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7: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學習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金融學專業 本科教育 實踐教學
論文摘要:現代金融學專業的發展對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加強實踐教學是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目前工科院校在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為了提高金融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應從思想認識、培養計劃、師資隊伍以及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入手,加強金融學本科專業的實踐教學。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點學科是理工科,雖說開設了金融學專業,但對金融學的發展重視不夠,投入較少,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無法滿足學生實踐的需求,因此,實踐教學成為工科院校金融學教學中的薄弱環節,長期以來嚴重制約了應用型金融教學。培養出的學生動手能力差,創新素質不高,很難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一、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分強調教學計劃的完整性,而忽略實踐教學內容的關注
在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的大背景下,社會對金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對每級學生都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包括金融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要求、理論和實踐環節的教學學時和學分要求,有些高校過分追求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實踐環節之間的比例關系,對實踐性的學時和學分也有相應的要求。目前,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有做為課程組成部分的各類實驗課、課程設計、社會調查、學年論文、金融模擬實習、生產認識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但這些實踐環節在教學計劃中都有明確規定,規定了實踐環節總學分的上下限,各實踐環節也有規定。加之過分強調“寬口徑,厚基礎”,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英語、高等數學、思想政治類等公共基礎課所占比重過大,勢必要壓縮專業課時,與專業課相匹配的實踐環節內容的完成很難得以保證。
2.實踐教學時間過短
目前,我國金融學專業教育中,理論教學仍占主體,實踐教學內容相對薄弱,各教學環節相對分散,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性環節。有些實踐性環節一般安排在理論課結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氣過熱,寒假忙于過春節,一些實習單位并不是很樂意接受,實踐時間大打折扣,與理、工、農、醫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相比,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時間和效果就很難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指導老師隊伍
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培養金融學應用型人才的關鍵。高質量的師資不能局限于高學歷、高職稱,普通高等院校師資為了應對教育部的教學評估,引進人才時更注重學歷要求,目前擔任專業課的任課教師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學歷,高學歷人才雖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從高校到高校,從理論到理論,缺乏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高校對教師的考核以及職稱的評定,更多注重的理論教學學時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師很難有時間參加社會實踐,進行知識的更新,導致教師缺乏進行實踐教學研究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不佳,這樣的師資隊伍怎能符合當今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有待加強
長期以來校內實驗室建設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滯后。為此,2005年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于開辦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以及將實驗室建設作為本科教學評估的重點考核內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視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金融學專業的校內實踐基地以金融模擬實驗室為主,它只是各高校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學專業要申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難度大,一些重點高校以打包形式獲批國家級經濟管理專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投入較大,學校投入也有較大的積極性,而對其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側重點卻不同,因此金融學專業實驗教學在各高校起步較晚、發展速度緩慢、實驗內容較少等問題突出。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實踐教學基地,但揭牌儀式多,實習內容少,由于金融機構的工作任務比較繁重,接受學生實習會影響到他們的自身工作,加之實習多安排在假期,學生數量多且集中,實踐基地往往很難一次性接收,有些實習單位分批安排實習,但學生整個假期將被占用,實習帶隊教師時間也捆得過死,很難利用假期時間從事科研活動,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激勵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從而造成學生和老師的實習積極性不高。
二、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我國加入WTO后,外資金融機構大量進入我國,金融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金融業的競爭可以說是金融人才的競爭,金融業務的開展很大程度取決于從業人員的能力和素質,隨著金融業競爭的激烈性和復雜性,對其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學本科畢業生,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實踐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適應金融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就必須明確實踐教學在金融學本科體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以綜合能力和素質為主線,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整體安排,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構建一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應包括以下4個層面:專業技能的訓練、專業課程設計與實驗、學年論文與畢業論文寫作、專業生產實習與畢業實習。實踐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創新精神和職業素質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
1.專業技能的訓練
專業技能是從事金融學專業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語口語、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數據處理、金融軟件的操作、點鈔、珠算、銀行會計實務操作等。尤其應針對銀行電腦漢字輸入、點鈔及偽鈔鑒別、計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標準來安排,技能訓練考核標準參照工商銀行考核標準進行考核,學生熟練掌握后走上銀行工作崗位上手更快。
2.專業課程模擬操作與實驗
金融學專業課程主要包含銀行、證券投資、保險三大類,這些課程實務操作性都很強,可根據各課程的性質,在學習該課程理論課后,適時開設專業課模擬實驗,通過建立的校內金融模擬實驗室進行。目前有一些軟件開發公司已開發出一些實際操作性較強的的金融軟件,如股票模擬交易系統、期貨外匯模擬交易系統、商業銀行綜合業務模擬系統、國際結算模擬系統、信貸業務及風險管理模擬系統等軟件,通過全方位的仿真模擬訓練,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論知識,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理論教學不再枯燥無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
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都是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運用,是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金融學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對于鞏固和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學年論文可安排在大學三年級結束,字數要求比畢業論文更少,但要求論文格式規范,符合本科生學位論文的要求,為畢業論文的撰寫打下堅實基礎。畢業論文安排在大學四年級最后一個學期,學生可根據畢業實習搜集到資料撰寫畢業論文,質量上應比學年論文要求更高,重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生產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
實習是金融學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大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實習主要包括生產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可采取集中與分散、校內與校外等多種組織形式進行。生產認識實習一般可安排在大學三年級結束后,學生經過三年的金融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已經掌握了金融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通過生產認識實習,可加深學生理解所學的金融理論知識,同時也是找出差距的學習機會,學生更能明確今后努力方向,主動調整學習目標,為后續課程的學習、畢業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畢業實習安排在大學四年級最后一個學期,它是對學生大學四年所學理論知識的大檢閱,是學生走向社會的大演習??刹扇№攳弻嵙暤哪J?,畢業后能很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同時,可根據畢業論文的要求,搜集資料為畢業論文撰寫提供現實素材,寫出的論文才能與實踐緊密結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畢業論文大肆抄襲現象。 轉貼于
三、加強金融學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
1.制定出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金融人才培養計劃
