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企業全面質量管理論文
時間:2023-03-20 16:18: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全面質量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QC小組;班組建設;基礎
QC小組活動作為班組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有效形式,其活動深入持久健康地開展,已經成為推動企業班組建設的巨大動力。筆者結合供電企業推進QC小組活動和班組建設工作實際,試就班組建設及QC小組活動的概念、QC小組活動對班組建設的促進作用,以及QC小組活動與班組建設結合的重要途徑三個方面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正確把握班組建設、QC小組活動的內涵與關系
班組建設工作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事關企業長遠發展的重大任務和強根固本的基礎工程。自1986年工業企業整頓后,國家經濟委員會要求圍繞企業升級使班組逐步由“單純生產型”轉變為“生產、管理結合型”;1991年,能源部、水利電力工會全國委員會又聯合下發《電力企業班組建設規定》,明確采取定級晉升的模式來加強對班組的管理及其組織領導體制;2009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國家電網公司進一步加大了班組建設工作力度,下達了一系列加強班組建設的指示和文件,國家電網公司更明確提出了“班組建設三十條重點要求”,要求從基礎建設、安全建設、技能建設、創新建設、民主建設、思想建設、文化建設、班組長隊伍建設八個方面加強班組建設。
二、QC小組活動對班組建設的促進作用
(一)QC小組活動提高班組現代科學管理水平。QC小組活動過程需要充分運用質量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嚴格遵循PDCA循環理論,運用排列圖、因果圖、調查表等統計分析工具,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相應改進對策;對于經過實施證明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需要小組成員運用標準化管理知識,對其以標準或制度的形式予以固化,將其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小組活動結束后,小組還須按照要求整理出成果報告和準備成果的PPT材料,這還需小組成員掌握一定的信息化知識和具備一定的文字總結能力。通過QC小組整體活動流程的開展,不但運用到了5S現場管理、PDCA全面質量管理、精益化管理、目標管理、標準化管理等先進管理方法和手段,而且進一步完善和加強了班組信息記錄、標準規范、專業技術培訓以及促動小組員工掌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技巧等職業行為養成等基礎工作,進一步推動班組由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由單純的生產封閉型向面向用戶的開放型轉變,不斷地提高班組的現代科學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班組建設水平。
(二)QC小組活動有效激發班組自主創新能力。通過開展QC小組活動,引導班組員工以現場工作存在的難點、問題為課題進行研究,尤其對于涉及新產品、新工藝、新領域的課題,通過組織技術攻關型或創新型QC小組,遵循PDCA循環原理,首先從當前工作迫切需要出發,提出方向性的技術攻關或創新型課題,運用新的思維方式,創新方法,提出不同解決方案,逐一進行實驗,從中選擇最優方案,據此制定對策及實施,及時做好技術創新成果的鞏固,對其予以制度化、標準化加以固化和提高,并推廣到生產中加以應用。通過QC小組活動的開展,促動小組成員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運用,并對現有技術不斷進行探索、改進和更新,不斷地探索新的領域,使小組成員的技術水平得到持續提高,并有效增強小組成員的創新意識和節能減排意識,提高班組的自主創新能力,使班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持續進步,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QC小組活動進一步增強班組凝聚力。QC小組活動是一項班組全體成員為了共同解決班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開展的團隊活動。QC小組成員在工作中甚至利用業余時間,自發組織、潛心鉆研,為了解決問題而各抒已見、努力攻關、解決難題。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小組全體成員在思想上、行動上都是一致的,為了共同的目標,打破崗位界限,既有明確分工又相互配合,充分發揮了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專長。這種團結的氣氛和合作的精神,給員工極大歸屬感,同時也拉近了成員間的距離,構建了和睦的人際關系,進一步增強了班組團隊意識,有效激活班組成員積極性、創造性。
(四)QC小組活動打造高績效班組。解決工作現場存在的問題,不斷進行質量的改進是QC小組活動的基本特征,QC小組活動的目標主要圍繞提高工作(產品)質量(效率)、降低消耗、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等方面,而這些也正是班組建設的重要課題。通過開展QC小組活動,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對策和實施,不斷地提高生產、服務效率,節約物資的消耗,提高物資資源的利用率,不僅帶來直接降低消耗的效果,提高了經濟效益,而且進一步增強了小組成員的效率意識與節約意識,強化了小組成員愛惜資源、節約資源消耗的自覺性。
由此得到結論,班組是企業的細胞,企業的發展戰略、管理思想、管理目標最終要落實到班組。QC小組活動是圍繞企業的經營戰略、方針目標和現場存在的問題,以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質和經濟效益為目的而開展,通過活動的開展,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進一步夯實管理基礎,這與班組建設以至企業發展的目標是根本一致的。QC小組活動是班組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有效形式,將QC小組與班組建設有機結合推進,有利于提高班組管理績效水平,有效激活班組積極性、創造性和凝聚力,將進一步推動企業班組建設的良性健康向上發展,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秀敏. 加強企業班組建設與管理的思考[A]. 第四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 2016 .
