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7: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等教育理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教材結構
在教材編排方式方面,有按知識體系編排和以工作過程導向編排兩種方式。按知識體系編排的教材,有其合理的一面,就是學生對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掌握較為扎實。但這種以灌輸知識為主的教材體系很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編排方式是根據酒店業務流程為單位,將教材內容分為相對獨立的模塊或項目。該過程突出表現為引導學生根據問題自主地探求知識點,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筆者統計來看,現有教材以知識體系編排為主,比例達到86.7%、另13.3%的教材采用工作過程導向的編排結構。從2010年起,教材編排結構有所變化,以工作過程導向編排方式增長較快,在所有工作過程導向編排結構的教材中占78.6%。從發展來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材編排方式將成為高職院校教材編寫的主流。這是與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相吻合的。
(二)教材類型
以教材的適用對象作為研究對象,高職高專教材占24.7%,通用型教材占75.3%。通用型教材往往在前言中闡明教材適用對象較為寬泛,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的專業教材,也可作為中等職業教育教材,還可供行業企業人士使用。這說明大部分教材沒有明確區分高職高專、本科、中職等不同層次級別的教學。另外,教材以系列形式出版的較為常見,比例達到79%、其余為21%。系列教材的類別如表1所示。
(三)教材內容
在教材內容上,酒店管理專業類教材主要集中在管理理論知識、業務操作與管理(前廳、客房、餐飲等)、專業英語等方面,占教材出版總數的99%,其中,管理理論知識類占據41.1%、業務操作與管理類占據51.6%、專業英語類占據6.3%。毫無疑問,這些一直是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的重點,也一直是學者關注的重點對象。酒店行業發展日新月異,教材的編撰也需要和行業發展緊密相關。從現有教材選題內容來看,酒店管理專業教材的傳統內容高度重復,且新興內容未能有效發展。從統計結果來看,2000-2013年關于飯店法規和酒店規劃設計的教材僅占據1%,而且基本都是2010年后出版的。(四)教材編著者樣本教材涉及編著者113名。從構成來看,97.3%編者來自于院校,其中86.7%的編撰者具有高職稱資格。以高職稱院校教師為主組成的教材編者團隊,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材的質量。但是,高等職業教育要求建立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教材體系,校企合作開發教材必然成為旅游職業教育教材開發的必由之路。[2]從樣本編者來看,僅3名編者是來自行業企業的人士。盡管院校教師為主的編者團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材的學術水平,但是缺乏行業企業人士的參與在某種程度上會導致教材與行業發展的現實脫離。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教材定位
盡管教育部早在教高[2006]16號文件中就已經指出,要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正式明確地提出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但就提出問題到真正實施和實踐,也是近幾年的事情。盡管各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總是存在各種問題與滯后,如高職教材建設滯后于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從之前所述的高職高專教材遠遠落后于通用型教材、校企合作開發教材嚴重缺乏等都可窺一斑。
(一)人才培養目標是教材建設的根本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是培養具有扎實酒店經營管理與服務所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能適應現代酒店前廳、餐飲、客房等部門一線工作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教材作為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的知識載體和實施教學的基本工具,直接關系到高職教育能否為一線崗位培養符合的技術應用型人才。[3]因此,基于高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目標,教材應定位于“酒店職業能力為本位”。
(二)教學改革是教材建設的基礎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其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必須做出相應的改革。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強調以實訓實踐為基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教學內容改革要緊緊圍繞培養適應現代酒店一線部門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技能訓練為教學重點。因此,基于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需要,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材建設應遵循這樣一種思路,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職業崗位群為依據”,突出高職教材的“應用性”。
(三)酒店行業市場變化是教材建設的條件
一方面,過去30多年,我國酒店行業人才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僅表現在對數量的極大需求,而且在質量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養既會操作、又懂管理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酒店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行業發展新特點、新趨勢層出不窮。因此,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材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酒店行業市場的變化,以行業需求調研作為基礎,適應行業變化、及時調整教材體系以及教材內容的更新,從而可以更好地引導教與學的方向。
三、教材與“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契合
