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8: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生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生活自理方面,目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強,有待提高。在時間觀念方面,很多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強。由此可見,新生在入學適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據跟蹤觀察及教師、家長報告顯示,這些學生在進入中年級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學習適應等方面的問題,由此可見新生入學適應不良對于學生個體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在調查、訪談中我們還發現,新生入學適應的問題并不被老師和家長所重視,大部分教師對一年級新生期望水平過高,容易忽略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對孩子提出過高、過嚴要求,尤其是對于行為習慣不好、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缺乏較好的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的工作方法?,F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部分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溺愛就是要求過高、責備過多,特別是對于剛進入小學生活的孩子期望值過高,對于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了解不夠,缺乏教育理論、方法,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會正確引導??梢姡處?、家長的種種不適應也造成了一年級新生的不適應。
二、小學新生入學適應心理教育策略探討
為促進小學新生的入學適應,東交民巷小學成立新生入學適應活動實施小組,由德育主任任組長,各新生班級的班主任任成員。在活動設計過程中,學校以促進新生良好適應為核心,同時結合學校生源的特點,綜合心理學理論和教師多年教學實踐經驗,設計了形式多樣的心理干預措施。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新生入學適應團體輔導策略
基于小學新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從集體生活維度、情緒情感維度、人際交往維度和學習制度維度四個維度設計團體輔導方案。集體生活維度是指對學校、班級集體觀念的認識,此維度所達到的標準為:學生能夠熟悉校園、喜歡校園,消除膽怯、疑惑的心理,增強集體意識,積極參加班級活動,為班集體做有意義的事情。情緒情感維度是指對新環境的心理接受態度,包含如何對待學校里的人和事,此維度所達到的標準為:一年級新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去上學,在學校能夠獲得快樂的心理體驗,在學校能夠以友好的態度與教師、同學進行交往。人際交往維度是指與教師、同學交往互動時積極融入的狀態,此維度所達到的標準為:能夠主動向老師、同學問好,積極認識、結交新的伙伴,懂得如何與他人進行交往、自己能夠解決與他人發生的矛盾,主動幫助同學。學習制度維度是指一年級新生能夠適應小學的課堂常規活動,包括培養學習能力、自我約束力,此維度所達到的標準為:懂得如何充分調動自己的感、知覺進行學習,能夠做到上課認真聽講,對學習活動感興趣,注意力集中。通過以上四個維度,對學生進行為期兩個月每周兩次的入學適應團體輔導,班級教師按照活動方案展開課程輔導,使學生適應學校生活,積極參與班級活動,與老師、同學友好相處,遵守紀律,初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互助友愛、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形成樂學心態;提高學生自理、自主、自制的愿望和能力。經過團體輔導干預后,小學一年級新生的整體學習適應性顯著提高,前后測成績存在顯著差異,且后測成績明顯高于前測成績。并且在學習態度、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獨立性和毅力維度方面前后測也存在顯著差異,證明了經過團體輔導后,小學生的適應性顯著提高。
2.家庭教育策略
開學前一周及入學一個月后,心理教師通過團體輔導、工作坊等方式,對新生家長進行輔導,引導家長改進家庭教育方式。在小學新生學習適應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家庭環境、獨立性和毅力上的載荷最高,分別為0.74和0.75,也就說明這兩個維度對于新生的適應是很重要的。家庭環境、獨立性和毅力的培養都與家庭、家長密切相關。因此,在針對小學新生入學適應的心理教育策略中,家長的因素不可忽略。在家長方面,東交民巷小學主要進行的輔導策略為家長講座、家長沙龍以及家校合作等。新生入學之初,學校就統一組織了針對家長的關于新生入學適應應注意事項的講座,主題為《培養良好習慣——邁好入學第一步》,內容主要涉及應該培養哪些好習慣、如何培養,以及家長如何避免在教育過程中常犯的錯誤等,并讓家長填寫了針對兒童行為的評估問卷。一段時間的輔導結束后,學校會組織入學適應不良學生家長的家長沙龍,一起商討更好的適應策略。在此過程中,特別注意家校合作,家長有問題會及時和老師溝通,而班主任也會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情況并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后,家長的心理教育策略也取得了顯著成果,首先是《Rutter兒童行為家長問卷》結果顯示,前后測存在顯著差異,證明了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兒童不良行為及不適應性表現逐漸減少。另外,家長給予的主觀評價也表明了一系列入學適應心理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和成果。
