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8: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內容摘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的課程。它將自然科學各主要領域的基礎內容,包括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的知識,綜合在一門課程中,能夠更好地體現自然科學共同的學科背景、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方法。它表現在學習內容與學習經驗的綜合,動手和動腦的結合,以及科學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上。
關鍵詞: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 實踐 探究
《科學課標準》指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科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合作伙伴?!比绾翁岣摺犊茖W》課的課堂教學效果呢?下面我談談在教學中和學習別人課堂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正確引導和實踐“科學探究”。
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往往表現出很強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個環節,并且每個環節都試圖充分展開。我們以為只有這樣才是在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學習活動。在這樣的認識指導下,我們在教學設計上時常出現偏差,在教學實踐中常常出現時間不夠,課的中期轟轟烈烈,后期草草收場的現象。為此,有必要重新正確引導和實踐“科學探究”。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為學生的科學探究提供基礎。因此,要做到這幾點:
首先教師要真正鉆研教材,不斷地創新。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編寫者的設計意圖,教學中在能夠熟練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內部深層次的含義、熟練運用教材的基礎上大膽的進行創新型處理。一切現存事物都是不可能盡善盡美的,根據自己所在的大教育環境,因地制宜地用批判性的精神對待教材。
其次,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難易的“度”。在《多種多樣的動物》一課中,教材要求學生能夠對各種動物如:有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進行描述,學生剛剛進入科學探究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都有一定的難度,更談不上對自己很少見到的動物進行觀察了。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刪除這部分探究內容,將它放到課外以小組討論共同完成。
再次,在教學中要精簡探究活動數量,控制活動中的變量?;顒佣嗔?,如何保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那就必須要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把握好重點,并圍繞這個點,做深做透,通過完整的探究過程,讓學生獲得理智能力的發展的責任。而千萬不能浪費時間蜻蜓點水式的面面俱到,讓學生跟著你草草收場。所以與其熱熱鬧鬧,豐富多彩,還不如減少兩個活動或某些環節,保證充分地時間,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細了,那么學生的收獲可能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上的了。
二、有效地選取和利用材料
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而探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探究材料的選取,而有結構的材料能提示科學概念,能反映自然現象的某種關系,能使學生通過對材料的探究,從而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精心設計、選擇、提供的有結構材料是探究式教學得以開展的根本,是學生參與實踐,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素養的關健。
1、立足提示科學概念,體現材料的啟發性
根據教學實際,材料的啟發性結構的方法亦有不同。如在教《物體的沉與浮》一課時,準備了三組教學材料,第一組提供了木塊、石塊、泡沫、橡皮、鐵釘、葫蘿卜、牙簽等形狀、大小、輕重都不同的材料。學生實驗后,發現物體的沉浮與大小輕重無關,與原有的認知(學生認為重的沉,輕的浮,小的沉,大的?。┌l生矛盾,學生一臉的不解;第二組提供了大小不同重量相等的五個瓶子,實驗后學生發現在重量相等的情況下,大的浮,小的沉;第三組提供了重量不同、大小相同的五個瓶子,實驗后,學生發現在大小相同的情況下,重的沉,輕的浮。以上三組實驗材料,在教學上有很大的啟發性,使學生在探究中不斷地否定自己,不斷地激起學生揭示科學概念的興趣,不斷地激發學生去探究。
2、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突出材料的趣味性。
材料的趣味性能使學生在無意識間便能全程參與到探究中來,教師在探究材料的選取上應在形式上、內容上、組織上去突出材料的趣味性結構。如《壓縮空氣》的教學中教師提供了皮球、注射器等材料,讓學生在拍皮球比賽和玩注射器的活動中發現空氣是可以被壓縮的,壓縮了的空氣還具有一定的彈性。在這里不管是在材料形式上和材料內容上,還是在材料組織上,都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三、巧妙地創設有利于科學探究的問題情境
科學課的情境創設是為了提高科學課的課堂效率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好的情景是能抓住學生的心,孩子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如下兩個情景創設:
情境一:《比較水的多少》:小朋友們去春游,小明小組的同學帶了三瓶飲料,大家都想把最多的一瓶讓給其他同學,可是怎樣比較飲料的多少呢?接下來整堂課都圍繞這個問題展開。
情境二:《淀粉的觀察》:昨天我們觀察了米飯,今天老師帶來了糯米飯,讓大家嘗嘗,吃飯前我們應該先干什么?(學生:洗手)今天在實驗室我們就用老師的消毒液消毒一下吧,學生開始用碘酒消毒,拿飯的時候發現手怎么越來越臟?學生很好奇的開始提問。
