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8: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日兩國都是父系家長制,但在家長權力上有所不同。中國的家長權力為終身制,只要家庭當中的父親活著,那么他就一直具有家長的權力和權威;而日本的家長權力為階段制,父親在年紀大了或生病不能繼續料理家業的時候,就要把家長的權力交給繼承人。一旦交出了家長的權力,就要與家庭中的其他成員一樣,服從新家長的領導。
2繼承人的選擇
中日兩國在繼承人的選擇方法和制度上有很大差異。
2.1養子條件在中國,夫妻在沒有親生子女或者沒有親生兒子的情況下,會考慮收養他人的兒子做養子。收養對象通常為父系親屬的兒子,稱之為“過繼”;而日本的夫妻在親生兒子以及入贅的女婿不夠優秀的情況下,會考慮收養他人的兒子做養子。收養對象可以沒有任何血緣關系,選擇范圍比較廣。
2.2贅婿要求在中國,夫妻在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情況下,會考慮招婿入贅。入贅的女婿一般不改姓、不能入族譜、不具有繼承權,而且生下的子女隨其母親姓;日本的夫妻在兒子不夠優秀時,會考慮招婿入贅。入贅的女婿要改姓,成為婿養子,而且有家產繼承權。
3家族觀念
中國的家族主要是由血緣關系組成的集團。這個家族集團不但包括直系親屬,還包括旁系親屬。中國人對家族的延續非常注重血統的純正,在以“孝”為家族倫理核心的中國家族中,傳宗接代被看做是最大的孝順。俗語中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說法。日本的家族是以農業生產為目的的地緣集團。比起血統的延續,日本人更注重家業的傳承,從而保證作為生活共同體的“家”的長期興盛。日本人的親屬范圍比中國窄,一般僅限于直系親屬。家族成員不一定是有血緣關系的親屬,也可以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家仆、佃戶、雇員等。日本的家族倫理以“忠”為核心,只要對家族忠貞不貳,非血緣關系的家族成員也可以參與祭祀活動,死后也可以葬入家族墓地。
4家業管理及財產繼承
在中國的家庭中,家業由父親管理。除非父親過世,否則就一直擁有家業的管理權。在財產繼承方面,中國實行的是諸子均分制,即將家產平均分給所有兒子(有時也包括女兒),長子一般在分配中不具有特殊權利。在日本的家庭中,家業由父親和繼承人共同管理。在父親有能力管理的情況下,家業由父親管理。當父親年紀大了或因病沒有能力管理家業時,家業就交給繼承人管理,并且繼承人可以是入贅的女婿或者養子。日本的家庭財產實行長子繼承制,不分給其他子女。而且長子雖然在家庭中擁有特殊的身份與地位,但當長子的能力不足或身體上有缺陷而無法管理家業時,日本的家庭就會剝奪其長子地位而改立其他兒子為長子,或者另立有能力的養子、婿養子為家中的長子來繼承家產。
5結論
首先,就是功能強大的CNKI學術,也就是中國知網,CNKI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全文數據庫,旨在為國內外學者提供一個跨語種、跨文獻類型、權威的內容發現平臺。各類期刊、碩博論文、報紙信息、會議資料都能在里面找到,不僅如此,CNKI還提供各種年鑒數據、數據統計,為論文寫作者提供實時的數據。簡單來說,就是一般的學術文獻你都能在這里找到,包括校園圖書館內的文獻資源也可以在里面下載,可為廣大的論文寫作者節省大把的時間。
再來是萬方數據,萬方數據與中國知網相類似,論文資料也算是比較齊全的,但是存有一大弊端,那就是有好多東西都是喲收費的。但是有不少學校都會購買萬方數據庫,如真有需要,也不妨到校園圖書館里看看,有時會有意外收獲哦。
如果有些關于各地的文化、歷史、政治等類型的文章的小伙伴,建議你可以到世界樹組圖書館里看看,世界數字圖書館為廣大的需求者免費的提供源于世界各地、各文化的重要的、原始數據,而且可支持內容翻譯成七種語言,包括:中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阿拉伯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相信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到你所需要的、世界各地的有趣的歷史。
谷歌學術也是被廣泛涌來搜索學術文獻的搜索神器之一。相較于其他文獻檢索可以說是略優,因為谷歌學術用了外掛,可以直接進入搜索,其主要功能包括:1.從一個位置方便地搜索各種資源;2.查找報告、摘要及引用內容;3.通過您的圖書館或在 Web 上查找完整的論文;4.了解任何科研領域的重要論。而且在搜索文獻時,它會自動的根據學術文獻的范圍,屏蔽掉網上一些不相關的信息,更方便于寫作者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司育強.從模因論的視角分析中國白酒的廣告標語[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3.
[2]郭詩萌.關聯理論視角下廣告語言的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12.
[3]陳沿西,王洪淵.中國白酒水井坊平面廣告語篇中的多模態隱喻研究[J].釀酒科技,2014(7):113-115.
[4]Lakoff,G.,M.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6.
[5]Lakoff,G.,M.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6.
[6]趙艷芳.語言的隱喻認知結構-《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評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67.
[7]束定芳.論隱喻的運作機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2):105.