以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現狀為基礎,結合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學體系內容改革以及行業市場的變化,教材建設要突破傳統教材模式,從教材結構到教材內容都要體現鮮明的“工學結合”特色。
(一)教材結構和教學模式的契合
利用學校和酒店行業兩個平臺的資源建設教材和實行模塊化教學,是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模式的必然要求。工學結合模式要求企業參與學校的教學活動,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教材。首先,酒店行業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酒店管理專業教材要反映實際工作業務流程,要求體現實用性,這樣的教材僅僅靠校內教師是很難完成的,只有和酒店業內人士共同協作才能完成。校企共同開發教材和實施教學過程,不僅可以保證對學科專業的準確把握,而且能實現教材、教學和行業現實發展的接軌,進而全方位對人才培養提供支撐。其次,以教材結構模塊化實現“做中學”教學模式。工學結合模式要求教學模塊化和流程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必然要求教材結構與之相適應。改革傳統的以知識體系編排教材的做法,以職業能力為主線,根據工作流程將教材分為若干個獨立的模塊或項目,這是教材結構改革的必然趨勢。比如2010年出版的高職教改系列教材《客房管理實務》《前廳運轉實務》和《餐飲服務與經營管理》均采用了模塊化、項目化的結構編排方式,以“入門入職”作為首項目或者首模塊,模塊和項目以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編排。模塊化、項目化等適合情景教學的教材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材形式和教學手段的契合
由于酒店管理專業高職教育教學更強調技能性和實踐性,教學時不能采用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知識灌輸,而是需要按照現代教材觀念,進行自下而上的誘導。[4]高職生盡管學習自主性較差,但是他們喜歡參與教學活動、好動手操作、善于交流,所以要根據高職學生的學習和能力特點,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除傳統課堂講授外,教學手段還可以添加與紙質教材內容相關的視頻、動畫資源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鑒于現代媒體技術的便捷性和時效性,教師可以利用博客、微博、E-mail、聊天工具等網絡交流工具來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答疑解惑。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要求教材素材的多樣化,突破傳統教科書的限制是教材發展的趨勢之一。首先,構建立體化教材平臺。自2000年以來,高職類酒店管理專業教材仍然以傳統紙質教材為主。據樣本統計,僅有24.8%教材配套有教學資源包、電子課件等,立體化程度有待提高。立體化教材是通過多種教學資源,最大限度滿足教師教學需要和學生學習需要,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它的特點之一是以多媒體、多模態、多介質方式來存儲和呈現教學資源。[5]立體化教材不僅是媒介的轉換,更是教材發展范式的轉變。[6]隨著出版技術的發展,教材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光盤、網址都可以是教材?,F代媒體技術不但可以將海量的資源信息呈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生動形象的動畫形式呈現。這種數字化的學習資源可以把拓展性內容、輔內容和互動性內容結合在一起,達到超越紙質教材所不能達到的效果,豐富和發展紙介質的功能。[7]其次,自編講義、自編教科書可以彌補現有教材無法滿足教學目標與改革的需求。與歐美國家相比,自編講義、自編教科書等在我國的發展尚不規范,基本上是各院校自主管理、自主認定和自主選用,自編講義、教科書往往是作為現有教材在無法滿足教學目標與改革需求時的一種補充。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推進教學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教材內容和課程設置的契合
教材內容是課程的具化形式。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應立足于學生的就業崗位,以職業需求和崗位能力要求為出發點來進行構建。[8]從統計分析結果來看,高職類酒店管理專業教材在題材上仍然以基礎管理知識、業務操作與管理、專業英語等內容組成,這是符合學科專業特點的。但是,職業性和實踐性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大特點。實習實訓課是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實習僅作為一個教學環節,未納入課程體系,居于從屬地位。[9]實習實訓課程納入專業課程體系后地位將大大提升,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習實訓課程主要有綜合性的實習教學環節和與專業課程對應的實訓課程兩個部分。在綜合性的實習教學環節上,亟需開發類似于實習指導書和實習指導手冊的教材,內容包括酒店從業生涯規劃、酒店實習案例和方案等,內容注重專業性和實用性,這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習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性。在實訓課環節上,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如“前廳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和“調酒與酒吧管理”等,這些課程的實踐實訓比例都比較高,需要開發相關的實訓手冊以供指導。實訓手冊或教材應側重于實訓內容、操作要點和標準、操作流程和步驟等,應當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直觀性。
四、結論
1.高等教育理念國際化
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就必須在國內建設相應的與實際先進水平接軌的高校,因此,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前提是,要在高校實行國際化的管理理念,要從國際化的角度對國內的教育體制進行改革?,F在國內很多知名高校都開始向教育國際化方面發展,例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
2.培養人才目標國際化
在人才培養上,要促進教學項目的國際化。不斷培養學生的國際化意識,使學生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進行了解和學習,對于遇到的問題能夠進行多元化思考。培養學生在國際化人才市場上競爭的能力,也是國際人才的發展需求。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掌握國外的語言、法律,熟悉國外文化和生活,從而使學生有能力在國外進行工作學習。
3.教學內容國際化
要使國內的人才被國際認可,那么就必須對高等教育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等進行改革。現在國內的知名高校在組織學生到國外進行學習等領域的規模不斷擴大,并且取得了不菲成績。
