的萌芽很小就會有所表現,這需要特殊的關注和培養。有研究表明,創新能力是與人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和寬闊的知識面分不開的,而這些能力都應從小就注意培養。因此,中國的設計教育要向基礎教育滲透。 轉貼于
2.2.2師資力量薄弱
隨著各個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工業設計教師隊伍也不斷擴大并日趨年輕化,富有教學經驗的專業教師數量不足,缺乏學術與學科的中堅分子和領軍人物。有些教師缺乏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是教授書本的知識和技能,忽略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出外學習的機會較少,教學方法單一、陳舊,教學手段落后??蒲心芰Ρ∪?。想要工業設計的畢業生生存發展的空間更廣闊,作為工業設計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有能力捕捉到新的信息并及時判斷其價值,同時創造性地將它們轉化為新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新的發展機會,好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2.2.3院校自身發展的落后
中國1956年成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66年才開始設立工業設計專業,而工業設計教育1976年才真正開始。本身從機械類專業分出,課程設置結構不合理,設置的藝術類和工程類課程之間缺乏融會貫通。學生被滿滿的課程和考試圈住,很難有機會自主攝取自己感興趣的國際前沿學問。學生的設計基本是假設的課題,不了解企業真正的需求,設計的作品無法加工,僅僅流于空泛的概念。在課程設置上,各院校課程都集中在基礎、技法知識上,缺失實踐經驗。教學及實驗環節經驗的缺失,嚴重導致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的盲目和無序。
2.3社會發展宏觀因素
2.3.1全社會關注工業設計的發展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社會也逐漸認識到工業設計創新對經濟的巨大推動作用。2010年,廣東工業設計企業專利申請量超450件,自主研發的設計產品2 000多項,兩項指標較之上年都同比增長100%。2011年的省長杯,也為中國工業設計大賽設立新的標桿。政府和企業重視工業設計,重視工業設計教育,才會重視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才更加有利于設計師成長和設計產業蓬勃的發展。全社會對工業設計的關注,為工業設計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空間和社會環境。因此院校的設計教育要抓住機遇,緊密結合社會的發展,為人才培養創造更好的條件。
2.3.2企業與高校的合作
工業設計的實踐教學內容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跟時代脈搏,時刻與社會需求保持一致,才能產生實踐效果。工業設計是企業經營的一個核心因素,所有的好品牌都是經過設計的。教師以建立工作室的形式,與企業在教育研究活動中進行合作,帶領學生一起為企業做一些新產品的研發。與企業的合作不僅豐富了教師的設計經驗和教學活動,也為學生能夠把產品設計的科技規律、藝術范圍和經濟原則結合在一起提供了最生動的環境,能夠理論與實踐并重,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同時企業則可以充分享用學生(包括指導教師)所帶來的豐富而充滿活力的創意。利用學生資源的同時,學生有機會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為步入社會邁出更加成熟的步伐。
3結語
我國工業設計經過3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度過了探索階段,正向著更加成熟的方向快速發展,需要探索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前面各種多重因素的分析,能夠為將來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更好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黃喜來.論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知識能力結構[J].中國建設教育,2008,6(6):10~12.
[2]張雪.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3):94~96.
