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9: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廠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畢業設計(論文)課題深淺適度,既有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又能考查出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較為準確地反映出學生們的知識層次和深度,達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一)發掘教材中尚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量與日俱增,知識更新速度加快。教科書中往往在反映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時,勢必存在著尚待解決、完善、及具有學術之爭的教學內容。查閱了大量有關資料,結合我校條件,確定將研究性、前沿性、書本上介紹較少的內容作為畢業設計研究課題,例如:韓相奎教授指導的楊晶博同學“垃圾填埋場發電項目設計”。通過對該同學的指導,基本上搞清了垃圾填埋場發電機理及效果,其設計成果在實際工程中得到了應用,楊晶博同學也得到了科學研究訓練和能力的培養,滿足了畢業設計的目的和要求。
(二)注重到企業去選擇課題
為了培養學生們的科學研究和實踐能力,選擇了大量的實際工程中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作為畢業設計課題。由工廠提供實驗條件,我們承擔理論分析、數據檢測等工作,使學生們既能較多地接觸工廠的生產實際,又能系統地了解和掌握科學研究的全過程,逐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畢業設計,我們基本上解決了工廠所提出的實際課題。學生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也得到了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工作也得到了工廠技術人員和工人師傅們的好評。
二、畢業論文選題與科研課題相結合
一般情況下,各專業的科研課題能充分體現該專業的新動向和生產實際。有利于學生鞏固、深化和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為此,畢業論文若緊密圍繞科研課題選題,不但使學生學到了更多專業知識,而且能增加學生的科研興趣及使命感和責任感。近五年來,給水排水專業先后結合“人工濕地處理啤酒廢水的研究”,“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研究”,“SBR成套設備研制”,“TTC脫氫酶活性測定”等科研課題指導了05級到10級共6個年級19名同學的畢業論文。在指導畢業論文過程中,對于一些研究周期比較長的題目,允許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提前進入,一般是在暑假就開始,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調研和思考,畢業論文時間顯得從容,學生的收獲也比較大。在這期間,不但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而且增強了對實驗結果、實驗現象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在上述19位同學中,有5人畢業論文成績優秀,12人考上了研究生,有13人發表學術論文。其中10級張振鵬同學的“論屠宰廢水加工廢水處理及回用技術試驗研究”被收入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論文集。97級曲波同學的論文“厭氧填料折流板反應器的啟動試驗”在《中國給水排水》(國家一級刊物)上發表,并有9篇在《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上。實踐證明,在教師的精心指導與嚴格管理下,結合科研課題指導畢業論文,不僅可以有效的保證畢業論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而且可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三、強化動手能力,倡導獨立思考
強化動手能力,提倡獨立思考是在畢業設計中培養學生們初步科學研究能力的核心內容。畢業設計中,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讓學生獨立擬定研究方案
在畢業設計前,將所需技術資料準備好,把設計所需要的原理方法、參考書目及圖紙落到實處。下達畢業設計課題前首先帶領他們到有關工廠、實驗室、研究室進行現場實習,有目的地讓他們接觸到有關的工作,并提出有待解決的問題供同學們思考。然后讓同學們閱讀有關資料,并在規定的期間內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經教師審查,修改。這一做法使學生們增強了自我意識,也增強了他們自信心和責任感。同學們認為:問題是教師提出來的,方案是自己設計的,無論如何也要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去享受實現自身價值的快樂。于是。同學們在后續的畢業研究工作中不怕苦,勤奮鉆研,不斷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案,為確保畢業設計質量提供了先決條件。
(二)讓學生獨立做實驗及測數據
當研究方案確定后,由于學生們直接在工廠或實驗室參與了實驗研究,掌握了測試方法,獲得了數據,所以在對實驗結果進行理論分析時就能夠較為準確地提出有關論據。這無疑有助于同學們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也為其獲得優異的答辯成績創造了條件。
(三)讓學生獨立進行研究分析與總結
實驗研究和論文寫作是科技人員,從事研究工作的兩個主要方面。雖然再好的語言寫作并不能使不成熟的科研成果予以發表,但粗俗的科技寫作卻能使優秀的科研成果大為遜色,甚至會使其喪失學術意義。因此,在指導畢業設計中,尤為強調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要求學生們撰寫論文時必須寫出3000字的詳細提要,并將摘要譯成英文。強化學生的科技寫作能力的培養,促進其科技寫作素養的積蓄和提高。
四、拓寬畢業設計的領域和形式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學生本科畢業后的就業范圍較大,為了使人才更加適應市場需求,對畢業設計的方向做了靈活調整[2]。一是考慮近年來,建筑市場的火熱形勢,對給排水專業的施工技術人員需求量較大,部分學生一進入四年級就有用人單位與之簽訂用人合同,這部分學生很想在畢業前強化,擴充建筑設計、施工、管理方面的知識,學以致用[3]。為此,新開設一些學生已畢業馬上就會把接觸的方向作為畢業設計課題,例如高層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設計。二是考慮部分學生本科畢業后繼續升入各高校深造,攻讀碩士學位,還有一部分同學進入各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工作,為了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獨立創新精神,更好地投入到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去,我們增加了科研論文方向,作為畢業設計的一個分支方向。三是對原有的畢業設計改革創新,使之更加靠近實際工程情況,有些題目就是實際工程項目。這些措施提高了畢業設計的效果,學生畢業后投入學習、工作崗位后對工作適應和再學習能力明顯提高。另外,為了使畢業設計的水平更上新臺階,我們又增加了靈活的設計方式。由于現在人才市場對工程技術人員要求比較嚴格,同學們到工作單位以后都立刻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去,所以為了提高同學的實際工作能力,我們在畢業設計中增加了下列措施:請進來,走出去,真題真做。請進來:一、請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二、請經驗豐富的設計單位的總工和項目負責人與教師共同指導畢業設計,請他們參加畢業設計答辯委員會;三、請其他高校有多年科研工作經驗的老師指導學生畢業論文。他們帶來了本專業的新產品、新工藝、新動態,擴大了學生信息量,提高了學生的畢業設計水平。