3.教師輔導策略
新生入學前,組織實驗組班主任學習團體輔導方案,保證其已掌握活動設計方案,并了解即將入學的一年級新生的特點。針對團體輔導結束后仍然表現適應不良的學生,進行了個案追蹤研究,班主任接受培訓后及時關注本班適應不良的學生,并進行有效的干預和指導。
4.沙盤游戲輔導策略
沙盤游戲治療在學校和幼兒園里被廣泛應用于兒童的心理教育與心理治療,通過喚起童心,人們找到了回歸心靈的途徑,身心失調、社會適應不良等問題在沙盤中得以化解。鑒于沙盤游戲在兒童心理輔導中的獨特優勢,我們采用沙盤游戲對一些適應不良的個體進行進一步輔導。我們的流程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前期的初始訪談,包括班主任的評價表及家長填寫的兒童行為問卷;第二階段,輔導記錄,每一次沙盤結束后都需要進行記錄;第三階段,反饋階段,綜合班主任、家長、咨詢師以及學生本人的意見后,適時結束沙盤游戲。在實際教育工作過程中,沙盤游戲輔導得到了學生、班主任及家長的喜愛與支持,起到了顯著而積極的作用。
三、新生入學適應心理教育策略的總結與反思
1.教師應高度重視小學新生入學適應的培養
經許多調查研究證實,小學生學習適應性水平處于不高的狀態。然而,在當前的小學教育實踐中,人們對培養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仍存在如下兩種錯誤認識。其一,認為學生學習適應性的提高是一種很自然的過程,不用有意培養,學生的學習適應困難也能自行消除。誠然,從理論上講,隨著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強,其學習適應性也有一個自然發展和成熟的過程。但事實上,在現時的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習適應問題的累積速度遠遠超過其學習適應性自然提高的速度,越往后拖,學生的學習適應問題情節會越嚴重。其二,認為學習適應性培養只需要在起始年級進行,其他年級不用培養。教育實踐表明,當年幼的孩子剛剛步入學校,難免會表現出種種不適應。在起始年級抓學習適應性培養當然很有必要。但是,大量的調查資料表明,小學生的學習適應性有隨年級升高而下降的趨勢。因此,除了在小學低年級應注意學習適應性的培養之外,還要在高年級抓好學習適應性的“防滑”教育和中學學習適應性的“銜接”教育。
2.小學新生入學適應心理教育策略應緊扣重點,突破難點
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復雜,教師應注重教育干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要緊扣重點,并在此基礎上突破難點。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干預的重點和難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有時還會出現重疊,但有的干預重點并非難點。比如,家庭環境、聽課方法和身心健康;有些問題嚴重且難于干預的既屬重點又是難點,比如學校環境和學習技術;有的問題不嚴重但難于干預,只屬干預難點但非重點,如獨立性和毅力;還有的問題不嚴重且容易培養,就可以不列入專門培養的計劃,比如學習態度。當然,教師在確定具體的干預重點和難點時,應結合學生的年級、性別、成績差異等特點以及本地區、本校和本班教學實際,通盤考慮。
3.多途徑、多策略培養小學新生的入學適應性
傳統的入學教育往往主要包含了通過放置展板的自主性學習、集中分專題版塊來課堂講授的灌輸式學習和軍訓的集體生活體驗式學習三個方面。前者的方式過于強調自覺性,對于很多粗心大意、不關注校內宣傳的同學,很難起到教育的效果。后者的方式能起到知識高速傳播的目的,但學生的“接受性”并不良好。太過集中的學習,簡單地講授讓大量的知識和信息通過課堂直接灌輸到新生那里,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倦厭學的情緒。只有當學生把教師傳授的理念和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觀念以后,這些理念和知識才能指導他們的行動[2]。傳統的教育形式過于單調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影響著教育的效果,需要與時俱進的調整。
二、師范院校學生入學教育的特殊性
當代大學生多為90后,嬌生慣養現象嚴重,有著生活獨立性極差、自律性不足、環境適應能力弱、依賴心較強等顯著特點。他們大多為獨生子女,往往同時具備缺乏集體意識和組織觀念,追求個性、求新求異的時候表現出偏激固執的一面。師范院校的大學生畢業后大多也走上了老師的崗位,承擔著為人師表、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承載著我國下一代教育事業的發展。職業的獨特性對他們的品德和思想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他們的入學教育具有特殊性。