[8]吳為善.認知語言學與漢語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137.
[9]曾立.廣告圖文隱喻運作機制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6).
[10]王麗皓,孫啟耀.廣告隱喻的多重功能探析[J].山東外語教學,2004(4).
[11]陳光貴.廣告隱喻意義構建的認知研究[D].重慶:四川外語學院,2010.
[12]曾新.商業廣告語的隱喻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3.
[參考文獻]
[1]劉璐.我國白酒企業競爭情報內容研究[D].云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2]李文帥.白酒產品追溯管理系統設計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張雯.中國高端白酒產業的價格行為分析[J].釀酒,2011(3):19-22.
[4]宋麗華.防寒千萬別這樣做[J].中國對外貿易,2014(83).
[5]趙進宮.四君子酒營銷策略研究[D].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參考文獻:
[1]李會勤.生態文化自覺探析[D].江西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29.35.
[2]李會勤.生態文化自覺探析[D].江西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29.35.
[3]中國商務研究網[EB/OL].http://cbresearch.com/datadetail/6699.html
[4]面向生態文明的企業文化建設研究[D].徐杰.東北林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22
辦刊人深知,從事科技期刊編輯出版工作至關重要的就是只有發揮好工匠精神才能辦好科技期刊。憑中國辦刊人的聰明才智,無論是品牌策劃、定位策劃、選題策劃、發行策劃、包裝策劃、廣告策劃都不會輸于外國人。國際上刊物的功能和作用應該一樣,國外辦刊人的技術含量不比中國辦刊人高多少,只是某些國際刊物歷史悠久,知名度高而已。科學技術國際核心競爭力不是單靠中國科技期刊的“國際競爭力”“精品期刊”獲取,而是靠科學技術創新性、學術性、國際前沿科技信息獲得。隨著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平臺(ChinaXiv)于2016年6月14日正式上線,中國科學家將由此可獲得“首發權”。2016年初中國科學家團隊研究寨卡病毒的論文被世界“頂級期刊”拒稿,但隨后國外科學家發表在《自然》《細胞》上的論文與他們的成果極其相似[12]。如果中國科學家在本土期刊發表,先通過中國知網、超星、ChinaXiv等預平臺優先出版,應該能最先獲得國際認可。因為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預平臺處理,中國科學家在投稿的同時把論文預印本提交給ChinaXiv或相關平臺,即便論文從投稿到正式發表滯后幾十天,也能確??蒲谐晒装l權得到國際認定,更何況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有水平、有能力搶占世界學術制高點、贏得話語權。這表明真正有創新性、學術價值高的論文在國內科技期刊發表,其首發權必定能得到國際公認,這才是提高中國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關鍵所在。只有這樣,以往那種由于管理部門、評價機構崇洋,失去自信,讓辦刊人、作者亂了陣腳,失去了許多科研成果首發權機會的局面才不會重現。
2.2不忘辦刊初心,厘清科技期刊的功能
近年來,中國科學技術創新駛入快車道,科技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世界范圍內實現由原來的跟跑向并跑甚至在許多領域領跑的重大轉變。中國的科技人力資源達8100萬人之多,每年全時研發人員達380萬人,居世界首位;中國的研發投入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申請專利數量位居世界前茅[13]。我國不缺乏優秀的高水平科技論文??萍计诳强萍际聵I的有機組成部分,“對科研工作來講,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龍頭,又是龍尾”[14]。我們應認清科技期刊的功能和作用,牢記科技期刊“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重要作用”[15]宗旨,不忘辦刊初心,砥礪前行。我們的初心就是甘為他人做嫁衣,辦好科技期刊,充分發揮其科技進步助推器的作用。就作者而言,科技期刊是學術傳播平臺,是園地;就讀者而言,科技期刊就是開放的大學,吸取科學營養的圣地。辦刊人必須敢于擔當,下大力氣發揚蜜蜂和工匠精神,采好原料,精雕細琢;堅持創新,樂于奉獻;明確宗旨,辦出特色;讀者為王,真誠服務;努力組約優質論文,既發表在英文期刊上,也發表在中文期刊上,真正辦出一批與中國科技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國際化期刊、精品期刊。