五、聘請設計單位人員指導畢業設計
【關鍵詞】 高校 學生畢業論文(設計) 質量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3)02(b)-0013-01
畢業論文(設計)是高校實現培養目標,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實踐教學環節,是衡量高等學校教學水平的依據。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評價體現了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學生的畢業論文的水平能力在相當程度上能展示出一所大學的一個專業,一個學科的學術水平,能顯示出某一個領域最新的研究水平。畢業論文(設計)極有可能促進教學科研生產三方面的結合,推動學校的科學研究與實驗室建設,有利于學校的教學、科研的全面發展。因此,畢業論文(設計)應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進一步加強。
1 建立健全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制度
學校應從以下幾方面建立健全畢業論文(設計)的管理制度,通過建立制度,規范畢業論文(設計)的管理,達到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
1.1 成立組織機構,職責明確
教務處作為校級主管部門負責畢業論文(設計)的宏觀管理和指導,負責組織檢查、監督整個畢業論文(設計)的各個環節,協調解決有關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相關問題。
1.2 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與開題
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必須符合專業培養目標,體現綜合訓練基本要求。鼓勵學生選做有創新特色的課題??山Y合科技、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實習問題進行研究,或進行實驗課程研究、設計和改進。選題應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積極探索、創新、獨立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1.3 畢業論文(設計)的撰寫及規范
畢業論文(設計)撰寫應包括確定課題、調查實習、調查研究、查閱和整理資料、實驗設計、數據處理、撰寫等各個環節。學校應制定相關規定和撰寫規范,并認真檢查和監督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整個撰寫過程,作好記錄。
1.4 畢業論文(設計)的評審與答辨
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撰寫完成后,應將其交給指導教師,由指導教師審核,審核通過后由工作小組安排評閱專家評定,經指導教師和評閱專家通過后,方能參加答辨。
1.5 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的評定
畢業論文(設計)通過答辨后,綜合成績由三部分組成:指導教師評定成績、評閱專家評定成績、答辨小組評定成績。各部分成績根據各校實際規定分值比例。答辨工作結束后,答辨委員會在全面綜合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基礎上確定最終成績,以“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記。
1.6 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檢查及資料歸檔
各學院要認真檢查畢業論文(設計)的各個環節,并做好記錄,答辨結束后,要及時認真總結,開展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自評,不斷提升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管理質量。
學生論文辨結束后,學院不但要將論文紙質稿按順序裝訂成冊,統一歸檔保管,還要保存好學生論文的電子版本,以方便數據的統計,查詢,提高工作效率。
2 加強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措施
2.1 提高對畢業論文(設計)的認識
要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首先要提高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認識。要讓教師、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畢業論文(設計)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成果、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形式,也是體現學校辦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
2.2 加強畢業論文(設計)選題和指導工作
選題是畢業論文(設計)的關鍵,選題的準確與好壞直接影響到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高低。選題要考慮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實際水平,避免選題過大或過小。選題必須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教師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從開題到答辨必須有工作記錄。
2.3 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建立和完善校內外實踐基礎
近幾年,高校大量擴招,而校內資源設備沒有及時擴建,在此學生進入實驗的機會受限,從整體上影響了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因此,建立和完善校內外基地,增加學生的實踐教學課程,學生在畢業論文前對能對生產過程有一定的了解,畢文論文(設計)時再將內容帶進實驗、工廠,做起論文來就輕松得多,質量也會有所提高。
2.4 調整學生就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之間的沖突
有的學校學生的就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都集中在第八學期,這給學生帶來不少的壓力,也影響到了其成效。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提供充足的時間,保證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可以把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的開題稍提前一學期,在實習的同時也可以完成論文寫作的初稿。
2.5 改革創新答辨時間
改變集中答辨的形式。學生可申請提前或延期答辨,以確保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
2.6 嚴格畢業論文(設計)答辨程序
