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7: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題】師范教育
【英文摘要】Itisofvitalsignificancethatthe&nb國家《藝術課程標準》的頒布,是國家義務教育新一輪改革中極具特色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亮點。隨著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的到來,藝術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博物館、音樂廳、美術館、戲院等,而是更大程度地借助于大眾傳媒,通過影視、網絡進入現代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可以用相當便捷的方式與方法,在藝術中隨時汲取靈感。同時又可以及時地將所獲得的藝術思維方式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去。綜合藝術素質成了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缺之不可的綜合型知識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
藝術課程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課,明確指明藝術課程在建立學生的健全人格、陶冶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智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藝術課程全方位地綜合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現代影視、傳統書畫、篆刻等藝術形式和展現手段,從而使學生學會體驗與感悟藝術的魅力,掌握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得享受藝術美的手段與思維方式。但它又不是各門藝術學科知識技能的疊加,而是使學生的藝術能力得到綜合的發展。它不再是單一取向的技能傳輸,而是在培養學生感知藝術能力的同時,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整合創新能力。從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愉悅性、經典性等方面,建立學生在學科間轉換、貫通、兼容、互置的多種能力,從而達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藝術課程明確提出要為中小學生營造一個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等學科相互支持與互補的藝術學習環境。建立多門藝術學科的相互溝通與交互,形成綜合藝術的能力。并將這種學習環境與學生個人的成長環境緊密聯系起來。激發興趣,促進人際交流和情感表達,從了解藝術如何模仿生活、再現生活、如何表達情感等角度入手,自覺地把藝術學習與人類生活、人類情感、人類文化和科學發展聯系在一起,加深對藝術的理解。
由于藝術課程不再是單一取向的技能學習,所以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機械訓練和重復模仿,是讓學生圍繞以人文為主題的藝術學習,是在輕松與快樂中學習掌握藝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強調個性化的學習,主張開展具有游戲傾向的藝術活動。
二
我國高師現有的音樂專業的教學模式,長期沿用的是專業藝術院校專業教育的結構模式。多年來,在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上,存在著明顯的誤區,它在很大程序上重視的是專業技術與技能的建立與提高,早已形成了其自身突顯學科專業的單極發展的結構模式。在這個結構模式中,貫穿始終的是對專業領域劃分的過于細化。同時,也在學生的專業發展方向上,存在著定位過早或專業技能單極拔高的普遍現象。在建立學生專業學科知識與專業學養課程以及人文知識結構的綜合化方面,始終鮮有自身的特色,難以做到真正地素質綜合與相互兼容。因此,某種意義上說,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科教學,有些可以說是對專業藝術院校相關專業的技術型“克鹵。尤其是近幾年來,各地高師紛紛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學院。顯而易見,其角色的定位,被人為地異化了。眾所周知,一個正常走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學生,進入高師音樂專業學習之后,無論如何是很難被培養成一個合格的演奏家或演唱家的。高師音樂專業不僅承擔不了如此重任,也不應當承擔這樣的任務。況且音樂家是不可能批量培養的,那畢竟是少數人的事業。高師音樂專業其首要的培養目標,應該是為基礎教育培養大批合格的、未來的藝術教育家。
面對現今知識經濟時代,國家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基礎教育新一輪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教育改革展開了。特別是國家《藝術課程標準》的出臺,使得現今高師音樂專業日趨顯露出它僵化扭曲的一面。盡管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高師音樂專業為基礎音樂教育,培養和輸送了大批的專業教育人才。但面對《藝術課程標準》的實施,基礎藝術教育需要的是在藝術上兼具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等多方面技能與知識的,多專多能、各項素質互置兼容的復合型藝術教育人才。高師音樂專業的發展態勢,面臨著新一輪巨大的挑戰,可以說在基礎教育的新一輪課改不斷推進的同時,也必將大步推進高師相關藝術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這是時代的必然,也是歷史的呼喚。
三
高師音樂專業教育改革的關鍵在于思想與觀念的更新,首要的是必須將現有各科傳統的專業學科教學,實行真正有機地綜合。切實地從藝術學的角度,全方位進行通識性的學科貫通。眾所周知,除科學之外,藝術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藝術既具有直覺、感性、整體的思維方式,又是人類表達情感、思考人生、觀照現實、追求理想的重要方式。鑒于此,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尤應擺脫狹隘的審美經驗和偏執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必須主動自覺地用人類創造的各種文化來提升自身的修養,以便適應新課改的基本要求。
比如,應將傳統的《和聲學》教學與鍵盤的學習加以緊密地結合,在鍵盤普修課中,加大理論和聲的含量。將初級和聲理論有機地引入到鍵盤的技能教學中,造就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這樣,既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可以使本顯枯燥的技能練習變得有趣和鮮活起來。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高師音樂專業的特色,通過理論與技能的貫通;才能真正建立起學生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才能更進一步地造就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另外,作為藝術的傳播者,高師音樂專業學生人文知識結構的合理建構,也是急需充實的一環。國家《藝術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就是實現人的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面對這樣的目標,高師音樂專業傳統的學養型課程,已經突顯出其在人文學習上滯后與單極化的一面。所以,高師傳統的中外音樂史應在原有基礎上,從人類文化大背景出發,將音樂與民族、音樂與歷史、音樂與風俗、音樂與本土文化、音樂與地理等等各方面,實行全方位的互通。此外,通過小論文撰寫的形式,鍛煉學生分析問題、把握問題和表述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傳統的中外音樂史課程的基礎上,也急需拓展人文學科的其他領域,開設諸如人類思想發展史、文化發展史、世界主要文明地區文化發展概述以及中外音樂文化比較等全新課程,從多極發展、多元建構的角度,科學合理地培養新課標需求的專業人才。
尤為重要的是,國家《藝術課程標準》將藝術設為單獨一門課程,這在我國現代教育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它明確提出了走音樂、戲劇、舞蹈、美術四科綜合之路,教學的內容皆以人類文化中優秀的、經典的藝術作品為核心。明確將藝術課程界定為涵蓋美學、藝術史、藝術創作、藝術批評四個部分。針對這樣的巨大變革,高師藝術類專業(音樂、美術)的專業學科教學,從理念更新到學科之間的合理結構,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的四科綜合之路,必須由基礎教育的母體——高師藝術類專業教學開始啟動。