4.授課教師國際化
教師作為教育工作中的核心部分,是引導學生對國際化的事務、技能等學習的關鍵。聘請有豐富的國際知識和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授課,可以推動高等教育教學和科研的國際化進程。因此,就需要派遣國內教師去國外進行學習和授課,并且聘請相應的國際學者來國內授課和訪問。除了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項目外,現在很多知名大學都制訂了相應的優秀教師國外學習資助計劃、留學回國人才科研基金等人才培養項目,從而推動高校教育國際化進程。
5.教學資源國際化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國際化教學資源共享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現在國內相繼成立了跨國教育網絡、網絡學學、網絡圖書館等,從而實現了教學資源國際化。教學資源國際化主要是通過相關的國際組織,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相關經濟發展組織等,從人員、技術以及資金等方面,資助相應的發展中國家推動教學國際化。
6.教學成果國際化
現階段國內的教學成果交流更加頻繁了,形式也更加多樣化了,國內高校通過建立相應的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際知名學者來華教學等措施,使高校的師生能夠及時了解到國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學術動態,從而提升國內高校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
二、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
1.不同時期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轉變
在國內,大多數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全部由高校外事部門負責管理,高校外事部門一直從事國外訪華學者的接待、國內教師的外派、國際學者的聘請以及學術成果交流等工作。但是,在高校國際化進程中,高校外事管理工作范圍將更廣,從高校之間的學生交流、教學、科研等管理工作,發展到高校國際合作、學分互認、教學互相派遣等,高校的院系專業、教師學生等都將成為外事管理工作的主體,高校外事管理部門應把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計劃的編制、教學資源的整合以及宏觀控制和監督方面,通過國際交流和合作,提高高校國際化辦學水平。
2.現階段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重點
(1)聘請國際專家參與高校的教學和管理工作。
現階段要注意聘請國際專家的質量和數量,應聘請一些國際知名學者從事高校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例如,浙江大學每年聘請來自各國各學科領域的知名學者來校訪問,組織學術研討會和教學研討會等相關的學術交流活動,其中不乏很多“海外名師”“諾獎大師”等。他們的訪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的教學質量,優化了師資力量,在學生培養和科研發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另外,要聘請國際優秀的管理人員進行高校管理,要想創辦國際性高校,就要在教學管理上和教學方法上與國際接軌。因此,應該設立相關的高校外事管理資金,用來聘請相關學者和管理人員,建立有國際化管理水平的隊伍。
(2)通過交流和合作培養青年教師。
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未來發展、培養人才和促進科學發展的主體,其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的培養極其重要。國際高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如聯合教學項目、聯合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可以為青年教師的國際化培養帶來機會。
(3)通過調查研究明確現階段高校交流合作的需求。
高校外事工作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網絡建立相應的網絡交流平臺,與國際其他高校進行交流,還可以把信息在校方網站上。通過信息交流平臺能夠匯聚最新的學科專業信息、國際學者發表的最新信息以及國際上高校之間的合作信息,從而為高校國際化的管理工作提供相關數據。
3.承辦高水平的國際學術研討會
一所高校的教學科研水平的體現,決定著其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的影響力。承辦高水平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是提升高??蒲薪虒W水平和影響力的主要途徑,因此,就需要高校外事管理部門整合相關資源,聯合國際知名學者舉行相關的學術研討會。
4.高校外事管理工作計算機輔助系統的應用和開發
其一,資源浪費較嚴重。在高校教育中,根據部門職責不同,具有計算機相關專業技能的人員大都被安排在教輔工作崗位,職能管理部門崗位的專業要求更多的需要具有文科專業背景的人員,但這些人員往往缺乏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的知識,在運用計算機網絡的過程中,比較傾向于對網絡硬件的需求,片面認為價格高其功能就越強,操作就越簡單,從而導致了網絡資源的浪費,過多的購買硬件設備,出現設備閑置的現象。例如打印機可以通過資源共享實現幾臺計算機同時使用而不影響相互之間的工作,不僅可以節省開支,還可以節省空間;但大多數高校的打印機過多,造成資源的浪費。根據相關教育行業網絡化建設趨勢預測顯示,2011年教育行業網絡化投資達到了近570億元,比上年增長9%左右;2012年教育行業網絡化投資達到了723億元,比上年增長13%左右,2013年達到760億元,增長14%左右,如圖1所示。過多的資金投資在硬件方面,使得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圖1教育行業網絡化投資增長比例其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較少。在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應用計算機網絡的核心是信息資源,包括學校教學、管理、科研等內部信息和利用網絡獲取信息。但大多數高校在計算機網絡應用的初期,對硬件投資較大,忽略了信息資源的建設。高校管理、監測工作量化程度較低,在管理和決策中,通過客觀數據進行分析的判斷比較少。高校信息管理檔案不夠規范,沒有進行數據化管理,或者數據化更新速度較慢,數據庫維護和信息服務工作沒有落實好,為教師和學生以及社會提供的網絡服務不夠完善。高校各部門間的數據無法共享,信息資源的利用率較低。
2計算機網絡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意義作用