顯然上述的二個情境創設效果不一樣,《比較水的多少》表面上是為了謙讓,但實質上對這堂課堂效率的提高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提不起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兜矸鄣挠^察》的情境設計極為精彩,學生被這種現象所吸引了,接著就開始自主的思考與探究。大大的提高了這節課的課堂效率。后者的教學情境設計,有利于學生探究問題的提出,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
四、積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表達與傾聽是相輔相承,交替發展的。學生在表達和傾聽中傳遞信息和接收信息,在內部消化吸收和情感體驗的過程。隨著傾聽與表達深入,思維活動的水平也就會得到螺旋式的上升,認知、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培養。由此可見,在科學教學中學生“聽說”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作為科學教師要時刻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1、建立民主、親善的師生、生生關系,讓學生樂于傾聽一個人發言,大家認真傾聽,不但可以聽得明白,還可以鼓勵說的人越說越起勁。要讓學生明確并不是發言才是參與,聽同學發言同樣也是參與。使學生逐漸養成善于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在聽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別人的意見,邊聽邊想,吸取他人之長,充實自己。還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敢于質疑,勇于創新。要做到這些,需要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提一些這樣的問題:“你贊成他的觀點嗎?”“對于他的見解你還有什么補充嗎?”“請你評一評他的說法?
2、創設情境,激活學生心態,鼓勵大膽表述。
新教師經過高等院校的學歷教育,具備比較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但是,隨著科學技術及理論的迅猛發展,教師只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已經很難滿足教學的要求.因此,各類院校要加強對新教師專業理論的培訓,提升其專業理論水平.一是請進來.邀請兄弟院校的知名專家、專業帶頭人來校,就專業前沿理論進行講座,使新教師掌握本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及世界領先的高科技知識,幫助新教師掌握專業發展動向,提高新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二是走出去.有計劃地安排新教師參加專業進修,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理論水平;鼓勵新教師參加學術研討活動,通過學術交流,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三是崗位自學.新教師都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要充分發揮新教師的自學能力,使其在學習中發現自己的“短板”,有針對性地學習.通過自學,及時追蹤學科的前沿動態、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方向.
2打牢教學基本功是提高教學能力的關鍵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素質的重要體現,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基本條件,是教學能力提高的關鍵.教研室要給新教師創造條件,使其打牢教學基本功.一是以老帶新.為了使新教師能夠盡快掌握教學基本功,可安排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與新教師結對子,對新教師進行傳幫帶.老教師從內容的安排、課件的制作到教案的編寫,從教姿、教態到板書的書寫等細節對新教師進行指導,使新教師少走彎路,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提高教學基本功.二是新教師要勤學苦練.新教師要給自己提出要求,制定標準,自我加壓,勤學苦練,打牢教學基本功.首先,教姿、教態要規范.新教師要加強教姿、教態的訓練與養成,講課時要大方得體、姿態規范,形成良好的課堂講授習慣.其次,語言要簡練、準確、生動.“簡練”要求教師上課用詞恰如其分,不要模棱兩可和啰嗦;“準確”要求教師認真備課,弄清所要講授內容的來龍去脈,弄清每個概念、定理、定律、原則、原理的確切含義,真正領會其內容,做到語言表達準確;“生動”要求教師語言表達具有感染力,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次,提高課堂調控能力.新教師課前要認真備課,做好教學和心理準備;上課時要充滿信心,從容應對,不要縮手縮腳;課中要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注意觀察學生表情和神態的變化,適時調整講授進度和教學方法.
3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學能力的保證
教學方法和手段是達到教學目的、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也直接影響知識的傳授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新教師要加強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提高教學效果.一是教學方法創新.新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大膽創新,大力開展啟發式、學導式、案例式、討論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能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并配合使用.如,對理論性強、不易理解的內容可以采取啟發式教學;對理論性不強、淺顯易懂的內容可以采取研討式教學;對操縱性強、需要實習的內容可以采取實踐式教學;對技能性強、需要動手動腦的內容可以采取互動式教學.新教師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上要多向老教師請教,多聽課,勤思考,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學手段的創新.教學手段是實現教學方法的重要保證,是傳授知識的根本途徑.因此,新教師要加強教學手段的學習和掌握,廣泛開展多媒體教學,注重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的結合,提高教學能力,保證教學質量.