我國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金融學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論知識,熟練和掌握外語及計算機等基本技能,有較強實踐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WTO,按照協議,我國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開放金融業,金融機構、證券機構、基金機構以及保險機構,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的數量和業務不斷擴大,已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金融業越向縱深發展,對金融人才復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應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制定出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金融人才培養計劃,包括實踐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大綱以及實踐教學指導書,學生可通過實踐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為達到教育部對師資的評估要求,我國高校引進教師時,過分強調學歷、職稱,無形中淡化了對實踐經驗的要求,這些老師雖具有高深的理論知識,但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應逐步實現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整體優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第一,學校應制定教師培養計劃,每年安排教師有一定時間到銀行、證券、保險等部門,從事相關部門的主要工作,熟悉該單位各個環節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也可以與相關單位加強合作,從事科研活動。第二,建立一支有政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實驗管理中來的實驗隊伍。要求實驗室人員參加崗位技能培訓,取得相應培訓資格證。第三,可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國外的應用型大學在聘請教師時,常常把實踐經驗看作一項重要的條件,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所有教授來自工業企業,都具有工程師資格。高等院校引進一批學歷層次高、實踐工作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從事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工作,也可聘請行業專家擔任客座教授或實驗教學顧問,優化師資結構。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論知識又有業務技能的師資隊伍,培養應用型金融學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對實踐教學的認識,調動學生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長期以來在金融學教學中實踐教學只作為理論教學的一種補充,實踐教學未能起到真正作用,這種教育模式很難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在崗位聘任和職稱評定方面給予傾斜,以提高教師指導實踐的積極性。對于實踐經驗缺乏的教師,應加強自身實踐經驗的提高,同時,還必須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實踐的意識,在實踐過程中應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實踐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將來求職的關聯度,還可以聘請本專業有一定影響力的校友現身說法,以激發學生對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只有通過有效的實踐教學環節才能使學生的創新性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還可縮短學生由學校人向職業人和社會人轉變的過程,有利于學生今后人生發展。
4.增加學生實踐時間,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
金融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務性較強的二級學科,且具有金融行業分布的廣泛性,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應具有多元性和多層次性,在學生四年的金融學理論學習的同時,應安排總計不少于1年的時間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內模擬實驗室,可通過購買相應的軟件,實現銀行、證券、保險等多方位的模擬操作,使學生在校內就可以模擬到時實務工作情景,加深學生對金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可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還可彌補金融企業因業務資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實習效果不佳情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與金融機構簽訂長期合作協定,建立穩定的企業、學校“雙向互助”的實踐教學基地,金融企業能夠直接參與人才培養和人才選拔,節約人才選拔成本和培訓費用,也可調動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對金融企業的了解,從而實現學校、企業與學生的共贏。
參考文獻
[1]王家華,汪祖杰. 金融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的思考 南京省計學院學報 2007(2)
[2]王東升. 金融業發展與實用型金融人才培養 浙江金融 2008(10)
[3]徐揚、戴序. 構建金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 現代商業 2008(17)
論文摘要: 當前金融業已成為一個覆蓋范圍廣泛、與日常生活結合日益緊密的服務型行業。在這種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不僅是金融專業學生所必須的,而且是其他財經類專業學生所必須的。但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不同, 對金融知識的需求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明確學生專業特點與需求的基礎上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
一、引言
在現代經濟社會,金融業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逐漸成為一個覆蓋范圍廣泛、與日常生活結合日益緊密的服務型行業。在我國,隨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財富增加,社會對金融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強,金融創新與金融產品層出不窮,金融的觸角已深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并已成為普通家庭關心的內容。在這種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不僅是金融專業學生所必須的,而且是其他財經類專業學生,如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管理學、會計學所必須的。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金融學》課程,對于金融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如國際貿易、工商管理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學科必修課,可以充實完善其專業課程。對于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金融學》是一門選修課程,供對金融學有興趣的非財經類專業學生選修。
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專業的特點和培養人才的目標與規格不同,固而對金融理論與業務知識的內容、知識結構、專業需求是不同的。再考慮到《金融學》課程內容眾多,在短短的四五十個教學課時中,教師不可能將全部內容介紹完,這就要求教師在明確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與需求的基礎上,精心安排各專業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差異化教學方法。
二、不同專業對《金融學》的教學要求不同
(一)金融學專業
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一般是在學生完成各經濟類專業共同的核心基礎課,如在學習完《西方經濟學》后開設。它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作用正如我國金融學研究的鼻祖黃達先生所言:“金融領域,廣闊而深邃,通常只能瞄準一兩個方向深入。要想深入一點、幾點,必須對金融的‘全局’有必要的、概略的把握。因為沒有足夠的寬闊基礎作為支撐,只求在狹小的范圍深入,進到一定程度就會難以繼續。而所謂把握‘全局’,就是要求能對金融領域的主要構架如金融理論與金融知識,宏觀金融與微觀金融,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國內金融與國際金融等等之間的有機聯系,有一個較為全面——哪怕是概略的——了解。”《金融學》作為金融學科體系的基礎課程,恰是對金融學進行整體性、框架性的介紹,其中既有宏觀金融層面的理論闡釋,又有微觀金融運行的原理分析;既揭示了金融的運作機制與規律性,又闡明了金融學科所研究的范疇、重要內容結構及其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
鑒于《金融學》對于金融專業學生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要實現兩個目標:一是要求學生全面掌握金融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點、知識體系、基本原理、理論前沿和動態,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良好的理論基礎;二是注重對學生專業興趣和專業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開拓視野,提高思考的廣度、深度與高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自覺性。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我國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焙弥?、樂之,就是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這樣才能產生進取的精神。若通過《金融學》的學習,學生能激發對金融的興趣,這將會對學生未來的深造、職業生涯產生重大的影響。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縱觀中外古今,實體經濟的發展最后都離不開資本的運作,而在當今社會,金融的作用越發凸顯。因此,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有必要系統地掌握貨幣、信用、利息、銀行等多方面的理論與業務知識,能夠運用貨幣信用方面的理論與業務知識,更好地從事企業投資管理、市場營銷、企業風險管理等活動。因此,不少高校已經把《金融學》作為一門必修課程。
與金融學專業的學生相比,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在金融理論方面的要求可以放低些,但應注重金融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注重聯系實際和融會貫通,使學生掌握與其專業的業務活動聯系緊密的現代金融基本知識和業務技能,從而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能靈活運用現代金融基本知識和業務技能來進行資金管理、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活動。
三、不同專業的《金融學》教學內容應有所側重
