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電子技術課程設計論文
時間:2023-03-20 16:18: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子技術課程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3)01(a)-0044-02
1 引言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是電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實踐環節的必修課,其教學質量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關系。雙語教學是教育部2007年推出的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已經在09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開設了模擬電子技術理論課的雙語教學,效果很好。而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是為能夠應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而設置的,因此學生必須經過實踐教學環節的嚴格訓練才有可能牢固掌握課程的基本內容。電子技術起源于西方,西方電子技術的發展要早于我國。為達到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目的和要求,我們一直在探索一種更加適合自己特點并且又能夠與國際接軌的教學方式,通過實踐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
2 對傳統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的反思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實踐課程,該課程設計是針對《模擬電子技術》課程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進行綜合訓練性質的課程,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有關課題的設計和線路搭試調試,進一步加深對所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課程設計教學工作中課程設計總是被看作理論教學的輔環節,例行的設計程序是學生根據教師已編好的課程設計指導書在面包板上搭試實驗線路,機械地測試一些數據來驗證所講理論的正確性。在此過程中由于面包板被使用多次,難免有些插孔會變松,一旦導線去后會有接觸不良的現象,以至會造成電路調試困難。對于許多異?,F象絕大多數學生除了對預先設計好的電路反復檢查實物電路有無錯誤外[1],就根本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即使有的學生很幸運的做出來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外我們實踐環節所用的很多芯片資料都是英文的,需要有一定的英文專業述語。因此我們教師的責任就是必須要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教學方法;要考慮如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如何提高學生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
3 構建新的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及其探索
3.1 教學模式改革
為了改變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所造成的被動局面,須建構一種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模式[2]。適量的引入雙語教學,對用到的專業述語用英文表達,并告訴學生上網查閱AD芯片、TI芯片、LM芯片和ST等芯片,讓學生了解如何與國際接軌。我們必須要求課程設計的主體-學生明白課程設計是單獨開設的一門課程,必須要上好。其次給學生提供三個以上的不同課題,課題的選擇上既要結合學生目前學到的知識(因為他們才上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雙語教學2門專業基礎課),又要具有趣味性。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去做,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學習,并同時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課程設計的任務書和指導書,明確要做什么、需要用到哪些英文專業述語、如何去網上檢索可能需要用到的相關芯片、將如何使用該芯片以及對芯片的器件的要求等等。再將電子工藝融進課程設計之中,即在課程設計中除了印制線路板不需要做(由于課時與硬件條件的原因,我選用了焊接板)外,要求學生了解設計中所用元器件及材料的類別、型號、規格、參數和符號;主要性能和一般的選用原則以及所用元器件的測量方法;熟悉電子裝接工藝的基本知識和要求;掌握電子產品的手工焊接、裝配、調試技術。提高了對常用儀器儀表及元器件的選用和使用能力,掌握了焊接的技能。在滿足了電子工藝要求的同時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藝術審美眼光,即出來的產品具有藝術欣賞性。
3.2 教學實施
我在帶09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時已經嘗試了上述的教學方法,結果另人滿意。例如課程設計的其中一個課題要求學生設計一個簡易的電子琴電路,能發出八個基本音階。該課程設計要涉及到模擬電子技術理論中運算放大器的原理、振蕩電路的原理,功放電路的原理。那么在其中學生需要掌握small-signal low-power amplifiers、distortion、driving low-impedance loads、……Wien-Bridge circuit、op-amp等重要的專業述語。使得學生很方便的閱讀英文相關資料,同時又進一步加深了對于模擬電子技術雙語理論課程概念的理解。
該課程設計另外一個關鍵知識點是如何選頻,RC橋式振蕩電路是由RC選頻網絡和同相比例運算電路組成,對不同頻率的輸入信號產生不同的響應[3]。通過對RC串并聯選頻網絡的幅頻及相頻特性的分析找出選頻點。起振時>1,=3時,振幅達到穩定且可以自動穩幅;按下不同琴鍵即改變RC值;八個基本音階電路的構建基于此原理。在輸出級功放選取時,學生又能夠進一步加深對功放知識點的理解,學生經過查閱相關資料,選擇了低頻集成功率放大電路芯片及其所需的電路,設計出一個合理的綜合電路圖。在安裝、調試、測試的過程中,遇到能否通過喇叭發出八個基本音階問題。聲音是否好聽即悅耳;若發不出聲音,需要找出問題所在,改進電路。這期間學生必須經過反復的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還要有細心、耐心、恒心,從中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在成功調試出電路后,有音樂細胞的學生還激動地當場彈奏了“歡樂頌”,班里其他的學生也都被這個曲子感染得歡呼了起來。雖然感到模擬電子技術這門課程非常抽象、難學;課程設計的過程也是艱苦的,但與有趣的作品結合起來,結果是另人欣慰的。
3.3 課程設計報告撰寫
在課程設計教學改革中,對于課程設計報告撰寫,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能像寫模擬電子技術實驗報告那樣寫得簡單化、模版化。而是要寫成小論文的形式,不需要像寫畢業設計論文那樣多的字數,大約3000-4000字左右。我告訴學生論文正文應該圍繞主題有其整篇論文的結構,即節、段的層次及其劃分。正文應充分闡明對課題的觀點、原理、方法及具體達到預期目標的整個過程。內容務求客觀、科學、完備,要盡量讓事實和數據說話。物理量和單位應采用法定計量單位等,完全屬于科技論文的寫作,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這樣為他們今后畢業設計論文的寫作起了一個引子和鋪墊作用,讓學生腦海里有這么一個意識存在。在我的鼓勵下,結果也是非常令人滿意。
4 結束語
根據我校以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本次課程設計對原有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行了改革,并且適當融入了雙語教學,跟蹤世界的電子技術發展,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思維的培養。通過課程設計,學生不僅掌握了一個小產品的制作過程,而且掌握了相應的專業英文述語;更加理解和掌握了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精髓。使學生將理論知識點運用到實踐中,并通過實踐將理論知識點有機的融合起來。使學生從興趣中感知了理論知識,又從抽象的理論知識中獲取興趣,經過培訓的學生已經在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也為學生今后的主動學習以及以后的畢業設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長國.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探討[J].電子制作,2006.12,55-56.