三、針對師范院校新生入校教育的創新
1、豐富教育內容和形式結合學生關心的話題擴充教育內容,豐富新生教育知識結構,讓教育內容富有新鮮感。通過講解和觀看視頻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國外大學生不同的生活學習情況,讓學生在新鮮和好奇中接受大學生獨立性教育。結合當前新聞時政、熱點焦點,以點帶面的展開教育,讓教育內容富有時代感。例如:通過“事件”、“日本篡改歷史”、“新疆暴亂”等專題結合“中國夢”開展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通過火爆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韓國飲食、服飾等韓流文化來襲,引導學生討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主意識等。
2、以榜樣的力量開展教育樹立本學院先進學生典型,開設“師姐師兄講堂”,以自身的故事讓教育更接地氣,以榜樣的力量展開教育。尋找大四優秀的師范生,為低年級新生上一堂專業課,舉辦“聽優秀學長學姐一堂課”的活動。在活動中,提升新生對師范生的認同感和理解。
3、與家長做好溝通聯系,展開互補教育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好家長QQ群或者微信朋友圈,保持學校與家長信息的暢通,及時學生違紀、獎懲、考試成績等學校信息,讓學校和家庭的教育配合的更加默契,有利于強化教育效果。
4、利用各種新媒體渠道展開宣傳教育除了利用常規的海報、展板、宣傳欄、校園廣播等途徑外,多嘗試學生關注的新媒介。如組建的班級QQ群、以學院為單位在微信中設置公共賬號等方式,及時大學適應性知識等展開教育活動。
5、以“朋輩小組互助”形式,培養學生自我教育以思想過硬的學生會干部和學生黨員為抓手組建“朋輩小組”。朋輩小組中的兩個人對應一個新生寢室(6個人),其中以有老鄉為優先對應。讓“朋輩小組”帶領新生體驗式自主學習。例如:帶領新生參觀校園和學院教學場所來熟悉環境;旁聽高年級課程來熟悉學習方式;講訴身邊的事例來解釋校級校規、各項政策;聯誼比賽形式來加深同學間的情誼等。老鄉、學姐學長的以身傳授更能增加新生的認同感,引導學生自我學習增強教育效果。
關鍵詞:五位一體;大學新生;首因效應;養成教育
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起點,對幫助新生適應角色轉換,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來,廣州商學院外國語學院緊緊把握新生入學階段的重要契機,按照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發揮全員育人的強大作用,在加強新生養成教育、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引航大學美好生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理論內涵:理念與思路
首因效應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盧欽斯(A.Ladins)提出,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后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也稱為第一印象效應,或先入為主效應。[1]第一印象,是在短時間內以片面的資料為依據形成的印象,往往會在對方的頭腦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并對其以后的認知帶來深刻的影響。因此,學院始終重視新生對大學生活的首因效應,努力構建有針對性的新生入學養成教育體系,為新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助力新生成長,引航大學人生。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現已形成較為清晰的新生入學養成教育工作目標和思路:以完善新生對大學生活的首因效應為理念,以強化新生日常習慣養成教育、提高適應大學生活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領導給力、輔導員全力、專任教師盡力、學生干部出力、新生學長努力、廣大新生發力的“六力合一”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具有民辦高校特色的環境適應教育體驗化、校規校紀教育規范化、法制安全教育多樣化、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化、文明修養教育實踐化的“五位一體”新生入學養成教育格局。
二、實施探索:方法與過程