《金融學》課程內容繁雜,涉及貨幣、信用、金融市場、金融中介機構、貨幣供求、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和金融監管等問題,幾乎涵蓋了整個金融領域。教師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整體水平和質量,并兼顧不同專業的需要,是《金融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問題。一個可行的方法是在界定基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安排差別化的教學內容。基本教學內容是各專業教學中都必須覆蓋的,也是各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以實現各專業學生掌握該課程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教學要求,例如金融學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場的基本情況、金融中介機構的構成、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等;而差別化的教學內容是教師根據所教學生的專業特點、專業需求而進行的選擇性教學。
(一)金融學專業
如前所述,對于金融學專業學生來說,《金融學》是其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在課程安排上,《金融學》一般是在修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之后開設的,同時又是以后陸續開設的《中央銀行學》、《證券投資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國際金融》等專業課程的基礎。因此,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考慮兩個方面因素:一方面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讓學生對金融有個全面的了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要注意課程之間的銜接,避免內容重復或遺漏。具體來說,對于金融學專業的課程內容重點有三個:一是學生應深刻理解金融學的基本范疇和基本理論,如貨幣、信用等基本概念,利率決定理論、貨幣需求理論、貨幣供給理論等。這些內容是金融學專業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課的基礎,因此對他們來說,這些內容不是簡單知道就可以了,而要全面、深入、準確地掌握;二是教師在授課中應側重對金融學框架的勾勒,讓學生對金融領域全面、清晰地把握。而對于具體的宏觀金融問題可以適當簡略,這些內容學生已在《宏觀經濟學》課程中接觸過。微觀金融方面,有關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內容也無需介紹過細,這些內容在后續的專業課程里都會有詳細的介紹;三是引導學生對現實中的金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并密切關注金融理論研究前沿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來講,他們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都或多或少要與貨幣、銀行打交道,但是對理論要求沒有金融學專業的學生高。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可以適當降低理論深度,如貨幣供求理論、利率決定理論、金融監管理論等可以簡略地說明,而增加與所教學生專業有關的、實踐性的內容。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應該加強與貿易有關的金融知識,如信用工具、金融市場、商業銀行業務和國際金融危機等方面內容的介紹。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應增加與企業管理活動緊密聯系金融知識的講授,這些內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如商業票據、股票、債券、期貨市場等。(2)企業管理人員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打交道時所需掌握的基本金融理論知識,這關系到企業資金的運營問題。具體如商業銀行運作機制、業務范疇,金融市場的運作機制,證券發行業務等。(3)國家宏觀政策對企業的影響,如貨幣政策對企業投融資的影響,匯率政策對企業的影響,等等。
(三)非財經類專業
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主要是抱著興趣來選修這門課程的,激發學生對金融的興趣,使他們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融知識是教學的目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精簡理論性較強的貨幣金融理論的講解,將重點放在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貨幣銀行學知識中,如各種金融產品的比較、家庭理財的理念等,還可以介紹現實生活中的熱點金融問題,如對此次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的介紹,可側重介紹危機對企業和老百姓生活的影響等,而對于危機深層次的原因的理論分析則可以簡略些。
四、區別不同專業,采取有差別的教學方法
與《西方經濟學》課程相比,《金融學》課程內容多而龐雜,不似前者的體系清晰完整,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感到知識點零散,找不到學習的重點。與《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等課程相比,該課程理論性強,內容單調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如何根據不同專業《金融學》課程設置特點及課程性質,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各自的教學目的,是教師在《金融學》教學應認真研究的又一個重要問題。
(一)金融學專業
如前所述,對于《金融學》課程,金融專業的學生除了要全面掌握金融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點、知識體系、基本原理、理論前沿和動態外,還要培養專業興趣和專業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首先要把《金融學》課程中的知識點、理論講通、講透。在此基礎上,再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金融的興趣,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我認為一個較好的方法是在每次課開始時拿出5—10分鐘,對一周的財經新聞進行回顧。這樣有兩個作用:一是能讓學生了解中國和全球金融情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關注現實的習慣,這對《金融學》這類社會性學科的學習是必要的。二是在新聞解讀的過程中,教師能引發學生對金融問題、金融現象的思考,加深學生對金融理論的理解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以上兩個效果,教師首先應注意財經新聞的選擇。一周內國內外發生的財經新聞往往很多,如果都講,時間上不允許,也沒有必要。新聞選擇可以有這幾個視角,一種是選取影響重大的事件,如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另一種是結合目前的熱點和所學的知識選擇有代表性的事件。如近年如何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在介紹金融市場、金融中介機構這一部分內容時,我看到一則題為“淡馬錫來到荷花池”的新聞。新聞的主要內容談到新加坡淡馬錫公司通過設立富登信實服務有限公司給成都的蓮花池批發市場的商戶發放貸款。這則新聞事件本身很小,但我希望能以小見大,以此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思考。新聞標題提出后,學生的第一反應是覺得很奇怪:該標題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接著我由淺入深介紹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存在問題等,最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應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整節課教學效果很好,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課后不少學生和我進一步探討該問題,有的學生還著手寫這方面的論文。
除了選題的問題,教師還應注意新聞講授的方式。介紹新聞不僅僅是希望學生了解該事件,而是通過該事件引發學生進一步研究和思考的興趣。教師可以在介紹新聞時結合學生已學過的金融學原理,精心設置問題、提出問題,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具體事件中提煉出事件背后蘊藏的道理,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
如果是小班教學,教師可以考慮一學期組織學生就當前的熱點金融問題進行2—3次的討論,以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查閱、整理資料,學生進行思考、交流為線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現在不少高校由于擴招,師資相對不足,很多時候是大班教學,組織討論的方法會由于學生人數眾多而影響討論的效果,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就熱點金融問題撰寫小論文。對于初次寫論文的學生來說,論文的要求不宜過高,主要是希望通過寫論文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字數、格式上可以適當放寬,但需強調的是杜絕抄襲。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教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降低理論深度,提高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性。在基本原理、基本的知識點介紹完之后,通過具體的案例,如介紹金融實際熱點問題,突出金融知識的運用性。此時對于金融熱點問題的選擇與金融學專業的選擇有所不同,教師應盡量選擇一些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進行講授。例如在介紹貨幣政策時,教師可以結合我國近年中央銀行的調息歷程,解釋中央銀行每次調息的背景、原因、作用機制,以及對企業、老百姓銀行投資、貸款的影響。此外,教師還可以就一個問題,如信用形式、銀行存貸款利率等,鼓勵學生自己去找資料、發現生活中的金融學,采取教授與討論相結合的組合式教學,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蔣天虹.關于應用型本科《金融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9,(5).
摘要:金融學專業本科學生的專業技能主要應該體現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但教學實踐上對這些能力的培養有所欠缺。受應試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重理論輕實踐、不注重技能訓練等諸多因素影響,外語院校金融學專業學生缺乏實干精神,實踐能力不強。本文提出“兩個體系、兩平臺、多模塊”的應用型、創造型金融學本科生專業技能培養方式,并探索了以能力為導向的外語院校金融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能力 專業技能 培養模式
專業技能培養是本科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知道專業技能的重要性,在學習過程中也十分注意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但是如何提高自己專業技能卻比較盲目。金融學專業本科學生的專業技能主要應該體現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但教學實踐上對這些能力的培養有所欠缺,本文就是要探索有效的培養模式來解決金融學專業本科生專業技能問題,通過專業技能培養模式的實踐,使金融學專業本科生能夠掌握基本的實踐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少數金融學專業高年級本科生能夠寫出比較優秀的學術論文,并公開發表,同時希望找到金融學專業本科專業技能培養模式的系統方案。
一、外語院校金融學本科生專業技能要求及其培養方向
(一)外語院校金融學本科生專業技能要求