用中文來解釋TRIZ理論,其實質意識就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1946年,前蘇聯發明家根里奇阿利赫舒勒(G1S1Altshuller)創立了TRIZ理論,該理論的創立是建立在研究世界各地250萬份高水平專利基礎上,發展出的面向人、基于知識的的解決發明問題的系統化方法學。普遍認為TRIZ理論就是使人變聰明的理論,TRIZ理論一度成為了前蘇聯國家的較為重要的機密,在工業、軍事、航天、航空等領域TRIZ理論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西方國家稱為”點金術”,自1970年起,前蘇聯開始為將TRIZ理論引入中小學生教學課程,取得了喜人的成績。美國、西北歐、臺灣、日本等地出現了以TRIZ為基礎的咨詢機構、研究機構以及公司,有一部分大學甚至將TRIZ技術列為大學必修課程之一。轉眼間,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TRIZ理論和方法也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一套解決新產品開發實際問題的方法體系和成熟理論,TRIZ理論和方法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已經具備了超強的實用性,現已經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地,創造出成千上萬項重大發明,為眾多知名企業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TRIZ理論在汽車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TRIZ理論的不斷發展,TRIZ理論和方法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現階段,TRIZ在創新教學、創新設計、創新科研等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取得了傲人的成績,筆者從TRIZ理論和方法的角度出發并在汽車電子技術教學中應用這一理論,旨在促進汽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為汽車服務工程的創新性人才培養提供一條途徑。
(1)改革汽車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眾所周知,汽車電子技術課程涉及到的較多內容,如汽發動機原理、汽車構造、汽車故障檢測、汽車電子技術等等,在涉及的這些課程中,有的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設計性,對于這樣的課程,就必須對其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強化。從實質上來說,想要靈活的運用汽車教學過程中的基礎理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創新,正因如此,在講授這些實踐性和設計性較強的課程的時候,一定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啟發學生的思維,采用不同的應用實例來解釋一個原理或一個方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在講到電子巡航中應用的磁阻式轉速傳感器時,可以通過與學生之前學過的轉速傳感器的各種形式與現在學的內容進行比較,幫助學生記憶。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是改革汽車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的關鍵所在。汽車電子技術作為汽車服務工程的重點,其自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如果在運用“偏理論、清實踐”傳統的教學模式,那么必然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所以一定要加大汽車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充分利用學生的視覺、感性認識,將汽車電子技術的應用過程以及應用的不同形式,鼓勵學生積極的動手實踐。
(2)改進和完善汽車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首先,在汽車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可以制作精美的電子課件,如果能夠在汽車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引入CAI技術,那么勢必會給汽車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帶來質的改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也日趨完善,CAI技術(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以其特有的效果(直觀性和互動性),被廣泛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將CAI技術應用到汽車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采用動畫、三維等描述,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可謂是一舉多得。在汽車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汽車服務工程類課程的學習興趣,尤其是汽車電器、汽車構造這些課程,要盡可能的多加一些視頻,以最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汽車部件的裝置遠動過程,以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汽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結構。其次,對于學生的作業形式,筆者認為可以采用論文作業的方式,之所以采用這種方式,其主要原因是它能夠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授課接近尾聲的時候,用論文的形式布置作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最后,要訓練學生的思維方法和創新思維技法,講完一個基礎理論,我們就可以采用TRIZ理論中40個發明創造原理中的一個方法,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激發學生他們的聯想思維、想象思維、靈感思維,進而得到創新的成果。
(3)在汽車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應當重視實踐環節,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關鍵詞]電工技術網絡課程設計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10163-01
一、前言
由于電工電子信息科學的迅速發展,使該課程內容繁多,同時又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中必須遵循最優原則。教學設計系統由學習需要分析、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目標的闡述、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媒體的選擇和利用、教學評價及修改等七項有機整合構成。網絡課程的開發要進行教學設計,設計思想不對頭,再好的技術也不能發揮效用。因此,認真做好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是網絡課程開發的關鍵[1-5]。本論文詳細介紹電工技術網絡課程的設計。
二、電工技術課程設計