(一)環境適應教育體驗化一是建立新生QQ群、微信群,增強人際關系適應。以專業為單位,以新生輔導員和學長為管理員,建立新生QQ群、微信群,組織開展“帶上廣商君說感恩”新生照片征集活動,增加新生與輔導員和學長的互動,提升新生對大學人際環境的期待。二是開展校園團體競賽活動,增強生活環境適應。整合學校定向越野協會與學院團委、學生會的資源,組織新生開展“廣商一日游”定向越野活動,引導新生通過團隊配合和路線導圖,以競賽方式盡快熟悉學校地理環境,為適應大學生活奠定基礎。三是模擬使用教學設施,增強學習環境適應。開展“我與圖書館有個約會”活動,引導新生模擬圖書館借閱流程,學會查找圖書文獻及電子資源,學習使用自主學習中心,提升學習環境適應能力。(二)校規校紀教育規范化一是學院領導親自上陣,強化嚴肅性。學院黨政領導均參加新生家長座談會,構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聯系紐帶,形成家校共管的有效合力。黨總支書記以校訓“求真立信篤行”為主題向全院新生作專題報告,直接向新生進行校規校紀教育,提高新生對校規校紀的重視程度。二是教育內容“三個統一”,強化標準性。在總結多年經驗的基礎上,遴選校規校紀中最為重要且常用的內容制作成統一課件,組織全學院輔導員按照統一模式向新生開展專題輔導,并實施統一考核,提升新生對校規校紀的認知程度。三是督促檢查有效落實,強化執行性。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周,發動學院學生干部堅持每天深入新生公寓,及時發現新生中存在的不足,結合實際講解學校的校規校紀,幫助新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新生對校規校紀的執行程度。(三)法制安全教育多樣化一是舉辦法制安全教育系列活動。通過印發《校園安全實用手冊》,觀看視頻,邀請社區民警、保衛處領導及國防安全教育專家授課,多形式開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國防教育等系列活動,盡早盡快提高新生的法制安全意識。二是打造校園安全文化品牌活動。通過開展團日活動、班會、專題研討、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精心打造“安全關系你我他”校園安全文化周的品牌活動,引導新生掌握應對校園安全問題的方法。三是開展消防安全應急演練。密切配合學校保衛處、學生處,組織全體新生參加消防安全疏散演練、滅火器使用學習以及急救措施培訓等實操活動,提高新生對消防安全的應急能力。(四)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化一是開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與訪談活動。邀請心理專職教師與具有心理咨詢師資質的輔導員對全院新生實施心理健康狀況問卷調查,同時輔以個別訪談,全面了解新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狀況。二是實施面談咨詢制度與重點對象重點關注制度。對于心理健康普查篩選出來的特殊學生,新生輔導員逐個進行面談,準確把握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狀況。針對心理問題嚴重的新生,建立心理問題學生個人檔案,及時轉介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接受專業咨詢,同時搭建與家長溝通的有效機制。三是構建“學院—班級—宿舍”三級心理健康預防體系。學院設立心理健康預防站,班級設立心理委員,宿舍設立心理組長,多級次多人次實時關注全院新生的心理狀況,尤其重點監控重點關注對象。(五)文明修養教育實踐化一是開展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傳統活動。舉辦“與經典同行,與圣賢對話———中華經典名著讀書分享會”,以閱讀經典的智慧提升新生的文化修養,以分享圣賢的思想提升新生的道德修養,提升新生對文明修養的理解力。二是組織“學禮以立,守禮尚行”教育實踐活動。以教師節為有利契機,引導新生在校園內主動向教師、軍訓教官及學長問好,自覺遵守校園文明禮儀,提升新生對文明禮儀的執行力。三是實施“書香外語,溫馨社區”系列活動。以宿舍為單位,按照高于學校標準制訂各具特色的《我愛我家———宿舍文明公約》,在經輔導員審核后張貼宿舍門后,使之成為規范宿舍全體成員共同的行為準則,提升新生對宿舍文明的參與力。
三、特色思考:成效與亮點
(一)主要成效1.實現新生從高中到大學的角色轉變。自實施“五位一體”新生入學養成教育以來,新生逐漸熟悉、適應了大學生活,對學校的教學、辦公、生活等功能區域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新生普遍能理解同學中的地域差別、生活習慣差別、語言差別,掌握與同學和睦相處的原則,主動適應大學寄宿制的集體生活,并不斷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據調查,新生大學適應狀況總體良好,95%以上的新生自認為能適應中學生活與大學生活的差異,養成自主自立自律的生活習慣,較好地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角色轉變。2.促進新生從被動到主動的行為方式轉變。調查顯示,經過“五位一體”新生入學養成教育,新生的行為方式實現了由被動監督向主動自覺的轉變。新生積極參加開學典禮、入學教育及軍事訓練等活動,出勤率都保持100%。早讀、上課及晚自修出勤率都在98%以上。此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學術講座、校園文化、社團招新等活動,實現以社會實踐鍛煉能力素質,以能力素質提升促進成長成才。因此,在學校組織的各類講座報告新生參與率始終保持100%,70%以上的新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加入校院兩級學生社團。3.推動新生從感性到理性的目標轉變。通過開展“五位一體”新生入學養成教育,新生將個人前景與學校發展聯系起來,關心學校歷史與發展概況,關注學院專業建設與就業前景,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增強專業認可度。同時,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力,不斷提升自己在大學期間的奮斗期望值。80%以上的新生對大學生活有較高的期盼。這表明新生對未來的思考達到新的高度,已經能夠從感性到理性、從模糊到清晰地認識自身的發展前景和奮斗目標。