從20 世紀末至今,國內外金融領域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對高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對金融人才的知識、能力、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金融人才具備時代性、創新性、市場性,而且要求他們必須具備專業性、綜合性與國際性。要在競爭中取勝,就需要努力提高以下素質:(1)具備優良的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質,善于與人溝通。金融人才首先應該是品德高尚的人,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和敬業精神,由于金融業是承載風險的產業,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要求金融家具有冷靜的頭腦和堅毅的品格;(2)過硬的專業知識,敏銳的判斷能力。金融人才要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原理,具有經濟學的思維方法,又要熟悉貨幣金融理論的發展脈絡,跟蹤現代金融業務最新動態;(3)熟練掌握金融、財務、電腦及網絡等相關技能。金融業務、財務處理、常規技術、電腦技能是金融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要成為中高級金融管理人才除了應具備這些技能外,還要擁有諸如組織管理、計算分析、專業外語和綜合分析等能力;(4)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金融業務經營不但在金融產業內部業務交叉日益頻繁,金融業與非金融業的交融也成為趨勢,缺乏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無法駕馭知識經濟時代的金融業務;(5)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學習和適應能力是保持思想活躍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掌握學習的能力比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特別是要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金融人才需要了解掌握國外金融發展動態和進行國際交流,需要較為熟練地運用外語;(6)健康的身體,強壯的體魄。
(二)外語院校金融學專業技能培養方向
專業技能培養方向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
1.基本技能方面。第一、培養學生的調研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達到的目標是:學生能夠根據研究的問題設計調查方案、實施調查、完成數據處理,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寫出規范的分析報告。這項技能培養主要針對大一和大二的學生。第二、培養學生數據搜集能力、資料查找能力。達到的目標是:學生根據自己所研究的問題,知道去什么地方、怎樣查找所需的數據與資料。其中也包括國外資料的搜尋與查找,為進行研究打基礎。這項技能主要針對大三學生。第三、培養學生資料篩選和數據處理處理的基本技能。達到的目標是:學生能從相關的資料和數據中篩選出和自己研究密切相關的內容,并做一些基本的數據處理。例如對資料的提煉、數據的簡單加工和處理等。該項技能是對大一、大二數據處理技能的提高,主要對大三學生進行培養。第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基本能力。達到的目標是:學生能夠根據所提的問題,知道如何進行研究,即讓學生掌握研究問題的基本思路。該項技能是在大一、大二訓練基礎上進行的,主要針對大三學生進行培養。第五、培養學生論文寫作規范。達到的目標是:學生能夠寫出規范格式的學術論文和分析報告,格式美觀大方、數據圖表運用合理。
2.科研能力方面。第一、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達到的目標是:通過對專業技能的培養,學生能夠從現實中發現問題,即解決學生發現問題能力不足的問題。第二、培養學生進一步挖掘數據的能力。達到的目標是:通過專業技能的培養,學生能夠正確使用高級經濟分析工具對數據資料進行加工處理,提高學生工具運用能力,即解決學生經濟分析工具運用能力不足的問題。第三、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及分析能力。達到目標是:通過培養,學生能夠寫出結構好、邏輯嚴密、論述充分的分析文章,即解決學生的學術論文結構不合理、論證不充分等問題。根據已經進行的技能培養實踐來看,通過對金融學本科專業技能培養,預計大約80%以上同學可以達到基本技能目標,大約有20%左右的同學能夠達到科研能力目標。
二、外語院校金融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金融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外語院校金融人才的培養普遍存在著課程設置重學輕術、缺乏雙師型師資、實踐教學實效性差等問題。一是課程體系失衡,存在重學輕術的現象。一個專業所設置的課程相互間的分工與配合,構成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的質量。金融學課程體系主要反映在基礎課與專業課,理論課與實踐課,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的比例關系上。從現有的情況來看,外語院校在課程體系上的共性問題表現為課程體系失衡,重學輕術。二是教師的實踐能力有待提高,雙師型教師比較缺乏。雙師型教師的特征是基于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能夠在教學的同時給學生以實踐的指導,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外語院校的金融學專業教師很多直接來自高校應屆畢業生,無教學工作經驗,對所教學生將來要面臨的工作形勢不清楚。應該說,教師的學歷培訓一直被高校所重視,并且了相應的鼓勵政策,來支持教師繼續深造,但是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卻顯得不夠重視。三是實踐教學普遍存在投入不足、考核難的問題。外語院校的實踐教學往往在優勢學科投入較大,如翻譯、比較文學,而受限于地方外語院校的經費緊張,金融學科的實踐教學則明顯投入不足;同時,實踐教學從教務管理的角度,短期難于有成績,不易考核。
(二)金融人才專業技能的缺陷與不足
外語院校金融學本科學生,相當一部分都要在當地從事實務工作。然而,由于受應試教育以及金融人才的培養方案中技能方面訓練不夠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金融學本科生專業技能培養中就存在理論與實踐、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相脫離的難題。金融學本科學生專業技能的缺陷與不足表現為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不足,創新實踐能力欠缺,專業口徑較寬,由于缺乏人才培養的具體實施方案導致專業基礎不牢。同時,金融學專業教育中普遍存在著培養程序與教學制度呆板、教學方法缺乏靈活與變通;重知識教育、輕能力培養。面對嚴峻的社會現實,構建基于能力導向的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是外語院校舉辦金融學專業,提高金融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由之路。
三、構建以能力為導向的外語院校金融人才培養模式
(一)基于能力導向的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在金融學本科人才培養上外語院校要順應新的要求,結合學校所處的環境、社會對學生的需求,確定適當的人才培養定位,改革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用國際化的視野和思維,整合學校的軟、硬性相關因素,協調各方面的教育資源,調動教師和學生的自主性,構建能力導向的新型金融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市場競爭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改變繁雜、冗余、低效的培養方式,人才培養從封閉性培養向開放式培養轉變;從教授傳授知識為主向以提高能力為主的培養機制轉變;從以考核知識為主轉向考核能力為主轉變。要充分重視考察金融學專業學生信息收集、處理、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培養效果和質量的提高。
(二)基于能力導向的金融人才培養環節設計
1.平衡課程體系,合理安排金融人才培養方案。在“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方向指引下,結合外語院校自身條件,確定合理的培養目標。外語院校金融學專業可以結合學校特色與自身優勢,確定銀行、證券投資、保險方向涉外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的專業定位。圍繞社會需求,按照靈活性、多樣性原則修訂教學計劃,調整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金融學專業教學計劃應具有多樣性、模塊化,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專業方向性、不同模塊的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以適應學生學習興趣的不同。
2.優化課堂教學,著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在以能力為導向的培養模式中,教師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真正的教育者。教師必須有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把學生能力培養跟課堂教學相融合。采取啟發式、引導式、研究式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育從重灌輸轉為重引導、重能力培養。加大案例教學、分組課堂討論,培養學生分析思考能力,增強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充分利用“外腦”,通過各種途徑邀請實務界人士進入課堂,與學生分享其工作經歷與經驗。同時,教師隊伍建設中,外語院校要改變原有的重教師學歷學位、輕實務的一貫做法,在師資隊伍引進中著力引入理論實務均優秀的人員,師資培訓中著力推動教師實務經驗的培訓和學習。
3.加大實踐教學投入,創新實踐教學形式?;谀芰虻慕鹑谌瞬排囵B模式對實踐教學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的不同階段,應分別通過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應采取適當的形式,多方開辟實踐教學基地,建立起與金融企業緊密、穩定的聯系,讓企業介入教學實踐環節,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協作能力等。金融學專業學生可組成證券投資、理財協會等社團,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展開專題調研。學校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假期參加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實行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技競賽,如“模擬炒股大賽”、“模擬期貨交易大賽”等與金融學專業學生密切相關的科技活動,鼓勵和幫助學生積極投入其中。
(三) 打造“兩體系、兩平臺、多模塊”人才培養模式的框架體系
“兩體系、兩平臺、多模塊”的金融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中,“兩體系”是指相互支撐、相互聯系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兩平臺”是指公共課、專業課平臺和實踐教學平臺;“多模塊”是指具體專業及其研究分支與方向。“兩體系”依托“兩平臺”來支撐,同時在“兩體系”、“ 兩平臺”的基礎上發展多模塊教學。其中,公共課、專業課平臺用于支撐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平臺用于支撐實踐教學體系。
最后,與教學模式相對應,金融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有相應的“學業”與“就業”并重的大學教育理念?!皩W業”教育是培育金融學專業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其對應于教學模式中的理論教學體系與公共課、專業課平臺;“就業”教育對于金融學專業學生增強就業意識,提升就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對應于教學模式中的實踐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平臺。
參考文獻:
[1]秦和. 堅持內涵式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外語外事人才[J]. 中國高等教育,2012(8):51-53.