其一,高校行政管理的任務是充分運用一切有效的資源為教學、科研、管理提供服務。充分運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管理,能夠將教育管理資源進行共享,高校教育機構內部在研發和管理本單位的信息數據庫時,要從通過級別、用途等角度將部分數據分配給各部門使用和維護,從而有效避免同類資料的重復收集。其二,在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加強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在重要數據安全管理、系統運行故障處理、網絡資源配置等方面具有較大的作用,能夠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的服務和技術上的支持。極大地降低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時效。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改變了高校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模式,使得行政管理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以優良作風為高校的各種管理工作提供優質服務。
3計算機網絡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3.1構建完善的計算機網絡平臺
其一,完善網絡平臺。計算機網絡平臺是一個開放的體系,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理念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變化和升級。它也是一個規范化的體系,在共同的數字化標準、信息化標準、信息資源共享標準上運行。不同的學校在不同的時期,網絡平臺構建理念也不同。因此,高校應該根據當前的發展趨勢和學校的實際需求,建立完善的計算機網絡平臺,為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其二,完善管理平臺。管理平臺首先需要構建網絡技術應用于各項活動的管理信息系統,即構建管理平臺的基礎。其主要包括學生管理系統、教學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公共服務體系管理系統、后勤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等。其三,完善資源平臺。資源平臺是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中數字化的各種資源,其核心是各種數據庫。學校的信息庫一般有學生信息庫、教學信息庫、科研信息庫等,詳情如圖2所示。在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就需要將資源平臺進行完善,為行政管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圖2高校教育行政管理計算機網絡體系架構
3.2增強管理人員運用網絡技術的意識
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體系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載體,運用網絡技術來改變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方式,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術問題。首先需要人們轉變思想觀念,將管理和網絡技術聯合起來,將總結出來的管理思想和模式轉移到管理應用系統中。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識,將科學合理的管理理念和行為程序固化到計算機網絡技術當中,并根據當今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對技術進行改進和創新。計算機網絡化辦公體系對行政管理工作人員來說,是一種全新的事物,由于管理人員更加熟悉原有的人工傳遞信息的方式,有的人員會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產生抵觸情緒,適應新型的辦公方式還需要較長的時間。這就需要學校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使得管理人員熟練掌握相關操作手法,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利用率。
3.3提高管理人員操作網絡技術的能力
高校行政管理部門較多,這些部門的工作大致為教學、科研、財務、學生、人事、設備、生產、后勤等方面。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校的管理職能進行劃分,將各個子系統之間的關系相互協調和統一,更加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資源配置。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系統的研發過程中,需要與系統操作人員進行溝通,避免在應用的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錯誤。高校需要根據學校的各種需求,對現有的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得管理人員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推動信息管理系統工作的不斷完善。
4總結
在已的22名學生中,工作年限為5~20年,平均15.4年,參加工作時間較短的醫務工作者中有的比例較小,在基層醫院工作年限短的職工難度較大。近五年有需求的比例為74.4%(58/78),說明許多學生都有為了晉升職稱而的迫切需求。因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學生選擇了無所謂哪個專業和臨床基礎檢驗領域進行,這也符合基層醫院醫學檢驗科工作的現狀,大部分為一些常規的檢測項目,而一些新的檢測技術較少。與未發表原因分析進一步對已和未的學生進行原因調查分析,在成功的學生中,有81.8%(18/22)的學生認為成功發表的原因在于晉升職稱的要求。而在未的學生中,有57.1%(32/56)的學生認為論文寫作太難,不知道如何下筆,有32.1%(18/56)的學生認為,雖然晉升職稱需求,但是自己還沒有到晉升職稱的時間。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成人高等教育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漸明顯。成人醫學高等教育是我國醫學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和學習型社會的逐步建立,對醫學從業人員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成人醫學高等教育越來越多地受到重視[5]。成人醫學高等教育中的檢驗醫學專業旨在提高中專起點或者??破瘘c的檢驗醫學從業人員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主要為學歷相對較低的基層檢驗醫學從業人員,同時也為他們知識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成人檢驗醫學高等教育授課的對象大部分來自各級基層醫院,盡管他們中相當一部分已成為單位的骨干,但這些學生幾乎沒有接受過醫學科研理論和方法的訓練,缺乏基礎與臨床科研的實踐活動。而目前成人教育只是局限于給定參考教材的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創新思維的提高效果不明顯。醫學論文是對醫學領域進行深入探討研究,經過分析、論證、推測、總結后得出的文章[6]。通過對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檢驗醫學專業的學生進行情況的調查統計,可以初步了解他們的醫學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本次的調查結果顯示,78名學生中有82.1%(64/78)供職于公立醫療機構,62.5%(40/64)供職于基層醫療機構(民營醫院和公司未計入),與其他研究調查成人高等醫學教育專業學生來源于基層結果相近[7]。因為基層醫院接受到檢驗醫學方面新理論和新檢驗檢測方法機會相對較少,增加了他們的難度。本次調查中已經發表過論文的學生比例為28.2%(22/78),也說明了這個問題。的22名學生的工作年限為5~20年,平均15.4年,說明雖然難度很大,但是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的積累還是可以的。