同時,高師音樂專業的教學,應在堅持傳統的專業教學特色的基礎上,走出技術學習重于一切的誤區,合理調整學科結構,更進一步地明確技能學習的目標與層面,增設相關的文藝理論課程,尤其必須盡快增設通俗性的中外戲劇比較、中外畫論解讀、審美心理學等相關課程。并通過中外音樂作品聽賞、中外美術作品賞析等講座或階段性課程的實施,來提升學生的聽覺審美和視覺審美的能力。因為,國家《藝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藝術課程的實施,是對中小學生實行人文關懷,意圖通過藝術史和美學的學習,使學生理解接受世界各種文化是如何通過藝術而形成的,培養正確地價值觀。藝術課程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藝術批評和欣賞,使個人情感與人類情感源泉接通,藝術應視為人類的精神家園。藝術課程通過在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創作和表現,來充分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獨創能力,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所有這些都將對高師藝術類專業教育產生深遠地影響和徹底地革新。
可以預見,隨著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基礎教育母體的高師教育,必將更進一步地反思自身的專業結構,高師藝術類專業的調整與改革勢在必行,高師藝術類專業的教改研究與發展方向,只有與基礎教育的改革相適應,才能使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步入良性轉道。
國家《藝術課程標準》的頒布,是國家義務教育新一輪改革中極具特色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亮點。隨著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的到來,藝術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博物館、音樂廳、美術館、戲院等,而是更大程度地借助于大眾傳媒,通過影視、網絡進入現代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可以用相當便捷的方式與方法,在藝術中隨時汲取靈感。同時又可以及時地將所獲得的藝術思維方式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去。綜合藝術素質成了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缺之不可的綜合型知識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
藝術課程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課,明確指明藝術課程在建立學生的健全人格、陶冶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智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藝術課程全方位地綜合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現代影視、傳統書畫、篆刻等藝術形式和展現手段,從而使學生學會體驗與感悟藝術的魅力,掌握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得享受藝術美的手段與思維方式。但它又不是各門藝術學科知識技能的疊加,而是使學生的藝術能力得到綜合的發展。它不再是單一取向的技能傳輸,而是在培養學生感知藝術能力的同時,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整合創新能力。從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愉悅性、經典性等方面,建立學生在學科間轉換、貫通、兼容、互置的多種能力,從而達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藝術課程明確提出要為中小學生營造一個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等學科相互支持與互補的藝術學習環境。建立多門藝術學科的相互溝通與交互,形成綜合藝術的能力。并將這種學習環境與學生個人的成長環境緊密聯系起來。激發興趣,促進人際交流和情感表達,從了解藝術如何模仿生活、再現生活、如何表達情感等角度入手,自覺地把藝術學習與人類生活、人類情感、人類文化和科學發展聯系在一起,加深對藝術的理解。
由于藝術課程不再是單一取向的技能學習,所以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機械訓練和重復模仿,是讓學生圍繞以人文為主題的藝術學習,是在輕松與快樂中學習掌握藝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強調個性化的學習,主張開展具有游戲傾向的藝術活動。
二
我國高師現有的音樂專業的教學模式,長期沿用的是專業藝術院校專業教育的結構模式。多年來,在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上,存在著明顯的誤區,它在很大程序上重視的是專業技術與技能的建立與提高,早已形成了其自身突顯學科專業的單極發展的結構模式。在這個結構模式中,貫穿始終的是對專業領域劃分的過于細化。同時,也在學生的專業發展方向上,存在著定位過早或專業技能單極拔高的普遍現象。在建立學生專業學科知識與專業學養課程以及人文知識結構的綜合化方面,始終鮮有自身的特色,難以做到真正地素質綜合與相互兼容。因此,某種意義上說,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科教學,有些可以說是對專業藝術院校相關專業的技術型“克鹵。尤其是近幾年來,各地高師紛紛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學院。顯而易見,其角色的定位,被人為地異化了。眾所周知,一個正常走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學生,進入高師音樂專業學習之后,無論如何是很難被培養成一個合格的演奏家或演唱家的。高師音樂專業不僅承擔不了如此重任,也不應當承擔這樣的任務。況且音樂家是不可能批量培養的,那畢竟是少數人的事業。高師音樂專業其首要的培養目標,應該是為基礎教育培養大批合格的、未來的藝術教育家。
面對現今知識經濟時代,國家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基礎教育新一輪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教育改革展開了。特別是國家《藝術課程標準》的出臺,使得現今高師音樂專業日趨顯露出它僵化扭曲的一面。盡管在過去
的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高師音樂專業為基礎音樂教育,培養和輸送了大批的專業教育人才。但面對《藝術課程標準》的實施,基礎藝術教育需要的是在藝術上兼具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等多方面技能與知識的,多專多能、各項素質互置兼容的復合型藝術教育人才。高師音樂專業的發展態勢,面臨著新一輪巨大的挑戰,可以說在基礎教育的新一輪課改不斷推進的同時,也必將大步推進高師相關藝術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這是時代的必然,也是歷史的呼喚。
三
高師音樂專業教育改革的關鍵在于思想與觀念的更新,首要的是必須將現有各科傳統的專業學科教學,實行真正有機地綜合。切實地從藝術學的角度,全方位進行通識性的學科貫通。眾所周知,除科學之外,藝術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藝術既具有直覺、感性、整體的思維方式,又是人類表達情感、思考人生、觀照現實、追求理想的重要方式。鑒于此,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尤應擺脫狹隘的審美經驗和偏執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必須主動自覺地用人類創造的各種文化來提升自身的修養,以便適應新課改的基本要求。
比如,應將傳統的《和聲學》教學與鍵盤的學習加以緊密地結合,在鍵盤普修課中,加大理論和聲的含量。將初級和聲理論有機地引入到鍵盤的技能教學中,造就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這樣,既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可以使本顯枯燥的技能練習變得有趣和鮮活起來。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高師音樂專業的特色,通過理論與技能的貫通;才能真正建立起學生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才能更進一步地造就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另外,作為藝術的傳播者,高師音樂專業學生人文知識結構的合理建構,也是急需充實的一環。國家《藝術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就是實現人的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面對這樣的目標,高師音樂專業傳統的學養型課程,已經突顯出其在人文學習上滯后與單極化的一面。所以,高師傳統的中外音樂史應在原有基礎上,從人類文化大背景出發,將音樂與民族、音樂與歷史、音樂與風俗、音樂與本土文化、音樂與地理等等各方面,實行全方位的互通。此外,通過小論文撰寫的形式,鍛煉學生分析問題、把握問題和表述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傳統的中外音樂史課程的基礎上,也急需拓展人文學科的其他領域,開設諸如人類思想發展史、文化發展史、世界主要文明地區文化發展概述以及中外音樂文化比較等全新課程,從多極發展、多元建構的角度,科學合理地培養新課標需求的專業人才。