4建立、健全管理機制是提高教學能力的手段
(一)教學認知理論有待改進
筆者在走訪中發現,很多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品低下,不能夠針對當前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及認知規律來組織安排教學,有的忙于事務性工作沒有時間研究教學環節設計、課后反思等活動。缺乏對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教法的研究和學習,總體來看教學認知理論乏善可陳。
(二)缺乏深造學習機會和科研能力提升
很多教師忙于課程工作量的完成及各類教學、教案的檢查,不去對教學進行反思,不去參加深造學習,不去撰寫科研論文,更不用說去通過教學科研來提升完善自己。因此,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素質提高已成為小學英語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小學英語教師教學素質的培養
作為英語教師,不僅要具備英語專業的文化素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還要掌握轉化知識的能力素質。在以下論述中,筆者將從兩個方面來討論為小學英語教師教學素質的培養,即普通能力素質和專業能力素質。
(一)教師普通能力培養
筆者將英語老師必備的教學能力素質稱為普通能力素質,包括表達能力、課堂組織能力和教學科研能力。
1、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課堂用語的的使用要有一貫性,要簡單明了、規范準確,要有系統性和邏輯性。表達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觀摩示范課教學、英語教研討論和教師素質競賽等多途徑和手段來進行。教研組要有固定時間集體備課,“統一口徑”,規范課堂用語,互相聽課,互相指正、互相學習。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聘請校外專家、外教來指導。
2、教學科研能力:教師要善于發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且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應對的策略和解決的方法。要培養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己用理論進行思維并將理論應用到教學實踐的能力。
(二)教師專業能力素質的培養
專業能力素質包括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技能兩個方面。
1、專業技能素質包括語音、語法、詞匯、口語和聽力,這些都是英語專業教師應具備的基礎能力。以語音教學為例:語音教學是語言教學的根本,是學生以后的詞匯、聽力及口語的基礎。由于歷史原因,大多數英語教師的發音帶有濃重的地方特點,例如河北省張家口地區大部分縣和邯鄲的魏縣人分不清,四川、湖南、湖北和云貴地區以及江蘇南京部分地區的大部分人不能夠區別,大多數中國人不能夠發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格外注意自己的發音和學生的區域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詞匯教學需要教師掌握詞匯學的基本知識,了解詞匯的來源,掌握音、形、意之間的關系;語法學習要系統全面,口語聽力要多加練習。
獨立學院的生源屬于普通本科院校招生的第三批層次,高考錄取分數線通常比二本低20~30分。高考分數相對較低反映了該層次學生群體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集中表現為:
(1)知識的系統性較差,偏科現象比較嚴重,接受理論性、抽象性、邏輯性強的教學內容相對困難;
(2)學習態度消極,主動學習的意識薄弱,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欠佳,課堂學習效率不高;
(3)自信心不強,自我要求不高,個性較為散漫,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不足,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作業等普遍不到位。
二、獨立學院教師教學能力的內涵
鑒于當前中國獨立學院大都以本科教學為主的實際狀況,結合獨立學院教學活動的特點,從提高教學質量的角度考察,獨立學院教師的教學能力應主要包括:
1.教學目標與任務的認知能力
獨立學院雖屬本科層次但有別于普通本科的定位與培養目標,使得獨立學院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這是獨立學院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之初首先必須清楚認識和理解的。教師只有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獨立學院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的獨特性,才能在教學方案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選擇、教學活動的組織等方面作出合乎獨立學院教學特點的安排,從而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2.教學內容的駕馭能力
教學內容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載體和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對教學內容的統馭能力是教師教學能力的核心,是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根本保證。獨立學院教師駕馭教學內容的能力著重體現為:
(1)對教材內容的靈活處理能力。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依據和重要載體。由于當前適宜于獨立學院學生使用的教材尚處于建設之中,有些學科仍需使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材,即使是針對獨立學院所編寫的教材,但不同的專業培養目標、不同的學生學習情況對教材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教師不能拘泥于既有教材的內容,而要根據學科性質和特點以及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的要求,從整體上把握所授學科的內容,不斷吸收本學科的新知識,結合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與刪減;
(2)對教學內容中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比例安排。獨立學院的教學更強調實際應用,可學科知識自身的系統性、邏輯性以及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又要求教師不能過于偏應用輕理論。因而教師要能夠在規定的課時中兼顧兩者,合理分配概念、原則、原理等基本知識的講授與指導學生練習、應用的比重,做到精講多練。
3.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
教師作為“術業有專攻”者的身份,決定了其必然是包括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等各種形式教學活動和教學環節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教師的教學組織管理能力關系著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進行、教學目標可否如期實現、教學效果是否令人滿意。獨立學院教師教學組織管理能力應體現為:
(1)教學環境與氛圍的營造能力。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跟隨教學進程而聽、說、讀、寫、看、做;
(2)教學秩序的建立與維護能力。獨立學院的學生在學習紀律、學習態度方面表現相對欠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只顧投入地教卻不顧學生的學,而是要時刻留意學生的表現,注意提醒、強調學生既遵守教學秩序又積極融入教學之中,以使教學活動井然有序地按計劃完成。
4.互動式教學的主導能力
教學是既由教師主導又不能完全由教師單方面主導、單向灌輸的活動,它是“由教師‘教’與學生‘學’共同構成的一種雙邊活動過程,彼此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基礎……二者都是教學過程中的行為主體?!备哔|量的教學活動必然是由教學雙方共同參與、平等互動的,教師負有更多的啟發、引導責任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為此,需要教師做到:
(1)理解與尊重學生。相對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獨立學院的學生普遍學習能力欠佳、自信心不足,這些都會影響到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發揮,不利于互動式教學。任課教師應予以他們更多的理解、關心與尊重,更多地考慮他們的學習接受能力與程度,在備課中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的內容、方式和進程;
(2)清晰又留白式的講授。教學活動具有“預設性”與“生成性”雙重屬性,“預設性教學是預成性思維影響下的教學形態,關注教學性目標、教師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學習結果以及教學的秩序等”,“生成性教學是在生成性思維影響下的教學形態,關注表現性目標、教學過程、師生互動等”。預設性教學要求教師作為學科專業知識的傳授者、知識形態的轉化者,能夠通過語言、文字、圖表、數據乃至教學時的表情、身姿等,簡明、清晰地將教學內容展現出來,使學生準確、無歧義地接受教學內容。生成性教學則強調教師的教學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的空間,激發學生在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基礎上,能就未知問題與教師進一步探討。為達到互動式教學,教師應將教學的兩種屬性統一起來,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留給學生發揮的余地;
(3)師生間溝通與交流。要獲得學生的合作、達到互動,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必不可缺。教師與學生在身份地位、生活經歷、知識儲量等方面的差異會投射在教學活動中,令教學雙方對教學活動的方式、手段、目的、效果等方面存在著差異,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與學生交流、溝通,從情感、認知乃至價值取向方面縮小師生之間的“代溝”。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這是教學活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應成為獨立學院教學活動所追求的目標。根據國外學者的研究,按照學習動機的不同可將學生分為應對挑戰型的“深度學習者”、為了獲取成功的“策略型學習者”、努力避免失敗的“表現型防范者”三類,其中第三類學習者“從不愿意投入足夠的精力去深入探索某個話題”,“采取應付的態度,以蒙混過關”,“通常借助于記憶,僅僅努力復制他們所聽到的一切。”由于生源性質導致獨立學院的學生不少屬于第三種類型,這使得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心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教給學生獲取所學學科專業知識的有效工具和信息渠道等等,都應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需具備的教學能力。