(一)電工技術學習需要分析。學習電工技術的學生都已經學過高等數學、普通物理等先修課程,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他們已經了解和掌握基本電路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有獨立學習這門功課的能力。對于電工技術網絡課程來講,期望學生達到的狀況是進一步深化學習,全面掌握電路基礎知識,如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幾種典型電路和電路的暫態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熟練掌握電機與控制部分,最后了解電工的測量及供用電等實用技術[3-6]。
(二)電工技術教學內容分析。將教學內容分解為相對獨立的知識結構,即電路部分、電機與控制和電工測量;然后,明確不同教學內容之間的結構關系,即首先掌握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電機與控制部分,最后學習電工測量技術,使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理論到實際應用、循序漸進地學習,同時也保證學習者頭腦中清晰的教學流程,但是各個內容之間相對獨立的,方便學習任意選擇學習。電工技術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如圖1所示。
(三)教授對象分析。教學設計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教學目標是否實現,要通過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體現出來,而學習者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通常和自己的學習特點聯系在一起。學習者分析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準備情況及其學習風格,為學習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學習目標的闡明、教學策略的制定與媒體的選用等提供依據。了解學習者的基本特征,確定教學內容的教學起點,作為網絡課程設計依據。本課程主要是面向技術學校的學生。技術學校的學生學習具有參與性、自我教育性、差異性和矛盾性等特點。
(四)學習目標分析。電工技術是非電類專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學習本課程的目的就是達到能夠熟練掌握常用電工、電子器件及其基本放大電路和典型電路的功能和應用,能夠自如運用一些電工電子技術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五)教學策略制定。在本網絡課程中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方式:講授型模式、個別化學習模式、討論學習模式、協作學習模式、探索學習模式。在電工網絡課程設計中,對這五種主要學習模式進行有機結合,使之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同時,注重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以適合于學習者的學習特點,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媒體選擇。教學媒體是承載和傳播教學信息的載體和工具。在教學過程中選擇與運用教學媒體主要考慮媒體與教學內容的統一性;媒體與教學方法的協調性;媒體與認知水平的相容性。本網絡課程主要面向成年人,采用文本、圖像和動畫三類教學媒體,以文本為主要教學信息表達形式。
三、電工技術網絡課程制作
(一)電工技術網絡課程體系結構。電工電子技術網絡課程由課程目錄、課程要求、內容索引、習題指導、課程實驗、教學資源、討論天地七個模塊組成。這七大模塊構成一個系統,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二)電工技術網絡課程頁面設計。文本是在Dreamwaver網頁編輯下,進行文字錄入的。對電工電子技術網絡課程頁面中的字體設計基本原則是字體不易過多,不要使用超過三種以上的字體,并且要盡量使用常用字體。本網絡課程圖形圖像采用FireworksMX和photoshop7.0軟件進行處理。
網絡課程是由一頁一頁的網頁按照一定的順序和結構組成的。頁面設計中注重根據主題內容的不同制作出生動、和諧、美感的界面,整個課程既有變化又有統一的節奏和韻律的格式,使學習者在輕松愉快的審美感受中進入網絡學習世界,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知識信息。
(三)電工技術網絡課程導航設計。網絡課程的導航要求切實做到沒有迷航現象的發生,它能夠使學習者在學習內容之間自如跳轉,不受任何的限制,同時,也不能使頁面中的導航按鈕功能重復,雜亂無章的任意擺放,以免造成頁面面積的浪費。導航系統一般要求清晰、明確、簡潔、方便。在電工電子網絡課程設計中采用以下幾種導航方式:主導航欄、菜單式樹狀導航等方式。
(四)電工技術網絡課程交互設計?!敖换ァ笔蔷W絡課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遵守如下原則:一致性、簡單性、可靠性、趣味性。設計本課程中提供了很多方法和手段支持人際交互,比如電子郵件、電工電子技術論壇、聊天室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際交互方法都是學習者協作學習的有效工具。
四、結束語
一個良好的教學設計是網絡課程成功開發的一半。本文就詳細介紹了電工技術網絡課程的課程設計步驟:學習需要分析、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目標確立、教學策略制定、教學媒體選擇和教學效果評價。按照這七個步驟進行逐一分析與設計,然后把他們有機的整合在一起,確立出電工技術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系統,為后面網絡課程的制作提供指導意義。給出了電工技術網絡課程制作過程和制作原則。
參考文獻:
[1]楊振坤等,電工電子網絡課程的體系結構與實現技術,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
[2]成謝峰,電工電子網絡化教學系統,青島大學學報,2001
[3]婁淑琴、盛新志,“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中國遠程教育,2003.
[4]陳寶軍、楊改學,試論網絡課程的教學交往本質,中國遠程教育,2003.
[5]晶玉課件編寫組,多媒體課件制作實戰,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6]沈二,從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課件看國外網上開放課程發展,中國遠程教育,2002.
作者簡介:
論文關鍵詞:電子設計競賽,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創新人才
一、引言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信息產業部人事司共同主辦[1],從1994年到現在,先后舉辦了近十屆全國競賽和四屆專題競賽。大賽從一開始就確立了“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為人才培養服務”的宗旨,不斷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1][2]。我校從1997年開始面向全校召集優秀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成績斐然,先后獲得國家一等獎三項,國家二等將五項,山東省一、二等獎勵多項。這些成績對學生的鼓舞很大,要求參賽的學生逐年增多,參與的專業范圍也不斷擴大。參加過電子設計競賽的學生在系統設計、方案論證、整機調試、選用新器件及創新能力與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他們在畢業設計和以后的科研工作中,獨立工作的能力較強,受到了教師和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通過組織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期刊網,對程體系改革與創新能力培養的促進作用。