他在繼 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突破,敢于開拓,取請家精 華之長,矢志創新,個性獨具,既保持梆子戲原汁 原湯的美味,又冇標新立異、m采眾絕之手法,闖 出了 一條以“表演”為首,“念白”為m,“做派”幽 54 默,“唱腔”巧伶,“笑情”準美,“舞蹈”精通等獨樹 一幟的丑術功路。所刻畫的一條列新型風趣幽默 的三花臉丑角人物,唱法K假嗓音結合,聲腔渾厚 宏亮,吐宇濟脆爽口,喉韻純正柔和。其性格形兔 與表做技巧,m稽別致,趣味深長,恝真情濃,祌色 完美,周身是戲,見之丑魂,并各有不同難度的冷 門鮮招和拿手的獨技絕活。榮獲了國家批準37項 全國文藝類立項大獎之一的“’95全國首?中老 年戲〖II丨匯演(國家級)最高表演藝術獎——牡丹 獎”,文化部文外函(1998)160號批準“世界優秀 表演藝術家獎”。形成了自己“表、念、做、唱、笑、 舞”與丑中見美、美中見怪、怪中見俏及美中略觀 丑味兒之丑彩獨秀的新論“美丑”表演藝術風格。 t\創了突破河南地方戲圇子,自成體系的“笑派” 演吧喜劇藝術格調,蠃得了 “戲一大美丑”的稱譽。
蘇笑神不僅成功地塑造了官丑、老丑、公子丑 等人們萏m樂見、頗為風趣幽默和俏皮活潑的丑 角人物,而且在其《拾女婿》劇中,他編寫創怍已發 表的近千宇130多出劇目名稱的超特大段喑板貫 口白“報戲名”,爪了長達兩年多的時間,終日幾百 遍地刻苦練習,后僅在兩分半鐘內,用山東話、北 京腔、中州語C河南標準話)三種方言一口氣流利 W出和脫嘴而出的“老戲桶”、“功夫好”,兩段共計 S00多字的特大段口技逬白,以及他作詞的特快唱段行腔演技與丑角臺步、取名“繩m步”的 創造,被梨園名宿及評論家們譽為戲曲“絕創一 奇”,稱之為戲劇史上“罕見之舉”。
1996年冬正愚先生苦練白口“報戲名”的高 潮階段,一次他到山西社晉城地區演出,因兩天后 要上演《拾女婿? 一劇,為了確保該劇貫口“報戲 名”的晌熟,每天耍堅持數百遍的誦背。一日上午, 待蘇笑神從舞臺返回住處的路上練習“報戲名” 吋,因腦子過度集中,在走到樓梯處上臺階時,單 腳蹬空,不似摔倒,臉部碰到樓梯上,競把門牙碰 掉一顆,當時滿嘴鳧血,兩眼發黑,頭鼓嗡m,疼得 他半天沒冇起來。當然演出《七品芝麻官》KI]中“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唐知縣時,一 張嘴,逗得滿臺演員和詰命夫人差一點笑場,小芝 麻官竟變為老唐成了。住戲后當大家關心地問他 時,先生把背“報戲名” 口白、碰掉門牙的來歷說了 一遍,后來這段趣事則成了大家經常提起的美談。 蘇笑神在表演藝術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績,笵者 不用多言,肯定還有他坎坷不平及苦辣酸甜的實 事足跡,斷然是用他辛勤的汗水澆灌而成。但作為 演員,尤其是一名久經鍛煉的老演員,表演成就雖 來之不易,然而演上幾出戲和擔任主演的藝者,卻 大有人在,俱應屬本職的工作范圍,而獲得幾項表 演獎的藝員,又成百上千,不足為奇,一代接一代 的梨園名伶,層出不盡,中華譽滿。然而,蘇先生不 僅是一位表演功力深厚、舞臺經驗豐富、悟性靈感 頗強的丑角笑星,而且,又是一名具有獨到見解的 喜劇學術、文丑功法、笑學理論的專家學者。幾年 來,以他驚人的毅力和勇猛精進的敬業桔神,在近 百家報刊及大專院校學報發表系列性笑學理論、 喜劇研究、文丑學術作品80余篇50多萬字,部分 論文佳作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戲劇、戲 曲研究》等全國學術理論核心期刊作為具冇社科 研究價值頗高的蜇文全文轉載刊登和收進索引, 并選入《世界學術文庫》、《世界名人藝術大典》、 《國際優秀論文選耍大全》、(〈二十世紀優秀科技成 果選》、《中國百科成果全書》、《當代專家學者優秀 論文梟》、《科學中國人優秀淪文選》、《二十一世 紀中國社會發展戰略研究文集》、《中華新論全 國優秀科技理論研究成采信息庳》、《中國百科論 文叢書之三》、《世紀英才社科文集》、《中國改革 與建設研究文庫》、《中國發展研究文庳》、《中國改 革論壇》、《中華名師佳作精典大全》、《中國世紀之 交文化名人文庫》、《中國當代優秀論文薈萃》、《當 1C優秀論文選》、?跨世紀藝術家精品博覽》、《中華 兒女論文集》、《二十世紀凝聚的風采作品集》、 《新世紀中國文化名人大典》、《中國吟壇》、《中國 當代戲劇通典論文卷》等50多部學術理論性叢 書。壩補了中國戲劇文丑課題及笑學理論上的空 白,為中華民族戲肋喜劇表演藝術學科方而的運 用、提高、研究、發展、改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獲 ’99媿門回歸中圍學術論文金獎,全國藝術品大展 一等獎,全國藝術品大賽(論文)一等獎,’ 9 9河南 省文化科技進步獎——科研成果二等獎,’99河 南衍優秀論文兩項二等獎等多項獎。其文藝業績 與學術作品、藝術成來被中國唱片總公司,中國世 界ilf出版社,中國亞洲電視藝術中心,南方?際傳 記中心等制成中英文配樂彩色光盤。
蘇笑神在丑角藝術事業上所取得的輝煌業 績,從河南邯子C豫劇)冇史以來的演藝界內,應厲 為前無古人。蘇笑祌在他所作的一首詩中這樣寫 到:
四行丑最后,意思是壓軸。
藝龍不懇學,笑神愿承爻。
明皇為始祖,觀眾肴不夠。
要為丑作文,立志丑學透。
將丑化為美,笑倒五大洲。
弄在陰陽界,江河樂開口。
藝術學理論研究的路徑與指向