答辨小組組長根據學院有關要求,認真組織本組學生的論文答辨工作,確保答辨效果。
2.7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指導水平
20xx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自2013年10月啟動到2014年6月順利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為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畢設相關管理制度和工作環節監控,現對20xx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 啟動階段
20xx年10月25日,教務處制發了《關于20xx年畢業教學實踐工作安排的通知》,標志著20xx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正式啟動。要求各專業本學期內完成選題和開題工作,規定畢業論文(設計)時間不少于9周。同時,文件對畢業實踐環節從前期準備、過程管理到成績評定都提出了要求。
20xx年11月22日前,各二級學院將20xx屆各專業畢業實踐教學工作安排交至教務處備查。
實踐教學科對20xx年7月編印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指導手冊》重新進行了修訂,并發到每位指導教師手中。
上述文件的制發,進一步明確了畢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向,規范了管理環節,保證了工作質量,為畢設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 選題、開題階段
各學院成立了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領導小組,并對選題、擬題和審題、開題、論文寫作指導等工作環節提出具體要求。
選題、開題環節12個專業都能按照規范要求嚴格審查,并做到一人一題,來自社會生產一線的應用性選題比例較往年明顯增加。每個學生都下達了任務書,完成了開題報告,國際學院、人文學院還組織了開題答辯。
(三) 前期指導檢查階段
寒假期間,各專業本科畢業生在教師指導下按照任務書要求,收集畢業論文(設計)所需的相關資料,構思整體框架,開始畢業論文(設計)的初稿撰寫工作。指導教師按照學校的要求,采取當面指導、電話、網絡等多種方式,定期和學生聯系,指導論文寫作。
(四)中期指導檢查和整改階段
20xx年3月21日,教務處下發《關于開展20xx年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期檢查的通知》,并于3月24日至3月30日組織開展了中期檢查。
本次檢查的重點是工作進度、論文質量和教師指導情況。同時,也是對學生前期調研、論文(設計)完成過程、進度、工作態度的綜合評價。檢查分二級學院自查和學校專家組抽查兩個階段。自查階段,各分院從20xx屆本科畢設是否做到一人一題,指導教師的資格和指導學生人數是否達到學校要求,工作進度和質量是否實現任務書目標等方面進行全面檢查,指導教師要為每為學生的工作態度和論文完成質量評價打分,學院對整體工作進行總結。抽查階段,學校組成文科和工科兩個專家檢查組,10為專家采取查閱資料、與學生座談、聽取匯報和質詢等形式,對分院的畢設工作給予綜合評價。
從檢查結果看,20xx屆12個本科專業均能按照學校的整體安排,嚴格有序地開展工作。據統計,全校20xx屆本科畢業生共1328人,1266人按時完成初稿,延遲完成62人??傮w優良率為79.5%。中期檢查通過 1178人,占學生總數的 89%。87.9%的學生態度認真或較認真。
7個工科專業畢業設計在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中完成比例均大于50%的合格標準,文科、經管類專業中工業工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達標,財務管理、漢語言文學和英語專業整改后能基本達到要求。
專家組從指導工作、學生狀況、教學管理、資料留存等4個一級指標及9個二級指標,對各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給出了量化的總體評價。同時,針對性的指出了各專業的成績和存在問題,提出了整改要求。五月下旬,校評建辦聯合教務處、教學督導團及二級學院教學副院長開展了全校教學資料“四查”,其中本屆畢業論文(設計)為重點檢查內容。學校教學副院長還組織召開會議,把檢查出的問題當面向二級學院反饋,并要求限期整改。
(五)論文答辯階段
20xx年4月30日,教務處下發《關于20xx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工作的通知》,本屆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工作于本學期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進行。
各院成立由專業負責人、骨干教師組成答辯工作小組,負責評閱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審定學生答辯資格,統一答辯要求和評分標準,審核答辯成績等項工作。
5月19-25日,各學院集中組織學生論文答辯。教務處對各個專業的答辯開展情況逐一進行了檢查,并就發現的問題現場提出意見和整改建議。
(六)論文抽檢
為端正學風、規范學術行為,保證畢業論文(設計)的原創性,學校對本屆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每位學生在簽訂任務書時都同時簽署了獨立完成論文(設計)的誠信聲明。成稿前,教務處要求學生統一利用維普通達系統對自己的論文(設計)進行復寫率檢測,并根據比對結果進行整改,規定學生最終提交的論文(設計)復寫率不得高于30%,優秀論文不得高于20%。
(七)評優選優階段
5月8日,教務處制發了《西安思源學院優秀畢業論文(設計)優秀指導教師評選辦法(試行)》,進一步明確了優秀論文(設計)和指導教師評選工作的組織管理、評選獎勵辦法以及理工類和文史經管類優秀論文(設計)的評選標準。
經二級學院評選,有88篇論文(設計)被推薦參評校級優秀。這些論文經教務處審核,并組織專家進行二次評審,最終2014屆12個本科專業共評選出優秀畢業論文(設計)76篇,推選出優秀論文指導教師40名。經校專家組評審后,將正式頒發文件給予表彰和獎勵。
(八)資料歸檔階段
目前,20xx年畢設工作已基本順利完成,為做好畢業論文(設計)各項留存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 5月24日,教務處下發了《關于20xx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資料歸檔工作的通知》,并提供專門的檔案袋,要求學生論文(設計)資料統一按照10項內容和順序歸檔保存。要求二級學院按照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2個教學環節收集整理歸檔資料。
二、畢設工作中發現和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層面
1.學生知識面窄,專業基礎理論欠扎實,缺乏論文寫作的專門訓練,造成論文完全是策劃或材料堆積,缺少實證研究;
2.由于學校對本屆學生論文的格式提出了統一嚴格要求,并反復強調檢查,使論文格式規范化程度整體上大為改觀。但少數學生仍存在格式不規范,摘要寫作質量不高等問題;
3.學生論文研究課題的獨創性不夠,有的設計性課題過于簡單,只覆蓋1-2門課程的內容,學生在畢設中得不到全面的訓練和提高,不能起到檢驗學業水平的作用。學生尤其是文史類學生論文在實習、實驗、實訓和社會調查中完成的比例有待進一步提高。
4.近一半的應屆畢業生由于提前找到了工作,有的已正式上班,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保質保量完成畢設工作。極個別學生對畢設工作采取消極的態度,土木工程、建筑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各有一名學生因為沒有及時提交論文 (設計),成績不及格。
(二)教師層面