[2](二)特色創新第一,實施特色方案是關鍵。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競爭力。以新生入學為工作契機,以強化首因效應為工作理念,實施以養成教育為核心的“五位一體”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方案,已成為我院學生工作的特色品牌。因此,只有堅持并實施特色方案,才能找準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落腳點、切入點和著力點。第二,提高教育質量是核心。堅持以生為本,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動搖,創新入學教育的模式,完善入學教育的內容,健全入學教育工作體系,提升教師教育水平,才能確保入學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因此,堅持質量第一的標準,切實提高新生適應大學的能力,是推動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核心。第三,創新工作機制是動力。通過發揮學院領導給力、政工干部全力、專任教師盡力、學生干部出力、帶班學長努力、廣大新生發力的“六力合一”的重要作用,創建“五位一體”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機制,構建全員育人、全面育人的工作局面,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因此,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才能為新生入學教育注入強大動力。
作者:徐超 單位:廣州商學院
參考文獻
高職院校的新生大部分都是在經歷了高考的挫折后,進入了大學的校園,有部分學生會將這種不好的挫折感受帶入到大學當中,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進入到大學生活,他們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自己覺得并沒有被本科院校錄取是一件丟人的事情,甚至對自己的能力和智能產生了不好的理解,懷疑自己的智商,這樣是他們帶著委屈和失望的心態走進校園。當他們進入了自己的院校后,發現自己想象的校園不過如此,并沒有憧憬的那般美好,心理又產生了一種落差感,更加重了他們的挫敗感。另外,高職高專院校以培養實用性的人才為重點,更加強調職業上需要的技能和如何培養這一技能。這樣的教學方式和培養模式和中學的有很大的不同。會產生學習上心理問題。
高職高專院校的生活和在高中時期的生活大有不同,在高中的時候,有父母的嘮叨和管教,他們覺得是一種煩惱,進入大學后,覺得擺脫的這樣的煩惱,其實不然,現在的大學新生很多都是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過慣了衣食無憂的生活,進入這樣一個環境當中,很多生活上不能自理,更不能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還有一些同學不是學校所在城市的氣候,飲食習慣,水土不服,給生活帶了很大影響,進而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
在高職高專院校里面有家庭條比較好的獨生子女,也有很多來自農村的學生,農村的學生家庭條件不好,他們放棄了高中復讀的機會來到這所院校,有的還因為當地教育條件的限制不能是他們的得到更理想的教育。當這些來自農村來的新生看到自己和那寫來自部分比較富裕家庭的同學們的差距時,心理多少會產生自卑感和失落感,看到城市的繁華和熱鬧會羨慕城市的生活,羨慕自己的同學。家庭的經濟困難不但給學校的學習生活帶來壓力還給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負擔。這些家境貧寒的學生覺得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學習,到頭來并沒有考入理想的學府,心里感到深深的自責和愧疚,還會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大學環境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和高中的不一樣,所以要“入鄉隨俗“盡快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才能盡快地融入到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中,才能夠生逐漸適應高職高專的教育教學方式。對于新生來說,要慢慢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忘掉由于高考失利帶來的不好的心理陰影,將這所大學的新的學習環境當作自己人生中的又一個新的起跑點,投入自己百分之百的熱情和努力,適應大學自主學習的方式,嚴格自律,積極進取,好好地學學的課程,取得令自己、令學校、令家長滿意的學習成績,為自己畢業后踏入職場做好充分的準備。
高職高專的學生在學生、生活、情感和就業上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因為這些原因產生的心理問題必須及時地解決,否則會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那么如何解決這些疑慮和困惑呢,這就要求學校設有為學生服務的心理咨詢室,好要有心理協會幫助學生們解決他們的心理上的問題,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為同學們更好地服務。同學們在心理上遇到的困難都可以通過借助講座的方式,輔導的方式,或者是看心理劇的辦法來解決。從而提高同學們的心理承受力,提高心理素質。