尤為重要的是,國家《藝術課程標準》將藝術設為單獨一門課程,這在我國現代教育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它明確提出了走音樂、戲劇、舞蹈、美術四科綜合之路,教學的內容皆以人類文化中優秀的、經典的藝術作品為核心。明確將藝術課程界定為涵蓋美學、藝術史、藝術創作、藝術批評四個部分。針對這樣的巨大變革,高師藝術類專業(音樂、美術)的專業學科教學,從理念更新到學科之間的合理結構,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的四科綜合之路,必須由基礎教育的母體——高師藝術類專業教學開始啟動。
[論文摘要]俄羅斯當代高師美術教育在專業設置、課程安排、學校與社會的關系等方面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文章通過比較中俄兩國高師美術教育的現狀,對我國高師美術教學改革進行了設想,以期能給我國高師美術教學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的美術教育長期受蘇聯教育模式影響,契斯恰科夫造型體系一直是美術教學的主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師美術教育適應時代需要,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大部分高師院校的美術教學在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仍因循守舊,學生依然在進行寫實的技術訓練,很少去關注、思考什么是藝術。本該鮮活、生動的美術教育,有漸趨僵化之勢。通過對俄羅斯主要高師院校的考察,筆者對其美術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試圖通過中俄兩國高師美術教育現狀的比較,為我國高師美術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一、俄羅斯高師美術教育現狀
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和赫爾岑國立師范大學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兩所師范院校,它們的美術系代表了俄羅斯師范美術教育的最高水平,它們都面向全國招生,每年暑假組織入學考試,教學目標是培養中小學美術教師,主要開設素描、色彩、裝飾藝術、金屬工藝、陶藝、雕塑、造型藝術教學法、電腦繪畫、俄羅斯美術史、外國美術史、俄羅斯歷史、哲學、兒童心理學等課程。
在教學安排上,素描和油畫是主課,從一年級到五年級都有。一般是早上9點至11點畫素描,中午11點半至下午2點半畫油畫,下午3點至5點又是畫素描。WWw.133229.COM素描以燈光為主,因為在冬日的彼得堡,早上11點天才亮,下午3點多天又黑了,俄國素描的燈光效果是自然環境造成的。解剖課的要求非常嚴格,經常安排在一張紙上畫同一個人頭部的正面、側面和3/4面,或者在一張頭像邊上畫骨骼和肌肉。學校有一個專門的解剖教室,陳列著人體骨骼的各個部分以及一部分動物骨骼,學生可以隨時來此寫生,有專門的教師指導,素描作業一般都用“縮思”做底子,做成各種深度的灰調子,人像與環境融為一體,空間感極強,這也是為了與油畫課程進行很好的銜接。美術教學對構圖課極為重視,構圖要符合美的規范,反復權衡修改以求獲得最佳效果。創作課從大一開始設置,方式是課上輔導、課下畫構圖、期末總評,手法要求用現實主義方法,題材范圍是現實生活、個人生存體驗、普希金詩歌、衛國戰爭、俄羅斯歷史與宗教,絕對不允許進行現代藝術嘗試。
教學大綱是高師美術教學的“憲法”,教學中出現偏差,馬上就由教學大綱來糾正,學生學習也有矩可循,老老實實按教學大綱學就是了,可嘆的是這種大綱幾十年不變。
學校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美術系設有工業造型、陶藝、雕塑、木工等實習車間,從圖紙設計到制作完成都一絲不茍,從中可以看出俄羅斯學生嚴謹、扎實的學風,這種對學生嚴肅認真作風的培養不僅僅是為了制作一兩件作品,更是為了讓學生形成優良的工作品質與生活品質。
美術學院的目標是培養藝術家,而師范院校美術系是為了培養中小學美術教師,培養美的傳播者,所以除了對學生的繪畫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外,非常注重對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1~5年級都開設藝術史課程,課堂不局限于教室,經常去博物館直接面對大師原作講解。美術史課程的教學力量非常強,像莫斯科國立師大的美術史教授薇拉博士,就是卓有成就的藝術理論家,她同時還是莫斯科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研究員,與眾多知名藝術家保持著密切聯系,這樣學生不但了解熟悉藝術史上的大師,還有機會在現實生活中接觸當代藝術家,對藝術、藝術家能夠得到切身的體會和了解。一名美術師范生不一定要畫得非常好,但他要能真正了解什么是好的藝術,這樣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不會誤導孩子。
每年6月,是畢業生的答辯時間,學生作品分成兩部分:一是自己的畢業創作;二是在教學實習中收集的中小學生完成的作業。這是對創作能力和教學能力兩方面進行評估。
國立師大還與各地中小學保持密切聯系,及時了解中小學的教學需求,反饋畢業生的工作情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計劃進行改進和調整。
二、我國高師美術教育現狀
我國的高師院校從教育部直屬的重點師范大學到省屬的師范大學、師范學院,美術課程的設置基本類似,主要開設美術概論、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中外美術史、素描、色彩、中國畫、油畫、裝潢設計、環藝設計、廣告設計、計算機設計軟件應用等課程。
如前所述,寫實的技術訓練依然是美術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時間安排上,前兩個學年主要是基礎課,以素描、色彩為主,同時開設國畫、油畫、設計普修,意在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后兩個學年進入專業課程學習,一般分為國畫、油畫、設計三個專業方向,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專業能力自主選擇。
創作課設有系統安排,只是在最后一個學期集中搞畢業創作,日常教學活動很少進行創作練習,創作形式完全自由。古典、現代、抽象、具象乃至裝置、影像可以自由運用,這種創作方式優點是靈活多樣、自由自在,不足之處是缺乏明確的審美規范。
在課程設置上,高師院校的美術課程主要是繪畫課和計算機設計課,基本沒有手工制作課,所以學生動手能力普遍較差,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美術概論、中外美術史等美術理論課程普遍開設,但時間過短,一般每門課程只開一個學期,學生淺嘗輒止,僅僅記住一些藝術家和作品的名字,對藝術品的美學內涵和文化脈絡缺乏明確了解和整體把握,不能深刻領會作品所傳達的藝術精神,所以面對藝術作品常常感到茫然。再加上國內缺少專門的藝術博物館,學生很少有機會看到藝術品原作。缺乏文化內涵與缺失藝術標準是美術理論教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教學實習是師范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前幾年實行分散實習,流于形式,形同放羊,實習失去了意義。近年有關部門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重新安排集中實習,但由于師范院校與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小學溝通不暢,實習學校很少,實習學生過多,很多實習生沒有機會上課,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我國高師美術教學改革設想
了解俄羅斯高師美術教育現狀,目的在于為我國高師美術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參考,完善我們自己的高師美術教育。針對當前高師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改革:
1.思想史、文化史,尤其是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化史的學習,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應該讓學生對人類各種視覺藝術語言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不僅僅是記住一些畫家和作品的名字,而是深入了解它的社會背景,分析它的構圖特點、造型特點,分析畫家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這樣畫,懂得這些造型語言在表達現代人的精神感受上的潛在價值。應該鼓勵學生提高自己的綜合知識修養,經常閱讀文學作品和哲學著作,理解并欣賞音樂。
“畫什么”不是指具體的題材、內容,而是指畫面所應達到的精神高度,人類藝術從誕生發展到現在,風格手法層出不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根本的東西沒變,那就是質樸、大方、純正的品格,這種品格在不同的時代通過不同的形式得以體現,每一種形式都烙刻著深深的時代印跡。
2.美術基礎教育的過程應該是把視覺藝術史上的一切經驗和創造全部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看到造型藝術的多元性?,F行的考試制度,使學生過早地陷入單一的教學規范中,他們具備一定的造型能力,但常常是封閉的,視野過于狹窄。寫實造型訓練依然是今日大學美術基礎教育的主要內容,這種嚴格的規范性教學是必要的,通過寫實的訓練,培養學生把握控制造型語言的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但我們今天應該用更寬泛的眼光審視油畫基礎教學,把注意力從準確地再現轉移到現代造型語言的認識和掌握上去。就素描而言,就是構圖、體積、空間、結構、黑白灰處理以及線面關系;就色彩來說,就是色彩的對比、調和、空間、層次和色彩的心理與情感表現;就材料和媒介來說,是肌理、色層和各種材質的精神表達。這些應該是在大學低年級反復強化訓練的東西,拋開很具象的形,訓練造型語言自身的表現力?;竟τ柧毑粌H僅是能夠準確地再現物象,還應包括結構畫面、結構色彩、經營材料的能力,這是當代美術工作者必備的基本能力。當然,作為油畫專業的學生,坦培拉技法、古典油畫技法、直接畫法等專業語言更是必須了解和掌握的。自由開放的造型訓練,使學生在技能訓練中逐步摸索適合個人精神表達的語言手段,把學生潛在的藝術想象力誘發出來。
總的來說,學生應該掌握以下三種能力:(1)一般具象造型能力,這是指有價值的具象——真正能反映當代生活的鮮活性。(2)對繪畫中的抽象規律的掌握,嚴謹、準確地抽出最基本的繪畫語言規律。(3)認識當代社會生活的能力,通過學習藝術史了解藝術家如何認識他所處時代的社會生活,又是怎樣表現那個時代的生活的,并把這種規律運用到認識當代生活中去。
3.應把手工制作列入必修課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勞動生產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
4.加強教學實習基地建設。使高師院校與中小學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及時了解中小學的教學需求,相應調整師范院校的教學計劃。
幼高師舞蹈教學的考教分離就是:舞蹈教學由一個教師進行教授,考試時由另外一個舞蹈教師給予考試,也就是給學生以分數評價的同時給舞蹈教學內容提出建議,大家共同研究探討舞蹈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方法的應用如何教學改革。一般情況是一個班的學生進行考試,請另外平級的班級進行觀摩,讓他們在觀摩中再次對該舞蹈教學內容教學理解與消化,有助于舞蹈教學的升華與發展??傊?,教是一位舞蹈教師,考是另一位舞蹈教師,這種形式就是考教分離。
二、考教分離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在舞蹈教學的考教分離中,對舞蹈教學內容的再次審視與研究,對較難的學生完成有困難的舞蹈動作進行修改,使舞蹈內容的選擇更適合現階段學生的學習與表演,有時甚至對某個舞蹈動作進行組隊研究探討,使每一個舞蹈動作都有適合幼高師學生使用。如維族舞蹈中的三步一抬這個舞蹈動作,學生完成的不太理想,通過考教分離的過程中展示出學生的手腳完成的不協調,經過探討研究決定,三步一抬這個舞蹈動作是維族舞蹈中較有代表性的舞蹈動作,在舞蹈教學中必須要保留,研究探討后決定保留腳下的訓練,把上身的舞姿進行改編,使舞蹈風格不發生變化,即達到舞蹈訓練的效果也解決了學生完成困難的舞蹈動作,促進舞蹈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考教分離有利于學術交流
通過幼高師舞蹈教學的考教分離,為舞蹈教學的主講老師與其他各位舞蹈教師提供一個坐下來探討舞蹈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機會,每位教師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議,研究探討如何使幼高師的舞蹈教學向良性發展。如:在藏族舞蹈教學的考教分離中,在訓練踢踏類腳下步伐時發現:有的老師用的是北京舞蹈學院附中的教材基本步伐,有的老師用的是北京舞蹈學院中專版本的庫馬拉組合,還有的老師用的是北京舞蹈家協會的考級教材,到底選用哪個教材好呢,大家在一起研究決定選用北京舞蹈家協會的考級教材內容,因為這個舞蹈動作更適合幼高師學生的學習與表演。在這樣的研究探討過程中學術的交流,不只是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交流,還在教學方法與科研方面進行交流探討,如何在國家刊物上發表文章,立意要新穎、如何在課題研究上找到立腳點等,在考教分離的同時更多的給大家提供了交流的空間,在經驗的積累與傳承上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考教分離有利于教學改革與創新
幼高師舞蹈教學的考教分離對舞蹈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考教分離發現舞蹈教學中的不足進行及時的改進。一是教學內容方面,在考教分離中發現學生完成不理想的舞蹈組合與舞蹈動作進行修改,如東北秧歌考教分離中發現,跳踢步舞蹈組合比拾豆豆舞蹈組合更好些,因為都是以后跳踢步為主要的舞蹈動作居多,拾豆豆舞蹈組合反復太多,顯得長而難于記憶,跳踢步舞蹈組合短小精悍,訓練的目的是一樣的,所以大家研究后決定選用跳踢步舞蹈組合作為下一年舞蹈教學的內容。對于個別舞蹈動作經研究后,大家共同進行修改成便于學生完成的舞蹈動作。并對教學方法進行探討,選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比較適應幼高師的學生,如:舞蹈動作剖析法、示范法、言傳身授法等,在幼高師的舞蹈教學中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并對練習法進行改革,不是單純的集體練習或是小組練習,還可以靈活的使用它,一對一的進行練習,就是一個練習一個在旁邊觀看給予指出不當之處,而后進行修改。反復練習直至掌握。所以幼高師舞蹈教學的考教分離對舞蹈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考教分離能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
幼高師的舞蹈考教分離中是一部分學生在考試,還有部分學生在觀摩大家的舞蹈表演。進行考試表演的學生在表演時的心態,一般是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要求學生把考場當做舞臺,把下面觀摩的學生想象成黑壓壓數不清的觀眾,運用具有感染力恰如其分的表情,靈活優美的舞姿以及一定的舞蹈技巧,完美的表演舞蹈作品,才能獲得領導、老師的認可并且得到高分的好成績。這種表演技巧不是一下就能具有的,需要反復的練習才能已擁有。所以每學期的這種考教分離非常重要,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直接的作用。
六、結語
書法教育最終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把字練好,掌握筆法和字法這么簡單。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審美素養,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讓學生感受線條在紙上舞動的千姿百態,或飄逸,或沉郁,或雄強,或精細,或純凈或妍美。觀之如睹山河之壯麗,讓人心胸澎湃又或心曠神怡。這是多么神奇的書法美!在漢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書法,還有另一種藝術美,它以漢字的用筆和間架所形成的結構和動勢,反映出書法作品的形式美和動態美;以對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的形狀和動態的聯想為發端,而形成的書法的造型美;書法還以點畫的粗細大小,結體的欹正拙巧,用筆的輕重方圓,布局的疏密險奇等所形成的動感來體現其節奏感。如果我們的高師生能長期堅持練字,長期接觸這種藝術,無疑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更高的審美觀念,提高藝術修養,陶冶審美情操。
二、學前教育專業的書法課應注意哪些方面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習書法特殊性