[2]劉印房. 應用型人才培養視閾下的師資隊伍建設芻議[J]. 成人教育,2012(2).
[3]錢慧真.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研究[J]. 中國成人教育,2011(2).
[4]柯林. “一體兩翼”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淺議[J].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1).
[5]干洪,徐達奇,冉昆玉. 加強內涵建設,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地方高校提高辦學質量的有效探索[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0):52-56.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金融行業的迅速發展對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需要全面掌握經濟金融知識,還要能夠熟練進行市場運作。因此,如何幫助學生構建扎實的理論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實現學生知識、技能與經濟社會的融合是金融學教學擔負的主要任務?,F階段,國內高校的教學通常能夠完成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對學生研究能力、實踐技能的培養,導致金融學專業的學生走入崗位后,所學知識無處可用,業績不理想,創新意識不強,無法滿足金融行業的人才需求。
(二)學科建設不完善,課程設置不科學
近年來,為適應社會對金融人才的大量需求,開設金融專業的院校紛紛擴大招生規模并進行專業細分,實際上很多細分出來的新專業都是出于包裝需要,在教學內容上與傳統的金融學并沒有顯著差異。然而,專業過度細分反而打破了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完整性與系統性。簡單的細化與分割,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變窄,一些專業基礎理論在很多課程中都有涉及,卻都講的不透。金融學學科內涵與外延的劃定及學科體系的建設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多數高校金融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仍偏重宏觀經濟理論、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等核心課程,對數理分析、計算機技術應用重視不夠,比如像經濟數學、計算機編程、數據庫等能夠輔助學生進階的課程并未廣泛開設;而公司理財、證券投資、財務分析、金融工程、基金管理、資產定價等與時展聯系緊密的課程也未能實現知識與應用的互動。此外,金融學教學對國內外金融發展的動態追蹤仍是一個薄弱環節,教材陳舊、內容良莠不齊的問題依然存在。近年來,金融體系一直在發生著新的變化,新問題的出現為教學和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比如,國際上新興資本市場的崛起、金融危機的爆發、跨國并購、資產證券化等問題,以及國內的資本市場發展、匯率改革、人民幣國際化、影子銀行等問題,都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如果在教學中不能跟隨社會發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跟不上時代變化,如此的教學效果必然是不達標的。
(三)教學方法單調,對研究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
很多高校在教授金融專業課程時,仍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在這種培養方法下,學生習慣了被動接受,為應對考試而強行記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針對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是布置課程論文,由學生個人完成或者以小組形式完成。撰寫課程論文確實是鍛煉學生研究能力的有效方法,但實際效果卻參差不齊,難免流于形式。在學生獨立撰寫論文時,如果缺乏指導,且不存在嚴格的外部監督,學生可能會在網絡上直接抄襲他人已有觀點,這不僅起不到促進作用,反而滋長了不誠信的學術之風。而在以小組形式開展學術研究時,往往出現“搭便車”的現象,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得到訓練,單純的分工再拼湊也嚴重損害了研究的完整性。在教學改革中,高校也在積極嘗試新型教學模式,如案例教學、課堂討論、實驗模擬等,然而從長期禁錮的思維向發散創新的思維轉變仍需要多年的教學摸索,相應的配套措施也需逐步完善。
(四)教師隊伍素質仍需提高
作為教學的主要參與者與引導者,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國內金融學博士培養的跟進與海歸博士的引進為高校的教學隊伍補充了一大批高學歷人才,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師整體素質。然而,高校教師隊伍在學術研究、工作經歷、教學經驗等方面還存在著結構性問題,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分工與協調也存在脫節。針對教師個人而言,不合理的職稱評定制度還會對其教學任務與研究任務的分配造成負面影響。
二、學術研究在金融學教學中的作用
在金融學專業教學中強調對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與科研能力。
(一)學術研究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
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主要表現在:1.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實際運用能力。學術研究活動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主角,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空間展示自己,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主動性。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將理論知識用于分析現實問題,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大大縮小了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2.鍛煉學生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研究過程中,學生既要留心觀察經濟社會運行,發現問題,又要大量地閱讀與思考,從實例中歸納分析出一般性結論,檢驗已有理論的正確性。通過對金融市場已經發生的或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可以啟發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交流與討論,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國外課堂常采用的小組討論方式,近年來也備受國內老師追捧。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成討論小組,根據班級的規模,每組可由4~8人組成。挑選經濟熱點展開討論,針對不同的觀點展開進一步的探討、辯論。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參與問題的各個環節,教師可以通過適時引導、簡單評論來參與學生的討論與分析。這既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也有助于學生之間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同時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注重學術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水平
在引導學生進行學術研究時,教師需要關注專業領域的前沿發展,收集、更新、整理數據及案例,這就對教師的授課水平提出了高要求。要想講好金融學的課程,與同學形成良好互動,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廣博而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了解相關業務的實際操作,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國內外金融市場的風云變幻和理論研究前沿。另外,在科研工作中積累的素材也可用于編寫教學案例,實現教學與科研的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梢?,提高學術研究在教學內容中的比例,重視學術活動的開展,不僅能使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與研究能力。
三、在金融學教學中推動學術研究的途徑
為了推進金融學專業研究型教學的開展,一方面,要轉變教學觀念,糾正師生“重應試輕學術”的觀念,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深入開展學術思想的討論與學習;另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完善硬件設施的現代化建設,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抓住課堂互動、課外實踐和評價反饋幾個主要環節,積極推進研究型教學進程。
(一)試驗研究型課堂教學
與傳統的單向傳授課堂不同,所謂研究型課堂教學,是指以學生為主體,研究理論形成過程為主的教學方式。金融學作為一種社會科學,與現實聯系緊密,很多理論都可以通過觀察總結得出,或者放入現實社會進行驗證。老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索理論知識的產生,還原經濟學家們的思維活動,并鼓勵學生質疑反思已有理論,發表獨立見解。研究型的教學課堂有很多種實現方式,比如案例探討,頭腦風暴,問題情境,正反方辯論,小組討論等,每種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適用條件,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教師們通過掌握新型教育理念,就可以不拘于已有模式,根據課堂內容和學生特點,自主設計教學方案,借助多媒體和信息技術,開展研究型教學試驗,提高教學質量。