論文關鍵詞:大設計,創意產業,整合設計
引言
當今世界,經濟與文化日益融合,文化競爭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文化創意產業是知識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經濟與文化日益融合的時代產物,是信息時代和文化經濟時展的產物。在“全球化”語境下,文化創意產業近十年的發展,證明了其是最具前景、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許多發達國家的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在發展速度上超過傳統產業,而且在產業發展規模上也已經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
1創意產業及“大設計”觀概念的界定
1.1 創意產業概念
創意產業指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能財產(即知識產權)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并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包括視覺藝術產業、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文化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廣告產業、設計產業、數字休閑娛樂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建筑設計產業、創意生活產業等共 13 項產業。
創意產業相對傳統產業是一個新的事物,“(20世紀)資本的時代已經過去,創意的時代在來臨”。21世紀是創意主宰的時代,這一點已經成了人們的共識。在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國際間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 創意產業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經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霍金斯在《創意經濟》一書中指出,創意產業占全球GDP的7%,每天產生的價值高達220億美元經濟學論文,并以每年5%的速度快速增長。美國增長速度更達14%,英國為12%??v觀全球,發達國家的眾多創意產品、營銷、服務,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創意經濟浪潮,席卷世界例如美國的好萊塢影視產業、迪斯尼等娛樂產業、軟件產業、甚至美國的快餐、可口可樂等等都成為美國創意產業及文化的代表。
創意產業關注的核心是創意設計。這種創意設計主要包括四個層次一是信息創意設計, 主要與高科技信息與互聯網相關聯,如網絡設計, 各種軟件設計, 數字技術設計, 手機增值業務設計;二是文化內容設計, 主要與各種媒體上刊載的內容或節目的設計制作相關如廣告、電影、電視、廣告、動漫設計;三是藝術創作設計, 主要與藝術、工藝品的原創性設計相關, 如音樂、繪畫、雕塑、舞蹈、手工藝品、服裝設計, 文學創作等;四是工業產品設計,主要與制造業各行業相關, 如建筑、陶瓷、汽車外形、商品包裝設計等雜志網。
1.2 “大設計”觀內涵
現代設計自上世紀初興起以來,本來就是一個涉及藝術與技術,自然與人文、經濟與市場的交叉學科,至今發展已近百年,人們對于設計的理解,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對于設計的要求,設計業對于設計的定義與范疇都日益寬泛,設計的功能外延與相關領域也趨于復雜。在此形勢下,包含“協作設計”、“綠色設計”、“整合設計”等等在內的“大設計”概念逐漸產生。當今的“設計”觀念,已逐漸形成包含傳統造型藝術、工藝美術、影視藝術、數字藝術、動漫游戲、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及現代工業設計和藝術設計等等在內,當然包括前面提到的“協作設計”等概念。所謂“大設計”觀念,是以設計實現大協作、大整合、大統籌的方式,達到全民高素質化、生活藝術化、環境美化、社會和諧化的目標。譬如CI開發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 從概念、行為、到視覺化的表達是一整套的系統運作。因此, 謀劃、策略、創意、視覺化等等僅有平面設計的能力是不夠的,它不僅是設計,還包括了策劃等等。而“生態人文主義”也是大設計觀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在實踐中,人們提出了生態經濟觀、生態法學觀、生態倫理觀和生態美學觀等等新的觀點。使生態設計觀念進一步滲透到城市的規劃、建筑和環境設計、工程設計以及工業設計領域,形成了對這些設計的一種導向和組織管理模式。
基于“大設計”觀的創意產業整合設計與傳統的觀念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將設計學、哲學、文學、文化學、傳播學、藝術學、經濟學、管理學、營銷學、廣播影視學等多門學科進行整合與融通。除了注重建立創意產業群,培養一大批“創意產品”的設計者、開發者等等“建設”層面外,創意產業市場的培育和完善,培養更多“創意產品”的消費者同樣重要,而且認為與傳統產業中“設計”與“消費”相對分離不同,處于后工業時代的創意經濟,全社會往往即是設計者也是消費者!因此“大設計”觀念的普及和全民素養提高與廣西創意產業發展的有密切關系。其中,協調發展理念的建立是廣西創意產業能否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
2 創意產業的發展促進因素分析
2.1 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個人創造力。
創意產業是文化產業的一種特殊形態,具有創新性與創意不可復制性,創新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創新性是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相比較經濟學論文,尤為明顯的特征,這也是其從誕生之時就賦予的主要特征,所以創新成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動力。創意的激發可以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方式,而創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并且隨著現代科技和大眾傳媒技術的進步,可以不斷實現升級、轉換。創意是文化產業的核心和靈魂,強調人、人的知識和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把文化創意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極為重要的高度,注重人和肯定人的發展。而創意產業源于人才的創造力、技能與才華,是智力高度集中的產業。藝術家的個人創意是產品最重要的構成因素,也是創意產業的核心源頭。知識經濟社會是充滿創造性的社會, 只有創造出新知識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 才能為財富的創造提供源泉。