此外,近五年有需求的百分比為74.4%(58/78),說明許多學生都為了晉升職稱而有的迫切需要。因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學生選擇了無所謂哪個專業發表和臨床基礎檢驗專業發表,這也符合基層醫院工作的現狀。在成功的22名學生中,有81.8%(18/22)的學生認為成功發表的原因在于晉升職稱的要求,屬于被動,這也說明外在的壓力可以促進論文寫作,這也提示醫院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挖掘醫務工作者的潛能,促進他們發表更多的論文。而在56名未的學生中,有57.1%(32/56)的學生認為論文寫作太難,不知道如何下筆,有32.1%(18/56)的學生認為,雖然晉升職稱需求,但是自己還沒有到晉升職稱的時間。這也說明需要對他們進行論文書寫方面的指導。有學者通過指導成人高等醫學教育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來提高這些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8],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借鑒。雖然該方法具有一定的優點,但根據我校檢驗醫學專業課程緊和任務重以及畢業生指導教師較少的現狀,目前不太符合我校的教學模式,在后續的教學工作中可以考慮該模式的采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實行學分制的構想也有報道[9],建議我校教學和培養主管部門將學分制引入到醫學成人本科教育,同時將論文寫作納入學分的范疇,這樣可以督促學生進行論文寫作,從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我們提倡各位授課老師在上課時,理論課講授結束后,講解一些關于論文寫作方面的知識,對學生灌輸一些科研思維,同時選用可能在臨床檢驗工作中可以寫作論文的方向,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和實踐,還可以對已經發表的論文進行講解,通過這一系列教學手段可能會對學生有所幫助。
作者:謝而付 蔣理 王芳 黃珮珺 潘世揚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醫學檢驗系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驗學部
一、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改革的背景
(一) 社會方面
普通高校擴招、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使得進入高校學習的門檻越來越低,學生整體基礎水平下降;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互聯網的發達,為學生自主學習、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提供了方便,也使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論文參考資料并拼接成自己的論文變得很容易。在市場經濟下,社會上急功近利、學術腐敗等不良風氣也不可避免地侵蝕學生。
(二)學校方面
廣州大學2009年以前制定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本科化”的模式仍比較突出,缺乏適合成教人才培養理念的實踐環節培養模式。廣州大學成人高等教育實行一級管理模式,繼續教育學院為辦學實體,僅有少量的專職教師,辦學規模大,專業(專業方向)雜,校外辦學點多,在調用與管理本校教師資源,統一、規范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標準以及進行質量監控方面還不足
(三)學生方面
成人學生業余學習,缺乏系統的專業理論學習,缺少論文寫作基礎訓練;多數面臨工作與家庭的壓力,學習動機主要是為了獲得畢業文憑,內部動力不足。為了達到順利畢業的目標,學生往往采取的是避免失敗的做法,或者是沒有挑戰性的任務,認真思考、獨立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態度普遍欠缺。
(四)教師方面
指導教師來源不一,缺乏統一審核、把關,水平良莠不齊;由于多數是兼職教師指導論文,教師責任心差的不在少數。
二、多管齊下,實施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改革的舉措
(一)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注重應用型,提高寫作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實現高等人才培養目標與基本規格要求的總體設計藍圖和具體實施措施,是學校組織教學和管理人才培養過程的主要依據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是否切合實際,注重應用型、實踐性,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2008年,為使成人高等教育更適應成人的特點和需求,學校全面修訂了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在2009年版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針對學生寫作能力欠缺、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的狀況,加強了課程的人文特色,??坪蛯I镜恼n程設置分別增加了《應用寫作》和《大學語文》這兩門公共課程,增強學生的寫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力求打好論文寫作的基礎;在課程的總體設置上,精簡理論,強化實踐,不僅在實踐教學平臺適當增加集中實施的實踐課程比例,增強實踐性課程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在其它課程平臺的課程,特別是一些實踐性較強的理論課,也減少理論學時,適當增加課內實踐學時,力求減少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存在差距,培養學生用專業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基礎,使撰寫畢業論文有料可寫,而不是盲目抄襲、拼湊。
(二)改變單一的論文寫作形式,采取更為適合成人特點的多種畢業論文形式