(二)完善金融學學術研究方法
在傳統金融學專業教學中,定性分析往往占主導地位,定量分析比重則十分有限。如果沒有精確的數量分析,質的規范性就難以把握;但無視定性分析,單純定量研究也會失去經濟學意義。只有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得到更準確的結論,更好地揭示資金運作的內在規律?,F代金融學的量化特征日益顯現。定量分析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理論模型化,即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某一理論的基本內容;另一種是實證研究定量化,即運用統計數據來驗證理論的適用范圍與正確性。近年來,西方國家的金融領域研究多數都是通過運用數學工具來研究。國內的量化分析仍處在起步階段,可以在借鑒國外成熟模型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行研發,但同時也要防止過度強調數量分析而忽視了經濟含義。
(三)推動教學手段的信息化進程
網絡通訊、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廣泛使用極大地影響著教學模式,使得高等教育的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對于金融學專業教學而言,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如實驗室教學、市場模擬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累市場運作經驗,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學手段信息化不僅是對新技術與新資源的有效利用,最根本的是教學理念的變革。在信息化環境下,現代通訊手段實現了信息與知識的瞬時傳遞,徹底改變了信息獲取、知識傳遞的路徑,使得老師和學生能夠及時獲得市場動態。當代金融學專業的學生,不僅要熟練掌握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具備挖掘、運用、傳播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可以運用科學方法從復雜的金融市場捕捉有效信息。
(四)鼓勵研究型自主學習與創新
1.很多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極其相近,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尚不夠清晰準確。同時,從表1可以看出,兩所高校金融學專業教學計劃相差不大,獨立學院金融學專業并沒有體現出更強的動手能力的培養目標。
2.課程設置亟待優化。課程教學內容陳舊。從金融學科發展趨勢來看,目前國內一些綜合性院校和財經院校開始將金融學培養重點放在財務管理、公司金融等微觀金融領域,開始與國際接軌。筆者所研究的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的金融學專業主要開設的專業課程仍然放在傳統貨幣銀行、國際金融等宏觀金融領域,而對公司金融、金融營銷、金融風險管理等較前沿的課程僅僅安排在選修課程中。很多選修課程往往因為選課人數的限制等等原因,實際無法開出,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在金融技能方面比較缺乏,與社會需求脫節。課程設置的專業性不強。以筆者所研究的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在的大學為例,金融學人才培養方案中政治類、英語、數學等公共基礎課學時數930學時,占必修課程1834總學時的51%,所占比重很大;專業基礎課836學時,占必修課總學時的46%,但設置過于寬泛,基本為與經濟、管理有關的課程,比如會計學、管理學、統計學、經濟法、政治經濟學等,而實際上針對銀行、保險、證券等相關知識開設的基礎課程比重不大;專業主干課程只有6門,學時數304學時,占必修課總學時的13.8%,但相對于畢業額定學分而言,所占學分僅為16.6%,比重過低??梢?,從目前的獨立學院金融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情況看,盡管近幾年有一定程度的更新和變化,但真正從理論體系上全面更新,適合獨立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適應金融發展趨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3.實習實訓環節薄弱。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26學分,占總學分的16%,所占的比重較低。并且所開展的實踐環節主要是課程論文,教學實習,以及社會調查和畢業論文等,除了教學實習環節,能夠利用學院的實驗室資源,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銀行、證券、保險等相關業務知識,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外,其他的實踐環節仍停留在傳統的論文形式上。這主要是因為受到獨立學院教學經費、教學條件、師資隊伍等方面的諸多限制,金融學專業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難以建立,與外界經濟管理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交流溝通也較少,使得獨立學院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只能停留在口頭上,與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的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目標的實現還相距較遠。另外,從實施的效果來看,也不盡理想,實踐環節往往被忽視。課程論文原本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結合現實熱點進行分析和運用的能力,但學生普遍從網上查找資料組合甚至抄襲文章,缺乏獨立思考。由于學院不具備集中安排實地調研的條件,一般要求學生利用假期各自分散進行社會調查,而實際上真正開展調研的很少。這使得實踐教學環節很難發揮檢驗、整合、實現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換的效果。
4.師資隊伍參差不齊。在金融專業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情況下,獨立學院教師的教學工作任務比較繁重,因此,現階段獨立學院教師隊伍成分呈現多元化。以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為例,其師資隊伍構成主要為:外聘母體高校的教師、一定數量的本學院培養的青年教師。由于獨立學院學生在文化基礎和學習習慣上與母體高校學生存在一定的差距,母校的授課教師往往以在獨立學院授課以賺取報酬為主要目的,并沒有根據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而獨立學院招聘的教師,以青年教師為主,缺乏教學經驗,更談不上實踐經驗,難以實現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加強獨立學院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建議與對策
1.合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獨立學院金融學人才培養既要符合獨立學院的生源特點,更要塑造獨立學院的特色,尤其是隨著當前金融對經濟的影響不斷凸顯,社會對金融學專業人才的數量需求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更要求獨立學院必須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才能在高校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獨立學院培養的金融學應用型人才需具有較強的市場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特別是具備從事具體金融業務工作的實踐能力和業務素質。包括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外語綜合應用能力,具有較好的科學素質、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
2.優化課程體系設置。課程設置對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尤為重要。培養“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可以針對目前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在以下幾方面進行優化改革。第一,目前公共基礎課所占的學時和學分比重均較大,而很多學生對公共基礎課缺乏興趣,只是為了獲得學分應付學習。實際上厚基礎應體現在更扎實的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上。因此,建議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減少公共基礎課程,可以將減少的公共基礎課程放到專業基礎課部分,以保證學生專業基礎的厚實。第二,獨立學院不同于綜合性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應體現應用型的特色,建議首先突出專業方向,比如商業銀行、金融理財、保險精算等,然后根據方向設計課程,如果是金融理財方向,可以將一些重要的金融學專業選修課進行更改。第三,增強實踐課程的學分比重。專業課程的學習應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尤其是商業銀行學、證券投資學、保險學等主干課程的學習,應配合安排一定的實踐學時,在學習了理論知識后,幫助學生掌握基本業務技能。
3.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能力的培養絕不能喊口號、走過場,必須要落到實處。第一,加強校內模擬實驗室建設。課程設置的優化改革,必須配合校內實驗室建設,引進一些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金融軟件,這些軟件模擬環境與現實情況基本相符,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重視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獨立學院通過建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產學合作等途徑,加強對學生業務技能的培養。同時學校也可以聘請校外實踐經驗豐富的管理和業務人員作為學院的校外指導教師。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信息化教學手段;翻轉課堂