1.部分青年教師沒有指導畢設的經驗,個別教師不能勝任指導過程所有知識內容的要求,需要別的老師協助完成。
2. 外聘教師大多年事已高,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與學生交流、討論,指導學生完成畢設;部分專業幾次更換指導教師,由于每個教師的指導思路和方法不盡相同,造成學生長時間適應不了,因而影響了論文的進度和質量。
(三)二級學院層面
1.機電學院在畢設寫作階段對學生監督檢查不嚴,嚴重影響了答辯進度。
2. 交通運輸專業提供給學生的選題中,分析類課題占50%多,設計類課題不到50%。學生論文內容敘述性文字多,專業知識含量和綜合技能的展示不足。
3.檢查發現,個別學院過程資料不完整,或表格填寫信息不統一,準確性不高。
(四)學校層面
1.大四學生沒有固定的自習教室,到圖書館作畢業論文(設計)時間有限,建議學校能給應屆畢業生提供專門作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室、場所。
2.電信、機電、能源等學院都有部分學生結合畢業論文(設計),制做出實物成果,但學生和二級學院都缺少購買零部件的經費,建議學校能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
三、改進意見和建議
讓學生到企業、工廠進行畢業實習,在實踐中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是教育部合格評估的一項要求,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橋梁??偨Y2014屆本科畢設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在過程管理和論文寫作形式的規范化方面已日趨完善,指導教師資格和工作量要求也基本達到,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如何將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兩個環節緊密結合起來,使更多的課題來自于企業生產一線,解決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更多的學生在實習、實驗、實訓和社會調查中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設計),真正作到“真刀真槍”、“真題真作”。
關鍵詞:工業工程;實踐教學;體系
常州工學院工業工程專業建立于2004年,通過十多年不斷的研究和實踐,常州工學院工業工程專業構建了“面向需求、以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以三貼近,一深入為主要內容”、以“校內為基礎,校外為依托的實踐教學平臺”,“以企業—學生—學校為評價主體”的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一、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1.面向需求,以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專業定位
作為地方性本科高校,常州工學院的以“扎根地方,面向地方,服務地方“為辦學宗旨,因此,學生的培養也應該緊密圍繞這一宗旨,為地方的經濟,社會,生產的需要,培養需要的人才。而實踐性強是工業工程專業一個突出的特點,熟練運用工業工程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是工業工程專業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1]。所以,我們將工業工程專業的定位于“面向需求,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核心”。
2.以“三貼近,一深入”為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內容
(1)貼近生產實際的課程實驗根據工業工程專業的課程與知識體系,運用系統原理,設計出一整套相對較為獨立又密切聯系,能覆蓋各門專業課程與知識領域的、基于模擬生產環境的、多種實驗形式的實驗教學體系。通過接近生產實際環境、內容等的模擬,加強學生對現代工業工程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2)貼近生產實際的生產實習結合工業工程專業特點、特別是社會需求的發展變化,構建并實施了“以貼近企業生產系統實際為指導”、“以符合企業實際的問題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為核心”的工業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新模式。解決了以往生產實習中存在的走馬觀花、浮于表面、實習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3)貼近生產實際的課程設計提出并實施“貼近生產實際的課程設計”新模式。該模式以企業需求為內容、以項目為導向,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解決了以往課程設計中存在的:內容空而脫離實際,既做不到“承上”,更做不到“啟下”;過程松散,難以管理;效果不佳且難以衡量等問題。
(4)深入實際的畢業設計確定了“綜合訓練,貼近專業,結合工程,鼓勵創新”的本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思想,構建了工業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監控體系。該模式很好地解決了地方型普通高等學校在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普遍存在的選題和過程嚴重脫離企業、忽視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純理論性畢業論文較多、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對實際問題分析解決的能力普遍薄弱,畢業設計(論文)過程和結果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不相符等突出問題。
3.整合資源、打造“以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以校外本土企業實踐教學基地為依托”的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平臺
(1)以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建成以現代供應鏈的運作為背景的基于微型工廠的工業工程實驗平臺。該實驗平臺模擬企業的實際現狀和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基于微型工廠的現代工業供應鏈系統的模擬環境,使學生能夠在這個相對真實的系統中開展各種綜合性訓練,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之成為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活動基地。
(2)通過優勢互補的校企合作運作機制,加強校外本土企業實踐基地建設依托學院開辦的“常州本土化總裁培訓班”等面向本土的多層次和類型的培訓班,以及教師的各種形式的社會服務,通過優勢互補的校企合作運作機制,實現本專業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依托這些校外實習基地,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實驗,畢業設計(論文)能夠以企業的實際情況為基礎,盡可能多的“貼近”或者“深入”實戰。避免學生“學”和“用”之間的斷裂,實現“學”和“用”之間的無縫對接,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4.建立以企業—畢業生—學校三者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全面監控實踐教學質量,明確改進教學質量方向
