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7: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程教學管理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高校
《管理學》課程教學目標是以培養學生管理技能為主線,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管理能力的高素質管理人才。這也要求高校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目標,構建仿真性的、廣泛參與式的實踐教學方法體系,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學生今后發展打好基礎。
一、高?!豆芾韺W》課程實踐教學現狀
1.不重視實踐教學
《管理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它對學生的操作能力有極高的要求?!豆芾韺W》課程實踐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實際操作獲取感性知識、提高管理技能的過程??梢哉f,實踐教學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有重要意義。但受傳統教育觀影響,許多學校對管理學實踐教學的意義和作用都缺少足夠認識。如在《管理學》課時安排和教學資源配置中,許多學校都將《管理學》實踐教學視為理論教學的附屬部分,根本不會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置于同樣的地位。在教學管理和教學投入上,當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出現矛盾時,許多學生都會以犧牲實踐教學為代價來滿足理論教學的需求。受此影響,許多教師和學生也不怎么關注《管理學》實踐教學,他們在思想和行動上都很難會真正投入到實踐教學中,必然會給高校管理實踐教學帶來消極影響。
2.實踐教學形式和手段單一
高?!豆芾韺W》課程教學涉及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信息館里、公共管理、會計、財務等方面的知識和內容,許多學校在《管理學》課程設置上,都按照大綱需求將教學內容劃分為理論知識和實務技術兩大模塊,其中,絕大多數學校的管理學實踐教學以實證數據和資料分析為主。許多學校針對《管理學》實踐教學都加強了《管理學》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并創新實踐教學內容和手法,目的是希望能通過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但綜合來看,許多高校的《管理學》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都嚴重老化,如許多學校由于資金有限,大都是利用模擬軟件、模擬實驗室、課題攻關來進行《管理學》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手法有情景模擬、小組活動、座談、社會實踐等。由于教學手段單一,許多學生都對《管理學》實踐教學不感興趣。
3.實踐教學效果差
相較國內高校,國外許多高校在《管理學》實踐教學上的經驗更加豐富,教學手法也更加多樣。如英國許多高校都針對《管理學》實踐教學與一些知名企業簽訂校企實訓基地開發協議,并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主線,開展了各種團隊實踐活動,從而為《管理學》專業學生提供較多的實習崗位和實踐機會。目前,雖說我國《管理學》專業建設已進入有組織的發展階段,但高校《管理學》教學效果始終不容樂觀,如許多高校在大一、大二的《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內容上,都以實踐教學方法探討、平臺建設為主,在大三、大四才開始真正實踐教學,學生缺少真正的實踐機會。許多學生在真正開始實踐教學前,由于不知道相關知識的用途,在學習上都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在實踐教學開始后,由于從未進行過實踐歷練,他們會對許多東西感到無所適從,實踐教學的效果也較差。
二、提升高?!豆芾韺W》實踐教學效果的建議
1.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如今,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為一個社會性話題。在用人單位的用人條件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高校要集中力量,將《管理學》實踐教學提上日程,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實踐教學上,開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觀點討論活動,要求廣大教師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徹底轉變改變過去那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思想。與此同時,高校還要從物質和制度上給予《管理學》實踐教學以大力支持,完善《管理學》實踐教學制度,加大實踐教學投入,并要求教育管理部門、教師以“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為努力方向,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應急處理能力,逐步將工作重心由共性教育轉向個性教育,由理論教學轉向實踐教學,激發廣大師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推動《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穩步發展。
2.加強校企合作,建設高水平的實訓基地
理論教學不過是《管理學》課程教學的一部分,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高校必須加強實踐教學。而要想提高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操作與創新能力,高校必須走校企合作教學的道路。確切來說,高校要根據市場、企業對管理專業人才的特殊需求,加強與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并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本著互惠互利原則,與企業共建校外實訓基地和實踐平臺。然后完善實訓基地教學評估制度,建設一支由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和高校管理學專業教師共同組成的教學隊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如高??梢云髽I簽署訂單式人才培養協議,推薦學生到合作單位開展參觀、學習活動,爭取讓學生在實踐演練中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與動手能力。高校管理學專業學生則要珍惜學校提供的實習機會,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實踐活動,并在相關的理論教學結束后、畢業設計前,及時進入實習基地去操練,以鞏固學到的知識。