在學界有一個基本共識,就是對任何一種理論研究、一種學問乃至一門學科,都認為應該是有特定的指向、依據特定的視角研究現象世界的特定方面,從中發現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抽象提升而形成概念、范疇及其邏輯體系。當我們運用這些已知的規律或范疇去探究未知世界時,它們便成了方法。由此可知,理論研究乃至一門學科的研究方向的確立,其規律、范疇與方法是對同一“智識”的不同認知或不同表述;另一方面所謂研究、學問、學科可以由兩種不同的路徑來完成,一是自上而下,一是自下而上。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也是如此。很顯然,碩士生和博士生的研究方向,以及學位論文的選題也不例外。如上所述,藝術學理論研究應該從高度抽象的藝術理論(即藝術學原理)出發,運用藝術學所特有的范疇與方法研究具體的藝術現象,解決各藝術門類之間的具體問題,這便是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徑。我相信,藝術學理論也應該像文學學或文藝學那樣,有跨越各種藝術門類之上,具有高度抽象的藝術學理論的研究論文,也熱切希望我們的研究生能夠做出這樣的理論文章。然而,常識告訴我們,藝術的一般規律正是從藝術門類的特殊規律中抽繹出來的。沒有一種藝術的一般規律,可以脫離各種藝術門類而存在,因此從藝術門類研究中抽繹出的藝術學理論一般規律,這便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徑。從學理上看,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這兩種研究路徑是相輔相成的,相互間也是不可偏廢的。但是,鑒于藝術學理論學科在我國的發展現狀,以及我們的研究生實際的知識積累與研究能力,我們又不能不對這兩種路徑作務實的考量。首先,我們應當認清藝術學理論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它與文學學或文藝學的研究對象有顯著的不同。文學學或文藝學屬下的各文學門類(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雖然同樣存在著形式的差異性和規律的特殊性,但它們都是以語言文字作為自己的物質載體和表現手段,應當說,文學學或文藝學研究者作跨門類的、抽象的研究相對方便一些。而藝術學理論研究對象則大不同,不僅美術、設計等造型藝術門類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音樂、舞蹈、影視等表演藝術門類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直至造型藝術門類與表演藝術門類之間更是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對于研究者幾乎可以說是隔行如隔山。這給藝術學理論研究進行跨門類的、抽象的研究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我想,西方的一些藝術學理論學者常常將自己的研究設定在某一領域也是依據其差異而定的,比如有選擇造型藝術門類范圍,或者說設定在相鄰近的幾種藝術門類的范圍。也許就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專家們跨門類跨得太大,難免要說外行話,鬧出大笑話。換言之,藝術學理論自上而下的研究選題,不僅需要有抽象思辨能力和對藝術學原理的把握,還需要具備既廣闊又深厚的藝術門類研究的積累,二者缺一不可。依此推論,沒有對各種藝術門類既深且博的研究,絕無可能做好高度抽象的藝術學理論研究。從現實狀況看,我們的大部分研究生,不僅碩士生很難有這樣的知識積累,博士生也很少有能這樣精通兩門或者更多藝術門類專業知識的儲備。即便是我們的教師,在這方面的積累又能做到什么樣程度呢?再者來看看藝術學理論這一學科的研究現狀,尤其是它在我國的發展,也同樣制約著我們采取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徑。在西方,現代意義的藝術學理論研究雖說是建立于19世紀末,但始終是被當作處于變幻流動的學術研究,沒有真正進入到高等教育的常態化教學體系。所以,它可以不斷出現新視角、新指向,產生新觀點、新方法,卻難以像文學學或文藝學等其他學科那樣形成精密完備的、具有經典意義與權威性的理論體系。西方藝術學早在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傳入我國,但真正全面產生影響,以至在我國學界獲得認同卻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的事。而且,在我國又有一個特殊現象,就是藝術學學科設立在前,理論研究反而滯后。就是說,我們已經培養出一批又一批藝術學理論學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也有一些學者在努力撰寫這方面的理論著作,但由于學界至今對藝術學理論的基本理念、基本構架、基本范疇還沒有形成較為明確的共識,甚至還在為“什么是藝術學”爭論不休,還在為藝術學學科究竟是不是一個“偽命題”存有疑慮,因而學界始終沒有能拿出一部普遍認可的藝術學理論教材。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下,我們有什么理由一定要求研究生作自上而下的研究呢?因此,我認為,現階段的自下而上的藝術學理論研究,絕不僅僅是由于個人能力或整體研究的不足而不得不采取的權宜之計,可以說,這主要是一種務實的、有利于學科建設的長久之計。當然,我們不能要求藝術學理論研究者精通每一門藝術,但同時我們也無法相信,一個甚至連某一個藝術門類都不精通的人會成為真正的藝術學理論家。