從2009年開始,學校決定,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設計)應充分利用成人學生豐富的社會經驗,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和專業開展選題工作。從寫作形式上,改變當前的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寫作形式單一,非論文即設計的狀況,緊密結合學生的工作實際,允許畢業論文形式采取更為適合成人特點的方案設計、實驗研究、社會調查、經濟分析、案例分析、讀書報告等,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特長,同時最大限度減少抄襲現象。為此,學校專門發通知說明,申報學士學位的學生必須撰寫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不申報學位的學生按專業特點可選擇上述畢業論文(設計)的各種寫作形式,并列出29個專業建議選擇寫作形式一覽表。
(三)加強各個環節的管理,建立全面系統的質量監控體系
1. 建立規范系統的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文件資料
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文件資料是完成指導任務的指南與依據,為了使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有統一規范的依據,學校從2009年起逐步修訂、完善畢業論文(設計)指導的有關資料,目前已建立一套系統規范的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文件,包括表格6份,撰寫規范及格式模板1份,各專業撰寫要求及范文19份,以及論文指導實施細則、有關通知等。這些文件資料全部分類有序地掛在網上,為學生、教師使用提供了方便。
2. 統一選拔與管理指導教師,集中輔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
由校本部統籌安排校本部及校外點聘請廣州大學專業學院相關專業具有講師(中級職稱)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在廣州大學教師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校外點可以自行聘請非廣州大學教師擔任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所聘指導教師任職資格必須先報校本部審核批準。同時嚴格控制每位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理工類專業原則上不超過7人,人文管理類專業原則上不超過10人;初次指導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可減少2-3人;已有指導畢業論文(設計)經驗的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可適當增加,最多不超過15人。要求教師指導學生論文(設計)至少3次并做好記錄(指導市區內教學點學生,至少面授1次),指導形式包括面授、電話、電子郵件、書信等。指導教師必須督促學生將教師指導的主要內容如實填寫在《導師工作記錄表》中,同時也要妥善保存與學生聯系并指導的記錄,以作為進行指導的依據。有效控制了教師指導學生的人數、質量。
3. 嚴格答辯工作
從2009年開始,為統一答辯標準,把好質量關,學校將由各專業學院自行組織的答辯活動改為由繼續教育學院在校本部統一組織,同時在答辯學生較多或較遠的教學點設4個校外答辯點。學校規定,成立答辯領導小組對校外答辯點的答辯工作進行檢查監督,校外答辯點的答辯組長必須由廣州大學派出的教師擔任。對答辯的工作要求、答辯過程有關問題的指南學校都有統一的、明確到位的文字解說。通過組織嚴格的畢業論文集中答辯,能從中發現和糾正教師個別指導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確保學士學位論文質量的提高。
4. 加強過程管理,規范操作模式
第一階段,畢業論文(設計)指導任務分配給老師之后,要求指導老師轉發國家教育部《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34號令)給所指導的學生并進行學術道德、學術規范的宣傳教育,強調指導老師對制止學生畢業論文(設計)作假行為負有責任。同時向指導教師提供班主任(或主管)和學生的聯系電話,要求班主任為每一指導教師指導的學生組選一組長,主要負責協助指導教師聯系組內其他同學和傳達有關要求,并負責收取全組同學完成的論文(設計)集中交教務科或函授部及所轄各教學點。
第二階段,在第二學期開學初,發通知提醒教師、學生按計劃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指導任務,督促需參加答辯的學生及早完成定稿,催促未與指導教師聯系或進度慢的學生要抓緊時間。繼續電話抽查,檢查落實指導教師畢業論文(設計)指導進展情況。
第三階段,發通知對答辯問題、論文(設計)繳交問題進行具體安排。由于成人學生業余學習的特點,加上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不全是任課教師,指導主要是通過現代通訊手段來完成,每到畢業論文(設計)資料繳交期間,指導教師如何盡快收齊學生全部論文(設計)材料再交管理部門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過去論文(設計)繳交往往會拖延時間,為此滯后成績的錄入并影響其他后續工作。從2012年開始,在強調指導教師必須對學生提交的論文(設計)資料在內容與格式上嚴格把關,符合規范要求才能評分和同意學生提交正式的論文(設計)資料打印件的基礎上,學校將老師要交的資料與學生要交的資料分開收繳:教務科與函授部分別負責接收教師繳交的校本部與校外點論文(設計)資料;學生要交的論文(設計)資料,要求每個論文(設計)組學生組長集中收齊后就近在所屬教學點提交。為了方便師生,校本部專門安排一周的值班時間接收論文(設計)資料。這樣做,加快了畢業論文(設計)資料繳交的進度,也使管理部門忙而不亂、工作有序進行。
三、設想與展望
(一)在利用計算機教務系統對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進行管理、利用校園網絡平臺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資料以及師生互動交流指導還有待開發。
(二)如何有效監控學生論文(設計)是否抄襲、造假等,教師指導論文(設計)的工作量是否飽滿、指導是否到位還需進一步研究。
(三)班主任是聯系學生與管理部門的橋梁,班主任對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的輔助作用較大,應得到相應報酬并進一步有效發揮班主任的作用。
(四)非論文形式的寫作指導資料還需進一步修訂、細化,使之覆蓋的專業面更廣。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 培養模式 改進建議
一、培養模式的概念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研究生教育制度本身的發展,關于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及其改革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止過,更成為研究生教育研究討論的熱點問題之一,這主要在于研究生培養模式與研究生教育質量有著密切聯系。研究生培養模式是指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而形成的培養方式及其管理等諸多因素的最佳構成形式。它解釋的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及“怎樣培養”兩方面的問題。[1]研究生培養模式是一個系統、整體的概念,培養模式是由人才培養過程中一系列必不可少的要素構成,其主要構成要素有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培養方式和考核與質量評價等。各構成要素之間雖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彼此之間更多的是一種協調、統一的關系,并存在著目標取向一致的內在邏輯關系。