3.建立健全《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機制
高校要想實現《管理學》實踐教學目標,必須在管理機制建設完善的基礎上組織教學活動。這就要求高校緊貼《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目標和任務制定嚴格的人力資源招聘制度、教育制度和教學考評制度,建立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評價體系,突出學生實踐結果、單位鑒定在學生評價中的重要地位,為實踐教學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撐,使廣大教師和學生切實認識到《管理學》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此外,高校還要完善《管理學》實踐教學保障機制、監督機制,優化整合現有的實踐教學資源,設計一套與《管理學》理論教學相互聯系而又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管理方法,全面監督《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設施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師實踐指導能力、實踐教學步驟、實踐教學考核標準和成果展示等,確保實踐教學不會流于形式。
4.改進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
在企業見習之外,高校還要綜合利用現有的各種教學資源,優化《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如高??稍谡n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模式改革中,制定一些能激勵學生參加管理實踐的措施,使學生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撰寫調研方案和學術論文。此外,高校還要發揮學校人才和技術優勢,搭建系統的實踐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實戰演習場所。同時,也要加強與兄弟院校、管理部門的合作,編寫先進的《管理學》實踐教材,并要求管理學教師在日常理論教學中,認真組織案例教學和管理模擬實踐教學,將最先進的模擬軟件應用到《管理學》實踐教學中,讓學生通過仿真操作技能訓練,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有條件,高校管理學教師還要提高實踐教學的層次,進一步擴大實踐教學的信息量,經常帶領學生去企業實地觀摩和調研,使學生在實際演練中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了解。
5.加強教學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提高《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水平的關鍵。因此,高校要努力改變當前管理學教學隊伍以理論型學者為主的隊伍建設現狀,引進更多具有管理經驗的教師,針對教師制定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成立實踐教學監管部門,加強實踐教學培訓,并鼓勵廣大教師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引導他們參加各種管理學學術交流和研討活動,經常與兄弟院校的教師交流教學經驗,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保證管理學科實踐教學效率。依托與企業的聯系和交流,高校還要圍繞《管理學》核心課程完善“雙教師制”,一方面,聘請企業一線管理人員來校兼傳授管理技能和知識;另一方面,鼓勵廣大教師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去企業兼職,使教師在工商管理運作過程中提高實務能力。
作者:劉新華 單位:安陽工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江南,宋楊.管理學實踐教學方法探析[J].經濟視角(下),2010(3).
武漢大學MPA教育的辦學成效
武漢大學MPA教育的基本概況自2001年招收首屆公共管理專業碩士(MPA)研究生以來,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充分利用武漢大學優越的辦學條件和豐富的辦學經驗,主動與政府部門合作,努力拓展辦學空間,為社會提供人才培養服務。2001年至2015年,已連續招生2139名,已畢業學生1327名。圍繞MPA專業學位教育工作,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大教學管理力度,教學質量穩步提高,MPA研究生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學位論文總體質量較高,MPA研究生畢業后的反響普遍較好,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社會廣泛贊譽。武漢大學MPA教育的辦學成效第一,MPA研究生素質普遍提高。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緊密切合社會公共管理部門的實際需求并充分利用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綜合優勢,從培養方案的制定到教學過程的具體實施,都嚴格把控MPA培養質量關。學員通過對公共管理專業理論的系統學習,既夯實了MPA研究生的專業理論基礎,又增強了運用專業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公共管理問題的能力。第二,MPA學位論文質量高。自首屆MPA研究生撰寫學位論文起,MPA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就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及《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論文實施細則》以及《武漢大學MPA教育中心關于學位論文印制規格的規定》,嚴格論文導師遴選程序和論文指導規范,加強指導,嚴格答辯,保證質量。在全國MPA首批院校中較早地實行了MPA學位論文匿名評審制度和優秀MPA畢業論文評選制度,加上從2010年武漢大學研究生院開始的論文重復率檢測制度,武漢大學MPA畢業論文100%參檢,符合要求后進入匿名評審程序。