2019年教育部部署了關于“金課”建設和“雙萬計劃”等的建設意見和要求,緊接著高教廳開展了“金課”認定工作。對金課的界定既體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肯定和延續,更突出了對在線教學這種現代化教學模式的重視?;旌鲜浇虒W是將面對面教學和在線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是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和趨勢,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實踐走向。貨幣金融學課程是經管類的專業大類課程,也是金融學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作為一門金融學入門課程,它涉及的金融知識面非常廣,信息容量很大。在教學改革之前,該課程授課一直存在著教師滿堂灌、內容多而雜;模式太單一、學得很枯燥;課程互動少、形式很單調;學生動手少、學習很被動;評價簡單化、成績絕對化等突出問題。因此,為了真正地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切實地學好這些專業知識,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我們“以學生為中心”、以“金課”建設為導向,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進行教學改革的有益嘗試。
1混合教學模式的設計目標
混合教學模式的設計本著“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圍繞著“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政目標”三個方面全面展開。首先,“模塊化”的課程體系體現了“知識和能力目標”。根據在線課程內容應當短小精悍的特點,貨幣金融學在線課程將貨幣、信用、利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等一系列龐雜的金融知識分成10個章節,每一章節是一個知識模塊。每章根據重難點知識提煉出4-5講的內容,每講錄制8-12分鐘左右短視頻并配有ppt,便于學生對照教材和ppt觀看視頻。每個章節輔助檢測習題,幫助學生鞏固線上所學的知識;同時每章還配套延伸閱讀、互動討論題等課外拓展內容,讓學生擴大知識面,提高專業素養,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分析經濟、金融熱點問題的能力。線上課程內容重難點突出、視頻短小精煉,易于學生線上自學和反復回看。其次,教學內容體現時代性、前沿性,融入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授課內容注重緊跟社會熱點,體現學科前沿,延伸閱讀關注我國金融改革熱點和金融學科發展新方向、新理念和新思路。同時篩選最有價值的資源為課程內容服務,課程內容參考四大類資源:一是各種金融類的政府官方網站;二是各種優秀的財經媒體;三是各種優秀的課外參考書目;四是各種實用的APP和視頻資源等。這些課程內容緊密聯系我國改革開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展開,將課程思政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既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又增強學生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再次,教學模式的設計圍繞“三大目標”展開。其中線上學習要求學生觀看錄播課自主學習,并能根據掌握情況反復回看視頻,既提高了預習效果又培養了自學能力,實現了知識和能力目標。線下授課對重難點、易錯知識點有針對性地講解,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滿堂灌,能提高學習效率,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授課過程中將思政教學和職業倫理教育融入專業知識點的講解中,全方位圍繞三大培養目標展開。課后拓展要求學生整理筆記并有針對性的復習,同時分組完成專題研討工作,既培養了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又拓寬了專業知識面,符合我國當前對“新文科”專業人才的需求,也為今后畢業論文和學術研究工作打下堅實基礎,進一步深化“三大目標”。
2混合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
貨幣金融學混合教學模式的實施從線上教學、線下教學以及課程評價體系三個方面展開。
2.1線上學習的內容要求
教師在每章節知識講解之前,會首先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線上的錄播課,這個線上學習過程類似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預習,但是它又不是簡單的提前預習,而是通過錄播課在教師的講解下自己先認真地學習章節基礎知識點、初步把握重難點。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章節習題來檢測學習效果的好壞,自己發現問題和知識點掌握的薄弱環節,然后有針對性地反復回看課程視頻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同時課程平臺上有專門的互動討論區,學生一方面可以將自己在線上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在平臺提問,教師會為學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也需要自主查閱資料后回答互動討論題,發表自己對專業問題的看法。這種形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學生關注經濟、金融熱點問題的好習慣,提升專業素養。最后學生必須參加線上的期末考試,線上期末考試以客觀題型為主,考察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知識目標的達成情況。
2.2線上學習效果監管———“雙固定的雙層負責制”
線上學習既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考驗學生學習自覺性的一把雙刃劍。如何對學習自覺性有限、自學能力稍顯不足的學生,實行有效的監督和指導,是保證線上學習效果的關鍵環節。貨幣金融學課程的線上學習采取“雙固定的雙層負責制”的監管模式。其中“雙固定”是指“固定團隊和固定時間”。首先將班級學生分成八個小組,每個小組作為一個合作團隊,學生在固定的團隊內相互督促完成線上學習;然后教師指定固定學習時間,要求學生在這個時間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對學生形成約束,如果個別學生臨時有事也可自行安排其他時間,固定基礎上的機動靈活性方便了學生自主安排?!半p層負責制”是“組長+教師的雙層負責模式”。每個小組推選出組長負責監督組員線上學習;授課教師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了解同學們的線上學習情況,使用課程平臺反饋章節學習完成情況,鎖定重點關注目標。對于線上學習完成情況不佳的學生,既讓組長加強督促,又由授課教師和學生談話,了解學生線上學習是否存在困難,給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同時敦促學生盡快按照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組長負責制和組內同學相互監督線上學習,又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學習壓力,從而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中,積極完成線上的學習任務。大家在共同的學習過程中還能夠增進同學們之間的友誼,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2.3線下教學實施方式
通過線上自主學習,學生對章節的基礎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線下授課不必要面面俱到地“滿堂灌”,而是根據章節的重難點和學生線上學習反映出來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授。教師的線下授課分為反饋和講授兩個部分,通過運用優課聯盟平臺的統計功能,給學生反饋線上視頻觀看、章節習題、互動討論等任務的完成情況。表揚按時和超前完成任務的學生,樹立先進典型;對于未按時完成的學生扣減平時成績的分數予以懲罰,讓學生將扣分的壓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接著將學生線上檢測的分數情況和習題的正確率運用統計圖進行顯示,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講授過程則是有針對性地講解章節的重難點知識,提醒學生注意一些容易錯的細節知識。講授過程中既要求學生在教材上或筆記本上做筆記,又會邊講授邊提問,促進學生集中注意力和積極思考;涉及一些前述章節已學過的知識也會再次提問,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加深印象。講授過程中還會提出一些開放式論題讓學生分組研討,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會將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融入專業知識的教學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也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增強他們的金融風險意識。
2.4翻轉課堂的設計與開展———“教學相長”