二、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促進了電子技術相關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完善
通過組織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及賽前選拔與培訓,發現我校本科生存在理論基礎較好而動手能力較差、參與意識較強而工程素養不足等缺點。這反映出教學過程重理論輕實踐、重軟件輕硬件,也說明現有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急需改革,如:在平時實驗課中,驗證性實驗多而自主設計的實驗少,單科性實驗多而綜合性實驗少,采用傳統的方法多而應用最新的技術少,反映電子技術應用的前沿課程少。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對電子類課程體系進行了一些調整和改革。
首先在教學內容上,由于新技術、新器件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和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開出了“可編程邏輯器件及其應用”、“電子設計自動化”、“現代電子系統設計”、“條形碼與IC卡技術”等新課程,編寫了教學大綱,經過多年實踐,效果良好,豐富和完善了電子技術課程體系。配合課程體系和電子技術競賽編寫了新的理論教材“電子設計自動化”和實驗教材“電子技術測量與實驗”。在新教材中,舍棄了過時陳舊的內容,引入新的內容,增加了電子線路軟件仿真的內容,使硬件軟件相結合,豐富了實驗手段。新教材還增加了大量的設計性和綜合設計性實驗內容,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實驗教學環節已由單純的“驗證”實驗向“單元驗證、分析設計、系統綜合”實驗相結合的方向轉變。根據新教材構建了模塊化的EDA實驗教學內容體系,具體框圖如下圖1所示:
其次從教學目的和教學摘要求學生按照已知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操作即可,這種實驗方式在基礎訓練階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因為其本身在時間、空間和內容上的局限性,不利于學生自由發揮,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非驗證性實驗因可讓學生自主設計和拓展實驗,從而提高了其挑戰性,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欲望,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是非常有利的。
圖1 模塊化的EDA實驗教學內容體系
同時對教學方法也進行了改革。教學方法改革是與教學內容的改革相輔相成的[1][3],競賽促進教學內容的更新期刊網,新的內容迫使有相應的教學方法與之適應,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們的新課程體系和教材給學生更多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教學方法上也應留給學生更多時間,因此,我們將原來的集中實驗教學方法,改為集中實驗與開放實驗、虛擬實驗、分布實驗等多種實驗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實驗模式由過去的單一模式向多元化的實驗教學模式轉變。我們的開放式教學包含兩方面的含義,即時間開放和內容開放。時間上的開放即在規定了學生的實驗內容以后,學生可以在相當大范圍內選擇完成實驗的時間,這樣學生可以在時間上有較大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內容上的開放是指學生在實驗中除了可以進行規定的實驗內容,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和愛好,選擇規定以外的實驗內容,這樣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通過教學體系、方法的改革與不斷完善,在平時的學習中就能給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提供實踐實習的條件和空間,逐步培養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通過實際動手設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本上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促進了實驗室硬件水平和綜合適應能力的不斷提高
電子設計競賽的場地是由參賽學校自己提供的。能否適應電子設計競賽各種題目的要求,體現了該實驗室的應變能力和綜合適應能力。長期以來,由于電子技術各類實驗室的裝置基本上是老三樣(電壓表、信號源、示波器),學生在實驗中接觸不到先進的實驗手段和先進的儀器設備,這個缺陷在常規實驗中的表現并不明顯,但在電子設計競賽惜時如金的場合下就顯得非常突出。誰采用的儀器工具先進、自動化程度高,誰就會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贏得更多的時間,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比如我們在競賽中使用的先進的數?;旌闲褪静ㄆ饕约皵底质静ㄆ鳎艿綄W生的一致認可,通過多年的競賽,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電工電子學教學中心的實驗室建設起點高期刊網,設備先進,為電子競賽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四、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推動了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內容和體系的不斷發展
課程設計是學生相對集中,實踐功能較強,比較能真實反映一個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一項教育教學內容[4]。因此,為了不斷適應電子技術發展的要求,同時也為初步選拔電子設計競賽學生做一個基本參考,整個課程設計體系也要不斷發展與完善。
首先從設計內容上,設計的內容不斷更新,難度也不斷增加;其次從軟件設計工具上,隨著電子設計開發工具的不斷發展,通過各種渠道將ispExpert、ispLever、ModelSim、Synplicity等各種流行的仿真軟件及開發工具逐一介紹給廣大學生使用;再次從軟件編程語言上,Able、VHDL、Verilog等多種流行的硬件編程語言都被廣大學生所逐漸熟悉;最后從硬件設計和測試工具上,自主設計制作了小型的“SZD-III型PLD實驗開發系統”、大型PLD課程設計演示儀器、電子競賽系統開發板等。
五、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使優秀學生脫穎而出,促進了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
電子設計競賽使那些具有良好的理論基礎、實踐動手能力強,特別是具有創新意識和協作精神的學生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間。他們不循規蹈矩,不死讀書本,而是積極進取,學以致用,理論密切聯系實際,通過賽前的培訓以及大賽的洗禮,使他們在各方面更加成熟。參賽的學生報考研究生時也受到碩士生導師的青睞,而沒有上研究生的同學在聯系工作時也極受歡迎,不少公司在招聘時深有感觸的說:“像這樣的學生有多少我們要多少”。這些學生的成才,也在低年級學生中產生了良好的輻射作用。