[2] 葉文. 廣西電力線路器材廠“五星”班組建設的實踐與思考[A]. 電力行業優秀管理論文集――2014年度全國電力企業優秀管理論文大賽獲獎論文(《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 2014.
[3] 顏景魯,劉金標. 如何夯實班組標準化建設工作[A]. 電力行業優秀管理論文集――2014年度全國電力企業優秀管理論文大賽獲獎論文(《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 2014.
[4] 顧捷. 以守規文化提升班組建設水平[A]. 電力行業優秀管理論文集――2014年度全國電力企業優秀管理論文大賽獲獎論文(《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 2014.
[5] 宋士鋒,趙樹生. 減輕負擔 強化管理 進一步提升班組建設水平[A]. 電力行業優秀管理論文集――2014年度全國電力企業優秀管理論文大賽獲獎論文(《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 2014.
熊文波成功了!在品酒崗位上六年執著地探索,播種汗水和心血,用智慧和聰穎耕耘澆灌,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收獲。那一刻,平時少言寡語的熊文波感動得更是說不出話來。
1991年7月,畢業于江西大學(南昌大學前身)食品化學系的熊文波,懷著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來到生產特型酒代表四特酒的四特集團(江西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前身)工作。根據所學專業,集團領導安排他在釀造車間任工藝員。從書本知識走向生產實踐,面對這一飛躍式的轉變,熊文波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向工人師傅學習,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更好地為釀酒生產服務。一走上工作崗位,這位文質彬彬的小伙子便一改往日書生的斯文,和釀造師傅一道揮鍬干了起來,拌料、上甑、取甑、下池……和工人師傅同樣在甑邊、攤場、窖池……揮汗如雨。上甑時,他看見工人師傅每端起一鍬料醅,只輕輕一撒,料醅即像張開的扇面均勻地撒落甑面的那情景,他立時感覺到要當好釀造工,不僅需要有滿腔的熱情,更需要踏踏實實的技藝??!于是,他一面細心地向師傅們請教,一面認真地練習。手臂練腫了,手掌磨起了血泡,憑著一股子執著的勁頭,他堅持著不斷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他上甑撒料醅時,已和工人師傅同樣揮灑自如了。
在與工人師傅們的共同勞動中,熊文波對釀酒的每一道工藝總是神情專注,并格外執著地動腦子,對料醅的冷卻、拌曲、下窖等工藝,他一面和工人師傅干著,一面反復琢磨著,摸索其中的規律,漸漸地他從這道道工藝中悟出了書本上從沒學過的道理。1992年6月,集團根據生產發展需要建立起了一批新酒窖,在新酒窖啟用之初,出酒率僅達36%。這是怎么回事?為找準原因,熊文波和工人師傅們千方百計尋求答案,并開始了認真、細致的試驗。經過一次次試驗,一次次探索,并在運用“正交試驗法”選擇工藝參數后,使出酒率迅速上升到46.5%,比企業規定的出酒率高出2.1個百分點,受到了領導的好評。之后,熊文波又將這一成果總結成論文《運用正交試驗法選擇建窖工藝參數》,當年便獲得宜春市全面質量管理論文二等獎。
聰明人總是把成功當成前進路上的新起點。