6.教學研究與反思的能力
舞蹈是一種展現世間真善美的藝術表達形式,舞蹈教學的開展也是對幼兒心靈的構建,為幼兒提供了一種發現美的途徑,也為幼兒提供了一種創造美的方式。在愉快的課堂環境中,進行舞蹈教學,這種快樂的感受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的理解美,感受美,追求美。
二、優化幼兒的道德品質
舞蹈看似簡單,但真正的想要掌握起來卻需要具備堅定的意志力,舞蹈教學中的很多動作在實際練習的過程中都是非常困難的,例如對于柔韌度的訓練,就需要學生具備堅定的意志力,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學生出現堅持不住想要放棄的現象,教師要針對這種現象對學生進行鼓勵,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直面困難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另外,幼兒舞蹈的表現形式一般為多人舞蹈,在舞蹈排練的過程中有一缺席就會變得十分麻煩,因此教師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還要讓學生明確自律的重要性,學會關心他人,注重對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
三、做好幼兒舞蹈教學工作的途徑
(一)注重教學針對性。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著各種方面的差異,教師要在對這些差異性做出充分的了解之后,再進行教學安排。對于小中班的舞蹈教學可以使用帶有歌詞的音樂配樂形式,這樣有助于學生對于舞蹈的理解,難度動作也需要適當的減少;對于大班的學生就可以采用略長的無詞音樂進行伴奏,并且舞蹈動作的難度也可以適當的增加。教師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掌握情況,動作難度一定要是逐步提升的,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沒有壓力。
(二)增強教學直觀性。幼兒接受新鮮的東西都是通過最直觀的感受,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時所傳授的舞蹈知識或者動作一定是直觀的,不要曲折也不要耐人尋味,這樣會使學生在學習和欣賞的過程中產生苦惱。無論是舞蹈內容中人物的表現還是情感的表達一定要立場明確,喜怒分明。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接受和學習。
(三)增加教學趣味性。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過于強調知識與技能實際是片面的,幼兒教育的關鍵是興趣的培養,趣味的感受。那么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注重“娛樂”與“游戲”在教學過程中的體現,教師可以采用舞蹈結合游戲的方式進行課程設置,讓學生在集體的游戲活動中對簡單的舞蹈動作進行學習,還要抓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給予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將學生熟悉的卡通人物編排到舞蹈中,增強學生對舞蹈課程的興趣,提升教學趣味。
四、結語
目前,各類大學都對各自的教學進行改革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和人對知識掌握的需求。但是所有的改革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在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的方面。第一,師生關系較冷漠。我國大學教育中往往強調知識教育,忽視態度、精神、能力的培養。教師的職責以傳授知識為主,師生之間則主要以知識為主要媒介進行單向傳輸。而關于學生個人生活、思想上的這些問題師生之間很少交流,老師與學生心理上存在著一定距離感。第二,許多教師的教學只注重于課程知識的傳授,而沒有真正注意到課程對于學生的情意的引導、興趣的培養、人格的健全方面所起的作用。第三,某些選修課程設置的初期忽視了學生的呼聲和意見。某些選修課程的設置不但要圍繞某種理念進行,對學生的興趣也要加以兼顧,以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教學內容陳舊。教學內容不等于教材內容,課堂教學內容雖不能脫離教材,但不應拘泥于教材。大學課堂教學內容不僅包括教師對教材知識的增減加工和個人理解后的“重構知識”,還需要教師關注本學科的前沿動態,不時把學科的最新知識成果以及個人的科研成果在加工后融入教學內容。第五,評價機制不健全目前高等院校的評價機制基本上是單向的由上對下的評價,或者說是評價主體同時扮演運動員和裁判員的兩種角色。在肯定這種傳統的評價機制的重要作用的同時,要合理地加入教學質量的直接受益者———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盡管學生的評價有局限性,但畢竟是“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其評價的客觀性不能小覷。以上這些問題要想得到解決,必須要對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促使他們在理念上進行轉型,才會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注意到某些細節的處理。
二、高等院校教師轉變教學觀與課程觀的途徑
(一)明確價值取向,改革教學方法,為學生量身定做課程的實施方案