從培養模式的概念可以看出,一個學科專業的培養模式制定要以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取向。總體來說,研究生培養模式應該考慮以下幾因素:第一,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目標,這貫穿整個研究生教育過程。第二,符合校本特色,因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有著不同的自身優勢與特色。在制定培養模式時,各個培養機構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并在規范的培養制度下實現培養模式多樣化,不斷完善研究生培養模式,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得到有力保證。第三,學科建設發展,高等教育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學科,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創新性、應用性特點體現了培養模式的應用性價值取向。第四,學生發展需求,培養模式的制定應考慮到學生發展需要,更好地體現出研究生教育人文關懷理念。
二、我國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狀況分析
(一)培養目標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規定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學位培養目標為:“系統地掌握教育理論;了解高等教育學及相關學科中主要問題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掌握進行教育研究所應具備的基本方法;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從事教育研究工作、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和高等教育學科教學工作?!保?]可見我國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概括起來有以下三種:(1)從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2)從事高校管理工作;(3)從事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學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高等教育得到恢復和逐漸發展起來的背景下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學科建設的時間并不長。當時高等教育學科正處在初建期,高等教育理論研究人員非常緊缺,因而培養教育理論研究者就成了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的初衷,也體現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目標在于培養學術理論研究型人才的培養理念。此時的高等教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基本能進入高校和相關高教研究機構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就業前景樂觀。然而,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培養規模越來越大,研究生的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大量高等教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后無法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教學、科研工作,多數畢業生從事的是高?;蚱渌麢C構的行政管理類工作,如教學秘書、輔導員等。這說明傳統的純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已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改革勢在必行。
(二)培養過程
1.招生與入學。生源質量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基礎,并且直接影響到研究生教育的全過程。近年來,由于就業形勢的影響,報考研究生的生源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學生攻讀碩士研究生的目的各式各樣,有的是為了躲避當前嚴峻的就業壓力,有的是為了通過研究生這種更高層次教育來為自己未來就業“增加籌碼”,甚至不管自己是否對本專業研究感興趣。并且,隨著教育學研究生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和研究生擴招,高等教育學研究生的入學門檻有所下降,致使招收來的研究生素質低、缺乏專業知識,給研究生培養帶來一定困難。
2.課程設置。課程學習是研究生培養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課程設置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涉及課程數量、課程安排和課程內容等。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基本按“理論課程+實踐課程”模式設置,理論課程包括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選修課,實踐課程包括實訓環節和科研訓練等。[3]以廣西某大學高等教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設置為例,該專業碩士研究生需修10門課程,共32個學分,其中公共基礎課程計8個學分,占總學分的25%;專業基礎課程計12個學分,占總學分的37.5%;專業方向課程計8個學分,占總學分的25%;選修課程計4個學分,占總學分的12.5%。從該校的課程分布來看,課程結構不夠合理,主要是以公共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為主,占總學分的62.5%,而在選修課程方面,學分數要求力度不夠。另外,課程設置中對工作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設置與高等教育教學實踐緊密聯系的課程較少。