以后的日子里,熊文波被調任行政辦公室秘書、科研所新產品試驗員,他都以執著和敬業精神,在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工作,取得了好成績。
2001年初,熊文波從科研所新產品試驗室調往科勾中心任勾兌員。勾兌,對熊文波來說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勾兌的基礎和前提必須學會品酒,而品酒又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極強的工作,對品酒者要求極嚴。怎樣才能勝任這一工作?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他相信自己對事業的執著總能成功。為全面掌握品評和勾兌技術,練出一手過硬的品評和勾兌本領,他一面如饑似渴地研讀《酒體風味設計學》《白酒生產技術全書》《白酒勾兌技術問答》《白酒品評師教材》等理論書籍,向書本要知識;一面拜在勾兌崗位工作多年的勾兌師為師,請他們手把手地傳授“看家”本領,并利用勾兌師廖永平收集到的全國各種香型的代表酒,練習觀色、聞香和品味,以掌握各種典型酒的色澤、香氣、酒體、個性和風格特征。同時,他還利用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虛心向同行請教品評勾兌技藝,取他人之長,補自己所短,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練好品酒基本功,培養品評靈敏度,他特意買來食用酒精,自己勾兌成以3度為間隔酒度差的酒,進行反復的品評練習,并對企業年份酒的質量差進行反復的品評訓練。每次練習時,起初按酒度差和質量差的順序進行品評;然后,打亂順序進行鑒別排序。執著的品評練習,讓他忘了吃飯,忘了休息,有時為了掌握品評的準確精度,他甚至通宵達旦地進行練習。過度的品評,讓他的嘴和舌頭麻木了,吃飯不香,喝水沒味。但他沒有因此而放棄,休息一會待疲勞恢復后又接著品評練習。每次練習,一面品評,一面記錄,并寫出心得體會,以真正達到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
掌握一定的品酒技能后,熊文波在勾兌師的指導下,結合所學到的品評知識,科學設計勾兌酒體,一次不行,重來一次,再不行,再重來。就在實踐―總結經驗―再實踐中,掌握了從典型性、平衡性、緩沖性、締合性、諧調性等方面科學設計和勾兌酒體技藝。多年來,熊文波每年都與科勾中心勾兌師精心設計、勾兌并開發一批體現“特香型”酒微黃透明、香氣典雅舒適、柔綿醇和、酒體醇甜、香味諧調、余味悠長、各項理化指標全都達標的“四特”新產品,并取得顯著成效。2002年開發的“清香醇純”四特酒,被江西省食品工業協會評選為江西省新產品成果一等獎;2004年開發的“珍藏版”四特酒,被江西省食品工業協會評選為江西省新產品成果二等獎;2005年,熊文波主勾的產品“四特老窖”,當年銷售收入突破億元;2006年,熊文波和科勾中心勾兌師共同開發的新產品“十五年陳釀”,銷售收入又突破億元。
一般認為信息技術會帶來競爭優勢,最近出現了電子商務、電子解決方案、電子政府等“e”化一切的趨勢,但有調查表明美國過去二十年中在信息技術上的投資并沒有明顯改善知識工作者的效率和效益。究其原因有學者認為經濟的性質已發生改變,企業基于信息的競爭優勢正向基于知識創造的競爭優勢轉移,前者是變革相對較慢、以預期為基礎的經濟,一般信息系統就能應付組織信息處理的需要。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組織沒能根據商務環境的改變及時調整戰略,彼德.德魯克認為這樣的組織很大程度上為它們過去成功的經驗和模式羈絆,典型的如IBM和通用汽車,它們沒能深刻理解知識和信息的區別。本文將從更實際的角度討論這個問題。