正是這些有效的措施保證了武漢大學90%以上的MPA學位論文符合選題實踐性強、格式規范、內容充實、理論聯系實際、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或學術水平的要求。第三,MPA畢業生質量高。自開辦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以來,武漢大學在招生錄取工作中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寧缺毋濫”的基本原則,每屆MPA研究生的錄取分數線都確定在與武漢大學在全國高校綜合實力排名相稱的水平上。MPA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并且嚴格教學管理、規范培養程序,在已畢業的MPA研究生中,有相當一部分通過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的系統學習和訓練增強了工作能力并提高了管理水平,進而在事業上取得了顯著進步,他們中獲得提拔任用者有之,研究成果受到有關部門重視和采納者有之,更有不少的MPA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武漢大學MPA教育的主要辦學特點
辦學目標思路清晰,學科基礎優勢明顯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能、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能熟練從事政府部門及非政府公共機構管理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針對上述目標,學校明確了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的辦學思路,即依靠學校力量、依托所在學院,面向實際部門、服務地方建設,發揮學科優勢、打造特色方向,強化教學管理、保證培養質量,拓展辦學空間、穩步創新發展。武漢大學公共管理學科教育有著優良的傳統和深厚的基礎,積累了較為雄厚的教育資源,教育教學質量深受社會贊譽。
辦學組織保障有力,管理制度建立完善
關鍵詞:行政管理 課程體系 教學改革
一、引言
隨著我國政府職能從微觀領域轉向宏觀領域,從注重管理轉向注重公共服務和協作,起初的行政管理與服務的對象和范圍、管理與服務的內容和方式也理應加以轉變,以適應市場經濟、知識經濟和民主價值訴求的發展需要。為實現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目標,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構建體現理論和實踐強有力結合的教學體系,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注重對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編制培養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的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地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成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重要內容。
二、當前行政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
1、政治學類和管理學類的課程所占的比重偏多
這種課程設置實際上反映了目前國內行政管理學教育主要存在著兩種取向,即政治學取向和管理學取向。行政管理學界的這種取向上的爭議實際上反映了目前中國行政管理學在學科基本范疇上的模糊不清。反映在課程設置上就表現為,政治學類課程和管理學類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分別占有幾乎不相上下的比重(行政管理學類的課程除了公共財政學和行政法學之外都是屬于管理學范疇的課程)。
2、課程之間的設置缺乏聯系和必需的銜接性
這尤其反映在公共財政學和公共政策分析這兩門課的設置上。公共財政學或公共經濟學必須有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礎,但是目前國內行政管理學專業基本上都沒有開設這兩門基礎課。如果沒有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學生是不可能學懂公共財政學的。當然,目前國內大多數行政管理學專業所用的財政學教材是建構在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之上的,所以,沒有現代經濟學的知識也可以被學生理解。
3、公共政策的課程比重過小,并且缺少相應的基礎課程
如果將政府行政管理管理活動分為內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話,那么,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國內行政管理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偏重于內部管理方面,外部管理方面的課程相對來說比較少,即公共政策方面的課程極其少。
4、經濟學類的課程相對較少
由于目前國內行政管理學界對于行政管理學的基本范疇之爭主要集中在政治學取向和管理學取向之上,因此對于經濟學類課程的重視就顯得不夠。當然,有些院校主要是因為缺乏經濟學類的師資。所以,目前只有極少數院校的行政管理學專業開有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公共經濟學。
三、行政管理學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分析
1、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訓
為適應社會需要,行政管理人才理應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因此,在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之外,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人文素養內涵不僅包括有利于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技術創新的專業素養,還應包括社會綜合能力的擴充訓練、精神氣質的陶冶和人格品質的塑造。
行政管理專業以培養行政工作的高級管理人才為目標,針對管理者素質的要求,開設人文素養方面的課程,從管理者的觀念、品格、知識、方法、能力等方面強化訓練。如開展務實、敬業、拼搏、創新精神的訓練,倫理道德、毅力、人格修養等方面的培養,加強人際溝通、表達能力、創業策劃、情商訓練和社交禮儀等素質的培養?,F代政府存在與活動的合法性是建立在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基礎之上,而不是立足于為少數人或行政官員自身利益服務的基礎之上。這是對政府及所屬行政工作人員的基本倫理道德要求。行政管理學專業對學生的培養和教育,只有在這種專業意識的指引下,才能培養他們的服務意識、公仆意識和公共責任意識。