這種說法可能會引起爭議,但在這里,我只是就共性而言,就事論事。事實上,倘若研究者不能根植于藝術門類的研究,甚至連研究對象的學術發展狀況、學術前沿都不了解,又如何去深入研究,揭示出規律性的問題呢?同樣,對各藝術門類都只知道一點皮毛,不深入了解研究對象,就急于提升上去,描述一般性規律,猶如沙灘上造房,沒有不失敗的。我們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包括我們教師在內,如果能夠扎扎實實地以各種門類藝術的理論研究為基礎,從中抽繹出跨越各種藝術門類之上的藝術學理論,逐步形成高度抽象、較為完備的藝術學理論體系,這無疑是對藝術學學科建設極有價值的貢獻;也只有學科建設發展到這一階段,才能有真正屬于這個學科的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徑。
藝術學理論與美學的區分
說到這里,有必要談一談藝術學與美學的關系。因為,藝術學理論偏重思辨、指向一般的特征,從表面上看與同樣以藝術為研究對象的美學(這里主要是指18世紀末以來又被稱為“藝術哲學”的美學概念)很近似,所以人們常常將二者混淆起來?,F在有不少采取自上而下研究路徑的藝術學研究論文,實際上是不自覺地從美學立場出發的。我在這里不能不加以辨析。大家知道,藝術學創立之初,是因為其時對藝術做理論研究的任務主要由美學(藝術哲學)承擔。然而,美學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它來自于對人的感性認識的研究。藝術之美包括形的美、音的美、色彩之美,乃至風格之美,固然也是美學的研究對象,與藝術學理論在研究對象上有一定的交叉重合,但由學科性質所決定,美學對藝術現象的哲學思考是指向人類的一般認識規律的,與藝術學理論對藝術現象的研究指向藝術創造的一般規律大相徑庭。由此,也決定了二者的著眼點、思維方法的不同。換句話說,美學(藝術哲學)是從美學本身的觀念原則出發評判藝術,它對藝術品的研究方法、所獲結論,與其把包括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在內的一切美作為對象,并沒有根本的不同;美學的任務,是要揭示人類感性認識的基本規律,揭示作為人類認識“初級階段”或“低級形式”的審美活動,有怎樣的獨立價值、特殊意義,以及如何發展與完善人類的感性認識。這種以藝術作為典型性對象自上而下的美學研究,對于以往偏重理性認識進行研究的哲學,當然是極為重要的補充,但對于藝術領域涉及的藝術家及其藝術創作活動來說,卻顯得有點不著邊際,難免有隔靴搔癢之弊。美學家可以不精通藝術門類,藝術家也可以不懂美學(藝術哲學)。正因為如此,藝術學應運而生便有了自己的存在空間。進言之,與美學(藝術哲學)不同,藝術學理論的研究不論是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其指向必須是包括藝術起源、藝術本質、藝術創造、藝術作品、藝術發展規律等等在內的藝術家及其藝術創作活動。換言之,藝術學理論不僅以藝術作為研究對象與出發點,更把藝術作為自己研究的終極指向。費德勒曾經嚴辭批評美學對藝術的研究只是抓住了藝術表層的、部分的附加屬性,而無法深入研究藝術活動內層的本質,這樣的研究對藝術家及其藝術創作活動是有害的。因此,他在創建現代形式的藝術學的同時,努力與美學劃清界限、分道揚鑣。用日本學者黑田鵬信的話說:“美學,把美做對象,是最穩妥的事。倘使把藝術當作對象,還是藝術學來得妥當?!雹苡纱丝梢?,美學(藝術哲學)理論體系再高深、再抽象、再完備,也不是今天的藝術學理論應該直接拿來作為自上而下研究的邏輯起點的。如果我們仍以美學(藝術哲學)的立場來討論藝術學,那只能是走回老路,扼殺藝術學。了解這段歷史,認清藝術學與美學(藝術哲學)關系的目的性,是要提醒我們的研究生不要把藝術學理論的研究論文寫成純粹的美學文章。藝術學理論研究偏重思辨、指向一般,唯有深刻的理論抽象與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揭示,藝術學理論才有可能對藝術家及其藝術創作活動產生啟發、引領的作用;但它的抽象上升是有特定的范圍的,也就是說,藝術學理論研究只能抽象上升到藝術一般,而不需要像美學(藝術哲學)那樣指向認識一般。由此,我想概括出以下幾點藝術學理論研究應有的特征:1.藝術學理論論文應立足于藝術本身并且以藝術活動為終極指向,而不是泛泛地立足于哲學,并且以哲學認識為終極指向;研究對象不是以藝術為典型的感性認識,而是藝術家及其藝術創作活動本身。2.藝術學理論論文選題應側重研究藝術創造者與藝術活動之間的關系,研究藝術創造者如何從事藝術創造,其基本問題是藝術創造者與藝術對象之間、與藝術創造之間的關系。3.藝術學理論論文主要是考察具體的藝術活動,從各種門類藝術的理論研究中總結抽繹而來,所要揭示的應是藝術活動內在規律,或者藝術創造者觀照現實、從事藝術創造的一般規律,而不是從一般美學原則演繹而來,以主觀性原則對藝術現象作一般的價值判斷。4.藝術學理論研究中的藝術主體可以是藝術接受者,但更主要指向藝術家,藝術創造可以涉及藝術審美,但主要指向藝術品的創造、傳播過程。5.藝術學理論論文的研究結論,不應是給藝術家一些何為美與不美或者如何判別美與不美的抽象原則,而是必須對藝術家及其創作行為具有直接的引領作用??梢哉f,是藝術家迫切需要的,對藝術活動有指導、引領意義的研究命題,就是藝術學理論論文的好選題。如此說來,對于藝術學理論研究并不意味著我們絕對排斥借鑒美學的一些理論來研究藝術學。為什么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各種學科的觀點或方法來研究藝術現象,卻獨獨不能借鑒美學的觀點或方法呢?當然不是。藝術學研究可以從政治學、歷史學、文化學、社會學等各種學科獲取營養和方法,當然也可以從美學中獲取營養和方法。我們反對的是,不知道藝術學與美學的分工,直接以美學原理來研究藝術,甚至以美學取代藝術學,以為這就是藝術學理論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徑,結果一腳踩空,得出一些大而無當的結論。