學前教育專業是為培養高素質的幼師人才以適應時展的需求,現代社會需要德智體美高素質的人才,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我國社會發展到一定水平,對幼兒教師的需求越來越多。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幼師執教,崗位的特殊性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全面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一些專業技能,如繪畫、舞蹈、書法等。學前教育專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以滿足學前教育課程開發和多樣化教學發展的實際需求。書法教育本身就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有很好的教化功能。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書法教育應該得到重視傳統文化與愛國教育要從小開始,從我們的幼師開始。
(二)書法學習的內容和學習途徑的多樣化
如果要想在一年里讓學生在書寫技能技巧上面達到非常純熟的階段幾乎是不太可能的,那么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書法書寫技巧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繼承和了解傳統文化,提高藝術審美能力與藝術鑒賞力,這是一種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而絕非單單的培養寫字匠?,F代社會經濟文化都是多元化發展趨勢,書法的教學內容也應該與時俱進,應該將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結合起來,建構我們時代需要的新內容,培養新時代的幼師人才。所以,我們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書法學習內容方面可以多樣化,除了技法和技巧上的訓練,我們還應該加強書法理論和書法鑒賞方面的學習。讓學生不但在課堂上學習書法知識,還可以在網上和各種書刊雜志上學習書法知識,要利用現代的科技手段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利用多媒體我們可以欣賞到更多優秀的書法作品,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視頻教學看到名師大家為我們授課或者做示范。通過多媒體教學過程我們可以更加直觀看到作品,不但要欣賞還要在欣賞的同時教學生如何去品評作品。要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各種書法知識,要去體味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意境。極力做到賞中有評、評中有賞,運用正確的欣賞方法,多欣賞,逐漸提高書法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另外我們要關注當代書法教育發展的動向,及書法教育在兒童藝術教育中所處的重要位置。,感受中國書法藝術中所追求的藝術境界,思考如何培養下一代,讓下一代繼續傳承與發展傳統書法藝術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材選擇的合理性
我們作為一名書法教師,在選教材方面,要考慮學生的層次和接受的能力來選擇適合學生的字帖。剛開始我們應選擇唐楷入手,教師應從最簡單最基本的筆畫開始講,讓學生先打好扎實的基本功,教師應多作示范,并對用筆的技巧、筆法、墨法進行講解。講解的過程中注意循序漸進,掌握好由易到難的過程,切不可太過急進,以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失去信心。要讓學生時刻保持學習的興趣。教師除了講授技巧技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理論知識的講解。理論知識讓學生了解書法的藝術魅力及真正價值所在,也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悟,用理論指導實踐。當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與擅長的書體,有選擇性的選擇字帖,這樣可以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運用合理的考核與評價機制
在書法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讓學生感受到書法課是一門藝術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有其特殊的魅力。我會盡力營造一個輕松和諧,融洽的氛圍,讓學生分成書法學習小組,經常討論,相互交流品評彼此的書法作品,這樣能讓學生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能快速進步,并選出優秀的作品在班級內展出,積極參加各項比賽活動,使書法學習的風氣滲透到學校的每個地方。形成有特色有氛圍的校園文化,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個班教室內都設優秀書法展區,定期展出優秀的作品,并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中的佼佼者成為其他同學學習的榜樣,起到班級內示范作用。校內書法展覽比賽對教學效果會起到更好的輔助作用,展覽比賽的結果將檢驗教學效果,并對學生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
三、結語
1.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內容及課程設置有待調整
(1)美術教育專業的教育類課程內容相對陳舊
如心理學、教育學等課程都是由公共課教師任教,他們比較注重知識講授,缺少聯系實際,致使學生在日后接觸到教學中出現的實際情況,無法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尹少淳教授在他的《美術及其教育》一書中指出:美術教師教育應準確把握中小學普通美術教育的角色定位,以美術學科知識帶動以教育為取向的美術教育。
(2)由于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
在校期間主要學習的專業課程主要是素描、油畫、國畫等,而對于如電腦美術、影像藝術、版畫、民間美術等課程了解甚少,所以在實習過程中很難適應中小學美術課程對素質教育及廣度的要求。
2.高師美術專業實習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1)有些實習生對于教育實習認識不明確
很多實習生對于育實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能認識到育實習是對自己一次難得的閱歷,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教育實習這門課程對自己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反而是把它當成一門普通性的課程,甚至是一種負擔來對待。因此他們對待教育實習課程將就應付,自律性不強,能否有收獲也就無所謂了。
(2)有些實習生的教學技能有所欠缺
美術教師對于基本功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毛筆字、粉筆字、鋼筆字、普通話,部分實習生做得既不標準也不規范,盡管現在很多中小學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施,但是這些教學基本功對于一名合格教師而言依然必備的,必須掌握的,教師對于學生的示范性及導向性是不會因技術的進步而衰退的。
二、改革高師美術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策略的措施
1.構建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特色的教學體系
(1)更新教學理念
強化培養目標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水平和素質將直接影響到中小學美術教師的水平和素質。能否建設高素質的中小學美術教師隊伍,關鍵在于是否能辦好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因此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就要結合中小學美術教育的需求及自身的專業特色與培養目標進行改革,強化培養目標、更新教學理念、調整教學計劃與培養方案。美術教育專業畢業生的素養與能力除了具備“三基”能力(美術教育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外,還得具備美術教研能力與美術教學管理能力等,并且要加強管理強化這些培養目標。
(2)構建具有職業特色的現代化教學模式
隨著教師職業發展專門化與學科發展的綜合化的趨勢,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教學要注意吸收其他學科教學的精華進行學習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現代課程觀和教師觀,同時還要鼓勵教師開發具有發展前景的新課程、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與基礎美術課程標準來構建現代化教學模式。