2、同等重視理論課程與實踐環節的安排
行政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行政管理專業教學計劃除設置大量的理論課程外,還應包括更多的實踐環節。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應使學生能真正勝任公共服務工作。把科研引入教學之中,通過專題研討會、課程論文等形式,要求學生獨立研究公共服務領域里存在的問題,培養其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公共服務領域活動深層次的現象進行觀察、分析、歸納、整合的能力。通過這些實踐環節的有效實施,提高專業人才應用行政管理專業知識與理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轉貼于
3、同等重視定性與定量課程
對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加強高等數學、公共管理統計學等定量課程的教育與學習,有助于為該專業的學生學習定量課程打下堅實基礎,有效提高其公共管理定量技術分析的能力,從而準確地將在實踐中統計的資料應用于政府公共服務中,創新公共服務方式,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4、改革單一的政治學取向和單一的管理學取向
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和及其管理對象的廣泛性與復雜性,決定了行政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應體現諸多學科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和相互發展的取向。尤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政府微觀管理職能的逐漸削弱,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的逐漸強化,社會對行政管理的技術和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
為了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注重在多學科綜合走向上創新。因此,行政管理學在學術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方式等方面,應更多地與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領域緊密聯接起來,達到互相借鑒與滲透,相互促進與發展。尤其是現代信息化、知識經濟社會日益發展,多學科之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所形成的多元研究方法為行政管理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論基礎。
參考文獻
[1]陸鋒明.淺談高職教育中行政管理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J].社科縱橫,2009(8)
>> 案例式教學在獨立學院本科教學中應用的研究 論獨立學院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高校二級學院本科教學績效評估的研究與實踐 獨立學院本科教育教學質量體系研究 高校二級學院本科教學質量標準的制定與完善 首都體育學院本科教學管理工作的探索與思考 獨立學院本科學生就業情況調查與對策研究 在線營銷模擬在商學院本科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高校文學院本科生導師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獨立學院本科生培養模式的研究及對策 獨立學院本科“信號與系統”課程教學研究 影響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問題的探析 案例教學法在獨立學院本科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獨立學院本科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獨立學院本科應用型口腔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提高獨立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實踐與探索 案例教學法在獨立學院本科《管理學》課程中的應用 “本科教學質量”場域中的獨立學院教學督導理論與實踐研究 衛生事業管理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08-02-02/2016-09-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6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EB/OL]., 2016-06-03/2016-09-08.
[3]安 立.2016湖北高考361478人報名 連續八年下降[EB/OL].http:///local/2016-04/28/c_128941618.htm,2016-04-28/2016-09-08.
[4]別敦榮.世界一流大學的教育理念[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6.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中國教育統計年鑒[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湖北省教育廳.2014年湖北省本科教學質量報告[R].武漢:湖北省教育廳,2015.
[7]吳先敏.淺析獨立學院外聘教師隊伍的管理與建設[J].科教導刊,2011,(5).
[8]蔡玉峰,龔光容.獨立學院專業設置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11).
[9]甘德安,肖靜.獨立學院之命運(第一版)[M].武漢:武漢出版社,2012.
[10]劉文鍇. 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定位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6,(9).
[11]龍 飛.德國應用技術大學(FH)對我國新建本科高校轉型的啟示[D].西南大學,2015.
[12]馮理政.德國應用科學大學辦學特色的分析與研究[D].重慶:華東師范大學,2010.
[13]魏慧敏,閆志利.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類型及推進措施[J].職業技術教育,2011,(20).