摘要:
通過調查發現,英語專業本科生論文存在文內和文后參考文獻引用不規范、部分論文存在抄襲和剽竊現象以及論文統計數據隨意性較大等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學術誠信教育機制不夠健全以及師生的學術誠信意識不夠強。建立健全學術誠信教育“管-監-檢-懲”機制、完善學術誠信教育體系以及強化學生的學術誠信主體意識,是提高英語本科生學術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英語專業;本科生;學術誠信教育;路徑
學術誠信是大學生重要的學術品德之一。然而,大學生學術不誠信現象屢屢發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高校學術誠信教育的擔憂,由此對我國人才培養質量產生質疑。英語寫作是英語本科教育中的一門主干課程,貫穿整個大學生涯。經過各階段的寫作訓練,學生是否已掌握了基本的學術寫作規范,形成了良好的學術素養?為了解英語專業學生學術誠信現狀,筆者對某高校2015屆英語專業120名本科生的課程論文、學期論文和畢業論文進行了調研,旨在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
一、英語本科生論文寫作中學術不誠信的主要表現
筆者采用觀察法,以英語專業本科12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其撰寫的課程論文、學期論文和畢業論文為語料,調研其文內引文和文后參考文獻著錄情況。英文文獻的著錄依據美國語言學會出版的《MLA科研論文寫作規范》(MLAHandbookforWritersofResearchPapers)和美國心理學會出版的《APA格式手冊》(2010年版)(PublicationMan⁃ualofThe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中文文獻的著錄主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2005年頒布的《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7714-2005)(該版本替代了舊版GB7714-1987)的規定。然后,利用中國知網“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TMLC2)”,對120篇畢業論文的總復制比、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復制比進行檢測。最后,通過分析,概括出英語本科生學術誠信的狀況。經統計發現,學生論文中存在學術失范和學術不誠信兩種情況。第一,文內引用格式錯誤。主要問題有:英文人名寫錯;論文為多個作者時,格式寫錯;未寫文獻年代。第二,文后參考文獻著錄不規范。主要問題有:漏寫或誤寫作者、題名、文獻名、出版地、出版年代等;著錄格式錯誤,如期刊本應用[J],卻用了[M]表示,等等;遺漏或用錯符號,比如出版地后面應用“冒號”,卻寫成“逗號”,等等。第三,引用他人文獻而未標明出處。120篇畢業論文復制比統計結果如下:論文總復制比大于30%的占10%,其中有4篇論文復制比分別達50%、55%、70.8%和85.9%;介于20%-30%的占15%;介于10%-20%的占41.7%;介于10%-20%的占33.3%。論文第一段復制比統計結果如下:大于30%的占12.5%;介于20%-30%的占16.67%;介于10%-20%的占29.2%;介于10%-20%的占41.67%。論文第二段復制比統計結果如下:大于30%的占12.5%;介于20%-30%的占15%;介于10%-20%的占35.8%;介于10%-20%的占36.67%。第四,抄襲和剽竊他人成果。論文數據隨意性大。有的論文數據不可信,經不起推敲,屬于隨意編造等問題。因而對英語專業本科生進行學術誠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加強英語本科生學術誠信教育的方法
英語專業本科論文中學術不規范和學術不誠信的現象,既有來自學生自身的因素,同時也折射出教育管理和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因而,應從健全管理機制、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以及增強學生主體意識這三方面著手,實施學術誠信教育。
1.發揮教育部門的職能作用,構建學術誠信教育“管-監-檢-懲”機制。第一,以國外誠信管理機制成功經驗為借鑒,建立英語本科生學術誠信檔案。學術誠信檔案旨在培養大學生的誠信觀念,規范其誠信行為。將學生的誠信情況(如作業、考試和論文寫作)記錄在案,并與獎學金評定、出國推薦以及未來職業和生活等掛鉤。有不良記錄者,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這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方式體驗、踐行誠信,逐漸養成自覺誠信意識。第二,以制度為保障,建立學術誠信管理、監督、檢查和懲罰體系。成立專門的學術誠信管理和監督機構,制定詳細的學術規范和標準,監督并定期檢查學術失信行為和防治情況。對學術失信行為情節較輕者,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影響惡劣者,給予嚴厲懲罰,并在通告欄、網站上予以公布,以便懲前毖后,防止學術不誠信行為滋生蔓延。在各個環節的實施過程中需把握以下幾點:首先,在制定規范和標準時,不妨參考《MLA科研論文寫作規范》和英美高校的學術規范條例,細化規則,并輔以實例,使學生有所參照。