2.加強微格教學的效用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
(1)微格教學可以使每個學生不斷地轉換角色
從學習者到執教者,再轉為評議者,反復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訓練的效率。美術教育專業如何加強微格教學的效用,筆者認為,首先,是深入研究現代教育技術和美術教育理論;其次,為實習學生提供學習參照,掌握美術課堂教學的技能,對教學進行設計;最后,完善教學評價、鼓勵風格教學。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使用微格教學,能使美術教育的專業性更強,高校除了安排實習學生在教育實習前可以使用微格教室外,應該經常地向學生開放,使學生平時也能得到練習,使微格教室發揮應有的教學效用。
(2)教師職業技能是教師的基本能力
作為美術教師,具有寫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思維邏輯是非常重要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產生知識的溪流”.充分體現出教師基本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當今社會已經是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現代技術在教學領域也被廣泛運用,如從電子課件取代傳統黑板,再到以三維動畫為主體的課件的開發,也將成為高素質美術教師教學必備能力之一。
3.調整教育實習時間加強師德教育
(1)各高??梢愿鶕陨項l件
更改教學計劃,使教育實習課程安排更人性化,不至于讓實習生疲于應付,也可以加大教育實習力度,使師范專業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高校、實習單位、實習生,三方都應樹立正確的教育實習理念,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祖國未來的師資儲備,共同努力把教育實習課程認真完成。
(2)加強師德教育
認真學習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可以讓師范專業學生樹立堅定的職業信念,樹立職業理想,這也是對師范專業學生提出的更高層次的師德要求,要鼓勵師范專業學生樹立成為優秀美術教師、美術教育家的理想,努力研究美術教學規律及創新教學精神等,也可以很好地幫助師范專業學生確立正確的教育實習價值觀。
三、總結
(一)音樂實踐的理論作用
藝術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音樂藝術更是如此。素質教育對于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甚至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新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理念先進,教學延展領域廣泛,教學形式靈活,極大地促進了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同時也對音樂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合肥師范學院的音樂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樂團排練課、舞蹈團排練課、合唱團排練課、藝術實踐周、各種文藝晚會,每種形式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音樂實踐活動的實際作用
高師音樂教育增加實踐課程和實踐活動,從根本上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同類型的音樂實踐活動的實際意義各有不同。樂團排練課能夠拓展學生的器樂演奏能力。從音響、音準等方面來考驗一個學生的綜合器樂能力。舞蹈團排練課可以讓那些接受過舞蹈訓練的同學一直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除了獨舞以外,也要注重群體舞蹈的排練,使學生的舞蹈技巧得到全面發展。合唱團排練課是專門訓練學生聲樂能力的方式,通過合唱,同學們不僅可以練習唱歌技巧,更可以拓展音樂素質。藝術實踐周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們的音樂素養,還能豐富學生們舉辦晚會的經驗和舞臺經驗,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積累經驗。文藝晚會可以豐富學生的實際操作經驗,為他們今后教學及社會實踐活動打基礎。
二、高師音樂教育中音樂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和內容
(一)高師音樂教育中音樂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1.藝術實踐是專業發展的需要和演出成功的基本要求和保證。
通過不同周期的實踐不斷完善的過程,能夠逐漸培養學生專業的基本素質,提高音樂實踐水平,并同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團結合作精神。舞臺藝術的時間局限性要求每位演員和工作人員不管在舞臺上還是舞臺下,都要進行完美的配合合作,只有這樣,舞臺演出才能成功。所以,音樂實踐是每個學習音樂的學生專業發展的需要和成功的基本要求,是專業發展必需的。
2.社會現實的需要。
現代文化和藝術都是高品位的,只有道德修養高,擁有很高藝術才能,才能參與其中。學生素質的提升是離不開藝術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因此要加大對音樂教育實踐要求,積極開展各種實踐活動,通過藝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高尚藝術品質,成為德藝雙馨藝術人才。
(二)音樂實踐活動內容
1.合唱團排練課。
聲樂是每位音樂老師的必修課,而合唱團是當今最普遍的一種藝術形式。作為起點低、藝術性較高的藝術種類,合唱團可以訓練同學們的合唱能力,包括識譜能力、音準能力和訓練音色。
2.管弦樂團排練課。
在高師音樂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音樂實踐。音樂專業學員大部分擁有自己的特長樂器,管弦樂團可以讓特長接近的同學集中在一起,參與實際的排練,提早感受團隊合作的意義和難度,形成樂團排練能力。
3.民族管弦樂團排練課。
民族樂團可以讓特長是民族器樂的同學集中在一起,參與實際的排練,提早感受團隊合作的意義和難度,掌握樂團排練方法。
4.舞蹈團。
在音樂教育中,舞蹈是門重要功課。舞蹈團排練不僅可以讓熱愛舞蹈、有舞蹈功底的同學有了更好的發揮空間,還有利于同學掌握舞蹈的形體特征,提高學生們的編排舞蹈的能力,為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打下基礎。
5.社會實踐活動。
課外音樂實踐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他們的專業特長,開闊他們的藝術視野,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基本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只有高師音樂專業的課堂教學與課外音樂實踐共同發揮作用,才能順利完成高師音樂專業的培養目標,使每一位畢業生真正適應現今社會的需求,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
三、高師音樂實踐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排練課程存在的問題
1.排練效率有待提高。
雖然有固定排練時間,但是由于以前沒有實踐課程或者管理較為松散,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比如晚上7點集中排練,至少7點半學生才到齊,嚴重影響了排練效率和同學的情緒。
2.排練準備工作不夠充分。
排練的一般步驟:(1)指揮或團長準備樂譜;(2)分發樂譜;(3)進行分譜的練習;(4)樂團合奏,指揮指出問題并加以修正;(5)精細排練,處理樂曲中的力度、感情等因素,完善樂曲。但在實際排練中,大部分同學往往無法獨立練習分譜,很多同學都是合奏的時候才會看譜視奏,這大大影響了排練的效果,也浪費團員的寶貴時間。
3.排練課選課過于自主化。
雖然音樂實踐課程是由同學們按照自覺自愿的原則選課的,但是由于過于自由化,導致很多學稀缺樂器的同學不能進入樂團,而造成整個樂團不必要的損失。
4.獎懲制度不完善。
雖然開設了專業選修課來使排練日?;⒁幏痘?,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并不能像理論課程那樣進行考勤和管理。因為排練課與理論課程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排練課是充分的自由化,排練期間,大家可以隨時交流走動。由于人員眾多,中途早退的同學有時候也難以及時發現,指揮或者管理人員也無法保證每位團員及時到位。
(二)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
1.老師精力有限,無法全程參與實踐過程,導致部分活動質量較低。