通過引入企業,學生特別是畢業生的評價,編制了畢業生定期跟蹤回訪,企業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制度,企業專家測評制度,監控反饋制度等,建立了真正的“全員參與、全程管理、全面介入”的“三全”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形成“方案—評審—運行—監控—評價—反饋—優化”的螺旋式上升的質量監控形態;實現了評價的“校內-校外的結合”,“企業-學生-學校的結合”,“封閉式、標準化的評價與開放式、個性化的評價結合起來”,提高了評價的有效性,客觀性。[2]。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效果
該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學生的應用能力不斷提高,培養的人才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和歡迎,從2008屆至2014屆,畢業生一次簽約率均為100%,本專業江蘇地區特別是蘇南地區具有了較強的影響力。在2012年學校委托麥可斯數據有限公司對2011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中,本專業的就業競爭力位于學校第三。自2006年以來,共獲江蘇省優秀畢業論文9篇;獲校級優秀畢業論文22篇。
參考文獻:
[1]許彥;王鵬.工業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模型設計與應用.實驗技術與管理[J].2014,03(06):203-208.
當代化學工業對化學化工類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工作適應性強、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綜合性大學化學化工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課題。目前,綜合性大學化學與應用化學專業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進入化學、化工和制藥等企事業單位業從事研究開發或工程技術工作,這種趨勢還會隨著創新性國家的建設而逐年增長。化學工程基礎是綜合性大學化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唯一的一門工程技術類課程,該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對于理工學科交叉與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綜合性大學化學與應用化學專業其他課程所不能替代的。在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基礎理論研究優勢的同時,通過對理科專業化學工程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更新、充實和調整,為化工類企事業單位培養和造就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勝任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工作、適應性強的化學化工專業人才。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優化
以創新教育思想為指導,研究改革化學工程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建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化學工程基礎課程內容新體系。動量傳遞、熱量傳遞、質量傳遞與化學反應工程(“三傳一反”)仍將是化學工程基礎教學的核心內容,應不斷充實更新才能反映學科發展現狀和適應社會經濟需求?;瘜W和化學工程學是支撐物質轉化相關工業的學科,前者研究分子之間發生反應的可能性、必要的條件和產物的結構,后者研究物質的流動、質能傳遞及其對反應過程與產物的影響。
1.優化更新教學內容,反映體現學科發展與技術進步。化學工程基礎作為理科化學專業的工程技術課程,其教學內容除了動量傳遞、熱量傳遞、質量傳遞與化學反應工程以外,還應當及時反映和體現學科的發展與技術進步。根據授課學時,突出教學重點,優化教學計劃,精選教學內容。以化學工程學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為核心,結合典型化工過程,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掌握本門課程的基本知識,熟悉研究與應用對象,為今后從事化學化工專業技術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在其他科學技術的帶動和社會需求的推動下,化工分離技術近年來取得了很大進步。新技術不斷涌現,膜分離和超臨界流體萃取等新型分離技術就是其中的代表。我們在教材的編寫和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入這些內容,便于學生從課堂上了解新的科學知識,拓寬學術視野。
2.引導學生建立工程技術與技術經濟觀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科學與技術的交叉和滲透,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學會運用所學的理論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綜合性大學理科化學專業的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比較扎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工程實際,啟發學生從工程實際問題出發,強調工程實際的特點,突出工程實踐的技術經濟問題,灌輸學生節能減排與綠色環保的理念,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物理與化學等多學科知識,綜合分析化工單元操作與工業裝置中涉及的復雜問題,培養學生的工程技術思維方法與工程設計等綜合素質。
3.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瘜W工程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內容涉及化工單元操作與工藝過程。綜合性大學化學專業的學生一般沒有見過真實的化工設備,對化工廠與化工設備和裝置缺乏感性認識,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和傳統課堂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感知與思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對化學工程基礎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由不熟悉、不了解化工企業與裝置轉變為喜歡應用學科、樂于進入與應用密切相關的教師實驗室開展業余科研。為此,我們一方面利用多媒體的優點,在課堂教學中放映一些設備的實物圖像。另一方面,在有關課程中增加了實習參觀環節,組織學生到石油化工廠、有機化工廠和精細化工廠等企業參觀實習,增強學生對加熱爐、精餾塔、泵、換熱器等主要化工設備的感性認識。
三、教學團隊與課程體系的建設
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先導,以高水平的教學團隊為根本,以科學的課程新體系為核心,以優良的規劃教材為保障,強化教學團隊的建設,使所有主講教師成為教學改革的高水平運動員和創新教育的優秀教練員。