翻轉課堂環節就是要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教師角色由“教授者”轉變成“引導者”,學生角色“被動者”變為“主動者”,把課堂變成學生展示的舞臺,教師則是聽眾和指導者。具體來說,教師會將中國經濟、金融領域的一些熱點、前沿問題結合課程內容和知識點分成八個專題,每個小組選定一個專題后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網頁、論文、專著、教材等資料,研讀和篩選資料后,學生根據自己對專題的理解制作演講PPT并交給任課教師修改,教師提出改進意見,學生進行PPT修改后在課堂上演講這個專題,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專題內容和講演情況進行點評、提問,并最終給出這項活動的成績。在翻轉課堂活動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了專業資料的收集、篩選和研讀,這既培養了學生文獻閱讀、分析歸納、資料整理等基本的科研能力,又讓學生在研讀資料的過程中拓寬了專業知識面,提高了社會科學素養。學生自己制作PPT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鍛煉了學生的專業論文寫作能力,為今后寫作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和今后從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演講,又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心理素質、增強了自信心。整個活動學生分組完成,團隊之間分工合作,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發揮了團隊合作精神和每個同學的優勢,也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班風。同時翻轉課堂雖然是學生展示的舞臺,但是整個過程教師全程指導,有利于將我國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等課程思政的內容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多關注一些正能量的成功案例,從育人的角度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翻轉課堂教學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教學。
3“235”課程評價體系
貨幣金融學課程考核方式吸收了國內學者提出的課程考核評價“四化”特點,即“工具智能化”“形式多樣化”“主體多元化”“過程動態化”。課程考核采用“235課程評價體系”,即課程最終的考核結果由“20%平時成績+30%線上成績+50%期末成績”構成。“235評價模式”的設計完全對標人才的三大培養目標和課程學習的全過程展開。20%平時成績通過授課過程中的提問、分組討論、專題研討和每章節的檢測來反饋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和應用專業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考察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的達成情況。在課程講授、指導和點評學生的專題研討中,將我國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等課程思政的內容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多關注一些正能量的成功案例,從育人的角度幫助學生通曉天下道理、豐富學識、增長見識、塑造品格,從而實現教書育人的思政目標。30%線上成績通過線上學習和每章練習題分數情況,考查知識目標達成情況;部分章節的互動討論,設置開放式討論題,讓學生在課程平臺上表達自己對專業問題的看法和見解,教師再通過答疑、評論等方式將課程思政融入其中,從而實現課程思政目標。50%線下期末考試采用發散思維主觀題型,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分析案例、解讀文獻或提出自己對一些前沿熱點金融問題的看法,鼓勵學生考前查找資料,考試時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考察能力目標達成情況。在題型設置或給定的案例分析材料上,可以將國家法律法規、倫理道德、改革開放的大事件或成就等思政元素作為素材運用到考試的題目中,促使學生運用專業知識來認識、分析和思考這些現實的社會經濟現象,并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財富觀、價值觀、人生觀、職業道德觀的塑造,從而實現真正的教書育人。4混合教學的實施手段———“慕課+學習通+QQ群”貨幣金融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實施,積極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教學技術,通過綜合應用多種不同的信息化教學工具,充分發揮各種工具的優勢,讓它們共同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服務。具體來說,我們的課程使用了慕課、學習通和QQ群三種移動教學工具。首先,貨幣金融學在線課程在優課聯盟和智慧樹兩個國內領先的在線課程平臺上線,自有的慕課資源既為線上學習的開展提供了資源保障,也能發揮互聯網平臺隨時隨地、無限次反復學習的優勢,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專業知識,提高自學能力。其次,線下授課既使用在線課程平臺強大的統計功能進行學情反饋,對學生形成督促并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又使用學習通進行考勤、課程提問、投票、互動討論、課堂練習、問卷調查等課堂管理工作,這使得課堂活動的形式更加多樣化,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興趣,也提升了課堂學習效果,便利了課堂管理,從而使得課堂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學高效。最后,課程QQ群的建立主要用于日常學習、考試等事項的通知,學習資料的發放,學生和教師聊天提問等溝通活動的需要?!澳秸n+學習通+QQ群”三種移動教學工具聯動,直接作用于我們課程教學的線上學習、線下授課和課后拓展三大環節,其中慕課主要用于提供學習資源和反饋學情,助力于學生的線上學習;學習通主要用于課堂管理,為線下教學發揮作用;QQ群則更多用于師生之間的溝通和日常的學生指導,在課后拓展活動中發揮作用。所以,三大工具各司其責、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一種聯動效應,共同助力于混合教學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管恩京.混合式教學有效性評價研究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1-2.
[2]孫長永,閆召華.法學專業線上一流課程的實踐探索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21,(4):21-27.
[3]張勇斌,張亞洲.“以學生為中心”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包裝工程,2020,41(S1):119-123.
[4]田媛,席玉婷.高?;旌险n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20,(8):78-96.
[5]譚永平.混合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實時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2):5-9.
2、關于論文很多同學擔心自己沒發表過文章會處于劣勢,其實被保上的同學也有許多沒發表過論文。的確,有發表過論文是一個優勢,寫申請時建議寫上。如果沒有的同學可以通過其他方面彌補,現在學校里有非常多的學術競賽和科研課題,大家可以參加,如果有一些獲獎情況,那也同樣反映出你的研究能力與學習能力。同時論文也不是一定要跟經濟金融相關,因為論文更重要的是反映你的研究能力與學習能力,所以分量大的論文,不管哪方面的都可以附上。
3、關于實習同樣也不用擔心,大家申請時還是大三,不可能有太豐富的實習經歷。而且讀研究生是為了繼續深造學習,不是去工作,所以這一項也不必太在意。當然有在著名公司實習也可寫上(世界500強吧),其他的我想不必寫了。
4、關于學生工作個人認為不是很重要,可以選一些重要的職務與活動(學生會主席等職務;國際、國家、市級等有意義的活動),還是那句話,保送進去是為了學習,而不是選學生干部。所以應該有所側重,不要整個申請陳述里面都是學生工作方面的。而且這方面的經歷也不好驗證。比如我說我是學生會主席,那你肯定很難考證,但我說我發表過論文,那你就很容易驗證了。
5、關于申請書最重要的材料應該是申請書了。頁數:申請書如果一頁寫不下,可以寫成兩頁或更多頁,視個人情況定,我當時寫一頁,也有同學是兩頁,所以頁數沒什么限制,關鍵要有側重地寫,內容翔實,不要通篇都在泛泛而談。當然了,頁數也不要太多。自我介紹:很多同學都在問自我介紹怎么寫,我想最重要的是客觀、把握重點。大家可以好好回顧自己三年來的大學生活,除了成績好以外,你還參加了什么活動?有什么活動、證書可以很好地表現出你的研究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等。自己可以做個小簡歷,把他們寫在紙上,然后從中選出與之相關的活動、競賽、論文、證書等,如果太多,就刪掉一些重復的或相同等級的,選重要的、級別高的、有意義的事情。同時,自我介紹要層次分明,有條有理,給人一種簡潔的感覺,簡約而不簡單吧。我當時大概分三段:第一段簡要介紹自己(幾行字即可);第二段介紹自己所參加的相關活動、成果(如果活動多就再具體分類:發表文章與學術科研活動;成果、競賽活動及成果;實踐及其它活動等等);第三段總結陳詞,同時表達入選心愿。獲獎情況:我想這部分容易多了,少的同學就把所有獎項列出,多的就按重要性、級別來挑選吧。我當時列了八、九項吧。審查:做完以后打印出來看看,有沒有錯別字?排版是否美觀?自己看都看不順眼,就別提老師了。所以大家在細節方面多注意,至于用幾號字,間距多少,我覺得看個人審美觀點吧,總體看起來不錯就行,也不必過分在意。
6、關于推薦信最好是找教授、副教授寫推薦信,推薦信每人各一頁,或可以兩個推薦人只寫一封推薦信,推薦信寫得客觀一些,同時也列一兩個事例,不要通篇都在夸自己學習勤奮、工作刻苦、有很好的學術研究能力等等,要以事實為依據,同時這才能體現老師確實對你有所了解。推薦信要符合一般格式要求,不管手寫還是打印,最后要有老師親筆簽名。同時不妨要一下名片,可以隨推薦信附上去。至于要不要用小信封裝,我覺得可用可不用,如果不怕麻煩,那就裝一下,一個信封裝一封推薦信,畢竟九月份的保研程序中要求要裝入信封,然后在封口簽上老師名字,信封上寫推薦信。但夏令營不是很嚴格,我當時沒裝,資料用回形針弄好后,統一裝在一個大信封里,所以忘了裝信封的同學不要太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