2.社會實踐活動多在假期進行,很多同學借此出游或者回家,并未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3.藝術實踐活動安排不緊湊,班級內部缺乏必要的策劃者,無法保證高質。
4.學生參與藝術實踐周積極性不高,很多同學抱有能不參加就不參加的心態。
四、解決音樂實踐活動問題的方法
(一)樂團排練課問題解決方案
1.在排練時間上,學??梢圆扇☆愃评碚撜n的成績登記制度,每個學生實踐團體都需要配備專人進行日常紀律的管理。
2.在排練準備工作方面,排練前一周發放樂譜,并強制學生一周內將各自聲部練習完成,在下周排練前進行個人檢查。對于未完成或完成態度不認真的,進行適當的批評。
3.對排練課選課過于自由的問題,可以借鑒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做法,把音樂實踐課程常態化、強制化。稀缺樂器必須參加樂團排練,對于需要的樂器,只要樂團需要,也必須參加排練,違規者按照規定處理。
4.關于獎懲制度問題,要根據實踐課的實際來完善,摸索出一套最適合民樂團的管理規范。
(二)藝術實踐周問題解決方案
1.合理安排排練任務。
給每個學生都分配排練任務,讓他沒有時間和精力逃離排練,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曠課現象的發生。
2.成立策劃小組。
學校責成學生會、高年級學長、實踐周班級的班干共同組成晚會策劃小組,共同策劃和舉辦晚會,避免人少精力和創意空間不夠的情況,以便舉辦高水平高規格的班級藝術實踐周晚會。
3.提高學生參與藝術實踐周的積極性。
內容提要: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拓展是我國高師鋼琴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組成部分。本文以現代教育理念及現代教育技術為基本依據,參考國外同類課程的有益經驗,從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這兩個角度就鋼琴課程的教改問題展開討論,并力圖在此基礎上構建出更加順應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趨勢和新型人才需求的、更富于科學性和立體感的高師鋼琴課程結構框架。
關鍵詞:高師鋼琴課教改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拓展
二十一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理想中的新世紀人才不僅要學有專長,而且要思路寬闊,想象豐富,知識淵博,善于創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藝術素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為了與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以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全面要求相適應,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新型人才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目標。
高等師范教育因其培養目標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就師范院校中的音樂教育專業來說,其重要職能即是向社會輸送普通音樂教育的合格師資。由于音樂教育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改革,將會直接關系到普通音樂教育師資隊伍的整體質量,進而對全社會的音樂教育——素質教育水準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鋼琴課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主干課程,其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調整和拓展必然成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要環節。而鋼琴教學科學水平和藝術水平的提高,又將積極作用于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在更高層次上的體現。本文將以現代教育理念及現代教育技術為基本依據,參照國外同類課程的有益經驗,從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這兩個角度討論鋼琴課程的教改問題。
一、教學內容的拓展:
一般來說,目前我國高師鋼琴課程所持的教學內容大都集中在從J.S.巴赫至德彪西這一音樂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圍之內(還包含少量中國鋼琴作品,應另當別論),且主要選擇獨奏作品。例如:復調音樂主要選用J.S.巴赫的作品,練習曲主要選用車爾尼的作品,奏鳴曲主要選用莫扎特、貝多芬作品,等等。這些作品確為鋼琴藝術寶庫中不朽的經典之作,其年代亦基本涵蓋了西方音樂歷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及“印象派”風格時期,但就鍵盤藝術史學豐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們當今所處的時代(二十一世紀初)來看,僅僅著重于“巴赫——德彪西”這一音樂史段便有了某種程度的局限性。
再者,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同于音樂院校鋼琴專業的學生,鋼琴課程對他們而言是必修課而不是“主修”課,由于專業方向、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大綱的差異,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可能花費大量的自習時間用于鋼琴練習。在這些學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進校之前從未學過鋼琴,從而使針對這部分“弱勢群體”所展開的鋼琴教學工作只能從“A、B、C”起步。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必修課程的開設年限一般僅為兩年半至三年(各院校的開課年限及開課方式不盡相同)。所有這些學習程度與時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師之間在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教學經驗、教學熱情以及教學側重點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個體差異,均會直接影響到高師鋼琴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因此,如何積極調整和充實高師鋼琴課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更富有熱情和效率,對知識的掌握更為主動和全面,是一項很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課題。
針對這一課題,以下是我的幾條基本思路:
1.將教學內容的相關音樂歷史時期進一步向兩端擴展。
一方面,可引入巴洛克時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庫普蘭、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爾、C.P.E.巴赫等人的部分優秀作品,以進一步豐富和充實這一時期鍵盤作品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應該使二十世紀各種風格、流派的鋼琴作品在高師鋼琴課程之中得到較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國作曲家的鋼琴作品,亦可包括諸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魯斯等美國黑人音樂風格的鋼琴流行音樂作品。在二十世紀鋼琴音樂中盡展風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還有麥克道威爾、斯克里亞賓、拉赫瑪尼諾夫、勛伯格、拉威爾、巴托克、普羅柯菲耶夫、格什溫、科普蘭、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維奇、梅西安、布萊茲等人,二十世紀的鋼琴音樂也記錄下了一百年來音樂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視對二十世紀鋼琴作品學習的鋼琴課程,其教學內容都是不完整的。
2.適當增加合作性曲目。