價值取向指教師怎樣的教學勞動能夠為學生所認可和欣賞的價值評價。確立了科學課堂意識的教師,會以學生的身心特點為根據,區別學生的認知水平、需求特點,認真而不是隨意的、真誠而不是敷衍的、民主而不是獨斷的、開放而不是封閉地進行課程決策、課程編制及課程實施,以此作為自己的根本價值主張,為學生量身定做課程的實施方案。教師在講臺上展現的自信、大氣以及教學過程中的陽光魅力,源于主體意識的覺醒和自身價值的張揚,源于對學生的需求和認知水平的把握,尤其能夠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興趣、品位,通過課題的選擇,創造性的教學設計,師生共同構建一個鮮活的、動態的教學過程。[3]教師對傳統的課程文本的突破是教師對自己曾經擁有過的課程意識價值取向的審視和否定,是對靜態教材束縛的解放,是對新鮮的、前沿的學科知識營養的汲取,是對慣性教學思維的悖論。因此,這種創新式的突破是需要勇氣、經驗和智慧的,是值得提倡的一種進取精神,同時也是學生希望看到和認可的、科學的、有良知的、富有責任感的勞動。正是這種勞動,才可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真知。
(二)以學生發展為本,尊重學生主體性,引導學生參與構建課程
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權利,盡可能多地滿足學生的利益訴求,把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作為出發點和目標;要改變教學方式以及師生關系,重新認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要求學生從教學的“邊緣”角色轉變為教學的參與者,學習變成了教師指導下自主探究的過程。從教師的角度如何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呢?一方面要求教師調整教學關系,改變占有式學習方式。目前大學生的逃課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習方式更多地是一種占有式的學習,弗洛姆認為:“占有式學習就是盡可能完整地把聽到的一切記在筆記本上,以應付考試。這并沒有豐富他們的思想,這種大學生最多不過成了某個由別人提出的觀點的所有者。占有式學習的大學生只有一個目標:死記‘學過的東西’?!边@種學習方式對學生的應用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提高無益。另一方面是使學生成為課程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從大學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來看,學生還是大學課程的局外人和旁觀者,其主體性不但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反而被僵化的課程體系、陳舊的課程內容、自上而下的課程評價所壓抑,因而大學課程必須進行改革,讓大學生成為大學課程的參與者,使大學課程成為大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平臺,使大學課程最終培養出來的是“人”,而不是“物”。
(三)重視課程開發,努力拓展教學的廣度,挖掘教學的深度
在教學理念根本轉變的前提下,學生的學習所得并不完全是教師和文本教材的直接給予,而是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對優秀文化遺產的重新認識和消化,重新解讀,重新發現。教學內容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單純的傳承性課程和特定的教科書,而是把傳承性課程與體驗性課程整合為有機整體。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生成、建構、創造的“生態系統”;教師備課時的課程分析,不僅要分析教學難點、重點等傳統意義上的要素,更要注重課程開發與整合,挖掘、研究體驗性課程的亮點,在利用非文本課程資源上下功夫;現行的個別教材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先天不足”,需要教師盡可能地根據學生的需求,對教材給予補充和再造。其主要表現是對教材外可用案例的篩選,重要概念、知識點的再認識,背景、戰略的收集和積累等。
(四)完善新課程理念下的評價體系,促進教師教學觀、課程觀的轉變
1.沒有明確指導教師的工作職責
綜合仿真實習不同于其他課程的教學,參加綜合仿真實習的學生來自于不同學科不同專業,因此需要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指導教師形成教學團隊,相互取長補短來完成教學工作。然而,在教學指導工作中,指導教師職責不明確,互推責任,不能及時解決學習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2.缺乏相應的評價體系
綜合仿真實習教師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包括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及評價主體等。而目前對綜合仿真實習教師教學效果評價主要是看是否按時到位,是否參與了實習指導,完成教學任務,至于任務完成質量如何,并沒有進行相應的評價。即使有相關的評價制度,也因各種主觀或是客觀原因導致難以真正落實。對于實習指導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定性評價,就算是某些實習指導教師能認真地完成教學任務,按時到位,受到學生的好評,對其教學效果評價也難以真正體現出來,更談不上評價標準、內容、方法等。
3.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影響指導教師的積極性
綜合仿真實習由學校、教務處、教學單位等部門共同管理。在管理中,對綜合仿真實習的指導沒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從而難以全面而正確地評價綜合仿真實習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另外,綜合仿真實習由許多不同專業的指導教師共同完成指導任務,在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時,各指導教師又有明確的分工,如果采用學校常規的評價方法對指導教師作出評價,不能公平合理的作出客觀評價,難以促進教師之間的團隊合作,從而影響指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二、綜合仿真實習指導教師教學效果評價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綜合仿真實習的教學質量