論文摘 要: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社會, 我國高校教育只有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各級人才,才能持續、健康發展。文章針對我國高校的教育現狀,提出了應從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體系、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的措施。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高校的教育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大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動手實踐能力。怎樣保障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培養出有創造性思維的高素質人才,提高高校教學管理水平,是我國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點工作,也給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教育理論及管理手段的改革
管理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21世紀的管理水平、理念、模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以下根據高校的教育管理特點,分析教學管理應采取的策略。
(一)教育管理理論多元化
1. 校本管理論。“校本”就是學校本位,學校相對教育部門而言,回歸學校本位,是管理學校的主體,具有獨立性、開放性等,校本管理理論設計到了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教育行政體制和辦學機制等問題。
2. 以人為本管理論。學校管理的主客體都是人,對即是管理主體又是管理客體的人進行管理,實現發展人、培養人的目標。
3.權變領導論。綜合以上管理理論,可以現代管理理念是通過對人管理調動人的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的使人活的更有價值更有尊嚴。
(二)教育管理手段現代化
現在社會互聯網絡已經非常普及,融入我們到生活和生產中,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聯網中的學校,在虛擬的、現實的世界與作為人主體的人的世界互相融合交織,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校園存在形式,教育管理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復雜。學校管理在互聯網時代要追求“實質管理”。學校管理要關注教師所想、所感、需求,引導和排除他們心中障礙,確保他們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
二、管理制度的改革
與傳統教學管理制度相比現代教學管理制度更突出“人文性”特征,功能是:公正、激勵、創新、發展、最終目的是“發展人”。
(一)高校管理要體現高?,F展要求。 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的學籍管理、成績管理、考務管理、教學秩序管理等各個方面都要注重“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二)高校管理要處理好學生和高校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公正性,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努力調動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實現教與學的和諧。
三、 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創新人才的培養
未來是知識經濟的社會,創新性人才必定是世界各國競爭的焦點,教育創新勢在必行。而課程體系作為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已刻不容緩。
(一)找出現存教育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然后對這些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是創新教育的首要任務?,F在教育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有:課程內容相對陳舊、過分分割知識、學生被動接受、課程安排不合理、學生實踐能力弱等。
(二)優化的課程體系應促使人才從以下幾方面得以提高
1.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聚合思維、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2. 培養學生養成自學能力。高校課程改革必須關注學生自學能力。要給學生預留充分思考時間,這也是創新人才必備的一個條件。不僅在時間上留給學生自學時間,此外還應在物質上給予保障,例如學校實驗室、圖書館的建設等。 3.注重塑造學生人格品質。大學生不僅要學好知識學會做事,更要學會做人。課程改革中要注重塑造學生人格品質的培養。4.課程教學改革要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5.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所以,高校課程改革具體可以做到如下幾點。人文社會課程、科學課程、實踐課程、現代信息課程等方面。
四、教學方法的改革
分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之后,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否得當、有效,直接關系到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影響到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培養、能力的開發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教學方法改革對于教學目的的實現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一)教學方法改革的方向
傳統教學中只注重傳授知識、忽視培養學生能力,這是其不利方面。在教學中應使用有助于發展學生智力、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改革不利方面,保存正確合理成分,以此為基礎,研究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不斷更新變化的,是伴隨著時展、教學內容的更新而發展的,要用科學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學方法,不斷改革教學方法。