對于教師而言,由于我們的課程是面向全校學生的專業基礎課,教學任務比較重,為提高效率,施行的是模擬、數字、電工電子學三門課程教學人員相對固定的方法。每位老師基本上只負責其中一門課程。這樣一來,雖然教師能夠對所負責的這一門課程內容比較熟練,但時間長了對其它兩方面的知識期刊網,缺乏必要的聯系,從長遠看,不利于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學生的培養,因為學生將來面對實際的電路系統,所需要考慮的問題是綜合性的,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幫助學生樹立一個綜合考慮問題的思想,這是教學上的一個遺憾。而通過組織教師參加電子設計競賽的培訓工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這一狀況。教師們在輔導參賽學生訓練的過程中,不但提高了業務素質,而且認識到在教學中貫穿綜合考慮解決問題的思想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六、創立了一種實踐中較為成功的大學生學科競賽的培訓內容體系和組織運行模式
經過多屆全國、山東省、學校競賽,根據歷屆電子設計競賽所涉及到的領域,目前已經形成較為合理的培訓體系,培訓內容涉及電子系統設計、EDA、單片機、制作與安裝工藝、功率電子、軟件設計等內容,經過多年實踐,效果良好。同時也創立了一種實踐中較為成功的大學生學科競賽的組織運行模式。
(1)平時積累。通過電子技術相關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完善,使得有興趣和能力的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就能夠獲得一定的經驗積累和實踐機會,使得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設計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擇優選拔。在電子設計競賽開賽前,通過報名、筆試、實物制作、面試、推薦等方式擇優選出30-50名學生參加培訓和比賽。
(3)強化訓練。培訓開始時,根據歷屆電子設計競賽所涉及到的領域邀請相關教師為學生進行授課,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對相關領域知識有較深入的理解,打好設計基礎,然后由負責老師帶領參賽學生在現有硬件條件下對學生的軟件、硬件綜合設計能力進行強化訓練。
(4)模擬競賽。根據現有的硬件設備和條件,盡量節約開銷,選擇合適的可以完成的設計題目,把培訓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利用現有的器件和設備完成一次設計,強化鍛煉并檢驗參賽學生的設計水平和動手能力,并讓學生對真正的競賽有初步的認識和體驗。
(5)合理組合。在培訓和模擬競賽期間,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方面可能會有各自突出的表現期刊網,比如有的學生硬件水平很好,有的學生軟件水平很高,有的學生綜合設計能力很強,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點,并把突出的學生有機的組合成一個整體,保證參賽隊伍的質量和水平。
七、總結
競賽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方位考核,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實踐動手,是全面素質的培養[1][2][5]。在專題競賽中既培養了學生面對眾多社會需求選擇最佳實施方案的能力,又使學生經歷了由策劃、設計、制造、調試、試用全研制的開發過程,很多學生反映這段特殊學習經歷終生難忘。“通過前期培訓和選拔以及四天競賽,勝讀四年書本”,有不少學生這樣評價電子設計競賽,這種說法不免夸大,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在學生眼里競賽對于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巨大作用。
在該項競賽的引導下,電子技術相關課程已經和正在經歷著一系列調整和改革—優化傳統基礎知識、大膽引進前沿技術、不斷拓寬學生專業口徑、加強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重視創新教育的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姚建永、吳貽文.參加電子設計競賽,促進教學改革.高校教育研究,2008(17):31-33.
[2]陳立章、宋學瑞、彭紅.組織電子設計競賽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總結和體會.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8(4):95-97.
[3]林壽英.以電子設計大賽促進電子技術課程本科教學改革.福建農林大學學報,2008(11):103-105.
[4]許利霞、趙文鋒、彭孝東等.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教學探索與實踐.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9):57-58.
[5]燕飛、韓寧、闞江明.從電子設計競賽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9):112-113.
福建省武夷學院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電類專業開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分列為三門子課程:包括60個學時的理論課程、20個學時的實驗課程和1周的課程設計,其中實驗課和課程設計為實踐環節。用倒三角圖表示課程結構、學時安排以及三者之間的相輔相成的關系。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最大特點是內容較多,學生普遍感覺較難,涉及知識面廣、應用性較強。
二、課程教學探討
1.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學生上理論課普遍感覺比較抽象、較難理解與掌握,合適的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對于一般本科學生比較合適。教師在黑板寫的時間,學生有短暫的時間進行消化和記筆記,有利于對內容的即時理解和課后復習,使得大部分學生能跟上老師的授課進度。比如,在講授到三極管基本共射極放大電路時,學生對于小信號等效電路畫法比較難于掌握,而僅僅用多媒體授課放映效果不理想。教學中可以結合板書,分步畫出三極管的H模型,結合小信號等效電路的依據,在黑板上一步步畫出來,學生理解起來就更方便。這在模擬電子技術中是比較基礎的理論內容,基礎內容講透了,有利于后續章節的順利展開。但是對于某些比較難用語言描述的概念或者復雜的演變過程,使用多媒體動畫效果進行講解可以更形象生動,使學生更易于理解。例如,P、N型半導體中電子的擴散與復合,晶體管、MOS管器件中的電子、空穴的運動,電流的運動以及器件的制造工藝過程等。這些內容如果采用板書,畫圖太多、耗時較長,也很難做到形象表達。若用多媒體加上Flash動畫的方式學生就會更感興趣,有利于知識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課件畫面切換快,學生記筆記跟不上,授課時注意放慢速度,講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適當結合板書對內容作出提綱挈領性的總結。這樣結合多種教學手段既緩解了課程內容多與學時數明顯不足的矛盾,又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省時、直觀、形象的優點,因此受到了學生們的普遍歡迎。
2.營造討論式教學環境,加強課外輔導。
為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結合實際的學習狀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每節課上教師可以適當提出1-2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供學生探討,這一過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總結之前的教學效果,教材的后面章節,比如反饋、功率放大等,學生理解起來就很困難,學習興趣急劇下降。每周設置1-2個課外的時間段老師給學生們答疑解惑,在學與問的過程中,學生對每堂課的內容能及時消化和吸收,這樣學生對整體內容能更好地進行理解,學會融會貫通,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實踐教學,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