通過建立科學的綜合仿真實習指導教師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可為綜合仿真實習教師指導效果提供統一的可操作的依據,推動指導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同時可以調動指導教師提高指導效果的積極性,從而增加指導教師工作壓力,使壓力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從而有利于提高綜合仿真實習的教學質量。
2.有利于推進綜合仿真實習教學改革
綜合仿真實習主要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術實踐的能力、跨專業知識復合運用能力、市場競爭意識與決策能力、團隊組織與協作能力、創新與創業能力。通過建立合理、有效的指導教師教學效果評價體系,能科學地評價綜合仿真實習批導教師的教學質量,提高指導水平,促進應用科技大學實驗教學特色的形成和教學改革的深入與發展。
3.有利于促進綜合仿真實習教學管理的科學化
通過建立科學的指導教師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可以較為準確地掌握綜合仿真實習的基本情況,獲得綜合仿真實習的具體信息。通過對信息的分析與研究,明確必須采取的相應措施,從而實現綜合仿真實習教學管理的科學化。
三、評價原則
1.多方位原則
綜合仿真實習指導教師的教學效果,應該從不同角度多方面作出客觀評價。綜合仿真實習是參與實習的學生、指導教師之間教與學的互動過程。評價主體也是評價的客體,通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互評,就可以形成教與學的評價效果互動。評價主體與客體互換互動。
2.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原則
為了保障綜合仿真實習全過程的各個實習環節都能得到及時的評價與反映,就需要參與教學評價的主管部門的評價,參與指導的同行教師的互評,還需要實習學生的評價。對于同行教師和實習學生的評價,可以采取定期評價的方式,對于教學主管部門,可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
3.量化與質化
評價相結合原則為了能對綜合仿真實習指導教師的實際教學情況用出科學公正的評價,對指導教師的教學效果作出充分肯定,對指導教師的評價應采取量化與質化相結合的方式,即通過分數加評語的方式進行評價。
四、綜合仿真實習指導教師教學效果評價體系構建
1.構建原理
對于綜合仿真實習指導教師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主要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方面來設計評價指標。具體指標包括:工作態度、教育引導、指導答疑、指導效果、作業批改、實習紀律及課堂管理等方面。確定評價指標后,然后針對每個指標制訂評價標準。再根據每個指標在評價體系中的重要性,確定各指標的比重。在評價標準的制訂中,盡量將評價指標量化,客觀化。
2.評價標準
(1)工作態度:要求積極主動參與實習指導工作,態度認真,保證在現場巡回指導。(2)教育引導:教師在指導實習的過程中,教育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素質和能力,提升職業素養;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提升專業水平,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3)指導答疑:在指導實習的過程中,指導答疑耐心細致;妥善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4)指導效果:深入公司主動提供專業指導和業務指導:掌握各公司(機構)業務活動進度;主動參與學生的各種討論,以幫助學生尋求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指導學生各種比賽活動。(5)作業批改:認真批改實習學生的實習日記和實習報告,督促學生按時填寫實習日記;指導教師每周批改實習日記一次,并作好批改記錄;及時解決學生反映的各種問題;認真批改實習過程中提交的資料成果,對成果評價客觀、合理。(6)實習紀律:遵守各項實習紀律。在指導實習期間無擅自離崗行為,無故遲到早退或缺課。(7)課堂管理:加強課堂考勤管理,嚴格實習紀律,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理學生日常秩序中存在的問題。
五、綜合仿真實習指導教師教學效果評價的實施
1.教師自我評價
組織綜合仿真實習指導教師每學期對自己的指導效果作出評價,及時發現自身實習指導中的不足之處,客觀地評價自己。通過填寫《綜合仿真實習實驗教學質量評價表》(教師用)。其評分占綜合評分的10%。
2.實習指導部評價
為了發揮實習指導部的監督作用,實習指導部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綜合仿真實習情況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工作態度、指導效果等評價指標體系的項目。其評分占綜合評分的比重為20%。
3.學生評價
學生是綜合仿真實習參與的主體,學生的評價在指導教師教學效果評價中起到主要作用。因此,在評價中學生的評價占主要部分,其比重可為70%。學生評價由綜合指導部組織學生進行,對評價項目的各內容進行打分并作出總體評價。根據教師自我評價、實習指導部評價及學生評價,即可計算出指導教師的綜合評分,其綜合評分=教師自我評價總分×10%+實習指導部評分×20%+學生評分×70%。實習指導部以為評分作為考核教師績效的重要依據。
六、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