2.2創意產業發展的根本――消費者的創意需求動力。
文化創意產業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當代社會,人們對于文化消費需求呈審美性、娛樂性、時尚性、多變性的特征,這就要求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具有無窮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在文化產品和文化創意生產過程中別出心裁,以新穎的、獨特的風格,以特色化、個性化、審美化的產品特征來吸引消費者,生產出人們普遍能接受的,適合人們消費的文化產品,增強自身在市場競爭中的實力。從顧客價值創造的角度設計和生產的優秀創意產品能激發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并帶動衍生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與消費。消費者創造力也在不斷上升。創意產業的發展不僅與供給方的創造力有關,還取決于供求雙方的交流與互動。創意產業中的消費者同樣富于創造性,他們可以想象風格,消費者選擇、組合并消費,社會或者消費者群體評價,消費行為不僅在消費過程中,而且通過多種反饋渠道影響創意。
2.3創意產業發展的保障――企業政府的管理機制
我國創意產業總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加快創意產業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秶椅幕a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強調,要“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創意群體創業發展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為各類創意人才群體提供良好的條件”。 這些政策針對本地創意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由于創意產業涉及的行業門類眾多,各地發展的情況又千差萬別,出臺統一的扶持政策需要一定的時間雜志網。在這個階段經濟學論文,由各地根據本地區創意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引導創意人才和企業向城市重點發展的行業集中,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追求經濟效益,這是由其市場屬性和產業屬性決定的,但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僅是經濟行為,它還具有文化屬性,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要在“產業化”和“文化化”二者間相互促進中協調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協調發展。政府引導創意產業相關政策,以及推進工業設計的相關政策,將工業設計公眾化、普及化,提高創意水準:公益性設計展覽、展示必不可少,將工業設計觀念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潛移默化中普及全民設計觀念,創立一套激勵全民創意的機制及評判標準。
3促進創意產業的協調發展設計整合服務平臺建立
創意產業以人的知識、智慧作為主導的運作模式,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而基于大設計觀的整合設計理念,探索如何成立一個新的促進創意產業的協調發展設計整合服務平臺體系,研究形成良好的創新設計轉化機制,研究如何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讓這個創新平臺成為政府、企業和學校之間的溝通平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圖1)
(1)設置創意產業資源中心,運用現代的管理方式進行科學管理,有效協調各個高校、相關專業、學校大學生創新基地、大學生產業園等機構和相關企業,即教育及建立數據庫等內容,加強對于本土優秀的創意設計人才的培養。應統計資料顯示,在紐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總數的 12%;倫敦是 14%;東京是15%.而目前我國上海創意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口的比例還不到千分之一。
創意產業設計整合服務平臺基于大設計相關專業:藝術設計、計算機、機械學、管理學等學科和專業,圍繞廣西社會生產和創意產業發展需要,在工業產品造型、功能結構創新、廣告包裝、環境藝術、公共藝術、動漫游戲、服裝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研究,為廣西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藝術設計界搭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校企合作、成果轉化、政策質詢、設計質詢、設計管理、設計培訓、設計展評、設計比賽等與設計相關的服務,成為企業、高校聯系的紐帶。把高校的科研優勢轉化為企業創新設計的能力,形成全新的區域性藝術設計創新體系。
(2)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搭建設計與相關行業之間的互動平臺:如各類設計網站、服務平臺經濟學論文,推進工業設計與制造業的融合;借助于網絡將工業設計融入生活、融入創意產業;分類推進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以“孵化+投資”為基本模式,吸引活躍的創業投資,形成具有研發、投資、制作和培訓的產業基地,促進產業鏈的形成和拓展。
(3)利用高校在設計和管理方面的專業優勢,成立專門的專家委員會,提供專門的政策咨詢,設計服務等。同時利用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的資源,廣泛和企業展開設計服務。
(4)整個創新平臺是開放的,能夠讓更多的企業、學校的人能有機會隨時參與進來,形成推廣價值。
結語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對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人們對創意產品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所以,創意產品的開發生產和文化產業項目的開發,需要對國內、國際市場進行調查,認真分析和篩選文化資源精華,正確定位和策劃,突出特點,確立鮮明的主體、樹立新穎的形象,創建出真正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