1.加強實驗教學過程管理。
模擬電子技術實驗大綱中包括驗證性和綜合性實驗,其中驗證性實驗總計有8個,選做5個;綜合性實驗有2個,選做1個。實驗采用自編的實驗指導書,書中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使用儀器、實驗操作步驟和思考題等等,要求學生結合實驗原理和思考題認真完成實驗預習報告,學生在每次實驗前對實驗項目有基本理解,教師批閱后再根據情況進行講授。在實驗過程中,摒棄傳統的“老師做、學生看”的教學模式,我們要求學生自己調試電路和操作實驗儀器,獨立排除實驗故障,找出問題、原因,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每個實驗項目。實驗報告中學生需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誤差,對實驗現象做合理的分析及總結,提出改進意見與措施。這樣學生能結合理論與實踐,動腦動手相互結合,提高實驗的教學效果。
2.重視課程設計,解決實際問題。
課程設計是學生把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性本科學校培養學生的主要目標為未來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動員和組織電類學生開學初準備基本的實踐工具,比如電烙鐵、萬用表、斜口鉗、焊錫等等。學校專門設置1周的時間進行本門課程的設計,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呢?教師可先給學生提出基本要求,給出一些參考題目,為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也可自擬題目。課程設計分組進行,要求每組限2名學生。在課程設計教學中要求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絡資源,學生學會怎樣查資料、怎樣看資料,如何從資料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對于興趣濃厚的學生可以結合每年的校園科技節活動和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給學生更大的平臺去實踐鍛煉,對于學生的科技成果,還應指導學生試著撰寫科技小論文,實踐聯系理論,提高其科研能力。
3.強調專業仿真軟件的運用。
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利用計算機的仿真軟件對電路進行驗證、設計和分析已成為一種趨勢。主要原因有:(1)計算機仿真不局限于地點和時間,比較方便,用電腦裝好軟件就可以進行電路的設計;(2)其可替代采用簡化電路模型搭接實際電路進行驗證的傳統設計方式,同時可有效地對電路參數確定和方案選擇,并在設計初期對產品的性能進行可靠預估,從而提高設計質量、縮短設計時間、節省設計費用,因此成為了現代設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3)利用仿真結果得出電路性能受電路中某些關鍵參數的影響,可更好地理解電路的特性和性能指標,對實際電路設計和調試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目前電子技術中應用較廣泛的仿真軟件有Proteus、Pspice和EWB等等。教師對于剛剛接觸仿真軟件的學生,應先結合實際情況講解一個軟件的基本用法,系統地介紹相關的電子資料和軟件安裝的方法。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大學生基本上都有個人電腦,挖掘其自學能力,對引導其觸類旁通具有現實意義。對于課本上難理解的內容,比如放大電路的幅頻特性等可通過仿真實現,通過仿真過程與結果分析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而且學習好一門軟件對于今后的學習和工作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四、重塑培養方案,改革評分機制
傳統的培養方案是理論課、實驗課和課程設計加起來是一門課程,教師評出總成績,實驗課和課程設計只是作為總成績中平時成績的一部分。改革后理論課、實驗課和課程設計分列為三門子課程,三門課程各給出總評成績。理論課評分是按照“3+7”的機制評分,實驗成績按照“3+4+3”機制評分,課程設計按照“1+4+5”機制評分,詳細評分機制如表1所示。改革前實踐成績比重偏低,很難考查出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對實踐環節總是馬虎、敷衍,心里想著實踐成績不理想,還可以靠期末筆試成績提起來。評分機制改革后,學生比較重視實踐教學,做實驗和課程設計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五、總結
1.經過學校上述教學探索和實踐,使得教學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學生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學生感覺模擬電子技術雖然有點兒難,但是他們覺得能學到許多知識。
關鍵詞:地方高校;分層培養;實踐教學;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3-0112-02
一、地方院校的特點
地方本科院??蒲谐晒^少,以本科專業教學為主,分布在省會以外的中等城市,為本地區的經濟建設提供智力保障和科技服務支持,生源往往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領域中處于劣勢地位。就山東省而言,辦學歷史較短及學校在學科建設、師資類型、生源層次、辦學傳統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響,地方本科院校無法與研究型大學(北大、清華等)和教學研究型大學(老二類本科)在人才的培養上進行競爭。但地方院校的優勢就是了解地方的需求,知道地方需要什么,錯位發展,著力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成為地方院校的必然選擇。
二、電子類專業的特點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電子、通訊、計算機、數控人才顯得缺乏,社會急需大量這類應用型人才,而山東省多數理工科院校都設有電子信息類的專業,并且學生在校數相比其他專業是比較多的。但教學模式單一,教學體制等諸多方面都與培養現代電子信息產業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的要求存在著許多的不適應。山東高校中電子信息類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基本相近,只是在課程的深淺度上有所不同,無各自的特點?,F有的課程體系尤其理論系統性強、知識結構較完整的優點,但弊端是理論性占學時偏多,需較高的數理基礎,不適應在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中偏重實踐能力的需求,分層次培養不能在教學過程中體現。
三、調整培養模式,分層培養
我們借助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的先進理念,采取分層培養,大一、大二基礎課、主干課統一要求,拓展課、考查課根據學生的興趣培養。
1.首先鼓勵學生考研究生,給他們繼續深造創造條件,加強專業課、基礎課的教學,從時間、學時、師資上給與政策傾斜,安排優秀的輔導教師,安排專門的教師指導學生面式,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師資源、圖書資源、實驗資源,提高考研錄取率。
2.調整培養模式,加強實踐教學的學時,課程安排緊密。聯系學生頂崗實習半年,解決學生大三、大四學生課程相對偏少的問題。