其次,在監督環節上,可采用多種方式,如生生監督、師生監督。再次,在懲罰環節,應提高懲罰的執行力,而不是紙上談兵。除了進行學術規范教育外,“防患于未然”尤為重要。比如,可以采用現代技術——反抄襲軟件來遏制學術失信行為,可采用學生先自測,學院在論文答辯前再檢測的方式。若整篇論文和各章節的重復率超過學校規定的比例,則責成論文作者修改。再次檢測若仍達不到要求者,則不予答辯。第三,以本科生參與為手段,營造良好的學術誠信氛圍。在我國,學術誠信教育主要依靠政府和教育部門的行政手段,從政策的制定到實施都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成為被動接受者。其結果是,學生沒有主動參與實踐體驗,不利于其學術誠信意識的形成。因此,應當加強英語本科生的參與度,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學術誠信教育活動,營造學術誠信氛圍,使學生逐步內化學術誠信理念。比如學校教育部門可邀請學生參加制定學術規范條例,監管和裁決學術失信案例。圖書館、學生會和學院可專門設置學術誠信教育網頁,組織學生相關規定、標準、規范、條例和懲罰措施,供學生隨時查閱。此外,學生可在???、校報和櫥窗登載學術誠信教育文章或宣傳冊。另外,采用英語學習經驗交流、英語演講比賽、學術誠信知識競賽和英語論文寫作比賽等方式,加強大學生學術誠信自我教育。
2.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完善學術誠信教育體系。第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為指導,強化英語本科生學術誠信意識。學術誠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的學術價值觀以及對學術誠信的認知。因此,要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學術誠信意識,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他們樹立正確的學術價值觀,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研精神,在學業和學術上互相信任,坦誠交流觀點,尊重他人的觀點和成績,公平競爭,自覺遵守學術規范,抵制違背學術道德的行為,成為學術誠信的捍衛者。第二,以年級為階段,實行“入學教育-課程論文-學期論文-畢業論文”的“一條龍”學術誠信教育培養模式。“一條龍”模式的具體做法是:以英語專業新生入學教育為契機,開展“學術誠信周”活動。人手一本《新生入學手冊》,內容包含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使新生一入校即感知科研誠信的重要意義。對于一、二年級的課程論文或課程報告,任課教師應強調學術規范的重要性。同時,可采用高年級學生進行講座的形式加深低年級學生對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的認識。同伴講座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因為中國學生“往往對正式的規則并不在意,而來自同伴(peer)的口口相傳(wordofmouth)對其更有影響力”。到了二、三年級,學生在撰寫學期論文或學年論文時,逐步養成了學術誠信的習慣。及至四年級撰寫畢業論文時,便會習慣成自然??傊?,學術誠信的培養需要經過系統、扎實和持久的訓練才能產生效果。第三,以“導學”為抓手,提高英語教師學術誠信教育指導水平。教師是學生學術誠信養成的引路人。因此,廓清“指導什么”和“如何指導”是關鍵。針對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指導,筆者曾提出“十三導”的原則,即論文前期準備階段的“六指導”(導學風、導目的、導閱讀、導文獻、導選題、導信心)、寫作過程的“三指導”(導科研態度、導宏觀與微觀結構和導耐心)以及答辯過程的“四指導”(導總結、導陳述、導答辯和導意義)。受此啟發,針對引文和參考文獻規范,筆者提出“六導”的指導思路,即:導學風——樹立“質量意識”“規范意識”“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導目的——闡述引文和參考文獻的意義;導閱讀——閱讀并仔細研究引文和參考文獻規范;導查新——如何在網上、圖書館查閱、篩選和記錄參考文獻;導格式——比較和分析文內引用和文后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和規范;導耐心——用心對待參考文獻的細枝末節,如“標點”的用法、各種文獻的著錄方法以及作者、出版社、出版地和出版年代的正確寫法,等等。
3.強化責任意識,激發英語專業學生學術誠信的主體作用。第一,以自律為準則,強化學術誠信自教和內控意識。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提高自我約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強自我道德培養和自我道德約束,自覺、自愿地遵守學術規范,成為學術誠信的傳播者。第二,以國際和國內“規則”為準繩,掌握基本的學術寫作規范。學術誠信是建立在學術寫作規范基礎上逐步養成的習慣。因此,了解和熟悉學術寫作相關規范是第一步。要了解國際上學術誠信教育和學術寫作規范動態,與國際學術慣例接軌。
參考文獻:
[1]張春芳.近五年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調查與思考——以某校為例[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09,(2).