1.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從事課堂和實驗教學的主講教師也要承擔高水平的科研項目,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我們承擔“化學工程基礎”的主講教師都具有教授職稱并擔任博士生導師,承擔了一些科學研究項目。同時,也積極思考和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奠定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堅實基礎。沒有高水平的教學團隊,不可能進行教學改革的實踐,更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摘要:探討當前高等院校大學生科技素質的現狀和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做好大學生科技素質教育工作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高等教育;科技素質;現狀;教育改革
一、科技素質的含義
科技素質主要是指人們為了在科技事業上取得成就并適應科教興國戰略的需要所必須具備的科研能力、科學知識和熱愛科學、敢為科學獻身的科技道德品質??萍妓刭|既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理論、科學觀念和科學思想:也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智慧、科技研究能力、科技發明與創造能力、科技應用能力;還包括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科技道德品質。
二、大學生科技素質現狀
科學知識與科技素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既不能混淆,也不能互相代替??萍妓刭|教育要包括三個層面:科學知識教育、科技技能教育、科學思想品質教育??陀^地說,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科技知識教育的層面上。就目前高等教育中大學生的科技素質現狀來說,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嚴重缺乏科技素質教育的內容
課程設置如同大海中的航標,它為大學生指明了學習的方向。由于目前人們仍把科學知識教育等同于科技素質教育,課程設置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一陳舊的教育觀念。圍繞各自的培養方向各高校各專業都設置五花八門的課程,這無疑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但卻無法彌補學生科技素質的缺陷。因為在其課程設置中很少看到“科技發明技巧”、“科技寫作學”、“科技發展史”、“創造學”、“科學思維”、“科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科技實踐”等意在培養學生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質的課程。理工科本來還有一些實驗和實習的時間可為學生提供科技技能的體驗,但由于實驗設備陳舊、實習經費嚴重不足等原因,只好將實習和實驗的時間一縮再縮,只剩下少許的技能體驗,再加上有些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將這些少許的技能體驗的機會看成可有可無,馬虎應付了事,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質的培養根本無法在課程設置中占有一席之地。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安排本來可以彌補課程設置的不足,時間一般在12~16周,這是大學生培養科技技能的一次好機會,但由于學生缺少有效的科技發明與創造的理論指導,再加上學校管理上的問題,使科技實踐成為一種盲目的、毫無把握的實踐。在大學生看來,完成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是為了順利畢業,而不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質,因而對此不予重視。對指導教師來說,選題時基礎理論研究的課題較多。而應用型的較少,他們指導學生開展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工作的思路仍是向學生傳授基礎理論知識,而不是培養學生的科技技能,同時有些教師把指導畢業設計看成自己完成教學工作量的途徑,要求不嚴格,使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工作難以發揮其培養學生科技素質的功能,也很難為學生打下扎實的科技素質基礎。
(二)校園缺乏科學研究的氛圍
在高等院校學生群體中,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很多,但是,很難找到科學研究社團開展的科技活動。學校學生工作部門仍以“德、智、體”評定學生的在校表現,但其“智育”卻被“智育”代替了。在“智育”評定中,只要學習成績優秀,其“智育”就為優秀。采用獎金數額可觀的辦法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給予獎勵,學生科技成績的獎項卻很少出現,大學生科技技能的鍛煉和科學思想品質的培養很少采取激勵的措施。同時學生的科技素質缺乏統一的指導、規劃和培養,學校缺乏提高大學生科技素質的指引和導向,校園也就自然缺乏科學研究的氛圍。
(三)大學生缺少科技實踐活動
科技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發現科技領域許多懸而未解的問題。這必然會引起大學生的好奇心與注意力,促使大學生去思考,并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激發大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和創新欲望,促進和提高大學生的觀察、聯想、動手操作、運用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鍛煉大學生獨立思考、實踐動手和創新的能力,激發他們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決心。但多年來,將大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的目的定位在“了解國情和社情民意”上,高校組織學生開展此類活動就成為“參觀訪問式”的實踐活動,而科研技能只有在科技實踐活動的親身體驗中才能得到認識、鍛煉、鞏固和提高,可惜目前大學生的科技實踐活動還沒有從真正意義上開展起來,致使一些學生在進入專業基礎課的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設計靈感經常會因為沒有經費、場地和專人指導等因素,而將這些學生從事科技實踐的積極性扼殺在萌芽狀態。
(四)大學生缺乏科學研究的興趣
筆者曾作過一次300人的問卷調查,在“每學期參加過多少次科技活動”的欄目中,選擇“無”的占97%;在“業余興趣是什么”欄目中,回答是“參加科技活動”的占2%;在“完成畢業論文的目的是什么”欄目中,回答“是為了自己的科研興趣”的占1.7%。學生很少參與學??萍蓟顒?,究其原因,除了學生對科技活動感覺陌生外,科技興趣的淡薄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五)大學生缺乏為科學奮斗的精神
大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是一個以掌握一定的科技基礎知識、科學的研究方法、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以及不怕困難、積極探索的精神為基礎的系統工程。大學生是祖國建設的科研后備力量,然而,面對畢業設計題目和指導教師的選擇,有些學生事先打聽的卻是哪位老師題目簡單、工作量小、管理松懈、容易通過:面對畢業分配,相當一部分學生事先考慮的卻是工作是否輕松、待遇是否好的問題,即使是讀生產應用型專業的大學生也不愿意選擇生產第一線單位。于是出現了許多學非所用的怪現象,如讀電子專業的爭著去稅務部門工作,讀化學專業的爭取去銀行工作,讀汽車維修專業的也一心一意選擇去黨政機關工作。尤其是近年來采取畢業分配雙向選擇的措施后,這種學非所用的現象更加突出。即使畢業分配時無奈選擇到科研和生產第一線去工作的,走上工作崗位后,也挖空心思跳槽。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地普遍出現了人才流失的現象。造成大學生不愿到科研和生產第一線去工作的原因之一是大學生缺乏為科學奮斗的精神。