3.鼓勵優秀學生考取公務員、村官、選調生等,安排有經驗的老師作專題報告會、輔導會。
四、校企聯合,頂崗實習
聯系企業,舉辦各種形式的招聘會,實現企業走進學校,學生走進企業,既可以為企業培養員工,同時又讓學生了解企業,更好地服務社會。利用教師的社會經驗和關系、往屆學生在企事業單位上的作用,通過培養方式的調整,可以讓學生在企業上頂崗實習,短則三個月,長可以半年,對于學生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的寫作起到積極作用。
五、多渠道增加實踐教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實踐教學計劃的設計上,為了更好地體現專業培養目標,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建立了由課程實驗、綜合實踐、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實驗課程設置,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加強實踐教學,把實踐課程進行了分類。在開設的實驗課程中,按照實驗類型可分為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和實踐環節課程四類?;A實驗為:計算機操作實驗、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實驗、電工電子技術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實驗。專業基礎實驗為:多媒體技術、MATLAB、信號與系統實驗、現代電子設計系統實驗。實踐環節為:軟硬件知識與實踐、課程設計、電子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在培養思路上,還注意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強化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
1.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不斷線:設置了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庫系統及應用、面向對象編程與應用實驗、MATLAB語言等?;颈WC學生每個學期都有上機實踐的課程,同時通過和社會上的勞動部門、職能鑒定部門聯合,使學生獲得全國計算機維修合格證。
2.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實踐動手能力,體現理工科特色,分階段實施。從一年級開始,基本每學期都設置有帶實驗學分的實驗或實踐課程。具體如下:
一年級:C語言編程仿真設計;大學物理實驗;加強實驗教學。二年級:實驗教學、實訓教學、課程設計同步進行,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數字電子技術實驗、軟硬件知識與實踐、創新活動。三年級:實驗教學、實訓教學、課程設計、頂崗培訓、技能培訓同步進行,信號與系統、高頻電子線路、微型計算機技術、計算機通信與網絡、通信原理、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多媒體技術、現代電視系統、電子設計自動化、Protel設計、高頻課程設計、學年論文、電子實習、微型計算機技術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四年級:在三年級的基礎上,增加實習、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的工作,現代電子系統課程設計、綜合訓練、學年論文、電子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六、多種形式實現人才的創新培養
1.構建學生的創新實驗模式。創新是靈魂,對于電子信息類學生尤其如此。學生通過課堂上、書本上的學習,以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教育,創新教育的形式非常多,應該說是不拘一格。
2.多證教育。學校利用與社會勞動部門的關系,讓學生取得一些職業資格證書。鼓勵參加各種專業技術培訓,如計算機維修培訓、電工技能培訓、電子工程師培訓、焊接培訓等。通過培訓,學生不僅可以拿到大學本科畢業證書、學位證書,還可以拿到勞動部門認可的計算機維修證、高級電工維修證、電子工程師中級證等。通過業余時間培訓、辦證教育,既增加了動手能力,又提高了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3.大學生競賽。國家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時期,針對大學生教育,也開展了很多競賽。如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電子工程師大賽、山東省物理實驗科技創新大賽,鼓勵學生參加培訓,凡是獲獎的同學都非常受社會的歡迎,即使沒有拿獎的同學,也在社會上得到了認可。
4.科技創新項目。隨著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啟動,很多大學生展示自己的科學素質,提高了自己的創新能力。學生每年從泰安市申請到科技創新項目十幾項,學生完成項目,寫論文,并且必須有自己的創新點,有的學生通過科技創新項目發明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及發明專利。
參考文獻:
[1]趙華君,程正福,朱家富,等.石東平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7(1):73-75.
[2]李陶深,蘇一丹,胡強,等.地方綜合性大學工程型、創新型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的理論探索與實踐.
[3]喬鬧生,等.電子信息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24):50-51.
【關鍵詞】數字電路課程;實踐平臺;工程設計;實驗
1概述
在教學過程中,具備數字系統設計實踐工程能力,涉及相關數字系統課程體系教學與實踐,在各高校的電氣、電子信息類專業中,數字電路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隨著數字技術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在后續專業課程中,顯而易見,隨著電子產品數字化部分比重增大,它在數字系統設計中基礎性地位越來越突出。
因此,培養適合現代電氣、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卓越人才,創新數字電路的課程幾次理論與工程實踐教學迫在眉睫。
根據我校近幾年電氣、電子課堂教學的實踐情況,數字電路課程應該以面向應用的數字電路設計為核心,在熟練掌握基本電路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引入先進的數字系統設計方法的課程教學和實踐內容。
工程實踐過程中,逐步從自底向上的設計方法逐步轉變到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法中來,以教師科研應用來拓展,以全面培養優秀數字設計卓越技術人才[1]。
2探索構建數字電路教學中的多層次的創新實踐平臺
2.1多層次的數字電路創新實驗平臺構思。
面向卓越人才培養的數字電路課程創新實踐教學,可以分層次進行在各個教學階段逐步推進,包括:面向基礎的數字設計的基本原理與工程創新實驗教學模塊、面向應用的數字電路課程設計教學和結合科研項目的創新實踐平臺[2][6]。
多層次的數字電路創新實驗平臺架構如圖1所示。
2.2數字設計的基礎原理與實驗教學。
數字電路基礎原理和實驗教學是數字系統設計的課程體系的基礎入門階段,是培養數字邏輯代數與邏輯電路的重要過程,大類可分為時序邏輯電路和組合邏輯電路,其中時序邏輯電路主要包括:鎖存器、觸發器和計數器,組合邏輯電路包括,編譯碼器、多路復用器、比較器、加(減)法器、數值比較器和算術邏輯單元等。教學的目的是訓練學生掌握組合和時序邏輯電路堅實理論基礎,使學生掌握數字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電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實驗技能,不但要注重基本數字電路與系統設計理論的理解,同時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了解面向應用和現代科技進步數字電路新的設計理念[2][3]。