一、基本情況
本年度我校大多數家庭都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關心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有部分家長文化素質不夠高,而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主要成績
1、把家長學校工作列入重要議事目標,努力提高家長的全面素質。
2、端正了學生家長的一些錯誤觀念,如:“易子不教”、“不打不成鋼”樹立民主、和諧、平等的家教思想。
3、定期召開各類學生家長座談會,如一年級新生、畢業生、中下生等家長會議,通過家長制會,使家長掌握了一定的教育藝術。
4 、讓家長撰寫家教論文,本年度編輯出版了二期《家庭教育論文》,發給家長人手一份,讓家長與家長之間交流宣傳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和成功的家庭教育經驗系統宣傳家庭教育的理論知識,要求家長樹立“為國教子,培育成才”的思想。特別是六(3)班朱偉燁家長朱沛娟同志撰寫的家教論文《讓孩子有德,讓孩子奮發,讓孩子有能》,由縣婦聯評選推薦到清遠市參加優秀家教論文評選。
三、具體做法:
(一)加強對家長學校的指導,提高家庭教育的認識
為辦好家長學校,我校成立家長學校領導機構,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認真與家長上好家教課,努力提高家長政治文化學習,提高他們的文化教育素質、思想素質,讓他們認識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他們對子女的責任感,讓他們正視家庭教育。
1、定期組織家長的學習。當前,由于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孩子在思想上甚至行動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效仿,那么怎樣引導孩子,教育孩子呢?我校不但對教育十分重視,而且重視做家長思想工作,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家長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懂得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們的第一所學校,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從而使他們自覺履行職責。
2、定期組織家長分期分批分類型認真學習上級有關的家庭教育文件,學習先進的家庭教育經驗,提高家長的家教水平。
(二)積極動員家長參加豐富家教知識的學習。
提高家長各方面素質,這項工作也是學校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
1、認真上好家教課。為了有效提高家長的各方面素質,我校認真組織家長上好家教課,還開展家長座談會,在日常生活中探討各種不同的家教方法,虛心向經驗豐富的家長請教,取長補短。
2、加強家庭教育宣傳工作,積極參加《走進孩子心靈》的專題報告會。為了更有效提高家長的家教知識,我校利用家教專欄定期有效針對性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統一起來,聯成一個強而有力的整體。
3、定期向家長匯報學校教育教學情況。
(三)密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認真做好家訪工作。
我校建立三結合教育網絡,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聯系起來,動員教師認真做好家訪工作,要求每學期普訪一次,個別多次,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及家教情況。尋找最佳途徑,共同教育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
四、經驗與體會
2004年是“十五”繼續教育進入全面發展的一年,也是落實北京市和通州區教委“十五”繼續教育工作意見的關鍵一年。這一年,我們緊緊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各級各類的培訓,教師培訓工作抓出成績、抓出實效,進一步推動了我區教師教育工作跨入新的發展時期。下面將2004年教學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004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 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 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 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04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二)學歷教育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04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顒?,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04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沙掷m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礎。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 的教學反饋、優秀案例評選、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 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 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04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 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 《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 在“信息技術教育” 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五、2004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2004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培訓難度大。一是時間已過半任務卻沒有過半,逼人緊;二是教師培訓大樓建設期間,需要的教學設備不能完全滿足,硬件條件差;在此基礎上要完成培訓任務,難度較大。但是,在區教委和各基層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師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的培訓任務完成了,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