藝術學理論研究
所謂廣度,是衡量涉獵藝術門類或多或寡、運用方法或綜合或單一、研究結論或普適或專門的維度。所謂深度,則是衡量我們的研究無論抽象提升,還是深入挖掘,所能達到的透徹程度的一個維度。相對而言,廣度是一種橫向的研究視角,而深度則是一種縱向的研究視角。這兩種視角既有區別,也有聯系。例如,我們可以借鑒、運用多種其他學科的范疇或方法來考察某一藝術現象。從跨學科的開闊視野或方法的綜合運用來看,這樣的研究是有廣度的。如果做得好,有助于人們全面認識、深入理解這一藝術現象,那么,這種研究的廣度也同時具有深度的體現。但如果對所運用的各種范疇或方法缺少深刻的理解,對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缺少深層次把握,這樣的研究必然是雜蕪零碎的,既沒有深度,也不見廣度。同樣,我們可以用一種范疇或方法來考察多種藝術門類,從涉獵的范圍來看,這樣的研究是有廣度的;如果做得好,有助于人們從多種藝術現象中認識藝術一般規律,它又體現出另一種深度。但如果不精通所涉獵的多種藝術門類,對它們的共同藝術規律缺少把握與抽繹能力,這樣的研究又只能是生搬硬套的,同樣是既沒有深度、也沒有廣度。此外,從揭示某一藝術現象所隱含的藝術規律中作舉一反三的研究,也可視為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同樣,從綜合考察多種藝術現象所共有的藝術規律中作舉三證一的研究,也是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但如果舉一而不能反三,其深度必然大打折扣;舉三而無法證一,其廣度也會受到質疑。由此可見,藝術學理論的研究廣度與深度,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在這里,我想側重談談藝術的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的關系。從目前本學科研究狀況看,藝術學理論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基于“藝術自律”的認識,將藝術視為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藝術家特有的精神活動,側重于藝術形式、藝術活動自身規律的內部研究;這樣的研究被稱為藝術形式分析。一是基于藝術是人類精神活動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的認識,認為藝術家及其藝術活動始終處于人類社會政治、經濟、學術、宗教、風俗乃至技術的全面包圍與直接影響之中,努力揭示社會文化與藝術家及其藝術活動的必然聯系;這樣的外部研究被稱為藝術文化學。據此來說,無論藝術形式分析(內部研究)還是藝術文化學(外部研究),這兩類論文選題也都屬于藝術學理論研究的范疇,都是我們需要和歡迎的。至于藝術形式分析大多表現為對深度的追求,藝術文化學大多體現出研究的廣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絕不能因此而錯誤認為,藝術形式分析方面的論文只應追求深度而無須考慮廣度,或者藝術文化學方面的論文只需追求廣度而可以不考慮深度,那樣做,我們不可能有真正的深度或廣度。如前所述,在藝術學理論研究中,深度與廣度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作為關于藝術的內部研究,藝術形式分析既可以側重研究藝術一般,也可以重點考察藝術特殊;既可以從藝術一般出發而指向藝術特殊,也可以從藝術特殊出發而指向藝術一般??梢?,它的廣度,可以表現為對多種門類藝術中存在的共性形式因素的綜合考察與比較研究,也可以是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對某一藝術門類的某種形式的考察,甚至還可以表現為某一藝術門類某種形式的研究結論具有較為廣闊的藝術學意義。假設這樣的研究只限定在某一門類藝術的某種形式,只會運用某一種方法作就事論事的研究,獲得的結論也僅僅局限于此而不具有藝術一般的意義,那么,它既沒有廣度,也不可能有藝術學理論意義上的深度。如果說它有價值,充其量也只是藝術門類研究的價值。反過來看,假設藝術形式分析雖然橫跨幾種藝術門類,但考察的形式因素并不真正具有跨藝術門類的共性;運用的研究方法雖然種類繁多,但研究者并沒有理解這些方法各自的功能、適用范圍以及它們之間的互補性;獲得的結論雖然抽象、具有一般意義,但超出藝術之外而指向其他學科,那么,雖然表面上看它有廣度,但不可能有藝術學理論意義上的深度,因而這種廣度也是虛假的。作為關于藝術的外部研究,藝術文化學同樣必須是廣度與深度的統一。其深度的體現,主要是研究者能夠深刻把握與透徹闡發社會文化(包括政治、經濟、學術、宗教、習俗乃至技術)對藝術家及其藝術活動的影響作用。實際上,在社會文化諸因素和藝術家及其藝術活動之間,存在著各種層面的聯系與種種發生作用的中介環節。假設這類研究不能揭示出其間真正的聯系,做實中介環節,也就是說,如果藝術文化學研究缺少深度,便會造成兩張皮的現象,其廣度只能是虛假的。