(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堅持啟發式教學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必須有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深入研究學生學習方法和過程,摸清學生學習特點,不斷改進、研究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教學要避免灌輸式,采取指導啟發式。啟發式不是教學方式,是一種教學指導思想。教學中不論使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要富有啟發性。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必須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育的對象確定,在教學中還可以把幾種教學方法進行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好教學效果。
(三)要講求實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在高校教學中,還存在著拖延教學時間、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來實現教學任務的情況。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需要教師在提前備課、認真研究教材、明確課堂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教學要求要切實把握。
總之,在當今的高校培養人才的模式中,如果我們把上面的各種改革方法及措施付諸實踐,相信我國能培養更高素質的人才,這對于提高我國的整體國民素質,對于我國的快速發展,對于提高我國在世界各國中的競爭力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袁旭東.論高校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途徑[J]長春大學學報,2007,(05)
關鍵詞 研究生 教學管理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和國家對高層次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研究生招生規模也逐年擴大,在這種形勢下,高校要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就應該與時俱進,變革和創新研究生教學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達到新時期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以往不少高校針對在校研究生規模小、培養規格相對單一的情況,采取的是一級管理模式,即所有研究生教學與管理工作均由研究生處進行統一部署、指揮和實施。然而隨著研究生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和各學科的迅速發展,這種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需要,絕大部分高校趨向并已基本過渡到校-院系二級管理模式。研究生處此時主要的職能就是對教學管理進行宏觀指導、協調和監督,各個院系則成為具體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承擔教學管理工作的基層培養單位??梢娫诙壒芾砟J较?,由于管理的重心下移,院系的教學管理工作對研究生培養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工作實際擬從研究生教學管理的制度建設、課程體系建設、教學與管理人員隊伍建設等方面分析和反思當前工作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和現象,并對優化研究生教學管理、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二級教學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二級管理信息鏈欠暢通。
二級管理模式下,各院系作為二級職能部門在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中就像一個信息樞紐,具有上傳下達的功能,向上則接收研究生處的文件或反饋院系的管理信息,向下則傳達研究生處指示或執行各項具體教學管理工作。在此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諸多如規章制度不完善不具體、文件指示傳達有偏差、政策執行不力等問題,這主要體現在研究生教學管理過程中常出現許多無章可循的具體的個案,這些問題有時未能及時有效地反饋給研究生處或者研究生處接收到相關反饋卻未能及時研討出相關對策,導致制定的文件滯后于形勢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顯然研究生處無法準確及時地了解各院系的具體情況,造成傳達的指示不夠具體和全面,甚至脫離實際,進而出現政策的執行不到位的情況,最終相關規章制度還得反饋回研究生處重新修改制定。這些問題的存在勢必對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影響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二)課程設置滯后和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不少高校在研究生的課程設置上基本上仍采用以二級學科點為基礎構建的課程體系,容易忽視課程的基礎性和寬廣性。此外,不少課程更新率低,跟不上當前國際上流行的以大學科方向為基礎的課程交叉化和綜合化步伐。不少專業課內容較為陳舊,反映相關學科學術前沿或學科交叉的內容偏少。更有甚者,個別院系的課程設置隨意性大,不以培養目標要求來構建課程,而是因人設課或因人停課。
課程教學模式單一主要體現在兩種極端的教學方法:“填鴨式”教學法和“放羊式”教學法?!疤铠喪健苯虒W過程由教師主導,以滿堂灌方式讓學生被動接收海量信息;而“放羊式”教學甚至出現了在整個課程教學環節中師生見面僅兩次的情況,更別提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了。
(三)管理人員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近年來,隨著在校研究生規模的擴大,研究生教學管理隊伍也水漲船高,不斷壯大,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隊伍的整體素質偏低、業務能力不強、創新熱情不高等問題也隨之產生。由于管理隊伍中不少人是高校引進人才的隨身家屬,學歷層次不高,加之年齡偏大,易犯經驗主義錯誤,墨守成規,甚至抵觸革新。此外,管理人員的專業背景也是形形,真正具有相關管理專業背景的或者接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很少。還有一點,不少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員相對于專任教師,受到的關注還不夠,不少人缺乏事業成就感和工作歸屬感,導致這個隊伍出現又一潛在問題――穩定性差、流動性大。
(四)指導教師隊伍發展不均衡。
除了承擔研究生的指導工作,絕大部分指導教師還肩負著較繁重的科研與課程教學任務,有的還兼任著行政職務或社會職務。然而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指導教師數量卻未能保持應有的合理增長,這就直接導致指導教師所負責指導的研究生數增加,也使得指導教師的工作壓力大增,疲于應付,個別指導教師甚至一年多了還沒認全自己指導的學生。
面對指導教師人數不足的情況,有的高校通過降低指導教師的遴選標準來增加指導教師數量。這些原本不具指導研究生能力的教師肩負著研究生的課業學習和實驗指導以及論文撰寫任務,這顯然是一種勉為其難的下策,必將會影響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此外,個別高?;蛟合荡嬖诘牧硪粏栴}就是各學科之間的師資力量分布不均,有的學科師資陣容強大,有的則缺乏領軍人物,青黃不接,還有的則由于專業招生人數較少反而導致指導教師相對過剩。