3.培養方式。目前我國大多數研究生培養機構采取教師集體培養和導師制相結合、課程學習和科研訓練相結合、課程教學傳授和探索相結合的培養方式,但普遍的執行力度不強。有的學校重導師培養,輕教師集體培養。從指導方式來看,根據調研結果,83.6%的碩士生實行“單一導師制”,9.6%的碩士生實行“雙導師制(正副導師)”,只有6.2%的碩士生實行“指導小組制”。[4]以上數據表明,多數研究生采取的是“單一導師制”指導方式,雖然這種方式存在許多不足,但導師負有明確責任,研究生會有依靠感??蒲杏柧毰c論文研究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而當前很多學校要求研究生答辯前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并把這一規定作為研究生是否有資格進行畢業論文答辯的硬性指標。為此,研究生在完成第一學年的學位課程學習后,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寫文章,為了滿足數量,同時兼顧評獎評優和找工作的需要,很多研究生匆忙選題,致使所撰寫的文章“創新性不強,學術水平不高”,質量難以保證。[5]對于課程教學方式問題。我國研究生教育中教學多數仍然以傳授為主而不是以探索為主,使得研究生的學術性不足,這種教學方式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研究、應用型人才,往往只會培養出那種應試類型的人才,背離研究生教育的創新、探索等特點。
4.考核與評價?,F存學生評價體系主要以量化指標為主,如研究生在讀研期間發表的論文數量,從而使研究生把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上,片面追求數量,忽視了自身創新能力的培養。雖然我國高校研究生教育普遍建立了開題報告、中期考核、預答辯到答辯評審等一系列標準制度,但出現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考核評價流于形式的現象,沒能真正起到考查學生學業成就、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等作用。
三、改進高等教育學碩士生培養模式的建議
在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等教育學碩士生的理論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已經不能適應時勢變化,當前高等教育學碩士生就業去向多是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職業崗位;從學科屬性來講,“高等教育學是應用性學科”,[6]可見,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應定位于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改革不是要全盤否定理論研究人才的培養,只是以前的高等教育學碩士層次教育是作為一個獨立性的教育階段,現在它的角色應發生變化,轉變為一種過渡性的教育層次;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也應進行分流培養的改革,一部分具有學術科研潛質并有志進行科研深造的學生繼續進入博士層次學習,一部分畢業后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生,培養專業素養和較強的職業應用能力。同時,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梢愿鶕W校自身特色設置具體培養目標,達到培養多樣化人才的目標。
高等教育學專業應加強實踐性課程設置,以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由于高等教育學碩士生的職業去向主要面向高校行政管理或其他高等教育行政機構,在課程設置上要多設一些諸如教育統計測量、教育評估、計算機數據分析與處理等技術性課程和高等教育政策、高等學校實務、高等教育管理等應用性課程;而對于將來有志繼續攻讀高等教育學博士并將來準備從事學術理論研究工作的學生,其課程設置則要更加強調專業理論基礎,比如高等教育哲學、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社會學、比較高等教育等理論性課程。[7]另外,增加交叉學科和跨學科的選修課程比重,這些課程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研究生不僅僅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內;在課堂上,老師的角色應有所變化,不再是“傳授知識―接受知識”,而是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探討式的學習,從而培養創新性思維能力;提高學校對研究生培養質量考核的管理職能,在培養模式中,目標定位、課程設置、培養方式、考核各環節都是質量保證的重要一環,每一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強了每一環節上質量控制,才能保證優質的研究生培養質量。必須嚴格執行中期考核制度、學位論文質量檢測制度,因為中期考核是對研究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檢測,對學生的后期學位論文研究至關重要,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必須嚴格做好開題報告、預答辯、答辯評審程序工作。最后,研究生應該樹立自我監控觀念,自身的自覺性、自控性在科研質量保證上有很大影響,研究生要強化自我監控作用。
參考文獻:
[1]邱靈敏.研究生培養模式的類型及比較[J].宜賓學院學報,2011.2.
[2]高耀明.高等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問題與對策.2006年全國高等教育學博士點和碩士點學科建設研討會綜述[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4.
[3]張霖,盧雅琳.對我國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生課程設置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2008(6):28.
[4]陳學飛,金紅梅.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質量與問題.2005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5]楊頡,陳學飛.研究生教育質量:內涵與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259.
關鍵詞:教育研究;轉摘論文;文獻計量分析
作者簡介:
摘 要:運用文獻計量分析法,對《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及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教育學》2011—2013年轉摘的1 194篇教育研究論文進行分析。研究發現,轉摘論文來源雜志較廣而相對集中研究領域廣泛;90.62% 的作者來源于高校且多出自師范院校;49.50% 轉摘論文為基金項目成果。當前教育研究的熱點中于教育公平、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教師教育、道德教育、學前教育等,關注現實的問題意識凸顯。在未來教育研究發展中,深化教育改革、教育均衡的實現、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優化高考制度等主題將持續受到關注。
關鍵詞:教育研究;轉摘論文;文獻計量分析
作者簡介:江波(1973— ),男,江西九江人,蘇州大學學報編輯部副主任,教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管理心理學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