2.3面向應用的數字電路課程設計實踐教學。
隨著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EDA)和可編程器件(CPLD)的不斷發展和應用,以EDA技術為主導的數字系統理念已經成為企業工程技術的核心。數字電路課程設計主要培養學生利用中小規模數字集成電路器件和大規??删幊唐骷M行數字電路設計和開發能力。在卓越工程師培養背景下,結合前階段數字電路課程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實際情況及EDA技術的發展狀況,適時進行數字電路課程設計和EDA技術課程的綜合銜接,以及課程深度融合[4]。主要內容包括:
2.3.1基于Multisim等相關軟件的數字系統仿真實驗??梢詷嫿ㄌ摂M數字實驗系統,不但較好地模擬實物外觀外,還可以利用系統提供的實驗平臺開展實驗的設計、仿真,進行實驗內容的邏輯驗證。
2.3.2基于通用和專用數字芯片的數字系統設計。其主要特點是有很好的直觀性和具體性。
2.3.3基于硬件描述語言(HDL)的數學系統硬件描述。采用硬件描述語言實現數字邏輯設計,基于EDA環境仿真和驗證。可以結合上述(1)和(2)的優點,采用硬件設計軟件化技術應用于數字電路課程設計的實驗教學中,通過綜合性實驗的自行設計和實驗,對實驗內容、實驗規模、實驗方法進行了綜合創新設計[5]。
2.4結合科研項目的數字設計實驗創新平臺。
在高等院校,教師即承擔教學任務,同時有各自的科學研究方向,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加入教師的科研團隊,形成教學與科研互利的良性循環。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數字系統設計,可以借助橫向或縱向科研項目形成綜合教學體系。比如:搭建在線可編程門陣列(FPGA)創新實驗平臺,形成數字電路、電路線路課程設計、可編程邏輯器件以及集成芯片系統設計,形成面向數字系統設計的課程體系[3]。同時,應用高校與知名企業建立的校企合作平臺,把企業界的研究信息和研發需求引入到教學平臺,開拓了學生的研究思路和視野,提升了學生設計復雜數字系統的能力;目前,我校正在與國際知名的半導體公司Xilinx、Altera和Cypress陸續建立卓越人才大學培養計劃,利用大學設置小學期,在FPGA和PSoC開發平臺上進行了面向實際應用的數字系統設計,在實踐平臺上不僅有學校的任課教師,還有知名企業派來的一線工程師指導同學們的實踐,相比改革前,取得很好的實踐效果,同學們的數字系統設計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時在編程、接口、通信協議等方面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對于優秀的學生,借助全國各種形式的大學生電子(信息)設計競賽這個創新平臺,組織他們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學習研究興趣和創新意識,綜合所應用的數字系統設計知識,發揮競賽團隊的協作精神。每年,我們都有部分優秀學生通過努力,創新設計的作品獲得專業認可,并取得了良好的參賽成績,也使得數字設計課程體系的建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3基于創新平臺的課程體系優化與實踐
卓越工程師培養要求的數字電路系統設計課程體系協調好相關電氣、電子類專業上下游相關理論課程、實驗綜合性設計同時得到協調發展。如何實踐論文所提到的創新實驗平臺,應該引進現代數字設計理念,重點把EDA軟件、設計工具、開發平臺與傳統的數字電路基礎理論教學相銜接。我們在這幾年對數字系統設計課程體系、創新實踐教學內容等方面的進行了改革與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我們逐步構建了面向應用的數字系統設計課程優化體系[5],如圖2所示。
4不斷探索數字電路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
4.1以數字電路設計為目的強化基本邏輯電路理論教學。
在進行復雜數字系統設計之前應該熟練掌握這些常用基本組合和時序邏輯電路,包括電路的功能、電路的描述以及電路的應用場合等。
樹立電路設計思想首先需要熟練掌握一些基本的邏輯功能電路。其次,樹立電路設計思想需要理論講解與實踐相結合,逐步熟悉硬件描述語言的描述方式。數字系統設計強調采用硬件描述語言來對電路與系統進行描述、建模、仿真等[2][3]。
4.2掌握面向應用的數字系統工程設計方法。
學生在掌握數字電路基本概念和一般電路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數字系統設計的方法、途徑和手段。其主要內容包括:數字系統與EDA的相關概念、可編程邏輯器件、硬件描述語言、電路元件的描述、數字系統的設計方法、開發環境與實驗開發平臺以及應用實例的介紹等。這些課程內容涉及面較廣,為了提高教與學的效果,探索總結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內容,并作為教學實踐中的教學切入點[1]。
隨著電子技術不斷發展與進步,現代數字系統設計在方法、對象、規模等方面已經完全不同于傳統的基于固定功能的集成電路設計[1][2]?,F代數字系統設計采用硬件描述語言(HDL)描述電路,用可編程邏輯器件(PLD)來實現高達千萬門的目標系統。這一過程需要也應該有先進的設計方法。根據硬件描述語言的特性和可編程邏輯器件的結構特點以及應用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闡述了先進設計方法。例如:采用基于狀態機的設計方法設計復雜的控制器(時序電路),應用或設計鎖相環或延時鎖相環來處理時鐘信號,應用自行設計(IPcore)軟核來提高數據吞吐量[1][2][3]。
4.3深化數字電路實驗教學改革。
實驗實踐教學過程中,注重基礎訓練與實踐創新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改革思路,加強學生工程思維訓練、新平臺工具的使用、遇到邏輯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分析能力。在實踐過程中的提高創新性和綜合性能力,面向應用的數字電路創新平臺建設,需要不斷提高課程試驗、實驗和實踐過程在教學中的比例,在符合認知規律的同時,逐步加強來源與實際需要的綜合性數字設計實驗。
5結語
數字電路是電氣、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論文針對當今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要求,以及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探討了面向應用的數字電路課程創新實踐平臺。提出了多層次的數字電路創新實驗平臺結構和面向應用的數字系統設計課程優化體系。目的在于,通過課程及相關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使得學生更快、更好的適應現代數字技術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孔德明.《數字系統設計》課程教學重點的探討,科技創新導報,2012.1,173-174.
[2]任愛鋒,孫萬蓉,石光明.EDA實驗與數字電路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實踐,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4,200-202.
[3]葉波,趙謙,林麗萍.FPGA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中國電力教育,2010,24,130-131.
[4]秦進平,劉海成,張凌志等.電類專業數字系統綜合實驗平臺研制,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6,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