三、提高大學生科技素質的思路
科技素質——興國富邦之必要,時代需要大學生具備良好的科技素質。不重視大學生科技素質教育的后果是嚴重的,作為高等院校,要設法使受過教育的學生既能掌握科技知識,又具有科技技能和科學品質。要做好大學生的科技素質教育工作,首先就要構建大學生的科技素質教育的思路。
(一)從樹立科技素質教育的角度重新構建高等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標準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來,對高等教育辦學質量的評價停留在每年能培養多少大學畢業生的標準上,這種以數量為標準的辦學質量評價使我國的高等教育陷入辦學實踐的誤區。 而對高校畢業生的質量評價,以“學歷”和“文憑”為依據,這種以“文憑”代替“水平”,以“學歷”代替“能力”的評價標準,妨礙了大學生科技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評價標準作為一種科學的輿論導向。必須順應科教興國的新時代要求予以重構。如果仍以舊的標準評價高等教育的社會貢獻,必將產生扭曲高等教育生產功能的嚴重后果。高等教育的生產功能如同工廠的生產功能,具有外延擴大再生產的功能和內涵擴大再生產的功能。從本質上講,高等教育生產多少的問題不能體現其固有的生產功能。能夠反映高等教育生產功能的是內涵擴大再生產。內涵擴大再生產的主要特點是在不增加教育投入的情況下,通過調動學校人的辦學積極性,讓教師潛移默化地在大學生心靈深處種下科技創新的種子,通過優化學風、教風、校風的途徑,通過設置科學的辦學目標,通過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同時,又通過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和措施來實現,所體現的應是教育質量從本質上得以提高。
(二)從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理論和科學知識水平出發重新構建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
客觀地說,不少高等院校現有的課程設置為我國大學生朝“一專多能”的方向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是,由于受到特定的歷史條件和傳統觀念的制約,還不能體現出科教興國的模式州。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理論和科學知識水平,使他們扎實地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科學的思維方法,樹立大學生的科學道德品質,要下大力氣增加大學生科技知識的教育,重新構建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重新構建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的基本思路是體現科教興國的特色,增加科技教育的內容,為大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發明、科技實踐提供扎實的知識準備。
(三)以提高大學生的科技技能為目的重新構建大學生科技實踐的內涵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科技實踐環節。針對畢業設計的狀況,要采取措施扭轉這一局面。其一,要求大學生都要認真完成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所規定的任務:其二,要采取措施加強對大學生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其三,制定嚴格的大學生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答辯制度,答辯不合格的學生不予畢業,重做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參加下年度的畢業答辯。學校要加強對畢業答辯過程的監督,各個答辯組的老師要嚴格執行答辯的各項要求和規章制度,絕對不可草率了事。使學生從思想上更加重視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工作,更加重視科技素質培養和鍛煉的效果。
其次,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多設置大學生科技實踐課或實踐環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條件開展科技實踐。對于學生在實習工廠的實習,除了配備足夠的設備外,還要進一步規范實習的目的、內容、時間和要求,做到講授和實踐相結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證實踐活動不流于形式。
再次,要組織力量重新對大學生開展科技實踐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評估,做到科學而周密地統籌規劃和布置。其中,應把對大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科技應用能力、科技研究能力、科技創造能力和科技發明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放在大學生科技實踐活動規劃中的突出位置上加以重點安排,保證對大學生科技實踐活動進行定期的檢查、督促和總結。
(四)以深化大學生科技道德品質和科技實踐為目標重新構建提高大學生科技素質的激勵機制
第一,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廣泛開展,在客觀上要求營造濃厚的校園科技學術氣氛,學校應通過各種輿論工具,廣泛宣傳大學生提高科技素質的重要意義,在學校中營造“提高科技素質光榮”的強大輿論,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大學生開展科技實踐活動。結合重大學術科技事件,進行科普宣傳,舉辦科技報告。只有進行廣泛的宣傳和發動,才能激發廣大的教師和同學積極地加入到科技活動的行列中來:才會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涌現;才能有助于更多的同學鍛煉成長: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大學生只有在科技活動中才能感受到提高科技素質的活力。學??梢越Y合本校實際情況,定期統一組織一些學科知識、科技作品競賽等大型的科技活動,如科技發明競賽、科技論文寫作比賽、科技創新大賽、科技素質全能賽、機械設計創新大賽、機器人大賽等等,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科技活動氛圍。結合暑期社會實踐,進行科技服務、科技下鄉等活動。