假設這類研究雖然揭示出社會文化諸因素和藝術家及其藝術活動的聯系與種種中介環節,但只停留于表面,而未能深入到藝術形式內部考察社會文化因素如何影響藝術家及其藝術活動,或者所得的結論不是指向藝術,而是指向社會文化,那么,它既不見深度,也不具有藝術學理論意義的廣度。進言之,藝術形式分析如果真正做到了研究深度與廣度的統一,常常會類似于藝術文化學研究。同樣,如果藝術文化學研究真正能夠深入,又常常與藝術形式分析有相似之處。換言之,藝術形式分析與藝術文化學這兩種研究僅僅是各有側重,而不應該絕對的對立起來。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認為,藝術形式分析如果能夠有效地引入藝術文化學的一些觀點與方法,便獲得了研究的廣度;藝術文化學如果能夠有效地進入藝術形式分析的層面,便獲得了研究的深度———這兩種情況都是我們樂于見到的。
關于藝術學理論學科研究生論文選題的基本意見
當然,我的這一說法和提倡也多為個人意見,是根據現實狀況而提出的,期待大家的討論。最后,我想補充談一下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之下的各類二級學科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我們碩士生和博士生所選擇的不同研究方向之間的關系。它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也有直接的影響。我們知道,在藝術學理論學科下的二級學科中,藝術理論側重研究藝術本質、藝術起源、藝術分類、藝術活動(包括藝術創作和藝術形式)的基本范疇或基本規律等等。藝術史側重研究作為歷史現象的藝術家及其藝術活動發生、發展、演變的規律,可以包括中國的、外國的、古代的、現代的,又可切塊為藝術通史、藝術斷代史、藝術思想史、藝術風格史、藝術類型史、藝術接受史、藝術傳播史、地域藝術史、民間藝術史、藝術考古等等。這是兩門最主要的藝術學基礎理論學科,也是目前藝術學理論學科研究生主要選擇的研究方向。作為應用理論研究,藝術批評、藝術管理也可以涉及多方面領域,包括古代的、現代的,研究領域所涉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在史與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之間,我們不能只注意專業方向之間的差異性,而忽略它們的相互關系。否則,將它們孤立對待,只能作繭自縛,致使研究思路受到很多限制。再進一步說,如果我們僅著眼于二級學科之間的差別性,這些專業方向看起來很細碎、很繁雜,但實際上,它們是密切聯系的,是我們研究同一藝術問題的不同觀照側面。同樣以藝術家及其藝術創作活動為對象,藝術理論側重于觀念體系、范疇體系、方法論體系的研究,雖然比較抽象,但卻是靠藝術史研究支撐的,是從藝術史研究中抽繹出來的。藝術史側重于對已經發生的歷史現象的研究,從中揭示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發展規律,這樣的研究顯然也離不開藝術學理論研究的支持。而藝術批評、藝術管理作為直接干預藝術創作和藝術活動的研究,更是以藝術理論與藝術史的把握為根據的。因此,一方面,我們應該依據對藝術學理論研究與藝術門類研究的關系的認識,從總體上把握我們研究生學位論文命題的性質,確保其屬于藝術學研究界域;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認清藝術學理論各專業方向的各自側重及其相互關系,使我們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既有明晰的專業方向的指向性,又不至于割裂地看問題,而能綜合運用藝術學理論各二級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展開史論結合、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結合的研究。關于藝術史研究,有必要多說兩句。現今西方的藝術史研究,大多放在歷史學的門下。研究的對象主要是造型藝術史,除繪畫外,建筑、雕塑和陶瓷等工藝美術及其他造型藝術都包括了。這相當于我國在美術與建筑、設計分家之前的美術史范疇。我們可以把它稱為狹義的藝術史。前面我已經提到,造型藝術史之外,包括音樂史、舞蹈史、影視藝術史在內的表演藝術史研究,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狹義的藝術史呢?西方的藝術史似乎不包括它們;我國現在設置在一級學科藝術學理論中的二級學科藝術史,與西方現存的藝術史最大的不同,是不僅將造型藝術作為研究的對象,也把音樂、戲劇戲曲、電影電視等作為研究對象。概括來說,視覺藝術史、聽覺藝術史、表演藝術史都涵蓋了,我們可以稱之為廣義的藝術史。我們如果注意到藝術史研究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就應該根據研究者的學術背景的不同,對其研究范圍的廣、狹采取包容的態度。要一位藝術學理論學者什么門類藝術都懂才能做研究,無異于天方夜譚。但是,我們可以要求研究者能夠將一般落實到特殊、在特殊中抽取出一般,能夠將研究的廣度與深度統一起來,將外部研究與內部研究融匯起來,將史、論研究結合起來。那么,什么樣的命題才是藝術史的研究對象而有別于常見的門類藝術史的研究對象呢?我提出如下幾點僅供參考:1.以藝術門類的歷史素材為研究對象,但研究宗旨是討論藝術本質、藝術分類、藝術起源、藝術形式的發生與演變等問題。