知識可理解為“具有某種行動能力的潛能”,而信息則“與對象性質和執行效果聯系更緊密”。這個觀點和著名信息系統哲學家查爾斯教授的論著“咨詢系統的設計”相符:“知識隱藏于使用者的頭腦中,不是簡單的信息堆積…,而是知識工作者如何對一系列相關信息反映”。暢銷書《知識創造型企業》的作者野中侑次郎強調“只有人能很好扮演知識創造的角色”,不論其處理能力有多高,計算機最多是一種工具,作為一種高效信息運送者和信息載體,在人類充分利用并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產生行動的能力。
2商務模式變革:從連續改進到企業再造
過去十年中商務環境轉變的標志之一是全面質量管理(TQM)向業務流程再造(BPR)發展,如圖1示。與傳統強調對現有過程逐漸改進不同,BPR側重于基于信息技術對企業流程作整體性的重新設計。
從逐漸改進到企業再造
全面質量管理(TQM)業務流程再造(BPR)
改變程度增量激烈
起點現有流程從零開始
頻率一次性/連續一次性
所需時間短長
參與方式自底向上自頂向下
典型范圍狹窄跨職能部門
風險中等高
主要發起方式統計控制信息技術
改變類型文化文化/結構
但BPR也不能算作最終答案,它沒有提供向基于Internet和萬維網的商務的轉變策略。SAP之類的BPR軟件解決方案提供商開發了許多ERP系統,注重企業內的數據收集和信息共享,但也損失了信息處理的靈活性。一些新興的軟件企業如Siebel開發了外部信息流功能和信息接口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和供應鏈管理系統(SCM),與注重內部功能集成的ERP系統互補,創造了一種無縫集成的電子商務環境。目前看來制約這種商務環境的重要因素是系統的靈活性、信息接口的柔性(包括企業內外部)。
過去四十年中增強企業智能的信息處理模式經歷了三階段:自動化、流程合理化和企業再造。但這些還不足以應付商務模式變革的挑戰。在網絡經濟時代外部市場信息有時甚至比企業提品和服務的商務邏輯更重要?!霸咏洕闭颉氨忍亟洕卑l展,“磚加水泥的百貨店”正向“鼠標加水泥”發展,我們必須對傳統經濟因素從更準確的角度作出再評價,信息資產、知識資產、無形資產等讓很多虛擬企業短時間內創造了傳統方式無法想象的價值。新的、成功商業模式是否存在某種規律?
基于網絡的創業者大都知道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但從成功案例來看商務模式的創新更是贏得全球市場份額的關鍵因素。著要求我們必須應用新的價值規律衡量其供應鏈和客戶關系,這就不僅僅是業務流程的調整,而要重新思考整個業務模型和組織間的信息流。
3從業務過程再設計到電子商務模式創新
“邊際收益遞增”理論的提出者安瑟(BrianArthur)認為這是一個“重新思考和再造一切”的時代,企業都基于信息開展業務,企業成敗的關鍵在于審查、調整業務開展的方式,以適應環境激烈改變?,F階段盡管延續以往的、按預先定義好的模式開展商務也能成功,但從長遠看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來源于企業對環境的清晰認識,并相應地調整戰略目標和開展業務的方式。史蒂夫(SteveKerr)曾在《計劃評論》期刊上對業務戰略的現狀作過精辟的分析:“世界發展得很快,有時你根本沒法預測...,因此我們更多強調對外界的快速響應,而不再是完全靠計劃工作。我們對世界的變化感到吃驚,但這中吃驚也是意料中的事情?!?/p>
虛擬公司、商業生態系統和.com公司的快速發展就是業務規則變化的典型例子。環境的非連續性、跳躍式變化使得昨天的最佳實踐也許成為明天公司前進的障礙,公司要根據業務和信息體系結構的變化作出相應調整,學會充分利用現有知識和新知識。
4從信息處理到知識創造
知識管理論文和專著常把組織過去的歷史知識作為預測非連續變化環境的工具,并以此決定將來的行動方案。但從信息系統和信息處理的角度看,這種觀點存在很大的問題,與電子商務相關的三種神話是:
神話1:知識管理技術能在適當的時間將適當的知識和信息傳遞給適當的人。應該說這種觀點只適合過時的商業模式;在相對穩定的市場中業務呈現增量變化,高級主管們能通過檢查歷史數據預測發展趨勢。但信息時代的商務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必須以更靈活的方式應付,而不可能建立一套系統去對什么時間什么人需要什么信息作出預測。
神話2:知識管理技術能存儲知識員工的智能和業務經驗。數據庫和群件技術能存儲一些零碎數據,但目前還無法存儲有意義的決策模式;而且信息特別是知識與應用環境密切相關,同樣的信息在不同時間或環境中不同人會有不同反映。存儲知識需要知識型員工有分享知識的愿望和將知識明確表達出來的能力,后一個過程太難實現。
神話3:知識管理技術能有效實現知識員工經驗和知識的傳播。這種論斷也是建立在預測信息需求的基礎上。雖然信息技術能協助員工交換零星信息,但在一些重要的商業決策中不能有效進行包含復雜數據結構的通信。從另一個角度看,即使有編譯好的數據信息,也不能保證每位員工愿意利用。過去的研究表明盡管有內容詳實的報告和數據庫,大部分高級經理都喜歡通過與他們認為知識淵博的人探討交互過程來決策。僅以一種統一的方式保存數據有利于理解信息,但妨礙了商務模式的創新,也不利于知識庫的更新和新知識的創造。
5向切實可行的知識管理邁進
將知識管理同技術緊密聯系到一起只會對計算機硬軟件廠商產生好處。最近《首席信息官》雜志的一份訪談錄中提到“過多強調技術會迷失關鍵成功因素”。幾年前Intranet、LotusNoes和微軟的MS-Exchange被看作是知識管理的基本工具,現在技術上談的更多的是知識門戶、智能和基于“推送”的技術(push-basedtechnologies);盡管技術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大部分組織還是在尋找一些簡單問題的答案:如何撲獲、存儲和轉移知識?如何確保知識工作者共享知識?為了找到答案,組織必須清楚知識和信息的區別,這種區別不僅僅是語義上的,而對企業信息過量環境中的成功具有決定意義。前一段時間很多媒體和網絡主管爭奪“眼球”、“注意力”和虛擬社區,在電子商務時代真正稀缺的資源不是信息,而是人的注意力。因此要很好地利用已有知識進行創造和創新、把知識成功應用到具有市場的新產品和服務中去。知識管理能通過結合數據、信息技術的處理能力和人的創造創新能力,提高組織在非連續性變化環境中的生存能力、適應性和競爭能力。
與傳統方式不同,這個定義從知識管理產出的角度分析了與商務模式創新的關系。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會有很多選擇來實施電子商務戰略,如客戶關系管理(SCM)、供應鏈管理系統(SCM)和銷售鏈管理等。
6根據電子商務戰略實施知識管理
目前對知識管理的理解很多是基于過時的商務模型,這會對電子商務產生負面影響。下表說明了商務模型的變化和發展。為此,我們必須重新分析知識管理的基本假設,調整相應戰略以適應新電子商務的需要。
傳統商務電子商務
商務戰略預測提高應變能力
信息技術集中式分散式
高層管理的角色順從自我控制
組織知識過程應用創造與更新
公司資產有形資產無形資產
組織設計結構化適度“混亂”
6.1商務戰略的轉變
商務市場的發展變化要求從不同角度理解計算機系統的輸出信息。與傳統強調和依靠長期預測不同,在“新”世界開展商務要多用“場景規劃”(scenarioplanning)之類的技術理解未來的演變。但這并不是是說要完全消除組織的計劃,而是利用場景模擬來發現備選方案的局限性。組織仍會制定計劃,但不會完全依賴這些計劃,這種觀點在一些新誕生的、基于Intranet的公司中更明顯,這些公司經常會審查其商業模式,敏銳地觀察市場并積極響應是成功企業的共同特征,它們也能更快地創造知識,發現“商務理論”與動態變化環境的差異。