二、改善及優化二級教學管理的建議及措施
(一)同步下放管理工作的重心與權力,制定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
在二級教學管理模式下,由于大量管理工作下放到各院系,使其成為直接面對指導教師和研究生的一線窗口,因此要保證研究生教學各項具體工作的順利實施,就應該賦予各院系對等的、與管理工作相對應的權力,即管理工作的重心下放與相關權力的下移要保持同步。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各院系工作的積極性、靈活性和創造性,才能保證各項具體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由于院系在研究生教學管理過程中擁有一定的管理決策權,因此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研究生教學管理問題時便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使其有章可循,化工作的被動性為主動性。與此同時,校級研究生管理部門也要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對二級管理學院的監督與管理,增強學校的宏觀管理與院系的微觀管理之間互動效果。
(二)與時俱進,完善課程體系設置,推廣研討型教學方式。
要保證和提高研究生課程教學的質量首先應構建一套與時俱進的兼具科學創新性和應用性的課程體系。研究生處和各院系應相互合作,統籌規劃,立足各學科發展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修訂培養方案,按一級學科點設置寬口徑核心基礎課和交叉、邊緣性和實用性強的專業選修課。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研究生達到開闊視野、學以致用意識的目的。其次,在課程教學安排上,應優先安排資深指導教師任教授課,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授課方法,支持和鼓勵任課教師改進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手段?!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調動研究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行研討型的教學方式,杜絕“填鴨式”與“放羊式”教學方式,重點培養研究生獨立創新的意識和批判思維以及科學研究的實際能力。
(三)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和學習,提升隊伍綜合素質。
首先,管理人員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保持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熱愛本職工作,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師生員工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其次,面對繁雜瑣碎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和日漸發展的研究生教育規模,管理人員確實承擔著比較大的工作和心理壓力,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應真正從思想和政策上關心支持他們的工作。學校和研究生處不僅要及時跟進最新教育教學資訊,有針對性地加強對管理人員隊伍的業務培訓,使他們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學管理理論和理念以及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比如辦公自動化系統、網上綜合管理系統等,還應該對那些時間和精力上有余力的管理人員,從政策上支持和鼓勵他們進修高學歷學位,使越來越多的管理人員成為掌握相關專業知識的教學管理工作的名副其實的專家。
(四)引進高水平人才、提高現有教師水平,打造高素質導師隊伍。
即使面對不斷高攀的生師比,學校也要緊守導師遴選的質量關,保證學校具有一批高素質的指導教師。面對指導教師緊缺問題,學??赏ㄟ^引進高水平人才和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等途徑來解決。引進高水平人才是解決指導教師不足的一種直接有效且快捷的方法。學??筛鶕k學特色和專業優勢等情況,綜合考慮各院系的學科發展水平,有針對性地扶持和加強相對較弱的或社會急需發展的學科領域,從國內外公開招聘引進高水平、高層次人才,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學術隊伍和指導教師隊伍。此外,通過現有和剛引進的高水平指導教師,有計劃地選拔培育一批青年骨干教師,使其獲得指導研究生的能力,達到研究生指導教師的標準,盡快充實到研究生指導教師隊伍中去。
三、結束語
總之,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變革舊的教學管理模式已是大勢所趨,雖然當前高校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尚存在諸多的難點,但只要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徑,不斷優化管理,確保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就能在研究生招生數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為我國四化建設培養一批批高素質的人才。
(作者:任職于廣東工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從事高等教育管理)
參考文獻:
[1]王春蕾,劉瑩,鎖定研究生培養質量 探索研究生教學管理的新思路,中國電子教育,2008(3)
[2]劉成峰,樹立科學管理理念,加強研究生教學管理,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
[3]陳世海,對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的認識與思考,社科縱橫,20008(8)
論文關鍵詞:電工;就業導向;能力本位;“226”模式
一、中職電工專業的現狀
自2006年l1月以來.慈溪杭州灣中等職業學校先后組織了3次問卷調查。首先是就2004、2005屆電工專業畢業生進行就業情況調查看,發現學生畢業后從事本專業職業的僅占58%。且企業用工時.需對學生進行再培訓,這就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削弱了學生的就業優勢。第二次是對慈溪市從事電工行業的人員進行抽樣調查發現,2006年慈溪市1.2萬名從事電工職業人員中,無專業技能的占66.6%,在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4000人中,初級工占75%,中級工占21.5%,高級工僅占3.5%。第三次是對我校134名電工專業的學生進行調查,發現新生中考成績呈逐年下降趨勢。2005屆新生中考平均成績為300分左右(中考總成績為590分),2006屆新生的中考平均成績為232分。電工專業每班中考總成績在200分以下的高達60%。從學生喜愛的課程類型調查發現:學生偏愛專業技能課的比例占到63%。喜歡文化課的占到17%,專業理論課的占到2O%。從上述三次調查情況來看,如何培養合格的電工專業技術工人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傳統的中等職業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在普通教育模式基礎上,又不同于普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類型特征。長期以來“學校本位”、“長學制”和“學科制”的課程設計等弊端將嚴重制約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這就要求對原有的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二、中職電工專業“226”模式課程構建