2.以兩個和數個藝術門類的歷史素材為研究對象,研究宗旨是討論它們之間共同的規律性問題。3.以歷史上重大藝術現象為研究對象,而這些藝術現象并非局限于某一藝術門類,而是多種藝術門類共有的表現,研究宗旨是討論它們之間共同的規律性問題。4.以歷史上某門類藝術的藝術現象、藝術作品、藝術家為研究對象,運用社會學、歷史學、倫理學、人類學、文化學、語言學、圖像學、經濟學、政治學、考古學、民俗學、宗教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抽繹出其中與其他藝術門類具有共性的規律。5.以歷史上某一藝術流派、團體或藝術家為研究對象,討論其與社會之間產生的多種相互影響,揭示其藝術思想、風格、傳播等在社會歷史中的發展規律。6.以上諸種研究的交叉研究??傊徽撌菑膬煞N或數種門類藝術素材出發,還是從一種門類藝術的素材出發,藝術史的研究,在總體上表現為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徑,它可以做微觀的研究,但必須回到宏觀的宗旨上來;它可以深入地剖析研究對象,但必須揭示某個具有共性的藝術規律問題。從一般到特殊,再從特殊回到一般。在這里,我要再次強調的是,藝術學理論研究必須從特殊上升到一般,上升到“藝術一般”。如果我們的研究僅僅滿足于從特殊到特殊,僅僅在某個自己熟悉的藝術門類中兜圈子,不去思考或者沒有能力從自己的特殊研究中抽繹出藝術一般規律,我們就無法真正建構起藝術學理論研究的框架,而只能永遠停留在藝術門類研究的層面上,這同樣是對藝術學理論學科的扼殺。
結語
藝術類論文參考文獻:
[1]張炬.北宋書論與畫論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3
[2]薛富興.文化轉型與當代審美[J].文藝研究.2001(03)
[3]肖鷹.青春偶像與當代文化[J].藝術廣角.2001(06)
[4]時宏宇.王爾德唯美主義的現代闡釋[J].齊魯藝苑.2003(01)
[5]余穎.Agora--廣場精神的復興[J].規劃師.2002(11)
[6]秦軍榮.漢語文學專業教育的學科體制化研究[D].武漢大學2014
[7]張寧.文化主義與意識形態幻象[D].武漢大學2011
[8]顧萍.淺談對繪畫藝術創作中的自律與他律的理解[J].皖西學院學報.2002(03)
[9]周小儀.“為藝術而藝術”口號的起源、發展和演變[J].外國文學.2002(02)
[10]陳剛.阿多諾對當代美學的意義[J].文藝研究.2001(05)
[11]伽茨,金經言.關于自律美學的若干批判性思考[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2001(02)
藝術類論文參考文獻:
[1]趙雅妮,劉海.青年文化的變奏:從“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審美”的文化消費[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01)
[2]衛華.波希米亞運動與歷史先鋒派的藝術行為理路[J].求索.2010(05)
[3]劉海.藝術自律與先鋒派--以彼得·比格爾的《先鋒派理論》為契機[J].文藝爭鳴.2011(17)
[4]劉海.城市廣場:城市制約中的空間政治[J].人文地理.2011(03)
[5]徐岱.藝術的自律與他律[J].東疆學刊.2006(03)
[6]陳劍瀾.從感性學到審美烏托邦--現代美學早期的一段問題史[J].江蘇社會科學.2010(06)
[7]劉海.倒塌的圍墻與崛起的讀者[J].長江學術.2010(04)
[8]杜吉剛.文學藝術自律--西方前浪漫主義、浪漫主義批評的一個詩學主題[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8(01)
[9]阿格妮絲·赫勒,傅其林.藝術自律或者藝術品的尊嚴[J].東方叢刊.2007(04)
[10]杜吉剛.唯美主義批評在英國的興起與消歇[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
藝術類論文參考文獻:
[1]陳文紅.在“藝術”之外思考藝術[J].文藝研究.2005(01)
[2]張相輪.當代審美文化發生發展的自律和他律[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6(04)
[3]陶巧麗.在先鋒與自律的藝術之間[J].藝術界.2006(02)
[4]沈語冰.現代藝術研究中的范疇性區分:現代主義、前衛藝術、后現代主義[J].藝術百家.2006(04)
[5]施立峻.藝術自律性與當代中國語境--從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美學的藝術自律性原則理論出發[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3)
[6]宋世明.“為藝術而藝術”:一場審美現代性的擴容運動[J].求是學刊.2006(03)
[7]呂景芳.自律與他律--文學在社會文化中的地位[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6(01)
[8]XUFa-chao(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8China).認識、游戲與想象--對文學功利性問題的思考[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