第三,增加投入,擴大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覆蓋面。要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增加對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投入,要積極引導更多的學生來參加科技活動,尤其是要鼓勵學生參加項目研究,增強學生的科研和創新能力。要通過政策手段加強對學生參與的應用型項目和社會科學項目的引導和扶持,要逐步轉變“重基礎、輕應用”的局面,使學生在實用新技術和社會科學研究方面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果,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第四,設立各個級別的大賽獎,加重各獎的含金量,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形成更好的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新氛圍,借此激勵大學生勇攀科學高峰和加快提高科技素質的步伐。在重視獎勵學生的同時,不應忽視對指導教師的重獎。學生的各個大賽往往離不開指導教師的辛勤勞動,因此,對指導教師進行重獎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沒有教師的積極參與,各個大賽也不能夠長久持續下去,即使堅持下來,恐怕也只是流于形式。
四、結束語
大學生科技素質教育的啟動與實踐,需要針對現有大學生科技素質教育的薄弱環節,樹立與科教興國戰略相適應的人才觀,構建大學生的科技素質教育體系,以提高大學生科技素質為目標、以加強科技研究理論學習為基礎、以提高大學生實際科技能力和水平為核心、以培養優秀的科技道德品質為重點的大學生科技素質教育模式。
臺州學院生物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的目標就是培養掌握扎實生物理論基礎,實踐能力強的工程技術人才,側重于工程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幾年來,專業先后與海翔藥業、華譜新創、博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艾特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
2構建面向企業的應用型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本著適度超前培養、立足地方經濟發展、面向企業培養實用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從2012年開始,我們對教學各環節進行改革,建立實用型的“訂單式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2.1改革人才培養計劃設置,構建“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在課程設置上,本著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對傳統的人才培養計劃進行了必要的修改,教學模式設計為“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即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培養的學生在企業實習,完成畢業論文,并最終留在企業工作。在大學本科總共四年的教學過程中,前三年主要是課程的學習,其中第一、二學年,學生主要進行公共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為將來的專業課學習進行必要的準備,同時,在第二個學年一開始,會對大二的學生分配導師,即依據導師科研介紹和指導,再根據學生對導師科研方向的興趣、意愿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方向,學生自行選擇導師,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面除了要完成專業課程以外,還要在業余時間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這不僅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增加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同時為學生進入企業工作實習奠定了基礎;第三學年上半年,將開設專業方向課,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意愿,來選擇不同方向的專業選修課,進入下半年,我們會根據訂單企業的需要,開設專門針對企業所需的選修課,采用小班教學,專門針對該企業的學生進行授課,補充學生進入企業進行生產所缺的知識;進入第四學年,前半年,學生在企業實習,并在企業完成畢業論文,學校以及企業都會給實習學生配置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讓學生在實際生產中,不斷提高和進步,大四后半年,學生在學校撰寫畢業論文并完成答辯。
2.2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創新
2.2.1因材施教,精心選擇并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生物工程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知識點較多,因此,我們將系統的開設與本專業有關的課程,如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高等數學、發酵工程、生化工程等。同時,我們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增加了主干課程的課時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課程的重要性。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橋梁,是引領學生掌握生化工程的工具,然而,如果教材選擇太深,將增加學生的厭學情緒,不利于生物工程人才的培養,結合臺州學院學生能力以及臺州特有的經濟發展模式,選擇具有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反映本學科領域最新成就的優秀教材,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內容完全按照生產工藝流程實際進行;同時十分注意生物工程領域不斷出現的新理論、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成果,通過閱覽國內外專業期刊、雜志、瀏覽專業網站,及時將新知識介紹給學生,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方式上,我們運用多媒體把教學中的難點內容通過動畫、圖片等形式分解,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直觀化,對較易理解、篇幅較大的工藝流程和操作技術,制作成動畫或將工廠實際生產的工藝過程及操作要點制作成光盤,穿插于教學中;在學期末,安排2~3節課,學生上講臺,結合生物工程理論知識、企業實習以及自身操作實踐,對自己感興趣的產品工藝或者實踐過程中總結的經驗進行介紹,增加課堂的互動性以及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2.2.2教學與實踐互動,增加學生對生化工程知識的主客觀認識
為了提高學生對生物產業的認識并強化他們的工程化概念,在學期中間階段,學院專門安排了2周的參觀實習,安排學生到臺州當地典型的發酵生產企業,了解工廠基本生產方法,熟悉工程方向的基本流程;同時,給學生安排任務,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圍繞企業的生產工藝,完成實習報告,并要求在課程結束后上交,作為平時成績。該方法不僅使學生帶著任務去熟悉生產工藝,培養學生的生產實踐技能和基本的工程意識,為今后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和必要的實踐技能,同時,讓學生在后續理論的學習中,帶著問題去學習,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較好的教學目的。
2.3建立實習企業進出機制,加大實習、見習基地建設力度,注重實習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