1、構建電工專業“226”模式的理論依據
世界著名的職教專家福斯特曾指出:職業技術教育必須以勞動力就業市場為出發點。即職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職業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狀態。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中考成績相對較差,但我們在教學中發現,這些學生擅長形象思維和過程性知識學習。而現有的以學科體系設置的電工課程,不利于中職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電工專業課程進行課程改革,使課程設置更加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2、電工專業“226模式的課程構建
我們秉著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提出了項目化、任務化、小班化、模塊化的電工專業“226”教學新模式。該模式以“實際”、“實用”、“夠用”為原則。把電子電工專業課程分為兩大模塊(公共基礎模塊和專業模塊),其中課程設置的比例為公共基礎模塊占20%,專業理論占20%,專業實訓占60%。
整合文化課和公共課。設立公共基礎模塊,該模塊將著重體現怎樣為學生的職業、專業和將來服務.注重個人職業能力中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即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理事能力、樹立正確職業生涯觀的能力。課程設計應以樹立正確職業生涯觀為核心.其它四個能力培養穿插其中,并設核心課和選修課供學生選擇。
根據“重實戰、講規范、有成效”的原則,對專業理論知識進行整合,并滲透到實訓當中。我們在課程開發時,根據電工行業崗位群的特點,把電工專業分為維修電工、計量電工和裝潢電工三個崗位群,然后以行動為導向.項目化、任務化各個崗位群的專業模塊。同時為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每專業模塊叉分為核心模塊、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在每個模塊中根據工作任務分為若干個項目。每個項目由若干個任務組成。具體按以下步驟確定專業模塊內容:(1)調查本地區的電工專業的工作崗位群。確定每個電工崗位群內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校本教材的開發;(2)跟蹤學校往屆電工專業畢業生,了解他們的崗位和工作中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對校本教材進行動態修訂;(3)參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制定的電工專業等級工技能鑒定考核的應知應會標準.把標準中的相關內容融人到專業模塊中;(4)緊跟電工專業中的技術發展,及時把電工專業的一些新技術、新工藝納入模塊中來。
3、電工專業226模式的擻學實施
公共基礎模塊的教學主要是通過大班教學、講座、興趣小組、競賽、走班制、案例講座、參觀等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獲得相應的能力。得到相對應的學分。
專業模塊的教學采用“一看、二會、三懂”的步驟,即先通過參觀工廠、做實驗,再講解必要的原理知識,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專業技能和知識。因此.要采取“1+2”的小班化教學模式,配備一個實訓主講教師和兩個實訓指導教師。學校根據條件可以同時開設多個模塊供學生和教師進行雙向選擇。核心模塊和必修模塊采取人人過關的考核方式,建立校內技能單項過關證書。學生經過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學習和崗位鍛煉后。通過相應的考評,獲得相應的學分。
學生通過所規定的專業模塊和公共基礎模塊的學習,學分累積達到畢業所規定的條件,同時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中級),發給學生畢業證書。
4、電工專業“226”模式課程教學流程
首先。該教學流程是以學生的能力為基礎。即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而不是單純以學習時間為基礎。既重視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又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采用的教學原則是:只有掌握了所學習的能力目標,才能進入到下一個能力目標模塊的學習,從而確保所學習的課程均達到掌握的要求。
其次。滿足了學生不同層次的要求。不同的學生有了不同的學習路徑。這樣就適應不同學生的層次要求。有的學生通過某一專業項目模塊的學習掌握了能力目標.通過自評和他評環節,就可以獲得學分。進入下一個專業項目模塊的學習;而有的學生沒有通過能力測試,則需要重新回爐該專業模塊的學習,直到評定通過為止;有的學生通過某一專業項目模塊學習后,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也可以先留在企業工作。然后根據需要再回校學習。
再次,該教學流程是個靈活、開放的教學。具體表現:在教學中采用的是學分制;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項目模塊進行能力學習;學生可以實現學習與工作的自由交替(半工半讀);學生可以在校內和校外等不同的地方進行學習:學生可以隨時進入流程系統,獲得學分后又可以隨時退出流程系統。
三、電工專業“226”模式面臨的問題
1、教師角色的轉變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在“226”模式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將發生很大的轉變。從一個權威者、知識的傳播者、校紀校規的執行者、團體的領導者轉變為“資源人”或“輔導員”。具體地說,在“226”模式教學中,教師將承擔著以下職責:給學生提供學習信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組織和編寫校本教材,記錄和管理學生的學習進度,聯系學校與企業,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評估。為此,我們在實施該模式時首先應對教師進行教育和培訓。
2、學習貴潦的有效利用
由于“226”模式教學完全是靈活、個別化和模塊式的.這就要求教學中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學習資源通常包括:參考書、輔導材料、各種視聽材料(如教學電影、錄象、磁帶、光盤)、校本教材、計算機、教學設備、模擬工場、實訓基地等。還包括教師這一特殊的學習資源。學習資源是否豐富,是否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將關系到該模式是否能正常有效地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