鋼琴是一件獨奏性很強的樂器,因而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容易忽視對學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而對學生今后的工作職位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為了彌補教學中的這一缺憾,我們應當在鋼琴教學內容中適當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鋼琴四手聯彈作品、雙鋼琴作品、鋼琴與其它樂器的重奏作品、鋼琴協奏曲等等。應該看到,這類作品也是鋼琴藝術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鋼琴伴奏能力,尤其是聲樂伴奏能力,可以說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最為實際的教學目標之一。聲樂伴奏包括伴奏譜彈奏和即興伴奏兩個方面。鑒于其重要性,許多高師院校的音樂院系已將其作為獨立課程另行開設,故本文不再就此專題展開進一步的討論。
3.加入“鋼琴教學法”這一重要教學內容。
“鋼琴教學法”主要研究和闡述鋼琴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過程、基本規律、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就高師鋼琴課程而言,“鋼琴教學法”內容的引入將在多個層面上起到積極作用。對于那些沒有鋼琴基礎的學生來說,“鋼琴教學法”將引導他們準確地把握鋼琴學習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識內容,并用以指導自己的鋼琴初級階段的學習。這將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習更有成效,也更有樂趣。還有些學生進校時已具備了較強的鋼琴彈奏能力,對于這些學生來說,“鋼琴教學法”一方面將幫助他們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鋼琴學習的相關要素,使他們的演奏水平向著更高的層次邁進,另一方面,“鋼琴教學法”也會在他們今后可能從事的鋼琴教學工作中起到長期的理論指導作用。
“鋼琴教學法”應在一年級新生入學后立即開設。
4.增加有關“鋼琴藝術史與鋼琴作品賞析”的教學課題。
鋼琴學習不僅只是一個技術訓練過程,鋼琴學生應該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關知識。所幸的是,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各種載體獲得所需的多種相關資料,例如:鋼琴藝術史及鋼琴文獻及其研究資料;與鋼琴藝術的形成和發展密切關聯的歷史、社會、文化背景資料;作曲家及其風格、作品的介紹與分析資料;其它相關藝術如文學作品、美術作品資料;鋼琴演奏家的演奏錄音、錄像介紹與賞析資料;各種樂譜版本資料;各種相關的美學研究資料;等等。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有機組織和介紹,可以使學生們在某種程度上突破鋼琴課程學時以及自身彈奏水平所帶來的限制,從而在更高的層面上對鋼琴藝術有一個更為廣泛和深入的了解,以進一步豐富自身的藝術底蘊,提高其整體的藝術素養。我想,這應該是開設高師鋼琴課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時,這方面的教學內容也是對音樂史及音樂欣賞課程內容的有益補充,還可以促進學生對和聲、曲式等音樂理論課程的學習。5.逐步建立鋼琴藝術資料數據庫。
電腦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調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們可以充分發揮電腦技術的多媒體優勢,將上述幾方面的鋼琴課程教學內容制作成各種類型的電腦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鋼琴藝術資料數據庫。通過這一有效途徑,所有鋼琴教師和學生均可共享豐富的數據庫資源,方便地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料,從而使高師鋼琴課程的教學質量和現代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課程體系的拓展:
九十年代初,我國高師鋼琴界曾就是否要開設鋼琴集體課這一主題展開過激烈的討論,其結果是,目前各高師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已普遍開設了各種形式的鋼琴集體課。而這種全新的、建立在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之上的教學形式所產生的積極影響甚至波及到專業音樂院校以及其它類似課程(如聲樂集體課的設立等等)??梢哉f,這是高師鋼琴課程教改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嘗試。
傳統的鋼琴教學始終保持著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個別授課形式。依照傳統的教學觀念,這種特殊的個別授課形式符合鋼琴教學的客觀規律,是行之有效的,無可非議。目前,在鋼琴課程中引入集體課這一教學機制,應該說其目的主要在于緩解由于擴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學比例失調的矛盾,使鋼琴教師能從“一對一”授課這種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學工作量不堪重負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看,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實施確是獲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是,我認為,現行的鋼琴集體課教學形式在本質上仍然沿襲了傳統個別課的鋼琴教學觀念,微觀地進行分析,其教學思路仍基本停留在“個別教師指導個別學生”這一傳統的、單一線條的思維模式之中,學生的學習仍處于一個較為被動的地位,且還可能受到多種客觀不利因素的制約。
為了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目標,也為了配合新的高師鋼琴課程教學內容的貫徹,我們有必要在不增加鋼琴課程總學時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個別課與集體課基礎之上構建更科學、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體感和交互性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課程體系。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授課。
我們可以使多種授課方式有機地并存:
個別課沿襲幾百年鋼琴教學歷史傳統的個別授課形式,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通過個別教學,教師可以十分細致而深入地觀察并解決每個學生在鋼琴彈奏中所存在的不同問題,在技術和藝術這兩個層面上展開極具針對性的鋼琴教學工作。個別課適用于各種程度的鋼琴學生。
小組課小組課即指現行的鋼琴集體課這一教學形式,以幾人、十幾人甚至幾十人為一教學單位,主要依靠交互性較強的電鋼琴集體課教學系統,高效率地實施鋼琴教學。在小組課的教學過程中,須材,并基本統一學習進度。小組課主要著眼于傳授鋼琴彈奏的基本知識、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決在鋼琴學習過程中較易出現的、又較具普遍性的問題,因此,適用于數量較多、且鋼琴程度較低的教學對象。
大班課大班課是鋼琴集體課在另一概念意義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級為教學單位。在大班課上,主要講授“鋼琴教學論”、“鋼琴藝術史”、“鋼琴作品賞析”等以知識性、理論性為主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課題。大班課應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和教學手段,生動地展示淵源流長、精彩紛呈的鋼琴藝術,開展多層次、多側面、立體感、全方位的教學活動。
2.講座,公開課;座談,討論。
作為對授課形式的一種有益的補充,我們可以針對鋼琴教學中的各項內容不定期地開設系列專題講座和公開課,亦可經常舉行各種范圍、各種形式的座談與討論活動。講座或公開課可以是理論研究、學術探討性的,也可以是教學示范、經驗交流性的;座談與討論可由教師命題,也可由學生自由選題,并在輕松活潑、暢所欲言的開放性學術氣氛中進行。
3.演奏會。
這里所指的演奏會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我們應該經常性地組織學生去音樂廳欣賞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音樂會(這里尤指鋼琴獨奏、重奏、協奏等音樂會),使他們能夠在現場切身感受鋼琴演奏藝術的無窮魅力,從而激發起更高的鋼琴學習熱情。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經常性地安排、組織學生自己的各種形式的鋼琴音樂會,促使他們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鋼琴演奏的舞臺,展示自己勤奮學習的豐碩成果。這類音樂會可為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開展其必不可少的藝術實踐活動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也為學生乃至教師提供了相互觀摩、交流和學習的良好機會結語