6.2技術使用模式的轉變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增加,很多企業將一些規律的日常辦公流程電子化到信息系統中,這些流程一般采取“最佳實踐”的形式。但用靜態的計算機系統描述動態商務環境的流程往往使業務處理不太靈活。隨著商務環境非連續、跳躍式變化,信息系統往往成為組織進化的障礙。我們必須考慮設計能適應商務環境動態變化的信息系統。動態定價系統、比較購物就考慮了市場數據的動態發展和變化;但這樣的系統仍需要按結構化方式具體表示市場數據。不論是外購還是自行開發,都要有效協調現有技術和新技術,跟上商務環境的快速變化和發展。
邁肯錫的觀點是:企業信息系統必須從支持事務處理、集成商務邏輯和工作流向支持員工通訊和在線學習的系統轉移。這種柔性技術和系統才能支持實踐社區(communitiesofpractice,cop),由組織雇員和外界專家組成的非結構化或半結構化的網絡。毫無疑問,建設虛擬的消費者社區是要優先考慮的,福特和通用汽車就是這樣做的。
6.3高層管理角色的轉變
管理學學者和經理們不再過多強調業務開展的慣例,因為命令-控制系統和慣例往往不能適應商務環境的劇烈變化。高層經理要從命令-控制的角色向“感覺和響應”轉移。如果說知識在信念和承諾方面區別于信息的話,組織應重點強調員工對組織遠景的承諾,而不是強求適應規則和所謂的“最佳實踐”。
高層經理應把組織看作員工社區,這種社區能產生不同信息,還要讓他們訪問組織信息。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商務環境快速變化,高級經理的決策和底層實施是分開的。對信息存在多種不同理解可有多種方案響應業務環境的動態改變。
6.4組織知識過程的轉變
通過信息技術實現最佳實踐有利于處理可預料的環境,在信息系統的早期階段就要開發最佳實踐。但商務環境的快速變化往往要求“做正確的事情,而不一定保證所做事情正確”。在重新評價關鍵假設的基礎上,重點要強調更新現有知識、創造新知識并在商務中應用,而不是傳統“舊經濟”中在知識庫中存儲知識,需要知識的人從知識庫取出后再加上重新理解的過程。
傳統信息處理模型在給定一個問題后往往基于業務環境尋求解決方案。相反,在新環境中要從當前已有知識尋求解決方案,個人會從處理模型得出不同結論,但組織的遠景規劃確保了這些不同的理解向一個方向發展。
6.5組織資產的轉移版權所有
彼德.德魯克認為知識對個人、對經濟都是最寶貴的資產,傳統的經濟要素包括土地、勞動力和資本都沒有消失,只是變得次要了,很多組織在重新評估其資產?,F實中一些網絡企業的實際有形資產有限,但獲得了數倍于傳統企業的價值。傳統的計量方法不能有效度量知識資產的價值,網絡公司和其它信息技術企業的成功來源于“回報增加”。傳統生產因素受規模和范圍的限制呈現邊際收益遞減的傾向,相反信息資產和知識資產遵循不同的經濟規律而表現出收益遞增的傾向。這是因為知識“外化”的結果,隨著用戶網絡成員的增加,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服務,也就創造了更多的價值。
6.6組織設計的轉變
傳統經濟遵循控制結構,新的商務環境要求組織保持適當“混亂”,就象凱利在《失去控制》一書中描述的缺乏固定結構和外部控制。這種組織只有少量規則、一些信息和大量的自由。在新的商務環境中,知識管理系統的設計者能進行“自我設計”,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解決方案,并重新評估和審視方案的產生過程。這樣通過鼓勵實驗、重新思考,這種過程促進了行動反思和新知識創造。通過這種方式質疑所有假設,不是遵循傳統的最佳實踐而是尋求更好、更適合動態環境的解決方案。
7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